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医保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7:23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1

近年来苏联医学科学院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科学委员会和它的五个专题小组进行了许多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的社会卫生研究工作。例如,在苏联保健部的领导下,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所制订了《1986一1990年加强预防疾病和巩固苏联居民健康的综合计划》,这里包括保护周围环境、巩固居民中各种社会人群的健康和预防最重要的疾病的2000多个具体课题.这个计划规定研究和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以保证:—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中的劳动安全和劳动条件的健康化;—综合性地研究、掌握和保护天然治疗资源,以便在治疗和顶防疾病的工作中广泛地利用它们;—发展群众性的、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和休息;—教育、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以保证从居民健康的角度最良好的生活方式。几年来与24个专业临床研究所、教研室和地方卫生机关在大规模的实验过程中,研究所还研究了逐步过度到全民防治服务的方法和组织问题。

确定了预防性医学检查在对居民的不同人群进行防治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各类医学机构在防治服务工作中的规模和性质,以及各类专科医师和诊断科室参加这项工作的程度。研究了进行全民防治服务和群众的性医学检查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有关防治服务的实验研究的一切重要结果已成为与一些研究所一起制订的发展防治服务的广泛计划的基础。刚开始进行的有关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卫生问题的综合研究是非常切合时代需要的.对居民在中不同人群的健康的研究,特别是由苏联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所、苏联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和全苏妇幼保健中心进行的儿童健康状况的综合研究有着巨大的社会和医学价值。

苏联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以及卫生学方面的各研究所在进行《工业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生态学问题》的综合研究过程中,确定了居住在城市中气候状况不同地点的居民的健康特点。发现的在发病率和其它临床指标方面的差别使人们有可能根据居住地点、年龄和一系统社会条件制订更具体的预防措施。在人的生活范围内的变化的影响下,不仅在居民的疾病方面、而且在人口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头几年的社会卫生研究发现了有关人口过程的水平、规律和趋向,人口过程最重要的趋向之一是居民“老化”和60岁以上的人所占的比重增加.据人口学家的估计,到20世纪末,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将达到20肠。这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卫生意义,后者要求加快研究改善老年人医疗救护工作的医学组织措施。

和过去一样,在死亡率的结构中心血管疾病占有显著的地位。虽然近2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但这些疾病不仅对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和不可逆转的损失的规模产生明显的影响。沃罗涅日的研究人员得到了新的材料证明心血管疾病在形成农民最主要的健康指标方面占据主要地位;这些疾病在农村的发展超过了城市居民因这些疾病而致残和死亡的增长速度。这在处于能劳动年龄的男人身上特别明显.这些材料已成为农村居民对专科门诊服务的需求指标的基础。居民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是恶性肿瘤。在死亡率结构中占有明显地位的还有不幸事故,中毒和创伤,呼吸器官疾病.在40岁以下的人中创伤是主要死亡原因.还发现了主要死亡原因的地区特点。所获得的有关人口再生产的医学社会特征的材料是在我国制订和实行积极的人口政策的先决条件之一。

近几年来进行了与制订提高对居民的医学服务的效果和质量的综合措施有关的研究工作。在当前卫生工作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医务干部问题在数量上已得到解决的条件下,确定卫生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有着重妥意义.在对改进全国卫生计划定额基础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居民结构变化预测的不同,有区别地制订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各经济区的居民医疗预防服务的定额标准。还科学地制订了医疗预防机构网的布局原则。这些建议被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采纳运用于居民在消费预算的计划中。

苏联科学技术进步综合计划的《保护居民健康》部分研究了卫生工作发展的预测,并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结合人口状况和周围环境因素,拟订了保护健康的基本发展方向.但是,卫生工作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必须达到更大的效果。苏共中央二月和四月全会(1984年)对‘医学科学和医学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巩固苏联居民健康的新的巨大任务。苏联保健部制订了苏联卫生工作的医学科学1986一1990年的5年发展计划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社会卫生学的专家们应当就全国保健组织进一步发展的远景的科学根据方面进行大量的基础性质的研究工作。应当集中自已的注意力于卫生工作的各种根本问题。今天,属于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是:

研究在现代条件下发展预防疾病和对居民的防治服务的科学基础,并根据不同人群和全国各地区的特点科学地规定实施步骤。

研究在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居民健康的规律性:用居民健康指标和经济指标评价卫生工作发展的最终结果的方法.

研究管理卫生工作,组织对病人的各种医学救护和治疗,保证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的措施的科学基础。

卫生经济和卫生计划间题,以及预测卫生工作发展的科学基础,卫生工作物质技术水平的作用的科学基础和它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在卫生管理和卫生计划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建立有组织的运行图和工艺以保证最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

发展社会主义卫生工作的理论和组织问题,对资产阶级有关卫生工作问题的理论的批判。—医学中的信息,科学管理基础的方法学和理论问题。

研究在国内各经济地理区域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符合卫生标准的各类人群的行为的科学基础.在这些问题中,现阶段主要的是强化卫生工作,预防疾病和对居民的防治服务问题。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治疗个别人或个别人群的全部效果转而为解决提高整个卫生工作的效果问题,这可以在居民健康指标的改善中反映出来。#p#分页标题#e#

首先应当研究一级预防的科学基础以论证这样一些国家、社会、文化和其它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消除促使疾病产生和蔓延的条件、特别是决定当前婴儿死亡率水平的那些疾病。必须在专门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各地区、人群、最重要的疾病确定这样的条件的因素,以便在预防计划的以后发展阶段可以大致上评价这些问题在各地区的社会、医学和经济意义,以及评价预防计划在防治这些疾病方面的效果。这就可以确定某些计划的优先地位,并可在国内各人群和地区中疾病的构成和形成条件的差别逐渐消失的期间用实施这些计划过度到采用目标计划和目标管理。

社会卫生学者还必须加强对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的科学论证。当前提出扩大对最广泛流行的非传染性疾病,首先是心管病、肿瘤、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措施,以降低诱发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影响,不仅改变居民的心理定向,泛引导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需的,而且在门诊部、住院部、疗养机构以组织形式,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医疗工艺,劳动组织等方面也需妥有一定的变化。在群众性医学检查中广泛运用自动化和其它技术,在评价健康状况和卫生工作活动方面必须有一个系统性.社会卫生学家和科学研究所的其他专家们在近期内应当制订出主要非传染性疾病高危因素分类的方法指导.在转入国内全民防治服务时期,卫生经济问题和医务工作者的物质和经济刺激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制订确定医学机构工作的不仅医学的、而且社会的和经济的效果的方法很重要。在这方面已走了第一步。高尔基医学院和苏联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确定了医疗预防工作经济效益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评价卫生工作效益的经验证明必须完善这个方法。

