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良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7:30

土地改良方法篇1

关键词:林业苗圃;土壤;改良;养护方式;耕作层;育苗地

中图分类号:S72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532027

土壤为立根之本,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生态因子之一,植物生长与栽培的半数以上的问题都与它有关。所以必须重视土壤。可见,树木的质量与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以及养护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其育苗的过程当中,往往采用的是连接的方式,在育苗期间,如果没有对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进行养护以及改良工作,土壤的质量会急剧的下降。而且在育苗管理过程当中,没有对苗木进行良好的管理工作,种种问题的存在,都一定程度上对树木成长的质量有所影响。所以,林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育苗过程当中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以及养护的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

1林业苗圃育苗地的现状

土壤是人类最接近的生态系统或说自然的基础物质,往往对生态系统与自然的健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来,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养护以及改良工作与树木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怎样更好的保障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跟苗木成长过程保持适应性以及一致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样的问题,比如:所处环境以及地域存在差异性,以及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性事故等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苗木的质量问题。不同的因素影响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地域、环境、气候以及人为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均有可能造成树木质量的差别。由于硬性树苗质量的因素繁杂多样,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较容易控制的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但从管理上来讲,在树苗育苗过程当中的管理不够规范还有待完善,对于其管理工作过度的忽视,而且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其管理工作完成的还不够合理,有待提高。从育苗地所处的地势来讲,在相对较高的地势区种植树木,树木培育过程中对于树木的浇灌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于树苗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利性,光线的照射时长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林业苗圃育苗地育苗过程中需要对其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案,以防在突发原因发生的情况下及时的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对树苗的影响。

2林业苗圃育苗地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育苗过程当中,由于地区的不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各个地区的树苗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对苗圃地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后期对土壤的管理以及养护工作相结合,有效的提高林木的整体质量。但是目前在育苗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树木的质量(土壤结构的恶化、土壤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逐渐的降低等问题)。所以想要保障树木质量的关键就是对于苗圃育苗地的选择。

在地势高的地方对树木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树木浇灌难度的增加,而且还不利于树木的健康成长。光、热以及水都无法满足树木成长过程的相关需求;在育苗过程当中,对于育苗过程的管理工作不够完善,树苗往往都是在化肥以及农药的作用下成长,而且严重的影响着土壤结构,使其不断的恶化;从育苗的技术层面来讲,因为目前的育苗技术还不够成熟,致使在目前的技术下,树苗根茎相对较细,对于卷根方面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对于树木的质量影响极大。

3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以及养护的方法

3.1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

对于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是育苗的关键所在,对于土壤的改良工作是必然的趋势,土壤改良最主要的就是提升土壤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成分的提高可以为树木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比如,广西桂林的苗圃育苗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广西桂林当地的环境条件,由于桂林是我国的重要的旅游地也是重要的保护区,具有很好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化,在苗圃育苗过程当中可以将生物的粪便予以充分的利用,对土壤进行分解,从而提高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利用合理的耕种方式以及对土壤进行有机施肥的方法进而对于土壤结构进行改良,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锁水能力。

建立具备良好的树木生长条件苗圃育苗地,对于耕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的工作人员利用合理的耕种方式,对于土壤结构的改良,有效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使得树苗的根系部分可以很好地吸收充足的水分以及养分,提高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能力。还需要对其加放一定量的有机肥,来代替施加化肥和农药的情况,可以有效的确保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奠定一定的基础。

3.2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养护

对于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是育苗过程的重要的部分,但是,对于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养护工作也同样占据主导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缺少。树苗生长过程当中需要根部吸收大量的水分,根部吸收了充足的水分的同时还需要根部吸收足够的营养成分,另外还需要对此建立良好的排水渠,保障可以具备良好的排水效果。目前国内的相关设备相对较为落后,所以对于现在的技术以及设备的完善与改进具有现实的意x,确保林业苗圃育苗地含水量的均匀性,对于相对缺水地带要进行及时的灌溉,对于相对较为落后的设备进行改良,需要形成完善的体系的同时需要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工作,对于树苗的缺水状况以及生长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

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于苗木的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育苗过程中,对于树苗的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在树苗成长中,对于其成长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不能拖拉,如果不及时的予以处理就会造成无法控制的损失。另外最重要的是做好育苗过程的防范工作,在育苗前对其进行预案管理,给树苗成长环境提供良好的保障工作。育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对其予以解决以及进行防护工作,保障树苗的健康成长。

4结语

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树木的质量以及其存活率,土壤的结构良好其营养成分充足的情况下树木自然会健康的成长。由于我国地势环境的不同生态环境的不同,决定着对于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以及养护工作需要结合其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制定制度,所以需要根据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养护以及改良工作。改良土壤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最根本的技术措施,是植物舒适健康的基础,投入土壤上的任何改善,将产生一本万利的社会综合效益。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还可以很好的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养护以及改良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邢玉娥.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J].中国林业产业,2017(03):22.

[2]臧滨城.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的探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7(03):51.

[3]赵春江,于化成,齐恒.探究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办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25.

[4]柴宏.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J].北京农业,2015(33):106-107.

土地改良方法篇2

【关键词】:土壤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1.土壤改良的阶段

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以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

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对于耕作土壤,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②改土阶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

2.土壤改良的意义

(1)苗木培育周期长,而且是全株利用,土壤养分消耗大,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来补充。

(2)育苗活动及土壤天然缺陷产生的土壤养分不足和结构不良,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来调节。

(3)树木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有益生物,苗圃中常缺乏,需要人工添加。

(4)合理施肥可以有效调节土壤肥力,有效促进苗木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土壤改良的几点措施

3.1合理使用化肥

根据农作物的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的测定值,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等,这样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以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化肥应与有机肥合理混用,在肥效上达到互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由于微生物肥料具有无污染、提高作物品质、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应大力推广和施用,从而减少对化肥的需用量;施用长效氮肥和氮抑制剂。长效氮肥由于供氮比较缓慢,不会造成土壤中无机氮素的快速升高,使施氮周期符合作物需肥规律,尤其在蔬菜作物上可大大降低硝酸盐的累积和施用次数,经济效益显著。氮抑制剂是一种可使有效氮缓慢释放的化学品,如氮吡啉、双氢胺等,可显著减少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从而改善其品质。

3.2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新型植物生长素

农药在作物体内残留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减少农药用量,首先选择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该剂是一种生物化学制剂,对作物无毒、无副作用,可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减少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用量。在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中、后期,由于大水漫灌、人工踩踏等原因而发生土壤板结,极不利于根系对水分、营养的吸收。因此,该调理剂尤其适用于保护地蔬菜生产。其次施用一些新型植物生长素来增加作物的抗逆、抗病性能,从而减少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以达到改善作物品质的目的。

3.3推广应用可降解农用地膜

自觉清除农田残膜,把收集到的废膜统一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同时减少有毒农膜的购买使用,可用黑色药膜或黑色可降解膜。

3.4采用微灌工程合理灌溉

目前微灌形式有滴灌、渗灌、微喷和涌泉灌4种。在保护地生产中,应根据不同作物选择与之适应的微灌方式。

3.5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未腐熟或腐熟不够的有机肥,由于碳氮比(C/n)过高,土壤微生物难以分解,作物很难利用,而且新鲜的禽畜粪含盐较高,作物不但不吸收,还容易加剧地下害虫的为害。腐熟的有机肥是一种养分较齐全的肥料,大量施用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有益保护地蔬菜生产。

4.土壤改良的具体方法

4.1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亩每次施40~50千克石灰,以后每次施用量减少1/2,直至改造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施绿肥,增加土中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增加灌溉次数(水田可串灌),冲淡酸性对作物的危害。种植耐酸作物,如油菜、水稻、茶、桑、红苕、果树等,边利用边改造。增施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肥、磷矿石粉、草木灰等,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好处。

4.2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所谓盐碱土也叫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地,包括盐土和碱土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壤。所谓盐土,主要是指土壤内含有过量水溶性盐分的土壤,多属中性盐,呈碱性反应,pH值在7―8之间。因此,我们应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碱性。种植耐碱作物,如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边利用边改造。加深耕层,三沟配套,降低水位,逐年洗碱(盐)。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

4.3黏性土壤改良方法

掺沙质土,改善土壤耕作性。经常清理三沟,增加土壤通透性,协调水、肥、气、热、菌的矛盾。多施有机肥料,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勤中耕松土,加速肥料的分解释放能力,为作物幼苗及时供给有效养分。

