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4:25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1

一、我区农村社会治理现状

(一)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区委成立了以XX书记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基层防控工作体系,加强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目前,全区镇级综治中心已全部建成并挂牌运行,全部村(社区)综治中心建成并挂牌运行。通过综治中心的建设,搭建起政法综治工作新平台,基本形成了纵贯全区三级的综治中心网络体系。搭建镇村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将社会管理服务有关内容全部纳入其中,使人民群众能够得到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进全区城乡网格化管理服务,全区共划分网格11个,配置网格员805人。其中农村网格8个,其中农村网格8个,网格员641人,城市社区网格3个,专职网格员164人。

(二)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高。我区建立了维护稳定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社情民意收集与研判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切实加强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特殊人群管理、校园周边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严打整治不放松,上半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XX起,破各类刑事案件X起,抓获作案成员X人,抓获各类网上在逃人员X人。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成功破获跨区域系列盗窃电缆案X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X人。立各类经济案件X起,打击处理X人。破获各类涉毒案件X起,缴获毒品X克,打击处理吸毒人员X人。受理查处治安案件X起,打击处理X人,其中行政拘留X人。对“黄赌毒”、“食药环”等治安突出问题全力打击整治,共查处涉黄涉赌案件41起,打击处理137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二、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的法律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国家出台了种粮直补、农村危房改造、最低生活保障、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盲目的曲解法律法规,导致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等上访问题突出。从信访局提供的数据来看,截至目前,我区涉及农村各类上访件X件,其中涉及宅基地纠纷X件,土地承包X件,土地流转X件,退耕还林、林权问题X件,扶贫领域纠纷X件,农资补贴X件,水利纠纷X件,其他68件,这些都充分说明目前我区农村地区仍然是信访的重灾区,农民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基层治理力量薄弱。基层一线警力不足,从政法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全区各基层派出所平均只有5个正式干警,像X、X、X派出所正式民警才只有3个、各镇、街道司法所都是1个人,不利于执法办案,也对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带来严峻考验。

(三)特殊人群管理难度较大。来X打工的外来人员,有少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所不固定,管理起来难度较大。我区目前有X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虽然都落实了监护人责任,但是个别农村的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家庭困难得不到有效治疗,流散在社会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地区相比较城区,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的人力、财力、物力上投入较少,视频探头少、投入警力少,再加上“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从公安系统掌握的情况来看,截止9月底,我区城区治安案件发案X起,乡镇发案X起。其中侵犯人身、财产权利案件城区X件,乡镇X件;妨害公共安全案件城区X件,乡镇X件;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城区X件,乡镇X件;扰乱公共秩序案件城区X件,乡镇X件。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乡镇相对于城区治安案件发案率较高,这和城乡视频探头数量、治安巡防力量强弱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五)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力还不够高。我区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特别是很多年轻有文化的人才流失更大,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这些人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维护村集体利益的意愿相对淡漠,常常抱有“各自打扫门前雪”“事不关己”的心态,主要精力基本上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对村集体这个大家庭事务关注度不高,社会治理主体相对弱化。

三、意见建议

党的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当前,基层社会治理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农村的作用是个变数,既可能是稳定的根源,也可能是不稳定的根源。因此,必须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一)深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推进和创新,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基层社会治理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所以必须首先把在基层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放在首要的核心位置。基础环节就是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成果的取得和整个农村面貌的改善,都要靠基层党组织来领导。农村社会治理成效明显与否,取决于当地党组织尤其是书记的综合素质和影响力。一名优秀的村书记,可以带动一个高效的基层党组织,进而引领整个村级自治工作走向良性运行。所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关键,而关键中的关键又是村书记的作用。无论是从当地推选任命还是上级组织下派,前提都是要能够找到一个切实为村民着想为村民办事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人来担任村书记。还要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为农村未来的发展储备中坚力量,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和引导,让更多年轻人尤其是青年人加入党组织。

(二)提高农民法治意识。提高农民法治意识,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农村社会的法治氛围较城市有很大差距,群众没有形成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用法治方式解决的思维习惯,甚至一些干部也没有以法治思维开展工作的自觉,再加上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相对较低。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农民法治意识,采取什么样的最贴近农村现实的宣传教育方式就特别重要。可以引导村干部有侧重地利用农村文化广场等平台,适当加入一些以法治宣传为主要内容的节目类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情节,向群众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这样既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又可以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逐步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从而使群众逐步形成遇事找法的行为习惯。

(三)扶贫坚持“志智双扶”。贫困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基层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到了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我们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已经不再是物质层面的问题,而是报告中说的“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问题,在脱贫攻坚阶段,怎样在思想上改变贫困状态是一个难题。所以必须把思想引导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要努力让贫困群众思想认识到位、心态积极、主动作为,从贫困走向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实现自立、自强。必须要引导农民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尤其要克服“等靠要”思想,摒除陈规陋习,让积极向上的内在精神力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良药,这样的农村也才能有更长久的发展动力。

(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整合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等现有场地、设施和资源,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2

近年来,××区不断深化平安建设活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始终保持“严打”整治的强劲态势,狠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特别是恶性案件大幅下降,刑事破案率大幅上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各个敏感时期均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把提升公众安全感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近年来,××区先后开展了打击传销、“两抢一盗”、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同时,大力推进平安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学校等建设,印制了××万份《致××区居民一封信》发放,把预防、打击传销以及预防“两抢一盗”等内容放在信里面,以基层平安促进全区平安,并着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织牢治安防控的“三张网络”,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

一是“专职治安巡逻防控网”。2012年我们再次招聘了××名协警,加上原来协警员,使我区协警和警力的比例达到1:××。招聘的协警专门用于组建机动队,在公安民警带领下,负责在重点时段以××区主干道、商业广场、金融网点、道路交叉区域、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案件多发路段以及治安复杂部位全天候开展治安防控巡逻。

二是“社区义务巡逻防控网”。区辖各街道办事处、各社区都分别组建了各种有特色的义务巡逻队,每天佩戴红袖章在街巷开展义务巡逻。××办的义务巡逻队以电动车代替自行车开展巡逻,××办成立了由××人组建的××花园义务巡防队等等,一些社区也以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分子、老党员老干部等为义务巡防活动的中坚力量,指引和领导群众自发、自觉、自愿参与义务巡防工作。

三是“街巷防控网”。以“十户联防”为载体,以各街巷为单位,每相邻十户为一组,以各个居民小区、街巷相邻的十户群众为一个联防小组治安单位,由十户人进行联防联保,自我保护。并大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活动,把基层治安防控延伸到各个小街小巷。同时,明确要求由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包干单位门前路的治安巡逻,做到单位包路、路有定人、人有定责,不符合要求的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度。目前,全区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个。

二、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网格化管理等新举措。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所有的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海城区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在街道办事处成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在村(社区)成立综治信访维稳站,构建起“矛盾纠纷联调、突出治安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突发性事件联处”的工作机制,同时,把基层派出所领导安排在街道挂任副书记,派出所干警挂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进一步加强基层和公安的捆绑工作责任制,在基层一线集中开展社会管理服务、集中解决稳定和治安问题。通过把社会管理不断向基层沿延的方式,结合我区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领导干部下访和接访活动和“五个一”包案机制,2012年我区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件,化解成功××起。如化解了历时××年的××涉诉信访执行积案,妥善处置了××学校学生意外死亡家属阻挠学校正常上课的突发事件、多起医患纠纷事件、多种多样的讨薪事件等等,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开展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开展了社区网络化管理工作,把社区划分若干网格,以每300户为一网格,设立网格员对网格进行管理,网格管理包括环境卫生、流动人口登记、社会服务、矛盾调解、治安稳定、违建巡查等内容,构建起“‘网’住社区大小事,解决问题不出‘格’”的科学管理新体系。更好地发挥社区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个服务管理站,组建了一支××人的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实名采集、登记、录入“全覆盖”信息化管理。建立流动警务室,流动人口服务前移,在收集信息同时为群众服务。2012年我区以登记流动人员信息资料为切入点,成功捣毁一个打着三大公司招牌变相集资的网络型传销组织。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3

