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进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5:08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条件

英语在我国是开设范围最广、拥有学习者最多的外语。外语界就英语教学现状形成共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英语教学究竟朝何方向改革,如何进行改革,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笔者针对自身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试图从英语教学规律以及所从事英语教学的特殊环境出发,提出改进英语教学的尝试性建议,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及语言能力。

一、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起点与目标

1.学习者的起点。已经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180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1200,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2.教学目标。依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今后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信息交流,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3.教材使用情况。本科大学英语使用的主要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共4册、《大学英语听说》1-3册、《新视野大学英语快速阅读》。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与思考

1.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建议。①对大学英语讲授者的建议。作为施教者的英语教师,有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式,有着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更新观念,转变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改变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助学”作用。

注重英语教师自身总体水平的提高。认真备课,尽量运用流利的英语。同时,加强对教学法的研究,深入了解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弄清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尽快克服困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在learningbydoing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如:二人活动(pairwork)、小组活动(groupwork)等,以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每项教学活动中。

②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建议。我校的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学习者主要是本科低年级学生,他们习惯于教师对语法及篇章进行详细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这些学习内容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主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需要更新学习观念和方法。

学生应按照preparation—participation—Consolidation—Self-testing的学习模式学习。即学生必须课前预习,达到教师的预定要求;课上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活动;课后做好复习;每单元进行同步测试以巩固所学内容。

2.对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条件的思考。英语实际上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通用语。不过,在我国却是地地道道的外语,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并且中英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英语学习者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因此,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鉴于这种状况,笔者认为着眼于如下改革,以求得英语学习者较好的语言环境。

①注重复合式培养,建设独特的课程体系。前三个学期以课堂教学模式和到语言中心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学习语言知识;第四学期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语言实用技能为主。形成基础课的语言能力、文化课程的素质培训与应用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地方院校培养特色。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提高阶段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英美概况等选修课,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意义深远。

②加强教学硬件建设,提高对英语教学设施的投入。建议学校从长远的观点计算投入与产出,加大对外语教学硬件的投入,改进并更新英语教学设施。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成为推行改革的重要条件。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网络课堂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采用先进的教学课件,内容涵盖综合英语、听力、口语等课外巩固和补充资料。学生将受益于这种学习形式,改变其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接受信息量小且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的状况。

③加强英语学习的“软环境”建设。完善英语学习的“软环境”,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界限。“软环境”促使学生借助新技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外语媒体和学习环境方面,向学生推荐可登录的网站,使其逐渐了解著名英文电视和广播节目,同时鼓励其多浏览英文报纸杂志,这将对改善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娱乐生活和世界知识,又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觉坚持听力训练,例如学生每天课前十分钟听与英语课同步的录音。鼓励学生在宿舍等场所尽量编写英文指示牌和文字说明,以提高英语水平。将第二课堂活动具体化:每日有英语广播,每周有英语广场,每月有英语讲座,每学期有英语大赛。使活动进行得趣味横生,以便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好的“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学任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粗浅认识与思考,不妥之处,敬请赐教。

参考文献: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2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07―0088―01

现代科技日益变化,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正在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学校方面。学校不够重视,教学观念落后。在高中教学中,学校相当重视高考课程,而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甚至有些地区的高中都没有足够的设备来用于教学。

2.教师方面。(1)很多计算机教师都是身兼数职,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学,无法为学生深入地讲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2)传统思维严重,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国家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言,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在笔者所在的高中,由于地处西北地区,很多课程,包括信息技术课程,都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质量和效果大减。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缺少创新,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实践操作,导致课堂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改进建议

1.提高重视程度,改变教学观念。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改革教育形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正好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学校应该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配置,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改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反馈,实现双向教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实践操作的时间,以便学生更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丰富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在开展新课程之前,可以通过提问或者随堂测试的方式先去了解一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可进行分组式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3

【关键词】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

一方面,随着职业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积极改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以适应扩招政策;另外一方面,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要想保持自己的优势,就需要不断的迎合市场人才需求,而这也需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以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个角度来讲,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势在必行。

