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5:36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奖励范围

第二条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科技进步奖的。

第三条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技术创新奖的。

第四条利用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有关基金的。

第五条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革新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

第六条对公司经营发展有影响并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或者获得发明奖的。

第七条通过国家或省、市级产品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认证的。

第九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或省、市立项的。

第十条围绕科技成果,给公司带来经营性或管理性资质的。

第三章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给予30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给予20000元奖励。

第十二条获得部级科技创新奖,给予30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给予20000元奖励。

第十三条获得国家、省各项基金的,获得基金数额扣除相关费用后按10%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或革新,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给予1000元奖励。

第十五条对公司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给予3000—5000元奖励;获国家发明奖的给予10000元奖励;获省、市级发明奖的给予5000元奖励。

第十六条获得部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5000元奖励;获得省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市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1000元奖励,

第十七条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给予10000元奖励,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给予5000元奖励。

第十八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立项的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省立项的给予1000元奖励,获得市级立项的给予500元奖励。

第十九条获得部级经营性资质给予10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5000元奖励;省部级经营性资质给予5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2000元奖励;市级经营性资质给予1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500元奖励。

第四章奖励申报程序

第二十条凡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集体或个人须填写《科技成果奖励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后,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第五章奖励分配办法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个人,奖励归个人所有。

第二十二条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集体,奖励给集体,由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决定奖励分配比例并予以实施。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所指管理性资质,为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或企业形象,有利于工作开展,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荣誉性资质。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所指经营性资质为直接用于经营或生产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质。

第二十五条有关奖励或资质中区分一、二、三等级的,上述奖励金额为最高级别奖励,每差一级,部级差别1000元,省部级差别500元,市级差别200元。

第二十六条同种科技成果或技术同时获得多种不同级别荣誉(各项奖励、基金、资质)按其中最高金额进行奖励。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2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最新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我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省科学技术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教兴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省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公民和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一般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各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单位。

第六条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必须是在广东省辖区内研究开发,或属我省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完成人与国内外合作研究开发的成果。

第七条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采取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第八条省科学技术奖是省人民政府授予公民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九条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负责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省奖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标准

第十条奖励办法第六条第二款一所称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是指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第十一条奖励办法第六条第二款二所称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是指:

一该发现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者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

二在学术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三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或者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十二条奖励办法第六条第二款(三)所称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是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一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同行所引用或者应用。

第十三条自然科学类项目的评定标准如下:

一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学术上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在科学上取得较大进展,学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在科学上取得一定进展,学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十四条奖励办法第七条第一款所称的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药品以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

技术发明类的授奖范围不包括仅依赖个人经验、技能和技巧又不可重复实现的技术。

第十五条奖励办法第七条第二款(一)所称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各种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

第十六条奖励办法第七条第二款(二)所称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思路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第十七条奖励办法第七条第二款(三)所称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实施应用一年以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十八条技术发明类项目的评定标准如下:

一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省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十九条奖励办法第八条一所称技术开发项目,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取得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及其应用推广。

第二十条奖励办法第八条二所称社会公益项目,是指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以及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立法、科技档案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应用推广。

第二十一条奖励办法第八条三所称国家安全项目,是指在军队建设、国防科研、国家安全、公安及相关活动中产生,并在一定时期内仅用于国防、国家安全目的,对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技术成果。

第二十二条奖励办法第八条四所称重大工程项目,是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工程和国防工程等。

第二十三条科学技术进步类候选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技术创新性突出:在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或者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装备和改造,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增加行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二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项目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贡献。

三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项目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十四条科学技术进步类项目的评定标准如下:

一技术开发项目

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成果转化程度高,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创造了一定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社会公益项目

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学术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并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学术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主要学术技术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已经在行业范围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rewardcongress;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awardConference)。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依据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而对中国当代科学技术前沿获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建树的、在科学技术创新以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当中也创造出了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的科学家以国家名义进行表彰奖励的大会。

国家科技奖励获奖者的评选过程

由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不同奖种的评价标准来对申报科学家承担的项目成果进行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评审确认,同时邀请中纪委驻科技部的纪检监察局在评审的全过程当中进行现场监督以确保客观公正。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目前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评审周期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3

一、考核指标:

1、新引进投资上规模工业项目(100分)

2、当年列入省、市、县重点项目及完成情况(100分)

3、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00分)

4、“四个一百”项目开发(200分)

5、工业平台建设情况(30分)

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个数(每个奖30分)

7、规模工业产值计划完成情况(100分)

8、规模工业税收增长率(100分)

9、山海协作项目注册资本金增长率(80分)

10、山海协作项目中工业项目注册资本金增长率(80分)

11、合同利用外资(50分)

12、实际利用外资(60分)

二、考评办法

1、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创业竞赛考评实行千分制。指标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2、计分办法:引入简单“功效系数法”,即每项指标()标准分值的60%部分作为基本分值,再对40%部分按以最高的值为满分,其它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评分以其指标数值除以最高指标数值,再乘以标准分。计算式:指标得分=标准分×x%(基本分)+指标值最高指标值×标准分×y%(其中x+y=100%)。

