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9:27

智慧环保建设篇1

【关键词】智慧环保;生态城市建设;作用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更加的突出。智慧环保通过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有助于环境数据的研发使用,能强化对环境的管理。智慧环保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有助于不断的完善环保相关管理制度,有助于节省能源、资源,促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2智慧环保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更加的突出,环境保护的压力更大,需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推动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环保防控治理体系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环保监管的需求,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不断的创新环保防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政府部门也逐渐的将其运用到环境管理当中,构建城市智慧环保系统[1]。

2.1有助于强化生态城市建设

智慧环保通过科学的运用物联网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环境监测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深入的挖掘各类环境保护数据信息的价值,通过利用虚拟化等技术进行模型化分析,促使对环境污染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变化趋势、影响环境的潜在因素和潜在威胁等有更加全面的、准确地了解,从而为环境保护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使采用的环保措施更加的合理。而且,还可以在环境危机发生之前,对各种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实时监测环境变化趋势,对有可能出现的环境危机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降低环境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此外,在环境危机发生后,智慧环保可以更快的分析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危机的现状、发展趋势,方便及时的、快速的处理好环境危机事件。

2.2对城市生态状况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

一方面,科研部门利用智慧环保可以更加全面地、更加系统化地、动态地、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第一手相关数据和信息,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全面的、准确地数据依据。通过利用智慧环保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由于信息收集过程受到的限制条件和主观因素等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能确保收集到的信息更加的准确,能有效的减少调查结果偏差。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利用智慧环保的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各种模型分析和预测环境发展的趋势,能更加科学的预测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方便制定合理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2.3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有助于确保民众的健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高。民众通过利用智慧环保云平台、官方网站、环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可以更方便的了解环保方面的信息和资讯,了解城市生态建设的情况。民众也可以反馈身边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表达自身的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等,共同参与到城市生态建设当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节能减排的意识等[2]。

2.4更好地为生态产业发展服务

智慧环保可以为生态园区的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的相关调查和研究活动提供更加全面的、更加客观的数据信息,科学合理的构建生态建设的模型,并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完善相关的信息数据。通过真实的、直观的模拟现实情景,对生态产业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分析其是否科学合理、分析其可行性等。通过不断的调整,通过合理的利用智慧环保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各项数据资源的共享,促使生态产业园区内的各产业更加合理的配合、更加的协调,进而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增加生态工业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更好的发挥智慧环保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的措施

3.1智慧环保的建设要有高定位

智慧环保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升级原有的数字环保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智慧城市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系统促使全社会参与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城市生态建设当中,其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长效性的事情开展。智慧环保建设、相关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数据库的构建需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一致,要严格的依照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标准进行。要强化智慧环保与智慧城市其他的模块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程度,确保交流和沟通更加的顺畅,从而更好的为城市生态建设服务。要努力的构建更加开放的、更加系统的、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智慧环保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生态建设当中的促进作用。

3.2设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环境管理

智慧环保利用大数据、云计算、GiS等信息技术分析和挖掘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信息资源,准确的反应城市生态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促使所制定的生态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更加的科学,辅助城市生态建设,不断的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提高环保的工作效率。在智慧环保系统建设的时候,需要有效的将信息化的建设和传统的人管理有效的结合,要设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规范全国范围内的智慧环保的建设、实施和运营、维护,促使各项资源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利用,更好的为城市生态建设服务,更好地完成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的目标。

3.3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智慧环保在城市生态建设中需要不断的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促使其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生态建设当中,要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手段和方法。还需要不断的提高信息化技术,要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智慧环保相关的技术,不断地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一大批能融会贯通环保与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的管理活动当中,要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要强化信息的维护,要减少失误。

智慧环保建设篇2

关键词:智慧社区;培树问题;分析研究;吉林市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31-02

吉林市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发展城市之一,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历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深受的人们的关注。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现代化社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主要内容之一。智能化社区的建设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等,这些都是智慧社区发展中所需要接触的内容。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而言,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了实际的发展中。在21世纪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自身生活条件的需求也有所提高,更多的人们希望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社区环境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环境之一,所以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1]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智慧社区的意义

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根据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社区建设体系。现代化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智慧社区的意义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和了解。吉林地区隶属于东北的中心位置,无论是从地理环境上来分析,还是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上来看,优良的环境都是促进社区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对于社区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运用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社区管理模式对吉林市内的一些社区进行的管理方法。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而吉林市地区在我国算是具有文化特色的一个城市之一。在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对其进行社区建设和发展,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只有运用正确的眼光去对其进行思考,才会真正的让人们的认识到智慧社区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智慧社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手段,才会为社区的建设输送更多的力量,为实现社区培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智慧社区典型培树问题的研究

(一)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

在现代化的智慧社区中,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互联网技术是现如今21世纪中极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种技术,将这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实际的社区发展中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社区建设培树问题也有着更重要的认识。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已经充分的引入到了实际的生活中,吉林市很多社区对智能化设备的建设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了新的管理模式,这种创新式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人所了解,因为越来越多的社区被人们评为模范社区,这些社区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就是因为在时代的发展中,互联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能够将其合理的融入到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将会充分的体现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2]

(二)智慧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慧培树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趋势,首先,智慧培树需要与现代化的理念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结合,不仅需要具有美观的外表,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智慧建设型社区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不断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理念,才会更加凸显出智慧培树的重要性。吉林市的环境建设在东北地区中较为领先,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地区的社区建设具有十分广阔的意义。加强智慧培树问题的建设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吉林市内的智慧建设需要融入很多先进的理念,其中智能化设备的运用是避免不了的。对于社区建设而言,如何建设与时代相符合的社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社区的建设和绿化需要深受人们的重视。智慧服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绿化环保理念,才会凸显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3]只有认识到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才会立足于脚下,做好基本的培树工作,为维护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社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很多社区中的绿化和环境建设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为吉林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树问题在现代化的社区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吉林市来说,发展智慧社区培树问题是确保社区绿化环境长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较为主要的内容之一。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代化的社区建设而言,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实现小区建设的推动性作用。在现如今的21世纪中,绿化社区和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人们所关注的。社区建设与智慧培树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具有典型培树问题,加大现代化的培树力度可以增强社区建设,为维护我国现代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四)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

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是现代化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智能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正在逐渐的发展中进行着。智能化的建设体制发展可以为社区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吉林市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的中心位置,社区的建设的发展必将离不开智能化的管理体制,智能化的管理能够跟随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保证智能社区建设体制的重要方式,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应该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在现代化的21世纪中,不仅仅有智能化的手机、智能化的设备,更出现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世纪上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与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社区建设如果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融合到一起,将会更好的突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社区内的培树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将会更好的实现智能化建设的发展,为确保社区良好的发展和建设给予更好的保障。[5]由此可见,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对于现代化的吉林市社区建设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