4.4沙质土壤改良方法

砂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现为过分疏松,漏水漏肥,有机质缺乏,蒸发量大,保温性能低,肥劲短,后期易脱肥。一是大量施用有机肥料。这是改良砂质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由于有机质的缓冲作用,可以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尤其是铵态氮肥和磷肥能够保存在土中不流失。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这也是改良砂土的好方法。如果每年能每亩施河泥4~10吨。结合耕作,增施有机肥,使肥土相融:由于在日光温室新建过程中富含有机质的表层土大多被取走,故此新建温室首要的问题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和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的作用。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情况将有改善。三是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科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四是对砂层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压砂,使底层的粘土与砂土掺合,以降低其砂性。

4.5冷凉土壤改良方法

增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三沟配套,降低水位,排明水、滤暗渍,经常中耕破板(水田则泥脚薅草),提高土温。.多施磷钾肥(因冷浸田多缺有效磷肥)和暖性肥(如牛马骡粪、渣肥、火粪土、稻草及作物茎叶等),促根壮秆夺高产。水旱轮作(3~5年轮换1次),减少病、虫、草害。

4.6瘦土壤改良方法

种植豆科或绿肥作物,提高土壤含氮量,如红花草子、箭舌豌豆、草木樨、黄花苜蓿、柽麻、蚕豆、油菜等。增施氮素含量高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等,提高土壤肥力。逐年加深耕层,促进土壤熟化,同时施足农家肥料作底肥,则改造力度更大,效果更好。清除土中的砂砾石块,减少“吊气”死苗,确保密度和稳产。

参考文献:

[1]周家成.关于对苗圃土壤改良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07.

[2]申鸣,方亮.盐碱地不同措施的改良效果及树木存活率比较[J].中国园艺文摘.2013.06.

土地改良方法篇3

1•1试验材料

土壤样品取自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南校区绿化区内,采集0~20cm和20~40cm2个土层深度的土壤。

1•2试验方法

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地段,面积分别为100m2(10m×10m),在每块样地内随机选取10个点,去除地表的凋落物层,然后用直径4•5cm的取土钻采样,相同土层的土壤组成1份混合土样,去掉土壤中可见植物根系和残体。测定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以及pH值和电导率(eC)。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全磷含量测定采用高氯酸-硫酸-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含量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速效磷含量测定采用盐酸-氯化铵法,pH值测定利用pH计,eC测定利用电导率仪[1]。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全氮含量

样地内土壤的全氮含量偏低,0~20cm层土壤含氮量比20~40cm层略高(表1),但均<0•2%,不能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应提高氮肥或有机肥施用量,以提高土壤氮含量。

2•2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

样地内0~20cm层和20~40cm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均>50mg/kg(表1),说明2层土壤磷库水平均较高。2层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均<20mg/kg,说明该样地土壤速效磷供给相对不足。

2•3土壤速效钾含量

过去认为土壤速效钾含量<60mg/kg为低水平,60~100mg/kg为中等水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目前认为速效钾含量150~200mg/kg为高钾水平;<50mg/kg为缺钾水平。样地内0~20cm层和20~40cm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仅7•819~24•526mg/kg(表1),说明该样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很低,需要增施钾肥。

2•4土壤pH值

样品土壤pH值>7•5,呈碱性,这是由于该校区土壤中常混有建筑废弃物、水泥、砖块和其他碱性混合物等,其中的钙向土壤中释放;此外,还沉降大量含碳酸盐的灰尘,水泥风化向土壤中释放钙,土壤中碳酸盐与碳酸反应形成重碳酸盐等因素[2~5],导致该校区土壤pH值与自然土壤差异明显。pH值过高会引起植物营养缺乏或受毒害[6,7]。

2•5土壤电导率

样地内20~40cm层土壤eC值达到1•66ms/cm,比0~20cm层高0•95ms/cm(表1),说明20~40cm层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很高。有关试验证明,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高,可能会形成反渗透压,将植物根系中的水分置换出来,使根尖变褐或干枯,可溶性盐浓度过高还会使植物受到损伤或造成植株根系死亡。土壤湿度的波动会使可溶性盐含量过高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植株根系受损伤严重,无法吸收水分和营养,导致植株出现萎蔫、黄化、组织坏死或植株矮小等症状。eC值过高也会增大由绵腐病菌引起的根腐病的发生机率。

3土壤改良方法与措施针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南校区土壤养分含量低、呈碱性和电导率大等特点,可采取一定措施改良和培肥土壤。

3•1物理方法

可以采取深翻熟化、客土栽培和培土(壅土、压土与掺沙)等措施改良土壤,也可以采取松土透气和地面覆盖地被植物等措施改良土壤。

3•2化学方法

3•2•1施用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属于偏酸性肥料,土壤有机质(风化煤)和土壤有益微生物(固氮细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含量较高[8]。其所含的有益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不断释放出迟效态氮、磷、钾,因而能有效改善中度盐碱土pH值,减缓土壤有机质的降低,减缓由于植物生长所造成的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消耗,这些因素均对改良盐碱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2•2施用化学改良剂可施用电厂脱硫石膏、日本盐碱地改良剂和磷石膏[9]改良土壤,以及采用深松土壤、化学改良与种植耐盐牧草相结合的模式改良土壤[10]。

3•2•3施用燃煤脱硫产物燃煤脱硫产物可对碱性土壤起到较好的改良作用。该改良方法首先是采集土样,通过化验,计算出改良所需的CaSo4量;再根据燃煤脱硫产物的成分,计算出脱硫产物的需要量;然后将脱硫产物撒施于地表,进行灌溉,并且采用与正常土地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改良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特性,提高作物产量,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11]。

3•2•4利用土壤液膜土壤液膜是1种棕褐色液体,属于土壤结构改良剂。用喷雾器将其喷洒在土壤表面,可以起到类似塑料地膜的增温和保墒作用。此外,还可以随农事操作将其翻入土中,在1段较长的时间内起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

土地改良方法篇4

[关键词]马坡镇土壤改良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10-0121-01

1引言

马坡镇地处江苏重镇徐州市,众所周知,徐州作为江苏省的工业中心,一直为江苏省的工业发展个经济总值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是在工业辉煌的背后,是大量的工业“三废”不经处理或者是简单处理便直接排放近土壤,使得徐州市下辖的乡镇以及周边地区的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在国家提出“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农业部门以及相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对土壤改革方案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关心程度。

土壤改良,顾名思义,是将土壤向一个良好的方向进行改进。这样的做的好处数不胜数,例如,经过科学的土壤改良后,土地可以克服其先天性的不足例如结构上的不科学以及养分的缺失等,同时,经过土壤改良的土地其基本肥力以及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以及菌类其含量明显比普通土地高出许多,对于作物的生长以及其高产增收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根据现代科学的相关理论,土壤改良在不同的地区是有不同的步骤组成的。具体到马坡镇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由两个步骤构成:第一,对于基本农田的土壤改良,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使得土壤的流失量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第二,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对土壤的肥力进行改良,缺少哪一种肥料就加哪一种肥料,如若某种肥料过多,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以及生物学知识和一些现实因素来将其减少,使得土壤的肥力在动态之中保持最佳,为作物的增产增收提供坚实的基础。

2马坡镇土壤改良的几点建议

2.1对化肥的使用进行科学控制

当化肥在我镇普及之初,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以及对农作物的反应的快速等无可比拟的优点,使得农民朋友对于化肥的使用量以及频率等都超过了规定值,而且这样的做法持续了许多年。随之而来的便是土地的肥力过剩而带来的土壤质量下降。例如土地的基本形状被改变:盐碱化以及沙砾化等现象在我镇层出不穷。因此,要想要改良土壤,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化肥的使用作出控制。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宣传以及农业技术部门的普及工作,使得农民朋友认识到,只有施对化肥,才能促进作物的生长,以这样的做法从跟上改变其思想状态;另一方面,针对于我镇现今的土壤情况,笔者认为相关的农业技术部门应该指导相关的农户进行土壤改良方案,以便于农业活动长期进行。

2.2对无毒、可降解的地膜进行推广

在我镇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地膜可以说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黑心厂家为了抢占这一巨大的市场,利用品质低劣的原料来生产地膜,在短时期内的确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却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使用了劣质地膜的土地出现了“中毒”的症状,许多作物生长缓慢甚至减产以及绝收。因此,针对于这一种情况,笔者有以下建议:一方面,向农户宣传可降解、无毒的地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敦促相关的执法部门对一些黑心厂家进行依法取缔,使得市场上出售的地膜能够保障土壤的“健康性”。

