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十篇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十篇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6:29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1

一、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期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要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实施这项制度,有利于缓解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帮助;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更好地体现*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率先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因此,要充分认识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把这件事关广大群众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大事落到实处。

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

(一)扶助对象。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扶助对象是:*省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收养子女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符合上述条件的对象,由政府按月发放一定的扶助金。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需年满49周岁才领取扶助金。扶助对象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终止发放扶助金。

(二)扶助标准。

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5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珠江三角洲等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扶助标准。

(三)扶助对象确认。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扶助对象的确认。具体程序是:

——本人提出申请;

——村(居)委会资格初审;

——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审核;

——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并公示;

——市级和省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残疾的,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级为三级以上。

三、基本原则、资金来源和资金管理形式

(一)基本原则。

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省人口计生委依据上述条件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有关政策解释,结合*省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扶助对象确认的具体政策,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扶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扶助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等违规行为。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开展“春风送温暖”、“关爱女孩”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资金来源和财政分担办法。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由各级财政负担,安排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省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含江门的恩平市、台山市和开平市)的扶助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安排;16个贫困县的扶助资金按扶助基本标准省财政补助60%,市、县财政负担40%;江门市的台山市和开平市的扶助资金按扶助基本标准省财政补助35%,市、县(区、市)财政负担65%;其他地区(含江门的恩平市)的扶助资金按基本标准省财政和市、县(区、市)财政各负担50%.

各地财政部门必须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对全部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三)资金管理和发放形式。

1、资金发放。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依托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由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财政、人口计生部门与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直接发放到人。

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每月发放一次。扶助对象凭有效证件到发放机构领取扶助金。

在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扶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2、资金管理。

(1)财政部门负责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转移支付、总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地方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分别核算省财政拨付和地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并及时足额将扶助金拨付到发放机构,监督发放机构将扶助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

(2)人口计生部门及时掌握并监督发放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和资金管理情况。

(3)发放机构负责制定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按照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并将扶助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建立个人账户和拨付资金的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同级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四、组织管理、检查监督和工作考核

(一)组织管理。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等部门要建立经常性协调机制,具体组织实施。

(二)评估与检查监督。

1、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每年进行一次制度实施工作的综合评估,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绩效考评,对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2、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反映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

3、实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各级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扶助对象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制度运行等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三)工作考核。

1、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工作纳入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在工作过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执行制度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

2、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按规定严肃查处。

3、资金发放机构不按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工作落到实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人口计生部门要做好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建立个案信息档案和日常管理等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了解政策内容,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公安、民政、卫生、劳动保障、残联等部门要共同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工作;发放机构要按服务协议要求,确保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到人;监察、审计等部门要积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三)继续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要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关爱女孩”行动、计划生育“三结合”等项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

要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及地方已经出台的相关制度的衔接。对于目前已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但又属于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的,适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只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同时退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范围;对于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而女方尚未达到49周岁的家庭,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制定和落实扶持优惠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帮助。符合再生育条件的,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提供再生育的各项服务。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2

为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根据国务院工作部署,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研究决定,从20**年起,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国家人口计生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8月19-21日在哈尔滨专门召开了特别扶助制度培训会,8月27-28日又在上海举办了特别扶助信息管理培训班,对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有关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我省必须在9月底之前完成今年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录入上报个案信息和统计数据等项工作。为此,省人口计生委研究决定,立即启动全面实施特别扶助制度有关工作。今天召开这个培训会,既是培训也是动员,目的就是使大家尽快熟悉特别扶助制度,掌握实施方案、信息管理规范、政策界定口径,以及资格确认的方法、步骤、程序和有关要求,回去后立即行动起来,按时完成今年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工作,确保此项制度在我省的顺利实施,推动我省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下面,结合学习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方案,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人口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口问题更加复杂,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人口计生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转变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行政手段的思路和方法,围绕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主题、目标和要求,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推动,实行综合施治,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道路。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对于这些家庭存在的特殊困难,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总书记和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共《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20**年,根据国务院工作安排,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在10个省(市)开展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20**年,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被确定为国务院重点工作。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继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之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又一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重要举措,是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性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这项制度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情感寄托和养老的重要责任主体,独生子女一旦遭遇死亡或严重伤病残等意外事件,而母亲不能再生育,这些家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实际困难,成为最困难、抵御风险能力最低、最需要政府帮助的群体。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就是要通过稳定的制度保障为这些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救助、精神上的慰藉,使其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这项制度充分体现了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时代主旋律。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就是要缓解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生活上有帮助、经济上有实惠,从而有利于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这项制度充分体现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思想。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已经出台的奖励扶助制度,有效缓解了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困难,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专门解决这部分人群的特殊困难,就是要进一步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特别扶助制度作为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新的途径,赋予了人口计生工作新的内涵,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载体。

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深刻认识实施这项制度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此项制度在我省的全面落实。

二、准确把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政策内涵、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

一是要明确制度内涵和特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这项制度的内涵和特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从政策对象看,这项制度主要针对遭受意外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实质和目的是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的家庭进行特殊扶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政策性质看,它既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和补偿性,也兼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多重特征;从政策范围看,不仅包括农村也包括城市,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城乡一体化;从政策力度看,女方年满49周岁即开始领取扶助金,而且扶助金标准总体上高于奖励扶助对象,体现了对更需要特别扶助家庭的倾斜;从政策保障看,它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特别扶助的一项基本保障制度,财政资金是主渠道,同时借助奖励扶助制度管理平台和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管理。

二是要明确扶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和确认程序。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的对象是: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女方年满49周岁;(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关于特别扶助条件的具体政策口径,省人口计生委专门制定了政策性解释。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的具体程序是:本人申请、村(居)评议、乡镇(街道)审核、县(市、区)审批并以适当的方式公示。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残疾的,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级为三级以上。

