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十篇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6:07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省、市、县关于深化平安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拓展平安校园创建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平安校园创建活力,激发师生、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小安”为“大安”,切实筑牢平安校园建设根基,为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平安创建意识明显增强,平安创建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平安建设整体水平大幅提升。2014年底,全县平安校园创建面要达到100%。

三、创建标准

校园安保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各项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学生及家长满意率达到98%以上。重点部位技防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定期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无治安、刑事案件,无火灾、食物中毒、踩踏等案(事)件,无安全责任事故。

四、推进计划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18日-8月31日)。县教育局制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对创建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1日-10月31日)。各学校、幼儿园按照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大力提升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保能力。

(三)初验初评阶段(11月1日-11月16日)。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按照标准对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行初步检查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措施予以整改。

(四)检查验收阶段(11月17日-12月14日)。县教育局组成检查组对全县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行检查验收,根据验收结果确定我县平安校园名单。

(五)总结提高阶段(12月15日-12月31日)。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对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使学校各项安全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要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将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教育局成立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察室,具体负责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也要成立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专门办事机构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地、本校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各创建领导小组要制定具体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工作措施和时限要求。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要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包括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推进计划、创建措施以及完成时限等)于8月31日前报县教育局监察室。

(二)建立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日常运行机制。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类台账,实现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二是建立保障机制。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为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提供必要保障,并采取措施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实效。三是建立督导推进机制。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要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和时间表,加大指导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教育局监察室要及时收集掌握创建活动进展情况,通过督导检查、协调调度、明查暗访、定期通报等方法,积极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2

一、工作步骤

本次专项治理活动从即日起,至2018年1月15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全面排查阶段(2017年6月15日前)。各乡镇教育工作站、县直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在本辖区、本学校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不间断在线巡查学校监控视频等方式开展特殊时间、特殊人群、特殊区域集中开展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苗头性问题全面摸排,将排查出的问题梳理汇总,建立台账。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7年7月15日前)。各乡镇教育工作站,县直各学校(幼儿园)要坚持问题导向,综合分析研判,堵住安全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集中治理排查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并严格落实站、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从根本上杜绝履职尽责不到位现象,彻底消除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滋生的土壤。

(三)建章立制阶段(2018年1月15日前)。各乡镇教育工作站,县直各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问题学生”“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力度。要建立档案,形成定期联系和帮扶制度,在做好必要心理疏导的基础上,用法律、道德、纪律、规章等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最大限度的防止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重点内容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乡镇教育工作站,县直各学校(幼儿园)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职责,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把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源头管控作为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保证;强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做好预防校园欺凌、暴力工作的工作书面,并把预防校园欺凌、暴力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同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二)认真开展法制教育。各学校要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明是非、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持强凌弱;让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做到珍爱生命;要密切家校联系,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三)扎实进行专题教育。各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班团队会、主体活动、编发手册等形式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题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严重危害性,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要大力开展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的专题培训,提高教职工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为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题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四)规范学校日常管理。各学校要制定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工作制度,并统筹学校安全工作,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校园欺凌和暴力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干预的机制;各学校要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家校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对可能发生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要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并加强管控,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各学校在节假日、课间休息及放学时段等教学管控空白期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及定时巡查制度,用制度提高治学水平,推进依法治校,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文明平安校园。

(五)联合校园周边治理。各站、校要联系协调乡镇公安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做好校园周边安全防范工作,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在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方面的深度融合,及时发现并遏制苗头性、倾向性,具有社会性欺凌和暴力事件;大力推进校园及周边区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覆盖,实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预测预警、实时监控、轨迹追踪及动态管理。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镇教育工作站,县直各学校(幼儿园)要把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集中排查整治工作摆在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专题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负起抓落实的具体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实抓细,确保本次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乡镇教育工作站,县直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安排、周密部署、细化工作、落实责任,对发现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线索和苗头性动向要发现一起、核实一起,并开展必要的教育和惩戒,做到研判准确,处理得当,坚决遏制责任人“看不见”“就这样”等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管控失职渎职现象发生,确保本次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彻底、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3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普及消费者质量安全知识,引导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促进消费者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结合“三进”消费者教育活动工作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三进”消费者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业务股。各股、所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相互配合,扎实做好我局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的质量安全教育,以期培育良好美誉度的消费者质量安全消费者公益品牌。

二、以“关注质量安全,科学理性消费”为主题,结合“质量月”活动开展“三进”消费者教育活动的宣传教育

(一)精心营造“三进”消费者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制作“三进”消费者教育活动手机信息6条,宣传图画15张,悬挂标语横幅2条,在办公楼底楼大厅电子屏幕上滚动宣传“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内容,营造全社会关注质量安全、科学理性消费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我局组织食药局、教育局协同眼镜店到学校开展“三进”消费者教育宣传活动,在县城所在地镇公园、社区、实验二小,实地发放资料、接受咨询、板报宣传等形式,向社区、校园、乡镇消费者宣传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解答日常消费疑难,并认真宣传质监部门监管工作成果,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宣传画册1000余份。

(三)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活动。协同食药、工商局选择镇、文江镇、沙河镇等乡镇,镇新城社区,以及中学、实验二小等学校,设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点,组织开展消费品满意度调查、使用体验调查等,及时了解并向县局报送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同时定期向社区、学校、乡镇消费者推送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

(四)积极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4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发展农村教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差距在农村。要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要缩小教育差距,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差距的缩小和社会的公平。摆脱贫困,首先必须改变教育的落后。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发展农村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缩小差距和实现公平,而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教育公平,更谈不上社会公平。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与经济社会日益紧密结合,“上好学”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从而使广大农村人口与城市居民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

(三)发展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智力资源、提高农民科教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农村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农村现代化,需要大量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有赖于教育。只有不断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层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造就适应新型工业化社会需要的现代农民,才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支撑,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有效地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从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

(一)我区发展农村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教育发展全局,巩固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农村逐步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我区发展农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到20*年,全区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6%以上,其中农村学前3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均符合《浙江省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三残”适学儿童入学率达到98%,五类贫困家庭子女实施免费的12年基础教育。初升高比例达到90%以上。30%以上的农村学校达到省农村示范性学校要求,85%以上达到省标准化学校标准,60%以上农村学校的教室能上互联网,校园网建成率达到100%,中小学生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0人/台。50%乡(镇)成为“*市示范性教育强镇”。到2010年,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7%以上,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及80%以上的村办幼儿园达到市等级幼儿园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9.95%以上,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8.5%;初升高比例达到95%以上,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50%以上的农村学校达到省示范性学校要求,所有农村学校达到省标准化学校标准。中小学生计算机拥有量达到8人/台,多媒体终端显示设备进教室。全面普及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建成一批区域性乡(镇)化技术学校或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所有乡(镇)成为“*市示范性教育强镇”。

