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运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5:35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1

“你以为它是间客栈?其实它还是间咖啡屋;你以为它是间咖啡屋?它还是间酒吧;你以为它是酒吧?它还是家西餐厅……在那里住着,眼前竹海茫茫,屋内音乐醉人,咖啡飘香,我们几次修改行程,真舍不得走!”坐在返回上海的高铁上,张芸依然念念不忘这几天在莫干山民宿里的快乐时光,“每晚900多元,价格虽然有些小贵,但是环境很美,老板也超级nice,有机会一定要再去玩几天。”

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随着“旅游意识”和“休闲观念”的增强,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民宿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增长。不过,民宿是门好生意吗?

任性走红

北京怀柔长园村的村民老刘头最近大伤脑筋,年近30岁的儿子突然决定放弃城里高薪又体面的工作,带着媳妇回村张罗着要开民宿。

“民宿?能赚几个钱?”心中烦闷的老刘头一边绕着村里转圈,一边嘴里念叨,接受儿子的决定,他还需要一些时间。

而此时的小刘却在筹划着自家老房子的装修改造,搜罗农村老物件,忙得乐此不疲。说到做民宿生意的初衷,小刘有他的独特见解,“闲逛乡野,浅赏鸟语花香,发呆晒太阳尽情感受时光缓动。我们售卖的就是这样慵懒闲适的日子。”

“民宿”源自日本的minshuku,在中国意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生态酒店模式。

眼下,民宿正在走红。

近年来,国内民宿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不同主题、不同格调的产品不断涌现。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境内民宿已达4.2万家,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从民宿具体的地区分布来看,云南的民宿超过6000家,位居第一;浙江第二,超过5600家;北京第三,有3600家左右;然后是四川和山东,均达到3000家。半年时间过去了,有机构估测,中国现有民宿已近5万家。

民宿为什么这么火?经济发展是基本条件。一位民宿老板这样告诉记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城市居民会对城市产生厌倦,期望回归农村生活,怀念农耕文化。这是此时国内‘民宿热’兴起的主要原因。”

“没有雾霾,没有烦忧,清新的空气,安逸地漫步在乡间小道。听得见乡音,看得见乡愁。”张芸是名80后,爱好旅游,在她看来,旅游不仅仅是参观当地的景点,更大的乐趣在于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要达到这种旅游的“深度”,入住民宿或许是最好的方案。

此外,民宿热的兴起,地方政府也是个重要推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民宿经济是生态资源富集地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是改变乡村的重大推手,也是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顺应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民宿经济的发展,将之视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尤其是今年3月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全文对外后,各地相继颁布关于发展民宿的管理办法和补贴扶持方案。

浙江杭州市最高资金补贴100万元;绍兴市最高每床位补助6000元;安徽芜湖市最高每间客房补助1万元……各个地方对民宿的政策支持也是越来越给力。

讲情怀,也要讲生意

“不算宅基地,我们已经投资了100多万元,以后还要追加。”小刘说,宅基地是自己家的,老房子推倒重建。

虽然尚未营业,但小刘的民宿前期投入已经超出了预算。“我不是投资客。我就是想要做真正的民宿,回归民宿的本质,哪怕不赚钱,我也开心。”

和小刘一样,浙江桐庐“秘境”民宿掌门人项恺也是带着“情怀”进入了这一行。项恺原来是杭州的一个设计师。“居于村落间,融于村民中”,便是项恺理想中的民宿。在他看来,民宿应该融于当地的生活,而不是一个独立体,而他自己设计的民宿风格就是自然风,就是利用木头、石头等当地材料,“我们的民宿基本不用油漆,大部分都是使用原木。”

说起自己做民宿主人的切身感受,项恺调侃道,“做民宿之前,我给我太太编制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将来民宿做成了,你就可以很轻松,养只狗,和客人喝喝茶。可现实是,如今,我太太过着一种很奇怪的生活,拿着爱马仕的包,穿梭于菜市场。”

梦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项恺感叹道,“事实证明,三年以来,不容易,很痛苦。”

民宿从业者中,除了满腹情怀的人以外,还有一类人――投资客,他们看好这个市场,把经营民宿视为投资做生意,请专业的商业推广、营销团队,核算税收、人工、材料各项成本,追求的就是快速收回投资,完全脱离了民宿“土著人生活”的本意。“民宿的灵魂是它的主人。”这些由投资客经营的民宿称之为“精品酒店”式民宿或许更为合适。

不过,无论哪种民宿,从业者要生存,要持久经营下去,就必须盈利。但据有关机构对西湖景区内民宿进行的调研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调研民宿尚未盈利,而且对前景感到迷茫。

“民宿非宿,住宿是主体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人们到民宿希望获取的是多元化感受,深层次体验。”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看来,民宿经营最根本的在于差异化。“不要认为民宿的门槛低,实际上民宿的资本门槛低,可是运营门槛不低,运营成本严格来说甚至高于城市酒店。”

民宿的管与不管

市场的火热也让民宿的规范发展与未来走向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与讨论焦点。目前,绝大多数民宿仍处于灰色经营的地带。作为典型的非标准产品,民宿应不应该管?怎么管?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云南曾经是国内最大的民宿聚集地,本该是“一方霸主”,近两年却被浙江后来居上。业内人士认为,论自然资源禀赋,二者各有千秋。究其原因,还在于政府的管理政策。

据了解,精明的浙江政府看出了民宿市场的发展势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基本上每个区域都出台了当地的管理方案。并且,浙江政府对民宿产业的管理扶持,不仅仅是资金补贴,还有切切实实的行动,狠抓道路、排污、公共景观等服务配套,多部门协调联动,优化办证流程,以地区品牌集中对外推介。尤其让全国民宿老板艳羡的是,突破民宿业长期存在的法律边缘地位,浙江德清率先制定了中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

发展民宿经济,魏小安认为,目前国内多数民宿发展主要存在模式、制度、社区、技术、观念等五大障碍,“从模式来看,从目前的国内民宿运行模式看,物料、人工、市场、品牌等各方面的运营成本偏高,甚至高于酒店;从制度障碍来看,现行的法律法规也让很多民宿处在尴尬的灰色地带,各地方政府对民宿发展的重视往往在口号上,没有落实到政策。”

针对模式障碍,魏小安开了一个药方――群模式。他认为,民宿可以采用群模式类型,其中一种是实体群,构造民宿体系。同时建立网络群,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终端,在某个点上形成聚集。另外,也可以通过设立民宿联盟或协会,形成组织化,突破现有的模式障碍。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2

一、巴中市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情况

(一)巴中市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的主要成绩

1.旅游扶贫效应带动方面。巴中市按照“大景区、大市场、大旅游”的理念和“巴山新居+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新型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同建的思路,积极争创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度假区、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富民增收。

巴中市乡村旅游以业态特色化、基础配套化、环境生态化、产业集聚化为原则,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依托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设一批农家乐园、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创意文园以及传统村落和休闲、采摘、体验、垂钓、康养专业村,分批、分类推进贫困村旅游业发展,让贫困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脱贫致富。同时按照旅游标准化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全面置入旅游元素。培育2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50个特色精品村寨,实施“八个一”工程,提升乡村旅游配套功能。

2016年巴中市同时启动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巴中空山天盆、方山乡村旅游环线、恩阳古镇、秦巴养生谷、云顶茶乡、化湖清风、三十二梁、南天门8个景区通过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源与景观质量评估,列入全省2016年4a级旅游景区创建计划。

2.旅游扶贫组织领导方面。巴中市对旅游扶贫工作重视,已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旅游扶贫规划实施文件《巴中市“十三五”旅游扶贫规划》、建立了扶贫领导小组;有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支持。

3.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方面。巴中市2016年拟申报2个旅游扶贫示范区、33个旅游扶贫示范村、8个4a级景区进行评定。

4.乡村旅游产品建设方面。通江县推出了系列山货、系列山酒、系列山茶以及怀玉剪纸等文化产品。

平昌县推出了杨氏风味风干鱼、何大妈豆瓣、朱氏腌制品、皇山雀舌、北山翠茗等乡村旅游产品。

南江县推出了光雾山四宝等乡村旅游产品。

恩阳区推出了系列乡村食品、生态水果(葡萄、猕猴桃)等乡村旅游产品。

巴州区有大罗黄花、清江芝麻壳等乡村旅游产品。

就了解情况来看,比较成功地方在于

(1)采用多种渠道对旅游商品品牌进行推广,如建立农村电商平台等,巴州区曾口镇秧田沟村做出了探索。

(2)巴中市为具有巴中地区特色商品共同创造推出了名为“巴食巴适”的品牌平台,它是巴中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适”共有椴木耳菇、高山茶叶、食饮巴药、生态畜禽、优质粮油、特色果蔬、巴河水产、风味食品八类特色农产品。凡具有巴色的农产品和食品类商品都可以此品牌进行销售。“巴食巴适”品牌作为巴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承载者,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创新营销,巴中的农产品企业也因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借助品牌聚合效应,“巴食巴适”品牌已经走出巴山,亮相全国,并取得良好反馈。实施“综合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共建战略,逐步构建“营销企业树旗帜、领军龙头立标杆、专合组织做产品、协会抱团闯市场”的模式。但据了解,上述各区县推出的旅游商品多数尚未融入这个品牌平台,也没有注册自己的品牌。

5.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巴中市拟定“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城市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实时传递旅游动态;3a级以上景区和三星级以上酒店开通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实现微营销。全市4a级以上景区成立网络营销部,开发现实旅游之前的虚拟体验。逐步推进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景区监管信息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卫星遥感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建设,对景区进行数字化管理和调控指挥。加快融入智慧旅游,景区wiFi全覆盖,配置微博导览、微信导览,方便游客观光游览。二是旅游管理机构加强网络营销合作。“十三五”时期,将与携程、去哪儿等全国知名线上旅游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参与四川省网络旅游服务建设。三是充分发挥自媒体在目的地营销中的作用。借助2016年底前四川省旅游自媒体营销管理平台正式上线的机会,巴中市旅游局公众账号作为平台用户之一,要实现省、市、县(区)三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同步和交互,通过该平台进行各类营销合作。

(二)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的主要成绩

1.总体情况。专家组对全市33个拟评定的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进行了实地检查,根据《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评定标准》进行现场指导。从检查情况来看,巴中各区材料准备和数据统计工作都做得比较扎实,基本做到了村村有数据、有规划,其中尤以通江县和南江县工作尤为突出。

2.巴中市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的主要成绩。工作组深入各村及景区,通过资料查看、现场访谈等方式对贫困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制定及实施情况、民宿达标户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初步总结出了巴中的旅游扶贫建设的一些经验及思路。巴中地区的旅游扶贫思路主要分为四类

一是通江县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打造、农户参与方式,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带动周边旅游发展,进而带动周边贫困村就业及脱贫致富。例如通江县方山村是以生态康养周末游为定位,打造乡村旅游环线及多层次旅游产品,这种模式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周边的贫困村农民住宿及配套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产品收入等问题,而且在乡村旅游环线打造上十分注意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做到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例如方山旅游环线的打造,充分考虑了旅游产品差异,方山康养田园体育中心在2016年打造完成,使环线4a景区全部创建完成,形成了鹰歌葡萄庄园葡萄草莓体验采摘、东郡水乡水产养殖、方山康养田园体育以及元山花卉观赏等不同旅游产品,不仅吸引了本地区周边市县的旅游客人,南充、达州、广元、绵阳甚至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市也闻名而来。通江县在打造这些旅游产品时,十分注重实力企业作为主导参与,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企业资金投入量大,能迅速形成市场。与发动个体参与比较,企业参与还能投入资金和人力保证产品和市场的持续研究开发与创新。同时,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而且被企业招聘成为员工后还能得到打工收入,彻底摆脱了贫困。这种方式受到工作组和市县旅游部门的一致大力肯定。