3、新引进投资上规模工业项目指XX年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并经县发改局立项和工商注册的工业项目。为鼓励引进新上较大规模工业项目,单个项目投资达XX万元以上的奖励10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元奖励30分。同一项目最多只能两个单位引进和计算引办项目成绩。

4、引进山海协作项目注册资本金是指XX年11月至XX年10月之间注册的南平市外资金投资新办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以及这一时期老企业变更追加的注册资本金。

5、“四个一百”项目开发考核的对象为列入南平市“四个一百”项目开发考评的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当年投资规模600万元以上的投产、在建、开工、前期(储备)四类项目。

6、上年已计分的新上项目“流失”,应书面说明,并在本年度新上的项目中补上一个。

7、有兴浦路西段延伸建设、220千伏输变电线路建设、工业园区二期建设、下岚路至工业园区道路拓宽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关任务的乡镇,其工作完成情况列入考核指标第2项进行考评。

8、第1、2、3、4、5项考评指标由县发改局(项目办)制定考评办法并提供考评结果。第6、7、8项考评指标由县经贸局制定考评办法并提供考评结果。第9、10项考评指标由县农办制定考评办法并提供考评结果。第11、12项考评指标由县外经贸局制定考评办法并提供考评结果。全县创业竞赛考评由县统计局提供考评结果,报县创业竞赛领导小组和县委常委会审议确定获奖单位。

三、奖励办法

1、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考评总分达到标准分的70%以上才能获得评奖资格。

2、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创业竞赛取前六名,第一名奖励3万元,第二名奖励2.5万元,第三名奖励2万元,第四名奖励1.5万元,第五名奖励1万元,第六名奖励0.5万元。

3、在创业竞赛中获得前三名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除奖金以外,年度优秀公务员指标按单位人数的18%以上下达;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优秀公务员指标按10%以下下达。

4、没有获得先进名次,但已完成或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给予大会表扬,以资鼓励。并准许其根据本乡镇(街道办事处)年初方案和实际,对抓项目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职工予以适当奖励,奖励额度控制在人均300元以内,经费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自行解决。

5、连续2年(从XX年起)获得竞赛前三名的参赛单位,可推荐个人予以记功嘉奖;连续2年在创业竞赛中列为后三名、且连续2年未能完成县里下达的考评指标任务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要向县委、县政府作出检查说明;严重失职、领导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领导,要作出组织处理。具体由县委组织部拟定实施细则。

四、组织领导

1、全县创业竞赛总的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进行,具体由县创业竞赛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考核评比工作。

2、工作要求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4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xxx范围内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和xxx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x内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内科技创新成果及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及转化等。

第四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应用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省内首创的;

2、本行业先进的;

3、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在推广、转化已有的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工程建设、设备研制和技术改进中,采用新技术,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广播电视技术运行、维护、管理中,编制科学的、先进的规范、规程、标准,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第五条申报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必须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和性能可靠,并持有使用单位、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六条拟申报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的项目,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

第七条对成果有明显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

第二章奖励标准及办法

第八条总台科技创新奖按其所奖励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一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很大,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领先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创新,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台内先进水平,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较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九条获得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项目,由xxx授予奖状、证书和奖金。奖金如下:

一等奖:8000元

二等奖:6000元

三等奖:4000元

第十条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由总台择优推荐申报省局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一条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章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申报科技创新奖,由总台内各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择优申报;总台下达或委托的项目可直接申报。申报单位每年于7月1日至7月31日向总台技术管理部申报本年度科技创新奖项目,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须打印填写《xxx技术创新奖申报书》(见附件),报齐应有附件,同时以电子文档格式储存于软盘中。技术管理部审查合格后予以受理。

第十四条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由第一完成单位组织联合申报。

第十五条总台科技创新奖由技术管理部归口管理。评审委员会由主管台长、技术管理部主任和各专业评审小组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台长担任,技术管理部主任任评审委员会秘书长。

第十六条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将所有项目分类为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与传输、网络传输四个专业。

(二)在总台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中按专业抽取5—7人组成评审小组,组长由评审委员会主任指定。

(三)评审小组组长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情况,若需要项目完成人代表应到会答辩。

(四)评审小组应根据项目的水平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写出评审意见及建议等次,报评审委员会评定。

(五)技术管理部对评审结果复核后行文上报主管台长批准。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和主管台长批准的拟授奖项目即在总台内予以公告,项目异议受理期为自公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若无异议,即行授奖。

第十七条获奖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即撤消其奖励,追回其奖金,并建议有关单位、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5

记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请您具体谈谈我国科技奖励工作的历史沿革?