三是要明确扶助标准和资金管理要求。根据国家统一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依据省政府奖励扶助民生工程政策,我省拟对只生育一个独生女死亡、且现无子女的对象,扶助金标准按照“就高”的原则,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10元(每年1320元)。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放的特别扶助金,由中央财政负担50%,地方财政负担50%,我省提标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负担。为减轻市、县两级资金配套压力,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省政府同意,力争地方财政负担的资金由省财政全额负担。特别扶助资金管理和发放的具体要求,参照我省《奖励扶助制度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是要明确与奖励扶助制度的关系和衔接办法。特别扶助制度与奖励扶助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对象上有交叉,机制上有重叠,我们要认真研究,通盘考虑,做好政策解释和工作衔接,使这两项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通过实施奖励扶助制度,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积累了实施新政策的宝贵经验,并锻炼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特别扶助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和实施条件。作为奖励扶助制度的延伸和扩展,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必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奖励扶助制度取得的成效。两项制度的衔接办法是:对于目前已经享受奖励扶助制度、且同时符合特别扶助制度资格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范围,20**年起不再确认为奖励扶助对象;对于符合特别扶助制度资格条件的农村对象,年龄达到60周岁以后,仍然继续执行特别扶助制度,不再重复享受奖励扶助制度。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确保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我省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一是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关系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成败的关键环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把政策真正交给基层和群众。只有通过宣传,才能使更多的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关怀,感受到特别扶助制度的温暖。各地在进行资格确认的同时,要采取发放宣传品、入户宣讲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活动,让群众充分了解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以及政策内容、资格条件、申请方式等,为群众申报和监督评议奠定基础。在这次资格确认过程中,特别扶助制度宣传材料要张贴到村组、社区,并发放到户。同时,要注意把握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不宜过多宣传扶助对象个案情况。

二是严肃认真抓好资格确认。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工作由各市、县(区)人口计生委负责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委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的资格确认工作,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明确职责,密切协作。要积极协调财政、残联、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做好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特别是残疾对象的甄别、核残和鉴定工作。今年的资格确认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本次会议后,各市、县(区)人口计生委要立即着手安排部署,迅速抽调人员,及时组织培训,明确政策口径和方法步骤,认真做好资格确认调查审核工作。各市人口计生委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要把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作为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及时、准确上报数据和个案信息。各地要坚持严格细致、不漏不冒的原则,准确把握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条件,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政策范围。对因组织领导不力、不负责任、等影响资格确认质量,造成数据出现严重偏差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问题严重的将责令停止实施此项制度。

三是严谨细致强化规范管理。为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我省的全面落实和健康发展,根据国家要求,省人口计生委、财政厅制定了我省《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和《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规范(试行)》。各地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认真制定实施细则,切实做好特别扶助制度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注重对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特别扶助制度作为一项有益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民生政策,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要纳入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四是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体系,由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委要明确专门人员和职能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人口计生部门要主动沟通,加强部门协调,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3

一、强化领导意识,搭建惠民平台

成立市计划生育家庭关怀扶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同志担任副组长,政府办、农工委、财政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计生协、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畜牧局、卫生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关怀扶助中心,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中心主任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担任。

计划生育关怀扶助中心办公大厅设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内部调剂3人,负责日常接待、受理承办及转办、督办群众诉求。关怀扶助中心每个成员单位都要设置一名专(兼)联络人员,负责办理关怀扶助中心服务大厅转办的相关具体事宜。各乡镇(区)也要在本乡镇(区)的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关怀扶助窗口,负责办理、移交本乡镇内计划生育家庭的关怀扶助事宜。

二、拓展惠民体系,实现政策对接

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政〔〕21号)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在普惠政策中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办字〔〕42号)规定,中心各成员单位出台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将本部门所涉及到的计划生育普惠政策具体细化、量化,增强可操作性,让广大计生家庭能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性。

三、明确工作职能,打造惠民载体

按照相关规定及我市实际,市计划生育家庭关怀扶助中心工作职能及承办事宜如下:

(一)工作职能

1、负责全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落实。

2、负责全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

3、负责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等方面诉求的受理。

4、向相关责任部门转达计划生育家庭的诉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集办理结果,并向诉求群众反馈。

5、指导全市计划生育家庭关怀扶助工作。

(二)承办事宜

1、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2、落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奖励政策。

3、依申请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救助。

4、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法律援助。

5、对计划生育家庭提供有关政策咨询。

6、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特惠政策。

7、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优先优惠政策。

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将计划生育家庭关怀扶助中心打造成便民快捷的绿色通道,特制定联席会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办公室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具体见附件),保证中心高效规范运行。

四、严格考核评估,促进政策落实

1、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将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各单位要指定具体科室、人员负责本单位惠民政策的落实,确保各项优先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2、各单位对于关怀扶助中心转办的相关事宜要认真对待,快速办理,及时反馈,确保计生家庭利益。

3、加强对利益导向政策及落实情况的公开公示,强化群众、媒体和社会监督。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和反映意见建议,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对虚报、冒领、克扣、挤占救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市计划生育家庭关怀扶助中心制度

(一)联席会议制度

1、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中心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

2、联席会议由关怀扶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

3、联席会议的内容:及时传达国家和省、市关于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关怀扶助等方面的精神,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对上季度计划生育家庭关怀扶助工作情况进行梳理、汇总、总结、通报,安排下季度工作。通过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协调沟通,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完善措施,解决问题,确保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面落实。

(二)首问负责制度

1、群众到中心申请解决问题或要求提供服务时,首先接待来访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负责人,属于本职工作的应热情接待,及时办理;属于其它窗口职责的,应将来人引导到办事窗口,并协助办理;属于其它相关部门职责的,应向当事人说明,并协助办理转办手续。