二是南江县通过依托景区旅游资源带动周边旅游建设与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村就业及脱贫致富。比较突出的是南江依托光雾山核心景区,定位于四季度假乡村,通过移民搬迁、聚居点改造、农家乐升级、民宿客栈开发等方式,带动周围贫困村脱贫致富。

三是以平昌县为代表的以个体旅游经营带动发展模式。该县旅游起步早,较成熟,以个体旅游经营为主,企业参与开发较少,贫困地区农民通过旅游开发真正的到了实惠。但由于资金限制,现出现市场较混乱,后期经营可能后劲不足。此类模式最大后患在于个体旅游经营的盲目性,有规模而无效益,有利可图时一拥而上,缺乏发展的规划性,产品同质、经营无序、缺乏经营道德、市场迅速饱和且涸泽而渔是最常见的现象;遇到经营瓶颈时,又一哄而散,缺乏坚持和变化。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显现。

四是以恩阳区为代表的“飞地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地区旅游扶贫刚起步,基础建设尚未跟上,加之位置比较偏远、交通不便,无力无法吸引到大量的旅游人群,因此贫困村多以景区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原料供应基地方式脱贫。

(三)民宿达标户创建情况

本次工作组实地现场检查了巴中市各区县拟评定的民宿达标户,进行了现场指导。在检查中,对照四川省乡村民宿旅游质量达标标准对民宿经营场地、接待设施、主题特色、安全管理及服务水平进行了初步评定,对存在的问题与民宿负责人及所在村委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从检查情况分析,巴中市各区县拟评定的民宿达标户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部分民宿达标户的生活污水与垃圾都能进行集中处理;客房清洁卫生,能够做到一客一换;厨房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防滑,配备的有消毒柜厨具卫生并能及时消毒;就餐环境通风良好、卫生整洁,能够提供一日三餐;卫生间配备洗脸盆及洗涤用品,地面经过防滑处理,配备的有热水设施;评定的乡村民宿都可以提供1种以上乡村旅游活动;服务人员服务态度热情,以家庭成员为主,供应的食物、特色产品遵循地产地销的原则。此类多地处交通要道、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地方,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如地处成巴高速出口的恩阳柳林钟家坝村成巴驿站、恩阳万寿村养生谷民宿、通江县方山村乡村旅游环线沿路客栈、南江县东榆镇桥坝村旅游集散中心客栈、南江县光雾山镇普陀村民宿等为代表。恩阳万寿村养生谷民宿

恩阳柳林钟家坝村成巴驿站通江县方山村乡村旅游环线沿路客栈南江县东榆镇桥坝村旅游集散中心客栈南江县光雾山镇普陀村民宿

此类尚有部分民宿属于撤迁在建项目,从规划、已建部分和效果图上看,这些民宿起步较好,规划比较完整,建成后应该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如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在建民宿、巴州区化湖长滩村在建民宿等。

二类是部分区县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既没有旅游资源,又无法吸引旅游客人,经济效益无法保证,因此在民宿建设上投入很少,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工作组和市县旅游部门比较一致的倾向性意见是:在民宿建设达标上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引导,而不是搞“一刀切”,否则前期投入和继续投入在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农户转向效益较好、产出较高的行业,从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关于对旅游扶贫的一些思考和意见

(一)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

1.细化示范区工作方案,制定年度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项目)、保障措施。细化“四个带动”工程实施方案。

2.在创建过程中注意《旅游扶贫示范区达标标准》的硬性指标,注重基本信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每季度统计相应数据,做到季度有分析、年年有报告。

3.建立详细的节庆活动实施方案与旅游商品推广计划;完善示范区内旅游购物环境。

4.制定旅游扶贫工作年度计划,对于每年的民宿、星级农家乐创建数量、分布、脱贫人口的数量等数据进行具体分解。

5.扩大巴中旅游的营销范围,巴中市及各区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本身具备旅游度假的条件,规划更详细、具体的巴中市及各区县旅游宣传推广方案,采用多种渠道推广旅游。如微信平台,应由专人负责微信平台的设计和更新,建立微信平台的不同模块,增加直观的宣传视频的介绍;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平面广告;加快宣传广告的更新速度。

6.在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上,工作组和巴中市旅游局一致认为通江县在规划上更为合理,措施上更加得力,效果上更加明显,真正实现了政府引导、企业打造、农户参与、共同得益的初衷。他们重点打造的方山乡村旅游环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空山天盆诺水河环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南一北,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周边的贫困村农民住宿及配套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产品收入等问题。

(二)旅游示范村建设意见

1.注意每年收集旅游扶贫示范效应带动数据,自查是否达到所在年份制定的目标计划。

2.编制具体、实施性强的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根据村落的资源特色和贫困现状,制定每年扶贫发展计划、脱贫人口进度方案。

3.加快对村内达标户的建设步伐,示范村内的民宿达标户应该占到旅游接待点中的50%以上。

4.示范村应该确立1-2个旅游商品,申请品牌,打造本地特色;旅游商品应该加快申请商标、统一渠道进行销售,全方位进行宣传推广。

5.完善乡村民宿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未完成的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需按照年度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6.旅游示范村需要建立除村委会外的管理机构,如本村的旅游协会,对本村旅游进行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定期进行多类型的培训、采用统一的营销平台进行宣传。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在建民宿

(三)民宿达标户的建设意见

1.民宿达标户在建设中应该严格按照评定标准定期做好自查工作,所在村、镇应该落实专人进行指导和检查。

2.民宿达标户风格特色不明显,达标户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和自身优势对民宿进行整体打造。

3.增加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拟评定的达标民宿都可以为游客提供1种以上的乡村体验活动,但大多以采摘、垂钓为主,雷同性较高。民宿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推出多样化的体验活动。

4.对于民宿中需要张贴的安全逃生标识图、应急电话、投诉电话、紧急预案的处理方法、菜单作为村或者所在乡镇可以统一制作。

5.民宿达标户所在村、乡镇、区应该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涉及服务流程规范、礼仪礼貌、新媒体营销等方面,让民宿达标户的服务人员熟悉规范化的服务流程、掌握多种营销手段。巴州区化湖长滩村在建民宿

6.多种营销方式吸引客源。目前拟达标民宿采用的多为老客户、或客户自己介绍的形式,未主动进行宣传,民宿经营者可以采用电话联系老客户、建立自己的微信平台、节庆活动时间发宣传单的方式吸引客源。

7.部分区县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既没有旅游资源,又无法吸引旅游客人,经济效益无法保证,因此在民宿建设上投入很少,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工作组和市县旅游部门比较一致的倾向性意见是:在民宿建设达标上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引导,而不是搞“一刀切”,否则前期投入和继续投入在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农户转向效益较好、产出较高的行业,从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四)景区的建设意见

从考察的8个2016年拟申报国家aaaa景区准备情况来看,大多数景区准备比较充分,各项条件基本达到评定要求。但是工作组也发现,个别景区存在开发资金不足,环境质量与景观质量条件比较勉强的现象,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其主题开发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优势。建议在景区建设开发上也不应该搞“一刀切”,不一定都上马a级景区评定。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造适合当地条件、又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主题公园或营地等项目。此次考察了平昌县近期拟建的佛头山―巴灵台―南天门―驷马水乡旅游环线。从考察情况看,2016年拟申报的4a景区南天门在资金、开发等方面不理想,申报条件比较勉强。但经了解,南天门在自驾营地、山地和公路自行车骑行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因此,结合巴灵台的森林康养、驷马水乡的公路骑行、南天门的自驾营地、山地骑行,打造出差异化的旅游环线,而不是拘泥于4a评定,应该是更符合实际的做法。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3

杨国亮:2007年底“洋家乐”刚刚开始的时候,它们是非法的。第一,木结构的房子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是不允许经营的;第二,老外来做民宿,是没有相关法律依据的。

是关掉还是保留?我们很纠结。此时,县里面挑了担子,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所以让它去发展。为了保证民宿能够发展,我们开始建立地方性的消防标准。2013年我们了《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在新的规定中,木结构的房子,只要耐火等级超过二级就可以用于经营;在卫生上,具有必要的污染治理和安全防护等基础配套设施,按要求设置符合标准的污水处理池,有条件区域统一纳入污水管网;同时还要保证道路通达,建筑不占用水利红线,无地质灾害和其它影响公共安全的隐患。

2015年,德清县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民宿管理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依据乡村民宿的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卫生环保、服务水平、主题特色等软硬件水平进行评分确定,按照分数由低到高,将乡村民宿依次划分为标准民宿、优品民宿、精品民宿三个等级,让民宿的管理更加健全。

海峡旅游: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杨国亮:政府以引导、规范为主,不参与这些民宿的设计与运营。因为每个主人都有他们的意识和思想,在这个方面政府没有业主专业。但如果业主需要,我们会推荐好的团队,比如你想要来投资,我们会给你一些免费的咨询,推介一些专业的设计和运营团队,可以在这当中做嫁接,错误的东西我们也会帮你分析,很多业主做之前都会来找我们分析项目。

海峡旅游:如何对生态进行把控?

杨国亮:环境是“洋家乐”生存的根本,周边的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或破坏,高端度假的基础就没有了。莫干山有严格的生态红线,在水源保护地周边不允许做民宿。其次,因为山中老房子有很多没有净化设施,政府要求统一安装净化槽,进行污水处理,所有的厨房也必须按要求装隔油池。

海峡旅游:如何对当地村民进行引导?

杨国亮:我们要提高村民的诚信意识、契约精神,对他们进行培训,防止毁约、不遵守协议等行为。“洋家乐”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有的村民看到一个猪圈可以卖一千五,他们也心里也会不平衡。但从总体上看,德清的村民还是遵法守法的。

海峡旅游:莫干山原有的农家乐如何进行转型?

杨国亮:我们正在引导村民转型,我们比较担心的是村民一哄而上做民宿。全国现在很多这种案例,突然间增加几千个床位,品质跟不上,那么接下来就是价格竞争。村民现在也有意识了,我们不一定要做多,我们要做精,要提供优质的服务理念。现在通过“洋家乐”,村民的意识改变了,他们会借鉴、模仿,找设计师进行设计,但重要的是这个方式在改变,靠走量不是德清洋家乐的发展模式。

海峡旅游:如何树立“洋家乐”的品牌门槛?

杨国亮:这是一个区域的品牌,很多时候我们民宿能卖这么贵,还是靠这个品牌去支撑的,这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卖点。为什么我们的民宿能卖得比西湖周边的民宿贵?旅委做了系统的Vi、路标、路牌,对外做大量的媒体宣传,我们对外推荐的“洋家乐”,都代表了莫干山“洋家乐”的形象,如果达不到标准我们不会对外做推荐。

海峡旅游:如何维持莫干山民宿的品质?

杨国亮:主要在于提高精品民宿的数量和质量,政府每年只有20个精品民宿名额,这个数字是根据市场容量计算得出的,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如果市场饱和了,投资商也不会来了,除此之外,山里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海峡旅游:精品民宿的市场饱和了吗?

杨国亮:没有饱和,好的项目还是太少。如果说是“西坡”、“大乐之野”这样的,做到一百个的时候市场才算成熟了。民宿的数量是市场决定的,我们的计划是要把莫干山打造成国内第一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以这个目标来规划,我们的量还很少。只有当精品民宿的数量达到一个集结区块的要求时,人们才会把你的这个区块当成一个目的地。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4

各村(社区)、机关各部门:

现将《YQ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YQ镇委员会办公室

YQ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2月29日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和四中全会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五大发展行动为总抓手,按照区委、区政府“54321”工作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培育典型、打造精品,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镇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建设目标

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民风振兴、基础设施振兴的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振兴

1.