以信息化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做法和成果,吸引了重庆市各级领导的眼光。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王显刚,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何挺先后视察了牌楼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及使用情况,对中国电信积极服务基层综治、助力平安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四川、贵州及重庆本地等40余个区县也都闻讯前来学习参观,万州牌楼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展示厅目前仍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次的接待频率。

社区活地图

唐联明是重庆市万州区牌楼街道观音岩社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社区干部,同时兼任社区网格管理员。与平日一样,唐联明提前一个小时巡查完自己负责的片区后,来到社区办公室,用自己的手机或电脑,将当天的巡查情况逐一上传至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并一一查看当天的待办事件和平台上报事件处置进展情况。

她介绍,作为网格管理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事件信息采集,发现居民生活中各种琐碎问题:哪个地方发现了垃圾,哪个地方的路面有坑,哪个地方公物毁坏、路灯不亮等。社区还规定网格员要对网格做到“三活”、“四清”,即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唐联明说,以往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只能靠随身携带笔记本手写记录,速度慢还容易搞丢;而现在,只需拿出手机拍照上传,直接录入系统。

当天上午,在沙龙路三段人行道,唐联明发现了一个下水管道井盖边角破损,行人稍不注意便会踩漏摔跤。见此情形,唐联明当即拿出手机拍下现场情况,并用手机将照片和简要信息上传至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当日下午,社区便联系市政部门对该井盖进行了更换,并再次拍摄修复后的照片上传平台进行结案。

“自从用了这个平台,工作方便很多,事情处理效率提高了,群众也很满意。”唐联明说,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对社区情况了若指掌,不仅能实时了解社区内各楼栋居民详细情况,还能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并随时监控事件处理流程。

与唐联明一样,牌楼街道八个社区的近百名街道和社区干部每天都要数次登录这个平台。

五级穿透式信息管理

牌楼街道地处万州主城区南部,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辖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库区移民、农转城人员较多,人流量大。各类人员又分为不同利益群体,矛盾错综复杂,给社会治理带来全新的挑战。原有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街道将所辖八个社区共划分为68个子网格,并配置若干专兼职工作人员,以子网格为基础工作单元,由网格长统揽格内外一切事务,开展网格化日常工作。

在此基础上,牌楼街道在中国电信重庆万州分公司的支撑下,按“网格化+网络化+信息化”思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造了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由工作台、基础数据、视频监控、专题业务、指挥调度、考核评估六大模块组成,通过街道、社区、楼栋、户进行五级穿透式信息管理,实现了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的“一目了然”。

在牌楼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展示厅,通过卫星高清地图,可清楚地看到辖区内社区分布情况。点击任一社区,即显示出该社区所含的网格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及网格力量情况,再点击任一网格,即可看到该网格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信息,继续点击任一楼栋,即可显示该楼栋内具体居住人员情况,细化到每家每户每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社会身份等基本信息。

平台所独有的全球眼模块,是由136个全球眼探头构成的视频监控网,社区管理人员通过点击任一探头标志,即可观察社区内实时监控画面。监控探头按照“案发率较高”、“重点交通节点”、“重点人群聚集区”、“重点企事业单位”、“特殊行业”五类重点场所进行设置,与市政、交警等单位在主干道设置的探头,形成了互联互补的一网打尽式格局。若遇突况,管理人员可通过基础数据板块迅速掌握社区内的楼栋、住户、市政设施、监控视频等信息,及时组织人员、协调处理,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4小时全方位监控,在对犯罪分子形成震慑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推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

牌楼街道的信息化社会治理试点出了成果,万州区政府决定迅速向全区推广。今年8月,万州区召开“全区背街小巷视频监控建设推进会”,城区11个街道办事处书记悉数到场。会上,中国电信万州分公司与各街道办和部分乡镇分别签约,并与其余7~8个乡镇达成合作共识,全面加快了万州全区信息化社会治理建设的步伐。

对这一举措,万州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通过前期的探索实践,我们感到推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符合现代社会治理方向,可以实现一举多得。

一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他们通过整合部门信息,消除“信息孤岛”,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实时更新的信息资源库,推动了资源的“大整合、快更新、高共享”,使管理人员摸清了“家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类信息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二是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政府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群众。他们通过搭建统一平台,强化内部工作监管流程,方便对各级人员工作情况的督促及考察,促使政府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以更好地适应对“社会人”服务管理的需要,不仅降低了公共服务的成本,而且增强了公共服务的时效性。

三是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全面掌控、及时处置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关键。他们通过建立社区网格化平台,使政府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使基层实时掌握网格内动态信息,解决基层管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问题,实现了“琐事不出楼栋、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及时就地解决”。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4

北京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提升幸福和谐

东城区紧紧抓住作为全国和北京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的契机,构建具有东城特色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

社会管理融入网格提升居民安全感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是在充分总结原东城“万米城管网格”和原崇文“制”、“城管综合执法机制”的理念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安全稳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责任制为依托,以社会各类人的管理为重点,合理划分网格管理单元,综合考虑“地、物、情、事、组织”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常态方式。

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框架体系主要由六大系统组成,即:以民生保障为基础的建设服务系统、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信息网络系统、以高效顺畅为要求的组织指挥系统、以预警防范为先手的维稳防控系统、以快速反应为特征的应急处置系统、以真实客观为标准的考核评价系统。

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组织层级可以概括为:“三级平台”“四个层级”,“三级平台”即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四个层级”即区级、街道、社区级、网格级,也可称为网纲、网目、网结、网格。

东城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被划分了589个社会管理网格,平均每个社区被划分为2到5个网格。每个网格里又配置了“七种力量”,即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工作者和网格消防员。600余名的网格助理员了解民情、解决问题在网格;248名警察保一方平安在网格,东直门、东花市等3个试点街道实现了“一格一警”;203名“司法力量”和31名消防干警下沉配置到每个网格,在基层一线开展多元调解和消防安全工作日常巡逻检查。

便民服务纳入网格提升居民幸福感

东城区在全区构建“一刻钟生活服务圈”,社区居民步行只要15分钟就可以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享受到买菜、修车、修鞋、文化健身、卫生服务等服务内容。目前,全区162个社区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工作,10大类60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都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市民中心、区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全区基本形成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商业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政府购买公益服务和居民自助互助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目前,东城区共完成17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建设工作,全区社区商业网点数量达5600个,平均千人拥有社区商业网点数量6个。

社区自治沉入网格提升居民参与感

将社区划分为网格,缩小了工作力量的单位面积,扩大了社区服务的密度,更多居民把精力投入到社区,畅所欲言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在东城区形成了“居民议事厅”、“市民论坛”、“开放空间”等多种形式,有效的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制度,是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解决社区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形式,是东城区社区自治制度的一种创新。“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制度搭建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实现了居民对社区事务和与自身利益相关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增强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民主意识,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居民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同时也增加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除此之外,完善的“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结构,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以规范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会议、社区代表会议为手段,以社区服务站为平台,搭建起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建立了网格化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新模式,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治理体系,有效实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作为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的有力保障,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引入最先进的现代科技,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预警性、主动性和协同性。其中,通过建立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工作目标,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严谨梳理29个部门的118项业务流程,打造了“六步闭环结构”。通过建立街道社会服务特服号码和公众微博等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与辖区居民的互动交流。

此外,东城区提出“把党支部建在格上”的工作思路,将社会管理网格同党组织设置进行有效对接,有效推动了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

上海长宁区:三方面着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长宁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县(区、市)之一,早在2010年初就组织开展了加强社会建设的工作调研,围绕社会矛盾调处、基层社会治理、城市运营管理等重点问题,形成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并细化分解为7大类45个项目。下一步,长宁将在实有人口管理、社会共治结构、社会稳定预判预警预案机制三方面着手,继续推进试点工作。

聚焦重点群体,深化实有人口管理。推动人口管理由户籍管理为主向实有人口管理为主转变,完善“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动人口信息共享,实现与民政救助、劳动就业、综合治理、人口计生等部门的信息互通。

