首页范文大全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十篇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十篇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4:10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1

(宁夏警察学校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极端性安全事件是程度极为强烈的安全事件。近年来此类事件在国内外不断发生,影响极大。公安机关及其民警是处置极端性安全事件的重要部门和力量。从思想上认识此类事件的基本特征,明确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事件处置中的地位,职能,掌握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设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对有效处置此类事件十分有益。

关键词:公安部门安全事件工作原则职能作用

一极端性安全事件及其特征

安全事件一般是指由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形的危害或危及社会及人群正常工作、生产、生活秩序和人身健康的事件或灾害。而极端性安全事件是程度最为强烈的安全事件。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此类事件从发生的地域来看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与农村相比,城市地区人口密集,人员、产业、生产、生活的互动性极强。因此,它一旦发生,就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治安稳定、群体心态、社区安全等产生极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事件结束之后还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继续弥散,后果极为严重。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城镇(市)化建设进程,实施以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和带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城市的数量已由1949年的136个发展到了600多个,城市人口的比例已由1949年的不足10%上升到了30%多,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增加。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或超过50%,在城市领域中的从业人员要达到总从业人员比例的近70%。因此,积极预防和合理处置此类事件意义重大。同时,近两年来业已发生的美国“9.11”恐怖爆炸事件和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事件及我国广西地区发生的有毒化学品因运输车辆颠覆而泄入江中漂流的事件尤其是目前正在发生着的“非碘型性肺炎”事件都已经并正在用事实给我们以警示。从国内外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应付处置情况来看,我们在主观上“对城市化伴随的灾情认识不足,使大城市承载的特殊‘市情’被人们长期忽视”。①在客观上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城市灾害管理模式,造成城市缺乏统一有力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既不能形成应对极端事件的统一力量,也不能及时有效配置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救灾资源,造成‘养兵千日’却不能‘用兵一时’的被动局面。”②另一方面在“城市灾害管理上重救轻防,物质投入上不协调,使城市在应付极端事件时更加脆弱。”(3)

与一般的安全事件相比,极端性安全事件具有或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1突发性强,难以预料。

2爆发面积广,控制难度大。

3诱发因素多。可由人为因素引起,也可由非人为因素引起(如特大地震、火灾、水灾,疫情等。)

4传染传播速度快。

5表现类型多。既有天灾型的,也有人祸型的。

6危害后果严重。既有对物质形态方面的影响,也有对精神(心理)形态方面的影响。

有效应付和积极应对城市极端性安全事件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体系。实行统一领导指挥,使各部门既各行其职,又协调配合。公安机关作为其组织结构中的重要成员单位,对极端性安全事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身在事件处置中的地位,职能;掌握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二、公安机关处置极端性安全事件中的地位,职能和应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

(一)极端性安全事件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置时必须要有一个统一、规范、高效运转的指挥、决策、执行系统机构(如美国就有“联邦紧急事件管理局,简称Fema)。这一机构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职能是:对有关事件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汇总、处理;向主管领导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在事件发生后发挥决策、指挥、协调职能;对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在上列职能中,大部分职能应由该系统自身完成。而“应急处置”职能的发挥是其自身无法具体执行完成的。因此需要进行力量和资源的组织与整合。一般来说,应急事件处置力量应由以下单位构成:相关政府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救援机构;军队;民政部门;相关社会力量和组织;新闻单位等。

由此可见,公安(警察)机关在极端性安全事件的处置中是一个极为重要不可或缺也无法替代的组成单位,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参与极端性安全事件处置的单位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其分工必须明确清晰。其中,公安部门的主要职能应该是:

1全力维护事件发生地及受影响地区的社会治安,确保治安稳定,密切注意社会动态。

2保护和维持好事件发生地的现场安全,按照要求做好值勤工作。

3确保事件发生地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不受非法侵害。

4管理好事件发生地的交通秩序及救助用交通工具的畅通无阻,对需要进行封闭的交通线路及车辆适时进行交通管制。

5对受害人员进行及时抢救,提供必要的帮助。

6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伤亡事件:管理现场新闻采访报道。

7对人员的伤残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必要的司法鉴定。

8掌握敌情、社情,广泛收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事件处置机关及有关部门,给领导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

(三)极端性安全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发展的变化性和表现表态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处置工作不能墨守成规,必须相机行事。为了确保处置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有利性、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公益至上、安全第一。利益多元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在极端性安全事件中,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互相交织。它们既具统一性,有时也具矛盾对立性。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往往要深入到事件的一线中去工作,它们面对的是具体的现实矛盾关系。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必须把公众利益放在至高地位,将公众安全放在突出的首要位置。对凡是有害于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对行为人要说服教育,讲清道理,对不听劝阻、执意不改的决不能以任何借口给予照顾,更不可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依法处置原则。对极端性安全事件必须依照国家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进行处置,切不可因为事件的特殊性性滥用行政执法权。在实体性问题上要防止自由裁量权的过度使用,在程序性问题上要防止简单化倾向。依法处置主要是指公安机关一方面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依法履行职责,另一方面要完整、准确地执行与事件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做到统筹兼顾、平等执法、不偏不倚。

3情势变通原则。当前,我国安全事件预防处转形式还有待于完善。同时,由于任何时候“法律不可能穷置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工作机构及运尽现实”,加之安全事件不断有新的表现形态出现,因此公安机关在处置事件中可能会遭遇到“无法可依”的情况。在此情形下公安机关必须依据有关法学原理和法律精神的内在意蕴,创造性地进行执法活动。

4.主动接受指挥领导,积极进行协调配合的原则。在处置极端性安全事件中,公安机关只是处置力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主动接受专门指挥机构的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分配的任务。同时,要按照强化协调,密切配合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处理好工作关系,保证工作关系和谐,顺畅,以防止相互影响制约的现象发生。

三、公安机关在极端性安全事故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及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结合处置极端性安全事件工作的实际需要,公安机关在处置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应该是:

(一)事件发生之前的主要任务:

1熟知与处置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2在系统内部分级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指挥机构。

3制定好工作预案。

4组建好处置队伍并进行日常学习、训练,适时开展模拟仿真演练。

5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及日常性的信息收集、分析、交流、上报工作。

6主动向领导机构汇报工作,寻求支持;积极与其他处置部门进行工作沟通。

7在社会及民众中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事件发生之中的主要任务:

1快速组织对人员,物资,财产的救援。

2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当事人员、财产、物资进行处置。

3对需要隔离,封闭的场所及有关空间环境进行保护性管理。

4对有关的交通车辆,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和必要的查控。

5严厉打击与事件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和制止影响,阻挠救灾活动的事件发生。快速组织对人员、物资、财产的救援;积极为救灾活动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防止和制止影响,阻挠救灾活动的事件发生。

6与相关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对利用群众恐慌情绪而垄断货源,因积居奇,哄抗物价,牟取暴利,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破坏经济社会秩序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确保生产、生活、工作秩序的安定。

7坚决依法打击抱有各种非法目的的造谣惑众,编造及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借机闹事的违法犯罪行为。

8适时协助或在职权范围内直接公共信息,澄清事实真相,缓释和消除公众疑惑心理。

9根据事件发展情势及时提出工作建议。

(三)事件结束之后的主要任务

1对处置工作及时进行全面,认真的会诊。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工作中失误甚至错误的环节。

2修改补充和完善工作预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训练活动,强化和突出模拟仿真性环节。

3结合处置工作提出建议,修改和完善工作预案。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2

关键词:极端天气;节能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01-03

所谓极端天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或地点发生的出现频率较低的或有相当强度的对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1]其主要形式包括飓风、暴雨、持久干旱、大雾、高温、严寒、暴雪、沙尘暴、强雷电等。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我国也深受其害。2013年伊始影响全国多地的雾霾天气已拉开了新一年极端天气的序幕。极端天气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和无尽烦恼,但如果加以合理利用,也可将之转变成有效的节能环保教育资源。并且,只有当人们从极端天气中的极端震撼中真正认识到节能环保的极端重要性,且付诸于行动,才能从根本上大幅减小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和损害。