推进“四大园区”建设计划。推进千亩茶园计划。以改造和新建高档茶园为目标,实施创建千亩生态示范茶园计划,改造1050亩,新建860亩。推进千亩菜园计划。以瞄准安庆“菜篮子”,推进千亩蔬菜幸福产业。扩建500亩花山盛泰农业大棚蔬菜基地,提升800亩鲍冲湖莲花、水芹基地,新建500亩YQ、溪安单季露天蔬菜种植基地;扩大400亩龙山团结岛莲藕种植基地。推进千亩果园计划。以YQ朱红桔——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依托,打响千亩经果林基地建设计划。实施余湾、余墩2000亩“朱红桔”老果园品种改造,新建余湾50亩优质品种柑桔和40亩精品桃示范园;提升鹿山80亩、鲍冲湖100亩红心猕猴桃示范园;优化提升龙泉300亩蓝莓、70亩猕猴桃、10亩热带水果种植区。建设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合作社。推进千亩田园计划。探索农业绿色生产新模式,加速推进千亩稻渔综合种养计划,以皖江水乡园为核心,在螺山、仓房建设两个500亩以上的稻渔(虾、鳖)综合种养区。

2.

发展四大涉农经济。加快乡村旅游建设。按照“1+3”的框架,以乌龙溪景区为核心,协调推进鲍冲湖景区、余湾美食街、灵山石树景区一体化提标升级,加快市场化运作进程;尽快启动龙山古寨、萧谦中故居、桔子香、快活林等待建、停建项目建设,落实游乐设施用地,力争项目早日建成运营。加快康养民宿建设。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用活土地增减挂政策,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在余湾、溪安、鲍冲湖和花山等村,实质性招引市场主体建设卧龙溪民宿、(山)水库民宿、禅意民宿、森林民宿项目。加快森林康养建设。对石树景区、鲍冲湖景区进行林相改造,栽种彩色树种和花卉。与巨石山景区洽谈,争取合作发展壮大石树景区。坚持康养小镇特色定位,依托市光荣院、儿童福利院养老产业基础,推出杏湾养生谷、鲍冲湖旅居养老、贴心之家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新模式,统一协调周边资源,打造“养眼、养生、养体、养心”的康养基地;结合YQ卫生院迁建工程,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引入社会资本建设9000平米的康养配套服务中心;加快康养(家政)培训服务中心建设,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培养输出优质的康养服务人才队伍。加快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在改造提升现有3900亩花卉苗木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苗木基地220亩、盆景2300盆,力争花卉苗木基地达到5000亩。依托本镇交通区位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余墩花卉苗木和余湾水果(农产品)电商规范化建设,积极对接京东知名电商平台,进一步扩大网上销售;谋划建设余墩冷链物流基地、螺山和官兵物流中转基地项目。

(二)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

3.

农村道路“硬化”行动。道路硬化坚持通畅为原则,计划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村庄道路硬化10公里,其中余湾村1条、花山村1条、溪安村1条、宣店社区3条;结合引江济淮工程,硬化道路7公里;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所有具备条件的村庄道路硬化。

4.

农村环境“净化”行动。结合农村改厕工程,到年底,新增改厕500口,完成主干道沿线4口公厕改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鹿山村、鲍冲湖村开展垃圾不出组试点工作;结合石塘湖清淤工程,配合建设环石塘湖生态过渡带项目建设;在全镇范围内基本实现垃圾分类收取。

5.

村庄“美化”行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镇主要入口建设地理标志,2021年1月底前完成花山入口的地标建设;突出乡土特色,发展民宿,今年重点发展花山村、鲍冲湖村、溪安村、余湾村的民宿,先行先发展;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实时更新破旧、不合时宜的宣传广告;扎实开展评比最美生态庭院活动,最美生态庭院覆盖率达到25%以上,每个村民组要评出1-2户最美生态庭院。

6.

村庄“绿化”行动。2021年4月1日前完成官兵村水泥厂、鹿山村青山寺宕口复绿;按照一村一策重点打造余墩盆景、余湾柑桔、鲍冲湖银杏等特色景观;按照一路一策,重点打造1.4公里五洲圩石楠大路、4.8公里龙山红枫漫道、1.5公里YQ樱花路;卧龙溪金边女贞1公里,实现差异化的五彩缤纷的绿化格局;按照一山一策,重点打造官兵南孚山杨梅150亩、鲍冲湖龙泉生态蓝莓50亩、鹿山猕猴桃100亩;围绕主干道路、环村道路和沿河沿湖边,完成3万株造林任务。

7.

村庄“亮化”行动。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引导群众布置室外及庭院亮化;到2021年10月前,完成10公里的亮化工程。5月1日前破罡湖社区完成1.5公里的道路路灯安装工作;2月前余墩村要完成环村道路1公里的亮化;12月底前鹿山村要完成1公里的县道S003线路灯安装;2月底之前完成6.5公里机场大道延伸线的路灯安装。

(三)围绕乡风文明,推动文化振兴

8.

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高质量筹办规格更高、品牌更亮、体验更丰富的荷花文化等节庆活动,做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章。发挥YQ独特的森林植被和奇石景观优势,在各景区内大力发展野外森林拓展项目,助力全民健身运动。发挥YQ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营造文化旅游景点,规划建设萧谦中故居,启动李鸿章仓房、白鹿书堂等历史遗迹重建。

9.

推动乡村移风易俗。规范建立“一约四会”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并切实发挥其作用,更好的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及“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身边人”榜样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正之风,祛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陈规陋习。

(四)围绕综合治理,推动民风振兴

10.

加强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打响“农家乐联盟”“党员六带动”等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改善民风、人居环境整治、绿化造林、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带头表率作用。

11.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综治组织,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和“三长”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安全感。实现“发案少、秩序好、基础牢固、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示范平安乡镇。

12.

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破壳”行动。盘活闲置的厂房、仓库、山地等集体资产,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增加集体收入。力争到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的村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达60-100万元的村7个;收入100-150万元的村2个;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1个。

(五)健全基础设施,提升幸福指数

13.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教育机制,改变教育方法和方式,普及大众知识。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医疗资源,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卫生系统队伍建设,要真真切切让群众信任医护人员。

1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47公里扩面延伸道路工程,打通5公里巨石山至鲍冲湖连接线道路网络,新建5处自来水加压站,改造给水支管网1.8公里,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及抗旱泵站机电设备改造。对1.52公里杨溪桥大沟上段、夫干泄洪沟进行清淤整治,新建团结圩、梅林西闸2座排涝站,争取利用引江济淮影响处理工程资金对鲍冲湖八鲍泄洪沟进行整治。

15.建立和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排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的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将a类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以及困难群体纳入监测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及时化解返贫和致贫风险;持续用力抓好各类问题整改落实,精准制定解决措施,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6.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养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提升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培育农村专门人才,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专业人才到新型经营主体、村级集体企业兼职,鼓励知识产权入股,参与企业效益分红。

四、保障措施

17.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工作调度和研究等会议制度。各村(社区)要落实工作机制,村(社区)书记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结合本村的特点和特色,抓好乡村振兴工作。

18.

突出项目带动。以项目为抓手,各村(社区)要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策划生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做到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做到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确保示范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19.

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卫生户”“平安家庭”“最美庭院”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网络新媒体及乡村讲师团,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政策、好措施,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正能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5

今年,文大叔早早就对苗年开始期待,还和邻居们讨论到底会有多少游客来到寨子一起吃长桌宴。他家的民宿从春天路边野花盛开,一直忙到国庆稻米收割,过去几十年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来到过龙塘。

穿过山中薄雾进村,吃过龙塘鱼酱的人,都说“龙塘不错”。

龙塘是融创中国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案例之一。2018年融创中国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进驻帮扶,2019年全村脱贫成效检查通过,2020年帮扶成果移交,2021年融创宣布继续支持龙塘乡村振兴工作。曾经被千米海拔深山“封印”,大部分青壮年流失到广东、福建、浙江、北京打工,老幼留守、村落衰败、年关冷清的百年老寨,复活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图景实现。

融创中国之前积极参与了13省21村的帮扶工作,2021年又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并从龙塘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总结经验,在重庆中益乡、延安万庄等大量帮扶项目开展中进行补充迭代,归纳了基于企业责任和自身资源的融创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文旅切入,实现“四推动、五振兴”,切实助力乡村在产业、组织、文化、人才、生态维度上全面振兴。

1

以文旅带动一产、二产,打牢产业基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穷,是因为产业弱。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偏高水平,意味着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产业差距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农户为了保障生活水平,不得不外出打工。人才外流,又进一步削弱了乡村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在偏僻地区。

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成为改变乡村现状,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之一。融创在龙塘村的帮扶过程中发现,此前因为交通闭塞,龙塘保留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且有完整的苗寨村落风貌和苗族的人文环境,具备做文旅乡村的基础。

而融创自身在文旅产业方面有技术优势和运营基因。因此,“文旅切入”成为龙塘乡村振兴的第一落点。融创依据龙塘自然人文资源,定制了观光游+苗乡生活方式深度体验的多层次文旅产品体系。

常年在雷山县城打工、老房闲置的村民文武家和另外一家贫困户的房子被融创与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整体翻修,改造成荷塘雅苑、粮仓楼,做成了示范民宿。并因此带动了村里15户村民相继自发改造了自家老房子,开起民宿和商店。

融创又联合知名设计师孟凡浩建造了“龙塘山房”这一高端民宿ip,和村民家的民宿形成产品错落搭配。大体量民宿形成配套,龙塘的村容、道路、居住设施也得到规划、修整和升级,龙塘也具备了接待游客的前提条件。

改造好“硬件”,经过企业自身资源和平台导流,大量游客涌进龙塘和村民们一起过上苗年、鱼冻节。预计2021年全年,龙塘接待游客数量将突破万人,为龙塘带来三百万元左右的收入。有了客流和知名度,再加上文旅产业建立之后部分青壮年回归,龙塘的产业被真正激活。

在此基础上,融创联合友成基金会又对龙塘村产业进行了调优升级。一方面,支持龙塘的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协助龙塘打造“龙塘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消费扶贫方式,打通推广渠道,带动龙塘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产品的市场化运转,形成可持续模式。

农村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像龙塘这样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不仅具有数百年历史,还保有有自己独特的技艺和文化习俗。因此,融创在龙塘挖掘苗乡非遗文化,通过技艺、技能培训打造“绣娘团”和扎染、苗绣等文化特色产品,搭建文化产业,增加龙塘产业体系的立体性和体验感。

建立产业体系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抓手。通过文旅切入带动一产、二产,龙塘形成了旅、农、文乡村“新三产”的跨界深度融合,用产业化思维推动了龙塘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带动,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打造经营性收入、工资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的多样化增收体系;另一方面,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安居乐业的乡村新生活方式;此外,还通过产业化运作,增加了公益触点,拓展了公益场景,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2

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可持续运营

2018年12月,龙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前在外打工、夏天才回村的文远胜看到村里的新变化之后,决定留在村里,加入合作社。文远胜的父母强烈反对,但他自己则异常坚定。

合作社组织开展了生态稻米种植和销售试点工作,文远胜和另外6名村民积极响应。今年他们种植的6.9亩红米,5.4亩香米,预计产值可达11.7万余元。除了村里的经营性收入,种地的收入也提高了,又可以陪着家人孩子,文远胜的生活有了富足感。

组织村民开展生态稻的种植和销售试点,推动农业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之外,融创和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还以合作社为基础,带动成立了非遗发展小组、社区应急响应队、导赏员小组、民宿发展管理小组等,通过一个人带动一批人,通过一批人影响一村人。

