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十篇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十篇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1:04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1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工作;焦点解决辅导;例外;问题解决

一、焦点解决辅导概述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它聚焦于解决办法,而非问题。

二、焦点解决辅导迎合青少年工作的运作原理

(一)迎合青少年丰富的想象力

青少年在生活中有很多“正向的成功经验”,他们较成人具有隐喻及创造力,更适合运用“假设性架构”。焦点解决辅导相信青少年本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只是青少年暂时未能察觉自己所拥有的这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功经验,因此,焦点解决辅导的过程就是帮助青少年发掘这些潜能并且能善加利用,从而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二)因不围绕问题本身所以不会被青少年反感

焦点解决辅导的方法非常适合青少年的想法,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观点。因为青少年不喜欢讨论自己问题。他们总是不断摸索、不断尝试错误。他们一直向前看,几乎不会坐下来分析困难情景,他们只希望相处解决方法。而焦点解决辅导能够则能够帮助社工和他们站在同一阵线上,一同合作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焦点解决辅导的辅导流程与核心技巧简析

(一)辅导流程

1.建立正向的目标。积极正面的目标:学会新的人际沟通的技巧、提升人际交往信心等。消极负面的目标:在人际交往中不再被欺负,不再发脾气等。若是一些成员本身的目标是消极负面的,则需要在社工的协助下,将负面消极的目标转变为积极正面的目标。

2.探索例外。当订立目标后,辅导将集中寻找与深入探究青少年生活中的各种例外经验,并且追溯青少年是怎样做倒让这些例外经验发生的,所谓例外经验就是问题不发生的时候的经验。

3.辅导结束前的回馈。每一次的辅导结束前,社工需回顾和整理青少年在前面阶段所提到的有效解决的途径,然后以正向的回馈、有意义的信息及家庭作业的方式将这些信息提供给青少年,以促使青少年的行动或改变。

(二)核心技巧

1.一般化。一般化是指社工将青少年问题给其提供辅导和辅导,使青少年明白其遭遇具有普遍性,以减缓青少年的负面情绪。有助于社工与青少年一起澄清目标,建构解决之道。

2.辅导前改变的询问。指的是青少年在辅导前已经存在的改变的事实,可将辅导前的改变视为一种“例外经验”,是找出青少年既有资源和力量的依据。辅导前的询问可确认青少年之前所作的改变,让青少年获得解决问题的所有权,进而更愿意去维持这些改变,社工需要鼓励青少年已做的改变和努力。

3.预设性的询问。邀请青少年进行和以往不同的思考,以此了解青少年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技术传达出焦点解决辅导关于青少年是有能力的,且能在做出改变、解决问题的理念,能提示青少年“改变已经发生且能继续保持”的信念。

4.例外询问。例外询问指的是社工询问青少年当例外经验出现时的表现和感受,找出引发例外经验的行为,予以复制,使得问题出现的频率降低,鼓励例外的情境增加。

5.奇迹询问。奇迹询问是假设性问句,它引导青少年去到将来问题已获得解决的时刻,并想象不受当前问题困扰的情境。奇迹问句让青少年清楚描述没有问题的未来情况,一方面可以让社工收集信息,明确青少年的期望;另一方面,也给青少年带来正面导向和信息,使其了解到为来的情况可以和现在截然不同,增强青少年改变的动机和达成目标的决心。

6.刻度询问。刻度询问以简单的数字为基础,落实青少年对其问题的看法,使社工能够更确切地评估青少年的问题。刻度以一至十位基准,让青少年界定自己问题的程度。“一”代表问题最困难、严重的情况,“十”是问题已得到缓解,不再困扰青少年的情况。最佳状态“十”与目前状态的距离,能使青少年明白其有进步和改变的空间,能增强青少年的正面能力来努力改变目前的问题和状况。

7.应付询问。应付询问的目标是找出青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应付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部分,至少是令问题不在恶化的有效方法。对这些方法的了解及重视,既可以为将来的解决方案提供线索,也可以缓解目前的问题情境带来的压力,使青少年觉察到自己并非如自己想象中的无助和无能,而是具有与困难搏斗的能力,并能应付得宜。

8.关系询问。青少年是存在于人际关系网络内的。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固然取决于他的信念和看法,更决定于人际关系网络中他人的观感和看法。

9.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焦点解决辅导将改变的过程分割成一些可以处理的小步骤,相信小的改变能带来大的变化,最先出现的改变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0.eaRS询问。eaRS是指引发、扩大、增强、再次开始。当青少年确定例外经验,但是例外经验是模糊不清的,此时,社工可运用eaRS技术,引出例外经验,详细询问并加以扩大、增强,最后再次询问、探索例外。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2