可以在比较节约的方法条件下确定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和结构的居民健康的研究工作对规划的实施满足居民对医疗工作和预防疾病的需要的计划特别有价值。在利用电子计算技术记录被挑选出来的人群的基础上建立基础信息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应当特别注意对巩固地段服务、改进门诊部的诊断工作等进行科学研究,包括改进门诊部的咨询工作的组织,扩大医疗工作的规模和提高质量,预防科的工作,康复治疗,等等。社会卫生学者现实的任务之一是改进对农村劳动者医学服务的组织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居民的专科服务水平。

必须科学地论证如何进一步发展对农村居民的门诊和住院工作,评价目前正在进行的把农村地段医院改为医师门诊所和设立新的医师门诊所的效果,并根据农村医务地段的具体条件(服务半径,到区中心的距离,区中心医院的规模等)研究这种改组的效果。应当加强有关改进区中心医院和区间医院的工作的研究,这两类医院是向农村居民提供专科化医学服务的在农村的主要机构.在与改进农村医务地段居民医学服务有关的研究工作中,对区中心医院专科医师流动专科服务的组织形式的研究应占重要地位。这些研究工作对制订有效的人口改革是一种科学的贡献,由于劳动资源增长的减少而实施这种政策有着特别重要的国家意义.对卫生工作先进经验的正确评价也有着重大的方法学和实践意义。建立新的医疗服务形式的工作大大加强了。研究机构应当制订客观评价新组织形式的效果的方法,为扩大和进一涉推广这些新的先进的工作形式应当研究出它们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这些问题与卫生工作领域中科研成果的运用问题紧密联系.应当研究对所提出的建议和联系预期效果运用这些建议的途径的评价方法(主要用居民健康指标,利用卫生资源的强度和经济性的指标)。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认为科学研究工作结束,而实际建议已充分地准备在实践中运用.必须有更多的实验基地以便在实践中运用新事物并使卫生机构均掌握先进的工作形式。改进管理结构,工作作风,管理工作的组织和质量,运用规划—目标计划和形式,和运用新的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意义提高了。这首先在于研究在州、市、区一级管理卫生工作的最合理的形式,特别是使用现代计算技术。这有助于发现主要问题和使卫生工作的目的具体化,可以寻找发现医疗特别是预防工作的有效手段和有效地管理医疗预防工作的形式。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2

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社区卫生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社区卫生工作计划1一、世界卫生日为全面加强社区卫生管理工作,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对全辖区各居民组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

同时,积极组织义务清扫队伍开展大扫除活动。防止出现管理松懈,卫生状况滑波等现象,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提高创建成果。

2、在全辖区各单位开展创建“卫生单位”活动,推动各行各业爱国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

1、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

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2、积极开展“四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努力从源头上解决蚊虫孳生问题。

根据上级的要求,在全辖区认真开展“四害”防治设施建设的组织和宣传发动工作。

三、抓好辖区的卫生整治工作

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门前环境卫生。社区与辖区内临街的单位、门店、住户签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并建立了管理台帐;协管员每天对辖区内责任单位、门店、住户履行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对在检查中发现影响市容市貌的违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责令责任单位、门店、住户整改,对不及时整改的及时报告执法大队;积极配合执法大队查处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违法。

四、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

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组织人员在各个小区派发健康教育资料,确保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社区卫生工作计划2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今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明确健康教导员的工作职责,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教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体系。

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2、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

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辖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对辖区各居委会进行经常性指导。

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开展咨询和宣传,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不同形式的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同时广泛普及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计划全年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不少于9期,张贴相关宣传栏不少于12期,举行培训讲座不少于12期,内容富有铎对性、时限性、灵活性、覆盖性和普及性。

结合实际,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4、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

社区卫生工作计划3在过去的20__世界卫生日里我社区卫生工作,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为目标,发动组织居民群众和社区多方力量,在社区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环境,消除“四害”,清理乱张贴,加强环保工作,创建绿色社区,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巩固所取得的成绩,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社区制定了20__年社区卫生各项工作计划如下:

一、全面加强社区卫生长效管理,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对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

持之以恒的开展周末卫生劳动活动,集中清理乱堆放和清除卫生死角,通过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周末卫生劳动带动辖区单位、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区工作中来。

2、继续开展整治乱张贴、非法小广告“牛皮癣”活动,采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动的方法,对辖区内所有楼院、小街巷等处的乱张贴进行清理整治。

建立长效机制,要求社区保洁员在保洁时,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并定期检查。加强宣传,鼓励居民向社区等。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将“治癣”工作推向深入。

3、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4月份是全国第爱国卫生月,社区将积极配合巩固各项创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意识,组织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搞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卫生大清扫和除“四害”活动,防止虫媒传播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4、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

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5、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

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二、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绿色环保社区”的创建是一项为辖区居民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体事务性工作,需要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需要全体社区成员的共同维护。为此社区将积极配合区、街环保、卫生加强对辖区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为引导广大社区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社区将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倡议广大的社区居民使用环保、无公害的产品,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自觉控制生活中的垃圾、噪声、污水、油烟的排放。

三、大力开展社区绿化工作

社区绿化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社区将重视抓好社区绿化工作。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对社区内树木、花草进行细心的管理,不断提升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水平。

总之20__年,我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要积极做好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提高卫生水平。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确保全年环境卫生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社区卫生工作计划4我中心将根据市卫生局要求,结合辖区居民的需求和本中心的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如下:

一、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意识。

1、积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

2、做好示范中心的创建工作,响应政府医改的号召,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于《规范》内的9个类别,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管理。

二、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三、完善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实质性作用。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档覆盖率计划达到80%。同时加强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四、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继续参加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2、继续开展全科团队培训工作,坚持每周四下午组织中心人员学习有关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能。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认真落实预防保健制度

1、掌握辖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认真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及实施计划,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配合下,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根据“卫生宣传日”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确定宣传主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

2、社区常住人口的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处于良好水平。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3)、孕产妇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4)、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比例不低于90%;

(5)、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不低于85%,并建立专项健康管理档案。

(二)、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全科医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正确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2、及时提供家庭出诊、家庭访视等家庭卫生服务。

对特殊人群实行动态服务。

3、继续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中医药服务。

(三)、提高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继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点服务。

帮助重点对象落实避孕措施,开展避孕知识宣教,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知晓率。

2、充分利用康复站资源,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康复病人做康复锻炼。

(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3、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加强消毒处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严格执行《医用垃圾处理办法》,医用废物处理率100%。

六、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1、定期迎接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心的监督检查,并认真整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德教育。

3、认真研究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事故防范。

七、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随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实现战略前移,动员由医院诊治的病人康复后回到社区,对其的整体健康和疾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新的一年,我们将尝试启动健康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计划运作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组织本院举办防病治病知识讲座,同时,以展板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慢性病、知识分子等高危人群为重点宣教人群。旨在提升辖区人群的总体健康水平。

社区卫生工作计划5讲卫生、讲文明、爱护自己的家园一直称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一点也没有错,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卫生做好了,就禁止了“病从口入”。然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的时候,就解决了“看病难,吃药贵”这一难题。所以作为社区的管理人员,做好居民的卫生工作,新年度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必不可少。

