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7:01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1

我镇位于高碑店市区东南25公里,毗邻白沟市场,国道112线横穿东西,京白公路纵贯南北。全镇总面积56.2平方公里,辖39个村,现有耕地51857.5亩,9860户、39084人口,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主导产业为箱包加工销售及原材料制造业、林果苗木业。目前,我镇集体经济空白村24个,收入在0-5万元之间的村11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4个,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土地承包;部分村班级班子发展思路窄,集体资源匮乏等多方面问题,村级无钱办事成为制约农村发展、服务群众的关键瓶颈。下一步,我镇将结合自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对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积极谋划,稳步推进,力争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深挖自有潜力,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针对24个集体经济空白村,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深入细致的摸排统计,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对十九垡、北留等拥有较大面积集体土地的村,采取集体所有、承包经营的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对崔家场等签订长期土地承包协议但租金明显不符合市场价格的村,采取调整土地承包协议,提高土地租金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对大青凌、小青凌等拥有大面积果园的村,充分利用村内资源优势,研究发展以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并结合村内历史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集体经济壮大的目的。

二、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我镇于2019年3月份上报集体经济试点村2个,4月份,我镇高庄村被初步选定为试点村,计划与该村企业家创建的家兴商贸集团合作,在2019年建设家兴易购便民超市一所,服务附近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增加就业岗位,收入用于补强村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事能力。同时,利用该村60亩集体土地入股企业成立农业合作社,在2020年打造采摘和蔬菜种植产业基地一处。对于该项目,我镇将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作用,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安排、实施效果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规划实施、规范经营,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带动效果辐射到其他村,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农村集体经济。

三、加强教育引导,切实提升组织保障功能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2

云龙镇共有13个村(社区),人口5.2万人。2018年5月以来,全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农林局的正确指导下,云龙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清产核资、资产量化、成员资格认定、注册登记等重点改制环节,逐步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了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赋予了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权能,为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全镇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居共35个,总体完成率达到61.4%。现将我们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试点先行,由点带面,有序启动改制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新生事物,改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历史因素多,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因此,我们确定了改制工作由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工作方针。2015年我们优先选择了班子团结,群众基础好,集体经济发展良好的8个村居先行试点。通过举办两委成员培训班、召开党员群众会议,逐户征求意见和印发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宣传改制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及做法,统一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消除了干群思想顾虑,赢得广泛参与和支持。同时,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开展,印发了《云龙镇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改革内容和方法步骤,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试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改制村居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我镇又完成了27个村居的改制任务;2017年,未改制的22个村居已经全面开展改制工作,现在各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8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改制任务。

二、成立机构,齐抓共管,稳妥推进改制

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指导全镇的改制工作。村居也成立了由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普通群众等为组成人员的10-15人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具体承担资产认定、社员界定、股权确定等环节的组织实施职责。同时,还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工作合同,会计师具体承担清产核资的任务,律师全程参与改制的所有环节,为改制工作提供了技术和法律保障。

三、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依法开展改制

(一)做好改制的基础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广泛宣传引导。改制前坚持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三会”必开的原则,统一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为改制工作提前预热。二是搞好骨干培训,重点围绕改制工作的法律法规、工作程序步骤等知识强化业务培训,保证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三是规范改制工作程序和有关报表材料,确保改制工作程序不走样,法律文书无瑕疵。

(二)抓好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家底。按照改革工作方案要求,成立由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人员组成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由会计师事务所对改制村居账内账外固定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等进行认真核实,严格依法量化村集体资产,对评估量化的结果进行公示。清产核资任务完成后,各村还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对清产核资情况进行确认,然后报镇政府批复备案。

(三)尊重客观历史,抓好资格界定。成员资格界定是改制工作重点、难点。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公平合理、民主决策”的原则对成员资格进行界定。确保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成员资格认定后,对享受股权的人员名单进行公开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特殊群体和对成员资格认定有异议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四)科学配置股权,构建新型经济组织。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镇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后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个人股由人口股和农龄股组成。人口股与农龄股设置比例为:7:3。成员资格认定完成后,村居按照村民会议通过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行股权量化,明确每个成员所持的股权数量。在此基础上拟定改革后的经济合作社《章程》,召开社员大会对合作社《章程》进行表决,成立经济合作社;依法选举产生社员代表、董事会、监事会等。逐步建立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完善经营管理决策程序,确保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四、取得的成效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3