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是建设智慧培树的先决条件,因为社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其中不仅包含培树工作,还需要与种植花草等工作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吉林市的社区要想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性战略,就应该不断的融入新的智慧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能够提升社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创新式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所占据的地位位置非常好,无论是温度还是其他的条件,都非常适合培树工作的开展,要想实现智慧农业建设,首先就应该认识到培树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培树工作的时候,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分析和管理社区建设,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科学含量的工作而言,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社区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必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吉林地区而言,建立典型的培树工作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条件,也是必要的保障。智慧社区的建设需要与很多内容相结合,首先就是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还离不开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体制。为了实现社区建设的长期发展,就应该从目前的情况所考虑,建设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为吉林市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有利的保障。对于我国而言,智慧社区的建设必将需要优化其中的园林环境,而培树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树种的选择和栽培,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吉林市的环境和温度等多个条件进行选择,只有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够更好在社区内进行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居民对于社区建设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社区内培树工作的开展和建设更为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的引进先进的培树种植理念,并且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管理和种植,才会更好的凸显出智慧社区的魅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优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6]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吉林市地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已经逐渐的开展起来,很多社区对于自身环境的发展和管理已经加以重视。并且,在近些年的社区建设中,很多高档社区和中档社区也已经将园林绿化工作设为主要的发展内容,这将会为提升我国吉林市整体的市容市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市内部的社区建设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杰,李文章,等.以智慧破解城市发展难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05):115―117.

[2]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2014(05):145―156.

[3]王宇.基于四化同步的西南山区现代化发展探析――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中国市场,2014(05):118―121.

[4]徐传燕.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及对“智慧武汉”建设的构想[J].华中科技大学,2015(04):156―176.

[5]于鹏鹏.吉林市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互联网经济研究,2014(04):189―193.

[6]杨德海.智慧城市探索与实践[J].住健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2014(05):165―178.

[7]刘军.智慧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4.

智慧环保建设篇3

大水务专项治理

作为镇海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特色项目,“智慧水务”对生态环境保护、全域城市化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要求,宁波市镇海区确定相应建设项目。其中,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区创建和生态环境改善结合的最主要项目,成为创建最大亮点。这是镇海区智慧环境保护的核心工程,将运用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建设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对全区供水、排水及中水回用进行资源整合提升,实现区域内关键水体全方位水质监测,确保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安全性,最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2013年年底,镇海区启动了“五水共治”专项行动计划,成立了镇海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区内二十余个部门,对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开展全方位的治理工作,规划了镇海区“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规划了超过50亿的专项治理经费。

目前镇海区处于污水处理能力总体不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集污片区拓展的速度,各片区处理量分配不均,抗雨涝灾害风险大的状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在智慧大水务的发展规划上,镇海着力完善智能化城市排水系统,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镇海区将分步扩建污水处理设施,逐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率95%、农村污水处理率80%的目标,同时通过发展智能化的城市排水系统平台,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力求处理量的城乡平衡,加强抗雨涝灾害能力。

由于镇海区水资源缺口大,再生水利用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建议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发展用户、分质供水”和“集中利用为主,分散利用为辅”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设施和配套供水管网规模,同步发展智能化的分质供水调配系统,供给工业企业,反哺内河,推进智能化再生水利用系统及供水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动态智能多元化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1+3+5智慧架构

镇海区智慧水务项目,是镇海区智慧环境保护的核心工程,是智慧城区建设中重点任务。为了构建全方位的智能水务管理系统,以实现水环境、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智能化应用,镇海区搭建起了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五大应用系统的总体智慧大水务总体架构。

在架构设计中,一个中心指的是智慧大水务信息资源中心,包括客户数据、气象数据、水系数据、管网数据等基础数据库,以及用水数据、水生态数据、水情数据、水质数据等业务数据库,并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存储、共享、交换统一管理。去年,镇海区梳理供水、排水、中水回用等领域的工程建设情况,通过建设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关键水体的全方位水质监测,确保区域内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安全性,确保污水排放在生态可承载范围内。

智慧水务水体水质检测物联网平台、排污泵站自动化平台、智慧大水务支撑平台三大平台,通过传感器技术、网络和移动系统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实现对镇海区关键的自然水体监测、供水监测、污水检测、再生水监测等站点的布置,建设监测站点数据集成;通过设计自动化监测系统、自动化仪表系统、通讯网络改造系统、电气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围界系统等,实现排污泵站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并建成包括监控门户、服务门户、应用平台、应用集成网关、物联网网关的支撑平台。

像关键水体水质在线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排污自动化控制系统、水务管理决策支持平台、水资源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水质监测与风险预警平台五大应用系统,则实现了关键水体水质的监测数据远程收集、校验、过滤、计算和存储,并对异常数据分类别分级别进行预警和报警,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查询,并对镇海建成区内的15座排污泵站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及时收取、告知各灾害隐患点情况,是智慧大水务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的主要任务。当台风来临时,通过运营商的技术支持,借助智慧地理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值守应急系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数字化预案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应急评估系统,防汛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专门应用系统实现险情上报、防汛指令流转、预警信息告知等工作,提高防汛采集、监测预警、决策支持、组织指挥和抢险救灾能力,减少水灾害带来的损失。

水环境智能管理

镇海作为浙江省“工业强区”试点地区,构建全方位的智能水务管理系统,以实现水环境、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智能化应用,是解决特殊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矛盾的着力点。《“智慧镇海”建设规划纲要》指出,通过智慧镇海建设,到2020年,形成信息高度共享、系统高效协作的“智慧镇海”生态体系,一个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生活宜居的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和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将加快建成。

智慧环保建设篇4

绿色建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达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我国已经达“城市人口的临界点”,大约有6.75亿人生活在城市,占到总人口的51%。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加到10亿。城市成为战略减排的重点,它消耗了近2/3的能源和60%的水资源,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70%。这与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尖锐的矛盾。所以,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迫在眉睫。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相关人士介绍,绿色建筑目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4年建筑节能方面投入将超过40亿元,到2015年,全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至50%。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应对城市化和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正在积极探索提升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途径。借助适当的技术,城市可以变得更环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能降低成本。所以,绿色建筑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绿色建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显露了很多问题,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系统设计――构建目标、技术、政策、示范体系。今年4月我国出台了《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并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模式之一,以期待全面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同时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治理现代化也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战略被誉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而绿色建筑是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的最好抓手。作为新型城镇化模式之一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未来也必然会走向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化道路,这些也正是符合绿色建筑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之间的有机结合让智慧城市更富生机。