2.3改良灌溉方式

根据许多农民朋友的生产经验来看,许多农田在作物的种植期内采用大田漫灌的方式来对作物进行灌溉。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是不正确而且不科学的。一方面,这样的做法使用了大量的水力资源,使得农业用水始终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对于土壤的肥力涵养以及作物根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要向改良我镇土壤的基本情况,就必须从改良灌溉方式入手。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情况,以滴灌、渗灌以及其他灌溉方式相结合来对作物进行灌溉,同时对灌溉的频率以及量等具体指标作出控制,通过雨量以及空气湿度等天气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灌溉的科学化来促进土壤结构的转型以及改良,最终促进作物的良好生长。

2.4施加腐熟肥料来改良土壤质量

以往居民对土壤的改良方法是在土壤里加入家禽的粪便,这样做的方法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因为家禽的粪便中含有许多的化学盐类,这些盐类不仅不能被作物以及土壤吸收成为肥料,相反,这些眼泪对于杂草甚至是土壤内部的害虫有极大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使得我镇的农业田间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后来,随着腐熟肥料的相关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将一些有机肥腐熟后加入农田,但是由于一些现实原因,许多有机肥在没有充分腐熟后就被加入到了田间,使得作物以及土壤对肥料的利用率相当之低。因此,笔者认为,从这一角度出发,一方面,政府以及农业技术部门对于腐熟肥料的相关概念以及技术应该加以推广,使得全镇的农户都能够使用这一技术来改良土壤质量;另一方面,从农户的角度来说,应该对这一技术充分理解并且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农业技术人员请教。

3总结

尽管我镇的土地基本情况还算良好。但是作为农业工作者,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因此,笔者建议。首先,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对土壤的改良作出宣传工作,并且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来对宣传工作作出支持,在全镇上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农业气氛,以便于土壤改良工作的进行;其次,相关的农业技术部门应该将一些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送”到农民朋友的手中,使得他们能够真正享用到这一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应用技术,为作物的增产增收和增加经济收入作出一定的贡献;最后,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一定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如果土壤的质量不加以改善,那么我镇的农业活动是不可能长久发展下去的。因此,农民朋友需要转变思想,积极配合相关的土壤改良运动。

参考文献

[1]周家成.关于对农村土壤改良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07.

土地改良方法篇5

盐渍化土壤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和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

1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两类。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其形成的实质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停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也能使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形成盐碱地含盐的地表径流。也能形成盐碱地。

2盐碱地对植物的危害

2.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2.2伤害植物组织

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是在干旱的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和碳酸钾为最大。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受害。

2.3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2.4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

在高浓度盐类的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大面积推广。“禾康”土壤改良剂是一种棕红色略带酸味且无毒无害的有机液体肥料,可以直接作用于土壤,因此,它广泛适用于巾、低产田改造、盐碱地的治理及荒漠绿化等。容易干旱枯萎。

3盐碱地改良的国内外情况

早在150多年前,俄国就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风蚀,抵御干旱,保持水土,其中一部分农田防护林就营造在盐碱土上,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前苏联对盐碱地造林的植物选择、造林技术、选育耐盐植物、地下水位与盐碱地的关系,以及树木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和土壤滋生盐渍化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匈牙利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美国科学家在盐害和植物盐机理方面提出了原初盐害和次生盐害的理论,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了植物耐盐机制。巴基斯坦、印度、埃及、以色列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在作物耐盐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我国的耐盐改良研究起步较晚,总的来说,我国的盐碱地改良经历了生物改良.生物与工程改良、综合改良三个过程。1949年以前,金陵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苏北盐碱地的治理、改良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而大规模的改良利用则是从1949年开始的。20世纪50-60年代,在盐碱地治理中侧重水利措施,以排为主。重视浇灌冲洗。由此,陈恩风教授提出了以排水为基础,以培肥为根本的观点,水利工程、农业耕作和生物培肥措施相互结合.综合治理。在这种改造盐碱地的思想指导下,盐碱地的改良利用跨上新的台阶。目前,我国学者对盐碱地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邹长明等研究认为:盐分主要聚集在0—150m土层,尤其是0-5cm土层。马献发等认为0—10cm土层的盐分积累远远高于其它各土层。总之,表层耕作土是主要的改良对象.对不同盐碱化程度的盐碱土应该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进行改良。从广义上来讲,改良盐碱地的技术可分为水利改良、农业耕作改良和化学以及生物改良。此外,还应考虑人为因素,如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范佑民认为旱水轮作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此外,旱作物的灌溉采用膜下灌溉.可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节约灌溉用水,从而减少盐分的积累。周和平等研究了在淡水和微咸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合理的模型及管理方法,实施节水控盐可显著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

4盐碱地土壤改良措施

4.1物理改良措施

物理改良主要是对土层的修改。有平整地面、深耕晒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及大穴整地等方法。对于平整地面应当注意留一定的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的土地,特别是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翻耕,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排水滞#,丛到_改土的目的。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高度。还有就是事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人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强过铺粗沙、炉灰沙及植物秸秆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及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4.2化学改良模式及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化学改良盐碱土是使用化学改良剂,利用酸碱中和原理来改良土壤化学性质的方法。化学改良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洗盐排盐的过程;二是改变可溶性盐基成分,增加盐基代换容量。调节土壤酸碱度。化学改良包括施用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植酸、泥炭及醋渣等。例如:通过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可降低pH值,提高树木的抗性。施人适当的矿物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及铁元素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的有机质,如腐叶土凇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常见的土壤改良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4.2.1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npK增效剂)

该改良剂根据酸性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营养特点,采用蒙脱石、橄榄石及硫矿等多种天然矿物为原料,在改良酸性土壤、平衡作物养分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4.2.2“禾康”盐碱良剂

目前已在山东、内蒙、新疆、东北及天津等地。

4.2.3康地宝

利用盐土植物(盐蒿、海莲子等)及作物el身通过根系分泌物改良根际微环境,来适应逆境的机制,通过生物络合、置换巨应及清除土壤团粒上多余的n旷,活化盐碱地土壤中难利用的p5+、Fe2+、Ca2+等离子及微量元素,使其转变为可利用状态被植物吸收.改变植物生理缺索症状。同时通过降低na+,活化Ca2+和m2+等离子之后。可以使土壤水传导能增高,使土壤水分更容易流动,从而改善作物的根系环境,促进根系生长。

4.2.4钠离子吸附剂

该吸附剂具有很强的交换能力,对盐土中的na+和CL-等有吸附能力,改良后的土壤可以降低pH值和碱化度,吸附铵离子和钾离子并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从而达到改土和脱盐的目的,使土壤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方向发展。另外,钠离子吸附剂交换性能好,可用来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调整pH值,交换土壤中有害金属离子,降低土壤含盐量,脱盐率可达18.6%-29.3%。

4.3盐碱地改良的生物措施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生物措施是改良、开放和利用盐碱地的有效途径。通过生物改良的盐碱地具有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平衡的效果。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原苏联、日本、以色列及澳大利亚的学者就开始关注土壤盐碱化及植物的耐盐性研究,而我国则在盐生植物筛选和培育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生物改良土壤利用的主要方法:一是选用耐盐树种,树木可以防风降温,调节地表径流,树冠可蒸发大量水分,使地下水位降低,减轻表面积盐;二是种植抗盐性较强的绿肥和牧草,如田及紫花苜蓿等,对盐土有积极的改良作用,且有投资小和无污染等特点;三是利用高抗盐植物;四是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

在微生物方面,土壤中存在的固氮微生物能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来提高根际矿质元素的有效性,也能通过有效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等作用来改善土壤条件和促进植物生长。

5小结

经过改良的盐碱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5.1复杂性

盐碱地的发生受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文及水文地质方面的影响。也受人为活动,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耕作技术及水利工程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类型盐碱地上,危害程度往往不同。改良利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5.2不稳定性

经过改良的盐碱地,由于土体仍保豁部分可溶性盐类,如果灌溉和排水措施不当,遇内涝积水,又会造成次生盐碱化。

5.3地域性

各地自然条件,土壤含盐量与盐分组成也有差异,改良利用必须因地制宜。

5.4综合性

因为盐碱地的发生与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对其改良利用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土地改良方法篇6

关键词:膨胀土;改良路基;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松铺系数

abstract:basedontheimprovementofexpansivesoilsubgradespecialproblems,throughthewuXiangrailwaybuildingmoresecondlineprojectstage4mark,andputsforwardthespeed200km/h,therailwayroadbedbedroad,thefieldwithimprovedsoilmix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processandkeytechnologyparameterselection.testresultsshowedthatallthetechnologyindexescanmeetthedesignrequirementsandnorms,forlimeimprovedsoilconstructiontoprovideallthescientificandreliableconstructionprocessandtechnicalparametersandalsocanbeundersimilarconditionsimprovedsoilofrailwayroadbedconstructionreference.

