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6:13

计划生育问题篇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南,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结合实际,以为教职工提供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为主要任务,不断提高人口计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亲自抓,专(兼)职计生管理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作为单位、个人年终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以“人口素质与独生子女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三)严格按《条例》及省计生委有关规定把好计划生育审核关,督促已生育一孩的夫妇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准确、及时的办理《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办证率达100%。

(四)以“送爱心、办实事、求实效”为基点,继续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倡导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的不利因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女孩和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进一步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

(五)加强孕前管理,推行知情选择。凡有生育能力的教职工必须落实一项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

(六)做好一年一次的“双情普查”工作,到位率100%。

(七)做好本单位职工及家属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八)按照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本单位的流动人口(指房屋出租业主的雇工)计划生育工作,并落实双向通报制度。

三、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依法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开展学习和宣传《决定》的活动,领导要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坚定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效果。继续全面实行计划生育领导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总责,亲自抓。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完善和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完善体系,为各类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建立健全以满足育龄群众不断增长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需求的服务体系,满足育龄群众在生命各阶段中获得计划生育政策和科学知识的教育、指导和服务,从而动员广大育龄妇女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提高人们在生育、节育方面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将教职工在生殖保健方面的需求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加大优生优育、知情选择、生殖保健、公民道德、家庭美满、社会公德等知识的宣传,使教职工能自由点击寻找所需的相关知识,满足个人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编辑“生殖保健”专刊或计划生育小报。

大力开展人口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谐心理环境为主线,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保持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区的领先地位。

四、具体措施

1、坚持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办好计划生育专栏,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

2、搞好计划生育预报,鼓励动员已生育妇女上环或采取其它有效节育措施,杜绝无证生育,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3、做好宣传说服工作,争取独生子女领证率达百分之百。

4、落实好晚婚、晚育、节育奖励政策。

5、对身体有病的教师要多给予关爱,让她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尽快完善计生资料的补充工作

计划生育问题篇2

【关键词】计划生育;农村;实施;问题;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居多的国家之一,人口的总数额占据世界人口总数额的约三分之一,人口的数额超过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这也就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生育观念的看法,所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当今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实施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才能环节我国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和降低人民的生育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在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尤其是宣传工作,使得农村的生育水平基本稳定,但是面对新形势,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状况需要不断的改正和消除。我国要不断深入的了解当前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做好农村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计划生育概述

计划生育是为了社会安定,稳定的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国家政策,我国人民群在生育上的数量一定要合法,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家庭幸福,满足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在我国需要根据国家的或者地区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来执行相关的事件,对该地区的人口发展实施合理的指导与调节,让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进行资源利用,在家庭中,人民群众遵循计划生育人口政策是对现有的子女以及未来的子女,又或者是对国家乃至社会的责任所在。

2.目前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生育水平的逐渐反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也在不断的随之改变着,导致了中国农村出现低生育水平的逐渐发弹,因为国家在计划生育政策中是对农村人民群众有相应的补贴的,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得到了提高,大大的降低了农民抚养小孩的成本,这样就导致农民本来只能生一胎的,却想着还想生第二胎,导致我国农村处于一种又一轮的生育高峰期现状,尤其是在上个世界七八十年代的人,现在正是生育高峰期,并且农村如果存在违法超生的现象,违法超生的成本费用特别的低,对于一些富裕家庭来说足够支付的起,这就导致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农村的留守儿童比较多,缺乏正确、合理的监督教育,导致农村子女大部分出现早恋早婚的现象,对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没有正确的认识,成为了政策之外的生育新生力量。

2.2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转型过快

因为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行政体质的改革步伐非常的快,导致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模式的转型太快,以人为本和依法行政的管理模式被广泛因为,但是因为执法资格不完整、执法条件不成熟、群众的对抗情绪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效率非常弱,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很多基层的干部不敢公正的实行这项政策,人口计划生育的软材料现象逐渐增多。

2.3人口计划生育队伍建设不稳定

因为目前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任务艰巨、任务数量多、工作难度大,任务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问题都需要计划生育干部去参与,并且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待遇低,和其他同类难度的工作比待遇比较差,工作难度大得到的回报却很低,奖励很少,惩罚性质的规定很多,所以工作中员工存在不公平的心理现象,导致员工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不能正确对待这份工作,潦草的完成工作人员,这就导致我国人口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极其的不稳定,大大降低了人口计划生育的工作效率。

2.4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式单一

我国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工作形式单一,计划生育的工作空间非常小,并且人口计划生育的手段不断的弱化,传统的计划生育工作使用的是强制手段来控制的,但是目前的计划生育工作缺乏强制性,更多采用的是对群众做思想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柔软性的计划生育工作对待一些抵制计划生育政策的人群来说是没有效果的,面对这类现象的发生计生工作人员是束手无策的。