长期来看,新型城镇化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预计未来,城镇人口增速放缓,城镇化放缓等将导致房地产市场规模增长放缓。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刚性需求也将放缓,随着现代年轻人群学历的提高、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的要求等会对建筑、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正符合这类人群的要求,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绿色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核心抓手。

从绿色建筑走向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绿色建筑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最好抓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将进一步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绿色生态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它势必成为21世纪建筑的弄潮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各种绿色建材的出现,科技、信息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也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绿色生态健康住宅是指遵循和谐发展原则,以生态学和社会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核心,在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使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建筑物、环境、社会等因子之间和谐共处,为人类营造自然、舒适、环保、健康、优美、便捷的生活空间。

绿色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绿色文化是为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进行的设计、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按照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保护绿化、水体、湿地,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关系,营造大范围的、城市与乡村交融的城市生态格局。

智慧环保建设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生态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41-03

近年来,学者与公众对于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研究及讨论都不断升温,生态化与信息化已然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热门思想。正是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潮。然而,自2007年,《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出“智慧城市(SmartCity)”这一创新构想以及之后的2010年,iB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城市”的愿景之时开始,学者们对智慧城市的关注大多数仅仅着眼于城市的信息化。而在城市不断注重生态化与信息化的今天,以信息化促进生态化的发展才是必然选择,智慧城市的发展只有注入了生态化的因子才能够真正体现其意义。

目前,智慧城市逐渐成为世界性课题,城市未来将逐渐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生态、节能、低碳、安全等特性。因此,有必要从生态的视角去重新认知智慧城市,将智慧城市的概念优化,构建一种融合进生态理念的全新智慧城市模式。借助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技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手段,将城市中的物理、信息、社会以及商业基础设施全面连接起来,真正做到服务全民。

由于以往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城市信息化,因此本文尝试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智慧城市,并进一步探索生态型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

1相关概念解析

当今,全球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紧张、环境破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手段来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因而,从生态发展的视角下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就与之相关的“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各自概念进行解析。

1.1生态城市的概念解析

生态城市(eco-City)的概念最初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旨在建立一种尽可能减小对于水、食物、能源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以及降低废热、废气和废水排放量的城市。这一概念自提出之日开始便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生态城市主要具备以下若干

特点。

1)高效性。着力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多层次地使用各类材料与能源。在物流方面做到有序顺畅,方便迅捷,废物回收与循环利用方面,各行业间通过共生关系进行协调。

2)持续性。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合理配置资源,使环境资源能够公平地满足当下以及未来几代人的发展需要,以确保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城市经济。

3)区域性。生态城市基于区域平衡的理念,致力于对城乡的整合,互异共存的城市之间唯有通过协调与平衡,才能够实现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的建立。

4)结构合理。生态城市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首先建立在一个合理的结构之上,交通设施、土地使用、绿地系统、公共设施等因素都应包含在内。

5)关系协调。生态城市最初的愿景就是希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城乡统筹,资源利用和更新,环境胁迫与其承载能力相协调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关注于城市环境的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致力于营造城市的良好生态。

1.2智慧城市的概念解析

智慧城市是基于城市的科学发展观,通过使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综合全面地感知泛在信息并无缝连接城市中的人、物以及各项功能系统,在自感知的同时实现自适应与自优化,从而最终形成绿色、安全、高效、方便、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主要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活动、公共安全、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智慧城市主要具有以下若干特点。

1)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人性化等。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推动社会进步全面发展。通过建设智慧城市,使人们更好地参与社会。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目标,更好地服务于人是智慧城市致力于实现的愿望。因此,各层次的人皆可通过数字包容来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便捷所在。

2)综合整合。“利用已经联网的基础设施提升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率,促进社会、文化与城市发展”。利用智能化的传感设备将人与物及其相关信息串联成一个综合网络,并且通过实时感测城市各项核心系统的运行状况形成信息源。智慧城市借助包括传感、无线、通信、智能网络等各类技术,综合整合互联网与物联网系统。

3)智能协同。智慧城市的另一基本特征便是其具有集中智能处理与深度计算能力,通过这些能力来实现泛在信息之间的智能连接与协同联动,最终打造高效的智慧城市。

4)内生发展。智慧城市本身便具有内在驱动能力来实现发展与不断创新,借助这种能力,城市才得以实现自我适应、优化和改进。而智慧城市的驱动能力能够保证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生物、生态系统以及遗传多样性,确保人类开发建设活动能够时刻受到环境的承载能力的约束。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着力于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对城市的各种需求做出响应。

2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生态城市将和谐性作为其核心内容,而智慧城市也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起点。最初的智慧城市概念虽然多少提到了一些有关生态化的字眼,如“绿色”、“环保”、“优质生态”,然而,智慧城市的发展焦点依然集中于城市的信息化以及城市智能技术的使用与发展方面,却始终未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人文关怀的思想。脍炙人口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并不只是一种愿景,它更是一种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是智慧城市应该致力于达到的目标。虽然智慧城市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提升生活品质,但倘若智慧技术无法结合更加接地气的城市发展理念,它便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城市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综合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特征及内涵,尝试讨论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

2.1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内涵

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应该是在把城市信息化作为首要驱动力的基础上,加入各项生态技术因子的应用,从而帮助实现城市的生态转型以及高效运转。再借助开发建设模式的创新,全面引入系统工程、信息科技、生态经济学等知识来改善城市的管理与决策、生产和消费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城市生态资源方面的潜力,并最终将城市打造为生态化、信息化并重,且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应当要致力于吸取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各自优势,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化发展理念融入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发展中,使城市整体综合功能不断优化、资源与能源更加清洁高效、城市环境更加健康宜人、公共设施更加完善舒适。

2.2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要素

对于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来说,与一般的智慧城市一样,其发展需要依赖于一定的发展基础及自身优势。影响智慧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相关要素可以主要总结为技术、资源、政策以及管理要素四点。

1)技术要素。智慧城市本身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论是我们讨论的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或是其它任何形态的智慧城市,都是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城市通过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来推动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现代化。因此,就要求城市发展要在技术上实现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和深入智能。

2)资源要素。如果城市已经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资源条件,那么城市在规划和基础建设中引进生态智慧的理念,采用先进的节能低碳、物联网、互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全面规划建设交通、供水、供热、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系统设置警务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支付、应急救援等公共管理设施以及合理规划招商引资建设各种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布局,那么对于城市未来的运转与管理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政策要素。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势必会面临城市建设方式的创新、管理机制与体制的创新、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因此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政策调整与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4)管理要素。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城市发展形态,配合全新的智慧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管理思路、规划理念、产业特点、经济体量等方面的考虑。只有能够敢于打破原本体制和模式桎梏,具有创新精神,才易于引进生态型智慧城市。

