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4:53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中央、省、市各级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以及我市列入“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的机遇,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年”和“农村公路养护年”两项活动,坚持“保安全、保质量、保畅通”三个原则,努力将各项交通建设项目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阳光工程、精品工程”,为全面建设幸福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2012年计划新建续建交通重点工程项目23个,概算总投资23.29亿元,计划年度完成投资7.7亿元。其中,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5个,概算投资3.05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涉及“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项目(2012年建设500公里,概算投资2.1亿元)、县乡道改造项目(5个项目,长40.3公里,概算投资5289万元)、农村公路小修挖补(426公里,概算投资610万元)7个项目,概算投资2.69亿元;道路绿化工程项目1个,绿化里程127.7公里,概算投资2130万元;港口及运输场站建设项目4个,概算投资1.26亿元;公交项目4个,概算投资0.49亿元。同时,积极协调推进北留路段升级改造工程,长途站至高铁站BRt专用线2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项目的尽早启动。

三、工作计划

(一)积极推进国省道改建工程建设

1、国道*线界河至二十里铺及*至*界改建工程:道路全长29.048公里,按一级路标准改造升级,路基宽24.5米,路面宽21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设大桥1座124.46米、中桥4座252米、小桥6座159米、涵洞18道、分离立交桥2座725米、平面交叉75处,概算投资2.7亿元。

2、国道界河*里铺至*村新建项目:全长4.5公里,按一级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4.5米,路面宽21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大桥2座,概算投资8890万元。

3、线改建工程:属省道改建项目,全长23.8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3.5米,路面宽1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概算投资6500万元。

4、线种寨至洪山口段老路改造工程:道路全长18.16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面层复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概算投资3500万元。

5、木曲路加宽改造工程:改造段长约1公里,拟按一级公路标准改造,路面宽21米,概算投资约637万元。

(二)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

1、路续建工程:全长5.8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复铺,老路面破损混凝土挖除换板,加铺一层20厘米的水泥稳定碎石+7厘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2米,概算投资1766万元。

2、“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项目:按照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计划建设村级道路643条,1086.5公里,概算总投资约4亿元。2012年计划完成500公里,完成投资2.1亿元。

3、路续建工程:道路全长20.4公里,总投资3623万元。目前北段6.4公里老路面改造已完成,做好剩余14公里续建工程施工,预算投资2323万元。

4、三山至岗头道路工程:道路全长5.3公里,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路基宽7米,路面宽5米,结构形式为2层18厘米二灰碎石+透层油+3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概算投资360万元。

5、山至*段改建工程:道路全长3.8公里,拟按四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老路面翻浆部分全部挖除后换填风化砂,路面加铺一层18厘米水稳碎石+24厘米厚C30水泥混凝土面板,工程概算投资340万元。

6、农业结构示范线庄至界河国道东段:道路全长11.4公里,老路面局部大修改造,概算投资500万元。

7、农村道路养护工程:2012年农村公路道路养护工程计划投资610万元。其中:小修挖补426公里,计划投资410万元;安保工程计划投资120万元;小桥涵维护工程,计划投资80万元。

8、道路绿化工程:结合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以及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做好道路沿线绿化升级工程。绿化范围为两侧路域及公路用地,采用灌木、乔木或其他适宜的苗木相互组合的方式,达到改善路域环境和丰富景观的作用。今年重点完成127.7公里的绿化任务。

(三)加快港口及运输场站建设

1、液体化工码头:工程总投资3.65亿元,继续做好拆迁补偿和附着物清理等前期准备,协助集团完善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

2、高铁站配套设施建设:客运换乘中心和公铁联运中心,属国家二级客(货)运站,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工程概算投资5300万元。

3、湿地旅游客运站:项目占地131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58平方米、站房面积4309平方米,概算投资1800万元。

4、市农村物流分拨中心:建设2000平方米高位仓库等配套设施,概算投资360万元。设置分拨东区和西区,交运物流中心为西区,通汇市场为东区。

(四)加快公交事业发展

1、至*客运线路公交化:长途汽车站至*长途汽车站客运线路,运营里程38公里(至*老站),该线路目前投入运营车辆20辆,其中和*各10辆。计划对现车辆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

2、公交港湾式站点建设项目:随着城区内*路、*东路、*南路、*东路等道路的修通和升级改造,计划在上述路段建设公交港湾候车亭,方便市民乘候车。项目概算投资300万元。

3、公交车辆更新建设项目:计划更新车辆105台,项目概算投资4337万元。

4、城乡公交专项规划项目:依据《省道路运输条例》,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村道路客运进行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布置规划科学和线网结构优化,构建起三级公交客运体系。项目概算投资200万元。

(五)抓好部分项目前期筹备

1、北留路段升级改造工程:为省道改建项目,道路全长63.8公里,境内全长40公里,其中33公里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造,路面宽21米,概算投资3.6亿元。

2、长途站至高铁站BRt专用线:市与新城BRt专用线,全长48.5公里,市境内35.5公里,按一级路双向六车道22米路面标准建设,概算投资4.1亿元;购置车辆40台,概算投资4000万元;建设30对BRt站点,概算投资6000万元;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和3G视频监控系统,概算投资1300万元。整个项目概算总投资5.23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协调力度,严格工程监管

1、对国省道建设等重点工程,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镇街,全力抓好与各方面尤其是市公路局的衔接,为工程建设搞好服务,努力创造一流的施工环境,确保各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2、对列入全市125个过亿元重点项目的交通重点工程(液体化工码头、国道改线及扩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项目、*线改建、高铁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涉及单位要各负其责、靠上服务,积极与相关部门、镇街协调沟通,保障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3、积极协调、配合各相关单位,切实做好北留路段升级改造工程、长途站至高铁站BRt专用线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项目尽早启动。

(二)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施工安全

1、对在建项目、续建工程,落实质量责任制,精心组织工程施工,推进精细化管理,严格施工程序,努力做到人员、标准、技术、监理、安全“五落实”。

2、注重处理好质量与建设、质量与效益、内在质量和外观要求的关系,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抓好工程进度,力争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3、针对今年交通重点项目多、村级公路网化任务重、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各镇街要制定严密的工作措施,积极组织实施工程建设,抓好工程管理,保证各项工程顺利进展。

4、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年”活动,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建设“文明样板路”为目标,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三)加强道路管养,保障安全畅通

1、深入开展“精细化养护”,不断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强业务技术指导,定期对养护专管员和养护班组长进行养护技术培训,督促镇街落实管养措施,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管理,做到责任、资金、人员、考核、奖惩“五落实”。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2