2、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属于业务范畴的事项,不能使用“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管”等语言,要做到当场答复。对条件不符合或手续不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相关规定和应提交的材料以及办事程序、手续等。

3、首问负责人要做好记录,如群众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应及时向中心领导报告,在规定或约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对确实不符合政策规定或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对方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三)限时办结制度

1、申请人到中心申请办理事项时,在符合政策规定及手续齐全的情况下,经办人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其所受理的事项。

2、申请人申请事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提交的材料齐全,能够当场解决的,应即时办结。

3、申请人申请材料不全的,工作人员应当场一次性告知其需补办的全部材料内容。

4、对需要上级审批或需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的事项,应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报送或移交(法律政策有规定办结时限的事项除外),并在规定办结的最后时限内向申请人反馈调查结果和办理进度。

5、未按规定时限办结的,按《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责任追究制度

1、工作人员因不负责任、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职责,致使服务对象或者国家公共利益遭受损失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过错责任人的责任。

2、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调离岗位处理:

(1)首问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贻误群众办事的;

(2)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受理而拒不受理的;

(3)未履行限时办结制度,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办理事项的;

(4)对虚假材料,能够发现但因工作疏忽而没有发现的;

(5)擅自离岗,造成群众办事不便的。

(6)其它违反工作规定的行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中心办公室工作制度

1、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受理、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对工作满腔热忱,高度负责。

3、高效便民,工作不推诿、不拖拉,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4

一、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实施这项制度,有利于缓解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帮助;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更好地体现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率先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因此,要充分认识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把这件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大事落到实处。

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

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二)直接扶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扶助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等违规行为。

(三)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开展“幸福工程”、“生育关怀”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救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制定的一项基本制度。

(一)扶助对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的对象是:山西省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女方年满49周岁。

——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符合上述条件的,视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对象,由政府安排发放扶助金。

(二)扶助标准。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扶助对象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后,中止发放扶助金。

对于目前已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独生子女伤、病残或者死亡的对象,按照本方案规定相应调整扶助标准;对于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条件的农村对象,年龄达到60周岁以后,仍继续执行本方案规定,不再重复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根据《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和省《实施意见》精神,对于领证独生子女伤、病残(达到二级以上)或死亡的,在伤、病残(达到二级以上)或死亡情况发生后,由各级政府及时给予每户一次性不少于5000元的补助。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还要为其提供精神抚慰和医学咨询指导等服务,帮助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实现再生育,对于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女方年满49周岁以后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范围。

上述政策执行后,《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晋政办发[2005]24号)规定的“农村独生子女伤残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的家庭,每户一次性补助不低于5000元人民币”及“父母不再生育且女方年满45周岁”的规定不再执行。

根据省《实施意见》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提高到每人每月50元,农村从领证起发放到60周岁,非农业人口仍发放至独生子女年满16周岁。但对于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扶助对象,从49周岁开始不再发放每人每月5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四、扶助对象的确认和汇总上报

(一)确认条件。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安部门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残疾的,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级为三级以上。县以上人口计生部门和残联组织有权对残疾等级的认定情况进行复核。

扶助对象的具体确认条件参见附件《关于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的界定意见》。

(二)确认程序。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扶助对象的确认。确认程序和办法原则按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的程序进行,但是要注意人性化服务,避免对扶助对象造成感情上的伤害。具体程序是:

——本人提出申请。

——村(居)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资格初审。

——县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并公示。

——省、市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三)汇总上报。为了简化程序,规范化管理,扶助对象申报表、花名表、汇总表、公示表等仍采用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人口发[2005]6号)规定的表格,表格标题可去掉“农村”字样,在申报表奖励扶助类型当中增加“6、国家特殊扶助对象”一栏。除今年单独申报外,以后每年的申报、审核和汇总工作,按照“4+1”奖励工作流程和时间统一进行。

五、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发放形式

(一)资金来源。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资金由财政负担,安排专项资金并分别纳入中央财政和地方预算。其中,国家特别扶助制度部分,负担比例为中央财政50%,省财政40%,市级财政10%。省《实施意见》规定一次性补助部分继续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3:3:4比例负担。各级财政部门必须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对全部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二)资金管理和发放。扶助资金的管理和发放严格按照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晋财教[2005]27号)要求严格执行,依托现有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直接发放到人。扶助对象凭有效证件到发放机构领取扶助金。

六、奖励与责任追究

根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对特别扶助制度落实情况实行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一)要把扶助工作纳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的,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二)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奖励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委托发放机构不按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奖励资金的,取消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扶助工作的领导。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扶助制度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做好基层干部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增强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程序,切实履行职责。

(三)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明确政策界限、严把质量关,做到全面、及时、准确,逐一登记、变更、上报符合扶助条件对象的有关信息,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财政部门要做到预算到位、拨付及时;发放机构要做到发放无误、及时到人。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5

一、主要内容

(一)扶助对象。*海市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户籍在*海市境内。

2.女方年满49周岁(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鉴定为三级以上残疾。

扶助对象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后,中止领取扶助金。农村的特别扶助对象年龄达到60周岁后,仍继续执行该制度,不再重复执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已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范围的扶助对象,按照本意见规定相应调整扶助标准。

(二)扶助标准及扶助金发放程序。对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100元扶助金,直至其亡故为止;对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80元扶助金,直至其亡故或其子女康复为止。扶助金的发放由市区、开发区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与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直接将扶助金发放到人。对于农村的扶助对象,可将扶助金并入“齐*惠农一本通”发放。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每半年发放一次。每年7月份发放上半年的扶助金,次年1月份发放下半年的扶助金。扶助对象凭有效证件到发放机构领取扶助金。在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扶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三)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