居民社区工作计划的制定的主要目的使城市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行动计划(20--—20--年)》,结合《广元市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社区卫生工作计划有以下六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为体系为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内涵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使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二、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二是坚持转变职能,完善内涵建设,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效能,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健康促进,努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

三、目标

1.进一步完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本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观念转变到位;

3.充分发挥好“六位一体”的功能,强化社区卫生内涵建设和能力建设;

4.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卫生服务覆盖面,本年度在条件成熟的片区力争新建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5.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增设服务内容,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本年度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的80%以上。

四、主要工作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严格机构准入,完成09年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充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开展慢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使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85%以上,享受服务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年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新建健康档案达到10%以上。

3.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

4.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这次社区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

5.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则不扣地完成任务。

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

6.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7.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特别是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部门间的联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

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是继续巩固20--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绩,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的亮点,突出各中心的特点,拓展服务功能,在服务观念上更新方式、方法,让社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社区卫生的服务。

二是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为居民提供多种形势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增强居民的自我防病意识,加强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居委会的力量扩大宣传面。

三是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增添档案新的内容。使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居民达100%,居民建档率达到85%以上,居民档案利用率达到75%以上,重点抓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质量,杜绝“死档案”。

四是调整社区卫生服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实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落实固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配备公卫执业医师,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和《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以及《广元市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落实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审定,并将纳入编制内的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实行政府的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稳定。

五是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推广应用卫生部制定的"17项适宜技术"规范;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便捷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共享信息平台、交流咨询平台和健康教育平台,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层级化和快速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效能。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政府城市社区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安排,落实专人管理社区卫生工作,明确责任,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区卫生局成立建专家组,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项目监测、评估等工作。

2.严格机制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20--年年度目标任务,建立协调机构,定期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工作协调和信息反馈,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及时了解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区卫生局将组织督导组,随时督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3.促进政策保障。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3

武陵山片区。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机制。融资效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告(2012年),中国的灾难性医疗支出率为13.0%,贫困率为7.5%,农村地区的比率高于城市地区。为了减少城乡居民因大病风险造成的灾难性医疗支出,我国全面实施了大病保险制度。截至2018年底,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10.5亿人,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202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学《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纲要》提出完善稳定、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合理的筹资和稳定的运行筹资机制是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目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融资机制能否合理筹集资金并稳定运行?因此,本文结合怀化市、湘西和州大病保险的实践,探讨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融资机制。作为国家扶贫的主战场之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体系的建立对于有效解决“因病致贫”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因病返贫”,实现有针对性的扶贫,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因此,本文以武陵山的湖南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为例,分析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系统融资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融资机制的建议。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个部门在最后一次晚宴上(发改办[2012]260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给出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融资机制的指导意见,涵盖了融资标准、资金来源以及总体规划水平和范围。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完善大病保险的融资机制,科学测算融资标准,稳定资金来源,提高总体规划水平。

1。试点项目。2013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个部门的《指导意见》精神和要求,湖南省制定了在湖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方案》)进行试点的实施计划,并选择了常德市、郴州市、湘西自治州和永州市进行试点。《方案》指出,根据六部门和国务院的意见,已经初步制定了相应的融资机制。

201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湖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计划》,在全省全面实施大病保险。本规划明确了融资机制的内容:(1)总体规划水平。大病保险实行市、州统筹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组织实施。(2)筹资标准。原则上约为融资标准的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方式。市、地应当按照筹资标准,将大病保险基金募集任务分配给所属县、市区,县、市区应当及时将募集资金存入市、国家财政设立的专项资金账户。

2018年,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改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湘人社发[2018]67号文件),2019年,湖南省《关于调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单的通知》(祥医保发[2019]22号)。在这两份通知中,提高了大病保险当年的融资标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新的财政补贴有一半用于大病保险。明确了湖南省和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2018年调整为50元/人,2019年提高至65元/人左右。具体标准由各市、州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大病保险已覆盖湖南省5800多万城乡居民。截至2018年6月,湖南省和大病保险赔偿金额超过25亿元,惠及46.76万人(次),平均赔偿金额达到5347.99元。2019年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将达到55%以上,有效缓解患者高昂的医疗费用。

2015年,怀化市于2016年10月10日启动农村大病保险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系统。融资机制包括:(1)在总体规划层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2)融资标准按照湖南省方案执行,约为当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融资标准的5%。具体来说,怀化市的融资标准暂定为20元/人。(3)融资方法与湖南省方案一致。2018年融资标准调整为50元/人,2019年起调整为65元/人。

明确大病保险的具体融资标准,所需资金根据大病保险补偿方案直接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中提取。如果医疗保险基金累计余额低于当年基金募集总额的10%,则第二年暂停实施大病补偿。试点阶段将实施县级总体规划。2016年,湘西全面实施大病保险政策,在全州内实施城乡统筹,融资标准为每人24元(个人不需要单独支付)。2018年和2019年,按照上述湖南省计划统一实施融资标准。

。2015年至2017年,筹资标准采用约定比例法,按当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的5%支付,年人均约20元。2018年和2019年采用固定金额融资标准,分别为50元/人/年和65元/人/年。国务院医改办在2012年之前预计,如果每年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提取人均40元,可以确保大病保险的实际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然而,怀化市和湘西州在2017年之前还没有达到这一融资标准,因此很难缓解高昂的医疗费用,大病保障的实际效果也不好。虽然

的两个城市和两个州的人均融资标准是2018年和2019年有所改善,随着大病保险政策的普及,居民的医疗行为将发生变化,如小病治疗,更多的医疗将流向更高层次的医院,医疗服务利用率将提高,医疗费用将继续上升。实际住院费用每年都在增加。这些因素将导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余额逐年减少。以湘西州为例,2017-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累计余额分别为63681万元、6.16亿元和5.79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大病保险基金仅仅依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累积余额是不可持续的。国务院办公厅大学的《意见》定义了重病保险基金的来源:“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农合基金应作为大病保险资金,按一定比例或金额拨付”。还列出了两个案例:“城镇居民地区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基金有余额的地区利用余额筹集重病保险基金。统筹解决当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不足或不平衡的地方“.湖南省、两个城市和州在大病保险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方面的政策与《六个系的最后晚餐》和《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基本一致,后者由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拨款。但这一政策也存在不足:一是大病保险基金依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缺乏保障,不可持续。如2017-2019年湘西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累计余额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次,如果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没有结余,单纯依靠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年度筹资水平,将导致居民筹资负担逐年增加,引起居民不满。以怀化市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缴费为例,2017年至2019年,每人每年分别缴纳150元、180元和220元。2018年和2019年保费增长率分别为20%和22.22%。2018年至2019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811元和10870元,同比增长11.1%和10.8%(不含价格因素)。由此可见,保费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此外,2018年和2019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保费比例分别为1.5%和2.02%,可支配收入的个人融资比例也在上升。事实上,2019年怀化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0140元,比2018年增长11.1%,消费增速也超过2019年收入增速。因此,大病保险基金现有的资金来源或融资渠道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在湖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计划(2015年)中提到:“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照当年大病保险融资标准下达大病保险资金转移任务,各县市应及时向市财政设立的大病保险资金账户支付大病保险资金转移“。通过调查发现,在怀化市和湘西州的县市,农村居民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方式主要是由村干部现场收取,然后统一移交给乡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办公室。此外,一些个人通过银行柜台或app支付,并主动到乡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办公室现场。然而,目前融资的主要方式是手工上门收款。这种相对落后的筹资方式影响了筹资效率,也产生了一定的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年人均融资成本约为3.4元。就总金额而言,这将影响大病保险基金的募集规模。

