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演讲的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8:58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1

20世纪80年代末期,录像机、录音机、幻灯机等常规电教仪器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育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于是也产生了原始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概念。今天,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已与过去有着本质的区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过去“多种媒体组合”使用于教学的地位,发展成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这便是现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现代Cai的发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教育与科技整合的趋势所在。在当前教育行业里,已有许多教育先行者开拓出把高科技应用于教学的先行之路,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为我们教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借助高科技发展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媒体信息技术迅速崛起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今天,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由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型到现代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进行辅助教学的教育模式。其中,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程序中还处于不可取代的地位,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因为当前许多学科的现代化教学是以学科软件为制定教学的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为讲授课程内容的工具、以计算机技术为软件和多媒体运行的操作平台所进行的学科教育活动。过去,教学中运用的媒体是单一的、独立的,一般不用借助于计算机即可以独立进行。而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计算机具备了多种媒体的功能。而多媒体计算机正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对促进教学现代化将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仅从音乐学科的教育现状来看,其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整体教育模式发展革新的形势下,其教学模式也有发展的表现。特别是理论课程的讲授,也开启了“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媒体的情境创设,实现了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了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审美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并非仅为理论课程而创设,声乐(技巧课)教学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向现代化教学模式推进,因为这是科技兴教的时代所趋,也是弥补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不足之处的最好手段。从miDi、电脑音乐,到多媒体音乐电脑和网络化教学,都已在音乐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等音乐院校(系)的教学中,配置和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声乐教学,是实现声乐教学手段现代化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

声乐是音乐学科的分支专业,具有较强的技巧属性,因此也可称其为声乐技巧课。它有别于其它理论性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具有其特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和特殊的教学目标。作为技巧性较强的声乐课,其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与其它理论性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知道,一般的理论性学科采用的是集体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在讲台下听并对讲解内容进行理解、识记和掌握,这是一种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但声乐课则不能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应该采用单独授课。声乐教学具有即时性――即学生对老师的传授的歌唱技法要即时地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说,教师传授的歌唱方法和技巧,学生要立刻运用这种方法和技巧进行歌唱,在歌唱中出现错误之时老师要及时地纠正,直到学生正确掌握这种歌唱技巧为止。

从教学程序方面来讲,声乐与其它理论学科也不尽相同。理论学科的教育活动程序从组织课堂――检查作业――复习上节授课内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下课。而声乐教学属于单独授课,所以组织课堂这一步骤很不明显,从而带有一种授课教师自主性较强的意味,其程序基本是采用“开嗓”(练声)――讲解歌唱技巧――学生应用新接受的技巧发声――纠正――应用于声乐作品――老师纠正――直到下课。因为技巧性的知识理解不一定会应用,所以一首作品在一个课时内是不可能完成的;老师所讲授的歌唱技巧,学生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个课时内正确应用。于是,这就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使其教学活动程序呈现出无序的反复性。不过,这也是声乐教学的特殊所在。另外,声乐教学有超越培养目标的现象。每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教育目标也是根据学科的不同并依据学科培养计划以及培养方案而确定,它与国家对该学科培养目标的达标要求息息相关。理论学科基本上是了解、识记和掌握大学规定的课程内容,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综合运用;而声乐教育目标除了达到一般理论学科要求之外,还有超越规定教育目标的要求。我们知道,大学的音乐学科除了专业院校具有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之外,普通综合类高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是培养音乐师资,而声乐教学也并非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歌唱家。当然,这种培养目标并不是所有声乐学习者所期待的,所有声乐学习者都梦想着让老师把按照歌唱家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而声乐教师也往往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专业训练上,这就远远超出普通高校培养音乐人才的目标。

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分析中,也看到了其不足之处。例如,授课方式上体现出老师对学生思维的完全制约,使学生失去思维的自主性;教学程序上则表现出无序性和重复劳动;教学目标的超越也造成了师生的精力分散和浪费等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及其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声乐教学的特殊性,结合现代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发展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来弥补传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声乐教学实践中,多媒体声乐教学模式表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它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已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并随着广大声乐教师的深入实践与研究,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感性地认识歌唱注入了理性的因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客观评价,并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同时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声乐学习跟其它学科的学习相比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它存在一个铸造自身乐器的特殊环节,又由于歌唱发声技巧抽象性的存在,所以歌唱发声时的状态及程度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因此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老师因为从学生歌唱感觉的启发进行教学而使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存在着感性的因素。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引用,改变了以主观感觉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理性认识方面全面地理解了声乐。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的演唱进行录音,并通过计算机屏幕上的函数图形以及声音波形的显示,观察学生所唱声音的各种视觉参量,对声音信号进行各种分析,从更深层次上分析歌唱发声时的音色、共鸣、语音等因素。使学生亲眼看到自己声音的实际数字频谱指标,还可以亲耳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这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自己声音的基本形态,从而对于声音自然就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另外,利用多媒体的录音功能和声谱分析技术,还可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而应用多媒体技术于声乐教学以后,“……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能利用多媒体电脑,就可使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学生可以把上课时良好状态下的录音和声谱波形作为参照,进行对比练习,而不需要有别人陪练就可以正确练习,从而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有利于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郭俪雅《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索》,《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p182。)其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出状态。由于学生在学习阶段没有多少演出的机会,便出现“琴房歌手”的情况,只能在琴房唱歌,登上舞台则不知道自己的手脚怎样摆放,表情、眼神都出现“冷场”的现象,这是由于缺乏舞台实践而造成的,是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媒体声乐教学模式则可以使学生摆脱这种困境,利用多媒体的伴奏功能和录像功能,我们可以在一些声乐课上,给学生创设演出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更能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学生在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演出实况后,对自己的不足也看得更清楚,改正起来针对性更强,经过多次演出,多次自观及纠正,学生就可以逐步确立良好的演出状态。最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功能和视频采集功能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借助多媒体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Cooleditpro等,创制一些教学需要集文本、音乐、影像、乐谱于一体的幻灯片,来模拟歌唱中的一些共鸣腔体、气息走向、声音形态等,把抽象的内容以具体的形态演示给学生,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的可重复性和直观性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视频采集功能是指用多媒体计算机把学生的演唱通过摄像机及时输人计算机,并将这些资料和风格类似、演唱同一作品的歌唱家的演唱资料进行对比,让学生反复体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演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带着分析结果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有很好的帮助。”(孙瑶《谈互联网与网络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探索》2005年第6期p83。)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和视频采集功能这种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知道,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难学、难掌握的,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大多依据感觉(如教师的听觉判断,教师的歌唱感觉经验描述等)进行教学,这样就会出现教学的主观性,使声乐教学变得更加抽象化和不可捉摸。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因为多媒体技术具备了视听方面的功能,可以使教学中抽象的状态和感觉直观化、形象化,将抽象的、无形的歌声形态化(即通过录音软件将声音转化为可视的数字波频形态),这就使声乐教学由抽象化变为形象化,由主观性变为客观性。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2

