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实施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3:37

产业实施意见篇1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委“四大优化升级”的战略部署和打造建设“三城三区”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服务,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更加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主体责任更加落实;安全生产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监管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持续稳步下降,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一)强化企业负责人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企业必须依法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职责,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条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捕捞作业和露天矿山等高危行业的企业要实行负责人轮流值班或定时巡查制度。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执行相关制度和规程。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三)及时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企业要按照《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定期排查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建立健全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事故隐患实施监控治理,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五到位”。

(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内部监督。企业要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调动职工依法参与、监督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维权意识。

三、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

(一)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区危险化学品常压槽罐车防泄漏安全技术改造;全面实施非煤矿山中深孔爆破、液压破碎和现场视频监控技术;所有渔船必须安装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2012年底前,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公路客运车辆、学生接送车辆、工程车辆和出租客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GpS卫星定位装置。凡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的,一律停止发放有关许可。

(二)深入开展企业安全达标创建。以国家在我市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为契机,在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大型商场超市、三星级以上饭店、建设工程、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等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力争在2013年底前实现标准化达标覆盖规模以上企业。在此基础上,抓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已达标的企业开展“升级、提质”活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要根据区安全生产培训实施意见,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督促企业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四)增强企业应对安全生产风险的能力。督促企业保证并加大安全经费投入,严格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投资预算制度,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引导企业参保安全生产相关责任险种。全面推进工伤预防联动机制,探索完善企业安全状况和工伤保险费率挂钩办法,积极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四、全面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安全生产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整合现有应急装备和队伍资源,加强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以重点企业为依托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镇乡(街道、园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村(居)义务互助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各类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加强区域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健全应急资源管理数据库,建立社会资源征用补偿和应急救援有偿服务的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健全、完善本区应急救援体系。

(二)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三)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全区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重点行业企业都要及时对所属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预测危险危害因素,查找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配齐物资装备,适时开展演练,确保应急处置人员能够熟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五、严格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一)进一步巩固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要求,贯彻“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等制度;充分发挥区、镇乡(街道)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完善安委会联络员制度,健全协调联动、合力监管的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监管体系。以市、区组织的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切实抓好建立完善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大力加强村(居)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整合力量、理顺关系,不断提高村级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区、镇两级在今明两年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及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形成防范有效、监管有力、运作有序、执法公正的监管网络。

(三)严格源头管理。加强项目行政审批和管理,结合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求,逐步淘汰高能耗、高危险产业;进一步做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坚持便民高效的原则,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咨询服务和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采取联合执法和上下联动的方法,加大安全生产事前执法力度。在镇乡(街道)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完善镇乡(街道)安全生产执法模式,增强执法效能。进一步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执法检查,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大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依法追究有关事故责任人员的责任。

(五)继续实施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按照安全生产评估分类标准,认真做好辖区内和主管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排查、摸底和分类评估工作,适时组织对重点行业的专题排查,切实摸清本辖区、本行业的安全底数,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辖区和行业企业安全动态管理数据库。对矿山、危化、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冶金铸造等高危行业(领域)以及被评估为“C、D”类企业要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并采取挂牌督办的形式,督促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六)深化专项整治。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三非”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六大重点领域特别是建设工程、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对危险路段、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人员密集、“三合一”场所、重大危险源和施工工地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研究制定高层多业主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办法;继续抓好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冶金行业等专项行动,适时组织开展矿山安全、铸造行业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安全监管工作实效。

六、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监督

(一)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告知承诺和“黑名单”制度。做好《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告知承诺制度》的实施工作,引导和督促企业主动向员工、政府和社会公众公开本单位安全生产信息,承诺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严格落实黑名单曝光制度,实施安全生产警示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公示、挂警示牌等形式,形成社会对企业的舆论监督和行为制约。

(二)实施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制定标准,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系统综合考评,划分诚信等级。结合企业分类分级管理,逐步将企业诚信等级与银行信贷、土地使用、企业评优、技改贴息、证照年检等相挂钩,严格审查,给予相应支持或限制。

(三)发挥专业服务机构作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加快推动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技术支持、技术改造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规范有序发展。充实完善安全生产百名专家库,继续在矿山、危化等高危行业以及“两化”建设活动中开展专家查隐患活动,引导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自律意识。

(四)完善社会监督。制订出台区安全生产举报管理相关政策,畅通渠道,借助值班电话、网络、新闻媒体等方式,动员全社会积极举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对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的通报、曝光力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工青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产业实施意见篇2

一、基本思路

进一步巩固粮油基础产业地位,认真落实粮油生产各项惠农扶持政策,稳定增加粮油面积,坚决遏制农田抛荒,突出水稻生产,扩大水稻“单改双”,狠抓科技进村入户,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着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以及防灾减灾技术措施,认真实施粮油生产项目,主攻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粮食、油籽总产再超历史。

二、生产目标

根据今年中央1号文件“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精神和省农业厅稳定扩大粮油面积的要求,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00亩以上,其中水稻面积400亩(中稻400亩),粮食总产确保170吨以上。油料面积1200亩,油料总产116吨以上,下半年冬种油菜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生产能力。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完善土地流转办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做好外出务工农户土地转包、承租工作,引导土地不断向生产大户、种田能手集中,鼓励集约规模经营,防止土地出现大面积抛荒;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禁止在农田从事非农项目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标准良田建设”和“沃土工程”等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二)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今年1号文件明确了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各村、分场要切实加强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使农民群众能了解这些惠农政策。搞好粮油补贴面积核实工作,严格操作程序,强化督查指导,做到不虚报、不漏报。并及时做好补贴资金的按时发放工作,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农民粮油生产积极性。