一、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概况

1.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含义

不同于其他同类高等教育一样,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是指在遵循职业高校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对于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应该尊重自身职业高校的特点,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职业高校教育的职业性,应该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二,高职教学生源质量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基础比较薄弱,这是高职教学的基础;其三,职业高校教学体制落后,教材老化,管理严重落后,教学环境不完善。

二、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1.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不完善

通过对于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的调查发现,很多职业高校在此方面存在大量的漏洞。具体表现为:其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构对于教学活动干预过多,教学管理效果不佳,造成教学管理质量不断下降;其二,职业高校各个系别和专业教学管理人员难以依据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去引导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去;其三,教学管理一味的发号施令,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难以形成专业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2.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过关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学管理人员去进行统筹规划,以最大化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效用。但是实际上,很多的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者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以更加强硬的手段去实现管控,而不是如何以服务的观念去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其一,不懂得教学管理是一个关联的过程,需要各个部分,各个成员相互沟通合作;其二,不懂得教学管理是服务的过程,需要树立服务意识;其三,不懂得教学管理是创新的过程,需要积极进行探索和阐释。

3.高职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其在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上出现的失误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二,过于重视理论基础教育,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也就是说,高职教学培养目标在于实现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从现实情况来看,职业高校在此方面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难以结合市场需求培养理论和技术兼备的人才。

4.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职业性不强,难以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很大困扰的同时,也使得职业高校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其二,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不足,难以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的不协调的情况;其三,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缺失,难以处理好旧知识体系和新技术动态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很多课程僵化的情况。

三、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从校,系,专业,班级四个层次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为开展各项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打下组织基础;其次,以高校教学管理组织为主体,形成权威的教学改革小组,针对于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自身职业高校的现实情况,制定有效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再者,积极以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去促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

2.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才的素质

首先,严格控制教学管理人才的选拔和聘用过程,以便保证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于其资质,经验,技能尽心全方面的考核之后,才能够进行聘用;其次,积极组织教学管理者进行教学理论,技巧学习培训,以考察,留学的方式去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以最大化的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最后,注重强化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得其在教学管理方面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进取,实现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3.确定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其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发挥企业在教学人才培养方向确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所设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其二,不断提高自身研究市场的能力,实时的依据市场对于相关专业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善,以保证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时性;其三,切实在教学管理过程各种,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保证以培养理论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4.科学设置职高课程教学体系

其一,始终以职业性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不断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引导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开展全面的技能学习,为其未来的职业做好打算;其二,切实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健全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综合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三,积极鼓励教学主体去接触最先进的行业信息,实现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融合,以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四、结束语

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的好与坏,将关系到职业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以切实的措施去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l0(1):58-59

[2]秦彩宁.浅析知识管理对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的促进[J].交通职业教育,2009(4):24-27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4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学体育教育也逐渐的被越来多的学校和家长所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学体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创新环境。但就目前而言,中学体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严重制约了中学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进而提高中学体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问题改进建议途径

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角度上看,中学体育锻炼是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调节学习中带来的负面情绪,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从学生的身体健康的角度上看,中学体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通过篮球和足球等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使得学生形成积极开朗,不畏挑战的性格,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中学体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体育教育水平,不利于中学体育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目前,大多数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忽视了中学体育教育,导致学生普遍身体素质差,只要运动量大就会出现呕吐、晕倒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和长远全面发展。第二,教学方式单一。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师就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向学生示范,最后学生就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操作,教师则在一旁加以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接受程度,从而使得学生丧失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使得中学体育教育失去了本身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不利于学生在体育领域的发展[1]。二、中学体育教育进行创新和改进的有效路径(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为了提高中学体育教育水平,首先,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和语文、数学等学科处于相同地位,进而提高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教师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杜绝体育课让学生自由活动,不加以任何指导的现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中学体育教育中,及时更新中学体育教育理念,从而紧跟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学生要重视体育锻炼,在体育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课后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生活[2]。(二)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中学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及中学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虽然中学体育教育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在教学方法上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只是流于表面,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中学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2]。(三)重视理论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设计不合理,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在每学期50个左右的体育课学时中,理论学时只有5%左右,也就是一学期2-4个学时,中学体育教育在缺少理论引导的情况下盲目实践,影响了中学体育教育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均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得理论教学充分发挥出对体育实践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另外,有些学校和家长担心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从而不敢让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剧烈运动。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教育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完善学校的体育保障措施。并且教育部门也正在着手组织对于学校体育运动的伤害风险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校的体育保险制度,从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3]。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提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重视理论教学、完善体育保障措施等方式,从而有效提升中学体育教育水平,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建.浅析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95.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5