关键词:基本功再现音乐整体性

学校作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复合型人才的基地,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各学科、各专业为人才的培养设置了可实施的教学大纲与计划,但如何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成为具备全面专业素质并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是学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特别是在综合院校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要。但有些学生出现了重专业、不重其他学科的学习,或专业学习中只重视技术练习、不注意音乐表现的问题等,这都严重干扰着学生成长的进程,影响着学生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的提高,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注意。本文就基本功学习与音乐的表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功与音乐的关系

每个专业都有它的基本技术要求,这种要求就是基本功,基本功的练习是讲究科学方法的。音乐表演专业,以音乐演奏(唱)、独奏(唱)、重奏(唱)、合奏(唱)等表现形式,通过器乐的弹奏、拉奏、拨弹等各种奏法的技术要求及声乐各声种的发声法与各种演唱法的技术手段与要求来实现的,这些要求是非常科学严谨且细致具体的。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练习要符合人的生理构造,能够极大限度地挖掘其技术能力的表现手段,并展示出来。每个专业都有其具体的要求,各专业都有其特别的专门技能训练方法来提高专业的基本技能,如器乐的各种演奏法(如钢琴、提琴的各种演奏方法)、声乐的各种演唱法(民族与美声唱法)等。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还有对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方面的要求:如对音准、节奏、调式、旋律、和声、曲式、体裁、音乐时代风格的把握……一样也不能少,这就是音乐表演对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最起码要求。

音乐的表现(表演)手段可分两类:基本表现手段和整体性表现手段。前者包括音准、节奏、节拍、调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奏(唱)法等,后者则为音乐的主题和主题发展的手法、整体结构和音乐风格。一部音乐作品包含音乐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基本功与音乐作品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目的都在于直接再现作曲家音乐作品的意图、艺术风格与思想。表现音乐、完整地再现音乐作品是学习基本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系统严格地掌握演奏(唱)的基本专业技巧。为了这一目标,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必须要求技巧与音乐并存,要进行音乐的整体训练。

二、基本功训练应注意音乐与技巧的整体性

音乐的基本要求前面已经提到,缺哪一项都不能构成完美和谐的音乐。因此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要时刻不忘将技巧与音乐结合。在以音乐为指导的严格科学的技巧训练基础上,应注意音乐与技术的整体性,从而充分表达音乐,达到完美再现音乐的目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艺术首先反映在演奏或练习中的发音即音色上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音乐要求。选择哪种音色演奏是判断音乐鉴赏能力的问题,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其演奏(唱)风格也会不同,如果缺乏对音乐的理解,就无法再现音乐,更谈不上对音乐的二度创作。这就是强调要以音乐为指导进行发音的根本所在。我们是在寻求最优美的声音,在不断地探索中追求。

基本功训练首先要注意的是将基本功的每一项内容与音乐的单项练习相结合,严格科学规范地训练,并结合音乐作品中的某些部分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强调单项内容练习的目的性与整体音乐的表现性相一致,使基本功训练有目的性、有音乐性。有了音准、音色及正确的演奏方法,那么从音乐出发,以对音乐的把握来再现技术手段与音乐的要求。例如德沃夏克的幽默曲,bg大调,旋律优美、节奏轻盈、格调高雅,为世界通俗名曲之一。其中含有休止符的附点节奏的准确性、奏法、音色是这首音乐作品风格表现的重要环节。如果附点节奏拖拉就不能演奏出那种轻盈诙谐的风格,因此,基本功与音乐要始终保持一致,即要在音乐表演中运用基本功来体现音乐的作品风格与思想,将两者融为一体。

基本功的训练是因音乐而存在的,所以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首先要注意提高练习者对音乐的理解,从音乐的需要出发,运用好各种基本技能,达到再现音乐的创作要求。我们时常在学生观摩会上、艺术实践和练习中看到或听到一些对音乐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仔细归纳起来还是在基本功练习与音乐紧密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反映出我们对音乐与技术有机结合的训练还不够重视,把音乐的表现与基本功的技术训练严重分离,影响了整个作品的表达。外国专家来专业院校讲学时,我们的学生演奏了一个协奏曲。专家听后指出学生在演奏中基本功与音乐一致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专家们在讲学过程中很多时间是在讲授作品音乐风格,这使我们看到了专家是如何把以表现音乐为最高目标的基本功练习体现、渗透在对作品的风格、演奏方法及音乐处理上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音乐为指导的基本功训练,强调了音乐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演奏的最终目的是表现音乐,表现音乐不仅依靠基本功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与音乐相结合,把音乐的内涵表达出来。因此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就要求自己时刻注意与音乐的结合,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功训练。音乐与技巧同等重要,音乐甚至有时要超过技术的表现。音乐的指导使技巧更富有音乐性,技术练习不再单纯枯燥,这是学习者对于音乐与基本功在观念上的认识。演奏(唱)者要在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摆正位置,更好地理解音乐,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作品的演奏(唱)中自觉地运用技巧去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3

江苏是经济文化大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都高度重视,2004年,江苏科技馆在全国科普场馆中率先引进了来自加拿大的科普剧《疯狂科学秀》,并在馆内建设了专业的表演剧场,成立了由展教人员组成的骨干创作表演队伍,并开始了自创科普剧的实践。2008年,在全国首届科普剧创作表演大赛中,江苏科技馆自编自导、自演的科普剧以精确的原理阐述、精彩的戏剧情节、幽默风趣的舞台表演从全国众多科技馆外请编剧、外请专业演员参赛的激烈竞争中胜出,赢得专家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评价,一举夺魁。多年来,江苏科技馆一直坚持将科普剧送到社区、农村,送入学校,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2009年8月,由江苏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科协、省科技厅、团省委、省广电总合主办,江苏省科学技术馆承办的“首届全省科普剧汇演”活动在全省拉开帷幕,得到各地行政组织部门和全省众多中小学校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汇演活动的颁奖典礼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演播厅隆重举行并在江苏少儿频道播出,取得了优异的收视表现。在全国同类比赛中,其发动面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社会反响之大,创全国同行之最。2011年4月,全省第二届科普剧汇演活动正式启动,历时八个月,再次在全省各地掀起了创作科普剧、表演科普剧的热潮。与2009年首届相比,还有了新的突破:2009年首届科普剧汇演的参与群体主要都集中在全省的中小学。2011年的活动中,活动的参与群体在不断的扩大———除了全省各地的众多科普场馆都积极参与了科普剧的创作与排演和本地区科普剧的选拔外;在镇江地区的选拔评比中还出现了区县文化馆的身影;更让主办和承办单位惊喜的是:全省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积极地加入了科普剧创作表演的队伍之中。2011年第二届科普剧汇演活动的圆满成功,使两年一届的江苏科普剧汇演活动成功汇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众多优秀科普剧作品,成为我省科普剧创作与表演进行研讨和交流的平台,对江苏科普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自创科普剧的解难初探