对于符合以上要求的城市,如果能在规划中引入绿色、生态、智能、人文理念来统筹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整体规划布局、自然环境资源、农业人口转移、新农村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周边区域错位竞争、市民素质形成、品牌文化特征、产业经济发展等关系,必能在与周边区域新城的竞争脱颖而出,成为集聚优势产业、具有国际影响力、承载区域创新发展的未来之城,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的生态健康宜居之城,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智慧之城。

3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方向

最初的智慧城市理念的关注点主要为医疗、食品、交通、水、电力、应急系统等方面,以及如何应用智慧技术来完善各方面的运转。而融入了生态思想的智慧城市将从城市经营的可持续化、城市服务的智能化以及产业的生态化三方面来应用智慧思想,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利,城市环境更加友好。

3.1城市经营的可持续化

相较于传统的智慧城市概念,本文所探讨的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与其最大差异在于——城市功能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着高质量的城市化的产生的作用远大于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的与日俱增。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经营必将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恰恰率先关注到了这些方面。

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碳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被过量地排放,这也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由此产生的气候异常与自然灾害频发。因此,从碳的排放的角度来看,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势必要发展低碳经济,致力于从城市生活与生产经营两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生态化,将低碳的理念落实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3.2城市服务智能化

先前的智慧城市理念中提出了推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会安全监管等应用范围,而对于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应当进一步考虑智慧城市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使得两者结合,使人们更好地分享信息化与生态化的成果,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医疗服务方面,较大范围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通过日渐成熟的医疗服务系统网络来实现,主要包括建立远程医疗数据库、专家信息库、电子病历系统等,以远程的方式通过对有关临床治疗方面信息的智能搜索来协助医师准确地诊断并治疗患者的病情,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及时、完善的医疗服务,使市民更加健康地生活。

交通管理方面,实时交通状况可以通过利用监控摄像头、传感器、通信及导航系统等的传输与互联进行监控,同时科学地自动建模并进行预测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各相关部门与系统,使其各司其职地对交通状况进行协调,进而有效缓解交通方面的压力或突发状况,进而实现城市交通的良性疏导,从而贯彻绿色交通的理念,降低交通方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安全监管方面,公安机关等部门在犯罪实时监控、预警和分析侦破系统所提供的智能分析等的协助下能够迅速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打击及预防犯罪的效率,进而为人们创造安定而和谐的生活。

3.3产业生态化

对于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来说,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是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产业生态化指的是优化城市环境,将与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相结合进行调整,这一调整对于传统产业、新兴技术产业以及环保型产业都有全新的要求。

从传统产业的角度来说,这种生态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产和消费中融入环保的理念,注重资源的循环与综合利用,降低噪声、废物垃圾、污浊空气、工业废水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使用生态化的设计材料,发展并壮大资源型产业和污染较大的产业的替代产业,加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再利用以及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等方式来实现。

从新兴技术产业角度来说,致力于发展环境无害化技术成为了关键。它一方面能够使得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更加友好,另一方面还能够扩大相关技术型人员的就业市场。此外,通过智慧城市所建立的各类数据库及信息源,帮助城市实现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从而使经济活动更为高效灵活,也使人们获取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关于环保型产业的实体化,首先是发展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产业;其次是合理整合资源,利用闲置的土地和地表水或污水来发展城市农业,这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由于能够将食品运输与保鲜等环节削减,因此能够降低食物生产的价格及成本,从而便利快捷地为市民提供物美价廉的食物。

另外,未来城市能源的重要部分便是太阳能这类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在欧美等许多国家与地区利用太阳能代替化石能源以此来降低碳排放的尝试已卓有成效,我国也应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4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价值

与早前的生态城市或智慧城市的理念不同,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着眼于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代替了经济优先的传统,通过智慧技术的手段与环境友好的理念科学地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路径。因此,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理念吸取了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之所长,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生态化,会对城市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1树立公众生态价值观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带来的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致力于探讨一种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由于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此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帮助树立公众对于生态更深入的了解与感知,将自己的行为与城市的发展产生关联,例如,绿色消费、生态旅游,通过对智慧技术的应用与对相应制度的调整来进一步树立公众的生态价值观。

4.2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理念将城市的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并且通过利用各类城市智慧技术进行更好地落实。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建设更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使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借助信息化的技术,将生态化的理念融入,科学而高效地估算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当调整产业结构、数量与布局,合理估算城市人口数量以及密度,同时运用其他相关知识与多样化的手段来最终实现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城市实力与影响力。

4.3促进经济低碳化发展

传统城市发展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金、资源,还很难恢复到污染前的样貌。对于生态型的智慧城市来说,就要率先认识到这一问题,大力引导相关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绿色生产技术以及开发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以及绿色食品等生态低碳的产业,从而抑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产业发展过程中减少环境危害,实现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

4.4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过去由于城市往往追求经济优先发展,因此人们容易产生政府是城市管理的唯一主体的误解,相应地,个人、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并不强。而在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更多地关注人本思想的体现,因此能够更有效更切实地引导个人、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同时通过鼓励人们更多地开发与使用可再生资源,使能源结构向更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另外,通过智慧化的服务手段,推动信息共享,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5结束语

今天,在世界各地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不断增长的碳排放,废气的污染,生活垃圾的堆积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的智慧城市,将生态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来推动节能,通过安装高效设备,引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由此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到真正的“智慧”。

另外,对于生态发展型的智慧城市还有几点思考。首先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注重对新兴产业的筛选,防止陷入区域间的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其次是在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的建设上要惠及于民。为了防止由于在信息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差距而让社会鸿沟加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知识,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且降低信息化应用门槛,并为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更多、更优的智慧化服务。

智慧城市是个抽象的概念,要将它落到实处,就要一点点做起。并且智慧城市必然是节能的城市、环保的城市、低耗能的城市,因此,智慧城市与生态发展的理念相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生态城市的特点(eB/oL).2008.10,http://.

[2]张云霞,来勐,成建波.智慧城市概念辨析[J].电信科学,2011,27(12).

[3]R.G.Hollands.“willtheRealSmartCitypleaseStandUp?intelligent,progressive,orentrepreneurial?”.City12:3(2008).

[4]andreaCaragliu,ChiaraDelBo,peternijkamp.SmartCitiesineurope[C].3ndCentraleuropeanConferenceinRegionalScience,2009.

