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火灾处置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2:01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1

关键词:消防员;火灾;救援工作;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8文献标识码:a

本文针对消防员在处置各种火灾和抢险救援及社会救助的过程中,如何切实增强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安全保护意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和避免消防员的人身伤亡进行分析,并结合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伤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避免消防员人身伤亡的预防措施。

一、新形势下火灾和灾害事故出现的新特点

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处置难度大。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灾害事故发生后,破坏力大,杀伤性强,而且伴随着大量的毒性。消防员在处置过程难度大、危险大。物资和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火灾危险性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大力引进新建各类批发市场、购物广场,这些场所物资和人员相对集中,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和灾害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不断涌现,火灾扑救难度增大。随着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步伐加快,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目前,消防部队的装备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消防发展的需要,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消防员的危险系数相对增加。

二、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的主要原因

个人防护装备差,防护意识不强。近年来,消防产品生产商不断增多,消防产品的质量不尽如意,有些装备的零部件良莠不齐。一些领导缺乏对消防员防护装备在灭火救援中的作用,投资少,补充慢,不能按照《城市消防站配备标准》给予配齐。有些单位配备了价值昂贵的器材,由于器材价值不菲,怕在训练和使用中损坏,多数处于休眠状态。由于应付上级检查,器材不能用于实战训练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更无法保证消防员对器材的掌握使用。

在灭火救援战斗中,有了防护装备,消防员的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消防员对自身防护意识不强,特别是进入室内或者是危险区域,个别官兵未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不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防护。有些消防员觉得佩戴空气呼吸器不舒服,就不戴;有些消防员觉得在炎热的夏天穿战斗服怕热,把战斗服的内胆拿掉。

灾情侦查不细,情况掌握不到位。在实际的灭火救援过程中,有些指挥员由于灭火和救人心切,疏忽了火情侦查,到达现场后,灾情复杂,火势凶猛,有人员被困,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未进行火情侦查就立即展开灭火战斗;有的指挥员对现代火灾的危险性预见不足,对救援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考虑不周,凭主观判断,部署战斗力量进行战斗,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开展火场侦查;有些指挥员在进行侦查也是走马观花,对现场侦查不够彻底、不全面,对可能出现倒塌、爆炸等事故缺乏预见性,个别中队指挥员指派通行员去侦查,本人不愿去侦查的现象,即使掌握了一些情况,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做出决策上不准确。不论是扑救火灾,还是抢险救援,指挥员到达现场后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火情侦查,全面掌握现场情况,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处置方案,有效地灭火救援。在火情侦查不细、现场情况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战斗部署,极易发生意外,造成参战人员的伤亡。缺乏实践经验,组织指挥不当。灭火救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场指挥员所实施的指挥,就是要根据客观情况和战术原则、方法,争取主动,力避被动,使部队保持有利态势,顺利完成灭火救援战斗任务。指挥员只有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指挥得当,才能够成功处置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处置,如果一个指挥员在扑救火灾或抢险救援时不懂得指挥,或指挥不当,就会造成灾害现场失控,甚至造成消防官兵不必要的伤亡。现在大学生干部要在基层学习两年的措施,好多大学生已经走上主管岗位,个别中队一年到头灾害事故比较少,指挥员指挥能力得不到锻炼,指挥员指挥水平较低,消防业务不熟悉,缺乏转业知识,没有灭火经验,平时不爱专研业务,精力外移,在扑救火灾或抢险救援时瞎指挥,刚毕业的部队生长干部干劲十足,临机处事经验不足,这两者都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三、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的预防措施

加强装备建设和安全防护教育。加强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应结合当地常见的抢险救援事故多配科技含量高、针对性强、质量可靠的个人防护装备,为完成各类事故处置任务提供安全保障。消防员应加强对器材装备的应用,尤其是十一项个人防护装备的应用。并对现有的装备器材加强维护保养,经常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防止因器材装备不能正常工作而发生事故。加强安全学习,提高消防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对消防员来讲,长期参与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任务,思想上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麻痹思想,这就要求干部利用好安全活动进行教育,利用正反两面事例进行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尤其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时,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要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够做出正确处置方案。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2

【关键词】漏电;漏电电流;漏电电压漏电保护;等电位

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灯具和电热器具引燃可燃物等。近年来,由漏电引起的火灾不断发生,而且这种火灾比起短路等引起的火灾更具隐蔽性,通常是悄悄地发生,失火后也难以找出真正的原因(被短路等假象所掩盖)来加以防范,因此,危害性也就更大。充分了解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加强对漏电的技术防范措施应是当前电气防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漏电的火灾危险性

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的环境下,对靠近物质(穿线金属管、电气装置金属外壳、潮湿木材等)会发生漏电,就象水管漏水使局部物质受潮或水渍一样,漏电可使局部物质带电,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或致命的触电或产生火花、电弧、过热高温等而造成火灾。目前,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多采用接零保护(接地保护)及过流保护装置(熔断器等)来防止严重的漏电短路的情况发生。

1.1问题的提出

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即碰壳短路时,电流将设备外壳、保护接零线(保护接地线)零线(大地)形成闭合回路,通常漏电电流将很大,会使熔断器动作而切断电源,似乎这种漏电的危险性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下述原因的存在,使过流保护装置并不绝对可靠。

1.1.1熔断器规格可能人为加大数倍或被铜丝代替,起不到过流保护作用;

1.1.2电故障点可能发生在系统的足够远的末端,故障回路阻抗较大,漏电短路电流不足以令熔断器动作;

1.1.3如果电气设备容量较大,熔体额定电流超过漏电电流时,熔断器也不会动作;

1.1.4接地装置不符合要求,造成接地电阻较大,导致漏电短路电流较小也不会令熔断器动作;

1.1.5当采用过电流自动保护开关时,开关失灵,或脱扣电流设置过大,自动保护开关不动作;

1.1.6保护接零(接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造成接触电阻过大,限制了故障电流,致熔断器不动作。

上述现象在实际中并不少见,或存在一种或同时存在几种且不被人重视,因此漏电一旦发生,将持续存在,导致触电或电气火灾事故,许多漏电火灾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将着重介绍这种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1.2漏电引起火灾的原因

1.2.1漏电电流引起火灾漏电故障点通常情况下接触会不实,似接非接,导致接触电阻较大,使过流保护装置难以动作,同时会在故障点处产生电弧,据测,仅0.5a的电流的电弧温度可达2000℃以上,足以引燃所有可燃物。

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线径大小容易被忽视,如果选择过小,当通过较大的漏电电流时,线路温升较快,同样也能引起火灾。

还有一种情况,日本秋田大学电气工程系的教授曾做过实验,在潮湿环境下,当带电裸导线接触木材,泄漏电流流经它的表面纤维素时,会使木材炭化发展成火灾事故。这个实验提醒人们,电气线路未经穿管保护而通过可燃物时,是十分危险的,这种漏电的危险性存在于所有的配电系统中。