一、“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简要回顾

“十一五”是我市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基本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我们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2010年,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又取得新成绩。通过实行“标督评”数字化管理和落实“巡管督”工作机制,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通过严格管理,科学推进,进一步加快了公路建设进程。全年共投资35.2亿元,建设公路1772公里,相当于XX经**至北京的距离。通过加强水运基础工作,加快公路运输结构调整,整治市场秩序,完善安全监管机制,促进了运输市场的繁荣。完成公路客运量40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5%和15.8%;完成公路货运量2915万吨、货运周转量12.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和16.5%。通过开展全面养护、科学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加强路政管理,治理超限超载,进一步提高了管养公路的通行能力,公路养护管理获得全省第一名。通过实行执法“标督评”管理机制,增强了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交通行政执法水平,市交通运输局被交通运输部评为“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对涉费干部职工开展待岗培训、公路路况普查、公路建设和客运站务管理等实践活动,维护了交通队伍稳定。

回顾“十一五”交通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五年来,我市开工建设各级公路5446.7公里,完成投资60亿元,是建市50年投资总额的2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鹤大高速鸡牡段、七鸡段、建虎高速虎林段、建鸡高速鸡虎段4个高速公路项目全部纳入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规划,并相继开工建设。域内高速公路达到270公里,连接贯通了XX全境。我市高速公路达到了发达地区的水平,成为拉动我市乃至我省东部地区旅游、煤电化、粮食和口岸运输的大通道。省级公路全面升级,完成主骨架方虎公路、鸡图公路XX境段大修工程和出口路富密公路、虎饶公路等省道改建工程,使我市所有省级公路均达到高等级公路标准。县级公路、边防公路全部改建,先后完成虎吉、虎八、五公等县级公路和向前、平前、太龙、恒桦等边防公路建设任务,建设里程达到326公里。农村公路全面硬化,共投资18亿元,建设农村公路4898.5公里(通畅里程4384.8公里、通达里程513.7公里),66个合并村的通村公路也实现硬化,全市乡、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以上。我市提前一年并超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2、运输市场蓬勃发展。开通了2条国际运输线路、7条国内省际客运线路,新建改建4个县级客运站、32个乡镇级客运站和村屯客运停靠站、2个口岸仓储基地和5个物流场站。“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道路运输客运量1.8亿人次、客运周转量43.2亿人公里,货运量1.3亿吨、货运周转量47.9亿吨公里,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8.6%、43.6%、52%和87.5%。高级客运车辆、特种货运车辆增长迅速,道路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增强了客流、物流集散功能,推进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提升了运输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3、公路管养科学规范。积极推进了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养护公司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推行事企分开、管养分开,逐步实行养护生产市场化,促进了全面科学养护,进一步提高了养护质量。完成公路绿化1543公里,公路绿化量增加了一倍。开展了桥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善了超限运输车辆治理长效机制,有效巩固法水平。全系统共办案10677件、立案10197件、结案9971件,立案率、结案率分别达到97.4%和97.8%。市交通运输局先后荣获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5、交通资产保值增值。经过五年的投资建设,全市公路等级进一步提高,公路资产增加了2倍;通过资产置换和重组,闲置资产和不良资产得到了开发利用,建成了交通行业培训中心,使交通行业培训工作有了基地;通过加快以麒麟文化为中心的景区建设,为麒麟山风景区增加了新的景观,提升了景区旅游的品味;通过加强以综合性能检测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建设,保证了交通运输服务的全覆盖。交通存量资产的增加,为XX交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来,交通系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争先创优、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交通精神在广大干部职工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公路建设、公路养护、运输市场管理、行政执法等多项工作创全国或全省一流。党建工作、文明行业创建、安全稳定、综合治理、群团工作等创全市一流。在“关注民生、服务发展”工作中,连续三年被评为最佳单位,2010年“双评”听证满意度第一名。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各级班子和干部职工有事业心,有上进心,有责任心,想事谋事,管事干事,勤勉奋进。所以,我们的交通事业才得到飞速发展,我们的队伍才有着无穷的动力。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0年,我市公路建设项目数量、投资额度、交工里程均创历史新高,多项工作创全国和全省一流。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和交通运输局,向长期以来大力支持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并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

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交通实际,坚决落实好“十二五”规划,抢抓机遇,在“三优”文明创建和公路建设“三年决战”中打牢基础,提升发展质量,创造更加便捷、优良的交通运输环境。

(一)总体要求

“十二五”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到2015年,形成更加安全顺畅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为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实现从道路建设向道路网化、优化转变,实现高速公路与国、省、县、乡、村公路协调发展。道路运输体系更科学,管理更规范,运输更安全便捷,运输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1、公路建设。加快路网优化,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及等级,进一步完善全市公路网络。到2015年,全市通车里程将达到53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将达到270公里,一、二级公路将达到460公里,我市与省内其它地市以高速公路相连接,域内县(市)区以一、二级公路相连接,市区至乡镇以三级公路相连接,乡镇至行政村以四级公路相连接。

2、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4455工程”,即进一步完善货运场站布局,建设4个物流中心结点;进一步提高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能力,改造升级4个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一步完善道路客运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建设5个农村客运站和5个公交客运接驳站。

3、运输市场建设。发展省际、省内跨地市干线、区域内旅游和农村客运线路50条。到2015年,公路营运客车将增长20%以上,中高级客车增长25%以上;公路营运货车将增长30%以上,特种专用车辆增长40%以上。道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4、安全保障。重点对公路和桥梁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打击车辆超限超载,确保公路安全。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营运车辆、船舶和司乘人员的监管,确保运输安全。

5、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认真研究提高公路和桥梁建设养护质量科学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公路安全性,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加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全面应用省道路运输管理网络系统,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物流网络服务平台,谋划建设物流信息中心,建设营运车辆GpS监管平台,提高道路运输科技水平。加强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节能环保车辆,淘汰老旧车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三、2011年工作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年,也是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关键年。为此,确定2011年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原则,抓好“一个规划”、打好“两个攻坚战”、加强“三个建设”,在公路建设、运输市场管理、公路养护、交通行政执法、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上述思路,2011年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任务是:

(一)抓好“十二五”规划落实,搞好各项计划的衔接。

按照“综合运输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配套齐全、优质安全节约环保、外形美观景观和谐、提档升级通畅联网、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深入研究有关政策,立足我市目前的交通状况,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安排建设计划,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统筹全局,与县(市)区、相关部门和省交通运输厅协调加强沟通,搞好项目计划的对接落实工作。

(二)打好公路建设攻坚战,进一步改善路网结构。

2011年我们将千方百计落实公路建设大项目7项,投资23.5亿元实施“412工程”,即4个续建项目、1个新建项目和2个争取项目,进一步完善路网。

4个续建项目要完成建鸡高速公路虎林至XX段全部路基土石方和桥涵工程、排水防护工程,路面下基层完成70%,路面上基层完成40%,房建工程将完成4处服务区、10座收费站、1处养护中心的房建征地和主体工程建设;完成鹤大高速公路佳牡段封闭工作;完成鹤大高速公路七鸡段路面工程、附属工程及封闭工作;完成建虎高速公路虎林段路面工程、附属工程及封闭工作。1个新建项目要完成鸡图公路XX过境段路基和桥涵建设工程。2个争取项目要完成1条北通道(鸡勃公路)和1条边防公路改建工程的争取工作。同时,在争取农村公路建设上加大力度,争取建设计划更多,争取建设比例更高,争创全省一流。

