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综合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9:19

战略综合规划篇1

关键词:图书馆;战略规划;综合监控;执行力

Summary:animportantpartofthestrategicmanagementstrategicmonitoring,implementationofthestrategicobjectivesstrategicplanningisthekey.thisisanupdatetothestrategicexecutionofmonitoringandstrategicplanningofthelibrary,therearealsosomeofthelibrary'scurrentstrategymonitoringissues,isbasedonsuchabasis,constructionandanalysisoflibrarystrategicplanningprocessbasedoncomprehensivemonitoring,alsoprovidesanewwayofthinking.

Keywords:library;Strategicplanning;integratedmonitoring;executivepower

中图分类号:G251文线标识码:a

现行的战略监控主要是以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的评估结果为依据的,通常会将预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还要及时的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整个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对战略进行终止,这样才可以保证图书馆战略目标得以实现。这个过程包括了对评价标准的确定、控制方式的选择和对偏差的纠正,最根本的实质其实还是对图书馆资源与能力进行监控促使战略流程、服务流程、馆员等可以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很多图书馆一般会采用反馈监控,以实现对战略规划的监控,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战略规划实施的效果,不过这样就很少将图书馆战略规划当作一个关键的因素加以考虑,这样一来也很难使其适应战略管理的新要求。

1、图书馆战略监控和战略规划执行力的关系

图书馆在实施战略监控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可以更好的将战略规划执行的效果加以实现,这样也是为了可以保证图书馆战略规划可以更好的满足战略目标的实施,从而提升业绩,最直接的目的还是可以更好的将战略规划执行能力加以提升。这主要是因为执行的复杂流程,也是一个整套并且系统化的流程,这就包括了对目标和方法的讨论,同时还包括了责任的具体落实,还有对图书馆面临的环境假设,对图书馆的能力进行评估,还有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和奖励,同时还包括了以上几点和执行效果之间的结合。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变革机制。所以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执行的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战略,应该还包括了对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对战略计划的评价等具体内容。所谓的战略规划执行力的提高,也不单单是指对战略规划可执行性的提高,应该讲战略流程以及服务流程还有馆员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要可以在实施战略规划的时候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加以整合与改进,这样也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保证整个战略规划得以顺利的实施,或者具备可以及时终止的能力。

2、不足之处

现在的很多图书馆在对战略计划进行监控的时候,主要是指战略监控中的反馈监控,比如在最近几年逐渐被重视研究的平衡计分卡等,这个对于图书馆提升战略规划执行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其可以作为提升图书馆战略规划执行力的一个有力的工具。不过平衡记分卡也是有缺陷的,其主要是从绩效管理方面得以发展的,这样就进一步使其体现出的是反馈监控。但是反馈监控也有着其自身的主要作用,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向图书馆在战略实施阶段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这样图书馆未来的难以预测因素就很难被考虑在内,这样一来预警的功能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也就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防范。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下:

2.1对战略规划可执行性关注不够

图书馆要想可以更好的成为战略的执行者,那就必须要对战略规划的目标提出要求,其必须要具备可执行性,不过从事实上分析,很多的图书馆在对战略规划进行制定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判断、分析、预测等方面的失误因素,这些都可能使战略的决策出现错误,从而将图书馆带向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如果在图书馆不具备执行性的时候,那么要是执意执行,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2对环境变化关注不够

对图书馆造成影响的不仅有内部的因素,还包括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变化也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也会对战略规划的顺利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这些情况的出现,那就很难及时的对其进行监控。

2.3战略不确定因素关注不够

在对图书馆进行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变化,这样就使得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不确定因素,最终可能对图书馆战略可执行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很明显现行的战略监控对于这方面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2.4缺乏文化监控

在对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进行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对思想宣传、人文塑造和制度建设形成一定的重视理念,同时也没有对馆员采用战略管理文化更好的进行凝聚。在文化建设方面依旧的相对薄弱,这样就使得馆员对于战略管理以及战略监控方面没有形成足够的意识,这样就不能更好的积极主动去开展相关活动。

2.5战略监控理念宣传不够

很多的馆员对于战略监控的任务不够清楚,对于发展的工作重点、重大措施的监控、监控的具体方法以及个人应该做的工作都不是很了解,这样一来就使得馆员更多的是不重视工作重心,从而直接对战略实施的效果产生影响,还会给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的影响。

2.6绩效设置不当和操纵现象

现在的很多战略监控,最先应该指出并设定的就是绩效指标,尤其是对图书馆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因为这是图书馆的资源和投入精力的方向。不过,因为在这个环节可能会对绩效指标的设置不够准确,这样就会影响馆员的工作方向,还有可能会对很多绩效指标产生冲突,还会使其从正确的轨道上脱离,对整个战略规划产生影响。

3、执行流程构建和分析

对于现在实行的战略监控,在具体环节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构建一个符合监控规划的执行流程(如图1)。这也是对现在实行的监控功能的完善,保证战略监控可以更好的应对未来危机,同时可以实现对整个环节的及时监控。

3.1实施前馈监控

对于战略规划执行力,其主要工作还是提高战略规划的可执行性,如果战略规划制定的好,那么在执行战略规划的时候工作就更加得心应手。

3.2及时关注影响因素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是难以捉摸的,用户信息也是不断变化,竞争也更加的激烈,这样就给图书馆的发展和战略规划造成很多未知的因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对于这方面的影响因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3.3充分利用反馈监控

在对反馈监控进行操作的时候,要尽量的将其和前馈监控加以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战略规划的实施,同时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监控,也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监控工具,这一点也逐渐成为了很多图书馆重视的工具。

3.4实施文化监控

在图书馆的日常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图书馆文化,这样也就逐渐被全体馆员加以认识,成为工作的目标和宗旨,还有价值的标准和行为的规范等。因此对于文化的监控是不可忽略的,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可执行效果。

4、总结

对图书馆进行战略监控,其实也是时代的要求与呼唤,当然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战略监控其实是图书馆可以实现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基于综合监控的图书馆战略规划,其实也是执行流程在现行的战略监控基础之上添加前馈监控和文化监控的功能,主要的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防范,还可以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以及执行的过程中实施实时监控,对于馆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该要重视对战略规划的认同,以及对资源和战略规划的匹配工作,建立一个战略规划执行的评价体系。总而言之,就是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更加全面的提升整个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执行力。

参考文献:

[1]张军营.论图书馆战略规划[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1):26-30.

[2]刘勐,彭冀晔,胡文静等.基于综合监控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执行力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1):11-14.

[3]柯平,陈昊琳.图书馆战略、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30(6):52-57,138.

[4]李东来,冯玲.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06).

