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8:15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1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与政策性很强的职业,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及会计核算涉及到许多集团的利益,加上经济业务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方法本身的可选择性,使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但需要遵循经济法规等,还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作出判断,会计职业道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含义:

1.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2.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

4.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现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中国果汁行业三巨头之一,沪市上市公司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中鲁600962)的三季报一出炉,网上立即爆发出一片质疑声。一位看上去相当内行的网民留下刺人眼目的文章,直斥国投中鲁“惊天大造假”,称其为了增发目的压低股价。的确,相比该公司第二季度每股盈利0.42元,环比增长859%的抢眼表现,国投中鲁第三季度的每股收益0.01元的业绩实在出乎意料。不仅普通投资者感到失望,就连部分机构投资者也大跌眼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陕西省延安市公路管理局李渠收费站原财务人员李进军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截留不上缴的手段,将收费站收取的车辆通行费570余万元转移后存入自己的银行卡里,用于互联网,结果输得一干二净。近日,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该市宝塔区检察院立案侦查。(来源:检察日报)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3、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却不予指明,并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三、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1.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随着经济改革向纵深进展,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社会关系大大的复杂化,从而使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导致一些贪污舞弊,,行贿受贿等等行为的泛滥。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法规滞后内控制度不健全

会计制度只是个别条款涉及到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缺乏系统全面的职业道德规范来引导和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难以形成防范会计造假的自我约束机制;而有的单位财务部门内部职责不明确,内控制度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有章不循,循章不严,重查轻处,不能实现有效的相互牵制和制约,使得监督制约弱化。

3.工作地位“服从命令”作用

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带来其职业道德行为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下进行,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只有通过单位任命才能上岗。由于这种从属性往往使会计人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单位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处在两难境地。在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会遇到领导的意图与财经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规定相抵触的情况,有时,会计人员虽提出合理建议,但单位领导仍坚持其做法,最终导致会计行为失范。

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采取理论教育与实际教育相结合:

在职业活动中,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会计道德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掌握相关的职业道德知识,辨别是非,明确方向,再结合实际工作,形成高尚的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品质,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取典型示范与正面组织相结合:

从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的高度入手,以会计领域先进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教材,会计人员可以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3.采取自律和舆论监督相结合: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强调自律,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舆论监督起着抑恶扬善的作用。这主要包括对遵守会计道德的人的褒奖,对违反会计道德的现象的批评教育,开展经常性的会计道德讲评活动,促进良好的会计道德观念和会计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会计道德教育,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从爱护出发,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引导会计人员明辨是非美丑,自觉改正。

【摘要】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概念出发,剖析了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原因,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建设途径

【关键词】诚信道德、会计、我国会计道德建设、会计现状、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2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档案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卓有成效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仅是档案工作自然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方针、政策、路线的需要。搞好档案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档案管理职业道德的内容

档案管理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遵循档案职业行为规范。档案管理职业道德是档案管理人员在长期的职业经济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调整档案管理人员与社会之间、档案管理人员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职业道德、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档案管理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所要求的共同职业道德在档案管理职业中的具体化,在档案管理工作者中提倡一种特殊的调整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档案管理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社会关系的反映。档案管理职业道德规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档案岗位高度负责奉献

爱岗敬业是档案管理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作为煤炭建设行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煤炭建设行业档案管理法规,杜绝、失职、渎职。要干一行爱一行,为档案事业甘洒热血。要用一流的作风、一流的投入、换取一流的成果、创造一流的业绩。

2、精通档案业务提高管理水平

精通业务是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依据有关规定,作出档案管理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纪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应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这种技术标准是不同层次的档案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水平,是保证业务技术能力的重要措施。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应通晓并遵循国家及本单位的有关规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法制制度的不断颁布和实施,档案管理人员还应不断学习、更新和充实专业知识,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应遵守这些规定,特别是在与有关方面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应敢于坚持原则。再次,档案管理人员应勤勉敬业,以积极的态度去工作。

3、坚持立党为公做到客观公正

常言说:“心底无私天地宽”。立党为公,客观公正是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最主要的职业行为。客观公正是指履行职能时,摒弃个人私利,避免各种可能影响其履行职能的利益冲突。因此,党案管理人员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4、保守档案机密做到诚实守信

有位哲人说的好:“保守机密,慎之又慎”。保守档案机密,做到诚实守信,乃是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层人员,掌握着大量属于秘密的资料,档案信息涵盖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本单位科技、人事等信息秘密,严格保密。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尽最大的努力,围绕单位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诚实守信。

5、参与企业管理当好领导参谋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参与企业管理,简单地说就是间接参加企业管理活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当参谋,为企业管理活动服务。更进一步说,参与企业管理就是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所服务主体的管理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决策而收集处理和提供有用的档案信息。

6、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奉献社会

强化服务是指加强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树立档案管理服务思想。这也是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内容中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1)档案管理职业是社会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窗口。(2)强化服务是提高档案管理职业声誉的重要途径。(3)强化服务、奉献社会,是档案管理职业道德的最终归宿。

二、加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档案管理职业道德不但是档案管理人员行为层面的约束,而且是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约束。加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境界,制约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

1、加强规范建设抓好舆论导向

加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规范,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的宣传,积极发挥思想文化阵地在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引导档案管理人员,唱响主旋律,把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上来,为规范档案管理秩序,促进档案管理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健全法律法规强化保障体系