剧的形成,其实就是剧作者思想的体现和实践,每部剧的作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观众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科普剧的创作也是如此。科普剧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在舞台剧、音乐剧、情景剧、小品等的基础上,把一定的科学原理、科普知识以及科学思想和精神融入剧情,对表现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求在创作剧本过程中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科技主题鲜明。选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好的题材,才会有好的作品。在科普剧的剧本创作中,可以以社会热点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以身边发生的故事为线索,围绕剧情中所展现的奇妙现象(可以是物理化学实验现象或自然中的奇妙现象),阐述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围绕宣传环境保护、倡导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或反映防灾避险,学会应急自救;以及关注自然、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展示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等方面进行选题。例如,科普剧《奶奶你明白了吗》是通过热爱科学的小朋友冰冰,与家里的“烹饪高手”奶奶围绕饮食的合理搭配———荤素搭配、酸碱搭配、粗细搭配等所展开的故事,向大家传播了在生活中,注重科学的饮食和进餐方式以及食物酸碱搭配的重要性;科普剧《生命》,通过一个小女孩对地震灾害来临时如何利用避震知识积极自救逃生的回顾,生动地再现了灾难来临时的地动山摇中,消防员、医生、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的紧急救援行动和小女孩的勇敢自救行为。童话科普剧《黄黄拜年》中,一只可爱的黄鼠狼黄黄诚心给鸡家族拜年却因为人类的一句古话“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遭到了误解和冤枉……。最后,冤家对头的鸡和黄鼠狼成为了好朋友,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对黄鼠狼长期以来的误解有了新的认识;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反应堆核泄露事故,核辐射的恐慌席卷而来,一时间,“盐”成了防辐射的佳品,大家都纷纷抢购囤积,造成多个城市出现盐荒,一些唯利是图的商贩乘机哄抬盐价,科普剧《抢盐风波》,用独特的视角告诉我们从食盐中摄取的碘是无法起到防辐射的作用,盲目跟风抢购,是一种不理智、不讲科学的行为……。总之,作为科普剧,科技主题是它的灵魂。

2.故事生动完整。科普剧有其特殊性,它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向观众传输一个或一类科学知识,故事内容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观众的观看欲望。对于成功的科普剧而言,科普需要在轻松或发人深省的煽情中进行,贴近生活,可以加入很多常用和流行的语言元素,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的是更多的真实而不是枯燥的说教。一个好的科普剧剧本应该构思新颖,兼顾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台词生动、诙谐、感人,剧情与科普巧妙结合。

3.人物形象表演与舞美道具服装音乐的巧妙结合。众所周知,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舞台剧都是利用人物的表演传达感情的。如何使人物更具代表性,形象更加鲜明,更容易被观众记住,是一个剧成功的关键。科普剧是一种大众化的群众文化表演,它需要人物形象与服装巧妙结合,人物表演与舞美道具音乐完美融合,这样能弥补作为群众性文化表演者的表演水平不够专业的缺憾。但是,作为一种群众性文化,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应把握低投入、易推广的创作原则。服装和道具应尽量考虑取材于生活,不必要过于昂贵。关键是舞美道具如何与表演巧妙结合,还要与观众间的互动效果好,感染力强。这一点与很多情景剧、小品的创作相类似。视觉上的刺激容易让观众随之进入故事情节。科普剧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儿童,艳丽的色彩和卡通、拟人化的人物形象都很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科普剧《跷跷板》就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跷跷板搬上了舞台,通过一群森林里的服装色彩缤纷、形象各异的小动物们巧妙运用跷跷板游戏完成了猪爸爸给小猪布置的难题---称体重;科普剧《两小儿辩日》巧妙运用了黑、白、红三种颜色的功夫扇的不同组合,直观形象地解决了太阳远近的视觉误差的问题;科普剧《三无食品消亡记》则是利用豆花妹、鸡爪兄和香肠老弟几个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快地就将观众带入了生动有趣的剧情中。科普剧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音乐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在科普剧中,可以根据剧情选择一些观众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但是对于一些用于反映故事主题的音乐或歌曲,建议最好对选择的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重新填词,由剧中人物表演者演唱,并到专业录音棚录制。这样不仅能使歌曲的内容符合剧情的需要,而且专业的技术使音乐效果极佳,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并易于流传,达到进一步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

4.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作为一种易于现场表演的群众文化,因为一般不借助影视的后期制作手段,科普剧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划归为舞台话剧的范畴,但它又不等同于话剧。话剧是在舞台上通过演员间大量的对白完成的剧作,对演员的表演功底要求很高,而且如果整个科普剧都靠对话来完成全剧的表演,就容易让观众感到乏味,势必会对观众失去吸引力;所以科普剧作品的表演形式选择要多样化,舞台话剧、音乐剧、手偶剧、科学表演秀、小品等均可根据剧情需要采用,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加入魔术、实验和互动等辅助形式,一部好的科普剧应该是多种表演形式的综合运用。例如科普剧《好邻居》以拟人化手法展现了科学种植作物的方法。玉米和大豆被套种在同一块土地上,不仅能节约肥料,还能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和土地资源,并且还能获得丰硕的果实!科普剧《两小儿辩日》使用了当前最热门的穿越手法,让孔夫子穿越时空用科学的方法为好学的孩童揭示太阳大小和距离的关系,告诉大家在遇到问题时不能仅仅靠眼睛和感觉得到答案,还要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科普剧《天更蓝水更清》,通过舞蹈、音乐配合表演者拟人化充满童趣的感人表演,从一块小小废电池造成的严重污染引发的故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4

在隆荫培和徐尔充老师的《舞蹈艺术概论》的舞蹈分类中,他们指出“舞蹈按照不同的风格特点可以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新风舞”。对于这几个舞蹈种类,当前普通类大学中所开设的一般有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对于普通的高中生来讲,由于很多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只会压压软开度,跳个简单的剧目。所以他们很少接触舞蹈的风格问题,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花在练习软开度和技术技巧上,即使在古典舞、民间舞课上去尝试着做到老师对风格特点的要求,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他们很难完美的把握各个舞种的风格特点。以中国古典舞为例,中国古典舞在经历了“土芭蕾”、“样板戏”的时代后,人们在学习和认识中国古典舞上有了新的飞跃,建构新的古典舞风韵,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上所追求的“精、气、神”中,“气”的巧妙运用,最终讲求的就是这种“身体韵律”表现,而“神”就是这里的“身韵”。那么对于刚刚接触舞蹈不久的高中生,他们理解的中国古典舞可能就是很表面的外部形态,比如:山膀、托掌、按掌、提襟等等,很难做到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精、气、神以及风韵。

