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推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2:39

媒体传播推广篇1

【关键词】信息时代;三网融合;广播电视;革新

一、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1.1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即是将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网发展。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结合各大网络功能及特点使得其功能相互趋于一致,使得其业务范围也趋于一致。三网融合和后建会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多功能服务。

三网融合并不是物理上的融合而是指业务应用上的融合,在业务上相互渗透,应用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网络上实现互联互通,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多媒体化服务。

1.2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三网融合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数字技术之上,既将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通过编码后进行传输和交换,使得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有共同的交流语言。而现在数字技术已经使数字信号抗干扰增强不再受传输距离影响,有这一技术基础,三网融合完成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信息时代三网融合的推广

2.1信息时代下的三网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能知万物万事。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下信息的高速发展为人类的沟通和全球化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信息时代下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三网”――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外国文化也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等传入国内,同时奇异的思想和先进的理念也渐入人心。

2.2三网融合的推广

然而真是因为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与现在的传媒体制,三网走向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在2001年3越15日通过了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共同发展融合。大势所趋下国家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渠道。2006年3月14日再次通过十一五计划纲要提出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完善宽带通信网并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为一体的数字网络电视,同时制定和完善了网络标准,更加加快促进三网融合。2010年1月,国务院常委会议决定加快三网融合,并通过了加快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其将三网融工作合分为两个阶段,从2010到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至2015年为推广阶段。在试点阶段将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性发展作为重点,制定三网融合的方案并选择有一定条件的地区进行开发,从而不断加大推广的范围。在此同时加快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和升级改造,组建部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形成三网融合有序进行的基本体制。推广阶段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广三网融合,对三网融合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使得下一代互联网路承载能力得到提升,从而真正实现但网融合。时代的要求,股国家的大力支持将会使得三网融合超越预期的速度推广,让我们更快的享受到三网融合带给我们的方便快捷。

三网融合求同存异,应允时代的发展。当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娱乐中我们将会更加感到轻松便捷,资源的共享也会使得我们在学习上更加轻松。三网融合的推进将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实现全球信息化和资源共享化。新的传媒体制将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当中让我们感受新体制的优越。

三、广播电视传媒体制的革新

3.1广播电视体制的概念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人们思想意志的的载体,是控制广播电视使用权、所有权的特定群体意志的延伸。广播电视的性质决定了广播电视体制的形成,然而影响其体质的却是社会体制。广播电视体制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广播电视直接或间接起着制约作用的制度。我的的广播电视体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的。我们采用的也是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其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党的原则。我国的广播电视在思想上必须要宣扬党的基础思想,在政治上必须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在组织上必须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原则和新闻宣传纪律。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也在不断探索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广播电视体制。

3.2现阶段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有较大的转变。我国采取了新的中央与行省两级管理制度并大力推进集团化工作。广电成立之初采用了“两块牌子,两种性质,一套班子”的管理制度对广播电视进行管理与运用。

2004年2月10日广电总局了《关于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其他广播电视作业,并且还可以吸收国内社会资本探索进行股份制改造。

2011年年底广电总局明确提出今后只允许组建事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台或总台。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是以大格局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向以外部资源重组、内部结构调整的集约式整合阶段转变。

3.3广播电视体制的革新

时代在进步,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通信性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着。三网融合给予了广播电视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而此时广播电视传媒正处于转型时期,。在体制上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化转变,技术上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转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传媒市场化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究其根源不难发现传媒领域内部资源配置十分僵化,而且资金短缺。我国广电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其环节分割严重而影响发展。三网融合使得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取得了进展。三网融合将完成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立、设备产业化等工作。三网融合将会使得广播电视体发生巨大变化。三网融合也将会使得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一个大媒体产业,而这种大媒体产业也正是广播电视媒体制度的新篇章。

结合三网融合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制度应与国际接轨,外国广播电视媒体制度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就是典型的公有性体制,它是以国会拨款,收取纳税人“执照费”为经营手段的公营广播电视结构,而这种体制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更加有利于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三网融合的发展已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三网融合带给广播电视媒体的价值不言而喻。信息时代下我们的科技在发展三网融合带动广播电视媒体产业的发展给予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享受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的巨大好处。幸运的一代从我们开始。

【参考文献】

[1]尚光亮.三网融合下中国电视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

媒体传播推广篇2

一、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积极影响

当前,新媒体应用于文化传播体系中,对提升文化传播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具体来说,借助新媒体技术,可提升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对此,对比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之间在文化传播上起到的作用,虽然二者的传播媒介大相径庭,然而其根本目的均是以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为主。而这其中,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明显大于传统媒体,由于不受地域限制与权限限制,更不受设备拘束与制作时间限制,新媒体可更快速、准确、高效地传播文化资源,弥补传统媒体文化传播载体制作周期长、地域限制大等问题,以便实现文化传播力的扩大与深化。此外,新媒体应用于文化传播体系中,可扩大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保证文化传播的影响范围扩大。对此,前文已经提及,新媒体重要的技术特点之一,是互联网络在信息传递时具备的共享性与无界性。巧妙应用两种特性,使其与文化传播内容融合,将保证文化传播广度与影响力的增大。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传输渠道受地域、空间及时间影响较大,无法大面积推广具有价值的文化内容,进而造成优秀的文化后继无人。然而,利用新媒体的无界性及共享性来开展文化传播,能极大地提升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保证其受关注程度提升,传播效果提升。

二、新媒体在提升文化传播力中需侧重焦点

目前,利用新媒体环境提升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已然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积极影响对文化传播利用新媒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目前而论,在保证新媒体对文化传播积极影响的基础上,认清新媒体在提升文化传播力中至关重要。对此,了解现阶段文化传输面临的具体环境后不难发现,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追逐思维的变革,都市生活水平在悄无声息地提速,快餐化、眼球化经济正冲击着文化传播发展,如何权衡与掌握手中的文字武器,确保客观、精准、丰富且正向化的文化传播氛围,已然是文化传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注重眼球时代下垃圾文化的大量涌入,新媒体提供的传播平台将造成优质文化传输发展困难,无法有效筛选精华,规避糟粕,将造成文化传播力的分散与流失,影响真正的传播内容深入民心。除此之外,优质文化如何借助新媒体达到深入浅出的传播也应是需关注的重点。对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内容的趣味化与思维导向的科学化,是新媒体提升文化传播力的又一重点。对此,进一步明确文化精神,进一步了解媒体价值,注重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所要凸显的作用,适当应用娱乐,适当浅显表达,并借助文化传播中沉淀的优势,稳固文化传播基础,发挥文化传播价值,保证文化传播既具备吸引受众的娱乐性,又不会因过度娱乐,粗俗肤浅而降低文化传播的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提升文化传播力的具体方法

媒体传播推广篇3

【关键词】传统广播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2014年8月18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传统广播要与新媒w进行融合发展。目前很多传统广播正在借力微信公众平台扩大优质节目内容在新媒体中的影响力,尝试粉丝经济。

本文通过分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北京交通广播、上海交通广播和珠江经济台等国内4家有代表性的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应用的角度探索传统广播应该如何与微信公众号结合,提出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生产的对策。

一、传统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生产现状

传统广播是典型的线性媒体,信息转瞬即逝,手机这一便捷的接收终端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于一体,弥补了传统广播的缺陷。传统广播与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合顺应了碎片化、图像化的时代特点,并使“点到面”的传播变为“点到点”的传播。目前,全国有将近600个广播电台公众号活跃在微信上,①它们的内容生产大体都呈现为以节目资讯、活动宣传、收听直播为主,不同类型的广播公众号侧重有所不同。

(一)依托广播媒体特色提供信息衍生服务

交通类广播微信公众号以路况查询、爆料、留言、社区互动、活动参与为主。例如北京交通广播和上海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多提供本地路况、出行指南方面信息,其中北京交通广播公众号深化了交通栏目,提供了航班、限行、公交换乘、省际客运等路况查询以及路况直播,为当地用户出行提供了方便和服务。

(二)打造品牌活动推广

活动宣传是广播类微信公众号的一大特色。以北京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为例,活动专区推出爱心募捐的公益活动“1039行动・善行启动”,同时推出旅游路线推荐和攻略供用户参考。上海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则举办了如音乐节、欢乐生活节等活动,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免费入园。2016年珠江经济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全球同步音、视频直播“首届讲古鳌头赛”,挖掘培养“粤语讲古新人王”,传承广府文化,提高了广播电台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通过粉丝参与和朋友圈转发等方式,不仅提高了用户活跃度,还强化了粉丝经济,助力平台提升经济效益。

(三)衍生广播产业链

在互联网时代全方位拓展广播的发展空间,包括资源、渠道、平台及商业运营模式等,实现广播新媒体的转型发展。②如珠江经济台2015年“双十一”的“广东广播电商狂欢节”特别广播节目,除了广播节目直播外,还通过官方微信图文及短视频进行直播,主持人在视频直播里使用新媒体方式展示电商产品及服务,并与用户进行互动,打造了一场电商狂欢盛宴,创造了“电台直播节目+互联网传播+电商”的广播电商新模式,尝试从传播领域跨界到消费领域,引发业界关注。③

