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0:06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1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问课的对象 问课的指向 问课的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教学窄化(或弱化)了教学反馈的渠道。为此,我建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问课”。什么是问课呢?就是教师在上好课的基础上,主动询问学生、同行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

问课的对象

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状况,应该询问的对象包括:

首先,问自我。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坚持“课中问”,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这样,可以克服教学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让课堂教学随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再要坚持“课后问”,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其次,问学生。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

   第三,问同行。教师应倾听同行和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让大家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问课的指向

教师问课应指向两方面:一是问有关自己的课。教师应主动询问大家对自身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自我的反思、听课学生的意见,还应该询问学校其他学生、同行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因为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人士之间对教师的教学是相互沟通的),寻求一般的教学规律,广纳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好自身的优势。二是问同行的课。教师应向同行学习,主动询问大家关于同行课堂教学的意见,便于博采众长。这样,有利于克服孤陋寡闻的弊病,克服孤芳自赏的心理障碍。

问课的形式

问课的形式种类很多,包括:1、对话式。意即教师与问话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有利于双向交流,谈话自然,比较随意,缺少预设,容易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对话,有利于情感沟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问卷式。意即教师设计成问卷进行问课。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问课设计的内容全面,科学合理,容易全方位了解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还避开了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容易看到问课对象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想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了解课堂教学评价,便于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想设计。3、书信式。意即问课对象用书面交流的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发表意见。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就临时产生的教学问题发表看法,不受时空限制,反馈及时,而且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深入,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改进工作。这种形式还可以利用现代通讯设备进行交流,例如电话交流、发短信、发电子邮件等。书信式也可以克服人与人交流产生的心理障碍。

总之,实施新课程,教师就要转变角色,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进行问课,就是要拓宽反馈和教学评价的渠道,就是要努力实施“功夫在课外”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表明主动合作的意愿,体现坦荡宽广的胸怀,展示勤业、敬业的职业精神。参考文献

1.河北教育,2003;11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交往技能

学生们要用积极、肯定、支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同学,善于发现并赞美别人的优点,必要时适当恭维一下,愉快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当被触伤感情后,仍能心平气和地交往。触伤他人感情后,能及时向人道歉。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见解时,不必强迫他人接受或感到烦恼。自己有错时,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交谈时让别人把话讲完,再表达你的意见。别人讲话时留神倾听。沟通时要学会倾听,专注对方,不能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对无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见机把对方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简要地讲出来;刚听时不要有先入为主之见,听完后再找出主题和要点。

下面两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的对”;如果他人说的不全或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2、学会陈述自己想法。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3、学会修正他人观点。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4、学会接受他人意见。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以保持交往双方心理的融贯。

二、我们所进行的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认知指导。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2、榜样示范。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J。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3、体验引导。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4、行为演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如教师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三、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儿童的许多课堂行为是带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转化。教师要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训练时注意两个问题。

1、课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过程和谐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因而训练时应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认知指导是训练的起点,体验引导是训练的中介,行为演练是训练的落脚点。如课中提问,学生应答时,教师轻轻地提示一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其将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答错被部分同学哄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别人说错了,你应主动修正,积极帮助他。试想:如果是你说错了,别人取笑你,你又怎么想呢?”移情性的话语将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波澜。而当大部分学生做得正确时,教师的一句“说得好,大家听得也很投入”,这种语言表扬又无疑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强化。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3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0463(2008)08(a)―0031―01

课堂讨论是政治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组织不当、准备不充分、指导不得法等原因,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课堂讨论应有的积极意义。笔者认为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实施课堂讨论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坚持正确的课堂讨论原则

1.民主性原则。即讨论中要有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以让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其间,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让学生当裁判,评价结果。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参与讨论,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使课堂讨论达到最佳的效果。

2.全面性原则。即课堂讨论活动必须做到全员参与,面向全体。教师在课堂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应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引起学生兴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有适当的坡度。既要突出“点”,又要照顾到“面”,做到点面结合,难易得当,使思维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课堂讨论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3.有效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因此,要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教师先要保证讨论内容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能促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思考。

4.鼓励性原则。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因素,学生认识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他们的发言或对、或错、或深刻、或肤浅,对此,首先,教师应当肯定其主动表达的勇气和可取之处。其次,针对学生不成熟的或错误的发言,教师应以诚挚的态度去点拨、指导,令其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观点。