(三)打好交通综合整治攻坚战,促进运输市场繁荣。

我们要结合“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好“六大战役”,实施“工程”要求,加强运输市场建设。一是完善城市交通客运网络。在市区东、南、西、北和中部地区规划5个城乡客运接驳站,在市区重新规划“2专、3环、4纵、12横”公交客运网络,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衔接顺畅、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客运网络。二是加强客运秩序综合整治。要着力规范客运车辆运营线路和运力配置,加强停车场站管理和客运秩序管理,重点整治车容车貌,解决客运“脏乱差”问题,形成公交车辆“一线一车型、一线一颜色、一线一机制”,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管理水平;打击非法营运车辆,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三是完善货运物流信息网络。依托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场站节点,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发挥市区道路运输集聚效应,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四是强化运输安全监管。要进一步细化监管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严把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关、从业人员资质关、日常监督检查关、隐患排查治理关,加强道路运输动态监管,加强水上运输安全隐患治理,确保交通运输更加安全顺畅。

(四)加强公路环境建设,进一步做好公路管养工作。

我们要落实“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在干线公路养护上,继续推行养护计量支付管理,全面实行科学和预防养护,加强公路养护的动态管理和病害监测,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加大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力度,深入治理超限超载、控制违章建筑和打击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保护路产路权,坚决防范公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好高速公路全面养护的前瞻性工作,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及时有效衔接。在农村公路管养上,深入贯彻省、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精神,解决农村公路“重建轻养”问题,使农村公路建有所管、建有所养,保护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在公路绿化上,按照全市“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开展公路绿化美化香化活动,完成公路绿化任务,构建优美的公路环境。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保持全省一流。

(五)加快交通改革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进一步理顺交通运输管理、农村公路管养和航务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做好涉费人员安置工作,确保行业和谐稳定。要结合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标督评”、“巡管督”数字化管理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行业管理效能。同时,强化物流中心、行业培训中心的服务职能,满足提升行业整体功能的需要;完善麒麟山风景区设施设备,满足景区发展的需要;加强车辆安全性能检测服务能力,满通运输的需要。

(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再登新台阶。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3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层次;分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70-03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铁路、水路、航空、道路及城市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理工大学针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特点,分析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结合学校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思路,在长期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中,积极开展探索与研究,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特点及设置

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9个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最为普遍,开设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数量均超过100所。以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为主体的交通运输类专业涉及管理、机械、信息、土木等多门相关学科,是一个兼有较强工程应用背景和管理色彩的工科专业,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交通运输类专业既涉及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土木、电信和机械学科的知识和成果,又包含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交通运输工程中既有大量深入的定量计算,也有许多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因此,交通运输类专业具有显著的工程特点,实践性强,与运输生产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上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北京理工大学分别于2001年、2005年开设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涉及道路交通的规划、管理、控制等内容,交通运输专业以交通运输系统及现代物流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内容。由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都侧重于道路交通,按照“宽口径、高素质、厚基础”的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要求,北京理工大学对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融合贯通,按交通运输类专业进行学生培养及课程体系的设置,确定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道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物流等某一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工程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并能够进一步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和地位

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例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设道路交通量、行驶速度、密度的实际调查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交通流基本特性及三要素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了解实际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控制等后续课程的教学奠定基础。但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依附于理论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的补充、解释、验证和延伸。综合设计、课外创新活动等类型的实践教学则可以设计出较大的空间,为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三、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1.实践教学的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循序渐进认知规律和建构型学习理论,按照“基本型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研究创新型实践”的教学思路设计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型实践主要包括各理论课程实验的基本演示、实物演示、交通枢纽实习、测量实习等,是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实验、综合实习、实训等,需要学生运用多科目甚至多学科的知识来完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研究创新型实践主要包括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技竞赛、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将实践环节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强调立体化、开放式,实行教师引导,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己设计实践步骤,查资料,亲自动手,完成实践过程。研究创新型实践是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2.实践教学的模块化设计。遵循“通识教育、按类教学”的教育理念,为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所依托学科的资源与优势,综合考虑北京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科的研究方向、往届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设计了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运输物流、交通规划、智能交通、汽车服务4个实践教学模块,各模块均包括课程实验基本型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运输物流实践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交通运输学、交通港站枢纽、现代物流工程、交通安全与工效学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有运输调查及运输枢纽设计、物流调查及物流系统设计等实践课程。交通规划实践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道路工程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有道路交通调查及道路工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智能交通实践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交通信息技术基础、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则包括城市交通调查及交通控制设计等实践课程。汽车服务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车载信息与导航系统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有汽车检测诊断与修理实习等实践课程。

3.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是承载和支撑各项实践教学或服务活动的重要基础,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育创新能力的特色教学实施基地。实践教学平台由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验基地两部分组成。依托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北京理工大学“985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等,建设了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与车辆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室,开发建设了与实践教学模块相对应的实验教学系统,为开设课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以及大型课程设计提供了保障。通过与运输物流企业、设计院、科研单位的合作,建设了北京、天津等一批以地区为中心的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的实习基地运作模式;学生在校内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进行系统严格的工程应用与工程应用开发创新训练,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侧重对理论课堂教学知识的解释和验证,通常依附于课堂教学,难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一种验证,要求教师对实践(实验)的内容、过程及要求(结果)有非常细致的设计,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需要,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依附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念,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基于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研究,提出独立自成体系但又与理论教学相关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理念。开展实践教学课程的层次性设计,重点实验教学单独设课,增加实践环节时数,开辟新的实验课程,所有专业课程均开设实验课,实践课程学时占总课程学时的比例超过30%,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分担及考核模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依托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支撑实践教学的实施,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应用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实践与创新结合”的多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五、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不少学生表示,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设计实践教学效果好,是他们最喜欢的教学环节,希望能多参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参与各种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实践结果的答辩,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多人协作,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且屡创佳绩,先后获得第五、六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一些学生主动参与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协助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研发、发表研究论文、辅助编写出版书籍、查找科研资料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适应于现代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交通运输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也跃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马永财,毛欣,万霖.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4):86-87.

[2]刘文霞.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7,(2):32-35.

[3]邬万江,刘闯,卢伟.交通运输学科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66.

[4]陈健,卢国胜.交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高教研究,2010,(3):62-64.