2.5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养老保障制度问题

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规定提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每对夫妇不少于六百元的养老储蓄金,从家庭夫妇绝育后将会一次性的打入保险公司,这个制度持续到家庭夫妇五十五周岁,可以一次性领取一千五到两千五养老储蓄金,但是如果对于独生子女户与双女户的农村家庭涞水根本就无法满足家庭老人生存的需要,而且我国农村计划生育中并未把农村的独生女列入到养老保障的范围,因为在头孢养老保险上需要有适当的经济基础,所以在农村养老保险上设置低收入农民参加社会的养老保险,却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3.人口计划生育在农村实施中的有效对策

3.1不断的完善计划生育考核的机制

在当今计划生育工作中首先要不断的完善计划生育考核的机制,不断的更新方法与手段,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相辅相成的进行政策的实施工作,现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计生工作考核项目过多,所以要把重点放在质量指标的控制上,可以把优生优育监测工作放入服务的范畴内,减少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能够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3.2大力推进农民的自主管理意识

国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中要不断的提倡推进农民自主管理意识的措施,让农民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等措施来尽可能的完成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这样既能够维护农民的利益,也能够提高人口计划生育的工作水平,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工作机制,大力的建设人口生育互协会,对待人口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补贴,在生活上也要给予关心,大力的向农民推荐计划生育避孕节育节目,提高农民计划生育的自我管理意识,这样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3.3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我国目前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工作队伍素质低的情况,所以要加大对计生工作队伍的建设,首先要给予计生工作人员公平的薪酬待遇,把村级的计生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待,能够追求自己的利益与诉求,国家要根据村里人口规模数量的大小来适当的提高待遇薪资,这样调动起计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计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把考核机制引入到农村中去,让村级计生干部完全担负其计生工作这份责任,国家还要对计生干部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计生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自我提升素养的意识。

3.4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制

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要不断的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制,这样能够有效的让计生工作顺利的实施下去,国家要了解农民真正的需求,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化的建设,消除农民意识里存在的后顾之忧,抓变传统错误的生育观,提高计划生育的意识。政府要设定专门的基金收缴部门,用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并且对该类公司实施有效约束与激励,在养老保障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纳入农村计划生育农民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符合计划生育家庭农村的纯收入。

我国要不断的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度,加强政策的实施,把计生建设作为生育文明的主导工作,有效的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增长,针对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准备工作,提升计生队伍的素养,全方面的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的效率。在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健全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在政策上也要经常做出修改和调整,积极大力的发展城镇化,准确计算未来人口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兰建英单位:赤寿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王光辉.成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0,(16).

[2]郑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农村实施遇到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以湖南为视角[D].2012.

[3]李会林.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苏南发达地区为例[D].2011.

[4]张涓.政策在农村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探讨[J].医药前沿,2013,(16).

计划生育问题篇3

关键词:计划生育社会公平养老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以来,计划生育家庭便成为我国农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只要符合生育政策进行生育的家庭即应界定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但由于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面临的问题较其他家庭更大,国家相关政策中所涉及的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奖励等制度也多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双女户家庭,因此本文所指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也仅指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据“五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累计已达3000多万,农村双女户家庭达1000多万,今后每年还将新增独生子女户约350万,双女户100万。随着越来越多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已经或即将进入老年期,如何养老成为他们面临的难题。

一、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现状

(一)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经济支持来源被削弱

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由家庭经营收入和务工收入构成,两者占农村家庭收入的90%以上,并且工资性收入日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和主要增长点,相关数据表明,1990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高达75.8%,2002年降低到60%,2009年进一步下降到49%,与此同时,工资性收入占比则逐年上升,2000―200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从31.2%上升到38.9%,2009年达到40.0%。为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相比外出务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仍然相形见绌,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极大削弱了农民微薄的利润,而农业耕地的不断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不断下降更使得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受到削弱。农业发展的困境使得农民将脱贫致富的期望寄托在外出务工身上,研究表明,外出务工家庭人均收入明显高于无外出务工家庭,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而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人均收入为6572元,高出平均水平2432元;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而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人均收入为8497元,高出平均水平3344元;而从务工收入与性别关系来看,男性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女性;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男性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068,女性为777元,二者相差近300元。因此,拥有更多劳动力资源的农村多子女家庭通过外出务工完全可以较快地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而计划生育家庭则可能因为劳动力资源短缺而陷入不利境地。

(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面临困境

受居住习惯和交通等条件的影响,农村老人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条件较城镇老人更为有限,特别是随着成年子女的外出,农村产生了大量空巢家庭,子女外出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老人的物质生活状况,但却将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都留给了老人。受条件限制,不少年轻夫妇将未成年孩子也交由老人照顾,这使得不少老人倍感压力,受距离、交通成本、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一般是年初外出年末归家,有的甚至多年才回家,且在家停留时间都很短暂,子女和老人间的交流减少,情感呈现出逐步疏远态势。此外,我国传统的“男婚女嫁”婚姻模式使得农村纯女户家庭面临更多的困境,一旦女儿外嫁,不仅导致家庭劳动力缺失,家庭收入减少,而且日常的生活照料、情感慰藉也一起流失。