二、传统广播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的问题分析

从2016年9月1日至10月31日近两个月的广播微信公众号数据来看,广播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着微信指数(wCi)④较低、内容生产效果差的问题。《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广播业发展报告数据看出,目前中国还没有哪一家传统广播电台基于媒体融合创造了很可观的经济收益,传统广播嫁接微信公众平台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原创性

笔者对2016年9月1日~10月29日两个月的原创文章数占总文章数的比率进行分析(如表1),可以看出,除中国之声的文章多原创外,北京交通广播、上海交通广播、珠江经济台等微信公众号原创数都较低,内容来源多为网络综合及转发。如上海交通广播在两个月内的原创文章多为活动宣传或相关交通法规的新闻编辑,内容的选取上与许多公众号相似,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二)功能单一,微商盛行

在传统广播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型融合的过程中,界面栏目多数都可以链接到微商城。搭建微商城的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传统广播的发展渠道,然而也存在很多弊端,如:无消费者评价和综合评估指标,且依托公众平台的微商城推出的商品单一、更新慢、数量少,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多样性的选择和服务。这样的输出效果大大降低了促成消费者购买的动机,同时回馈差,缺乏互动交流,无法形成消费依赖和品牌忠诚度。

(三)设计粗放,阅读量低

传统广播电台只是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简单的嫁接,实现微信推送,然而界面设计粗放无亮点且可阅读性较低,在收听的便捷程度和界面友好程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多数广播公众号只是进行简单的图文组合,然而文字内容单一,图片杂乱无重点,难以触发阅读行为。如上海某频率微信公众号在2016年10月30日推送的“据说Fm105.7的主持人都被挂在了这辆过山车上”一文,全文共32张图片,而正文文字描述却只有6句,图片繁多且质量较低,内容低俗平庸,用标题吸引眼球而正文内容却和标题毫无关系,这样的传播方式很难发挥广播公众号的媒体优势。

三、广播与微信公众号的媒介特点与融合分析

(一)移动贴身性强

广播与微信结合,以手机为接收终端,广播作为声音媒体与微信的语音功能相契合,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可以取长补短,弥补广播作为线性媒体声音转瞬即逝的缺点。微信公众平台还提供了回放功能,为声音提供了保存性。

(二)广播与微信功能相融合的复合传播

广播的媒介属性为声音传播,这与微信基于语音对讲的功能有效结合。微信语音留言可以让听众的声音出现在节目直播中,与过去电台收听拨打“热线”的方式相比,避免了占线或主持人不在线的问题。同时语音留言具有私密性。有调查显示,广播微信账号用户与广播原有听众的重叠率高达88.96%。通过微信平台培养的新受众占11.4%,新受众中约有三成仅依靠微信收听广播节目,剩下七成通过接触广播微信后采用多种方式收听广播。⑤因此,基于微信平台的图片、视频、文字、链接的复合传播不仅让广播听得见而且看得见,突破了广播声音传播的局限性,让听众在收听的同时有图可看、有文字可读,实现了广播媒体立体化的传播。

(三)鞑ニ矫苄浴⒒ザ性强

传统广播媒体多为单向传播,受众接收信息相对被动,而微信作为交互性、及时性的社交媒体,可以进行精准的定向传播。此外,微信朋友圈的分组功能以及后台回复等功能保证了微信平台的传播具有私密性。传统的广播互动多为拨打热线电话、在线点歌或对主持人发起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等,然而对于有些不善言辞的受众,打电话免不了会紧张局促,而在微信中,媒体的传播环境回归到私密的状态,削弱了受众参与的生涩感。⑥

基于交通广播发展起来的信息查询服务功能也拓宽了广播公众号的延展性,增强了广播新媒体的互动性。多数广播公众号都可以发送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进行后台互动交流,如上海交通广播依托该平台的特色,用户想要曝光路上不文明信息可以直接发送视频给后台,这样不仅保护了者的隐私权,还可以增加互动和交流。

四、传统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生产对策研究

传统广播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声音和文字图片在微信平台上的精准传播,广播与微信的语音功能相契合使收听更简单、方便,然而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生产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阅读量、关注度,改变内容同质化、功能单一、设计粗放等问题仍然是媒体融合的趋势下急需创新和改革的。

(一)精准定位,打造微信矩阵

结合广播类型以及地方特色,精准定位听众喜好,推出个性化节目。如经济类广播电台可以依据平台推出股票投资等专栏,有财经专家在线直播分析走势和经济情况。地方电台则可以结合当地民风民情打造专栏。好的内容才能促成转发和扩散,只有听众成为粉丝,才能促成粉丝经济。

上海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微信矩阵菜单栏,包含“社区互动”“王蕾车管家”“吃遍上海滩”三个板块。“王蕾车管家”以幽默科普的口吻推出交通出行实用帖,每篇文章平均阅读量为1.27万左右。微信公众号采用微信矩阵的方式可以实现互推和导流,即每个公众号都会有一定的粉丝,定期通过菜单栏、文章互推、线上线下的活动形式相互导流,实现快速增粉。

(二)技术革新,实现界面友好

上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Heidegger)提出未来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⑦进入21世纪,海德格尔的论断日渐得到验证,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发展不可回避地要面对视觉时代的到来,要利用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跨屏互动等技术实现今后的媒介呈现形式。传统广播在微信公众号的拓展上,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组合,而应该提高推送的内容呈现,创新设计,实现界面友好。

(三)精准定位,满足受众需求

传统广播媒体多为单向传播,缺乏交互性,听众需求分散、模糊,无法数据化,虽然也可以通过抽样问答的形式实现互动和统计,但由于是小样本,而且因为采样者的个人主观意愿造成采样偏差,致使结果不准确。但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可以在后台监测转发量、阅读量、点赞数甚至使用高峰时段等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可以对受众的定位更精准、容易,因此整个媒体运作的理念日趋注重消费者关系管理层面,这也成为新媒体化生存的一个核心。⑧进行大数据挖掘,掌握用户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准确定位,基于相关数据的记录、测量和分析后进行的内容生产,将会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传统广播媒体单项传播形式下不是以媒体为主,而是基于新媒体方式,以受众为主,以受众的喜欢和满意度来制作节目,引发兴趣使潜在用户成为粉丝,这样才能形成长期的活跃度,达到二次营销和口碑营销的效果。

注释

新媒体指数来源每日官方广播排行榜。

曾少华《广播+:广播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战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0期。

曾少华在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30周年活动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5日。

wCi:微信传播指数(wechatCommunicationindex),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传播度、覆盖度及账号的成熟度和影响力,来反映微信整体热度和公众号的发展走势。

周宇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实证研究》,《中国广播》,2015年第1期。

李晨雨《略论广播媒体与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合》,《中国广播》,2015年第8期。

陈洁《浅析新媒体时代平面媒体视觉化呈现的现状与趋势》,《新闻与传播》,2015年第11期。

潘笑天《传统广播电台的新媒体化生存――以新加坡传媒集团为例》,《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7期。

媒体传播推广篇4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企业营销推广互联网整合营销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

(1)受众群体的精准定位及随意性: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时代,客户的浏览倾向、时间、习惯通过技术手段的支持,均可在有效范围内实现整体的分类整合。而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下,目标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全部信息,需要经过自身的判断和筛选,大大降低了主动选择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也因此使得传播信息失去了最大程度的被拾取和扩散的机会,边际收益微乎其微。通过数据分析所得精准定位,在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群体个性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接受、自主选择的参与积极性,最终使得传播的信息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群体需求同时增加传播的周期和次数。(2)传播的互动性及多向性:互联网新媒体的互动交流性特点,是传统传播媒介所无法实现和超越的。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门户网站、社交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等平台及应用软件使得现代生活交流从传统的面对面发展成为二维、三维、四维的多重方式。目标群体通过不同的媒介平台实现时间上的自由参与、主题上的自主选择、跨地域的即时交流、多向性的互通有无...由一对一扩展到一对多、多对多。信息既可以持续保留又可以实时更新变化。使得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全面性、透明性均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任何传统媒介都望尘莫及的。

媒体传播推广篇5

【关键词】区域性媒体广播机制创新内容细分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广播媒体所拥有的本地化、成本低等优势,使得城市电台成为最适合在一定区域发挥作用的传统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唱衰传统广播的论调纷纷出现。笔者认为,城市广播作为一座城市的“部落鼓”,有它生存的一定空间,目前仍然应坚守“内容为王”,强化调频广播的节目质量,满足听众需求。