战略综合规划篇2

1Swot分析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1.1Swot分析法概述Swot分析法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韦里克教授提出来的,也被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及其所处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通过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综合分析。

1.1.1Swot分析法基本内容

Swot分析法传统上是为企业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客观全面依据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目标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同时结合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和不足,定性地做出战略抉择判断。运用Swot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获得研究对象所处环境的较为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制定战略发展计划。但是这种方法也有自身的缺陷,最主要的是缺少明确的目标和准确清晰的分析过程,而且量化分析不够。

1.1.2Swot分析法的改进与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Swot分析的改进研究主要集中在定量分析和因素排序上。国内学者如王秉安等就结合德尔菲法、矢量梯度、极坐标及四半维坐标系等数学工具,构建出企业战略分析模型。通过引入数学模型,试图解决Swot分析法中定量分析不足的缺点[6]。黄昕等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各因素强度的权重,再计算出总优势、总劣势、总机遇、总挑战强度,通过对战略类型以及战略强度的确定来选择经营战略。模糊综合评判法减少了主观因素,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1]。蒋元涛提出了建立基于Swot的双约束战略决策模型,两个约束条件是企业战略地位区和战略实力点,利用Swot的四维分析框架,进行四维指标分析,最后综合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战略位置和战略实力点确定合适的战略方案[7]。国外学者威廉(wheelen)和邯革(Hunger)则将内外部因素总结为外部战略因素综合矩阵和内部战略因素综合矩阵,试图解决内外部因素的关联性问题[8]。目前的学者都在致力于寻求将Swot分析中定性的东西量化的改进方法,因而引入了许多数学模型。但是,当今竞争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对问题进行决策不仅需要科学的定量分析,还需要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利用理性的思考对局势进行判断[9]。Swot分析模型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1.2城市环境规划的Swot分析模型应用设计

本文将Swot分析法引用到城市环境规划中,通过对城市环境规划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与此同时,运用综合模糊综合评判法、价值工程、四半维平面坐标、强度梯度等数学手段[1],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构建环境规划定位分析的系统定量模型,以便形成对城市未来发展有利的战略决策。

1.2.1模型变量的选择

通过信息收集来确定作为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因素,将它们作为模型的变量。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将称之为内部因素,即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视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反映城市自身所具有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指的是规划区的社会经济现状、自然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等;外部因素反映城市所面临的外部有利形势和不利因素,指的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城市所处的发展环境、竞争环境等。(1)内部因素。①社会条件:文化历史状况,人口数量、组成及人口素质,城市区位与布局,交通运输,市政设施状况等。②经济条件:经济现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等。③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状况,水资源贮量,气象条件,生态环境,环境质量状况,绿地面积等。(2)外部因素。①城市所处的发展环境。②政治环境。③竞争环境。④技术环境。

1.2.2各变量强度的计算

根据Swot定性分析结果,运用模糊评判法[2]求出各内部因素的权重和外部因素发生的概率。在规划分析中,内部因素的强度决定于其估计发生强度和估计的重要性,则某一优势或劣势的强度=其估计发生强度平均值×估计重要性;外部因素的强度决定于其估计发生强度和估计发生概率,则某一机遇或挑战的强度=其估计发生强度平均值×估计发生概率值。根据公式(1)-(4)计算总优势、总劣势、总机遇和总挑战的强度[10]。总优势强度S=∑Si/n1,i=1,2,…,n1总劣势强度w=∑wj?n2,j=1,2,…,n2总机遇强度o=∑ok/n3,k=1,2,…,n3总挑战强度t=∑te/n4,e=1,2,…,n4n1、n2、n3、n4分别为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影响因素的数量。

1.2.3构建战略四边形

建立Swot四半维坐标系,以总优势强度S,总劣势强度w,总机遇强度o,总挑战强度t这四个变量各为半轴,并分别标上计算出的各要素强度值,连接各坐标轴上的强度值形成战略四边形(见图1)。

1.2.4战略类型方位θ的计算

在四半维平面中,Swot四个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以战略四边形的重心来确定[3],其重心坐标为p(X,Y)=(∑Xi/4,∑Yi/4),为便于讨论,以θ的大小来确定战略类型方位,则tanθ=Y/X(0≤θ≤2π),Y为ot轴,X为Sw轴。计算公式为θ=arctan[(o+t)/(S+w)]。根据θ的大小选择城市的战略类型[4],如表1所示。

1.2.5战略系数ρ的确定

为便于讨论,我们引入研究战略强度的两个方向的概念,即战略正强度和战略负强度。城市战略正强度U是指城市外部机遇与内部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U=o×S;城市战略负强度V则是指外部挑战与内在劣势共同作用的结果:V=t×w。对此,我们引入战略强度系数ρ来判断城市的战略强度。其计算公式为:ρ=o×S/(o×S+t×w)战略强度系数ρ的最大值为1,若ρ大于0•5,则说明宜采取较大的战略强度。若ρ小于0•5,则应采取较小的战略强度。综上所述,在Swot矩阵分析中,以战略方位θ识别城市的战略类型,以战略系数ρ为模数判断城市的战略强度。坐标(ρ,θ)形成以θ为方位角,模数为ρ的战略向量。通过战略向量就可以识别和判断城市的战略类型和战略强度,进而选择城市的发展战略[11]。

2Swot分析法在安庆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2.1安庆市环境概况

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行政区辖一市七县三区,总面积15348.5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总人口610•986万人,农村居民人口为503•785万。安庆市是中等传统型工业城市,行业分布广,具有以石油加工、纺织印染、化工为支柱的工业特征。安庆市作为生态大市,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种类众多,生态类型多样,既有大别山区,又有沿江调蓄洪区。安庆市的总体空气质量处于良好水平,其中达到国家一级和二级标准的天数占总天数的97•9%。长江安庆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水质良好。危险废物处置率维持在98%以上的水平,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和综合利用率逐年增加。

2.2安庆市环境现状的Swot定性分析

随着安庆市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现阶段的城市环境规划已无法满足城市战略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安庆市环境,促使其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充分分析安庆市自身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将它们综合起来考虑,提出安庆市环境规划的方向和对策。安庆市环境现状因素的Swot定性分析矩阵如表2所示。

2.3Swot定量分析

2.3.1专家分析

专家分析采取德尔菲法,设计量化打分表。其中机遇与优势为正,挑战和劣势为负,其绝对值越大表示强度越大。评价分数反映的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程度,取值范围设为-5~5,评分标准参照表3。另外,表示因素重要性或概率的值越大,其重要性或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反之越小。

2.3.2总强度计算

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变量因素进行评估,根据专家打分结果,计算每个因素的强度平均值、概率平均值。在此基础上,运用某一优势或劣势的强度=其估计发生强度平均值×估计重要性,某一机遇或挑战的强度=其估计发生强度平均值×估计发生概率值,计算各因素的强度(见表4)。再利用公式(1)-(4)得出总优势强度、总劣势强度、总机遇强度和总挑战强度,分别为2•18、-2•63、2•325、-2•25。

2.3.3构造战略四边形

根据计算所得的总优势强度S、总劣势强度w、总机会强度o、总威胁强度t在四半维坐标系的S轴、o轴、w轴和t轴上对应点S1、o1、w1、t1,连接这四点就可以完成战略四边形的构造,如图2所示。

2.3.4战略类型方位θ和战略强度系数ρ的计算

战略四边形S1w1o1t1的重心坐标为p(X,Y)=(∑Xi/4,∑Yi/4)=p(-0•1125,0•0187),由此可知tanθ=-0•1667,得到θ∈(3π/4,π)。战略正强度U=5.0685,战略负强度V=5.9175,由此,求得战略强度系数ρ=o×S/(o×S+t×w)=5.0685/10•986=0•461

2.4安庆市的Swot分析结果

根据前面的Swot分析,求得θ∈[3π/4,π),表明安庆市应采取争取型战略区中的调整型战略,充分发挥优势,要积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会克服自身的劣势,同时要尽力规避可能出现的威胁。因为战略强度系数ρ=0•461(0•5,安庆市采取的战略强度不宜过大,即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应当谨慎,避免外部环境对城市环境造成威胁。现阶段,安庆市开展城市环境规划工作将为安庆市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但是同时由于安庆市自身劣势的限制以及存在的外部威胁也给该工作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但是总体而言,城市环境规划工作的前景依然比较可观。

战略综合规划篇3

一、职责调整

(一)新增的职责

1、市重大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重点项目建设

办公室职责。

2、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

(二)划入的职责

1、原市物价局的物价政策制定和价格政策监督实施,制定、调整市管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等职责。