关键词:职业中学;英语教学;学生

一、调查摸底,从基本开始

夯实英语音标、语法基础知识。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进入职业中专英语的第一堂课,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根据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尽可能让学生夯实音标、语法基础,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树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行趣味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行趣味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趣味教学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在教学中应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的内容,使枯燥英语学习生动有活力。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英语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讲课、听课过程,良好的师生合作是英语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认可学生的进步,理解学生的不足,多表扬、少指责,以使学生建立自信心,进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需求、兴趣、知识基础、智力能力水平等因素,主动分析、准确判断,做到因材施教。

四、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树立学生敢说、能说的信心

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英语故事角色表演、英语日记讲述、英语园地、英语论坛、英语角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状态去,从而树立敢说、能说英语的信心。

五、运用现代化图文并茂的声、像教学设施,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教师授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更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声、相教学设施,做到直观、趣味,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有趣味的理性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六、改革英语评价方式现行的评价方法是学生参加统一笔试,以学生卷面成绩为依据

这种单一的方法已不适应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和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应当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应与学生过去的成绩相比,测试其根据专业种类来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能完全按同一标准。同校英语教师间、不同学校的英语教师间应相互听课,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请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七、学后的自我反思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要利用教学札记、日志、个人记录等材料。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课堂教学录像等途径,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教学的规范性。要思得、思失、思效、思改,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采取“扬弃”的工作态度。教学中。不仅考虑教什么(what),而且考虑怎样教(How),为什么这样教(why),是否还有更好的途径。

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职业中学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参考文献:

[1]石莉.昆山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D].2005.

[2]张莉莉.我国职业高中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校园英语,2012.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6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问题建议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学校和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观念陈旧、方法老套、适应性不强等问题,要真正推进新课程改革,需彻底转变观念,提高课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思想守旧,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深,对新课改的要求还停留在理论上。在课改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体现很少。选择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讨的机会很少。

2.教学目标不准确。

数学课程不是枯燥的计算,数学教学应该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差甚远。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学科知识、数学技能等为目标。但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改变传统思维,教学仍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导致新课改推进缓慢。

3.学生基础薄弱,课堂互动不多。

中学生自学能力还不强,一些学生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效果不佳。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欠缺,不能结合学习内容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改的落实不到位,对一些知识的掌握不是通过全方位的学习和交流获得,而是通过传统的题海战术来巩固。

4.教学方法陈旧,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倡导新课改,积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新课改也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教师对理念的理解、对教材的处理等存在不足,不能很好把握教学方向,在教学方法和内容设计上,没能改变传统的模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较少,互动不足,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下改进数学教学的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交流很少,对数学的学习往往停留在知识上,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较少。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实用性,提出“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理念,这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和专任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抛弃传统的以学生成绩为标准的评价体系,顺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让数学课堂成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提高能力的课堂。

2.吃透精神,认真推进新课改。

作为教师,应积极适应新课改要求,认真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认真组织课堂教学。首先,要认真处理教材。要摒弃传统的教材使用模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融入自己的数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内容。要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根据学生年龄以及成长特点,合理活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次,课后要根据实际,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要科学设计课后作业,多安排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课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3.把握学生特点,提高课改针对性。

中学时期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特点主要有:

一是记忆力强。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信息,并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这为我们数学的教育教学极为有利。二是反应速度快。反应速度反映了学生从外界提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速度,在数学学习中,这取决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框架。三是思维活跃。这个阶段学生想法很多,没有思维的固定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时机。当然,中学时期学生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适应能力还较弱,心理脆弱,自信心不足;还不善于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叛逆心理较强、意志力脆弱等等。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成长特点,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把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观念,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为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4.注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有的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就是记住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找出解题的规律,在经过反复的训练之后,就能够做到熟练掌握。在教师长期采用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对数学学习原有的一点兴趣也被消磨殆尽。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可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此外,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师生应该充分互动,相互交流。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及时跟进指导,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进行鼓励和认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把握课改关键,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过程中,很多教师都积极主动改革,但也有些改革不到位的地方,比如,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有的老师便随意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随意表扬,为夸奖而夸奖;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对话环节有问有答,但对话内容简单、没有创意,不能通过互动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思考;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讨论环节,不能合理设计讨论的内容和主题,变讨论为聊天。因此,专任教师应把握课改关键内容,将课改的理念学精、吃透,精心设计话题和教学环节,保证课改效果。

6.注重现代新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多媒体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些教师使用不熟练,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形式等,应采取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将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晓宏.激发学生兴趣开展课堂教学――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7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学习评价误区改进建议

一、中学体育学习评价的误区

目前,我国已在中小学普遍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体育学习评价的效果是新课标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观测点。体育学习评价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进程、学习效果所作的一种价值评判,其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判定,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非常重要。总体来说,新课标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存在以下误区,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1.主观性评价流于形式。

新课标评价体系改革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进步程度为标志,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在评价中要求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为中心,更好地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改变过去过分重视技术评价的做法,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重点,同时看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这种改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新课标评价体系的这一指导思想从理论上规定了评价指标的选择视角,即评价指标不仅要多元化,而且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实行主客观评价相结合。但在实践中,评价内容的选择往往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评价指标仍然以便于测量的项目为主,对学生主观因素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例如,有的学校为了减少体育课评价的复杂程度,一方面出台详细、合理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却仍旧在实施传统的评价方法,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学校,几乎不实施新课标评价体系。第二,对学生学习态度等主观因素的评价形式和内容过于简单化,不够科学,学生学习主观因素的评价流于形式。实践中,一些学校主观地认为对学生的主观性评价就来自于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认识,缺乏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特别是学生体育意识形成过程的了解。

2.过分关注学生情感评价,忽视学生对学习技能能力的要求。

新课标评价体系内容的最大转变之一,就是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获得,以学生健康为主,改变过去以选拔和甄别为主的评价。因此,各个学校在落实体育新课标的过程中,都注意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评价作为实施新课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此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学生情感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学习一定的体育技能。在评价中过多地强调学生情感因素,容易使体育课教学丢失其最基本的作用――锻炼身体和提高身体活动能力。教师简单地把学生是否在体育课程中玩得高兴、开心,作为新课标体系下的评价内容,这种认识容易造成教师授课缺乏系统性和严肃性,使得学校体育课与学生课外的休闲娱乐活动混为一谈。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度”的把握不当。

评价方法是落实评价目标的途径。一般来说,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评价之分。对体育基础知识和动作技能掌握的评价适用定量,对身体素质的评价以定性为主。定量评价比较客观、准确,而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新课标的评价取消了百分制,实行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分制,相对看学生的进步幅度就容易一些,因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用百分制来衡量。但是,对于运动能力的测验,由于有时间、高度、远度之分,因此,仍然需要制定一个参考量表,作为附件,供教师在评定学生运动能力的进步幅度时参考。在实践中,一些学校为了突出新课标与过去评价方法的区别,否定过去体育课考核中的定量评价,不加选择地大量采用定性评价,模糊了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方面的客观差别,也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有的学校在评价的过程中,对某些评价指标的评价属性没有很好地理解,采用了不恰当的定量或定性评价。