Keywords:expansivesoil;improvedsubgrade;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technologyparameters;Loosespreadcoeffici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武襄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第4标K257+050~K278+300段沿线土质均为膨胀土,为了研究提出适合于本段土层条件的路基改良土施工方法,根据全线工程特征(地形宽阔便于施工、填料具有代表性等),本单位对选定的DK257+200~DK257+480区间进行了试验段施工研究。

施工中,设计基床以下路拌土采用5%石灰改良处理,基床部分场拌土采用6%石灰改良处理。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掌握了填料本身的力学特性、物理特性和压实性能,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和机械的组合方式,检验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适应性,全面掌握了填料的摊铺、整形、拌合、碾压等施工工艺流程,确定了填料的松铺系数、碾压方法和达到压实标准时的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从而总结出了时速200km/h的铁路路基基床以下路基路拌改良土填筑施工工艺,为全段路拌改良土全面施工提供了技术参数,用以指导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

2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武襄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第4标,施工里程为K257+050~K278+300,全长21.25km。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基土石方约60万立方米,其中填方路基约8km,路堑挖方约13km,部分挖方可利用,其余均由指定取土场取土。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本段局部低洼地段缓丘间谷地中局部低洼谷地,埋藏有冲积湖相或谷地相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有褐灰、深灰、灰黑色、灰黄色、软塑流塑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性。由于沿线土质均为膨胀土,只能选其作为本段所用填料。该膨胀土含水率高,易风化、液化,但在自然状态下呈硬塑极其坚硬,不易粉碎,自由膨胀40%~70%。施工设计时,拟采用5%~6%石灰改良处理。

本段所经地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初夏雨量集中,易发生雨洪,盛夏高温炎热,伏旱频繁,时有特大暴雨发生,季风气候秋高气爽,年均降雨量在900mm~1250mm。

3改良土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3.1试验指标和技术参数

a、取土场在DK257+800处,原土属粘性土,液塑限指标wL=45.6,wp=30.2,塑性指数ip=15.4,自由膨胀55%可以用作改良土,掺配钙质石灰5%、6%。

b、试验室所得拌合料掺配钙质石灰5%,最大干密度ρ=1.74g/cm3,最佳含水w=15.4%;掺配钙质石灰6%,最大干密度ρ=1.74g/cm3,最佳含水w=17.3%。

c、粘性土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1500kg/m3,石灰消解后自然堆积密度560kg/m3。

d、压实标准:基床以下路堤地基系数K30(mpa/m)≥90,压实系数≥0.9,基床部分路堤地基系数K30(mpa/m)≥110,压实系数≥0.95,无侧限抗压强度≥600Kpa。

3.2施工方案及工艺

由于本地区自进入7月以来,连续降雨,取土场和挖方地段土含水量大,最大可达35%,因此路基填土降低含水量是试验成功的关键。针对以上情况,针对路拌、场拌改良土分别提出不同的施工方案:

(一)路拌改良土施工方案

a、含水量较低的土,采用标准的路拌施工方法,在路基上摊铺素土,路拌机拌和。

b、含水量较高的土,采用两次拌和,第一次在取土场处次拌和(掺灰方法同路拌相同)后,经堆积达到一定方量后(循环作业,保持晾晒时间),再运至路基上二次拌和,达到降水目的。

(二)场拌改良土施工方案

由于本地区填料土本体自然含水量大,在工程开工时采用场拌机拌和,拌和过程中土块不易粉碎,拌和完成后改良土呈饼状,土、石灰拌和不均匀,土块多,不能达到设计及验收标准。经现场反复实验,确定采用和路拌改良土第二种施工方案相同的二次拌和施工方案。

3.2.1路拌改良土施工工艺

(一)第一种施工方案的施工工艺

本施工工艺分为施工放样、备料、整平、摊铺石灰、拌合、整型、碾压、确定松铺系数、养生等环节。其中,由于填土的天然含水量很高,施工时的气候条件不适宜自然风干,应采用加灰拌和后晾晒的方法,并增加拌和遍数,物理降水和化学降水双管齐下。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a、第一遍拌和:用wB230型灰土拌和机拌和。在拌和过程中应指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是否有素土夹层。对于拌和不彻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新拌和。

b、第二~四遍拌和:由于本段土的塑指较高,土块不易拌碎,应采用整平碾压一遍------拌和------整平碾压------拌和------整平碾压------拌和------整平碾压的方法。每次先压后拌,由于压实的密度愈大,对土块的破碎效果愈好,拌和越均匀,采用此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第四遍拌和完后(不得少于4遍),拌和的效果非常好,上下混合料色泽一致,而且基本无灰条、灰团(约有10%左右颗粒大一些)。

c、第四遍拌和完成后,应抽取灰剂量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拌和效果满足要求。

表1给出了不同层的粘土松铺厚度、松铺系数及铺灰厚度。图1给出了第一种施工方案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表1粘土松铺厚度及铺灰厚度取值表

压实厚度松铺系数松铺厚度5%铺灰厚度6%铺灰厚度备注

200mm1.2240mm32mm38mm松土容重按1500kg/m3,石灰粉按560kg/m3计算

250mm1.2300mm40mm48mm

300mm1.3360mm48mm58mm

图1路拌改良土工艺流程(一)

(二)第二种施工方案的施工工艺

本施工工艺分为施工放样、取土场整平、摊铺石灰、第一次拌合(在取土场内)、改良土堆积晾晒、摊铺、第二次拌和、整型、碾压、养生等环节。其中,和第一种施工方案不同的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拌合之间,需穿行改良土的堆积晾晒。将在取土场拌和后的改良土堆积在一起,达到一定方量后(降水后循环作业)再上路基摊铺碾压,可很快降低含水率,使改良土的含水率控制在18%以内,并且土体的粉碎效果很好。

表2给出了本方案中不同层的粘土松铺厚度、松铺系数及铺灰厚度。图2给出了第二种施工方案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表2改良土松铺厚度及铺灰厚度取值表

压实厚度松铺系数松铺厚度备注

200mm1.23246mm松土容重按1480kg/m3

计算

250mm1.29323mm

300mm1.35405mm

图2路拌改良土工艺流程(二)

3.2.2场拌改良土施工工艺

根据场地土特征,本段场拌改良土的施工工艺采用路拌改良土的第二种施工工艺。

当采用含水量高的土做改良土施工时,二次路拌比场拌机拌和效果好,既保证了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还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施工效果表明,场拌改良土采用路拌改良土第二种施工工艺获得了成功。

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施工工艺下,均达到了设计与验标要求,K30指标均达300~600mpa,无侧限抗压强度都超出设计要求指标600Kpa,证明了本文所提工艺方法的合理性。

4结束语

本文针对膨胀良路基的特殊问题进行了试验段研究,提出了时速200km/h的铁路路基基床以下路拌、场拌改良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参数取值。现场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本文所提出的路拌、场拌改良土施工工艺成熟可靠,通过试验段的施工为全线石灰改良土施工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施工工艺和工艺参数,可供类似条件下的铁路路基改良土施工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202―200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03-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414―200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12-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03-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2004]8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01-30

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2004]8号.《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01-30

6.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函[2005]285号(代替).《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04-25

7.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JC/t478.2―1992.《建筑石灰试验方法(化学试验方法)》.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2-04-30

土地改良方法篇7

关键词:耕地质量;土壤质地;灌溉设计保证率;有机质;土壤改良剂

中图分类号S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20-0048-04

projectmeasuresonCultivatedLandQualityimprovementaboutDryLandReformpaddyField

YueXiaosong

(JiangxiprovincialBureauofCoalGeologySurveyingandmappingteam,nanchang330001,China)

abstract:throughanalyzingdrylandactualsituation,andtakingstepsasirrigationanddrainageengineering,soilimprovementproject,agriculturalandchemicalmeasures,soilpropertiesandenvironmentalfactorswhichaffectedqualityofcultivatedlandwaschanged,farmirrigationwasguaranteedanddrainagewasgood,soiltexture,soilprofileformandsoilpHwassuitableforricegrowth,inthesametime,soilorganiccontentwasraised.accordingly,cultivatedlandqualityofdrylandreformpaddyfieldwasimproved.