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难以获得外界的有力支持

(一)社会养老难以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庇护作用

为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基本方案(试行)》(即老农保)和《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即新农保),新农保改变了老农保实施中政府对参保人员无任何资金支持的状况,但新农保要真正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仍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新农保所确定的55元基础养老金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确实偏低,以2009年为例,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3元,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仅为12.8%;另一方面,按照新农保规定,农村老人要想真正享受到基础养老金,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参保,即老人享受基础养老金是和其子女参保捆绑在一起的,而且从地方政府对参保农民的补贴来看,很多地方政府都将补贴标准与缴费挂钩,多缴多补,这可能导致部分计划生育户因收入少选择低标准缴费而导致最终领取的养老金有限甚至无力参保。虽然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在《关于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衔接的通知》中提出“有条件的试点地区要研究制定鼓励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特别是支持死亡伤残独生子女的父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参加新农保的具体政策措施;引导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参加新农保给予适当补助。”但从各地出台的实施措施来看,一般都是适当提高对计划生育户的补贴标准,且补贴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这使得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的补贴能够达到何种水平难以乐观。

(二)农村计划生育户奖励优惠措施作用有限

为推行计划生育,国家在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也建立了系列利益诱导措施来引导农民计划生育,这些措施在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改善干群关系的同时,有助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缓解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困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利益诱导措施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此外,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的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也对计划生育利益诱导措施产生了巨大冲击,这些惠农政策绝大部分是以经济条件和家庭人口数量为依据进行认定,没有体现出国家提出的“计生家庭优惠优先”的原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惠农政策“多生孩子多得益,不生少生吃大亏”的现象。

三、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的解决路径

早在《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国家就承诺:“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40年后,这些家庭可能出现身边缺少照顾的问题。这个问题许多国家都有,我们要注意想办法解决……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一定会不断增加和改善,可以逐步做到老有所养,使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当年响应号召的第一代计划生育家庭开始陆续进入老龄,迫切需要国家兑现这一承诺。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以国家名义推行的人口控制政策,国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决策者和最大受益者,因此,由国家来承担计划生育户养老金是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如果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可能导致经济落后地区的计划生育户养老金难以落实且不公平。为确保计划生育户权益,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金应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这既有利于体现国家责任,也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我国中央财政收支情况来看,国家完全有能力担负起这部分养老所需资金。自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迅速,1994年中央财政收入为2906.5亿,2010年扩大到42470亿元,可以说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已经积累了巨大的财政支付能力。2010年我国农村60岁以上计划生育老年夫妇数量约360万人,为保证计划生育户优先享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假如为农村计划生育户提供的养老金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则2010年农村计划生育非纳费型养老保险所需经费支出仅占中央财政收入的0.3%左右,如果再加上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持,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养老问题是非常容易解决的。所以,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能否较好解决并不取决于资金问题,而取决于我国政府的信誉投资偏好和决心。而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极大提高计划生育户的生活质量、维护党和政府声誉,而且对其他农村家庭极具诱导力,为进一步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打开了一扇新的希望之门。

参考文献:

①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②梅珏.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③郑功成.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研究――将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与计划生育有机结合的政策选择[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03

计划生育问题篇4

1.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新时期人口形势

我国自七十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即平均每对夫妻生育不到两个孩子。推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以来,我国一共减少了约四亿人口。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口形势更加复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现有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与人口流动状况和流动人口需求尚不协调;随着人口变化与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家庭功能大大弱化,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减弱。另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2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问题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正处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转变的途径与发达国家的转变途径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出现新的问题:首先,人口素质偏低。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思想的潜入,生活水平越高的人群特别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已发生了巨变,“丁克族”在城市穿梭屡见不鲜,然而与之相对的部分农村青年却还持有“延续香火”传统老旧思想,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就可能使城市的孩子越来越少,而农村户口的孩子比例渐增,从而拉低了未来我国整体人口素质水平;其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国际上人口老龄化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以日本和中国最为突出;最后,人口分布不均衡,资源分配不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口分布随着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而发生变化,如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地区流向沿海经济带,又从沿海向中西部流动。城市化的发展、户籍制的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引起的人口流动和集居,无不加剧了我国原本就不均衡的人口分布现状。

2.新时期计划生育问题的对策

2.1提高人口素质

在国家政策方面,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提高我国未来人口素质量身定制更为全面、人性化的法律法规;在家庭生殖健康方面,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是卫生与计生部门的长期工作之一。生殖健康教育包括:婴幼儿早期教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男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健康、更年期的预防、避孕节育等。成年人的素质如何,取决于他们0-3岁人口潜能的开发,因此普及生殖健康应该从小抓起。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子女的性格特点对子女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使他们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2.2改善人口结构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孟令国等人采用人口――发展――环境(pDe)模型预测了我国2015-2050年的人口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若继续实行七十年代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现象势必加重,因此,实施中等生育率方案,即实施二代计划生育政策将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人口老龄化,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