(三)着力抓好粮油作物面积落实。面积是粮食产量的基础,早稻是基础的基础。要通过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提高水稻收购最低价的宣传,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粮油生产。各村、分场要按上级要求尽快制定粮油生产计划和方案,把粮食、油料等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层层分解落实到组、农户,千方百计稳定粮油面积,坚决遏制粮田抛荒。

(四)深入开展水稻、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今年农业部、省农业厅继续把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作为粮油工作的重点来抓。根据上级要求,各村要积极参与,建立当地主导作物的高产示范片,要以高产创建作为推进粮油工作的主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目标,强化工作措施,按高产创建实施方案要求,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五)切实抓好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一是加强实用增产、增效技术宣传和培训。将重大农业实用技术层层宣传、培训到村组和农户,加强对粮油生产大户的培训和指导,印制实用技术“明白纸”发到农户,提高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率;二是加快新品种技术推广步伐。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粮油作物优良品种,积极示范推广“超级稻”实现品种更换率20%,水稻良种覆盖率98%以上,油菜“双低”优质率100%。要继续实施“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着力推广水稻双季抛秧、免少耕抛秧、水稻直播、油菜免耕直播为重点的轻简高效栽培和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油菜“一菜两用”技术生产示范;三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依托项目实施带动,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粮油作物上应用面积。大力发展绿肥生产、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产出率;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控。强化农作物主要病虫监控和预报,加大统防统治力度,推进专业防治技术入户,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把粮油病虫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五是加快农机化作业进程。大力推广水稻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示范推广水稻精量播种机,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今年冬种仍要把水田油菜免耕机开沟技术推广作为工作重点。

(六)大力提升粮油产业化水平。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努力提高粮油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粮食、油料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结合高产创建活动,加强标准化优质水稻、优质油菜基地建设,扩大建设规模。

(七)做好农情灾情调度工作。农业技术服务部门要加强与乡镇统计员的沟通,搞好农情信息调度,完善农情、灾情信息采集报送和重大灾情及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做好农情基点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动态,提高科学分析问题能力和农情工作水平。

(八)切实做好当前春耕备耕工作

1、抓政策宣传。加大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都能了解今年惠农政策的全貌。

2、抓春季田管。要夺取今年油菜丰收,当前关键是加强油菜等春季田管工作。一是对油菜全面进行一次清沟排水排渍。二是全面进行1-2次“四喷”(硼肥、尿素、磷酸二氢钾、防菌核病农药)防治菌核病。三是加强油菜示范片后期管理,“四喷”工作要全面到位,力夺高产。

3、抓面积落实。各村要尽快制定粮油生产计划方案,把粮油作物种植面积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组和农户,千方百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任务,特别要把早稻面积落实作为春耕备耕工作的重中之重。

4、抓科技服务。大力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办好技术培训,编印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明白纸”发到农民手中,力求做到户均有1份以上,加强对粮油生产大户的技术指导。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把粮油高产创建工作作为重点抓紧抓好。

产业实施意见篇3

一、充分认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文化产业是推动全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非公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有利于营造文化产业领域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健全我省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有利于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有利于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对于多元化、多渠道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逐步加大文化市场的开放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支持非公有经济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大力营造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各级政府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认真贯彻和落实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对过去颁布实施的不利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和规定,要进行认真清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同时,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加大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制裁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四、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重组改造。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参与转制改企国有文化单位的资产重组,推动国有文化单位的产权结构调整。改制前已办理的各项专项审批手续和文化经营权继续有效。国家明确规定限制和禁止非公有资本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要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

五、坚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坚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对有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大、运行机制好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要给予积极扶持,促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六、依法加强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监管。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强化服务意识,着力做好宏观调控、社会监管、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依法行政。要积极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切实履行监管职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要通过依法监管,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交流、技术政策咨询、项目培育、银行信贷和担保等多种社会服务体系。要提高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制止乱摊派、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和强行要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加各类评比、竞赛、联谊等活动。

七、加大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经常研究解决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把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作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发展改革、国资、财政、人事、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教育、公安、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税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要大力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

八、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在引导规范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将不宜由政府行使的管理职能下放给相关行业组织。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实行行业自律,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建立文化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和服务质量。

附:河北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指导目录

二五年六月六日

河北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指导目录

一、新闻出版业

1、鼓励类

图书批发、零售,报刊批发、零售,音像制作,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知识产权服务(版权服务、版权鉴定服务、版权咨询服务、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服务、版权贸易服务、其它版权服务)。

2、允许类

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书、报、刊印刷,包装装潢及其它印刷(明信片及其它集邮品印刷、广告宣传品印刷、扑克纸牌等文化产品印刷),记录媒介的复制(音像制品的复制、电子出版物的复制、与文化有关的软件复制、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的复制、其它与文化有关的记录媒介复制),空白录音带、空白录像带、空白软磁盘、空白光盘、空白唱片制造,其它各种与文化有关的信息化学品制造,可录光盘(空白)制造。

3、限制类

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参股出版物印刷、发行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等领域的国有文化企业,但上述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