智慧环保建设篇6

点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环保企业正在积极抢抓这一时代新机遇,促进企业的智慧化转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将为环保产业开启巨大市场空间。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推进了三个批次、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快速上涨至4万亿元。中信建投认为,环境监测智能化、运营模式灵活综合的实现,是完成智慧环保构架中的感知层与传输层。智慧环保最终目的是水、土、气、辐射、噪音等各领域做到陆海统筹、天地一体,整合统一到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共享,构建大数据平台,积极培育环境监测市场,最终实现智慧环保运营。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环保执法监管的加强,海陆空一体化监测网的建设、第三方运营的引入,环境监测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相关上市公司有:聚光科技、盈峰环境、先河环保、雪迪龙、天瑞仪器、聚光科技、蒙草生态、中原环保等。

【重大事项】

森源电气:签署3.1亿元epC总承包合同

森源电气公告,公司与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4日签署了《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合同》,epC总承包暂定总价为3.1亿元,占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0.54%,将对公司2017年度及未来的经营业绩有积极影响。

智慧环保建设篇7

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发展

据联合国报告,全球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城市,在2025年前,将新增8个千万人口城市,到2050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将从当前的33亿增长到64亿,全球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城市化进程意味着更大的资源需求、更复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关系,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阻塞等已逐渐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云计算、物联网、3G等新兴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投入商用,对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让城市更加智慧。面对城市发展挑战和信息技术变革,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共识。据统计,全球超过1D0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和实验,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智慧城市的概念、目标与价值

“智慧城市”是指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带来的改变不仅限于理念范畴,它将使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公共服务、政府决策、市政管理、社会民生等方面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变革。为此,中国电信建立了智慧城市架构全视图(见图1),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是我们要实现的智慧城市目标,其中最关键是要有高效的政府管理,否则智慧城市无从谈起。

信息泛在基础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石

信息泛在基础是通过在传统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上,增加感知、交互、智能判断、协同运作等能力,使得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具备信息化能力,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下,信息泛在基础包括四个层面,从下至上分别是感知平面、网络平面、信息平面和交互平面。

智慧城市在技术层面可以概括地看成是由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这三大技术为主。物联网当中也谈及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没有基础的感知绝对不可能做到顶端的智能。智能的另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有有序的管理和规范,感知体验逐渐成为智慧城市的新概念之一。同时,网络平面和信息平面必须要和感知平面结合起来。无论感知、信息网络还是应用,现在都要通过手机、pC等终端设备,以多种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这就体现了交互平面的重要性。在以往各界所提出的构架系统基础之上,我们综合了这四个平面,布置出一个更为全面、适用性更强的新平台(见图2)。

我国政府关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各级政府对“十二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建设由传感网络、通信设施、网络超算、智能软件构成的智能基础设施,按照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构建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在上海,要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成为国内带宽和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在广东,在无线城市、区域物流信息交换枢纽、智能传感网等领域建成国内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网络全覆盖;在深圳,建设六大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无线城市、三网融合、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智慧应用集成平台、以超算中心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2010年以来,在iBm“智慧地球”和各地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下,以“智慧城市”为主题,国内大中城市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中国已超300个城市计划建设智慧城市。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启动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共性与特性

如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已有许多典型实践案例值得借鉴。台湾,通过泛在、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发展优质网络化社会。新加坡,从无缝政府到智慧国家,全民参与信息化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整个过程。首尔,智慧城市建设全力支撑首尔清洁且充满魅力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香港,政府以身作则,鼓励全民参与,结合香港特点,推进信息化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智慧城市建设都有一些共性特征可循,第一,数字化向智能化演进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第二,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发展目标展开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第三,网络、终端、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不可跨越;第四,以城市为视角的基础数据的完备与共享是信息创造价值的突破口;第五,围绕政府关切、公众关心的核心诉求部署应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核心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到缓解城市持续发展矛盾,增强城市国际竞争能力;在二线城市,要突破传统经济增长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新兴城市,则要加速优势资源转换,推动区域跨越式发展。

中国电信助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建设好由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组合而成的宽带城市。中国电信目前在全国wiFi的覆盖点,到上个月为止突破了100万个ap,而光网更大,现在已经覆盖到600万用户,70%的用户接入了20兆网速,光纤到户很快将会实现。在光纤和无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搭建宽带、泛在、协同、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信息化应用。

网络发展――推动网络由传统管道向智能管道转变

无线网络能有效地扩大3G覆盖和wiFi热点地段部署,通过网络优化、C+w协同、增强型技术引入等提升网络容量和频率的使用效率,同时可对网络进行全ip化改造。

有线网络将会完善新一代宽带网络,提供差异化的端到端网络质量保障,全面实施光网络演进,部署业务感知和策略控制系统,提高全业务综合化、智能化承载能力,推进ipV6的试点和推广,协调发展传输网与ip网,推动100G波分技术试点和商用,加快FttH的进度。

物联网能力平台――传感层的智能管道平台

物联网基础构架已被业内认可并得到大力推广,但在国外,处于传输层面关键环节的运营商们是联手的,他们统一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共同提供传输智能管道。我们要借鉴的也是这样的内涵,而不是把传感器简单地联系起来就可以的,物联网时代对协同性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联合,才能打通关节。

云计算――提供公共服务的计算能力

在建立物联网平台的同时,云计算平台也被建立起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问题和当前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云计算,云计算也是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空谈化的保障。因此要构建包括应用云、平台云、资源云的整体云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城市综合平台,开放四大能力域,形成产业生态环境(见图3)。

ipV6――有效解决互联网地址不足的困扰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ip地址。互联网业务流量每年以60%的速度在增长,省际带宽已超过11t,宽带用户数超过6000万,全部具备8m以上接入带宽,20m以上支持能力超过70%。而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ip地址,还应该包括标识层面的管理,智慧城市的建设,物联网建设,如果没有标识层面的管理也很难行得通。

中国电信助力智慧城市应用

智慧城市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其功能范围覆盖了城市的政务、经济、民生三大领域。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出台扶持政策,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主管部门牵头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地方城市纷纷出台智慧城市规划,扶持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智慧城市相关专业机构出现。在国家引导下,地方政府推动下,产业链各方蜂拥而动,但在智慧城市发展初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期望值过高,存在过热风险和忽悠成分,缺乏有效的指标体系指引等,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得以改正与提高。

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主要体现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智慧城市应用在各地百花齐放,主要集中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领域。智慧城市应用相对集中,缺乏创新性与广泛性。智慧城市需要构筑足够丰富的应用,以规划为先导,要以需求为导向,并且要创新应用,创新模式。中国电信以自身优势和资源为基础,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智慧安全,打造平安、和谐的城市生活。保障城市中人、财产、城市生命线和其他重要系统的安全,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通讯、环境、商品供应、社会稳定、灾害防控等;智慧的公共安全解决方案有助于打造平安、和谐的城市生活。

智慧交通,打造便捷的城市交通。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子收费系统、道路信息管理系统、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决策。

智慧政务,打造高效的服务政府。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其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满意度和美好生活感知度。

智慧环境,打造绿色的城市生态。实现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烟气排放、水污染、放射源、城市积水、城市雨量、河道湖泊水位、气象参数、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环境综合管理、网络办公为一体的综合监测与监管协同。