一、正确看待青春期两性情感

1.从启迪、尊重人性的角度界定核心概念

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有一种本能的情感需求。开放的社会环境也使这种情感需求在部分学生中成为可能。这种发生在青春期异性间的朦胧吸引和爱慕,既超乎友情又不及爱情,所以我们把其定义为“青春期两性情感”。这相对于“早恋”不易被中学生反感,相对于“爱情”不易使家长焦虑,从教师辅导的角度来讲也更严谨和科学。青春期两性情感的辅导,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方法或手段,而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当事人身心合理需求为本的师生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践、同伴互动等途径,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反省,从而调整认知、提升价值观。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也不完全等同于思想道德的教育。

2.从心理需求的角度认同青春情感的真实和美好

青春情感的发展是人格成长的一部分,将影响未来择偶的价值取向和经营家庭的方式。这个时期的恋爱和成年时期相比,少有世俗的观念,不带有那么多的功利性。它不仅会给少男少女带来强烈而美妙的体验,让他们愉悦无比,也会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期待。青春情感本身未必一定是问题,科学地引导和正确地把握还能使其成为生命的财富,只有不正确地阻挠才会使其成为问题,只有忽略或禁止才是危机的根源。对于这种发生在青春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并以“爱是美好的,应该被尊重和珍惜;相爱是需要学习的,相爱是需要能力的”这一教育理念,认同青春期两性情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变原有的否定性、排斥性的教育模式为从正视和善待的角度提出肯定性、接纳性的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的理念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合理把握情感、学习健康的交往方式、学会应对情感危机。从关注学生未来幸福的角度出发,善待青春恋,使预防青春问题、干预青春危机的教育更新为青春幸福成长的辅导。

二、从人性的视角出发关注青春期两性情感

怎样开展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一直存在两种对峙的声音:一是认为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性道德问题,在教育方法上应采用“禁止知道性知识、禁止发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性是禁止不了的,所以必须教会青少年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学会自我保护。这两种观点其实都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他应该在好好经历和尽情享受青春期这一人生美好时刻的同时,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他们应该受到成年人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和真情关怀。

1.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是单纯的性知识的传授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是一门需要知情意行高度统一的学科,其目标绝对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的、稳固的性价值观,从而指导自己的两往的行为,使自己更好地生活,更健康、更幸福地拥有和享受青春岁月。以往一谈到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人们较多想到的就是性知识或是两性间交往的技巧的传授,所以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以为只要把性生理、性心理等有关知识讲完,把传统的性道德、性伦理的要求讲清,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就到位了。这只是关于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背后对人生、青春、幸福等做出充满人文情怀的诠释和解读。某校心理教师针对学生对异性的好奇情感,索性大大方方地开设了爱情教育系列课程——我和学生“谈情说爱”。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热点讨论,让学生领悟到什么时候开始一份爱情才是合适的,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增强爱的竞争力;让学生懂得性不能离开爱的基础,建立在爱与责任上的性才是美好的,否则就是痛苦和伤害;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的方法。

2.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完全等同于道德灌输

有人简单地把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理解为预防或阻止青少年与异往中逾越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并通过一些严格的教育手段、管理制度进行道德灌输,从表面上看似乎达成了目标,一些学生也因“害怕”而“不敢”为,但这并不等于说在他们内心,道德的高墙已经筑起。他们中的一部分恰恰会因过度的压抑产生更多的困惑或孕育更强烈的反叛,从而导致更极端的行为。某校一对男女生因父母反对他们“早恋”而离家出走“私奔”。教师所讲授的把握情感、守住底线,是否能解决他们性冲动的生理本能和对异性情感的渴望?当我们的教育还处在担心多于理解、怀疑多于尊重、埋怨多于辅导的状态时,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爱情观影响下,今天的青少年早把“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传统美德当成古代笑话。可见,仅靠自上而下的道德灌输是不能左右青少年的价值选择的。处在人生叛逆和自我探索期的青少年,虽然渴望得到师长的理解和关怀,但却不能忍受一些教育者居高临下的控制,所以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能只是为了防止出现问题而停留在“禁欲”的层面。

3.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应该是人文关怀下的理性觉醒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3

一、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组织、教育、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成员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制定和任务落实的督导、检查、考核。

二、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推进新科学课程的改革,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校要按规定开足开齐科学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普通高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科技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加强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

教育部门要会同科技、科协等部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的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传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兴趣、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技能,从而为培养造就更多富有创新激情、精通创新方法、勤于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配合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科技课走进科技馆”、“科普大蓬车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以及“中小学生走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青少年科学主题实践和体验”等特色科技活动;利用主题周(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征文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书画展、青少年制作网页、程序设计、科技小发明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区、市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未来杯”中小学创意设计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

4、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能力建设。

地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园区等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各中小学校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科普示范学校”,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经常开展。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1、建立专兼职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各学校每个年级至少要配备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并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注重科技创新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2、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作用。