2、原市经济委员会承担的除工业和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职责。

(三)划出的职责

1、将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职责,划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包括研究提出全市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技术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执行;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或审核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将库区移民工作职责划给市水务局。

3、将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职责划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加强的职责

重点是拟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维护经济安全;加强投资宏观管理,调控全社会投资总规模;完善价格宏观管理,做好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产业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强化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全市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统筹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宏观管理,推动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主要职责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调控和综合平衡、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提交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负责监测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职责,研究经济运行、总量平衡、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承担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推进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职责,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审定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市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四)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价格和收费政策及管理目录,依法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和调整市管价格和收费标准,组织开展全市价格与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组织开展全市价格成本调查和监审、市场价格监测、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和价格认证;承担全市价格评估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审核;指导全市价格和收费管理工作。

(五)承担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职责,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安排市级预算内建设资金,研究确定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审核重大建设项目、利用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全市政府投资类项目(工业和通信业项目除外)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中央预算内投资、省市级预算内和预算外、国家批准设立的基金(债券)等建设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核准、备案、审核、竣工验收工作;引导民间投资方向,指导全市工程咨询业发展。

(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负责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议,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

(七)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承担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的职责;组织拟订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工业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和重大政策并协调实施;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统筹规划、指导全市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工作。

(八)研究分析市场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的总量平衡,组织制定重要农产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市级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

(九)负责全市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牵头负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促进清洁生产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

(十一)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部门规章;负责协调参与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建议;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提出全市利用外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全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资金的使用。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权限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三)拟订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全市贫困乡村、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四)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设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负责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会议组织、机要、信息、督查等政务工作,承担电子政务、档案、保密、、接待、机关安全保卫等工作,组织办理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负责机关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机关财务、财产管理等工作;负责办理机关及所属单位人员工资、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学习培训以及车辆调度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的建议及目标和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协调需报市政府审批的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并组织评估;提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研究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提出全市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组织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研究提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对策建议;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总规模及投向和结构优化目标,编制利用外资、外贸和境外投资年度计划;负责政府国外贷款项目审批和全过程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申报、核准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负责审核办理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负责审核办理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协调财政金融工作,组织推进资本市场发展;负责委内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体制改革建议;拟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城镇基础设施、党群机关、政法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及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及管理;汇总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申报或安排国家投资、预算内和预算外投资项目;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综合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核准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方案。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文物、教育、卫生、体育、民政、广播影视、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负责综合分析全市就业与人力资源、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五)工业经贸科

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协调推动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和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组织拟订科学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及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负责申报和审批、核准、备案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项目;负责全市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权限内服务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审批;监测和分析市场状况;提出全市经贸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粮油、成品油等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提出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全市粮油储备宏观管理;负责全市加油(气)站、油库的规划和布局建设;核准、备案、审批、上报权限内经贸流通项目。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组织协调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项目前期及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研究编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综合交通运输计划;编报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申报、审批、核准、备案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含水能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协调有关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专项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指导协调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发展、水能资源开发、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七)农村经济科

研究分析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及政策建议;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发展规划和计划,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八)经济体制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九)地区经济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

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区域经济协作,协调制定国土开发和保护政策,参与编制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组织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整治规划项目、主体功能区规划,参与编制申报、下达农用地转用和基础测绘计划,协调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负责编制申报、下达民族乡村专项资金计划,组织实施资源型城市申报、转型方案及接续产业政策协调;承担市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拟订实施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规划、年度计划和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负责城镇道路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污染治理和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环保产业发展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拟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规划和工作方案建议,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机关人员编制37名,其中行政编制30名、事业编制7名。

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5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五、其他事项

(一)将市以工代赈办公室(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更名为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市生态移民办公室),事业单位,正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二)市项目办公室(市重点项目稽查办公室、市铁路航空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7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3名。

(三)保留市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四)保留市经济动员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2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五)将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更名为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物价检查科、案件复议审理科。核定人员编制13名(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6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3名(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5名。

(六)保留市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核定人员编制7名(行政编制4名、事业编制3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2名(队长1名、副队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七)保留市灾后重建办公室(市深圳对口援建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21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2名。

(八)保留市经济信息中心(市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九)保留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十)保留市价格认证中心,人员编制执行陇机编办〔〕70号文件的规定,自行聘用,自负盈亏,自主管理。

(十一)将市库区移民办公室整建制划给市水务局。

(十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1、工业行业规划的职责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工业行业规划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工业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2、工业结构调整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工业发展政策、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提出并组织协调跨县(区)、跨部门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议;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通过制定实施行业规划等推动结构调整。

3、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分工。工业、通信业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除工业、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

4、成品油库的网络布局和成品油市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全市加油站、成品油库的网络规划和布局建设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成品油市场监管职责,由市商务局承担。

5、指导、监督和管理市级粮油储备、轮换和投放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市级储备粮油的宏观管理;市粮食局负责储备粮油的收储、轮换和投放。

6、与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职责的分工。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对全市铁路民航进行行业管理、以工代赈扶贫交通建设项目的立项、计划、实施管理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在全市铁路民航建设和行业管理方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市铁路民航发展专项规划,衔接国家和省上相关部门争取国家铁路民航项目支持,组织协调铁路航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承担市铁路航空建设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

战略综合规划篇4

研究生开题报告

 

题目: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教师       

院(系、所)         

 

 

 

 

 

 

   2018年9月1日

 

 

开题报告要求

 

一、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省、市、自选)。

二、拟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或价值。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完成论文的实验条件等。

六、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七、计划进度。

八、主要参考文献。

 

 

附注:

1. 开题报告须存入学生个人学籍档案。

2. 开题报告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3. 开题报告打印后提交给导师,再由导师审核签字后提交给emBa教育中心。

4. 申请某学期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其开题报告提交的最后时间为该学期开学第一周星期五下午5:00之前,过期不予受理。

一、论文题目及来源

    论文题目:nZ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来源:本课题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于毕业前夕,在管理学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本人所在的nZ县发展现状与问题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属于自选课题。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nZ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阳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九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nZ县山、水、林、城资源特色突出,景区与城区融于一体。拥有48大泉、72河堰之美誉。林地37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6%。林特资源有1500多个品种。近年来,nZ县农业产值增速一直居于各县区前列,建设了优质粮油蔬菜基地85万亩,优质林特基地67万亩,优质烟叶基地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生机勃勃。并已形成以涌泉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格局,且近两年因园区的投入生产,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成为nZ县经济拉动力。正在着力建设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投资20亿元以上,重点开发5个4a级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旅游产业作为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后起而勃发。

目前,中国的国家政策与襄阳市的地方政策的发展为nZ县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实施为nZ县抢抓特色和优势资源提供了机遇;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襄阳所处的鄂渝豫陕毗邻地区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中西部重点发展地区之一,襄阳市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为nZ县未来城市定位指明了方向;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政策为nZ县建成特色城市提供了保障,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乡统筹是nZ县这样的人口大县城市化过程中关键的举措,也是城市特色的形成基础;大旅游时代的来临则为nZ县的旅游业发展方式提出了导向。

2)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为nZ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nZ县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问题与挑战:一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当前,nZ县引进的大多数属建材行业,浪费了大量的石灰石、磷矿石资源,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农村饮水困难;二是产业发展定位问题。目前nZ县已形成磷化工、建材、森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电等六大产业,但大多数未成为终端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环境,导致附加值较低。本文就如何通过制定与实施有效的发展战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实现产城融合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本文致力于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取Swot分析方法,制定有效的城市发展战略,为nZ县打造以山水农林保育为基底的绿色之城,以产业转型升级,集约高效为基底的活力之城,服务齐备、资源丰富、品牌响亮的文化之城,环境优美、人地和谐的宜居之城提供一定得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县、市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相关研究综述