三、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全面落实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1.完善农村教育财政保障制度。政府切实担负起农村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将教师工资、三保一金、学校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乡镇政府要继续承担在农村学校基本建设、改善教师福利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尽一切可能,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20*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生均公用经费在20*年基础上增加10元,以后每年按总量不低于3%的比例逐年增加。

3.逐步消解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债务。将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债务纳入全区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范畴,逐步消解多年来形成的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债务。

(二)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

1.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逐步达到“六有”基本要求,即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

2.加大对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入学的救助力度。整合各方面的助学资源,以“教育券”的形式予以统筹安排与管理,把贫困学生救助纳入全区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按实际人数足额给予保证。实施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由区财政专项列支,足额予以保证。

3.依法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在我区有正当职业,已领取暂住证,在原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人,并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进城务工子女,要保障其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教育待遇,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民工子女,要酌情减免有关费用。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1.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度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传部门要强化舆论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新闻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打黄扫非”行动,严肃查处出版、传播、暴力、封建迷信等内容的案件。文化部门要继续加强对营业性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和网吧的管理,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保证必要的经费支出,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有效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发体现农村特点和要求的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让农村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推进农村“小班化”教学,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3.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在农村初中学校中适当增设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广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和培训各类人才。重视做好区域性化技术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整合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的资源,以“双证制教育”、“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等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农民培训。乡镇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责任,办好化技术学校。积极推动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构建适合农村的自考助学体系。

4.加快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进一步理顺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农村幼儿教育由乡镇政府管理为主,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由乡镇政府负责。严格农村幼托园所举办者资格准入和园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按乡镇规模,落实1-3名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编制。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保障”的原则,明确由幼儿园的举办者依法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断改善农村幼托机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

5.切实加强农村学校管理。积极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和区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学校师生安全。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救能力的培养,建立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严防危房倒塌、食物中毒、意外伤害、流行疾病和交通、溺水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对长期工作在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实行上浮工资的政策。从20*年开始,凡在偏远山区(包括*镇、*镇、*镇各学校及*小学)工作满5年、近2年考核连续称职的公办教师,上浮二档职务工资,调出偏远山区后自然取消。凡在偏远山区工作满10年,且考核连续称职的教师,10年后上浮的二档职务工资转为固定工资。

2.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以外奖金福利最低限政策。从20*年开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以外奖金福利全年不得低于5000元,并做到逐年增长,其中乡镇财政确保安排3000元以上。已达到以上标准的乡镇,应按不低于10%的比例逐年递增。

3.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从20*年开始,区财政按不低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乡中小学师资培训,培训的重点要从学历补偿转向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4.设立“*区农村教育贡献奖”。从20*年开始,区政府设立“*区农村教育贡献奖”。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奖励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校长(书记)和教师。

5.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实施和规范农村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管理等制度,配足配强农村学校教师。

6.深入开展城乡学校联谊结对活动。城镇中小学、幼儿园要认真履行结对帮扶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义务,明确结对支教的内容、方式,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每年每所支援学校要派出不少于5名教师或干部到受援学校以不同方式任教或指导参与学校管理,以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健全领导责任制,确保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5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学校安全暨网吧整治工作会,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校安全意识,明确各自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彻底消除校园内外的各种安全隐患,严防学校安全事故发生。下面就学校安全工作再讲三方面意见:

一、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全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的认识。

学校安全工作是教育的头等大事,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首要任务。在今年的雪凝灾害、手足口病、“”地震等灾难面前,学校是受灾最严重的场所之一。在惨痛教训面前,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念,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时刻保持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影响。

首先,要站在为人民利益负责的高度,增强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学校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对师生的安全负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负责,扎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其次,要层层建立责任制,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各乡镇政府、县教育局、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学校,要健全和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将任务和责任真正分解落实到人。各乡镇政府和县教育局主要领导是本乡镇和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是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政府、学校和幼儿园的主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广大教职工是安全教育的工作者。要层层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并认真落实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同时,把学校安全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校考核、评估、评优、评奖等活动中,要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基本条件严格考核,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第三,要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各乡镇政府要认真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积极落实经费,建立组织机构,定期研究,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和协调有关部门对学校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各有关部门也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能,统筹安排、齐抓共管,履行好本部门的职责,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二、强化落实,落实责任,切实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教育系统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主战场,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必须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明确班子一位成员主抓这项工作;建立对乡镇学校的安全考核考评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协调配合公安、工商、文广、卫生、建设等职能部门开展治安环境、饮食服务、网吧娱乐、食品卫生、校舍建筑等进行专项检查、专项整治,确保校园安宁,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使学校教学秩序得到保障;针对全县的情况建立应急机制,能快速畅通信息,能快速应急处置。二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不能削弱,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完善建立安全应急方案,而且要经常进行演练;严禁进校园、严禁危险品、刀具等管制物品进校园、严禁黄色、音像图书资料进校园,必须严防死守,堵、查、收、缴相结合;必须严格实行报告制,对瞒报、漏报、谎报要从严查处,对漏报、迟报、缓报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开展预防教育为主的教学活动,使法治、禁毒、健康教育、传染性疾病、地方性疾病、防流行性疾病、防灾减灾等知识进课堂,必须做到“课时、教材、教师”三落实;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严禁等渗透活动进入校园;开展永久性标语与校园黑板报相结合,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学生演练与专题活动相结合,学生社会实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健全责任制,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宿管人员、食堂工作人员、总务人员都必须实行一岗两责;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饮食卫生安全,必须常抓不懈,决不允许丝毫放松和麻痹。

公安部门是打击涉教案件维护学校治安安全的重要职责。在公安部8条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快、狠、准”三个字。快就是对校园案件出警快、侦破快、结案快,这样才具有震慑力;狠就是对涉及案件的犯罪行为要出重拳,狠狠打击;准就是准时配合职能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准点进校园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准备充分进校园进行法治、安全教育。做好无毒校园、平安校园的帮扶和指导工作。