二、精益求精,在“精”字上下功夫

1.目的要明确。课堂讨论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一节课要通过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什么理论,培养什么能力,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有机统一。万不可为讨论而讨论,只求形式上的热闹,表面上的红火。

2.题目要精选。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好讨论题目,是组织好讨论的关键一步。因此,讨论题目的选择:一要有针对性。二要符合学生实际。选择讨论题目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为出发点,做到难易适度。过难过易都会影响讨论的效果。三要有新鲜感。讨论题目选得新颖、富有新意,吸引力强,才会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以“网络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为题进行讨论,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从而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四要有思考性、争议性,要能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并能积极发表不同看法。

3.准备要精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使课堂讨论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一是教师本人要深入研究所要讨论的问题,并能依据讨论内容,从不同角度全面把握,做到成竹在胸。这样才能针对学生讨论时提出的看法和问题,做好引导工作。二是要指导学生自学有关的教材内容,搜集、查阅有关问题的材料,并写出讨论时的发言提纲。三是指导学生分好讨论小组,选好讨论意见反馈的小组发言人。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13―0087―01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掌握学习方法、纪律性较差,加之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普遍较低。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给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挑战,转变当前课堂教学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由此成为众多小学教师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探究开展有效性课堂的策略,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一、重视课前备课,掌控课堂的走向

在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有利于课堂的顺利开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通常会出现各种状况,如不遵守课堂纪律、开小差、问各种与课堂无关的问题等从而打乱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前的备课,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备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应按照新课导入、重点字词学习、朗读、知识梳理等流程进行准备,明确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不同动物的脚印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等。明确每个教学环节使用的教学手段,如导入环节用图片导入,即在课前找到相应的图片;如需要开展“猜动物”课堂小游戏增强课堂氛围时,老师则在课前做好写有“小鸡”、“小狗”等的纸片。此外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有效的规避,如学生未见过文中马的脚印,则老师可在课前准备好马脚印的图片;学生可能会对青蛙冬眠的特点有所不解,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青蛙要冬眠”,因此,教师要查找相应的信息以备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做好课前的备课准备,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从容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多数小学课堂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或者开展教学的方式效果较差,导致教学方式的无效性。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为规避教学课堂的枯燥,教师可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同时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如在《小鸟和牵牛花》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由学生分别扮演小鸟、牵牛花、凤仙花和小草进行课堂表演,学生分析角色的形象、语言、动作时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实现教学目标。小学生普遍喜欢画画,因此可开展绘画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及学生自己的了解描绘小鸟、牵牛花的形象形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设计有效的提问,引导课堂有效进行

提问是小学课堂中的常见教学手段,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提问效果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有效的提问方式,引导课堂有效进行。如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可提问“同学们见过雪吗”、“在雪地上走过吗”、“走过后雪地上留下什么痕迹”、“那同学们知道小鸡(小狗、小马)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吗”,层层深入,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教学内容。此外,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在提出其错误答案的同时也要给予其勇敢回答问题的肯定,增强其自信心,争取下一次回答得更好。对课堂问题进行优化设计,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促进课堂教学环节之间的顺利衔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5

一、何为“三点四步”

打造积极教育是我校“十二五”期间的核心任务.通过合作学习,构建积极课堂,是打造积极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提出了“三点四步,我的课堂”的设想.所谓“三点”,指教学管理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学习小组的建设;二是导学案的编制;三是课堂教学的组织.所谓“四步”,指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聚集目标,问题汇总;分组讨论,合作解疑;展示点评,拓展总结;变式训练,巩固升华.本课堂模式提倡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研学、课后独立整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如何落实“三点四步”

“三点四步”的组织主要分为课前自主预习和课中合作探究两个阶段.“三点四步”积极课堂将课前、课中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目的.从而形成课前充分预习、课上有效学习、课后轻松无负担的良性循环.

1.“三点四步”如何落实到课前

(1)编制导学案.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每节课一般提前3到5天编制好导学案,并在备课组内讨论修改,完成学案的优化.预习案包含“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自习检测”、“我的疑惑”等栏目.

(2)下发预习案.课前提前1到2天下发预习案,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在预习案的引导下,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读书,思考,查资料,并完成“自习检测”,对于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可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并记录在“我的疑惑”栏中.使学生人人带着问题进课堂.