健全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是促进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努力做到:(1)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时,要充分体现档案管理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2)各级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的监督和评价工作,把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纳入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工作之中,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从业行为。(3)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建立起档案管理职业道德的惩罚机制。(4)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5)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继续抓好先进档案管理集体和先进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评先创优表彰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使职业道德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密切结合,促进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优化道德建设环境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环境可以造就人,环境可以改变人。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牵涉人员多,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当然应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为落脚点。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以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基点,引导广大群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道德基础。构建优越的社会环境。

4、建立相应机制,增强责任意识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87-01

档案管理工作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1],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职业道德直接关乎人事档案的安全,在探究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法之前,首先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1.复杂性

档案管理工作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复杂性,就以个人档案为例,一个人的档案包括的是从小到大各种学习和工作的资料,不论时间跨度还是种类跨度都很大,这就为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对这么复杂的档案材料进行管理,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很大的考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档案的流转也大大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一个人的档案跟随着一个人的一生,档案管理更加复杂。[2]档案门类众多,其他档案管理同人事管理大致一样,管理工作同样复杂。

2.重要性

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档案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管理好这些档案,自然同样具有重要性,档案中所存在的资料能为后来的事情和工作提供依据,管理好档案使其更为便捷地查阅、更为安全地保存十分重要。其二,有的档案,涉及个人秘密甚至是国家机密,管理好这些档案,使其具有安全性,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反映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二、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与档案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缺失职业道德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的安全性、保密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1.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措施,对于其在思想上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思想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可以通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同样也可以通过反面教材与正面典型的组合开展教育。通过上述方法,就可以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从而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

2.提升职业荣誉感

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升职业荣誉感,提升职业荣誉感就是工作人员体会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管理档案就是管理宝贵的资料,管理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为以后的发展和铭记。档案可以反映过去,也可以为未来提供依据,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这些,认识到本职工作对于社会的贡献,这样在提升自己职业荣誉感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就会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监管

在主观层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之上,必须在客观的层面上有一定的促进措施,即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机制,有助于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重点就是责任要落实到人,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一定要及时查处,及时处理,形成一种制度。在监管机制建立之后,就要严格执行,保持有效的执行力,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不愿意去违规违纪,促使其加强职业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4.提高人员准入门槛

有的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其中有大量的内容,其安全性就有着更高的要求,管理这些档案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为了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提高人员准入门槛,要把有思想、有原则、有道德的人员选拔进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中来。在一些重要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这种方式和措施十分重要,也是一种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措施。

三、结语

本文探究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首先分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对于其复杂性与重要性的特点做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策略。总的来说,档案管理今后将越来越重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将会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历史信息得到很好的保存。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服务

当前,结合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依旧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比如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方法落后、管理质量低下等,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档案管理内外部建设,同时还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树立正确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进而显著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一、忠于奉献,树立档案服务意识

档案既不是个人财产,也不归国家所有,而是公共财产,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为相关组织机构提供档案服务,档案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因此,作为档案人员首先要做的便是树立正确的档案服务意识,对待需要使用档案的人员应乐于服务,在工作中遵循服务至上的工作原则,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优质档案服务。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在接待档案利用者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热情、亲切、耐心的服务态度,养成良好工作作风,态度诚恳、言谈举止文明,积极主动接待档案利用者。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有风险精神,尽最大努力为档案利用者提供及时、优质、精准的档案服务。

二、正确认识,了解档案管理特征

职业道德的特点是丰富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培养良好职业道德,首先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自身特征,将档案管理特点和职业道德特点相结合,正确认识自身岗位定位,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一方面是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知程度,全面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相关事宜、具体内容、工作范围及作用意义,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本质,并且档案管理人员还要从内心深处接受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另外,一切真理的检验标准都要靠实践来进行,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必须要加强实践,借助实践来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领悟程度,并认真学习《档案法》及相关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以此来帮助自身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系统性强、涉及知识种类多、范围大,本身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就较高,再加上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更是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想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形势及档案工作需求,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进步,除了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外,还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档案管理技术和能力。结合时展背景不断提升自身档案收集、整理、归类、鉴定、保护、利用等专业知识,并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国家或相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档案管理方针政策进行研究和学习,全方位、多方面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还要加强对文史、管理、生物、信息、传播、外语、科技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并提高现代计算机操作技术,力求成为新时期优秀复合型管理人才。

四、规范管理,依法保障档案安全

现如今我国已经步入法制社会,而档案又可能涉及到一些机密文件或信息资源,因此一名职业道德良好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法制观念,以此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行。在针对档案管理上,我国制定有《档案法》等法规制度,这是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条文之一,档案管理者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该制度并进行管理工作。此外,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准则是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机密性,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论是对领导、亲戚、家人还是朋友都要保障档案资料“密不透风”,一要准确分清楚什么话不该说、什么问题不该问、什么事情不该做。对于档案利用者提出了要求,符合规定的应尽量为其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对于不能提供的文献资料应向其讲明缘由,既要履行职责,同时也要确保档案资源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这也是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敢于创新,加强档案现代建设

