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4:53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1

一、尽职尽责,当好主要领导参谋

由于工作以前一直读书,对农村具体工作还不是很了解。在任镇长助理期间,我充分理解和细心解读助理二个字,运用自己所学,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情况,本着学习态度,经常深入农村第一线,深入到农户家中,与村屯干部和农户拉家长,了解情况,探求未知领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也为当好助理这一角色奠定了基础。1997年初,镇里在确定经济发展思路时,在要不要继续发展以小油坊为主的小民营经济时,产生了疑虑。经过我的调研,00小油坊在当时之所以陷入困境,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发展方向的错误,而是由于在后期的经营管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业户之间为了客源相互恶意竞争所致。所以在会上我就大胆地向领导谏言,只要抓好行业间的管理,尽可能地创造宽松发展环境,00的小油坊还是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并且拿出了自己写好的《关于发展00小油坊等五小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将我的建议纳入到了镇域经济发展思路之中。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随之也带来了农民选种、用肥上的盲目性,为片面地追求产量,有些农户不切实际地越区引种,导致生产受损。为此,我建议政府,在每年春季适时地深入村屯,宣传引种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1998年春看到农村大量劳动力闲在家中,无业可就,我通过同学关系,协助主要领导跑省劳动保障就业厅,将我镇列入全省劳动力转移试点镇,与哈市劳动局签订了定点输出劳动力的协议,由哈市负责组织输出单位和结算,00负责组织人力,使很多闲散劳动力在哈市找到稳定的活源。在任助理期间,我多次向领导提出过自己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想法,多数也都被采纳了。但我从不以此自居,而是恰当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出工不抢功,谏言不多言。

二、尽心尽力,抓好自己分管战线

自1998年12月任实职副镇长后,乡镇的各条战线我已抓了个遍,目前分管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土地、城建及资源管理工作,为了熟悉每一项主管工作情况,可以说,在这几年时间里,我跑遍了00的每一个企业、接触到了每一个能人、熟悉了每一个工作环节。在大项目建设上,2004年一年引进、扶植五个大项目,引进意向型资金8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500万元,其中华恒陶粒公司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年可生产陶粒砖15万立方米,年产值3000万元,利税300万元,所有产品全部打入哈市及周边建筑市场。同时,组建了以小油坊、小木材、小机械、小饲料、小服装为代表的五个“小规模、大群体”产业群体,其中油坊总数现已发展到50家,年加工大豆3.2万吨,年产值达到了1.3亿元。产品销往全省内外,成为我市最大的豆油加工基地。在城建工作上,我抓住近几年哈市江北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的契机,为尽快实现与哈市经济捆绑式发展宏图,在我的建议下,镇政府重点加强联结城乡的镇村屯三级公路网络建设,2003、2004年共修道路63公里,村村相连,屯屯相通,四通八达,风雨无阻,极大地促进了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00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其它几项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三、尽严尽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2

市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镇街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从业职工大量增加,镇街工会组织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工会组织领导体制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为加强镇街工会建设,进一步发挥镇街工会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试点工作的意见》(总工发[20__]33号),__市委办公室转发了__市总工会《关于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意见》(济办发[20__]6号),对镇街建立总工会作出全面安排部署。现将__市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总工会组建情况和我市工作的初步打算报告如下:

一、各县市区建立镇街总工会工作进展情况

全总《关于开展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试点工作的意见》下发以后,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省和__市总工会对镇街工会组织和干部队伍状况相继进行了调研。省总工会要求:要将乡镇(街道)建立总工会作为“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重要内容,尽快抓好试点和扩面工作。__市总工会于20__年11月召开县(市区)、高新区、曲阜新区工会主席、组织部长,部分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座谈会,就加强新形势下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及乡镇(街道)建立总工会进行研讨。会后制定了《关于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意见》,__市委办公室20__年3月份予以转发,要求“在__高新区、曲阜新区和经济发达、职工人数较多的乡镇(街道)建立总工会,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尽快形成县(市区)、乡镇(街道)、企业(基层)三级工会网络。”20__年4月26日,曲阜市鲁城街道总工会正式成立。

各县市区积极推进。截止目前,已有任城、曲阜、泗水、微山、鱼台、金乡、汶上、梁山等9个县市区,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65个。微山、兖州、鱼台、汶上全部建立了乡镇总工会,其中,微山、兖州、鱼台配备了专职副科级工会主席。尚未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有:邹城、中区、嘉祥和高新区、曲阜新区。从全省乡镇建会情况看:聊城市128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了总工会,济南、青岛、滨州、德州、临沂等市多数已完成乡镇建会任务。__市要求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微山等地和全省各地的先进经验,抓紧向县(市区)委作好汇报,切实解决对乡镇(街道)建立总工会重视不够的问题,进一步加快乡镇(街道)总工会组建步伐,尽快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工会组织。

二、建立镇街总工会的有关要求

总工发[20__]33号、济办发[20__]6号文件对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指导思想、基本职责、组建程序、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作了明确规定。我市建立镇街总工会的指导思想是:镇街建立总工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勇于实践、稳步推进,充分发挥镇街工会组织的作用,团结广大职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1、镇街总工会的基本职责