4.全面评价体系中各个主体发挥的作用与评价目的不符。

新课标评价体系的主体,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局面,采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方法。这种“全面参与”的方法,主张让所有参与评价的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求评价者在评价中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人格与隐私”,所有参与评价的人,不论是评价者还是评价对象,都是平等、合作的伙伴,是作为具体、完整的个人而不是传统评价中的试验者与试验对象。“全面参与”观点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把评价过程的控制特点与评价对象的伦理要求成功地协调起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这种全面评价的体系中各个主体地位的不同,评价主体难以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评价效用。一是教师在评价体系中仍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最终来自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被最终采纳进入评价的结果,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效果不言而喻;二是过分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特别是互评,但又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互评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造成一些“有威信”“人缘好”的学生获得较高的体育学习评价,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与全面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不相符的。

二、问题的原因与改进建议

体育新课标实施后,各级教育单位都非常重视,但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加上各类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出现了以上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具体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如下:

1.传统观念具有惯性。

传统体育学习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注重教师的作用,在内容上重视体育技能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在方法上以定量为主,在目的上以选拔和甄别为主。这种评价方法相对于新课标的评价体系来说简单、明了、容易操作。而新课标评价体系细致、复杂、主观评价增多。由于传统惯性的作用,一些老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有很多的不适应,新课标的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有时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建议:加大对体育新课标宣传的力度,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对新、老教师的培训,加强对实施效果的检查。

2.各类学校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新课标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特别是在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上,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然而现实是,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尚待大幅度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建议:一是学校应严肃对体育教师录用资格和能力的审查,提高体育师资的水平;二是学校应定期举办和参加有关新课标的培训和会议,完善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三是学校应通过各种激励手段,鼓励中小学体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5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企业的青睐必须要进一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个巨大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自己的脚跟。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会计教学经验发现,我们进行的会计教学一方面是传授我们学生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实践操作的技能,只有做到了这两个方面结合才能够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人才。在当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往往都是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能够进行一定的会计计算,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又有许多会计数据需要我们去处理去判断,而我们的学生才刚毕业,面对大量的单据和凭证,他们根本无法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为此,笔者认为我们的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学生应该以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多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工作。下面笔者就当前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建议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

虽然我国专门就会计教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必须要开设实训课,但是当前许多职业学校并没有对相关的实训时间进行明确分配,也没有对具体的实训内容做好落实。据有关调查显示,现有职业学校进行的会计实训教学时间基本上没有超过30%,这就远远低于了我们会计专业要求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比例1:1,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并且很多的学校进行的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同时,我们的会计教师往往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他们所进行的会计教学往往是为了传授理论知识,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同时他们还喜欢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考查我们学生学得怎么样,这样就极大的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毕业证,而只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操作技能的学习。

(二)缺少课程实践环节,学生理论实践脱节

会计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进行的会计教学往往就忽视了这个过程。在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结束后往往缺少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这就使得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无法将理论与我们的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也影响了我们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到最后我们的学生还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局面。

(三)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实践能力欠缺

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职教滑坡,学生生源严重不足,致使专业教师需求锐减。这几年国家开始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职教优惠政策,形势发生喜人变化,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是我国真正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已经严重的不足,我们的教师一肩挑,一是要承担理论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他们感觉到教学时有一定的压力,因此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课时往往无法保证。同时我们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理论功底,但是他们往往出来后没有进行任何实际的财务操作工作,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动手能力不是很强。

二、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工作改进的几点建议

(一)改革原有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是我们要对当前学校进行的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要有了准确的定位才会培养出高规格的人才,我们具有了定位和方向这对我们会计教学也有了指引性,对我们教学计划的完善和调整具有指导作用。二是我们要根据我们会计培养的目标来调整我们会计相关课程的设置,突出操作性技能的培养。

(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

我们会计要实现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有相关环境的支持,要有环境的支持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场地来提高我们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职业学校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建立起相关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们的学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真正的实现我们的工学结合,这样我们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能够满足我们企业的会计需要。