2.村(居)委会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资格初审。

3.市区、开发区人口计生部门进行确认、审批并公示。

4.市级和省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镇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原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残疾的,需提供等级为三级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二、实施原则、资金来源和资金管理

(一)实施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确认扶助对象,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3.直接扶助,到户到人。通过发放机构直接发放扶助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工作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关爱女孩”、“生育关怀”、“幸福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项扶助政策的综合效应,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资金来源。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由省、市、县财政分级负担。其中: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所需资金,省级负担30%,市级负担40%,各市负担30%;环翠区、高区和经区所需资金,省级负担50%,市级负担20%,各区负担30%。各级财政部门要将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对全部资金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三)资金管理。财政部门负责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转移支付、总量控制和监督管理,设立资金专户,分别核算省级财政拨付和地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将扶助金拨付到发放机构,监督发放机构将扶助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监督发放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和资金管理情况。发放机构负责制定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按照服务协议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及时足额划转扶助金,并将个人账户建立和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同级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可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统一管理。

三、工作要求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6

一、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西部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实施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的一项基本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建立和实施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与发展,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实施这项制度,有利于缓解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帮助;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体现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更好地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率先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要充分认识建立和实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把这件事关广大群众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大事落到实处。

二、特别扶助制度的范围、内容、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范围

从20*年的下半年起,在全省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二)内容

1、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女方年满49周岁以后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在全省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建立确保这一制度正常、稳定、可持续实施的管理运行体系。

2、与我省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紧密结合,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三)目标

1、建立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制度运行机制,确保国家和我省各级财政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以“直通车”的形式发放到户到人。

2、进一步落实、完善、拓展我省现有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建立以政策性奖励扶助为主体,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为补充,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相配套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通过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缓解计划生育家庭的特殊困难,引导公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我省低生育水平,为实现中原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4、建立群众举报机制和监督员制度等措施,并同现行的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活动以及目标管理责任制评估考核等制度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机制。

(四)基本原则

1、统一政策,步调一致。严格按照国人口发〔2007〕78号、国人口发〔20*〕60号文件精神和本方案关于扶助标准、扶助对象确认办法及政策解释的规定,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严格程序,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补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金融机构直接发放扶助金,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抵扣、虚报冒领扶助金和搭车收费等各种名目的违规行为。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逐步建立健全确保扶助制度落实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三、组织管理和部门职责

全省实施特别扶助制度工作,按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模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进行,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在省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人口计生、财政、公安、审计、金融、宣传、监察、民政、残联、计划生育协会等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各负其责。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和政策解释;负责扶助对象的统计调查、数据汇总和人群规模预测,建立扶助对象个案数据库和信息监控系统;向发放机构提供扶助对象个人信息档案。

财政部门负责扶助金的管理和发放机构的委托和监督。

监察部门负责对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和资金发放进行监督,对扶助制度执行中的各种举报案件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对重大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审计部门负责对扶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公安部门负责协助核对扶助对象的户籍情况。

民政部门负责提供扶助对象的婚姻和收养子女情况。

残联负责残疾对象的甄别、核残与鉴定工作。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新闻单位做好扶助政策的宣传报道。

发放机构根据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个人信息,设立个人账户,并将财政部门拨付的扶助资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负责将扶助金发放情况按时反馈给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计划生育协会负责号召协会各级组织积极参与做好扶助金的发放、管理工作;发动全体会员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的作用。

为了加强协调和管理,省人口计生委、财政厅成立的河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同时负责我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工作。

各省辖市、县(市、区)可以参照省级实施特别扶助制度工作组织管理的模式,组织实施本地区特别扶助制度工作。

四、特别扶助对象和扶助标准

(一)扶助对象

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的对象是:本省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未违反政策法规规定生育或收养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三级以上残疾。

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的家庭夫妻二人中女方年满49周岁,可以申请获得特别扶助。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年满49周岁领取扶助金。扶助对象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后,终止领取扶助金。

对于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而女方尚未达到49周岁的夫妻,各级政府、有关组织应积极为其提供精神抚慰、经济救助和医学咨询服务等,对有再生育意愿的,及时办理有关手续,为其再生育提供便利。

(二)扶助标准

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五、扶助对象确认和退出程序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分级负责”的原则确认扶助对象,具体应遵循以下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申请人在达到49周岁的当年1月15日前,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死亡证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连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户籍簿复印件一并交村(居)委会。

2、村级评议。每年2月15日前,村(居)委会对本年度申报要求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资格的和上年度的扶助对象,要逐户逐项上门核实,然后签署评议意见。符合条件的,要将《申报表》和相关证明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要向申报人说明原因。

对上年度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本年度不符合条件的,要向申报人或其家人说明原因,并填写《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退出审批表》(以下简称《退出审批表》),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有关信息虽有变化但仍然符合条件的,要将新的《申报表》和相关证明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

3、乡级初审。每年3月15日前,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对村级上报的资料进行初审,将初审通过的《申报表》、《退出审批表》等资料报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审批。

4、县级审批。每年3月31日前,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上报的资料进行审查,确认本年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并组织公示。

5、对象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县级人口计生部门确认的名单反馈到村(居)民委员会,由村(居)民委员会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10天。

6、信息管理。每年4月30日前,经确认具有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资格和退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范围的对象,由县级依据《申报表》和《退出审批表》,将其信息录入“特别扶助管理信息系统”。

省、市两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登录“特别扶助管理信息系统”,负责督促各县(市、区)及时录入上报信息,进行数据下载和必要的汇总分析,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名单及其汇总表进行备案。

7、市级人口计生部门对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上报的扶助对象的个案信息进行质量抽查。

六、信息和档案管理

(一)个案信息管理

市、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登记、核查、上报、监管、应用、维护、考评等制度,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个案信息库。具体要求按照《全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规范(试行)》执行。