一、可以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原因

何以能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首先得从极端天气的成因说起。极端天气的产生,固然与太阳辐射、地球本身的运动有关,但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所致。[2]2006年和2010年,我国川渝地区和俄罗斯分别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2007年和2012年,英国和我国北京地区分别遭遇200年和60年一遇的暴雨;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历史罕见低温冰冻天气;2011年龙卷风致美国数百人死亡。这些都是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极端天气典型案例。追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最主要的乃人类活动。能对全球气候这个复杂系统产生影响的,只有三大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三大自然因素分别为太阳辐射、地球公转轨道和自转状态发生改变以及诸如火山、板块运动等地球本身的变化。而以上三大自然因素变化都是异常缓慢的,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据观察,过去几十年太阳辐射的变化微乎其微;地球公转和自转状态的改变也是万年乃至10万年量级以上;地球板块运动对大气的影响尺度亦是百万年级的[3]。因此,人类活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诱因。具体来说,人类通过两大途径改变了自身赖以生存的气候系统。①在持久大量燃烧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以烟尘、硫化物为代表的气溶胶。前者打破了地球的辐射平衡,直接导致大量热量集于地球表面而使气温升高;后者直接影响到能量在大气内部的传播和吸收。②大规模改变地表状况,如大面积毁林或毁灭式放牧,改变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进而导致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除了改变全球气候系统而使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外,还由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一些局部性极端天气事件。如经常袭击我国北京、内蒙古等地的沙尘暴,就是因为过度放牧、开垦导致的;2013年初影响全国多地区的雾霾天气则是由于人们过度排污直接造成的。通过对极端天气的成因分析发现:极端天气频发,是人类不节能、不环保的必然恶果。因此,它们是人类需要节能环保的反面典型素材和教育资源。其次,较之于其他节能环保教育资源,极端天气更具有直观性和震撼性。当前,我国的节能环保教育资源,除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外,仍以教材和辅导读本为主。以上这些资源虽从理论上充分阐释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但缺乏直观性和震撼性。而直观性和震撼性正是作为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所具备的。在雾霾天气中,人们能直接感受到呼吸是如何不畅以及能见度是如何之低!在持久干旱中,人们能直接见证土地皲裂的深度、广度以及因为缺水庄稼、牲畜的大面积死亡!在飓风中,人们能直接见证建筑物的倒塌和很多物品的随风飘散!在暴风雪和大洪水面前,人们能直接见证交通的停滞和生命危在旦夕!可以说,每一次极端天气都在用极端的方式直接和震撼地警告人们:必须节能环保,否则后患无穷!最后,将极端天气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本身就是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按照资源的构成属性来分,节能环保教育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部分。自然资源是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可以服务于节能环保教育的资源,如祖国的秀丽风光,没有被污染的江河湖泊等。社会资源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介入的可以被节能环保教育所利用的社会资源的总和[4],如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教材、参考书、实验基地、治理之后的江河湖泊以及教师、宣讲员等。很明显,节能环保的所有社会资源都需要经过精心开发和较长时间培育。在此过程中,必然需要消耗能源并直接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多。作为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属于自然资源部分,不需要经过人们的刻意开发,故将它们作为教育资源,本身就是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

二、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路径

如何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并使其效果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照“亲身感受―危害归纳―成因分析―对策寻找―行为实践”的路径进行。

1.亲身感受。尽管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具有直观性和震撼性两大优点,但如果学生根本没有对之予以关注或重视,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极端天气进行亲身感受。其方式可分为直接感受或间接感受两种。当教师和学生面临一些无需撤离且无法逃避的极端天气,如沙尘暴、极端干旱、罕见低温冰雪等,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直接体验极端天气的状态、强度、对自身健康、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当师生面临一些必须立即撤离的极端天气(如暴雨、飓风)时,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安全撤离的前提下,让学生直接感受极端天气对自己和周边人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而对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和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极端天气,学生根本无法直接感受,此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收听新闻报道、观看有关视频和纪录片,甚至邀请事件经历者进行讲授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极端天气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给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2.危害归纳。极端天气对人类的破坏,绝非限于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对生产生活的短期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频繁的极端天气会进一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已经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加重全球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危机,甚至会影响到世界和平、部分国家消亡乃至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些深层次的危害是学生不易察觉和认识到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极端天气之后,教师需立即从更宏观层面更高层次引导学生全面归纳极端天气的危害,增强他们减少极端天气的紧迫感。

3.成因分析。客观、正确地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是将极端天气转化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关键步骤。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极端天气与人类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和破坏生态紧密相关时,他们才会明白大幅减小极端天气的根本方法是节能环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个案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个别极端天气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局部性极端天气,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提取样本、社会调查、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弄清楚极端天气的成因。个案研究虽有典型性,但难免具有片面性。因此,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上的极端天气进行综合、归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极端天气发生的规律,以及与人类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关系。

4.对策寻找。在明白极端天气的成因后,教师需立即引导学生寻找对策。对策看似简单,即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人们都来进行节能环保。但现实情况是:国际上,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高调倡导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又在清洁能源发展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在谁该为环保埋单以及该买多少方面争执不下,更有国家想借机打压他国;在国内,一方面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并颁布多项法律法规强调节能环保;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又在为一己私利偷偷排污,甚至各部门间互相推诿。在民间,一方面有环保人士奔走呼号并身体力行;另一方面仍有大量人群对节能减排置若罔闻!因此,在寻找对策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并非让学生简单得出节能环保是根本对策这一简单结论,而是要采取设疑、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到企业到民间,真正制约节能环保的因素有哪些,并群策群力,寻找一些比较适用的应对办法。

5.行动实践。节能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节能环保原则。同时,实践也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才可以进一步内化节能环保美德。因此,在知晓节能环保是从根本上减少极端天气的唯一途径后,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环保计划,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施行。具体来说:①在衣食住行方面,坚持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②结合自身专业研发节能环保的新措施和新产品。③利用办报纸、办网站或者深入街道、社区、工矿企业,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或做节能环保的志愿者,监督节能环保的落实。

三、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原则

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必须坚持三项原则。

1.积极引导原则。所谓积极引导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准确预测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向和趋势基础上,在教育对象形成某种思想和做出某种行为之前,给予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或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在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过程中,之所以要坚持积极引导原则,是因为人类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如果不给予积极引导,学生就可能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极端天气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只要人们坚持工业化和现代化,极端天气就无法避免,进而对极端天气采取无作为的消极态度;二是将极端天气和工业化与现代化划上等号,认为要减少极端天气,就必须停止工业化和现代化,进而对工业化和现代化采取排斥态度。而事实上,是人类自身,而不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应该为极端天气的频发负责。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人类历史由低向高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自身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过于注重GDp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忽略节能环保,忘记物质财富增长必须与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同步前行,才导致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

2.开放性原则。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具有全球性、不可预见性、多样性、极端破坏性等多重特点。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成果的全面开放原则。所谓教学内容开放,就是教师和学生不仅要选举自己身边的极端天气事件,而且还要选举全球其他地区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极端天气作为教育资源。所谓教学方法开放,就是除传统的讲授法外,教师还需利用学生亲自体验、实验、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明了极端天气的危害和成因。所谓教学时空开放,就是除了传统的教室、图书馆等教学空间外,教师还要及时捕捉身边乃至全球正在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大胆打乱原定教学计划,让学生走出教室和图书馆,在第一时间,在最合适观察的地点,了解极端天气的危害性。所谓教学过程开放,就是不管是在体验极端天气的破坏性还是在全面归纳极端天气的危害时,不管是在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还是在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时,教师都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所谓教学成果开放,就是为了全人类都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争取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极端天气这一宏伟目标,教师必须将教学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公之于众,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3.安全健康第一原则。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有时需要让学生对极端天气进行直接体验。但极端天气不仅会威胁到人体健康,有时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时刻谨记安全健康第一的原则。即:在确保不会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极端天气体验中,教师需合理把握体验时机并严格掌控体验时间,以防对学生的健康带来危害。在可能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极端天气来临时,教师首先想到并要确保的是学生和自身生命安全。只有在生命安全得以确保的前提下,教师才可以再选择合适的体验地点和时机。如果无法确定能否确保健康安全,教师应果断放弃直接体验法,转而采用间接体验法。

参考文献:

[1]张强.2009:极端天气的成因和预防[n].光明日报,2009-08-17(10).

[2]柴许林.极端天气:追根溯源话防范[n].报,2012-08-09(12).

[3]梁鑫峰.专家解读极端天气频发人类活动或是背后推手[n].科技日报,2012-11-21(7).

[4]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6.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3

关键词:电机机座;加工工艺;改进;中心校对

在制造电机的过程中,任何零部件的加工工艺都会对电机整体性能带来影响,特别是电机机座加工工艺,对电机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最明显。要想全面提升电机机座加工的精准度,降低工装误差等负面影响,增强电机制造的质量,就一定要深入研究电机机座加工工艺。为此,文章针对原有电机机座的加工工艺展开了全面分析,并且确定出最佳工艺方案与加工的方法,确保电机机座加工的质量符合具体要求。