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社会共治结构。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和监管评估机制;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坚持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民警“四位一体”运作机制;积极倡导志愿服务,依托上海虹桥志愿服务网,把世博为长宁留下的一支2.5万多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壮大;完善基层综合治理,逐步推广以社区中心警务室为基础的警社合作模式,推进综治工作向楼宇、“两新”组织延伸和拓展。

注重源头预防,完善社会稳定预判预警预案机制。建立区社会稳定情报中心,综合运用来自政法系统、窗口、基层社区等社情、企情、舆情和网情,准确把握形势、深入分析社会心态、及时了解民意。对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建设项目、企业改革、撤制村队等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开展评估,使之成为重大决策、项目审批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

天津滨海新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1234”模式

作为全国35个市、县(区、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之一,滨海新区通过“构建一个格局、深化两个体系、强化三项机制、打造四大亮点”的新招法,不断推动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努力争当社会管理创新的排头兵。

构建一个格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两个体系。建立健全预防与处置并重、管理与服务相融、公正与效率统一的服务管理体系,加快完善集海陆空立体化的打防管控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强化三项机制。构建覆盖全面、反应灵敏、多方联动、调处有力的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形成常态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完善充满主动性、富有针对性、确保及时性的能动司法保障机制。

打造四大亮点。建成“五位一体、四级平台、三调联动”的综治服务中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成功率以及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满意率提高,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涉法涉诉案件、越级访、下降;总结探索征地拆迁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真正做到阳光、和谐、文明及规范拆迁;建立区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推进、工会积极主动、各方密切配合、职工广泛参与的“四级联动”工作体系;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形成成熟的集宿式、公寓式管理模式,在流动人口激励保障方面取得新突破。

青海格尔木市: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三项工程构建四大格局建好五支队伍

2010年10月,格尔木市被列入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格尔木市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并将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纳入了全市“十二五”整体规划,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格尔木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主要是针对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互联网管理等工作,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三项工程”、“四大格局”和“五支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健全法制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率先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福建晋江市:社会管理创新瞄准一个目标践行一种理念实现三个转变落实九大任务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晋江市已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2011年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晋江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晋江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围绕“瞄准一个目标、践行一种理念、实现三个转变、落实九大任务”展开。

“一个目标”就是既要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又要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一个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三个转变”就是社会管理要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由单一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管理转变,由事后处置、被动应对向事前预防、主动掌握转变。

“九大任务”就是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强化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健全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突出治安稳定问题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管理;强化民生保障;创新社会管理手段。

广西凭祥市: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近年来,凭祥市紧紧围绕“建平安、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全国社会和谐稳定模范边关”为总体目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安畅通县(区、市)”和首批“全国法治县(区、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中央政法委、综治委确定为广西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

2011年3月1日,凭祥市召开全市政法工作暨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会,对2011年全市政法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部署。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突出边境特色,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全国社会和谐稳定模范边关”思路,围绕“富裕文明、公平公正、安全有序、和谐稳定”目标,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全力化解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不安定、不和谐因素,确保南疆国门安全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建立健全矛盾调解组织。完善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机制,深入开展“三大纠纷”歼灭战活动,主动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人依靠法律解决纠纷的能力。

围绕稳边主题,全面实施“爱民固边”战略。针对中越双方边民非法出入境频繁的现象,创新实行“路长制”,建立村村有护边员和边境通道有“路长”的长效机制,组建“护边巡防队”、设置边境通(便)道“路长”,防范边民非法出入境,重点防范和打击边境贩枪、贩毒、武装抢劫、偷渡外逃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同时与越南警方积极实践加强警务协作机制,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举行会晤,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合力打击跨国犯罪。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关爱工程”。全面总结推广凭祥镇狮子山社区女子帮教队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帮教组织的作用,带动退休老干部、青年志愿者、各地客商等参与到法制宣传教育、重点教扶、禁赌禁毒等工作中来,对特殊人群进行帮教管理,掀起全市上下共创平安的热潮。

实施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把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纳入全局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平安镇、村、社区以及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共创平安活动、人人共享平安成果的浓厚氛围和工作格局。

共青团农场:以“三突破一确保五关键”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2011年3月9日,作为全国确定的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之一,也是兵团唯一的入选单位,共青团农场召开社会管理创新联席会议,确定2011年共青团农场社会管理创新目标。围绕创新工作,2011年共青团农场将以“三个突破”、“一个确保”为主要工作目标,以“五个关键”为举措,全力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以促进自治区、兵师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个新突破”: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政策理论上实现新突破;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实现新突破;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果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5

维护稳定能力水平

 

 

副省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刘旸

 

通过专题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总书记在人民警察队伍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深切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做好政法公安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的基础上,围绕“四个力”下功夫,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要提升驾驭形势的“判断力”。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分析判断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必须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主动置于国际国内大背景下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增强“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精准把握问题所在、表现形式、发展趋势,做好各项准备,有力有效应对。

 

要提升科学指挥的“决策力”。科学指挥决策的能力,是政法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善于用政治眼光看待问题、以社会效果考虑问题、靠法律手段处理问题。要提升决策前瞻性,既分析矛盾的现实情况,又考虑事物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超前预判互联网环境可能对事态发展的影响,科学审慎作出决策。要善于把握时度效,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多方比较、权衡利弊,找准最佳时机,采取最优方法,赢得最好效果。

 

要提升担当斗争的“意志力”。有没有斗争意志、敢不敢斗争较量,是衡量能不能担当的重要标尺。要发扬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哪里风险最大、情况最紧急、群众最需要,领导干部就要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在与不法分子、黑恶势力面对面较量时,要敢于出手、主动亮剑;对队伍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要刀刃向内、动真碰硬,只要是对党的事业、对公安工作、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去做。

 

要提升优秀人才的“汇聚力”。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公安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围绕打赢高水平对手、打赢职业化对手、打赢未来对手的目标,健全完善岗位交流、职业训练、考核评估、选拔任用等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队伍战斗力,为江苏公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提供高素质的队伍保证。

 

 

  

准确把握新思想精髓

全面推进江苏高质量

司法实践走向深入

 

省法院院长夏道虎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明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使命任务、总体思路、工作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要准确把握政治与法治的关系,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绝对领导。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要求,增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的政治意识,把法治思维、政治思维,法治方式、政治智慧有机融合,努力实现“三个效果”统一。二要准确把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围绕省委谋划“十四五”规划五大课题,找准法院工作服务大局结合点,完善司法政策,妥善审理案件,延伸司法职能,推进高水平平安江苏、高品质法治江苏建设,提高服务保障针对性实效性精准性。三要准确把握保障与引领的关系,更好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坚持保障合法权益、引领正气正义相结合,贯彻实施民法典,维护民生权益,推进诉讼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四要准确把握预防与化解的关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统筹推进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下好源头预防“先手棋”,融入多元化解“快车道”。完善诉讼与非诉讼对接机制,深化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把司法治理效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五要准确把握放权与监督的关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权利责任清单,以有序放权与有效监督“双轮驱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行稳致远。六要准确把握严管与厚爱的关系,锻造过硬法院队伍。学习贯彻训词精神,扎实开展教育整顿试点,拓展思想教育深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强化纪法约束硬度,提高组织关怀温度,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法院队伍。

 

 

  

 

更好发挥检察机关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省检察院检察长刘华

 

