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2:54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1

摘要:区域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能够持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培育区域竞争优势、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区域发展战略是构成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发展战略;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在区域核心竞争力系统中,区域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核心竞争力。区域发展战略是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决策。区域发展战略的策划是根据区域特点,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划和产业发展战略来组合并激活区域要素,使各要素处于良性互动的均衡状态,并形成“集聚效应”,不断吸纳人才和技术等要素,使区域的“边际竞争力”不断提高。这是区域能够持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前提。

一、发展战略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

区域核心竞争力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资源有关,由区域优势资源构成,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特色。一个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可以是: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优势,混合资源优势。这些特色和优势或是天然禀赋,或是历史发展的长期积累。比较优势主要是提供了有利的资源,赋予核心竞争力以独特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竞争优势和资源利用有关,是指在竞争中相比于竞争对手更强的能力与素质。麦克尔·波特的定义是:一国或地区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该国或地区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竞争优势强调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内生能力,特别是创新力。相对于比较优势,其在核心竞争力中地位也更重要。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优势,有利的资源不一定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区域发展战略才能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如图1所示。

区域比较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使这种潜在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培育、创造并维持其竞争优势,以保证区域产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保持长久的优势地位。

二、发展战略是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区域竞争力是地区内所有产业竞争力的集。如果用aC代表区域竞争力,aiC代表区域产业竞争力,地区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述:

aC={aiC1;aiC2;aiC3;……}

区域竞争力最终由该地区产业竞争力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经济不过是产业经济的空间表现,区域经济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在地区产业经济活动上。无论是地区经济增长率提速、综合经济实力增强,还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地区产业能力的强弱。培育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就在于寻求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以此作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收益。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践也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要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其产业竞争力。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能力强不强,对于能否稳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适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以该地区众多产业发展能力的集合为基础,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本质上表现为地区产业发展能力之间的竞争。竞争优势的大小是由其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一般地说,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分为5种不同的情形:支配地位;优势地位;有利地位;维持地位;劣势地位。如果一个地区有某一产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或有利地位,甚至是支配地位,那么该产业在全国就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发展战略中就是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产业,并维持其竞争优势。如云南的烟草行业就是一个在全国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行业,云南地区的发展战略就是要保证烟草行业的优先和持续发展,从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

因此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就是通过扶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龙头产业,培植市场开拓能力强、营销网络健全、具有品牌效应的标志性产业,形成区域核心竞争,最终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战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区域的产业结构越符合区际比较优势,越容易建立起竞争优势。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缩影,不可能在各个产业都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区域发展战略具有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使其竞争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作用。

一是培育主导产业作用。区域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它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性质、速度和规模,并体现出某一区域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区域主导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的主导性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系统的前向、后向、旁侧关联带动相关产业(辅助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产业部门和龙头企业,生产出名、优、特、新拳头产品,创造出相对丰厚的利税,增加区域参与经济竞争的实力和谈判回旋余地。从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过程看,根据产业链式发展规律,区域主导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表现出强烈的链式连锁反应,要求或促进辅助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形成多种产业相互配套的生产体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产业发展战略的实质就是将区域产业发展序列按区域比较优势禀赋状态进行安排,根据区域的功能定位来选择主导产业,集中资源,重点发展,最终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是发挥特色产业作用。即使特色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就是要根据资源和条件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包括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条件、蕴孕精深的历史文化遗存、独具创新力的人力资源,将之适当组合,发展成特色产业,并生产出特色商品。这种特色产业及其特色产品,能造就“特色壁垒”,产生特色竞争力。

三是合理布局区域空间作用。其一诱导产业空间聚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区域发展战略,可以引导区域内的企业、产业在空间初始布局和重置投资上相对集中,共享基础设施资源,利用产业聚集经济效益和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获得区域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升。其二培育地域增长极。增长极的概念是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来的,他认为,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根据增长极理论,在经济资源有限,需要加速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条件下,区域发展战略能有意识地培育地域增长极。如设立重点开发区域,并从政策、利益上加以引导,集中经济资源,使重点区域高速成长,从而增强区域竞争力。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2

关键词:地方文脉;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引言

区域旅游产业如何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就成为了各地区发展旅游业需要考虑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培养已经成为区域旅游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一般学者们研究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都是以竞争优势理论、迈克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影响水平以及产业集群化与产业族群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上。固然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关键,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浅层面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描述,忽略了隐藏在这些影响因素之后的关键因素“地方文脉”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了地方文脉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系,探讨“地方文脉”在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作用。

一地方文脉

地方文脉是指旅游地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2-3]文脉是指一个区域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脉承,即社会人文脉络。[4]在旅游区水平上,文脉是由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的“绮交”而体现的旅游区文化形象,它“脉注”在旅游区,体现文化主题或者说文化精神,给旅游者以特有的文化感受。一个旅游区的文化主题与精神一致就形成了文脉。[5]

二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旅游资源为内核形成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6]核心竞争力是反映一个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指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政府主导下旅游产业、企业依靠自身独特的资源(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人力资源、旅游服务、区位条件等),经过努力而培育创造的独特的竞争能量和优势。[7]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要素上:一、资源是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因,是形成竞争能量和优势的主要来源;二、旅游核心企业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操作主体;三、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最终的表现形式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四、政府在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中起到辅助作用;五、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创造和培养。其中最主要的要素当属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三个方面。

三基于地方文脉的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分析

(一)地方文脉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对地方文脉对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作用的探讨,必然要分析地方文脉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即地方文脉是如何介入到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之中。从第二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构成: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竞争力、政府的主导和对旅游产业的培育等,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资源,最有效的载体就是旅游产品,由资源转化我产品和服务又离不开旅游核心企业的经营管理,因为它们在资源转化为产品,以及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要探讨地方文脉对旅游产业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必然要以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地方文脉是区域资源形成的“根”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亦或是其他各项资源,从区域的角度来看,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展示的是区域发展的历史沉淀,同样它预示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地方文脉都会在区域资源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是区域资源形成的“根”。

2地方文脉是区域旅游形象塑造的源泉

地方文脉是区域旅游的文化精髓,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地方文脉的挖掘和凝炼,旅游主题形象地方文脉的体现不仅能够丰富区域旅游形象的内涵,同时还能够让游客深刻的感知地方文脉的独特吸引力,因为只有差别话的地方文化才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才能够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游客对一个区域的文脉感知是不容易忘记的,只有能够深深印入到游客脑海中的旅游主题形象才能够被游客所感知、所喜爱,地方文脉的融入恰恰能够符合游客的这种感知需求,是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核心塑造源泉。

