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8:38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1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应用;分析

引言

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工程管理领域中也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根据其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受到广泛重视,特别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通过把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有效的融合到一起,可以促进二者之间协同的发展,不仅可以让计算机技术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对工程管理质量进行提高,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以及新项目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电子新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其主要作为脑力劳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际经验,从而处理各个方面的要求,将其每个项目的资源做到合理分配,进而实施动态调整,根据合理的经济方式完成项目的预期目的。对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而言,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内容:

1.完成工程在企业内部中的数据共享。在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系统的应用已经逐渐的完善,并且也能够最大化的保证数据共享。此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则可以充分利用管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内部的重要标准。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采用搜索方法,在上百万数据中找到指定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几秒钟便可以实现。

2.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保障。对于建筑项目的资源数据而言,可以根据动态方式把准确性的内容交付给项目管理人员,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各种缺陷问题的出现,同时也能避免在时间上的延误以及实际情况的错误判定,如果无法有效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那么会导致工程项目出现各种问题。然而随着电子学新书的出现,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模拟实施,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项目实施千万次模拟,所以统计信息能够更好的帮助工程管理人员有效的实施决策管理。

3.可以更好的完成数据之间的通信。通过充分利用电子新科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能够更好的完成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之间进行信息,通过对网络技术和公用传输的方式,能够将企业总部以及建设的施工现场有效的连接到一起,这样才能够使供货商以及各个方面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更好的完成数据管理。

二、提高工程管理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分析

1.在掌握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计划。通过将信息科学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不仅可以把信息应用看作为企业的一个点缀,然而要将信息应用落实到实际中,从而对建筑工程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紧急问题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去发挥信息化技术所具有的作用,对施工效率以及水平不断加强,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目前工程管理水平进行加强,同时对工程管理信息进行不断提升,促进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化。

2.应用局域网以及英特网等实现信息共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建设项目规模在逐渐扩大,同时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单位也比较多,文件和信息相对复杂,以往的项目管理方式主要是为纸质分析和记录,其次需要经过多个部门进行转交,最后才能达到决策人员手中,对于这种办公方式不仅浪费时间以及财力,同时也会导致工作效率逐渐降低,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由于转交次数出现过多从而导致信息交流的完好性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在信息时代中,必须要应用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及时向决策人员传达信息,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管理水平进行全面提高。

3.需要开发出相应的应用系统。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在网上开发出来的各种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也逐渐的出现,通过建立起数据库以及连接,可以在网上进行查询以及投标,从而为有意向人展现出信息交流平台,将其纵向信息交流方式转变成为平行的,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对工作效率以及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提高,也可以带动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其决策准确定进行加强。在施工时要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软件应用到整个管理过程中,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水平以及效率进行全面提高。

三、总结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我国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和国外信息技术进行对比可知,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必须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而科学合理的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工程管理过程中,这样才能够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同时保证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技术水平得到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邴浩.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在现代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5):119-120.

[2]钱家乐.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探求[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5):261-262.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2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是国外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组织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管理素质非常重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管理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会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对整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而且也给新世纪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信息技术通过与各类课程相整合,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概念定位是应用工程科学、技术科学、数学、系统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对人员、物资、设备、技术、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各种系统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概括地讲,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要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其知识结构应建立在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学平台、经济学平台、法学平台这“四个平台”的知识体系之上。四个平台的课程内容如下:

(一)工程技术平台的知识体系

工程技术平台的知识体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与工程、特别是土木工程有关的管理的学科基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有别于其他管理的基石,工程管理人员若不懂得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就无法实施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首先应该是工程师。

(二)管理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管理学平台包括通用管理学和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两个方面。在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管理学规定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而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既培养工程师,也培养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人才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

1.通用管理学知识体系

通用管理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内容构成:运筹学、组织行为学、质量与安全管理、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iSo质量管理体系概论、风险与保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pmp)。

2.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内容构成: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项目总控、外资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三)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在工程管理中,大量的管理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管理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特别是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掌握相关的经济知识。经济学平台包括通用的经济学和工程管理方向的经济学两个方面。

其一,通用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以下基本课程构成:西方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则务管理、项目融资、可行性研究与评价。

其二,工程造价管理方向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构成: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预算、道路工程预算、市政工程预算、投资估算、工程估价、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造价软件应用。

(四)法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法律是调整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从事管理者必须熟悉、掌握、应用法律,因此法学知识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知识平台,一般包括以下课程内容:建设法规、经济法等。

在四个平台基础上构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较完整地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也较好地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以及整体优化”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在课堂外,帮助学生选择一个专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美国哈佛工商学院将案例教学应用在管理学科教学中推动了这一教学方法的普遍应用,目前它己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经济、商贸、管理、法律、教育等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将特定的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并在群体中展开共同讨论,使学生主动地进人特定情境和实践过程,建立起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在分析探索和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它以其先进的“能力本位”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满鲜活性、灵活性、启迪性的教学手法和极具针对性的实施方式,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出现之前,案例教学仍然多是以教师讲授的形式在课堂中出现的。尽管有一些教师讲解案例可以十分生动,有时候还可以将案例印发给学生边听讲边看,但是案例本身的特点不能充分展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案例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和由其提供的无限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一)优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又称为学习情境(或学习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互与交流方便、时间与空间开放等特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养;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互助,促进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特征

第一,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特征。作为该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学生的学习和学习环境的创建提供无限信息资源,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象教室、黑板一样,是学习环境的一分子。

第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提倡师生、生生、师师等多种教学因素的互动。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的信息化硬件水平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课程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提炼、展示、讨论、评价案例的方式方法,寻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培养和评价学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研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应当扮演的角色。

四、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式的模型设计(图1)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案例学习任务基础之上的,设计或提出学习任务是教学模式形成的灵魂:学习任务不同,教学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同一学习任务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的提出或设计又是以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为依据的。通过教学目标分析,教师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确定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智能水平,从而为正确提出或设计学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从创设情境和设计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并通过相互协调的循环设计,最终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将一个个学习任务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内置其中的认知工具(含会话与协作工具)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内置的大量信息资源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教学策略的设计为学习者指明活动的方向,提供可供选择的问题解决模式。

五、案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效果分析

一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引用书本上的理论、独立寻找案例、独立分析和撰写学习报告、独立进行分析演讲、独立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一系列学习中的独立行动,摆脱了一贯依靠教师的倾向,大大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学精神,并使得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后来有同学表示,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华,一部分同学还争着要上台演讲,主动提问的同学也很多。

二是积极思维与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最近.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2006)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这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完整、系统连贯地学习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大学生可能直到毕业都来不及学到最前沿的课程。”这席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传统填充式教学方法的弊端。而案例分析教学采用紧密联系现实,自学、讨论、演讲、面试等多种方式,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舞台,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积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也获得了参与学生的热烈拥护。

三是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案例分析中,让学生演讲,互相提问辩论、毫无准备地回答学生临时性的各种问题,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都带来了很多好处。由于学生事前有所准备,又有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对于讲演的好坏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今后他们会去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往往遇到面试这个环节,如果在学校中从来没有得到锻炼的话,将给自己的顺利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案例教学前把这一点说明清楚,更鼓励了学生演讲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由于演讲的成功更增添了自信心。