胡晓军:的确如此。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早在40年代,就在解放区制定了多种科技奖励政策。如1941年出台的《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奖励改进工业技术》、《晋察冀边区奖励生产技术条例》,1946年出台的《晋察冀科学发明条例》,1948年出台的《华北区奖励科学发明及技术改进暂行条例》等,促进了解放区的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但科技奖励得到全面发展,还是在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以后,新中国一成立,就把科技奖励作为一项基本的科技政策。

科学技术奖励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时的创立期、拨乱反正后的恢复重建期、改革开放时的快速发展期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的改革调整期。其中,1999年国务院对国家科技奖励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并颁布实施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经过99年的改革,我国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科技奖励制度及评审体系,科技奖励基本形成了一个“国家科技奖‘少而精’、省部级奖和社会力量设奖健康有序发展”的新局面。

长期以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注重鼓励自主创新成果,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提高了公正性和权威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科技界和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实施对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活动发挥了重要的激励、引导和推动作用,促进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加速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请您具体阐述一下?

胡晓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一批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获奖项目集中反映了这一点。如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对疫情的有效快速控制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塔里木盆地高压凝析气田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为进一步保证西气东输的稳定供气,促进西部大开发和能源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的“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鼻咽癌分子遗传学研究”等成果,将为解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说的具体一点,对科技奖励的社会功能,传统观念一般认为有两个,一是鼓励科学家的独创性贡献,二是对科学进行社会控制。但在科学已经高度职业化的现代社会,科技奖励构成了对科学家职业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其社会功能远不止于简单的肯定和鼓励,而是影响到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科技奖励工作通过自身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刻苦钻研、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发展以科技为基础的新生产力和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积极性,以及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自奖励工作启动以来,已经有很多企业和项目从中获益,这些获奖项目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获奖项目的科技含量及总体水平如何?

胡晓军:我们遵循的原则是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的要求,在评审过程中加大对自主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近几年,一批创新性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如,反映国家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获奖项目总数近两年有了显著增加,另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方面也都有明显的创新,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请问办公室在国家科技奖励推荐评审的组织过程中,是否通过丰富奖励内涵、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获奖指标、加强政策引导等手段,加强国家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

胡晓军:会的,首先,我们根据不同奖项的特点,分类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国家科技奖励评审过程中,国家自然科学奖逐渐淡化论文数量,更加注重项目所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更加强调是否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或国际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国家科技进步奖则更加强调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对国防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等方面。

近几年来,我们在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中加强了向西部边远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项目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才和科技资源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特别是地方特色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奖励政策的均衡性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导向。

2005年,我们制定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项目推荐、评审办法,组建了科普评审组,及时启动了科普著作的推荐和评奖工作,2006年又将奖励范围扩大到音像制品,在社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轻科普创作、重科学研究的倾向,推动了科普创作事业的开展,更好地平衡了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

从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设立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评出3项工人农民完成的成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社会反响非常好,多层次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特别值得说的是,从2002年以来,除了原来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以外,我们国家其他四大科技奖也全面向香港、澳门开放,2005年的评审中香港特别行政区除了有3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外,还有一项医疗卫生成果“成人右叶活体肝移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改写了以往香港特别行政区获奖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历史。

记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如何确保评审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代表性?

胡晓军:近年来,通过调整奖项设置、奖励力度、评价标准、评审办法,完善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机制,提高了国家科技奖励的权威性和导向性,保证了国家科技奖励的公平公正。

全面实施国家科技奖励质量管理体系。2006年,按照iSo9001标准,国家科技奖励质量管理体系正式实施,促使国家科技奖励管理和评审更加公开透明、科学规范。

确保评委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新成立的第三届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总部的相关负责人组成,体现了领导和专家结合、以专家为主的原则,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较高的权威性。新成立的国家五大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也非常注重评委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注重从企业、基层和科研一线遴选评委。有关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数据库,针对部分学科专家不齐和专家老化问题,补充了相应的评委。

建立专家诚信评审承诺制度和信誉制度。评委在评审前签署诚信评审承诺书,增强评委的自我约束意识;根据评审专家信誉制度的要求,对国家科技奖励评审过程实施全程记录。

不断改进和完善评审机制,防止评审“一言堂”。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奖推荐工作,提高推荐效率和质量;建立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增加同行评审专家的数量;在初评评审中取消主审员,避免少数主审专家主导评审结果的局面;扩大海外同行专家评审力度,为国家科技奖评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

加强候选人资格审查,防止“搭车获奖”。推荐中,进一步规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材料,强调项目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单篇论文的引用及评价,防止成果拼凑和盲目追求论文数量;加强对推荐材料的形式审查,防止急功近利等学风浮躁现象;加强对国家科技奖励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审查,防止有人“搭车获奖”。

在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评审中,我们针对国家科技奖评审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首次成立了科技奖励监督委员会,以确保奖项评审的权威、公正。监督委员会由科技、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纪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对科技奖励评审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同时,我们办公室还专门成立了督查处,专门负责组织项目异议处理和对重大项目或者评审中有疑问项目的调查和实地考察。