[5]袁慧,于兆勤,秦哲.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61-63.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工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强调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推动了新的一轮服务型政府建设。

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监督,是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也就是要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服务型行业,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这是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任务。因此,交通运输的公共服务能力是指通过不断提高整个运输业的能力和工作质量,提供优质高效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改善国家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联系,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国防建设对运输的需求而具备的现代科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研究探索提升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途径,对于认真贯彻落实三个服务的精神,提高各级政府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公路、航道、港口以及海事、救捞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服务相对人所享受到得服务质量。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中的资金安全使用和干部廉洁管理,也直接影响到公众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信任程度。因此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是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的有力手段,也是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深入开展工程治理工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5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U4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61-01

交通运输管理建设信息化,是交通运输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是加强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既是信息化条件下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传统管理工作的一道分水岭。在当今计算机网络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下,如何结合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现状,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开创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提高有效管理,减少重复管理,探索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的道路,是摆在交通运输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1我国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到我国的铁路和民航运输系统中,而在公路交通系统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则始于九十年代末期。当时,在交通部的主导下,我国公路在“九五”期间基本形成了交通运输信息化的管理雏形。历经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收费、监控管理和GiS、GpS为主导的网络化信息系统,为今后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原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且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建设主动性意识不够强。从本世纪开始到现在,无论公路还是铁路,无论道路建设还是运输工具,在全国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仅近几年就是成倍增长,但是某些单位和个人还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固守传统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手写脑记的管理阶段,认为路多了,车多了就应该采用增加人手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从科学地发展角度出发,他们不愿意更新思路,寻找更前沿的突破口。机构人员的臃肿不但不能解决交通运输管理的难题,反而加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负担。相关部门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同度不够,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前期投资大――硬件软件的巨额投入、人员培训等等,涉及范围广――多部门广区域合作,回馈慢――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践、磨合,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的短视做法的普遍存在也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2)管理机制适应缓慢。交通运输部门各级管理机构各自为阵,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系统种类繁多,信息沟通不流畅,相互之间资源难以共享,重复性建设现象普遍。某些看起来很庞大的信息库,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纸质文档变成了电子文档,但收录的信息却不完善、不统一,不规范,质量低,误差大。其次,大多机构将信息化工作交予办公室人员兼职处理,但由于没有严格地部署信息化制度,导致信息采集无专人,审核无专人,录入无专人的“三无”情况出现。这样,表面看上去似乎在搞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拖了信息化建设的后腿,属于典型的“推着汽车赶路”。

(3)先进硬件严重匮乏。据调查了解,许多单位和部门的信息设备专业性不足。投入了经费买回的硬件不能完全对口,非专业性质硬件有过剩现象,甚至有些部门的信息设备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有些部门甚至多人共用一台电脑,电脑配置过低、老旧,异常故障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例如,在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信息输入的时候,频繁发生死机重启现象,使得工作进程十分缓慢,甚至无法操作,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摒弃电脑不用,又回到纸笔操作上。设施设备配套不全,数字证书不普及。部分单位虽然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配有电脑,但是相关打印机、扫描等输入输出设备不完善,阻碍了工作的开展。

2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和应用途径选择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抓住当前交通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以点带面,改革相关机制,努力推动基础工作,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

(1)确立发展目标,强化政府主导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大工程,从设计构想开始就要具有建设的前瞻性,既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又要照顾当前的形势,所以,首先当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充分的战略定位。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多部门合作,多技术统筹运用,分层建立满通运输管理部门、运输行业、人民群众的网络平台。在打造交通运输信息化平台中,可以依法加入政府主导的行政功能,做好组织引导工作,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信息化的建设。

(2)符合实际,创新机制。机制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程度,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率先完成机制改革创新,以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姿态来配合组建。政府应在主导地位上制定统一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引导各级本门的机构改革,以避免部门各自为阵的现象出现。建立健全规章管理制度,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制定和编制的管理条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有可行性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制度体系。

(3)实施人才战略,强化业务能力。任何先进技术的产生和运用,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与贡献。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也是如此,引进和使用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对建设的实施有巨大的推进效果。实施人才战略则需要相关部门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其次,光靠引进还不够,还要在内部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人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全面调动每一个同志对新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整个基层队伍信息化的能力提升。

3结语

结合当前的高新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来装备交通运输的基础建设,实现高速、有效、科学、完善的新型交通运输发展,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也都极为不平衡,又因为交通运输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持久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化地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各级部门坚持深入信息化改革的决心,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改革,加快交通运输基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才能逐步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黄婷,陈福集.浅谈交通场站的信息化建设[J].信息化博览,2010,(3).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6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优势

当代高速公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信息化系统、通讯系统和收费系统,各系统在发挥独立功能的同时互相配合,信息共享,从而有效促进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安全运输管理和交通指挥管理工作的同步发展,同时,也有效提高了高速公路运输管理效率,使交通运输更为通畅。本文将简单分析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并综合探讨如何强化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优势。

1.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从整体结构来分析,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优化高速公路运输管理资源配置方案,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速公路运输信息采集工作,满足交通运输资源调配,缓解高速路收费压力和交通拥堵问题。第二,加强运输企业综合管理能力,辅助企业组织全方位跟踪订单发货信息、收货信息、始发地信息和目的地信息,便于企业管理运输车辆,节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第三,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安全监控系统中,这样能够全方位了解交通运输信息,及时发出安全指示,提醒减速与停车。

2.如何强化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优势

2.1坚持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原则

强化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优势,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坚持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原则,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效能,确保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安全质量,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软件系统升级,做好相关硬件系统配套组合工作,从而为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其次,必须坚持精细化管理原则,结合信息时代特征与交通建设发展,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构建交通信息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断细化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服务。

2.2健全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

确保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得以充分发挥,理应构建科学可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注重创新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模式与工作理念,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路径,细化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内容,确保该制度能适用于交通安全运输管理工作要求。其次,应同步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样方能全面落实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另外,应注重发挥交通运输管理文化建设的柔性作用,以科技文化为重要载体和精神内涵,引导全体交通部门工作人员正确认知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理念,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转变他们的传统工作思维,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动性。与此同时,应注意创新文化建设管理模式,健全交通运输文化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文化宣传与研讨活动,从而使全体工作人员能更为深刻地认知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2.3构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