四是开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雷种指出:‘役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过去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现在是群言堂。不但允许学生提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下面谈论或商量问题。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和学习气氛热烈、学生发言积极,学生自己的评分更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了推动作用。另外,在课前的小组学习准备中,学生主动自由讨论,常常争论激烈,一份案例分析报告经常要修改多次才能定稿,开创了课内外学习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以讨论式教学为主,但也应注意和讲授式教学相辅相成。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应在现代教育理念框架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问题无所不在。只有强化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除注意克服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外,要利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现场调研、网络应用、Cai多媒体教学等。

案例教学需要创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案例教学重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考试的目标、内容、形式也应随之改变。

比如某些管理学科的课程,为了考核创新能力,试卷给出的案例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判断正误的笔不一定掌握在老师的手,而是靠实践的检验。一些同学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就要看其是否能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得是否有道理,思路是否清晰、准确,再予以成绩评价。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3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82-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积极应对这一时代重大变革的需要,抓住机遇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管理应如何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是高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和信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管理内容看,信息化涉及到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从教学管理手段看,就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广泛应用。笔者试图从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现状与问题出发,提出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观,并对如何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信息化的理念、内涵、人员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管理观念陈旧。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当前,在管理内容上,着眼局部,缺乏整体的规划;在管理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往往导致工作主动性发挥不够,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被动、滞后的状态。在教学管理观上,人们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建设、管理和交换。

(二)教学管理内容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就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而言,信息课程含量严重不足。当前,一些高校在有的专业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几年保持不变(有的甚至更长,特别是传统的专业),很多高校只是根据国家的规定开设了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反映在教学计划当中的信息化课程仍然很贫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都应用自行开发或主管部门颁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排课、考试、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软件重复开发,中途搁置和废弃的现象较普遍;另一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应用而编制的单机系统之间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共享,在不同系统中资源重复冗余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信息管理能力不足。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多数教学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联系和等仍采用以手工为主的传统信息管理方式,而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还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树立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

(一)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确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创新理念。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现管理创新。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创新,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新路子。

(二)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强化五方面的教学管理观。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重,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应首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调整的重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在学科专业建设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中一项综合性、战略性的建设工作,是高校建设的龙头,是高起点的科学研究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建设水映高校的办学水平,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各类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世纪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状态,适时地调整、合并原有学科和专业设置,开设与现代信息教育相适应的新学科、新专业。

(3)在教学过程组织与管理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努力体现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改革思想;课堂教学要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Cai、多媒体技术等),要实现网络进课堂,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学时效益;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要积极创建实践基地,实现实践基地网络化。

(4)在教学行政管理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管理出效益,科学的教学行政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具体的行政管理中,要理顺教学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把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教学行政管理效率。

(5)在教学质量管理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生命线。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三、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方面的建设问题,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是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要让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教学管理的信息资源主要有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条件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管理软件的开发。信息数据的采集,要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标准性,通过教学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四、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环境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掌握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只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重在培养的原则。一方面,要引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人才,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着重培养提高现有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应用和开发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规范,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人员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应用能力,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实施教学管理奖惩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信息化教学管理队伍。

五、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涉及观念的更新、资金的投入、技术的变革和管理队伍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涉及到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问题,需要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在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无暇顾及教学信息的建设,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缺乏信息反馈机制。而教学基层单位缺乏教学管理的自和信息处理能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建设,以致教学管理效率低下。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扩大院系办学和管理的自,成立教学指挥中心、教学信息中心、注册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通过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使教学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学管理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赵乐华,逢增苗.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4,(1)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4

1.哲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学、国际政治、行政学(管理)、外交学、国际文化交流、政治经济学、国际事务、思想政治教育、党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

2.公共(行政)管理类:卫生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监察)、社区管理、村(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专业公共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产业管理、航运管理等各类交通运输管理、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和开发区管理。

3.卫生管理类: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文秘、医院管理。

4.社会学类: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学、伦理学、人类学、人口学(工作)、社会工作(含司法社会工作方向等)、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康复、家政学(服务)、老年服务(管理)、青少年工作(管理)。

5.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土地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投资(学)、(企业)人力资源(人事)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商务策划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商品学、产品质量工程、国际企业管理、饭店(宾馆、酒店)管理、(企业)理财、林业信息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医药营销等各种专业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学)、劳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海洋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或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经济学、国际经济、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7.财政税收类:财政(学)、税收(务)、涉外税收。

8.金融类: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经济与金融、国际金融、信用管理、证券、证券投资、期货、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

9.会计与审计类:会计(学)、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际会计、会计(财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信息管理、工业(企业)会计等各类专业会计。

10.数学、统计类: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统计与概算、国土资源调查等各类专业统计调查。

11.法学类:法学(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法学)、诉讼法、知识产权法、法律(事务)、国际法、刑事司法、监狱学、律师、涉外法律(事务)、经济法律事务、公安法制。

12.汉语言与文秘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等各类专业文秘(秘书)。

13.新闻传播类: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广告(学)、工业设计、影视艺术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工程)。

14.文物考古与历史学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保护、博物馆。

15.民族宗教类:民族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6.外国语言文学类:根据职位需要设置相应语种

17.图书与档案学类: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图书档案管理。

18.计量测量类:计量技术、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几何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无线电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或教育)、各类(计算机)软件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科学(工程或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控制(技术)、各类计算机通信(通讯)、各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信息安全、系统理论(科学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或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计算机与经济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器件或设备)、电器与电脑、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技术、软件测试。

20.电气电力(强电)类: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电站自动化、电站测控、变电运行、高压输配电线路、(电力)线路运行、电气技术教育、微电机、电机与电器、各类电力(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水电站及电力网、供用电技术、电网监控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农村电气化技术、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21.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工程)科学(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技术(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技术)、控制工程、数控技术(设备)、各类自动化专业、电磁场技术、真空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工程、信息显示、信息物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声像技术、图文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假肢矫形工程、生物信息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微电子学、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通信网络(系统)、(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有线电视工程技术。

22.机械类: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工程、机械装备、精密机械、工业工程、机械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制造工程(工艺)、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机电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数控技术(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玩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各类机电或动力设备的运行或维护等、(电子)仪器仪表、医疗仪器仪表等各类专业器械设备、各类汽车(车辆)制造(装配)与维修(检测或运用)技术、汽车改装(整形)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车辆工程。

23.公安学类: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察)学、刑事侦查(察)、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查、经济侦查、警察指挥与战术、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公安信息技术、公安情报学、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警卫学、涉外警务、边防管理(或指挥)、边防公安、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指挥)、火灾勘查、科技防卫、安全防范工程(技术)、公安(安全)保卫、国内安全保卫、公安学、公共安全管理、公安管理、警察管理、核生化消防、预审、痕迹检验、文件鉴定、法化学、治安(学、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文秘、公安法制、警卫、交通管理。

24.司法监所管理类:犯罪学、监狱学、狱政管理、刑事执行、劳教管理、罪犯管教、罪犯教育、矫正教育学、罪犯心理矫治、涉毒人员矫治、司法管理。

25.教育学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特殊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化学教育等各学科教育。

26.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临床心理学方向等)、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

27.体育学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服务)、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生物科学、社会体育、警察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体育保健康复、武术。

28.艺术类:(可以按照小类设置专业条件)

⑴音乐小类:音乐学、作曲、(音乐)指挥、音乐表演、民族音乐、交响乐、声乐、歌剧、戏剧戏曲音乐、音乐剧、钢琴、管弦、各种乐器演奏、现代器乐打击乐、音乐科技与艺术、音乐教育、音乐工程。