一、城市广播媒体艰难前行

1.广播电视整合没有给城市广电带来快速发展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全国大多数广播电台都与当地电视台整合,成立新的广播电视台。或许,有强势卫星频道的省级广电整合,对广播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城市广播电视整合在一起后却面临一系列问题。在整合过程中,有的地方广播保留了自己原有的呼号,并且争取到经营上的相对独立,也有的地方实行化学式的深度整合,希望避免广播电视在资源上的浪费,实际上却造成了广播媒体被行政弱化。新《广告法》实施之后,由于专题广告停播,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大多城市的电视部分已经没有能力支持广播,即使是发展较好的广播部分,也由于体量小,基本属于满足自己的温饱,并没有看到广播电视整合给广播媒体带来快速发展。

2.新技术对音频市场带来冲击

在与新媒体激烈竞争中,相对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优势较为突出,除了广播媒体自身的伴随性、互动性、低成本等优势之外,作为城市广播拥有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本土性,和几十年作为主流媒体积累下的权威性。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任何传统媒体的压力都是一样的。有人认为,私家车在每个城市的增长数量非常可观,广播的春天还在,十分风光。其实,随着4G网络普及和汽车生产技术进步,调频在车载收听方面并不是不可替代。原来只在特斯拉等高端车上才有的车联网设备,已经涌向中低端轿车,据说,福特已经有1200万辆车搭载同步多媒体通讯娱乐应用软件(SYnCappLink)平台,目前该平台支持60余款基于苹果ioS和安卓平台的应用程序。车主可以在目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的情况下,通过语音使用自己喜欢的应用程序,听音频完全可以通过蜻蜓.fm等音频客户端来完成。

3.机制老化、人才流失是城市广播需要面对的更加严峻的现实

机制老化和作为事业单位的种种限制是城市广播媒体面对的更大困难。广播媒体在财务、人事等方面是严格按照事业单位来管理的,同时,又要做强产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原有事业单位遗留下来的员工的多种身份并存导致的“同工不同酬”问题,严重影响优秀员工能力的发挥。在产业经营、新兴媒体技术等无法回避的人才门类上,城市广播严重缺失。过去频率最需要的是主持人,而目前,由于新媒体在传播上的重要性,互联网方面的编辑、技术等成了频率的人才缺项。由于音频市场的复苏,在与互联网的竞争中传统广播势必受到冲击,从央广,到省、市广播媒体都存在人才流失问题。从主持人的培养成本来说,一个成熟的主持人一般需要3~5年时间,过多的人才流失势必会对媒体生产造成影响。

二、广播生存的重点在机制与人才

虽然,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纠结于事业与产业属性的矛盾,但是,用好已有的政策,如新闻采编与经营分开、管理层公开竞聘、职工“同工同酬”等,仍旧可以推动传统媒体自身向前发展。

1.采编与经营分离

从2008年开始,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下称郑州电台)就开始推行广告经营,把新闻采编与广告经营彻底分离,一线人员不再参与广告经营活动,绩效分配明确向优秀主持人、编辑、记者倾斜。每年评选首席主持人(记者)、十佳主持人、优秀主持人(记者)、技术标兵等优秀人才,给予特殊的奖励政策。如首席主持人享受台长待遇等。

2.推行总监负责制

前提是根据“党管干部、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频率总监组团竞聘,让管理团队的思路高度统一,减少内耗。竞聘时,从节目收听率、广告承载量、广告收入等多个方面明确总监的具体责任指标,并在节目定位及改版、频率人员选聘及绩效考核分配、广告招标等方面赋予总监应享有的权力,较好地调动了频率总监自主经营、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总监的收入与总体贡献率挂钩。在频率内部,强化总监的自由分配权,优秀主持人的收入可以高于总监。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严把进人关

健全了“逢进必考”的人才录用机制,保证收入增加,职工总数稳定。2011年郑州电台广告收入5900万元时,在岗职工390人,2015年广告收入1.2亿元,职工总数为381人。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人、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原则,实行定岗定责,推行人员淘汰制。短期内以引进一线主持人为主,主要通过主持人大赛等形式公开选拔。按照“以岗定酬、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打破原有的身份限制,取消所谓“台聘”“部聘”等说法,统一为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实行绩效收入与个人贡献、所在部门业绩和全台整体效益“三挂钩”。

三、城市广播媒体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做大优势频率、做强新闻影响力、稳定广告收入、做活线上线下活动应该成为目前城市广播媒体重点做好的四项工作。

1.做大优势频率

一般城市广播都会有3~5个频率,加上中央、省级的频率,省会城市听众可以收听到10~20个频率的节目。频率多,栏目多、主持人多,各方竞争激烈,但收听市场有限,所以,在发展思路上应有所侧重。例如,在品牌推广上,可确定统一的经费切分比例作为品牌推广费用,郑州电台目前制定的标准是频率广告收入的2%,收入高的频率费用就会相对充裕。根据广播媒体的传播特点,品牌推广的重点应放在频率上,主推频率名称呼号、频点,其次,再考虑对优势栏目和优秀主持人的品牌塑造。

做大优势频率的前提还是“内容为王”,要有符合频率定位的节目内容。郑州电台新闻广播是专注本地化的新闻谈话台,重点落在“新闻立台”上,突出城市广播频率的权威性、公益性、服务性。新闻广播构建起以热线节目为特色的新闻节目平台,使用全天大时段热线直播的方式为听众服务,由听众通过热线电话、微博、微信等互动方式完成节目的生产(UGC)。早间7:30~9:00播出的《百姓热线》,以听众热线投诉为依托,为市民解决了许多生活上的难题,被誉为“温暖城市的声音”。上午11:00~12:00的《百姓阳光热线》、中午13:00~15:00的《午后阳光热线》、晚间20:00~22:00的《城市热线》与午夜22:00~0:00的《今夜不寂寞》,形成全天热线服务格局。该频率从2006年开始收听市场份额一直呈上升曲线,目前在郑州收听市场份额平均在23%以上,在蜻蜓.fm收听人数30天超过160万,排在河南各频率的第一位。

2.坚持新闻立台,做强新闻影响力

新闻媒体如果不在新闻传播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失去了媒体本身的价值。据赛立信2015上半年听众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听众收听广播的目的是获取新闻资讯,比例已经远远高于音乐类等节目。广播作为纯声音的媒体,在新闻传播上拥有速度快等优势,但是,也存在过耳即逝的缺陷。做强广播新闻影响力,首先是做好早间时段传统广播的新闻节目,充分发挥广播音响的特色,集全台之力打造,多频率重播。郑州电台新闻广播、经济广播和多个县级市的广播频率都在播出《郑州早新闻》,索福瑞的数据显示,该节目总的市场份额超过70%。其次,打破传统广播的发稿流程,通过新媒体及时新闻。郑州都市广播的官方微信拥有30万粉丝,每天可以向用户推送三次,微刊内容的阅读数、影响力不容小觑。如:2015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市召开时的交通管制方案,第一时间通过郑州都市广播的微信,3小时阅读数就超过20万人次。

3.稳定广告收入

广播的专题广告一直被广大听众诟病,要清醒认识违法专题广播对广播媒体的伤害,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广播媒体经营的全线下滑。郑州电台从2012年开始,主动调整广告,通过广告制逐步加大品牌广告份额,减少专题类广告,截至2015年,合法的专题类广播也只占总广告收入的6%。对成熟频率采用广告资源公开拍卖,使得频率经营价值最大化。2015年郑州电台广告收入1.2亿元,其中,仅郑州都市广播一个频率广告收入就达7050万元。

4.做活线下活动

近年来,广播媒体在创收模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品牌广告营销,已经变成事件营销、活动营销的复合体。多数商家的广告宣传都希望能有线下活动的强力配合。一些广告商在广告投放上,已经从综合宣传部门,转到销售部门,广告投放与销售业绩捆绑,因此,单纯的品牌硬广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郑州电台每年举办各种活动超过500场,例如,郑州电台都市广播推出2015年房车露营大会暨新型生活方式主题展,三天两夜的户外房车露营,超过2000组家庭、逾7000人参与。郑州音乐广播在2015年9月25~27日,独家举办郑州迷途音乐节,郑钧、罗大佑、黑豹等40组艺人(乐队)登台,共吸引约4万人观看。创新线下活动是频率挖掘商业价值的法宝。2015年10月29日都市广播在《大河报》刊登整版宣传广告,听众只要在报纸留白处画下自己心目中主持人的画像,拍下照片发给频率的官方微信,就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奖品。一个线下互动,成了一次报纸发行脱销的事件,亲朋同事之间询问如何够买报纸,成了对此次活动n次传播。

四、“借船出海”是城市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无论是互联网+广播还是广播+互联网,传统广播必须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融合。目前,作为城市广播媒体的主业还是调频广播,但是,“两微一端”的作用要发挥好。城市广播媒体依托频率、节目、主持人的优势可以在市场化的社交媒体(微博、微信)上开办各自的公众号,要在社交媒体和传统广播之间形成互动。