构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必须紧密融合各种先进的技术以提升平台信息集成管理效果。首先,要紧密融入大数据技术,从基本定义来讲,大数据技术是继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成果,该技术具备海量数据规模和巨大的数据价值,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高速流转,呈现多样化数据类型,保存海量数据信息。目前,大数据技术会充分利用最为先进的传感设备与高质量的信息整合计算能力深度挖掘并整合分析和解译现实世界、虚拟化世界以及虚实相结合的世界中的海量数据信息,通过信息分析与解译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制定最为科学的决策方案。其次,大数据技术能够对交通运输信息进行准确分析、提炼、解译和分类存储,将抽象的数据信息成功解译成可传递、能量化与可以捕捉的现实数字,不断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数字化建设。另外,应注意做好公路交通运输信息表编制工作。一般来讲,交通运输信息表有八个字段名称:第一,Vmuid,其描述为监测电脑编号,对应的数据类型是Varechar,长度为32,唯一输出显示Y(即yes);第二,nerate,其描述为监测电脑网络流量,对应的数据类型是Float,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三,Vmname,其描述为监测主机名称,对应的数据类型是Varechar,长度为32,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四,ipadd,其描述为ip地址,对应的数据类型是Varechar,长度是18,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五,memrate,其描述是内存利用率,对应的数据类型是Float,长度为0,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六,Hostuid,其描述是所在主机编号,对应的数据类型是numrtic,长度是20,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七,Cpurate,其描述是CpU利用率,对应的数据类型是Float,长度是0,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八,state,其描述是0,在线输出1,对应的数据类型是tinyin,唯一输出显示n(即no)。

2.4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功能

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功能,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则必须依次优化平台定位功能、软件复用功能、系统集成功能、技术开发功能和交通业务支撑功能。一般来讲,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同定位功能来了解交通调度状况、交通运输状况、交通安全管理信息、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交通服务运营与发展活动,同时,提供各种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和指令双向传输服务。其次,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可以解决信息代码重复开发、信息组建重复的封装与系统重复部署问题,优化系统开发系统,做好系统部署工作和测试工作,提升系统运转与维护效率。再次,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将不同系统中所有分散的信息与业务流程衔接在一起,集成所有数据信息与整体业务管理体系,构建统一化与集成性架构,促进不同系统的数据集成,解决多种应用系统的数据整合问题。而且,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将满足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求,统一互操作流程与服务标准,降低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发难度,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提高交通安全运营水平。另外,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将具体的交通运输业务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软件业务框架,固化交通运输业务流程,对交通业务的属性予以封装,做好交通业务调度规划工作,满足交通业务的服务发展需求,降低业务实施成本。

2.5做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培训工作

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信息管理人才,因而,交通部门应注意紧密结合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与发展,全面做好内部员工的职业培训工作。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应注重选用最佳培训课程,突破传统课程设置界限,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努力实现交通指导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和交通服务运输管理的有机融合,从多重角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在设置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理论课程,而且要增加足量的实训课,通过启用实训演练模式引入专业实践新课程,从而全面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专业偶尔想课程实用性。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7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在实践中,我们遵循中央决策部署,下大气力完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改善民生的全局中谋划交通运输的发展,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与支撑。

加快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服务和推动民生改善。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得到有效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7位跃居第2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7.4万公里,居世界第2位;公路货运量从世界第6位跃居第1位。内河通航里程居世界第一,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从世界第37位跃居第2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运输服务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着力点,推进城乡和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遵循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实行差别化发展政策,加快运输大通道、港口码头、机场建设。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到201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45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98%、88%,农村地区出行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交通建设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着力缩小东中西部交通运输发展差距。10年来,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总投资1.67万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前50年投资总和的6.8倍,投资之大、增幅之快前所未有;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内河航道里程、沿海港口深水泊位实现倍增。

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把生命救助作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交通运输安全规律,加强“四区一线”区域、“四客一危”船舶、“四季三节”时段、“四船一链”环节监管;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和地质灾害防治,维护公路水路运输安全。加强应急设施装备和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支撑、公路和搜救应急机制支持、专兼职应急队伍协同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大连“7・16”石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洪涝灾害中,交通运输为打通“生命线”、完成运输保障任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积极解决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港航治安工作,积极推进平安交通创建,加强港口和水运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击水运物流犯罪。切实加强公路“三乱”和超限超载治理,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运行,加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治理,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交通运输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加快发展现代交通,助力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在交通运输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要远近结合、统筹兼顾。

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要认真实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主动作为,力争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甩挂运输、海铁联运、现代物流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和法规体系、建立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要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抓好玉树、舟曲、汶川等灾区的交通运输恢复重建和收尾工作,加强水毁公路、桥梁等设施恢复重建,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破解资金短缺难题。三要切实抓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和旅客运输的服务保障,继续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快农村物流发展,为物资下乡、农产品进城提供便捷物流配送服务,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为稳定物价总水平作贡献。

坚持服务和改善民生,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时期,一要统筹发展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低收费、高效率收费公路体系。既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公共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非收费公路领域,也有利于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公路建设。探索建立收费公路与非收费公路统筹发展机制。二要加大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力度,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等重点区域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在新的十年使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再上新台阶。三要深入推进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坚持政府主导、深化改革、统筹兼顾不动摇,重点向西部地区、边远穷困地区和县乡道改造、连通路建设等方面倾斜,力争“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再上新台阶。继续大力发展农村运输,推动建立农村客运公共财政支持保障制度,继续落实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制度。

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交通运输突出问题。一是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部分地区站点过密、少数路段收费标准偏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清理规范收费公路运营,切实完善收费公路监管体系,严格控制收费公路发展规模与范围,完善收费定价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收费与运营情况,确保合理交费、透明收费,推进建立高效廉洁的收费公路管理体制。二是努力缓解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和城市交通运输拥堵难题。对交通流量较大的运输通道扩容改建,加快打通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断头路”,提高公路管养和服务水平;建立高速公路联动协调机制,遇有突发事件,相邻路段和相邻地区间共同采取处置措施,及时疏导交通,确保高速公路网络畅通。三是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制定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推动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提升公交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交通文明执法,加快推进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监管,促进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着力维护交通运输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探索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应急协调机制、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加强武警交通部队纳入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后的衔接配合;完善交通应急法规体系和公路、水运行业各项应急预案;建立交通应急保障资金,积极争取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探索建立应急调用补偿机制和油污清除基金。二是做好行业综治维稳和港航治安工作,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深化平安建设,保障水运交通治安安全,加强航运企业船舶防海盗、防偷渡、防破坏、防渗透工作,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犯罪和水运物流领域犯罪活动。三是促进出租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引导各地结合实际逐步研究解决出租车运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从信息化建设、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从业资格管理等方面着手,促进出租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着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关。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围绕“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主题主线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和群众,广泛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行业管理和政策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政务公开,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用群众工作统领交通运输工作,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倾听群众诉求和呼声、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和窗口作用。

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我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作贡献”活动,形成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领导干部带头引领作示范、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生动局面。继续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等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机关党员干部服务大局、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开拓创新、善抓落实的本领和能力。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8

 

2020年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绿色交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学习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省“两会”和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各项要求,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工程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加快现代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信息化整合建设,推进绿色智能交通运输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和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如下:

一、科技创新

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精神,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推进体系,研究制定科技项目信用管理办法等;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水下隧道智能设计、建造与养护技术与装备”“自动驾驶测试评估及车路协同关键技术”2个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大推进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创新平台(智能网联创新平台)建设并取得突出成效。加快构建由高校院所、行业研究单位和成果应用单位等组成的“创新链”,凝聚优势科研力量,统筹创新资源,积极争取更多创新成果纳入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和重点科技项目清单,主动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和国家与行业标准制修订,培养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工程。省市联动加强高新技术应用、重大技术攻关、绿色智慧交通产业等方面重点任务实施,并支撑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其他九大样板工程建设。打造智慧基础设施,完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试点工程建设和验收,开展公交智能驾驶示范应用。利用高分遥感等技术加强交通运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岸线资源利用管理、运行监测与救援管理等;推进etC、电子车牌等技术在超限运输治理、“两客一危”风险防范、非现场执法等方面应用研究;开展智慧路网云控平台、智慧农路管理、高可靠性公路货运系统等一批关键应用研究,并加强总结推广,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3.推进和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示范工程。完成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绿色智能航道建设与维护”,并在通扬运河等工程中应用推广;实施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部科技示范工程;集中力量推进智慧高速公路、京杭运河智能航运等10个重大专项,淮安有轨电车自动驾驶等15个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开展海铁联运、港口粉尘监测、“两客一危”精准监管等攻关,支撑运输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攻坚战、平安交通、品质工程等重点工作。

4.推进智能化建造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国家和省重点工程中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例达90%,并在跨江大桥等运营养护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较为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和相关标准体系。依托开展的科技示范工程,建成G344淮河大桥、S420金湖段等“智慧工地”,形成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依托徐工集团等力量,研究应用3D机械控制推土机、平地机和无人驾驶压路机、就地热再生机群智能化协同施工技术等,聚集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材料、装备一体化研发,自主研发热风微波复合就地热再生机组、步履式应急抢险救援装备等2套养护设备。

5.加大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围绕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开展长三角三省一市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规范、省际毗邻公交运营服务规范等研究和制修订;以互联互通基础建设、Bim技术应用、绿色环保、品质工程等为重点,组织《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指南》等标准研究;提出2020年度省地方标准项目制修订需求,争取12项标准列入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建成江苏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为行业单位提供标准政策和标准文本查询服务,强化标准项目申报、编制等过程性管理。

二、信息化

1.加快政务信息化整合建设。编制出台省级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指导意见。加快建设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具备交通行业数据中心、共享交换功能);完成移动应用平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主体功能建设应用;完成厅政务系统整合工程前期并启动建设;完成厅专网整合方案编制并组织实施。

2.加大智能交通建设实施。加快谋划5G、区块链、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构建基于5G的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应用体系,编制印发智能交通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建设S342无锡段、沪宁高速、南京港等一批智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太仓港自动化堆场;逐步建立智能船舶+辅助航行的智能航运发展体系;打造港区无人集卡等一批车路协同试点示范项目。

3.加强交通运输大数据融合应用。编制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行动方案,筹划在路网运行调度、营运车辆监管(“两客一危”与超载超限等)、“运游结合”特色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加强数据交换共享,围绕安全、服务等主题,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建立交通运输运行监测预警机制。

4.协作建设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实现交通、海关、口岸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串联外贸和内贸两种形式,形成全程物流统一监管和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海关、铁路、运输、口岸、货代、仓储、银行、金融等全链条信息可溯机制。指导搭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联运电子数据交换通道,打造“一带一路”互联网数据开放交换共享试验区。

5.加强行业信息化指导。在信息化规划、项目建设管理、数据分析应用、标准规范和部省文件要求宣贯等方面加强培训与指导。总结推广交通运输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县经验做法。在全省加大推广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处置系统等综合性应用,推进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立体交通网的协同联动管理和应急处置。

6.深化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推进2020第四届交通信息化论坛(中国苏州)筹备工作;会同苏州市、部公路院共同做好2022年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各项筹备工作,通过创新大赛、示范建设、产业引进,探索建立具有影响力和实效的技术交流平台,重点推动大数据、智能驾驶、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智能交通产业高地。

三、绿色交通

1.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部省关于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指导行业开展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和“温控”等工作。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应用,积极配合工信部门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2020年底前使用比例达到80%;推广内河LnG船舶新建和改建,力争2020年底前在京杭运河江苏段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推动船舶LnG加注站立项、建设和运营,2020年底前至少开工建设1座加注站。做好省级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按照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和核算细则要求,组织做好第三方审核、专家审核、项目核定、金额补助和绩效评价等;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库,定期组织节能减排项目申报。开展交通运输能耗调查工作,组织召开全省能耗调查工作交流会,开展两次能耗调查与统计分析工作。

2.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和绿色出行。推进内河集装箱发展,积极培育“散改集”标杆企业、内河集装箱航运龙头企业;推广新型运输组织方式,规范发展网络货运,推进供应链服务发展,鼓励“互联网+高效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完成常州、扬州、昆山等3个国家公交都市创建任务,力争新增2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00条以上。开展慢行交通试点示范工作,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提升步行、自行车出行品质,推广慢行交通建设经验和做法。

3.加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完成400总吨及以上船舶收集或处理装置建设改造任务,推进400总吨以下船舶收集或处理装置建设改造,港口接收设施全面建成并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加快推进长江干线水上化学品洗舱站设施建设,完成5座洗舱站建设。推动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工作,新造油船逐步具备码头油气回收条件。加快港口码头和机场岸电设施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港口岸电布局方案》明确的改造任务,进一步提高泊位岸电覆盖率和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率,全省港口、水上服务区和待闸锚地基本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力争实现岸电用电量在2017年基础上翻一番;新、改、扩建机场航站楼地面辅助电源配备率达到100%。推进港口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根据《江苏省港口大型煤炭矿石码头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沿海和内河港口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任务。

4.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坚持生态优先、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导向,对接生态保护、国土空间、产业布局等规划,加强土地、岸线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用地及岸线资源利用效率,会同沿江八市组织编制《江苏省长江码头布局规划》,并提请省政府正式印发;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注重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广沥青面层再生、基层水泥再生、日常养护快速修补等绿色环保“四新”技术,再生技术在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比例达到60%;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水资源循环利用。

5.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推进生态选线选址,强化生态环保设计,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

6.提升绿色交通能力建设。开展长江沿线港口污染防治、运输集约高效、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等专项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绿色交通管理工作水平。组织绿色交通运输政策培训班一期,采取专家讲座、集体讨论等形式,加强对节能减排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宣贯和推广,提升行业节能减排能力。组织做好2020年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进一步增强社会对绿色发展的认知,提高民众绿色出行意识。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9