⑵美术小类:美术、绘画、中国画、油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雕塑、书法、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木偶表演与制作。

⑶电影电视广播小类:电影编导、广播编导、电视编导、影视学、电视艺术、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摄影。

⑷舞蹈小类:舞蹈学、舞蹈编导、芭蕾舞、中国舞、民族舞蹈。

⑸戏剧戏曲小类:戏剧学、戏曲学、戏剧影视文学。

⑹表演小类:戏剧戏曲表演、话剧表演、影视表演。

⑺舞台艺术类:舞台美术、照明艺术、录音艺术。

⑻播音小类。

⑼主持小类。

⑽导演小类。

⑾艺术管理小类:艺术管理、文化事业管理。

⑿杂项小类:艺术学、公共艺术、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

29.物理、力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工程物理、核物理、力学、声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工程结构分析。

30.化学化工类:化学(基地)、应用化学、化工、化学工程与艺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工业生物工程、化工设备(维修)。

31.材料学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生物功能材料、电子封装技术、陶瓷、硅酸盐。

32.大气与天文学类:天文、空间科学、气象(学)、大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防雷技术。

33.地理科学类: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

34.地质地矿类:地质、地质工程、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采矿工程(或技术)、石油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天然气、矿物加工、勘查、资源勘查与开发、矿物资源、地质矿产勘查、勘察工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地质矿产勘察技术、矿山地质、岩矿鉴定、矿山测量、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工程地质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矿物加工工程。

35.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技术、海洋管理、海洋资源、(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海洋水文、近岸海洋学、海洋生物(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放射生态学、军事海洋学、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

36.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工程)、资源环境科学(工程)、生态学、海洋资源环境、(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水务工程、灾害防治工程、辐射防护、环境安全类、(环境)安全工程、环境经济、农业生态学、综合规划、生态植物修复、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水净化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

37.能源动力类:电气电力(强电)类、热能动力工程、风能动力工程、能源工程、核工程、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核反应堆、核电、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38.城建规划类:城乡规划、城市(镇)规划、园林规划、道路规划、土地规划。

39.建筑建设类:建筑学、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决算、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建设、渡河工程、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设计(技术)、城镇建设、矿井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40.交通运输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海事管理、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建设与装备、物资储运、道路交通、城市交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技术、交通运输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工程管理、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城市交通运输、公路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水运管理、海事管理、港口业务管理、各类轨道交通工程(设备、技术或管理)。

41.景观类:园林、景观学、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园林(设计、管理)、园林绿化、园林技术。

42.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港口海岸(航道)及治河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利用、海岸与海洋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水文自动化测报技术、水信息技术、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灌溉与排水技术、河务工程与管理、城市水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务管理、水利工程监理、水土保持。

43.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矿山测量等各类专业测量或测绘。

44.轻工纺织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轻工生物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数字印刷、染整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制浆造纸技术、香料香精工艺、表面精饰工艺、现代纺织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丝绸技术、服装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设备及工艺、出版与发行。

45.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技术、观光农业。

46.林业工程类: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经济林、林业技术、林产化工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森林采运工程、林业经济信息管理。

47.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生物教育、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科学、生物安全、植物科学与技术、应用生物科学、植物资源工程。

48.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农艺教育、园艺教育、园艺技术、特用作物、草业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食用菌、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草药栽培技术、烟草(栽培技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49.森林资源类:林学、森林(资源)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旅游。

50.动物科学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畜禽生产教育、蜂学、昆虫学、蚕学、动物药学。

51.水产类:渔业(综合技术)、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水产、水产养殖(技术)、水族、海水养殖、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水生动植物保护、海洋捕捞技术。

52.动植物检疫类:动物或植物检疫、生物安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饲料与动物营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兽医、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

53.基础医学类:基础医学、医学信息学。

54.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含临床病理学方向、临床急救医学方向、眼与视光学方向、放疗方向等)、中西医临床医学。

55.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妇幼保健医、营养学。

56.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

57.中医学:中医学(含中医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含康复医学方向等)、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58.医学技术类: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放射医学、康复治疗学(技术)、眼视光学(技术)、精神医学、医学技术、听力学、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呼吸治疗技术。

59.护理学类:护理(学)、助产、护士、涉外护士、产假护士。

60.药学类:制药工程、药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应用药学、临床药学、海洋药学、药事管理、化工与制药、制药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兽药生产与营销。

61.食品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储运与加工、食品工艺、烹饪与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检测)、乳品工程、粮食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贮运与营销。

62.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技术、(航空航天)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5

关键词:信息危机;科技信息危机;信息管理

科学技术信息,涵盖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动态应用等相关信息技术。随着新世纪经济的腾飞,数以万计的信息时刻诞生。作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往往是获得科技信息的海洋,信息是作为事件本身外部的载体,来作为学术研究和科研探讨的。信息传送的开发和建立,是造成信息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很多现有的信息资源里,过多“无意义”与失效的信息,令信息的更新速度受到极大的限制。

1科技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推动下,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信息作为社会经济的助推器,其蕴藏的重要价值和战略意义。通过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令科研活动集约化,任何一个科研项目的水平高低,均取决于科研人员所采集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以及信息分析和评价的方式方法。只有给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信息,才能使我们的科研人员少走弯路,令科研活动取得理想的成果。科技信息在现代化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济领域的专家们表示,工业革命前后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以大量的人力作为生产力所带来相应的回报;另一个是通过信息传播,开发精密工业加工技术,使工业生产力突破瓶颈,达到巅峰。随着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之一信息的普及和利用,我们逐渐摒弃了传统工业生产中,使用资本集约化、密集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而是大量采集有效信息,通过高校、科研团队和社会的广泛传播,充分利用信息集约化的优势,启用现代化的管理生产模式来主导。与此同时,新的信息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困扰着我们,杂乱无章的信息泛滥充斥于每个角落,使我们生活在无序、错误和重复的阴影下,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不便。错误的信息不仅给我们造成误导,还会引发人们对信息的疑惑,需要甄别信息的来源和有效性。信息的泛滥使我们很难有效的全部利用,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反而被无价值的信息所替代,但我们却无法精确的找到想要利用的信息,因此科技信息的服务终端便显得尤为重要。