工商部门一方面在专项整治网吧的基础上扩大战果。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外摆摊设点进行整治,严禁伪劣、假冒等食品进校园,取缔校园外的无照经营户,规范校园周边市场,确保校园周边整洁、整齐、有序,确保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卫生部门是学校安全监督、指导的主体职能部门。一是建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二要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检查,严禁“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腐烂食品进校园;三要加强对学校流行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地方性疾病预防的调查、检查、指导等工作;五是定期开展接种疫苗工作。确保学校饮水、饮食安全,使校园卫生得到整治。

文体广电部门要在取得取缔黑网吧成绩的基础上,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再立新功。坚持正的确舆论导向,宣传创建文明育人校园的好人好事、新风尚;坚持对娱乐场所的整治,严格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娱乐场所的企业法人;坚持打击黄色出版物、盗版物、非法出版物进校园的行为;坚持与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重拳打击侵蚀学生心灵,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

建设部门是学校建设的主力军,又是学校校舍安全的保护者。一要发扬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优良作风;二要加强对校园再建工程安全检查;三要组织力量及时对危险校舍进行鉴定;四要坚持建筑规范和标准,把好质量关。

乡镇政府是本辖区内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总负责单位。一要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完善工作机制;二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内外安全等情况;三要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检查或专项整治;四要建立应急预案,及时排除校园安全隐患;及时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安全事故。

三、强化督查,认真落实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

一是狠抓督促、检查,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各乡镇的分管领导要定期研究学校安全工作,县教育局要定期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学校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同时实行不定期的暗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强化安全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发生学校安全事故,各乡镇、各学校要按有关规定在第一时间报告,对迟报、漏报、瞒报的,要严格追究责任,进行严肃处理。

二是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保障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校园保卫制度、巡逻制度、值班制度和重大事故报告制度等。同时,各学校要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师生进行演练,使师生们真正掌握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执行方案。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学校采取直观、形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用电、交通安全知识、自我保护和自救逃生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治、自我保护能力。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6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为优化我县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生源分布和流向的变化趋势,现就我县教育网点调整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方针,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校园校舍现状、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增设幼儿教育网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二、目标任务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中小学网点调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调整中小学网点布局。减少学校数量,扩大校均规模,优化师资配置,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硬件建设达标准、师资队伍高水平、教育结构优化和用人机制健全、经费使用高效、办学效果高质量的目标。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使全县的中小学校由现在校均300人左右增加到校均700800人,县城中小学平均班额由现在80人降至50人左右。

三、调整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调整过程中。结合实际,依法依规,防止出现新的上学难”问题。以改革创新、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思路推动中小学网点调整,为实现我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坚持先易后难,二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分批过渡、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做法,做好群众工作,分地区、分阶段逐步调整,积极稳妥地做好布局调整工作。

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和方便学生入学等方面出发。打破行政区域,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网点调整的乡镇行政区域内须根据区域内学生的分布及变化趋势、道路交通、办学质量、群众关注的问题等实际情况。按自然地域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调整。

通盘考虑拟撤并学校学生流向,四坚持调建结合、先建后撤的原则。网点调整过程中。对拟接收撤并学校学生的中小学,按照国家办学标准,规划建设好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用房,再撤并拟撤并学校。规划学校扩建坚持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存量用地,依法依规用地。

四、实施办法

分五年逐步实施。以在农村撤点并校、县城增设网点为重点,本轮网点调整时间从2011年—2015年。以乡镇为中心建设农村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走“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农村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规模化办学路子,采取“撤、并、建、扩”等措施,通过实施县城学校的大改小”工程,即缩小县城学校班额,使其达到省定班额标准;农村学校的小改大”工程,即相对集中教育资源,扩大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对小学、初中学生总数在2000人以下的乡镇实行初中4年、小学5年学制。经过五年努力,2015年基本完成调整目标。具体实施办法为:

一高中设置

全县设2所重点高中:一中、二中一中、二中初、高中剥离1所职业高中:职高;3所普通高中:三中、李渡中学、前坊中学。

二初中设置

县五垦学校、县云桥中学、县星火学校初中部。农村地区原则上每个乡镇设1所初级中学不含已撤并的学校县城设初中5所:县初级中学现一中校园三中初中部。

三小学设置

1.县城地区。设9所小学:民和一小、二小实验学校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小煤库旁八小何家星火学校小学部。

人口多、地理面积大、交通条件不便利的乡镇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增设网点数。原则上总人口4万人以上乡镇可设2所完全小学,2.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原则上设1所寄宿制完全小学。4万人以下的乡镇设1所完全小学。交通不便利的行政村可以保留12年级教学点。

四九年一贯制学校设置。

农村小学、初中学生总数不足1200人的乡镇可将小学、初中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县城设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星火九年一贯制学校。

五学前教育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前教育管理,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县城地区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同时引进社会资金兴建35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幼儿园,逐步淘汰规模小、办学条件较差的民办幼儿园。每个乡镇重点规划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五、工作措施

充分发挥网点调整的整体效益。一优化师资队伍。

网点调整学校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核实各学校教师编制数,为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按编制配备教师,清理“吃空饷”教师;实行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订校长、教师交流实施办法,促使学校师资力量的平衡,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做好撤并学校教职工安置工作,调整撤并学校的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原则上集中到本乡镇完小任教。网点调整后教师编制有富余的学校,富余教师调入附近教师编制紧缺乡镇的学校;偏远农村保留的教学点,必须配备公办教师,保障其办学经费。寄宿制学校要配备适量的专职生活指导教师保育人员炊事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生活辅助人员。

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二全面加强学校管理。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意识。建立一支高效、团结、锐意进取的管理队伍,切实提高学校校长教育管理水平,全面规范中小学校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的管理。寄宿制学校要强化常规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建立严格规范的制度并确保落在实处。要重点对学生的食宿、交通接送等环节明确管理要求,规范工作程序,细化工作责任。网点调整后,原则上高年级学生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就读,低年级年级学生就近入学。高年级学生原则上寄宿。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三加大校园建设力度。

许多学校面临生源增加、校舍不足、办学设施亟待补充等问题。因此,这次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需求,保障资金投入,加大校园建设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规划、立项的力度。集中五年的三税”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资金,重点建设县城新、扩建学校项目和农村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建设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校园文化的特色。抓好校舍安全工程,确保工程质量。乡镇政府要按有关规定规划好学校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