在总体规划层面,湖南省实施的大病保险政策目前在市和州两级进行协调和组织,并采用统一的融资标准和补偿政策。怀化市和湘西实施了这一计划,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在城市和州内得到协调,基金的互助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疾病发病率不同,医保基金结余的水平也不同。市和州两级的总体规划存在不足:第一,大数法则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大数法则是计算保险费率的基础。只有承保大量风险单位,即投保人数越多,大数法则才能发挥其作用,相互保险功能越强,高额医疗费用的风险才能分散和分担。其次,大病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由于总体规划水平较低,大病保险基金结余余无法进行大规模调整资金不足,互助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为确保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鉴于目前融资标准较低,可计算大病保险每年的资金需求。根据地方财政收入、居民人均纯收入、物价水平、医疗费用增长等情况,建立动态的融资增长机制,特别是明确政府财政补贴的责任,建立合理增长、稳定的融资机制,可靠性和立法保障,逐步提高融资水平。

为确保大病保险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采取社会化、多元化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1)适当提高个人融资水平。大病保险精算模型可根据重大疾病发生率、高额医疗费用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计算费率水平,适当提高城乡居民缴费标准。(2)建立以财政补贴为基础的融资模式。特别是对于武陵山毗连的贫困地区和其他贫困地区,中央财政应适度倾斜。(3)通过社会渠道融资。例如,发行福利基金和接受各种社会慈善基金的捐款。集体经济组织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通过该组织适当地筹集一些资金。

针对医保基金结余地市级风险不足,充分发挥互助保险的作用,提高基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快国家大病保险基金统筹规划。

支付流程,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优化融资方式。对于城市居民,可以委托银行收集和使用手机(微信、支付宝)在线支付,或医疗期间获得的成本减免的组合,以抵消保费。对于农村居民,地方政府还可以与农民签订协议,从农业直接补贴中扣除保费。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此外n、

改进了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防止了过度医疗,加强了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严厉打击了保险欺诈行为,遏制了非法医疗费用,从而降低了高昂的医疗费用,减轻了居民就医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e大病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1]Ye Li,吴群红,徐玲等。中国疾病引起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和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eB/oL]。世界卫生组织简报会,2012年9月(90)。

[2]发改委。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eB/oL]。Http://kartar,2019年5月7日。

[3]刘银艳等。湖南省大病保险累计赔偿超过25亿元[n]湖南日报,2018.7.15.

·

,[4]夏洛克·邓微,窦思马健,刘箴,王赞新.2012-2015年大病保险试点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4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居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公民和户籍在本省而居住在省外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实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劳动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第四条夫妻双方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实行计划生育是违法行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本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计划生育工作,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本条例的具体实施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工作部门应当结合各自的职责,做好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学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逐年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及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省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制度,市、县(区)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兼职单位制度。兼职委员单位和兼职单位应当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职责分工,制定实施的具体措施。

第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按人口规模配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本辖区内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按人口规模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人员,负责计划生育的具体管理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计划生育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接受所在地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村(居)民委员会、大型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及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群众开展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十五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

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第十六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纳入现居住地的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全社会都要积极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报刊、影视、广播、文艺等大众媒体,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工作的义务。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十八条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比法定婚龄迟三周年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三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一)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或者第一胎双胞胎(含多胞胎)子女均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两个以内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四)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新组合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但该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五)夫妻双方婚前均未生育过子女,婚后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子女后又怀孕的;

(六)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七)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八)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只生育一个子女且是女孩的。

按照前款规定对再生育一胎子女的申请作出的批准,应当报上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再生育条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安排生育,再生育的按超生处理:

(一)夫妻双方均属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但一方是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录用的人员;

(二)城镇居民(非农业人口,下同)生育子女后,夫妻一方或者双方将户籍迁移登记为农村居民的;

(三)经批准再生育,怀孕后无紧急情况未经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人工终止妊娠的;

(四)遗弃子女或者送养子女后要求再生育的;

(五)故意致婴儿死亡或者残疾,或者谎报婴儿性别、谎报婴儿死亡的;

(六)未依法办理收养登记收养子女的;

(七)违反本条例再生育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一条村民委员会整个建制转为居民委员会,原属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育龄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从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之日起,四周年内可安排再生育一胎子女;本人自愿将户籍迁出居民委员会,在户籍迁移时虽已安排生育但未怀孕的,取消原生育安排。

农村居民自愿将户籍迁为城镇居民的,除迁入前已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已怀孕的已婚育龄妇女可以生育外,从户籍迁入之日起,均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第二十二条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聚居在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夫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一)少数民族夫妻是农村居民的;

(二)少数民族夫妻一方是农村居民,另一方是城镇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且是女孩的;

(三)夫妻均是农村居民,一方是非少数民族,并在少数民族一方落户居住的;

(四)少数民族夫妻均为农村居民,依法生育二个子女,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其中一个或者二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第二十三条归侨、侨眷的生育,户籍在本省但居住在境外的公民的生育,以及配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外国人在本省生育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四条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

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为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创造条件,指导育龄夫妻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夫妇,女方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一方首选结扎措施。

第二十五条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参加孕情检查,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

不符合本条例有关规定而怀孕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应当及时指导、督促其落实。

严禁替代他人参加孕情检查和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第二十六条育龄夫妻采取绝育手术后,符合再生育规定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施行输精(卵)管复通手术。

第二十七条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

第四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制度,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二十九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包括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在批准的范围内各自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禁止个体医疗机构和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人员施行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十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育龄人员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承担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咨询以及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还应当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教育、药具发放、管理人员培训等任务。

第三十一条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具体办法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后落实节育措施的,节育手术费用由本人支付。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节育手术并发症医学鉴定组织,负责节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工作。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成立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负责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

第三十三条因节育手术出现并发症的,由县级以上节育手术并发症医学鉴定组织鉴定,并由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后,指定医疗、保健机构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治疗。医疗费按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职工因节育手术并发症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参照工伤事故处理;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因此而导致生活困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因节育手术或者治疗节育手术并发症而出现医疗事故的,按国家有关医疗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制定胎儿性别鉴定、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制度,并对本行政区域内胎儿性别鉴定、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品等实施监督管理。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条件,非医学需要、无紧急情况,怀孕十四周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本人要求终止妊娠的,施行手术单位应当查验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严禁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五章优待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五条职工实行晚婚的,增加婚假十日;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十五日。城镇其他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可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三十六条职工接受节育手术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同时施行两种节育手术的,合并计算假期。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第三十七条本省户籍独生子女父母,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以下优待奖励补助:

(一)属于职工和城镇居民的,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十元,并可给予适当奖励。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奖励金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对于城镇居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时,按一定标准发放计划生育奖励金;

(二)属于农村居民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奖励或者办理养老保险;

(三)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后未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夫妻,由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扶助金;

(四)就业、住房、扶贫救济及子女入托、入学、医疗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五)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三十五日的产假;男方享受十日的看护假。产假、看护假期间,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前款第一项、第三项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金具体办法和扶助金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次修订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的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优待奖励补助办法。在就业、安排宅基地、生产扶助、扶贫救济、入托、入学和医疗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建立和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基金会,优先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的基本养老问题。

第三十九条农村男方到独生女方家结婚落户,以及独生女户、纯生二女结扎户的夫妻户籍随女儿迁入女婿所在村并居住的,享有与所在村居民同等待遇,任何人不得阻挠和歧视。

第四十条对模范实行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在职人员,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行政、事业单位的计划生育奖励金,按单位所在地县(市、区)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五计算,在单位年度预算内列支。企业的计划生育奖励金,可在当年计税所得额的千分之二以内提取。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全省统一实行计划生育服务证管理制度,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避孕节育、孕情检查、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有关服务进行管理。已婚育龄妇女应当按照规定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

第四十二条实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合同应当明确生育、避孕节育、孕情检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奖励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与育龄夫妻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与建立承包、租赁、劳动关系的单位以及个人,应当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依法签订的计划生育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四十三条对拒不履行避孕节育和孕情检查义务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有关单位和业主应当依照合同规定停止承包或者租赁、辞退解雇、收回房屋。

第四十四条各级医疗机构和接生单位在对孕妇进行孕期检查及接生前,应当查验其计划生育证明。对无计划生育证明的,应当及时通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并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五条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到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办理计划生育证明。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交验计划生育证明。

第四十六条有关行政部门办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居住证(暂住证)、就业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经现居住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查验过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应及时通报给现居住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

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不得招聘雇用。

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业主,应当配合当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不得出租或者出借房屋。

第四十七条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由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作出征收决定,具体工作由所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执行,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当事人一次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按规定向作出征收决定的单位提出分期缴纳申请,分期缴纳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流动人口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其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社会抚养费和滞纳金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贪污和私分。

第四十八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乡镇集体企业对其超生职工应当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对超生的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对超生人员,有关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五年内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乡镇集体企业不予招工、录(聘)用;五年内不得选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和评为先进;七年内不得享受公费医疗福利;七年以上十四年以下不得享受农村股份合作制分红及其他集体福利。

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二胎以上子女及有配偶又与他人生育的,按超生处理。

第四十九条在评选先进集体、授予个人荣誉称号和确定综合性奖励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任用等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第五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的有关规定,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迟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资料。

第五十一条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民主管理。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对有关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出生计划的落实情况,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情况,节育措施落实情况,以及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情况定期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公民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进入相关场所开展工作。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按下列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上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农村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上年纯收入高于当地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一个子女,六十日内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二倍的社会抚养费;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二胎以上子女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有配偶又与他人生育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六倍以上九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未依法办理收养登记收养子女的,按前款规定处理。

第五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并给予处分,没收违法所得;属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开除处分;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虚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第五十五条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或者组织他人冒名顶替参加孕情检查、落实节育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使用虚假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计划生育证明;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六条组织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属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开除处分。

自报新生儿死亡但不能提供合法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当事人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违章操作或者延误抢救、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第五十九条对不能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追究其领导责任。

对不履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职责分工的有关部门和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单位以及兼职单位,追究其负责人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条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履行有关协助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一条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属职工的,由所在单位给予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威胁、殴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或者毁坏其财产、严重干扰其家庭正常生活和生产的;

(二)造谣惑众、煽动闹事,扰乱计划生育工作秩序,毁坏计划生育部门财物的;

(三)藏匿违反计划生育对象的。

第六十二条不按规定参加孕情检查或者落实避孕节育措施、补救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限期落实。

替代他人参加孕情检查、落实节育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替代者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生育第一胎子女未按规定办理生育登记手续生育的,由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责令限期补办。

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一胎子女的条件,但未经审批而怀孕的,应当补办审批手续;生育时仍未补办审批手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本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百分之二社会抚养费。

第六十四条用人单位和个人雇用无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或者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不按照规定办理或者交验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责令限期补办或者交验;逾期仍不补办或者交验的,由其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十七条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或者,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基础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配置镇村卫生资源,健全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卫生服务内容,实现向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以下简称“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转变,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区政府领导、镇(街道)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全行业管理。

(二)坚持以卫生发展纲要为指导,统筹规划,综合利用镇村卫生资源,做到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方便群众。

(三)坚持公有制为主导,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坚持公平、公正、择优。

(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五)坚持把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纳入区域行政规划中,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工作目标

在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区级医疗、预防、保健等卫生机构为技术支持和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点为基础的分工合理、联系紧密、服务多层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实行社区全科团队服务,推进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全科队伍水平,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健康意识,使社区卫生服务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

四、工作内容

(一)构筑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根据市政府、市卫生局工作要求,参照《*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室)建设标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点标准化建设。根据区域行政规划和行政村调整,本着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原则,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点的布局,保证每个镇(街道)设置1所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延伸至各社区卫生服务点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门诊科室的设置从各种专科转变为大科,逐步过渡到全科,病房服务以常见病康复护理和老年康复护理为主要方向,设置与功能相适应的检验、影像、药剂、治疗等科室,承担为全科服务团队提供辅助技术支撑系统,设立行政、财务、质量管理等部门组成的保障支持系统,确保“六位一体”和全科服务的顺利实施。

推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理顺镇村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遵循“两权分离、委托管理”的原则,对社区卫生服务点实行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报酬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点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的延伸服务机构,是全科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形成直接联系、收集健康信息、提供医疗卫生便民服务的工作场所。其主要功能以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咨询、建立健康档案为主,可适当开展一些诊断明确慢性病维持性治疗的便民服务。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

在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为全区60岁以上老人、15岁以下儿童及育龄妇女等适宜对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到20*年底前按户为单位,全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充分运用健康档案信息,分析、确定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对居民进行预防保健指导和全程性疾病诊疗跟踪服务,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切入点,利用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和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集管理、信息收集、传输、资源共享、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社区卫生网络化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应用信息的科学化管理。

(三)实行全科医师团队服务模式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团队、社区居民选择团队”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由全科医师、预防保健人员、社区护士和乡村医生组成的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团队。全科服务团队应以全科医学为基本理念,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抓手,为责任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行中心、站点和家庭“三站式”服务,进行疾病筛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对不适宜在社区治疗的疾病及时转往上级医疗机构,对已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病进行康复治疗。