2现阶段科技信息危机分析

2.1信息量过大,吸纳率过小。科学技术信息,是以科技信息类期刊、翻译著作、网络文献、产品说明、邮寄信件、学术报告和演讲稿等系统为母体传递的,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以网络为载体,形成了大面积数倍暴增的局面。根据我国科教文组织不完全统计,科技知识年增长率,从80年代中期的85%增长到如今的219%;截至2014年12月的数据,每月产生的科学学术论文有110万篇,每天平均3.6万篇;每年的科技图书出版高达93万种,至于学术类的期刊从1665年,世界上发行的第一本开始,到2015年这350年间,成倍递增,已达到17万种之多。如此庞大的信息体量,对于在高等学校任教的教授,以及专职科研的科学家来讲,限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是无法全部接受、分析和研究的。我们能触及的信息,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而已,相当体量的信息只能随时间飞逝,湮没在更新信息的厚尘之下。2.2信息空间广阔,个人语种狭隘。在现代化的生产和研发中,整个生产过程依靠的不是生产工人的技巧,而是依靠先进的数控系统、高精密的机床和高效的电子设备;科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和开发,大大的缩短了我国与世界的差距,比如成飞研发的歼-20重型五代机,在俄方数次提高战斗机的核心———大推力矢量发动机的售价时,我国迫于压力只能加价购买,后来国家拨款,提高研发经费和待遇,以培养高尖端科技人才为方针,为我国研制出优秀的国产大推力矢量发动机,代号峨眉,而科研的人数增加,更是从2007年的287名科学家增到2016年的920名。科研人员队伍的扩张,使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分布的战区和军种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加强出口贸易,交流科技信息的语种也明显增加。因此,只精通一种外语的销售人员和科研人员要想大量的地收集、吸收有意义的信息是比较吃力的,有时一个国家的信息,需要数十人以上的团队,才可大致搞懂方向,这显然有些顾此失彼。2.3信息淘汰率高,接收率低。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科学从书本上转化为技术研发、生产投资,从出现构思到成品展现的时间愈发的短暂,产品更新换代令人目不暇接,比如索尼公司出品的掌上游戏机pSp,首代无法集成DVD功能,但次年发售的pSp2000则增加了此功能,又在半年后发售pSp3000,增加了模拟器的兼容性,并可以集成FC、mD等平台;移动电话更是从十几年前的黑白屏小灵通,发展到现在移动支付端居然可以直接无视现金的时代;科技产物的更新的周期缩短,相应的提高了现代技术设备的陈旧率,某些类别的技术大约6年便需要进入次世代;同时,科研人员和教师原本知识的陈旧速度、教学材料的陈旧速度,亦是高速老化,陈旧不堪。因此知识和教材需要不断的更新,人员也需要不断的吸收和学习,用新的知识替代旧的观念。所以便容易造成以下局面,技术革新太快,新的东西刚研究出来,我们需要立刻做出反应,然后学习和接收,直到逐渐的适应并有所掌握。但是,由于技术的更新过快,新掌握的东西便被新技术淘汰了,有时甚至还没掌握新的信息,便已被更新的信息所替代,所以极易引发人的不安和疑惑,我究竟要不要继续?因为实在是太快了,有些跟不上节奏。2.4信息的综合与分工过细。近年来,科学发展展示了它的两面化,一个是学科越来越多、分科也越来越细,一个是又偏向于往综合方向发展,于是很多边缘化的学科出现了,有的横跨文、理两大学科,有的跨文、理两大学科内的诸多学科。另外,在“大科学”的环境下进行的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开发,大多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换言之,科技研发已经从个体研发逐步转变为团队研发的轨道,于是,便出现了科技知识信息转变为综合化的特点,然而科研工作者的知识面比较窄,为此想要获得综合性的科技知识类信息挺不容易的。以上危机造成的后果无非是:不能第一时间获取大量有价值和战略意义的信息,使其白白流失;有的因为时间久了,变成了无价值旧的信息,因而,高校体系内的信息管理部门和图书馆应当以最快的速速采取对策,以便使更多有价值和战略意义的信息资源,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社会创造优秀的资源和财富。

3信息危机产生原因分析

3.1信息政策法律不健全。信息的立法宗旨,即是通过约束信息资源的开发传播,来持续性的协调和平衡信息安全与信息自由。安全性高的信息量过少与信息过于泛滥的矛盾;信息开放性与保密性的矛盾;信息的共享以及信息垄断的矛盾,以及私有化营利性企业和社会服务公益性的相互矛盾,均需要用法律来协调和约束,从而兼顾公平效率、维护国家利益、社会服务公共利益和私有化企业或机制的基本权益。然而我国相关的法律不完善,甚至处于空白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措施、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拖了信息化发展后腿。因此笔者认为,完全有必要倡议信息法制的建设,为信息建设打好基础,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3.2缺少对信息的监督和管理。近年我国的信息市场,也逐渐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发展起来,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和督导约束,且相对应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令信息市场很难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且逐年成为信息危机滋生和泛滥的根源。3.3相关人员素质较低。高素质的信息资源,同样需要一个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整理和传播等组织工作。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在大多数环境下,不仅和自身的利益有密切关联,还会牵涉到他人、团队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这就对信息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出众的信息处理能力,还需要具备绝对高度的责任感。就现阶段来看,我国信息从业人员数量缺口巨大,整体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对信息业的快速发展有所制约。

4科技信息管理对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人类对获取信息传播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对信息总量的增长有所促进,因此即使是像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信息的有效吸收率也不高,这就说明信息网络已经存在大量饱和。另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类信息活动的效率也有所提高,但同时也为众多劣质信息的产生和传递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这些劣质的信息,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必须要加强科技信息的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4.1专设科技信息系统。以高校为例,一般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图书馆,普遍多为综合式性质的,虽然有一定的分工和职责,但是由于管理人力的不足和缺少培训,缺乏专门的督导,无法适应教学以及科研的需求,为此,在众多高等学校图书馆体制内,应当专程建设健全完善的科技信息网络和系统,在系以及有关部门管理部门建立它的分支系,打造优秀的科技信息系统。届时,科技信息的管理要有足够的人力来支撑,以方便学生和教师获取科技信息,如此才能使图书馆信息情报部门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4.2建立专业信息处理队伍。由于图书馆外语资料过多,为了解决教师和科研人员外语面过窄、小语种偏少的矛盾,作为图书馆管理组和网络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应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建立专业且掌握广泛语种的翻译团队,真实的理解信息的核心意图,并将其翻译过来,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最大的便捷性,协助他们减轻负担。如此便可以大大的降低信息的陈旧率,提高信息利用率。而专业的翻译团队,也可以避免因为兼职翻译职业素养参次不齐,而导致误解信息的真实意图,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4.3构建广泛的信息网络。在如今这个信息量庞大的时代,想要收集全部的信息显然是不可能的。高昂的科研经费首先便无法支撑,图书馆未必有雄厚的资金订购每天出版的图书、期刊、网络学术等文献信息和资料。然而有些核心科技信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比如科研人员的交流信件、访谈记录、演讲稿、科研团队研发的新成果样品,图纸、配方、计算数据和操作流程方式方法等。所以我们的信息情报部门应该走出去,与国内和国际的信息进行交流和交换,如此不仅能获得更多需要的科技信息,还能得到其他渠道无法获知而又价值极高的信息,同时还能大大减少经费的支出。还有,开放式的高校的图书馆以及科技信息情报部门,对于提高信息活力有着绝对的贡献,被动的展示不如放开封闭的枷锁,使信息科技保持最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建设形成全国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科技计划管理信息资源协同管理和服务,把互联互通工作推广到全国所有省市,最终实现中央与地方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丰富和强化对社会各类机构和群体的服务打下坚实基础。4.4加强科技信息现代化管量。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兴起,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呈爆发式增长,而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信息锁定空前的精确和便捷。网络与实体结合所爆发出的能量,使人们意识到曾经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在一一实现。要积极引进新型技术,加强科技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推进信息获取渠道。科学技术发展延伸到现代化的条件下,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必须采取现代化的方式方法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科技信息管理和管理技术方面,一般采用的是网络传播技术、移动通讯技术、视听技术等,具体如下:一是移动通讯技术。20世纪末手机在我国兴起,使信息的传播速度相较于传统的固定式座机,又迈向了另一座高峰,手机的出现,使邮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品,人们在交流与信息传递上更加便捷。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信息时代开启了新的篇章。二是视听技术出现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但在8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普及,电视广告传媒、广播广告传媒的兴起,标志着信息传播的受众更为广泛,直到今日,视听技术依然是科技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和主流传播者,它的便捷性虽不及网络自由,但由于受众面积广泛,往往可信度和权威性较高,不必劳神其是否会像网络信息般虚幻。三是复印技术是很多单位依然延续采用的重要手段,因为其造价低,可复制性强,便携性高,依然受到广大学生教授和科研工作者的喜爱,且信息资料珍藏性高,对追求极致的人来说,纸质的信息源更踏实可靠。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技信息是科学劳动的重要成果,是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在如今的信息社会时代,信息资源作为文化的载体,承担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学术传播价值。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这个科技信息传递过程更加复杂化,进而产生了信息危机。而导致信息危机的成因有很多,这就需要立足于信息危机的现状,着立于危机产生的原因,设立专门的科技信息管理系统,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加强对科技信息的现代化管理,使信息的利用率最大化,对信息实现最为有效的管理。

作者:宋丰屈喜琴单位:江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赖志杰.我国科技情报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6):152-153.