1.2.2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接线端子处连接不实,引起火灾。

相线与零线接线端子连接不实,设备工作不正常,可以及时发现处理,而保护零线或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电阻过大,设备照常工作,但故障点不易发现。一旦发生漏电,由于故障点接头太松或腐蚀等,出现高阻,造成局部过热,连接端子处产生高温或电弧,能够引燃周围可燃物质,或者烧坏电器插座、开关等,引燃木质底座,这是较为常见的漏电起火形式。1997年7月,淮北市某饭店配电盘火灾即是一例,失火前,饭店已打烊,负荷处于低谷,火灾发生时,照明用电仍然正常。经查,配电箱内总空气开关严重炭化,保护零线接线柱有金属凹形熔痕,与漏电情况相符。

1.2.3漏电电压引起火灾漏电持续发生后,由于电流不能流散,而寻找阻抗小的另一回路通地,会沿保护接零线(接地线)传导使所有与之相连的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带有对地电压,这时就可能向邻近低电位的水暖管、煤气管等金属构件飞弧成为起火源,仅20V的维持电压就可使电弧连续发生,同样能引燃周围可燃物。如果是向煤气管飞弧,就可能击穿管壁,造成煤气泄漏引起火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压的传导,漏电点与起火点不一定一致。

1.3造成漏电的因素

造成漏电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3.1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多是非电气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表现在:潮湿或有酸碱腐蚀性的环境中,电线明敷,设备未做保护直接安装;布线时,刀、钳、锤等损伤绝缘层;导线接头连接质量和绝缘包扎质量不符合要求等等不规范现象。

1.3.2电气线路或设备疏于检查,因过负荷或使用年限较长等原因绝缘劣化;

1.3.3选用假冒、伪劣的电气产品;

1.3.4外界因素:水份浸入、挤压、鼠咬等。

2漏电火灾的防范措施

2.1漏电火灾

严格按照低压电气装置操作规程办事,非电气专业人员一律不准上岗,杜绝能造成漏电的各类人为因素,这里不再赘述。

2.2装饰装修工程

应严格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不用或尽量少用易燃可燃材料,特别是在有电气线路通过可燃物时,应穿金属管或难燃硬塑料管保护,由于塑料绝缘性能好,故能较好地防止漏电,采用金属管布线时,一定要防止绝缘层被损伤。配电装置(开关、插座、配电箱等)和用电设备与可燃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实分不开的,应做好隔热保护措施。

2.3装设漏电保护器

现行的低压配电系统中设置的保护接零和过流保护装置等措施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漏电火灾的发生,因此,在建筑物电源总进线处应设置专用于防火的漏电保护器。96年施行的国际《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对此也作了较明确的要求。为防止大面积停电,在电源总配电箱和用户开关箱中应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4保护措施

保护接零及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选择必须经过计算确定,并用碰壳短路电流校核。其接线端子必须可靠连接,不允许有松动,并经常检查其连接质量。

2.5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4Ω,如用电设备的容量较大,熔体熔断电流也较大时,应增加接地线截面或并联接地体以充分减小接地电阻值,增大漏电短路电流,有利于保护装置动作。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3

关键词:在建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火灾扑救

       0引言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趋势,而高层建筑建设工期长、各方监管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因此,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就成为了当今消防工作的一个难题。但是对高层建筑在建施工工地火灾却未能引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在建高层建筑工地火灾不断发生,成灾率高,经济损失大。透过这些在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加强对在建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及防控对策的分析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1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一是可燃物多。在建高层建筑工地临时建筑较多,如仓库、工棚等,这些建筑大部分采用竹子、木材、油毡等可燃易燃材料搭建;在建高层建筑周围的防护网、施工的脚手架等大多用可燃材料做成;因施工需要,施工楼层存放大量油毡、木料、模板、油漆、装修材料,存放物杂乱无章,且多为可燃易燃物品,为火灾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只要接触明火等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二是建筑施工用电、用气、用火量大。在建高层建筑的各类施工机器、电焊、氧切割等作业都需要大量的电、气,而施工现场的设施往往不按照规范设计、安装,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临时的电气线路布线过多、过乱,很容易引起用电过载或者电线短路,从而引起火灾事故。三是消防设施不完善。由于在建高层建筑本身的消防设施未建成,建筑内部的自动报警、自动喷淋和消火栓等预警设施、消防设施不完善,使初期火情不易被察觉,不能及时控制火灾蔓延,缺水成了最大问题,给消防员内攻近战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延误扑救的有利时机。同时,由于正在施工,建筑内部未进行防火分割,楼梯间、门窗洞、电梯井、各类管道井等未封堵,空气水平、垂直流通迅速,烟囱效应明显。四是在建高层建筑工地环境复杂。由于在建高层建筑作业施工面大,建筑材料堆垛多,建筑内部情况复杂,堵塞了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靠近火场,影响灭火战斗展开,不利于扑救初起火灾。五是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管理混乱。施工单位往往将办公区、生活区和作业区混建在一起,很多工人住宿在施工现场旁边或内部,施工单位没有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灭火、疏散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演练,许多工地电焊、电工等特种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不少人是无证上岗,施工时操作不规范,用火用电现场不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设施,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灼热熔珠四处飞溅散落,相当一部分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为了方便,往往就地烧火做饭,甚至烧木材取暖,乱扔烟头等火源,非常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事故。

       2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在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既有一般高层建筑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一是烟、火蔓延途径多,由于无防火、防烟分隔,电梯井、管道井等未封堵,火灾极易蔓延,飞火从高处散落,引燃防护网和地面的建筑材料,容易形成立体火灾,消防人员难以堵截。二是内部情况复杂,人员疏散难度大。在建高层楼梯无扶手、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疏散设施,楼面孔洞多,电梯井道口无护栏,楼面穿管预排的凸出物多,现场堆放着各种建材杂乱无章,脚手架和防护物多为可燃物,如果发生火灾,容易垮塌,无论是对施工人员还是消防营救人员,疏散和搜救的难度都非常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三是消防部队灭火难度大。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通道狭窄,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房屋、棚屋之间,建筑材料垛与垛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甚至有些材料堆跺堵塞了消防通道,消防车难于接近起火点;内部情况复杂,难以掌握内部情况,缺少应急照明设施,消防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着火层,战斗展开困难。四是消防供水很难保证。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周围环境复杂,加上建筑内部未建成开通自动消防设施,消防用水匮乏,内攻时水压、水量无法满足灭火需要。

3防控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措施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4

本次检查主要针对消防制度建设及设施配备问题提出意见:

1.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六加一”措施,即开展一次消防安全评估、签订一份消防安全承诺书、维护保养一次消防设施、组织检测一次电气和燃气线路设施、全面清洗一次油烟道、集中培训一次全体员工。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一支志愿消防队,确保一旦发生火灾,3分钟内形成第一处置力量到场扑救。

2.严格消防户籍管理备案。及时在公安部户籍化管理系统录入消防安全管理人、专职(志愿)消防队、重点岗位信息或变动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消防设施维保,每季度进行一次自我评估,并报消防机构备案。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5

【关键词】高层住宅;火灾;风险分析;事故树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住宅建筑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但由于其层数较多、结构复杂、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预防工作尤其重要。应认真研究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特点及发展规律,以满足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住宅建筑的火灾事故统计,分析其原因,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对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事故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对策措施。

1.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特点

高层住宅建筑层数多,容纳住户数量大,人员相对密集,生活用品较多,火灾载荷大,因而高层住宅建筑比低层建筑火灾风险大且损失更严重,其火灾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1)火势蔓延途径多、速度快。高层住宅建筑的内部常设有管道井、电梯井、楼梯间等竖向管道井。由于功能的需要,这些井道通常贯穿了若干甚至整个楼层,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设置防火隔层设施或者防火隔层设施不够完善,发生火灾时,易形成“烟囱”效应,极易形成立体火灾,助长烟火从而为火势蔓延提供途径。(2)火灾荷载大,起火因素多。高层住宅类建筑内部可燃物品非常多,如壁纸、吊顶、电视墙等可燃装饰材料;沙发、床、化纤地毯、衣柜等家具用品。另外生活用电器设备较多,电气线路较复杂,火灾危险性较大,容易发生火灾事故。据统计,一般住宅楼的火灾荷载密度可达35kg/m2~60kg/m2,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火灾[1]。(3)安全疏散难度大,疏散方式单一。高层住宅都在10层以上,层数较多,垂直疏散的距离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居民主要靠楼梯间进行疏散,如果楼梯间阻烟火能力差,烟气会很快弥漫在楼梯间,严重阻碍居民的疏散。而居民为了出行方便、通风等原因将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又增大了烟气进入防烟疏散楼梯间内的可能性。(4)扑救困难。受消防设备扑救高度条件的限制,高层住宅火灾扑救主要依靠建筑自身的消防给水设施,常因受到消防设施的条件限制,扑救工作很难有效展开。比如,室内的消防水量难以满足扑救大面积的火灾的用水量需要。另外,很多高层住宅的火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都是因为建筑楼内消防设施存在问题,比如2014年10月,位于天津红桥区的一栋高层住宅的17楼居民家中发生火灾,火势很快蔓延,原本楼道内有两处消防设备,可水带和灭火器都没配备齐全,甚至消火栓内连水都没有,消防员只好接起200多米长的水带,从1楼把水引上18楼灭火,这就使得消防工作不能顺利展开,因而火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还有的高层建筑没有设置消防楼梯,消防人员很难第一时间赶到火场,错过了灭火的最佳时期。

2.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原因统计分析

2013年,全国共统计火灾38.8万起,其中居民住宅共发生火灾11.7万起,造成1215人死亡,起数占总数的30.1%,亡人占总数的57.5%[2]。全年住宅发生55起较大火灾,占较大火灾总数的47.0%。住宅火灾主要原因是生活用火不慎、吸烟不慎、玩火,详见图1。其中生活用火不慎主要有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燃放烟花爆竹;电气主要有电气设备超负荷、电气线路接头接触不良、电气线路短路;照明灯具设置使用不当等原因。

3.高层住宅建筑火灾风险Fta分析

(1)构建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事故树从高层建筑物火灾的发生机理与调查研究的事故资料来看,火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疏散失败是高层住宅建筑火灾造成较大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火灾没有有效控制与逃生失败又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根据火灾发生机理与高层住宅火灾事故资料,绘制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事故树,见图2,事故树符号及意义见表1。(2)计算最小径集由构建的事故树可知,造成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事故的基本事件有28个。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最低限度的集合叫最小割集,不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最小径集[3]。通过计算,本事故树共有1296组最小割集,8组最小径集,因为最小割集数量较多,因此只列出最小径集,见表2。(3)结构重要度分析结构重要度分析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入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根据上面得到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排序,得到结果如下:由上述结果所知,居民生活用可燃物、临时存放的可燃物品、未及时报警、消防通道堵塞、未及时发现火情、疏散通道放置杂物、火灾应急照明故障、防火门状态常开、探测报警系统故障、消火栓故障、灭火器失效、居民不会操作等是造成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4.高层住宅建筑防火建议措施

(1)做好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科学知识,教育居民注意家庭火灾隐患,加强对家中可燃物品、火源及电源的管理。(2)消防通道一定要保持通畅,不乱堆杂物,防火门使用后应及时关闭。(3)物业应加强对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火灾探测报警设备、消火栓、灭火器等设备完整有效。(4)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以帮助被困人员及时逃生。(5)物业公司应注重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其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5.结论

(1)随着高层住宅越建越多,火灾事故与日俱增,居民消防意识淡薄及日常管理的不到位,是火灾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2)事故树作为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研究方法,应用于高层住宅火灾事故分析上,能够直观地描述高层住宅火灾事故的因果关系,找出影响高层住宅火灾事故的基本事件,为预防高层住宅火灾事故提供理论依据。(3)高层住宅火灾扑救应立足于建筑室内消防设施,应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为居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禹.高层住宅防火安全存在的误区及预防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2014,(3):137-138.

[2]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14[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289-291.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6

关键词:火灾 安全 石油 能源

由于石油化工产业的特殊性,防火安全问题炙手可热,且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大力关注。也就是说,在石油储运过程中,石油输送管道,由于需要加压、加热等一系列流程工序完成其整个输运过程,这一过程不出现意外防火安全事故则罢,一旦出现事故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非常重大。因此,集合目前石油储运存在的防火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相关防火安全措施,对指导石油储运工作流程顺利的进行所具备的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很大。

一、石油储运火灾危害特性简述

1.设备故障潜在危害性因素分析

设施故障与日常维护、检修,包括设备的使用功能、特性等全面了解有着重要联系。油气管道储运设计结构不科学,输运生产工艺不当,管网布设不合理及管线腐蚀、操作压力异常、以及高温、高热导致的容器管道破损等,都极易造成油气泄漏,甚至引起爆炸等灾害性事故。如,采用塑料、橡胶质地管线时,会因为外部撞击、冷热不均、管道自然老化等潜在性因素导致管道内的油气发生侧漏或外泄,进而引起意外事故发生。在设备故障及日常维护中,如果未能注意到密封垫圈老化、或意外导致其破损,也会促成油气泄漏。此外,一旦是易燃性、高度挥发性可燃气体等出现外泄,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有毒性扩散气体泄漏,也会导致人员大量伤亡。