镇街总工会是在同级党委和上级地方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履行地方工会领导职责,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一级地方工会组织,是镇街所属基层工会的领导机关。其主要职责是:团结和动员职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负责辖区内工会组建、发展会员和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推动建立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参与协调解决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协商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推进企业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参与协调处理劳动争议;代行基层工会难以履行的工作职责,维护基层工会干部合法权益;实施送温暖工程,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2、镇街总工会的建立

镇街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由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工会代表大会代表人数确定为:会员在5万人以下者,代表为100至200人),民主选举工会主席1人,副主席1—2人,委员5—7人,组成工会委员会。会员代表大会同时选举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5人,组成经费审查委员会。同时,要建立女职工委员会,由同级工会委员会提名,民主协商产生,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委员若干人。工会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以及经费审查委员会的选举结果和女职工委员会,报上一级总工会批准。

3、镇街工会干部配备与待遇

镇街总工会的干部配备与待遇,按照中发[1989]12号

、鲁发[1996]24号和济发[20__]35号文件精神,工会主席按同级党政干部副职的条件配备,或由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兼任;镇街总工会应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工会主席兼职的,应配专职副主席或专职工会干部(必须是国家公务员或干部身份);也可以选聘或向社会公开招聘适当数量的专职工会工作者。专职工会干部的工资、福利及办公经费由镇街列支。4、镇街总工会的经费、财产和办公场所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镇街总工会的经费来源有:上一级地方工会从镇街总工会所属基层工会上解经费中按比例回拨部分;镇街政府(行政)的补助;其他收入。

镇街总工会的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补贴办公经费等。经费使用的具体办法按全国总工会有关规定执行。

按照工会经费独立的原则,镇街总工会须单独开设银行账户,独立建账,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好工会资产,接受同级经审会的审查、审计和上级工会的指导监督。各镇街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要落实工作场所及必要的办公设备,为镇街总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市总工会草拟了《关于建立镇街总工会的实施意见》,拟提请市委转发。年内,在17个镇街一次全面建立总工会。建议成立由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李景鹏任组长,市人大副主任曹印民、市政府副市长高善东、市政协副主席刘玉启、市总工会主席刘士同、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魏洪明任副组长,市直有关负责人部门参加的建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孟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统一领导全市镇街建立总工会工作。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3

根据《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规定和省委组织部皖组字[2005]39号、市委组织部黄组字[2006]2号文件精神,我区乡镇党委在今年一季度进行换届,换届后的乡镇党委执行五年任期。为认真做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经区委常委会议研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为目标,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中来,进一步完善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区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选配要求

(一)领导班子职数

1、根据省、市委关于乡镇党委换届职数配备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人口1万人以上或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职数按9名配备(1名书记、2名副书记、6名党委委员),实行交叉兼职。其中:书记兼任人大主席,配备1名人大专职副主席;1名副书记担任乡镇长,1名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

2、人口1万人以下,同时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职数按7名配备(1名书记,1名副书记,5名党委委员),实行交叉兼职。其中:由书记兼任人大主席的,配备1名人大专职副主席;由书记兼任乡镇长的,1名副书记担任人大主席。书记、人大主席分设的,如工作需要,人大主席可在下次人代会换届时调整到位。由书记兼任人大主席,或由书记兼任乡镇长,具体待考察结束后由区委研究决定。

3、原则上党员副乡镇长任党委委员(副乡镇长职数从严控制)。

4、配备的党员人大专职副主席任党委委员。

5、人武部长参加党委。

6、各乡镇纪委班子成员为3名。人口1万人以下,同时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乡镇纪委书记,由1名党委委员担任。

7、2005年7月由区委选派到乡镇挂职任党委副书记的,不参加此次党委换届中选举,不占职数,考察时不需进行民主推荐,只作考察了解。

(二)领导班子结构

换届后,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中,40岁左右的干部要达到一半以上。其中,30岁左右的干部要有1名;在全区范围内,35岁左右的正职要达到30%以上。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女干部。

三、乡镇党代会的主要议程和代表名额及产生程序

(一)主要议程:听取和审议上一届党委和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

(二)代表名额:根据《中共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党员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党委,代表名额为100-120人;党员人数在300-500人的党委,代表名额为75-90人;党员人数在200-300人的党委,代表名额为55-70人;党员人数在200人以下的党委,代表名额为50人。各乡镇党委参照上述要求,研究确定本乡镇党代会的代表名额。

代表的构成要具有广泛性,应包括领导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等。乡镇、村和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干部代表的比例一般不超过60%,年龄在45岁以下的代表一般不少于50%,妇女代表占20%左右。

(三)代表产生程序:各选举单位按照分配的名额,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组织党员进行推荐提名,经过上下结合,反复酝酿,由选举单位党组织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按照多于应选代表20%的差额,确定代表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代表时,必须有五分之四以上有选举权的党员参加。

四、乡镇党委换届选举筹备工作

(一)进行换届前班子考察。根据市委组织部黄组字[2006]2号文件要求,全市乡镇党委换届实行“一推两考”,每个区县要选择1-2个乡镇进行“两推直选”试点。我区安排谭家桥镇为“两推直选”试点乡镇,其他乡镇实行“一推两考”。“一推两考”和“两推直选”办法另行制定。