非遗工坊成立的时候,在外打工的潘晓芬也和丈夫回到了龙塘。她很快成为非遗工坊第一批参加培训的“绣娘团”成员。她们的蜡染、苗绣产品,现在已经成了村里的特色旅游产品。潘晓芬自己在今年也成了非遗工坊的负责人,开始培训更多年轻女性成为“绣娘”。

没有产业引不来“金凤凰”、留不住“能人”是以前乡村的痛点。现在的龙塘有了产业体系,人才能不能跟上、有没有成长空间、愿不愿意留下来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龙塘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融创和友成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之后又以合作社为示范,引导村民自发组织了各类经济、技能培训、文娱、公益小组。帮扶项目组还展开了一系列培训,这些培训包括了餐厅和民宿的运营管理、蜡染和苗绣的技艺技能学习、非遗文化和非遗产品的市场推广、生态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以及合作社等小组的管理知识和龙塘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机制等等,逐步培养提升龙塘村民的运营和市场开拓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合作社资金互助小组也在融创与友成基金会的推动下成立。通过资金互助的方式解决村民在生产经营和生活提升方面碰到的资金问题,同时又将利息收入归还于龙塘,用于敬老社员的生活改善。

龙塘的生产、管理方面有了组织协作体系,过去农户自给自足、各自为战的状况被改变,村民之间再也不是“小散”关系。通过生产经营管理培训、职业技能培养、资金互助,龙塘的村庄治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有能力的村民也可以在新的体系中找到位置,发挥更大作用。村民有了成就感和可持续运营能力。

在中益乡,融创捐赠建设初心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开展党建引领、组织振兴工作。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重庆石柱远程教学站、清华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初心学院挂牌,面向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举办高层次教育培训,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初心学院探索“党建引领”,不仅让中益乡实现了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教学基地的模式也搭建了中益乡和校企资源的长期联结路径,形成了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融创认为,乡村振兴模式中,产业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人则是一切的基础和源点,通过人才培养激活人的因素,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和治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关键。

3

改善人居环境,复活风俗风貌,推动人文宜居生态

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距体现在现代化程度上,但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其独特性,大量民风民俗和建筑风貌还带有文化的传承功能,需要被充分尊重,这是融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原则性前提。

例如,龙塘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至今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全村285户中有苗寨吊脚楼200余座,其中一百年以上的传统建筑就有9座。村里还有大量古树和一口古龙井,每逢新年和嫁娶,龙塘人都会去古井挑水取一个好的寓意。

位于石柱县武陵山区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中益乡,是土家文化的传承地。融创联合清华大学设立了非遗研培点,启动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针对本地百姓和相关爱好者提供技术培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文化是乡村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失的精神内容和身份认同。融创认为,尊重乡村风俗风貌,才能达成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实现乡村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因此,融创在乡村振兴模式中,会先对乡村的资源和文化进行摸底和系统梳理,做因地制宜的文化激活,不搞标准化设计,不建“欧洲村”,不盲目推进现代化,重点做人居改造和历史人文特色景观带的打造。

在被帮扶之前,龙塘村委会主任文冲有一个心愿:改造之后的龙塘仍“保持原有的生活形态,不走过于商业化道路,而是做成一个苗家生态核心博物馆。”

龙塘帮扶建设期完成并运营迄今的一年内,文冲的愿望实现了。龙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苗年、鱼冻节、吃新节等重要节日比以前更加热闹,游客们来到龙塘和村民一起跳芦笙、抓鱼、斗鸟、拔河、赛苗歌、斗牛,还喝上了村民自酿的米酒。住吊脚楼、深度体验龙塘的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最吸引游客们的旅游项目。

在重庆中益乡,融创根据村里的生态和历史文化,捐赠打造初心学院、毕兹卡里、中华蜜蜂谷、伴乡原宿四大项目,带来了中益乡基础设施的巨大改善。一套绵延6公里的景观谷地在“乡村地文化渲染+旅游产业唤醒”理念中,复原了中益乡的土家文化和乡村文化,同时融入红色主题游,打造旅游体验和文化教育复合功能空间,让它成为了被激活的中国传统村落人文宜居新样本。

通过乡村振兴复活传统村落和文化,提供一个区别于城市的美好生活样本,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看到的另一层重要意义。

4

做好教育帮扶,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推动下一代看见美好

乡村化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生活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乡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的差距却显而易见。因此,教育帮扶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育扶智方面,融创将英苗培养计划带进大山,用教育的力量让龙塘的未来焕发生机,嫁接自身文旅及文化资源,打造“一进+一出+全面探访”的助学模式,更深度、长线地为龙塘等乡村的孩子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

针对乡村学校教育设施、教学器材等硬件和课程落后、信息“软资源”鸿沟两大方面的不足,融创一方面通过捐赠教学器材、改善学校设施,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募集网上名校精品课程,搭建英苗书屋,邀请部分师生代表走出大山体验外面的世界,开拓师生视野,建立信息获取渠道和意识;此外,融创还通过教育基金方式给具备特定条件的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维度支持。

通过教育帮扶,让乡村的孩子亲身体会到爱心的温暖,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的一点心愿。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6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宋斌

摘要:近两年来,宿州市以“两区”建设为载体,开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人、地、资金、政策”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宿州市,农村综合改革,现代农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识码:a

宿州市位于皖北地区,辖四县一区,国土面积9787平方公里,人口650万,共有行政村1212个,乡村常住人口34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潜力和优势正逐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民收入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村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2011年11月,宿州市被农业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一、宿州市探索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的背景

农村改革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省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打破了农村吃大锅饭的局面,破除了农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制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脱贫、温饱问题。但遗憾的是,凤阳小岗村“一年跨过温饱线,三十年未进富裕门”。这种现象,几乎就是中国农村30年的缩影。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农村改革处于缓慢的发展时期。1987—2003年连续十六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的主题不再是农业,每年的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改革基本走“稳定压倒一切”的“精英路线”。在这一时期,尽管加大了农业投入、促进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等,但由于在延长土地承包期、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重大进展,一系列在农村的改革再没有大的突破。中国农业进入了低潮时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十六大重新确立三农为中央工作的工作重心、为国民经济的基础。2004年重新以“三农”为中心的“一号文件”,农村改革才又重新步入阔步发展的轨道。

“三农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其原因是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生产关系又一次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约主要表现为“四个脱节”:首先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脱节,农民以从事单纯的农业生产为主,不能从农产品深加工中获益增收;其次农业生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脱节,尽管农业机械化、良种培育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农村地区普遍还是一家一户的散户耕作,生产关系没改变,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其三,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脱节,土地与科技、金融等要素不能充分整合,无法发挥合力;最后涉农政策之间的脱节,虽然政府惠农资金和政策很多,但从属于不同部门,“撒胡椒面”现象突出,没有形成“叠加”效应。这“四个脱节”,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改革发展。要破解这“四个脱节”,必须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先行试验,理顺生产关系,寻求破解之策。

二、宿州市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龙头,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按照“一顶帽子大家戴”的发展思路,以埇桥区为核心,其他各县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不小于5万亩),并以每年不低于15%的速度辐射扩大面积,力争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1]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可概括为“4168”工程。即以粮食、畜牧、果蔬、林木等“四大支柱产业”为载体,以埇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个核心示范区”为龙头,以“六个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新、现代农村投融资制度创新、农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装备设施体系、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生态经济循环体系)”为支撑,[1]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依托,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试验重点为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三大市场主体)、开展提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多层次培育农业企业家、完善现代农业投入机制、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七项试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以“两区”建设为载体,开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按照“两区一体化、项目化、工程化、基地化”的要求,以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为抓手,解决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问题;以十二大基地建设(高标准粮田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符离集烧鸡产业基地、设施蔬菜基地、标准化水果产业基地、林业产业基地和城乡统筹试验基地等)为抓手,解决现代农业建设的“载体”问题;[1]以体系建设为支撑,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力保障,统筹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简称为“两区”建设)。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努力构建三次产业融合、产城一体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一流示范区。

三、宿州市农村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

(一)以主体创新为核心,农业经营组织培育初见成效。

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三大经营主体。打造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合作组织为纽带、家庭农场是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发展到500多家,农业企业发展到30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427个,带动农户77.6万户,户均增收高于普通农户10%以上。2011-2012年,宿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连续两年跃居全省前列。

1、初步建立了家庭农场的认定扶持政策体系。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制定了《宿州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从财政、金融、保险、项目、土地流转、设施用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措施。目前已认定各类大、中、小家庭农场295家,其中以中小型为主,把握好适度规模,控制规模过大带来的未知风险。

2、建立了职业农民认证注册制度。制定了《宿州市职业农民认证扶持暂行办法》,对职业农民进行了定义,提出了职业农民的标准,对职业农民培训内容和认证注册程序进行了规定,制定了职业农民的优惠政策。与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职业农民的认定工作,已认证注册职业农民2400余人。

3、开展了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试点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试点方案》。[2]全市第一批选择不同产业的16个产业联合体作为试点,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联合体中,龙头企业统一制定生产规划和生产标准,以优惠的价格向家庭农场提供种苗及农业生产资料,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农产品;合作社按照企业要求统一向家庭农场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家庭农场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既能促进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又能使农民平等参与和公平分享的新机制。如百亩良园蔬菜产业联合体的龙头企业对家庭农场的蔬菜实行保护价收购,在去年冬季部分蔬菜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企业与家庭农场共同承担了价格风险。

(二)以载体建设为平台,十二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按照“两区一体化、基地化、项目化、工程化”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了十二大基地建设,每个基地根据产业特点分别选择2项改革试验内容,

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试验。十二大基地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改革的结合点,在基地中,改革试验成果通过生产力发展得到检验,成功了再向面上推广。各基地分别制定了《十二大基地建设方案》,统一规划,分类建设,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市、县区、乡镇及有关部门包扶十二大基地的工作制度。2012年,十二大基地已完成投资18.5亿元(其中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7.9亿元),实现生产产值31.1亿元,加工产值99.6亿元,辐射效应不断加强。

(三)以体系构建为保障,农村改革试验有序开展。

一是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校地共建活动,与安徽大学联合组建了“三农协同创新项目组”,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合实施了“五个一工程”,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联合建立了“宿州农村改革研究试验站”,8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正在紧张建设中,4个部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正式运营,基层农技服务中心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与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现代农业“两区”建设课题攻关组,增强了对两区建设理论和实践探讨研究的能力。

二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初步建成了“市、县区有检测中心,乡镇(基地)有检测站、龙头企业有检测室,市场有检测点”的四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保护地种植面积发展到115万亩,创建名优农产品品牌210个。三是构建农业装备设施体系。农田水利三年恢复与三年提升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旱涝保收田面积3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超过130万亩;全市耕、种、收机械化率83%,全省领先。四是构建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00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6家,超亿元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创建名优农产品品牌210个,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居全省第一位。五是构建农业经营组织政策支撑体系。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资金、项目、人才支撑等具体文件。六是构建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全市整合农业、教育、人社部门及社会培训资源,建立了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民办培训学校为基础,以乡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政府对此进行财政补贴。2012年共培训新型农民培训3万人。七是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十二大基地内,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先确权发证后进行抵押贷款试点。同时健全现代农业担保体系,从市县两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授信额度用于现代农业建设,推行“公司+农户”等信贷模式。如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内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余额5600万元。加强了村镇银行建设,灵璧县建立了本富村镇银行,市淮海村镇银行在市经济开发区及泗县建立了分支机构。八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体系。近四分之一的规模养殖场(区)已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近60%,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基地20个以上。投资10多亿元的宿州帝元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建成后,其综合水平达到全国一流。