2.不防爆设备潜在危害性因素分析

石油产业工艺型生产设备及相关使用设备的线路如未能选用标准型号的防爆设备,或者未能正规处理好防爆,当油气泄漏出也必然存在着一定潜在性危害因素。如,油气泄漏时受设备摩擦电火点燃产生火灾、爆炸事故。

3.防静电措施不完善存在的潜在危害

油气输运生产过程中,除了重要的潜在防火、意外事故预防措施处理得当外,对于防静电措施的完善也应重点对待,切勿忽视。否则,油气管道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积聚静电,当静电不能及时排除,差生大量电荷积累,也会促成高危性火灾、爆炸事故。

4.动火条件下进行作业存在的潜在危害

当石油输运作业流程正常开展过程中,设备的日常维护进行的检修作业实为常见。其中,检修作业进行时经常需要进行焊接、切割等维修工艺。在此过程中,电钻、喷灯、打磨机等的使用,也极易产生摩擦电火。因此,动火违章作业存在的潜在危害体现为:其一,违章组织,动火审批不严格。即主要强调抢生产进度,有不少领导安全观念及意识淡薄,常忽视安全规范,在不具有动条件下指挥人员进行动火作业。其二,盲目动火。有不少人员不了解动火管理相关约束规范,或自身安全意识较差,存有侥幸心理,并未办理相关动火作业工作程序,且有可能自身并不具备动火作业资格,冒然进行动火作业引致火灾发生。其三,现场监管执行不力。灭火设施、器材缺失,或者使用年限久远,再或者没有现场监管人员等的条件下进行动火作业,导致明火产生,火势未能及时制止,以致酿成火灾。

二、防治对策研究

1.极力做好设备维护

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盘查,发生问题、故障时需要采取正确、合理措施进行检修;同时,针对设备的使用特性、使用条件等进行定期保养;另外,设备故障发生前,检修、维护人员应具备风险控制观念及意识,明晰工艺流程的具体处理,将一旦火灾等危险性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补救或疏离现场,将风险损益降至最低。

2.静电处理得当

运行设施、设备的静电接地对油气储运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如,设备静电接地应规范处理,接地处理要牢靠,螺纹连接部位处电阻值处理,管网线路设备接地符合作业规范标准等。

3.重视防火设计与安全装置

3.1防火设计

防火设计不能做好会引致后续石油储运发生油气外泄,引起灾害事故发生。因此,防火设计非常关键。需要按照设备的型号、设备布置、设备安装等因素去综合、全面分析,以保证以上环节符合国家规范及技术操作标准要求。此外,结合生产工艺特性,可把握好管道的选材,尽量运用防腐性能良好、耐高温性能强的选材。同时,对于生产装置、设备等的布局安排,也要参考相关技术文件、行业规范等进行合理布局,并周全考虑到防火分隔、自然通风、防压泄压等,以此才能降低防火设计不当带来的火灾安全隐患。

3.2安全装置

石油运输防火安全装置的设立对指导防火安全预防工作而言所具备的指导意义很大。一般而言,全面的组或设备系统则包括全液封、阻火器、水封井、阻火阀等组成,其重要作用也是控制火焰引入设备避免事故发生。此外,对于防爆泄压设备装置,也要尽可能完善安全阀、防爆片、压力容器等的装置,尽可能将设备运行压力控制在平稳状态,以避免高压、泄压引致的爆炸事故发生。除此之外,自动探测器的装置也非常必要。它的作用是检测烟尘、气体存在的空气浓度、以及温度是否超过标准上限等,从而起到防火预控作用。

4.规范进行动火作业

4.1拆卸

拆卸主要强调的意义是:如果具备设备零部件拆卸条件,尽可能将需要动火作业的设备进行规范拆卸,从而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内进行作业,待作业完工后再安装原处。

4.2隔离

设备检修需进行动火作业时,要处理好管道及设备零部件的必要隔离。如,管道加堵盲板,或者将管道一节拆卸等,需预防好易燃介质渗入到动火作业区域。

4.3清理现场

动火作业完工后,徐静瑶及时、规范的清理现场。如,动火作业后的周围现场,需要将易燃、易爆物品挪移到安全区域内,并清理好附近区域。

4.4清理置换

4.4.1清水置换。主要适用范畴是容易被水清洗、洗涤的介质。

4.4.2蒸汽置换。主要强调的是未能通过清水置换的物料可使用此方法。如,遇冷即凝、油液状介质等。

4.4.3空气置换。强调以空气作为媒介置换设备内可燃气体介质。

4.4.4惰性气体置换。惰性气体置换法主要强调的是利用氮气进行置换。

三、强化安全培训

人员安全意识、观念的养成;岗位安全培训工作的强化;事故发生时的补救、疏离等的及时处理等。因此,防火安全不仅需要预防措施得当,同时也需要培训工作做到全面、到位,必要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事故发生前通过培训工作的强化,可提前预警。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高层楼宇建筑逐渐增多,建筑屋内的生产和生活用电也越来越丰富化。一旦发生电气火灾将会给消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危机,也将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本文结合常见的高层楼宇建筑电气的火灾原因,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预防高层建筑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措施

从实际经验来看,高层建筑有其独特的优势,可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了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可以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和缩短建筑工期。但是考虑由于增加了电梯、水箱供水和消防动力用电等,在电气设计上增加了区域配电和干线、支线的布置,使得建筑物内的用电设备和装置也越来越多,由此而引起的电气火灾比例也在不断逐渐增多。

1高层楼宇建筑电气火灾成因

1.1短路。

电流未经一定的用电负载、阻抗或未按规定路径而就近自成通路的状态就会造成短路。例如几条相线直接碰触在一起,或者中性点接地系统的相线与零线或大地相碰等。此时导线的发热量剧增,不仅能使绝缘燃烧,而且还会使金属熔化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酿成火灾。短路是电气设备最严重的一种故障状态,常见的绝缘材料的有油、纸、麻、丝、树脂、沥青、漆、塑料、橡胶等。电气设备或导线的绝缘材料,大都是可燃材料。造成短路的原因有很多,如电气设备在选用和安装没有考虑使用环境的要求,致使其绝缘体在高温、潮湿或者酸碱环境条件产生破损现象;电气设备的使用时间过长,超过了其使用寿命造成绝缘材料的老化;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不当或者是长期带故障运行,使得绝缘材料被电压击穿。

1.2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

当电气设备或导线的功率和电流超过了其额定值,在有电流通过导线时,虽然导线的电阻不是很大,但过大的电流也会引起导线发热。造成超负荷的原因有在设计或安装时未能选择合适的型号,致使电气设备的实际负载容量超过了其额定容量;导线截面过细,不能够满足负荷电流值的要求;最为严重的一点是乱拉电线,使接入的用电器过多电负载。