(二)各乡镇制定召开党代会方案,履行报批手续。各乡镇党委对召开党代会工作要进行专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于3月中旬携带书面报告到区委组织部汇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报告内容为:召开党代会的时间、议程、代表名额(含20%差额)及代表构成情况;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名单(含20%差额);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候选人预备名单;选举办法等。以上经区委研究批复后,再召开党代会进行换届选举。

(三)各乡镇党委党组织起草好党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在全面总结本届党委、纪委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提出今后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动三个文明建设顺利发展。

五、切实加强对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这次乡镇党委换届涉及到乡镇领导体制改革和领导干部职数的精减,政策性很强,必将对我区未来5年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保证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区委成立乡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组,由叶正军同志任组长,陈明、王荣花、凌显耀、徐达河、刘勇同志任副组长,区委办、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统战、机关工委、政府办、农委、财政、人事、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刘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维平、石平、缪振峰、杜可林同志为副主任,其中石平同志为常务副主任。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换届选举工作,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负责抓,组织干部具体抓,以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二)严明组织纪律。要教育干部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要关心爱护干部,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工作安排问题。坚决防止和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请客送礼、拉帮结派、、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现象的发生。区委组织部设立全区乡镇党委换届举报电话(8500092),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

(三)及时报告工作情况。各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向区委组织部书面报告选举结果,并填报新进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呈报表,提交区委审批。

六、有关要求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4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县*个乡镇将于20*年一季度召开党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

这次换届后的乡镇党委与省、市、县委一样执行5年任期,与过去相比,乡镇党委的地位更重要,所担负的责任更大了。县委对这次乡镇党委换届十分重视,下发了《*县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在组织领导、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工作程序、代表选举、人选确定和选举方式上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再讲几点补充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搞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乡镇党委班子,对于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党委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做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现实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乡镇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其政治思想觉悟的高低和带领农民致富能力的强弱,对于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实现县委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通过换届选举,真正选出能够团结、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乡镇党委班子,就能有力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振兴一方;通过换届选举,真正选出政治素质好、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高的乡镇党委班子,就能有力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正风一方;通过换届选举,真正选出群众拥护、能够代表民心民意的乡镇党委班子,就能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福一方。因此,各乡镇党委必须把乡镇换届选举作为重点工作,摆上日程,抓实抓好。

第二,做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进程,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不仅是党委班子成员的更替,也是党内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活动,对于推动农村基层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实现打造和谐*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有效维护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进行民主政治建设,首先要发扬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整个社会的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不仅是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没有健全的党内民主,就不能很好地推动、引导和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召开党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组织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行使民力,是党内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疏通民主渠道、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这次选举,使广大党员更加珍惜而且也更加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民利,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进程,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三,做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乡镇的必要保证。当前,我县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较多,特别是农村的矛盾更为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保持农村稳定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乡镇党委在农村处于核心地位,领导各方面工作,能否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任务,选出一个群众满意的好班子、强班子、硬班子,直接关系到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做好乡镇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凝聚民心,提升人气,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为*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

二、准确把握乡镇党委换届的特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准确把握乡镇党委换届的特点

这次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与往届相比,具有六大突出特点:一是根据中央部署,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都要换届,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二是与人大、政府的换届不同步,而且在班子组成上有新要求,乡镇人大主席、副乡镇长和武装部长要尽量进入党委班子,我们必须通盘考虑,整体谋划;三是与乡镇撤并工作相交叉,除了召开党代会以外,成建制撤并重新成立新乡镇的*镇、坡头镇、*镇还要重新进行选民登记和召开

乡人代会选举乡人大主席团和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这项工作下午人大分管选联工作的副主任涂向选同志还要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作具体的工作安排布置;四是要进行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以扩大党内民主;五是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工作,要特别注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六是春耕生产和当前农村各项工作也不容松懈。

(二)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1、认真总结部署乡镇党委、纪委工作。在此次换届中,各乡镇要实事求是、科学辩证地认真总结上届工作,正确估价成绩,找出存在的差距,科学地制定好符合本乡镇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2、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切实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

注重把那些政治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开拓进取精神强,能够并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勤政廉洁,民主作风好,能团结同志,实际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大,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班子中来,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干部格局。要特别注意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深受干部群众拥护,善于带领干部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熟悉党务工作和农村工作,善抓机遇,勇于开拓,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1)职数设置。

根据省委组织部[20*]67号文件,市委20*号、号文件规定,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乡镇政府要建设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健康高效的服务型、法制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每个乡镇的领导职数控制在*名以内,规模特别大、经济特别发达的乡镇可以增加*名政府副职,乡镇领导职数主要用于党委正副书记、人大主席、正副乡镇长及纪委书记、武装部长。乡镇领导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实现交叉任职或兼职,一般干部实行*人多岗。县委充分考虑到*干部基数较大的实际,在划分乡镇规模大小时尽量按照有利于*工作的实际来确定,除辖四个村的渔洞乡外,其余*个乡镇均划为大乡镇并按大乡镇的规模来配备干部。按市委文件规定20*年乡镇党委换届党委委员的职数为7至9人。结合我县实际,县委研究决定,辖*个村及以上的乡镇设党委委员*名,辖*个村及以下的乡镇设党委委员*名。具体职数设置为:*、*、*、*、*、*、*、*个乡镇设党委委员*名;鱼洞乡设党委委员*名。