(三)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现有的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教师的岗位,应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普遍没有进行实践锻炼。因此,我们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我们的学校可以考虑与我们相关企业建立一个教师实践基地,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批我们的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实践学习和实践锻炼。同时,我们还可以派我们的教师到某些企业和单位进行顶岗学习,将他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让他们充分了解会计在社会当中的运用,然后再传授给我们的学生,让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工作一定要做好定位,坚持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培养的基本目标,重视在实际工作当中的运用。同时,会计实践性教学是我们会计教学今后的改革方向,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支持。除此之外,职业学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手段改进的过程中要建立起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机制进一步推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林区教学.2008(03)

[2]宋晓明,张京奇.会计实践性教学之我见[J].林区教学.2009(09)

[3]李华.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0(03)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9

关键词:地理师范生;微格教学;片段教学

在现阶段的地理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中,微格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实践中也颇受师生青睐。一般来说,微格教学可进行地理说课、地理评课、地理片段教学等技能训练。其中,片段教学是师范生最常用的训练方式。

一、地理微格教学训练常见问题

1.对片段教学内涵把握不清

部分地理师范生对片段教学“只闻其名、不知其实”。在训练前,他们既不积极主动地查找、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也不向经验丰富的同学、师长等请教。事到临头,只能不懂装懂,往往在10~15分钟的微格片段教学中,如“蜻蜓点水”般匆忙地上完通常一两个课时量的内容,令人啼笑皆非。

2.片段教学结构不完整

片段教学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对某教材某章节某部分的内容进行结构完整的教学。通常完整的片段教学具有开场词、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堂巩固、课后延伸和结尾词等流程。但较多的地理师范生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对开场词、课堂小结、课堂巩固、课后延伸和结尾词等环节有所疏漏或表现得不够;同时,对时间的安排也不合理,往往造成“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的局面[1]。

3.缺乏师生互动教学环节

微格片段教学虽是虚拟性教学活动,但也要求具有一定预设性,即地理师范生心中要有学生的存在,要当作真实、正式的地理课堂进行模拟教学,因而就需设计师生读、讲、问、答、议、练等互动环节[1]。而不少地理师范生则“以自我为中心”,实行“满堂灌”的教法,完全忽视了与“虚拟学生”进行语言和情感上的交流;或只是象征性抛出一两个问题,而后又“不管不顾”、一讲到底。

4.常规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

大多数地理师范生都能较熟练地应用ppt、视频剪辑等软件,也有的过度依赖微格教室的多媒体设施设备,在地理传统的“三板”设计和应用方面表现得较为薄弱或缺失,如板书字迹潦草,极不美观;板书布局混乱,主板书、副板书分不清;基本只有板书,地理学科特色的板图和板画缺失,或者效果较差、形同虚设等。因此,一旦出现停电或多媒体设备故障等状况,就会手足无措、难以为继。此外,地理师范生在动手实践和创新方面也较薄弱,较少学生会有意识地制作和利用简易、有效的地理教具开展直观化教学训练。

5.心理素质比较欠缺

部分地理师范生由于初次接触微格片段教学,因而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压力过大、自信心缺失,形成心理障碍,导致难以流畅地组织思路和语言开展教学,常有“脑子一片空白”、“自己不知所云”的体验;或是内心过于紧张,虽能基本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但手脚发抖、面唇发白、目光躲闪、声音颤抖、畏畏缩缩等外在表现,无形中吸引了师生的过多关注,极大地影响微格片段教学效果。

6.教师仪态有待提高

首先,有些地理师范生着装过于随意,如男生不修边幅,稍显邋遢;女生披散头发,穿着不当,有失端庄。其次,一些习惯性举动也有损教师形象,如面色严峻,背手叉腰,对“模拟学生”指指点点;遇到难处,抓耳挠腮;模拟训练时不够严肃、正经,与“模拟学生”嬉笑打闹;倚靠讲台,过于随意和放松;全程捧着教材或盯着教案、电脑屏幕,与台下师生缺乏目光交流;直接用手擦掉写错的字[2]等。最后,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还时常出现一些无意义的口头禅,如“呃”、“然后”、“懂了吗”、“明不明白”等,显得较为突兀和拖沓。