1.3电气连接点接触电阻过大。

当电气回路中存在许多连接点时,这些电气连接点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电阻。正常时接触电阻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但出现异常时,接触电阻显著增大,使这些部位局部过热,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并能引起绝缘材料、可燃物质的燃烧。产生电阻过大的原因很多,如铜、铝相处处理不好,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发生电解作用,铝会腐蚀,造成接触不良;接点连接不牢,螺栓或者螺母没能拧紧,使两导体间不能够紧密接触,使接触电阻显著增大。有电流流过时,接头就会发热,甚至有产生火花的;雷电雷电是在大气中产生的,雷云是大气电荷的载体,当雷云与地面建筑物或构筑物接近到一定距离时,雷云高电位就会把空气击穿放电,产生闪电、雷鸣现象。雷云电位可达1万~10万kv,高温和强烈火花的产生会使电气设备产生损坏;

2高层楼宇建筑电气火灾综合防范措施

2.1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电气设计和施工。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整个建筑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建筑物的功能、用途和用电量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安全的角度布置电气系统设备。电气线路连接处处应牢固可靠,尽量减小接触电阻并采取接线盒进行必要的保护;在接头处也要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套管管口两端和电气线路管道周边的孔洞要及时采用防火材料进行填塞,尤其是电气竖井内穿线线槽、封闭式母线等穿墙穿楼层孔洞要用防火绝缘材料堵塞严实,以免火灾发生时产生烟囱效应。

2.2重视建筑电气照明的火灾防范。

建筑电气照明已经成为建筑体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火灾。要根据灯具的使用场所、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灯具。照明装置要与可燃物、易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用纸、布或其他可燃物遮挡灯具。当高层建筑物外墙采用霓虹灯时要特别注意,一般霓虹灯的工作电压较高,火灾危险性大,防止空中移动物体与其发生缠绕和碰撞。

2.3建立完善的高层建筑楼宇消防给水系统。

高层消防给水设计时不仅要满足规范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最重要是安全可靠,这样才能够在火灾事故的处置中得以应用。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要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需求,消火栓的布置要合理。

2.4设置消防电梯和避难层。

消防电梯可以在发生火灾起到运送消防人员、消防器材和抢救伤员的作用。在发生火灾时必须切断供电系统,平时使用的工作电梯将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这时候就需要消防电梯发挥作用。同时高层建筑还可设置必要的安全辅助设施如疏散阳台,高空救生缓降器等。高层楼宇建筑人员密度大,发生火灾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全部人员撤出火场,应当在适当位置设计临时避难层,这是目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避难层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体。

2.5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

高层楼宇建筑的火灾预警系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常探测器、报警控制器组成。探测器的功能是将火灾信号快速传到报警控制器,发出警报信号报警控制器是给探测器供电,接受、显示、传递信号,并能输出控制指令的一种装置。

2.6加强高层建筑电气的监管和防火宣传教育。

对暴露在表面和人容易接触到的地方的带电设备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装设高压熔断器或者断路器等设备进行保护;设备的带电部分要和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高层建筑采用避雷针、避雷线措施。要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购买三无产品。用电器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要加强整个高层建筑的用电管理管理水平,对电工、电气操作、管理和运行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培训,实行电气设备使用管理责任制,杜绝违规操作和有关电气设备隐患的失控。

4结论

高层楼宇建筑的电气安全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在高层楼宇建筑电气防火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严防火灾的发生,在出现问题是也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8

关键词地铁,火灾,防治系统,防火设计

在世界各国大城市地铁火灾及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应重视地铁火灾应对措施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地铁火灾防灾救援系统。笔者曾对我国地铁火灾防灾救援系统的构成与运作流程进行过较全面的论述(见文献[1]),然而随着地铁火灾防治工作的日益深入,一些新的措施和手段也在不断的探讨和实践中。本文针对地铁火灾的防治,就一些新的认识进行探讨。

1地铁火灾防治大系统的观点

以往地铁火灾的防治工作往往只着眼于在地铁系统内部发生火灾时的应对措施,多强调一些硬件设施的设置和完善,而没有从系统和全局上去认识地铁防灾系统。应根据地铁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条件,构建一个全局性的地铁防灾减灾大系统,以起到全面和彻底的“防”与“治”的作用。

1.1地铁火灾防治系统的组成

地铁火灾的发生过程可划分为灾前、灾时和灾后三个阶段,地铁火灾防治系统即根据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行配置,起到不同的火灾预防和控制作用。地铁火灾防治系统的组成及实施要点见表1。

1.2地铁火灾防治大系统的构建

地铁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效益。因此,地铁火灾的防治不应只依靠地铁运营部门的努力,而应构建一个从政府部门到各相关执行部门(包括地铁运营部门、公安、消防、医疗、通信、新闻媒体、环保单位乃至民众)的全面的地铁火灾防灾救援体系。

结合地铁火灾防治系统的组成与实施,借鉴我国减灾系统工程的结构[2],可以得到地铁火灾防治体系如图1所示。

2地铁火灾预防中的管理要素

2.1灾害学对管理因素的认识

从灾害学的角度来说,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事故种类各式各样,灾后的损失也千差万别,但每种事故都有一个共性,即都是由一些相同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是人(man)、物(machine)、环境(medium)、管理(management),即4m问题[3]。事故的发生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或要素的不安全因子同时存在、同时发生的结果。

1976年纽约工业学院的e.J.Cantilli等人揭示了以管理为边界的人、物、环境之间的事故起因和预防机理关系,如图2所示[4]。通过这四者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事故发生的影响关系可知,防止灾害的发生不但可以从人、物、环境因素的控制入手,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管理因素改变系统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接受水平和系统状态。因此在地铁火灾的防治中,也需要重视对管理要素的认识。

2.2地铁火灾预防中管理因素的体现

地铁火灾预防的广义管理因素涉及的部门不单有地铁运营管理部门,也包括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不同层次和目的的管理手段,调整地铁系统中“人”和“物”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可减少火灾的发生几率。

1)建立和健全火灾防治立法体系

有效的法治管理是地铁乃至其他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的有力保证。通过国家立法与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地铁运营企业,组织制定有关防灾安全的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和条例等,以求共同遵守和规范系统的运作。

2)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个体的安全意识;通过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化解民族和宗教矛盾等,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内部因素,减少地铁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是营造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外部大环境所必须的途径,而这多体现在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上。

3)成立统一调度的指挥机构

由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指挥机构,联合地铁运营公司、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单位、通讯部门、新闻媒体乃至民众,统一调度,进行地铁灾时人员疏散预案的制定和定期的防火演练,提高职能人员和民众对火灾的应对能力。

4)加强地铁系统内的安全管理

地铁运营部门是地铁火灾防治的主要执行部门,加强其内部的安全管理,可以起到更加直接的火灾预防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就乘人员身份辨识系统,建立进站安全检查制度,派设安全巡视人员,对站台和列车内的情况进行监控,营造舒适的工作和就乘环境,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对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和改进,对职工和乘客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