2.3调节人口分布

现阶段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是城乡分布不均和西部沿海分布不均。因此,要想改变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可以通过提高乡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如加快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家庭农场政策,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力度等,从而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于中西部而言,国家的优惠政策也不在少数,只是应加大国家政策新法的宣传,鼓励高素质人才去西部发展,从而实现人口的再分布,以达到缓解区域经济压力的目的。

计划生育问题篇5

关键词:计划生育;新政策;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DF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它使我国生育率已经完成了由高到低的转变,有效的控制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速度,使得我国进入了一个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阶段,但随着时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的政策也需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1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的基本判断

1.1人口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低生育水平格局早已形成,人口减速增长已近尾声。早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妇女生育率就出现了持续快速的下降,到1977年时妇女总和生育率已降至3以下(2.84),1991年更是降至2以下,低生育水平、甚至超低生育水平格局在中国早已形成。从1988年开始,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年净增人口数就出现了持续下降,这标志着自此中国进入了人口减速增长阶段,2000年时中国年净增人口已不足1000万人,2006年时又跌破700万人。人口预测也显示,2025年前后中国人口将停止增长,并转而进入加速人口负增长期。低生育水平与人口减速增长已持续20多年的事实清楚地表明,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己任的计划生育的历史使命已然完成。

1.2民众生育意愿已根本性转变

目前,中国计划生育的主要工作对象是“70后”、“80后”及部分“90后”,这部分人在生命孕育之初就接受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洗礼,与他们父辈不同的是,现在的育龄人群都是坐在教室里、电视机和计算机前长大的一代,少生已经成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想生育多个孩子的人已经很少。民众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应该看到并重视、而不是一再漠视这种变化。

1.3周边国家的生育转变及其启示

韩国、蒙古、印度、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生育转变历程表明,中国在取消强制性计划生育后出现生育率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例如,普遍实行二孩政策的越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国,计划生育起步时间晚于中国,力度也远小于中国,但2005—2010年越南妇女的生育率也降至1.89的低水平。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相当的泰国,2005—2010年的妇女生育率更是低至1.63。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在取消强制性计划生育后,中国妇女生育率经过可能的短暂反弹、在回到正常状态时会高于更替水平。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人口形势不会因机构改革和取消强制性计划生育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2计划生育负效应

30多年来过于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已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已显现。目前,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为十分之一,2030年将为四分之一,而到2050年,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0岁,专家认为,即使中国的经济仍能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到那时也难以养活这么多老年人,中国人老得比富得快。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来看,若不能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提高生育水平,人口老龄化必然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未来劳动力短缺和老年人照料问题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是针对特定时期的具体情况作出的抉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计划生育政策亦不例外。党的十报告在谈到人口问题时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相比十七大报告的表述中“稳定低生育水平”,增加了“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表明我国今后将完善人口计生政策。另外中国8%的少数民族不受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因此,很多中国人并不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男女比例失调也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大问题。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的刘宏源指出,由于中国人传统上喜欢男孩儿,许多孕妇将女胎流产。目前男女婴的比例是120:100。10年以后,男性公民将多出五到六千万。这将给社会造成很大的隐患。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间接影响到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如果在总和生育率大约为1.6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话,如果政策调整后允许一对夫妇生育2个孩子,就相当于增加五分之一的生育数量。按照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每年生育数量1600万人左右计算,增加1/5的生育数量,就会使生育数量增加320万人左右,每年生育数量会超过1900万人。如果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在每年增加的320万出生人口数量中,城镇可能会超过200万人。如果假设连续5年均如此,那么,5年后城镇0-4岁的婴幼儿将会增加1000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1/3。如果再考虑十确定的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因素,城镇婴幼儿增加数量还会更多。

3中共十七大与十的计生政策对比

2012年11月份召开的中共十会议中,计划生育是众多家庭的关注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到现在,虽有一定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低生育水平,但矛盾仍然存在,如人口与环境问题突出。早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多都是强制性的,而随着发展的不断完善,利益优待奖励政策开始实行,这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本文特对比了中共十七和十有关计生政策的情况。在十七大有关计生政策的报告中,计生政策的表述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而十八的表述有所区别,十的表述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再次要求所有计生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以务实重干的作风,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计生人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可喜的是,十报告没有再提稳定低生育水平,而是强调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表明中国不再只是控制人口数量,是同时关注人口素质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十还对近期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该方案是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孩”。首先,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其次,到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即有的地区第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这些新政策对于提高人口总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4计划生育新政策效果预测

随着计划生育新政策的推行实施,效果也将明显显现,将有利于国家加速资金积累。实行计划生育,使国家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减少,从而加速资金积累。有利于劳动就业。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每年进入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从而有利于劳动就业;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国家可以把积累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技术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的目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资源水平;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的水平;有利于农民少生快富;实行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的人口减少,不仅可以减少家庭消费,而且使家庭主要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家庭经济和健康娱乐中,从而保证家庭幸福、社会稳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将会给一些企业带来极大的机遇。从相关产业来看,如奶粉行业、玩具产业、儿童药品、辅助生殖技术与产业和家政月嫂箱等细分行业,这些企业都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带来巨大的商机。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这么多年中,效果显著,但是负面影响也已经明显显现。国家及时调整实施新的计划生育政策,符合时展的要求,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的十报告.