检察机关学习贯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键是要认真参悟其中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特别要对照总书记对政法工作、检察工作的指示,以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点是持续深化“三官一律进网格”。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三官一律进网格”既是抗击疫情的高招,也是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实招。要持续深化“检察官进网格”,积极将不起诉宣告、行政争议化解听证、公益诉讼线索搜集等办案工作放在基层。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核心是结合办案参与社会治理。要将每一个案件的办理,都当作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机。在诉权行使上,既不能简单“不诉了之”,也不能简单“一诉了之”,而要通过办案修复被违法犯罪损坏的社会关系。作出不起诉决定前,既要督促被不起诉人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又要移送相关职能部门对该处分或处罚的给予相应处理,必要时还要由检察机关开展训诫教育。起诉的案件,也不能一诉了之,特别对涉及到企业的,要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对办案中发现的政府管理、社会治理问题,还要充分发挥检察建议作用,积极帮助堵住社会治理漏洞。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建好用好刑事和解平台。今年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将“建立全省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平台”明确为“政法强基十件实事”之一。省检察院将联合省司法厅在全省全面推开刑事和解工作,依托刑事和解平台运行,促进更多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消除积怨,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根本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为保障人民群众公平正义而司法,是检察机关安身立命的根本。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到检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认罪认罚从宽、公益诉讼检察等各项工作,将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检察办案理念、工作观念和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

 

 

  

 

学思践悟治国理政新思想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朱光远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第一卷、第二卷,是系统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是生动反映领导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经典教材。《谈治国理政》三卷,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反复强调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我们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近年来,全省政法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秉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基层网格化治理机制更加成熟、基层防控风险屏障更加牢固、基层社会治安驾驭能力更加过硬、基层民生服务保障更加优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夺取“双胜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社会治理的核心。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基层社会治理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深化拓展、提炼完善上下功夫。一是以防范化解风险为立足点,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全周期管理”意识,全面落实风险防控“四项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进一步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屏障。二是以“三治”紧密结合为着力点,做强党建引领,做实自治基础,做优法治保障,做厚德治教化,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三是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为突破点,加快出台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完善网格工作清单和准入机制,推动建立以12345为主叫号码的基层社会治理联动响应机制,推动市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全覆盖,加大专职网格员配备和网格员职业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四是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围绕省委提出的“扎实开展试点、走在全国前列”要求,指导各地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形成春色满园、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进一步优化基层社会治理质态。

 

 

  

 

以理论学习新高度推动开创工作新局面

 

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

 

江苏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精神,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奋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展现率先作为,在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中彰显责任担当。

 

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模范机关。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律师行业党建“四大工程”,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

 

紧紧围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切实发挥法治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作用,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科学制定和高标落实法治江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建设法治社会“五个体系”。聚焦“新发展格局”,加快法治市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法治服务品牌,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纵深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非诉纠纷化解“四大工程”,构建矛盾纠纷“分级诊疗”机制,切实防范矛盾“外溢上行”。坚持以开放性架构吸纳社会力量,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紧紧围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按照“两快”“两全”要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民意12348”工作机制,创新完善“一站式”“综合化”服务模式,真正让公共法律服务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紧紧围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提升司法行政改革质效。精心做好法治江苏建设以及司法行政发展等“1+3”规划编制,坚持以深化改革补短板、强基础,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牵引实战化,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发展内生力、原动力。

 

 

  

 

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

不断开创隐蔽战线工作新局面

 

省国家安全厅厅长陈德鹰

 

国家安全机关要不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在服务党中央、服务和加强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两个方面担当尽责、奋发作为,更加有力保障“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是把握时代使命,强化政治担当。国家安全机关要进一步学好用好《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和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精神,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在隐蔽战线上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切实服务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坚决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是弘扬斗争精神,直面风险挑战。突出维护政治安全,高度关注可能危害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的潜流暗流,持续强化反间谍斗争,大力加强《江苏省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条例》的普法执法,高质量推进政法强基十件实事,积极构建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间谍斗争新格局。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强化体系能力。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贯彻落实政法领域改革推进会精神,从根本上强化执法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省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前列作出贡献。要深化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盯世情、国情、社情、敌情的新发展新变化,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加快网络化智能化大数据建设,更新业务理念,优化工作布局;要严格依照制度办事,坚持科学制定、严格执行、有力监督,使国家安全机关各项工作运行在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上。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6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盘县着力化解纠纷、抓严打整治、震慑犯罪,抓治安防控,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

抓纠纷化解维护稳定

今年,盘县从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全力保障“平安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出台《关于巩固和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工作方案》、《2015年综治工作要点》等文件,联合五部门修订完善了《综治领导责任制》、《领导责任查究制》,县政府财政预算按人均2元的标准划拨综治工作经费。为加快推进移民安置工作,盘县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围绕“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圆满完成重要时点、时期安保维稳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排查出涉及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714件,并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案化解。

为了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盘县组织召开社会风险评估报告评审会21次,对盘县下屯水电站等21个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进行了评审。结合盘县实际,切实做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强化疏通一切有碍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种种“梗阻”现象。

截至目前,全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33次,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480件,调解成功2424件,成功率为97.7%;防止群体性上访21件,制止群体性械斗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矛盾纠纷受理数下降206件、调解成功率上升2.21个百分点。

近年来,盘县积极探索基层维稳新路子,施行“网格化”管理,建设基层网格信息员队伍,依靠群众力量解开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千千结”。这种“资源在基层整合、队伍在基层组建、处置在基层开展、矛盾在基层化解”的基层维稳应急处置机制,目前已在盘县推广。

王玉龙既是村民组长,又是维稳应急处置队伍中的网格长。村民一旦发生矛盾纠纷,他都会及时赶到现场调解,调解不了的上报镇维稳应急部门,通过联动调处处置事件。“农村矛盾纠纷大多是小事,但小事处置不及时,可能变成大事,马虎不得。”王玉龙笑称,自己就是“急先锋”,不仅要搜集信息,而且参加调解,为村民排忧解难。

在盘县,各乡镇聘请网格员5818名、网格长253名,按照“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的原则,兑现基本报酬和奖励性报酬,通过工作与报酬挂钩,让网格员、网格长真正成为信息员、代办员、宣传员、调解员和监督员。县级成立工作组复核、督促兑现村居和网格社会购买报酬,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通过网格划分管理和购买服务,实现了信息来源快捷、真实,内幕性、隐藏性的信息更容易掌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得到有效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被极大激发等良好社会效果。

抓严打整治震慑犯罪

深化“三个严打”,重点打击“两抢一盗”、涉毒违法犯罪,深入开展追捕逃犯行动。以治安岗点和凉都特巡为主体,部署特巡警、武警、消防开展武装巡逻。在红果城区,每天投入巡防警力150余人,火车站每天不少于20人、汽车站每天不少于10人巡逻查缉,其他乡镇按不少于5人组织巡逻队,每天开展巡逻防控,严密防范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

控点连线布下“天网”,实现盲区有效监控,轻松识别人员、车辆……这就是盘县公安局建设的“天网”工程。目前,“天网”视频监控3015个,报警点150个,实现了高清探头在全县重点卡口、路段、场所、区域的覆盖。在农村,以村为单位,以多户联防为单元,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实行邻里守望、邻里互助、治安联防,开展轮流值班巡防守护。

为防止农村偷牛盗马案件发生,盘县出资16万元综治经费购买农村防断线报警器10000套发放到各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单独购买红外线报警器材,安排人员到大牲畜养殖户进行指导和安装。

截至11月底,全县共立刑事案件4422起、破获1971起,破案率为44.57%,与去年同期相比,刑事发案下降1023起。立命案17起,破案17起,破案率为100%,与去年同期相比,命案发案下降12起。

严打盗抢方面,全县分鸡场坪、响水、保田、马依等9个片区开展专项行动,成功摧毁1个长期在云南宣威、盘县等地盗窃轿车、柴油的盗窃团伙和1个技术性开锁流窜盗窃团伙;查获盗窃耕牛团伙5个,侦破耕牛被盗案件70余起,成功拦截、追缴被盗耕牛26头,抓获盗窃耕牛嫌疑人30人。抓获网上逃犯275人,抓获历年命案逃犯6人(其中10年以上3人),成功抓捕一名在逃16年的省级督捕逃犯。

抓宣传教育正面引导

为营造平安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盘县各地开展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借助媒体平台,继续开办“法治盘州”、“聚焦平安”视点栏目、“盘州法苑”专题栏目和《平安盘县》季刊。组织开展以“人人参与平安建设,家家共享平安成果”为主题的五月综治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平安建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册),同时将“平安盘县杯”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在宣传活动现场进行展览宣传,进一步提高平安建设知晓率。