四、宿州市农村综合改革发展遇到的问题

“人”,由于农业的吸引力不强,农业生产的综合比较效益较低,农产品主产区财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务农农民收入远低于外出打工收入,加上目前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职业农民、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主体极为缺乏,农业经营主体的问题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地”,土地规模流转面积小,我市流转土地仅占耕地面积的13%,远低于全国17%和江浙发达地区36%的平均水平,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纯农业规模经营者必须建设的晾晒、储存等服务设施缺乏相应的配套土地指标;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缺乏相应的建设用地支撑,土地方面的制约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钱”,我市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不足30%,农民和乡村工业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金融支农力度明显不足;受地方财力限制,国家投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地方配套资金一般难以到位;农业规模经营者预付农民的土地流转费用是刚性的,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和经营者往往望而却步,发展现代农业举步维艰。

“政策”,国家示范和试验区的要素支撑不足,国家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只给牌子和任务,但没有给相应的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支撑;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配套政策不到位。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宿州属于国家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按规定,国家对这类地区主要考核农村改革发展的相应指标,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工业、财政收入和城镇化率等指标。但实际上还是全面考核,并且国家对这类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

此外涉农补贴仍是普惠制,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倾斜不够;尽管国家规定,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对农民的承包地做位置上的调整。土地的规模流转中往往极少数农民不同意流转,就导致流转的土地难以连片,无法进行规模经营。政府和农业部门的一些惠农政策,尤其是土地政策等,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响应。

五、相关政策建议

一要重视和扶持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加大对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培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二要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扶持,促进土地流转;对纯农业规模经营者必须的服务设施给予相应的配套土地指标。

三要创新金融支持“三农”的形式和内容。允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以流转的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后抵押融资;国家对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大种粮、农机具购置补贴要突破30%的上限。

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要允许示范和试验区先行先试、局部突破,允许“试错”;要真正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配套政策,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确保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允许传统农业地区在“城乡挂钩”、“增减挂钩”等土地利用方面先行先试,[3]探索欠发达地区“四化同步”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关于2012年全市现代农业“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宿发【2012】5号

[2]关于印发《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宿秘【2012】43号

[3]孟静.农村改革与农业转型的若干思考[J].2009.(9)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7

各位上午好,我是昨天晚上10点钟刚刚回到北京,现在乡村旅游考察的任务很重,所以这次先到浙江的新昌看了一个项目。那里正在修一个水库,这个水库一修,搬迁了15000位农民。其中有一个古村要全面的被淹到这个水库里,当地人就觉得可惜,所以有一个公司投资,把这个古村完整的搬到山坡上。之后我又从新昌到了江苏桐乡,桐乡现在正在修建49个休闲度假庄园,是个新态势。因为去年的时候,市委书记就跟我谈说要搞100个庄园。我脑子中的庄园概念是贵族和文化庄园,和市委书记的庄园概念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我当时就不赞成,跟他讲了一下庄园是什么概念。结果他说一定要做。到现在有一年时间,49个休闲度假庄园做起来了,看了看现场,我觉得很震撼,而且觉得专家脑子里不能有框框。第三站又去了乌村,乌村是今年火爆起来的一个村庄。而且代表了发展的一个方向。然后又去了无锡,最后从无锡回来,这算是出了一趟差。为何讲这个?因为我有一个感觉,喜忧参半。所以,今天的题目就叫“喜忧参半的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之喜

先说喜,形势一片大好,主要表现是乡村旅游大热,就像刚才孙总说的,10亿人次的乡村旅游,恐怕人数不止这些。因为去年中国的国内旅游总量是40亿人次。40亿人次,如果说只有四分之一进行了乡村旅游,这个数还是少,总体来说,乡村旅游呈现大热局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纷纷进入。反正原来一说乡村旅游,没有什么可投的。现在不同了,乡村旅游大有可为,可以大把的投资。

第二,农民全面发动。无论走到哪儿,现在基本上在田野里看不到农民了,你能看到的农民基本都在忙乡村旅游,所以是全面发动。

第三,部门的政策繁多。应该说各个部门,现在从国务院一直到各个部门都看好乡村旅游。所以各个方面的政策也都在支持乡村旅游。其中的重点,一是农业部,二是旅游局。包括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现在对旅游的重视不亚于国家旅游局,一些综合部门也都在纷纷出台支持乡村做旅游的政策。

第四,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现在经济下滑,大家都不知道经济到底怎么走,可是乡村旅游的发展确实让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有一部分走的比较早的,已经尝到了甜头,这是形势非常喜人的一面。

现在在市场上的表现有:第一,千个特色小镇,这是建设部前一段下发的文件,全国要搞1000个特色小镇;然后,文化部也在锦上添花,强化特色小镇的文化性;第二,国家旅游局提了万家旅游扶贫,要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把旅游的作用发挥到更大;第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全国大概有几十万家民宿,这是今年的重中之重,热中之热。反正我今年参加民宿的论坛、峰会大概就有五六次。全国大概开了有上百次,大家都在说民宿的事。第四,庄园后起之秀。我在桐乡已经看了开头,这个开头会迅速演变成一股风。这是讲喜的一方面。

二、乡村旅游之忧

我担忧的是泡沫化,发展必有泡沫。发展势头越猛,泡沫越大。严格的说,杜绝泡沫是不可能的,喝啤酒还要有泡沫,没有泡沫,啤酒就不好喝。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泡沫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但是泡沫太大了就不行,达到一定的程度一定是伤害。一旦这个泡沫刺穿了,谁来承受这个代价?必然产生这个问题。

第一,舆论泡沫。一说就是乡村旅游前景无限,我不相信有无限的事情,要找到一个度才是比较合适的。乡村旅游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大家都在忽悠这个好,那个好,没人研究问题,这也是一种泡沫。

第二,工程泡沫。就是工程辈出,反正我们习惯于这种工程师治理的方式,什么事情都得弄一个工程。现在是工程辈出,然后都用数量化的指标来下达,都要追求这个那个,大概也是现在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而这个事情正是我担心的,而且我们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这样的话,成则大成,败则大败。历史多少惨痛的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投资泡沫。现在投资泡沫,最大的问题就是模式雷同。比如说现在说1000个特色小镇,各个地方都在积极发动,比如说浙江在搞100个特色小镇,江苏也在搞100个特色小镇,光这两个省就是200个。云南是60个特色小镇。但是这个特色小镇,特色何在?我现在很怀疑。每个都有题目,每个都有说法,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它会形成雷同的模式。同质化越强,造成的结果就是投资的回报越差。

第四,运营泡沫。乡村旅游有一个最基本的文化,就叫主人文化。要当个好主人,可是现在恰恰缺乏主人。有些地方现在已经开始了,江浙两省都在办,就是民宿主人培训班,民宿老板娘培训班,就告诉你怎么当好主人。这个事非常好,就是大家意识到问题了马上就改进。

第五,回报泡沫。效益难寻。很多效益不能笼笼统统算账,当然情况各有不同,比如说刚才按照孙总说的这几个数字,全国的乡村旅游经营180万家,总收入3500亿,这是什么概念?平均一家将近20万收入。也就意味着什么?现在的乡村旅游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不是农家乐为主体了。农家乐一年能够有两万的收入不错了,怎么可能20万的收入?20万收入是一个企业化的概念。10亿人次的客人,平均一个经营主体机构,我算了一下,接待555人,平均一个人乡村旅游花费360块钱,这两个数字比较实。大体上,555人有点少,一个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这么平均下来也就是一天接待不到两个人,这个数可能少了,恐怕还要翻番。当然季节性会很强,比如说多的时候可能一天接待20个人,少的时候可能一天一个人也不接待。但是总体来说,人均花费360块,这个数字偏高,现在乡村旅游的消费达不到这一步。但是从这里说下来,3300万农民受益。这些数字再往下分析,一步就能够把这个事看的比较明白。所以,效益究竟怎么样?我们不能只讲收入,收入不等于利润。原来搞农家乐的时候,成本低,所以绝大部分收入都可以等同于利润,因为农民自己服务,不算人工费用,然后自己家里的房子收拾收拾,也没有多大投资,真正的成本就是买一点吃的东西,这样收下来这笔费用多数可以变成利润。

但是问题在于,现在的乡村旅游已经进入到规模化的阶段。在规模化阶段的时候,成本和效益的概念就是最重要的概念。所以现在如果讲忧的话就是一个泡沫化的问题,我对这个事情很担心。但是担心没有用,担心也是眼看着泡沫膨胀。然后再过两年,可能会看着泡沫的破灭。所以既然研究问题,现在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一个好的导向。

三、乡村旅游发展

1、类型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农家乐。农家乐还是农民投资,政府适度支持。农家乐的好处是成本低,但是农家乐的毛病就是碎片化。所以很多地方农家乐看着很热闹,实际上不行。而且农家乐还有一个规律,是必须依托城市,靠城市产生的幸福能力支撑。所以我不赞成哪个地方都大力发展农家乐。比如张家界就说要大力发展农家乐。张家界城市人口20万人,有多少消费能力,还要大力发展农家乐,这不是开玩笑吗?有一次到一个县,看完了,晚上回到县城,又出去吃饭,开了半个小时的车,我说为什么跑这么远去吃个饭?他说对不起,现在的农家乐都是各个部门对口帮助,我们旅游局对口帮助的就是这个村,所以有一点吃的机会一定到那儿去。如果农家乐靠政府这样来扶持,这是没有市场生命力的,是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成都周边6000个农家乐,各个都好,一个乐山周边2000个农家乐,也都不错。所以没有大城市输出的消费能力,农家乐是维持不下来的。这样就需要转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民宿。农家乐有一个好处,可以守株待兔,所以做农家乐没有多少市场观念,反正有人来就行了。最近刚看了一个村子,我说这个村子这样不行啊,花了很大的力气,应该说做的也不错,在市场上没有品牌,到处都是农家乐,把“农家乐”这三个字抠掉,换一点有文化的词不行吗?现在的热点就转向了民宿。民宿是小老板投资的,非常上档次,而且是老板娘文化。所以必须主动出击。什么叫老板娘文化?到一个民宿,进去之后老板娘出来了,热情地招呼,就是到了家的感觉,你有什么需求,她马上就明白,马上就给你满足。而且对当地的文化非常精通,服务不能说无微不至,可是这种热情和这种乡情就把你打动了,这就是老板娘文化。可现在呢?民宿的投资量不算太大,但是和农家乐相比,已经有了一个本质的提高。有相应的规模就必须追求投资回报,这里面有一些好的案例,两年之前我看了一个民宿,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在一个村子里租了5个院子,两万块钱一年,农民挺高兴,因为是闲置房屋,自己整修了一番,设计了一番,通过互联网营销。我问,多少钱一天?这一个院子4000块钱一天,大体上是三间房,加一个堂屋,加一个小院。再问生意怎么样?已经预定到明年此时了。这是两年以前,我相信到今天它绝不可能这么好,为什么?因为这阵风刮起来了。所以下一步就面临着民宿发展如何去泡沫化的问题。可是现在几十万个民宿已经出来了,估计下一步再发展出上百万个民宿,这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走在前面的时候市场很好,如果赶在后面,这个市场还能持续的好吗?当然,市场需求在不断地膨胀,所以产业需要发展。但是这里有一个怎么把握度的问题。同样民宿也涉及到这一个问题。

第三,庄园。庄园是中等投资,这需要判断,不能跟风。我问了一下,桐乡这49个庄园,平均下来,一个庄园投资1亿,对他们来说1亿的投资不大,投进去就投进去了,市场效果还可以。因为处在长三角,守着杭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同时又有乌镇领袖的引领作用,这个问题不大。休闲度假庄园需要主题和文化。他们倒是很注意这个问题,但是觉得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挖掘特色,形成主题,突出文化。因为这里面同质化很强,要做出好文章来,实在是不容易。