Keywords:Cultivatedlandquality;Soiltexture;Dependabilityofirrigationdesigning;organicmatter;Soilamendment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由原来单一追求耕地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十二五期间,全国土地整治的工作目标中明确指出,经整治后的基本农田提高1个等级[1]。近年来,为落实中央关于“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江西省开始着手实施“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如何提高改造后水田的质量,真正达到“占优补优”,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耕地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农用地分等体现,可以用等别的提高程度说明耕地质量提升的情况[2]。在江西省耕地质量等级因素指标体系中,水田分等评价因素包括土壤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土壤因素涉及土壤质地、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环境因素包括排水条件和灌溉保证率。本文主要根据晚稻分等因素确定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的工程措施。

1灌溉与排水工程

充足的水源是实现旱地改水田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是保持水土稳定和提高水田地力的重要措施。根据项目区所处的工程类型区、所属工程模式和作物类型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排涝排渍标准。

1.1灌溉工程尽量以地表水作为水源,若地表水缺乏但地下水丰富,可利用地下水,新建机井工程抽水灌溉。旱地一般以天然降雨为水源,灌溉缺乏保障。旱地改水田先寻找水源,再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确保水源充足或水源的可供水量大于水稻的需水量。以水库、河流为水源的农田,当水源水位不能满足渠道自流灌溉时,需新建提灌站进行提水灌溉,或在河道中布置节制闸以雍高水位。

1.2排水工程在对排水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确定项目的承泄区,承泄区不仅要有足够的容积或泄水能力,还要符合自流排水要求的水位条件。平原区地面坡度平缓,旱地改水田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易引发涝灾渍害。丘陵区地形起伏,排水条件较好。根据排涝和排渍标准,计算相应的流量。前者用以确定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后者作为满足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地下水排水流量,以此确定排水沟的沟底高程和排渍水位[3]。为提高灌水均匀度,同时便于田块积水尽快排出,在平原区修筑条田或格田并进行田块平整。平整后,格田内相对高差不得超过±3cm。丘陵区因地制宜地修筑梯田,加大田块梯田化率[4],沿等高线修成田面水平、埂坎均匀的台阶式田块,平整后的田面基本水平或向内微斜,可拦蓄降雨,防止水土流失。

2土壤改良措施

2.1结构改造结构改造也就是土壤质地及剖面构型的改变。由表1可知,最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质地为壤土。旱地的土壤质地有壤土、粘土和砂土。对于耕作层土质为粘土时,为防止田块板结,应采取掺砂改造。对于耕作层土质为砂土时,掺入粘土,降低砂土的松散深度和通气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剖面构型为通体砂时,可考虑外运粘土,将其构型改造为砂/粘/砂;对于通体粘的构型,可外运壤土或砂土,将其结构改造为壤/粘/粘或砂/粘/粘。也可结合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将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5],作为旱地改水田的表土。

2.2地力保持和提升措施土壤有机质是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决定耕地的内在质量[6]。地力保持措施为表土保护,地力提升措施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

2.2.1表土保护表土保护包括表土剥离和表土回填。表土层位于土壤剖面的上层,厚度一般在20~40cm。表土层与其他土层相比肥力较高,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生物累积作用,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高,包含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比如氮、磷、钾、钙、锰、铁、铜等[7]。因此,表土层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表层土壤的肥力,在进行田块平整前,采取机械或人工措施,将表土进行剥离。待田块平整后,再进行表土回填。平原区表土保护采用的方法有条带复垦表土外移剥离法、条带表土外移剥离法和分层平移表土剥离法[8]。丘陵区梯田表土保护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表土逐行置换法和表土中间堆置法[9]。

2.2.2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肥料配方,推广施用专用配方肥[10]。农业化肥过量、少量或盲目施用都达不到对土壤增肥增效的目的,甚至会降低作物的产量。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制度有规律地对土壤样本进行长期、周期性的监测和田间试验,掌握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进行土壤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总结田间试验和土壤养分数据、根据土壤、气候等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作物的施肥配方;通过试验对配方反复进行校正和改进,最终确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施肥配方。

2.2.3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提高田间持水能力和土壤抗蚀性能。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饼肥、绿肥和河湖泥是良好的有机肥。其中,绿肥是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如紫云英、红花草等。绿肥还田有干耕湿沤和水耕水沤两种形式。采用干耕晒垡、湿沤,既减少了还原产物对水稻的毒害,避免引起水稻生理病害,又能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养分释放早,能适时适量供给水稻所需养分。此外,农作物的秸秆是重要的肥料品种之一,秸秆含有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硫等元素。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增产措施。据测定,秸秆还田3年后,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翻耕还田比翻耕不还田分别增加2.0%~8.3%、2.9%~4.7%、0.1%~3.1%、10.7%~23.5%,以速效钾增加的幅度最高[11]。秸秆还田的形式有多种:(1)粉碎翻压还田。把秸秆通过机械粉碎,耕地时直接翻压在土壤里。(2)覆盖还田。将秸秆直接铺在土壤表面。(3)堆沤还田。将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刀切碎,洒水使其湿透,然后混入适量的或已腐熟的有机肥,拌均匀后堆成堆,上面用泥浆或塑料布盖严密封即可,15d即可直接施入田中。(4)过腹还田。利用秸秆作为饲料喂牛、马、羊等牲畜,经牲畜吸收后,以粪尿施入土壤还田。秸秆还田因其释放养分较慢,一般作基肥用,还田的数量要适中,同时在还田时应适量增施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

3农业和化学措施

3.1耕作措施丘陵区主要采用等高耕作、深耕、深松、留茬播种等耕作方法[12]。等高耕作的耕作方向应基本沿等高线,有利于保水保土。江西省属于多雨地区,耕作方向应与等高线呈1%~2%的比降,适应排水,并防止冲刷。坡面从上到下,每隔一定的距离,还应沿等高线修筑若干道土埂,在土埂上撒播草籽,减轻水土流失。深耕、深松、留茬播种的目的是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耕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入渗能力为原则,一般为25~30cm。平原区可以采用免耕技术、深松技术来解决由于耕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土壤板结和退化问题,尤其是粘质土底层的通气性和渗水性很差,更需要深耕深松,增加土壤孔隙度。

3.2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行合理的耕作制度,实行用养结合。土壤若长期种植一种作物,会造成养分单一。水田要积极推广和扩大油-稻-稻或肥-稻-豆的种植面积,并种植绿肥,把用地和养地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的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3.3化学措施土壤改良剂是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它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13]。袁颖红等通过试验土壤改良对红壤土壤水分进行研究,表明改良剂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减少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并提高作物产量[14]。王志玉等发现土壤改良剂(mDm)能提高水稻出苗率、平均株高和平均单株分蘖数[15]。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和人工土壤改良剂(如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来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保护土壤耕层,防止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后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作物根系生长的条件变差,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16]。江西省旱作土壤中红壤所占比例较大,呈酸性或强酸性,pH值平均为5.1[17]。而最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pH值为6~7.5,旱地改水田后可利用石灰或土壤调理剂对红壤进行改良。施用石灰可以降低土壤酸度,补充Ca、mg营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养分循环能力,从而改善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8]。采用石灰改良措施,应根据土壤pH值监测结果,合理确定石灰的种类、用量、施用时期。采用土壤调理剂时,应根据土壤检查理化指标施用。

4实例分析

江西省某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区地貌为低丘,最大最小高程差约15m,地形坡度小于6°。项目区原有耕地种植的旱作物为花生,花生靠天然降雨灌溉,有2条排水沟进行排涝。项目区旱地改水田后以种植双季稻为主,项目区属于鄱阳湖平原岗地类型区、岗地低丘工程模式[19],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5%,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3d暴雨,雨后3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项目区外一水库除了灌溉其他水田外,富余的水量可以满足项目区双季稻灌溉需求,可作为该项目的水源,并以项目区外原有坑塘作为排水承泄区。因田面高程高于水库水位,故新建提灌站提水灌溉,同时布置沟渠以利于灌排。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梯田,并对梯田进行平整,同时,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进行表土保护以便地力保持,表土保护厚度20cm。

项目区土壤为红壤土类,其剖面呈块状结构,紧实至坚实,质地重壤至粘土,红棕色或浅黄色。理化性状:有机质1%,全氮0.05%左右,磷、钾严重缺乏,pH值为5,呈酸性。土壤剖面构型为重壤/粘土/均质红土。若从土壤剖面构型上提高耕地自然质量分,需将底层的均质红土更换为壤土,这将耗费较大的人力财力,经济上不可行,故不改变土壤剖面构型,在耕作时进行等高耕作和深耕。根据最近几年江西农业大学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表明,高产水稻所需氮(n)、磷(p2o5)、钾(K2o)的比例以1∶0.5∶(0.8~1.2)为佳[20]。该项目拟每1hm2施用氮磷钾肥量分别为180kg、90kg、180kg,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过腹还田作为基肥,或在晚稻收割后,种植油菜或绿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针对土壤的酸性,可施用1500kg/hm2的生石灰进行改良。经过连续3年的培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得以提高,pH值逐步达到适合水稻生长的范围。旱地改水田前后各影响因素的自然质量分见表2。由表2可知,采取工程措施后,该项目旱地改水田影响因素的自然质量分均得以提高,耕地质量得以提升。

5结论

该研究采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土壤改良、农业和化学等一系列措施,其中,灌溉排水工程解决了原旱地水源不足及涝渍问题;土壤改良中将土壤质地和土壤剖面构型进行结构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采用一些耕作措施增加土壤入渗和保水保土能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以提高土壤的肥力;采用生石灰或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这些工程措施使水稻的自然质量等分分值得以提高。因影响水田质量的土壤因素和环境因素得以改变,故旱地改水田的耕地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海洋.“十二五”时期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3):4-9.