当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其中涉及到很多新知识需要档案工作者去探索、学习。因此,作为新时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敢于探索、发现、开拓,摆脱传统旧观念、旧方法束缚,针对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及电子化建设积极寻求新方法,开辟新道路。在传统档案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擅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以此来保障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随之发展,确保档案管理能够获取高效益、开创新业绩,这也是体现一名档案人员优秀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六、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遵守档案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在当前社会变化发展形势下,档案工作者首先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为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档案工作者还需自觉抵制其他落后腐朽观念的侵袭,以自身良好职业道德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社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5

全人教育理念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道德操守。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逐渐被接受。革新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设置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并明确列入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从全人教育角度看,该课程应该是宽口径的,即一个多种人文学科和会计相结合的教育。人文学科中,如伦理学、心理学、法律等对学生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前期,穿插部分人文学科的主要理念,并在后期会计道德困境教育中具体应用这些知识。本校基地班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自大一第二学期开始一直延续至大三下学期,每学期16课时,既能使庞杂零散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对集中的模块,又减轻了学生每学期的学习与考试压力,最重要的是,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具有明显的持续教育优势。

深化教学内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比较多、比较散,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尝试模块教学和专题教学,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讲,至少可分为五个模块:模块一:基本理论篇。主要包括道德、伦理、公德、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内涵、会计职业和会计职业道德思想的历史发展与重大意义、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内容规范与基本要求等。旨在使学生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与范畴,树立对会计职业的崇敬与热爱之心。模块二:财经法规篇。主要包括会计法律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规范、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规范,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以及法律责任。可利用违反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缺陷的典型案例,从侥幸心理、后怕心理等进行案例教学,旨在全面地多方位地教导学生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以更好地遵守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模块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注册会计师执业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冲突,以及解决问题和应对冲突的一般举措等。模块四:CFo与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个人理想与责任,将学生个人理想与会计工作岗位和职业责任联系起来,通过案例或“道德与人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经济犯罪防控”等专题讲座,与学生探讨个人理想与职业责任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树立“先做好人,再做好事”的基本理念,以及一般会计人员和CFo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应对方法,比如怎样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等需要职业判断时保持公允性,怎样与领导、下属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进行沟通,既能坚持原则又能较好地解决问题等。模块五: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企业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与意义,国内外标杆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优秀企业注重商业伦理建设的内部管理方案与最佳实践,会计人员应对和处理有关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方面的负向信息的主要举措与解决方案等。以上五个教学模块内容涉及面广,既彼此独立,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这种教学内容在设计上的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模块一和模块二的内容是后三个模块的学习基础,旨在从伦理、心理、法律和会计学视角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理论素养;模块三和模块四分别针对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人员和CFo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及应采取的应对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重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职业道德困境的能力;模块五则紧扣当前热点和重点,从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等更宽广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理念。力求形成一个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集中体现全人教育思想。随着资本市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与变革,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能不断增加,因此还应根据现实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当前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先进理念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案例研讨、专题讲座、小组辩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实训、实习、参观等实践教学嵌入到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为学生播放国内外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片或纪录片,比如《生死抉择》、《暴风雨中的忏悔》、《监守自盗》(insideJob)、《enron及worldCom会计丑闻》等等。这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且可加深学生印象,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建立丰富的教学案例库,重视道德困境案例教学。首先,应结合不同的知识模块,选择可理解且启发性强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案例主要应来自真实事例,以增强实践性和说服力;在案例的选择上还应注意正反案例相结合,且以正面案例为主,不能只关注少数负面案例。其次,应结合课程内容,以案例或情景教学方式将现实社会中会计人员遭遇或可能遭遇的复杂问题和矛盾冲突再现或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研讨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进行职业道德的自我矫正,及时修正不良思想和动机,找出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道德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道德困境的能力。必须指出,案例教学应该实现互动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建议上课前一周就将案例发至学生,要求学生事先阅读和思考,课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讨论或辩论,课后还可要求学生撰写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报告,引导学生对案例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和帮助他们在本学术领域期刊上公开发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建立职业道德教学实践和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防止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避免“布道式”的说教,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应结合不同教学模块努力开展各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应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或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优秀注册会计师或会计教育与实务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以及法院或监狱的工作者等走进课堂,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为学生传经送宝,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和会计实务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去,在博物馆、反腐倡廉基地、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事业单位、法院甚至监狱建立道德课程实践和实习教学基地,将部分教学内容搬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说服力。

最近,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笔者带领基地班学生到湖北荆州江北监狱进行现场法制道德教育,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法律的尊严、自由的宝贵,以及坚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进一步领悟到了朱基总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这十六字箴言的深远涵义。当前我国社会各界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不少,并非会计教育所独有的。在目前市场经济伦理秩序初构和调整的大环境下,高校会计教育应当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将育人与成才并重,充分重视和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

作者:李燕媛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6

(一)增强检察干警职业道德修养。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检察官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司法官,检察官作为国家权利运行的监督者,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其行为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示范性意义。如果检察官没有良好、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能秉公执法,甚至知法犯法,贪赃枉法,不仅会损害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而且直接损害法律的尊严,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宁。因此,检察官应该是司法文明的倡导者、维护者,公平正义理念的践行者、传播者,要从他律出发,制定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检察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和惩戒制度;从自律出发,不断增强职业道德修养,不受诱惑,洁身自好,在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方面加强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二)强化检察干警职业道德教育。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常抓不懈。一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不断陶冶道德情操,净化检察干警的内心世界。二是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引导、激励、启发和鼓舞的作用,使其明确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自觉用检察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将检察职业道德作为立身之基和处世之本。三是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与检察职业纪律教育、检察机关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警钟长鸣,警示教育经常化,对不遵守检察职业道德的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达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的警戒作用。