3地方文脉有利于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

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载体,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大,竞争力强,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必然得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地方文脉,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在转化成旅游产品的过程中都要根据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来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而区域旅游形象的塑造来源于区域的文化脉络,来源于区域地方文脉的挖掘和提升,当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区域旅游形象主题相吻合,旅游产品的形态、材质、内涵均与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想贴切的时候,旅游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上引起游客的共鸣,才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区域的特色和独有的文化品位,这一点在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更显的尤为突出。

4地方文脉营造区域旅游核心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氛围

一个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密不可分,企业竞争力强,产业竞争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旅游核心企业(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是旅游产业最核心组成部分,旅游企业在提供旅游产品,制定旅游产品价格,占领市场份额,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而旅游企业要发挥上述关键作用必须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氛围,区域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氛围正式区域千百年对地方文脉传承所形成的,旅游核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离不开区域的总体环境。

(二)地方文脉视角下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1以地方优势文脉为素材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以地方优势文脉为基础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

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一环。基于地方文脉开发规划的旅游产品能够体现出区域旅游产品的独特性、能够开发出具有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样才能让游客体验区域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2挖掘地方优势文脉设计区域旅游主题形象

地方优势文脉是旅游主题形象提炼的源泉,以地方文脉为基础设计的旅游主题形象有利于游客的感知,更有利于区域旅游品牌的建立。因为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是以区域为整体来考虑的,地方文脉的挖掘同样是建立在区域整体基础之上,两个整体的融合既有利于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设计,又有利于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成功。能够打动游客内心的区域旅游主题形象对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3以地方文脉为基础打造旅游核心企业文化,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要不断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旅游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旅游核心企业文化上,有了企业的强文化,企业在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技术改进、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以提升,才有发展的主导思想,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指导区域旅游核心企业在行业规模和结构上的把握更加合理。把握好这点旅游核心企业在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持才更有力。

地方文脉是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灵魂所在,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要融入地方文脉元素,地方文脉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四结语

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必须要考虑到地方文脉的重要作用,地方文脉的缺失会影响区域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以及区域旅游核心企业的竞争力,甚至会影响区域政府对待旅游产业发展的态度,而这些都是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发展旅游产业要尽可能的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和开拓等过程中挖掘地方优势文脉,并将其贯穿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如果说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政府支撑等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血肉”,那么地方文脉便是“筋骨”,是培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所在,缺少了“筋骨”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文脉视角下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永州市为例》(10XKYtC01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杨英宝.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1-05.

[2]陈传康,李蕾蕾.风景旅游区和景点的旅游形象策划【J】沿海新潮1996,(6):81-83.

[3]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初探[J].旅游学刊,1998(1):47-49.

[4]赵飞羽,范彬等.地脉、文脉及旅游开发主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6):83一87.

[5]王铮,李山.论旅游区的文脉[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2(6):65-68.

[6]成伟光,李志刚,简玉华.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人文地理,2005,81(1):53-56.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3

关键词: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形势中跳脱,地域也不再对这种竞争产生制约,因而区域产业的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激烈。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地区对于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理解不断深入,不断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问题进行探索,积极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本篇论文就针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建立进行论述,本篇论文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建立的前提,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问题及如何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临安体系的问题加以论述。

1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前提。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时意识到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方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引进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帮助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就非常有必要,但是要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的本质上来说,现代市场营销与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之间的区别在营销范围与进行营销的主体之间的差别,单纯的就其本质而言,这两者是相一致的。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进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循环经济,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技术的开发创新,将目光放在全球市场中,为企业选择、制定及实施有利于发展的、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营销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灵魂所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从本质上来说与现代市场营销是一致的,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这也就说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概念是主体进行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一切营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新来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树立新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区域内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还要充分考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上,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产业资源配置,以保证区域产业所需的资源成本最小化以达到最大化效益,这样再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首先提出的,又称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这是一种将依赖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成依赖生态型循环发展经济模式的模式。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它的含义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说当代人在发展自己的经济时要注重对大气、海洋、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这样才能让后代人保留适合生存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时应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营销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

2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重要性。

2.1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这个前提对于区域产业市场进行营销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核心理念。就企业方面来说,核心理念的概念是由两个部分来构成,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对于区域产业来说核心价值指的就是主体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形式,而核心目的指的是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追求的目标。曾有经济学者对世界上知名的区域产业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区域产业仅仅是将盈利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不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更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些区域产业都拥有并认同的核心理念,区域产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就将这个核心理念作为一种指引。这也就表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应当与区域产业的核心理念保持一致,这个核心理念更应该体现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因此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时应当以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致为标准,也是未来区域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营销和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则是包含了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题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因此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可以说是区域产业构建出适合的市场营销理念的关键。

2.2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评估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主要依据。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前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

在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评估时,区域市场营销的本质就成为评估的主要依据。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需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公认的人类社会的最佳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人类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将人类、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融合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是其主要的原则,是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对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完全相悖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区域产业中,企业是营销的主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执行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技术资源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很多区域产业并没有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区域产业要想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

2.3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都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也不受地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的产生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前的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取决于营销主体对于客户需求情况的把握。由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的范围已经是全球范围的市场。如何把握这个市场的动向,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成为决定区域产业竞争情况的关键。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能够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以利于区域产业的竞争。

2.4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对于区域市场营销理念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构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区域竞争时要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中,真正地发挥区域核心价值与核心目标的作用。在对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进行构建时发觉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可以为其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出现短视的现象。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就认为核心营销理念能够为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切实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可以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3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对策。

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区域产业内的各个企业是进行营销的主体,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职能实现的关键,企业整体的营销绩效对于其余产业营销绩效有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要对区域产业的价值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理由进行解析,这是关系到区域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也是区域产业能否长久经营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对于区域产业市场的发展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引,它的存在是要说明区域产业存在的意义,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说明了区域产业具有的特点和功能,这些都是区域产业在发展时必须明确的内容。对区域产业市场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作为区域市场发展的主要指导,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时首先要明确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成,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作用及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其主要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可以说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灵魂和关键。其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指的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清楚自己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既可以实现又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当前区域市场发展的重点,还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期盼。一般而言,实现区域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基本的愿景,这个愿景既是从区域产业的实际利益的角度出发,又是对区域产业社会价值的一种彰显。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作用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个意义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的意义。这是回答区域产业为什么而存在的一个部分。区域产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应当体现在其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产业对这方面的认识有不同的程度,而制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发展理念体系的时候,将区域产业市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融合进来,将会使以往区域产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这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对区域产业存在方式的诠释,它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体做认可并遵守的一个价值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也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一种深刻的体现形式。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与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时核心价值观念是实现区域市场营销理念愿景与作用的主要因素,在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指导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区域产业管理者制定发展战略的主要参考资料。在区域产业市场的管理者制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意义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深入的思考。美国的著名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曾经在他的著作中,研究国家竞争优势时要以产业为其基本的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不是一两家公司,而是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这个观念也说明了区域产业市场对于国家竞争力的营销。而区域产业市场的营销水平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时要坚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区域产业竞争的优势加以培养,这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最恰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曼莹。论现代市场营销的本质[J].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张春霞。以产业为核心的区域营销模式[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4