(二)工作档案管理

扶助工作档案分为业务档案和对象档案两类,由县、乡、村分别建立和保存。

1、归档时间

各县(市、区)对扶助对象审批公示后一个月内将个案资料整理归档。

2、立卷要求

(1)县级人口计生部门立卷要求

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建立业务档案和对象档案,负责扶助对象个案资料的统一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专人负责,专柜存放,统一管理。

业务档案:包括年度扶助对象确认请示、批复文件、年度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分乡通知单、资金到帐通知书、新增扶助对象存折领取登记表、年度扶助对象汇总表、对象退出资料等。

对象档案:包括扶助对象的申报表,身份证、结婚证(或夫妻关系证明书)、户口簿、《死亡证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复印件,有关婚姻、生育、身份证明材料、扶助金领取通知单回执等,按一人一卷归档。

(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立卷要求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业务档案,负责将县对乡扶助对象资格确认通知单、申报表、退出情况报告单一并集中立卷归档。

(3)村(居)民委员会立卷要求

村(居)民委员会建立业务档案,负责将乡对村扶助对象资格确认通知单、申报表、身份证、结婚证(或夫妻关系证明书)、户口簿、《死亡证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复印件,有关婚姻、生育、身份证明材料、退出情况报告单一并集中立卷归档。

扶助确认对象档案卷为永久卷,卷内材料的目录填写、案卷封面、案卷装订、借阅、查询等按档案管理规范进行。

七、扶助资金管理

(一)资金来源

按照国人口发(〔2007〕78号)文件要求和省政府决定,全省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资金由中央、省、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50%、30%、10%、10%的比例分级负担。

各级财政要确保将配套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对资金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二)资金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和监督管理。县级财政部门建立扶助资金财政专户,将中央补助资金和省、市、县级配套资金集中管理,封闭运行,及时足额拨付到发放机构;监督发放机构将扶助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各级财政通过财政年度决算,向上级财政部门反映扶助专项资金到位、发放和结存情况。

八、扶助资金发放

(一)发放机构的选择确定

扶助资金依托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由省级财政、人口计生部门与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直接发放到人。

(二)扶助金的发放

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一年发放一次。扶助对象凭有效证件到发放机构领取扶助金。

发放机构县级分支机构按照发放协议的规定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个人信息设立个人储蓄帐户,将县级财政部门拨付的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储蓄帐户,并按要求将存折送达扶助对象;将建立个人帐户、资金拨付和存折送达情况及时反馈给县级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严禁用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个人贷款等款项。

在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扶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三)扶助金发放的具体要求

县级财政、人口计生部门、发放机构,各负其责,互相配合,认真做好扶助资金的发放工作。

1、发放机构县级分支机构、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实行专人负责制,乡级计生部门设专管员。

2、发放机构县级分支机构在收到县级财政部门拨付的扶助专项资金7日内,按照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将专项资金划转到扶助对象个人储蓄账户。

3、发放机构县级分支机构将专项资金划转到扶助对象个人储蓄账户后,3日内将本年度扶助对象对帐单分别送达县级财政、人口计生、监察部门,7日内将当年新开设的扶助金存折发放到人,10日内将扶助金存折发放登记表移交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存档。

4、对往年度扶助对象,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依据发放机构本年度扶助金对帐单逐人发放当年扶助金领取通知书,并将通知书回执存入扶助对象档案。

九、监督和评估

(一)各级监察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扶助工作的监督,各有关部门在自已的职责范围内同时做好监督工作。

(二)建立由社会各方面人员参加的观察员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传媒参与监督等多种形式,对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三)市、县两级建立由监察部门组织协调的特别扶助制度监督联席会议,对扶助对象确认程序、资金配套、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制度运行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四)人口计生、监察部门每年度应将扶助对象的有关情况及查处有关案件的情况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五)人口计生、财政、金融等部门在实施特别扶助制度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应及时纠正,对发生的严重违纪案件应当移交监察部门。

(六)对在实施特别扶助制度中发生的不履行职责、违犯资格确认程序、在资格确认中收受贿赂、不按规定发放扶助资金、弄虚作假骗取扶助资金或拖欠、截留、抵扣、挪用、贪污、私分扶助资金等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省、市特别扶助制度工作协调小组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对扶助对象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等进行综合评估。

十、宣传和培训

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实施中,必须做好广泛深入、扎实细致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加大对特别扶助制度的社会宣传,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建立特别扶助制度的意义、特别扶助的政策、扶助标准和申报确认程序,使特别扶助制度家喻户晓,大力营造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社会氛围,提高特别扶助制度实施的透明度。

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做好基层干部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程序,切实履行各自职责。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员全社会力量,扶助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逐步帮助解决广大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任务目标

扶助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伤残、夭折或其父母伤残的家庭,对这些家庭的主要成员遇到意外情况或难以克服的困难时,积极开展扶助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给予援助。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生育关怀行动”扶助活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生育关怀行动扶助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成员如下:

组长:刘卫东

副组长:黄远辉

邓彩虹

李皖豫

成员:刘济(区委办)、刘子龙(区政府办)、黄德山(区委宣传部)、黄祖平(区人口计生局)、岑振红(区计生协会)、陶曼(区民政局)、张玉花(区财政局)、卢界群(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惠娟(区审计局)、杨德智(区残联)、王惠娟(区工商局)、黄炳明(区扶贫办)、杨玲(区妇联)、谭庆喜(区总工会)、彭荣华(团区委)。