[2]李勘.科技信息传播质量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7,36(19):172-173.

[3]朱淼.美国科技信息管理体制的沿革发展[J].科技展望,2017,27(12):169.

[4]彭勰.企业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J].山西农经,2017,(06):83.

[5]李庆华,韩滨蔚.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探究[J].科技与管理,2017,19(01):103-107.

[6]宿钰昕.大数据背景下的外汇综合信息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01):21.

[7]颜廷兰.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89-90.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6

以下为2014年高考各高校在云南的军校生招生计划:

院校名称专业名称专业类别培养目标文理科类性别招生计划数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测控工程指挥导弹测控工程干部理科男2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非指二炮导弹部队阵地管理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电子工程非指导弹弹头控制技术干部理科男1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非指导弹总体技术干部理科男2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核技术与安全非指核装检防护及核安全技术干部理科男2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非指导弹弹道与火力运用干部理科男1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通信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5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二炮导弹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8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警卫勤务指挥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2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武器发射工程指挥导弹发射工程干部理科男1第二炮兵工程大学信息安全指挥机要参谋理科男1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非指高原临床医师理科男1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非指临床医疗通科医师理科男23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非指核医学医师理科男1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非指高级临床医师理科男2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非指高级临床医师理科女1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非指临床医疗通科医师理科女1第三军医大学生物技术非指生物技术干部理科男1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非指临床诊疗和医疗仪器维修与计量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第三军医大学医学心理学非指心理医师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非指航天测控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导弹工程非指航天发射、导弹总体、发射、发动机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导航工程非指卫星导航、测发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非指电子、雷达技术教学科研干部、微波、脉冲试验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非指航天测发、飞行器装备试验、导弹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核技术与安全非指核试验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指计算机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步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20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炮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5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通信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6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防空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工程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警卫勤务指挥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工程非指软件技术、网络对抗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通信工程非指综合通信、航天通信、通信试验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土木工程非指国防工程建筑、国防工程维护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网络工程非指网络技术、网络对抗技术干部理科男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系统工程非指系统工程、军事运筹技术干部、装备科研论证、装备发展论证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安全非指信息安全、数据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安全非指信息安全、数据工程技术干部理科女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工程非指通信技术、指控系统技术干部理科男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工程非指通信技术、指控系统技术干部理科女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非指数学教学科研干部、数据处理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工程非指指挥自动化技术干部理科男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非指武器装备自动化技术干部理科男1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指挥舰艇军械指挥干部理科男3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指舰艇、潜艇电力、通信电源指挥技术干部理科男1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指挥通信、数据链对抗指挥干部理科男1海军工程大学管理工程指挥军港管理助理员、技术干部理科男2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动力工程

院校名称专业名称专业类别培养目标文理科类性别招生计划数海军工程大学舰船与海洋工程非指舰船总体、舰体维修、防救装备维修、质量监测技术干部、军事代表理科男1海军工程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海军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6海军工程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通信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3海军工程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海军潜艇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3海军工程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陆战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海军工程大学军需勤务指挥指挥舰艇军需干部理科男1海军工程大学雷达工程非指海军雷达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2海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非指通信技术干部理科男1海军工程大学信息安全指挥机要参谋理科男1海军工程大学装备经济管理指挥装备经济管理干部理科男2后勤工程学院管理工程非指基建营房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后勤工程学院管理工程指挥油料助理员理科男1后勤工程学院军队指挥类指挥警卫勤务指挥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3后勤工程学院军用油品工程指挥油料助理员理科男2后勤工程学院通风空调与给排水工程非指基建营房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后勤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非指基建营房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后勤工程学院油料储运工程指挥油料储运指挥干部理科男2后勤工程学院油料管线指挥指挥输油管线指挥技术干部理科男8后勤工程学院指挥信息系统工程非指后勤信息化管理技术干部理科男1军械工程学院军队指挥类指挥炮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8军械工程学院雷达工程指挥雷达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空军航空大学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非指航空电子对抗干部理科男2空军航空大学军事情报指挥航空情报干部理科男4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工程非指空、海军雷达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3空军预警学院预警探测指挥指挥空、海军警戒雷达情报指挥干部理科男2昆明民族干部学院步兵指挥指挥步兵排长理科男68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非指气象计量设备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濒海工程非指道路和桥梁技术干部理科男1理工大学地雷爆破与破障工程非指地雷爆破技术干部理科男2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全国人防电力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工程师理科1理工大学给排水与采暖通风工程全国人防通风空调与给排水工程师理科1理工大学工程管理全国人防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与监理工程师理科1理工大学环境工程非指空间天气保障技术干部理科男1理工大学机械工程非指工程机械干部理科男1理工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炮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理工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通信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4理工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防空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理工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工程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20理工大学军事气象学非指气象预报技术干部理科男3理工大学雷达工程非指气象雷达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理工大学探测工程非指探测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理工大学通风空调与给排水工程非指国防工程维护技术干部理科男1理工大学通信工程非指通信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3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全国人防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工程师理科1院校名称专业名称专业类别培养目标文理科类性别招生计划数理工大学土木工程非指国防工程建筑技术干部理科男1理工大学网络工程全国人防指挥自动化技术工程师理科1理工大学网络工程非指网络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2理工大学伪装工程非指伪装技术干部理科男1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工程非指指挥自动化技术干部理科男1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类指挥步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3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类指挥炮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21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类指挥防空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5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类指挥装甲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1陆军军官学院炮兵指挥指挥远程火箭炮指挥干部理科男2陆军军官学院无人机运用工程指挥无人机指挥干部理科男2外国语学院军事情报非指情报分析技术干部理科男