(三)狠抓检察文化建设。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官道德规范,是积淀于工作实践中的高尚精神境界。近年来,我院狠抓检察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检察官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等核心价值理念,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通过在院内布置宣传栏、在办公大厅和走廊内悬挂壁画等形式,将检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外化于形,在全院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检”、“文化育人”、“文化育形”的作用,着力提升检察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四)注重检察干警综合素质的提高。检察人员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正无私、为民执法的执法理念,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我院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争当学习型检察官”为目标,以“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创建基层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为载体,依托规范化办案区、图书室等平台,将学习活动贯穿于工作之中,全面提高干警的履职能力。还以办案工作区为战训一体的基地,强化侦查培训,提升侦查技能,着力培养优秀侦查员、优秀预审员;以示范庭、控辩模拟对抗赛等形式,加大公诉人员的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优秀公诉人。同时,注重年轻干警的培养,通过辩论、案例研讨、召开检察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等形式,切实提高年轻干警的工作技能,促进年轻干警快速成才。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7

一、档案馆职业伦理建设的规范

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改后的《档案法》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事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档案机构、工作人员和社会各方面在档案事务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档案职业伦理要求和原则予以确认,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众所周知,法律是道德伦理的强制性体现。因此,《档案法》是档案馆职业伦理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体现。例如,《档案法》第9条规定了“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这正是档案馆职业伦理所提倡的;第5章第24条明确规定了档案工作者的法律责任,这是档案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第9、16条规定了有关奖励的条款,既可以培养和提高档案工作者遵纪守法的意识,又可以提高其档案馆职业伦理观念。

1996年,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通过了国际档案理事会制定的《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内容包含档案工作者应保护档案资料的完整,以确保其作为历史证据的可靠性等十条准则。这十条准则从档案职业行为的各方面,对档案从业者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虽说对各国档案人员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力,但体现了各国档案人员对档案职业道德规范共同追求的内容,也值得各国档案部门在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时加以借鉴。

目前,各档案馆根据档案职业的特性和要求,都制定了档案馆职业伦理规范,各有特点,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守护记忆,维护史实;传播信息,服务社会,遵纪守法,保守秘密,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等等。

笔者认为,职业伦理建设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具体行为约束到价值观念引导的转变,被认为是一种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档案馆职业伦理建设相对于图书馆而言,起步较晚,规范性和系统性不够强,特别是在“准则”层面上的约束力不够。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档案馆行为规范守则,各地档案馆只是制定了自己的职业守则、道德规范或服务公约,缺乏明确的伦理规范,档案人员的职业行为缺失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远未形成良好的档案馆职业精神,档案馆职业目标和社会责任的实现由此大打折扣。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中国档案馆职业道德准则”势在必行,以帮助档案工作人员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意识,树立正确的档案职业道德。在统一的“中国档案馆职业道德准则”基础上,各地可以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具体需要,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容易掌握的具体规范。从而多层次地规范档案工作人员的行为,形成合乎道德伦理的档案馆职业精神,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责任心。

二、档案馆职业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职业伦理基本原则就是人们在从事某职业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本职业的基本道德准则。它既是外在职业伦理规范对社会主体的约束作用,经过长期变迁之后约定俗成的基本职业伦理标准和行为准则,也是职业人员内在的对本职业整体利益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本职业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职业觉悟和价值取向。简单地说,职业伦理基本原则是外在职业伦理规范与内在职业伦理价值观相结合的产物。

档案馆职业是关于档案工作的岗位职能活动。其职业伦理的基本原则是由其特殊的职业性质与活动所决定的,是档案馆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档案馆职业伦理主要强调两个基本原则:

其一,维护档案安全与完整原则。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一旦这一特性受到损害。档案作为诚信的控制依据和契约关系的载体就丧失了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与意义。档案的这一特性,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即按照档案形成的本来面目去管理它们,无论采用何种简便有效的管理方法,都不能以伤害档案的本质特性为代价。档案馆从业人员是档案管理活动的主体,肩负着保存社会或组织记忆的重大使命,因而,对于整个档案馆职业来说,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就成为其首要的伦理原则。档案职业的从业者不论在任何时候,在档案管理的任一环节,都应努力维护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从而维护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也是社会或组织对档案馆职业的从业者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其二,提供利用服务原则。文件因为有利用价值而被归档保存成为档案,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利用,因此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天然服务性。《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也明确了档案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因此,在法律框架内,档案馆应当最大限度地对社会公众开放,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从而充分实现档案的第二价值与潜在价值。由此,档案管理者始终承担着服务者的角色,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保管好档案的基础上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必要的档案利用服务。

三、档案馆职业伦理建设的方向

从以上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和职业伦理基本原则来看,档案馆职业伦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一些特色,特别是在维护档案的真实可靠性和完整安全性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伦理意识和道德基础。与我们相邻的图书馆员职业在伦理规范建设方面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特别是在信息社会化时代,其“以读者为本”的主动服务原则值得档案馆职业的借鉴。笔者认为,在档案管理和利用日益社会化的背景下,档案馆员职业伦理建设以四个方面为抓手:

第一,建立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档案馆职业伦理规范体系。档案馆职业伦理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随着档案馆职业实践与职业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档案馆职业伦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适应社会对于档案馆职业的新要求,总结新的职业伦理原则,不断完善档案馆职业伦理体系,进而为制定完备的档案馆职业道德规范提供依据。目前,国际档案理事会虽然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制定了《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并且已成为各国档案工作者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但这对我国档案工作来说。未免太过宽泛了,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笔者认为,档案馆职业规范至少应具有三个层次:一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制定的《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二是我国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中国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三是各级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全国性的档案伦理规范,结合本地区、本专业系统具体情况制定的档案馆职业伦理规范。

第二,加强“以人为本”的主动服务观念。档案馆职业伦理的人本原则就是要求档案馆职业活动中的一切行为都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档案馆(室)注重为用户提供人性化服务,反对和克服因利益目标、管理规则、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而将人“物化”或贬低人的异化倾向。档案从业人员在档案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中把人的理性与情感、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他律与自律有机统一起来,以利于从人性角度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以此来设计和开发人性化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另外,平等原则也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客观要求,是公共信息服务公平、公正、公开价值观规律的客观要求。档案馆职业的公共事业属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在享受知识信息服务时在权利和义务上必须有平等的道德权利。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8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职业道德则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随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确定,法官的职业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全国法院对法官职业道德建设都非常重视,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条例、办法等,对法官的职务行为予以规范、制约和监督,以此培养和强化法官的职业道

德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拟就新时期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法官职业道德的意义及其构成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维护司法公正与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基础,昭示了社会对于法官职业的合理期望。法官职业道德修养是法官在职业道德原则的指导下,自觉按照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品德方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完善的过程,以及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所达到的道德情操和境界。笔者认为,法官的职业道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信仰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法律信仰是对法律的认知、理解、领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神圣体现,是对法的一种理性认同和全身心投入,是“理性化了的法的激情和激情化了的法的理性”。法律对于法官来说,不仅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为之献身的一种事业。如果没有法律信仰,法律就会成为僵死的教条和随意处置的物什。法律信仰是对法官的一种内心约束,促使法官把维护公平与正义作为一种信念,深深地植根于心灵,确立法官对法律不可动摇的忠诚。只有这样,才能经得住各种诱惑,承受外界的一切干扰,保持司法的操守和独立性。法律信仰直接决定了法官的执法动机和价值目标。法官只有获得了法律信仰的精神支持,才能具有坚强的守法精神和勇敢的护法品格。对法律终极价值的追求,带动了内心严格的理性自律,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法官会孜孜不倦地从事这一职业,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获得职业崇高感和成就感。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强调政治性的同时,应针对法官职业的特点,强调法律性,采取各种方式引导法官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时时刻刻都忠于法律,献身法律。

二是自律自重,博学多才。法官一定要廉洁为官,公正为事。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慎权”、“慎欲”、“慎微”、“慎独”。现阶段,法官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不高,这与法官的付出很不适应,法官仅凭薪水不能过上一个体面人的生活,这就要求法官用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现实,体谅国家的难处,淡薄名利,不慕虚荣。但薪水再高亦有限度,而欲望永无止境,不加以节制地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只能跌入欲望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法官要做到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牟私利,做到权力为公而使,职务为民而用,要做一个耐得住寂寞,应当远离尘嚣、摒弃流俗、漠视时尚的精神贵族。那些造势的“明星”法官,媚俗的“市民”法官,跟风的“气象”法官,不是应然的法官,因为他们总是不甘寂寞。孤独和寂寞是法官的基本职业素养。因为寂寞使人清醒,使人廉洁,使人庄重,使人权威,使人公正。在孤独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在寂寞中成就自己的事业。法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法律专业素养,时刻保持理性的头脑。审判中,它要求法官恰如其分操作审判进程,时刻权衡法律价值之所在。学习是提高自己思想品德和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下决心排除各种干扰,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心不旁鹜,潜心静读,真正学学理论,研究研究法律,而不是装装样子,撑撑门面,拿张文凭。“学以立志”、“学以养德”。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操守,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积累,一种养成。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社会阅历,高尚的人格,是一个法官应具有的素质。如果鄙薄知识,不肯学习,就很难摆脱低级趣味,很难抵御各种诱惑。

三是具有职业意识。关于法官的职业意识含义,借用美国法官恩格尔的就职誓词可以受到启发:“我祈祷,当我的法官生涯结束时,无论是在明天早晨还是三十年以后,别人都会说我的工作是完美的,为人是诚实的,我为美国的司法体制增了光;我希望,对自己的法律知识永远不感到满足和懈怠;我希望能够有效、有序地主持法庭,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做出公正判决的法庭,同时也让所有出庭的人感到公正和客观;我将不在法庭上进行讽刺和挖苦,因为我知道法官的一言一行,无论对治愈创伤还是造成创伤都将有深远的影响;我希望最重要的案件就是现在正在审理的案件”。美国《司法行为准则》规定,无论作为个人还是集体存在的法官,均必须尊重和珍惜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赖。努力增进和保持公众对我们法律制度的信心。法官之所以威严,除了法律本身具有刚性外,还有法官其人的人格魅力。法官对人要有人文关怀,“只有热爱人的人才可以审判人”,在法官的心目中,“众生平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虚怀若谷,平等待人,这是法官的职业要求,也是做人的本分。对不同的案件,对地位、贫富、种族、年龄不同的各个当事人,仔细聆听他们的陈述,不仅要将案件裁判公正,而且在裁判过程中要显得公正。