3地铁火灾防治的补充措施

结合我国地铁系统火灾防治措施的现状,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现有地铁防灾救援系统提出补充和完善的措施。

3.1地铁防火设计

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的防火规范和规定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的经验教训,合理地进行地铁建筑结构和地铁列车等的设计,以控制火灾发生时的环境,为扑灭火灾和疏散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1)区间隧道设计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铁未考虑区间隧道的防火设计,应引起重视。为此,在设计中应考虑:

①双线区间隧道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联络横通道,当列车在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方便人员疏散和逃生。

②区间隧道内安装手机通信联络装置,保证手机在地铁区间隧道内也能正常和通畅地使用,以在发生火灾时便于乘客与消防部门直接联系,及时通报灾情和引导人员疏散。

③区间隧道内设置疏散平台,与联络横通道配套使用,在火灾时方便人员疏散[5]。

④在可能的条件下,缩短区间隧道的长度,以便在区间隧道中发生火灾时,减少人员沿隧道疏散至车站的时间。

2)地铁列车设计

地铁列车的防火设计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中由于地铁列车防火设计不完善而造成人员伤亡惨重的情况。具体应考虑:

①在列车底板上加装防火和隔热层,防止列车底部电气设备起火对人员逃生造成影响,也可延缓车厢内火灾对列车底部电气设备的破坏作用,为救援和逃生创造条件。

②列车上设置视频传输系统,图像传输到司机室,以对车厢内的情况进行监控。

③列车上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细水雾喷淋系统[5]、火灾探测器等整套车载自动火灾探测消防系统。

④列车设置紧急情况通报按钮与手动开车门装置,以及司机室与车厢之间的紧急疏散门、列车前部的逃生门等装置。

⑤列车上设置足够的滚动显示条和液晶显示屏以及广播系统,灾时可引导乘客疏散。

3.2地铁火灾监控与报警系统

目前我国地铁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FaS)按两级监控方式设置:第一级为中央控制室级,作为防灾报警控制中心,对全线报警系统实行集中监控管理,随时掌握全线动态情况;第二级为车站调度室级,分别设置于地铁各车站,它们是独立的报警子系统,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火灾状况进行监控、报警,并能够实施有关的消防联动控制操作[1]。

建议增设现场(列车)级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该层次的系统设备可由火灾传感器、手动报警器、声光示警器、视频传输系统、监视屏等组成,在司机室设一个控制终端,由司机掌握列车内的情况,并可将信号传输到车站调度室,以加强对列车内异常情况的监视。

3.3地铁消防设施

鼓励引进新型消防设施,全面覆盖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和地铁列车,不出现消防死角。为此应考虑:

①如前所述,地铁列车上可考虑设置车载消防系统,包括细水雾喷淋系统、抽排烟系统、火灾探测器等,与常规的灭火器配合使用。

②在区间隧道的顶端可安装移动式灭火系统,一旦列车着火,可自行移至着火点,实施灭火。

③根据国外地铁的经验,在车站公共区一般不安设自动喷淋系统,以免地滑而影响疏散速度。但可考虑在车站公共区的两头一定范围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因为这些区域往往是零售点、书报摊等易燃物集中所在地,而中间的人行密集区域,可不设置自动喷淋系统,仅设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即可。

3.4其他措施

1)对车站区域内的附属设施进行安全化处理

减少垃圾桶、公共厕所等的数量,并进行防火和防爆处理;将零售店和报摊点集中在站厅层两头的安全区域,站厅中间留出疏散的空间和通道等。

3)重视新闻媒体对公众的安全导向教育

新闻媒体要多做安全防火宣传,灾时客观如实地对灾情进行报导,灾后多做正面报导,和地铁运营部门一起努力重建公众对地铁安全度的信任感。

4结语

地铁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安全运营是其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随着我国地铁建设高潮的来临,地铁火灾的防治措施也要跟上。本文针对地铁火灾的防治,探讨了如下问题:

①提出了地铁火灾防灾减灾大系统的观点。应根据火灾发生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防灾子系统,从而构建一个整体的火灾防治大系统。不能只着眼于火灾发生以后的应对措施。

②管理是地铁火灾预防措施中重要的因素,通过不同层次的管理手段,可改变地铁系统的不安全状态,预防火灾的发生。

③新的地铁火灾防治措施在不断地发展和探索中,地铁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及时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地铁的防火设计和防灾系统的设置,完善地铁防火救援系统。

参考文献

[1]蒋雅君,杨其新.地铁防灾救援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13.

[2]聂高众,马宗晋,李志强.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的国际对比分析及建议[J].灾害学,1998,13(4):67.

[3]叶义华,许梦国,叶义成,等.城市防灾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37.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9

关键词:高层商住楼火灾危险性火灾隐患对策

一、高层商住楼火灾危险性高,人员疏散、救援困难,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005年修订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8条明确指出商住楼是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其使用性质为商、住两用,一般底层或数层为商场、商店、商务场所等,其余为住宅,它融合了高层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又将大型商场、超市、及大型商务会所等一系列人员密集场所与居民住宅融入在一起,一旦发生火灾便会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火灾危险性不容低估。

2.火灾发生时,烟气才是造成人员伤亡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据统计,火灾中有85%的人员死亡情况是吸入了烟气中有毒气体造成的。烟气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慌性,给消防救援和被困人员的安全疏散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高层商住楼与普通住宅和具有单一使用性质的高层建筑相比,存在的可燃物多;装修形式多样、材料复杂;建筑内电梯井、电缆井等竖井多;吊顶内电气线路复杂多样,底层大空间吊顶跨度大,建筑物本身洞口分隔完善,缝隙及穿管处的封堵要求较高,所以存在火灾初期火势蔓延隐蔽,不易被发现,而在火灾发展和猛烈阶段火势蔓延快、蔓延形式多样、蔓延路线复杂的显著特点。在室内时,烟气水平扩散速度为0.3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水平扩散速度为0.5m/s-0.8m/s,烟气在室内竖向扩散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其水平扩散速度达到了3-5m/s,而高层商住楼内多有竖井结构并贯穿于整个建筑,比如电梯井、管道井、楼梯井、中庭等,其造成的烟囱效应使烟气竖向扩散速度明显加快。有数据显示:以100米的建筑为例,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烟气以3-5m/s的速度竖向扩散,达到顶层的时间大约为25-35s,这更加剧了火灾的蔓延速度,而这还未考虑到烟气在室外扩散的问题,若烟气通过窗户进入高一层的住宅内部,它到达顶层的时间会远远少于25-35s。这个时间远远短于100米的高层人员从顶层疏散到地面的时间。