4、禁止类

通讯社,出版社,报刊社,报刊版面经营,新闻网站,书报刊进口。

二、广播电影电视业

1、鼓励类

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制作,电影制作,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数字音视频广播系统设备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数字电视产品制造(传输设备、机顶盒、数字彩色电视机制造)。

2、允许类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制造,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广播设备、专用电视设备、电影设备、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设备批发)。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从事有线电视接入网社区部分业务的企业。

3、限制类

有线广播电视传播务,无线广播电视传播服务,卫星传输服务(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传输、直播、覆盖服务,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接收服务,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监测服务)。

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参股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以及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领域国有文化企业;可以建设和经营有线电视接入网,参与有线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但上述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

4、禁止类

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站)、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转播台(站)、广播电视卫星、卫星上行站和收转站、微波站、监测台(站)、有线电视传输骨干网等;利用信息网络开展视听节目服务以及新闻网站等;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时段栏目经营;影视片、音像制品成品进口业务。

三、文化艺术业

1、鼓励类

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教育与培训,艺术表演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国有文物博物馆除外),展览馆,图书馆,群众文化活动,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性社会团体(与作家、记者、艺术家、演员、出版、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历史、考古有关的社会团体,其它与文化有关的社会团体),其它文化艺术;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服务、基础软件服务(游戏、办公、图形、多媒体软件服务,其它与文化有关的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文化艺术制作、艺术鉴赏软件服务,其它与文化有关的应用软件服务);文化艺术经纪,商务服务(模特服务、个人经纪、大型活动商务服务、票务服务),图书及音像制品出租,贸易经纪及(文物、古董、艺术品拍卖活动,其它文化物品拍卖活动),广告业;其它专业技术服务(工艺美术设计、美术图案设计、展台设计服务,其它与文化有关的设计服务);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业务。

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文化单位的公司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

2、允许类

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业务,互联网出版业务;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室内及其它娱乐活动,歌舞娱乐场所演出,歌舞娱乐场所,电影发行、放映;会议及展览服务;文化用品制造,乐器制造,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电影机械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花画工艺品、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地毯、挂毯制造,其它工艺美术品制造),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批发(工艺品、美术作品、各种收藏品批发),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

3、限制类

烈士陵园、纪念馆,档案馆;大型主题公园,高尔夫球场。

产业实施意见篇4

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也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府发〔2009〕21号)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区域合理布局、坚持科技引领、坚持产业化经营、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市资源、技术和组织优势,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做强龙头企业,做实支撑体系,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主导产业集中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示范辐射功能,提升我市在全省农业发展中的地位,把我市建设成成渝两地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298万亩(其中新建135万亩,改造完善156万亩),以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达到7万亩,新增农业总产值60亿元以上;到2015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73万亩(其中新建180.5万亩,改造完善191.5万亩),以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3万亩,新增农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做大做强柑桔、中药材、蔬菜(包括食用菌)、玉米、油菜、菜用马铃薯、蚕桑、木竹原料林、特色干果、种苗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到**年,优质柑桔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新建21万亩、改造9万亩)、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新建4万亩、改造5万亩)、外向型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2万亩(其中新建6万亩、改造16万亩)、优质水稻基地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新建25万亩、改造45万亩)、优质油菜基地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新建25万亩、改造45万亩)、马铃薯基地30万亩(新建10万亩、改造20万亩)、蚕桑基地面积达到14万亩(其中新建4万亩、改造6万亩)、林业产业基地达到50万亩(木质原料林基地15万亩、竹基地15万亩、特色干果基地15万亩、其他经济林基地5万亩)、种苗花卉5万亩。到2015年,优质柑桔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新建26万亩、改造9万亩)、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新建7万亩、改造8万亩)、外向型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新建16万亩、改造22万亩)、优质水稻基地面积达到75万亩(其中新建30万亩、改造45万亩)、优质油菜基地面积达到75万亩(其中新建30万亩、改造45万亩)、马铃薯基地40万亩(新建20万亩、改造20万亩)、蚕桑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新建5万亩、改造9万亩)、林业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80万亩(其中新建46.5万亩、改造33.5万亩)。各区县基地建设目标见附表。

二、基地建设重点内容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等,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区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使我市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上抓出特点、展示看点、提升亮点,并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上,重点建设“”基地,加快实施“三个工程、三个推进”。

(一)建设“”基地

1.柑桔产业基地。建成35万亩甜橙、优质名柚、优质杂柑、优质柠檬等“四大”柑桔产业带。

2.中药材基地。以Gap标准化基地建设为基础,大力提升加工能力,推动产业规模发展,努力建成15万亩白芷、连翘、吴茱萸、金银花等特色中药材产业基地。

3.外向型商品蔬菜基地(含食用菌)。在城市郊区和沿涪江冲积坝地,建设以春夏(早熟)、夏秋、秋冬三大季为主的商品蔬菜基地,实行常年生产、均衡上市。在菜粮兼作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推广水旱轮作和菜粮间套作模式,以榨菜、二金条辣椒、法国青刀豆、蘑菇、莴笋、萝卜、胡萝卜等品种为主,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确保蔬菜鲜销和外向型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

4.优质水稻基地。围绕加工利用方向新建国标三级优米生产基地30万亩。

5.优质油菜基地。订单发展优质双低油菜,使全市油料稳定在12万吨以上。

6.马铃薯基地。以涪江、郪江两江沿岸乡镇为主线,新建菜用型、加工型马铃薯基地面积20万亩。

7.优质蚕桑基地。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连片集中上水平”,巩固和发展基地乡镇30个,连片建设优质桑园15万亩,蚕茧产量达到50万公斤。