是自己开发客户端“造船出海”,还是依靠外援“借船出海”呢?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音频聚合平台主要靠传统广播的直播流和拥有版权的互联网音频产品来吸引网络用户。这里面有两个方面是城市广播媒体无法逾越的鸿沟:一是互联网音频的转码技术。互联网音频流媒体平台在整合传统的调频Fm电台时采用的一般是“源流方案”,即让客户端直接播放电台方给出的原始直播流。该方案工作量小、成本低,能够直接把带宽和服务器压力转嫁给电台方,但其用户体验差,用户收听音质差、码率高、卡顿频繁、体验差,节目下载、回听等高级功能难以统一实现。如果要达到蜻蜓.fm等成熟客户端的体验效果还是有很多技术关卡需要突破。据了解,目前蜻蜓的后台是由四个数据中心,近2000台服务器,对全国3000多家电台进行实时转码。蜻蜓客户端对音频内容采用多码率转码,能够保证高音质低流量,使用蜻蜓收听1小时只要12m,相当于在线收听2首歌的流量,还能提供48小时回听功能。二是吸引网络受众的互联网音频产品,这些产品都需要缴纳高额的版权费用。2015年2月,郑州电台与蜻蜓.fm共同打造的蜻蜓.fm河南,成为省内成长最快,影响力最大的移动互联网音频新媒体。利用郑州电台的音视频资质,开办了豫剧广播、青少年教育、床伴广播等多套互联网直播节目,每周收听人次超过70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使得地方新闻的宣传途径有了拓展,例如:郑州市“两会”的报道,由于在蜻蜓.fm河南进行重点推介,仅郑州市人大开幕式直播在蜻蜓.fm的收听人数就达到4万人。

对于部级和省级的综合传媒集团,完全可以自己“造船出海”,拥有自己的客户端,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未来或许是一片新天地。目前已经有这样的例子,并且取得了一定宣传效果。但是,城市广播媒体由于体量较小,“造船出海”成本过高。而且就算有资金,也要厘清互联网媒体的本质特性。受众在互联网上选择音频客户端一定要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内容,就拿电台直播版块来说,要拥有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直播频道,需要大量电台在一个平台上共享内容,才能吸引受众。没有共享的理念,只是小农思维,一家电台的几个频道很难在互联网上生存。所以,有实力的传统广播媒体的客户端,仍然需要与各家电台在音频直播流共享方面达成一定协议才行。

从当今移动互联网音频客户端市场来看,虽然热闹,却没有一家客户端有成型的盈利模式。因此,让商业化的投资者去大量投入资本,继续强化音频媒体在市场上的价值,不是坏事。随着版权法规的健全,应该属于传统广播媒体的利益依然会在传统媒体手中,传统媒体人随时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拿回自己的利益。

五、坚持“内容细分”、注重版权建设

多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的趋势已经形成,传统收音机的收听在下降。未来收听方式的变化将为广播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短波、中波已经基本退出市场,调频广播也同样受到网络音频和数字广播的挑战。未来有可能作为媒体的广播电台(频率)会逐渐失去受众,但是,音频内容不会死。声音本身作为媒介的魅力会永远被需要。城市声音媒体的本地性、服务性、互动性、伴随性仍将发挥优势,因此,声音媒体仍将坚守“内容为王”。地方广播媒体目前在版权保护上特别应该重视的是互联网上的版权,因此,在出售版权时要注意对传统广播的保护。与商业音频聚合平台签订协议的时候要有时间意识,尽量不签超过2年的授权合同,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来无论是数字广播,还是网络广播都将破解调频广播频率资源的限制,音频内容的细分将是必然。以音乐频率为例,音乐欣赏类内容将会细分为流行、古典等类型,在流行音乐中还可以继续按年代细分为70年代、80年代等,古典音乐又可以细分为中国古典民乐、交响乐等。音乐作品在音频市场的细分将同时带来版权费用的提高,因此,未来音乐类广播节目有可能出现广播电盟播出的状态。

另外,作为区域性广播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方言保护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及早搜集、录制地方文化的声音产品。目前,郑州电台已出资300万元建立了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与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录制20多种河南戏曲、曲艺专辑。

媒体传播推广篇6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要按照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的要求,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原则,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重点项目,强化保障措施,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媒体,建成几家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新型媒体集团,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点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一、抓好“三个着力”,确保媒体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

1、着力在把握同一导向中促融合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必须共同遵守的重要原则。要充分认识无论技术如何变革,网络如何传输,只要具备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都必须统一导向要求、内容标准和纪律约束;充分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可以创新,运行模式可以多样,但话语权、管理权必须要紧紧抓在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要在抓好传统媒体管理的同时,切实强化新兴媒体管理,以进一步落实互联网出版管理、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等有关规定为着力点,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对网上网下、不同业态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确保导向正确。

2、着力在壮大主流舆论中促融合

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面对舆论格局深刻变化,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优势,主动抢占新兴媒体阵地,确保主流媒体真正掌控主流舆论,实现在新媒体、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引领。积极支持纸质媒体向数字媒体发展,鼓励重点新闻单位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加快建设全省数字出版内容投送骨干平台,支持省广播电视台推进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级广播电视台加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形成视听新媒体发展合力。

3、着力在创新行政管理中促融合

创新行政管理是确保媒体融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重要条件。要以省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政机构和职责整合为契机,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完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创新审批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面向重点园区(基地)、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积极搭建“审批直通车”,切实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良好政务环境。改进管理方式,坚持融管并重,实现融合和监管同步到位,不断加大对新兴媒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加快建设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务和网络出版、视听媒体业务监测监管于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大力提升监管的高效性和精准性,实现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业务的统一监测监管,保证媒体融合发展健康有序。

二、突出“四个强化”,找准媒体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

1、强化内容建设

对新闻媒体来说,无论载体和呈现方式如何变化,内容永远是根本,具有内容优势才能赢得发展优势。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适应传播终端形态和功能、受众心理和习惯的变化,积极创新新闻信息产品的内容、结构和生产机制。要盘活资源、鼓励原创,积极开展存量出版资源数字化整理加工和网络文学出版试点工作,启动皖版图书内容数字化工程,加快建设和积累优质数字内容资源;大力扶持原创广播电视节目和原创影视作品,抓好全省重点影视剧项目的创作生产,积极支持举办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栏目节目和优秀影视作品。要内容共享、优势互补,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优势同新兴媒体的微传播、快传播优势结合起来,多在“微”字上做文章,在短、快、精、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量身订做、精准传播,切实增强媒体信息内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强化技术支撑

先进技术是新兴媒体的原动力,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目前,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中,我们既要增强借力发展意识,善于借助市场上已有的成熟技术、平台、渠道、手段,又要树立长远眼光,通过合作、嫁接、创新等方式,加强自主研发,逐步搭建自己的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加强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装备,推动出版流程再造、新媒体集成播控、广播电视台台内技术系统数字化等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包河区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建设,推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所属3个科研院所在基地内分别设立分院;支持皖新传媒与中国科大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新媒体研究院,打造世界级数字化语音合成系统品牌;应用4G技术,启动有线、无线融合的环巢湖广播电视综合实验网建设,开展三网融合业务应用示范,为探索无线、有线、卫星融合发展、智能覆盖做先导研究,积极抢占媒体融合发展的技术制高点。

3、强化项目带动

抓好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项目,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举措。要瞄准新兴媒体发展前沿,认真梳理、谋划和实施一批适合我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的特色项目,充分发挥融合发展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实施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开发等数字化工程,积极支持省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打造时光留影、时代云印、智慧书城等重点项目,加快地面数字电视项目推进速度,推进广播影视新媒体内容服务平台、应急广播、基于广电网络的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不断探索网络出版发行和广播影视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支持主流媒体创办新媒体项目,重点扶持安徽新媒体集团做大做强,切实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要落实项目责任制,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切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实效。

4、强化转型发展

抓紧改造提升传统媒体传统产业,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务之急。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带动,实施多媒体全媒体转型战略,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步伐,着力打造我省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进一步增强全省新闻出版广电行业的综合实力和传播力、影响力。指导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基地)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增强集聚效应,形成规模优势。大力抓好安徽国家动漫数字出版基地建设,逐步将省内动漫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纳入基地统一规划。组织开展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工作,引导重点企业差异化发展,推出一批示范单位,并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动广播影视信息化,打造新一代广播影视制播平台,抓好广电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下一代广电网建设,大力发展高清数字电影电视,加快实现广播影视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战略转型。

三、健全“四个机制”,形成媒体融合发展的坚实保障

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加强整体规划,着力把媒体融合纳入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改革中长期规划,建立资源调度机制,统筹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政策、项目,系统推进。加强调研论证,强化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尽快制定推动我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加快媒体融合、构建新型传播体系提供引领,确保媒体融合既见到成效、取得突破,又少走弯路、节约成本。加强协商协作,强化媒体融合的末端执行,尽快建立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和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方智慧,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打通媒体融合的新路径。

2、健全政策扶持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积极协调国土、财政、税务等部门出台配套支持措施,通过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调节手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设立省级媒体融合发展基金,扶持媒体融合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设。拓展新媒体投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新媒体产业领域,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媒体产业格局。加强新闻媒体内容资源版权保护,抓好新媒体管理政策法规的落实,推进设立省版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媒体内容资源版权纠纷调解快速通道,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法制保障。