[2]郧文聚.土地整治规划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3]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4]魏洪斌.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5]朱成立,侯淑楠,忻海飞.江苏省宜农未利用地开垦土壤改良模式研究[J].灌溉与排水学报,2010,29(2):50-53.

[6]蒋千顺,罗新民,杨地雄,等.邵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7-59.

[7]魏祥,韩霁昌,张扬,等.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壤改良办法――以白水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53-55,73.

[8]DB22/t2278-2015,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S].

[9]tD/t1012-2016,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S].

[10]陈红金,黄承沐,张耿苗,等.诸暨市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状况及技术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649-1651.

[11]钟洁.肥东县耕地质量提升主要措施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7):85-86,98.

[12]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S].

[13]袁颖红,黄静,周际海,等.改良剂对旱地红壤水分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1):171-177.

[14]窦玉清,许立峰,王树声,等.土壤结构改良剂研究现状及在烟草上的应用展望[J].中国烟草科学,1999(3):33-36.

[15]王志玉,刘作新.土壤改良剂mDm对草甸碱土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2):33-34.

[16]孟远夺.我国农田土壤酸化状况与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农技推广,2014,30(6):38-39.

[17]刘勋,贺湘逸.江西红壤科研进展与成就[J].江西农业学报,1991,3(1):66-75.

[18]蔡东,肖文芳,李国怀.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206-213.

土地改良方法篇8

关键词:铁路膨胀土;改良方法;特性;试验

abstract:expansivesoilwithwaterswellingsoftening,shrinkagecrackingandrepeatedchangesinthecharacteristics,easytoformsubgradedisease.afterrainingembankmentsettlement,deformationandslopecollapsesubgradecracksandshoulder,causingthecuttingslopeerosion,erosion,collapseandlandslidephenomenon.inthispaper,throughtestandstudy,summeduptheconcretemethodsofexpansivesoil,expansivesoilsubgradeconstructiontechnologyforprovidingreferencefortheengineering.

Keywords:Railwayexpansivesoil;modifiedmethodofcharacteristics;test;

膨胀土主要是由强亲水性粘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组成的,是具有膨胀性、多裂隙性和超固结性的高液限黏土。我国是膨胀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发现膨胀土灾害的地区已有20多个。近年来,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在设计和施工中,常常遇到膨胀良的课题。在填料缺乏地区,膨胀土通过改良后被广泛使用。采用膨胀土作为填料时,必须要对改良前后填料材质的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动力特性等方面进行大量试验,以此作为科学施工的依据。

1.膨胀土的特性

膨胀土是一种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开裂的特种黏性土。其矿物成分以强亲水性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为主。在自然条件下,多呈硬塑或坚硬状态,裂隙较发育,常见光滑面和擦痕,裂缝随气候变化张开和闭合,并具有反复胀缩的特性;多出露于二级及二级以上的阶地,山前丘陵和盆地边缘,地形坡度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主要特征有胀缩性、裂隙性和超固结性。

2.膨胀土的改良试验

处理施工膨胀土化学改良方法的试验,如掺石灰、水泥、粉煤灰、合成固化剂、合成树脂和磷酸等等,使之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最终降低土的亲水性,提高自身的稳定性,以达到路基填料的要求。苏皖境内某新建高速铁路沿线地区填料大多为膨胀土,主要表现为黄色的和褐色的高液限黏土,为中等和弱等膨胀土。在施工中,为了了解预期改良施工效果,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中等和弱等膨胀土土样,采用掺加石灰的方法,进行一系列的理化试验。

2.1填料级配分析

粒径组成是分析膨胀土性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粘粒含量,粘粒含量越多往往意味着土体具有更大的膨胀潜势和更高的塑性。通过级配分析试验,其结果见表1。

填料改良前后颗粒组成对比表1

试验结果表明,中等和弱等膨胀土虽然同为高液限黏土,但中等膨胀土的粘粒含量要比弱等膨胀土高。而膨胀土填料经石灰改良后其颗粒级配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弱膨胀土的粘粒含量大幅减少,从改良前的39.4%降低到了改良后的12.1%~14.2%;粉粒含量明显增大,中膨胀土的粘粒含量大幅减少,从改良前的44.8%左右降低到了改良后的7.9%~15.9%;粉粒量明显增加。总的趋势是细颗粒含量(特别是粘粒含量)大幅降低,粗颗粒含量增加。

2.2填料的膨缩性质变化

膨胀土的胀缩性不仅取决于土的物质成份和微观结构,还与它的初始含水量和干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粘粒含量越多,蒙脱石含量越大的土胀缩性越大;初始含水量越大,干密度越低的土膨胀量越小,收缩量越大,反之亦然。试验中分别对2种填料(中、弱膨胀土)掺灰量5%情况下的自由膨胀率、膨胀力试验,试验结果见图1

图1改良前后自由膨胀率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改良后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和膨胀力减小,由此可见石灰改良对减弱膨胀土的膨胀性效果是明显的。

3.铁路施工处理膨胀土主要方法:掺无机结合料改性

目前铁路施工处理膨胀土的方法主要是化学改性,如掺石灰、水泥、粉煤灰、氯化纳、氯化钙、沥青、合成固化剂、合成树脂和磷酸等等,使之与土壤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以改变原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来稳定膨胀土。路堤填料改良是将粉碎的土和其他添加剂、水进行充分拌合后,再用机械压实养护而形成稳定的土体。综合分析各种改良方法已有的成果及经验教训,特别借鉴近年来的试验成果,考虑到石灰在改良高塑性黏土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合宁线沿线被改良土质的特性、料源、施工设备以及试验成果的推广前景等各种条件,本次室内改良试验选用的改良剂为石灰(包括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改良的室内试验研究中,掺灰量的确定是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

3.1以某一线路基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实验分析填料的矿物成分、颗粒级配及其物理性质,探究填料的膨胀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本工程试验是石灰(包括生石灰、熟石灰)的掺入重量比分别为4%、5%、6%、7%、8%。试验项目包括改良前后,土的颗粒分析、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强度试验和土的膨胀性指标测定等。为了解全段土源在改良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胀缩特性、水理性能等指标,在对全段取土场土源的膨胀性指标进行详细查明后,选取了两种有代表性的土样(一号土场和二号土场):一种弱膨胀性土源和一种中等膨胀性土源取样,进行室内改良试验研究。

对改良土的强度、颗粒级配、胀缩性等综合分析发现,取一号土场最佳掺灰比(包括生、属石灰)定为6%(石灰含量与干土质量百分比),取二号土场最佳掺灰比取7%。现场室内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验现场填筑压实的改良膨胀土的工程特性。试验方法:要求7天龄期,可以选在基床底层填筑时进行,在压实完毕检测合格的路面取样,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湿养生7天后进行各项试验。

3.2经过生石灰、熟石灰改良后,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在以下方面发生明显变化:颗粒级配方面:黏粒含量大幅减少,粉粒含量有所增加,砂粒含量明显增加。对最佳配比,改良后黏粒含量10.2~15.5,粉粒含量59.8%~72.7%,砂粒含量13.9%~25.7%。塑性方面:膨胀良后塑性指数明显降低,改良后的塑性指数为3.7~13.9。胀缩性方面:膨胀良后自由膨胀率、收缩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膨胀力、无荷膨胀量、有荷膨胀量大幅度降低。说明膨胀土经石灰改良以后,能够大大改善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不良工程特性。

1)抗压强度方面:膨胀良后浸水无侧限强度、无侧限强度均得到较大提高。而且,改良前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比无侧限强度降低幅度高达97%~98%,而改良后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比无侧限强度降低12%~61%,说明石灰改良膨胀土,对改善膨胀土在浸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具有明显作用。经过理论计算及试验对比分析,基床底层改良土填料现场7天龄期浸水无侧限强度定为450kpa,路堤本体的现场7天龄期浸水无侧限强度定为300kpa。