1电机机座原有加工工艺的分析

将车床电机机座作为重点案例分析,机座的大概结构如图1所示。在立车上,需要使用装夹机座毛坯n端的外侧面,同时,通过刀尖来对K端磁轭片的主极槽口位置中心线进行校准,并且使用直尺对机座的垂直度进行相应的校正,基于此,粗车K端止口与断面,对端面进行钻孔[1]。随后掉头,把K端止口安装在机座的粗车夹具之上,确保固定程度符合要求。粗、精车n端止口,在n端端面钻孔。掉头并将n端进行有效地固定,安装于机座的粗车夹具中。精车K端止口与端面,完成钻孔作业并进行严格地检验。因为直流电机机座的磁轭片属于四片拼接的结构,所以在机座叠压的情况下,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磁轭片的主极与换向极槽口的位置就是一个不平整的表面。而在加工机座止口与端面的情况下,将这一端部的毛面当作定位的基准,那么实际技工的机座成品几率仅为70%。最重要的是,加工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且实际效率不高,工装很难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对机座同轴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K端、n端与铁芯档,而这三部分需要在不同装夹当中完成,且加工基准是不重合的,因而实际精准度必须由工装作为保障。要想保证安装定位更加便捷,那么必须要机座的K端止口和止口胎间的设计确定为间隙配合。正是这种方式,使得公差被复映在同轴度的误差当中,最终致使机座的加工存在先天缺陷[2]。如果仍然采用原有的机座加工工艺,就无法满足同轴度的要求。而在对K端精止口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想尽量减少装夹的次数,就应当在粗车以后,立即展开精车操作。然而,在粗车过程中,因为切削余量很大,加之工件的表皮比较坚硬,所以导致机座温度过高,且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形,此时所形成的精止口是很难确保实际精准度的。上述问题的存在,对电机机座加工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必须要对加工工艺进行有效地改善。

2电机机座加工工艺的有效改进

根据上述对电机机座原有加工工艺的分析与研究,因为加工机座在止口与端面的过程中,主要是将磁轭片主极与换向极槽口的位置作为定位的标准,所以会导致其表面不平整,无法对装配的具体情况进行真实地反映。除此之外,工装误差客观存在,且粗精不分会对加工的精准程度产生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工工艺的改进势在必行,以下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改进方法,以供参考。

2.1中心校正方式的改变

通过对中心校正方法的转变,合理地谁校中结构,并强化其通用性,能够改变当前状况,达到生产的具体要求[3]。与此同时,还能够降低模具的数量,使得机座的加工效率得以全面提升。当机座号变化的情况下,直流电机机座的磁轭片槽口形状并不会发生改变,而只是槽口的宽度与深度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工装,以保证其具备可调位的功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充分发挥其辅功用,以满足使用的相关要求。在机座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在立车上使用圆形磁钢,以保证依附于机座磁轭片主极装配槽内部,上方与下方各设置一组。使用百分表完成磁钢表面的制造,对机座的圆周和垂直方向进行合理地调节,以保证达到跳动的要求。需要对K端止口进行精车,并钻出端面孔。另外,需要将调头安装于车削夹具之上,对n端止口进行精车,完成钻孔并检验。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这种磁钢校准定位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机座二次装夹加工的过程中,其两端止口的中心线主要是将主极装配位置的中心线当作基准进行加工,同心度很高,具有理想的装配效果,实际加工的成品率也相对较高。另外,对机座中心线进行及时调节与校准,实际加工的辅助工时不长,能够有效地提升机座的加工效率[4]。与此同时,将原有的粗加工工序消除,使机座粗车夹具与端面孔钻模减少。这样一来,工装的投入有所下降,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机座的加工速度。

2.2其他改进方式

因电机机座原有加工工艺的工装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同时粗精不分也会对精准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3)在材料进场以后要加强材料的管理规范,注意材料的保管和堆放,避免风干和受潮现象的出现来影响材料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

2.3施工人员和环境管理

人员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科学规范化管理。一名优秀的施工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掌握施工中技术要点,了解相关施工规范,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失误的出现。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对施工人员奖惩制度的监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的事情给予表扬奖励、错的事情进行批评惩罚,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期的施工过程需要每一位施工人员全力以赴,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管控,防止废气、扬尘等物质造成的空气污染和环境恶化,因为施工环境的好坏与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成正比,好的施工环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3结束语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大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就对高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监理的各个工程进行阶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对高层建筑的每个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才能从最根本上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人们的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铁军.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2]黄钟谷,杨勇.浅议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规范化[J].时代经贸,2006,(1):99-100.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4

工作目标

做好“三会、三节”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村、镇直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认真部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群死群伤事故,坚决防止发生越级集体访,杜绝发生极端事件。

工作措施

(一)认真排查,切实化解涉稳矛盾纠纷。一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集中行动,认真梳理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重点排查化解山林水土权属纠纷、移民工作、婚姻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拖欠民工工资、涉法涉诉等问题,以及因干部作风引发的矛盾。二要落实工作责任,改变工作作风,对本辖区本单位的涉稳问题,一定要及时排查到位、化解到位。不回避、不推却、不拖办,确保问题解决在本辖区本单位。三要坚持依法办事,做到公正廉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深入查找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坚决防止因执法不文明、不公正引发事端。四要切实制定完善好相应的处置工作预案,做到准备充分,一旦发生能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5

关键词:企业内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网络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为人们的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性,然而由于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十分严重,这使得企业蒙受严重的损失。因此,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企业中财务信息、高层机密决策以及技术信息等更是需要加强管理,这能够充分保障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优势资源。本文重点分析企业如何设计信息管理的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中信息管理的可靠性。

1.阐述企业内部对信息管理的情况

1.1企i缺乏监控体系

目前,许多企业中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连接处基本依靠防火墙进行控制,而对企业中员工的上网行为则主要是依靠访问管理的方式进行控制。然而这些防护方式并没有对企业内部信息实施有效的监控,一旦受到来自外界干扰或者是外界系统对公司的入侵,极易造成企业中的信息发生泄漏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企业信息,就需要不断提升监控能力。

1.2企业缺乏安全管理机制

这主要表现在企业中没有一个安全管理的机制,企业中对信息安全管理还处于初级认识阶段。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没有严格地监控机制,从而导致了企业中的信息安全存在较大的威胁性。然而尽管有的企业对信息管理采取一定的措施,然而在管理方面的力度不够,尤其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没有十分明确的制度规定,这一方面导致了企业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度不高,另一方面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不足,使得企业内部信息受到极大的威胁。

1.3企业缺乏应急流程

目前,企业在信息安全保护工作中没有一套有效的应急流程,一旦企业中发生信息问题,难以找到有效的负责人,这不仅没有有效管理信息,而且也难以防止类似信息问题再次发生。尤其是信息管理的机房以及子系统中,实施远程控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而发生信息问题时,也不能及时上报,从而延缓了信息问题处理的良好时机。

2.分析安全隐患

2.1操作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中许多员工在工作中操作系统方面没有十分注意信息安全的问题,并认为只要电脑能够正常使用,并且不影响自己的工作情况即可,而较少考虑自己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所以这就导致了需要操作中出现信息泄露的问题,例如从不同的端口中出现黑客入侵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信息安全受到较大的影响。

2.2应用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由于企业中各个不用的工作种类对信息的需要量不同,因此,在信息管理方面也出现需要一定的困难,因为工作中所涉及的应用系统较多,而且其中的信息保密程度不同,所以一旦应用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对信息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性。此外,由于应用系统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这对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2.3病毒侵害

目前,各种各样的病毒入侵,对信息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这些病毒还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因此,信息安全受到较大的威胁。此外,在传播途径方面出现的多样化,也对信息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通过邮件、下载以及移动设备等方式而携带病毒,从而对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的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3.分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在文章中主要分析信息系统设计工作中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模式而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在这一模式下,可以通过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而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这能够更好地降低当前企业中信息安全的威胁度,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中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从当前市场上所流行的一些主流应用软件可知,基本是分布式的模式发展较快,此外,在分散网络以及终端设备方面也能够通过组件的方式而不断提升管理的效率,这就能够在满足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情况。无论出于企业中的何种位置上,只要出于互联网支持的背景下,都能够随意访问企业内部的系统,同时还能够在各个应用系统中做到组件共享和系统升级。由此可知,运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方式就能够更好地提升信息保护的能力,当企业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提取时,此时企业内部的服务器就会接收对应的信息,然后经过系统的处理,而将信息提取的结果有效反馈给信息需求者。当前企业中运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模式在信息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对信息安全保护带来帮助。这种模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安全性、响应快以及网络负载较低等特点田,从而能够提升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

3.1分析系统工作的原理

在本次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从如下三个不同部分共同组成,即控制端、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而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人员则需要按照三者不同的作用而控制好企业中内网的情况,因此,这就需要安装控制端、客户端以及服务端,然后做好对企业中的信息工作。其中,在企业中的信息保护工作就需要在计算机中的客户端做好控制,而系统中的客户端则能够加强控制,最后是存储信息方面,计算机需要对计算机中的信息实施有效的保护,这对具有存储功能的计算机而言,这一个服务项目就称之为服务器端,它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在数据库中保护好客户端中的信息,并能够在日常监控中记下监听日志。该信息管理的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方式是:

第一,做好数据源的统计工作,这主要是对客户端中各种信息(包括软硬件)、屏幕采集、信息数据以及监听日志做好统计工作;

第二,对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这主要是从服务段每天所收集的信息而进行分类处理,尤其是在对其中的不同的类型的信息都需要做好整理,从而能将数据划分在对应的数据库中,便于做好信息管理的工作;