3、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行政考核,把媒体融合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定并优化媒体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流程,推动全省各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重视媒体融合、支持媒体融合、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加强资金奖励引导,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精品创作、数字出版等专项资金在媒体融合中的引领作用,鼓励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开展新媒体业务,奖励扶持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有重要影响和重大示范作用的重点单位和项目。加强媒体融合宣传和信息通报,充分发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作用,及时宣传报道媒体融合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

4、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系统培养,把媒体融合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一体化发展意识和互联网思维,依托新闻采编人员远程培训网培养“全媒记者”、“全媒编辑”,推动重点新闻出版广电媒体积极打造新媒体人才培养和实践的新平台。发挥职称评审、干部任用导向作用,实施专项引进工程,大力引进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从规范职位分类和职业标准入手,建立新型绩效考核机制,积极举办面向新媒体的专业活动和赛事,为新媒体人才开辟脱颖而出的新渠道,搭建快速成长的新舞台。

四、把握“三个问题”,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改变,从而倒逼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平台终端以及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作出艰苦的探索和努力。同时,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合并和嫁接,不是在原来传统媒体基础上叠加新媒体,也不是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并行,而要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和传播体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有必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强化“互联网思维”

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强调平等开放,重视人的价值和用户体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的思维方式。一要以互联网思维把握新闻传播规律。跳出传统的思维惯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互联网思维重塑现代媒体思维,深刻把握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规律,切实增强对未来媒体生态演变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把握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舆论场竞争中把握主动、体现主流、引领未来。二要以互联网思维谋划媒体融合发展。重新审视当代传媒生态,找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科学制定媒体融合发展规划,谋划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推进媒体融合走稳走快走好。三要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媒体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学习、发挥新媒体擅长讲故事的优势,摒弃简单的文件语言、会议语言、机关语言,增强沟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主导舆论议程设置,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2、树立“用户意识”

信息传播模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促使媒体服务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我们必须敏锐把握这种变化,并为适应这种变化改进服务。一要坚持“用户为本”。把服务用户、吸引用户、集聚用户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推动媒体由大众化传播向分众化传播转变,由提供新闻信息向以新闻信息为核心的综合文化服务转变,由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二要注重“用户体验”。传统媒体要放下身段,善于学习新兴媒体的服务理念、传播技巧、营销手段,积极研究用户消费心理和使用偏好,主动适应用户需要,对接用户需求,赢得用户口碑。三要崇尚“极致服务”。温馨周到、无微不至、超越用户期待的服务是避免媒体服务同质化的最好方式。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加快媒体融合,就要根据自身定位,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使用户获得不同于其他媒体的体验,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3、探索“免费理念”下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性问题,也是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的难点问题。互联网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而免费是它的主要商业模式。互联网始终是在免费和“烧钱”中,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的。互联网的免费模式颠覆和破坏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同时又建立起新的价值体系,创造出新的收费价值链。互联网的免费其实是一种策略,是为了获取流量,占领互联网入口,从而占领用户,更好更多地收费。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开始就会有大量用户。更何况技术改造、系统升级、产品研发也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又很难从资本市场中获得,长期“烧钱”必然难以为继。因而如何建构成熟适用的利润生长机制,探索良好的盈利模式,是媒体融合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媒体传播推广篇7

【关键词】故事广播媒体资源品牌化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传媒的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到新媒体的转型,各家媒体不断推出特色栏目去成长、适应,力求在市场中开启自己的蓝海,占领一席之地。

置身媒体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广播亦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对于有26套广播频率落地的西安地区来说,品牌就意味着市场,拥有品牌才有生存基础。身为西部首家专业故事广播,陕西故事广播在明确频率定位、稳定节目架构,并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之后,又该如何从缤纷的陕西媒体市场中脱颖而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走品牌化道路是不二之选。媒体生产的是精神产品,相对物质产品而言,其稳定性差,把握难度大。那么,这条“品牌化”之路当如何走出特色、走出效益、走出品质?本文以陕西故事广播“资源品牌化”策略为例,略作论述。

何谓“资源品牌化”?在营销学中,“品牌化”即“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它通常由文字、符号等多种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作一个企业产品或产品系列的标志,以便与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就陕西故事广播而言,便是将自身所拥有或相关媒体资源,如日常的播出内容、录制书目、原创演播小段、文化活动,等等,皆赋予陕西故事广播“文化立台”的定位理念,使这些资源具有高度可识别性,最终达到与其他产品相区别的作用。

一、传统节目资源品牌化

陕西故事广播自开播起,便确定“文化立台”的品牌定位,全天五档主持人节目《秦人秦事》《老碗荟》《谝闲传》《故事有约》及《岔心慌》,都以贴近关中民俗文化、民生百态为主体内容,开播不久,便以鲜明的节目特色和主持风格赢得了广大听众的认可,在多次收听率调查中位居同类节目前列,成为陕西故事广播的品牌节目。

而《603书场》《纪实风云》等书场、综艺类节目,虽然在书目和题材选择上均保持着“讲述古今传奇,演绎精彩人生”的宗旨,但也存在与其他频率重复播出、资源个性化不明显等问题,并不能完全凸显媒体的原创性和独特性。要使这些节目资源烙上故事广播的特色,使其富有故事广播的品牌特征,就需要另辟蹊径。

借力优质资源,关联品牌。2013年1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作家高建群新作《统万城》在北京首发。2013年4月1日,陕西故事广播在15:00《小说长廊》中首播原创长篇小说连播作品《统万城》。这部作品从出版社首发开始,便备受媒体关注,在读者群中得到极高赞誉。这样一部长篇佳作,陕西故事广播又如何能在3个月内就完成对作品的精工细作,并剪辑首播。实际上,在高建群先生这一力作尚未出版时,故事广播就与其签订了有声小说录制播出授权,开始对原著进行改编及录制。在原著小说正式出版时,故事广播对有声作品的制作已接近尾声,并在节目中对小说的出版加以关注。在2013年1月陕西故事广播开播五周年庆典中又对《统万城》一书进一步推介。4月1日首播前,又通过频率、网络等多渠道进行首播宣传。陕西故事广播的这些推广,皆是希望能够借助小说《统万城》这一优质资源,同时依靠故事广播的立体宣传,与《统万城》这部小说进行品牌关联,即对这一优质资源进行品牌化。此外,对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西风烈》《野滩镇》《初婚》等多部作品的制作、播出,让陕西故事广播在这些优质资源的官方推广过程中,也多次被提及、关注,自身的品牌度也得到提升。

力求先入为主――首因效应。虽然不能避免评书、小说连播等节目内容被重复播出的问题,那么,必须让作品在陕西故事广播首播时就打上明显的品牌印记,通过首因效应,使听众即便在其他频率再次收听到相同作品,也会由此想到陕西故事广播频率am603,想到这个总是将最新作品呈现给听众的广播频率。就如陕西故事广播在开播伊始推出的原创方言长篇小说连播作品《白鹿原》,播出至今已逾五年,该作品虽已被多家媒体数次播出,更在2012年电影《白鹿原》上映期间被多家广播、网络视听媒体热播,却因其与陕西故事广播开播的紧密联系,强化了陕西故事广播的品牌效应。

除此之外,与国内知名书店联合举办的杨澜、蔡骏、陈坤、张喵喵等知名作家的签售见面会,也因为陕西故事广播的品牌化推广,使得听众群体将这些资源与陕西故事广播的品牌进行了紧密关联。通过一系列品牌化推广,在《陕西故事广播文化调研报告》中就可看出,听众对这一立足关中城镇的中波频率,在理念上具有了鲜明的可识别性。对关中城镇受众而言,陕西故事广播是弘扬传承文化,并与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亲和媒体。而通过作家签售宣传,对本地城市受众来说,故事广播频率是不乏时尚、新锐、活跃,并营造城市人文气息的文化媒体。这些与故事广播频率五年来立志打造的频率定位、频率风格、频率内涵也十分贴切。

二、频率受众资源品牌化

进入全媒体时代后,营销学家对媒体资源提出了“三次售卖”的概念,这一概念套用在广播媒体,即:第一次出售“内容”,用精彩的广播媒体内容吸引受众购买,通过提高收听率获得盈利;第二次出售“听众群”,一定数量、相对固定的听众群成为广播媒体获得广告收入的资本;第三次出售“广播媒体品牌资源”,利用品牌资源发展附加、衍生产品。由此可知,受众作为某一媒体的品牌化资源在全媒体盛行的今天,早已成为媒体争取和售卖的品牌化资源之一。

受众=参众。对于陕西故事广播来说,与其称听众为受众(audience),不如称其为“参众”(participants)。之所以如此定义,不仅是因为“参众”的参与体现在平时节目中参与、互动及意见导向,也因为这些“参众”已经真正渗透到故事广播的每一次品牌推广当中。