2、表演意识的欠缺

一个好的舞蹈演员一定能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抒发人物情感,从而达到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不管是多么好的软开度,多么高超的技术技巧,还是多么纯正的舞蹈风格。它们都是为了使舞蹈演员更好的表演来服务的。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普通的高中生来讲,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所认为的舞蹈就是简单的压腿、软开度或者说还有一个简单的剧目,表演意识对于他们来讲,不仅仅陌生而已。从舞蹈的本质来看,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是舞蹈演员用自己的身体去给他的观众倾诉一个故事、一种情感。如果舞者考虑的仅仅是自己的动作,那么怎么能达到“传情达意”的地步呢?随着全国各地普通类高校舞蹈专业的开设,舞蹈的高等教育也开始普及开来,但是又由于大多数生源都来之普通高中,底子薄、基础差,针对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如果还照搬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以培养高、精、尖的舞蹈人才为主,事实上是不切实际的。普通类院校该怎样面对这个矛盾的事实呢?我认为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联合起来,共同努力。

首先,普通师范类院校。

(1)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普通高中生,如果照搬专业院校的以培养尖子人才为目的的培养目标,肯定是不可行的。笔者认为作为普通师范类高校应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针对高中生文化底子较中专生好的特点,舞蹈学科全面推进,增加理论课的学习。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培养的舞蹈人才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舞蹈演员的路子;

(2)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相对于专业院校,增加理论课的课时量,增开一些普及型以及舞蹈经营性的舞蹈课程,培养舞蹈全面人才,如中小学舞蹈教师、舞蹈经纪人等等。普通师范类院校,还可以以综合资源的优势为依托,是舞蹈学科与学校其他专业相结合,重视舞蹈领域的科研。

其次,舞蹈教师。

(1)提高师德。面对一个教学班级里有一部分中专生,一部分高中生。作为教师首先就要一视同仁。对于专业课不是太好的学生要积极的对待,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他们去的进步的时候应及时的予以鼓励和表扬,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敢于去表现,这样才能善于表现。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灌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思想,并让学生把“苦是乐,严是爱”当成自己基训课的座右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舞蹈,自觉投入到训练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5

半年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2019年上半年**街道科协围绕《中国科协2019年科普工作要点》,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打造普惠创新、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全面提升。在辖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科普宣传活动:

一是完善**社区科普中国社区e站示范点以及塔子山社区科普示范体系“塔子山社区科普园”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科普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二是认真开展常态化科普宣传工作。在3月“科普活动月”,**街道科协紧扣“加强科技创新

助推乡村振兴”活动主题,共开展各类活动共计15余场。其中各类科普宣传活动5场,科普讲座10场,报刊杂志宣传1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600余份。其中,3月11日,由街道牵头开展的**街道科普活动月“多肉有约”环保盆栽DiY活动受到了辖区居民的热烈欢迎,锦江台和锦江报相继进行了报道。

成都市科技活动周期间,**街道围绕“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主题开展了大型科普原创节目汇演活动,辖区企业单位、社区、学校选送了优秀的原创科普节目参加比赛。参赛作品主要从社区发展治理出发,充分宣传了党的政策,强调科学发展,科技引领,直观的让居民群众感受到了辖区的变化,点燃了大家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提高居民科学素质,共建共享和谐宜居美丽社区的热情。先后有7家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科技活动周期间,辖区社区单位还开展了如垃圾分类讲座、读书活动、党员服务队宣传活动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三是抓好社区、学校科普宣传工作。在**社区马家沟小学开展了“防邪宣传进校园”主题活动;于5月7日下午在街道会议室开展了的防灾减灾知识讲座活动,讲座现场通过讲授、演示以及播放视频为大家普及各类自然灾害知识以及防范和应对技巧,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应对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故自救互救技能和防灾减灾意识;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组织居民群众和社区街道工作人员收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系列活动现场直播活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和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典型经验。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抓好“塔子山社区科普园”建设完善工作以及**社区科普中国社区e站示范点建设工作;

二是积极配合组织社区开展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工作;

三是重点开展9月“全国科普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6

一直以来,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在沿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一切向音乐学院靠拢,普通高校在某种程度上也培养出了一些能在专业团体立得住的歌唱演员,但是这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专业歌唱的水准,或者是有良好的声音,没有舞台经验,演唱缺少情感的表达,演唱气质也不够,这部分学生有的去当老师,有的改行。有的学生当教师在学校,又没有深入的学习教师应该具备的理论与教法,因此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方法和形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由于普通高校在生源和培养目标上和音乐学院是不同的,因此如何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方法上突破与改革,形成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迫在眉睫。那种单一的老套的琴房式教学、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人才的发展需要。

通过对高校声乐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教法改革的最终目的。通过声乐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层次教学中都能够扬长弊短,高水平的学生走向专业团体,中等水平的学生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声乐教学理论及声乐教学法的研究上侧重于使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音乐天赋,教师能根据学生声音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因材施教,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层次教学中,使学生各有所长,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技能技巧的训练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艺术审美的教育与培养,真正用美好的声音来歌唱,通过歌唱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实现声乐课程的开放性,承认学生的差异、声乐课程的民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声乐课程的科学性,实事求是,符合音乐的发展规律。

一一对一教学和小组层次化相结合

在层次化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声音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优势,在声乐技术内容、声乐理论、声乐实践等等方面实施教学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方法上优化组合,重点问题集体教学,真正使学生扬其所长。

注重个性化层次化教学。根据学生嗓音条件的不同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实施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分层教学。条件好的学生一组,中等条件的学生一组。好的组加强声音技巧的强化训练。在歌曲的选择上要灵活,循序渐进,突出对作品的风格把握。在技能技巧的训练的同时,更要注重声乐表现力的提高。中等条件的学生应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侧重加强声乐教法的融入、声乐理论的渗透。在教材的使用和作品的选择上,实行“因材施教,按条件类型分类、分层次培养”的策略,使学生的音乐技能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有的放矢,人人有兴趣。例如在大一阶段,由于学生入学的基础不同,有的学生程度很低,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在教学中我们在曲目的选择、练声曲的变化等方面分层次教学。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加大条件好的学生的歌曲难度,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整体布局。有的学生可能练唱《花非花》,有的学生可能唱大二的作品。