智慧环保建设篇8

关键词:智慧旅游;松江;发展策略;物联网

1.智慧旅游的含义和外延

1.1智慧旅游的含义

智慧旅游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资源、经济、活动和游客等旅游相关信息,促进旅游信息共享和游客服务部门的业务协同,提高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2智慧旅游的外延

智慧旅游的建设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基础环境,它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旅游和智慧城市应协调联动,智慧旅游可以带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可以产生科技旅游项目。智慧旅游本身强调智慧低碳,其为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引导游客关注低碳,在建设时也要注意自身的低碳化。

2.松江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2.1松江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便捷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经验和特色。松江是上海之源,在松江开展智慧旅游,不仅符合上海市“智慧城市”的精神,同时也能够带动松江地区及周边的旅游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智慧旅游模式的开展可以将很多原先分散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起到最大程度利用的作用。近年来,松江区也在积极筹备,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在优化松江区旅游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旅游扶持政策兑现。其中包括2011年出台的《松江区加快旅游发展若干意见》和《旅游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以及2012年政府兑现奖励经费498万元。

二是景区服务水平实现较大幅度提升。近几年来,松江区多个景区评级得到上调,包括上海辰山植物园和上海醉白池公园,区内4a景区数量达到5家,位列全市郊区县之首。此外,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荣获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公园发展三十周年――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称号的部级公园。

三是松江“会议谷”初具规模。纳入会务统计的18家酒店,全年接待住宿客人87万人,其中会务团队占接待人数的50.2%,为43.7万人数。

四是依托松江历史文化优势,松江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山水生态环境,有上海唯一的部级旅游度假区和最早的历史遗址,是上海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区,十二五”期间,松江积极推进三大战略,努力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产业强区的跨越。2014年第一季度,中心城区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别接待游客123.97万人次和99.35万人次,占全区景区(点)游客接待量的51%和41%,大型旅游功能性项目欢乐谷、辰山植物园、城市景观泰晤士小镇及文化景区方塔园、醉白池等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

2.2存在问题

1)信息资源共享度低、整合力度不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旅游信息资源共享还很困难;由于分散在各旅游企业、景点、商户的大量数据信息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与整理,从而产生信息壁垒,导致信息利用率下降,资源重复投入,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相关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缺乏系统接口标准,难以互通,产生了信息孤岛,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2)旅游公共信息供给途径少。对于散客和自驾游市场,需要拓宽旅游公共信息的供给途径,实现丰富、多样和便捷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不能仅仅依靠单一且单向沟通的指示牌、人员讲解和张贴海报,或者依靠传统、分散的途径,如服务热线、旅游咨询中心或者服务中心,而是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触摸式旅游咨询机、移动客户端等高新技术,打造系统、高效、便捷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3)电子商务有待进一步发展。松江旅游网旅游产品的定制方面还有欠缺,尚未形成目的地营销体系。

4)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松江的无线网络覆盖率还较低,这大大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其他一些在配套设施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

2.3松江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1)社会功能方面。发展智慧旅游,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扩大就业。体现科学发展、创新城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升松江区品牌和知名度,有助于可持续性发展。

2)经济方面。智慧旅游在带来社会价值的同时,还会带来经济价值,带动城市的景区、酒店、餐饮、购物、交通以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并通过内需,推助当地经济稳步发展。

3)民生方面。推动智慧旅游所带来的服务业提升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仅仅会使当地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更会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达到多赢的效果。

4)生态环境方面。通过在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旅游承载力管控等方面综合应用多种智慧旅游的手段能够均衡游客的分布,降低游客对资源的破坏,有效确保游客的满意度,对缓解景区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5)产业方面。通过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和游客的行为模式,实现旅游产业链上各个系统的协同运作,从而逐渐改变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

3.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3.1构建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1)整合有关松江旅游的旅游信息资源,完善松江旅游网,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智能服务,满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基本信息、旅游产品信息、公共环境等相关信息服务的需要。完善在线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使游客随时随地进行旅游咨询。建立评价体系,使游客在游完可以对景区、餐饮、酒店、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提供参考。

2)建立3D虚拟景区旅游平台。通过3D虚拟景区旅游平台,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开拓绿色环保的网上在线旅游,同时,利用全新的三维全景技术,全面展现景区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吸引全球的游客到实地旅游,将推动松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使得旅游信息的传播多元化。

3)建立旅游信息触摸屏,建立景区自助导游平台,为游客提供资料检索、触摸查询等服务。

4)提高无线宽带网覆盖率。

3.2完善物联网建设实现人性化智慧旅游

旅游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参与的客观因素受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影响较大,变动性也大,而游客的心理、生理现象也呈多样化,使得整个旅游过程要多方位应对才能尽可能使活动服务完美。物联网的加入可从组合、监控、及时三个方面优化服务过程。组合旅游目的地优质接待旅游企业,通过平时物联网的监控,收集游客对各类旅游企业反馈,将旅游目的地优秀的旅行社、酒店、购物中心组合推荐给消费者;动态化监控整个旅游过程,跟踪整个行程,防患于未然,安排好旅游途中的每个环节,以防因为天气、交通变化等带来的消极影响;运用物联网信息流可及时有效处理旅游中的矛盾,维护旅游质量与市场秩序,使愉悦的气氛贯穿整个游程。

3.3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的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的转变,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

1)制定旅游信息标准,建立基于旅游信息标准的旅游云计算中心,按照统一的规则获取采集旅游信息,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集中存储、。通过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基础信息、统一地理信息、统一交换接口、统一技术平台,使旅游信息的智慧化,让项目融合和跨平台合作成为可能。

2)建立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旅游安全保障、旅游数据监测分析、旅游品质保障、旅游诚信管理、旅游互动评价管理、游客消费行为数据收集分析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以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4.智慧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

4.1政策支持

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针对本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出台和落实相关奖励和补贴等支持政策,引导并推动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商和科技企业等相关方积极参与智慧旅游的构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在旅游行业的深度应用。

4.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特色,政府所有,企业经营,多方受益”的经营模式。确定政府独自投资、政府投资引导、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合投资、政府与旅游信息化企业联合投资以及企业独自投资五种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面开放智慧旅游市场的开发,积极引入各类资本,实现多方投入,多方盈利。

4.3优化环境,全面发展智慧旅游

发展智慧旅游,还要全面发展松江的旅游产业的外部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区容区貌等。借助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加强旅游产业同其它产业、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加强各级旅游局同相关部门的合作。除政府、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传统旅游服务环节外,要广泛组织各种力量共同参与松江智慧旅游的建设。推进智慧景区试点建设、智慧酒店试点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建设,为其他景区、酒店、旅游社做出示范引领作用。

5.总结

2012年12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智慧旅游建设会上,提出争取在10年内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智慧旅游的建设对于松江旅游业乃至上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智慧旅游的理念融入到松江旅游产业发展中来,通过发展策略的研究,为松江智慧旅游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思考。在提升旅游服务、优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推动松江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详细的规划和计划,也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撑,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使松江的智慧旅游事业能沿着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为松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睿仙,乔晓梅,刘军.发展唐山智慧旅游的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04:44-47.