乡镇纪委班子的设置。比照上述分类,辖*个村及以上的乡镇设纪委委员*名,辖*个村及以下的乡镇设纪委委员*名。具体职数设置为:*、*、*、*、*、*、*个乡镇设纪委委员*名,其中纪委书记*名,专职委员*名,兼职委员*名。鱼洞乡设纪委委员*名,其中纪委书记*名,专职委员*名。

(2)结构要求。

乡镇党委原则上由党委书记*名,副书记*名(*名乡镇长、*名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组成。其中,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由副乡镇长兼任;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由专职纪检委员兼任。研究、推荐乡镇党委的组成人员时,要统筹兼顾,尽量实行兼职和交叉任职。其中,乡镇人大主席、副乡镇长、武装部长应尽量进入党委班子,其他可根据工作需要吸纳派出所长、妇联主任、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参加。

年龄结构上,以3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和*名女干部(可交叉)。专业结构上,择优考虑熟悉党务、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教育和法律等方面工作的同志,形成优势互补。任职资格上,担任党委书记的,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工龄,在下一职位任职2年以上的经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担任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的,一般应具有3年以上工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进入党委班子可适当放宽任职资格和相应条件。

(3)差额原则。

各乡镇党委在研究、推荐党委、纪委候选人时,要严格执行差额原则。设*名党委委员的乡镇,差额为*名;设*名党委委员的乡镇,差额为*名。各乡镇纪委委员的差额均为*名。这也是省委对昭通采取特殊优惠政策,放宽公推直选的规定,全省已有临沧、红河等几个地州市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实行公推直选。市委也确定由*拿出一个乡镇进行公推直选的试点。所谓公推直选就是参照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一样由全乡党员和全体选民来投票进行直接选举,而不是由代表来进行间接选举。这对乡镇干部德能勤绩廉和群众公认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4)交流原则。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对新提拔的乡镇正职,一般要易地任职;在同一职位上连任两届的乡镇领导干部,一般要实行交流;凡属《条例》规定范围内有亲属关系的,如双方在同一领导班子任职,或直接上下级关系的,其中一方必须交流。干部交流面一般不超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的三分之一,以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相对稳定。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新兴中等城市的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完善地震工作三大工作体系,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做好全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防震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防震减灾提供基础数据库,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谐调发展。

二、活动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25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地震局建设部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见的通知》(〔20*〕1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辽政发〔20*〕1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县级以上城市建筑物和村镇民居及公共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工作的通知》(铁政办明电〔20*〕9号)。

三、工作目标

此次普查,将普查全市城乡建筑物总量、规模、建筑年代、抗震性能及人口、经济、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环境信息。包括:

(一)市直及各社区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

(二)各乡镇街村镇民居及公共设施抗震性能普查。

四、方法步骤

本次活动由市地震局统一负责业务指导、问题处理及建立基础数据库。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市直及各社区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

由市地震局牵头,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社区抽调人员,组成15个普查小组开展普查工作。

1、宣传发动阶段(4月15日----4月18日)。召开市直各部门及各社区普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普查工作具体事项。

2、普查工作实施阶段(4月19日----5月10日)。按普查工作具体实施要求,开展普查工作。

3、建立基础数据库阶段(5月11日----5月16日)。市直各部门及各社区将基本普查数据上报市地震局,录入电脑统一汇总。

(二)村镇民居及公共设施普查

以各乡(镇)街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每个乡镇街组成3—5个普查小组来开展普查工作。

1、宣传发动阶段(5月17日——5月20日)。召开各乡(镇)街普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普查工作具体事项。

2、普查工作实施阶段(5月21日——6月10日)。按普查工作具体实施要求,开展普查工作。

3、建立基础数据库阶段(6月11日——6月20日)。各乡(镇)街要于6月15日前将纸介质基本普查数据上报市地震局,录入电脑统一汇总。

要求市地震局于6月25日前完成全市抗震性能普查数据录入汇总工作。

五、组织领导

为推动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开原市抗震性能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乡(镇)街、市直各有关单位普查工作;掌握各地区普查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各乡(镇)街、市直各有关单位按时完成普查总体工作任务;总结普查工作经验。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政府办副主任

*市地震局局长

成员:*市建环委副主任

*市房产局副局长

*市财政局副局长

*市统计局副局长

*市发改委副主任

*市计生委副主任

*市规划局副局长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12〕2号文件为契机,按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要求,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在2012年12月31日前,各乡镇全面完成“五个一”工程项目的目标任务。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各乡镇“五个一”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快项目推进力度,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县人民政府成立乡镇建设“五个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五个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五个一”工程的计划制定、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指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副主任、县住建局局长担任。成员为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农业局,镇和镇等13个乡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住建局,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开展乡镇建设“五个一”工程项目的日常工作。