利用气象局的气象信息发放防邪知识16次,发送防处知识16000余条次。除集中宣传外,督促机关单位悬挂标语、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多种方式加强平安盘县建设宣传。定制平安建设宣传雨伞16000把、“平安凉都志愿者”标识10000个发放到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进行宣传。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7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瑞丽市;困难和问题;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四个治理”原则,即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其中,在源头治理方面提出,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中共云南省委第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全面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近年来,瑞丽市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最前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和独有的优惠政策,在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应运而生。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瑞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社会管理的革命和创新,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思想和技术,是电子政务管理的创新,已在我国不同地区、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重要途径。顺应形势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是瑞丽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必须突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优势

网格化管理就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把所要管理的区域(一个城市或地区)实现“网格化”即把区域地理空间进行划分,按照统一的标准将管理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使各个网络单元之间能进行有效地信息交流,共享本区域系统的各种资源,达到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不及时、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工作效率不高、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决策机构听不到群众的声音等,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公共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完善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涉及城管、公安、环卫、绿化、工商、卫生、计生、社保、社区建设等诸多方面,依靠互联网高效的信息传播力量,有效整合一区或一个城市中的公共资源,便利快捷的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减少物质与能源资源的消耗,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有效解决了基层服务管理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避免了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等弊端,使城市管理日趋优质、高效、节约,也使市民感受到细致入微,便民利民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业务流程规范标准,管理机制日趋科学

网格化管理一般实行市区两级分工、监管分离的体制,业务流程规范标准。市级负责监控和协调,区级负责具体运作,各级分别组建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建立相对独立的监督和指挥系统,定量分析各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减少了问题上报的很多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形成监管互动、分工协作、管理有序的管理新机制,使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更加流畅,大大缩短了处理问题所花费的时间,从而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三)管理方式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快速便捷

传统的管理方式缓慢被动、控制不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多变的管理需要。网格化管理提出了统一规划、市区联动的工作思路,形成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等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程序。通过不断调整完善网格划分,让所有的党政部门都通过对口的网格深入基层,让所有的城乡社区都有对口的网格单位连通体制,无缝隙地覆盖了所有的城乡社区,使政府的工作中心向下移动,向基层倾斜,给党政单位以发挥协调作用的空间及直接服务的对象,使得管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与效果,更加方便群众生活,管理变得积极主动。党政职能由管理控制转变为协调服务,建构起既基于基层又能充分发挥各党政部门积极性的服务型政府,破解了“运动式”和“突击式”管理存在的弊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评价体系公开透明,管理监督更加有效

网格化管理从基层管理服务中遇到的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矛盾出发,借助系统实时生成的大量基础数据,理清基层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明晰职权,监督权和行政权分开,同时把管理职能直接下放给每一个单元网格,明确网格负责人的职、责、权,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理顺市、区、网格之间的关系,使最基层的民情、民意、民声能够通过网格单位通达党政部门的同时,也使党政部门所掌握的权力与资源及其社会资本在合法范围内能够贯通至基层。

二、瑞丽市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2013年,德宏州委、州政府将瑞丽市确定为全州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试点县市。2014年2月,云南省社管综治委将瑞丽确定为省综治信息化建设8个试点县市之一。按照省、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瑞丽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握试点机遇,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实践,制定了《中共瑞丽市委、瑞丽市人民政府关于瑞丽市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瑞丽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并拨出200万元经费用于试点,不断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与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也初步形成了较为可行的工作经验,为全州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综治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搭建工作平台。在瑞丽市社管综治办设立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监管中心和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监管中心,依托乡镇(农场)、社区现有为民服务中心(站),成立网格管理中心(站),与社管综治维稳、为民服务中心(站)合署办公,“三中心(站)”业务相对分离,工作统分结合,推进纠纷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工作。

(二)合理划分网格。将全市共划分为66个网格,其中11个城市社区在维持现有格局不变的基础上,按照500―600户的标准,划分成30个网格;农村和农场按每个村委会(农场办事处)为一个网格,划分为36个网格。

(三)配齐网格管理(信息)员。按照一个网格一名网格管理员、一名社(片)区民警;一个村民小组(生产队)一名网格信息员;每个社管综治成员单位一名信息员的标准配置网格管理(信息)员的要求,全市共设网格管理员、社(片)区民警各66名,网格信息员295名、综治信息员802名,实现“三员一警”全覆盖。

(四)构建信息支撑体系。依托云南省综治信息系统,构建网络服务管理、平安建设、综治信息共享“三大平台”,建设市、乡镇(农场)、村(社区、农场办事处)、网格小组四级信息网络体系,并在瑞丽电视台播出《瑞丽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通告》,宣传发动全市人民,动员广大群众支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市综治信息化建设全面覆盖。

(五)规范工作流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逐级化解工作机制和处级以上领导及单位挂钩联系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制度,一名市级领导及一个综治成员单位挂钩一个网格,做好指导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网格管理(信息)员以综治通手机、计算机终端等方式运用人口采集、纠纷调处、事件送报等模块,做好基础信息采集、实有人口协管、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群防群治、平安创建和服务联系群众等工作,实行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的“零报告”制度。乡镇(农场)“三中心(站)”及时研究处理网格管理(信息)员上报的信息,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逐级上报解决。

(六)注重资源整合。整合综治基层基础、禁毒防艾、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费,实行统一管理使用。

(七)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制定《瑞丽市网格管理(信息)员管理考核办法》、《瑞丽市综治通终端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瑞丽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和《瑞丽市社管综治信息事件报送处理制度(试行)》等,明确网格管理(信息)员的选聘、培训、管理、考核以及综治通手机使用管理、信息采集、报送、汇总、梳理、研判、分流、督办、等工作流程。

通过半年多的试点,瑞丽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各网格点都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综治通”手机、计算机终端接入系统,建立健全了以“人、地、物、事、情、组织”为核心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做到“居住情况清、人员信息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及时将辖区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案(事)件信息及居民诉求,注明信息的紧急程度和类别后,以手机短信、“综治通”手机、计算机终端等方式报送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进行处理。

三、瑞丽市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网格化服务管理适应了瑞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现解决问题上优势明显,然而其推行过程中仍然面临许着多问题和困难。

(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尚未正式形成

网格化管理最初本是城市管理者为整合社区资源,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引入社会管理中的,但实际操作中更多的则是基于维稳的需要。瑞丽市政府在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首先想到的是排查社会隐患、解决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的潜在问题,不让自己管辖区域出现管理盲点。在初期阶段比较注重组织架构的搭建,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影响,行政色彩浓厚。在制度设计上,虽然充分赋予了一级网格,也就是社区、乡镇(农场)对下沉网格管理(信息)员的调配权、使用权和评价权,但部分乡镇办对下沉的工作人员不敢用、不会用,加之市直部门一些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不足、配合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致使一级网格的区域统筹和综合协调力度不够、条块融合欠佳,缺位、越位、错位,“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问题依然存,网格化运作机制尚未正式形成,只能探索与运行并行。

(二)网格化服务管理持续运行面临着政府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

目前瑞丽全市共划分为66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66名、社(片)区民警各66名,网格信息员295名、综治信息员802名,增加了人力运行成本;现有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需要增设各级网格管理指导中心办公室,即增加机构的数量;网格化管理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需要增设大量的设备,投入很多物质资源,并需要相应的维护网络正常运转的资金注入,等等。虽然在需要投入的初始阶段瑞丽市拨出200万元经费用于试点,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但这还仅仅是对可以计算的财政投入的估计,如果将无形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时间、志愿投入以及相关政策成本等计算在内,数额则要大得多,网格化服务管理持续运行面临着政府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如何筹措相对充分的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网格化服务管理需求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三)网格管理(信息)员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随着网格化管理的普及和实际应用,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员。要求工作人员认真、细致、高效、负有责任心,为每一户居民建立非常详细的档案,建立低保、退管等工作台账等。但目前瑞丽市信息管理中心无机构、无编制、无人员,完全依靠社管综治办原班人马运作,人少事多。而聘请的网格(信息)员中,多数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特别是部分乡镇(农场)、村(社区、农场办事处)信息员,学历层次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缓慢,配备的综治通手机虽经多次培训,仍不能熟练操作。一些网格缺乏电脑操作人员,信息平台不能正常使用,影响工作的快速开展和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网格管理(信息)员怕问题、怕麻烦,不愿意也不善于利用平台处置解决问题,造成信息平台对矛盾问题的统筹协调和评判裁决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工作开展难度大。