一、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前提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时意识到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方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引进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帮助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就非常有必要,但是要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的本质上来说,现代市场营销与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之间的区别在营销范围与进行营销的主体之间的差别,单纯的就其本质而言,这两者是相一致的。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进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循环经济,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技术的开发创新,将目光放在全球市场中,为企业选择、制定及实施有利于发展的、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营销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灵魂所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从本质上来说与现代市场营销是一致的,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这也就说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概念是主体进行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一切营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新来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树立新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区域内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还要充分考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上,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产业资源配置,以保证区域产业所需的资源成本最小化以达到最大化效益,这样再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首先提出的,又称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这是一种将依赖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成依赖生态型循环发展经济模式的模式。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它的含义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说当代人在发展自己的经济时要注重对大气、海洋、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这样才能让后代人保留适合生存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时应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营销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相对于传统的商业活动有如下特点:具备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具备更广阔的市场: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商家可以面对全球的消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具备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价格: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二、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重要性

(一)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这个前提对于区域产业市场进行营销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核心理念。就企业方面来说,核心理念的概念是由两个部分来构成,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对于区域产业来说核心价值指的就是主体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形式,而核心目的指的是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追求的目标。曾有经济学者对世界上知名的区域产业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区域产业仅仅是将盈利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不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更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些区域产业都拥有并认同的核心理念,区域产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就将这个核心理念作为一种指引。这也就表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应当与区域产业的核心理念保持一致,这个核心理念更应该体现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因此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时应当以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致为标准,也是未来区域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营销和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则是包含了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题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因此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可以说是区域产业构建出适合的市场营销理念的关键。

(二)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评估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主要依据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前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在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评估时,区域市场营销的本质就成为评估的主要依据。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需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公认的人类社会的最佳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人类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将人类、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融合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是其主要的原则,是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对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完全相悖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区域产业中,企业是营销的主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执行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技术资源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很多区域产业并没有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区域产业要想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三)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都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也不受地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的产生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前的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取决于营销主体对于客户需求情况的把握。由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的范围已经是全球范围的市场。如何把握这个市场的动向,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成为决定区域产业竞争情况的关键。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能够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以利于区域产业的竞争。

(四)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对于区域市场营销理念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构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区域竞争时要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中,真正地发挥区域核心价值与核心目标的作用。在对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进行构建时发觉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可以为其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出现短视的现象。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就认为核心营销理念能够为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切实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可以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三、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对策

(一)企业是主体。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区域产业内的各个企业是进行营销的主体,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职能实现的关键,企业整体的营销绩效对于其余产业营销绩效有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要对区域产业的价值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理由进行解析,这是关系到区域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也是区域产业能否长久经营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对于区域产

业市场的发展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引,它的存在是要说明区域产业存在的意义,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说明了区域产业具有的特点和功能,这些都是区域产业在发展时必须明确的内容。对区域产业市场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作为区域市场发展的主要指导,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差异化发展的路线。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时首先要明确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成,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作用及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其主要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可以说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灵魂和关键。其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指的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清楚自己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既可以实现又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当前区域市场发展的重点,还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期盼。一般而言,实现区域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基本的愿景,这个愿景既是从区域产业的实际利益的角度出发,又是对区域产业社会价值的一种彰显。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作用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个意义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的意义。这是回答区域产业为什么而存在的一个部分。

区域产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应当体现在其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产业对这方面的认识有不同的程度,而制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发展理念体系的时候,将区域产业市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融合进来,将会使以往区域产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这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对区域产业存在方式的诠释,它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体做认可并遵守的一个价值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也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一种深刻的体现形式。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与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时核心价值观念是实现区域市场营销理念愿景与作用的主要因素,在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指导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区域产业管理者制定发展战略的主要参考资料。在区域产业市场的管理者制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意义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深入的思考。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5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蒲河经济带;核心城市;沈北新区;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n945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当今社会的进步已然从单一性发展向区域性发展方向转变,区域一体化是实现区域性资源整合,推动区域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区域共赢态势的重要抓手[1]。而构建经济圈或经济带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阶段产物。顺应当前流域开放发展的新形势,沈阳北部蒲河流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无疑成为辽宁地区率先实践新四化,突破各地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协调统筹的最佳实践区。然而要实现蒲河经济带良好的开放开发,实践沈阳大都市区北部的快速崛起,选准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是重中之重。纵观蒲河流域各区县发展情况,沈北新区无疑是从地理区位还是经济总量、城市建设等方面看,都具备核心城市的能级评价标准,因此其蓬勃崛起对整个蒲河流域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水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与借鉴意义。

2区域一体化与核心增长极的互动发展研究

2.1核心增长极相关理论研究

区域发展点轴理论认为生产力各要素在空间中相互吸引而集聚,同时又向周边辐射作用力,形成扩散效应[2]。因此确定有利发展条件的轴线空间,并对轴线地带的若干节点予以重点培育[3],从而带动区域联动发展。

2.2区域一体化发展与核心增长极的相互作用关系

区域联动发展即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在其吸引和辐射的地域范围内建立起一种稳定的空间网络体系。实践证实,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正是由于中心城市先行,来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因此核心城市始终位于核心地位。

3蒲河经济带的一体化联动发展

3.1现阶段蒲河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动向

蒲河流域是沈阳城镇发展最为密集和生态保护十分重要的区域,串联起沈阳北部各区县城镇,它以蒲河沿线生态景观化建设为引擎,呈现出跃跃欲试的发展态势,自2012年,为优化城市空间,编制《蒲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规划》,旨在促进城乡统筹、优化全域空间。

3.2实施蒲河生态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蒲河经济带是沈阳市乃至辽宁省率先响应十提出“新四化”号召的新举措,具有极强的时代顺应性特征,是战略性的新思路。在此战略性转变的新时期,必然会为沈阳北部区域城镇群的建设搭建优质的空间平台和提升核心城市的能级。