一、成立机构及职责分工

区政府成立开展人均农用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区长卞建军同志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元凯同志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农工办、监察局、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计生局、水利局、国土分局、公安分局以及各乡镇街道、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两组”,即办公室、人口审核组、农用地审核组。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同时成立领导小组,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明确责任,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调查包括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调查、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用地面积,建立人均农用地台帐(涉及国有场圃农用地的,参照本方案开展调查统计工作)。具体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是:

1、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以村民小组(片)为调查单位统计上报,各乡镇街道组织农经、计生、财政、民政、公安等部门深入村组对填报数据进行核实确认,确保调查数据详实准确。调查截止日期为2011年3月31日。统计口径和要求:

下列人员可计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

①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常住人员;

②入学、入伍前符合第1项规定条件的在校大中专学生、现役义务兵、士官(不含现役军官),以及大中专学生毕业后户口迁回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尚未就业的;

③入狱、劳教前符合第1项规定条件的服刑、劳教人员;

④第二轮土地承包后计划内出生的人员;

⑤因合法的婚姻、收养关系,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且在迁出地已不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⑥根据国家移民政策,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⑦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并实际居住,在原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无稳定非农职业,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接纳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人员。

下列人员不计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

①历次征收土地已进行安置的人员;

②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包括以前承包土地的)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编工作人员;

③原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承包土地经营,现已死亡的人员;

④户口虽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属经有关部门批准离退休、退职并领取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人员(含因子女顶替,本人户口回乡的离退休、退职人员);

⑤户口虽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不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常住人口;

⑥原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承包土地经营,现已结婚户口迁出后,在迁入地已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或已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

2、确定农用地面积。农用地面积以国土部门土地变更调查2010年12月31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统计以村民小组(片)为单位。涉及村集体农用地的以村(居)为单位统计上报。乡镇街道组织水利、国土等部门深入村组对填报数据进行核实确认,确保统计数据详实准确。农用地分类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为依据,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坑塘、农村道路、沟渠、田坎、设施农用地。

3、建立人均农用地台帐。根据调查确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和农用地面积,填写《区乡(镇、街道)农户人口基本情况调查表》、《区乡(镇、街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统计表》和《区乡(镇、街道)人口、农用地情况汇总表》,建立人均农用地台帐。

4、公示上报调查成果。各乡镇、街道对上报的表格数据进行核实把关,并对外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经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确认后上报。

四、工作要求

1、时间要求。此次调查工作从6月18日开始至7月18日结束,按照要求将调查成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2、表格填写及上报要求

①调查成果包括《区乡(镇、街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情况调查表》、《区乡(镇、街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统计表》和《区乡(镇、街道)人口、农用地情况汇总表》。

②《区乡(镇、街道)人口、农用地情况汇总表》中填农用地面积和人均农用地面积时保留小数点两位(0.00);权属单位按照农用地权属填写:涉及组(片)集体权属的填小组(片)名;涉及村集体权属的填村(居)委会名称。

③上报成果时,纸质资料和数据光盘分别上报一式两份。纸质资料和光盘数据必须一致。纸质成果上报前须经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确认,涂改无效。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4

以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生态经济强镇”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的工作力度,保证年初拟定的《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能够较好地得到落实。

二、领导组织

成立检查督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包村干部为组员的走访组织。

三、检查内容

经党委研究决定,准备用3天时间,深入到14个行政村对新农村三项工程工作进行逐一检查走访督导。检查内容如下:

富民建设方面:主要查看规模设施农业建设情况,农﹑牧业产业园区情况、合作社组建运营情况,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强村建设方面