8.林业产业基地。主要包括木质原料林基地、特色干果基地、竹基地、种苗花卉和其他经济林基地(含木本油料、木本药材、茶叶等),共5大特色基地以及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基地。重点布局于“五线一带”,即成南、遂渝高速公路、遂绵高速公路、省道205沿线、国道318沿线和涪江产业经济带。其中,**县为木质原料林基地、木本药材基地重点县,大英县为木质原料林基地、特色干果基地重点县,**区为木质原料林基地、竹基地重点县,**区为竹林基地重点县,**县为特色干果基地重点县。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基地主要分布林业资源丰富地段。

(二)实施“三个工程、三个推进”

1.加快实施“三个工程”。一是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中低产造、标准粮田、“金土地”工程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平整土地、增厚土层、调整田型、培肥地力为重点的耕地质量建设,加强排灌渠系、蓄水、提灌设施等为重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田间机耕路、耕作道路、人行便道为重点的路网建设,加强坡面水系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造完善基地水、电、气、通讯网络。通过3—5年建设,把基地建设成为田成方、土成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地耕地质量达到四**省标准农田三级以上。到**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20万亩,力争2015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50万亩。在建成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发展各具地方特色名、优、特、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的“三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二是加快实施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建设以塑料大棚、滴灌喷灌、棚架、遮阳网覆盖等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推广应用适用新型农机具,提高基地耕、播、栽、收机械化水平。到**年,以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万亩,到2015年增加到10万亩。三是加快实施核心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各区县要着力建好3000—5000亩的核心示范园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和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示范,辐射带动产业发展,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2.加快实施“三个推进”。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形成绿色农业安全体系;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基地和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强认证产品的标识管理,加强入市产品的市场管理工作,并形成规范和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残留或流失危害,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加快推进技术集成与应用。以现代科技替代或提升传统农业技术,大力开展特色优势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重点推广“十大绿色农业技术”,即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沼气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秸秆覆盖免耕沃土保护性耕作技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轻便集成技术、庭院生态农业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三是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打造。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农产品生产者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力度,基地农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40%的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准。同时,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新品种保护力度,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活动,提高农产品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和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经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从政策、资金、技术、人力、物力上给予重点扶持。市、区县要将国家、省安排的项目进行整合,统一打捆、集中安排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加强政银企沟通合作,积极搭建信用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保证生产、加工企业的短期融资需要。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关金融扶持政策的支持。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外来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二)加强协作,推进机制创新。一是推进组织形式创新,大力扶持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与协作,提高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二是推进基地建设模式创新,积极扶持已有一定规模的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产业的开发和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基地建设模式。三是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强化科技,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努力提升技术水平。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服务能力。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联办示范园区,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重点,加快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技术、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务。

(四)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拓展。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转变职能,树立抓营销就是抓增收增效的新思维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平台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构建农产品生产引导、品牌推广、直通式产供销平台、农民素质教育、标准化种植与加工示范等农产品信息系统,形成生产、精深加工、销售产业链,畅通基地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营销、策划专业人才。重点加大专业协会、经纪人队伍、营销大户的培育力度,促进超市、农业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全面推进农产品“十百千”(10个绿色农产品进超市、成专供、上飞机进入高端市场,**品牌农产品在20个大中城市设立100个专销柜点,在200个超市中**品牌农产品达到1000个)营销战略,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产业实施意见篇5

一、本实施意见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简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按照分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原则,市本级国家出资形成的国有资产,属市本级政府管理。

二、本实施意见所称市本级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市本级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市人民政府授权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市本级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以下简称国有资产出资人)。

三、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原则

(一)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二)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

(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四、国有资产出资人享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一)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

(二)国有资产出资人向市政府报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

(三)国有资产出资人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

五、建立和完善国家出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制企业要按照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原则,依法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履行报批程序后,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国有独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六、规范国家出资企业内部管理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法经营管理,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依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进行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向国有资产出资人及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接受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及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管理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七、做好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国有资产出资人负责市本级国家出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统计、资产评估监管、经营者业绩考核、清产核资、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

为核实市本级国有资本存量,界定、理顺产权关系,对市本级国家出资企业全面进行产权界定和清产核资。

八、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重大事项审批程序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国有产权转让、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资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按规定权限由国有资产出资人决定或由国有资产出资人研究后报市政府审批。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上述事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的事项,国有资产出资人委派的股东代表或派出的董事,应按照国有资产出资人指示行使权利,并将履行职责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国有资产出资人。

九、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企业改制依照法定程序,由国有资产出资人决定并报请市政府批准,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意见》组织实施。企业改制应当制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依照政策妥善安置职工,并在改制中确保职工权益落到实处,按照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准确界定和核实资产,客观、公正地确定资产的价值。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关闭破产企业依照法律有关规定程序组织实施。

十、强化监事会监督管理职能

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实行国有资产出资人委派监事,组成监事会制度;对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监事会,国有资产出资人委派专职监事参加监事会。