[2]金江军.智慧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11:22-23.

[3]陈胜容.智慧旅游体系下的旅游环线资源整合研究――以京东旅游环线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2:142-144.

[4]廖维俊.基于物联网架构下的“智慧旅游”探究[J].生态经济,2013,07:98-101+104.

[5]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02:3-5.

[6]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02:5-6.

智慧环保建设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通信基础设施规划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1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

随着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进行,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基础设施就是通信设施,比如,现在我们每天用到的宽带、无线、云计算等一些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站在规划国土管理的角度去规划、建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通信基础设施有足够的用地空间,所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新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

1.2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2)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两型性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此来发展我们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

二、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规划要求

2.1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适度超前”这些是现代我国对建设智慧城市所提出来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网络的承载能力、通信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以及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宽带城市建设。改变传统网络宽带的传送能力,因此,就要在建设DwDm全光设备传输网络时确保其容量(tB级)必须大、可靠性必须高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新建小区和一些楼房安装光纤时,要做到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另外对那些已经安装了光纤的老用户和住楼居民要及时进行改造,确保城市的每一座楼房、每一个住户都要安装最新的网络宽带。(2)智慧公共服务。为了实现城市资源共享,在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时,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3)无线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无线网络的建设力度,比如:wi-Fi无线联网技术、wLan热点、3G以及最新将要上市的4G技术等。(4)三网融合建设。三网融合建设就是要考虑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广电;二是,电信业务因此,三网融合建设就是将广电、电信业务进行双向推进,最终建设完成的三网融合业务运营模式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规范管理这三方面的要求。(5)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对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的力度,以便能够形成具有强大处理能力、强大储存能力、稳定性高、应用范围广、布局合理的云计算环境。(6)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

2.2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要求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包括宽带城市建设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这两方面的建设内容,因此,随着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对现有的通信机楼规划提出两方面的要求:数量和容量。除此之外,在进行无线城市建设时,要求数量非常多移动通信基站提供支撑,然而在促进三网融合建设以及对宽带城市建设“最后1公里”问题进行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通信机房进行合理规划。

智慧环保建设篇10

在国家新四化战略的指导下,立足“高端装备基地、都市绿色粮仓、大都市生态花园、区域休闲中心”的发展定位,争取通过3-6年的建设周期实现“生态、文明、活力、幸福”的特色生态园林水城的建设目标,融入南京都市圈。抓住创建智慧城市的契机,明确“以信息资源整合为支撑,以促进智慧应用和发展现代产业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优化环境”的建设策略,使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特色产业形成创新示范(工业物联网创新),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以大数据、信息技术服务的智慧产业、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生活水平走在县域经济的前列。

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部门应充分认识智慧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立有利于促进智慧科学和规范化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为智慧建设提供坚实保证。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智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智慧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住建局、经信委、信息中心、有线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智慧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实施推进工作。各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具体建设要求建立多方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规划引领的前提下,将按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的方式明确建设任务,建设过程考核督查机制,科学合理地分解任务,确保建设目标实现。

(二)加强政策保障。

以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为智慧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着重探索深化信息资源集约共享制度,推动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建设尽快走向集约建设、资源共享的高级阶段。拓展应用领域开放制度,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开放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益性应用领域。

(三)加强资金保障。

智慧建设是一项涉及城市管理、企业发展、居民生活的系统工程,该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必然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落实和有线公司签订的合作建设协议,智慧建设采取Bot合作投资模式:由有线投资建设运营(特许运营期10年),政府每月支付运营费购买服务,投资运营期满后,产权移交至政府。落实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县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智慧建设,使用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所有资金),应当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集约高效的原则。

(四)规范项目管理。

科学建设规划智慧项目,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应用效益,严格执行智慧建设管理办法,按照项目申报审批、规划建设、招投标、资金管理、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建设内容及分工

智慧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依据住建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围绕“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原则及目标,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以“适度超前”为设计原则,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应尽快满足智慧城市应用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统一的智慧业务支撑体系及应用环境。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宽带化、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水平和支撑信息化的能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宽带及无线网络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升级拓展等项目,显著提高我县的信息网络覆盖率与宽带接入率。

2、云计算中心。整合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撑大规模的智慧应用,处理大规模交互请求和数据,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公众服务提供更好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已做的准备工作基础上尽快建成,在云计算中心的基础上,将搭建智慧所需要的“政务云”、“制造云”、“企业云”等。

3、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建筑物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各数据库内容完整、功能完善、更新制度健全。加大宏观经济、企业信用、政府公共信息资源、法规文件等数据库的建设,构建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4、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智慧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不同部门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避免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有效支撑城市正常、健康的运行和管理。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组织、编目、管理以及应用绩效评估,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共享服务,为城市政府专网和公共网络上的各类智慧应用提供基于城市公共数据库的数据服务、时空信息承载服务、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知识服务等。

5城市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全面覆盖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标准统一的城市级信息安全体系,提供实时全面保障,预防和管理信息风险,创造有利于智慧安全运行的环境。牵头单位:住建局、开发区、信息中心、有线。责任单位:发改委、公安局、经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局、环保局、卫计委、统计局、人社局、民政局、科技局、商务局、档案局、各镇。

(二)提升城市建设与宜居水平

智慧建设主要着力于提升城市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管理能力,美化居住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在此目标基础上结合区域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各专项规划,系统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智慧城管。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创建“民主、高效、生态、和谐、智能”的城市新形态。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为支撑,以协同应用为主导,以“执政为民”为目的,建成功能完善、高效实用、高度集成,具有国内县级先进水平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牵头单位:城管局。责任单位:发改委、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2、综合网管信息系统。建设全县范围内的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形成面向全县的市政综合管理的专题空间信息,并将整合的管网信息与全县公共空间信息平台叠加显示,进行管线分层加载、管线属性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管线横断面分析、管线碰撞分析、爆管分析以及关阀分析、抢险分析、预警分析等多种突发事件分析。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开发区、安监局、水务局、信息中心、有线、供电公司、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燃气公司、各镇。

3、智慧创新体验中心。主要包括创新体验中心、体验中心、交流研讨中心、论坛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企业会展中心,打造会客厅与名片,传播规划方案。让政府或园区在传播智慧城市理念与展现规划前景的同时,让市民亲身体验城市发展的愿景,成为对外展示宣传的重要窗口。牵头单位:宣传部、住建局。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信息中心、有线。