第三,从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数据,这主要是从数据库中对不同的信息数据进行下载和管理,并能够将这些数据保存在对应的数据库中,从能够在为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第四,动作响应,这主要是对客户端中的信息进行管理,此时工作人员可以从信息控制端中接收信息指令,然后根据系统中的掌握信息是否处于安全的环境下。例如通过网络中所收集的信息,则能够通过客户端而更好地掌握网络中的信息传输情况,从而帮助企业带来良好的信息保护依据。通过分析上述信息实施的过程情况可知,客户端属于信息安全保护的重点内容,主要的内容模块有:通信、安全策略、信息采集以及命令执行。而在该系统中,服务器端则主要是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系统部署、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汇总以及远程安装模块。系统中的控制端主要是对管理人员而言的,它能够为数据查询工作提供帮助,同时更好地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对应的工作人员,主要的模块有:命令控制、通讯、策略配置以及图形化。

3.2分析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情况

1)运行中系统资源的占用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系统通过屏幕录制的模块可以和计算机运行保持同步,所以在安全角度就需要做到完整性以及隐秘性,而屏幕录制在运行时没有占据较多的内存,从而能够充分保存计算机为日常工作提供便利性。从近年来发展情况可知,存储技术在不断进步,其中以大容量存储设备最为显著,通过这些大容量的设备而更好地满足信息管理中对空间的需求情况。此外,通过压缩的方式也可以释放一定的内存。

2)分析监听模块

在本文中所设计的信息系统还增加了监听模块,主要是从网络流量的情况而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因此,在设计本系统中,还增加了一个管理信息管理的模K,主要是信息管理计算机进行监听,例如其中的网络流量情况、数据传输速度以及信息的保密性等,经过技术人员研究之后所得到本系统的功能如下:第一,系统对信息数据包的截获情况,此时可以运用软件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监测,然后通过信息源中的主机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将信息从主机服务口实施过滤,促成相关信息形成日志,第二,协议分析,这主要是针对信息传输工作中,主要是将数据信息转化文字信息,同时能够掌握好数据信息,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提升对网络性能的监控能力,从而能够对网络安全运行而提供良好的保障性。因此,在计算机中需要通过网络正常的方式而提升信息的安全度。通过数据包的截获,可以对其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匹配,工作人员就能够从一些可以信息中找出可疑信息,进而能够对保护原始数据带来帮助。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6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总书记和总理亲自关注和领导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8年2月1日,周五,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贵宾厅。

秘书引领记者落座。片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满面微笑地走过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头发稀疏,一身西装,身高约170厘米,语气和缓但抑扬顿挫,说话开门见山。就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大陆近年来极端的气候现象,以及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所担当的角色,王守荣接受了《财经文摘》的独家专访。

历史上的极端气候现象

《财经文摘》:首先,何谓极端气候现象?极端二字该如何定义、如何区分?

王守荣:从其本质上看,气候的定义与某种天气事件的概率分布有关。当某地天气气候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时,就可以认为是不易发生的事件。在统计意义上,不容易发生的事件就可以称为极端事件。

目前在气候极值变化研究中,国际上最多见的是采用某个百分位值作为极端值的阈(指界限或范围,音)值,超过这个阈值被认为是极值,该事件即可被认为是极端事件。一般来讲,这个阈值取为10%。

干旱、洪涝、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等事件,都可以看成极端气候事件。某一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如热浪),在另一地区可能是正常的。

平均气候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极端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强度的概率分布,产生巨大影响。许多重要的气候影响不是取决于平均值的变化,而是取决于一些超出正常变化范围的罕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极端气候事件是小概率事件,但对人类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很大。

《财经文摘》:纵观中国数千年人类文明史,发生极端气候现象的比例如何?该变化趋势呈现一个怎样的波动曲线?

王守荣:历史时期(仪器观测记录以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以依据各类古气候代用记录来识别。至今,历史时期极端事件的划分标准以及如何由代用资料来确定的问题,尚亟待研究。下面论及的历史极端事件,为历史时期出现过的重大气候异常事件。

这些历史极端事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记录所建立的代用气候序列,并参照历史气候的实况复原结果和用历史文献记录做出的定量推断值来认定,有些事件还可用其他代用资料,如树木年轮和冰芯的记录予以佐证。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事件的严重程度超过现代(最近100年、50年)的极端个例。

《财经文摘》:中国历史上最为密集且最值得关注的极端气候现象主要有哪些?呈现怎样的地域分布特征?

王守荣: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极端寒冷事件和高温事件。中国历史上的严冬极端低温寒害事件,屡见于历史文献的记载。严寒的标志是冬季强寒潮活动频繁,广大地区出现异常寒冷的记录,如井水结冰、大范围的竹木冻死、果树种植业遭受毁灭性的冻害、罕见冰雪的南岭以南地区大范围冰雪霜冻为害等。

这些寒冷情景在20世纪未曾出现过。虽然严冬通常集中地出现在气候寒冷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在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或不同的冷暖气候阶段,均有发生。

关于历史高温事件,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普查中国历史文献中的炎夏气候事件,得到最近一千年间中国典型炎夏事件19例。其中,1743年华北的炎夏,是15-19世纪最极端的高温事件。

历史干旱/雨涝事件。研究表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大范围的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严重干旱事件,它们分别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极端干旱个例发生在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

各干旱事例中,以1637-1643年的干旱事件(通常又称崇祯大旱)持续时间最长;以1585-1590年干旱地域最广,且地域分布变化最大,前期北旱南涝转变为后期北涝南旱;以1876-1878年为北方大旱的典型,旱区中心的山西南部二百余日无透雨;以1785年为长江中下游干旱之典型――“太湖水涸百余里,湖底掘得独木舟”;以989-990年为中原地区干旱之典型,1989年开封地区的年降水量仅190mm,比常年减少7成以上。

历史时期有过严重的雨涝灾害事件,或为流域性的,或跨流域甚至多流域齐发生的,或雨期长且强度大,或雨期虽不长而强度却特大,成灾严重的。

有同一地域连年多雨的,如1569-1670年,华北地区持续大雨,造成历史上范围最广的大水灾,黄、淮流域5省受灾;有全国大范围多雨,同一年内先后有华南、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久雨成灾,如1794年的情形。一些个例的天气气候特点,与现代实例相类似,如1823年长江流域为主的大范围多雨,类似于1954年的情形。

沙尘暴。历史时期的沙尘暴现象,有着相对频发时期。据史料记载,给出公元300年以来的“雨土年”频数曲线,可见近千年间其频发时期大约有五个,即1060-1090年,1160-1270年,1470-1560年,1610-1700年,1820-1890年。

历史时期沙尘暴事件的实况复原结果,可与现代的记录做对比,如1980年4月17-20日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与历史重大事件相比,乃属较轻的一种。

《财经文摘》:依据您的理解,这些极端事件发生的机理是否在变化?大致有多少可供关联的因素?

王守荣:这些极端事件发生,可供关联的因素有:大气本身的自我调节,大气成分的变化,下垫面(陆地、海洋)等的温度变化,地表本身的特征(粗糙度、反照率等)变化,太阳活动、火山活动,海洋环流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影响的因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贡献大小可能不同,其更深入的机理研究尚待进行。

全球变暖下中国的角色

《财经文摘》:在全球变暖的国际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思索经济与环境间的关系,并开始有步骤地增进国际合作。依据您的推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分别面临怎样独特而艰巨的挑战?

王守荣: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它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相对较低。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我们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是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机制和主渠道,要坚持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气候变化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我们要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发展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目标。

同时,应该积极加强各种双边和多边的对话和讨论,推动在公约机制下国际应对措施的达成。中国政府主张,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应该综合考虑减缓、适应和发展的协调关系,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财经文摘》:这其中,中国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王守荣: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总书记和总理亲自关注和领导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战略指导方针。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经文摘》:很多人关心,气候变暖对全球尤其是对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产生哪些显著影响,带来哪些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将对人类生活方式亦产生影响?

王守荣:气候变暖将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对防灾减灾提出挑战。气候变暖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增加,强度可能增强,因而引发更加极端的气象灾害。中国目前抵御极端气象灾害的风险能力总体上较弱,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影响经济安全。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业、水资源和能源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的影响。

农业可能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许多地区作物减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产量波动幅度增大,农业布局和结构发生变化,病虫害加重,生产成本和投资进一步增加。

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1950年以来,中国六大江河的径流量减少,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地下水资源锐减。同时,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洪灾损失日趋严重。未来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会加剧。

能源保障面临巨大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还影响到生态安全、军事安全、重大工程安全,并对沿海地区构成威胁,还威胁到人类健康。

《财经文摘》:那么,该采取何种措施消除其负面影响?换言之,有无此可能?

王守荣:总体上看,未来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此,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为中国面临的突出和重大问题之一。

采取适应性措施,可以减轻气候与环境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减缓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可在源头上减缓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速率和程度。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减缓与适应之间的协同作用,以权衡取舍。

极端气候不是孤立现象

《财经文摘》:在过去的三两年时间里,重庆、四川等地相继发生干旱、水涝等灾害性气候现象。对此,已有学者撰文指出,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为造成此征候的根本原因,尤以大江大河的改造为要。您对此如何分析?