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将多种教学方法实际应用,并根据教学实际使之有机组合,取长补短,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综合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声乐理论性的内容,应采用分析讲解、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对于声乐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则可采用示范和模仿,音像观摩的教学方法等等,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环境优势、软硬件条件优势,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打破传统声乐教学中完全一对一模式,在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式交叉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自选教师听课,参加小组讨论。把个别课与小组课、讲座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观摩进行讨论、研究,学生随堂记笔记,写心得,使大家得到共同提高。打破声乐教师互相之间的学术闭塞,让学生从不同教师的授课中学到和本专业教师不一样的方法。突破这一点是很难的,往往在专业上教师互相不服,学生也随之在思想上不接受他人的方法,实质上这是声乐教学最不好的现象。如果大家能真正从专业发展出发,形成良好的学术之风,提高教学质量是会有成效的。

教学中的集体会诊与研究。针对高校普遍存在师傅带徒弟的单一现象,在教学上采取集体观摩教学方式,课后对学生提出多种解决声音的方法,集体会诊,找出最适合学生特点的容易掌握的方法,这样在教学上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学术上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琴房教学与舞台、录音、录像实践相结合

通过琴房与舞台、录音、录像相结合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听到、看到自己在演唱上的声音问题、舞台表现问题等等。通过观看找到不足,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快速找到解决方法。

目前高校声乐教学基本上是每周学生到老师琴房上课,期末完成两首歌曲,学生站在舞台上僵硬的演唱,不会表演,没有音乐情感的表达。通过琴房与舞台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舞台表现意识,并通过教学的录音、录像实践能够清楚听到自己声音的问题,能够看到自己演唱气质,表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对于流行音乐的学生更是不能缺少的。

每学期学生艺术实践三次,可包括声乐比赛、公益性演出、小型音乐汇报等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演唱气质、积累舞台经验。

学生艺术实践计入学分,占期末成绩的20%。

三声乐教学讲座与声乐欣赏相结合

讲座与欣赏结合教学,克服了重技能轻理论,使学生积累声乐理论,掌握综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声乐问题的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尤其对于将来在声乐教学或声乐理论层次上发展的学生更为重要。

在声乐教学中每学期开展声乐讲座一次,声乐欣赏一次。通过讲座与欣赏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中外歌曲、歌剧的演唱风格、演唱方法,增强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讲座中学生可以提问,专家解答,现场示范等等,使学生在声乐理论及技能技巧上更加明了与熟练,通过这一方式,丰富了学生声乐的理论基础,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与学生共学习,体现了课程的民主。

讲座形式可以请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欣赏形式可以音像欣赏,录音欣赏、现场音乐会欣赏等等。

通过讲座与欣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声乐技巧与情感相结合

在教学上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克服单一的机械演唱,把技能技巧和作品的情感融合起来,能在作品中感知美、享受美、鉴赏美。

当前,声乐教学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在培养规格和方向上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片面追求声乐演唱技能技巧,而忽视音乐的情感性特征。歌唱最终的目的是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大家。很多声乐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都把歌唱的气息、共鸣等声乐技巧放在教学的重要部位,却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当然,没有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也很难完整地唱好一首歌,但只有声乐演唱技巧就能完成一首好的作品来感染大家也是不可能的。

一首作品要靠歌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将歌唱活,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充分地表现出来。要达到这种歌唱的程度,只有较高的歌唱技巧还不行,必须从“情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情感用自己心灵的感受,用美妙的声音打动听众,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作品内容、语言、咬字、吐字上培养学生情感外,还要注重主体与演唱合作体及观众之间的交流。它包括了学生者与伴奏者的内心沟通。从听音、悟情中去体察伴奏者的内心感受。同时要求伴奏者通过其伴奏声来传递自己的体验,反过来,伴奏者又从学生的歌声中悟到情感的语气、语调,来补充自身的情感。

教学中培养学生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教室演唱和在有观众的情形下演唱的状态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观众的存在,干扰了他的注意力,破坏了原本歌唱者的发声状态。因此,我们教学就是使学生学会在当众的情形下,平静自如,对自己的歌唱器官进行谐调和控制,用自己的耳朵倾听自己的声音,并加以调整,调动自身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音乐中去,去创造作品的艺术形象。

教学中通过注意学生歌唱中的情感培养,我们的学生能对歌唱作品做到独特处理和细腻表现,并予以充分的激情表达,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音乐生活中去,去创作作品的艺术形象,完成好每一首艺术作品。

总之,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上如何能够真正有效地根据学生的不同声音特点、不同音乐接受能力去有效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按不同的层次去发展是我们每位教师要为之努力的。国家教育部提出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作为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需要我们在高校的教学上不断的去创新与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p·m·马腊费奥.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杰罗姆·汉涅斯.2007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威廉·文纳.歌唱———机理与技巧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7

一、现状与原因

(一)认识误区

从多年高中考来看,语文科口语训练的比例较小(除面试外),不像英语科有专门的口语考试训练,分数值也比较大。相当多同学对口语训练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持轻视、漠视态度。这部分同学往往视书本知识为唯一宗旨,认为口语训练与分数挂钩不大,与升学无关,练与不练,练好练坏没多大区别,不加重视。

(二)恐惧心理

不少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辩,或者口语基本功较差。他们不敢也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

表辞达意,无论是课堂发言、演讲,他们满脸通红,口发涩,心着慌,语无伦次,咽喉堵塞,支支吾吾。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越躲越怕,越怕越躲,视口语训练为畏途。笔者到多所中学观察,发现中学生举手发言普遍比小学生少。

(三)缺乏恒心

口语训练能力的提高非一时之功,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可一蹴而就,更无捷径。有些同学稍加用功,达不到“目标”,就轻易打起了“退堂鼓”,有些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事无成。说白了,就是这些同学意志薄弱,缺乏学习的恒心。

(四)胸中无墨

有些同学虽然敢说、想说,但不能言善辩,主要原因是知识不丰富,语言贫乏,胸中“无墨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缺乏书本知识的积累,缺乏生活实践的积累。

(五)技巧性差

能说不等于会说,有些同学在表达事实时,缺乏技巧,言语不够巧妙。我们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所谓“水平差”,可以说是口语水平低,讲话作报告,表扬与批评往往词不达意,缺乏艺术力、感染力。即使,一般人的交流,说的技巧如何,体现出语文水平的如何,也体现出文明和谐的程度如何。

二、采取之对策

(一)端正认识

我们在学生从小学升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大讲特讲学语文的重要性,尤其鼓吹“为什么要具有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让学生端正认识,开拓视野。通过课堂教学的潜渗暗透,课外的阅读指导,电视节目的观看,社会调查的实践体会等,让学生开阔视野,认识到口语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组成方面。我们举这样例子:公务员考试,很多人往往文考成绩不错,可是到口语这一关通不过,结果“枉费心机”。战国时期廉颇以其卓越军事才能为赵国的和平立下汗马功劳,而蔺相如却以卓越的口才为赵国的久安建立了功勋。学生充分认识口语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当前,能说会道,信息交流,就业的抉择,是离不开口语训练的。