记者:据了解,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率先引进iSo9000管理理念,成为中央国家机关首家在行政管理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

胡晓军:是的,为从操作层面确保办公室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科学评奖、服务到位、廉洁自律,构建规范、统一、高效的完整操作体系和制度平台,我办经过研究,决定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管理方法。

2005年,我们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编写要求,构建了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三级文件所组成的国家科技奖励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成了一套职责明确、程序规范、过程透明、监督到位,覆盖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受理、形成、公布、异议、初评、考察、评审、审定、授奖等整个工作过程及保障体系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经过2006年一年的正式实施,于2006年11月1日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成为中央国家机关首家在行政管理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做到指导有方针,工作有目标,岗位有职责、任职有条件、上岗有培训,管理有评审、过程有审核、程序有控制、操作有记录、结果有检查、措施有验证、目标有考核,整个评奖服务过程都有一整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使办公室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记者: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有什么新的“亮点”?

胡晓军:今年2月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对自主创新成果及人才的奖励力度。

这次获奖项目总体水平进一步上升,特别是一批创新性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科技成果表现十分“抢眼”。

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增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的奖励数量和奖励比重,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奖励力度。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突出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国家技术发明奖突出对核心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发明的奖励。

有关方面在奖励评审中突出对尖子人才的奖励,使国家科技奖“既见成果又见人”。国家科技奖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指标倾斜等措施,积极鼓励基层工人、农民的技术创新。

奖项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是反映中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中,这两个重要奖项的获奖项目总数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在历年奖项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都曾出现空缺,后者甚至在2004年度之前连续空缺6年。2006年度,则有2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外,还有“歼十飞机工程”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等20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些项目在科学理论、技术原理或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方面有明显的创新。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步推进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胡晓军:下步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突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导向为目标,以激励自主创新和发现凝聚尖子人才作为主要内容,以推进科技奖励法规建设为保障,完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加强对省部科技奖励的管理和指导,建立有利于社会力量设奖和用人单位奖励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促进科技奖励事业健康发展,努力构建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

1.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工作。逐步减少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人数,加强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的直接奖励。调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重点和奖励结构,逐步减少技术开发类项目数量。继续改革和完善现有推荐、评审、监督程序,创新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提高国家科技奖励的公平、公正性。逐步完善国家科技奖励信誉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科技奖励推荐、评审中不同行为主体的信誉档案,加大对科技奖励中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调整国家科技奖励的推荐、评审、授奖方式,逐步把科技人才作为推荐、评审、授奖的直接对象。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6

关键词:评估体系;奖励制度;优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生奖励制度是高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风建设和学生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奖励是学风建设和学生发展的指挥棒,具有鲜明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1.高校评估指标体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摸底性的评估,尤其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施,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高校在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长期发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共分7个一级指标,39个观测点,涵盖了高校办学思路、学校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内容。其中关于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方面的指标体系是考查高校办学实际效果的基本评价依据,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办学状况和办学质量。在“学风建设”的一级指标基本要求的说明中指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主动、奋发向上,……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措施具体,学生参与面广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评价较好。”在“教学质量”一级指标基本要求的说明中指出:“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在后续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监控数据采集的分区中,专门设计了高校学生获奖情况和社会评价数据统计。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奖励制度和落实情况是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

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制度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奖励机制也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奖励的体系建构逐渐形成覆盖面广、奖励受众多、正面激励作用突出等特点。从高校评估指标体系来看,评价高校学生奖励获奖情况主要观测点在于奖励项目的层级、获奖学生占比、奖项的社会影响力等。与高校学生奖励相关的其他指标包括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学生开展活动情况、学生就业情况、高校办学的社会评价等,这些与高校学生奖励工作相互影响。因此在奖励制度建构和实践优化过程中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

开展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摸清学校的发展现状,更在于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高校评估指标体系能为优化高校学生奖励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2.高校学生奖励制度及运行状况

从目前高校奖励制度的运行情况来看,一般而言,除了社会资助资源针对高校学生设置的各类专门奖励以外,普通高校内部的奖励设置主要包含两个类型、三个层级、四个内容。两个类型是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类,一般是指奖金和荣誉。三个层级是指部级奖励、省部级奖励和学校级奖励。四个内容是指奖项设置的针对性一般涵盖奖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即德、智、体、美所指的基本要求。我国高校学生奖励项目的设置具有突出特点,但也有其不足。

首先,结果导向而非能力导向。高校奖励是面向在校学生评选出来的,一般是新学期伊始对上一学年度在校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分配奖项归属,学生参与评奖的依据是过去一年来已经形成的客观结果,学生并没有在评奖行为中获得能力激励。

其次,封闭环节而非开放运行。高校学生奖励体系是在学校内进行的奖励评价机制,重点评价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奖励的申请、评定环节完全由学校的教师、同学参与,既很少向社会征集素材,也很少将评选过程向社会开放,只是将评选结果由学生毕业时向用人单位出示。