(三)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能力

围绕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利用先进、可靠、适用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强化跨部门数据整合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同时,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对政务服务、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1、@智能门户(市民云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各项服务于市民的“连接器”,接入政府提供的如驾驶人违规查询、个人纳税信息查询、社保查询、政策法规查询、物价查询、水电煤缴费等政府提供的服务,还可提供包括医疗、酒店、餐厅、百货、快递、票务、高校、景区等第三方行业应用。牵头单位:信息中心。责任单位:纪委、组织部、开发区、发改委、公安局、住建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经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局、环保局、卫计委、统计局、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商务局、局、国税局、地税局、文广新局、政务办、有线、供电公司、各镇。

2、“大联动”平台。通过机制的创新,通过一线队伍整合、职能整合、管理联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等举措,实现信息采集、指挥高效正确、处置快速及时,科学运用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资源,集城市服务、管理、执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

牵头单位: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公安局、住建局、城管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卫计委、消防大队、有线、供电公司、各镇。

3、电子政务。建立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以政务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数据库为核心,覆盖全县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审核、批准、办结的统一行政审批,使行政许可实现“一表式登记、一网式审批、一站式领证”的先进管理模式,提升政务形象、公众服务能力与效率。牵头单位: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县委办、政府办、纪委、组织部、开发区、发改委、公安局、住建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经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局、环保局、卫计委、统计局、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商务局、局、国税局、地税局、文广新局、政务办、有线、各镇。

4、绩效考核。包括地区目标制定、进展报告;职能目标制定、考核;单列目标制定、考核在内的功能均可指定本级党委、政府的下属部门负责。通过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有效解决目标制定、分解难,目标执行过程跟踪难、目标绩效考核难等问题。牵头单位:发改委、有线。责任单位: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办,县各委办局,县直各单位。

5、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充分兼顾公安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加强社会管理、提升警务效率、组织群防群治、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实时视频监控检索、信息数据上传下调,并能实现与卡口识别系统、区域联网报警系统、警用pGiS系统集成联动。有效整合视频监控资源,最大限度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控,可以为城管、交通、环保、水利等政府其他管理部门预留图像接口,实现资源共享。牵头单位:公安局。责任单位:安监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卫计委、水务局、城管局、教育局、信息中心、有线。

6、智慧住建。围绕“住房管理、工程建设、物业管理、燃气管理”四大重点服务方向,通过基础支撑、整合提升、共享利用和公共服务四个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实施,打造“规范统一、协同高效、共享畅通、决策科学、服务便捷”的信息化应用环境,进一步推进住建局的业务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发改委、公安局、经信委、国土局、科技局、有线、各镇。

7、智慧社区。完成社区综合管理、智能家居安防、社区“健康小屋”等系统平台搭建,并利用智慧社区中的功能进行广泛宣传;更好地提升试点小区的整体智慧化管理水平,让用户充分享受智慧社区带来的便捷,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宣传部、公安局、卫计委、民政局、信息中心、有线。

8、应急智慧平台。以资源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示系统为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对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处理城市突发事件和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联合行动系统,为城市构建一张全面的应急预警和处理“安全网”,完善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如流行病、恶性案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机制。牵头单位:公安局。责任单位:住建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卫计委、城管局、商务局、局、有线、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各镇。

9、智慧生态。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个生态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云计算将环保和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牵头单位:环保局。责任单位:住建局、国土局、水务局、有线、各镇。

10、征信平台。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行政执法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各领域的信用记录,启动建设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全县人口和企业(包括外来人口和企业)的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和数据建库工作,有效地改善投资融资环境、提高市场行为透明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提高的综合城市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牵头单位:信息中心、有线。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公安局、住建局、经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人社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工行、中行、农行、建行、农商行、农发行。

11、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为抓手,建设基础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公平。牵头单位:教育局。责任单位:发改委、住建局、有线、各镇。

12、智慧卫生。加快构建并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构建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全民健康体系。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为居民解决各种医疗问题。牵头单位:卫计委。责任单位:发改委、住建局、民政局、有线、各镇。

13、智慧安监。通过建立的各种数据模型与传感器采集的计算数据,使用计算机、光纤、无线通讯、遥感、传感、红外、微波、监控等科学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实现对涉安人员不安全行为和事物不安全状态,迅速、灵活、正确地预测和解决,实现综合管理设备现代化。牵头单位:安监局。责任单位:开发区、公安局、有线、各镇。

(四)增强城市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

我县已形成了以石油机械、汽车配件、新能源、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智慧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1、智慧园区。主要是面向园区、企业、居民三种服务对象,通过平台、应用、数据三种服务形式,提供六大服务内容包括网上服务门户、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制造、企业云服务、园区管理服务、公共资源服务等。牵头单位:开发区。责任单位: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人社局、科技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政务办、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2、政企云平台。大力扶持地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人才匮乏、管理滞后、信息化能力弱、产品和市场信息不畅、市场竞争力不足、政企互动渠道窄等问题。通过平台迅速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程度,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目标,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进程,促进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牵头单位:经信委。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人社局、科技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政务办、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3、智慧农业。主要包括实现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12316”惠农短信平台、农业部“12316”云呼叫系统平台、培育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在生产中运用、面向行业应用的农业物联网数据中心、面向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生产管理平台、农业种植标准化管理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农产品物流仓储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牵头单位:农委。责任单位: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科技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政务办、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五)加快发展创新项目

为又好又快地建设幸福,针对本县特色,在城市发展中,创新技术手段,改变思路,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之路。具体任务包括:

1、智慧旅游。通过三湖、入江水道水乡特色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提供集餐饮、娱乐、景点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从而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全县统一、功能完善、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旅游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全国化的目标。牵头单位: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宣传部、发改委、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信息中心、有线、各镇。

2、众创空间。从服务平台、运营机制、孵化基金、载体空间、创新学院、文化氛围等方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孵化创新产业。持续优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引领创新创业进入新时代,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创新城市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做出新贡献。牵头单位:经信委。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商务局、教育局、政务办、有线、各镇。

3、工业物联网。利用RFiD技术无线射频自动识别和无线网络,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等)过程的智能化动态实时跟踪集中监控管理,为企业投资决策、资产合理调配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有效增大投资边际效益和提高资产使用率。牵头单位:经信委。责任单位:开发区、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商务局、有线。

(六)有序推进扩展项目

扩展项目42个:智慧市场监管、智慧档案、智慧公交、智慧金融、市民一卡通等。

四、工作要求

1、细化任务,明确进度。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对所有分工任务,都要提出阶段性时间进度安排,以保证贯彻落实工作按进度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