(四)公共设施及服务不到位制约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从调研来看,与我国一些大城市网格化管理相比,瑞丽市由于地方财政有限,乡镇(农场)网格建设资金多来自政府财政投入,而之前政府对乡镇的投入相对较少,公共设施缺乏,基层网格管理在人员和设施配备上都不尽完善,试点工作站点、电脑及设备尚未配置到位,部分网格网络接通还不到位。在工作中,由于有些乡镇地域复杂、工作范围大,特别是有些二、三级网格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缺乏工作、用餐、休息等必要设施,出现“下得去、沉不住”现象。这些都制约着瑞丽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居民、村民素质参差不齐,社会参与不足

作为乡镇、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举措,网格化管理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村民参与社会管理认同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矛盾。但事实上,瑞丽市地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差别大,外来人口多,素质参差不齐,外籍人口高达5.1万,占瑞丽城镇人口比例近一半;边境山区村寨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少,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缓慢;乡镇村社干部多是靠威望获选,综合素质不高,常常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当做上级的命令。就目前来看,在瑞丽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二、三级网格中,居民、村民还未积极参与到乡镇、社区建设中来,社会参与严重不足。

四、对瑞丽市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路径探析

(一)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激发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活力

建立一套符合瑞丽市综治信息化暨网格化服务管理实际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活力,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是瑞丽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首要任务。首先应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效整合乡镇(农场)、村(社区)派出所(警务室)、司法所、社保、民政、宗教、计生、教育、等工作力量,把市级各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行政职权和资源下沉到“网格”、覆盖到乡镇社区,创新职能部门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载体和服务平台,解决好“谁来管”的问题。其次应进一步完善网格划分、职责、考核、监督、评比、奖惩、统计分析以及公众参与等各项工作,坚持把基层的评价、群众的认可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在科学划分“网格”的基础上,不断夯实“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网格化工作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障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持续与逐步精细,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最后应从瑞丽市实际出发,以人口管理为核心,重点抓好社情民意收集掌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理、治安防控、禁毒,以及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防范与应急反应等工作,解决好“管什么”的问题。

(二)提升瑞丽市政府、各网格单位的能力建设,规避政府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

在社会管理中,对于各管理主体应从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人、财、物等资源供给都是“鱼”的形式,如何提升政府、各级网格的能力建设,有效规避政府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非常重要。政府作为间接提供资源的主体,一是要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广辟渠道,多方筹措资源。三是建立资源使用评估体系,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国;作为直接提供资源的网格单位,应由资源提供者转为资源提供者与资源使用监督者,使资源再配制方式效率最大化。将再配置资源进行一定比例的分离,并提供或协助相关的能力培训,让资源的无偿提供转为行动激励或服务购买;作为接受资源的次级网格单位,在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要培养资源自造能力,提升竞争力,以能力与行动获取资源。当然,任何一方的能力提升,都不是仅靠自身就可完成,需要长效机制的配套支持。

(三)健全网格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奖惩责任

网格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大量配套管理人员。针对瑞丽市目前网格化管理完全依靠社管综治办原班人马运作,人少事多,而聘请的网格(信息)员中,多数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情况,建议健全网格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奖惩责任,激发网格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一方面在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能力水平的同时,展开暗访督查、随机抽查、电话抽查、走访网格群众、跟踪督查、联合督查和互查,及时掌控每个网格和网格管理员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网格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设立网格干部考勤业绩奖,对于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的下沉人员,按规定由市财政年底一次性兑现业绩奖,予以通报表彰,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认真、排查不细致、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彻底,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免职等处理。

(四)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建议瑞丽市加大对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财政投入,(下转第249页上接第254页)从信息化建设、公益岗位设置、管理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以开展信息化调研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瑞丽市网格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加强项目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一方面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网格内人口、房屋、证件、职业、车辆、场所、网络、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推广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实现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并定期在网上分析研判、预警预防,做好实有人口协管、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发动群防群治、开展平安创建、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确保对各类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牢牢掌握网格化管理主动权。另一方面以信息化为手段,积极搭建网上服务新平台,促进电子政务与网格信息化对接,大力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受理、网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使群众打开电脑就能查询有关事项、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公共服务,真正把网格化管理的成效惠及民生、反哺社会。

(五)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多方参与网格共治

现代社会,政府不可能主导一切,许多事情必须分离出来,交给市场或社会组织去完成。这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培育多样化、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是网格服务管理持续长效的一种方式,也是网格服务管理更专业、更高效面临的挑战。建议借助瑞丽市大力宣传网格化管理的契机培育各类社会组织,逐步培养群众的自治意识。各乡镇(农场)、村(社区、农场办事处)、网格小组和职能部门下派的网格工作人员要加强与联户代表的联系,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网格化建设中来,协助网格管理(信息)员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最终形成多方参与的网格共治局面。

总之,抓好网格化服务管理是瑞丽市社会治理创新重点工作之一,是实现维稳进网格,维护边境稳定的重大举措。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有效推行,关乎着平安瑞丽的创建,更是固本强基、便民利民,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瑞丽市综治信息化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汇报》,2014年7月。

[2]王名、杨丽:《社会管理创新的“网格化”体系探析》,(《探索》2012年第1期)。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8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最严”的总要求,以创建食品安全城区为主线,深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强化基层基础,突出工作重点,破解薄弱节点,打造工作亮点,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总体思路:按照“深化改革谋发展,预防为主除隐患,狠抓基层打基础,社会共治保安全”的总体思路,坚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原则,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为核心,以“一创、两建、三打”重点工作(“一创”即争创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区,“两建”即建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诚信体系,“三打”即打非治滥、打假治劣、打黑治顽)为牵引,继续巩固“四个年”活动成果,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加大严惩重处力度,夯实基层基础,防控风险隐患,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步伐,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总体目标。20__年食品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和安全食品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继续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强化牵头抓总、综合协调、舆情监测、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

——完成监管机构改革。按照建立“统一权威机构”的全新要求,根据上级要求按时完成食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工作,理清部门监管职责,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则、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消除监管盲区和重大隐患。

——完善基层监管网络。巩固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成果,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建立起“条块结合、条块互补”的区、镇街园区、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切实做到监管无缝衔接,执法无盲区空白,构建起常态化、全覆盖、联防联控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打非治滥,打假治劣,打黑治顽”三打专项治理行动。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坚持“一案两查”,严肃追究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整合食品检测资源。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和风险监测网络,统筹综合利用市级检测资源,充分利用区疾控中心检测中心资源,筹建区级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实现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认真做好风险监测和综合分析,定期监测和预警信息。

——健全道德诚信体系。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全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信用档案,积极开展食品行业道德大讲堂活动。在规模以上食品单位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较小单位设置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暑期前开展一次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建立食品安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做好舆情监测和信息,确保全年不发生ⅳ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争创食品药品安全区。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活动,明确创建内容和创建目标,将创建工作责任指标逐项分解,建立分工负责制,提升创建水平。加强对已评定的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的动态管理,培育一批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基地)、镇街园区和村(社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93%以上;蔬菜、果品农残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畜禽、水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启动实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加大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小饭桌、鲜奶吧、私人会所、网络食品交易、农村集体聚餐等监管薄弱环节,纳入监管网格,制定监管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管,提升保障水平。

——落实有奖举报制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有奖举报反映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加大宣教培训力度。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加强监管人员和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培训覆盖面达100%;广泛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普及覆盖面达90%以上。加强新闻发言人和宣传联络员队伍建设。