(四)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要本着“以岗定人、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实行双向选择、逐级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书,实现“行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

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突出岗位管理、绩效分配的单位自主岗位绩效结构工资。通过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绩效、技术、知识、能力等纳为分配要素,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以绩效分配为主的新型分配制度。

(五)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全科医生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要根据《*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沪卫科教[20*]35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强我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实行以规范化培训为基础,转型培训为主体,二、三级医院医生流动为补充的基本策略,遵循全科医学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实践并重的原则,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到20*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全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全科医师占临床医师总数的50%,最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部由全科医师承担的目标。

(六)实行社区医疗帮困救助

区卫生局、残联、民政局和慈善基金会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贫困居民的帮困助医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社区助医帮困活动,对社区困难对象提供价廉质优的基本医疗服务,对持有“帮困助医卡”的对象给予免挂号费和诊疗费等优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区、镇政府两级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两个文明建设中。成立由政府领导,有卫生、财政、计划、民政、物价、社保、人事、教育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等相关适宜。要制定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统筹规划、组织落实、分工明确,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二)明确职责分工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共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落实规划、医务人员准入、资质认证和技术培训,会同镇(街道)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的支付范围。利用经济杠杆,鼓励参保人员在社区就医,调整医保“总额预算”,支持门诊下移社区。

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区财政局:会同区卫生局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工作经费;指导和督促镇财政对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所需经费的落实;研究制定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财政经济政策。

区物价局: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要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名称、服务内容和服务价格,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区民政局: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指导各地进行社区建设和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支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考核和表彰模范镇(街道)、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条件。要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在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

区人事局:支持和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研究建立全科医师资格标准,制定在职人员培训规划、计划,完善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形成育人、选人、用人一体化机制,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在社区工作。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制定与落实人口计划、推行优质服务时,要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技术力量,开展计划生育指导,实现资源共享。

区残联:以“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整合康复资源,建立工作体系,与卫生部门共同制订残障人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和评估标准。

镇政府(街道):要切实加强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组建相应的领导小组,做好社区宣传发动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网络体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展开,参与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估和考核,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经费的到位。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6

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户籍或者居住地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公民有合法生育的权利,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个体私营企业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将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制定和组织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九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居)民自治的内容,并确定人员具体管理。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实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根据需要设置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监督。

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基层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已婚育龄人员或者负有计划生育协助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

第十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聘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或者将房屋出租给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村(居)民委员会,并配合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十一条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大众传媒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性宣传的义务。

学校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扶持。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提供捐助。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和有关单位,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不合格的,一年内不得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不得评先授奖和晋职晋级。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十四条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禁止违法生育、非法收养,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和病残婴儿。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民计划生育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第十五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经设区的市、自治州或者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确定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两个子女中一个有残疾或者第一胎系多胞胎均有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不含复婚,下同)夫妻再婚前生育的子女数量合计为两个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无子女,另一方有一个子女,再婚后生育一个子女的。

前款所称子女,是指存活的亲生子女。收养的子女、以前婚姻形成的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不计算子女数。

第十六条依法生育的夫妻到夫妻一方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后,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规定及时提供生育服务。提倡孕前或者孕初三个月内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尽早享受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十七条符合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条件,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应当在怀孕前向夫妻一方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结婚证、户口簿和双方身份证;

(二)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生育、收养状况证明;

(三)属于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病残儿医学鉴定证明文件;

(四)其他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条件的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审核意见,连同申请人的证明材料报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查。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免费发给生育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公民提出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初审后,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省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再鉴定为终局鉴定。

第十九条提倡已经生育两个以上子女且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的育龄夫妻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怀孕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对未及时终止妊娠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责令限期终止妊娠。第二十条符合法定生育条件,且患有不孕(育)症的夫妻,可以依法选择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子女。医疗机构施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当查验受术者的生育服务登记信息或者生育证。

第四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一条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二十天。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

第二十二条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夫妻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继续享受下列优待:

(一)从领证之月起到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五至二十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夫妻双方均有工作单位的,由双方工作单位各负担一半;一方有工作单位,另一方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有工作单位一方的工作单位支付,夫妻双方均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支付,所需费用由各级计划生育经费分担。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集体经济收益、征地补偿费时,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额;在划分宅基地、扶持生产、介绍就业等方面,对独生子女家庭给予照顾。

(三)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独生子女入托、入园、就学、就医、就业以及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待。

(四)各级人民政府和独生子女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奖励与优待。

第二十三条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以及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农村生育两个女孩的夫妻,达到规定的年龄时,按照规定享受相关奖励待遇。

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和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的,由人民政府按照规定发给救助金。

人民政府兴建的养老机构在接纳有子女的老人时,对独生子女父母和农村生育两个女孩的父母给予优先优惠。

20xx年12月31日前年满三十五周岁的女性、年满四十周岁的男性达到规定的年龄时,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的,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第二十四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依法生育子女的,自子女出生之月起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停止享受相关奖励优待;已领取的奖金,独生子女保健费,多分配的集体经济收益、征地补偿费,奖励扶助金,政府和集体为其投入的保险费,不需退还。违法生育子女的,上述费用应当退还。

第二十五条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下列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发放避孕药具和孕情环情监测;

(二)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其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三)输卵(精)管结扎术及其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人工终止妊娠术及其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五)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前款所需经费,农村居民由各级财政核拨的计划生育事业费按比例分担;城镇居民按规定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或者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未参加社会保险或者不属于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项目的,由所在单位支付或者在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支付。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开展小额贷款、项目开发、科技扶持、以工代赈、扶贫助教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待。

第二十七条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专家组鉴定属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免费治疗和特别扶助。

单位职工治疗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以及实行计划生育手术按规定休假期间,视为出勤。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照顾。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地方或者单位;

(二)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

(三)长期从事计划生育手术无事故的技术人员;

(四)在节育技术、避孕药具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生殖保健技术的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第五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九条建立健全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第三十条夫妻双方或一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应当采用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怀孕后经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有严重缺陷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三十二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优生优育指导和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为育龄人员建立婚前、孕前保健档案,加强婚前卫生指导和孕前、孕期保健服务,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孕情检查、随访服务,承担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和出生缺陷防治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第三十三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依法取得执业许可证,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服务人员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

禁止个人和不具备资质条件的单位施行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十四条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常规,保障受术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有效。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禁止采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为孕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和医务人员,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孕妇所孕胎儿性别。经产前诊断,医学上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须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批准。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已婚妇女拟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必须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出示有关证明,施术单位应当在术前查验,并按规定登记、存档。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做好计划生育药具的组织供应、发放和管理工作,协同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对计划生育药具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所属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承担本行政区域计划生育药具及用品的免费发放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法生育子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下列规定对生育者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条件未取得生育证生育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征收。征收社会抚养费后补办生育证。