王守荣:重庆、四川的干旱、水涝等灾害性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地区的极端冷事件(如降温、霜冻)逐渐减少,而极端暖事件(如高温、热浪)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2003年夏季,欧洲大部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造成3万多人死亡。2005年,号称世界“绿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也遭受了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而上述地区近年来并没有大规模的人工筑坝工程。

因此,从全球来看,重庆、四川的极端高温干旱、洪涝事件并不是孤立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表现之一。

另外,重庆地区是中国长江流域著名的“火炉”,是高温伏旱的主要频发区之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包括重庆、四川等都属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高温干旱的易发区。地形对重庆气候有较大的影响。

从历史上来看,近两三年重庆的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并不是最极端的,这是由重庆自身典型气候特征所决定。也就是说,即便没有三峡大坝,高温干旱对于重庆也是常见的。此外,四川、重庆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与下垫面热状况和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密切相关。

《财经文摘》:从国际上的江河工程经验看,特大型水库的建设是否会影响周边环境和气候变化?抑或仅仅略有关联,还是说并无实质联系?

王守荣:国际社会在特大型水库的生态和环境影响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但一般认为,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大范围气候的影响并不明显。

例如,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交界的伊泰普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与中国三峡库区的气候和环境类似。对伊泰普水文站在水库建成(1984年)前后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水库周围的年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都增加很少,兴建水库并未引起库区周边地区的气候发生任何趋势性的变化。

埃及境内的阿斯旺水库(1967年建成)是非洲最大的水库。国外相关研究表明,该水库未对附近地区的气候和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峡水库是一个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地区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

该水库对气温的影响范围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不超过2公里,年平均气温增加幅度只有0.2℃左右,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三峡库区春、夏、秋三季相对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水库流域内的年均降水量约增加3毫米左右(仅0.3%)。水库附近范围内降水的时空分布略有变化,但影响范围仅涉及库周几公里至十几公里。

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蓄水以来,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大坝建立之后,是否会对周边气候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其中,利用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研究由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陆面状况改变对周边气候的可能影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国内外目前都有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其结果都表明,三峡水库的建设,不会对周边区域气候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在某些方面还会改善周边的气候特征。

此外,在三峡工程建设开始之时,中国就启动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监测观察,并没有发现三峡库区蓄水量的变化对气候造成明显的影响。

《财经文摘》:这是否意味着,三峡水库蓄水并未对重庆、四川等地造成异常天气和气候变化?

王守荣:造成近两三年重庆、四川干旱和洪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变化的结果,既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有关,也与大气环流、下垫面热状况的异常有关。三峡水库蓄水,仅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很小的影响,影响范围最大不超过10公里。

需要说明的是,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比较复杂。一些工程建设在一段时期以后,必然会对天气气候带来影响,天气气候的变化,反过来也会对工程本身的运行和发挥效益产生影响,这些都需要持续观察和深入研究。各级政府有关有重大工程建设的决策,仍然必须关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因素。

全国极端气候现象增多

《财经文摘》:除却四川等地,全国其他地区亦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方式的气候特征,该如何认识以及如何应对这些现象?此番现象是否有大爆发的可能?

王守荣:近100年来,中国年地表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约为0.5℃至0.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007年,中国气温继续升高,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的最高值,也是连续第十一年高于常年。从1986/1987年冬季开始,中国已连续经历了22个“暖冬”。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

极端降水事件趋多、趋强。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极端降水量比例趋于增大。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都趋于增加,江淮流域暴雨洪涝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中国北方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华北地区近20多年来,干旱形势不断加剧,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更是连年出现大旱,不少地区连续五六年遭遇干旱。

夏季高温热浪也增多。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最高温度大于35℃的高温日数显著增多。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部分地区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气象灾害多发、并发。总体上看,全年干旱面积偏大,暴雨洪涝损失重,城市内涝频发,雷击灾害伤亡多,气候年景属中等偏差。

夏季,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北方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秋雨,并发生大范围春旱;东北出现严重夏伏旱;江南、华南遭遇严重高温伏旱和50年一遇特大秋旱。同时,热带气流登陆增多,强台风“圣帕”、“韦帕”和“罗莎”,给南方多省带来严重损失

对这些极端现象的出现,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不要恐慌。可以采取适应性措施,来减轻气候与环境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减缓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速率和程度。加上自然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所谓此番现象大爆发的可能性基本不会出现。

《财经文摘》:对于极端气候现象,该如何预防及应对民众的潜在恐慌心态?依据您的分析,极端气候现象是否存在根治的可能性?

王守荣:对于民众来说,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极端气候事件,既要高度重视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不应过于恐慌。要多看一些气象方面的信息,多了解一些安全保护常识,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包含人为的因素,但也是一种基本的自然现象,根治是不可能的。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态度,高度重视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同时,提高全社会防御和减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的能力,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

《财经文摘》:在应对极端气候现象方面,政府的责任该如何体现?应如何加强国际战略合作?

王守荣:第一,要完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气象灾害预警和灾害应急体系。

中国气象灾害的种类比较多,对国家安全有严重影响的重大或突发性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首先要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组建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机构,提高对各地发生灾情的快速、联动气象应急能力。

其次要建立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不断提高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能力。同时,要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体系,让广大农(牧、渔)民更及时、更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第二,要以人为本,进行科学预防和救援工作。加强对弱势群体应对气象灾害的社会救助,保障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科学调度,保障能源和水资源安全。

第三,要加大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强度偏强。各级气象部门在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的同时,要加大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做好台风、雷电、暴雨、强对流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危害的科普宣传,不仅要让民众看懂、读懂,认识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危害,而且要以直观形象、贴近生活、科学实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宣传,还得向民众普及防灾避灾的措施。

《财经文摘》:应如何加强国际战略合作?

王守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国际合作十分重要。国际社会应共享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信息和防灾减灾经验,加强人员、技术交流。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现状

引言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当前的发展比较迅速,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移动互联网技术在4G网络的实现下,使得移动终端的功能作用得到了发挥,对人工的移动终端产品和互联网的结合目标得到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技术应用过程中,虽然对人们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是在安全性问题上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解决也是有着难度的,尤其是面对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通过安全技术的科学应用对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比较重要。

一、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和关键问题分析

1.1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体现在多层面,其中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层面,主要就是在ip开放的架构形式应用下,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丰富性,以及在多样化的接入类型影响下,在上网的终端智能化程度有了很大程度提升[1]。这样就为攻击者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移动网络的攻击者比较容易获得网络拓扑,这样就会对用户的数据信息的传输造成损害,在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层面的保障力度就会大大降低。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当中的通信网安全也是比较重要的安全类型,主要就是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的终端类型单一性情况下,在网络层面相对比较封闭,这就使得智能化程序不是很高,在移动网络的安全上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在的那个钱的无线宽带时代到来之后,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发展,一些终端类型也开始逐渐增多,在软件的漏洞上也比较容易暴露,这就对移动通信网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不能有效保障移动通信网络。

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还体现在新的安全问题层面,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进行结合后,这就对原有的网络安全环境的平衡状态打破了。通信网在安全性能上就有了降低,注重就是互联网的应用丰富性以及身份的可识别性和业务形式的独特性等,这就使得在对电子商务以及移动办公等层面的要求不断提高[2]。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的终端发展安全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终端的芯片处理能力以及内存的功能性有着新的要求,这就比较容易出现恶意代码以及病毒的传播,在移动终端的安全上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上移动互联网的环境相对复杂化,这就在网络安全上面临着很大威胁。

1.2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关键问题分析

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关键问题层面来看,涉及到诸多的层面,其中在终端安全机制上就是比较突出的。在终端安全机制层面要能有各个业务应用以及系统资源访问控制能力,在身份认证功能层面也要加以具备。在对业务安全机制层面也要充分重,在3Gpp以及3Gpp2都有着其相应的业务标准准则,其中有定位以及移动支付等业务安全准则,也有防止版权盗用等标准,在机制层面都要提供可利用技术手段。在网络安全机制层面也要能加强重视,其中在3G等层面都有着相应的安全机制。

虽然在3Gpp以及oma方面提供了相应安全机制,但受到技术因素影响,还都属于基础层面机制,在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完善保障层面还比较缺少能力[3]。这就需要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实际安全问题内容,进行制定完善化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加以应用。

二、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以及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2.1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隐患类型也比较多。其中在篡改破坏山就表现的比较突出,一些不法分子对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互联网终端系统程序进行恶意修改,对互联网的安全进行破坏,这就对用户的移动互联网正常使用有着很大影响。比较突出的就是黑客以及木马软件对移动互联网系统的破坏,严重的对移动互联网系统造成崩溃。

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中的敲诈欺骗以及窃密监听隐患比较突出,在黑客的攻击下,对移动互联网终端会造成破坏,在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料上进行获取,并通过欺骗的形式对用户进行诱导,这就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4]。还有就是窃密监听的隐患层面,主要就是在当前的而一些智能手机的电脑化发展中,对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终端安装上窃密监听的设备对用户的隐私资料进行窃取,以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