监事会以财务监管为核心,监事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采取列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等有关会议,查阅财务会计资料,听取企业汇报,向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调查了解等方式,检查企业财务,验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企业经营效益、利润分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运营等情况;检查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并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国有资产出资人委派监事常驻企业,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控制。事前监督重点了解和掌握企业决策情况;事中监督重点关注重大事项运行情况,加强对企业季度财务报表的分析,及时跟踪企业日常财务和经营情况;事后监督对企业做出真实、客观、公正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监事会对企业监管要延伸到企业子公司、孙公司实施全面监管。

监事会实行定期检查报告和专项检查报告制度,定期检查分为半年检查和年度全面检查,根据需要对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并在检查结束后,及时作出检查报告。日常监督遇到重大事项随时向国有资产出资人报告。

企业应当配合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提供监督检查所需资料,定期、如实向监事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并及时报告重大经营管理活动情况,不得拒绝、隐匿、伪报。

十一、加强国家出资企业审计监督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每半年进行内部审计一次,并于第二季度终了15个工作日内将审计报告上报国有资产出资人。

每会计年度终了或任期届满,由国有资产出资人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和任期审计。审计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年度或任期经营目标考核、奖惩兑现的依据。另外,国有资产出资人根据需要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专项审计。

市审计部门按照年度审计计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经营者离任审计。

十二、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和任免

按照党管干部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方法。对国家出资企业经营管理者,按干部管理权限实施报批程序,由国有资产出资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和管理者任职资格和条件的规定,任免或建议任免。

(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经理、厂长,副经理、副厂长,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和监事;

(三)向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提出董事、监事人选;

(四)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由国有资产出资人履行考察、审批程序后,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

(五)国有企业所出资的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以及涉及公用事业类主业的子公司等重要的子公司经营管理人员。

十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奖惩制度

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其任命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年度和任期考核。考核范围:

(一)国有独资企业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二)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三)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

国有资产出资人要科学合理核定企业年度经营业绩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以企业清产核资结果为基础,核定国有资产存量,确定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指标。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及经营状态,对照同行业先进水平,依据企业经营收入、成本费用、盈利水平等指标合理确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由国有资产出资人与企业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并对责任书执行情况实行动态跟踪和监控。

年终或任期届满,国有资产出资人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按照《市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规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奖惩兑现。对完成考核指标的企业予以兑现薪酬;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或经济效益下降的,调整当年及任期内的薪酬。

十四、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对市本级监管的国有企业取得的国有资本收入及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市财政部门负责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国有资产出资人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位,负责提出国有资产出资人经营预算建议草案。国有资本收入上缴财政,国有资产出资人负责监管企业国有资本收入收缴。国有资本收入主要包括利润收入、股利股息收入、企业产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和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包括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其他支出。国有资本收入收缴管理办法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办法,由市国资委和市财政局另行研究制定。

设立市本级国有经济发展基金,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由国有资本出资人用于国有资本再投资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十五、建立健全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市本级国家出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企业规章制度,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企业直接或间接资产损失的,经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将分别追究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分管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具体办法由国有资产出资人另行制定。国有资产出资人及行业管理部门决策失误或监督管理不利,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产业实施意见篇6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1号)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实施意见》(闽农综[2021]2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耕地抛荒的治理,摸清撂荒地底数,引导农户复垦复耕、统筹利用,有效减少撂荒地存量、遏制增量,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摸清耕地撂荒基本情况

(一)开展全面调查摸底。

从2021年3月开始,由各乡镇开展为期2个月的撂荒地情况调查,以村为单位,对全镇所有建制村(包括自然村、组等)连续2年及2年以上未种植农作物的可耕作耕地(指农户承包耕地和集体所有未发包的耕地)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做到逐户清查、逐块核对。对每块撂荒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撂荒原因、农户复耕计划等,进行逐项登记造册。

(二)建立统筹利用撂荒地工作台账。

按照“村有清单、乡(镇)有台账、县(市、区)有总账”的要求,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和统筹利用信息台账(见附件)。4月25日前村级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清单、乡(镇)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和统筹利用信息台账、县级建立总账,有关情况汇总到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要加强撂荒地台账的动态管理,乡(镇)村两级要实时更新台账清单,有关变化情况要及时报送县农业农村局。

二、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

(三)分类利用撂荒地。

各乡镇要针对耕地撂荒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4月25日前各乡镇要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对立地条件较好的撂荒地要尽快组织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对立地条件差的撂荒地,要根据立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发展粮食、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对确不适宜耕种的撂荒地,可按有关政策规定和规划要求,用于设施农业用地等。对暂不耕种的冬闲田,应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提高耕地质量。

三、引导支持撂荒地复耕发展农业生产

(四)鼓励支持农民复耕种粮。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各地对撂荒地复垦种植水稻、甘薯、马铃薯、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加大对规模种粮补贴力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向种粮面积30亩以上的经管主体倾斜,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五)加快改善撂荒地耕作条件。

我县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撂荒地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鼓励整乡整村整流域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先重点建设,及时复垦、改造、提升。注重分类完善,对偏远山垄田,加大机耕路、排水沟等设施建设,对零散耕地,加大小块拼大块格田化平整,提升宜机化水平,对缺水旱地,加快建设小型水源、机井、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设施,对受污染耕地,加强监测监管,加快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做好安全利用。

(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针对山区特点,大力推广中小型适用农机具,对适宜山区及特色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购置给予补贴。加快发展面向小农户和粮食生产薄弱环节的托管服务,推行粮食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烘,推广“滴滴农机”服务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七)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

推进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引导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经营权,防止耕地撂荒。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指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书面流转合同,将防止撂荒要求纳入流转合同内容,对撂荒连续2年以上的,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内不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发包方有权要求终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