完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四、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保障激励机制

1、加大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

各级政府对所属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进行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学校,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1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运行和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资助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2、充分保障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待遇。将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统筹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依据《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的有关规定,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落脚点是学会做人。如何引领青少年顺利成人成才,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少年作为承载着家庭和社会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因其身处社会大变革的变迁时期,加之其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发展的欲望强烈,其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进入21世纪,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向来重视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径,并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重要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来了明确要求。本文立足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参考。

一、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环境适应

入学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接受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面临着人际关系、课程专业学习等方面的适应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环境适应障碍。众所周知,新的环境中,只有先适应,才会获得相应的发展,也才会成人成才。学校应紧紧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介绍青少年易出现的环境适应问题,并简要分析,重点提供给学生应对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识,促使学生入学即知环境适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前预防、沉着应对、妥善疏导,为促进青少年顺利成长做好铺垫。

二、实施心理健康普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教育系统的共识。众多学校已通过心理普测、心理抽测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普测多以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调查表、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问卷等为施测工具,以普测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体等不同级别的心理档案。研究表明,有四类学生群体比较值得关注: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家庭离异儿童青少年、贫困儿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测在筛查心理易感人群、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求职择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

课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科学性等特点,一直是传统学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虽既不属于学科教育也不属于规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课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人格心理学、情绪管理等选修课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经过系统、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其自我评价明显提高、社交焦虑与苦恼程度明显降低,该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

四、打造优质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心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园文化会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触动、洗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在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时,注重所选内容的科普性、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触动。心理学工作者应根据青少年在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设计橱窗板报内容,及时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原因分析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等,引导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成才。

五、持续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

心理咨询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辅导的对象均为心理健康状态上处于弱势的群体,虽有时无法表面识别,但这类群体均会感到较大的心理痛苦,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询辅导作为一种个性化辅导,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让来访者体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归属感,进而吐露其可能隐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症结等。咨询师会综合来访者的病程时间、痛苦程度、社会化影响等,给予来访者专业评估,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咨询辅导方案。由于心理咨询辅导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数前去咨询的来访者均能较快的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与此同时,求助者也会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调节心理状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质水平会明显增强,极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以“我爱我”为宗旨、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是众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动月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活动为主要职责,以心理知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心理书籍和心理漫画展览、心理咨询案例解析等活动为主要形式,是大规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对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遵循活动性、情境性和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寄心理学知识于活动中,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强化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七、开通心理网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为时展的风向标,电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当前严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网络、电话等媒介因其具有隐蔽性、自由参与性、便捷性,与青少年的生活紧密相连,日益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点。通过开辟网络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热线等,给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当面咨询的青少年一个平台,供其倾诉自己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BBS,由心理学工作者主动发起讨论话题,与青少年在线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引导青少年客观看待当前的种种社会现象,鼓励青少年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实心理需求,为现实中开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参考,多方位收集信息,为青少年顺利成人成才保驾护航。

八、建设学生心理社团,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时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方兴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却一直存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亲和力不够等问题。为有效应对上述情况,学生心理社团应运而生。学生心理社团一般有心理卫生协会、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是经过精心选拔并予以培训合格的主要负责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的学生干部群体,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其与周围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相似的兴趣爱好、目标和追求,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亲近、更容易理解和沟通,且其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经验也使得他们成为朋辈心理辅导的最佳载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亲和力不够、涉及面不细等不足,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的重要手段。学校如能真正把学生心理社团组织有效开展,必将极大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开展学科教学渗透,加速构建全员育人新局面

学科教学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心理健康培养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学科教学渗透模式的顺利开展可以保证在不给学校增加课时、人力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知识―心理教育的相互促进,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实践证明,学科教学渗透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具体操作时可采用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渗透。大力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会进一步凝聚全体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质量和效率,构建新时期背景下,多学科、多角度育人成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陈良,张大均.近20年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与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丽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

[4]卢勤.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5).

[5]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问题亟待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4.

[6]袁红梅,赵嶷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职业与教育,2007,(17).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5

一、指导思想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我市青少年实际的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发展思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学校和基层,为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人群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工作目标1.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适宜的情绪、较好的反应能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为成年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2.坚持预防为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3.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身心发育环境,使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三、工作要求及职责分工

(一)工作要求1.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工作体制和保障体系,降低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提高就医率和就学率,减轻精神疾病造成的家庭负担,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2.高度重视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使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妥善的处理。组织力量针对我市青少年厌学、早恋、网络成瘾、自杀等问题进行多学科研究,逐步建立危机干预网络和危机救助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3.搞好青少年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学龄青少年就学率。卫生、教育、文广新、公安、民政、残联、红十字会、关工委、工青妇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综合对策,切实扩大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获得医疗和康复服务的覆盖面。要采取积极措施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基本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和康复措施;对社会上“三无”人员和农村贫困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者,通过政府、社会、家庭等多种渠道,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医疗救助,彻底杜绝歧视、虐待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等思想与行为,使这些患者早日得到医治,并早日返回校园。享受良好的教育,从而降低其危害家庭、社会的风险。4、各部门要落实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问责制,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对工作中,造成后果的,参照《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浙人大常〔2002〕16号)追究相关责任。