从2011年故事广播推出的“主持人带您逛世园”世园会主题宣传当中,众多同行和商家就发现,在这次世园会特别节目宣传中,陕西故事广播的受众已不仅仅是作为嘉宾参与到节目当中,而是作为这一特别节目的一分子,与主持人共同传播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人文主题与人文精神,在与主持人共同游览世园会时,他们作为一个传播者、者或主人,在浏览、体验世园会期间,以“主持人”的姿态,在自己的朋友圈中传播独特的个性诉求,以及参与节目过程中的愉悦体验。

以核心受众为圆心,培养“参众”。2009年初,关中民俗博物院盛大开园,当天中午,陕西故事广播便将直播间转移到这座全国为数不多、由当地农民投办的民俗博物院的主会场,同时邀请到著名民俗专家、文化学者与忠实听众共同参与节目。虽然能够参与这次直播的听众仅有几位,但根据我们常说的“人以群分”,即社会学中所说的“同嗜性”理论来解释,相似性助长了彼此的联系。这些相似包括年龄、偏好、习惯、教育程度等,但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同嗜性”,其中在文化品位方面相似的人,最容易聚集。陕西故事广播正是依靠少数“参众”群体,去影响更多受众,培养更多“参众”,与故事广播共同完成一次次品牌推广的同时,自身也被赋予了“陕西故事广播”的品牌特质,那就是被广播媒体第三方调查机构及广告客户评价的忠诚度高、参与性强、影响力大等优质受众特质。更重要的是,这些“参众”的特质,不但在理念与行动上与陕西故事广播立足文化的频率定位相契合,更是频率理念与行动的传播者与代言者。

三、活动资源品牌化

广播是听觉媒体。如何让陕西故事广播在传播过程中,使频率理念与行动识别明晰的同时,在视觉识别上也具有高辨识度,并弥补中波频率在城市传播的不足?按照品牌营销理论,品牌识别体系中的视觉识别是最具直接效果的,同时也是短期内表现作用最明显的。而媒体活动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明智之选,从活动效果来看,它不但使am603的品牌于短时间内在城市群体中产生媒体品牌影响,也使城市受众最直接地接触到频率的品牌形象与内容。

品牌活动,必须立足定位。明确的媒体定位是活动品牌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活动策划时就需要准确把握活动内涵与诉求。陕西故事广播开播五年来,媒体活动延续“文化立台”的总体思路。如今,在省内年度文化事件盘点中,提及陕西广播媒体的代表性品牌文化活动,陕西故事广播所承办或协办的作家签售见面会、文化主题沙龙、柳青文学奖颁奖礼等活动都赫然在列。显然,这些活动已经成为陕西故事广播在城市中的媒体品牌代言。

同质竞争,必须专业至上。在陕西故事广播成长的同时,地区广播媒体市场的竞争也日渐加剧,频率内容的同质化、文化活动及资源的可复制性等问题,无一不使陕西故事广播的品牌之旅步步维艰。要从同质媒体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想得更远,做得更专业。2013年1月,为进一步打响陕西故事广播的文化活动品牌,我们与陕西省作家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定书,商定“在长期战略合作中,本着共同致力本土文学作品及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以多媒体、多平台进行有效推广,向广大受众及文学爱好者传播更多的优秀作品”,并与柳青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获奖作家冯积岐、安黎和寇挥签约,对三人的获奖长篇小说进行录制、播出。这一活动,是对“文学陕军”品牌在全国的又一次整合推广,开省级作协与广播媒体合作之先河,更是对陕西故事广播文化品牌活动的有力提升,使故事广播在原创有声作品方面更具专业性。

攻守兼备,必须雅俗共赏。在资源品牌化的进程中,陕西故事广播开拓城市市场同时,自然不能放弃农村市场这块既得阵地。因此,故事广播的品牌活动,不仅有“作协长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柳青文学奖颁奖礼”及名家文化论坛等高端文化产品,也要有贴近城镇群众、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如每年农历二月二当天,陕西故事广播都会深入到农村、乡镇,与当地听众共度“龙抬头”。今年农历二月二,陕西故事广播到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龙窝烧坊,与听众共享当地延续百年的“二月二”祭酒活动,同时通过才艺展示、提问互动、酒文化推广等多种形式与听众进行近距离交流,让更多听众了解陕西的特色文化与民俗工艺,发扬传统技艺,推广本土民俗文化,让陕西故事广播的文化活动更具品牌性与民俗特色,并在城镇地区的收听率上创出不俗成绩。

以品牌资源,传递地域气息。当一部部新书录制完成,在全国多家电台播出,我们不仅为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欣喜,更为更多受众因通过我们传播的每一个声音,品读文化、了解陕西而喜悦。

媒体传播推广篇8

【关键词】媒体活动新媒体app推广

一、新媒体品牌推广的必要性

开发手机app产品具有很好的推广市场,关键是手机app产品要好。想要有一款得到市场认可和接受的手机app产品,必须经过市场的论证,了解用户所思所想,满足用户需要,结合媒体良好的捕捉各行业信息的经验,配上靓丽的时尚界面和良好的使用体验,这样的手机app产品才能得到顺利推广,从而提升开发手机app的目的,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1.公益产品的设置。公益型app子产品多存在手机app产品所属的游戏、工具、资讯、社区类中设置,设置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用户关注,找寻到对用户有用的信息,形成进山寻宝的诱惑力,进而下载注册app产品,达到后期成功推广的效果。作为传统媒体更应顺势而上,打破传统宣传固有模式,充分开发自有资源优势,扩大服务范围,多角度多空间打造自我影响力,不被历史潮流淘汰。

锦州广播电视台开发上线的《无线锦州》app,就将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其app充分与地域城市的影响力结合起来达到最大化,除此之外,《无线锦州》app延伸移动客户端原创者开发的想法,强化有针对产品的推广,涵盖了资讯、视听、便民、互动四大板块21个模块,全方位网罗新闻、路况信息、公交、交通、天气医疗、住宿、美食、旅游景点、金融、百度地图、查违章、各种输入法、浏览器和新闻app等服务功能,让有网络的世界各地的人随时随地看自己想看、听自己想听的家乡信息,更好地了解锦州,解决本地域外无法了解及时信息的窘境。

正是由于下载app不花费任何费用,信息量大、操作简单、用户使用成本很低,所以,受众下载和注册就会相对变得容易,对于其自身的宣传影响力十分有益。

2.收m产品的植入。比较常见的付费型app产品,典型的包括旅游、金融、教育以及医疗类等,他们的商业模式非常地清晰,推广的目的就是要获取有效的购买用户。基于需要付费,用户的使用成本通常比较高,同时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也就高。

作为传统媒体的app平台搭建后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媒体平台是一个服务平台,不能向群众收取任何费用,这一点毋庸置疑。重庆广电集团《阳光重庆》平台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他们采取以政务服务外包的形式通过向政府输出技术和资金服务,在媒体广告吸附上产生相对应的变化,从而实现盈利。

二、效果和品牌推广

一般初创的公司或者新开发的手机app产品会先做效果推广。比如说在微信或者微博甚至一些门户网站上投放软文时,要求对方带上注册,为的就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是由于初创公司资金能力有限,贸然使用高额的品牌推广费用不切实际,另一方面所开发手机app产品可能不够完善,如果大面积进行品牌推广的话,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从而导致广告费用化为泡影。

一个公司或开发团队除了产品是重要的,接下来就是推广了。好的产品容易复制出来,但成型的推广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搜索引擎很多,但百度只有一个的原因所在。所以,正如开头所讲,好产品才是推广成功的基石,结合产品的特性、商业模式、所拥有的推广资金,合理利用移动端的免费资源与效果类广告平台,按发展阶段来制定相应的手机app推广才是最合理化的目的所在。

三、传统媒体与app产品相辅相成

现在,传统媒体在技术研发应用、升级维护方面还很滞后,网络技术的短板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关键是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把当今可用的技术都囊括到我们的视野中来,进入到我们的项目设计,用最好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水准,取得融合发展最佳效果。

1.手机app是传统媒体的强心剂。锦州新闻广播秉承“新闻立台、权威舆论”的宗旨,多年来深度挖掘主频率的时政资源,以民生视角报道,以和谐理念传播,广泛开发公共新闻的参与空间,主动渗透城市生活的细微末梢,打造可听、可信、可行,集责任、公信、诚信为一体的主流传媒,深受广大听众的认可和喜欢,其中《新闻早报》《锦州全景话》《大事小事帮帮帮》等节目讲求内容、内涵、内在,追求品质、品位、品牌,迈开拓展、创新的步伐有一定发展空间,但是怎样让其节目的影响力发挥更大化,在多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牢牢站住脚守住一片天地,锦州新闻广播领导者及时获取最新型传播信息媒介,充分开发手机app产品,利用手机app现场同步收听产品扩大其节目的传播深度和影响力,焕发传统媒体新的生命力,对于传统媒体的利用,也应该是不可缺少的。