3.高层商住楼底层空间高大,有着大跨度的吊顶,吊顶内部密布各种电线和复杂的装修材料,住宅部分和底层空间的装饰装修复杂,存在大量可燃物和有毒物质,尤其使用有着防火性能的装饰装修材料少之又少,目前市场上的有防火性能的装饰装修材料质量也参次不齐,而高层商住楼主体的耐火结构和防火分区大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洞口分隔较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火灾就极易在吊顶内部蔓延,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难以及时被发现,从而导致火情扩大,另一方面有些施工单位降低设计要求将防火隔墙未砌至主体结构底部,留有缝隙或孔洞,或在缝隙、洞口或重要的管道处未使用规定的防火材料进行封堵,这也加剧了火灾的蔓延。以美国米高梅旅馆火灾为例,此次火灾是“戴丽”餐厅吊顶上部空间电线短路,隐燃了数小时之后才被发现,火势很快发展到邻接的,烟气通过管道处扩散,火和烟通过楼梯井、电梯井、和各种竖向孔洞和缝隙向上蔓延,在很短时间内,烟雾充满了整个旅馆大楼。火灾造成84人死亡,679人受伤,伤亡惨重。

4.高层商住楼火灾荷载大,建筑内有着数量很大的结构材料及装修材料,加之楼层高,房间多,结构复杂,家具、衣物等可燃物多,这些都加大了高层商住楼的火灾荷载,而火灾荷载也直接决定了火灾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空间温度的变化情况。当火场温度高达上千度时,热辐射便会对建筑本身和人员安全以及相邻建筑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目前高层商住楼中采用的防火措施

目前,高层建筑的防火措施主要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国内在高层建筑“主动”防火上运用最多的就是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简称火灾监控系统。“被动”防火措施包括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目前国如何开展高层建筑的外部救援是世界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高层商住楼的自防自救能力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而被广泛采用的上述两类防火措施的好用与否则又是提升高层建筑自防自救能力的关键。

三、高层商住楼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指潜在的有直接引起火灾事故的可能,或者火灾发生时能增加对人员、财产的危害,或是影响人员疏散以及影响灭火救援的一切不安全因素。笔者个人将高层商住楼的常见火灾隐患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类:

1.建筑消防设施类

1)由于人为因素消防水池的进水管长期处于关闭状态不能有效地补水,致使消防水池蓄水量不够或经常处于无水状态,难以保证火灾发生时高层商住楼的室内外消防用水量;《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3条明确规定消防水池的总容量超过500m³时应分成两个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可在实际中有的施工单位未将超过500m³的水池分开设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4条规定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共用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量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可实际中消防合用水池生活供水管道经常低于消防供水管道,无法保证正常的消防用水量;一些老工程改造后增设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消防水池的容量却未得到相应的增加。

2)消防水箱进水管关闭使消防水箱经常处于无水状态,无法保证10min的消防用水量,致使在火灾发生初期消防用水量无法满足灭火的要求;消防水箱出水管上未设置单向阀;消防与生活合用水箱,生活用水出水管经常位于水箱底部,导致消防水箱经常空空如也,又不能及时补水自然更无法保证建筑的室内外消防用水量,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用的水箱,应采用确保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7.2条的规定: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措施,而实际检查过程中却经常发现应设增压措施的消防水箱未设置增压措施即设置增压水泵或气压水罐;更有甚者有的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部门在楼层竣工验收之后便将消防水箱完全当做他用,严重影响了建筑消防设施的灭火功能。

3)消防水泵没有采用自灌式吸水;一组消防水泵的吸水管只有一条,且未设置阀门;水泵吸水管未设置过滤网,如果被杂物堵塞,消防水泵将无法起到灭火作用,形同虚设;《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5.3条规定消防给水系统应设置备用消防水泵,可经常有些小区不设备用消防水泵,严重影响了扑灭火灾的能力,极易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水泵出水管上无止回阀、控制阀和压力表。

4)消火栓按钮无法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按钮启动后不能在消防控制室看到报警显示部位;消火栓栓口生锈无法与水带连接;屋顶未设置试验用的消火栓。

5)湿式报警阀的进水阀关闭;水流指示器前未安装信号阀;在进行末端放水试验时压力表读数小于0.049mpa。

6)排烟风机打开后经常未复位;与消防控制设备不能实现联动控制。

7)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在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就降落归底,对人员疏散造成很大的威胁;电梯机房、空调机房穿过的电缆、风管等与墙产生缝隙处未用不然材料封堵或封堵不实;消防电梯与其他电梯合用井道,未做有效防火和防烟分隔,威胁人员的生命;消防电梯前室的墙上经常有一些管道穿过,致使其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暂时用于避难的用途;前室的加压送风口设置位置不当。

8)自动消防设施不能联动,自动控制室经常无人值班。

9)建筑外墙多采用易燃的保温材料。

以上这些涉及建筑消防设施类的火灾隐患有的不易被察觉,有的完全是人为造成,但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火灾蔓延扩大的隐形原因而在火灾发生后又难以被调查人员发现。

2.消防违法行为类

许多管理部门因为各种原因擅自停用消防设施;封闭、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违法关闭消防电源,这些违法行为给公共安全和人员疏散都造成了了极大地危害。

3.管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对于小区内公用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等物业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与维护的义务。可是在我们监督检查中发现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许多物业公司消防安全制度都很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不清,人员变动大,对小区内的消防设施疏于管理,致使许多消防设施因缺乏维护与保养而不能正常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浪费。许多高层住宅区私家车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管理部门却视而不见。

四、高层商住楼的防火对策研究

1.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层商住楼火灾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在加强建筑物火灾的主动防御方面应大胆尝试。比如可将图像监控系统与火灾监控系统合而为一并借鉴北京奥运场馆的消防管理模式及奥运场馆消防设施运行的有效监控大力发展消防安全远程联网即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将某一地区各单位的火灾监控系统运行状态通过特殊数据处理或网络联网管理与当地的消防指挥中心系统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提高火灾报警的及时性,缩短发现火警并报警到出警这一过程。当然,这样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与人力,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有所运用,也许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还需一些时日。

2.在火灾初期尽量利用电梯疏散。目前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如何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研究表明在一些特有的情况下,乘电梯从着火的高层建筑内逃生,才是更为安全也更为有效的疏散方式。笔者认为,以前不提倡利用电梯疏散是因为电梯本身的安全性和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不能满足疏散的需要,如果将电梯门的耐火极限提高一倍;在电梯轿厢内加装隔热层;设计上提高电梯设置要求以及将电梯井设置至顶层,在顶层安装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并严格保证排出的烟气不会再进入送风口继而威胁疏散人员的安全;利用新型防火阻隔材料对每层电梯井进行防火分隔,提高电缆的耐火极限等等这样的保护措施都能得以实现,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利用电梯疏散会变成不可争辩的事实。