(3)检查预习案.教师在上课前,有针对性的检查、批改学生的“预习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2.“三点四步”如何落实到课中

(1)聚集目标,汇总问题

课堂的前5分钟,教师组织全体同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评价各小组自主学习的表现,对“学习目标”中的错误进行点评,组织小组汇总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分组讨论,合作解疑

围绕学习目标,针对预习时产生的问题,教师应合理分配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以及实验时间,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表现,发现问题,指导点拨,并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

(3)展示点评,拓展总结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情况,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出本组在学习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和生产的新问题.教师归纳需要展示的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教师应对各组展示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完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对学生合作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重难点知识进一步夯实,补充相关知识,完成拓展升华.

(4)变式训练,巩固升华

课堂留下10分钟左右,让学生完成“训练案”,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变式训练,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总结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并加以点评.最后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整理归纳错题做好课后反思.

三、实践中发现的缺点

1.合作学习认识不足

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甚至少数学生认为合作学习轻松好玩,却不知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2.课前预习有待提高

通过平时对“预习案”批改统计,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未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即使学校对各门科目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间都做了严格规定,各门的作业总量还是给很多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他们没有时间预习,无法形成“课前充分预习、课上有效学习、课后轻松无负担”的良性循环.

3.小组合作运转不畅

在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小组分工不明确,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②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③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④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⑤合作过于频繁,热闹但无序.⑥教师一味放手,指导不足,合作没有结果等等.

四、构建积极课堂的对策

1.解放思想,明确角色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遵照这样的理念,合作学习的积极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可以是这样: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欣赏者.

2.全程参与,注意引导提升

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在课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情,指导学生一起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在课上,教师要开展多样的、生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师生共同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学生自由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发现问题,并且机敏地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契机.课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反思,共同构建课后的反思文化,也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针对课堂放开后学生可能出现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七嘴八舌的发言,教师要能将学生思维的野马及时拉回到正道,摈弃虚假热闹,调控课堂节奏、进度,挖掘课堂深度,提升课堂高度,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的深度达成来做好引导、归正.学生的讨论交流、展示发言,由于受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的限制,其结果很可能是“萝卜炖萝卜”,教师要充分发挥“顾问”作用,抓住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能够针对学生原有的想法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矛盾,教师必须灵活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在学生的思维矛盾和正确的结论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及时拓宽、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将课堂引向深入,将学生的认知提升到应有的高度.这是积极课堂能否成为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

3.加强研究,合作适时适当

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研备合作,参于合作.小组合作是积极课堂的主要形式,那么备好合作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关健.教师在备课要时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应该作为一名“大同学”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2)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教具也要认真准备,尽量减少教具学具的缺点,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

(3)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课堂需求,不适合合作的不安排,可要可不要合作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于合作学习.

(4)合作之前,独立思考.任何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为先决条件的.平时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经过自己酝酿和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才会有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基础;有了自己的观点,讨论时才会深入,才能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

4.合理调整,优化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实现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管理、同伴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点四步”积极课堂的关键点之一.学习小组的建设要优化以下几点.

(1)优化小组人员.建议6人为一小组,受班级总人数的影响,个别小组可人数微调.2名优秀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2名较优学生,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也能学会.2名待优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同学及老师帮助提高成绩.学案相应进行分层,让同学有选择性的完成,即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

(2)强化角色意识.小组的组成以各科的成绩为参考,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爱好特长、行为习惯、男女生比例等.每小组设小组长一名,组员担任各学科的学科长,小组长和学科长组织协调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任务.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3)培训合作方法.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5.欣赏激励,建立评价体系

积极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积极的学生,积极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积极的学生来自何方?首先来自教师的欣赏!所以,教师要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欣赏者.作为一个欣赏者,首先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襟,要尊重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差异,要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其次,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伯乐之眼,努力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从欣赏中发现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进步与提升.此外,要常怀一颗期待之心,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目光中成长,从而使他们能够热爱学习,积极参与,勇于表达,大胆展示.我们要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6

一、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就是指在课堂中导入新课的手段。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产生一堂高质量的历史课。由此可见,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精心准备,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法、提问法、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法,但是不管用哪种导入方法,都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循善诱,拉开课堂教学的大幕。同时,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课堂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课堂导入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力学习。因此,课堂导入要与本课内容有着密切关系,所引用的文字材料、图片、声音、影视片段等都要符合历史教学目标,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过于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顾此失彼、舍本逐末、离题万里,那就得不偿失了。