2.传统媒体是手机app的生命力。由于将手机app定位于服务传统媒体,依托于传统媒体,所以可以完全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原有受众广、根基深的群众资源发展手机app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广播节目上,通过开展直播节目参与互动方式上开通手机app平台,有针对性地顾及这一平台的用户,告知大众活动地点、活动范围,传达上情民意,并通过有组织有步骤进行策划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格局,从而提高使用率,吸引新的听众和使用者,增加下载量。

在手机app和传统节目平时经营的时候,可以增加关于“我最喜欢的节目”“我最喜欢的男、女广播”等活动,从参与评选的观众中随机抽奖,获奖观众可以有机会被邀请到广播电台和自己喜欢的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等方式,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拉近观众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同样,广播电视主持人也可以举办关于走出广播室、走近听众的活动,在现场和观众零距离互动,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总之,手机app推广方式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先把应用做好并不断完善,了解你的应用,明白在产品的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了解异常数据背后的意义再做出推广的调整,市场是会变的,推广的方式也需要灵活应用,没有新想法的团队永远不能生存长久。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田涛.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媒体传播推广篇9

媒体移动传播指数的指标体系基于微博、微信及客户端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以及考察媒体移动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具体可操作性确定,对媒体微博、微信、入驻第三方客户端和自有客户端四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十多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估。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台、电视节目以及广播电台一级指标的权重大体一致,微博占20%,微信占35%(广播电台占40%),客户端(含入驻聚合客户端和媒体自有app)占45%(广播电台占40%)。根据各媒体类型客户端建设的特点,不同媒体类型客户端细分指标的权重略有不同。以报刊、网站为例:

wmi指数:为兼顾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从阅读和点赞两方面,选取了总阅读量、平均阅读量、头条总阅读量、单篇最高阅读量、总点赞数、平均点赞数、头条总点赞数、单篇最高点赞数这8个指标来对微信公众号进行评估。

本次报告共选取381家报纸、135家杂志、249家网站、37家电视台、225个电视节目和226家广播电台作为评估对象(网站评估为第一次),分别采集这些媒体主办的1304个新浪微博账号、1167个腾讯微信公众号,与之相关联的四家聚合新闻客户端、六家视频客户端、六家广播客户端以及各媒体自有客户端的相关数据,测算出各媒体的移动传播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媒体移动传播发展水平和特点进行评析。我国媒体总量巨大,本报告仅选取影响力较大的部分媒体及其相关的两微一端账号进行评估,对媒体的手机报、手机网站、移动适配网页等暂时都没有涉及,采集的数据也仅限于各移动终端公开的数据项,难免有所疏漏,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

以下是报告内容节选:

媒体移动传播排行榜前三甲【详情见附表】

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南方都市报位列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名。

三联生活周刊、时尚芭莎、中国新闻周刊位列中国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名。

新浪网、人民网、新华网位列网站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名。

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位列中国电视台移动传播三十强前三名。

奔跑吧兄弟、快乐大本营、最强大脑位列中国电视节目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名。

中国之声、经济之声、杭州交通Fm91.8位列中国广播电台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名。

中央主流媒体两微一端矩阵传播抢占舆论制高点

数据显示,相较于广播、电视和pC端,目前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已经成为更为普遍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500件社会热点事件的统计表明,其中44.4%的事件由“两微一端”等互联网渠道披露而引发公众关注。移动端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成为网络舆论的策源地,并逐步影响社会舆论的整体走势。在移动舆论场,中央主流媒体在微博、微信、客户端持续发力,占据了重要地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在各自所在的排行榜中大都名列前茅。在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中,《人民日报》位居第一,有26家上榜报纸为党报;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移动传播排行榜中,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都分别位居第一;在网站移动传播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央级新闻网站占据四席。从微博、微信、自有客户端的传播力、影响力来看,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亦可圈可点。在移动传播平台,中央主流媒体权威、及时等内容优势凸显,“两微一端”传播矩阵发展势头强劲。而地方媒体、行业媒体也有优势,有地方新闻网站凭借微信、客户端超过部分中央媒体,各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移动传播能力也不容小觑。

微信成为提升媒体移动传播水平的“长板”,报纸、杂志、广播电台表现抢眼

各类媒体都十分重视微信平台的传播,表现在微信指标在各榜单中都获得较高的分数,其中报纸(平均分73.12)、杂志(平均分72.52)和广播电台(平均分67.83)最高。自有客户端则成为多数媒体的“短板”,尤以广播电视类媒体为甚。

各类上榜媒体各一级指标的平均分

所有进入榜单的报刊、杂志、网站、广播电台都开通了官方微信,全部37家电视台中,也有31家开通微信,相对而言,电视节目开通官方微信的比例低一些,前100套节目中,开通官方微信的有82家。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不少电视节目都采用季播的形式,每年的播放时间只有几个月,而在不播放的时间里,微信作为互动的手段,其效用相对较弱。

“新闻+服务”成为广播类微信公众号的制胜法宝。在广播电台百强排行中,除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国家队外,有53%的账号为交通类广播电台,其推送内容多是当天最热门、用户最关注的话题,如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等,兼顾新闻及时性和温情报道。此外,交通广播类微信公号还提供各类功能性服务,如节目互动、车友俱乐部、路况查询、查询车辆违章、查询天气状况等,这些功能性服务使得广播电台在微信平台表现抢眼。

各类上榜媒体开通官方微信的数量

全国性媒体在微博平台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远高于地方性媒体

相较微信而言,媒体微博的传播数据有所下降,但微博的公开性与互动性仍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平台的独特价值,在突发事件报道、舆论引导、粉丝互动等方面,媒体微博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估发现,全国性媒体在微博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远高于地方性媒体,报纸类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网站类如人民网、新华网,杂志类如《三联生活周刊》、《时尚芭莎》,电视类如中央电视台等,均名列前茅,其官微传播范围广,影响力高。这是由于全国性媒体一般开设微博较早,粉丝基数大,覆盖面广,经常及时介入全国性热点事件,引导舆论风向,而地方性媒体一般只做本地新闻,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力度都弱于全国性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对习马会的报道,包括20条“习马会”相关贴文,配发新闻图片22张,策划9图微博5条,秒拍3条,动图1张,贴文累计转发、评论、点赞总量约为17万次,阅读总量接近2500万次。由人民日报微博主持的微话题#习马会#的阅读量达到4.3亿次,话题的总讨论量为21.5万次,该话题的全平台推广与整合,极大地提升了整体传播效应,这是地方性媒体无法企及的。

报纸、杂志、网站自建客户端积极性高,但表现两极分化

2015年,客户端成为各大媒体竞争的重点。几乎所有上榜的报纸(92%)、杂志(99%)、网站(100%)、电视节目(100%)、广播(91%)都入驻了以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等为主的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借助其巨大的用户基础进行快速有效的传播,上榜媒体的入驻开通率达到96.5%。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平均每家报纸在今日头条和搜狐等两家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上的文章总阅读量都超过2亿。以《华西都市报》为例,其自有客户端在安卓市场的下载量仅有几万,但是它2015年在今日头条客户端所发文章的总阅读量超过了30亿次。此外,前100家电视节目都入驻了视频客户端,37家电视台则有36家入驻了视频客户端,前100家广播有91家入驻了音频客户端。

各类上榜媒体入住客户端数量和自有客户端数量

(注:其中报刊和网站指入驻第三方聚合客户端数量,电视节目指入驻视频客户端数量,广播指入驻音频客户端数量)

入驻聚合类客户端这类现成的平台,不用花太多精力去维护,而自建客户端则需要媒体本身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然而报纸、杂志、网站等自建客户端的数量与入驻客户端的数量差距很小,似乎说明它们对自建客户端的积极性更高。2015年不少传媒集团在自有客户端上积极发力,有的还联合互联网巨头,推出了一大批原创新闻客户端:3月5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推出“并读”新闻客户端;9月16日,财讯集团联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网信办、阿里巴巴联合组建无界新闻客户端;9月23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九派新闻”客户端;10月23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上线“南方+客户端”;10月28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封面传媒”;11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上游新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交汇点新闻”,大象融媒、东方今报联手打造“猛犸新闻”。相比而言,电视台中推出客户端的只有几家,如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广播中推出客户端的也比较少,大抵因为目前城市广播的主要受众是私家车主,而广播这一形式几乎已经垄断了车主在开车时的信息来源。

自有客户端在安卓市场下载量超过百万的各类上榜媒体数量

从各类媒体自有客户端在安卓市场的下载量来看,突破百万的媒体数量总共有33家,占所有上榜媒体总数的6.2%,占本报告所有评估媒体数量(1253家,含电视节目)的不到3%。其中,报纸、杂志和网站的优秀自有客户端数量较多,网站有11家,杂志有10家,报纸有8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合计4家。而大部分媒体自有客户端的下载量非常有限:七成报纸、杂志客户端的下载量不足10万,近四成网站客户端的下载量不足1万,传播力和影响力没有突出表现。媒体自有客户端表现明显两级分化。