——保障暑期食品安全。着力加强暑期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优选暑供企业,强化暑供食品批批检测,确保“应检必检,不检不供”。加强暑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分析,确保实现暑期食品安全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

(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工作,对照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要求,精心谋划、认真实施,研究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力争年底前通过省级验收,获得全省首批“食品药品安全县(区)”的光荣称号。二是大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安全食品示范年”活动,坚持“自愿申请,严格

审批,挂牌示范”的原则,采取动态管理的措施,全年开展培树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基地)、镇街园区、村(社区)示范典型活动,切实通过食品安全典型的培养和挖掘,起到“培育一个,示范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打造特色旅游饮食文化。结合暑期特点,本着“严格把关、宁缺勿滥”的原则,在旅游景区及其周边打造一批我区名优食品和特色食品专卖店、特色餐饮一条街、特色农家乐,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诚信、规范、文明、和谐的特色旅游饮食文化消费环境,确保广大游客放心消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二)推进网格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健全基层监管网络。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内涵,加强镇街园区食品安全办公室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站规范化建设,食品安全办公室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站软硬件配备达到“六有六统一”标准。同时,配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力量,建立完善村(社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二是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工作协调、工作组织、工作考核、信息互通、监督检查、案线接转、宣教培训等工作制度,重点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普查调查制度、日常巡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宣传培训制度、隐患排查、整制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三是分解落实监管职责。按照《__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落实监管部门主要责任以及镇街园区属地责任,强化企业的第一责任,切实做到监管全面到位,问题及时发现,属地快速处理。

(三)强化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一是全面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促进农产品上档升级。加强农业投入品日常监管,扎实开展饲料、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对饲料、农药和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落实屠宰企业进场查验、来源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病害畜禽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做好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强化“瘦肉精”检测。积极推进肉类电子监管追溯系统建设,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鲜肉注水等违法行为。强化奶站监管,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管理。认真做好农产品基地的环评认证工作,不断扩大“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种养殖面积和产品产地认定面积。积极发挥农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作用,加快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上档升级。二是狠抓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质监部门要严格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督促企业对重点产品、原辅料的重点项目和出厂产品实行批批检验,严格食品添加剂备案、使用管理,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强化食品用纸、塑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监督检查,依法取缔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包装材料的“黑窝点”。加强对出口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检查,督促企业完善质量安全防控体系。工商部门要广泛推行食品经营企业电子信息监管系统,利用“票证通”采取倒逼机制,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加强对清真食品的日常监管。在农村集贸市场以熟食肉制品、肉类为重点,推行挂牌亮证经营,加强溯源管理。粮食部门要强化粮食收购质量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坚决禁止陈化粮及制品进入食品市场。食品稽查部门要认真做好餐饮企业和食堂的量化分级评定和动态监管工作。积极推行规模以上餐饮企业“五常六t”精细化管理和小餐饮“明厨亮灶”工程,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规范餐饮企业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单位的监督检查。完善百人以上集体就餐备案监管制度,加强现场监督,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商务部门要强化酒类流通许可证和酒类流通随附单的管理,彻查存放假劣酒的“黑窝点”、“黑库房”,斩断售假链条,打掉酒类专卖店行业“潜规则”,彻底净化酒类市场消费环境。

(四)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一是深入开展“三打”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打非治滥”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治理在食品中违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开展“打假治劣”专项整治行动,严密排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食品初加工集中点等问题易发多发的区域场所及薄弱环节,重点查处无证照经营、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虚假标识、非法宣传等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开展“打黑治顽”专项整治行动,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闲置厂房(库房)等为重点部位,利用网格化监管体系,发动群众监督,开展大规模集中排查和治理,坚决治理隐蔽更深、链条更长、危害更大的突出问题和顽疾。同时,还要从群众举报投诉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儿童食品、食用油、鲜肉及肉制品、调味品、鲜活(干制)水产品、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二是强化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适时组织食品安全隐患分析研判和通报,强化全过程全链条风险识别研判、处置措施,建立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清单,实施整治督办制度,落实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确保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等重大风险隐患能够及时预警、及时化解、随时掌控,一般和易发隐患可防可控。三是加强“六小一大”的专项治理。采取“淘汰一批、整改一批、规范一批”的分类措施,加强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小饭桌、小食杂店、小饮品店等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治理整顿,制订具体监管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对于条件较好的“六小”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全面提升较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强__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点位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坚持月上站工作制度,督导市场主办方履行法律规定义务,对发现的违法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相关监管部门。四是开展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专项整治。强化食品出厂检验、流通环节食品标签标识检查,着力解决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问题。严厉打击篡改生产日期、伪造产地、违法涂改标签、伪造冒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及“三品一标”标识等违法行为。五是加大薄弱环节治理力度。针对小饭桌、鲜奶吧、私家会所、网络交易等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要主动作为,切实摸清底数,纳入监管范

围,积极探索治本之策,制定具体的监管举措,切实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五)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促进科学高效监管。一是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统筹利用市级现有的检测资源,实现检测资源的互补和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区疾控中心检测资源,筹建区级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顺畅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二是完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监测点建设要逐步延伸到社区、村。逐步完善“企业批批自检,监管部门监督抽检、综合部门风险监测”的检测工作机制。特别要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的风险监测,围绕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风险评估。三是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机制,定期风险分析和预警信息,及时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苗头和隐患,对食品安全问题和潜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一是加强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诚信体系建设年”活动,监管部门为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实名制信用档案,实施分级分类监管,20__年底前要完成所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的首次年度等级评定工作,以及肉制品、植物油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诚信体系评价工作。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追溯管理和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等项制度,每季度定期开展1次企业诚信管理自查活动,建立企业主动报告自查情况制度,不断加强各环节和各岗位诚信管理。用足用好“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进一步完善诚信联动奖惩机制。积极开展食品行业道德大讲堂活动,全面建立食品行业诚信体系。二是搞好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类食品安全专题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基层监管员的基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能力。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严格落实从业人员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要求,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诚信意识和操作能力。三是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大力实施“宣传教育提升年”活动,认真抓好食品安全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好“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主题宣传和“五进”日常宣传活动。将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善待善用新闻媒体,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努力构建政府严格监管、企业诚信自律、社会广泛监督“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七)做好暑期各项工作,提升监管保障能力。一是优选企业,完善机制。切实摸清暑供食品企业的底数,精选一批暑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驻点监管,完善点对点暑供食品供应网络,确保暑供食品安全可控,责任可查。建立健全暑期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风险监测、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各项工作机制。二是突出重点,严密排查。暑期前,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努力消除各类隐患。暑期期间,重点加强旅游景区周边自制小食品、饮料、熟食肉制品等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对休疗院所等团餐接待单位,要紧盯不放,驻点监管,确保广大中外游客饮食安全。三是健全网络,加强监测。要进一步完善暑期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做好暑期水产品、熟食肉制品、饮料等高风险食品的风险监测工作,加大抽检频率和密度,做好预警监测分析。针对暑供食品,坚持“应检必检、不检不供”的原则,重点加强蔬菜、肉类、牛奶、鲜活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的监测工作,确保暑供食品绝对安全。加强舆情监测,做好预警分析。提前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搞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实现暑期食品安全保障万无一失的目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综合协调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继续发挥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协调议事制度、综合协调制度、日常工作调度制度、舆情研判应对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以及案件侦办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基层监管网络。进一步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明确专职岗位、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以村和社区为监管单元,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员等群众性队伍,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实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要着力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凝聚起全社会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责任落实,完善责任体系。一是强化镇街园区属地管理责任。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统筹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投入。完善《__区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办法》,将食品安全考核纳入各镇街园区和区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细化明确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和岗位负责人的监管责任。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的协调沟通,严肃查处监管执法中的不作为、不到位、乱作为、“吃拿卡要”等失职渎职行为。三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推广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日常监管情况,划分风险等级,对风险等级高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频次,督促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强化应急建设,提高反应能力。一是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区、镇街园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报送网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细化食品安全紧急信息的报送主体、程序、时限和责任要求,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二是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落实《__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园区工作职责,按照“统一管理、政府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原则,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级管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网络,组建一支相对稳定、反应快捷、精干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创新应急手段,增加硬件投入,加强通讯、车辆等物资保障,规范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库作用,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和科学高效。三是建立协同应对机制。发挥区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的组织协调和各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职能作用,建立起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能够联合防控、协同处置。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9