四、工作计划和步骤

实施乡镇“五个一”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相互协作,严格按以下进度要求开展工作。

(一)确定建设项目阶段(2012年4月30日前)。各乡镇完成前期规划及编制可研报告等工作,上报县“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开始实施。

(二)项目建设前期阶段(2012年6月30日前)。各乡镇按照县政府确定的建设任务制定工程建设计划,完成项目的设计、审批等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落实好工程建设资金。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7月31日前)。各乡镇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按照工程建设计划实行全面施工。

(四)验收总结阶段(2012年12月31日前)。县“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对“五个一”工程建设完成情况进行验收总结并上报县政府。

五、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五个一”项目的建设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挂帅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根据工程建设周期长、范围广、任务量大、标准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切实把项目落实好。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7

11月12至13日,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福建省开展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现场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省政府安委会常务副主任、省安监局局长邓云贞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泉州市副市长周熠明出席会议,省安监局副局长施惠财作了总结发言,省安监局副局长裘松樵主持了会议。全省安监系统代表、部分乡镇(街道)有关负责人、《安全与健康》杂志社、《中国安全生产报》福建记者站、《海峡都市报》泉州记者站、泉州市级有关媒体记者等近百人参加会议。据悉,该活动自今年5月份开展以来,各级政府和安监机构对这项丁作非常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抓好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各地创安活动积极启动

福州市在各县(市)区各选两个以上乡镇(街道)共计29个单位作为全市创安全生产合格单位试点,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召开的安办主任工作例会上,对开展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进行交流。于11月7-10日组织各县(市)区安办和省、市选定的试点乡镇(街道)领导进行一次交叉检查和经验交流活动,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机构的建设、安全生产措施和保障的监督检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下属各安办和乡镇也十分重视,扎实开展试点工作:长乐市安办下文要求选定的试点单位,今年验收考核评分要力争90分以上,达到优秀标准;其他乡镇也要达标,考核评分要达80分以上;对于评分80分以下的为年度安全工全不合格单位,将向全市进行通报。福清市镜洋镇作为试点单位,镇领导把它摆上重要议事的日程,成立安办和安全领导小组,配备精干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大安全资金的投入,专门拨出10万元资金用于安全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到位,该镇还根据考核细则要求建立健全20多台套安全管理资料备查,目前,该镇在考核评分中达到优秀标准。

厦门市安办主任、安监局长李新民对开展试点工作进行认真部署,下文要求同安区、开元区安委会高度重视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指定专人负责,指导试点单位按照考核细则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力度,确保责任制落实,做到年初提出全年工作意见,坚持每月安委会成员例会制度,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会议制度,年终有考核总结,并依靠居委会的力量抓好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开展以“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为主题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邀请消防、交警、安监等部门的领导为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学校师生举办安全知识培训讲座14场4250人,召开安全会议9场340人,安全现场会4场220人,进行消防演练5场230,观看录象16场2140人,出墙报、板报12期362版,挂横幅标语110条,安全月活动现场分发宣传材料9600多份;加大安全生产检查整改力度,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42份,口头通知125次,整改162条,整改率达97.5%,增加资金投入器材配置,一年来街道所属企业新购灭火器187个,大型灭火器5台,配套消火栓18个等,各企业共投资21万元用于隐患整改。

泉州市把创安工作作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安委成立了以刘锡明副秘书长为组长,市安监局局长王金荣为副组长,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为成员的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领导小组,有力地推进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工作的开展:逐步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企业的5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5级监管网络已基本形成,明确第一把手是创安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创安活动的直接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丁作运行机制;抓安全宣教,营造创安氛围,督促企业落实职工三级安全教育,抓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创安向纵深发展;抓监管,市、县(区)每月组织由监察、公安、工商、安监等部门对重点乡镇(街道)不少于一次的督查,利用每月的全市安监局长会议,适时对创安活动进行分析讲评,推动创安工作的协调发展;抓整改,抓好三项制度即建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疑难问题协调制度、坚持整治工作联合执法制度。今年来,全市共组织12次、60个督查组,出动车辆800多台次,查出安全隐患5150多处,发出整改通知书1263份,限期整改1210多处,督促企业配置灭火器材7118个。

南平市要求各县(市、区)将考核细则印发到各乡镇(街道),列入试点的必须按照考核细则中八个方面项目的标准及要求进行建立和完善,未列入也应按要求进行逐步完善。其中,光泽县、邵武市率先在乡镇(街道)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邵武市出台了正式文件,规定乡镇(街道)必须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辖区安全生产进行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管,设置监管机构―安全生产办公室,安办的印章由邵武市安办统一刻制发给负责该地的具体监管工作人员,其业务受邵武市安监局指导。在南平市开展创安全生产合格的乡镇(街道)试点的大部分基层政府,白创建以来切实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都建立安全生产计划,每季度召开一次防范重大事故工作会议,分析、布置、督促和检查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存在的重大隐患和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研究解决,并形成会议纪要,做到有检查抓落实。