第四,小镇。小镇是大投资,也是城市文化的新领域。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市场的自然发育过程,但是现在做小镇,又是搞运动的方式。这种小镇将来会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格局?我看不好,不是不看好,是看不好,不知道小镇到底怎么弄。而且这个小镇现在动不动就是大投资。所以现在到省一级政府,基本就是10亿投资免谈,百亿投资可谈,千亿投资兴奋。比如说中国旅游集团和云南省政府签订协议,要开发三个地区,总投资1500亿。华侨城进四川也是这个模式,总投资1000亿,这种事我不信,说故事的成分太重了。但是地方政府兴奋,因为它符合了地方政府好大喜功的心理,这样的一个追求。可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有文化根底、有市场基础,自然发育的成功了,下狠心拿钱砸的有少部分成功了。比如说台儿庄古镇,17亿投资,基本上就是政府垫底。我评价这是一流的旅游产品,非常可惜是赝品。所谓的古镇只是复建,当年的血战台儿庄之后,还能有老房子吗?所以在工地的时候我就去过,只看到了一栋老房子。

这几类现在是乡村旅游的主体模式,每一类都有长有短,我们怎么综合把握,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2、乡村旅游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大体上有六种模式:

第一,绿道。绿道在中国的南方已经发展起来了,北方极少。起源于广东的增城。比较好的是江苏的句容。今年看下来,评价最好的是遵义的一条绿道,就是赤水河的一条绿道。这条绿道沿着赤水河谷162公里,串联了12个村镇,同时修了16个驿站。看完这个绿道,我就说这个绿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产品,确实好。这个绿道,可以在这儿玩好几天也不会烦。所以,绿道在中国的乡村旅游可以大行其道。初始是连接乡村旅游慢行系统,实际上又是户外运动的工具,是体验工具,是休闲工具,是连接系统,是经济系统。但是北方很难,因为北方有气侯的原因。

第二,休闲农庄。桐乡做的这一套是休闲农庄的概念。休闲农庄是农家乐的提升版、扩大版,也是创新的版本。

第三,景区融合。有些景区,作为景区一般般,生意也不好,还变成一个负担,但是和乡村旅游结合到一起,相得益彰。双方都提升了品位,提升了层次。

第四,度假社区。度假社区的概念叫做乡村环境,城市生活。基本上就是这个概念,叫第二居所,第一生活。现在大城市的周边,基本上都已经有度假社区,有的距离比较远,比如说江西的宜春,这几年出来的楼盘,出一个火一个。谁买?上海人过来买。为什么?价格便宜,环境非常好,又有温泉,同时现在交通便利了,坐高铁两个小时到了。这样的话就基本可以满足周末需求了。所以度假社区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是最重要的发展。我对度假社区提了一个要求,先建设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再建设人的生活环境。到了这个地方,如果有这样好的环境,这个楼盘就好卖。现在房地产要去库存,所以度假社区恐怕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第五,复合营地。乡村旅游发展,下一步营地的发展很重要。到今天为止,全国大概有600个营地,现在规划的目标是三年之后,全国要达到2000个营地,我看是不够的,中国营地的比较均衡的数量应该是1万家。大体的概念就是1万辆私家车配备一个营地,1万家都不够使用,所以营地就不是孤零零的,是复合型的营地。

第六,传统挖掘。传统挖掘现在资源越来越少,可是稀缺性越来越强,包括古城、古镇、古村庄、古道、古关、古街区,做好了之后垄断性越来越强、我们有很多古道,比如说徽杭古道、茶马古道等等,有几百条。古关,到现在留存的比较完整的还有85个,最有名的就是十大关。还有古街区,有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古城、古镇了,但是还有古街区。同时还有三个古,叫古树、古渡、古庄园。古树以四川的剑门蜀道为典型。有很多古渡口,还有很多古庄园。如果把这个挖掘出来,我觉得可能是中国乡村旅游顶级的品牌。

从产品创新来说,主要是这么六类,农家乐是永恒的,因为永远有市场需要。但是如果只看重农家乐,乡村旅游不能提升,是对应不了市场的。

3、乡村旅游体制创新

第一,公司化和合作化,减缓公地悲剧。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共的事情没有人管。但是每个农民都把自己的小院弄的不错,可是总体环境是不足的。所以现在公司进入乡村,同时农民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而且今年以来看乡村旅游,很多地方都认为合作社这条路是一条最好的路,把碎片化的农民组织起来了,和公司相对应,有一个平台和公司对应,避免了公司的过分强势。现在很多地方公司过分强势,实际上在剥夺农民利益,所以这是一个好体制。

第二,参与和分享,增加农民获得感。而且现在农民不同了,很多地方出去打工的农民都回来了,为什么?做乡村旅游的收入比打工可能稍微少一点,但是农民生活的幸福程度大大提高了。可以保证一个完整的家庭,而且就在家门口,就在家里面创业、就业,这就做到了,这是从农民的角度来说。所以好多地方的农民做乡村旅游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而且有一种荣耀感。每次和农民聊起这件事来,能感受到他们这种荣耀感,都会替他们觉得高兴。

第三,新的生活方式。从城市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体验,这也创造了一种城市的新机遇。所以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更重视,更强化的一点。

第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原来流于口号,流于空洞,因为城乡一体化不清楚谁化谁?如果说城市化乡村,城市有这么大的能力把乡村完全拉起来?不可能的。乡村化城市,那等于把城市给降低了。所以首先一个问题是谁化谁。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更重要的是生活方面的交融、需求方面的交融,形成一体化。城市人,用一个词叫城市难民。越是大城市,特大型的城市,这种灾难性的生活越严重。比如北京人,首先是雾霾,叫气候难民,其次是拥挤的难民。这样的大城市太急了,太挤了,太忙了,太脏了,这个脏不是市容,这个脏就脏在空气。这样的话,有一点时间市民就要逃难。逃难逃到哪儿?一定逃到乡村。这就是一种一体化的方式。对于乡村来说,城市的需求过来了,外来的文化过来了,包括一些城市的文明过来了,这也是一种一体化。这就是一个谁化谁的问题,相互融合。如何化?最重要的渠道就是乡村旅游。所以现在精准扶贫,诸如此类的,各地有各地的做法。但是总体而言,最后都集中到乡村旅游了。

4、典型案例

(1)遵义经验。从区域性的案例来说,首先是遵义经验,我今年到遵义去了三次,非常赞赏。遵义提了一个叫“四在农家”。首先,学在农家,就是农民一定要学习。你不学习就跟不上这个时代,所以对农民集中进行培训,包括一些出去打工的农民,乡里面要发展了,你要愿意回到乡里发展,先回来学习;第二,美在农家。农家要做美;第三,闲在农家。闲在农家是什么?就是以休闲为主体的产业;第四,富在农家,所以提出了一个“四在农家”。第二个方面,提了一个“三改”:改厕、改水、改灶。厕所改了,有上下水了。原来的饮用水的方式都不行了,自来水过来了,同时天然气过来了,基本上改了这三样,乡村就真正城市化了。而且这三样改完了,乡村就有条件真正开展乡村旅游了。最终是提出恢复传统风貌,而没有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上会把我们的乡村变成兵营。有一次陪着一个澳大利亚专家在北京看韩村河,出来我摇头,他也摇头。他问我你为什么摇头?我说这儿哪儿叫乡村啊。好不容易看见一个园子,完全是城市公园的模式。我问他你为什么摇头?他就说难怪世界上说中国是警察国家,看看你们的乡村和兵营一模一样。我当时就愣了,因为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这个问题,再一想,确实如此。但是遵义提出来的是恢复传统风貌。所以房子不动,但是四在、三改,进去。

现在在遵义的乡村里走,和在欧洲的乡村走的感觉基本一样,非常漂亮。同时还有很多创造,不是完全的按照原来那个东西,很多文化符号都上了白粉墙,一个中心的行政村,基本给人一个古村古镇的感觉,所以做的很好。构建了独特的乡村,达到了旅游持续增长。实际上政府、农民、公司各在其位,各得其所,各尽其力,各得其利,这是我非常赞赏的。其中有一个村子说来点创造,找了两个大学生,学美术的,给那个村子做设计,搞了一个七彩部落,这个村子热闹,真是各种各样的颜色,把原来的白粉墙全改了,地上也画上画,广场也画上画,墙上也画上画,这一把火爆,停车场都不够用了,而且是长年火爆,这就是一种创造。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只要能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真是创造力是无限。

(2)古北水镇。从古镇的角度来说,典型的是古北水镇。这是北京的,大公司进入,大投入,古北水镇预算投入35亿,拆了五个村子,说句老实话,北京郊区的乡村没有什么历史可言,也没有多少老房子可言,乱七八糟,拆就拆了,但是守着古北口长城,这不得了。结果到最后决算突破了50亿。现在经营情况很好。只有大公司才能这么做,因为如果算财务成本,没有办法算得下来。可是算日常的经营成本,效益很好,它的方式,叫做山西格局、浙江工艺、北京元素。北京周边历史上哪有这样的古镇?没有。但是它做出来了,说是个新的?不是,在山西、河北收了200栋老院子,过来原样的复建,就是老东西。说它是老东西?又是组合起来的,所以这就是一种创造。但是这种创造对应了城市生活需求。所以现在凡是去古北水镇的,没有说在那儿转一圈就走,无论如何得住一晚上。每个礼拜五的晚上,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一直到礼拜天,一房难求。所以现在完全复建古镇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复建了,还有一个问题,不对应现在的生活需求。所以必须得改里面,全世界都是如此。那种原教旨主义的环保和文化我都不赞成。因为那种原教旨主义,就是所谓绝对化的保护,实际上是保不了的,因为不对应市场,没有人消费,谁来保护?光靠政府财政拿钱,做不到。

(3)绥阳民宿。我看到一个比较好的民宿是在贵州的绥阳,去年去的时候,只有一栋民宿,很不错。这是江苏的投资商过去的,主要投资景区,同时做了一栋民宿。看完了我就说,一栋规模不够,因为这个地方交通偏僻。非得形成规模,过了半年之后再去,32栋民宿建起来了。32栋民宿大体上就有将近1000间客房。行了,这个规模达到了。有了这样的规模,才有力量大规模做营销。一栋民宿,一是营销做不了,二是周转不开。比如这栋民宿就是20间客房,人多一点不能接待,人少了就空着。可是形成相应的规模,就形成了一个民宿群。我又提了一些建议,国际化,一个礼拜之后给我打电话,说在香港已经注册了一个国际客栈联盟。联合了几个国家的同行,大家一起注册,今年就在那儿开了首届峰会,民间的活力、民间创造力、民间的学习能力,无穷无尽。所以真是很赞赏。这就是市场本身的生命力。但是现在政府总是喜欢主导,政府把环境做好,提供点支持政策就够了,怎么做是民间的事。