短视频在移动端报道中占比上升

统计发现,2015年全年,微博平台中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人民网、@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四类媒体微博贴文时,配发视频的比例有明显提升。@央视新闻共配发2269条视频,约占总量的13.6%,较2014年提高2.9个百分点;@人民网共配发1389条视频,约占总量的5.4%,较2014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人民日报共配发651条视频,约占总量的4.3%,较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电视、网站、报纸等不同媒体形态在视频总量上存在差异,电视类媒体是短视频主力。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发生后,@央视新闻接连30条视频微博,包括事故调查现场、调查过程以及原创动画视频等,共获得17万次的转评赞。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人民日报微博第一时间出访动态的视频稿件,如24日深夜编发前线记者温宪、张朋辉秒拍视频《揭秘:美国的国宴是怎么安排的?》,立即获得8000余次的转发和点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论是电视还是报纸,在移动传播中都已顺应视频化的趋势做出积极努力,这也是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

附表:

注:数据采集时间段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

注:数据采集时间段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

注:数据采集时间段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

注:数据采集时间段为2015年10月19日-12月31日。

注:数据采集时间段为2015年12月4日-12月31日。

媒体传播推广篇10

关键词:广播互联网多媒体竞争合作定位类型化

近10年来,以新一代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业务,以锐不可挡之势给传统广播电视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改变,同时,也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巨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链整体发展状况——暨全业务运营市场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11年版)》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有线电视用户总量达1.75亿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8600万户,占总用户数的49.14%,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前景十分可观。①上海文广的ip电视、手机电视、宽频网络电视和付费电视等新媒体业务收入增长迅速,新媒体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超过集团总收入的10%以上。国内多家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预测,我国直播卫星发射后,直播卫星产业将形成3~5千万个用户的规模,带动相关产业产值上千亿元。英、美等发达国家从2004年开始新媒体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广电广告收入。

新媒体构成了对传统媒体的强势冲击,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将传统媒体推向了历史性的变革关头,利用新媒体技术,主动实现与互联网、新媒体、高科技手段的对接,尝试推出媒体新产品,培育新一代受众和新兴市场,已经刻不容缓。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赢得受众,寻求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现在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所共同面临的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互联网这个被喻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第四媒体,以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将信息传递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网络媒体让你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想什么时候知道就什么时候知道;而传统媒体则是让你知道什么,你才能知道什么,让你什么时候知道,你才能什么时候知道。这种差别大大削弱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而使受众纷纷投向网络的怀抱。

网络的即时性使人们已经没有安然等待驿路邮车的那份悠闲,人们希望随时获取信息,关注重大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相对于以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网络还突破了时空观念和媒体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中每一个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网上信息。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媒体自身也存在着局限,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正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补充。一方面广电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网络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的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和经验丰富的信息采编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在以“内容为王”的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

可以说,传统广电与网络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发展。他们的关系是:一方面网络媒体将成为对21世纪人类文化、经济和生活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新型多媒体类型;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向多元化经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借用与融合,向多媒体转变。其关键是,传统广电媒体应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

二、广播媒体的生存状况

从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以来,广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作为宣传战的最锐利武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自从电视出现以后,广播由于其稍纵即逝、形象性差等劣势,作为媒体的地位日渐衰弱。目前,电视发展势头依旧,互联网发展蓬勃,广播媒体要赢得更多的受众,占领更大的传媒市场份额,需要从传播内容、传播手段、经营战略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思考。

广播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电视和报刊为代表的媒体大发展对广播构成威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21世纪初,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膨胀时代——网络传媒时代。新媒体与新的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是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它融合、涵盖了所有传统媒介的传播特征,延伸并拓展了以往各传统媒介的范畴及功能,深化和升华了以往人类传播活动的意义和境界。

从总体上讲,广播媒体这几年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是可观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从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到深度报道及娱乐、服务类节目的大量涌现,再到类型化广播的提出,都深受听众喜爱,使广播重新焕发出活力。但是,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改革的力度仍显不足。

一是广播系统的合力没有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后,广播形成了大发展的格局,从中央到省、市、县,都建有广播电台;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广播电台大胆探索,又兴办了许多系列台,广播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颇有再度辉煌之势。然而,这些变化只是一个个局部的动作,广播整体质量的提高还没有密切的联系,形不成合力,发挥不了整体优势。

二是广播的覆盖能力仍然偏低。广播的效果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节目的质量,质量高人们才爱听;覆盖面,即使有了好的节目,收听不到也等于零。按道理,广播早于电视,广播的覆盖应该比电视好,而事实恰恰相反。

再有,从广播媒体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首先是整体实力不强,多数广播媒体在各层次各类市场中份额不大,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人才队伍优势逐渐下滑,经济实力不强;其次,创新能力薄弱,体制、机制创新往往理论多于实际,成效很不明显;再次,经营模式单一,很多广播媒体在经营创收上还往往靠广告一条腿走路,而且广告来源种类单一,表现形式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市场运作乏力;第四是社会化发展缓慢,综合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不够,节目市场开发缓慢;第五是发展战略趋同,自我竞争消耗明显。

广播媒体在竞争发展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将使广播媒体在发展中呈现出两极化趋势,一部分广播媒体正视竞争与挑战,着眼于未来和发展,从市场需求出发,从受众要求出发,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全力推进自身建设和发展,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有一部分广播媒体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客观上的无奈,在竞争中停步不前,甚至萎缩、落后,并逐渐走向末路,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种两极化发展结局看似残酷,实际上却符合市场规律。

三、广播在网络上的实现

随着网络用户对信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上广播可以把选择权和控制权交到用户手中,这大大增强了传统媒体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多媒体技术使实时的音频传播成为可能,使广播媒体本来就具有的快捷性特点得到进一步强化。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广播、手机广播和微广播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广播内容上网,即并非只是将广播媒体的原有内容照搬到网络和手机平台上。如果广播媒体不能有效利用网络和手机媒体的技术优势,广播媒体就无法摆脱其弱势媒体的命运。

1995年8月,美国aBC广播网首先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播音,它标志着网络广播的诞生,也成为传统广播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第一次尝试。在此之后,世界上主要的广播电台纷纷瞄向互联网,成为传统广播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滥觞。美国之音、法国国际广播、BBC以及德国之声、加拿大国际广播等都实现了互联网广播的转型。1999年,美国已经有1000多家广播电成对新媒体的融入,能够在网上提供听众需要的信息服务。2006年5月,传媒巨头维亚康姆开始推出专业化的网络广播。同时,日本较大的商业广播也进行广播的网络化拓展,与微软公司合作建立网络广播电台,为网络听众播出具有个性化的广播节目。

我国的网络广播发展几乎与世界同步。1996年12月,珠江经济广播开始在网上实时广播,标志着国内网络广播的开始。1998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4个语言的节目实现网络广播。2005年7月,国际电台国际在线多语种网络广播电台正式成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这一年底建立网络专业电台“银河台”。

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网络视频化、音频化的信息传播提供了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和模式,在线广播的实现,成为可听、可看、可检索的超级广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介商业模式的变化,广播媒体的技术变革和新型商业模式建立,正在走向多媒体化和多元化,力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广播媒体。

目前,业界对此的研究和实践更多是注意其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但对于广播电台的经营来说,传统广播融入互联网的经营与管理成为媒介经营的新课题。

再比如,手机广播,它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手机进行接收的新媒体。目前,很多国外广播公司已经提供手机广播电视服务。像美国的ClearChannel、瑞典的SBSa以及英国的维珍广播等。日本和韩国也在2004年联合发射了一颗直播卫星,以广播方式为两国手持移动电话的订阅客户提供手机广播的音频、视频等数据信息服务。国内手机广播的实施是在2003年吉林移动与吉林交通文艺合试播的手机广播节目。2004年,重庆人民广播电台与重庆吉动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把本土的广播节目引入到手机通讯领域。此后,上海文广传媒迅速跟进,在上海开播互动式语音应答方式的手机广播,订阅用户可以实时进行收听或者点播节目。现在的微博广播,更突破了互联网和手机的界限,让广播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真正实现“广播无处不在”。

从媒介技术演进历史看,每一次新型媒体的出现,都对原有媒体造成一次巨大冲击,必然分流一部分受众。但并没有出现新媒体完全取代原有媒体的状况,正如广播的出现没有完全代替报纸,电视的出现也没有取代广播一样,新媒体的出现同样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按照网络技术发展的现状,当前的媒体发展趋于形成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相互竞争的新格局。竞争将会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媒体传播优胜劣汰,传统媒体的市场与影响力日趋减弱,受众占有率继续缩小;一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走向相互融合的共同发展之路。从目前国内媒体发展情况来看,第二种趋势更为显现。虽然新媒体日趋发展对传统三大媒体形成剧烈的竞争压力,但传统媒体如广播在内容优势、人才优势以及传播公信力优势方面仍占据相当强大的竞争资源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