龙岩市分布着众多的工矿企业,为加强创安工作,市安委会确定由市安办具体负责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工作,市安监局综合科具体抓。在试点单位连城县北团镇成立了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的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经济发展办、公安、工商、供电所、国上资源所、林业站、中小学校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确定一名党委副书记专门抓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成立由16人组成的安全生产巡查队,对矿山、交通、学校等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各村部有一名负责分管安全生产的村干部,各个企业相应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矿长、经理)主抓安全生产工作。

莆田、漳州、三明、宁德的创安工作,也在各安监机构的直接领导下稳步推进,取得相应的工作成绩,为全省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部分创安试点工作成效卓著

在这次现场会中,与会代表对参观过的泉州市的三个试点乡镇(街道)的创安工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与会代表结合自己当地的实

际情况找差距、学经验,是一次实地考察学习的好机会。

参观惠安县螺城镇的过程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该镇分管副镇长郑锦宗介绍,该镇以开展“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为载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钉住问题抓整改、扭住顽症抓落实,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有效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主要做法:每月5日召开一次全镇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特大事故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同时还建立一套督促、检查、汇报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配备专兼职安监员,组建5个专项检查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全镇各居村,各单位均成立安全生产专项管理机构,明确第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坚持把安全生产与经济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评比、同总结。为此,该镇安委会把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把安委会职能分5个小组分管安全生产,把居委会、行政村按普查人口管辖区域分14个属地安全生产管理区,与相关的单位、企业签定5300多分安全责任书;其次,增强宣传教育,党政领导带头学习安全法,举办厂长经理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组织师生参加安全咨询日活动,组织辖区企业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活动,以及出墙报、标语等形式多样的宣教;第三,抓整改、查隐患,今年来该镇共检查各类企业2800家(次),事故隐患172条,整改168条,整改率达98%。对一些无法整改的企业,坚决关闭,共关闭4家企业。各村(居)企业还制定周密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投入120万元确保整改到位。

突破安全生产的盲区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各类重特大事故,有80%以上发生在乡镇及以下,目前我省安监机构只设到县(市区),乡镇(街道)没有安监机构,以至许多乡镇(街道)管辖的企业安全生产处于无人管、不会管的状况。因此,省安监局副局长施惠财在总结发言中语重心长地说:“我省现有1104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16588个行政村,如果安全生产监管布网到乡镇一级,哪怕只有5%在发挥作用,也是好的。”可见安全生产在乡镇试点的推行,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安全生产监管的自区。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8

问题:作风漂浮、方法简单、情绪低落、组织涣散

一、作风漂浮。从调查情况看,少数乡镇干部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上不求实,作风上不扎实,行动上不务实,工作上不落实,形式主义和作风严重。突出表现为:一是进取心差,工作缺乏创造性。对于上级指示不是从当地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满足于上传下达。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家安在城里,没有长期干的打算。二是事业心差,工作缺乏主动性。少数乡镇干部存在着“三多三少”问题,即被动接受任务的多,主动找事干的少;遇事推诿扯皮的多,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的少;行动滞后的多,超前行动的少。三是责任心差,工作缺乏务实性。有的乡镇干部沉不到基层,遥控指挥;有的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虚报浮夸,欺上瞒下。

二、方法简单。少数乡镇的主要领导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习惯于搞家长制,大小事情个人说了算,开会走过场,不按原则和程序办事,导致“正职忙,副职松,其他成员磨洋工”。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有的乡镇党委习惯于换换人,调调班子,不愿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三、情绪低落。主要表现在少数乡镇干部工作中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维持工作现状的思想浓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总认为基层干部工作累,没想头,没奔头,没搞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用心,得过且过,工作态度消极,就像算盘上的珠子,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则不动,这种状况在乡镇干部中令人堪忧。

四、组织涣散。从调查的情况看,极个别乡镇班子内部不团结。主要表现为:首先,党政主要领导不团结。党政一把手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比权威高低,争个人意见第一。其次,正职与副职不团结。正职大权独揽,小权不分,家长制作风严重,习惯于搞“一言堂”,副职搞独立王国,分管工作不容正职过问。再次,副职之间不团结,副职与副职之间分工如分家,工作不配合,不服气,不支持,甚至互相拆台,诋毁他人,企图通过告状或舆论把人搞臭,利用组织调整机会把人整走。

原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其一、主观因素。一是少数乡镇干部思想意识混乱。当前实行的市场经济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给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国外的生活方式乘虚而入,导致少数乡镇干部思想滑坡;它的求利性,使少数乡镇干部诱发拜金主义观、发生思想的严重错位;它的竞争性,诱发少数乡镇干部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它的自主性,导致少数乡镇干部组织纪律涣散。二是少数乡镇干部自身素质差。主要表现在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三是少数乡镇干部逃避监督。党内监督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走过场;上级监督难以到位,少数乡镇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二、客观因素。一是乡镇体制不顺,乡镇干部责大权小。二是经济待遇低。乡镇干部的生活水平与县直同级干部相比有一定差距,心理不平衡,三是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直各部门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最后要乡镇落实。四是环境条件差。部分乡镇办公条件差,信息不畅,文化生活贫乏,少数干部不安心乡镇工作。