计划生育问题篇6

关键词:基层;计划生育;档案;问题;对策

做好基层计生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人口和计生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计生工作各项资料的积累也有赖于基层良好的计生档案工作,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计生工作目标奠定科学基础。然而应该看到,基层单位受观念、体制、人力、条件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计生档案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1基层计生档案工作的问题

1、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人们缺乏计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一些领导不够重视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把档案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比如:尚未将档案工作纳入计生的考核体系中,在人员配备上兼职多,专职的少,缺乏资金投入,疏于用制度管档,从而影响了计生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档案人员素质偏低。基层大部分单位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承担,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工作上被动的多、主动的少,影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加之档案人员变动频,也造成了档案资料的散失。

3、档案管理不到位。基层计生办(站)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用的档案室,文件分散存放、分散管理,材料不全,许多文件没有归档,甚至随意销毁等不良现象;有档案室的也设施简陋,无保护措施,不符合档案存放条件,基层计生单位普遍存在不能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去操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村级计生档案受村干部更迭频繁等因素影响,更是管理混乱、残缺不全。

2加强基层计生档案工作的对策

2.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业务学习,尤其是要掌握计算机知识,以便管理档案。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敢于开拓创新,科学地保管好档案。

2.2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时代意识

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增强信息意识外,还要增强现代化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首先,档案信息传播需要档案工作者增强其对信息性的认识程度,提高鉴别水平和处理能力,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档案工作者要开发档案信息并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为市场服务。再次,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术,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跟上时代节拍。第四,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履行服务职能时要有强烈的依法办事意识,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档案的开发、开放、公布与利用,正当参与市场竞争。

2.3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技能培训

网络媒体改写了传统的平面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占据越来越多的传播市场,档案工作者需要借助现代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档案信息传播。

首先,作为传播者的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掌握必要的软件操作和维护技能,提高办公速度,更好地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其次,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可以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捕捉社会信息,针对受众需求进行组织,提高传播效率。此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文件的发展和计算机病毒等知识的培训,都有利于档案工作者正确应用现代技术,在安全与保密的条件下,进行更有效的档案信息传播。

2.4建立有效机制,规范管理制度

基层计生档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要建立健全适合基层计生档案管理特点的管理制度,让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基层计生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与计划生育工作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建立起计生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一个相互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促进基层计生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5适应形势需要,创新管理模式

计生档案管理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维对待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树立起大档案思想,建立计生档案室,配齐人员,实现计生档案统一管理。要严格要求,加大检查力度,推动其业务工作的开展,使档案管理与计生业务良性互动,收到实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6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保管条件

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把计生档案管理经费作为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以便改善基层计生档案室的保管条件,档案室窗户要挂窗帘,室内应安装瓦数适宜的白炽灯泡,以便有利于保护好档案资料。有防潮措施,安装排风扇,购买温湿度计,有条件的最好安装空调、去湿机等,还要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计划生育问题篇7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其正式实行的二三十年间,有效的减缓了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对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尚处于不成熟期,其诸多方面仍存在着问题有待改进。本文先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

1当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大多数的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此项政策的成果之上,而忽视了计划生育的档案管理工作这一基本与前提。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从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都是非专业的人士,他们对计划生育政策本身不够了解,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日常办事程序上并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与本身的制度作出最完美的处理。在工作调动或是离岗时,他们对计划生育档案的移交、审查等相关程序不能作出准确无误的处理,最终导致档案的数量、分类等问题责任不明确,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1.2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与其相关的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分配在绝大多数的乡镇、社区有了较为完整的实施与管理,但作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基础与前提的档案工作管理却并没有较多的制度与职责安排,也缺乏较为详细的考核标准,这种制度管理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计划生育相关的材料不能够全部统一的收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得不到妥善保管,使得档案信息不完整,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效率有所降低,从而严重拖慢了计划生育发展的脚步。

1.3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模式陈旧落后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中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办法并没有因此而走向现代化。在我国目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仍然采用着最原始的人工管理的办法,各负责人员仍然采用手工的方式整理和归类计划生育的相关档案,在效率得不到提高的同时,档案的内容与数据还经常出错,大大的降低了计划生育资料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从而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计划生育工作常常在偏远、落后的山区和乡镇等地方难以开展与实施,管理模式总会出现错误与混乱,一些人于是利用这种混乱编造虚假错误的计划生育管理资料,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最终影响中国的发展。

2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水平,是搞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完整与真实的记录计划生育的相关信息,进而生成相关的档案信息,才能准确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从而正确分析中国未来的人口走势,作出相应的政策安排。故如何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水平,已成为当今时代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问题。