四加强调整学校资产管理。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网点调整后撤点学校的图书仪器、课桌椅等资产随生源转入新的学校。闲置校舍等不动产可优先用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农民文化技术教育、中小学实践基地等。确实无法利用的闲置校舍,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资产置换,通过作价转让、拍卖等方式进行资产盘活,所得资金全部用于生源流入学校的建设。

六、工作要求

也是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的必由之路。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中小学网点调整是县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大举措。成立县中小学网点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教育、财政、发改、监察、国土、住建、人事、编制、交通、交警等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由万晓岚同志兼任,具体负责全县教育网点调整工作的指导、督查等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把教育网点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7

刚才,副市长就学校下一步的安保工作作了行之有效、富有针对性的部署,并具体明确了每个部门的责任、任务;市教育局、公安局、街道等三个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同志们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进行对照检查,认真做好各自的各项工作。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再讲三点意见:

一、思想认识务必要到位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师生的安危,关系到师生家庭的幸福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富阳的形象和声誉。若一旦发生类似恶性案件,必将会严重破坏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社会稳定和形象声誉。针对当前校园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此类案件社会危害极大,必须高度重视,依法严肃处理、严厉打击犯罪分子。5月3日,同志也在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重要指示。近期,在我省也发生了多起危害当地学生安全的未遂事件,犯罪分子携带凶器企图进入青少年活动中心、小学等场所,幸好都被及时地制止。月13日,省委书记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从信息反映情况看,持械行凶都似与精神不正常有关,但其危害极大。这两起行凶事件被成功制止,一方面说明我省公安和基层单位防范有力、有效,另一方面说明当前维稳形势严峻。校园治安和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一时一刻、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尤其要加大对精神病人、行为偏执人员等各类高危人员的排查力度,防止漏管失控,确保广大少年儿童人身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今天早上,杭州市委也刚发了一个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防微杜渐,务必要重视再重视,落实再落实,确保我省、杭州市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突发期,如果我们思想麻痹了,措施不到位了,就会给犯罪分子抓到机会,从而引起或造成重大的后果,希望全市各有关部门切实增强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二、安保措施务必要到位

最近,市委、市政府已下发了《年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整治任务的通知》、专题会议纪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对如何落实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和举措,请大家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要完善安保制度。前几天,市四副班子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到全市学校、幼儿园检查安保工作。现在,学校、幼儿园都基本采取了临时性的安保措施,加强了进出校园的门卫管理制度,但安保制度仍要进一步予以完善和充实。二是要增加安保人员。市公安局将建立学校保安大队,进一步增加学校的安保人员,对制服等进行统一、规范。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利用民居开办的幼儿园,是安保工作的薄弱环节,务必要加强防范、落实安保。三是要建设安保设施。包括监控设施、安保防御设备等,学校、幼儿园和公安部门要进一步把好关,形成人防、物防和技防一体的快速高效的安全防范体系。四是要加强排查整治。要按照赵洪祝书记的批示,加强对精神病人、行为偏执人员以及对社会不满人员的管理监控,加强对学校周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以及全市的治安防控工作,确保校园师生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五是要建立应急预案。刚才,副市长已作了明确要求,市政法委、教育局要进行检查,每个学校、幼儿园都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迅速果断有效处置。

三、各项保障务必要到位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8

这件事告诉磐安教育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办教育“钱”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除了“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深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权,逐步实现高位均衡——必须要推进,没“钱”也要推进。

2011年7月,新渥初中16人考上重点高中。

这在新渥乡几乎是个爆炸性的消息,有些人不相信,有些人把它当做美谈,教师们更是觉得这就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新渥初中近8年来重点高中升学人数从未突破过两位数,整个校园里长期笼罩着缺少自信、缺少信任的沉闷空气。初中一到三年级前往城区优质校就读的学生多达学生总数的40%。有人戏言新渥有两所初中,一所在城里,一所在乡下。

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开始落实“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同年6月,“出名”的薄弱校新渥初中与县里的优质学校实验初中组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开始实施“一所学校,两个校区,统一管理,统一评价”。

新渥初中的变化就此开始。

不过,发生变化的不仅仅局限于新渥,整个磐安县似乎都沸腾起来了。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让磐安教育的一杆秤“平”了。

失衡的磐安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人少,这往往就是磐安县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

磐安县有19个乡镇,但人口却只有21万人,平均下来一个乡镇只有1万多人。在其中的高二乡,没有超市,没有菜场,没有饭馆,村中“门前拴着一条狗,屋后坐着两老头”,当地人戏称这是“狗比人多,人比牙多”。

政策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乡镇间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了磐安县教育资源分布的严重失衡。因而,磐安县教育圈素有“三热”之说。

其一便是“择校热”。

哪怕是最偏僻的乡镇,对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也是趋之若鹜。

在城区的优质学校实验小学,每年招生都要被迫“扩编”,某些年份甚至要多招整整一班,而班额也始终维持在45到60人的高位水平。与之相反,乡镇中小学生源则普遍萎缩。2008学年,盘峰乡共有学龄儿童(6到11周岁)230人,可是留在本乡镇读书的只有77人,全乡少于200人的中心小学就有6所,占到学校总数的1/3,而且寄宿生、留守生、学困生、问题生数量众多。

其二便是“进城热”。

乡镇教师,尤其是乡镇学校的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纷纷考调城区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被迫进一步集中。

2008年,磐安县报名进城考试的教师就有96人,占乡镇40周岁以下教师数量的19.76%,几乎等于乡镇学校中所有业务骨干都想要进城、将要进城。常年的“进城热”造成一种怪异的局面——乡镇学校里教师老龄化与新手化现象并存。19所乡镇小学中,就有7所学校50%以上的教师年龄超过46周岁;在双溪小学,这个比例甚至高达70.59%。与之相反,大盘小学、维新小学、冷水中心校初中部等学校里,有1/3的教师年龄小于25周岁,教学经验方面略显青涩。

更为尴尬的是,教师进城的数量永远赶不上学生进城的数量,而各乡镇又是按照师生比配备人员,结果导致小规模乡镇学校竟然普遍“超编”,同时又缺乏音体美教师。

甚至于,一些乡镇学校干脆处于一种“管理随意”的状态之中,教师们对上级要求基本是“不对抗、不表达、不支持”,戏称“三不”。有的小规模学校还一味要求教师手写教案,结果是教师因任教科目多,为备课而疲于奔命。教研活动也是一团和气的形式秀,缺少教学反思。