1外国语学院军事情报非指情报分析技术干部文科男1外国语学院密码学非指密码技术干部理科男2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波斯语)非指外语技术干部理科男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法语)非指外语技术干部理科男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菲律宾语)非指外语技术干部文科男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英语)非指外语技术干部理科男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英语)非指外语技术干部理科女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英语)非指外语技术干部文科女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越南语)非指外语技术干部理科男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越南语)非指外语技术干部文科男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越南语)非指外语技术干部理科女1外国语学院语言处理工程非指语言处理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外国语学院语言处理工程非指语言处理工程技术干部理科女1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藏语)非指民族语言干部理科男1武警工程大学通信工程非指武警部队通信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武警工程大学武警指挥类指挥武警部队炮兵初级指挥警官(合训)理科男2武警工程大学武警指挥类指挥武警部队工程兵初级指挥警官(合训)理科男2武警工程大学武警指挥类指挥武警部队防化兵初级指挥警官(合训)理科男2武警工程大学武警指挥类指挥武警部队装甲兵初级指挥警官(合训)理科男1武警后勤学院管理工程(营房)非指武警部队营房助理员和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2武警后勤学院军队财务管理非指武警部队财务管理干部理科男1武警后勤学院临床医学非指武警部队救援医师理科男2武警后勤学院药学非指武警部队药剂师理科男2武警后勤学院医学检验技术非指武警部队医学检验技师理科男1武警后勤学院医学检验技术非指武警部队医学检验技师理科女1武警警官学院武警指挥类指挥武警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合训)理科男70武警警官学院武警指挥类指挥武警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合训)文科男5武警警官学院武警指挥类指挥武警机动师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合训)理科男10武警警官学院武警指挥类指挥武警机动师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合训)文科男2武警警官学院武警指挥类指挥武警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合训)理科男8信息工程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非指测控技术与仪器维修技术干部理科男1院校名称专业名称专业类别培养目标文理科类性别招生计划数信息工程大学测量工程非指测量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2信息工程大学导航工程非指测绘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信息工程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非指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1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非指安全专用芯片设计技术干部理科男1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非指密码装备参谋理科男1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非指密码装备参谋理科女1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指挥信息安全管理参谋理科男2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指计算机研发与应用技术干部理科男1信息工程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步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15信息工程大学军队指挥类指挥炮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理科男6信息工程大学密码学非指密码理论研究干部理科男1信息工程大学密码装备工程非指密码装备技术干部和军事代表理科男1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非指通信装备技术干部理科男1信息工程大学网络工程非指网络攻防技术干部理科男3信息工程大学网络工程非指网络攻防技术干部理科女1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非指密码研究技术干部理科男3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指挥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参谋理科男2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指挥信息防护作战参谋理科男1信息工程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非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干部理科男2信息工程大学侦测工程非指侦收测向工程技术干部理科男2艺术学院绘画非指美术文艺人员8艺术学院军乐非指军乐表演文艺人员20艺术学院舞蹈学非指舞蹈表演、编创文艺人员16艺术学院戏剧影视表演非指戏剧影视表演文艺人员12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非指文学创作文艺人员8艺术学院音乐学非指音乐表演文艺人员16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应用

如何将电子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到工程管理当中,这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人们体力和智力的有效作用,在遵循实践规律的基础上认真完成相关项目工程的建设,努力协调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关系,实现对相关技术工程的合理有效配置,进而从根本上保证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最小效用的发挥。在其具体的管理和应用过程中,能够根据工程管理工作的变化动态与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测,努力实现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带来的最大限度经济利益的目标。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的会帮助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效能,为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并且促使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向电子信息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努力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属性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伟大的一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当今世界的各个方面。当今世界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每天都被各种信息所充斥,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人们只要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想要的东西便会出现在身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极大的便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方便人们交友、购物和聊天,而且计算机电子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建筑、教育、水利工程以及国防建设等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帮助人们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积极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1.1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数据库具有资源共享性的特点,而数据的共享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共享程度越高代表信息化水平也越高。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性,可以帮助人们充分运用现有的数据资源,方便信息交流的同时减少因为搜索和采集相关数据的时间,有利于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完善其他相关的系统研究,有效的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共享。

1.2精确率高,可以有效减少错误的产生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主要是依靠对计算机本身自带的相关程序软件的操作,依靠程序软件进行操作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误,使得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精确性显著提高,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统计数据时可以充分利用模拟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中的模拟技术来提供最准确的信息,在保证精确率,减少不必要的错误产生时,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明显效果,此外,将有利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和推广,在未来的生活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1.3智能化水平高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紧跟时代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智能化与集约化的水平越来越高。目前,将智能化应用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呼声越来越高,智能化逐渐成为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所追求的目标。现代的计算机电子技术通过模拟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对各种信息能够进行逻辑化和智能化的分析,对实现信息的分类以及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很大程度的帮助。

2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主要包括做好前期工程的规划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调度工作以及后期对工程进行维护的相关工作三方面。当下,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工程建设的数量和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加,促使工程管理在相关的工程建设中不断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对相关施工人员、设计和参与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的同时,还要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一定的工程技术,合理利用工程资金,在工程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保质保量,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工程管理本身是一项及其复杂化的管理工程,凡是与工程有关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步骤,都需要进行必要的管理,因此,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引进一系列的高科技是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的保证,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2.1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热烈展开,各行各业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和要求,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必要改革。工程管理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它的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脚步。

2.2适应工程管理本身的发展需要

目前,从工程管理的总体水平来讲,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较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管理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一段的差距,理论化程度明显较低。近几年,不断发生工程事故,使得人们对于我国工程管理水平持一n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工程管理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工程管理要通过不断进行改革实现自我完善,尝试新技术,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不断促进其发展进步。

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很大,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获得一席之地,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的技术水平,创新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因此,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对于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促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提升企业管理的综合效能。

3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相关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对于信息的维护工作

通过人工记笔记的方法实现工程管理中相关信息的记录,是传统工程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手工记录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方便快捷,但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不适用于传统工程管理中十分繁杂的信息维护。然而,现代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不仅便捷快速,而且可以进行快速传输,减少手工抄写的环节,减少错误率的出现,并且易于管理和保存,这便就弥补了在工程管理中对信息进行维护方面的不足。

3.2在工程管理计算中的具体应用

对于工程的建设往往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但是,只有精确的计算才是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重要保障。计算机电子技术依靠其本身精确性高,出错率少的优势,将其应用到工程管理的计算中,便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3.3对工程规划的合理应用

工程规划在工程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许多工程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脚步,不断朝着规模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工程建设及其繁杂庞大。通过对工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实现科学的监控和管理,便可以在保证项目的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的质量。因此,要注重工程规划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然而,将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可以使得工程规划更加高效和节约,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对工程规划的设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完成相应工程规划的优化工作。

4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的方法

4.1对相关的技术进行革新

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一定要根据工程管理中的具体情况实现对相关技术的革新工作。要通过技术的革新使得工程管理中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存在更加合理和科学。首先,加大对技术革新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必要时要加大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投入力度,使其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实现对计算机相关软件和必要设备的更新,为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提供最基本的技术保障。其次,注重在工程管理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研发。要想变革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就不能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生搬到工程管理当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本身要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适用工程管理的各种特殊化要求,不断促进工程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2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

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保障。而其对高素质人才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应该具备充足的、与工程管理方面相关知识素养的支撑。因此,加大对计算机和工程管理相关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首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培训班,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有关的培训课程,通过全面仔细的讲解,确保每个工程管理人员都能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技巧,可以熟练的实现对电子计算机进行操作。其次,开展与工程管理方面相关的课程,对其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化的培训,还是要确保每位工程管理人员掌握必备的工程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在其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确保工程管理的效能。最后,注重人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目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仍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快,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快节奏生活,在技术的创新方面一定要跟的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实现自我更新。与计算C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相关的人员,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因此,拥有创新性的思维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就显得相当重要。

4.3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

基于我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本身就比较匮乏的现状,对工程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浅薄,因此,要想很好的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当中去,就必要加强对这两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对我国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相关的其他理论进行必要的完善。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虽然与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但是,较我国之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相比,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并且还在不断的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当今我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到处充斥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身影,无论是工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还是教育的培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说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为工程管理带来了科学性的进步,不仅对其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有助于将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对我国工程管理的科学发展具有很大积极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本文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做了简单的阐述,对其本身的优势:资源共享、精确率高,可以有效减少错误的产生、智能化水平高等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和概括,针对目前我国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结合一些具体的应用,提出了如何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的方法,在经过充分思考之后,从技术进行革新、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出发,并且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192.