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当中的恶意吸费的隐患比较突出。在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隐患发生所造成的破坏,主要是利益纠葛因素造成的。其中的恶意吸费也是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破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移动互联网恶意吸费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秘密连接链接,这样用户在浏览设定的收费网站时候,就会对网站的点击率有效提高,从而实现盈利目的。还有的就是在黑客的这一因素影响下,在移动终端传送手机存储数据,在后台进行发送信息以及彩信等,这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2.2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为保障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的作用发挥,笔者结合实际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探究下,对实际的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的作用发挥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第一,加强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的保障。在移动互联网安全层面,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从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安全层面要加强保障,避免外界对终端的入侵,在终端的安全可用性层面加强保证。在互联网终端安全防护层面的加强,能在防毒以及主机的安全层面得以有效保障,对网络的访问控制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有利[5]。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审计监控工作上要不断强化,移动终端的操作人员在规范性的操作上要充分重视。在实际的监控审计功能发挥上,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的weB访问控制审计以及网络访问控制审计等,都是比较重要的诶荣。还要注重对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接入控制以及文档的防密控制,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对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安全性的保障水平就能有效提高。

第二,保障移动互联网运行安全性。在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措施实施中,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要加强实施。在对网络的内容监听以及安全事件预警方面要不断完善化,形成安全监控以及安全日志管理模式,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运行加强保障。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充分重视移动互联网业务系统间的访问控制加强,将移动互联网业务以及安全规划的同步性要得以重视,在SDK以及业务上线要求的安全因素植入下,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就有着积极作用。再有就是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证技术科学应用加强重视,避免用户对多个系统进行登录造成信息的泄露,然后就要注重对ip地址的溯源部署的科学化实施,对用户网络的接入实名制工作进行完善化实施。

第三,加强移动互联网业务安全保障。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过程中,在业务安全的保障工作层面要加强实施,移动互联网中的具体业务以及业务组件提供,都是通过多设备以及软件进行完成的,并涉及到诸多的内容,有用户的操作以及协议的交互等等。加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多样性以及设备的相关性比较低,这就在安全性层面有着很大影响,这就需要在认证服务层面不断加强,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层面着手实施安全措施,在对业务安全的级别以及等级访问和用户可信度等层面进行妥善实施[6]。在业务的安全级别方面通过静态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应用,对业务的安全级别按照实际标准进行定级,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在动态化的业务安全管理实施下,对管理的质量就能有效保障。

第四,优化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部署工作。在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进行保障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在安全部署工作上进行加强完善,在安全部署层面要能够从多方面着手,在互联网和接入网层面着手实施。在互联网层面对接入服务器以及交换机的内容会有所涉及,而在移动通信网方面就对终端设备以及端口控制等比较重视。这就需要在安全工作的部署中,氖导食龇,将移动互联网的自身安全以及终端运行的功能正常发挥得以保证,在多方面的技术应用下,发挥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防火墙技术的作用,对业务系统的部署数据加密防护功能发挥层面要不断加强,将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性有效保障。

第五,加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安全意识提高。在对移动互联网安全保障方面,要注重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加强,运营商在对业务办理过程中,对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防护宣传工作要做到位,让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防范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方面能有效防御。用户也要在自身的互联网技术知识学习上不断加强,对一些基础性的安全保障防范方法能灵活运用,这对自身的信息数据的安全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应用,要和实际安全问题情况相结合,多方面重视技术方法针对性实施。在新的时展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在保障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安全性层面,也要加强重视,从多方面加强安全技术的科学实施,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家辉.浅谈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人权保护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

[2]何乐臻.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3)

[3]宋光泽.浅析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与应对策略[J].无线互联科技.2016(22)

[4]王永建,杨建华,牛辉奇.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安全监管平台研究[J].移动通信.2016(21)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8

学校去极端化自查报告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新疆司法警官学校进一步加强去宗教极端化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特针对我校教职工的教育学习工作制定以下工作报告。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在学校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坚持教育为先、打防并举,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落实防范宗教向教育领域渗透的各项措施,坚决做到两个不得、五个严禁,严防广大学生、教职工被蛊惑利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具体教育活动安排:

结合教育厅集中教育活动,学校党委于9月9日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学校领导动员讲话,对集中教育和去极端宗教化专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具体时间安排:自20XX年9月9日起至12月31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开展专项理论集中教育学习阶段:(9月9日至-12月15日)

1、营造宣传氛围。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不断加强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博微信等载体,通过政治学习、法制讲堂、校园论坛等形式,教育引导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正确区分民族与、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充分认识宗教极端思想、暴力恐怖活动的现实危害和具体表现,帮助在校学生、教职工明辨是非、抵御渗透。团委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LeD电子屏的作用,宣传各项法律、法规,民族团结基础知识。

2、理论学习:由学校政治处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基础知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在学校禁止宗教活动的规定》、《关于严禁传播暴力恐怖音视频的通告》、《关于共产党员、党组织违的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规定》、《自治区教育系统宣讲提纲》、《关于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意见》、《民族团结基础知识》等法律法规,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讲座、各科室组织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进一步调动教职工参与去极端化专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化认识,提高教职工明辨是非和进行反渗透斗争的能力。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和新疆三史等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在校学生、教职工牢固树立民族团结和新疆精神,不断提高大家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抵制宗教极端的主动性、自觉性,不信谣、不传谣。

(二)全面摸排梳理阶段(20XX年9月9日-12月15日)

1.自查阶段。(20XX年9月9日-11月30日)由属地公安机关负责,政治处密切配合,按照不漏一人的原则,对全校在教职工进行全面梳理,先由各科室对照宗教极端思想15种表现、婚姻邻域13种违法行为或非法宗教活动26种表现,进行自查,并于规定时间内的及时上报自查情况。针对自查情况保卫科、政治处要对有问题的教职工及其家属和社会关系进行调查摸底,切实了解其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

2.加强物品、信息网络和周边环境的管控。(20XX年10月8日-12月15日)

由学生科、保卫科对在校学生、教职工的手机、电脑、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和书籍、报刊等进行自查,信息教研室对校园网络做好监控。由属地公安机关、政治处、保卫科、学生科组成联合检查组,定期进行抽查,及时封堵有害信息,依法查处违法人员。保卫科加大对非法音像制品、宣传品、书籍、报刊的清理、查处,一经发现,立即上报有关部门,严防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有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对教职工中有从事非法宗教活动、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参与、协助、支持、配合宗教极端团伙组织活动的,一律依法予以刑事拘留。由纪检委、政治处及时在校内予以通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三)建章立制,完善提高阶段。(20XX年12月15日-12月31日)

1.建立信息通报制度。要做好信息简报报送工作,正常情况每天报,特殊情况随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天及时将学习教育情况公布在校园网上,相互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提高学习教育质量。由学校具体负责,成立专项工作办事机构,指派专人作为联络员,

2.建立督导检查制度。由纪检监察室牵头,不定期对学校开展去极端化专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予以限期整改。

3.完善专群制度。由市公安局、学校负责充分利用教职工党员干部和学生社团等群体优势,积极发展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的学生和教职工,随时关注、发现校园内外异常情况,全面掌握动态。

三、开展去极端宗教化活动的要求

组织好去宗教极端化教育学习活动,是我校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科室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去宗教极端化教育学习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校党委要站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高度认真对待,把此次活动摆在突出位置,专题研究、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按照《新疆司法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警官学校进一步加强去宗教极端化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使教育活动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不留死角。要全员参与,教育学习期间所有教职工原则上不得请假,如遇特殊事由不能参加集中教育的教职工,各科室和班级要进行统计备案,在开学后专门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坚决杜绝敷衍塞责,走形式、做表面文章。

2.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在学习教育、模范履行公民职责、维护民族团结和校园稳定中党员干部要发挥引领作用,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碰硬,对师生员工中存在的错误认识要理直气壮地纠正。对于政治态度暧昧、关键时刻不能挺身而出,不能承担领导责任、不能担负维护稳定工作任务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对于政治态度暧昧、关键时刻不能挺身而出,不敢亮明态度的教职工,要重点教育,对于拒不纠正错误观点特别是从事非法活动及利用讲台散布错误言论、鼓吹反动思想、传播谣言者,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3、要大力宣传我校涌现出的民族团结事迹典型,特别是在维护校园稳定、勇敢站在斗争第一线的优秀集体和个人,通过校报、广播、横幅、橱窗、宣传板等方式,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校去极端化自查报告二: 

 一、突出管理,落实工作职责,不断提高教职工去极端化思想认识

一是学校不断加强管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完善运行机制,在工作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对民族团结教育和去极端化思想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加强全面协调,促进落实。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并完善了《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学校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责任

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促进了学校民族团结和去极端化思想教育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将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思想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列入学校计划,同时,专门出台了《***中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思想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对开展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在师生中形成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的思想基础。