1.村屯规划方面,查看村屯规划建设实施情况,违章违法建筑情况,危旧房改造情况。

2.主要查看村集体经济积累和收入情况,册外地和开荒地承包费收缴情况。

3.村容整洁方面,查看每个村的示范屯环境卫生连片整治情况(绿化、净化、美化、柴草堆放情况),围墙建设情况。

4.基础设施方面,查看村部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村部办公卫生情况。

5.科技支撑方面,膜下滴灌完成指标情况,参加科技培训情况。

6.文明建设方面,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建设运行情况。

7.生态建设方面,查看各村春季造林完成情况、环村(屯)林、庭院和宅旁绿化情况、街道林完成情况。

8.综治维稳方面,各村汇报联防队组建及运行情况;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情况;矛盾纠纷排查情况;查看维稳台帐,村部是否实行领导坐班制,查看坐班日志。

固基建设方面

1.组织建设方面,各村汇报项目支书建设和帮扶带动情况;党员领办创办经济组织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村书记承诺践诺情况;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情况;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训情况;村书记队伍和党员队伍参训带富培养情况。

2.民主管理方面,“三重一大”事项是否按照六步工作法执行情况,查看会议记录,三资服务制;勤廉双述民主评议情况;查阅档案记录。

四、检查方式

(一)本次检查督导工作采取“大走访”的方式,督导组带领14个村书记、村主任对每一个村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督导。

(二)采取村书记做汇报的方式,检查督导组到村部听本村村书记做汇报,要求村书记对本村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十项工作内容逐一汇报,并上交政府一份工作汇报。

(三)本次检查走访督察采取打分制,通过听汇报和实地走访查看,对14个村的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进行逐村打分,进行评先选优。

五、检查走访时间及路线

本次检查走访时间从10月28日至10月30日,共3天。

六、相关要求

(一)督导组、14个村书记、村主任于28日早8点30分到政府集合,统一走访。

(二)检查指导组务必保证人员齐全,特别是包村干部务必全程参与并协助各村做好迎检工作。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5

二、学识水平

(一)接受教育情况。

2、继续教育。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常德市人事局颁发的综合知识《继续教育登记证书》,连续两年获得市委宣传部颁发的专业继续教育证书。

4、考试成绩。2007年6月获得湖南省政工专业职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湖南省政工专业职务考试合格证》。政工专业考试成绩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70.5分,中国革命史75分,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知识74分。2007年7月获得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因属于机关公务员分流到事业单位人员,依据政策,外语免考。

(二)学术情况

1988年以来,共36篇,其中部级4篇,省级6篇,地市级26篇。例如,代表作《论地市级农科所的特殊性和财政支持问题》,发表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代表作《任意加重农民负担就是不讲政治》,发表在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等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农经类核心期刊《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6年第9期。《在机构改革中应稳定和加强农经管理机构》,发表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3年第11期。

(三)科研成果

发的“常德市农业丰收一等奖”。《乡级经济区域社会化合作服务体系初探》,作为第一完成人,1988年获得常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论双层经营制的概念、内容与作用机制》,作为第一完成人,1988年获得常德市农经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证书”。

三、工作能力

(一)调研能力。能够独当一面主持课题调研。先后主持调研课题近30项。例如,农村小康建设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常德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研究、农村土地流转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常德市珍珠产业发展研究、农业经济效益研究。

(二)思维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创新思维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思考,并且及时运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大胆地承担和组织各项工作,并将为人处世技巧和领导艺术灵活地运用到工作之中。

四、主要业绩

1989年至2006年这18年里,10年被评为优岗,5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其中1年立二等功(详见下表)。

(三)起草市级政策性文件20件。2003年为主起草市委、市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常发〔2003〕3号)。1998年为主起草常德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常政办发〔1998〕35号。1996年为主起草中共常德市委办、常德市政府办《关于全面开展村级财务清理整顿的通知》。为市农村办、市经管局、市税费改革办、市烟叶办等单位也起草过一些政策性文件。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6