再次,奖励共性而非鼓励个性。高等学校现行的奖励体系是归类法奖励,一般要求获奖学生品学兼优、思想进步、学习优秀等,这些都是综合评价,获奖比例在学生中一般呈正态分布。也就说,目前的奖励体系是在奖励从众行为中表现尤其突出和优秀的人物,而非思想上具有特立独行气质或者在创新性思维的表现突出的学生。

3.优化高校学生奖励体系的具体实践

高校在奖项设置实践上的优化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加强奖励项目的针对性。奖励项目的设置除了综合素质测评的普遍奖励以外,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创新创业、精神文明、思想进步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实现奖励在价值引领方面的导向作用。二是要增加项目评审的开放性。各高校在开展奖学金项目评审时要扩大评程序的公开范围,广泛吸纳校内外的力量参与奖励评审,既增加奖项影响力,又提升奖项含金量。三是要扩大奖励项目的影响力。除了在评审过程中增加开放性来扩大影响力以外,对获奖学生和奖励项目加强宣传必不可少。通过对奖励荣誉和获奖人物的高密度、深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的社会评价,回馈和反哺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支持。

首先,高校奖励制度要回应以奖带助的新趋势。国家和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源,拨付高校开展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奖励资助评审发放工作,“以奖带助”或“以奖代助”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资助的新趋势。因此在开展奖励制度优化时,高校应当主动回应这一趋势,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纳入奖励制度的设计架构中。另外,高校要善于引入社会资助资源,形成开放性的奖励设置体系,选择适当时机纳入和引进校外评选体系。

其次,高校奖励制度要把握奖励创新的新导向。高校的发展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要呼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需求。目前,创新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要求。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在奖励制度设计上要加大对创新行为、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范围和层级,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大力宣传、重点培养,形成开拓创新事业、爱护创新人才、热爱创新思维的大环境。

再次,高校奖励制度要形成共同进步的新氛围。高校奖励本身不仅仅只是为了奖励优秀,更不是打击落后,而是要通过奖励一部分暂时领先的优秀学生,带动全部学生整体进步。高校培养人才不再是精英文化主导下的少数人教育,而是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的大众化教育。为此,高校的人才培养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个性,又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高校奖励制度的优化实践中要能够兼顾每一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进步,形成彼此学习、相互追赶的共同进步氛围,实现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国育才、造福长远。

参考文献: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7

一、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1、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应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所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研究开发实际支出占当年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的企业,由区政府从企业贡献中拿出部分资金给予奖励。

2、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单独管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企业购置软件,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年限最短可为3年。

二、促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产品开发

3、区设立科技创新创业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产学研活动,由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切实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实施产学研结合的项目。

4、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设立经过省级以上认定的博士后科研站或重点实验室,区财政给予经费匹配,最高匹配10万元。

5、鼓励企业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及新产品,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新产品,对企业当年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产业导向、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并通过国家、省鉴定的,区政府一次性奖励每个产品分别为1万元、0.5万元,并推荐到市里参与评奖。

三、强化技术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

6、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每年新认定的部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和1万元,奖励按最高级别享受,不重复计奖。

7、对经过省以上的科技部门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等科技基础设施,经评估为优秀和良好的,区财政参照省、市标准给予奖励。

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8、对新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市高新技术企业且当年销售收入和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20%以上的,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0.5万元补贴;对新认定的省星火龙头企业,一次性补贴3万元。

9、对获得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等国家、省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并能有效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区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匹配支持,并给予项目主要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不得超过5人)一定的科研津贴或奖励。

10、对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发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投产两年后利税超过500万并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奖励主要贡献者3000元。

五、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11、设立区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津贴发放等。

12、用好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加快培养和引进我区前沿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急需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及优秀企业家。

13、积极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我区工作不受用人单位编制、工资总额和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企业和研发机构聘用的外籍专家,其薪金可在成本中列支,并在医疗保险、配偶就业、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或资助。

六、鼓励和支持科技创业

14、鼓励各类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项目承包等各种形式转化创新成果,参与科技创业。

15、对科技人员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可分3年到位,首期出资额应达至认缴额的10%,且不低于人民币3万元;申请设立非公司制企业条件尚不完全具备、但这一年内能够予以完善的筹办企业,可由工商部门现行核发营业执照,实行预备期企业管理;对外省(市)的企事业单位及科技人员、海外留学人员自带科技成果来我区创办企业或实施转化,经认定,除享受上述优惠外,可优先享受项目立项和资金扶持。

16、科技人员离开原单位从事科技创业的,其档案由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代行管理,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收人事档案服务管理费用,其管理成本由区财政列入预算。

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17、区政府每年及时安排科技三项经费,主要由科技部门用于新产品试制,中间实验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以后每年新增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使“十一五”末科技三项经费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3%以上。