1)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最初是用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产生。城市规划是指政府部门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设施的综合部署以及实施管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还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城市规划具有高度的政策性、综合性、前瞻性以及强制性等特性。通过对空间资源、土地以及各项建设的实施与管理,城市规划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城市与区域等十大关系。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1933年,《雅典宪章》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即居住、工作、休憩以及交通;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中进一步提出城市的综合性、多功能概念,并指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潮流主要是城市化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的多样化。因此,城市规划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而繁重。

作为一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措施,城市规划是政府干预、调控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的城市规划的也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1980年,我国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开始实施;1990年,《城市规划法》实施;199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2008年,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规划的定位是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和具体管理的重要依据与手段,要求“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是在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对土地及空间资源调控和建设活动管理的同时,既逐步向综合规划发展,又及时注重城市实体形象的塑造。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作为一股重要的城市公共事务的组织力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傅约翰(JohnFriedmann)对不同规划类型在公共领域的角色进行了归纳,主要有四个,即规划作为社会改革、规划作为政策分析、规划作为社会学习以及规划作为社会动员。而结合我国目前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城市规划至少要担当以下三种角色:调控人角色,对城市的宏观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进行调控;公益人角色,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益,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仲裁人角色,超越于各个经济主体之上,协调、处理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要想使城市规划担当以上的社会角色,就必须实现城市规划从蓝图向过程的转化。

2)发展战略概述

发展的本质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以及新事物的出现,其核心是创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发展是一个包括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以及政治制度变化在内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辞海》中对战略一词的定义是,“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它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在英语中,战略一词为“strategy”,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指挥军队作战的艺术”。目前,战略也已经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指对某一领域的基本性、长期性、整体性、决定性的谋划,战略属于一个概念性的统称,主要包括了竞争战略、发展战略、开发战略等。

“发展战略”一词最初是出现在发展经济学中,属于一种最基本的战略。发展战略主要是指从总体上决定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指导原则与谋划。发展战略的内容主要有战略背景分析、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制定、战略重点、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对策等。总体而言,不同领域的发展战略均具有如下四个共同特征:

(1)全局性。任何战略问题都是以研究全局指导原则和谋划方案为目的。发展战略对于制定该战略的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来说均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2)长远性。长远性反映了客观经济社会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的时序规律。任何组织在战略目标制定、战略重点选取、战略措施构建及战略实施管理等步骤上均按照一定的时序步骤与规律进行战略的管理,进而产生时序上的功能效应,使得能够在远期产生近期意想不到的后果。

(3)动态性。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发展战略也应随着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4)利益性。无论发展战略的内容和谋划方式是什么,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服务组织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发展战略主体的利益也是发展战略的一个本质特征。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首先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全文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然后,对nZ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nZ县目前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次,对nZ县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工具,找出nZ县面临的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进一步得出nZ县的战略定位。

再次,从战略原则、思路以及阶段性任务等方面对nZ县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构建了nZ县城市发展战略体系。

最后,从人才引进,竞争合作等方面提出了nZ县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辅助政策。

论文大纲如下所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2 nZ县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nZ县简介

2.2 nZ县现状分析

2.2.1 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现状分析

2.2.2 资源现状分析

2.2.3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3 nZ县发展面临问题分析

3 nZ县战略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Swot分析

3.2.1 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

3.2.2 外部环境存在的威胁

3.2.3 内部环境优势

3.2.4 内部环境劣势

3.3 战略定位与选择

3.3.1 战略分析

3.3.2 战略定位

4 nZ县城市发展战略思路与体系构建

4.1  城市发展战略总体思路

4.2  城市发展战略阶段及任务

4.3  城市发展战略体系建构

4.3.1城市产业战略

4.3.2城市休闲战略

4.3.3城市文化战略

4.3.4城市绿色战略

5 nZ县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辅助政策

结束语

 

五、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与案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基础上,对城市发展战略相关的概念及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战略领域涉及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回顾。

案例研究法:本文以nZ县的城市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nZ县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nZ县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nZ县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了nZ县的发展战略。

论文的研究路线图如图1所示:

 

六、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2013年3月——2013年4月:文献查阅及收集相关资料

2013年4月——2015年6月:方案设计,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6月——2013年8月:撰写论文初稿

2013年9月:论文修改、定稿、打印

2013年10月: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2]陈友华,赵民.城市规划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3]储玉坤.周建平.20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4]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地理学报,1999.54(2):106-115

[5]雷翔.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刘翠明,张峻.小城镇发展对策研究.生产力研究,2004,11:49-50.

[7]石杰琳.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决策探索,2001,(5):42-43.

[8]孙施文.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城市规划,2000,(7)

[9]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0]miehaele.porter.CompetitiveStrategy.BerrettKoehler,2002.10

[11]miehaele.por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 nation.BerrettKoehler,2000.

[12]miehaele.porter.UltimateCompetitiveadvantage.BerrettKoehler,2003.

[13]w.ChanKim:Reneemauborgne.BlueoeeanStratery.HarvardBusinessSchool.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院(系、所)领导签字

战略综合规划篇5

关键词:Sam模型;mBoSS;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

中图分类号:G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5-1398-03

theConstructionStudyofCableDigitaltV'siBSp

FUXiao

(HefeiCabletelevisionBroadbandnetworkCo.LtD,Hefei,230001,China)

abstract:Basedontheinformationconstructionsituationofcabletelevisionindustry,theorywithpractice,theconstructionideaofcabledigitaltV’siBSp(integratedbusinesssupportingplatform)wasputforward:itstrategyandenterprisestrategywasintegratedaccordingtoSammodel;thearchitectureofiBSpsuitedforcabletVbusinesswasdesignedbasedonmBoSStechnology;through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theorganizationstructureandoperationflowwererearrangedtotheaimof"unifiedplanningandstagedimplementation".Fromtheseideas,thereasonableandfeasibleconstructionsuggestionsofiBSpwereproposedinordertoenhancethecorecompetitionoftheenterprisesoasto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cabledigitaltV.

Keywords:Sam(Strategicalignmentmodel);mBoSS(management&BusinessoperationSupportingSystem);cabledigitaltelevision;iBSp(integratedbusinesssupportingplatform)

1有线电视行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挑战

有线电视行业在过去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历程中,由于其模拟电视业务形成的垄断性质,一直是以业务为中心,采用传统分散的单业务运营系统。进入数字电视时代,由于数字电视节目和计费种类大大丰富,有线电视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市场竞争的形成,有线电视运营商必须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运营体制,运用it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数字电视管理水平和业务扩展适应能力,这就需要运营商全面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

面对有线数字电视多业务运营的需求,传统分散的单业务运营系统越来越显示出其不足:部分业务系统的独自管理,导致各部门以各自利益和需求为重,信息较为封闭,沟通不畅,经验无法共享。导致各系统的发展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系统的分散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业务运营战略的评估和预测。

总的来说,有线电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确立it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it系统的投资效益分析也很模糊,对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规划,公司管理层对it系统的重视不足,it与企业战略的关系非常脆弱,基本上采用需要再建设的原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因此系统实施后很难达到预定效果。由于各系统独自建设,系统整合存在很大困难,无法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这些都是有线运营商在有线数字时代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2信息技术对有线数字电视业务运作的意义