二、地理微格教学训练改进建议

1.提高对微格教学训练重要性认识

地理师范生应从思想上根本扭转对微格片段教学训练“纯属负担、无用”的偏颇认知,端正态度,珍惜“实战练兵”机会,争取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要学我”转变;实事求是,查漏补缺,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学、师长请教,全面夯实地理教材分析、教学方案撰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基础;坚信惟有踏实、辛勤地付出,才能将大学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本领,方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求生存、谋发展。

2.严格执行微格教学训练流程

小组微格教学训练的过程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划分“微格教学训练小组”,保证各组整体教学水平相当;小组任选时间段自由练习,并利用现场摄像等技术完整、准确地记录全过程,让评价对象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各组选派一至两名代表,参加班级微格教学训练成果汇报展示,全员须到场观摩。汇报过程则严格按照教师技能大赛的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

地理师范生个人微格训练的一般流程为:组员自行决定10分钟片段教学内容,并将题目汇报给组长;充分利用时间,做好准备;参与小组日常微格教学训练活动,在场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课后,根据自身片段教学视频所呈现问题以及同学所反馈信息进一步反思、总结,不断感悟和打磨授课内容;参与小组汇报展示活动,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

3.灵活采用地理片段教学策略

地理师范生可灵活采用三种策略来提高微格片段教学训练的质量:一是选题策略。秉持“先易后难、反复打磨”的原则,优先选用难度小、知识容量短小精悍、利于培养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题材,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的“热力环流”、“锋的形成”、“洋流的形成与分布”等内容。二是分段定时策略。根据片段教学的流程和内容,合理规划每一环节、每一部分的用时,将有限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分段定点,并且通过多次微格训练进行微调、校正。三是临场机智应变策略。

4.充分发挥微格教学训练反馈评价作用

在微格教学训练中,要注重小组合作、重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也要坚持自身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理念。特别是在日常的微格教学训练中,将录像技术作为获取模拟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的渠道,从而提高反馈信息的可信度,减少自我评价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具体来说,即可通过认真回看教学录像片段,观察、分析和记录“讲授新课、多媒体应用、板书板画、课堂提问”等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细节问题,并且对照和参考教师及同学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逐步提高教学技能。

5.强化地理常规教学基本功训练

地理师范生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地理传统教学基本功:一是苦练板书。合理布局、书写工整。二是提早规划对黑板的利用,如主、副板书的布局,功能要分清。主板书呈现知识框架,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内容一目了然,副板书则根据授课内容“宜图则图”、“宜画则画”。三是需秉持“传统为主,精干为上”的原则,对ppt所承载内容进行筛选。四是加强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材料制作简易、有效的地理教具,如利用废纸、泡沫、胶水和颜料等,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中国地形图”、“褶皱”、“山地垂直带谱变化”等简易模具。

6.学会行之有效心理调控方法

地理师范生首先要明白:每位教师都会经历“因不自信而导致失败的课堂”,这是教师成长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阶段。其次,要抓住机会,多听他人的微格训练课程,自己也多准备、多上课;从他人或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寻找和发现亮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督促自己“对症下药”、努力改进。最后,要懂得给自己释放压力,减轻心理负担,轻装上阵:片段教学前,学会做2~3下深呼吸,调整好心理状态,不断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授课开始后,主动环视台下的“模拟学生”,寻找热情友好的面容,从其微笑中得到无形的信心支撑。不打无准备之战,平时多开口、多实践,提前将微格教学的授课内容烂熟于心。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会底气十足,变得无所畏惧。

7.自觉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地理师范生不单要着眼于微格教学训练时的良好表现,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一应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报刊、网络资讯等资料,不仅要有“扎实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广泛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全面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常识、阅历。惟有广博的见识、醇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地理师范生由内而外地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给地理课堂铺上一层温暖、鲜活的生命底色。二应注重打磨外在形象,从着装体态、一言一行等细微之处入手,时刻以教师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实现从“地理师范生”向“地理教师”的角色和意识的转变。