(二)树立信心

①予以鼓励。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詹姆斯说:行动似乎紧随于感觉之后,但事实上,都是行动与感觉并行,所以感觉勇敢起来,表现就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识来达成那个目标,勇气就可能会取代恐惧感。要多鼓励学生向名人学习,不怕失败,练好口语。英国的丘吉尔是20世纪伟大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但他第一次在国会演讲时,由于害怕,使演讲的思路中断,脑海里一片空白,脸变成猪肝色,最后只好颓然坐下。②给予成功教育。创设良好的口语练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练习。教师应给予微笑,多给表扬、鼓励与激励,尤其平常似乎被遗忘的同学。

(三)坚持不懈

①要应致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学上,我们给学生讲了古希腊卓越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刻苦学习的故事,学生很受教育。德摩斯梯尼初次演讲时,由于胆怯,语言不清,被听众哄下了台。但他没有气馁,而是通过不断的刻苦训练,最终成了一位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②要坚持有恒训练,让学生在增智益能的同时,得到充分的、多形式的口语训练;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活动,特别要求课余坚持讲普通话。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学生口语能力必会有长足的进步。

(四)丰富多彩

①形式多样。比如课前演讲、故事会、辩论会等。有时甚至可以朗读很长的文章,或要求作长时间的发言。②提倡学生多读多背多记。林肯曾被史学家评价为美国历史上讲话最优美动听、最简洁明了的人。他说:“成功的秘诀就是拿起书本仔细阅读及研究。”应该多读多背多记名人名家名文章,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力,把别人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这个道理。③加强训练,深入生活。相声为什么吸引听众,关键在于说的水平。而它的语言是来自生活的。我们除平时加强各种课堂训练活动外,还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出课堂,投入到沸腾的生活中去,向广大群众学习语言,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直接接触的事物多,提供说话的材料也多,见多识广,说起话来内容就丰富了。

(五)讲究技巧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8

在戏剧学院学习表演的那段时期,使我能有很多机会与文艺界的一些杰出的老师一起学习,尤其是我的表演导师安振吉。这种表演的培训对我作为一个专业演讲者的职业生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里是从表演技巧中总结出来的十个实用的秘诀,它们会帮助你在台上赢得奥斯卡奖。

秘诀之一: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意味着在你要行动的时候准备。它表示放弃一成不变,而是尝试新的和激动人心的东西。演员们用即兴创作释放他们的创造力,再借着剧本找到他们的最佳状态。

你能够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来架构你的演讲来进行即兴创作。在一次激励演讲中,我根据演讲的基调即兴创作,提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在为母亲花一分钟买电灯泡和花一小时为女友买50公斤大米的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以此来说明你对梦想和目标的欲望程度决定了你的行动的论点。很明显非常成功地用热情与幽默把意思表达了出去。

在说明不要不相信奇迹及自身的力量的结尾时,我变了一个魔术。将矿泉水瓶的瓶盖在瓶底拍打一下后,进入到了瓶内。结果你可以想象,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如睹神物,对于前面论点的记忆我相信终身亦没齿难忘,结果不言而喻。

试着用即兴的词汇来表达你已有的故事——你会发现感觉最好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你不用去管时间,重复地用中速表达或乱讲一气。

这个观点是为了让你自由和开放。即兴创作给你空间使你有创意和显得自然。

秘诀之二:个性化你的故事

讲故事的关键不是记忆词汇,而是记忆那种体验。演员使用一个称之为“个性化”的技巧来达到这个目的。这意味着从你的生活中提炼出一种经验,然后把这种经验中的情感的影响力应用于表演的场景和故事当中。个性化是演员演得真实的秘诀。

举例来说,当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扮演杀人狂汉尼拔·莱克特时,他根据他曾经发狂地想去杀人的经历,再造了情绪的感染力。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霍普金斯是一个精神错乱的杀人狂。实际上,演员霍普金斯只是从他替代性的经历中演出真实的情绪。

作为一个演讲者,个性化意味着把你自己带进演讲。“就讲故事而言,如果你不能领会他,那观众也不能。”通过体验的再现把观众带进演讲。你得到的回报是,每一次你再造这个体验,它都会是新鲜的。

即使有时你在描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也要把这个素材当作你自己的。“我所有的故事都是我自己的故事,”我的表演老师上戏教授安振吉曾经说道,“如果我听到我喜欢的故事,我会把它重新塑造。我会用不同于他人的方式来讲述它。”

秘诀之三:强烈的意愿

一个在演员在每个场景中都有一个意愿(或是目的),一个意愿对剧本来说是一条主线。意愿激励着每个角色。哈姆雷特的意愿是杀死他的叔叔克劳蒂斯。哈姆雷特一路上有很多障碍,但是他没有这个意愿的话,这部戏就演不下去了。

作为一个演讲者,你的意愿是任何你向观众所宣扬的--------你的观点。我的意愿是说服观众,双赢的谈判比单赢的更有效益。演讲者helen说,“我的意愿是让观众们说,‘哦。我从没有这样想过。’是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观点。”而周可的意愿是,“不仅是提出观点,而是如何执行观点。”

没有意愿,你仅仅是一本会走路的百科全书。勇敢地站出来,并加以表达!

诀窍之四:戏剧化

演员总是要在台上尽量显得真实。但是舞台上的真实----实际上只是我对我们真实经历的强化。真实却没有戏剧性是非常了无生趣的!即时是最敏感的电影表演都会有戏剧性的成分。

我的表演导师说,戏剧化是“你需要变成你自己,但是要‘比生活夸大,’”她还说道,“要做你自己……但不是刻意的。”在以幽默结束他的关于科技的演讲时,诺贝尔得奖主对他的观众说起有关他和他的妻子在购物时看到小活塞的展示。他说道,“这次演讲最终以此来结束,就是我把活塞放在我头上,再把一个秃头的小伙子拉上台,把另一个活塞放在他的头上,然后两个人扔来扔去。”

记住好的表演是即使只是阅读电话号码簿,也会使观众得到享受。当你在和一大帮观众交流时,会有很多“电流”划过。使用这些“电流”,使演讲辉煌起来。

诀窍之五:精彩地开始

第一印象很重要。演员们知道他们必须尽快抓住观众。所以他们“精彩地开始”——他们的精神一开始就很高昂。作为演讲者,你的充沛的精力能够激发和鼓舞他们,你必须开始就这样。

很多演讲者建议,“强有力地开场。”这并不意味着你开始时要尖叫或在台上跳来跳去。适应观众的精神状态,开场是比他们稍高一点,如果他们精神实在低靡,不要显得过于兴奋,这样会把他们吓跑的。