(二)职责分工1.卫生部门:负责将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纳入工作重点。承担全市青少年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来保障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市第三人民医院要主动开展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和心理咨询服务,对部分不能或不愿来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应提供到学校或家庭等上门服务。在各乡镇(街道)和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市的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进行定期的摸底调查,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努力探索青少年精神(心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技术。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创造条件,在我市成立数字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以减少或杜绝自杀、肇事等恶性事件的发生。2.教育部门:负责制定相应政策,将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性教育和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

第一,要明确定位,营造氛围。一是明确学校心理辅导定位,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避免形式化,走过场,并注重城乡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发展;二是通过倡导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在广大师生、家长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及时发现学生中的精神病患者,做好向专科医院的转介工作;三是关注失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降低青少年失学率,不得推诿或拒绝已康复的精神病学生就学。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和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培训与配备。一是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班主任、校医等人群的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B、C证的培训,以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二是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专业化,提高学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配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按1:1000的比例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同时推进心理辅导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学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的初高中学校要专门聘请副主任及以上精神科医生或富有专业经验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担任学校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顾问;三是培训课程按照国家相关专业部门的要求设置,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

本文立足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参考。

1.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环境适应。

入学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接受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面临着人际关系、课程专业学习等方面的适应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环境适应障碍。众所周知,新的环境中,只有先适应,才会获得相应的发展,也才会成人成才。学校应紧紧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介绍青少年易出现的环境适应问题,并简要分析,重点提供给学生应对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识,促使学生入学即知环境适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前预防、沉着应对、妥善疏导,为促进青少年顺利成长做好铺垫。

2.实施心理健康普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教育系统的共识。众多学校已通过心理普测、心理抽测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普测多以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调查表、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问卷等为施测工具,以普测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体等不同级别的心理档案。研究表明,有四类学生群体比较值得关注: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家庭离异儿童青少年、贫困儿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测在筛查心理易感人群、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求职择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3.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

课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科学性等特点,一直是传统学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虽既不属于学科教育也不属于规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课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人格心理学、情绪管理等选修课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经过系统、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其自我评价明显提高、社交焦虑与苦恼程度明显降低,该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

4.打造优质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心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园文化会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触动、洗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在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时,注重所选内容的科普性、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触动。心理学工作者应根据青少年在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设计橱窗板报内容,及时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原因分析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等,引导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成才。

5.持续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

心理咨询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辅导的对象均为心理健康状态上处于弱势的群体,虽有时无法表面识别,但这类群体均会感到较大的心理痛苦,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询辅导作为一种个性化辅导,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让来访者体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归属感,进而吐露其可能隐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症结等。咨询师会综合来访者的病程时间、痛苦程度、社会化影响等,给予来访者专业评估,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咨询辅导方案。由于心理咨询辅导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数前去咨询的来访者均能较快的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与此同时,求助者也会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调节心理状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质水平会明显增强,极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6.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以“我爱我”为宗旨、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是众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动月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活动为主要职责,以心理知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心理书籍和心理漫画展览、心理咨询案例解析等活动为主要形式,是大规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对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遵循活动性、情境性和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寄心理学知识于活动中,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强化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7.开通心理网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7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一)、召开自治区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专家座谈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动员大会精神,11月3日下午,自治区青少年科技中心、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联合召开自治区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专家座谈会。来自乌市6所科技特色学校的校长、特邀部分科技辅导员老师、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讲师团的成员、青少年辅导员协会理事、自治区物理学会、气象学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及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团委、社科院、地矿博物馆、教科所、新师大等单位有丰富青少年科技教育经验的专家40余人汇聚一堂,针对“十一五”期间如何提高我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为适时召开自治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工作会议做准备。

在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和科技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工作经验提出诸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日报等对会议情况进行了要闻报道。

(二)、召开*青辅协五届四次理事会议

*6年4月6日,*青辅协在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召开五届四次理事会,来自15个各地、州、市及自治区有关单位的*青辅协五届理事会的30名理事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青辅协*5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6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学习讨论了《全面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自治区科协、教育厅、科技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三)各地加强青辅协的组织工作

阿瓦提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召开选举大会,该协会重新登记会员95名,其中个人会员89名,团体会员6名,制定并通过了协会章程及会员管理办法,民主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玛纳斯县召开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换届选举大会。乌市水区政府召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换届选举大会。