这些问题势必都会反映在教学质量上。以200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英语期末抽测成绩为例,安文区、玉山区与城区学校相比,优秀率差距均超过30个百分点,合格率差距均接近20个百分点,平均分差距均超过10分。

所以,“择校热”、“进城热”最终导致了一种极端的现象:“迁户热”,这相当于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在一次磐安县暑期校长会议上,磐安县教育局局长吕为苗这样形容磐安县教育的发展形势:“2007年,我县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验收,但‘强县不强’是不争的事实。”

强腰政策

“‘磐安县实验初级中学新渥校区’的成立,在我县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事件,对于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6月25日,在磐安县县委主要领导的注视下,吕为苗局长宣布“实验初中新渥校区”揭牌。

这意味着一种“联姻”关系的确立:优质学校实验初中与薄弱学校新渥初中结成了“对子”,后者成为前者的一个“分校区”。而在之前的一年里,优质学校实验小学也与薄弱学校大盘小学结成了类似的关系。两个实验体都被磐安县教育局视为“扩大优质层”的关键一环。

吕为苗说:“一个学校,两个校区,就是充分发挥主校区原有的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师资水平、设备设施的优势,帮助分校区提升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分校区办得像主校区一样。”

这几乎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大盘小学生源外流率长期高达30%以上,与实验小学“结对”后,实验小学为大盘小学配备了20万元的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其中有多媒体7套、课桌椅70套、餐桌30套。在优质学校看来,这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却在当年就成功止住了大盘小学生源外流增长的趋势。

实验小学校长陈新芳坦言:“学校的变化家长们都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

在师资方面,实验小学派出了科学、语文、数学、英语4名主课骨干教师前往大盘小学执教,直接参与一线教学管理。并建立了教师互相学习研训联动制度,实验小学派出优秀师资支援大盘小学,大盘小学选派年轻老师到实验小学上挂锻炼,两校都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这对两校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大盘小学师资力量的增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新渥初中“结对”后,实验初中派出了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傅宝林前往新渥初中任执行校长,还派出5名骨干教师到分校执教。

这相当于:总校派出的骨干教师就占到原新渥初中教师人数的20%。

更关键的是,傅宝林到任后,新渥初中在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方面都严格遵循总校标准,教师和教学管理每月分教学常规、行政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等几块,细化到每个人,实现常规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相挂钩——这在以往的新渥初中都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随着联合关系的深入,“强腰政策”仍然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实施“强腰政策”后,实验初中校长傅君肩上的压力便陡增起来。

不断有城区家长来校向傅君提出质疑:好教师都去支教了,城里的教学质量会不会垮?甚至连新渥初中的家长也有疑问:既然好教师都是来支教的,会不会长久,又会不会恢复原样?对待这些质疑,傅君敏锐地觉察到,单纯的“援助”难以维持长久。

这些质疑与问题都直指一个关键的问题:薄弱学校能否实现自我“造血”。

活血政策

磐安人并不比别人笨,一些在磐安时的普通教师,到了外地就成了名师,一些还成了专家与名人,这就是例证。自卑不可取,自负与自大更不可为。脚踏实地做实事,少做一些务虚的事才是正道……万事源于心。过不了几年,我们将会取消上讲台的资格,希望未来的磐安教育“江山代有人才出”。

上面的话来自于一位拥有30年教龄的磐安县老教师。吕为苗局长把它推荐给了全县,供全县教师反省。

学校如何提升,教师自身如何提升,这样的问题被摆在了局长的书案上。

输血

2009年7月,一项被称为“校史安全工程”的计划被列入2010年磐安县十大重点实事之一。与以往优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注不同,这次计划承诺“县不漏校,校不漏幢”,对全县33所中小学257幢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排查。

2009年,磐安县教育工程总投资1641.7万元,其中投放于乡镇学校的就有1550.7万元,占比达到94.46%;2010年,磐安县教育工程总投资1639.8万元,乡镇学校又占了1217.8万元,占比74.12%。这些数据显示磐安县在有意识地向乡镇学校予以资源倾斜。

这样的局面也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的肯定。刘希平厅长考察磐安县农村教育后,深有感触地说:“每到一所学校,看到的房子大多是崭新的,山区学校建设到这样的水平的确不容易,超乎我想象。”

事实上,磐安县对乡镇薄弱学校的“输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从2009年开始,凡乡镇学校开展基建项目工作,县教育局都会直接承担工程建设费用的2/3。这样大的扶持力度,使原来要求乡镇政府“上项目”的被动局面,变成了今天乡政府向县教育局“要项目”的新局面。

同时,在“软件”层面,磐安县搭起了台子:吕为苗局长亲自设立了“局长推荐”栏目,刊发名校考察报告,并组织学校参观缙云县长坑小学,亲身感受一所偏远农村学校的教育传奇。而且,教育局承诺,师资培训机会实施“均等化”。

这样的培训工作无疑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在考察长坑小学前,磐安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杨龙海老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长坑小学地域这么偏,条件这么差,规模这么小,为什么能撑起教育的一片蓝天?考察后,他说:“全在于有一个‘二百五’的校长和一群‘傻里傻气’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做到严、细、实,教师几乎与学生吃、住在一起,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将学校全力打造成学生的成长乐园。”

以往,磐安教育人似乎更加笃信“生源决定论”、“师资决定论”或“经费决定论”,经过多种培训与“刺激”,他们也渐渐明白,乡镇学校尽管各方面条件更差,但是“安心、甘心、尽心”的工作精神与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解放同样重要。

不过,“输血”似乎始终改变不了学校中固有的人情世故。

实验小学与大盘小学“结对”后,便发生了过于“友好”的一幕:领导合作方面,实验小学不想干预过多,大盘小学不想麻烦别人;城里老师到乡下支教的热情有限,总是想回城,乡下老师到城里上挂也压力重重,总是想回乡;青蓝计划的师徒关系得过且过,常常听课却不评课……

这就像一种新生儿“溶血症”,因为母婴血型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疾病。

治疗“溶血症”的方法是:换血。

换血

所谓换血,便是从城区学校直派校长与骨干教师来进行“系统重组”。

200年,磐安县教育局征调实验小学教务主任陈荣仁赴任薄弱乡镇校双溪小学校长。

双溪小学是一所典型的面临自然淘汰、“欲撤不能,欲办低效”的边远乡中心小学。2000年,该校尚有12个班381名学生,到2009年只剩6个班139名学生,当地70%生源外流。双溪还有一所私人承办的幼儿园,但办园条件奇差,被教育局裁定为“不合格幼儿园”。