[2]姜涛.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261.

[3]赵琛.关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5(13):15.

[4]隋郁.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85.

[5]夏薇.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模式分析[J].硅谷,2015(02):219-220.

作者简介

钱家乐(1963-),男,云南省姚安县人。现为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处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8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36-01

一、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iS博士。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试办miS专业,1990年复旦大学首次设立miS专业硕士点。由于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miS专业被命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等,分别从属于管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将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从学科特点来看,该学科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同。理工科大学侧重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如清华大学;综合类大学侧重于情报学和信息学,如北京大学;财经类大学侧重于经济管理,如东北财经大学。尽管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相同,但都属于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课程的整合。目前,信管专业尚未形成统一的专业人才价值认同,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也没有统一化,这些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认识的偏差。

二、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信管专业所培养的既非计算机软件人员,也不是管理人才,它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有别于工商管理等管理专业。《专业目录》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思维,又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能在国家各级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三、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多数学校的信管专业普遍存在着实践不足、专业特色不突出、人才走向与专业培养目标发生偏离的现状。经调查,信管专业的课程由不同学科中的课程组成,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表现为什么课程都学,而结果是什么课程都没有学会;二是就业竞争力方面,学生无一技之长,专业特色不明显,表现为经济理论与管理能力上不如经济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实力上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信管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就业方向介于“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之间,就业前景不明朗,就业满意率不高。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各高校课程体系多是专业知识“拼盘式”的简单累加.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困惑,不清楚信管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大多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学生普遍觉得自己的竞争力不够强,未能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凸显自己的特点,其结果为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困难,就业率低。

2.课程设置不合理。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的高校是在原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经济学、管理学课程,以管理为导向的高校是在原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分析设计等计算机课程,管理类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没有很好的融合,所以导致从管理专业的角度看,学生的管理知识基础不扎实: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看,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欠缺。

3.教师队伍不合理。信管专业的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专业不对口。担任信息技术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计算机专业,担任管理知识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于经济管理专业,多数教师缺乏的是讲授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

4.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各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仅针对本课程,没有做到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衔接。各高校所开设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结果学生往往是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不能在综合实践中灵活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各高校没有明确的实践训练培养目标,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实践训练缺乏系统性,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许多高校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都是根据相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作一定修改和扩展而成,很少根据信管专业的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

四、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信管专业的学生,使之能学有所长,是学术界应该引以重视的问题。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思考。

1.创建信管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色。普通高校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参照教育部信管专业目录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确立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体系、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使得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目标明确。信管专业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既具有计算机专业人才所缺少的管理素质,又具有管理人才所缺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人才。

2.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信管专业的建设不能由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简单拼凑,应以经济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学科体系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构建,把管理类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另外,各高校可以考虑把四年制的信管专业改为五年制,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就更加全面,学生的实践课程就会更多些,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由于信管专业是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因此,专业教师既要具备较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完善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首先,要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强化模拟实验,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并且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其次是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它以课程设计的形式体现,将相关课程实践串联起来.实现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的集成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如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开发实践;最后,在教学中需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9

关键词高职信息化教育建设管理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不仅我国众多本科院校已实现了信息化教育,而且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建设与管理成了世人议论和关注的焦点、热点。众所周知,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不只是高等教育实现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步骤,也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至此,为提升高职学校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及社会效益,增强其竞争力,作为给社会培养众多、急需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的高职学校,信息化教育至关重要,则合理建设、管理高职信息化教育迫在眉睫,这也是高职学校信息化研究的中心任务。

一、高职学校急需进行信息化教育

高校信息化即高校科学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实现高校管理日益科学化、校园日渐网络化、信息资源日趋数字化,最终实现教学、科研的逐步现代化。作为现代化教育主要内容之一的信息化教育是当前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关键步骤,没有信息化教育就不会有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背景下的高等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这也会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谁掌握了大量的高端信息技术,谁就会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生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实行信息化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与战略性决策的信息化教育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信息与知识间的沟通,也有利于强有力的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最终提升高职院校的创新力与确保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信息化教育在高校管理中不容小觑,尤其是对高职院校而言,更不能忽视信息管理的作用,应将它作为高校发展的战略性手段。同时要把高校发展目标与信息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合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来强化对高校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新型的整理与集合,从而实现管理业务的重新组合和职能的科学转变,进而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最终达到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效果。

二、目前高职学校信息化教育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不能科学认识信息化教育建设

信息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与高校办学质量息息相关,是衡量高校办学能力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标尺。作为新兴高等教育模式的高职院校,其有许多教师尤其是校领导不能正视信息化教育的作用,在学校信息化教育进程中会比较盲目,存在偏见。有的学校不能科学认识信息化教育建设,长时间忽视校园信息化工作,校园网建设更是严重滞后,更有甚者把校园网作为高校教学评估设施与“门面工程”,只在乎拥有,不管发展与运用,把校园网的有无当做评估高职学校信息化教育建设的重要指标。有的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甚至将其当做负担;还有众多教师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授课,就是信息化教育,这是对信息化教育的错误理解。

(二)欠缺统一规划与标准建设

高职信息化教育建设与学校工作布局及其总体发展趋势息息相关,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化工程。横向看,很多院校还没有一个信息标准。鉴于学校各个部门的应用软件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软件间没有有效的系统集成,致使已经建立的应用服务系统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不利于信息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从而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使得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更加困难。而且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若无统一的系统建设,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也加重管理的负担;纵向分析,高职院校项目建设过于随意,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规划信息化教育建设,比如有的院校匆匆置办一些系统,没确定推动人员与推动模式,使得项目徒有虚表,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信息化利用率不高,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欠缺优秀的管理人才及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没法定位是此方面的重要表现。管理工作的依托与保障是管理制度,由于学校十分重视信息化教育建设的技术问题,而忽略日常管理工作,则许多院校的管理制度都不健全。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改革院校管理体制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推出了新型的技术手段,同时急剧更新的信息技术设备与效益的充分发挥等都需要科学、先进的管理相匹配,也需要素质高的信息管理者的参与。

长期以来,信息化教育建设中的硬件设施备受关注,而软件设施被置于边缘地带,即目前许多高校均重在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建设的硬件设施,而对于相关软件设施却考虑不周到,或者虽然在建成校园网后也置办了一些软件,但是其利用率极其低下,使得花巨资购买的校园网络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另外,学校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及培养高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职信息化教育建设的中心任务。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一些院校对信息化教育建设的投入也不少,工作也搞的不错,但是其在教学中的利用率极低。

(四)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高

当前,海内外众多院校均启动信息化建设来拓宽教育职能,夺取社会资源,寻求发展的机会,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知名力,以迎合“学习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高校信息化教育锐不可当的趋势之一是高职远程教育。互联网提高了知识的传播速度,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打破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其不仅增加了院校社会效益,也为社会培养了众多急需人才。但是部分院校的办学思想不够开放,为社会多做服务的意识不强,没有挖掘出信息化教育建设的巨大潜力。