2.1管理信息系统概念

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现代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合理、系统的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管理信息系统,如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与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等,是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技术结合的杰作。

2.2信息技术对有线电视业务运作的意义

分析信息系统对有线数字电视业务运作的应用价值,需要考虑企业的市场营销或生产运作是否需要信息技术较大的支持;本企业所处的行业是否是信息技术影响较大的行业;本企业在所处的行业中,是否是信息技术运用的领导者。

对于有线电视行业而言,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运作具有很深刻的影响: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在企业内部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电子化,实现流程的合理设计与合理控制,形成企业最佳运作状态,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流的优化与提升,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最终达到其战略目标。

信息系统的应用,除了可以降低内部运作效率和运作成本,还可以获得其他无形的收益,比如,通过CRm系统的应用进行客户信息记录和客户分析,帮助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减少客户流失,挖掘潜在的新客户。另外,某些通过信息系统分析制定的营销策略以及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可以促使用户不断的继续购买某个产品或者服务,这些额外销售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收益,还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这时,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可以使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在管理和技术上达到价值的放大,使企业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有线电视行业需要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也需要根据有线数字电视未来的运营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战略的制定。

3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建设思考

3.1Sam模型分析

战略一致性模型Sam(Strategicalignmentmodel)也称是战略对应模型,战略策应模型,Venkatraman和他的同事在1993年提出,企业信息化战略投入的价值难以体现的首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运营战略与it战略之间缺少策应关系。其次是企业缺少一个动态的操作流程来保证运营战略与it战略之间持久的策应关系。Sam模型提出的一套进行it战略规划的思考架构,帮助企业如何检查经营战略与信息架构之间的一致性,如图1所示。

图1Sam模型图(资料来源:mBa智库百科)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组织战略,站在企业级的高度,认真审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思考自身发展的规划,同时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能力,科学地规划信息技术的应用,保持信息化建设战略与组织发展战略一致,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架构,并合理地规划组织变革、系统实施等,才能规避信息化建设的各种风险,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

3.2mBoSS技术体系介绍

mBoSS(management&BusinessoperationSupportingSystem管理业务运营支撑平台)信息架构,是中国电信提出的企业信息化统一规范体系,是对传统BoSS架构的延伸和完善。mBoSS规范体系系统地描述了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支撑系统(BSS)、运营支撑系统(oSS)、企业数据模型(eDa)等重要组成部分的管理运营架构、业务流程、信息和数据与技术架构等核心层面。

1)oSS(operationSupportSystem运营支持系统):包含用于运行和监控网络的所有系统,如报告或计费系统。它不是网络本身,它是整个运营基础结构,包括运营网络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其中客户支持功能是由业务支持系统(BSS)执行的。

2)BSS(BusinessSupportSystem业务支持系统):BSS的设计目标包括客户关系管理(CRm)、业务供应链管理(SCm)、经营决策支持系统(DSS)。

3)mSS(managementSupportSystem管理支撑系统):mSS系统是面向人力、财务、工程等企业管理的管理支撑系统,包括综合管理系统和oa/知识管理系统。

可以说,mBoSS要向上支持多种新的增值业务,向下要做深整体架构,稳定、安全、灵活、易于扩展,横向要与内部其他系统以及外部合作系统相衔接,构建标准的数据交换平台。只有这样,mBoSS才能有一定的前瞻性,成为业务发展强有力的多业务支撑运营平台。

3.3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研究

3.3.1Sam模型对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的意义

Sam模型对有线信息化战略的确立有着重大的意义。进入信息时代,企业之间越来越相似,出现了竞争趋同现象。战略定位(positioning)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porter对他早年提出的定位法进行了批判,他说企业仅仅利用定位来确立战略“因其太僵滞而必须放弃”。完善强大的it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基础分析数据,因此在结合企业实际的基础上,企业战略强化必须从基础数据的指针化开始,这需要强大的it系统支持。it战略规划必须与业务目标捆绑在一起,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有线长期以来“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方式,使得企业只注重系统对现有业务的满足度,更关注企业如何多获取市场利润上,很少考虑到信息技术在数字电视市场化运作中的支持作用和未来的适应能力。这导致企业市场策略的提出没有一定的规划性和战略性,对it系统的认识程度不足。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也为有线数字电视未来的高速发展埋下了隐患。

针对有线“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以看到Sam模型对有线信息化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有线运营商在未来数字电视业务发展的环境下,建立合理信息化建设战略,为有线数字电视多业务运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3.3.2mBoSS架构对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的意义

有线“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建设模式,导致企业各业务系统各自独立,在业务发展中,各信息系统分别独自建设,甚至有各业务部门独自维护和管理,各系统各自独立,只满足各业务部门的现有或未来短期的业务需求。因此,系统间功能界定不清楚,缺乏某些关键功能,同时部分功能重复。由于各系统先后独自建设,缺乏统一的企业数据模型,因此业务数据无法共享,只能通过数据接口实现部分数据的调用,因此对整体把握客户完整信息有很大影响。因此,各系统无法进行融合,业务受理需要同时开设三种模拟电视、宽带接入、数字电视三个业务窗口进行办理。这种模式显然无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在一个窗口同时办理多类业务的需求。

mBoSS技术架构提出的意义正是在于保证各it系统的互连互通、互相协调,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该功能架构明确定义了支撑企业管理和运营所需要的业务功能,并清晰界定其范围和层次。各系统间通过企业集成平台,采用流程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方式,实现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

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作为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运营商,其业务特点与电信业务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在进行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中可以考虑利用mBoSS架构作为参考模型,当然,不论是BoSS还是mBoSS,都是一个电信运营商提出的概念模型,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综合业务运营商的各信息系统分割独立,自成体系,数据无法共享。作为多业务运营的广电运营商,可以借助BoSS模型进行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避免陷入以前“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误区。

4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建议

针对国内大部分有线运营商信息化建设现状,笔者提出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建议:进行it战略与公司运营战略的整合,参考电信BoSS/mBoSS技术架构进行系统架构设计,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分布实施,保证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的顺利实施,以支持管理和业务的发展。

1)信息技术战略与运营战略的整合:使用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支持公司战略获得成功,所以信息化建设战略与公司战略的整合是完全必要的。针对有线信息化建设现状,建议根据整体的经营战略,通盘考虑组织和业务流程,制定互联互通、支持全局的信息技术战略。即建设“以客户为中心”、能够与企业整体运营战略相匹配的综合业务支撑平台,使it能够转化为企业内部运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2)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系统架构的确立: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是大型的应用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确定企业的信息系统架构,尤其是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的架构。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系统的整体设计可以参照中国电信提出的mBoSS技术架构体系,结合有线运营的实际与特殊需求,构建适应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扩展的系统结构模型。

3)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平台与BRp理论的结合:BRp理论强调以顾客为中心和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它的重要目的是优化工作流程。BRp与信息系统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线运营商在信息战略和信息架构确立后,有必要通过推行BRp为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的实施做准备。通过组织结构的优化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为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规划中要明确最终目标、阶段目标和分步骤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徐志坚.信息系统与公司竞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徐志坚.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1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王永贵.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美)肯尼思・C・劳东.管理信息系统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陈国青,理查德・诺兰,沃伦・麦克法兰.it战略与竞争优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邵旭辉,周顺平.有线BoSS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中国有线电视,2005(24):2425-2428.

[9]黄川,杨文涛,龚树萍.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J].中国有线电视,2004(14):89-91.

[10]陈如苗.广电网络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开发和使用[J].电视技术,2005(S1):15-17.