(八)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用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按照先服务后补助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专业服务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服务主体充分发挥优势和功能,面向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开展全程式、菜单式托管服务。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实行资金补助,推动服务组织改善承接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

(九)压实工作责任。

各乡镇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乡镇要明确专人负责,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乡镇要组建工作专班,抽调精干人员,推动工作落实;村主要负责人要具体抓落实,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

点,确保如期完成调查摸底任务,并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5月10日前各乡镇将耕地据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报送农业农村局。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基本情况、撂荒原因分析、复耕计划安排、推进复耕主要政策举措、工作建议等。

(十)加强考核监测。

将撂荒地调查工作列入年度延伸绩效考核,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调查走过场,没有如实摸清情况的地方进行通报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产业实施意见篇7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产业招商的意见》(*政办发〔2008〕50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产业招商的意见》(*政发〔2009〕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实施产业招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产业招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热潮正在兴起,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和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国内市场经济扩张和技术进步正在引发新的产业升级,这为我市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来了难得机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熟悉产业发展态势、掌握丰富资源的优势,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的要求,坚持“产业聚集、关联配套、协调互动、资源共享”的原则,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产业招商的重点领域

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指导目录和我市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产业招商重点领域是:

(一)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海洋科技开发等,争取引进更多的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和产业高端项目落户我市。

(二)船舶制造业。依托现有造船龙头企业,围绕构建现代造船模式,瞄准国内外造船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重点提升龙头企业层次,引进关键环节的配套企业或能够形成新的产业链的项目。

(三)食品精深加工业。以高端市场和高效增值为目标,主攻市场开拓和产业升级,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发展优质原材料供应基地,推动海洋产品向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发展。

(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挖掘机械加工企业潜在的资源要素,灵活采用技术转让、参股合作、企业引进等方式,积极推进与国内外资本的战略合作,重点引进国内外先进资本和技术,促进集群规模扩张。

(五)新型能源化工业。依托我市风速适中稳定、地质结构良好、港口湾阔水深等优势,大力引进风电、核电、石化等新型能源化工项目,打造部级石化能源基地。

(六)滨海旅游业。立足景区上档和资源开发,进一步扩大鸡鸣岛、槎山、圣水观、伟德山等山海资源的对外合作,大力引进休闲、养生、运动、游乐、酒店项目,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七)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快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知名连锁店和特色餐饮业的发展,全方位加快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外包服务、软件开发等新兴服务业的开放,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以及雨污管网、垃圾处理、湿地改造等城市公益设施领域,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精品城市建设。

(九)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提质为目标,大力引进果品、蔬菜、畜禽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促进养殖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农业特色经济板块。

(十)企业境内外上市。挑选优势企业,培植上市主体,协助企业包装上市。

三、产业招商部门分工

为落实部门责任,形成招商合力,根据我市产业招商重点,设置21个产业招商办公室,各对应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一)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主要负责高新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研发中心等领域的招商。

(二)信息产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主要负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招商。

(三)海洋科技招商办公室设在市海洋与渔业局。主要负责海洋科技开发、水产品养殖、加工、储藏等领域的招商。

(四)船舶制造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船舶工业促进局。主要负责船舶及配套领域的招商。

(五)食品产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食品工业促进局。主要负责食品开发、加工、储藏等领域的招商。

(六)汽车产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机械工业促进局。主要负责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招商。

(七)医疗及康复保健产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主要负责医疗卫生、康复保健和医药等领域的招商。

(八)服务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主要负责对接中央大企业、现代服务业、能源化工等领域的招商。

(九)旅游产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主要负责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旅游配套设施等领域的招商。

(十)城建开发招商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高档酒店、房地产开发、旧村改造、环境提升整理等领域的招商。

(十一)路港经济招商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主要负责港口、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和港口物流业等领域的招商。

(十二)教育产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主要负责教育资源整合、联合办学、职业培训教育等领域的招商。

(十三)文化体育产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文体局。主要负责体育设施开发、培训基地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招商。

(十四)农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主要负责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招商。

(十五)水利建设招商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主要负责综合水利设施建设、供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招商。

(十六)环保产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主要负责洁净能源及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招商。

(十七)粮食经济招商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主要负责粮油加工、仓储设施等领域的招商。

(十八)投融资工作招商办公室设在市金融上市办。主要负责市内企业的境内外上市、投融资和金融领域的招商。

(十九)对台招商办公室设在市台办。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对台招商重点,搞好对台招商引资。

(二十)工业招商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主要负责推动市内骨干企业与世界500强、跨国集团、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的嫁接合作。

(二十一)总部经济招商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主要负责招商引税工作,负责引进总部经济、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领域的招商。

其他部门和单位也是产业招商的主体,应围绕相关产业,推出重点项目,开展对接招商。

四、加强对产业招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对产业招商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外经贸局(经济合作局)、发改局、市督查考核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产业招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产业招商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产业招商的规划、督导和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外经贸局(经济合作局),其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产业实施意见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对接”发展战略,突出“绿色生态、休闲健康”主题,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全面推动我县旅游业可持续性和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三公山佛教养生旅游度假区和同年寨休闲旅游度假区景区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脐橙品牌为主的乡村旅游,精心发掘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建设,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完成四星级酒店建设,推进旅行社靠大靠强。力争全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38.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逐步使成为江西旅游热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三公山佛教养生度假区开发建设,力促项目业主投资3000万元完成三公山度假区主体大门、游客接待中心、寺庙等建设;精心包装同年寨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向外推介,落实投资主体,尽早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四星级酒店,年底完成四星级酒店的主体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重点抓好三公山度假区、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旅游精品线路涉及景点的水、电、路建设,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和服务设施。