2.1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

从领导阶层做起,加强各个相关人员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在相当长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指派相应的人员宣传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在人们脑海里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重要性思想。各相关人员可以定期的制作关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重要行的宣传手册,向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也可以在一年中安排几次特定的宣传讲座或培训,让档案工作者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加强自己工作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2.2建立健全规范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要求我们结合计划生育的需要,制定符合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特点且符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规范与条例以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规范,加大计划生育档案的真实性与权威性,逐步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与规范化。

2.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进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

从古至今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懂得顺应时代变化的趋势,运用有利的先进化工具以使自己的工作能够达到最佳,而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样如此。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收集、分类和处理计划生育档案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如今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所以,逐步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计划生育的档案管理既是工作本身的需要,更是时展的选择。运用现代化手段与技术管理计划生育档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错误,而且能够极大地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得计划生育政策得以高效有序的开展。

3总结

在当前计划生育政策总体上在我国取得一系列进展的同时,其关于档案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的实施造成了阻碍。我们在开展计划生育的同时,要不断反思这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找出适合且有效的解决办法与对策,在克服与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同时,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计划生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对国家的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晓卿,王丽华.加强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年9期

[2]魏晓英.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兰台世界》.2013年z2期

[3]王建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27期

计划生育问题篇8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问题;对策

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更应该要看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因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我国能否实现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虽然我国已制定好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管理,但这些法律文件要想在实践中也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还需相应的档案管理措施来予以保障,因为计划生育档案工作是各项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依据和重要凭证,是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计划生育部门的重要任务。虽然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经过有关部门的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容小觑的问题。

1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即使为了提高对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与教育,但是在实际的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过程中仍有不少的工作人员疏于职守,看轻甚至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有的基层部门的领导自己都不注重计划生育的档案工作,以致单位制度严重滞后,无法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从而为相关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2缺乏专业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由于只注重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缺乏对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大多数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门槛变低,用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工作人员存在着学历水平、理论知识、专业素养、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经验上,缺乏面向现代化的意识,缺乏创新和活力。由此也阻碍了计划生育档案工作向着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方向发展。

1.3缺乏科学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手段和模式

当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仍旧采取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和手段,没有紧跟时代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比如说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整理只能通过手工进行;各部门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一些偏僻或者落后的地区没有一个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设备;能在计划生育文化网站上进行查询的信息资料过少等。这些都易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混乱,从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2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2.1提高整个计划生育部门的档案意识

针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不强这一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管理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干部尤其基层的县、乡级计划生育干部对于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再通过分级指导,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2.2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培养高水平的档案专业人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档案工作向着科学化和现代化行进的必要条件。从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来看,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对于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程度,另外要热爱档案事业,努力去学习专业知识,熟悉自己所管的档案内容,熟悉相应档案法规。从计划生育部门来说,首先要注重选拔与任用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利用在职培训、进修、研讨、考察学习等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达到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通过设立相应的奖励与惩处制度来坚决杜绝工作中的散漫现象。长此以往,通过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硗贫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前行。

2.3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除此之外,为适应这些新变化,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创新档案管理的思路,拓宽档案管理渠道,让使用者满意。此外,任何计划生育部门都应建立好一套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各项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都能在制度的笼罩下进行;注重使用者的反馈,配备专职人员定期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谈话,以求获得工作上的主动权;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来加强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推行目标责任制。通过类似的方案去完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去推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档案记录了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面貌,档案管理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做好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每一项工作,使档案工作能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波.探究当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09):23-24

计划生育问题篇9

【关键词】计划生育;军队院校;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十二五期间,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军队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面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军队计划生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军队院校计划生育工作,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认真分析情况查找问题,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管理创新。

一、军队院校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军队院校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但进入“十二五”后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军队院校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各级领导虽能身体力行的执行相关规定并将其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但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将其与军队院校的全面建设相结合,与教职员工的成长进步相结合。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受前一阶段工作成果和社会舆论的麻痹,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所减退。

2、计生干部多为兼职

军队院校会议后,大部分院校的体制编制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院校工作千头万绪,因此,很多院校将原来专门的计生干部调整为兼职。致使院校计划生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分散,工作难度增加,多采取突击式和应付式的工作方法。加之,由于是兼职工作,负责计划生育干部不断调整,使工作缺乏连贯性和深度,没有动力总结创新,工作中存在疏漏和隐患。

3、人员情况复杂

军队院校的人员情况比较复杂,除有军官、士兵和文职干部外,还有大量的非现役文职、公勤人员及职工、临时工等。营区流动人口较多,成分复杂,职业岗位多样,这给计划生育工作的情况掌握、制度落实、管理协调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管理难度加大

军队院校军队人员以高学历技术干部为主,他们学历高,思想活跃,民主和维权意识较强,有主见,对计划生育问题都有各自的认识,不能高压胁迫或强行执行。并且由于工作需要,长期在校学习,结婚及生育子女时间不断推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生优育。

二、提高军队院校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紧贴教职员工实际,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精确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军队院校计划生育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党委统揽、机关共管