二、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成效

一是充分利用民族团结教材。学校根据课程要求分别在七、八、九年级开设了《新疆地方史》、《中国新疆历史篇》、《中国新疆民族篇》、《新疆民族团结》、《新疆精神》等地方课程,每周2课时,由专任教师进行授课,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学科教学注重渗透。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渗透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思想教育的方法实施教育。教研组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组织专题研讨,深入发掘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思想教育渗透点,将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思想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三是挖掘校报校刊。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组织编写了校园刊物《奔流》,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优秀作文、学习感悟、民族团结好人好事、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去极端化思想认识等。校刊从创刊以来,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起到了较为明显效果。四是开展五个一活动。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会说一句民族语言,会画一幅民族题材画,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等五个一活动。五是开展系列评比活动。在各年级举行民族团结教育系列评比活动:民族团结小标兵评比、民族团结模范科室评比、民族团结征文比赛、民族团结手抄报比赛、民族团结宿舍评选等。六是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增强家长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大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思想教育力度,拓宽民族团结教育范围。七是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区分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夯实基础。八是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帮扶活动。实行三级结对,即校领导与学生结对、班主任与学生结对、班干部与学生结对,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得到大家的关心,真正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

三、加强宣传、多措并举,营造浓厚氛围,让教育无处不在为使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使学生身处不同的位置,受到不同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红色教育、去极端化思想教育基地。三是坚持每天的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正面教育,强化思想认识,引导师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勉励他们勇做现代文化的引领者、传播者、实践者,抵御极端,维护团结,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四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演讲比赛、书画展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教研活动中,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民族团结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确立每年5月为体育节,10月为艺术节,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现自我、展示特长的平台,不断增强各族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筑牢抑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防线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五是充分使用班班通等教学资源,在小周末、晚自习等时间,向学生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焦点访谈、时事新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我们的家乡,知道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和家乡贡献力量的信心。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舆论宣传、成果展示等活动,宣传党的强国富民政策、民族团结知识***的发展变化:在教育篇章中介绍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服饰、民族文化等内容,使师生了解和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和风俗习惯;在措施篇章中紧紧围绕十个一的内容,加强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教育,体现了张春贤书记的三个在一起在成效篇章中,通过家校联动、爱心妈妈捐助、民族团结标兵评选等方式,在各族师生中构筑起抵御渗透的防火墙,强化师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二是打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行政楼一楼打造以五德、五常为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忠、孝、节、勇、和、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二楼打造以中国梦-团结梦为主题的民族传统化,通过宣传少数民族优秀人物、展示少数民族书法、少数民族歌舞、乐器及正常的宗教活动,引领师生辨别和抑制非法宗教活动和极端思想;在三楼打造以红色教育梦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四楼打造中国梦-体育梦,通过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在五楼打造中国梦-艺术梦,通过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少数民族艺术,使师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及蕴含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在教学楼开辟作品栏、特长展示区,展示民族团结和去极端化作品,张挂名人名言及警句,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在维护民族团结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中,我校虽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与上级的要求、领导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个别教师主人翁思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说脏话等违规、违纪现象存在不愿管、不敢管的现象;部分教师的德育目标只停留在教案本上,没有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个别教师业务素质有待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还有所欠缺;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还有待加强,达不到六互相求;德育教育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加强。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9

【关键词】移动终端安全接入apnSSLVpn

引言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南方电网公司已经存在一批移动应用,如移动办公、itSm、基建作业、营销作业和电力抢修等。但由于各项业务终端和通信网络的不安全性,为企业内网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移动终端自身的安全性问题。由于移动终端接入电力信息内网后可能处于“一机两网”的状态,即同时连接internet和电力信息内网,同时由于移动终端缺乏保护终端数据文件的有效手段,因此存在电力信息内网敏感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2)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在移动终端接入电力信息内网的过程中,以及在接入后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数据传输链路都面临着被攻击干扰、破坏、截获数据、篡改数据等威胁。

(3)营销终端的访问控制问题。移动终端一经成功接入电力信息内网后就被看作是电力信息内部可信的用户来使用电力信息内网的资源,一旦终端被挟持,将会给整个电力信息内网带来不可控制的风险威胁。

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移动应用的安全保证措施,才能使个人和企业的数据安全得到保证。

概述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终端接入企业内网的问题通常涉及三个部分:传输通道的安全、内网应用的安全和终端设备的安全。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导致远程接入过程的不安全。而传统的基于apn专网的接入方案都只关注于传输通道的安全,虽然在某个方面上保证了远程接入的数据传输安全,但缺乏对整个接入过程的完整保护,无法保证移动终端在接入内网应用时的安全。

移动安全接入平台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应用环境的资产、威胁和脆弱性进行分析,将整个安全架构在网络传输安全、终端安全、应用安全之上,以多种技术手段和多重保障机制,有效地保障企业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一、企业移动应用发展现状

4G加速进入生活,智能手机和平板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甚至在工作中,移动设备也是我们重要的工具和伙伴,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移动设备。

针对企业员工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62%的员工日常工作中使用智能手机,56%的员工使用平板电脑。

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办公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形式灵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办公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节省了企业的办公成本。

与此同时,移动设备易携带、易丢失、个人消费应用和企业应用混用等特点,导致it支持部门非常担心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1)数据安全。智能终端易于携带、容易丢失,会导致敏感商业信息的泄漏,对数据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给企业带来法规遵从的风险。此外,移动终端易被他人非授权使用,产生拷贝、下载或打印企业内部敏感资料的风险。

(2)网络安全。由于自携带设备的特殊性,智能终端经常在不安全网络和企业网络之间来回切换,因此更容易遭受木马或病毒的侵害,从而将病毒或木马自动传播至企业网络,对内部网络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3)应用安全。相当一部分移动设备来自于员工,而非企业。员工可以任意下载和安装消费类应用,这极大地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引入了安全风险,造成企业数据丢失或设备功能失效。

南方电网为解决移动设备在企业办公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早在2010年就实施了自己的移动安全接入平台,并建立了《南方电网远程移动安全接入平台技术规范》,对企业如何进行移动信息化以及移动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二、移动安全接入平台中的安全机制

本文将从网络传输安全、终端安全、应用安全三个方面介绍移动安全接入平台的安全机制。

2.1网络传输安全

网络传输安全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保证。

2.1.1apn技术

apn(anywhereprivatenetwork)是解决以动态ip接入internet的局域网之间的互联,并以较低成本接入,以较低通信成本提供较高性能以及可靠的网络专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移动安全接入平台中,移动终端被强制要求通过企业apn来访问系统。终端用户需要经过准入申请和准入审核才可接入网络,移动终端对企业内网的访问是完全可控的。

2.1.2设备绑定

UDiD,是用于区分设备的GUiD唯一编码。由于操作系统厂商的限制,获取设备物理编码(imei)变得不可能。因此移动安全接入平台根据一定的编码规则及设备的物理特性为每一台设备生成一个唯一的UDiD码,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同时将该编码和特定用户进行绑定。

移动安全平台支持对入网设备的mDn(手机号)和UDiD进行绑定。针对首次入网的设备,系统将要求用户对该设备进行绑定。绑定是基于向该用户发送认证码短信来进行的,而用户接收短信的手机号信息来自于平台登录数据库,而短信的发送完全是由企业管理人员手动操作的。只有经过设备绑定的用户,才会被系统准入。

一旦设备绑定完成,该用户的注册账户和该设备的UUiD将绑定到一起,任一信息不符用户都将无法登入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不被挟持和滥用,降低资产脆弱性。

此外,平台可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如用户的移动终端不慎遗失,管理人员可通过管理后台的禁止该设备的登录。

2.1.3身份认证

此外,用户在登录内网应用之前,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平台认证的措施包括用户密码和动态口令。动态口令每次都会随机生成,客户端不会进行缓存,并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设备所绑定的手机上。

动态口令只在指定时间内有效,一旦失效只能再次请求新的动态口令。平台管理人员可以指定动态口令的有效时间,并随时查询动态口令的生成情况及有效状态。

2.1.4信息传输加密

对于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移动安全接入平台也提供了相应的安全加密措施,包括客户端与平台之间的各种消息报文、交易信息和表单数据。对于这些高敏感数据,移动接入平台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的复合网络传输加密机制。

顾名思义,对称加密算法,即加密与解密用的是同一把秘钥;而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与解密用的是不同的秘钥。

显然,非对称加密比对称加密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因为对于对称加密,由于加密与解密的秘钥是同一把,通信的一方必须将秘钥和密文都传递过去,对方才能解密。而非对称加密则不然,只需传递密文与用于解密的公钥,对方即可解密,用于加密的私钥由己方保留不必传递给对方。目前公认的观点认为:只要钥匙的长度足够长,使用非对称加密的信息永远不可能被解破。

当然,由于非对称加密对CpU计算性能的依赖很大,在使用相同秘钥的情况下,非对称加密的运算速度比对称密码也要慢许多。此外,非对称加密长度能够加密的信息的长度往往受限于密钥长度。