4沈北新区核心地位的确立

4.1高首位度决定了沈北新区是蒲河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

在经济带概念中,首位度是衡量经济带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现将流域经济指标类比,表明沈北新区首位度为5,由此证明高首位度的沈北新区是蒲河经济带的最为重要的核心增长极。

4.2产业结构在调整中升级,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在“沈北大开发”战略背景下,沈北新区一方面对原有产业基础的调整和转型,从落后的农业区一跃成为全省工业强区;另一方面发展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再者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招商选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4.3现代城市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鉴于沈北新区道义核心区作为金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有利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如华强、盛京医院等大型公服类项目,公服设施建设标准已向大中城市水平逼近,核心区形象已暂露头角,沈阳城市北部新中心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4.4能级分析综述

蒲河流域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作为其核心城市的沈北新区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其在区位、交通、产业门类、服务功能等多方面优势明显,但同时也面临着问题与条件制约。通过新区与蒲河经济带的协调发展,组织内外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空间平台,促进流域经济全面腾飞。

5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沈北新区优化研究

基于上述对沈北新区在蒲河经济带中的能级分析结果,在蒲河流域一体化发展中重点依托其在流域经济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从战略发展、新四化建设等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5.1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5.1.1依托沈北新区,借助上下游经济带,实现流域联动发展

从现阶段新区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二三产共同主导经济发展,因此在联动发展中,其它区域应依托沈北新区的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积极把握新区产业转型期“退二进三”的有力机遇,依靠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链完善的经济增长体系。

5.1.2充分发挥沈北新区的龙头作用与地位

在蒲河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建设中,明确沈北新区在区域中的作用与地位,突出对新区的支持,强化新区的城市功能。另外基于流域内新型城镇化水平不高、支柱产业不鲜明等特性,加快主导产业的形成,将有效带动区域发展。

5.2新四化建设

5.2.1新型工业化建设

沈北新区的产业基础是其发展的重大优势,同时也是流域城镇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不断延伸食品加工产业链条,积极向精深加工和高端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依托上下游于洪、新民、辽中的有机稻米、果蔬水产等经济区为生产基地,建成产值超千亿的食品加工及生物产业集群等。

5.2.2新型信息化建设

新区紧抓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优越的产业科教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沈北核心竞争力,并与带内其他区县的协调合作与对接中实现全方位的开发与合作。

5.2.3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重视培育中心城区的主导产业,加强城市间产业协作,强力推进城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区近年来集中全区资源力量,高标准、大力度推进核心区建设,一大批重点现代服务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核心区形象极为凸显。

5.2.4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

依托新区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高效农业,全力推动农业加速发展。依托生态观光旅游产业,重点发展以观赏、采摘为主的观光农园,以体验农耕、餐饮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场,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产业聚集区。

6结语

伴随蒲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开启,在沈阳都市区总体发展格局的框架下,已迈向蒲河发展的新时代,开启了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篇章,实现沈阳的第三次跨越式新发展,成为沈阳市新时期实践新四化的重要抓手。沈北新区作为蒲河流域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着重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个方面,探讨沈北新区作为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成为流域沿线重要的增长极和辐射级,以期实现流域各区县的联动发展,为辽宁省乃至东三省地区沿河流域的开放开发提供具有实践性的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历,构建昆仑大道经济带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小城镇建设,62-65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形势中跳脱,地域也不再对这种竞争产生制约,因而区域产业的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激烈。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地区对于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理解不断深入,不断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问题进行探索,积极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

一、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前提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时意识到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方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引进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帮助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就非常有必要,但是要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的本质上来说,现代市场营销与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之间的区别在营销范围与进行营销的主体之间的差别,单纯的就其本质而言,这两者是相一致的。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进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循环经济,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技术的开发创新,将目光放在全球市场中,为企业选择、制定及实施有利于发展的、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营销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灵魂所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从本质上来说与现代市场营销是一致的,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这也就说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概念是主体进行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一切营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新来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树立新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区域内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还要充分考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上,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产业资源配置,以保证区域产业所需的资源成本最小化以达到最大化效益,这样再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首先提出的,又称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这是一种将依赖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成依赖生态型循环发展经济模式的模式。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它的含义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说当代人在发展自己的经济时要注重对大气、海洋、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这样才能让后代人保留适合生存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时应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营销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相对于传统的商业活动有如下特点:具备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具备更广阔的市场: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商家可以面对全球的消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具备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价格: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二、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重要性

(一)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这个前提对于区域产业市场进行营销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核心理念。就企业方面来说,核心理念的概念是由两个部分来构成,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对于区域产业来说核心价值指的就是主体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形式,而核心目的指的是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追求的目标。曾有经济学者对世界上知名的区域产业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区域产业仅仅是将盈利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不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更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些区域产业都拥有并认同的核心理念,区域产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就将这个核心理念作为一种指引。这也就表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应当与区域产业的核心理念保持一致,这个核心理念更应该体现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因此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时应当以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致为标准,也是未来区域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营销和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则是包含了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题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因此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可以说是区域产业构建出适合的市场营销理念的关键。

(二)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评估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主要依据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前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在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评估时,区域市场营销的本质就成为评估的主要依据。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需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公认的人类社会的最佳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人类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将人类、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融合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是其主要的原则,是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对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完全相悖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区域产业中,企业是营销的主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执行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技术资源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很多区域产业并没有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区域产业要想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都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也不受地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的产生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前的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取决于营销主体对于客户需求情况的把握。由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的范围已经是全球范围的市场。如何把握这个市场的动向,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成为决定区域产业竞争情况的关键。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能够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以利于区域产业的竞争。

(四)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对于区域市场营销理念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构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区域竞争时要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中,真正地发挥区域核心价值与核心目标的作用。在对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进行构建时发觉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可以为其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出现短视的现象。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就认为核心营销理念能够为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切实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可以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三、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对策

(一)企业是主体。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区域产业内的各个企业是进行营销的主体,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职能实现的关键,企业整体的营销绩效对于其余产业营销绩效有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要对区域产业的价值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理由进行解析,这是关系到区域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也是区域产业能否长久经营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对于区域产业市场的发展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引,它的存在是要说明区域产业存在的意义,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说明了区域产业具有的特点和功能,这些都是区域产业在发展时必须明确的内容。对区域产业市场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作为区域市场发展的主要指导,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差异化发展的路线。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时首先要明确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成,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作用及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其主要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可以说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灵魂和关键。其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指的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清楚自己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既可以实现又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当前区域市场发展的重点,还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期盼。一般而言,实现区域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基本的愿景,这个愿景既是从区域产业的实际利益的角度出发,又是对区域产业社会价值的一种彰显。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作用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个意义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的意义。这是回答区域产业为什么而存在的一个部分。