对策:关心学习教育强化班子倾斜政策

一、关心。第一要正确对待乡镇干部的苦与难。这是理解的基础,在当今主客观情况都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乡镇干部,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压力、阻力和困难是很大的,生活也是十分清苦的。对于他们这种在农村工作的艰难程度和辛苦程度,各级领导一定要了解,要知道,要同情。对他们在历经千辛万苦以后所做出的工作成绩一定要倍加关注,倍加赞赏,倍加鼓励。对他们在工作中的某些不足,既要严格要求,但同时也要能有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第二要正确对待乡镇干部的功与过。广大的乡镇干部在艰苦的农村“第一线”工作,贡献不小,但同时限于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社会条件,具体工作中的失误在所难免,作为上面的干部如何正确地评价乡镇干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如何更多地谅解他们,就很值得重视,值得研究。

二、学习教育。一是着眼于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素质,下力气抓好思想教育。当前要突出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发[20__]1号《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及20__年1月14、15日、贺国强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的学习。二是着眼于提高乡镇干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主要是要依靠农广校、农职中、党校,学习实用技术,使乡镇干部能有一技之长,能带领群众致富。三是着眼于提高乡镇干部的业务素质,下力气抓好工作方法的改进,领导艺术的提高,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采取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班子。一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充分考虑到班子成员的年龄、专业、智力、经验、性格等诸要素的差异,注重年龄互补、智能互补、气质互补,实现班子成员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备。二是充分发挥好一把手的作用。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班子一把手民主作风的好坏。一把手作为班子中的“班长”,要坚持“群言堂”,不搞“一言堂”,使一班人真正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三是真正体现优胜劣汰原则。对那些社会公认、群众拥护、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乡镇干部要大胆提拔,委以重任,对那些只做“太平官”,不做创业者,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乡镇干部该降免职的要坚决予以降免职,从根本上扭转乡镇干部的漂浮作风。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

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是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可以有效清查纠正违反低保政策擅自扩大低保范围、挤占低保资金、以及“人情保、关系保”等社会救助工作中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能够切实维护和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二、监察内容

此次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主要是全面了解各镇(办、区)社会救助政策执行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具体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㈠各镇(办、区)社会救助政策的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地方自行扩大救助范围和乱开政策口子的情况;是否存在单位和个人违规干涉社会救助工作的情况;是否存在社会救助政策与行政管理工作挂钩的现象。

㈡救助对象审核审批情况。重点检查各镇(办、区)是否依据现行社会救助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及时取消已不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特别是严格清查纠正“人情保、关系保”的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救助对象申报审批程序,特别是乡镇入户调查,村民主评议和救助对象在乡镇农村低保固定公示栏、村务公开栏公示的情况。

㈢救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专款专用,是否有迟拨、截留、挤占、挪用和冒领现象。

㈣经办能力建设情况。重点检查各镇(办、区)是否按照省政府政发[]41号要求,落实乡镇农村低保专职工作人员的情况。

三、方法步骤

此次专项清理监察活动要与城乡低保年度核查有机结合,各镇(办、区)要按照本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分阶段、分步骤狠抓落实。

㈠宣传发动阶段(3月16日--18日)。各镇(办、区)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各自工作方案,要召开专题会议对清理监察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站、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市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情况,还要通过镇(办、区)、村(居)委会低保公示栏及时进行通报,深入宣传救助政策和申报审批程序,使活动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充分发挥舆论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工作透明度,营造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良好氛围。

㈡入户核查阶段(3月19日--4月25日)。各镇(办、区)要通过入户调查、走访邻里等方式对正在享受保障待遇的城乡低保对象家庭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将情况发生变化、目前已不再符合政策的保障对象及时清退;对已申请未调查或群众反映家庭困难的城乡居民户要进行仔细核查,认真开好民主评议会,做好公开公示,及时将符合政策的困难对象纳入保障范围。要做到核查不漏一村一户,保障不错一户一人。市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工作专班参与核查,同时采取听汇报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办,对重视不够、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㈢自纠整改阶段(4月26日--5月5日)。各镇(办、区)要认真对照民政发[2012]1号文件和本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清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属政策执行问题的,迅速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做法;属对象不准,存在“人情保、关系保”的,迅速清退,张榜公示,并建立专档备查;属挤占挪用资金的,迅速归位,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城乡低保资金使用准、政策适用准、保障对象准。

㈣整理资料总结上报(5月6日--5月20日)。自纠整改阶段结束后,各镇(办、区)要对清理监察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特别是调查笔录、评议记录、保障对象的个体档案进行认真地整理和核对,确保信息准确、资料完整。同时,认真撰写清查工作总结,并于5月20日前报送市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乡镇副乡长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干部教育培训;学员论坛;会议综述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973(2013)03-0090-06

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陕西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三强一富一美”新陕西的目标,[2]并将新型城镇化作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013年3月20日,陕西省行政学院2013年春季县级政府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论坛在学员研讨室举行,本次研讨以“积极稳妥推进陕西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江泽林委派,省政府副秘书长、长期研究我省城镇化的知名专家张光进亲临论坛会场,与学员一起进行讨论;省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培仓、副院长张贵孝等参与论坛。大家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陕西城镇化在各地的实践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对策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激烈的讨论。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新型”的含义是什么?这是讨论的焦点。学员们一致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张光进指出,城镇化在中国的进程是随着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而持续推进的,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典型,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开启了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3]