2.课堂导入要有趣味性和启迪性。也就是说,课堂导入要力求新颖、精彩,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课堂导入要有启迪性,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或问题的提出而诱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思考必能取得好的成绩,提高自身的能力。

3.课堂导入要把握好时间。课堂导入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引子”,正题在后边,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的时间,不要喧宾夺主,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应控制在3至5分钟内。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氛围刻板,那么就算是再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一切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去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指手画脚,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不利的。

2.教师要平等待人,言行举止要具有亲和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一个眼神、一个姿态,都会对学生造成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一碗水端平,不搞差别对待,不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改正,但是不能以呵斥、贬低的方式,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3.师生之间要加强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堂课中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学生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的意图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那么这堂课就是不成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情感交流,对学生要充满关心和期待,时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情感上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认为历史学科比较枯燥,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产生学习兴趣,一旦他们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7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我一改昔日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过少的现象,采用“说读”课型,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赏析代替教师分析。学生体会杜甫的感情很深刻,感情收获也异常丰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确认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卡尔・罗杰斯说:“一个人是一条流程,而不是一团固体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一组巨大的潜能,而不是一群固定的特征。”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又多又杂,把时间占用完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为此,我注意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研讨求索,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求者。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己学习的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易懂,感情丰富。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杜甫诗歌的人文主义思想呢?我设计了课堂教学五结构。即:1、提示设问;2、阅读思考;3讨论切磋;4、归纳总结;5练读练说练写。采用“选读、寻读、演读、较读”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从对词的理解到对诗歌感情的体会。整节课基本上没有教师的提问,而“阅读思才”“讲座切磋”“练读练说练写”是这堂课的主要环节,是学生读、思、议、背、写的活动时间,至少占了一堂课的4/5。这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从而牢固地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课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导,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决定了在课堂上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即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进行说读写练习;讨论和回答问题,用脑想问题,用手做书面练习。这节课,我设计了赏析诗歌的五步:选读,说“积累”的话;寻读,说“发现”的话;演读,说“理解”的话;较读,说“对比”的话。采用以读代讲和以说代讲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课文,自我赏析。而每一步的教学,我都只示范一次说话,其余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说话。

根据唯物辩证法来理解,既然课堂里有读书学习的学生,那么必然有与之处于矛盾统一体的教其读书学习的教师。既然课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那么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新时期语文教改先行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教师是导演,是教练员。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下列方法“导”学生自学。一是布置自学任务;二是引入作品境界;三是指导自学方法;四是组织学生思想交流;五是示范说话;六是帮助总结提高,对学生的说话及进给予评点。通过六步引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的课外自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课堂上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导,在引导上下功夫,是可把“讲堂”变“学堂”的。

三、课堂上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写、听、说、议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8

(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往往关注短期评价。本文以农业工程类高等数学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等数学课程综合评价体系,将中长期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与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构成评价体系的四个主要指标。在四个指标下又细分为15个子指标,并分别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我们认为学生评价与中长期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督导评价与同行评价起到辅助作用。这样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更好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课程评价;中长期评价;评价体系;高等数学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03—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BD1212019);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136)。

收稿日期:2014—10—27

作者简介:葛慧玲(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徐文仲(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焦扬(1980—),男,河北秦皇岛人。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一、引言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1]合理的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具有调控和导向功能。[2]然而,现阶段的教学评价则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从内容上看,教学评价体系目标导向特征明显,侧重教师表现,忽略学生评价;[3]从方法上看,多使用同一的量表,对课堂教学束缚较大;[4]从主体上看,主要是对教师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5]但以短期评价为主。

本文以工程类数学课程为例,建立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其构成要素分为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中长期评价。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评价和中长期评价,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全程参与者,信度和效度较高;[6]作为课堂教学长期效果的见证者,专业课任课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对课堂教学更具有指导价值。

传统的教学评价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容易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7]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的四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8]将因素层次化,建立模型,从数量关系上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明确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从而对评价体系进行决策规划,提高评价体系的信度和效度。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直接关系到体系的可靠性。本文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工程类数学课程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杂的因素中筛选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建立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一级是目标层(a),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二级是要素层(B),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四个基本要素;三级为指标层(C),为每个基本要素相对应的具体评价指标。