区域产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应当体现在其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产业对这方面的认识有不同的程度,而制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发展理念体系的时候,将区域产业市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融合进来,将会使以往区域产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这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对区域产业存在方式的诠释,它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体做认可并遵守的一个价值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也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一种深刻的体现形式。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与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时核心价值观念是实现区域市场营销理念愿景与作用的主要因素,在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指导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区域产业管理者制定发展战略的主要参考资料。在区域产业市场的管理者制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意义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总结

美国的著名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曾经在他的著作中,研究国家竞争优势时要以产业为其基本的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不是一两家公司,而是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这个观念也说明了区域产业市场对于国家竞争力的营销。而区域产业市场的营销水平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时要坚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区域产业竞争的优势加以培养,这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最恰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曼莹。论现代市场营销的本质[J].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张春霞。以产业为核心的区域营销模式[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吴季松。循环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7

[关键词]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一、引言

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对一个区域各种经济变量的有机组合及动态合力下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的概括。imD(1980s)的早期模型认为,竞争力由八个因素决定:企业管理、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国民素质、政府管理、国际化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体系。在这个模型中,由于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所以把企业管理剔除。这样可以把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因素归结为六个:基础设施、金融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创新因素。

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市地经济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初步分析了四川省各市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并按竞争力指数的大小对四川全省17个地级市进行了排序。

二、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综合波特和imD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特点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由三大主要竞争力因素(产业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支撑它们的三大竞争力因素(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创新资源竞争力)两个层次组成的。

在这一模型中,中间层的产业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主动关系,它们共同构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下层的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创新竞争力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为产业竞争力、政府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依托。其中,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更体现近期的支撑性竞争力,而创新竞争力更体现长期的支撑性竞争力。

在设计指标评价体系时,参考了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地区的特点,依照上述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在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确立一个统驾整个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然后再设立反映核心竞争力各方面的具体指标。

三、四川省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

1.因子分析

表1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得分及排序

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就是用某种准则将多维空间上靠近的点归集为一类而不同类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本文运用SpSS17.0聚类分析中waRD聚类法对综合因子得分进行分类,将四川的21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分为四类。表2。

四、结论及建议

1.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在四川省区域经济中充当了一马当先的领跑者

2.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南充市、宜宾市作为工业较发达城市,有着较为发达的工业经济

3.自贡市、资阳市、內江市、遂宁市、达州市、眉山市异军突起,开始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4.四川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地理因素两极分化现象依然严重,川西地区的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龚发金.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12-l3

[2]张斌,梁山.区域竞争力初探[J].经济师,2005,(11).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8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现代服务业”概念,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报告明确地要求“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提出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现代服务业的研究热,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期刊网中以“现代服务业”命名的学术论文多达1900余篇。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服务经济理论、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知识型服务业与创新[1]、构建全国以及区域现代服务业的优势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很少有涉及基于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现代服务业的学术成果。国内学者对河南省的现代服务业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发表于期刊的论文有20余篇,主要涉及对河南现代服务业的一般问题与对策分析,如侯红昌[2]等;还有从某一方面提升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研究的,如马卫寰[3]对以旅游业促进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白小明、申向东等[4-5]分别从产业聚集和人才的角度分析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策,目前尚找不到有关立足提升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成果。河南省处于中部地区,人口众多,经济还不很发达,现代服务业比较落后,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抓住机遇构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以求跨越式发展,河南省的现代服务业必须围绕着这一目标来发展。本文拟对构建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区域核心能力相关理论

区域竞争力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力,它可以表现在财富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实力、资源配置、综合能力和关键因素等方面。[6]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区域核心竞争力是prahalad&Hamel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中派生的一个概念,是指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所模仿和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7],是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使整个区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中最基本的竞争力,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自组织能力[8],是能将区域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9],是由区域内各种资源整合而成的区域创新发展的能力平台[10]。由此可见,区域核心能力实质是区域内一种能保持竞争优势的独特素质和能力,或者是一种能激发区域内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平台以及综合配套支撑系统。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知识、技术、信息的密集型服务部门,其核心是为现代生产者服务,特别是为高级生产者服务的组织,包括新兴的服务部门以及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部门,它在构建能激发区域内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平台以及综合配套支撑系统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区域内企业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和能力。从理论上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然有利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提升。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服务业中虽然不乏现代成分,然其最终目标体现在经济效益、为民众服务和扩大区域就业方面,导致现代服务业发展处于较低层次,重复建设、服务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难以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构建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才能强化现代服务业功能,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

二、构建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现代服务业政策的必要性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现代服务业政策就是将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目标和措施纳入服务业发展政策中,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激发区域经济和科技的长期增长,以取得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快速持续发展。构建这一政策是由河南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措施以及未来发展目标所决定的。

1.目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能很好地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至今仍处于较低的层次。2011年底,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是799172亿元,其中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41.86%,而现代服务业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金融业、房地产业232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8.41%,其他类2652%。显然,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现代物流、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等非暴利或非垄断行业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发展不充分,普遍存在“小、散、弱”问题[11],整体发展缓慢,难以对中原经济区核心能力的形成起到支撑作用。

河南省已有的现代服务业单位经营管理体制落后,尤其是从事非营利性业务的现代服务业,如科研机构、高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等国有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基本上属于体制内组织,内部激励机制欠缺,人才难以发挥其才智,活力不足,制约着其长期发展,其在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出台基于区域核心竟争能力的现代服务业政策,促进本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

2.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与之配套的发达现代服务业

2011年3月17日国务院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河南全省、安徽西北部、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该区域共29个省辖市,土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近1.58亿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183%;全区1.9亿亩耕地,占全国的1/10以上。[12]该经济区是以河南省为主体向晋、冀、鲁、皖四省周边地区辐射的区域经济带。建好该经济区需要国家予以支持,更需要作为中坚力量的河南省围绕着地区核心能力的培育持续不懈努力和各兄弟省的大力支持;既需要在加大基础设施、科技投入、项目引进、培育核心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等硬件上做大量的工作,还需要从政策建设、人才开发、智力引进、强化咨询服务等软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河南省的现代服务业没有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很难支撑起构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艰巨任务。因此,构建相应的政策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河南省已有的现代服务业服务水准,也有助于促进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3.河南省现有服务业政策在促进区域核心能力作用上不显著