——某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以“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为契机,把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探索和完善组织服务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网络监管、管理公开、立体监督),周密部署,稳妥推进,“三资”管理工作运行逐渐规范,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资金、资产、资源样样有人管,监督、管理、规范事事有人抓的良好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 明确工作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健全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职责是搞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力促落实。具体做到“三明确”、“四落实”。“三明确”,即:一是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明确机构。按照“村财乡管”原则,确定由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统一村级“三资”核算业务。三是明确监管责任。形成区乡村三级监管体系,由区农经站负责全区农村集体“三资”运行情况的监管,重点指导中心搞好服务、强化监管;中心承担本乡镇村级“三资”运行情况的监管责任;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村“三资”管理的日常监督。“四落实”,即:一是落实组织机构。首先,区上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乡村两级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开展;其次,报请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了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隶属乡镇农经财政服务中心管理。二是落实人员编制。核定一、二类乡镇中心事业编制3名,三类乡镇中心事业编制2名,并配齐了人员。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乡(镇)政府及乡(镇)长、村委会及村主任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地位;村级“三资”监管及运行服务的具体工作由乡镇中心承担。四是落实办公场所及设备。由区农牧局统一采购,给中心购置、配备了专门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扫描一体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及相关业务软件。

(二)核实“三资”底数,规范运作程序

摸清底数是强化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前提。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三资”清理清查成果,并有效对接,进一步核实“三资”家底,统一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为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着重把好“三关”,即清查登记关、群众参与关、公示公开关。

(三)确立工作目标,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关键。制定出台了《**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审计办法》、《**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处置估价拍卖实施办法(试行)》、《**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益建设项目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实施办法(试行)》等各类制度,使得在实际操作中有制度可依,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四)依托“三资”平台,保障长效监管

充分发挥“三资”平台的功能作用,是切实提高资产、资源运作水平的关键。依托省农村集体“三资”平台,2013年统一开通乡镇网络端口,各乡镇中心选配熟悉计算机网络操作的专职人员从事数据录入及上传工作,实现了对“三资”业务、帐务的一体化处理。全区61个村级财务全部进入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监管服务平台运行,实现了省、市、区、乡(镇)四级联网,做到实时监管。切实提高了资产、资源运作水平,充分发挥了“三大功能”,实现了“三个转变”。“三大功能”,即:一是汇总分析功能。各村的“三资”数据,原始凭证、图片扫描录入后通过操作平台逐级上传、汇总、生成会计报表,为“三资”管理提供准确、详细的会计资料,实现对辖区内所有的村集体经济活动、收支情况、资产情况全面的分析、监督和管理。二是远程查询功能。区乡两级监管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权限,对各村财务和村务公开信息数据即时读取和查询,了解掌握各村每一笔会计凭证录入内容和每一张会计报表编制情况,实行对村集体“三资”基本数据的网上监管。三是监控预警功能。区乡两级监管部门依据权限通过监管平台对村级财务和村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公布时间、公开的完整性、真实性等进行监控和管理。也可根据预警信息及时督促各村完善相关程序和补办有关手续。“三个转变”,即:一是在管理方式上,由原来村干部说了算转变为群众参与、集体决策、民主管理。申请、审议、民主公开等工作流程,所有环节都有电子和文本资料留存,群众可以在系统上用电子账套来实时监控资金收支及资产变动情况,做到事前有参与、事中有处理、事后有监控。二是在管理层次上,由原来的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在村级资金基本账户上,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能够进行倒查,查到每个具体环节,有效防止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流失。三是在监督方式上,由原来的内部监督转变为立体化监督。根据授权级别,省、市、区、乡(镇)四级联网,实时查询“三资”存量及增减变化情况、各类合同档案及年度交易情况、农村土地资源情况等,做到立体监管。

二、主要成效 

(一)提升了“三资”监管能力

从机制上建立了一套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做到“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一方面加强了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另一方面规范了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会议决定、招投(议)标文书的立卷归档工作,设立了资产、资源动态式管理台账,提升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二)规范了村干部行为

通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规范了管理,增强了对村干部的约束力,根除了随意处置行为;通过监督网络,铲除了滋生村干部腐败的土壤,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教育了村干部,村干部清正廉洁意识明显增强。