(二)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二至六倍征收,其中经责令限期终止妊娠未及时终止妊娠的,应当从重征收;重婚或者与配偶之外的人生育一个子女的,按照六至八倍征收;每再多生育一个子女的,依次增加三倍征收。

符合结婚条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怀孕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在子女出生前补办结婚登记。非婚生育和非法收养子女的,依子女数量按本条前款第(二)项规定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

本条所称总收入,按违法生育者或者违法收养者的双方实际收入计算。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调查违法生育者或者违法收养者实际收入需要税务、公安、统计、劳动保障、房产、价格等有关部门协助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低于本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低于本县(市、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农村居民以本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城市居民以本县(市、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所发生育证作废,并不再安排生育;违法生育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标准的二倍征收社会抚养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施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二)谎报婴儿死亡的;

(三)遗弃、买卖、残害婴幼儿的。

第三十九条对依照本条例规定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公民,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中违法多生育子女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他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二)节育手术费用自理。

(三)违法多生育子女的,不得录用、招用为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晋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领导职务。

在推荐和介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时,被推荐人或者候选人如果有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情况,应当如实介绍,不得隐瞒。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涉嫌违法生育的投诉和举报进行调查,对有明显证据证明涉嫌违法生育且拒不承认的,可以要求当事人进行技术鉴定,并做好保密工作,当事人应当配合。

技术鉴定结果证明当事人违法生育的,技术鉴定费及当事人因技术鉴定发生的交通费、误工费由当事人承担;技术鉴定结果证明当事人未违法生育的,上述费用由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承担。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生育证明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十二条伪造、变造、买卖生育证、计划生育手术证明、病残儿鉴定证明等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证件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以欺骗、隐瞒、行贿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所取得的计划生育证明无效;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假冒他人或者组织他人冒名顶替参加孕情检查、病残儿鉴定、计划生育手术及手术并发症鉴定,骗取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计划生育证明。

第四十四条社会抚养费、罚没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贪污、私分。

第四十五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贪污、挪用、截留、克扣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或者严重干扰计划生育调查的。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一)为违法生育人员提供躲避场所或者为其逃避检查提供其他便利条件的;

(二)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三)侮辱、威胁、殴打或报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计划生育协助管理义务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附则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7

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二五规划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快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求,现结合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划:

一、发展现状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县政府及镇人民政府驻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怒江峡谷第一镇”。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东与老窝乡相邻,西与缅甸接壤,北与鲁掌大兴地乡相接,南与上江乡相连。境内山高谷深,沟壑丛横,最高海拔3100m,最低海拔800m,据大理、保山通往怒江州所有属各县及缅甸边境要道,距省城昆明581公里。有8个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其中农村办事处6个,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镇人民政府约5公里。片区人口数为30977人,其中老人口为5000人、小沙坝人口数为400人。

中心在职职工35人,退休10人,在职职工中卫技人员31人,占中心职工总数的88.57%,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2%,中级职称1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5.48%。初师(士)级为19人,其中以工代技2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61.29%。后勤人员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11.42%,全院职工全部聘合上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实现率先发展、率先发展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卫生服务保障。

三、规划目标(共规划投资约为:940万元)

(一)建设规划: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指导意见》通知云卫〔〕212号文件精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为:全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亩,其中中心综合大楼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按现在市场价每平方米1800元,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0万元。建设时间为10个月。于20xx年投入使用,并能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二)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宣传力度,鼓励再职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使得平时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思想过硬的年轻同志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医务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文凭以上。计划20xx---20xx年到昆明进修学习人员3人,分别是:b超、放射和检验,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20xx年---2015年计划分别到州人民医院和云南省附一院进修学习人员5人,分别是: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外科,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经费大约为20万元。

(三)20xx-2015年,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系统、社保刷卡机和康复中心的建设。总投资初步测算为220万。

(四)20xx年向上级争取急救车1辆交通车1辆(用于到各村委会下乡),经费大约为30万元。

(五)、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但肩负着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对保护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搞好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⑴村卫生室的建设:按国家、省、州和县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需要建设的村卫生室有:小沙坝村卫生室、老村卫生室、白水河村卫生室、瓦姑村卫生室、苗干山村卫生室、双美地村卫生室共6个村卫生室,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万元。

⑵农村卫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做好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搞好乡村医生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0%,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80%。

⑶农村卫生的保健工作:积极做好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和儿童的保健工作。住院分娩率达到70%,孕产妇、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9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0/10万以内。

⑷做好乡村医生和计生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要每年一期,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国家扩大免疫、地方病、全球基金项目、计生管理员相关知识、妇女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知识的培训五期,需要经费10万元。

四、发展目标

(一)、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要求,20xx年基本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设备、人员配备等基础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到20xx年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让我中心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力争达到80%,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的电脑录入工作,真正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管理。

(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保卡刷卡系统配置安装工作,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共计需要医保刷卡机5台。

(四)、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中心。康复中心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手术后恢复的功能锻炼的重要场所。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康复需要。

(五)、在十二五期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整顿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严格执行院务会提出的“布置、监督、检查、指导、收集”十字方针彻底改变工作被动和没有头绪的局面。

(六)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按照“抓关键,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等突出问题。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8

(一)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基本达到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到2012年,在全区建立起网络体系健全、机构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运行管理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社区居民切实享受到经济、有效、安全、便捷、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努力实现“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质,切实加大政府投入,转换运行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区参与,多渠道发展。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现有卫生资源的调整配置,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

——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使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解决群众关心的就医问题,构建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提高卫生公平性和可及性的现实途径。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形式,为社区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健康随访、社区巡诊和连续方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全体居民受益,有利于改善目前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不公平的状况。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早期控制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卫生改革,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将广大居民的多数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调整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医疗费用,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资源共享的分级医疗新格局,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基本医疗等服务,也可根据居民需要提供部分个性化的健康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可根据需要规划设置适量以护理、康复为主的床位。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布局。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各镇(街道)要积极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为主体,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要求每个镇(街道)举办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际需要,中心下设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对站实行一体化管理,规范村卫生室,确保平原地区居民步行20分钟,海岛居民步行30分钟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镇(街道)卫生院(分院)要切实转变服务模式,加快转型改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现有基层卫生资源不足的镇(街道)或新建小区,政府要加紧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保满足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规范和改造村卫生室,有条件的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条件不成熟的可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补充力量和后备资源,切实予以规范和提升。

积极鼓励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的公立医院门诊部应完善功能和服务模式,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三)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造步伐。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要根据中心、站的建筑面积分别不小于10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农村80平方米)的要求,提出建设和改造方案,对改、扩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2011年底前全面完成,对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对现租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租房属于镇(街道)所有的一律免收租金,不属于镇(街道)所有的,租金由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共同分担。在城区新建、扩建、旧城改造中,要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有关规费除上缴中央的外,予以减免。城区房地产成片开发的,应当依据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和《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后,按规定移交给相关管理机构管理,由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必须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得挪作他用。