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8年9月5日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从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土地政策支持、发展环境、规费减免6大方面,出台37项具体措施,以扶持壮大河南省服务业。2011年4月20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河南省服务业产业发展及鼓励投资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了河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现代服务业领域。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从总体看,河南省目前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还相对滞后,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其主要表现在:(1)目前河南省的服务业政策主要针对一般的经营性服务业项目,并没有重点扶持支撑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公益性现代服务业项目,导致河南省公共平台类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发展迟缓。(2)政策中并不涉及现有现代服务业的功能转型和质量档次提升问题,比如高校、科研机构处于双轨制,仍然采用老一套的管理体制,缺乏竞争优势和发展的动力,无法发挥其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创新支撑功能。(3)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不利于人才的聚集和创新团队的形成。如河南省人事厅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方面规定,个人发表学术论文需独著,对由原人事部与国家科委等部门联合下文规定由其他部门评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认可等,既不公平合理,也不利于引进人才,难于形成科研团队。[12]因此,河南省需要进一步从增强区域核心能力出发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服务业促进政策。

三、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框架建议1.政策框架的内容

这一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主体政策(现代服务业聚集政策和现代服务业升级政策)和配套政策(智力资源流动政策和项目运营管理政策),其具体内容见图1。

一是现代服务业聚集政策。该类政策属于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借助于一些优惠和扶持政策来提升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提高其发展水平。这类政策具体应包括经营项目优惠政策、公益项目扶持政策和人才利益保障政策三种。其中,经营项目优惠政策是指对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经营项目实施优惠政策,并保持政策长期不变,激发其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公益项目扶持政策是指对于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经营亏损或微利,企业无法持续经营的服务项目,如公交、公立医院、学校等,政府应当提供财政补贴,确保其长期经营;人才利益保障政策是指政府给予服务业中的关键人才在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实现价值平台等方面的专门政策支持,确保人才稳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现代服务业升级政策。针对一些现代服务业单位中存在的“体制内”弊端(如用人腐败、“大锅饭”、发展动力不足、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通过改制、改革和改组,促进其向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转变,使这些单位做大做强,为区域核心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大的支持。该类政策包括单位转机建制政策、业务项目重组政策和服务质量升级政策等。其中单位转机建制政策是指促使单位由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向市场竞争者和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促使其实现科学管理,增强发展动力;业务项目重组政策是指鼓励经营或服务单位依照市场要求和区域核心能力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业务重组,减少重复建设,增加新型服务项目,有效满足区域核心能力提升的需要;服务质量升级政策是指从行业规范、扶优限劣、创立名牌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确保河南省现有现代服务业质量的提升。

三是智力资源流动政策与项目运营管理政策。这是促进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智力资源流动政策是指为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知识和人才等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措施,既

图1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省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体系包括加速本区域内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又包括高级智力资源引进的政策;项目运营管理政策是指为确保现代服务业项目运营效果而制定的各类政策,如项目管理达标、人才业绩评价、服务标准、奖惩制度等,旨在促使项目既要高效运作又要满足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促进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观念。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与学者在地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上往往倾向于上规模,忽视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功能定位,难以对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有力推动作用。这里有政府部门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的错误观念问题。因此,要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取得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转变发展观念。首先,要正确地认识现代服务业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要真正领会现代服务业在推动第一、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形成方面的作用,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排除思想障碍。其次,要努力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要转变现代服务业发展就是为增加产值的观念,要努力把发展重点转变到调整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上来,切实使其成为经济和科技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再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应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舍弃一些近期利益,注重长期目标,花大力气发展一些对区域核心能力提升具有关键作用的项目,如决策咨询业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咨询、企业托管、创业辅导、应用型研发、人才评价等,切实提升河南省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档次和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

(2)大力推动以人才为中心的智力资源政策改革。智力资源包括信息、科技、知识、管理、创意以及人力资源等要素。其中人才是最关键的智力资源,它是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应当通过如下途径推动河南省的人才政策改革。一是借助政策支持强化外部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创新型科技和管理人才,使其成为振兴河南现代服务业的中坚力量。二是从制度上为创新型人才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可在省、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成立若干由兼职人员参加的决策咨询、监督机构、研究型的学术交流协会,广泛吸纳创新型人才加入,参与政府管理,为其发挥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大面积推动公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任用制度改革,通过竞聘等方式将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使其有更多发挥个人能力的机会。三是积极推动全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改革。要改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任职年限的刚性规定,注重参评人员的业绩和能力,不拘一格地发掘优秀人才;在业绩评价上,要从注重成果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倡导合作研究,改变要求独著等不合理的要求;还应当及时纠正以往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由于政府部门间政策冲突给参评者造成伤害的问题,激发人才工作的热情。

(3)加大对公益服务项目的扶持力度。对于一些非营利或者很难获利的现代服务组织,如管理托管、科技咨询、技术转移中介、科研组织、信息服务、人才评价、技能培训等智力服务项目,是培育区域核心竞争能力非常重要的部门,但由于经济效益问题,很难由民营或一般性的公有单位依照市场机制来运行。目前河南省内也不乏此类机构,但由于过分注重经济效益或管理僵化,办此类项目的机构几乎是长不大的“小土豆”。因此,政府应直接组建或组织多种社会资源承建以实现长足发展、跨越式发展。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政府出资组建,依照现代化管理模式去运营。如省级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大型科技与经济决策咨询单位、管理项目托管机构等,需要前期投入较大而营利性较小的项目应当由政府主导去办,并给予免税、经费支持等方式扶持,依照市场规则运营。二是社会力量承建,政府在资金、税收、用地、项目指导等方面予以扶持。如技术转移中介、科研组织、人才评价等项目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经济效益不高,需要政府予以扶持。三是政府和单位鼓励公益服务项目发展,不干预、不收费。对于科技咨询、项目产业化服务等,可鼓励高校等科研部门教师公开创办此类服务项目为本省生产经营业服务,政府部门不予干预,更不从中牟取经济利益。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9

[论文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加强区域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临沂区域物流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基于交易市场的区域物流运作模式,提出了通过优化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配置,采用扬长避短的战略管理,突出临沂地方商贸区域物流发达的特点,以物流园区为依托,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区域物流的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及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

1绪论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对组织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而只是某项能使组织明显强于竞争对手并很难被模仿的才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组织、国家或者其他机构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加强区域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促进区域物流的合理化,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进而改变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单纯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最终实现区域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持续稳定的发展。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物流实践已经证明,提高区域物流核心竞争力可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获取区域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中的竞争优势。