领导小组负责本活动的全面布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扶助活动办公室,下同),办公室设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由黄祖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本活动的管理与实施,展开全区计划生育困难人群调查摸底,明确对象,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做好受助对象家庭信息资料归档管理,接受省、市及社会的监督检查,协调解决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宣传部、区人口计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审计局、区工商局、区残联、区扶贫办、区妇联、区工会和团区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1、区委宣传部:为扶助活动协调宣传口径,宣传造势,并负责扶助过程的舆论宣传。

2、区计生协会:发挥协会作用,扶助活动办公室交办的具体业务。

3、区民政局:在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时,凡符合低保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应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对符合扶助条件的失学儿童确保基本生活;对孤儿应由监护人抚养,监护人放弃抚养权的由所在地福利机构收养或由社会志愿者家庭寄养,生活费由城乡社会扶助资金扶助。

4、区财政局:安排扶助活动资金,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5、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办理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手续、招用工和安排就业过程中,优先照顾和扶持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户、纯二女结扎户予以优先照顾。

6、区审计局:负责扶助金发放使用监督。

7、区工商局:在同等条件下,对符合扶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在政策上应予以优先照顾;通过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提供各类信息,引导他们搞好经营、增加收入。

8、区残联:协助受助对象调查工作,对受助对象残疾情况进行鉴定。

9、区扶贫办:在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对符合扶助条件的,应当优先安排扶贫项目和技术培训。

10、区妇联:把扶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工作作为妇联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展特困单亲母亲帮扶和“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活动中,优先照顾和扶持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加强对困难妇女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围绕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开展工作。

11、区总工会:对特困职工家庭每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时进行慰问扶助,为困难家庭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服务。

12、团区委:将困难家庭子女纳入希望工程,定期予以扶助。

五、范围及标准

(一)扶助对象条件:

本区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困难户,重点是独生子女户中因为父母或子女死亡或伤残后丧失劳动力等原因造成特困的家庭。

申请扶助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本区实行了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家庭;

(2)家庭中因为父母或子女死亡或伤残后丧失劳动力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在区民政局公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或因为严重疾病、意外原因,需要紧急扶助。

(二)扶助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扶助资金。

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户中子女死亡的特困家庭;

2、父母残疾基本丧失劳动力、子女伤残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计划生育特困家庭;

3、父母残疾尚有一定劳动力、子女伤残基本丧失劳动力的计划生育特困家庭;

4、因严重疾病等原因需要紧急扶助的计划生育特困家庭。

(三)扶助金的筹集和管理

1、资金来源。一是积极争取省、市人口基金会的资金扶持;二是区政府拨付专项资金;三是面向积极关注计划生育事业的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募集。

2、资金管理。“扶助活动”所筹集资金汇入区计生局开设的专户,及时对符合条件家庭发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接受社会和相关部门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六、实施步骤

(一)摸底调查,确定扶助对象(*年12月20日至*年1月10日)。

1、区扶助活动办公室组织各镇(办)开展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摸底调查,初步筛选符合扶助对象条件的家庭;

2、由村(居)委对申请的家庭情况向群众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3、公示无异议的家庭填写统一格式的《申请表》;

4、村(居)委填写意见后上报镇(办)计生协会,镇(办)计生协会填写意见,上报区“扶助活动”办公室;

5、扶助活动办公室审批核实,确定扶助对象名单。

(二)宣传发动(*年1月10日至1月20日)

1、逐级发动,利用各种形式大力造势,广泛宣传扶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目的、意义,引导全社会力量关注参与这项活动,为筹集社会捐款打好基础。

2、全面发动计划生育系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有利于扶助工作的良好氛围,带头为独生子女用父母伤残、夭折的家庭捐资扶助金。

(三)举行启动仪式(*年1月25日)

1、时间:*年1月25日上午9:00开始,时间半天。

2、地点: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楼会议中心。

3、规模:约为300人参加。参加人员包括:

(1)邀请省计生协会会长张帼英、常务副会长田绥、秘书长赖耀南,省人口基金会理事长黄京水,*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市计生协会会长张志才,*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口计生局长蔡建明,市计生协会秘书长陈善福出席并发言;

(2)区四套班子领导及区关怀生育扶助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3)区各镇(办)及各村(居)计生协会会员代表。

4、议程:

主持人:邓彩虹副区长

(1)领导讲话

区长、区计生协会会长刘卫东介绍我区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扶助活动的情况

(2)捐资

①省计生协会向我区计生协会捐资

②省人口基金会向我区计生协会捐资

③区人口计生系统干部代表向区计生协会捐资

(3)向受资助的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发放扶助金

(三档共30人)

(4)受资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代表发言

(5)区成员单位部门负责人发言

(6)省计生协会领导讲话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8

[关键词]计划生育;家庭救助;机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60-01

0引言

在迈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也不断趋于繁荣、稳定。在这个背景下人口问题成为了我国整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一直以来我国的人口基数都处于较大的状态,一方面人力资源确实较为丰富,而另一方面则给社会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计划生育制度的有效实施给国家的繁荣稳定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相对而言农村的超生现象较城市而言还是较为严重,因此从2004年起国家在农村逐渐开展并实施了计划生育奖励机制,2007年我国正式出台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来保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生活质量。在制度中明确规定对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在贷款、扶贫项目以及社会救济方面应该优先照顾,且地方政府应该给予帮助。通过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的有效实施能够更好地推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这对于农村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立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的重要性

建立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并落实是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需求。通过建立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可以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有利的导向,并让农村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缓解农村贫困人口的压力,让农村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在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的积极推广下事实上也是保证了广大农民的实际利益,并促进了农村生育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农村的建设。

2目前建立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从大环境来看当前农村养老的形势极为严峻,而当前的养老政策以及扶持政策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倡导的同时,事实上也加速了农村老龄化现象,特别是养老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另外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到城市当中,从客观角度上来看这确实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却留下了大量的老龄农民,使得农村老龄化问题更为凸显。这种现象给建立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虽然目前农村计生户奖励扶助措施形式较多,但是奖励扶助和养老保障制度依然不够完善,特别是基层t作不能得到落实。对于独生子女奖励扶助政策还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3建立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的有效对策