因此,鉴于二者各自的特点,移动安全接入平台将二者取长补短,结合起来使用,极大地保障了移动安全接入平台在网络中的传输的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

2.2终端安全

终端安全技术包括:终端安全检查、代码签名技术、mDm(移动设备管理)。

2.2.1终端安全检查

终端安全检查是检查终端状态是否合乎安全要求、用户的行为是否合法。移动终端在访问内网资源前,需要进行安全性检查,不符合安全检查策略的终端将被禁止访问内网资源。安全检查模块对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系统是否越狱、锁屏密码是否合规、特殊位置的磁盘文件等进行严格检查。

根据检查策略,系统在处理移动终端接入时会先检查终端是否具备上述一项或者几项特征参数,依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允许该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建立连接,彻底杜绝不健康的移动终端接入内网,确保移动终端的安全,从源头杜绝威胁的发生。

2.2.2代码签名技术

代码签名证书为软件开发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使得软件开发商能对其软件代码进行数字签名。通过对代码的数字签名来标识软件来源以及软件开发者的真实身份,保证代码在签名之后不被恶意篡改。使用户在下载已经签名的代码时,能够有效的验证该代码的可信度。

移动安全接入平台根据不同移动终端所用的平台(ioS、android、windows)及平台所对应的app商店,采用不同的技术对app进行代码签名,从而可让用户确信它来自已知来源,且自最后一次签名之后未被修改。

2.2.3mDm移动设备管理

移动安全平台通过mDm进行移动终端的管理。包括:

1)移动设备访问控制

移动设备本身的访问控制不高,通常没有安全保护(如使用简单的滑动锁)或仅有弱保护(如使用9点屏幕锁)。同时,移动设备很容遗失或被盗。mDm通过锁屏、清除密码、下发策略强制加强密码强度等远程指令来操作设备的访问控制。

2)数据自毁

通过mDm的“远程擦除”操作,可以强制销毁移动设备上的所有用户数据。防止用户隐私或企业数据泄露。

3)应用程序管理

对于“托管”设备,mDm可以检查设备上的应用安装情况,存储空间大小,操作系统版本以及是否越狱等状态,一旦发现设备上安装可疑程序,即可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mDm服务终止企业应用程序运行。

2.3应用安全

应用安全包括:应用数据加密、权限控制、企业应用商店。

2.3.1应用数据加密

数据的保密性要求我们对于企业中敏感数据进行必要的加密和访问控制。

移动安全接入对用户敏感数据,例如用户密码、证书及密钥进行加密处理。此外,对于缓存在客户端的企业机密数据,包括移动办公系统中的各种内部文档、组织结构和企业通讯录,也进行了加密处理。

2.3.2权限控制

对于移动安全接入平台系统来讲,访问控制主要是基于角色进行访问的控制。基于角色访问控制也是在信息系统中使用比较广泛的访问控制机制。用户在通过了平台的身份认证后,只能看到相应权限下才能查看数据,以及使用相应权限才可操作的功能。

2.3.3企业应用商店

南方电网移动安全平台内置企业应用商店,所有移动应用终端app均在企业应用商店内进行,由企业代替操作系统厂商对应用进行管理。

同时,对于企业应用商店中的应用,可通过mDm进行企业应用的无线部署(ota)或直接推送至终端桌面。通过企业应用商店这一有力工具,无疑将极大地简化应用的安装和升级步骤,改善用户体验,并保证了移动应用来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结论

企业办公移动化必将成为下一轮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于此同时,企业必将在it安全和管理方面遭遇新的挑战。南方电网移动安全接入系统是南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网移动安全平台在分析总结企业移动应用接入现状的基础上,以保证移动终端接入的安全性为目标,深入研究了安全接入的关键技术,从网络传输安全、终端安全、应用安全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并解决移动终端接入过程的信息安全问题,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极大地推动南网移动信息化和“六加一”工程的建设,符合南网“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远景目标,加快南方电网网内信息资源的整合及信息的规范化、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钱煜明.BYoD企业移动设备管理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3,9(6).

[2]许丽萍.BYo来袭把握移动安全四大趋势[J].上海信息化,2013,(6).

[3]孙强强.BYoD在电力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计算机,2013,(4).

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篇10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竣工验收;方法;检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042

1引言

电能计量装置是计量电能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包括电能表、负荷管理终端、智能计量终端、集中抄表数据采集终端、集中抄表集中器、计量柜(计量表箱)、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试验接线盒及其二次回路等。电能计量是电力安全运行及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供用电各方的公平交易和利益,确保电能计量准确、可靠和公开、公平、公正,是保障供用电双方权益的前提。装表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及工作的熟练程度不高,再加上部分电力客户法律、法规意识谈薄、有意窃电,致使计量装置错误接线,直接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对电能计量装置接线的正确性进行全面检查,因此,根据行业标准、制度的要求梳理一套实用性、可行性强的电能计量装置竣工验收的方法、步骤是相当有必要的。

2电能计量装置竣工验收的方法

结合日常的工作经验,逐步对规程、制度细化和具体化,总结了电能计量装置竣工验收的方法“一查二看三试四比对”。

2.1查

查,就是检查电能计量装置。为了确保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安全运行,电能计量装置投运前应具备以下条件:计量设备室内检定数据合格;计量设备选型与被测电路相适应;电能计量方式、接线方式和接线正确;二次回路的负荷值、电压降符合规程规定。检查是计量装置竣工验收关键步骤和基础,分停电检查和带电检查两种。

2.1.1停电检查

(1)互感器极性检查。互感器的极性检查最原始的方法一般采用直流法进行,测量单相电压互感器极性的方法是:将电池“+”极接互感一次侧的“a”,电池“-”极接至“X”,将直流电压表“+”极接互感器二次侧的“a”,“-”极接至“x”。在连接导线开关闭合或电池导通的瞬间,直流电压表应由零向正方向偏转,在连接导线开关断开或电池断开的瞬间,直流电压表应反方向偏转,则极性标示正确。测量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方法是:将电池“+”极接互感一次侧的“L1”,电池“-”极接至“L2”,将直流电压表“+”极接互感器二次侧的“K1”,“-”极接至“K2”。在连接导线开关闭合或电池导通的瞬间,直流电压表应由零向正方向偏转,在连接导线开关断开或电池断开的瞬间,直流电压表应反方向偏转,则极性标示正确。目前的互感器校验仪都有极性指示器,在测量电流互感器误差之前仪器可预先检查极性,若指示器没有指示则说明被试电流互感器极性正确(减极性)。

(2)二次回路接线检查。电能计量规程和典型设计规定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时二次回路分相应采用不同颜色的导线。二次回路检查主要有以下内容:

1)检查线型,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铜质单芯绝缘线。

2)检查二次导线截面电压回路是否为2.5mm2及以上,电流回路是否为4mm2及以上,中间不能有接头和施工伤痕。

3)检查二次回路数字标号是否规范、正确,通过万用表进行导通测试。

(3)电能表接线检查。电能表接线检查主要根据规程和接线规则的要求进行对照逐一检查核对,送电前应检查以下内容:

1)检查电能表、互感器是否检验,是否贴有检定合格证。

2)检查电能表、互感器外观是否完好,安装是否规范、牢固,各处接线端子螺栓是否全部拧紧,线头是否外露。

3)电能表端钮盒的接线端子,应以“一孔一线”,“孔线对应”为原则。检查电能表的接线是否正确,特别要注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二次侧的极性与电能表的进出端钮、标号及相别是否对应。

4)检查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熔断器是否导通,熔丝端弹簧铜片夹的弹性及接触面是否良好,是否氧化。检查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及外壳是否接地,接地是否良好。

5)检查所有应加封印位置封印是否完好、清晰、无遗漏。

6)清理工作现场,检查工具、物体等不能遗留在计量设备上。

(4)计量自动化终端接线检查。计量自动化终端接线检查,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1)检查终端电流是否串联接入电能表,接线是否规范,各处螺丝是否旋紧,接触面是否紧密,重点检查电流回路是否开路、短路和并联接入分流。

2)检查终端电压回路是否按电能表相色接入对应端钮。终端交流电源应直接从计量端子接线盒上引接,不应在电能表接线端子上并联引接,避免接线接触不良造成电能表或终端失压。

3)终端天线必须要放置在信号强度较好的地方,要求信号强度满足数据传输要求。密封的金属柜对无线信号产生屏蔽,如果终端安装于完全密封的金属装置内(如箱式变压器柜内),则必须引出外置天线。

4)计量自动化终端应接入与电能表通讯的RS-485线。检查RS-485线是否应用铠装屏蔽电缆,导线截面积是否≥2×1.5mm2。检查与电能表通讯的RS-485线接线是否用线针端子压接之后接入。一般电能表与终端通信使用第一路RS-485,检查电能表的485a1(或485+)是否接终端的485a1(或485+),电能表的485B1(或485-)是否接终端的485B1(或485-),要求各端钮螺丝旋紧,接触面良好,确保通信可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