3.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在室外的扩散不容小视,烟气从本层的窗户窜出向上经过上一层的窗户窜入室内直接威胁上层人员的生命安全,烟气通过这种室外扩散的途径向上快速蔓延比烟气通过竖井和空洞及缝隙向上蔓延有过之而无不及。笔者认为应尽快制定高层商住楼的门窗、玻璃的耐火等级与防火门统一标准并统一采用乙级。在高层建筑外墙部分利用新型的无卤的环保类碳纤维阻燃剂或不燃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每隔2-3层设置为一个分区。这样会有效防止烟气从外部扩散进入。

4.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有关防火封堵材料的测试标准,封堵缝隙和孔洞不能只是按照现行规范用“不燃材料”,而应对封堵材料的填塞厚度、尺寸、如何验证其与周围贯穿物的界面是否紧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5.进一步督促物业公司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必须由专人落实,对于本文所述的建筑消防设施类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类的火灾隐患应以物业公司为突破口督促其规范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做到自查自纠。

6.合理提高高层商住楼住宅部分的防火设计标准,笔者认为高层商住楼都应按照公共建筑进行消防审核,而不应将公共部分的楼层折成住宅层数而将整栋高层商住楼作为纯住宅进行审核。由于一旦作为公共建筑进行审核,那么住宅部分的许多设计要求都要提高很多,比如楼梯间的设置、电梯的设置等等。这无疑会大大降低住宅部分的火灾危险性,虽然在降低了火灾危险性的同时也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但是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层商住楼火灾,尤其是上海2010年发生的“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来看,提高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标准势在必行。

五、结语

火灾隐患重在预防,提高全民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意识刻不容缓,搞好消防工作也是政府、监督部门和全体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我们监督部门的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树峻.加强消防技术立法提高高层建筑护防火安全[J].中国消防,2011,(6)

[2]赵子新,李进,李引擎等.北京奥运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与消防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火灾预防系统

电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主要能源之一,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良好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更是促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隐患问题,成为电气缺陷应用中的主要缺陷。电气火灾是当前电气应用中的重要组成形式,同时具有隐蔽性强、蔓延速度快、破坏范围广等特点,如果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电气操作不严谨,维护不当,就会留下严重的火灾施工隐患,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是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故,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因此,分析电气工程中容易形成火灾事故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预防保护措施,对于拟制电气火灾事故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气火灾在发生的过程中主要的出现问题表现在人们对电气使用不合理,电气维修不当等。

一、电气火灾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1.常见的电气火灾事故类型

在当前,常见的电气火灾主要有电气短路、线路过载、泄漏电流等几种类型。

(1)电气短路电气短路可分为两大类。

①金属性短路这种情况下的短路电流较大,其短路点由于高温而熔结,并因为线路高温容易引起火灾。

②电弧性短路其短路电流不大,短路点因为未被焊死而进发电弧或电火花,造成局部温度高达2000~3000"C并引起火灾。

(2)线路过载线路过载是指用电负荷超过了线路的承受能力,电流过大促使导线温度上升,加速了绝缘层的老化,进而引发电气火灾。

(3)泄漏电流由于绝缘材料的性能下降和环境潮湿等原因,造成线路的对地电容增大或介电强度不够,就容易产生泄漏电流,造成绝缘层进一步损坏并形成相线对地短路,引起火花放电甚至火灾。

(4)接触不良接触不良直接造成线路连接点位置的接触电阻过大,在这种情况下当电流通过接触面时就会强烈发热,使周围的环境温度急剧上升形成火灾。

(5)谐波效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非线性负荷的电气设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在这类设备的负荷电流中通常含有多次谐波电流,其中奇数次的谐波电流在中性线内形成相互叠加后,最大电流可以达到相电流的两倍左右,使得电气线路特别是中性线可能因为过载而发热,加速了线路绝缘层的老化并导致电气火灾的发生。

2.造成上述电气火灾事故的原因

(1)用电设备的自身故障如果用电设备具有内部质量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和形成能够使得电气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隐患和问题,例如电气保护间隙过小、绝缘材料的性能低、接地不安全等,就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引发电气短路或者泄漏电流。

(2)电气系统的设计不合理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设计时选择的断路器和熔断器等保护设备的额定电流比线路允许的持续载流量大很多,当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设备不能及时动作,因而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②电气线路的截面积选择偏小造成实际的负载电流已经超过了此线路的安全载流量。因为电气系统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线路过载、谐波效应等故障。

③安装与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疏忽和错误,直接造成电气短路、线路短缺过载以及接触不良等多种电气故障和设备应用缺陷。

④由于用电环境的原因引发电气火灾事故,如带电体与金属物件、动植物、大地等接触会导致电气短路或泄漏电流事故;用电环境潮湿多尘也容易导致电气短路、泄漏电流事故;用电设备工作时的长期震动、冷热变化和电气腐蚀等情况可能会造成接触不良;建筑物的沟渠、竖井和楼梯间往往会成为火灾快速扩散的重要通道。

二、电气火灾预防措施

通过对电气火灾发生的各种原因综合分析,在当前对电气火灾形成的各个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预防和阻止电气火灾的入侵和发生。

1.选用合格的电气产品,确保用电设备的合理

在电气设备采购和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厂家正规,并且具有合格证的产品,并且做好设备进场是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对安装完毕的电气设备在使用之前要进行交接试验,确保安全正常的投入使用。

2.在电气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对国家规范和实际使用的电气系统进行严格设计,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施工能够满足当前用电需求。

(1)进行电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时,应尽量采用tn—s或tn—C—s供电系统,并选择合适的线路截面和保护装置,特别应注意系统中三相线路的负载平衡及n线、pe线截面的正确选用,严禁随意减小电气线路截面和变更保护装置的类型与容量。

(2)配电箱、照明灯具等容易发热的用电设备和部件应安装固定在不燃的基座上面,并与可燃物之间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和采取隔热防火措施,其引入和引出线路也必须用隔热材料加以保护。

(3)供配电线路的敷设和连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

(4)电气工程安装完毕后还必须切实做好电气竖井、电缆沟槽和管线、桥架等过墙孔洞的防火封堵,杜绝火势蔓延。

3.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进行电气火灾的预防检测。通过将红外线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与现代工业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红外检测法和超声探测法,可以对电气装置和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过热、电弧、漏电及火花放电等火灾事故隐患进行非接触式的快捷检测,并与新一代电能分析和检测仪器对电气系统工作状态的不间断实时监测结果互相配合,就能够及时、安全、有效地防范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4.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起良好的用电环境。

(1)电气设备和线路应避免安装在高温、潮湿、多尘及化学腐蚀性强的环境中,对无法避免的设备和线路必须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并定期跟踪检查。

(2)制定规范的用电管理制度,坚持电气安装、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加强临时用电线路的现场管理,禁止乱拉乱接和不安全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