四是谨言慎行,超越自我。法官职业的中立性,要求法官要有独立意识和缜密思维。在社会交往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远离掌声和鲜花,否则他会被世俗和功利冲跨其理性的头脑。因此,法官为了保持公正的立场,不受来自外界的权力、舆论、亲情等的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远离喧闹的人群和灯红酒绿的生活,保持与世

俗社会甚至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冷眼看世界”;同时,法官要有不同于常人的威严,在言行、举止等方面,应当谨小慎微。因为“一个谨慎的人未必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但一个完全不谨慎的人将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人,从而不适于担任任何信赖的职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官不应该成为社会公众人物,但应当是社会知名人物。法官通过对案件的裁判和裁判文书的展示,使公众知道法官、认识法官、了解法官,从而闻达于社会。法官要净心、净身、净行。净心,就是指思想上应该经常清理那些不符合法官身份或者做人标准的私心私欲,要有高贵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净身,是一个修身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修养的过程,是使自己的言谈举止与法官这一崇高的职业相适应的过程;

净行,就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官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司法公正对法官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公正是司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改革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目标来进行。因此,应把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当作是法院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符合司法公正这一总体目标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来,法官的职业道德是由法官的职业使命决定的,而法官的职业使命,就是要全力维护司法公正。最高法院颁布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从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等六个方面,对法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明确的要求,构成了我国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准则》还对法官的职务和非职务言行、活动等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

一是在司法公正方面。法官在审判活动中,除应当遵守法官回避制度外,如果认为自己审理案件时可能引起公众对案件公正裁判产生合理怀疑的,应提出不宜审理这一案件的请求;在审判活动中不得私自会见一方当事人及其人;不得以其语言和行为表现出任何歧视;应当避免主观偏见、和忽视法律等情形的发生,以确保司法公正。此外,为确保审判独立,法官应当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独立行使,除非基于履行审判职责和通过适当程序,不得向上级人民法院就二审案件提出个人处理建议和意见;不得探询其他法官承办案件的审理情况和有关信息;避免受到舆论的不当影响。

二是在司法效率方面。法官应当全身心履行职责,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庭审和驾驭庭审,尽可能缩短诉讼周期。法官不得因个人事务、日程安排或者其他行为影响职责的正常履行;应注意节省当事人的时间。

三是在严格自律方面。要严格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五个严禁”的规定,自觉约束自己,法官对于不正当利益有抵制的义务和廉洁的态度,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职务和地位谋求任何不正当利益。包括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人、辩护人的款待、财物和其他利益,不得为了获得特殊照顾而有意披露法官身份,不得利用法官身份获取不当利益。此外,法官应如实申报财产,法官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水准,应当与他们的职位和收入相符。四是在对法官的司法职务以外的活动进行规范方面。法官应当谨慎出入社交场合,谨慎交友,不得从事不适当的社会交往活动,不得披露或者使用其以法官身份获得的非公开信息,不得参与营利性社团组织;法官在退休后,应当继续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避免不当言行而使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怀疑。以上规定,归结到一点,都是司法公正所要求的,也是党和人民、国家和社会对法官的期望和要求的体现。

三、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建设素质的法官队伍

法院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法官素质,而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又是提高法官素质的有效手段。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人民法院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对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上,使每—位法官都清楚,必须遵守哪些行为操守,坚决防止和力戒哪些不道德的行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向法官传输社会主义的司法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为法官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因教成德”、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要通过对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把法官对组织承担的职责转化为个人内心的信念,增强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能力。即使在法律、规章制度管理不了的地方,也能正确抉择自己的行为,做到“慎独”,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实行自我控制和监督。

法官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法官道德认识、确立法官道德信念、陶冶法官道德情感、锻炼法官道德意志、养成法官道德习惯五个方面。

一要提高道德认识是法官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向法官系统传授、灌输国家要求的社会道德和法官道德观念,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和领会社会道德和法官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内容、意义,自觉规范职务言行。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的先导。没有正确高尚的道德认识,就不会有高尚的道德行为,也就不可能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认识也就是道德意识,或者称道德感。作为法官,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其天职,但也要学会从道德、良心上去检点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道德感。这样,就能不断地矫正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品行操守。

二要陶冶法官的道德情感是法官道德教育的必要环节。所谓法官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法官道德观念,在处理法官道德关系、评价法官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好恶、爱憎的感情。法官道德情感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左右着人们对某种思想、观念、行为的接受与拒绝。陶冶法官道德情感就是把抽象的、外在的法官道德知识,变为个人内在的心理要求,这是树立道德信念、形成道德品质的必要因素。