2临沂区域物流现状分析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位居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域,为鲁南苏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市内专业批发市场200多处,年交易额达590多亿元,商业影响力辐射淮海经济区四省二十多地市,多年来一直稳居批发商城全国排名的前三名,是“中国首批十大商贸名城”。据调查,目前临沂市共有货物运输企业270家,其中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26家,集装箱运输企业27家,大型物件运输企业2家,道路货运站场23家,运输物流服务公司35家,信息服务和货运配载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经营业户达到1300余家,经营性货车48151辆,国际集装箱车辆629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679辆,从业人员12万余人。同义乌、绍兴两市一样,临沂市的现代物流业也经历了“联托运”到“托”与“运”分离,再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过程。自2002年开始,临沂市政府以各种方式大规模引进外资发展临沂批发市场,仅香江商贸城、奥龙国际物流城、临沂商贸物流园、鲁信物流基地四家的投资规模就超过了200亿元,而原有批发市场的累计总投资仅为13亿元。由于临沂市货运市场发达,还吸引了外地市的大批货源来临沂配载,以立晨物流、荣庆物流、财源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临沂市的山东立晨物流和山东荣庆物流集团,是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其中立晨物流公司固定资产2亿余元,营业收入3.5亿元,在国内外设有分公司、办事处40余家,是山东省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货物周转值连续三年突破250亿元,本地市场货运周转额26亿元,占总额的10%。立晨物流原来只做仓储,建有16万平方米仓储区,有进出口经营权。从2004年转向全方位的第三、四方物流,建设了信息平台,拥有运输户(会员)3万多户,立有自己的集装箱转运站场和保税区,并与海关、商检等部门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此外,荣庆、康源医药等一大批各具特点的物流企业也在迅速壮大。其中,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以经营道路冷藏运输和国内集装箱为主要运力,集仓储、加工、包装、运输、配送、市场、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产业链企业;康源医药则形成了集仓储、配送、运输于一体的大型物流网络。临沂市近年来依托商贸批发市场和临沂经济开发区,相继开发建设了部分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顺应物流发展趋势,吸引大型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在此聚集,实现“货流其畅”,使其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的场所。这种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物流信息交易平台,大大提升了临沂商贸城的档次。2007年,全市完成货物运输量1.21亿吨,货物周转量116.1亿吨公里,航空货邮量510.5吨。市区西部、市区东部和莒南临港三大综合物流园区以及综合交通、物流信息、现代流通三大平台建设不断推进,鲁信国际会展中心、立晨保税仓库等一批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临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主体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3基于交易市场的区域物流运作模式

区域物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范围和经济规模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既包括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物流活动,又包含经济、文化、法律和制度概念,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的物流。以商贸物流为主的区域物流侧重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品的运输与集散,由于区域产业、地理位置及政策等因素使得区域之间的交易市场种类和规模各异,区域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交易市场的物流能力,但在区域交易市场的区域物流运作模式上还是大同小异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体积大、托运装卸较困难的货物,通过经销商从区域外的供应商和本地的供应商进货,把商品聚集到区域的大型交易市场进行销售,最后销往外地交易市场或本地消费者。物流企业则依据销售商的不同需求,把商品从外地或本地供应商运往区域配送中心,最后消费者自提或由物流企业从配送中心将商品运往购买者所需的地点,如汽车、钢材等大型交易市场。

二是诸如医药、农产品、服装等小商品交易市场,由销售商直接把商品聚集到区域的大型交易市场或配送中心,达成交易后,配送中心负责将货物运往外地交易市场或本地经销商等目的地。这种区域交易市场物流运作模式对物流要素进行了整体的优化组合和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交易市场物流要素,提高了区域交易市场的物流效率。

4临沂区域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由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地区政府在进行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及其规划时,往往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物流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导致物流地域分工体系不健全,物流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物流园区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以及在地方保护下的“地方物流”盛行的状况,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背道而驰。因此,如何解决区域物流大而全、小而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协调发展与构建临沂区域物流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优化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配置,采用扬长避短的战略管理,突出临沂地方商贸区域物流发达的特点,以物流园区为依托,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区域物流的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及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

(1)在区域商贸物流发展规划中,应当特别强调一体化的“综合物流结点”的规划模式。临沂应根据区域的实际物流条件及物流需求,以及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情况,实现交通网络的有效衔接和转换,建立航空、铁路、公路的一体化物流结点,尤其是在巨型的物流结点中,实现这种一体化的、综合的物流结点规划建设,有利于集约物流设施和全面实现物流功能,降低成本,应当作为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通过物流结点合理衔接不同物流方式,根本改变几十年形成的物流格局,建立汽车对区域内的集散作用和铁路对外干线运输作用的主体物流格局,使公路和铁路进行合理分工和衔接,是使区域物流合理化的关键。

(2)为了与商贸物流园区发展相匹配,临沂应积极构建更大范围的信息平台,建立以物流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一是依托当地运输网络密度大、货运场站、货运线路和“联托运”较为发达的优势,加快客运总站和国家公路主枢纽城市建设,增加铁路专用线数量,加大整合力度,提高配套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优化公铁、陆海联运、多式联运,进一步增加航班航线,加快发展航空运输,构建综合交通网络平台。二是依托原有的物流信息中心,加快系统整合,建设省级或部级公共流通信息交换平台,尽快制定完善物流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规范化标准,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推进物流服务企业、工商企业、物流园区、大型专业市场及公共信息资源查询系统联网,加快实现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构建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三是依托现有商贸流通资源优势,按照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的思路,有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整合提升现有商贸资源,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分销等现代流通方式的运用,构建现代物流发展的流通网络平台。

(3)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原则,集中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大物流发展模式。采取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和多方共建的方式,在港口、交通要道、大宗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主产区,规划建设好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中心、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着力打造商贸流通中心,努力形成连接国外、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要进一步强化商贸龙头地位,加快改造提升现有商贸市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巩固提高传统交易方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商务等新型物流业态,着力培育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以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标志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形成覆盖城市乡村、延伸周边地区的商贸流通网络。

总之,只有建立在核心能力之上的竞争优势,才是靠得住的、真正的竞争优势。为了做大做强地方区域物流产业,临沂唯有集中资源,通过对市场的准确定位、持续投入和精心经营,专注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使地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栋.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8):1-2.

[2]海峰,姚钢.区域交易市场的物流模式[J].物流技术,2004(12):4-6.