18、区财政每年按人均0.2元落实科普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努力达到省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

19、强化企业的主体投入地位,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规模骨干企业不低于3%,一般企业不低于1%,逐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0、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捐赠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开发经费,按规定可在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八、加大对科技创新奖励力度

21、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类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在原获得奖金数额的基础上,本区加发100%的奖金,对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在原获得奖金数额的基础上加发30%的奖金。

22、设立*区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对我区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进行奖励,两年一评,每次奖励人数不超过2名,每名奖励2万元。

23、区政府每年表彰科技进步先进镇(街道、开发区)、部门5个和科技进步先进企业10个,先进个人20名。

九、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

24、设立专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专利申请或授权进行补助,对优秀专利成果和专利发明人给予奖励,对专利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企业进行表彰以及专利诉讼补贴等。对本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获得受理的重大发明专利以及向国外申请专利所需申请费、实审费给予全额补贴,省财政承担50%,其余在区专利专项资金中列支;对本区单位和个人申请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易于实施、产业化前景好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并经确认的可申请资助标准为发明专利1000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500元。

25、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制定,对当年成为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的企业,区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十、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责任考核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8

一、考评内容

1、定量目标:根据市工商联十一届一次执委会议确定的《**市工商联(总商会)系统**年度工作安排一览表》制订的《**年度市工商联机关部室目标任务分解表》列入事项。其中引导民企帮村、调查研究工作(完成调研文章、提交集体提案、报送社情民意)、培训工作(培训人次数)、信息工作(总商会网站采用数)、行业商会建设(新建行业商会、培育行业商会典型)经济服务等重点可量化考核工作为确保任务。

2、加分项:重点鼓励的工作争先进位、创新创优以及结合自身实际提升工作质量、效果和特色,共分七个方面(具体加分项参照《**年度全市工商联系统工作实绩考评办法》)。

二、考评方法

参照《**年度全市工商联系统工作实绩考评办法》。

三、考评的组织实施

市工商联机关部室的考核由考评工作小组负责,由秘书长任组长,成员由各部室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踪与督查。各部门负责对目标任务进行二次分解,责任到人,落实措施。采取每月自查、季度交流、半年初评、年终考评、抽样检查和重点核考相结合的目标考核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目标进度、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强化协调和督查,确保目标顺利实施。考评结果提交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四、奖项设置及考评结果的应用

1、先进部室。完成确保任务,且部门工作无重大失误,考评总分第一名即为先进部室。

2、进位奖。对在年终综合考评中排名较上年度有进位的部室给予进位奖表彰。获得先进部室的不再参与进位奖的评比。

3、贡献奖。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工商联表彰的,经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可对承担受表彰工作事项的直接有功人员给予贡献奖。

4、专项工作奖励。由各部室制订专门工作方案和激励措施,提交会长会研究同意后实施,根据专项工作评比办法予以奖励。

5、考评结果给予发文通报表彰。分别给予获得先进部室、进位奖、贡献奖的部室工作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以一次性物质奖励。考评结果同时做为市联机关年度公务员考评和先进工作者评选的重要依据。给予年度优秀公务员和先进工作者一次性物质奖励。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9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和国家经委《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合理化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所称的技术改进,是指对机器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

第三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是:

(一)工业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产品结构的改进,生物品种的改良和发展,新产品的开发;

(二)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以及利用自然条件;

(三)生产工艺和试验、检验方法,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安全技术,医疗、卫生技术,物资运输、储藏、养护技术以及设计、统计、计算技术等方面的改进;

(四)工具、设备、仪器、装置的改进;

(五)科技成果的推广,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

第四条在企业、事业管理的组织、制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带有改进、创新因素的方法和措施,经实施后对提高企业素质、管理效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有明显的作用和成效的,也可作为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

前款所称的企业、事业管理,还包括质量、标准、计划、物资、设备、财务、销售、人事、信息等方面的管理。

第五条可作为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的企业、事业管理方面的内容是:

(一)在管理理论、管理技术上有创见,对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有指导作用;

(二)在管理组织、制度、机构等方面提出改革办法或改进方案,对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应变能力或服务能力有显著效果;

(三)应用国内外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二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按本办法给予奖励的合理化建议或技术改进项目,应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进步性,是指建议者所提的方案、措施相对于本单位(或本系统)原有事物有所改进、完善和提高。

可行性,是指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可以实施。只指出问题、现象或仅提出建议、设想的名称而无解决问题具体办法的,不能视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效益性,是指方案、措施实施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七条在岗位责任制范围内提出的建议,具有改进、革新因素并能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可视同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学习、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经验、成果,首次应用于采纳单位的,也视为改进、革新因素。

第八条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中,对加速进口设备、原料、材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等的国产化有改进性方法、措施或革新方案、设计的,可视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但实施涉外技术合同已有明确规定的事项,不能视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第九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在提出者所在单位不能采纳时,可向外单位提出。采纳单位对提出者应视同本单位人员。