(四)开展科技辅导员状况调查活动.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基本情况,提出促进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教育厅于*6年上半年在我区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中开展了“农村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状况”抽样问卷调查,并于今年5月赴昌吉、阿勒泰、哈密、伊犁、博州、塔城等地各县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方式为学校填写问卷,县(市)科协、教育局审核,地、州(市)科协汇总的方式进行。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昌吉州、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州、和田地区、巴州、克拉玛依12个地区47个县的184所农村中小学校参加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为了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协会及各团体理事单位,通过在科技辅导员中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理论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一)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作品展评活动”

*6年7月15日,组织辅导员参加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发明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作品展评活动”。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369件科技教育创新作品、青少年科技活动方案、优秀科技教育资料参加了评审和展示。我区参赛的22件作品,在本次活动中全部获奖。其中3项发明和科教制作作品获得一等奖,14项发明和科教制作作品获得二等奖,5项发明和科教制作作品获得三等奖,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为本次活动分别设立了园丁奖和创新奖两个专项奖,获奖的作者可获得奖金*0元人民币。经评审,乌市第八十中学辛国秦、古敏参展的作品《对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实验的改进》获得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园丁奖”;伊犁霍城县四中杨淑英、熊光参展的作品《人体血液循环演示仪》获得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创新奖”。

(二)组织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

*6年6月,协会组织参加了以“科技辅导员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全区中小学校、校外机构、师范院校及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工作者、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43人投稿参加了活动,经中国青辅协专家评审,共有39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17篇,三等奖18篇。

(三)组织青少年电子技师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为配合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提高各中小学校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拓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内容,使学校科技教育活动与课内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并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方向发展,推动我区“青少年电子技师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自治区青少年辅导员协会于5月14—18日举办了“自治区青少年电子技师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并特邀江苏省三名专家来疆授课。来自全疆各地的40名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四)组织科技辅导员观摩、考察、交流活动。

为了促进我区科技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工作者和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关心、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了解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增进与兄弟省区科技辅导员的相互学习与交流,*6年8月我中心组织我区部分地区和学校的科技辅导员、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工作者赴澳门观摩了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参加了科技教师论坛交流活动。

三、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

(一)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普报告会

协会各团体理事单位,组织会员和协会专家讲师团,深入开展各类科普报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5个团体理事单位,全年共组织65次科普报告会,做科普报告近百场,聆听科普报告的青少年及教师达万余人。

(二)举办首届自治区“智力七巧板”竞赛

*6年10月3日—5日,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在乌鲁木齐市举办自治区首届“智力七巧板”竞赛,来自乌鲁木齐、和田、巴州、石河子、阿克苏、克拉玛依等地的12支参赛队的51名学生参加了比赛。经过评选,共评出1等奖6个,2等奖9个和三等奖15个鼓励奖21个;阿克苏地区科协、克拉玛依市科协、库尔勒市科协荣获优秀组织奖;阿克苏市一小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克拉玛依市一小代表队、白碱滩区代表队荣获团体二等奖,乌市代表队、独山子四小代表队、克拉玛依八小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

(三)举办“*首届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暨*5——20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赛区”比赛

*6年5月“*首届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暨*5—*6年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赛区”在实验小学举行。来自阿克苏地区、奎屯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五个地、州、市的九所学校的80余名各族青少年学生组成34支代表队参加了青少年智能机器人单项竞技赛、机器人工程设计比赛、机器人足球比赛活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组织青少年参加北京科技夏令营活动。

在暑假期间组织了主题为“培养创新精神、体验科学快乐—青少年北京科技夏令营活动”,来自博州、塔城、昌吉、乌鲁木齐等地的4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

(二)组织青少年参加“央视直播恐龙化石挖掘现场”科学考察体验活动。

*6年8月26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以稀有、珍贵的硅化木群和恐龙化石为主体的国家地质公园“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现场直播恐龙化石挖掘过程,*青少年科技中心组织乌鲁木齐市各校的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此次科学考察体验活动。

*7年工作要点

一、组织参加首届“中国国际科技教育论坛”(5月份)

二、组织参加主题为“科普资源利用与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培养”的全国第15届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5月份)

三、召开*青辅协第六次代表大会(下半年)

四、组织参加第七届“全国科技辅导员创新竞赛”活动(7月份)

五、组建“青少年科技专家讲师团”。(7月份)

六、组织科技教育工作者、科技教师观摩在云南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8月份)

七、继续开展中国青辅协和自治区青辅协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的发展工作。

八、积极筹划、组织举办农村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下半年)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8