我通常以一个故事开场,快速地尽可能多地吸引观众,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抓住故事进行中的场景、气味、热情和感觉等等。当然我也曾见过演讲者用半小时来热身,我的观点是——你会失去观众,如果你花过多时间来热身。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9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演讲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094-03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主要开设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这种技能课的教学理念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却存在诸多弊病[1]。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课的问题尤为突出,口语课普遍缺乏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基本停留在语言层面的机械操练上,也就是说,只是重视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而没有重视所表达内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大多数学生在陈述观点或说服他人时缺乏有效推理、合理运用论据、组织论据、分析和支撑论点的能力。这既是课程内容定位上的偏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口语教学理念上的守旧。要实现口语表达的速度、准度、深度、力度,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已成为一种必然。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口语课的补充和延伸,而是以实战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课。它强调语言思维训练、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自信心培养等。

一、演讲课历史的沉淀与启发

公共演讲是指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以听众为对象,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针对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发表讲话,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感,进行宣传鼓动的语言交际沟通行为。演讲有赖于一定的天分,更有赖于后天的习得。历史上的雄辩之才,无不经历严格的语言课堂训练。早在古希腊时,苏格拉底等人的弟子就以“雄辩术”作为其必修内容。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从15世纪起便开设了相关课程。美国大学的言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哈佛大学创立之时。但在20世纪前,美国只有极少数大学成立了独立的言语系,言语教学主要由英语语言和文学系承担。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言语教学的重要性,主张成立独立的言语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4年,演讲教师协会成立。独立出来的言语系大多命名为“公共演讲系”,1920年以后统一更名为“言语系”,60年代更名为“言语传播系”。如今公共演讲已成为美国大学里最普遍的交际基础课,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将此课设为必修课。

英语演讲课在我国还是一门刚刚兴起的课程,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没有达到英语语言学和文学课等课程的程度,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也不是太多。其实,在国外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问题早在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解决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不是课程的必要性,而是课程的发展性,如: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视野等,要让课程显示出对于演讲能力提升的作用力。

二、演讲课教材的审视与建设――基于《英语口语教程》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关演讲与口才的图书比较多,但真正意义上的教材少,即便是用做教材的,也都重墨于演讲的艺术表达形式(包括语音、语调、肢体形态等),或者如何塑造一个演说家。这样的定位偏高偏窄,造成教材太专业化、太格式化,内容陈旧,辐射角度小,且缺少灵活性。于是,很多高校采用了Stephene.Lucas编写的《演讲的艺术》[2]。这本教材编排虽然很好,但它主要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语言难度和选材内容都不太适合中国学生。那么,推出一套适合于中国学生的教材就显得特别关键。

《英语口语教程》(上、下册)是笔者主持编写的教材。基于对主流口语教材的对比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教材明确地把口语课分成两大块:“基本技能训练(上)”和“演讲与辩论(下)”。“基本技能训练”侧重交际功能训练,从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激情和习惯,逐步过渡到英语思维、英语连贯表达。“演讲与辩论”就是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的专门化训练,比如主题演讲、即兴演讲、专题辩论、法庭模拟等,让学生熟悉一般英语辩论的规则和技巧,增强批判性倾听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辨析能力[3]。在编写过程中吸纳与采用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强调输入与输出相结合。Krashen在其“输入假设”中指出,语言学习者要习得第二语言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借助语言环境,大量输入略高于自身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最佳的语言输入有以下4个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相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以及足够的输入量[4]。输入方式包括阅读材料输入、视听材料输入、篇章背诵输入、教师课堂知识输入等。Swain对于“输入假设”理论进行了补充,认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还必须有可理解性的输出,只有创造机会充分使用所学的语言,才有可能锻炼学习者的流利度和语法的准确度[5]。课堂输出活动包括模仿表演、看图说话、故事复述、故事创作、角色演绎、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等。把整个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立体的综合化建构,实现英语说、读、写、视、听、辩能力培养的空间一体化,是教材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三、演讲课的教学原则与手段

英语演讲课有2个要素:一个是教师的“教”,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演讲的相关知识,诸如演讲技巧、演讲稿写作、演讲审美及演讲心理等;另一个是学生的“练”,演讲课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利用现实的生活元素,自主地、系统地、探究地进行演讲演练,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课上应“精讲多练”,教师要运用激励机制和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宽松型、学生友好型的课堂氛围,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交互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分配“教”与“练”的比例,精心设计和组织演讲场景,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模仿、操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1.观摩成功演讲范例

英语演讲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的最快捷的途径是观摩。通过观摩,学生对英语演讲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可以让学生观看英美国家名人演讲的精彩片段,让他们很直观地感受大师们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观摩之初,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关注演讲者的语音语调;用心观察,注意演讲者的一举一动,如姿态、肢体语言、服饰等。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要求学生注意演讲者的演讲技巧,并适当对演讲个案进行简单的点评,讲解其中相关的演讲技巧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成功演讲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选择CCtV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录像给学生们观摩。实践证明,演讲课程之初多观看英语演讲成功的范例、演讲比赛的录像可以帮助学习者克服羞涩、树立信心,是演讲学习初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模仿成功演讲

观摩一定量的成功演讲范例后便可引导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模仿。首先是形态模仿。鼓励学生模仿演讲者的“形态”,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与演讲者有一模一样的身势语,因为文化差异,有些身势语在中国不一定能得到认同,如过多的耸肩和扬眉等。要根据演讲内容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其可以与原演讲者的动作有差异,但基调和情绪必须是一致的,不能把演讲做成盛气凌人的训诫或哗众取宠的煽情。其次是声音模仿。要求学生模仿演讲者的用声技巧,如气息强弱的处理、换气、断句、停顿等。语音的模仿是关键,元音要尽量发得饱满,结尾的辅音要轻发,还有注意吞音和连读现象等。语调也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在演讲节奏、句子升降调、轻重音等方面尽量靠近演讲者。最后是文本模仿。演讲文本模仿亦如书法临帖,很讲究“循规蹈矩”,一般而言,尊承古人的法帖是最优的选择,可以少走弯路。因此,教师可从经典范本中挑选出精华部分,如精彩的开头、有力的说理、美妙的修辞等供学生模仿写作自己的演讲稿。

3.演讲技巧训练

观摩和模仿是演讲的初始阶段,之后就进入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技巧训练阶段,如怎样审题、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组织材料进行主体内容的逻辑说理、怎样做到演讲文字的准确与生动等。讲授完相关技巧后要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可以给出题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收集相关材料、拟出提纲、整理材料、写出讲稿。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修改演讲文本,要求学生把观摩到的演讲技巧和课堂学到的演讲知识充分运用其中。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挑选学生进行演讲实战,演讲完毕后,先由同学点评,然后老师做出整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大多能在众人面前开口演讲,而且是言之有物的、逻辑性较强的演讲。