陈荣仁到任后,首先便建立了“校长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抓幼小衔接。陈荣仁制定制度,由学校负责幼儿园行政,统一调配安排后勤财务、幼师招聘、招生等工作。园长相当于小学的教导主任,享受学校中层正职待遇,由经过幼儿教育岗位培训的小学正式女教师担任,她是小学教学与幼儿教育的联结纽带。同时坚持管办分离,避免幼教小学化。

在小学,陈荣仁则带来了“山溪学校文化”。以童话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出台《双溪小学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内容从小班一直到六年级;每年均编印校园文集《山溪》,里面有校园掠影、校长寄语、教师随笔、学生书画、童诗乐园、童年写真、童话天地等,倡导一种认准目标、“不停奔流”的“山溪精神”。

应该说,陈荣仁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难题:增强儿童的自律意识和自理能力,实现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无缝衔接。在这一点上,委派来的校长选准了问题的突破口。

2010年,实验初中教务主任孔新玉调任深泽初中校长。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孔新玉面对重担心情虽然忐忑,但是他却“小火慢慢熬”。

孔新玉决意在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下滑的深泽初中复制“杜郎口模式”,出台的政策宽严适度:只从初一开始试点,同时加强校内外教学交流,要求教师开门上课;试点年级期末成绩不列入考核范围,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每位教师必须记下每堂课的教后感,记下备课、教学、批改等过程中的新发现,以备反思总结之用;课外教学生学会预习、复习,不搞集体补课;课内配备足量小黑板,给学生表现的平台……

更关键的是,孔新玉渐渐地让这所乡村学校的教师开始相信学生的潜质。在孔新玉到校之前,尽管外面到处都在刮“杜郎口之风”,可是深泽初中的教师仍然一无所知;孔新玉的到来,则宛如一个“先学后教”的传道者。

欣喜的是,在孔新玉“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的决心下,深泽初中发生了大变。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教育局教研室的抽测中,该校所有学科都居于全县前四名,部分学科的成绩超过了城区初中,初二、毕业班的老师们也开始主动要求变革,换一种教法——教育行政赋予的“威权”,渐渐演变成教育改革的“权威”。

随着骨干校长的“下乡运动”,磐安全县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走教”、“支教”、“委培”运动。尤其是委培计划作用明显,从200年起,全部新教师都留城代培,代培期满1年之后,再到所分配的乡镇学校任教。从2010学年起,县教育局每年将安排10个左右的名额为农村偏远学校定向招收新教师,实行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新教师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三年以上,参加高级职称评审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学校任教支教经历。

当输血、换血达到一定规模,则必然产生量的质变——造血。

造血

新的教学改革正在观念、构成崭新的新渥初中萌芽。

新渥初中结合实验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开始演变自己的“先学后教、当堂落实”改革。他们把学生分为前25%、中45%、后30%进行当堂落实。每堂课6-8道基础题、简单理解题要求“人人过关”,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用以巩固本章(课)知识的理解题、稍难题,中等学生要完成,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堂课布置1道综合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这样,改变了以前练习一刀切的状况,充分体现了自学先导、“最近发展区”等教育教学思想。

大盘小学则推行语数目标教学改革,每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成功地创建了语数“六步教学”模式。

以往,变革似乎很难出现在观念保守的乡镇学校,但是如今“校长、骨干都能换,教师也由城里委培”,一切都成为可能。

更加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变革甚至出现在了“最困难、最不可能发生”的地方。

盘峰、维新、高二三乡是磐安县经济最为落后的纯山区,如高二,实在是“地无三尺平”,骤然撤校很可能会导致辍学生回潮。然而,现在的中心校编制、单式教学显然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

可是,不断的输血、换血,却最终点燃了高二乡别具特色的“新型复式教学”改革。高二乡学校执行“异级编班,同科授课”,即一二年级编为一班,三六年级编为一班,四五年级编为一班。根据学校现有师资,“异级同科”授课,英语则单独开课。教学中,集中讲授的时间各为20分钟,注重动静搭配、学问结合。而且教师非常重视“小先生”带头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小先生”协助老师管理课堂,督促同学们完成课后的各项作业及练习……

“新型复式教学”可谓完全改变了高二乡落后的教学面貌。由于任教学科比较单一,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利于专业化成长;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课堂自我控制能力;请高年级同学帮助低年级同学完成任务,提高了高年级同学的成就感;“音、体、美、劳”等开课正常,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略有提升。

当最不可能发生变革的地方点燃了星星之火,磐安县“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也即将具备燎原之势。

星火燎原

“实验初中——新渥初中”与“实验小学——大盘小学”是承担教育均衡目标的两大关键教学教研共同体,如今,这样的共同体开始出现以点带面的趋势,由拥有乡镇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心集镇向周边乡镇学校辐射。

在盘山区,统合了高二、维新、盘峰3乡和大盘一镇的教研工作,由大盘校区牵头,举行联片教研活动,各校均有一位教师上课,相应学科的全部教师参加听课并开展互动式评课。这种模式使中心镇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也解决了偏远学校教师数少、无法开展教研的困难,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每月1至2次活动,几学期坚持下来,数目也非常可观。当年的薄弱校大盘小学,如今已经是县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在玉山区,则出现了“3镇带3乡”共同体,尚湖镇小——万苍小学、玉山镇小——九和小学、尖山镇小——胡宅小学结成了新的“对子”。

更多的情况是,同一区域内几所发展水平相当、规模适中的学校正在组成“松散型的教研共同体”,并形成与其他共同体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他们坚持学校独立,组团发展,主席轮值制,秘书处办公制,区域考评制,“先业务,后行政”、“资源共享,荣辱共担”。显而易见,磐安县的教育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共进”现象。

更关键的是,对等的竞争开始出现了。吕为苗局长介绍,为支持学校布局优化,从2011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并逐年提高,用于学校新建、改扩建重点项目建设。布局优化完成后,高中学校为“两所普高一个职教中心”;初中学校将由11所(包括中心校)逐步调整为6所,且全部升格为县属初中;小学由20所(包括中心校)调整为19所。义务教育全面推行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模式,将形成“中间大、两头尖”的纺锤形格局,学校之间将自然产生对等竞争的态势。

尽管我们目前尚无法一览磐安县“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最终的全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感动已经发生。