(二)编制项目,着力抓好旅游项目包装及争资招商工作。建好旅游项目库。按照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做好旅游景区项目的策划和编制,精心包装好金盆山生态旅游、同年寨休闲旅游、大阿谷山佛教文化旅游、油山红色旅游等项目,积极对外推介招商。围绕旅游景区建设,做好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公山景区主干道以及金盆山景区主干道修建项目,支持和鼓励各部门围绕服务旅游项目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协调,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大力开展旅游项目招商,鼓励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引进客商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凡引进的旅游项目,按实际进资100%冲抵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任务。

(三)彰显特色,着力抓好旅游资源整合和乡村旅游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实行旅游景区、景点属地(或主管部门)和旅游部门双重管理机制,激发旅游资源的活力。切实抓好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重点抓好四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建成乡村旅游网络雏形。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打响脐橙品牌,开发建设具有橙乡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鼓励县内县外客商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投资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县旅游局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的指导,加强行业管理,实行星级评定乡村旅游示范点制度,对每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按评星级高低给予5—10万元的奖励,重点扶持旅游要素齐全、规模较大、有发展潜力的示范点,安西、大塘、嘉定、油山、正平等乡镇率先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争取建成一个标准的农家乐旅游项目。精心策划打造2—3条乡村旅游(一日游或二日游)精品线路,一是县城—大阿谷山佛教旅游区—油山走马垅库区—上乐塔—县城,二是县城—大圣寺塔—南山寺—花园湾休闲区—县城,三是县城—客乡橙园—和丰、六星橙海—安西脐橙王橙园—龙舌金龙山果业生态观光园—长安园艺场—县城。

(四)加强保障,着力加大政策扶持和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一是制定出台《县扶持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配套政策,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切实将发展旅游产业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从年起,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县财政预算安排,每年安排15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编制旅游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举办节庆活动和旅游队伍培训、旅游宣传网站建设、编制旅游交通图、设计制作旅游纪念品、制作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牌、奖励扶持旅游发展以及鼓励发展会展旅游等工作。三是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结合脐橙节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整合媒体资源,积极与各客源地媒体进行旅游节目和广告互换,扩大县内外旅游宣传覆盖面。主动融入长珠闽旅游圈,重点是要加强韶关、梅州、河源等地的旅游合作,开展旅游产品宣传推介活动,扩大影响力,开拓旅游市场;编印旅游宣传画册,各宾馆酒店、景区、景点要在醒目的位置摆放旅游宣传画册,在县内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等醒目地点架设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牌,突出宣传我县旅游整体形象、主打品牌、精品线路。

产业实施意见篇9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的良好机遇,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载体,突出“陕甘苏区创建地、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宣传主题,实现创建红色旅游大县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全面构建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品体系,树立旅游形象,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实现我县从红色旅游大县向红色旅游强县的跨越,为全县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发展目标

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四张名片,编制《*县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国家审批的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方案,完成南梁革命纪年馆、列宁小学后续工程的同时,完成新馆布展及停车场、红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新建抗大七分校、*、军民大生产基地、*会议旧址四个景点;完成南梁王大沟门至*、林镇*口至*、东*至*3条景区公路铺油工程;开发香包、刺绣、文化衫、十二生肖小贴士、木质小纺车、扑克牌等10种旅游产品;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县农家乐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确保全年旅游生产平稳,力争使各景区(点)完成旅游接待人数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万元。

工作措施

(一)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继续坚持红色旅游为主,生态、文化历史、民俗旅游共同发展的模式,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在规划上要着眼长远、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搞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建设上要全民参与,彰显红色、突出优字,尽快建设一批好景区、好景点,在管理上要着眼需要,彰显特色,突出安全,积极引导更多企业加入旅游服务大军,在服务上要着眼顾客,彰显人本,突出周到,吸引更广泛的人士来*旅游观光,休闲渡假,努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强化宣传促销措施,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宣传就有市场,客源就是财富。年内要尽最大努力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省、市旅游推介会。完善充实《*县人民政府网》、《*旅游网》,通过网络将*旅游资源、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来了解*,让*走向世界,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并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积极向各大媒体报送旅游信息,拓展并巩固外界对*旅游的注意力,提升*对外界的吸引力,以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目标。

产业实施意见篇10

一、重要意义

镁是目前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以其可加工成型、易回收、比强度比刚度高、具有电磁屏蔽性和阻尼减震降噪性能强等诸多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核工业、汽车零部件、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化工、医药等各个领域,是轻量化理想材料之一。我国是镁资源大国、生产大国、出口大国,随着镁合金新技术的突破,预计未来10年我国镁产业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发展空间较大。我省镁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白云石储量在10亿吨以上,居全国第3位。我市镁工业起步较早,在产业基础、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加快镁产业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打好项目建设和经济转型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优势

(一)基础优势

我市已探明冶金用白云岩(镁矿)储量为5658万吨,含镁20%左右。我市镁加工行业历经40余年的积累,在镁及镁合金深加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有洛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铝铜业有限公司、华陵镁业公司、镁鑫合金制品公司等镁及镁合金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加工能力强、产品档次高,已初步形成了以加工镁合金板带材为主的产业雏形,具备发展镁产业的基础。