2)剪切强度方面:①直剪:膨胀土经石灰改良后直剪C值无明显规律的变化,Φ值有一定的增加;②排水反复直剪:改良后残余强度指标Cr值有一定的增加,Φr值变化不大;③三轴固结不排水剪:改良后(有效)黏聚力指标大幅增加,(有效)内摩擦教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3)压缩性方面:改良后膨胀土压缩系数减小、压缩模量增大,说明用改良土做填料填筑路堤比用膨胀土填筑路堤,可以减小路堤本体的压缩量。

4)水理性:浸水2小时后,膨胀土素土击实样即完全崩解;经石灰改良以后,浸水48小时无崩解。这说明膨胀土经石灰改良后水稳性大大提高。

5)渗透性方面:膨胀良后的渗透系数主要集中在10-7~10-8数量级,在土体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防渗性。

这些性质都说明膨胀土经改良后可用作填料。从膨胀良的整体效果来看,生石灰与熟石灰的差别不明显。考虑到生石灰在降低含水量上的优势,当气候条件不利于土料晾晒时可以优先考虑,但必须注意石灰的粒径控制。

土地改良方法篇9

摘要:提出重庆市主城区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偏碱、养分含量低和物理性质差等,并针对各种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化学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护措施等,以期给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1],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2]。然而,由于园林景观和绿化效果主要是由植物直接来体现的[3],园林植物的质量易受到重视,而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基质——土壤的质量则往往考虑较少[4,5]。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来源复杂,相当数量的土壤存在pH值偏高、养分含量低、容重大、砾石含量高、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等缺陷,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苗木成活困难、苗木成活后长势衰弱、后期管护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重庆市正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随着大量园林建设的进行,园林土壤的问题越发凸显。如何管理和改良园林土壤质量,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已显得十分重要。

1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褶皱带的平行岭谷间,城市土壤以紫色砂泥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主[6]。园林土壤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土壤,其特性不同于城市的一般土壤或农田土,其主要来自客土,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土或添加物。重庆主城区内大量的城市建设使园林土壤土源复杂,土体层次紊乱,表土经常被移走或被底土掩埋,土层中常掺入底层僵土或生土,以及大量的砾石和建筑垃圾等;加之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其结构退化,养分缺失,影响了园林植物的生态绿化效果。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主要存在三大主要问题,即偏碱、养分含量低、物理性质差。

1.1土壤偏碱

重庆主城区大部分园林土壤的酸碱性为中性偏碱,pH值在7.0~8.5,其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强碱性土壤(pH值>8.5),对桂花、香樟、雪松、杜鹃、山茶等喜酸性园林植物而言,这样的土壤条件会大大降低其种植成活率,严重影响其生长。

1.2土壤养分含量低

重庆主城区园林工程进行填埋建植的土壤主要有建筑过程中挖掘出地下未充分熟化养分贫瘠的土壤、混合了建筑垃圾的施工剩土、山地土壤,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氮、磷含量都普遍偏低。据调查,重庆市街约55%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约40%的土壤有效氮含量偏低,约60%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中等[7]。这样的养分含量水平容易导致植株恢复缓慢、生长受阻。加之对园林绿地养分的补给往往不能使其土壤肥力达到平衡,土壤肥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制约了城市绿地生产力的提高。

1.3土壤物理性质差

重庆主城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层侵蚀和堆积作用频繁[6],加上广泛分布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夹杂在土层中,在建筑施工时极易致使大量的岩石侵入栽植土壤中,一些栽植土壤还含有大量建筑碎石、砖块、水泥、石灰等建筑垃圾。未清除这些侵入体就地栽植,特别是栽植大树,容易导致泥团外露、苗木泥团周围形成空洞、水分和养分流失、新生根系生长困难等,最终将导致苗木死亡。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的容重偏高,由于施工压轧、行人践踏、硬化铺装等人为活动,土壤的结构被严重破坏,有的土壤容重高达1.60~1.80mg/m3[7]。特别是大量行道树的根系被挤压在硬化路面下有限的土壤中,直接造成土壤水气循环受阻等不利条件,使得根系发育受阻,树木生长困难,对直根系的乔木类园林植物危害尤其严重。

2土壤改良措施

2.1偏碱土壤的改良措施

2.1.1化学措施。①离子中和。改良偏碱土壤的常用措施,对于大面积的偏碱土壤改良较适合。主要是通过强酸根离子将土壤中的碱性离子中和,达到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如施用硫磺、硫酸亚铁、柠檬酸等。在实际应用时,要确定用量的大小,一般应通过测定土壤的总碱度再计算出相对精确的用量,也可以根据中和试验筛选出相对合适的用量。②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许多腐殖酸等酸性物质,可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它还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能交换土壤团粒上的致碱离子。不仅能降低土壤酸碱性,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1.2工程措施。①穴土置换。局部土壤的改良措施之一,对于栽植树木的偏碱土壤改良较适合。在开挖需要种植喜酸性园林植物的栽植坑时,适量放大树坑,栽植前,在树坑中填入原本酸性的或者经过化学改良好的偏碱栽植土,使植物根部周围的小范围内的土壤酸碱性得到改善,以维持树木生命力,待树木生根发芽后其对碱性危害的抗性增强。②挖沟排水。土壤中的致碱物质主要是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地表水能溶解表层土壤中的致碱物质,再通过挖沟排水,把含有致碱物质的土壤深层水排出,达到有效降低致碱物质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同时,应控制好排水沟的密度和深度,可以对排水沟进行加盖和装饰,这样既能防止意外发生,又能提高景观质量。

2.1.3生物措施。①栽植耐碱园林植物。一些园林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碱能力,如海桐、木槿、柽柳、石榴、栾树、椰树、仙人掌、康乃馨等。这些园林植物都能在pH值7.5~8.5的碱性土壤中生长发育。对于pH值8.5以上的强碱性土壤,因为其高碱性对土壤水肥平衡和园林植物生理代谢的强烈影响,对这些耐碱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危害,应该先改良再栽植。②栽植绿肥植物。一些绿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碱性物质,同时又能在其根部分泌酸性物质以及其根瘤腐化后能在土壤中残留酸性物质。因此,栽植绿肥植物能达到降低土壤酸碱性的目的,可以用作碱性土壤生物改良的绿肥植物有麦草、黑麦草、燕麦、绿豆、苜蓿等。对于新建设的单位、公园、小区等绿地,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改良。

2.2养分不足土壤的改良措施

2.2.1有机肥料培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保证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常见的有机肥有泥炭、油饼、鸡粪、菌包等。在新建绿地过程中,对于土壤养分不足的绿地,首先要施入足够的有机肥,具体做法是,栽植乔木前把有机肥和栽植土混合后填于树坑底部;栽植灌木或地被植物前在表土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有机肥,再翻耕于土壤中。对现有绿地也应追施有机肥,补充土壤的养分库。具体做法是,乔木绿地可以转孔施肥,灌木或地被植物绿地可以沟施或撒施。

2.2.2化学肥料培肥。施用化学肥料是目前绿地补充土壤养分的最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化肥养分的单一性,长期施用将造成土壤养分的不平衡,特别是不科学的施用方法将引起土壤板结,恶化土壤环境,影响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是解决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的有效途径。一种方法是测土施肥:先化验土壤,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再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计算出一个经济合理的施肥量,这是最科学、准确的施肥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配方施肥,配方肥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肥特性配制化学肥料配方,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选用适合的配方,这种方法虽没有考虑土壤的状况,但也算相对合理[8]。

2.2.3商品化复合改良剂培肥。与常见的有机和无机肥料相比,商品化复合土壤改良剂具有更快速的改良效果,其主要成分有矿质养分、有益活性微生物、生长激素等,其作用机理为促进土壤养分转化,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活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在园林建设中,利用商品化复合土壤改良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提高绿地的绿化质量。