(三)推动了村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既消除了群众思想疑虑,又调动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既增强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既强化了村干部创新发展意识,又畅通了干群关系“连心桥”,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注入了不竭动力。

(四)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运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村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及时化解了农村矛盾,巩固了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7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整合村级资产、资源,减少人员,压缩运行成本,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我镇拟对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进行调整合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积极稳妥、有序和谐地开展村规模调整工作,努力把村布局调优、规模调大、实力调强、班子调好,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依规。调整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镇调整村级规模指导组的指导下,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落实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权,依法依规组织实施。

(二)坚持尊重历史、注重民意。充分考虑自然地理、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等因素,积极稳妥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思想引导工作贯穿于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支持。

(三)坚持规模适度、因村施策。我镇调整村级规模工作拟把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与临近村合并调整到3000-5000人左右。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

制定意向性方案。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水系情况,债务情况、村班子建设和群众意愿等基础上,提出村级规模调整的意向性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宣传动员。村将召开相关专题会议进行动员布置。会同镇指导组与老党员、老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进组入户,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通过会议、标语、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干部群众对村级规模调整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村级规模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清产核资。调整方案拟定后,依据有关规定,配合镇农经站、财政分局对我村级资产资源进行清产核资,财务暂时冻结,封存村“两委”公章。公正、合理、科学地处理好债权债务等相关事宜。加强对村的资产、财务等方面的监管力度,防止村级规模调整过程中集体资产的流失、挪用和平调。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实行财务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3、确定方案。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拟定调整村意向性方案,将按照“四议两公开”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通过方案。提交全体村民或户代表会议讨论表决。由半数以上十八周岁村民参加或由三分之二以上户代表参加进行表决,经参加半数以上同意的方案,报镇党委、政府。表决将严格按照程序操作,表决结果汇总并当场公布。调整村级规模表决日为2019年12月26日。

4、组建新村。建立新村党组织、村委会筹备组和其他配套组织以及新村村址确定、新村命名,将报请上级组织、民政部门批复后确定。

(三)总结完善阶段

1、完成档案收缴、整理、更换、移交归档等工作。

2、建立健全村级运行有关制度,加快做好村集体资产融合工作。

3、做好村规模调整后的其他后续工作。

4、组织验收。总结调整村级规模工作,并将总结报镇调整村级规模指导组,由镇领导组组织人员验收。

四、村庄撤并情况

一是中闸村和中渡村合并。中闸村现有人口2481人,中渡村人口1027人,两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收入主要来源为上级转移支付和双潭湖发包收入,仅能维持村级基本运转。基础建设和人员工资完全靠镇政府补助和借款,目前两个村债务较大。两个村历史上属于原中闸乡,水系、道路、部分村庄及住户等紧密相连,调整合并后便于综合管理,减少运行成本,逐步化解村级债务,每年经济性收入达到25余万元。

二是柘林村和福山村合并。柘林村现有人口1953人,福山村人口3074人。柘林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收入主要来源为上级转移支付、集体水面发包和双潭湖发包收入,仅能维持村级基本运转,村级基础相对薄弱。福山村相对集体经济较好,收入主要来源为上级转移支付、集体水面发包和南圩耕地发包收入,除保障村级基本运转外,可以投入一部分到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村水系、道路等紧密相连,部分村庄交错相连,调整合并后便于管理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每年经济性收入达到100万元。

附件:黄池镇村庄村级规模调整工作大事记

黄池镇人民政府

2021年5月17日

附件:

黄池镇村级规模调整工作大事记

2019年3月9日,黄池镇向县委县政府行文,请示黄池镇中闸村和中渡村合并事宜;

2019年4月以来,收到中渡、中闸、柘林等村报告请求村级规模调整报告;

2019年5月20日下午,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赴中渡村、中闸村、柘林村同主要负责人谈心谈话;

2019年5月21日上午,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向县委组织部汇报黄池镇村级规模调整相关事宜;

2019年5月23日上午,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向县委县政府再次就村级规模调整作专题汇报;

2019年5月29日下午,组织部赵玉平副部长召开黄池镇村级规模调整专题会议;