战略综合规划篇6

1.1战略规划制定 

国内外先进企业都有专业清晰的战略制定流程,构建了完整的战略体系,充分发挥战略制定到落地的协调作用,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密切配合,通过战略实施,能够为跨职能的战略重点提供支持。但地市供电企业根据网省公司要求制定自身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管理要素还不够完备,战略规划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战略实施与运营管理联系不够紧密。 

1.2战略规划监控 

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战略规划都有具体细化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且依据战略规划实施要求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重大投资计划和年度预算,战略实施与生产经营计划和资金计划配置同步,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但地市供电企业的战略管理与经营计划、重要投资计划及预算管理衔接不紧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战略规划实施过程监控机制,短板识别、管理分析的能力有待提升,战略规划关键指标监督战略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1.3战略规划评价 

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绩效评价都能充分体现战略导向性,能够根据战略目标进行层层细分,考核指标目标值基于过往历史基础和结合外部环境进行科学预测,设置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过程监控的作用,每月、每季、半年对绩效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但地市供电企业考核内容的战略导向性不强,考核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考核周期频次为一年一考核,缺乏组织绩效的过程监控机制,绩效支撑指标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完善,考核目标调整流程有待进一步完善,考核的区分度体现不足。 

1.4其他方面 

国内外先进企业建立了多维度的战略综合评价制度,战略指标的分解逻辑清晰,对业务提升有指导意义,战略指标分析能诊断问题。但地市供电企业的战略规划部分关键指标实用性低,统计口径不一致,对指标驱动因素和问题诊断有待加强,关键指标与业务指标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无法有效支持分析 

2开展战略实施与管控的重要意义 

实施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在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财富》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70%业绩不佳的企业不是因为糟糕的战略而失败,而是因为糟糕的战略执行而失败。因此,推动局开展战略实施与管控,建设战略闭环管理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①开展战略实施与管控是落实网省公司“构建先进管理体系”和“逐步构建战略闭环管理体系”等重要工作部署的重要保证。通过引入先进的战略管理理念和现代化战略管理手段,研究建立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先进战略管理体系,推进战略实施全过程管控,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②省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印发后,亟需以创先作为载体深入实施发展战略,加快科学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机制。因此,实施战略管理、构建战略管理体系是确保发展战略有效落地实施的重要管理手段和内在需求。 

③省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目标、思路、重点和举措,在现有组织架构和管理分工上,战略实施、战略管控职能及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管理机制仍不够完善,部分工作仍存在职能交叉以及跨部门协同不足等问题。建立科学、先进的战略实施与管控体系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④实施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企业运营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战略执行比战略制定更重要。因此,推动公司战略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管控,未来的工作重点,应由战略制定逐步转向战略管理。 

3战略实施与管控体系设计 

构建战略规划实施与管控体系具体由战略实施规划、年度发展目标、年度投资计划、年度绩效计划、年度发展报告、年度绩效评价六部分组成,包括战略构建、战略分解、战略执行、战略监控和战略驱动等环节,以实现战略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构建战略规划实施与管控体系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3.1战略实施规划 

地市供电企业是发展战略执行的主体单位,在承接网省公司发展战略和各项职能战略基础上,组织制定发展战略实施规划,将战略目标和举措转化为地市供电企业具体行动计划。 

3.2年度发展目标 

年度管理目标是年度工作的具体行动纲领,根据战略规划,将战略规划目标和重点举措进行分解提炼形成,分为年度指标目标和年度战略任务两部分。 

3.3年度投资计划 

年度投资计划将年度管理指标和任务落实到电网规划、生产计划和预算中,综合平衡各专业计划的投入与产出,对战略实施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4年度绩效计划 

年度绩效计划将中长期战略目标和综合计划分解为各个直属单位具体年度绩效合约,明确年度绩效指标和绩效任务,体现规划、计划、预算、考核与战略的衔接。 

3.5年度发展报告 

在年度绩效计划的基础上,各单位对阶段性战略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编制年度发展报告,明确内部优势和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明确下一阶段解决措施,有效监控战略实施情况。 

战略综合规划篇7

关键词:综合新城;发展历程;交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目前的第四代新城因其自身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强化的要求,交通l展战略如何抉择,如何能避免重蹈主城区的覆辙,如何实现城市交通战略转型适应并引导城市发展转型,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不泯然于“众城”之中,这些问题值得城市决策者及交通规划者深入思考。

1.新城发展历程

1.1国外新城发展历程

新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卧城”“卫星城”“新城镇”3个阶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内涵。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其新城建设经过30多年的实践。第一代新城为1946年《新城法》确定建设的新城,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其中八座位于伦敦附近,贯彻了1944年制定的大伦敦规划疏散人口的意图;第二代新城为在1955~1966年间建设的,通过在战略地点建设新城,带动与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建设的新城统称为第三代,明确地把新城作用定位为疏散大城市过剩人口及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

1.2我国新城的发展历程

基于我国的新城建设实践,其发展可以大体概括为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加速阶段和高速阶段。

初创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特点是计划经济产物,资源配置型,基本为居住性质,部分为基于大型企业发展而成的企业城。此为第一代新城。

发展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特点是工业园区规模较小、功能单一、产业集聚能力不强、招商引资水平较低,依托主城,与周边联系较弱,处于较封闭的生长阶段;以1984年北京出台的《北京市加快卫星城建设的几项暂行规定》为标志。此为第二代新城。

加速阶段为本世纪开始的十年,特点是“园区+社区”及“园区+社区+商务”模式初具雏形,城市建设增速较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以产业园区推动,形成了部分居住组团;以《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的实施,重点推进嘉定、松江和临港新城建设为标志。此为第三代新城。

高速阶段为2010年以后,特点是产业规模迅速提高,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向“融研发、服务、生产、居住、游憩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城市地区”的目标进行发展。此为第四代新城。

值得关注的是,第四代新城的建设为实现区域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化发展,必须结合中心城和周边城市的功能形成自身产业升级,进而达到功能互补和产业相互辐射的目的。因此,可将第四代新城定位为综合新城,即在原有新城镇基础上或规划新建的,具有中等城市以上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尺度适当、生活环境宜居、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2.综合新城的交通战略抉择

2.1国内外新城的交通发展经验

通过对国内外新城的交通发展特点分析,可总结新城的交通发展经验如下:

(1)交通系统的构建应充分认识自身城市空间特点,打造既能凸显自身特色,又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现代交通体系;

(2)应重视城市高快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实现区内各组团的整体融合;

(3)交通系统的构建要注重与主城区的衔接,同时在区域内需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客运系统服务自身需求;

(4)应利用自身政策优势,在交通系统建设方面积极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形象。

2.2综合新城的交通发展战略

伴随新城建设运动的开展,我国的新城建设已迈入综合新城阶段,其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思想日益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宜居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城市、创意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综合国内外新城的交通建设实践,我国的综合新城交通发展战略可概括为:

(1)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契合综合新城的交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与我国一系列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相一致,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发改基础[2015]969号)中就明确指出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改善慢行交通设施条件,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出行系统”,“积极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公共交通在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基于城市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已成为近年来行业公认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自成体系

由于新城发展通常会经历从主城区边界式蔓延发展至新城,或者新城从很小的一个园区或居住组团逐渐拓展成综合新城,无论何种生长模式,其交通必然经历一个附属于主城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阶段,而要支撑一个中等以上规模城市的交通可持续发展,应在此发展阶段尽可能提前从城市发展战略层面谋划交通的总体发展战略,即自成体系。只有自成体系才能从综合交通的各个层面、各个组成部分、各种方式等角度综合考虑,互相支撑。