三要锻炼法官道德意志是法官道德教育的重要保证。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坚持道德原则、提高道德修养时,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和能力。在履行法官道德义务时,有时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预,如舆论的非难、亲友的责备、当事人的纠缠、邪恶势力的阻挠、行政权力的压制等等,面对这种种情况,意志不坚定的人就会出现动摇、妥协、退让,放弃自己的职责;而意志坚强的人,则能够坚定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一个人的意志是否经得起考验,是其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要确立法官的道德信念是法官道德教育的核心。法官道德信念是指法官在审判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乐于履行、锲而不舍、一往无前的道德认识上的明确性,道德义务履行的自觉性,道德理想追求的坚定性。法官道德信念是在一定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在道德情感的陶冶和道德意志的锻炼中,使已有的道德深化和升华,内化为个人内在的坚定不移的道德追求。

五要养成法官道德习惯是法官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道德习惯是一个人内在道德要求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道德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准。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是一

种从有意识的、经过意志努力和监督而养成的,直至进入“习惯成自然”和“从心所欲、不逾距”的境界。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9

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更强调具备财务与会计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敏感性。然而,对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各本科高校对于会计伦理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新的思路,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会计伦理;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32-02

1前言

财务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如何决定了他将来为所在单位的贡献程度以及社会价值的发挥程度。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普及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更强调具备财务与会计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敏感性。因而,在培养目标定位合理、培养规格可行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另外,有鉴于近几年资本市场频繁报导的财务舞弊丑闻,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在校期间的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会计从业人员要在工作中作出符合自己道德意识观念的职业判断和行为,在学生时期形成和培养对道德与诚信的尊崇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从源头上根治腐败,不做假账、根除假账的一项根本举施。基于此,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伦理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2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突出的实践能力,以会计学科的应用研究为主,着重于应用领域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当前,为了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业务技术和专业判断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会计相关专业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法律规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目标上轻道德养成

培养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使其理解并运用职业道德准则是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目标,在面临道德困境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并采取正当的防范和应对措施。而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目标为了凸显“应用型”和“技术型”特征,多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单纯重视会计准则条款的讲解和会计实务技巧的学习,却忽视了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熏陶传承。尤其是自2005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开始实行以后,为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考试,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虽开设了如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等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但这类课程的开设只是为了片面追求培养目标上的考试通过率,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实质性培养。这种为了考证而学习的课程不符合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对于这些潜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没有实质性帮助的。

2.2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课程设置和安排不合理

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院校强调专业技术教育,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常常存在于会计教学的次要环节,往往被受教育者和传授者忽视,在课程设置中对职业道德课程并不专门开设,或只将其作为一般的选修课。受教育者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中也只是被授予形式上的教育,学校并不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成绩计入学生的成绩总考核中,使在学生在接受完会计理论学习之后不能明白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质。另外,对于伦理道德的教育大多数高校将其归于思政部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形式与政策”课程中,虽具有鲜明的现代社会主义价值意义,能帮助学生对社会道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在内的道德体系有所认识,但缺乏商业环境下道德困境的情境模拟,讲授内容脱节于会计专业学生将来可能面临的道德困境场景,无法让学生领会会计伦理道德中的核心内容如“独立、客观、公正”的真正实质。

2.3课程内容陈旧、教材建设不够

道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它必须与时俱进。同样,会计职业道德标准也是特定时期社会、法律、经济、政治和文化标准的综合体现。当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日渐趋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围绕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展开,此外,还应跟踪会计工作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监督管理等的动态发展,对于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等呈现出的新内涵解释及要义应用要加强学习,及时在课堂中传授于学生。而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存在:内容过于呆板,缺乏生动性。传授者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只侧重于意识层面,只是依据空洞的理论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的框架,对它的讲解更是缺乏有效的实际案例引导,即使有的教育内容比较贴近现实,但也只是反面的案例,无形之中便会错误的引导学生,使得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另外,教材建设落后,未组织师资队伍自编讲义教材,在会计专业的教材中也通常没有与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相关的明确参考,即使有也只是在个别教材的有关章节中零散出现有关内容,并不成体系。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内容侧重法规法律的讲解和教授,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案例,服从于应试教育考证需要,无法让学生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荣誉与尊严,培养会计职业道德良心与情感,坚定会计职业道德信仰。

2.4教学方法单一与考核方式缺乏创新

虽然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更加强调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然而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教学内容枯燥而且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模式仍是沿袭传统的集体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充满意义和魅力的道德教育,变成毫无主观能动性,枯燥乏味,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大多会计课堂上的道德教学均遵循传统的“教授法规”的方法,对会计道德的教育侧重点放在学习法规条文、遵守法规上,忽视了对道德问题和道德行为分析的重视。使得学生很可能对这些道德法规本身的含义以及适用情景无法做出批判性的思考,对道德法规的依赖使学生把对道德判断的责任从个人转移到了法规上,只能依靠道德规范来决定该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另外,老师的讲解也只局限于课本以及网络等媒介的知识讲解中,学生对于它的了解也就只是根据现有的案例或者空洞的理论空想出来,对会计从业的业务实践和业务风险缺乏感性理解。进而,会计职业道德考核方法单一,往往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水平,一般也不布置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论文,缺乏激发学生批判性思辨的过程性考核。