(四)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经费。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经费,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于2009年底前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和租用的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要落实人员培训补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基本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的补助,确保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营。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也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经费投入。区财政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给予一定的补助,对经省、市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的省、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家予以补助5万元,专项用于设备添置;经过3年努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达到省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求。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精简高效的要求,核定相应的事业编制。按照浙编办〔2007〕58号文件精神,原则上每万居民配备医师5—6名(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核定编制总数的20%(其中,每个中心一般应配备药剂、检验、辅助和财务人员各1名),按规划设康复护理床位的机构,按照每床0.7人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配备方案,由区卫生局根据本意见提出,报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同时抄送省、市机构编制、财政部门备案。

认真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争取到2010年基本完成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岗位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医学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建立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制度,原则上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在5年的工作周期内,单位必须安排一次为期3个月以上的进修学习。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经费,财政等有关部门应给予补助。实施城市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区级公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卫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半年以上,鼓励大中型医院临床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引导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推动离退休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逐步将区内公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上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实施“医院牵手社区行动”,建立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稳定的技术指导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实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

五、全面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

区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将新增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从20*年起,区政府按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农村常住人口继续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安排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专项用于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并随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标准。

(二)大力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

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掌握责任区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建立和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重点做好责任区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妇幼和老年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责任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巡诊等主动服务次数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社区责任医生可通过签订健康合同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

(三)切实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工作。

政府通过购买和补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重点加强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全人群健康服务、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协管等三大类12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内容、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工作要求等,按省里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加强建设居民健康信息系统。要把建立健康档案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来抓,将现有的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体检档案等信息充分整合,为辖区居民建立完整、连续、动态的家庭健康档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构建社区基本健康信息平台,提高社区信息处理、利用水平。到2010年,以家庭为单位,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基本建成以村居为单元,以镇(街道)为单位,覆盖全区的居民基本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充分利用健康档案资料,针对居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的健康状况,提供相应的个体和家庭健康咨询和行为干预,增强居民健康意识,有效预防疾病,控制主要重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时收集社区居民健康信息,并深入开展分析,进行社区诊断,制订健康促进计划,协助镇(街道)和社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专题健康教育,组织健康促进活动,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氛围,努力构建健康社区。

(四)积极推动中医药进社区工作。

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到2010年,力争建成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1个。

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深化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聘用制度,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实行多种选拔任用方法,择优选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各类人员,并实行聘用合同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评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建立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人员工资,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

(二)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全面实施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预算管理。有条件的镇(街道)可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和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作用。

发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医疗救助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相互促进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家庭病床相关费用纳入支付范围。拉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档次,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的相关费用,个人负担水平应分别较二、三级医疗机构低15%、20%以上。探索完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相适应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政策措施,引导群众优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监管机制。

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行业监管和质量控制。完善社区医药价格管理,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确保医药安全,降低药品价格。

(五)建立政府牵头、多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9

【摘要】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及人群提供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必要性、主要内容、服务对象、常用措施,明确社区护理在客体方面和主体方面的特殊性,从而指导社区预防、保护、促进方面的工作,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社区;护理工作;特殊性

1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概念

1.1社区护理的基本含义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

1.2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1.3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保护和促进三方面的内容[1]。(1)预防是指防止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具体体现在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等护理服务和参与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保健活动上;(2)保护是指保护居民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具体体现在担负社区签订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检查饮水和食品卫生、限制社区居室装潢环境污染等卫生管理工作;(3)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全面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宣传计划生育和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上。

1.4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即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

1.5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社区服务站型,指由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由当地医院派出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居委会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项任务;二是社区服务中心型,指在当地医院内成立社区服务中心,承担所辖地区居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三是社会参与型,指由城区等街道办事处牵头,基层医院派人指导,由居委会人员、离退休医务人员、短期服务培训人员及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初级卫生保健站。

1.6社区护理工作的常用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采取教育措施。教育是给居民提供信息,鼓励他们自愿改变其生活方式,向健康化发展。如教育居民如何选择符合健康要求的膳食方法和体育锻炼方法;二是采取策划措施。策划是一种比较强烈的规劝方式,即通过一些护理活动来减少环境中导致危险的因素。如对疾病的预防注射、对餐馆的食具消毒检查;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是运用强迫的方法。如法律规定不准虐待老人、儿童、传染病的隔离、禁止吸入有害化学物质。社区护理要运用这三种措施来保护居民,防止疾病及伤残,促进健康。

2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2.1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2.1.1深入社会,社区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它不同于医院护理工作,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而社区护理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因此,社区医护人员是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

居民医保工作计划篇10

2013年初,省卫生厅(现省卫生计生委)把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年工作四项重点工程之一,以国家卫生计生委“3521”总体框架为蓝本,坚持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实施、高水平运行,将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以空前的力度全面推进。

一年来,辽宁省建立并完善了五级卫生专网。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要求,各市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形成纵向贯穿省、市、县、乡、村,横向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和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的卫生信息化基本架构,实现区域内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省人口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建立运行。目前,辽宁省已规划建设了全省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计划生育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开展了新农合异地转诊即时结算,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等十余个系统。开展了部分三级医院统一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建设工作。各市和90%以上的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已通过手持式执法终端开展监督工作。

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质量有了新提高。通过开展创建人口计生信息化合格乡镇活动,全省常住人口个案信息入库率达到95%以上,人口个案信息增加58万条,重复数据减少14万条,问题数据减少404万笔,全省乡镇人口信息计算机配备合格率达83%。

作为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居民健康卡发放和应用在辽宁省得到有效开展,截至2013年底,全省居民健康卡累计发放近40万张,全国领先。

辽宁省首批居民健康卡自2012年3月在锦州市试点发放,去年3月开始发放具有金融功能的新型居民健康卡。有了这张卡,居民再也不用带着现金、银行卡、病历本、就诊卡等去看病,一卡在手就能完成从挂号到缴费的整个流程,既减少了就医排队时间,又提高了报销结算效率,而且还可以“一卡通”跨院就医。同时,医疗机构使用居民健康卡也优化了原有的业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据了解,省人口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完成了持卡居民的信息注册,诊疗信息的汇总、分发,健康档案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的调阅,使居民健康卡的功能拓展成为一个记录居民新生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就诊、献血等各类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卡,这种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的汇总,将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辅助诊断起到关键作用。

在辽宁省,居民健康卡有3种发卡模式:一是居民在医院自助发卡机上使用二代身份证自助办卡;二是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批量发卡,目前已经率先在营口市和沈阳市实现了批量发卡,其他地区将逐步纳入到批量发卡范围;三是在银行柜台申领,并现场加载金融功能。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查询卡内健康信息以及卡状态,其查询方式包括自助终端、网站和手机端等。

2014年,辽宁省将加快发卡速度,确保上半年所有三甲医院实现发卡功能,年底前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和50%的新农合定点乡镇卫生院实现用卡功能。新农合参合人群持卡量要达50%以上,全省发卡数达500万至800万张;2015年年底要覆盖100%的县区,居民持卡比例达到80%以上,使居民健康卡成为真正的惠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