2019年6月3日下午,镇党委(扩大)会议研究讨论相关事项,决定向县委县政府书面请示;

2019年6月5日,就黄池镇村级规模调整向县委县政府作书面请示,谢红心书记、刘成斌县长分别批示;

2019年11月1日,杨飞、贾宗雁赴福山村召开征求意见会,村干部、离任村干部、普通党员、村民组长、“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企业家参加;

2019年11月4日,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与伍明明(中渡村)、胡德发(中闸村)、许明银(柘林村)谈心谈话,征求意见;

2019年11月12日,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向县委书记谢红心专题汇报村级规模调整相关事项;

2019年11月24日,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与镇相关部门负责人(王情、汪红兵、翟晓勇)谈心谈话,了解风险点;

2019年12月3日,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向县委书记谢红心、县长阙方俊、县委副书记张卫东、组织部部长陈宏艳、副县长刘成斌汇报相关事宜;

2019年12月10日上午,县委副书记张卫东同志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部分村规模调整事宜;

2019年12月10日下午,镇党委召开四个村主要负责同志分析研判会,征求风险评估和防控预案意见;

2019年12月12日上午,镇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县会议精神,研究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组和指导组;

2019年12月12日下午,镇党委召开村级规模调整征求意见暨集体谈话会,四个村村两委全体人员参加;

2019年12月13日,就系列表决办法、表决票、日程安排等文件分别向县领导组单位汇报;

2019年12月13日,四个村分别召开支委会、两委会,提议商议相关事宜;

2019年12月15日,四个村分别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村级规模调整相关事宜;

2019年12月16日,向县委张书记汇报工作进展,根据四个村会议结果,依规公告公示并通知户代表参加村民会议,镇里村级规模调整风险评估报告和防控预案(征求意见稿)成文;

2019年12月18日,专题研究《黄池镇部分村村级规模调整工作风险评估报告》、《黄池镇部分村村级规模调整风险防控预案》;

2019年12月20日,县委张卫东副书记率县委组织部、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赴中渡、中闸村召开村规模调整座谈会,村两委班子、所有网格党小组长、部分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参加。

2019年12月23日,县委张卫东副书记率县委组织部、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赴福山、柘林村召开村规模调整座谈会,村两委班子、所有网格党小组长、部分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参加。

2019年12月23日,黄池镇召开全镇村级规模调整布置会,全体领导组和指导组成员,四个村主要负责同志、派出所所长参加会议。

2019年12月24日,县委张卫东书记主持召开黄池镇部分村规模调整领导小组会议,杨华春、陈宏艳、刘成斌参加并讲话,黄池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组织部和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参加。

2019年12月25日,黄池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调度村规模调整工作。

2019年12月26日,上午六点半开始,四个村同时召开村民大会,表决村规模调整事宜。

2019年12月26日,上午十一点半,黄池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各组对表决村规模调整工作进行汇报,并对后续工作进行调度。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8

一、成立工作专班

把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举全局之力扎实抓出成效。总召集人:委农办主任,州农牧农村局长副召集人:陈绍青州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李泽柳:州农牧农村局总农艺师州委农办督查科、州农牧农村局农村改革科、办公室、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等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设立工作推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工作目标

指导45个试点村在2021年6月底前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合并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实现合并村集体经济完全融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试点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比合并前各村2019年总收入增长20%以上。指导所联系的县、村争创全州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县(市、区)3个、先进村5个。总结形成一批典型模式,在全州推广。45个试点村与2021年度集体经济扶持村名单一致。

三、工作方式

实行蹲点指导。实行分片包干制,局领导按aB岗分片区联系县(市),并组建调研指导组,每组成员2-3名,其中组长1名、同时作为局领导联系县(市)的联络员。每个县(市)选择1个试点村开展实地蹲点指导,督促指导所在县(市)试点村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各项试点任务,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试点村各项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分工联系名单详见附件2)。实行动态调度。局党组每季度听取1次局领导联系县(市)调研指导工作汇报;指导组在基层特别是在乡、村、组等一线工作时间每个月不少于3天。指导组每个月25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工作推进办公室,召集人听取各指导组工作汇报。