【关键词】交通运输统计新时期公路发展

一、引言

统计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交通运输统计来讲,作为统计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利用各种科学的方式,进行搜集和整理各种公路数据,同时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经济活动中统计资料的工作,也是有效地加强公路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公路的发展,越是现代化,就越是需要依靠数据的统计,在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中,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交通运输统计是进行历史经验的总结,揭示和认识公路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在公路的养护过程中以及公路的新建改建的工程施工和具体的使用领域中间,存在很多的我们都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和他们往往没有被认识的必然的联系,这都是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探索的。比如对于公路的发展以及整个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公路的发展方向以及与公路相关的每部分的各种的比例和其社会效果等部分。

其次,交通运输统计能够有力地加强公路的科学管理,编制好公路发展的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计划,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检查这些计划完成的具体情况,交通运输统计是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对交通运输的统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加强交通运输部门的内部经济核算机制,从而能够更好的推进经济责任制,充分的调动起各个部门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交通运输统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公路的养护情况和建设的实际过程以及结果。同时,交通运输统计也是能够反映出考核各个交通部门的各个单位的管理好坏以及管理的成果的重要的尺度。对于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来讲是一种更好的责任心的体现。所以,交通运输统计能够有效的保证交通运输部门的行为正确性,有效地做出应有的监督工作。

二、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特点

(一)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指标有其系统性和完整性

公路的经济活动主要的就包括公路的建设以及养护和公路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这就标志着公路从产生一直到消费的整个的过程中都产生了经济上的活动。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从数量上反映出这一个过程,对于公路的统计就必须要有一套相对比较完整而又系统性比较强的指标。在这个指标体系中,既要有相对比较完整的生产指标,也要有比较完整的消费指标和运用程度的指标。所以,在交通运输统计指标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一个整体的设计,只有简单的生产情况的统计而没有消费情况是没有办法发挥其作用的。只有简单的再生产的指标而没有扩大再生产的指标也是没有作用的。相应的,只有一段公路或者是一段公路的构造物的简单的统计而没有全部的公路的统计,是不能够客观而准确有效地反映出这条公路需要反映出的经济指标和公路的活动成果的。

(二)交通运输统计活动具有比较强的广泛性

公路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常交往的服务性的基础性公共设施,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了一个简单的国计民生的问题。所以,在公路的建设或者是改造的过程中,就需要收集以及吸引范围内的人口以及资源和工农业的生产和产品的流通、经济的建设以及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而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就必须要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的全面情况以及当地的汽车的情况和汽车工业的情况、汽车的工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情况等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预测。作为公路养护以及基本的运用情况的交通运输统计部门,除了要反映出公路的建设成就之外,还要有效的反映出在公路的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种交通运输统计的广泛性也是公路的使用过程中所带有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三、新时期提高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效率的策略

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交通运输统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地完成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任务,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首先,要做好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基础性的工作。在很多的工作中,基础性的工作往往是能够决定一个工作完成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在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中做好制度性的建设,加强交通运输的统计组织工作,对行业内部的相关技术人员和人才加大培养的力度,对于那些技术先进以及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大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的使得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在良好的基础上完成更多的任务。

其次,要做好统计资料的搜集以及整理和积累的工作。对于交通运输的统计工作,统计报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反映出交通运输实际情况以及交通运输工作的运转状况。所以,对于交通运输部门统计工作者来讲,对于资料的积累是各方面的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资料的搜集,及时的对于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选择恰当合理的存储方式和积累方式,将使得交通运输统计工作能够更有效的开展。

最后,积极的开展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加强对于统计工作的分析。对于交通运输统计中的工作必须要加强统计工作的报表制度。同时,要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调查方式,进行广泛的搜集和公路建设有效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现象等的各方面的资料,从而进一步的加强综合统计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韦冬秀.新形式下公路统计工作完善与发展的对策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5).

[2]唐艳.构建公路养护统计管理体系的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

[3]王东风.浅谈新时期公路统计中应注意加强的几个要点[J].山西统计,2001,(10).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篇10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一班人团结和带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开启新征程”的总体目标,以实施交通“十项重点工程”、“十件为民实事”为抓手,牢牢把握“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新要求,秉承“为民、务实、高效、一流”的工作理念,以水杉精神为引领,坚持工程建设争地位,改善民生尽责任,强化管理树形象,理清思路谋发展,凝心聚力破难题,真抓实干争一流,高点定位,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实现了交通运输事业在较高平台上的稳步跨越,为我市开启全面达小康新征程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下面,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代表市交通运输局作**年述职述德述廉述法报告,请予评议。

一、**年交通运输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快水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交通运输供给能力。

XX年,是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及其重要的一年,建设规模之大、项目开工之多、资金投入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资金缺口,局党委一班人坚持以宽广的视野谋划未来,以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以务实的举措加快发展,确立了“徐州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交通双十工程”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资6.9亿元,实施三大类20项重点工程和实事项目,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6亿元,除了政策性因素推迟实施外,全面完成年度计划。

在干线公路建设上,全长24.7公里,投资8.5亿元的270省道邳州东南绕城公路启动拆迁、清障工作,**年开工建设。该项目连接323省道与250省道,建成后将形成全长52.2公里的城市大外环,极大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总投资2.4亿元的张楼运河特大桥完成总工程量的40%;计划投资9800万元的250与251省道连接线工程,列入省干线公路建设计划;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250省道收费站的易址重建。在水运设施建设上,全市人民关注的邳州港搬迁工程预计一期投资30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目前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今年正式启动施工。该工程的建设,将拉开我市城区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运河水上船舶服务区投资1亿元,目前一期护岸工程完工,二期房建工程开始施工,明年7月份投入使用,将成为徐州市内河上第一座水上船舶服务区。投资2000万元的张楼运河段面水质达标排放整治工程全部告竣。在城市道路建设上,投资1.2亿元的循环产业园“四路一桥”、南京路、辽河路改造提升工程和世纪大道东延六保河以东段全面建成通车。

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特别是建设资金极度紧张、项目审批异常艰难的实际,局党委一班人创新思维,积极作为,全力破解难题。一是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构建融资平台,努力实现融资多元化。先后与中交集团、中铁建十六局、二十二局、隧道工程局等上市公司洽谈合作意向;与民生银行、工商银行、中化集团远东宏信融资租赁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融资公司开展对接,全年实现合同融资2亿元,到位1亿元。二是围绕邳州港搬迁、邳州东南绕城公路等重大项目,加强与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明确时限和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审批和资金落实。邳州港搬迁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东南绕城公路开工在即,争取上级投资2亿元。三是坚持重点工程重大抓,切实加强工程管理,以创建交通工程品牌为抓手,科学安排施工计划,强化组织调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加强公路养护和运输管理,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始终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围绕“国检”夺冠目标,把养护管理作为巩固公路建设成果,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养护管理机制,加大养护管理投入,不断提高公路路网结构和管养水平。去年以来,先后投资1.6亿元实施了干线公路大修养护、农村路桥建设改造、公路安全保障和文明样板路创建工程。完成了310国道铁富至艾山西10公里大修改造、250省道官湖-城区段安保工程5公里、县道210燕汴线安保工程样板路9.8公里,251省道刘山船闸二线桥危桥改造工程启动,新建农村公路41.34公里、改造农村桥梁54座,对全市所有农村公路实施了安全保障工程。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干线公路的好路率达到98%,农村公路的好路率达到78%。在去年11月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中,我市被检路段以零扣分顺利通过了“国检”,继续在徐州市卫冕第一。