(二)判断矩阵的构造以及一致性检验

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指标层中的各项指标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在期末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同行教师、教学督导和院系领导随机抽查听课并且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向高年级学生、专业课任课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利用上述方法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需求。针对以上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每个层次中的因素进行判断,对同一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按照1~9标度法(如表1所示)构造了各层指标的判断矩阵。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四个基本要素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学生评价这一因素在四个基本要素中权重最高,达到了0.584;其次是中长期评价,权重为0.238;同行评价权重最低,为0.074。对于学生评价和中长期评价,评价主体为学生及专业课任课教师,这一群体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最为客观;而由于专业限制,教学督导很难对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有时只能够关注课堂气氛、教师的教态等内容,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行教师虽然能够判别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抓住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讲解是否透彻,但是,由于同行之间存在工作或私人关系,因此,同行之间的评价也可能存在不客观性,所以权重较低。可见,在整个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和中长期评价占主要地位。

表3给出了学生评价部分的权重。从结果来看,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权重最高,教师对讲授知识的延拓所占权重最低。对于课堂教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传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这两部分权重较高;由于工科类数学课程学时的压缩,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拓展,缺乏对与实际关联密切的例题的讲解,所以,这部分的权重最低比较合理。

督导评价权重如表4所示。督导给出的客观评价权重最高(0.528),听取学生反馈意见次之(0.332)。可见,督导的客观评价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有效地提高督导评价的信度。

表5给出了同行评价的权重。同行打分权重最高,为0.625;同行听课权重最低,为0.136。从实际情况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相互接触较多,工作表现和教学能力彼此熟知,所以,根据平时了解打分具有高信度。而同行听课时,不排除任课教师紧张、知识点乏味等因素导致同行打分偏离任课教师的实际水平。

中长期评价的权重如表6所示。从排序结果看,专业课任课教师评价权重最高,为0.517;其次是硕博研究生评价,为0.359;高年级学生打分权重最低。作为课堂教学长期效果的见证者,专业课任课教师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要不同程度地用到工程类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而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也要使用数学知识,尤其是建立数学模型,所以,这两类评价主体对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最具说服力的,因此,这两个指标的权重最高。而高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对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级标准不一致,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严重偏离实际情况。

综合表2~表6,可以得到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影响因素的整体排序。权重排在前五名的指标分别为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专业课教师评价、学生主观评价和硕博研究生评价。不难看出,学生评价因素中有三个指标入选,中长期评价因素中有两个指标入选,这五个指标不仅在层次单排序中权重最大,在层次总排序中权重仍然排在前面,可见这五个指标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中长期评价的两个指标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没有涉及到,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的分析可以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中,将中长期评价这一因素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是较为合理的。

三、提高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对策

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形式,也要注重内容;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注重信度和效度。层次分析法的结果可以更好地辅助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9]

(一)重视学生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对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评价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超过0.5,可见,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主体地位。而在学生评价的五个因素中,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评价的两个关键因素,所以,针对这一分析结果,教师应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精心设计,授课时需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讲清难点,创造良好的情境,并且做到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紧密结合。

(二)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

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的权重最低。教学督导在每学期仅对任课教师听一次或者两次课,并且由于专业的限制,在做出评价时仅就课堂纪律、板书和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可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教师彼此之间相对比较了解,但是,由于私人或工作的关系,其评价结果也有可能会产生偏差。基于以上原因,同行和督导评价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但权重相对较低。

(三)将中长期评价纳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往往以本学期学生的评价为主,一般在课程结束后完成。但是,工程类数学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研究生阶段的深造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往往忽略课程结课之后的中、长期追踪评价,从而使得课程的长期效果难以得到反映。[10]作为课堂教学长期效果的见证者,专业课任课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是最具说服力的,所以,应该将中长期评价指标纳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针对专业课任课教师和研究生的需求,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工程类数学课程教学的方向和侧重点,有效地提高工程类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相铭,郭季.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3(2).

[2]赵春元.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3]汪旭升.高校数学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3(24).

[4]焦扬,葛慧玲,傅丽芳等.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因素对成绩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3(6).

[5]刘恩允,杨诚德.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2004(3).

[6]陈洪凯.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之我见[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1).

[7]汤岩,任永泰,葛慧玲.关于提高大学公共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14).