3.1树立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意识

对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而言,相关的救助对于他们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他们生活的重要支持。从上个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开展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及比率正在不断提升。这也造成了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在

医疗、养老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急需扶持、救助。从宏观上来看建立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是整个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党委政府必须承担并落实的重要责任。从国家的发展方向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虽然已经构建出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不够健全,而建立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能够让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为充实,也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了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能够以有效的展开,政府方面首先应该树立起相关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彻于实际工作当中,特别是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该在工作中找到切合点,将计划生育工作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融合起来,让计划生育工作得以深入展开。

3.2充分调动政府职能,对构建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进行统筹

为了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构建得到落实,政府方面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政府对相关政策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优化以此来带动整个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加入到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推动的队伍当中。与此同时还应该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充分落实好深入调查工作,采取分段协助的方式在政策以及科技扶持的共同作用下来提升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让其自身获取持续发展的能力。另外计生委也应该与政府以及其他机构如劳动局、民政局等部门共同执行合作机制,让困难户的基本需求得以实现,并能够向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救助。在上述情况下也可以更好地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进行管理。为了让救助机制发挥出实际的效用,相关部门在前期应该充分做好准备丁作并对救助资金进行统筹测算,构建好通畅的资金渠道,让救助工作能够持续性的开展。

为了让计划生育贫困救助工作更为规范政府方面特别是计生委应该加强监控工作,并采取严格的审批手段来控制救助资金的流动,将相关批准材料进行备案并有计生委汇总,让救助金额能够足额到达困难户的手中。

3.3将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衔接好

对当前的惠民政策要进行妥善的分析,在某些情况下部分惠民政策必然会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产生冲突,此时就需要构建出良好的协调机制,让计划生育为惠民政策的上位政策得到保证,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得到优先性的优惠。对合法生育子女以及非法生育子女进行差异性的对待。落实好联动以及信息共享机制,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到优先的实惠。

4结语

建立完善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构建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的过程中,政府方面应该从充分发挥职能同时还要将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衔接好,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工作手册.中国人口出版社;第1版,2008年11月.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9

濮阳县辖20个乡(镇),1004个行政村,总人口104.6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1.5万人。2006年4月份以来,该县按照省、市人口针生委的部署,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确立“让计生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唱主角”的工作思路,培育新型农民,率先打造计生户的幸福生活,致力于把全县计生家庭培养成为“生产发展的主力军、生活宽裕的领头雁、乡风文明的传播者、和谐健康的新典范、民主管理的当家人”,2006年全县各级共投入资金1172万元,对全县1674户计生家庭进行了帮扶,

濮阳县的“幸福家庭行动”启动于2006年,在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在全省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意见下发后,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学习,认为这是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一个重大导向,也是计划生育创优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为此,县委、县政府先后五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确定了全面推进“幸福家庭行动”的整体思路和保障措施,编制了全县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三年规划,明确了“户户走向富裕,人人享有健康”的行动目标。

为保证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总体目标和三年规划的顺利实现,濮阳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了幸福家庭“五大行动”。一是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小康行动。县财政、县直涉农部门、各乡镇和县、乡骨干企业筹措帮扶资金,对比较贫困的计划生育家庭开展针对性帮扶活动。目前,全县已有1674个计划生育家庭接受了帮扶。二是开展计划生育家庭雨露行动。研究出台了《濮阳县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实施办法》,指导36个县直涉农部门制订针对计生户的优惠政策127条,涉及大型农机具补贴、有线电视、电话安装、就医、升学、小额贷款等多个方面。各乡镇、各行政村对上述优惠政策进行公示,并为每个计划生育家庭发放优惠政策手册。县委、县政府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切实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兑现到了各个计生户。三是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文明行动。制订了文明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各村开展了计划生育基础知识、致富知识与技能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开展了“六比六看六争”和关爱女孩活动,隆重表彰了十佳“成才女孩”和100个计划生育幸福家庭户;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捐书赠书”活动,为每个行政村建成了图书阅览室,为每个计生家庭建成了图书架,在38个生育文化大院建成了文化戏台,有效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健康行动。从保障农民群众生殖健康人手,实施了“新婚家庭幸福促进计划”、“孕产家庭幸福促进计划”、“育儿家庭幸福促进计划”、“温馨家庭幸福促进计划”和“夕阳红家庭幸福促进计划”,大力开展计生家庭优质服务活动,已有8.7万个计生户享受到了这五项服务。五是开展计划生育家庭阳光行动。以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政务公开、行风评议为载体,广泛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让广大育龄妇女明白现行生育政策和社会抚养费征收政策,让广大计生户明白应该享受的扶助政策,切实做到依法行政、阳光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在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中,濮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长效机制的建立,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引导,变“政府推动”为“计划生育家庭主动参与”;多元筹资,变“政府出资帮扶”为“市场运作资金帮扶”;完善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变“一次性回收扶助资金”为“分批分期回收”;强化合作,变“单方受益”为“互利双赢”。

一年来,全县被帮扶的第一批计生家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清河头乡双女户王相彬用帮扶的一千元种植小尖椒,亩收入4800元,当年就解决了买拖拉机难的问题;濮阳县徐镇镇长亭村计生户刘向涛在得到1000元帮扶资金后,又被计生部门帮助申请到小额贷款5000元用来搞西瓜大棚的种植获得丰收,年增加收入上万元;庆祖镇计生户李海亮、董素伟夫妇在镇政府的帮扶下注资选址开办门市,并被免去工商税务等费用,开办一年多来,小杂货店生意兴隆,一家三口的日子也日渐甜蜜起来。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10