关键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中学大队辅导员是共青团依靠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少先队与共青团有效衔接的使命,是辅导员队伍中主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指导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从目前各个学校来看,中学专职大队辅导员少之又少,有的是任课教师兼职,有的甚至没有这样的岗位,中学少先队活动难以展开。没有活动就等于没有少先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实践是我们少先队建设最有效的途径。如何育人也就成为当今中学大队辅导员面临的新课题!所以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大队辅导员,更应该走向专业化。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少先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只有加快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才能做好党、团、队的有效衔接,才能真正适应当代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发挥团队组织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功能。

一、当前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素养现状的思考

我在团委兼职三年,担任大队辅导员一年多。面对忙碌繁杂的班队事务,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总会感到无奈和无力。由于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不够扎实、对待工作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探索与思考。我认为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素养还存在以下不足:

1.专业知识缺乏。中学大队辅导员对少先队的基础知识及常规工作程序不熟悉,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并影响到少先队工作效果。

2.教务工作繁重。大多数中学大队辅导员角色多,任务重。我担任初高中音乐教师,每周20多节课,音乐组工作繁多、细小,形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多面性,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提高。

3.科研意识不强。辅导员任务繁多,要致力于研究少先队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青少年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时机,没有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新形势下中学大队辅导员的定位

首先,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指导者,是合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少先队员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中学少先队员由于心理呈半成熟状态,所以辅导员更应该及时准确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少先队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辅导员同时还应该是少先队员生活的益友,真诚地为少先队员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中学大队辅导员还应该秉公办事,为少先队员树立榜样。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要公正无私,不可感情用事。队员犯了错,辅导员必须给他指出来,并加以分析,使其明白是非,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纠纷,辅导员应把事情原委调查清楚,站在公正立场进行裁决,不可有所偏袒。

再次,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民主平等型”“表扬激励型”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使队员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备手段;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少先队员,了解他们的所思、所做、所为,要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工作中以表扬激励为手段,使每个少先队员都能素质全面、人格完善轻松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专业化建设是辅导员育人的关键。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而且需要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本领。结合我的工作实践,对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集中式培训、加强自身学习,用理论支撑起专业化建设的框架

集中式培训可以让辅导员们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少先队的基础理论,通过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可以和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各省市区多开展关于少先队基础理论,少先队政治理论、少先队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训、少先队工作项目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培训,培训过程中可以聘请优秀辅导员对“新”辅导员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2013年7月我市在呼和浩特民族实验学校组织了全市大队辅导员培训,在培训中不仅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了很多实践性的技能。例如国旗班应该如何护旗、升旗手应该如何叠旗,鼓号队基础知识与编排。这些内容正是像我一样的“新”辅导员渴望学习的。所以,作为新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相关的培训。用理论支撑起专业化建设的框架。除集中培训之外,加强自身学习。

2.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搭建“借鉴学习交流”平台

校际交流可以有效地学习优秀辅导员的工作心得及观摩成功的活动案例。校际交流活动,为辅导员搭建了“借鉴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校际交流活动,辅导员之间交流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学习前沿的信息,在教研氛围中提高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同时,校际交流也是青少年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我校曾开展与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土默特中学及北京一零一中学、日本玉琦县立不动冈中学等众多知名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兄弟学校的育人模式,通过学习引发自己的思考,借鉴成功案例。与此同时,少先队员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展现了团队精神。例如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中,我校学生有四个案例入围,分别是《慈善公益新模式――“火箭”计划》《流浪动物救助站》《书香青城》《温暖校车》,学生们通过精彩的案例分析与答辩,赢得了各个学校的老师和小伙伴的认可,也懂得了作为当代青少年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校组织的与日本玉琦县立不动冈中学的师生联谊植树活动中,中日小伙伴共植一棵树,自己挖树坑、抬树苗、栽树、浇水,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让其懂得劳动的快乐了解绿化家园、和平友好的意愿。

3.以团带队,做好队与团的有效衔接

少先队员是共青团的后备力量,作为初高中一体学校,结合我校特点,开展“以团带队”工作。每年新生入学,学校团委、大队部都会举办隆重的欢迎仪式,让少先队员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组织,感受“家”的温馨。少先队大队成立后,由高一年级的共青团员在大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引导初中各个中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科技艺术节、读书节、新年合唱节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高一年级共青团员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积极地为少先队员们作出表率,初中少先队员也向往着加入光荣的共青团。每年五月四日、十二月九日我校都举行优秀少先队员入团仪式,在入团仪式上,新团员庄严宣誓,使命感油然而生。同时高一年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社员也在发挥共青团员的作用,带领并指导初中少先队员参加社团活动,使得人人有岗位、个个都参与实践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参与活动时不仅学到了广泛的知识,个人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与精神生活。以团带队,体现在团队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好团队的有效衔接,是中学大队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4.结合个人特长,做有“魅力”的中学大队辅导员