一是各级党委应该统一思想,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个全局性、长远性、艰巨性的工作来抓,充分认清计划生育工作对于凝聚军心士气、促进院校全面建设的重要性。要将计生工作作为政治责任抓落实,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变成经常性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纲要》规定的各项要求。

二是坚持军政主官亲自抓负总责,各级主官具体抓,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原则,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目标一致、责任共担。逐级签订责任书,把计生工作作为一项考核干部,奖励先进团队的标准来落实。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做好计生保障。每年从党费中划拨专项经费,做到计生经费专款专用,改善基础设施,组织学习培训,开展宣传服务,奖励先进,解决困难等。

2、加强舆论引导,抓好宣传教育

一是斟酌宣传教育内容。计生教育应与官兵日常生活和个人需求紧密结合。一方面要集中开展人口理论、人口国情、人口政策、军队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个人职责义务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殖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婚育科普知识、生理健康知识,帮助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婚姻观。

二是拓展宣传教育形式。通过课堂教育、展馆参观、政策讨论、网络宣传、影视作品欣赏、评比竞赛、表彰联欢、宣传品派发、心理咨询等形式使广大干部职工全方位、多渠道、自觉主动、喜闻乐见地接受计生信息,遵守计生法规,争创五好家庭。

3、掌握情况,分类指导,改善服务

军队院校计生工作对象复杂,针对这一情况,计生干部首先应该区分对象层次,摸清个人情况。要通过访谈、调研、填表等方法掌握一手资料,建立院校的个人婚育档案,不断更新最新情况,使工作有的放矢。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认真研究不同对象的心理特点和个人需求,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措施,做好计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对未婚人员加强生理、心理卫生和婚恋观教育;对已婚人员,强化优生优育和避孕节育知识教育;对再婚夫妇做好政策法规教育和心理疏导服务;根据流动人口数量多、性质杂、居住散特点做好军地双管互助工作,严格审查、责任细分、跟踪管理、落实到人。

最后,针对有些教职员工自觉参与性差或不便参与的情况,要主动上门,优质服务。把工作延伸到教职员工家,延伸到学校营区外,拓展到解决教职员工及其家属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上,切实做好人心工程,发挥技术服务优势,把普讲、普查、普治服务到每一名教职员工及其家属。

4、科技牵引,提高工作质量

一是要充分利用军地资源优势和人员素质优势,提高计生工作的科技含量。利用网络、先进仪器、咨询访谈等方式快捷准确地获取人员情况,通过科学分析,随时掌握人员思想动态。

二是科学引导婚恋生育。关心干部成长进步和身心健康,合理安排教职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提倡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加强军地联系,帮助大龄官兵解决择偶困难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医疗查体等方式,增强心理素质,保证优生优育。

三是科学规范管理制度。依据先进的科学理论,细化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奖励处罚,将管理工作制度化、流程化、科学化。

5、大力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双向选择,广选优配。计生工作时间长、范围广、内容多、事情琐碎,一般年轻人兴趣不高,因此应采取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的双向选择方式,不受原专业和岗位限制,从较大范围内挑选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参善谋、有热情的干部来担任此职。并同时注重计生领导、计生干部、计生基层宣传员和计生技术人员“四支队伍”的建设。

计划生育问题篇10

关键词: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关;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96-02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1]。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萌生和繁荣的土壤。人口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群体,每个人都是人口中的一个分子,影响着人口的规模、形态和发展。一方面,一定数量和密度的人口,是人类文明起源和传承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城市崛起的必要条件,在人口数量极少和密度很低的地方,很难有发达的规模经济和繁荣的文化,另一方面,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和分布不合理,又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因此关于文化、经济的研究,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无一不涉及对人口问题的研究。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医药技术的发明,人类死亡率迅速下降,世界人口出现了迅速膨胀。与此同时,伴随着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的觉醒,妇女开始有意识地争取摆脱多子女的负担,追求个性的解放和投身社会生活,而避孕药品和技术发明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节制生育和避孕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同时由于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人类对自然的开拓空间和生活空间空前扩大,移动距离和频度空前增大,生产量和消费量迅速膨胀,因而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压力空前扩大,“人口大爆炸”和“增长的极限”学说盛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迅速增加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国家层面上,开始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合理规模和结构,以满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动力和良好环境的需求。国家的要求与家庭,特别是女性自觉控制生育子女数量的需求合流,形成了了节制生育的运动。这就是计划生育或家庭计划运动。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资源禀赋相对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基于基本国情、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我们党和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提倡节育,并在7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宪法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2]。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立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3]。2001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2年9月1日起施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和党的主张、政府职能、人民行动,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人民福祉和健康、幸福,同时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异常艰巨和复杂,虽历经波折,但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少生4亿多人[4]。因此,做好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图书和音像出版物编辑、审稿工作,要特别注意把握政策,注重政治性、科学性和人文关怀。