(二)技术储备优势

市是国内最早开展镁加工研发和生产的地区,洛铜集团是目前国内镁板带材加工技术的代表,在镁产业技术开发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洛铜集团、中铝洛铜已研制出高温高强镁合金、高强耐蚀镁合金、高比重镁合金、超轻镁合金等军工新材料,开发出碎屑复熔回收技术、压力导流铸造技术、六氟化硫保护技术、锭坯无损探伤技术等;拥有“变形镁合金薄板带连续铸轧的分配器”、“变形镁合金熔炼铸造的净化过滤装置”、“利用带式法进行连续铸轧生产变形镁合金带卷的方法”、“变形镁及镁合金板带材的加工方法”、“用于蚀刻、雕刻的无锰变形镁合金板及其制作方法”、“一机多带用铸咀”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变形镁合金连续铸轧成型技术获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军用超薄镁合金板材材料研制获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拥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部级检测中心、取得国家军工生产许可证;参与制定数个镁及镁合金产品国家标准、镁及镁合金检测国家标准,拥有冶金成套设备制造公司、工程公司、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装备研究所等,形成了从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的设备生产链条。

(三)产品优势

我市拥有航天航空用变形镁合金产品,研制出高纯度镁锭、印刷用蚀刻板变形镁合金制品、汽车用变形镁合金板材、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用变形镁合金薄板等产品,研发出新型变形镁合金连续铸轧技术,尤其变形镁合金的加工和生产在国内技术先进,已成功应用在我国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高端领域,并被美国波音公司用机生产。

三、总体思路、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先导,以精深加工产品为方向,发挥我市科技、装备、人才、产业基础等优势,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加快镁及镁合金加工技术的发展,鼓励企业开拓新的产品应用领域,促进镁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总体定位。依托洛铜集团拟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洛铜工业园”及相关企业,与国内专业研究机构联合建立镁加工技术中心,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国内乃至国际的镁及镁合金加工基地。

(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建立省级镁加工研发机构,完成镁产业的17个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37亿元,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30-50亿元,利税8-13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镁产业研发机构

依托中铝洛铜部级企业技术中心、部级检测中心,以及凝瑞镁业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镁材料研究中心,融合中色科技、中船重工725所等研发团队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发挥我市镁及变形镁合金板带材深加工成熟的产品、技术、人才、装备、检测和市场优势,组建镁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镁板带材装备研发中心,构筑镁产业研发平台,重点开展高品质镁冶炼、镁及镁合金材料、工艺及应用的技术研究,打造具有高端技术、高端工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发基地。

研发方向:突破镁及镁合金深加工系列技术障碍,攻克高性能变形镁合金微合金化技术、镁及镁合金熔体净化技术、镁及镁合金大扁锭铸造技术、宽幅镁板(宽度大于1200毫米)及超厚镁板(厚度大于70毫米)生产技术、连铸轧卷取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高精尖技术,逾越镁材在材料和加工技术方面难关,在保证产品特性化质量要求和降低应用成本的前提下,满足航天航空、船舶、建筑工程、轻工电子、汽车轻量化、城市轻轨、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民用及便携式用品、蚀刻板材等高端市场领域的需求。重点支持低成本、高品质变形镁合金板带材、高纯镁冶炼技术产业化进程的研究和开发,解决制约高品质镁产品生产瓶颈。重点扶持轨道交通、汽车用宽1.4米以上、厚度0.8—2.5毫米镁板材的研发、军工用厚度5毫米—40毫米镁板材的研发;航空航天用0.6毫米—1.0毫米蒙皮复合镁板材研发,完成高端领域镁产品在技术、装备、人材等方面的储备,引领我国镁产业高端技术革命。

重点建设:技术研发中心、装备研发中心、各专业研究室、分析室、实验室、分析设施及评价手段、与上海交通大学镁材料研究中心合作,研发高纯镁及镁板带材产业化工程等内容。

(二)发展镁精深加工产品

依托洛铜集团和中铝洛铜有限公司,联合华陵镁业有限公司、凝瑞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镁产业联盟,发挥资源、技术、资金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重点支持:瞄准“镁铸轧—镁卷取—热连轧—深加工”技术及“镁挤压开坯-卷曲-可逆温轧-深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低成本培育市场、带动市场。发展宽幅镁板材、镁合金薄带材、镁合金精轧薄带材、镁合金热轧板材、镁合金铸扎板材等产品,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镁及变形镁合金产品生产,占领国内高端镁及镁合金应用市场。重点扶持大规格镁合金铸锭、蚀刻版、高温高强镁合金、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高纯镁、轨道交通用镁板材等系列产品,扩大出口,打造品牌。

重点建设:铜麒镁业年产1万吨变形镁合金板带材项目、华陵镁业年产1万吨挤压轧制高强、高纯宽幅变形镁合金板带材项目、凝瑞镁业公司1万吨高纯镁项目等。

五、保障措施

(一)支持组建新洛铜集团。以洛铜集团为基础,在县产业集聚区组建新洛铜集团,打造“洛铜工业园”。鼓励新洛铜集团联合科研院所以新机制、新体制带动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大资金扶持。从战略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大力支持镁加工研发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开拓新的产品市场。同时,发改、科技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