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到了中学阶段,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不良习气、不利因素,使得学生们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小伙伴不喜欢和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我以特长,力争做有“魅力”的中学大队辅导员。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展示”是大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相互信任、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课上让队员聆听一些经典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陶冶情操。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机会,每一个队员都有闪光点,有的会唱歌、会跳舞、有的队员会乐器,我利用自身特长和少先队员们融合在一起,共同载歌载舞,寓教于乐,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每一个队员都沉浸在融合、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慢慢地辅导员就和每一位“小伙伴”很和谐、自然地在一起,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5.课题式研究,让中学大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

中学大队辅导员应积极申报课题,根据初中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辅导员个人的兴趣,结合自身工作及校园文化,确定研究子课题。辅导员要深入实际,将日常组织的活动及时形成课题阶段总结,并深入思考,注意材料的及时积累和总结,并把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多开展具体的实践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及时把课题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提高科研的实效性,加快中学大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进程。

辅导员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服务理念的职业群体。贯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要发挥制度和机制的作用,探索其专业化发展之路,提升广大中学大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中学大队辅导员工作有信心,管理有方法,发展有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使辅导员工作真正实现专业化,最终实现少先队事业的繁荣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9

崔青慧也显得比往常还要忙碌起来。她目前是双榆树学区总辅导员兼海淀区总辅导员。为了给孩子们做少先队“六一”活动前的准备,她甚至连周末也没时间休息。然而,对于在少先队辅导员这个位置上工作了13年的她来说,这似乎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独二代”与“大朋友”

其实,在崔青慧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家人也一度考虑过让她“转行”。

“那时,我不仅要备课上课,还要组织活动,上班下班都在忙,寒暑假也基本上都有工作,几乎没时间跟家人相处。”

这一切,家人都看在眼里,有些心疼。父母建议她换工作,跟她商量说,现在家庭条件都不错了,你这样辛苦,没必要吧?而崔青慧有着自己的坚持:人活着不单单是物质享受,应该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她热爱教育事业,更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孩子们。

当年,崔青慧被保送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深造,就读于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系,她笑着说,这个系“专门培养辅导员”。1998年毕业后,她在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当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从此跟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打从心眼儿里喜欢孩子,孩子们也都把她当成“大朋友”,这是她对工作保持激情的巨大动力。但相比起刚工作的时候,她明显感到现在的孩子教育起来难度要更大,以前的孩子很单纯,比较容易接受教授给他的东西,而现在的孩子懂得更多,更“成熟”一些。“当然,这种成熟也不见得是坏事,”崔青慧补充,“我们也可以更平等地跟他们对话。”

崔青慧感觉到,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强。有时候同学们在一起玩,突然打架了,通常的原因就是“‘我想’怎么样”。“这也难怪,”崔青慧说,“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特别是最近一两年,‘独二代’越来越多,不免有些任性,听不进去批评。”

对于时下的少年儿童,老一套的搞形式、教条式的教育方法在他们身上已经不再适用。辅导员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与孩子们同步,针对特定时代的孩子,得采用相符合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

崔青慧记得,有一阵子,一些小队员经常过来跟她“告状”,“被告”是一个被家里惯坏的小男孩儿,特别淘气,经常在草坪上玩火,拔别人自行车上的气门芯,各种捣乱事件他总要插上一脚,还不听批评。崔青慧到他的班里了解了一下,发现他在班里的成绩不错,就是有时候太过淘气了。崔青慧并没有把他叫过来批评一顿。她认为,单靠批评很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怎么样能够不伤害他自尊心的情况下,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崔青慧想了一个办法。少先队的“阵地”也包括电视台、广播、宣传栏等等设施。崔青慧跟电视台的老师商量了一下,然后找到这个孩子,说:“能不能请你给咱们电视台拍个小短剧呀?”他很高兴,乐呵呵地同意了。

其实短剧就是他自己故事的“情景再现”。短剧在学校播放的时候,崔青慧到各个班级去检查,特意关注了那个男孩的反映。“看片子的时候,孩子们都在哈哈笑,他自己也挺乐,小孩嘛,觉得自己当了主角很光荣。”但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崔青慧特地跟他的中队辅导员沟通,得知这个孩子果然比以前开朗了,也不干坏事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小孩子都喜欢带有故事性的、童话色彩的事物,身为教育者,要学会创新,通过创设情境或其他一些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手段来为孩子带来正面影响。”

把学区内社会资源引入少先队工作

现阶段,一直积极乐观的崔青慧也不免感慨,少先队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做了。

闲时聊天中,她听一些年长的少先队辅导员说过,以前组织活动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孩子们都是拉起来就能走,就算是在外面住一宿,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而时下,她告诉记者,诸如安全、收费等问题都处在舆论的风头浪尖,少先队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像走上街头之类过去很普遍的活动现在已经很难组织起来。