[关键词]新常态;基层治理;法治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091

1科学把握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内涵和特征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指县级以下(县级、乡级、村、社区等)的行政区域,在党的领导下,将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一切活动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基层的一切需要和可以由法律来调控的活动和工作,都纳入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从而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

具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党的领导是核心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本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党始终都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的领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原则,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了战略重要部署,充分强调了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

12法治政府是关键

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关键是约束和规范公权力,建设法治政府。基层行政机关作为基层的主要执法机关,其依法行政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程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当前,在基层执法的过程中,尤其是政府执法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损害了群众利益和法律权威,影响了群众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极大地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因此,必须通过建设基层法治政府,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发展。

13法治文化是基础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基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基层法治奠定坚实根基。文化是一种社会氛围,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行为。可以说,整个社会对法治文化的普遍认同和坚决支持,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基础和保障。

2全面认识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性

21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环节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层是整个社会的细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当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我们必须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高度出发,以基层为基本载体,通过总结提炼基层实践探索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来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

22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和谐稳定的坚实保障

同志深刻指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法律是协调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在调节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减少和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利益格局调整的困难,矛盾风险挑战的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基层治理的局势更是纷繁复杂,其治理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法治是“治理的基本方式和最有效手段”,以法治为手段的治理将是人类治理的未来和趋势。要维护基层经济社会秩序,实现基层的和谐稳定,必须把基层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法律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权威地位,推动形成法律至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23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开始重视自己的权利并运用各种方法维权,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法治和公平正义,逐渐成为有公民意识的老百姓。然而,有些干部,却习惯于“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暴力斗争思维来解决社会矛盾,习惯将群众看成是自己管理的对象,运用强制命令的行政的思维看待和处理问题,结果只会导致矛盾的激化。与之相反,法律是公意的体现,法治所蕴含的价值包含自由、平等、公正和秩序,在维护合法利益的基础上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基层政府来说,要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回应百姓呼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必须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3全面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探析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基层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发挥好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主动融入法治新常态。

31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战略任务,并将“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保障。一是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基层党组织要自觉以法治为导向,切实担负起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依法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加强和规范基层法治党组织建设,围绕基层法治建设,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制度,着力解决制约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将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联述联评联考”内容,与年终考核挂钩,从而建立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以岳麓区为例,岳麓区高度重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将网格化管理与网格党建的深度融合,推出“五星网格”创建活动并将“成立网格党小组”作为“五好”内容之一,进一步统筹区域化党建资源力量,规范提升网格党组织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基层依法治理的新格局,促进了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推进。

32提高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法治政府建设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环节,法治政府的建设与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着重指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基层干部是基层各项事务的实践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直接推动者、实践者,是基层法治建设的“落地桩”,必须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一要在基层干部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大对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培训和引导,完善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进一步教育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带头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水平。二要完善基层干部学法、知法、守法等法治实绩考评标准和办法,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基层干部。三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从而提高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

33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工作机制

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是破解基层综治工作薄弱的有效举措。一要着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法治网络,构建与网格化管理相适应的区(县)、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联动的法治网络,组建街道(乡镇)、社区(村)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干部连网格的“四位一体”(排查、化解、稳控、处置)机制,把法制工作网络机制和人员逐步向基层延伸。二要整合基层法治力量,把网格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在网格的基础上健全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化解机制,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调解“四调联动”的矛盾调解机制,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要以“服务在基层、扎根在基层”为导向,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有效利用“接待日”、“三服务”一线法工作日、民情日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推荐优秀法治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或驻地服务,真正将矛盾纠纷的解决纳入法治的轨道,从而提升基层法治治理水平。

34培育社会主义基层法治文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以化人、文以养心。法治文化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精神土壤。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写在纸上的法律是不够的,只有人们真正信仰法治,法律才能被有效地实施,基层治理法治化才能更好地推进。一要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以案释法的长效制度。二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电视、微信、QQ等媒体扩大宣传,特别是善用周边的典型法律案例以案说法,引导人民群众尊重法律的威望,树立法治的信仰,使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一种基本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篇10

近年来,__区不断深化平安建设活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始终保持“严打”整治的强劲态势,狠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特别是恶性案件大幅下降,刑事破案率大幅上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各个敏感时期均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和突发事件。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根本任务,着重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等方面下功夫。

__区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征地搬迁的教育疏导、重点人员的稳控和劝阻及领导干部的下访和接访等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一是采取“三个活动三个机制”措施,把维护稳定工作贯穿于矛盾纠纷从引发到结束的全过程,自始至终不失控、不漏管。“三个活动”是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大调解以及领导干部的下访和接访活动;“三个机制”是“五个一”包案机制、研判机制、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地化解了大批矛盾纠纷。去年全区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__x件,化解成功__x起。如化解了历时__年的__x涉诉执行积案,妥善处置了__x学校学生意外死亡家属阻挠学校正常上课的突发事件、多起医患纠纷事件、多种多样的讨薪事件等等,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在街道办事处成立综治维稳中心,在村(社区)成立综治维稳站,构建起“矛盾纠纷联调、突出治安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突发性事件联处”的工作机制,同时,把基层派出所领导安排在街道挂任副书记,派出所干警挂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进一步加强基层和公安的捆绑工作责任制,在基层一线集中开展社会管理服务、集中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三是把服务大局作为鲜明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突出政法部门在第一线工作的要求,组织协调推进民生路网、高速铁路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在20__年的征地拆迁工作中,__x区没有出现群体性冲突事件。

二、坚持把提升公众安全感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近年来,__x区先后开展了打击传销、“两抢一盗”、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同时,大力推进平安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学校等建设,印制了__x万份《致__区居民一封信》发放,把预防、打击传销以及预防“两抢一盗”等内容放在信里面,以基层平安促进全区平安。并着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织牢治安防控的“三张网络”,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

一是“专职治安巡逻防控网”。20__年我们再次招聘了__名协警,加上原来协警员,使我区协警和警力的比例达到1:1。招聘的协警专门用于组建机动队,在公安民警带领下,负责在重点时段以__区主干道、商业广场、金融网点、道路交叉区域、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案件多发路段以及治安复杂部位全天候开展治安防控巡逻。

二是“社区义务巡逻防控网”。区辖各街道办事处、各社区都分别组建了各种有特色的义务巡逻队,每天佩戴红袖章在街巷开展义务巡逻。__办的义务巡逻队以电动车代替自行车开展巡逻,__x办成立了由__人组建的__x义务巡防队等等,一些社区也以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分子、老党员老干部等为义务巡防活动的中坚力量,指引和领导群众自发、自觉、自愿参与义务巡防工作。

三是“街巷防控网”。以“十户联防”为载体,以各街巷为单位,每相邻十户为一组,以各个居民小区、街巷相邻的十户群众为一个联防小组治安单位,由十户人进行联防联保,自我保护。并大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活动,把基层治安防控延伸到各个小街小巷。同时,明确要求由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包干单位门前路的治安巡逻,做到单位包路、路有定人、人有定责,不符合要求的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度。目前,全区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____个。

三、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网格化管理等新举措。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所有的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海城区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开展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开展了社区网络化管理工作,把社区划分若干网格,以每300户为一网格,设立网格员对网格进行管理,网格管理包括环境卫生、流动人口登记、社会服务、矛盾调解、治安稳定、违建巡查等内容,构建起“‘网’住社区大小事,解决问题不出‘格’”的科学管理新体系。更好地发挥社区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__x个服务管理站,组建了一支__x人的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实名采集、登记、录入“全覆盖”信息化管理。建立流动警务室,流动人口服务前移,在收集信息同时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