(3)中心区高可达性

要建设综合新城的中心区成为功能复合、空间紧凑的生态、活力之城,则必须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支撑,且以“公交+慢行”围绕客运枢纽进行立体城市建设及相应的交通组织(如图1所示)。

(4)注重特色

交通是一种文化,而最能体现这种文化的是公共交通,这是因为公共交通的受众面很广,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具有模式化和规模化特点,易于成为城市名片,比如广泛分布与城市的公交站台,随处可见的公交车辆等等。因此,注重交通特色也就是注重公共交通特色。国内外在此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城市案例,比如法国尼斯的葡萄酒杯造型的有轨电车,常州的BRt等等。因此,在注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围绕“公交/轨道+慢行”的目标,着力打造有特色的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新能源、大中运量的轻轨或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这是综合新城交通发展重要的交通战略途径。

结语

第四代新城在我国的规划建设正方兴未艾,战略口号更是各种“高大上”,本文结合国内外新城发展历程及交通发展经验,提出了综合新城的交通发展战略,以期能为我国综合新城交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孟晖,刘晶晶,潘春燕.我国新城建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新发展――以南京江宁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181-186.

战略综合规划篇8

关键词:保险业;战略规划;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保险与我们的当代生活密不可分,它即是一种将风险转移或平摊的方式,又是一项可以经济补偿的制度,而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进程不断加深,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保险业也在高速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部门。然而,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之下,我国保险业中的公司不论是资本总额、数量,还是相应保费规模都十分的低,权威数据显示,在我国国内登记注册的保险公司总共87家,其资本总额约为8500亿元人民币,这远远不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而我国保险业仍旧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稳定地发展趋势下,我国的保险市场也会逐渐扩大,使其潜在发展空间不断被挖掘利用。

二、保险业战略规划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战略规划管理

所谓战略规划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实施以及评价来使得企业或组织可以实现预期目标,这也是一项具有决策性的多功能的科学和艺术。战略规划管理也是基于对计算机系统、生产作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开发与研究的综合管理过程,并且以能够实现企业的利益和目标作为成功。

(二)战略管理的过程

保险业战略规划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步: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的评价。其中战略的制定是让保险公司确定自身任务,结合市场认清自身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同时还要掌握企业已经有的内部优势和弱点,从而才能建立一个长期目标,并且制定出以供选择战略和选择特定的相关实施战略。而战略的实施环节则是公司建立一个年度目标,并且制定出合理政策以激励员工与配置资源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已经制定的战略切实可行的实施。作为战略规划管理最后一步的战略评价,则是通过特定的技巧与技术来对企业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评价,那么保险业战略规划管理就不单单是决定了企业所采取的相关战略,而且还涵盖了选择过程与结合相应技巧、技术来对战略规划进行评价和实施。

三、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战略规划的管理与控制研究

(一)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战略规划管理中构成要素

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控制的全国性商业寿险公司,其中深圳市分公司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公司的战略规划管理与控制在保险业中也是相当突出的。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的战略规划主要由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竞争优势、经营范围、协同作用与资源配置。其中竞争优势即是保险公司运用经营范围和资源配置的相关决策,它即能够源于保险公司在市场及其产品上面的地位,也能够源于保险对于特殊资源的合理化运用。经营范围则是表明了保险公司进行经营活动的相关领域,其能显示出保险公司和外部环境一同作用的程度。协同作用则指代保险公司在经营范围与资源配置的相关决策中可以获得的共同综合效果。而资源配置就表现出了保险公司以前和当前的资源及其技能配置的模式与水平情况,这个效率将直接决定着保险公司对于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战略规划控制过程

1.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战略目标。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和总公司的战略规划目标是一致的,并且会为之进行配合与服务,它在接下来的五年中的总体战略规划目标是继续深化企业经营管理,抓住各项发展机会,持续贯彻一个中心与两个提高的指导理念,依托集团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强化改革与创新,并且要在三年内进行结构调整与达到经营转型目标,以便加速提升盈利能力与成长能力。至2015年,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要确立其在综合费用率、投资收益率和承保利润率等方面的相应核心竞争力地位,以实现规模与速度、价值与效益的全面增长局面。

2.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发展战略。中国人寿保险深圳市分公司的战略规划控制中的业务发展战略是将提升市场份额作为基本目标,并且运用坚实的管理与控制作为保证,其中的主要措施与重点工作包括:以贡献费用、抢占渠道和做大规模为重点的银代业务;以细化标准管理、强化中心支本部的区域化建设、促进三四级机构共同达标、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为重点的个险业务;以拓宽渠道和费用控制、扩增团队分高为重点的团险工作;以专业化理念来强化队伍水平,实现全员达到并超过总公司各考核标准为重点的续收工作;以新设机构切入与现有机构达标为重点的机构发展工作等。

3.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经营战略。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对于经营战略规划的控制主要是以效益作为中心,加之提升企业自主经营能力的核心理念,并且把个险业务的保持新保快速增长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而渠道策略中则是要把发展个人业务作用重点,并且借助标准化模式,对企业进行持续有效的组织发展,以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和人才留存率。机构策略侧重于制定出差异化的政策以形成重点目标城市的高速发展。所以具有可操作性的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总体经营战略规划目标,为企业、为行业都赢取更长远的发展机会。

四、结论

保险业的战略规划是从战略的角度上去对企业进行管理与控制,它在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更是强调战略意识的形成,在抓住既定目标这条主线的同时运用战略性的思维对各项决策进行管理与控制,而由于保险业的战略内容十分广泛,所以不仅要有其他行业具备的发展战略,更要兼有企业文化战略、品牌战略、客户服务战略、产品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竞争战略等等,这样才能分层次的在保险业战略规划的架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企业与整个行业的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战略综合规划篇9

关键词:人才;战略;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287-01

人才的正确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快速建设,合理的人才调配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的发展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发展竞争管理,认识企业管理竞争发展的形式,加深人才资源的培养,提高企业发展规划建设过程,保证企业人才管理发展模式,实现企业人才的战略合作效果,最大限度的加深企业规划管理。

一、确定企业人才战略管理规划类型

根据人才规划管理类型,进行企业战略模式岗位限定,制定企业核心岗位和普通岗位区别,制定多级别人才责任化管理规范,制定良好的人才战略选择小组,提高企业人才的使用效用,进行人才技术考核规范,实行考核管理制度,逐步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不只看学历,更要看资质,实现人才的综合战略规划管理。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企业人才,通过有效的考核选拔,才可以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实现高效性的技术人才培养管理。

二、战略性的人才配置管理过程

制定合理的企业战略人才管理,是根据企业的人才管理队伍完成综合性的发展管理,根据人才队伍的结构、人才素质、数量等各个方面进行分配管理,制定合理的知识结构规划过程,制定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的人才素质结构管理,逐步完成人才队伍的有效建设,合理的开展企业人才建设管理。

(一)企业人才队伍的配置

建立企业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准确的对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配、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人才进行优化管理,分析人才的配置管理统计内容,明确企业出现人才短缺的原因,逐步加强人才的有效规划建设,确保企业人才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人才快速发展步伐。

(二)加强企业人才测评

按照企业的特点进行人才规划建设管理,制定良好的人才素质能力调配,根据不同层次结构、不同特点对人才进行分析,以科学的角度完成信息测评管理,实现人才的有效评价。制定严格的岗位选择考核制度,对企业的净胜规划建设进行分配,提高企业的专业人才战略培养,制定标准化的考核流程,对人才的学历、资质、工作经验、获奖证书、工作年限、毕业学校等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核,制定工作绩效考核规划,对人才的工作基础知识、工作能力、思想品格、应变能力、组织判断管理能力、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组织能力进行合理的考核,保证人才的基本道德素质标准的合理性,完善企业人才的基本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提高有效的人才规划管理测评过程。建立良好的企业特色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人才结构和工作能力进行记录和预测,从中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快速有效地发展目标。