(4)乌村模式。我前天刚刚从乌村回来,专门在那儿住了一晚,什么事都没有,就是要看看乌村,下午去的,就在乌村里逛。有一个村头茶馆,我说咱们在这儿喝点茶吧,然后又聊会儿天又逛。逛完了又在咖啡厅喝了杯咖啡,晚上又喝了一顿酒,住了一晚,感觉极好。这个村子原来的村民基本上已经搬走了,出去打工了,觉得这儿的住宿条件不好,在城里买房子,基本上是空心村,被公司租赁下来,460亩地,原来的房子外观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形成了六个住宿组团,187间客房,投资1个多亿,一把就做起来了。而且这个村子很有意思,设了一个高门槛,门票280块,一开始大家就说,进一个烂村子门票要280块,立这个门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挡住那些观光旅游者。你不要在这儿观光,这个地方不是观光的,但是进来的人都感觉太值了。为什么?这280块钱里管一餐饭,或者午饭或者晚饭,管30多种活动项目,你走到哪儿都能吃喝,比如说到哪儿累了,往那儿一坐,就有小吃端上来。所以最后下来大家感觉这280实在是不贵。在那儿住一晚780块,管三餐,形成了非常好的乡村度假氛围,所以在那儿没有那么喧闹。乌村旁边就是乌镇,乌镇最多的一天进去13万人,基本上就是看人,人挤人。可是乌村呢?开车的距离大概就是5分钟,乌村最多的一天就是800人,而且187间房,大概住个300人,有300人住宿,有500人在这儿闲逛一天。即使在这种时候也保持了最好的氛围。而且里面仍然有很多菜地,有稻田,有甘蔗田,养猪,养鹅,养羊,这一套乡村的东西都有。他们提了一个概念,叫一小时蔬菜。就是从你提出,比如说要吃这个萝卜,田头到餐桌一小时之内完成。所以就是一个感觉,在这儿吃的菜才真是菜,才真有青菜的香味,甚至自己可以去拔萝卜,自己可以去砍青菜,叫中国最有味道的乡村度假。它不是乡村观光,不是乡村休闲,就是乡村度假。可是讲房子呢?没有什么风格,因为那个村子的房子大体上就是五六十年代、70年代的一些房子,都完整保留,公社的大礼堂,村委会都完整保留,所以从外面看,和乌镇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反差。乌镇是历史的乌镇,乌村是近代的乌村,可是生活是现代的生活。

刚才讲了几个故事,一个遵义,一个古北水镇,一个绥阳民宿群,一个乌村,这是现在乡村旅游经营方面的四个代表。我们有些文化性的东西“叫好儿不叫座儿”,有些市场性的东西“叫座儿不叫好儿”。比如说有一些兵营性的,也不错。那个村子我一看,完全就是兵营,一栋一栋小别墅,就是类似吴仁宝的华西村式的,但是做了一个娱乐中心,又有水世界,所以大把的孩子过来。这就是“叫座儿不叫好儿”。但是有些东西一说就是要珍重文化、珍重传统,这都很好,但是“叫好儿不叫座儿”。所以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在实践中就应该挖掘各种新的做法、好的做法,应该加以推广,没有一个模式是有定规的,说哪种模式最好?没有,但必有一款是适合的。这样的话,如果中国的乡村旅游能变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就真正有希望了。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8

一、“六个一”工程。今年我乡共有五个村申报“六个一”工程,其中__村拟利用戏台维修改造红白议事大厅,目前正在规划设计当中;朱石铺村拟利用旧礼堂改造红白议事大厅,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街心公园正在设计当中;洪川村的村民活动室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装修;松树岩村的红白议事大厅和村民活动室正在建设当中;方台村准备将闲置房屋改造建设红白议事厅,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二、固定资产完成情况。投资967万元的丁峪村的打坝造地工程已完成投资370余万元;__村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主体已完工,投资500万元;王寨村投资700万元建设的集贸市场工程主体已经完工,已完成投资500万元。

三、产业发展方面。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今年我乡投资100万元在全乡实施5000亩的核桃林提质增效工程。去年冬天,各村就对项目区的林地进行了翻耕。今年各涉及村都结合实际制定了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目前,刷白、拉枝、平茬、打禁耕带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嫁接工作正在进行。

四、农村危房改造情况。今年的危房改造工作现在正在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调查摸底,待确定改造户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即可开工。

五、低保核查工作。今年开展的低保专项整治已经结束,全体乡村干部严格按照程序、标准进行评议、公示,通过全面复核,享受低保人数由原来的740户、939人降为215户、342人。

六、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情况。去年建设的日间照料中心,李家庄、朱石铺、王寨和小腰咀等村在正常运营;今年申报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的__村,现在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七、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今年我乡共有22(含自然村,共26个)个村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现在17个村的调查摸底工作已接近尾声,正在完善调查表,其中七个村已经将摸底情况和信息公示。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些人户口迁出后,村集体将其土地收回另行承包,现在迁出人员回村要求确权,村里已无地可分。

八、“三资”管理方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__乡制定了《全乡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组。于6月12日上午召集全体乡干部和所有村的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村已成立了领导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方案,现在正在进行自查。

九、“一乡一企”进展情况。

1、__县昌晋缘食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始,位于__乡朱石铺村,注册商标“绿太行”,现主营“绿太行”纯净水、山泉水。拟投资300万元进行扩规改造,去年已投58万元,今年投资30万元购置了1万个水桶,引进了一套山泉水净化设备。下一步将投资在厂区东面建设护厂坝,为扩规提产打基础。

2、__村的龙宇核桃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核桃销售与加工(脱皮、清洗、烘干)为一体的企业。现已投资23万元购回脱皮和烘干机等,正在进行公司注册。

十、薄弱校改造工作进展情况。今年我乡的__小学和王寨小学有薄弱校改造工程。__小学教学综合楼工程包括新建教学辅助用房与办公室734㎡,宿舍50㎡。现在地基已完工。王寨小学宿舍楼及厕所工程,建筑面积867.18㎡,其中宿舍楼834.88㎡,厕所32.3㎡;5月14日开工,现在一层已封顶,正在起二层。

十一、土地增减挂工作情况。去年完成的26亩已经通过验收,今年我们将在完成甘川沟自然村17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移民搬迁的基础上,将其原有房屋及院落平整,约可完成近5亩的土地增减挂任务。

十二、安全生产方面。乡安监站每星期对辖区内的监管对象排查一次,并记录在案。结合安全生产月加大宣传力度,在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对无证无照、手续不全、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同时联系土地部门,对私自采石和借清理河道名义超层、越界挖沙等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

十三、去冬今春的森林防火情况。经过全体乡村干部及专业巡山员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配合,去冬今春我乡在森林防火方面实现了全乡无火情、无热点。

十四、林下经济工作情况。今年我乡在核桃林地种植中药村2500亩,前期就对相关村的三位村主干及种植大户进行了专门培训,与涉及村签订了种植、管理及收购合同。存在的问题是: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且由于气候原因,五一前后播种的药材部分地块出苗率不高,现在正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倡导村民补种南板蓝

根,现已补种100亩。十五、移民搬迁工作。在国土部门的指导下,甘川沟自然村17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移民搬迁工作正在进行前期的调查摸底及测量工作。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9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设计教育;文创产业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因此“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决定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职业院校的重要历史职责。

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参与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成为“乡村合伙人”为例,研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院服务新农村建设文创产业的意义与参与对新农村建设实施智力输出的实践。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是和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建设的协会。该协会以湖北创新与发展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助推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乡村文创产业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如何以文创产业为抓手,将一、二、三产有效融合,充分整合资源,真正带动农民致富,产业增值,农村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回望过去,一些工商资本的直接入侵与主导,导致形成一些乡村发展的穿衣戴帽的追潮之举。[1]一些现代化的建筑放在农村山清水秀的地方显得格格不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艺术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就具有以下的意义。

1高职设计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文创产业的意义

第一,高职艺术教育服务新农村文创产业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存在服务的片面性和服务的缺失。[2]具体为高职院校服务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多,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少;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多,服务于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少。

第二,目前国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遭遇瓶颈。一是农村环境差,早期对农业建设的漠视导致其环境的脆弱。要么规划无序,要么粗暴开发,不可持续发展。二是由于农村教育及人口的空心化,导致其智力资源严重不足。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病的蔓延导致民众拥有大量对农村环境及物品的需求而真正新农村建设应该惠及所有农民,只有这种针对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实现该目标。农村教育水平和生活观念落后不利于农民掌握技能。而地方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为新农村发展输送实用型人才是其重要的职能。高职设计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地可以对新农村进行智力输出,帮新农村“用情怀说话,替农民办事”。探索一条解决当今乡村社会秩序重建与乡村产业发展并进的路子。

第三,高职设计教育服务新农村文创产业可以引发高职学生创业的新天地。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可以进行产品包装,品牌建设和推广以及网络营销等项目。

2高职设计教育服务新农村文创产业的实践

我们本着“四位一体”现代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即群众为本、产业为用、生态为体、文化为魂服务新农村。具体思路和方法是: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合作,与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签订协议,以罗田县张家冲示范基地为支撑搭建二个服务平台:一是文创设计创意服务平台。学院以项目为依托,组建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骨干为核心的创意服务组织,成立若干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团队,通过区域性文创服务,实施文创人员入户工程,开展创意服务。二是人才支撑服务平台。高职艺术教育要向新农村输送合格人才。所谓合格人才,是指“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建设人才。培养这些合格人才,必须创新机制体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毕业生质量。培养和造就出有创意、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学院在搭建新农村建设人才支撑服务平台过程中,在专业的建设和课程改造中下功夫。尤其是把部分项目课程的方向和触角伸向服务“三农”中去。比如项目课程《景观及乡舍建设》、《品牌策划与推广》、《淘宝网店运营与管理》等。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走进新农村的建设。

2.1《商业景观设计项目》实施大纲

《商业景观设计项目》课程是本课程是景观专业大三学生上学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此项目课程根据项目改革,主要上课内容是针对罗田张家冲乡村的改造设计进行。通过此项目要求学生学会了解和分析乡居环景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涉及的条件:区域文化、便利交通设施、构成人口、消费趋势、经营模式等,对乡居环景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态势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了解乡居建设中的功能形式及分类,掌握乡居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考虑农村环境的功能性和空间的特性;处理好农村、农民、农业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完成本项目,应达到如下具体的要求:了解乡居设计的原则和面临的现状、乡居设计过程中对乡土元素的整理和运用。掌握设计分析能力和手绘表达能力、掌握用sketchup效果图制作、文本和展板的排版能力。对设计方案表现,总平面图、断面图分析及效果图能进行扩初细化,对景观设计的尺寸的感知及控制能力逐步加强,CaD的更加熟练掌握与应用等。

2.2实施过程及最终效果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对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美丽乡村――张家冲,其中一个餐饮空间进行改造。在这个案例中,原有的场地建筑风格明显有自己的特色。室外景观规划自然,道路上没有太多设计,需对道路和景观结合自然条件进行功能划分和道路分级处理。建筑舍内比较破旧、物品堆放杂乱。拥有大量的乡土元素确没有通过设计达到应有的效果,需进行整理。

具体来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风貌,秉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室内尽量少的拆除墙体,空间的分隔以农民家具、白天等软装进行空间区域的限定,以保证室内空间的灵活可变同时也能更好地留存原有结构,体现历史感。通过从周围场地的田间小径元素进行提炼而来的曲线元素结合乡土元素铺装和少硬质景观的做法,不仅能体现其与环境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体现包容的文化。

在农村结构简单的建筑和空旷庭院中加入设计,摒弃原来设计中的现代元素和偏离乡土的材质。在乡村,简单才是美学,留白也是一种美的设计,突出的形式感和设计感在这显得格外多余,自然的原生态的才具有亲和力。因此,回归原始,坚持“少即是多”的设计原理,深入乡土设计主题,从朴实出发,回归自然。

2.3在“乡村合伙人”平台中,高职设计教育对新农村进行智力输出

一些见识过城市繁华,有一些文化知识和经商头脑、组织意识的中青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主人,他们熟悉热爱农村。他们愿意将自己在城市中的原始积累带回家乡。他们的参与一定程度上成了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也要看见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缺陷,他们或眼界有限,或资金不足,或缺乏审美或缺乏运营头脑和经验。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要对他们进行智力输出。