第三章奖金评定标准

第十条职工(集体或个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者进行的技术改进,应经过企业、事业单位的实施,并取得节约或创造价值的实际成效,方能获得奖励。

第十一条对被采用的、可以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奖励分为五个等级:(表略)

第十二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年节约或创造的价值,指扣除实施费用后的净增价值。其计算方法是自采用之日(应理解为实施后见经济效益之日)起,按十二个月计算,可以跨年度。实施费用的分摊办法,由采纳单位自定一次分摊或逐年分摊。

第十三条节约价值计算方法是:

(一)工时节约价值=(原定额工时-改进后定额工时)×计算期前一年平均工时费用×计算期实际产量-工艺改革费用

(二)原料、燃料、材料、动力、工具等节约价值=(原实际平均先进单位消耗定额-改进后实际单位消耗)×该物资单价×计算期的实际产量-工艺改革费用

(三)减少废品节约价值=成品或半成品单件价值×(改进前六个月的平均废品率-改进后六个月的平均废品率)×计算期计划产量-工艺改革费用

(四)工程设计节约价值=(单项工程的审定预算-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实施后的单项工程决算)×相同设计的单项工程施工项数-施工工艺改革等实施费用

前款各项中所称的工艺改革费用,是实施费用的组成部分,包括为改革工艺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及工艺改革后需增加的费用支出。工艺改革费用中属于添置固定资产的,按其折旧年限平均分摊,其他一次分摊或逐年分摊。

本条第一款(二)项中所称的物资单价,是指计算期内的国家牌价。没有国家牌价的物资,按实际价计算。如系替代材料,其单价应为替代前、后材料的单价差。

第十四条新工艺创经济价值计算方法是:

创经济价值=(老工艺产品或半成品等的平均先进单位成本-新工艺产品或半成品等的单位成本)×计算期的实际产量

前款中所称的新工艺产品的成本指工厂成本,新工艺半成品的成本指工厂内部核算成本,均包括工艺改革费用。

第十五条新产品、新花色创经济价值计算方法是:

创经济价值=(计算期为十二个月的平均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平均工厂成本-单位产品平均销售费用-单位产品税金)×计算期实际销售量

前款中所称的单位产品税金为销售单价×税率。享受减免税待遇的新产品,在计算时仍按原规定计算税金。

第十六条技术服务等其他方面创经济价值,由各行业根据具体情况自定计算方法。

第十七条对被采用的、不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如有关管理、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环境保护等,应根据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应用范围、进步水平,用评分方法决定奖励等级。

第十八条有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应用范围、进步水平的评分标准是:

(一)解决问题重要性

解决重大问题35分

解决重要问题25分

解决较重要问题15分

解决一般问题5分

(二)应用范围

应用于全单位20分

应用于中层单位15分

应用于基层单位10分

应用于个别岗位5分

(三)进步水平

全国范围内进步40分

全市范围内进步30分

局或区、县范围内进步20分

本单位内进步10分

第十九条对被采用的、不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在按本办法第十八条所列标准计算出解决问题重要性、应用范围、进步水平三个单项分数的总和后,再按如下对应标准决定奖励等级:

奖励等级总分数

一85~95

二70~84

三55~69

四40~54

五25~39

各奖励等级的奖金额与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相对应。

第二十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实施前,实施单位的工时、原材料、燃料消耗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按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一等奖以下的均提高一个等级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移植、推广国内已经应用的科技成果,在本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对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降低一个等级给予奖励;属于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第五等级的,可按该等级奖金额的百分之五十发给。

第二十二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经评审确定作为技术储备的,采纳单位应在本办法第十一条中第五等级的限额内酌情给予奖励。

作为技术储备的项目如以后投入实际应用,应当按照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大小,评定相应的奖励等级。实际应用后发放奖金时,应当剔除已经先行发给的奖金额。

第二十三条必须实施若干年后才能一次性见效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如建筑工程等),可预先估算其节约或创造价值的总额,除以实施年限,作为该项目的年节约或创造价值。

第四章奖励办法

第二十四条奖金应及时发给,必须实施十二个月后才能实际累计出年节约或创造价值的项目,应从实际累计出年节约或创造价值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发给奖金;可以预先计算出年节约或创造价值的项目,应从决定采纳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给奖金;必须实施若干年后才能一次性见效的项目,应从估算出年节约或创造价值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给奖金的三分之一,待全部节约或创造价值实现后,补发差额部分。

第二十五条个人提出或完成的项目,奖金全部发给本人。如本人已调离采纳单位的,采纳单位应负责将奖金、奖状转发本人。

集体提出或完成的项目,应按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奖金,主要提出者和主要实施者的奖金不应少于奖金总额的百分之六十。

第二十六条企业、事业单位中相当于党委书记(或总支、支部书记)、厂长、经理、院长(所长)、工会主席等领导人员提出或参加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其奖励等级的评定和奖励办法应报送上级部门核准。