三、高职信息化教育的可行性管理措施

(一)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注重信息化系统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出众多的高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且这些人才的信息意识要强及信息应用能力要高,同时要使他们成为社会信息技术应用的中坚力量。既然学校现代化教育的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则学校应发动全校人员,集结全体的力量、智慧做好相关工作。相应地,信息化教育建设需要一个有序的、自上而下的,全面而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具体来讲即整合现存的管理机制,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相符合的管理机制;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规模,及筹备充足的建设资金;集结强有力的信息、技术队伍;制定有益于建设的政策来确保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院校各个部门均应依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计划,并提出相关建议,进而调动信息中心人员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学校信息化教育建设中。相应地,院校应统一管理信息资源,如此资源才能共享,才有助于高校信息化建设实现“利用合理化、投资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注重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鉴于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心不再是建设,而是管理。为使学校工作迅速信息化,发掘校园网的巨大潜能,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信息化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首先,应建立、健全诸如工作人员规范,技术管理及操作、安全管理规范,信息维护与、报送奖惩,网络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相应地,学校应从其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协商和执行制度。其次,还要构建一个覆盖面广、定位准确的信息网络管理机构,设立独立的部门来统筹管理,从而统一实施与协调。同时成立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主抓信息化建设。如此才能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接着,培养及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该团队不仅对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负责,还要承担整个学校的信息化的培训与推进的责任。因此,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强化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与信息化教育进程息息相关,是推动信息化教育和实践教育技术的中坚力量,则必须关注对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的培训。2.增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他们及时掌握现代化信息理论、技术,组建一支负责任、技术水平高、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信息技术维护人员团队。3、开展全员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信息化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强化其信息化意识,提高其信息化素养。

(三)加大网络资源的投入度,强化教学深层次运用

信息化教育的前提是完备的硬件设施,但信息化教育的重心是开发、建设信息资源。要想使信息化教育建设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创建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势在必行,这也有利于达到信息化教育的真正目的。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是有关教学的观念、形式、方法与模式等的变革,不是简单的手段的改变。学校应结合现实情况,采取相关的方法和措施,多多开展诸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比赛及有关信息技术研究的论文的评选等有意义的活动。同时教师要多多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探究,尽最大努力摸索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捷径与规律。

(四)做好远程教育的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

高职教育中社会性、应用化教育的重要表现就是远程教育。高职院校应当科学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准生产一线,创办一些独具高职院校特色的远程教育课程。只有如此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进而做好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系列工作。远程教育是我国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职学校有限资源的作用,且对解决高职学校资源有限和社会需求大的矛盾也是贡献巨大,同时有助于高职教育市场的拓宽,即借助于远程网络教育,高职教育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城乡,还是企业都有远程教育的足迹。这不仅有助于高职教育作用的发挥,也有助于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徐相林.浅析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误区及其对策[J].职大学报.2011(05)

[2]丁振中.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阳旭.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1(03)

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信息技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提高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企业在科技发达与现代信息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不论是工程施工技术还是施工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下的发展需求。建筑施工单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并且以良好的态势发展据需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加以重视。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企业的生产运作中的现代社会,建筑施工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在经济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需求。其传统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口头、纸质等形式对信息进行传递与交流。在建筑项目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更为频繁、施工质量要求加大的前提下,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都大大增加。另外,使用纸质形式对信息进行传递或在进行书面通知时,时常会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而降低管理效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且以健康的势态发展就需要实施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与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实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能够像单位管理层提供丰富的市场资料与数据,能够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做出最优的选择。

(2)信息技术能够在大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中实现对复杂数据与信息量的良好控制。

(3)信息技术能够通过构建合理的施工组织模式有效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施工不合理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管理就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处理有关问题,从而避免施工缺陷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或建筑材料浪费等现象。

(4)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对施工技术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有效的缩短工程的建设施工期限。据有关数据显示,实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能够提高18%以上的施工速度。

(5)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准,以便充分利用有限资源。

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范畴

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分为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中期的具体施工、施工后期的善后工作。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详细的工作重心是建筑施工的中期,同时也会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前期。所以,信技术应用的范围是建筑施工的前期和中期。

(1)施工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信息技术要对施工环节流程中涉及的施工技术进行信息收集,为更好的管理施工技术做准备。同时,对施工中管理方面的信息近处理和整合,使之有效的应用于施工过程。如施工方案中标注容易出现操作上错误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施工中对容易出现操作错误的部位加强管理,能够有效减低操作错误发生的概率。

(2)施工中信息技术应用范畴

施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范畴主要是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上等方面中的数据和技术进行信息优化,促使施工中每个环节施工操作都能够以信息优化的技术标准为主,提高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也属于信息技术管理范畴,针对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指定专门传递信息将建筑施工中所需信息及施工时需要传递的信息由具体的负责人进行管理,保证信息及时的传递与接收。

2.运用方式

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首先,企业将收集的信息资源存储、传递、处理,对大量的施工管理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专业人员进行控制,对施工的成本仔细的运算,对施工的质量严格的监管。在实际运用中比如施工预决算、标书制作、模板设计、编制工程网络计划、造价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等。在设备上,机械的自动化应用比如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设备安装,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等。

3.应用策略

(1)融入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合同管理与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可令合同归档、建档、变更及分类更加全面细致,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合同模块,充分满足大规模日常管理实践工作需求。同时应科学配备制作、查询、监控合同与冲突检查各项功能,构建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掌握工程合同状况,令工程施工进度、建设安排科学有序,紧凑开展,高效进行。无论建筑工程规模大小,其均会包含较多关键信息,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倘若管理不善,将会令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建筑施工材料管理中应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设备清单、表格形式等主体材料及设备应借助信息技术制定科学采购方案。可应用网络平台制定收发工程总进度施工方案相关计划,清楚明晰各类材料的现实变更需求。同时施工企业应科学依据各信息库包含的物资信息,阶段性实施物资分类,预设材料属性,制定租赁物资材料、采购及资金投入计划,并自动获取相关数据。

(2)融入信息技术,促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

施工单位的实践发展与成长离不开高素质施工管理人员的支持配合,因此人的因素不容忽视,在建筑工程全面开展施工之前,各层级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管理理念,秉承科学发展观,永葆先进性,针对建筑项目工程的现实特征与建设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管理方案措施,全面融入适宜的信息技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可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开展施工管理人员综合培训,借助企业网站定期学习内容、讲座安排,结合网络分散学习、集中学习模式,双管齐下,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令其全面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科学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软件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同时信息管理服务人员应同相关业务服务管理人员默契配合,高度合作,采用先进性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科学项目管理软件准确精密的解读各个施工工序的关联关系及前后特征,并结合多年总结的施工现场经验,实施对建筑施工的科学有效管理。

(3)施工质量控制信息化

将施工项目划分为不同的质量控制单元,根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对每一个单元进行质量控制。其中包括:质量检测标准、工序检测管理、质量缺陷及事故的登记和处理、质量验收与评估等功能模块。通过网络对工程每个阶段、每个分项的质量都有直接监控、详细记录、总结分析。这使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也使工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得以归纳和总结,实现施工质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施工质量、成本和进度的控制,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3,(8):36-36.

[2]王延锋,徐桂云.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华民居,2013,(6):193-194.

[3]杨倩,王书平.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