三、企业人才的梯度规划建设

明确企业人才的发展过程,制定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的组合人才管理机制,在有效的提高人才引进的同时,降低人才消耗的企业经济劳动成本,从中间接的提高人才的质量,加强人才对于企业的忠实认可程度,保证人才对企业的忠实度,提高企业的人才系统组织建设。短期的招聘可以加强人才的规划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人才梯度体系规划,制定合理的流程制度,完善人才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流程。

(一)建立良好的人才系统库

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制定合理的企业人才梯度规划建设。利用信息手段完善企业中各类信息的分层管理,加强企业人才信息内容的搜集和整理,保证良好的企业信息制度建设管理过程,实现快速的人才规划建设过程,完善企业的综合性分类管理过程。

(二)加强企业人才的评价管理体系

企业人才的梯度建设和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良好的选拔过程,根据不同岗位进行合理的人才能力培训,明确企业人才的核心管理过程,提高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建立人才的标准化建设过程,实现人才体系的重要内容有效评价。人才的涵盖内容可以很多,主要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复合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另一种是业务技术形式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通过不同的人才管理模式,加强不同行业管理人才的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以复合型的人才管理宽进严出的方式完成岗位培养,制定合理的岗位轮岗系统培养过程,对不同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培养新型的工作项目管理方案,完成继续教育多种模式的有效培养,实现综合性的系统经营模式管理。对业务技术管理人才进行设备培养分析,加强整体业务能力的技术深刻培养管理,适宜的完善交叉组织培养管理过程。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与管理业务水平综合轮岗运作方式,提高继续教育专业知识,确保人才的培养过程,实现快速培养、多方式、多角度的系统化培养。

(三)企业人才的培养管理体系

人才阶梯建设培训中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标准管理,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良好的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内容进行深入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定符合经营管理人才模式培养过程,保证服务培养的多样性,加深岗位轮岗制度,加强新项目工作管理,配合人才管理培训过程,实现多条件下的人才培训过程管理。根据业务技术方面的各项培养方式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专业化的技术培训管理过程,适当地改善培养管理模式,采用合理的人才技术领域运作模式,完成人才培训、继续教育、企业内部实训等多种方面的内容培训。

四、制定企业的服务建设战略管理计划

根据企业的市场经济竞争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阶梯技术管理体系,对不同层次类型的人才进行日常任务的规划管理,有针对性的提升人才队伍的管理规划建设过程,保证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合理实施。按照企业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完成企业人才资源的战略分配,制定合理的人才规划管理策略制度,完成绩效考核、制度规划管理、人才战略发展建设等多方面的企业人才规划建设过程。实现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培训管理过程,提升企业人才综合性的快速发展,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锻炼,开展整体技术人才的有效发展建设管理。企业人才为了找寻合适的人才委以重任,通过考核筛选具有较高忠实度的员工,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防止因为企业对员工的工资待遇低下,出现企业核心成员流失的问题。对于人才需要找寻自身合适的职业发展平台,在保证个人素质规划建设管理过程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企业人才自身的素质培养锻炼过程,实现高效的、良性的、快速的发展管理建设,从而确保企业的综合性战略规划管理。

综上所述,在企业人才的建设战略性管理过程中,制定合理的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企业和人才自身的状况特点,分析研究适合人才发展路线,适宜的改善企业建设的良好管理模式,逐步完成企业和人才队伍之间的同步发展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付涛.人才评估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0401:15-118.

战略综合规划篇10

【关键词】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概念

笔者认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是从宏观背景出发,分析城市发展的环境以及现实和未来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作为平台,为城市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一种可行性的研究论证,为城市的价值利益主体提供一个博弈的平台,并提出城市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框架,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策略。

2西部地区城市的特点

城市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个别大城市孤立发展,而周围只有数量少,实力小的城镇,城市首位度和四城市指数都很高;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着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但这种影响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弱;西部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候较好、矿产丰富和交通条件发达的地区。

3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方法与内容

3.1编制的主要理念

经济环境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注重综合目标和整体优化,从根本上强调转变人们的经济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的模式;跨越式的发展:一是“空间换时间”:以空间的外溢模式的变化,加速城市经济的发展;二是“时间换空间”:主要是对城市空间各部分之间的交流形式进行转变;三是“空间换空间”:城市功能的置换,能够加速城市的更新和进一步发展;四是“时间换时间”:讲求以较短时间的发展来获取城市的长远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可以充分整合区域的资源,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市场共建”;文化竞争力: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城市特有的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要素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3.2编制的方法与方式

在西部地区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还是应该追求经济的发展为主导,只是需要寻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应该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紧密结合,实行政策引导、目标引导和行动引导三位一体,找到三者的结合点,攻其一点,才能在薄弱的基础上创造奇迹;在西部地区的规划还是要形成以核心价值利益主体为基点,即地方行政组织,而其它组织由于实力的不足,其利益价值就显得很微弱。

3.3编制的内容与组织

西部地区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研究是需要作为重点的,才能形成一个好的发展氛围,增强发展的信心;就西部地区而言,产业和空间的研究更是显得重要,只有做好产业和空间的研究,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色化”建设和生态保护才有出路,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当今的发展,不懂得包装和推介是不能获得最大成功的,只要能够运用良好的推介手段,伯乐一定会发现千里马的。作为带有竞争性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在这一方面也需要深入的研究,将可以为城市的扬名四海找到一条出路;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组织的引导就显得更加重要。表现在对意识的组织引导,工作方式的组织引导,民众意愿的组织引导,市场的引导。

3.4规划的内涵与属性

3.4.1衔接指引是主旨,建立一个博弈的平台

衔接指引体现在对原有规划的承接和对未来发展的引导,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国外的战略规划来看,主要有两大价值目标需求――博弈性需求和建设引导性需求。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就是要建立一个城市发展博弈的平台,确定城市的发展框架,进而转向建设引导性需求。

3.4.2充当调控手段,实现由分到合的逐步转变

对西部地区来讲,节省时间和财力,并形成一个合理的、综合的发展框架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一种规划来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统领,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调控手段,而众多规划之中也需要寻求一个调控手段。从战略规划的编制背景和内容来看,正好承担这一使命,即充当规划中的调控手段,实现分到合的逐步转变,更好的体现规划的意图。

3.4.3法律属性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发展的要求

美国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不具有法律体系,但美国的研究表明,即使不具有法定地位,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谐发展已经是我国的重大国策,赋予了贴切现代生存发展的实际意蕴。这就要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要实现plan与planning结合的研究,为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3.4.4体现多角色的综合价值目标

在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更应该体现多角色的综合价值目标,而非仅仅局限于利益主体的价值目标。这样可以形成以下好处:一是能够更加广泛的征求发展的意见;二是能够形成更加开放的软环境;三是增加基层的发展信心,更好的聚集发展力量;四是能够更加有效的加强融资,避免政府单一投资力量不足。

4结语

结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更加要注重区域的作用;城市的发展,还是应该以投资为主,只是需要转变投资的模式;应该以政策导向为主导,行动导向作为支撑,目标导向作为指引的导向原则。

参考文献

[1]赵民,罗震东.试论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及战略规划的形成.城市规划,2003,Vol.27(1):19―23.

[2]雷翔著.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