刚刚考上重点高中的原新渥初中学生卢惠萍告诉记者,她考上重点高中后,原来在城里读书的表妹也回新渥初中读书了:“这里的课生动有趣,老师细心,和城里的学校一样!”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9

为逐步建立起符合县情、满足学生需求、规范有序运行、职责权力明确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用车(以下简称学生用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乘车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用车管理的意见》(政办发〔〕53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学生用车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生用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用车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区)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加强学生用车管理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县学生用车安全隐患得到根本整治,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其他安全隐患得到根本遏制;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学生用车步入政府主导、管理规范、用车安全、群众满意的良性发展轨道,中小学生和幼儿上放学坐上安全车、放心车。

二、明确学生用车的管理模式

逐步推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财政补贴”的学生用车管理模式。当前,主要采取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自主租用合格营运车辆接送学生,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属地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模式。

三、建立健全学生用车准入审批管理制度

学生用车应选用大型、中型、小型客车,道路等级低的乡村可选用微型客车作为过渡车辆。严禁报废车、拼装车、货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接送学生。乡镇(区)政府(管委会)、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学生用车管理职责,切实抓好“三关”:

(一)严把审批标准关。学生用车应符合以下条件:依法登记注册的7座以上、使用年限在8年以内、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相关设施齐全有效的车辆;购买了相关保险(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第三者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保险);驾驶人必须是持有准驾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无累记记分满12分记录、无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身心健康的本地居民;3年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记录。

符合上述条件的拟接送学生车辆应按以下程序申报营运业务:车辆驾驶员向学校、幼儿园和所在的乡镇(区)政府(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且车辆安全性能经检测合格后,再到县交警大队、县交通运输局办理学生用车《准驾证》和《准运证》,然后到县教育局登记备案,并统一张贴“学生用车安全性能检测合格证”标识,方可从事营运学生业务。

(二)严把安全检查关。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及学校、幼儿园应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生用车管理制度和工作台帐,除正常的定期检测外,每学期开学前由乡镇(区)综治办强制对车辆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三)严把驾驶人管理关。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学校、幼儿园要配合交警、教育等部门对学生用车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交通安全集中教育培训。乡镇(区)综治办要与学生用车车主签定安全管理责任状。学校、幼儿园对学生用车牌照号码、核载人数、驾驶人、购买保险及接送学生时间、趟次等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在上放学高峰时,为每辆车安排学生照管人员,维护乘车秩序、监督驾驶人按照安全运行要求规范操作、文明行车。

四、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建设

乡镇(区)政府(管委会)要制订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把通校等级公路建设作为优先规划和建设对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财政、交通运输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投入专项资金,切实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对具备客运车辆通行条件的线路,由乡镇(区)政府(管委会)提出申请,县政府组织交通运输、交警、安监等部门进行勘验,做到成熟一条、规范一条、开通一条,并适时开通农村公交车,扶持农村公交发展。暂不具备开通客运班线的农村道路,要增设和完善安全设施,验收合格后,尽快开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适用型车辆从事农村公路运输和学生用车营运,逐步引导学生乘坐农村公交车上放学。

五、明确职能部门责任

教育局:1、具体承办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规范、落实学校、幼儿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教育局与县直学校;乡镇中学与民办教育单位,乡镇中学与小学、幼儿园;学校、幼儿园与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家长或监护人与学生用车驾驶员),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2、负责学生用车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专项整治进行总结考评。3、负责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印发交通安全告知书。4、督促学校、幼儿园完善自有学生用车的相关手续,并配合交通运输、交警部门做好学生用车申办《准运证》、《准驾证》和标识标牌的审核工作。

交警大队:1、负责开展学生用车安全技术检验、学生用车驾驶人审验及安全教育和培训,按程序及时审批学生用车《准驾证》。2、依法严厉查处非法违规接送学生,学校、幼儿园自备或租用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超速等交通违规违法行为。3、配合教育部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学生用车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状。学校上学放学时段在学校周边以及复杂路段要安排交警执勤、巡查。

交通运输局:1、按程序及时审批学生用车《准运证》。2、按照公路分级管理职责和权限,保证学生用车运行线路的路况完好。3、做好学校门前及村镇公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和维护工作。4、加强对学生用车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营运学生行为。

安监局: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学生用车事故的调查、处理、追责工作。

宣传部门:1、加大对学生用车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的宣传报道,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2、制定宣传计划,组织报刊、广播、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学生用车管理宣传教育,宣传信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

乡镇(区)政府(管委会):1、成立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对辖区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负总责,不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交通安全设施,对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时,要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因素。2、定期组织开展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并建立台帐,充分利用本地合格营运能力,解决学生周末乘车难的问题。3、配合职能部门加大对违规违法接送学生及学生用车超速、超载等交通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配合职能部门查扣违规违法车辆。4、加强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村(居)要安排协管员,加强对学生上放学重点路段、危险路段的监督管理。5、建立健全辖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排查、调解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学校、幼儿园:1、对本校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履行主体监管职责。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级、教师、教育工作者,保证责任到岗到人。同时,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2、对本校学生用车建立台帐,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全面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人数、定时间、定学生监督员、定安全包保干部教师的“六定”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做好师生集体外出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3、配合交通运输、交警、乡镇(区)政府(管委会)等单位做好《准运证》、《准驾证》及统一标识的审核及执法检查工作。4、加强对学生、幼儿及其家长或监护人的交通安全教育。要将交通安全教育带进课堂,并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学生不坐非法车、不坐超载车、不坐不安全车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规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教育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配合学校、幼儿园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预防学生交通事故的联动机制。要采取路途队、“小黄帽路队”等形式,确保学生行路安全。

六、强化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交通运输、交警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安监局、城管执法局、农机局及宣传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教育局,教育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综合协调、调度督导、考核奖惩等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区)是本辖区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乡镇长(管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乡镇校园安全工作总结篇10

2014年,旨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全面改薄”工程在华亭大地拉开序幕,华亭教育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征程中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全面改薄”助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2015年金秋时节,记者沿着笔直的华庄公路自西向东走去,正在建设中的华亭县职教中心新校区赫然入目,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实训楼、公寓楼,色泽明快,造型别致,区位分明。