微格教学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由青涩走向成熟,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当然,在理论联系实际、实施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也是突破自我、实现发展的宝贵契机。其中,最关键的是地理师范生自身的主动和努力――惟有不断进步、追求卓越,未来的教师道路才会越走越好、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教学改进的建议篇10

【关键词】农村;问题;口语交际;意见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感的基本手段。

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质。”

1.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能习得人际交往规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场合的不同,对象的不同,内容的不同,都会带来口语交际策略的变化。在家庭,他们面对的是亲友,交谈的主要是生活方面的话题;在学校,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交谈的主要是学习方面的话题;这就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角色意识,是什么的角色就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

其次,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人格品质个性化体现的过程,也是它们不断丰富和健全的过程。在倾听中,学生可以感受和体验到他人的情感和态度,这些情感和态度,或在学生心中引起美感,或在学生心中引起恶感,让它引发的审美鉴别和体验。在表达时,学生不仅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应对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监控和对方的反馈,及时地调整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使它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总的看来,口语交际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然而,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

2.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教。很多学校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甚至眼光从未顾及并正视过它,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很多教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偶尔看见教室里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让这几个同学说一说就可以了,没有整体性,或者是问答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一人的独白,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气氛。

2.2 学生的学。首先,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日常的交谈中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第三、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其次,出外打工的父母不断增多,留在家里的孩子多半都随着祖父母过。由于年龄的差距,孩子们和他们的沟通很难正常化。加上祖辈对他们一般都比较溺爱,一般只管穿暖吃饱,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上是不是合乎交际规范一般是很难顾及到的。“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和他人交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由于自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往往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愿意张口说话。

在农村,本来人口就比较稀少,加上现在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已经出去打工,孩子们见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交谈的机会那真是微乎其微了。

第三,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就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口语交际都有明确的学段目标,虽然现在集中办学,走出小山村时,已习惯了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偶尔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者憋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

第四、教学内容。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便于因地制宜。例如二年级的《学会祝贺》四年级的《帮他出主意》中的两个话题既满足了平时信息获取渠道多并留心关注新闻的同学,也满足了对于在校寄宿的基本上没有信息获取渠道的同学,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他们无法就这些内容去交际。口语交际则演变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成为了听众。

3.提高农村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3.1 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高,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认识,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或者是教师的一个人独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新词,新语,新技术,新观念,关注大众媒体,关注学生正在读的书,真正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楷模。

3.2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好奇心,采用题目新、内容新、手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从而引发学生说话的源泉,打开学生说话的话匣子。

3.3 围绕课本知识,挖掘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

3.3.1 充分利用好地方教材。地方教材讲述了本土的乡土人情、饮食习惯、民族风俗。我县的少数民族比例大,有的村完小还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这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民族风俗,从而建立他的自信心,也达到了练习说话的效果。

3.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农村孩子,没有经历游山玩水的乐趣,但是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没有拥有太多的芭比娃娃、海绵宝宝、玩具手枪、陀螺、、、、、、但是他们亲手制作玩具的快乐感和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与其让他们介绍他们拥有的玩具,不如让他们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既动手、动脑又口,何乐而不为!我们与其教她们要热爱劳动、爱惜粮食,不如让他们说一说亲身经历的劳动过程,说一说种植到收获的不容易。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我们可以适时的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例如:“学生用电话的利与弊”“你觉得应该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值日生”等。这样既能让农村的孩子乐说,而且也能让他在他成功的面前更加自信,更有表达的欲望。

只有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更好地激起他们交际的欲望。

3.3.3 口语交际是听说读写的整合。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45%,说30%,读16%,写9%,听说,占到了75%,我们也可以利用课前小演讲,说成语故事、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书或电视节目等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据此数据显示,我们应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有基于农村孩子方言化比较严重,所以长期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增强语感,促使学生水到渠成的准确用语。。

3.3.4 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正如高尔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现在的农村,基本就是老人和孩子最多,年轻力壮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和他们交谈,经常让他们和父母通电话。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村小学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不断探究,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该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让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显出他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开明出版社.

[3] 王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

[4]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