此外,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和各种竞争,孩子们不得不参加家长为他们所报的形形的补习班:奥数、外语、作文、绘画、钢琴……孩子们负担很重,时间有限,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参加少先队活动。由此一来,少先队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局限性,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发挥少先队的作用便成为少先队辅导员们的挑战。

崔青慧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少先队工作,2009年,双榆树学区成立学区少工委。这是海淀区少先队工作的一个创新之举。学区少工委由学区书记担任主任的职务,辖区内三个街道的副主任或副书记兼任学区少工委第一副主任,各学校校长兼任学区少工委副主任。这样一来,一方面少先队工作好开展了,另外一方面也纳入了社会资源,为社会大课堂拓宽了广泛的空间。

少先队工作需体现教育公正

活动是少先队教育队员的一个重要载体。每一次活动,崔青慧都组织得格外用心,她希望能够组织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吸引孩子们参加,并通过活动的载体来使他们深刻领会红领巾的精神和责任。“少先队活动一定要注重实教性,并且融入创新元素,烘托出时代感,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受到教育。”

崔青慧举了个例子。今年是建党90周年,4月29日,双榆树学区和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共同组织了“红领巾心向党,各族儿童手拉手,争做党的好孩子”的主题活动。每个学校挑10名少数民族队员参加,并要求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参加全学区的大型活动,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孩子才能够有机会。而此次每个学校的10名少数民族孩子中,有一些是从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上来说并不优秀的孩子。有辅导员跟崔青慧反映:“这些学生不太好管理,我问他,‘你有没有少数民族服装?’他都不好好回答我,说‘我怎么能有呢?’这样的学生怎么带出来啊。”崔青慧却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公平地受到教育,都应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篇10

10月27目至28日,熊博士·第3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评活动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辅导教师和青少年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熊博士·第3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主办,东莞徐记食品公司独家冠名赞助支持。

1o月27日,与会的青少年代表利用参观中国科技馆的机会进行多媒体制作比赛,在短短1天时间内现场拍摄、制作出了32部多媒体作品。

10月28日下午,本届科学影像节颁奖典礼在中国科技馆l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部门领导,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记者,以及青少年和辅导教师代表、各省区市活动负责人等300多人参加了颁奖典礼。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任林担任本届科学影像节评委会主任,她在评审报告中介绍本届科学影像节其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申报科学DV和科普动漫作品897项,经专家评审团评审,共评出一、二、三等奖598项。其中青少年作品532项、科技教师作品65项。作品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领域,充分展示了我国当代青少年在学习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影像作品拍摄、剪辑与制作方面的技能,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

优秀作品展映播放了青少年现场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认识“流体阻力”》、《“身不由己”的碰撞》,还播放了两部优秀青少年科学DV和科普动漫作品《空气占据空间吗?》、《我想有个家》,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成果。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中国科协计划财务部部长王延祜,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殷皓,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媒体总监孙天珍等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青少年、辅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颁奖。

《坚固的糯米灰浆》、《路灯“黄多白少”之谜》、《空气占据空间吗?》、《我想有个家》等4项作品获得本届科学影像节最佳作品奖;《弧形消波堤》、《是什么阻止了水果的氧化》等6项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单项奖;《隔夜茶能喝吗?》、《手机辐射,你真的了解吗?》等7项作品获得“熊博士科研之星奖”,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中学郑茂军等10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员教师奖,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等12家单位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奖,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等30家单位获得省级以下优秀组织单位奖。

李晓亮主任在讲话中表示,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举办3年来已然成为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序列中一个新的活动品牌,今后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努力,进一步扩大活动规模,并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科学影像节活动,共同促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的蓬勃发展,让科学影像之花开遍祖国各地。

(河南省科技活动中心 段春明)

2012科学教育国际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

11月12日,为期2天的“2012科学教育国际论坛”在江苏南京开幕。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科学教育新探索”.旨在为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国际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为中国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提供新的视角。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教育专门委员会、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论坛期间,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和我国各省、区、市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科学教育专家、学者及科技教师代表约150人围绕科学教育领域相关问题和成果进行了研讨。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教育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陈赛娟院士,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校外教育处处长张东燕和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分别致辞,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冯少东致欢迎辞。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主持开幕式。

此次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科学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新框架、科学教育的方法与实践经验以及科学教育中学习效果的测评及运用。

在主旨演讲中,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任友群教授的演讲“究竟什么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上海piSa成绩的背后”,美国史密森学会政策与研究总监卡罗尔·内维斯博士的“跨学科融合——博物馆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等演讲可谓精彩纷呈。而在专题论坛期间,演讲者与参会代表围绕科学教育的各项议题互动频繁,各分论坛反响热烈。

论坛共邀请发言人21名,其中大会主旨报告人6名、引导发言及案例发言人15名。大会论文集共收录大会发言摘要22篇及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评选的优秀论史摘要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