[8]韩蕙.层次分析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9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7—0029—01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交际能力的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展开讨论。

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把课堂交际能力训练内容具体化为三个“学会”

1.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得对”;如果他人所说的不全或是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观点,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2.学会修正他人的观点。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

3.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耐心地倾听对方的建议。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去,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课堂交际能力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认知指导。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的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讲解时,应遵循交际能力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能力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能力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2.榜样示范。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因而,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了,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才会更加用心学习。

3.行为演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三、教师要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篇10

本期栏目将聚焦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督导室对于切实提升区域教学质量方面所实施的多项举措,督学观课的科学视角,以及一线学校对于督导工作有效推动学校发展的感受。

·区域巡礼·

科学引领促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督导的根本宗旨是以督促建、以督促改、以督促发展,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其中,引导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督导室的职责所在。

通过评价指标引领发展。评价指标不仅是督导评价的标准,更是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的依据。各学校在督导过程中,通过学习领会评价指标的内涵,依据评价指标总结规范各项管理工作,使评价指标发挥了导向作用。在综合督导的46个三级指标中,有13个是与教学质量有关的,如“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主管教学领导听课不少于60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课程、开齐课时”“采取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指标内容。

通过树立典型引领发展。教育督导在注重发现、分析学校办学优势和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校总结、提升经验并加以推广,为更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比如,把实验二小李烈校长、育才学校刘继忠校长和育民小学翟京华校长长期坚持在一线上课、听课、评课的做法在全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上向所有干部通报,引导校长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教学工作;还把“香厂路小学的小班化教学”“北京小学的自主教育”“一五六中学的闭环式教学管理”等很多经验介绍给全区各校。

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发展。通过组织学校、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方式,引导学校在“课堂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程评价”等方面加强对教学评价的科学研究,使学校掌握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督导室牵头开展了“十二五”教育评价与督导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共有20个单位的32个课题已经成功内容。

规范管理促教学质量提升

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也是督导工作重点关注的内容。

督导规范了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还存在制度陈旧、一些内容不符合时代特征和教育改革需要、制度内容与管理工作脱节的现象。据统计,督导后近1/2的学校及时修改、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教学工作。

督导规范了教学常规管理。通过督导检查,使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更加健全、管理各环节更加科学合理、质量监控更扎实有效。比如,有的学校根据督导提出的意见,调整了干部的分工,进一步明确了干部的职责,使教学干部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管理工作。有的学校根据督导提出的有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建议,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现状,采取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规范了教学的常规管理。

加强指导促教学质量提升

教学质量督导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学校的指导和服务。通过采取分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分层指导体现深入性。结合每个单位的工作实际,深入到全体干部、教职工以及教学管理的各环节,进行分层、逐级、渐进式指导。对书记和校长注重管理理念、办学方向、办学规律的指导。例如,通过约谈的方式对某校校长进行个别指导,经过校长和干部的努力,教师对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满意度分别由督导时的87%和88%提高到现在的97%和98%。对分管干部注重管理方法、管理细节和管理艺术的指导,指导教学干部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例如,督学集体到学校对教学干部进行现场指导,给学校教学干部就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加强质量监控进行专题讲座,等等。对教师注重教学常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指导,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与教师一起分析、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分类指导凸显针对性。指导办学基础好、发展绩效突出的学校,认真总结、提炼办学经验和优势,不断深化教学研究,提高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水平。指导发展相对平稳的学校,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寻找新的发展点,突破发展瓶颈。指导办学基础相对薄弱、校长任职时间较短学校,认真分析教学管理现状,制定好发展规划,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注重复查促教学质量提升

为更好地督促学校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改进工作,督导室在督导后加大督导回访和复查的力度。

通过回访和复查,引导学校正确理解评价意见。督导室向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反馈评价意见后,指导学校把评价意见作为凝聚队伍、加强管理、提高办学水平的有力抓手。学校非常重视督导评价意见,加强了督导后的总结、反思和整改。大多学校专门针对督导工作召开了总结会、研讨会,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共同参与学校整改措施的制定。

通过回访和复查,指导学校科学制定整改措施。督学不仅引导学校发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整改措施的制定,还指导学校提高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几所学校反复修改、完善整改措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适时调整,提高了整改工作的实效性。

通过回访和复查,监督检查学校整改效果。通过回访,特别是一年以后的全面复查,追踪学校的改进。有的学校结合对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整改,一年后在干部指导、备课研究、教学反思和监控、校本教研等方面都有了全面的提升。有的学校也在督导后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有的学校在督导后结合评价意见的建议内容,请专家指导,制定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深化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服务决策促教学质量提升

邀请教工委、教委相关部门的人员参加对学校督导后的反馈,使他们及时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共同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