在乡村文创产业的发展中,要注意发动群众和引入社会力量。一些建立好的民宿、餐饮要成立由村民组成的监管部门,同时高职艺术教育可以提供社会力量对村民做培训。因为村民要参与到民宿或者餐饮的经营和管理中来,必须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具体可以进行如下智力输出:对村民进行烹饪、茶道、服务礼仪、传统仪式、插花、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训。让村民掌握民宿或餐饮的经营方法,让他们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可以真正成为新农村的主人。

在罗田张家冲,农民最擅长的还是农业生产,可是农民在农业销售、最大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方面力量薄弱。高职艺术教育以《品牌文化建设与推广》《淘宝网店运营与管理》等项目课程为载体,用当地特色农产品比如板栗、红米、竹子、茶叶等为具体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做线上和线下运营,以文化创意为突破口进行品牌管理。让农民在有限的耕地条件下获取最大的利益。

总之,高职艺术教育通过选择若干适用性项目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探索和积累新农村建设适用人才培养的经验,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村建设进行智力输出,加大地方高职艺术院校培养新农村建设文创人才的力度。在以上服务平台的搭建和工作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会越来越有地位、有作为、有贡献。

参考文献:

乡村民宿运营方案篇10

党政统筹政策支撑

坚持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县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聚合12名县领导和全县28家部门、11个乡镇,构建全域旅游网格化推进机制。高标准规划编制旅游引领、多规融合的《米易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系列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整合各类资金,2019年以来先后投入涉旅资金1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亿元,确保大手笔引领旅游产业精准定位、大投入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品牌全域推动

坚持“景城一体、产城融合”规划建设县城,建成生态湿地公园、龙爪山森林公园、儿童主题公园、滨河景观长廊、环湖骑行绿道、慢游步道等一大批城市景观景点。坚持以阳光生态康养融合全域旅游发展,立足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六度”资源禀赋”新理念,建设“全时、全龄、全域”“养生、养心、养老”“避暑、避霾、避寒”康养品牌,形成了“侯鸟式”“度假式”“定居式”康养旅游模式,抗衰老治未病、运动健身、森林康养、温泉养生度假、古村落民宿体验等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坚持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农业景区6个、产业基地景区8个,形成了集旅游度假、采摘体验、农耕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业态。坚持以重大文旅项目引领全域旅游,加快金杯半山·米易太阳谷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和3个特色康养村、20个康养旅居点、14个医养结合点等总投资350亿元的5115康养旅游项目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多业融合的阳光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完善功能优质服务

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公路服务区、客运站,旅游导视系统、旅游智能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新客运站、高铁站建成投用,开通县城至机场旅游专线,景区旅游专线公交链接全域,形成内通外联、四通八达的城乡路网。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构建了完备的旅游大数据资源体系。

监管到位市场规范

推进旅游一体化管理,全面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制,加大联合执法监督力度,定期检查景区、酒店等旅游设施安全,建立暗访动态监管机制。全面提升涉旅企业服务品质,定期开展旅游质量服务提升活动,推动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厚植生态绿色发展

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全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龙爪山森林公园生态治理等生态环境打造提升,强力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治理,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64.3%,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99%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3000个,是“中国天然氧吧”。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景区、廊道、村镇周边实现绿化、美化、花化、净化,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大环境。

全域营销提升形象

围绕“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和“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做足文章,常态化举办“颛顼故里、游学之旅”文旅体验活动和颛顼龙舟大赛、傈僳族约德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成功培育了米易灯会、花会、庙会、元宵焰火晚会节会品牌,持续开展“清凉度假·在米易”“深呼吸·在米易”等系列活动,筹办国际摩托艇公开赛、皮划艇激流回旋冠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拳王争霸赛等体育赛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在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区域中心城市开展宣传推介,“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改革创新引领示范

体制创新。编制《米易县乡村民宿发展规划》,制定《米易县民宿发展支持政策》、《米易县民宿发展评定标准》,保障了民宿建设从布点、选址、规划实行一站式服务,开发鲜花里、全季康晃桥上等中高端民宿。融合创新,米易县率先提出“以阳光生态康养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将发展阳光生态康养旅游作为战略目标强力推进,实现了从单一型旅游向阳光生态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突破。扶贫创新,聚焦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激活乡村资源,打造乡村民宿度假区、特色农业采摘区、非遗观光体验区,“非遗助脱贫”入选四川省旅游扶贫典型案例。营销创新,在稳定成渝滇康养群体的基础上,深化与一线城市及友好城市区域合作,与成都、重庆、武汉、南京、西安5城知名旅行社签订旅游合作开发协议,川、陕、京等已将米易作为老领导休养、旅游定点之地。米易,发展全域旅游其势已成,这个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正逐步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关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的汇报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的汇报》,请予审议:

一、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自2016年11月我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以来,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和《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评价指数》标准,全县上下紧扣旅游“121”总体目标,在“全”上着眼、在“域”上发力,积极推动旅游产品全域布局、旅游要素全域配置、旅游设施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覆盖,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一)突出党政统筹,形成创建合力。一是会议推进。去年8月14日、10月10日、11月5日、12月11日县委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了“两区”创建工作会办会、推进会、过堂会、项目汇报会,确立了“121”总体目标,设立了全域旅游创建经费和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了30个全域旅游招商项目。今年3月28日,我县又召开了全县旅游工作会议,把“两区”创建工作列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二是组织领导。成立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月会办、分管领导周推进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强化考核。出台了《盱眙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考核办法》,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今年,还将旅游项目单列考核,通过产业考核和项目考核“双考核”机制,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创建工作。

(二)突出规划引领,构建整体格局。一是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去年我县编制了《盱眙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11224”(即一心、一环、两核、两廊、四区)旅游空间发展布局和“1358”(即1大机制、3条路径、5大核心和8大公共服务)的创建实施路径,并编制了《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精品线路规划》、《营销体系规划》等3个专项规划。二是强化项目规划。天泉湖度假区编制了《天泉湖部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天泉湖星空民宿改造规划》等9个项目规划,明祖陵景区编制了《明祖陵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等3个项目规划,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编制了《第一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第一山公园详细规划》,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编制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环境提升规划》。按照“闲情闲趣,慢行漫游”的主题定位,旅游局编制了《S601风景道概念规划》。

(三)突出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一是加快景区提升。县文体旅游集团投入3800余万元,实施55个项目,对铁山寺等4个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二是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招引落实一批特色旅游项目的要求,对外了30个特色旅游招商项目,并实施第一山古城改造、大云山遗址公园、紫霞岭酒店等28个旅游项目建设。三是注重产业融合。结合我县一二三产业特点,启动官滩霍山村、旧铺茶场、润鸣农业物产馆、风藤中草药基地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实施了第一山古城改造、大云山遗址公园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初步培育了福标蜂文化等一批工业旅游项目,龙虾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星空小镇入选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

(四)突出要素完善,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建设集散中心。启动龙虾小镇会客厅和宁淮产业园游客集散中心2个一级集散中心规划和建设,天泉湖度假区、第一山、黄花塘均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明祖陵也对游客服务中心进行了提升。二是推进厕所革命。全县新(改)建a级以上厕所20余座,主要景区厕所全部达到a级以上标准。三是完善交通标识。S601旅游风景廊道规划设计完成,新设置113块外部旅游交通指示牌,基本实现无障碍通行。四是加强人才引培工作。柔性引进人才13人,并建立旅游专家库,组织开展旅游大讲堂六期,举办盱眙金牌导游大赛,组织参加全市星级导游培训与讲解大赛,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竞赛”活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五)突出宣传推介,塑造整体形象。一是开展品牌策划。委托南京麦肯品牌咨询机构策划了《盱眙旅游品牌升级及推广方案》,形成了“须夷之间,恋上盱眙”等五套方案和春夏秋冬四季品牌形象、媒体传播方案。二是开展龙虾ip塑造。与广东易动文化传媒公司合作,拍摄动漫大电影《美食大冒险》,开发盱眙文创和旅游产品。三是开展赛事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跑骑跑、天泉湖国际星空露营大会——“陪你去看流星雨”、金陵天泉湖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等系列活动。四是开展形象宣传。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分别开展以“山水绿城、龙虾之都”、“梦中的星空度假天堂”等3个主题宣传片,在南京高铁站进行“盱眙不仅有龙虾”等灯箱户外旅游宣传。与江苏电视台全面合作,推广盱眙全域旅游品牌形象和旅游资源,利用广电台、现代信息中心等县内媒体,开通全域旅游创建旅游频道和旅游专版,及时向社会展现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成果。

(六)突出改革创新,完善保障机制。一是组建组织机构。为全面推动天泉湖部级度假区工作,成立了天泉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天泉湖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成立了“1+3+n”中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市场监督管理旅游分局,并在天泉湖度假区设立综合诉调执法中心。二是加强旅游扶持。把旅游项目纳入绿色通道重点项目体系管理,简化程序,保障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出台了《盱眙县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和全域旅游创建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设立创建专项经费3000万元和旅游发展引导资金2000万元,用于旅游发展和创建工作资金保障,利用引导资金开展了星级龙虾旅游饭店、旅游商品专营店的评比活动。三是引进市场机制。成立了县文体旅游集团,打造百亿级文旅产业;与上海复星集团合作,委托复星爱必侬旅游公司管理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北京龙泉寺签约入驻铁山禅寺。

二、创建工作存在问题

我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创建标准相比,与先进县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缺少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智慧旅游体系等;二是旅游综合管理不够完善,缺少旅游综合执法人员,没有建立健全旅游统计体系;三是旅游产品供给不够充足,没有新增高等级的旅游品牌;四是旅游业态发展不丰富,缺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五是“旅游+”产业融合不够充分,缺少旅游新业态项目。

三、下一步创建工作重点

2018年,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决胜之年和天泉湖部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奋战之年。我县将继续紧扣旅游“121”总体目标,围绕“11224”的总体布局和“1358”的创建路径,按照“五个更加注重”的工作要求,对标找差,补齐短板,力保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泉湖部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实现全省再进位。

(一)更加注重机制体制完善。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旅游观念,继续执行“月会办、周推进”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考核标准,细化目标考核任务,定期进行督查考核。按照“1+3+n”旅游执法要求,成立旅游执法分局,在龙虾小镇会客厅一级游客集散中心、天泉湖、第一山景区设立旅游综合诉调执法中心。完善旅游产业和旅游项目双项考核,激励促进全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企业标准化培训与长效化管理,继续举办“旅游大讲堂”等活动,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二)更加注重旅游产品打造。围绕“一南一北”两个核心,按照“高端化建设、一体化布局”要求,强力推进去年的30个特色旅游项目的引进与落地。天泉湖度假区加快环湖路改造、星空谧境、星空民宿等项目建设,明祖陵积极推动停车场、水杉林游步道等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景区旅游产品。文体旅游集团加快景区功能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盱眙礼物”旅游商品研发,培育、授牌一批旅游商品专营店。农旅部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一批星级农家乐和金宿级、银宿级民宿。

(三)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品牌、三年见效益的目标,建设天泉大道生态风景廊道,推动“旅游+交通”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建设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大云山汉王陵遗址公园,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按照乡村旅游“126工程”,怡亨酒庄创成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旧铺茶场、韵园生态农庄争创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培育霍山村田园综合体等6个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按照旅游特色小镇的标准,重点培育星空小镇、清凉湾小镇,推动“旅游+小镇”融合发展。按照工业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培育日高蜂福标蜂产品等工业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工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天泉湖部级水利风景区品牌效应,编制淮河入湖口风景廊道规划,推动“旅游+水利”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