区域发展的核心篇10

(一)城市群建设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所谓城市群,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分布一定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的城市,它们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信息网络,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共同构成一个经济、社会、生态等密切联系且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一旦形成城市群,就会使整个区域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城市群建设的实质,是建设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组织模式、经济分工的协作体系,实现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化为特征的高级演进形态,通过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城市之间相互联系和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的城市之间相互补充,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城市群建设强调产业联系,注重关联性,因此。群内的经济增长容易形成扩散效应,这对于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二)城市群建设的重点在于核心城市的发展

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应具备以下功能:

1 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够集聚产业。一般来讲,城市的规模越大,工业基础就越健全,这样,无论所建企业在原料供给上有什么新要求,在生产工艺上有什么新标准,都可以在城市空间范围内得到满足。伴随着企业的扩张和城市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会越来越高,收益也随之提高,实现“报酬递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将趋向于空间集聚。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生产及交易成本,提升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 具有本地根植性,通过开放提升自身的区位吸引力。在资源不可流动的前提下,本地根植性是在城市群市场形成过程中,为本地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形成的。当形成的产业产生聚集效应后,聚集经济就会迅速发展,并获得垄断竞争优势。优势一旦形成,在开放性的作用下,便会对其他地区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与人才,提供特定要素、中间产品和专业化服务的供应商,于是,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并获得正的外部性经济,进而导致核心城市与其他地区生产区位的改变。

3 重要的交通枢纽,影响经济活动主体(企业)的区位选择。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交通体系完善发达,特别是港口规模巨大,设备优良。不仅可为当地企业的中间产品和服务提供低廉的运输成本,还可以提供由于开放性而带来的发展机会,

4 服务功能完善,能够提供专业化服务。一般来讲,核心城市的形态演化是成熟的,甚至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是城市群智力、技术、文化、金融与工商业的中心。核心城市所提供的服务既包括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维修、人力资源、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又包括基础设施、金融、法律和信息服务,并通过专业化服务强化核心城市对区域的影响。

5 生产方式具有柔性和多样性,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柔性和多样性的生产系统可以灵活地适应市场并满足市场需要,使生产组织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6 处于文化制高点,有独特结合力。文化处于制高点,意味着有更多的话语权,即能够控制区域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城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然而,通过核心城市的制高点文化,就可以控制这种作用力并使各个城市规则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空间点阵,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

(三)城市群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竞争的着力点

波士华城市群以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为带动,GDp约占美国GDp总量的24%。它属于典型的核心城市带动型城市群。在我国东部沿海有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区,支撑三个经济区的分别有三个城市群。2007年,三大城市群实现全国GDp的46.5%。其中,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城市的珠三角城市群,其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0%,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城市的环渤海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3%。与波士华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相比较,天津与广州的经济规模依然相对偏小,核心城市的功能不强,再加上区域内城市分工格局不完善,交通体系不健全,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突出,整合作用不明显。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我国区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必须把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加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强化市场机制配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产业链条,通过分工协作构成城市群产业错位发展,更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升产业等级,使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高级化和国际化,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竞争优势。

二、作为核心城市。津穗的发展彰显旺盛的生命力

(一)不断进取,富有朝气的发展气势

1985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了首个百亿元台阶,达到124.36亿元。1995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了首个千亿元台阶,达到1252.71亿元,从百亿元到千亿元仅用了10年时间。1999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又突破了2000亿元,2002年突破3000亿元,随后以每年跨越千亿元台阶的速度高歌猛进,200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达到8215.82亿元。

作为中国北方沿海最大城市的天津,197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01亿元,逼近百亿元大关。1996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迈上了千亿元台阶,2002年突破2000亿元,2004年突破3000亿元。之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从3000亿元到4000亿元仅用了2年,从4000亿元到5000亿元用了1年。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达到6354.38亿元,且当年经济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天津与广州的经济发展无不彰显蓬勃的生命力,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富有朝气。

(二)抢抓机遇,厚积薄发的发展后劲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的经济总量明显低于天津。197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为43.09亿元,天津为82.65亿元,两者相差近一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州紧紧抓住中国第一轮改革开放的先机,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的政策辐射效应,实现了跨越发展。1989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4亿元,超过天津(283亿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的经济增速始终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进入新世纪,其经济增长继续加快。与此同时,天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从1994年至今,经济增速连续1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自2006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其核心带动作用愈益凸显,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强。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津穗两市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在全国GDp增长7.1%的情况下,广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17.27亿元,同比增长8.5%: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154.85亿元,同比增长16.2%。

三、津穗作为核心城市最重要的职责是加快所在区域的城市群建设

目前,广州作为“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核心城市,着力增强资源配置功能和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辐射功能,增创高端发展、综合服务、体制机制新优势,并着力塑造城市先进文化品格以不断提高辐射和渗透功能。广州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珠三角,特别是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与港澳携手,共同打造我国南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明确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天津不仅要承担区域金融、贸易以及生产等多种功能,产生强大吸引、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而且要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天津的经济发展与跨越,不只是提升天津的竞争力,而是要带动环渤海及整个北方经济的振兴,特别是通过与北京合理界定功能定位,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共同构筑中国北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四、新形势下支撑天津发挥核心城市作用的能量

(一)天津发挥核心城市作用所积蓄的能量

1 从政策层面看,2005年10月,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标志,中央政府赋予天津城市全新定位: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国务院关于确立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决定,无疑在政策上给予天津实现经济赶超以巨大能量。天津可在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区域内,以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发试验者的身份,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试,这种政策“试错权”的巨大能量,必定为天津的快速崛起提供极大支撑。

2 从要素层面看,天津所具有的基础要素禀赋和正在成长的高级要素为天津实现经济跨越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支撑,特别是土地要素为天津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天津滨海新区尚有1214平方公里的盐碱地荒地,不适宜耕种可作生态和建设用地,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在目前国内外大中城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是不多见的,必然为天津产业扩张与升级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 从规划设计层面看,天津改革开放晚于广州,这是不利的一面,但辩证地看,天津可从先行者的发展教训中获得经验,特别是从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设计未来的发展,在更高的起点上为实现科学发展夯实基础,提供能量。目前天津市在新修编的《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二)天津实现崛起的精神支撑

1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天津市要在思想上更加解放,在行动上更加开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下,不断地进行先行先试的科学创新。优势来源于创新,有优势才能起到核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

2 对经济发展要素必须注重所用。要素禀赋对于竞争优势固然重要,但不能只强调所有,不强调所用:所有不是优势,所用才是优势。要素只为天津经济发展提供可能性,只有把这种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才能真正形成天津的现实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