第二十七条对提高工效和降低物质消耗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原工时和物资消耗定额可给予六个月至一年的保留期,在保留期内,应继续发给超产奖和节约奖。

在特殊情况下,采纳单位可以自主决定延长或缩短保留期。

第二十八条获奖项目不得重复得奖。一个合理化建议或技术改进项目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奖励条例的评审条件时,应当按照奖金额较高的条例给予奖励;一个合理化建议或技术改进项目经再次评审提高了奖励等级,再次发放奖金时只补发差额部分。

内容相同的合理化建议,以在本办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的登记表上登记的日期为准,奖励领先递交者。

第二十九条奖金由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采纳单位支付。企业单位支付的奖金不纳入工资总额,在生产成本费用中列支;事业单位支付的奖金,单位有收入的在收入提成中列支,单位没有收入的在事业费中列支。

企业、事业单位在列支奖励费用时,可以适当提取评审活动经费。

第三十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提出者获得奖励后,其获奖事迹记入本人档案,可作为评选先进、考核晋级、评定职称、聘任职务等的依据之一。

第五章评审机构与程序

第三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由总工程师(或生产技术副厂长)、工会主席以及生产、科技、财务、劳动工资、质量监督、企业管理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第三十二条在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之下可以设立或指定相应的工作机构或专管人员,负责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征集、登记、整理、传递、存档等日常工作。

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每年须向职工代表大会或监事会报告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采纳、实施、奖励等情况,回答代表或监事提出的问题,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或监事会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当填写《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登记表》,必要时应附有图纸、数据、资料等。

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及时进行评审,决定是否应当采纳,并给提出者明确的答复。答复期限为,一般项目不超过一个月,重大项目不超过三个月。

第三十四条采纳单位关于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的评审工作,首先应由有关业务部门(包括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所说的工作机构或专管人员)进行,对年节约或创造价值进行计算,或按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评分。然后由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决定奖励等级和奖金额。

在按前款规定决定奖励等级和奖金额以前,年节约或创造价值的计算结果还须由采纳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审核。

第三十五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奖励等级由采纳单位自行审批。其中属一等奖、二等奖的应报上级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经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采纳单位应及时列入实施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并在资金、材料、人力、工时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三十七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实施费用,企业单位计入生产成本(商业企业计入流通费用),事业单位在事业费中列支;构成固定资产的实施费用,企业单位在更新改造基金中列支,事业单位在事业发展基金中列支。

第三十八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在实施中经过试验并鉴定成功后,应将有关技术资料归档保存。

对已经采用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必须加强管理,有关设备由设备、动力部门负责维护,未经原审批单位同意,不得擅自拆除。

第三十九条对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较高而本单位无法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报上级部门研究处理。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及其成果可以通过技术市场进行转让。转让办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及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个人依照本办法获得的奖金,暂免交纳个人所得税。

第四十一条本市各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篇10

为更好的促进各行政村工作任务的执行落实,激励村干部踏实干事,推进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考核村干部的工作实绩,营造创先争优、奖优罚劣的氛围。根据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考核内容

按照村干部的工作内容、责任范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包括工贸、农经、综治、村镇建设、教文卫、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党群等部分。采用计分考核的办法,共计500分。

二、考核方法

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由各办(所、中心)线提出具体考核细则,完善当年度各行政村综合考核细则,每半年度进行一次考核。各办(所、中心)线依据《综合考核细则》做好相关考核,并将各村的考核得分情况(同时在表内说明扣分和加分理由,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汇总到镇考核办公室。上半年度的考核结果经审核后由考核办公室进行通报,年终时各村依据《综合工作考核细则》开展自评,同时说明加分、扣分理由,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考核办公室统一汇总,按各办(所、中心)线年终对村考核总分占80%,村自评总分占20%的比例计算出考核总分。考核结果与各村干部的年终奖金挂钩。

三、奖励分和倒扣分

1、奖励分。奖励分由创新工作奖励加分和荣誉奖励加分两部分组成。

(1)创新工作奖励加分。创新性工作成效明显,获得部级、省部级、市级、市级和镇级表彰、经验推广或召开现场会的,分别加16、12、8、4、2分,以上奖励得分同一内容按最高分计算。

(2)荣誉奖励加分。凡当年被评为部级、省部级、市级、市级和镇级先进的,经镇考核领导小组确认,综合先进分别加16、12、8、4、2分;单项先进(含创建工作)减半加分,以上奖励得分同一内容按最高分计算。

以上加分项目要提供相关“先进”的证书复印件、奖牌奖杯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各线提出加分项目后由组织办审核确定。上述加分不超过该项工作分值的一倍。

2、倒扣分。工作不力,出现重大失误,影响镇及村发展的,根据情况酌情倒扣分,单起扣分应在扣分标准范围内(扣分标准见附件2),项目总扣分在500分的考核总分中扣取。

四、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