在2014年新落成的华亭县西郊小学,记者看到,有的孩子坐在崭新的教室里歌唱,有的孩子在塑胶运动场上快乐地玩耍,校园中不时传来琅琅书声。

与西郊小学隔街相望的是2013年投入使用的华亭一中新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31亩,总投资2亿元,新建校舍8.4万平方米。华亭一中搬入新校区之后,将腾出的旧校区整体划拨给东华小学,将东华小学旧校区整体划拨给华亭县幼儿园,东华小学和华亭县幼儿园的办学容量同步扩大,中、小、幼办学压力同步减轻。

华亭县教育局副局长芦有沧告诉记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投入巨资新建了皇甫学校、西郊小学,扩大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容量’,困扰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班额’和择校等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积极应对华亭县城镇化、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随迁进城求学的迫切形势,华亭县在“全面改薄”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整合财力办大事、优化布局促均衡的原则,累计筹措建设资金5亿元,以县城西区综合开发建设为载体,撤并了县城周边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落后的上亭小学、刘磨小学、裕民小学等村级小学,新建了西郊小学,搬迁了华亭一中、职教中心、东华小学和县幼儿园,完善了华亭三中、皇甫学校的办学服务保障设施。县城中心、环县城周边适龄儿童实现了免费就近入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条件随迁就读。

2015年秋季开学之际,全县当年计划开建的22所项目学校已开工19所,开工率86%,竣工学校14所,竣工率64%,竣工校舍总面积43270平方米,占计划总面积的78%。学生用床、食堂设备、图书、课桌椅、班班通等设备已完成采购、运送与安装。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了一人一套课桌凳,寄宿制学校寄宿条件全部达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桌椅、寄宿生床位配齐率均达到了100%。中小学生机比达10:1和12:1,各级各类学校均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85%的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生均图书、教学实验仪器全部达标。同时,以“一轴两翼”为支撑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师生读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今天的华亭,村社有村学,乡镇有中学,职业高中、普通高中规模超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对接有序,均衡发展成效喜人。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升级换代”

在华亭,火炉取暖的安全管理、能源耗材和供暖效果长期以来成为困扰当地农村中小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自2014年开始,华亭县立足富集的煤炭资源优势,在河西、策底、马峡等三乡镇探索实施了乡镇中心区域中小学自建供暖锅炉、自主集中供暖,首批建成的三套供暖系统解决了5所学校冬季供暖问题,生铁铸造的取暖火炉成功退出校园,烟熏火燎的取暖方式自此载入史册。

为巩固成果,华亭县借助“全面改薄”项目,将全县各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乡镇初中自建供暖系统纳入总体规划,旨在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县10个乡镇中心区域范围内中小学锅炉供暖全覆盖。

目前,华亭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列入2014年、2015年“全面改薄”项目的策底初中、马峡初中供暖系统建设项目已完成供暖系统改造,与乡镇政府集中联建供暖系统的神峪初中、神峪乡中心小学也完成了供暖系统改造任务。2015年冬季伊始,华亭县神峪、策底、河西等6个乡镇的小城镇中心区域中小学全面实现锅炉集中供暖,占全县乡镇总数的60%。

在确保学生安心学习的同时,如何才能让乡村教师安心从教?华亭县各级领导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他们才能安教、乐教。

38平方米的面积,独立的厨卫设施,崭新的生活家具,温馨的布置……这不是城里的教师公寓,而是安口小学教师马军义和崔亚萍的“家”。夫妻俩告诉记者,之前,许多同事和他们一样,周末才能回趟县城的家,工作日大家都是在集体宿舍度过的,这种生活虽然热闹,但确实存在许多不便。没有卫生间、没有暖气,这两点就让大家苦不堪言。

这小小的教师周转宿舍,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并不是那么简单。

低矮破旧的平房、潮湿闷热的环境,“拼宿舍”曾是乡村教师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

对此,作为在安口小学工作几十年的赵志新老师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以往集体宿舍要三个人住,在狭小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物品,非常拥挤。做饭时,只能在走廊架个桌子,很不方便。如今,能住进一厅一厨一卫35平方米的教师周转宿舍,赵老师很是满足。

农村教师“安居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教师住房难的问题,激发了他们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热情。

华亭县教育局项目办主任说:“‘十二五’以来,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先后为策底镇中心小学落实校舍建设资金716万元,拆除学校原有D级危房,新建教学楼、教师周转宿舍、学生食堂3333平方米,完成了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建成了校园自主供暖系统,学校彻底结束了火炉取暖的历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安口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和策底镇中心小学校舍建设项目仅是华亭县“全面改薄”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全县农村中小学彻底实现均衡发展,近年来,华亭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6亿元,先后在46所学校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和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工程,新建校舍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马峡镇中心小学、河西乡中心小学、神峪乡中心小学、策底镇中心小学等一批学校,逐步告别了危房、火炉、土操场,旧貌换新颜。

马峡初中校长陈东宁说:“自从实施‘全面改薄’以来,农村学校老师的观念得到了转变,教师外流现象明显改善,教师们都能静下心来搞教学教研了。”

现如今,华亭的城乡学校,校园环境一样优美,校舍楼宇一样靓丽,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党政部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一论断,在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迅猛扩张的今天,已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在华亭,最好的地块给学校,最好的地方建学校已成无法逆转的现实。

2014年,县政府将地处神峪乡小城镇中心地带的粮管所土地无偿划拨给神峪乡中心小学,用于实施神峪乡中心小学迁建工程;2015年,河西初中“全面改薄”工程正式批复上马,然而学校现有占地面积狭小,运动场无法扩建,经县政府研究,毅然将学校西侧、河西乡粮站9亩土地划拨给河西初中,支持学校修建操场;2016年计划修建的山寨乡刘河小学校园面积仅2163平方米,生均15平方米,而且学校地处民宅与乡村干道之间的狭长地段,扩建没有出路,新建无法保证操场用地,项目前期工作一时搁浅。山寨乡党政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与教育、国土、规划等部门联系沟通,深入农户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号召村民征兑建设用地,保障学校建设……

“教育是民生之本,教育是发展之源。我们重视教育,狠抓教育,教育才能又快又好发展。”华亭县教育局局长康文昊这样说道。

三年来,华亭县政府累计为各级各类学校划拨建设用地300亩。这些土地,要么地处县城扩建中心地段,要么位于乡镇小城镇建设黄金位置,无论在城区,还是在乡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地心。在土地流转增值和修建学校之间,华亭县委、县政府毅然选择了后者。

不仅是土地划拨,近年来,华亭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各个方面大力扶持教育,持续推动教育事业向优质、精品方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