4.课堂英语演讲比赛

当演讲的基本技巧都进行了介绍和训练之后,学生对演讲技巧运用得比较娴熟,信心也逐步树立起来。接下来要锻炼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表达能力。可将命题演讲和即席演讲结合起来训练。教师可提供一些演讲题目让学生抽签(题目应该随着课时的推进由易到难),抽到签后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做出一个3分钟左右的演讲。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由组员打分,评出最佳演讲。然后各组的优胜者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角逐。分组比赛的好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进行打分的好处在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评判演讲的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5.课堂英语辩论赛

英语辩论赛更能锻炼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氛围里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快速反应的能力,更具挑战性。在大量命题演讲、即席演讲训练之后,可组织一些班级辩论赛。教师拟定一个贴近生活、有时代色彩又富有争议的题目,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进行辩论,按照正规辩论赛的赛制和程序,正反、反方分别设一、二、三辩及自由发言人,由教师充当主席。辩论演讲更具对抗性,是即席演讲的更高层次,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有效手段,一般可一个月举行一次。

6.演讲拍摄及分析

每次上课先让两名学生在全班面前做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各3分钟,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下次课上播放上次拍摄下的学生演讲录像,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讨论,利用相关的反馈表向演讲人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运用和分析学生自己的演讲视频资料可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演讲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可以更清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水平,从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观看演讲视频的其他同学就可以比较、分析出他人演讲的优劣,以扬长避短。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环节和手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快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必定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运用水平、文化修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将得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文玉.“读议写”课程改革―――以美国历史与文化教学实践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118-120.

[2]Lucas,Stephene.theartofpublicSpeaking[m].newYork:RandomHouse,1986.

[3]陈惠.英语口语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科普演讲的技巧篇10

关键词:歌唱的呼吸;表情;演唱技巧;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100-02

收稿日期:2015-02-01

作者简介:

杨琼芳(1986-),女,台山市联合职业技术学校音乐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声乐。(广东台山/5292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幼教行业飞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幼儿教育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优秀幼儿教师的任务,而声乐课作为幼教专业的一项基础技能技巧课和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其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观念,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

一、学生现状分析

声乐基础几乎为零,需要从最基本的识谱、站姿、表情、呼吸、咬字、吐字等学起。学生对声乐很感兴趣,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确定目标,合理选材

中职幼教专业学生的声乐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能用正确的情感歌唱,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能够声情并茂的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课教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有选择性的挑选一些比较简易,曲式结构简单,风格多样化的作品。如《送别》、舒伯特《摇篮曲》及《雪绒花》等一些中外歌曲。另外还要穿插一些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儿歌。

三、教学方式方法

(一)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进入我校就读幼师专业的学生,大都数来自农村,其在中小学时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甚少,因此,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教师更应耐心细致地讲解,针对诸如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问题,要反复地讲解示范,并及时地进行回课指导。同时穿插视唱、识谱、节奏的训练,引导学生学新作品之前先看谱、唱谱,演唱时可以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唱出来的声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自学奠定基础。

(二)注重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声乐学习亦如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适时地演唱一些中外的名曲、或者教唱一些时下最流行的音乐作品、讲一些中外名人趣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此外,还得让学生学习得有成就感,只有让她们感到进步,她们才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基本的演唱技巧的同时可适当穿插一些旋律优美、音乐性较强的歌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积累更多的知识。

(三)注重能力培养

对于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唱好歌曲是她们今后成为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她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基本的识谱能力,较简单曲子的分析及试唱能力,儿歌的自弹自唱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围绕这些能力展开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选曲目及授课方式就很重要,例如,《送别》和《雪绒花》和里面的不同类型的节奏都为儿歌弹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目前采用的是小组课授课形式,前45分钟做发声练习、唱谱练习等,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新课的讲授,后45分钟为个别单独回课指导和个别展示,针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例如:

1.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是获得歌唱方法的重要途径。发声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声音,力求自如、柔和、圆润、明亮、统一和集中,使之具有高位置的混合共鸣并富有穿透力,为更好的表现歌曲艺术服务。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作示范。示范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面带微笑,气息要保持在深呼吸的状态下,同时也要这样要求学生。坚持每节课都要做发声练习。

2.识谱问题。第一学期初始,教师每节课应严格抽查学生识谱,或者请高年级的学生用自身的学习经历告诫她们识谱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认识乐谱,这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很有作用。可以用标准的意大利语来唱谱,可作为发声练习用,学生挺感兴趣。

3.节奏音准。节奏和音准问题几乎是每位刚学习声乐的学生都要掌握的问题。这也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差异,有的学生五音不全,所以在教学中经常遇见有的学生唱歌“跑调”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应该耐心的辅导,个别辅导。发现问题后还要结合其他学科教师一起来解决,比如乐理老师可以帮忙纠正一下学生节奏的问题,试唱练耳老师和钢琴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多听听钢琴的声音,多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从而解决音准和节奏的问题。

4.歌唱的表情等综合知识。歌唱的情感问题应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笔者经常会跟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每首音乐作品都有她的灵魂”。拿到一首作品,我们不仅是要学会演唱她,而是要会去表达她,理解它内在的含义,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5.儿歌教学。幼教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女生,平时我们会选择大量适合她们演唱的独唱、齐唱与合唱的歌曲。为了将传统声乐教学的普遍经验与学前师范声乐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得穿插一些中外幼儿歌曲,旨在提高学生对幼儿歌曲的风格、类型、演唱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她们对幼儿歌曲的兴趣,增加演唱幼儿歌曲的技能,为今后的幼儿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定期观摩汇报

坚持每月一次的观摩汇报表演,将当月的学习成绩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每月定时举行一次观摩可促使学生积极练声,让怯场的学生逐渐适应在人多的地方歌唱。另外就是要多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举办的文娱活动,锻炼其心里素质,效果明显。

(五)开设学科活动

对于热爱声乐且很有潜质的学生,增加每周一次的声乐第二课堂学科活动课,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特别重视发声技能技巧的作用,结合相应作品进行合理有序的训练,可以选择一些技巧突出、音乐性较强的作品,在增强学生演唱热情的同时,也大大的挖掘了其音乐潜能。

(六)爱心教学

对于拘谨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肯定的点头,一个善意的微笑会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对于浮躁粗心的学生,一个善意的批评会使学生更加用心去学习。对于经常出错的学生,耐心细致地提出解决办法,会使她更加细心的去学习。这一切都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音乐教育事业的爱。

笔者深深爱着我的职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看到学生每周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时,笔者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感到自己责任重大。笔者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学工作,扎扎实实讲好每一堂课,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她们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