3改进应用型本科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3.1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未来成为一名专业会计人员时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仅限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人员,更要使其终身学习,增强专业认同。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应体现以下理念:应注重熟知并领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且能够随时准备研讨与正直、客观、称职以及公共利益有关的问题;建立必要的职业风险意识、增强对职业风险环境的判断力,强化职业的社会责任感。

3.2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在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单独开设会计伦理道德相关课程。可以先在大一新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介绍专业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对本专业的职业道德进行最初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高年级开设《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有计划地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并有计划地组织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有会计实际操作经验的学者,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经典案例,综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共同研究编写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

3.3改进教学与考核方法

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教学经验,在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现有的教学方式相应的改良,由此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配合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会计职业道德困境的教学项目,将学生团队导入一个仿真或真实的情景,在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完成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激发批判式思维,并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也可以采取模拟实验,让学生按会计基本程序进行实验操作。还可以在给出特定的案例中加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可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

3.4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取材于大量的真实案例,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而,要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来辅导教师,鼓励教师到生产实践中锻炼,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另外,学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专任教师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具体可采用培训、交流研讨、案例研究等方式,以此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做出评价,并鼓励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来改进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方法。

4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会计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并掌握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的应用型从业者,可是对学生的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将会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将不利于他们在面对经济利益诱惑时作出正确的职业道德判断,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因而,应充分的借助高校浑厚庄重的人文底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前瞻性的教育研究成果和全面的德育教化平台等优势,在把握已有的准则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的会计伦理教学经验和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本土文化背景、经济、政治体制等的因素,萃取出较为合理科学的会计职业伦理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桂芹.高校会计道德教育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146-147.

[2]齐励.关于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6).

[3]宋宜珈.国外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3,(8):121-123.

[4]唐晓玲.谈我国高校财会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0):17-19.

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篇10

一、当前基层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法院不断加大对基层法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20__年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实施以来,基层法院的部分在职法官和所有初任法官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审判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基层法官的专业化程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们不仅要加强基层法官的业务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加强基层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就当前基层法院审理的许多案件看,影响审判公正与效率的因素不仅仅是法律规则的适用问题,法官的职业良知和工作责任心也是其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据今年的省高院工作报告,近五年来,全省法院共查处利用审判权和执行权违纪违法人员320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的28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暴露出我们法官队伍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就总体情况看,目前基层法官仍然存在的不良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有的法官宗旨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案件久拖不结(执);有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待当事人态度生硬、蛮横;有的作风懒散,纪律松弛,自由主义严重等,这些不良的表现,既损害了基层法官的整体形象,也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

二、加强基层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基层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认真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具体要求。“三个至上”指导思想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所具有的政治性、人民性、公正性的统一。对基层人民法院而言,新形势下必须认真贯彻好这这一指导思想,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教育广大基层干警要在审判工作中努力落实好“三个至上”,真正让“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内化为广大基层法官的坚定信仰,外化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公平正义的自觉行动。

其次,加强基层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从源头上推进基层法官廉洁自律的现实需要。据今年省高院通报的几起违纪案例来看,目前,仍有极少数基层法官存在着违法违纪现象,这既有客观的、外在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内在的原因,但是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都应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基层法官廉政建设,既要依靠法律和制度去规范,又要依靠思想道德去约束,法律和制度是他律,思想道德是自律,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抑恶扬善。

最后,加强基层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基层法院和基层法官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公众对法院和法官的评价,往往并不是来源于对审判工作的全面认识和了解,而是来源于对个案处理的观察和感受。法官公正的执法形象、庄严的审判活动、严格的审判程序,必然会使人们油然而生对法律的敬仰和信心,法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因此会成为一种人格力量,在人们心目中唤起对法律的信仰和尊崇,成为公平和正义的象征。同时,审判活动是面向社会的实践活动,这使得法官的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社会示范作用,基层法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参与审判活动的当事人和其他社会公众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加强基层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使基层法官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倡导者和躬行实践者,进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加强基层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对基层法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对基层法官做好审判业务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对基层法官的政治思想教育,要教育基层法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明确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教育基层法官严于律己,慎微慎独,勇于解剖自己,达到自我完善;要培养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各项审判工作中坚决贯彻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理念。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坚定基层法官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形成道德信念,是法官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在审判流程管理、公开审判、案件质量评查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管理力度,实行奖惩并重、优胜劣汰的管理体制,大力培养和使用专家型、复合型的基层法官人才。同时,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对查处的严重违法违纪、道德低下的人员,不护短、不避嫌、坚决处理,确保基层法官形成正确职业道德信念。

(三)坚持制度建设和物质保障两手抓。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官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法官职业道德虽然属于道德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和普通的行业道德。因此,首先,从制度层面上,法官职业道德应当由国家立法加以解决,而目前只有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调整,尚得不到社会层面的全面认同;其次,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看,法官一直被作为普通的国家工作人员管理,工资、级别、待遇还没有充分体现法官的特殊性,法官职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推进;最后,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道德的建设离不开物质基础,同样,法官职业道德的建设也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还要再进一步的落实。

(四)注重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基层法院要不断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坚持用正面的典型塑造人、正面的形象影响人,积极宣传基层法院改革的历程与成效,宣传基层法官的清廉、高效与公正。这样不仅会激发广大基层法官的职业神圣感、使命感和自豪感,而且能吸收大量优秀的法律人才加入基层审判队伍,基层优秀法官流失现象也将会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