四、工作任务

指导组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以45个试点村为重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了解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协调解决,推动各项试点工作落地落实。指导县(市)乡村三级建立分级负责机制:县(市)明确专职人员,负责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工作谋划,加强上下沟通联系。试点村所在乡镇明确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辅导员。试点村“两委”班子设集体经济发展专干。派驻了第一书记的试点村,第一书记要把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作为重点来抓。具体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一)指导按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督促指导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快推进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份量化、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等改革任务,45个试点村于2021年6月底前率先完成该项改革。

(二)指导做好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清理移交。指导试点村在2021年6月底前,全面梳理近年来政府投入、减免税费、社会捐赠等形成的归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明确归属、做好移交。建立撤并村活动阵地、办公设施设备等集体资产明细台账,实行分类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三)指导开展集体资产统一股份量化。指导试点村在2021年6月底前,按照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原则,采取均等股份量化或“a股(原村股份)+B股(合并村股份)”等方式,进行统一股份量化。妥善处理和防范化解各类矛盾。

(四)指导建立合并村集体经济组织。指导试点村在2021年6月底前,以合并村为单位建立一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县级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登记赋码,取得特别法人资格、赋予市场主体地位,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程序注销。

(五)指导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指导试点村参照农业农村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建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并认真行使职权。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

(六)指导建立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指导试点村建立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年度清查等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明确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的提取比例和按股分红的条件及程序。严禁举债发放管理人员报酬。

(七)指导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指导试点村立足自身资源资产和地理区位等优势条件,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和经营方式,培育发展集体经济,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和债务规模,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五、工作要求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9

根据《石首市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镇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及时以两办文件印发了《团山寺镇村级“三资”清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就“三资”清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工作中坚持依法清查、规范管理、有效监督,使村集体“三资”管理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减少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发生,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现将有关清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把握各个环节

1、组建机构,制定方案。在全市农村集体“三资”工作会议后,镇政府及时制定本镇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方案,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领导小组,镇长张道忠任组长,镇委副书记廖树臣、纪委书记邹春玲、组织委员黄文年任副组长,并责成镇纪委牵头,财政所全体干部一起上阵,抽调村民代表,组建了十九个工作专班对全镇18个村1个社区,“三资”清查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

农村集体经济汇报篇10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不辞辛苦亲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我将*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导。

一、*乡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33公里,与绿春、墨江隔江相望。境内群山叠嶂,河流纵横,山高箐深,最高海拔2075米(瑶人尖山),最低海拔360米(*与*汇合处),森林覆盖率达68%,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300毫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立体气候较为突出,是一个坝子少,闲山空地多,集“边、少、山、穷”为一体的典型贫困山区农业乡。

全乡国土面积546.8平方公里,居住着哈(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尼族、彝族、傣族、布朗族等9个少数民族。现辖10个村民委员会,82个自然村,94个村民小组。2008年底,总户数有3163户,其中农业户2816户,总人口13646人,农业人口12592人,占全乡总人口93%。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以茶叶、橡胶为主。农村经济总收入2127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007元,人均占有粮食348公斤。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文化体育方面

*乡是以*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传颂各民族优良传统。乡人民政府结合*乡的实际,精心组织,多方面筹集资金,在冬季开展了全乡机关站所冬季运动会,活动内容包含了长跑,篮球、接力赛、象棋等,并举行了元旦联欢晚会,充分发挥了广大职工的凝聚力,调动了积极性。对各村寨的广大人民群众,乡政府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举办了春节、三.八妇女节等联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激活了全乡干部、职工、群众的热情。

我乡在为三国丢包狂欢节的彩风活动中,广大人民群众都表现出了他们的热情,得到了摄影师的好评。同时,我乡积极做好全乡文化体育的潜力挖掘工作,乡人民政府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村寨,摸底调查,挖掘出各民族的民风、民俗,调动各民族优良传统文化。

文化、体育事业的发扬光大,为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出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广播电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