一、坚持政治性

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生育政策,长期以来一直是舆论的敏感话题,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了我国生育政策的总体框架: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规定[5]。鉴于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敏感性,中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育政策必须在中央的政策框架之内,地方没有擅自调整生育政策的权力。中央的态度是明确的,就是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现行政策稳定。历史经验证明,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政策和决策上的失误,都将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近一些年来,一些媒体热炒生育政策调整,一些学者和专家,以及一些热衷社会事务的人士,写了一些文章和著作,挑战现行生育政策,要求放开生育政策。在审读这些书稿时,必须坚持研究无,出版有纪律的原则,凡是涉及生育政策的调整,放松的或收紧的,或涉及民族生育政策的,凡是与中央的政策、宪法精神、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一律不能出版,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对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中央或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以主管部门答复口径为准。我们绝对不能为了多出书,出“畅销书”,为了经济效益而迎合一些作者的要求,突破政策底线,从而引起社会舆论炒作,动摇人心,给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造成被动局面。

二、坚持科学性

(一)把握人口和人口学的基本概念。人口是一定时点上一定区域内,由具有特定标识的、有生命的人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世界人口,就是一定时点上全世界所有有生命的人的集合,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和经济状况等;女性人口是指性别为女性有生命的人的集合,无论其他状况;老年人口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有生命的人的集合。研究人口问题,一定要注意研究的范围和规定的标识,这样才能抓住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内容,把问题讲明白,让读者看清楚。人口学就是研究作为人的集合体的人口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科学体系。

(二)正确运用学术和统计术语。因为人口学起源于统计学,而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又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因此要十分注意人口学中数字表示方法。这里主要涉及到率(rate)、比(ratio)和比重(proportion)的表述。率,表示一个指标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在经济统计中,我们一般用百分比(%)表示一个指标的增减程度,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等。但在人口统计中,率一般用多用千分数(‰)表示率的概念,如:出生率(birthrate)、死亡率(deathrate)和自然增长率(rateofnaturalincrease)[6]。比,表示两个有联系的群体的数量对比关系,如性别比(sexratio),是指特定人口中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出生婴儿性别比(sexratioatbirth),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群体内,出生婴儿中男婴与女婴人数之比,用自然数表示。少年儿童抚养比(dependencyratioofchildren),是指一个特定人口中,少年儿童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以百分比表示[6]。比重,是指部分在总体中占有的程度。如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百分数表示[6]。如果总和生育率是1.8,就是表示每1000名女性按照研究对象的分年龄生育率完成生育过程,能够生育1800个孩子,即1800/1000=1.8。这里的1800‰是各个年龄组的生育率加总得来的,为了表示简便,写作1.8。另外,在审读人口和计划生育书稿时经常会见到更替水平生育率。(replacementlevelfertility)[7]这个概念,也是总和生育率。在一般情况下,更替水平为总和生育率2.1。还有,在数字精确度上要特别注意。如在比较两个地区的出生水平时,一个地区某年的人口出生率是12.53‰,另一个地区同年的人口出生率是12.50‰。后者不能写成12.5‰,因为如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前者也可以表述为12.5‰。两个地区就没法比较了。这个“0”是有意义的,不能省略。

三、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和国家在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中,始终强调国家号召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宣传教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经常性的服务工作为主要方法,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综合方法使群众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其中,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政治荣誉、发展经济、劳动就业、子女教育、住房和宅基地、集体福利等各方面给予优先、优惠等倾斜政策。国家特别加强对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保证其健康权益;提供孕前优生检查,保证生育健康子女;提供不孕不育症治疗帮助,解决不孕夫妻的特殊困难;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为独生子女、独女家庭老年父母提供养老经济支持,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提供特别经济支持[8]。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出版物的编审人员,应该系统地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指导思想、法律法规体系、方针政策、基层的经验和做法,把握主旋律,弘扬成绩;对政策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负面因素和效果,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看待,对一些作者偏激的表述要正确引导,妥善做好工作,坚决不出偏激的、不实事求是、损害基本国策、损害党和国家声誉的出版物。另外,作为编审人员,要对人民群众保持一颗爱心,对困难群体有一颗同情心。

四、坚持严谨性,保证出版质量

出版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播的过程。必须体现正确、合法、高尚的思想性,必须具备创造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体现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人口和计划生育类图书和音像作品,具有政策性强、科学性强、时效性强和群众性强等特征。作为编审人员,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保证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努力提高艺术水准,提高可读性,群众喜闻乐见。一是严把选题关。二是对涉及国家、国旗、国会、版图、国家和地区人口的统计口径一定好准确把握,反复核对,避免因为统计口径不一致和概念混淆而出现数字张冠李戴现象。三是对数字公式、图表、数字之间的关系要进行逻辑检查和仔细核对,仔细验算。四是请人口学专家、社会学专家、法学专家、艺术家和主管部门负责人、有经验基层工作者对内容进行审读、审看。五是编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深入基层,深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实行“走、传、改”,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政策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总之,人口和计划生育类出版物政策性强、科学性强、群众性强、社会性强,而且十分敏感,需要编辑人员具备较高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6]刘铮.人口学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