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确保道路运输业持续增长。全市共有货运经营业户14448户,货车17589辆113945吨,淘汰各种耗能高车辆260多辆;规模以上货运企业(100辆车以上)完成货运量468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143340万吨公里。新增及更新客运班车41辆,更新出租车82辆。全市客运量4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21103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1%、11%。加快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通达工程建设,新上了10台新型环保公交车,新建站台33座,建设农村客运站1座,官湖、铁富等5个中心镇和车夫山、议堂镇全面开通了镇村公交,城区3家客运站与农村4家客运站实现了联网售票,为城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道路和水路市场监管,保障交通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突出城市客运出租、道路超限超载运输、水上运输安全等重点,不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努力打造人畅其行、货畅其流、高效安全的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服务环境。

——在客运出租公交市场整治上,从4月份起,我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市出租、公交班车等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截至12月底,共检查出租车6000余辆次,查处1540辆次,已处罚处理车辆1375辆次,处理各类出租车乘客投诉500多起;查处公交车各类违规案件134起,停运6台,限期整改18台,辞退综合素质不达标驾驶员2名。此外,多次组织开展了道路客运市场、货运配载业、汽车维修业、驾培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持续有效的治理,推动了我市客运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稳定发展。

——在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上,以“一号行动”、“百日会战”为契机,对道路超限超载运输开展集中治理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600余人次,检查车辆1442辆,其中超限车辆1340辆,卸驳载车辆1016辆,卸驳载货物19990吨,切割车辆235辆。经过集中整治,道路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道路超限超载率控制在4%目标。

——在水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上,先后组织开展了“三超一无”、水上加油站点、渡口渡船等专项整治活动,查处“三超一无”船舶2000艘次,安装船名牌349个,对辖区13道渡口进行了逐一排查,消除了1处渡口安全隐患,查处了18家水上非法加油站点。开展了内河港口建设和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对5家违规港口码头、19个非法占用岸线经营的黄沙站点下达了停止违建和经营通知书,规范了港口建设和经营市场秩序。

(四)加强党风廉政和交通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四个一流”目标。

围绕“徐州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定位,以党建基础建设年、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交通五项执法行动、岗位法规一口清、基层执法评议、执法练兵比武等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交通党建、政风行风和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全力打造作风一流、服务一流、素质一流、业绩一流的交通运输队伍,努力推动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提速增效、争先进位。去年以来,我局先后荣获各级表彰奖励20多项。市运管所被命名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创先争优示范点,成为徐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党委被授予徐州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优秀公务员先进集体,局及所属14家单位分别被表彰命名为邳州市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

一是抓教育。

以开展百姓办事零障碍作风整顿、交通运输五项执法行动、廉政建设“两个习惯”等活动为契机,加大对交通运输干部队伍的教育力度,先后举办2次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报告会,组织执法人员参观了看守所,开展了“两个习惯”征文活动,引导系统干部守好法律、政策和道德三条底线,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的坚固防线。此外,充分利用“法规宣传月”、“广场宣传日”等有效形式,加大对新出台、新修订的交通法律法规的教育力度,将常用法律法规进行梳理,编成教材供系统干部职工学习,全面加强系统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意识,提升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水平,全年组织2次执法人员进行行政强制法考试,多次开展“岗位法规一口清”、执法比武大练兵等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二是抓制度。

在廉政建设上,建立了依法科学民主决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以及机关干部廉政档案等多项制度;针对交通建设领域,不断完善重大事项审批程序,实行政务公开,增加公开、透明度;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重点加强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机关行政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农村公路建设财务管理。

全体领导成员带头遵守廉政建设有关规定,面对今年投资近7个亿的交通建设项目,局党委成员没有一个人在工程招投标中打电话、写条子,没搞一项人情工程,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例,从而保证了所有建设项目既是优质工程,又是廉政工程。在作风建设上,健全和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aB角工作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多项制度,出台了《交通执法人员违纪处理办法》、《执法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坚持按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人。

三是抓监督。

切实加大对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和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了对工程质量、安全和执法环节的明察暗访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实行每月定期通报,及时查处,限期整改。同时畅通监督渠道,通过走进行风热线、设立政风行风监督信箱、网上投诉热线、开展基层执法评议等形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共回复网上书记市长直通车、网络发言人、12345政风热线、96196行业热线等意见、建议、投诉等300多件;处理各类违纪违规问题4起。此外,注重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系,多次向市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委员会汇报重要工作,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指导、监督重点工程建设。目前对69件涉及交通的建议和提案,已全部按照要求办结,办理满意率100%,受到了市人大、市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四是抓宣传。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扣交通发展主题,展示交通发展成就,扩大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年在各级新闻媒体发稿近2000篇,其中省级及以上媒体500余篇,出版《邳州日报》交通专版11期,制作交通专题片4期。这些报道全方位地展现了交通运输跨越发展、进位争先的新成就、新气象、新风貌,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扩大了影响,树立了形象。

二、**年主要工作

一年来,在班子成员和交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交通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平台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有些项目因为拆迁清障等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开工,工期一拖再拖;城市客运出租市场虽然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但违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等等。对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高点定位、拉开框架”的总体思路,立足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创新发展、民生为先,全力推进邳州交通运输的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

XX年计划投资13亿元,实施10项交通重点工程和10项交通民生工程。在工作推进中,市交通运输局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弘扬水杉精神,树立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责任意识,发扬主动作为、敢做善成的敬业精神,提高“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过硬本领,全力推进交通运输工作在较高的平台上更好更快发展,为邳州建设更高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支撑。

一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领导和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全程跟踪,针对工程建设中的清障、融资、质量、安全等难点问题,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加强调度督查,严把工程质量,全力攻坚克难,保证各项重点工程按序时进度顺利推进。

二是突出抓好资金筹措工作。

交通要发展,资金是保障。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资将再创历史新高,资金压力极大。为此,我们将充分利用交通投融资平台,整合现有交通资源,发挥交通投融资机构功能,拓展多元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三是破解运输市场管理难题。

坚持以强化监管为重点,通过规范执法、强化宣传、部门联动等形式,重点解决出租车、公交车的服务质量问题,对群众关注的非法经营的出租车、超限超载运输等热点问题,持续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运输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为群众出行提供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是加强交通管理队伍建设。

坚持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以培养和吸引行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大引进、培养和开发力度,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五是加强交通政风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