2.3物理性质差土壤的改良措施

2.3.1工程措施。①清除砾石和建筑垃圾。对于有大量的岩石、砖块、水泥、石灰等侵入体的栽植土壤,必须清除这些危害因素,最好对要栽植植物的表层土进行翻耕,在翻耕的过程中去除。②防止压实。在绿地平土和栽植植物时,采用人工驳运和回填,尽可能地减少机械作业,防止压实土壤。对建好的绿地进行防护,防止人为的践踏。③开沟排水。开沟排水能防止植物根部积水,缓解水气矛盾。一般来说,排水沟应略低于园林植物根系深度,以保证园林植物根系周围地下水的排出。应根据土壤情况和对园林景观的影响确定间距大小。④利用有机覆盖物。有机覆盖物是目前国外城市地表覆盖中比较盛行的一类覆盖物质,主要有废弃的树皮、核鳞、树叶、松针、木片、草叶等植物材料。有机覆盖物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能减轻环境胁迫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具有防尘、装饰的功能。⑤采用透气透水材料。采用加放人工透气管的方法改善乔木根部透气性。具体做法是,将塑料管用无纺布包裹两头,空档处填满珍珠岩,放置于树木根部,管长以从园林植物根部至地表为宜,人为地在土壤中营造出透气空间,从而改善园林植物根部的透气性。

2.3.2管护措施。翻松培肥,通过翻松土壤打破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加,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增强,养分得到释放。在翻松土壤的过程中,可以往土壤中掺入泥炭、树皮、树叶、珍珠岩等,增加土壤中的孔隙,使土壤的容重降低,从而改善通气状况。

土地改良方法篇10

关键词:滨海盐田港改良技术发展种植的技术施工技术

一、滨海带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

滨海盐碱地是沿海地区低洼地带因海水浸渍,土壤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形成的滨海盐碱土。盐碱土含有过量的盐分、有毒物质、碱度过大,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黏滞,通气性差,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养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

华南沿海地区主要属于季候性气候,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地下水位0.5~2.5m,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g/L,最高达50g/L,盐分含量一般在0.4%以上,主要盐分是Ci。由于土壤盐分浓度高,造成了植物的组织伤害和生理性干旱,最后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勉强成活的树种也由于根系受损而长势不佳。盐田港沿港路滨海区的盐碱土地区由于含盐量较高,大多为不毛之地,迫切需要改善绿化环境面貌。因此,在排盐的基础上,用乔、灌木和草本植物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抑制了盐碱的上移和积累。同时乔、灌、草所形成的强大根系,吸收水分进行蒸腾,起到了降低地下水位,避免了地下顶托的生物排水作用,有效的防止土壤生盐渍化,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当土壤的含盐量超过0.3%时,大多数的园林植物都不能成活和生长,因此,盐碱地种植树木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治理,主要有两种方式:淡水冲洗和生物治理,它们各有弊端,淡水冲洗耗资大,见效少。生物治理采用传统方法培育耐盐碱作物,进展缓慢。要获得可以在海滩种植并用海水浇灌的耐盐作物,符合生态的修复治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使用的盐碱地改良方法有以下五种:

1.物理改良(1)、平整地面。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2)、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原台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3)、及时松土,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4)、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5)、微区改土,大穴整地。植树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

2.水利改良(1)、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2)、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田内灌水洗盐,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3)、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用水泥渗漏管或塑料渗漏管,埋地下适宜深度排走溶盐。二是挖暗沟排盐,沟内先铺鹅卵石,然后盖粗砂与石砾或铺未烧透的稻糠壳灰,然后填土

3.化学改良(1)、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2)、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

4.生物改良种植耐盐碱植物,绿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利用它们的抗盐性,对盐良有积极作用。

在改良盐土时不能只用单一方法,应多种方法结合运用;关键的是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长效,合理灌溉,有效排水,减少迳流,增加重力水,切断毛管水。

二、针对盐田港沿港路盐碱地种植的技术

规划的深圳盐田港沿港路西起海景二路,沿着深盐二通道,东接盘山公路,到大梅沙滨海旅游区。其中大部分是滨海地段,有大片的盐碱土质的沙质海岸和滩涂,对设计防浪护堤林和营造绿地是个难题。

首先选择可以进行盐碱良种植的区域,主要分为三种:

原有红树林的滩涂地,进行种类研究,保护原生植物,用科学施肥的方法,促进树林的生长。

对于原来没有植物,而需要植物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区域,采用原良的办法,进行渗管排盐和生物改盐,地势较高的排水良好区域,可以用淡水洗盐,种植绿植物,盐生植物和抗盐植物。

重要的公共绿地和休闲植物公园营造,除了原良区域,在排水条件差,植物的种植要快速见效的区域,采用客土绿化的方法,可以种植更多对土壤要求高的植物。

土壤改良具体的施工由四个方面组成:

(1)渗管排盐是绿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的目的。渗管的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级管和二级管相结合,一级管的渗入水汇入二级管中,然后流入污水管排走。若污水管道埋的深度较浅不能自行排泄渗水,二极管的末端设集水井,定期强排。苗圃地二级管可采用明渠,一级管直接汇入明渠自然排出渗水,但应严格防止倒灌。渗管的埋设深度、间距、纵坡主要取决于绿地种植的植物种类、土壤结构、地下水位的高低,气候以及附近污水管道的深度等。综合以上条件,一般一级管水平距离5-15m,深度1-1.2m,纵坡0.1-0.3〖wtB3〗%〖wt〗为宜。目前一级管多使用5.6cm波纹塑料管或20-30cm的砖管,二级管均用砖管。砖管的施工方法与城市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大致相同,只是不抹管箍,管外加填15cm的建筑用粗砂或粗炉渣做滤料用即可。波纹塑料管的施工更为简便,按设计的深度和坡度挖宽30cm的沟,填滤料铺管即成,管与管之间硬性接口,以防在渗水过程中,把泥土带入堵塞渗水管壁。

(2)对原土表层土壤增施有机肥、砻糠、木屑等改良措施,初期播种豆科草坪植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并改良土壤),加强后期养护。

(3)客土抬高地面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街头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临界深涧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度。

(4)大穴换土采用大穴整地的治盐措施,能较好的、较快的改变土壤盐碱状况。但无论客土的盐碱程度如何,若不加以排盐和培肥土壤等改良措施,很快就会使土壤次生盐渍化,甚至变成盐土。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种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地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实践证明,通过大穴换土能给栽培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而通过渗管排盐又能有效地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大穴换土可以较好的栽培植物成活,在穴底铺设厚10cm的鹅卵石为隔离层,在穴面铺5-10cm的中砂为覆盖层,能保证在灌溉和降雨后,重力水在土壤的非毛孔孔隙中,顺利向下移动,并通过水分的横向运动,使穴周和穴下的高含盐水分得到淡化,而且由于底部隔离层的作用,使下层高含盐水分难以上升,保证栽培植物在短时不受盐害。随着树木的生长,耐盐能力逐渐提高,并通过不断灌溉和降雨的作用,树穴土壤的淡化不断扩大,从而确保了树木的稳定而旺盛地生长。而且由于客土抬高地面后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一方面使下部水盐难以借助毛细管作用上升到地表,另一方面有利于土壤水向下移动,土壤不易发生次生盐渍化现象,而且下部的盐碱土也会逐渐淡化。

三、种植的选择与施工技术要求:

综合整个盐田滨海区域的环境,选择种植品种应遵循以下原则:耐盐碱,适合盐碱地生长;有较好观赏性;生长迅速;具有自肥能力;能提高土壤肥力或改良土壤;抗风能力强,能适合华南地区气候的品种。

目前我们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植物品种有:

1.滩涂绿化:(1)秋茄、红树、木榄、海莲、红海榄这几个红树林品种,也适合在陆地上栽植。(2)厚滕、海刀豆、草海桐是海滩带分布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沙生植物群落,均有抗旱、耐咸、耐脊薄、耐高温和抗潮的特性。

2.海岸绿化:(1)乔木类:椰子、木麻黄、榕树、大叶榄仁树、刺桐、木棉、小叶榄仁、菲律宾榄仁、福木、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日本黑松、黄槿、白千层等。(2)灌木类:海桐、台湾海桐、草海桐、文殊兰、苏铁、九里香、红刺林投、海南龙血树等.(3)地被类:三裂叶蟛蜞菊、金花生、马缨丹类等.(4)草坪类:大叶油草、钝叶草、狗牙根等。

种植技术上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种植密度,适宜采用透风系数为0.35~0.60的种植密度。

2.种植配比结构,林带和树丛适宜阔叶树和常绿树混合搭配。

3.尽量选用与绿化土地条件相似的育苗地上培育的苗木,优选实生中苗。苗木的土球应该比通常的规格约大20cm,树冠是树高的1/3~1/2,地下部分根系发育正常,要有一定数量的侧根和须根。

4.后期要注重养护管理,在春末夏初雨季来临之前整地,翻地深度以20cm为宜。苗木的栽植宜浅栽平埋,使苗木的原土痕比原地面高出1~5cm。覆土与地面相平。疏松表层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防止土壤返盐和加速土壤脱盐。种植时修去竞争枝、双杈枝,保留小侧枝。

四、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