**区位于**市东北部,总面积159平方公里,总人口22.7万,农业人口6.4万,现辖5个街道办事处,31个社区居委会,2个乡镇,43个行政村。今年年初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规范操作,认真开展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按照“制定方案、调查摸底、宣传培训、对象申报、资格确认、资金组织、资金发放、监督保障”的程序,稳步开展奖励扶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经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全区共确认200*年度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69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1.07‰,其中a乡38人、B镇15人、C办事处7人、D办事处9人。至7月底,奖励扶助各项工作已全部按程序落实到位,奖扶对象个案上报率和奖励资金发放到位率均达100%。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是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响应党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成立了**区落实省8件、市10件实事考核办公室,下发《关于落实省8件、市10件实事考核指标分解任务的通知》,将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做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其中。今年2月初成立了**区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区人口计生局、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人口计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办事处也成立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区人口计生局成立了“**区人口计生局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调配2名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配备了电脑、档案柜等硬件设施。区奖励扶助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听取奖励扶助工作运行情况,具体部署安排奖励扶助工作,保证了奖励扶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规范程序,积极稳步推进

我们认真领会精神、理清思路、规范程序、抓住关键、分步实施,争取了奖励扶助工作稳步顺利推进

。1、突出政策宣传。为确保让所有落实奖励扶助试点的工作人员及广大群众准确掌握和了解奖励扶助政策。我们以宣传为先导,采取了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培训,使奖励扶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层层进行专题培训。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计划生育党政分管领导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区人口计生局先后召开多次乡镇、办事处主管领导和计生专干会议,对开展奖励扶助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各乡镇、办事处也多次召开联村干部会,村支部书记、村计生专干、村计生协会会长会议,对奖励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政策条件、确认程序、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培训。二是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区人口计生局对奖励扶助宣传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各乡镇、办事处充分利用宣传车、计生阵地和宣传板报、橱窗、标语等载体广泛开展奖励扶助制度社会宣传。据统计,全区共安排宣传经费1.5万元,共出动宣传车16次,制作张贴宣传标语口号280条,张贴宣传画2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组织上街宣传6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65人数,上门宣传服务1496人次。三是结合六月份集中活动月的开展,在宣传内容上把奖励扶助政策知识,作为活动月的宣传重点。在对农村群众宣传教育中,我们利用播放录像、发放资料,重大计生纪念日中演出计生节目等方式,以生动的事例和图片资料等向农村群众宣传奖励扶助政策。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奖励扶助政策已家喻户晓、深入民心,真正做到了让政策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政策。

2、狠抓工作环节。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为了保证确认对象的准确无误,我们狠抓了这个重要环节。1月25日区人口计生局组织开展了奖励扶助工作培训班,传达了全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并对奖励扶助制度相关政策及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和测试,使各乡镇、办事处计生办工作人员掌握了奖励扶助的政策口径。会后,各乡镇、办事处及时开会部署,培训骨干,组织调查。各乡镇、办事处计生办人员利用春节农村人员大部分回家的有利时机上门入户调查,完成了全区奖扶对象的第一轮摸底工作。

3月12日-21日,村委会将摸底上报的名单按省里统一要求的内容进行了张榜公示。3月26日-27日村计生专干指导公示期内群众没有异议的对象填写了《湖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人员申请表》。3月28日-29日,经协会理事会评议、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后再次确认上报对象。3月30日-31日,村委会将奖励扶助名单及对象申报表、身份证和户口薄复印件、协会评议表和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表一并上报乡镇、办事处计生办。4月5日前,由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人大主席、纪委书记、计划生育分管领导、派出所长、计生协会会长和计生办主任组成了审核小组,根据各村干部的核实情况和群众举报情况,对奖励扶助对象逐一审核。4月6日-15日,乡镇、办事处计生办按照省里统一要求的内容再次张榜公示。4月16日-20日,各乡镇、办事处按要求为公示后无异议的对象建立个人档案装袋上报区计生局,并向区政府递交了申请审批的请示。同时对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人员做好了解释工作。5月8-18日,乡镇、办事处将区人口计生局已审定的对象在所在的村务公开栏、交通要道处、村民集聚地和对象所在村民小组的醒目位置进行了第三次张榜公示。5月15日前,区、乡两级将奖励扶助对象个人档案资料全部整理完备,归档保存。

摸底调查结束后,区人口计生局采取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的方式,分赴a镇、B乡、C办事处、D办事处,对上报的信息进行质量核查,极大地提高了奖扶数据的准确性。区人口计生局经过先后5轮的筛查,最后确定我区200*年度符合条件的对象69人。7月29日、30日,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主要领导带队将光荣证和存折分别送到确认的69名奖励扶助对象家中,群众反应非常好。

三、强化责任,确保良好效果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是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一项严肃工作,也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为了确保政策执行公开、公平、公正,对象确认准确无误,确保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我们采取了以下保障措施。

1、强化责任。区计生领导小组下文明确了计生、公安、财政、民政、审计、纪检监察、宣传等部门的具体职责,做到紧密协作、密切配合、同心同力,全面推进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全区各乡镇、办事处也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把确认对象准确与否和村干部、计生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挂钩,增强了工作责任感。

2、严格考核。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落实省8件、市10件实事考核办公室,下发《关于落实省8件、市10件实事考核指标分解任务的通知》,将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做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其中,将奖励扶助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办事处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并组织计生、财政、纪检监察部门等对乡镇、办事处上报的奖励扶助对象进行抽查,对宣传政策出现重大偏差而造成群体性上访、集体弄虚作假、虚报奖励扶助对象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厉处分。区计生领导小组下发的《二0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评分细则》要求奖扶对象上报准确率达到100%,年终进行考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