学员们形成了一致共识,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即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宁陕县副县长孙坤认为,新型城镇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西安市新城区副区长吴繁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政策创新,不仅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和城区生态环境改善这些硬件建设,更涉及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也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杨凌区副区长周梅青强调了李克强总理对城镇化的指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其目的是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并特别强调要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新型城镇化绝不是旧式城镇化的升级版和“鬼城”的初级版,其核心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黄陵县副县长张俊峰认为,城镇化说到底是进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要真正解决进城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使农村转移人口不仅能在城镇就业和定居,还能实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身份待遇,尤其是

要改革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各项政策、资源、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以及政治权利,让进城农民在城镇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步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融入城镇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

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新型城镇化与以往的城镇化相比,内涵更加丰富,对城镇化的质量要求也更高。张贵孝教授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产业支持的城镇化,是资源节约的城镇化,是生态良好的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的城镇化。在此基础上,学员们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拓展到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就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一)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协同发展的城镇化

张贵孝教授重申了十八大报告对“四化”协同发展的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旬邑县副县长王永刚认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民以食为天”,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进城和粮食生产的矛盾,所以农业必须现代化;另一方面,农业的现代化也需要工业和城镇的反哺、辐射和带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物质、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带动工业的发展,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因此,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农业现代化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和不可持续的状态。四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良性互动,是互为支撑的有机统一。 (二)新型城镇化是集约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的集约发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铜川市王益区副区长李云耀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注重城镇的内涵式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粗放占用土地,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去铜川市的发展主要依靠“黑色产业”——煤带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在新型城镇化的号召下,王益区转变发展理念以“绿色产业”引领发展,主要从事现代陶瓷、食品加工等污染少、消耗低的工业。他认为,新型城镇化要摒弃过去轻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防止透支环境红利,走资源集约、节约发展的道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合理调整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更要为下代人、世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繁衍发展留有空间,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突出城乡发展一体化。西安市新城区副区长吴繁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目标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直至消失,实现城乡融合,从根本上淡化城乡之间的界限,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没有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城镇的繁荣与发展。因此,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转变过去“重城轻乡”、“城乡分治”的治理思路,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走促进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四)新型城镇化是多元形态和特色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发展的多元形态,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彬县副县长杨小平认为,我省关中、陕北、陕南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衡,未来城市发展承载能力不同,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发展新型城镇化时不能强调一致性和同步性,只能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坚持多元形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互协调和多样化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强调特色立镇、特色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的发展。

三、陕西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经验

西部大

开发实施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2012年,陕西省城镇化率达到50.02%,比2011年提高2.72%,提升速度全国领先。陕西不仅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城镇化的质量也在提升,各地在加快建设新区、改造老区、整合镇域社区等方面成效显著。陕北陕南的扶贫移民和避灾搬迁工程有序推进,与之相应的就业、医疗和社保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

(一)城乡一体,规划引镇

学员们一致认为,城镇化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旬邑县副县长王永刚介绍了旬邑县的经验。旬邑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注重发挥规划的指引作用,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全域旬邑”的理念,编制了《旬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6个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全域旬邑”的规划体系,保证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序推进。旬邑县围绕构建以“县城—乡镇驻地—中心村”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形成全覆盖的现代化、网络型城镇村体系,促使小村向中心村集中、中心村向社区转化、社区向城镇发展。旬邑重视中心镇的规划和发展,调整城镇建设规划,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现有公共资源的原则,将原有的17个乡镇合并为11个镇、3个社区。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旬邑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二)因地制宜,特色兴镇

陕西省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禀赋不同、历史传统也各有千秋,各县从实际出发,挖掘所在地区的发展资源,开拓各具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凤翔县副县长戴慧萍介绍,凤翔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思路,实施紫荆山新城工业主导型、柳林镇中心城镇带动型、城关镇三产服务带动型、横水镇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一城三镇”率先突破战略。近三年,全县农民进城落户人数达到25800人。宁陕县副县长孙坤分享了“皇冠模式”。皇冠镇是一个距离县城80多公里的小集镇,近年来皇冠镇以立足资源招商为突破,借助企业发展乡镇,并且围绕旅游业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权置换,企业把居住在深山的农民引进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倍。几年间,镇域建设面积增长2.5倍,集镇人口增长了4倍多。

(三)公共服务,民生稳镇

新型城镇化扭转了过去重物不重人的思想,最终是要实现人的城镇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陕西各县牢牢把握住这一根本目标,在进城人口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保方面都做了有益探索。近年来,陕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进入全国百强县的神木县和府谷县在民生建设方面尤为突出。府谷县副县长杨培林介绍了府谷在民生建设方面的成果。近年来府谷围绕打造“幸福府谷”的目标,已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共26200套,可容纳7.2万人。在医改方面,推行“双补双管四结合”的模式,不仅建成了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还启动了对困难患者的二次救助工作,解决了城乡居民看病困难的问题。宁陕县副县长孙坤介绍,2012年宁陕县全县实现15年免费教育,这对于地处秦巴山区、县财政收入只有5300万的县城是大胆的举措,也是向新型城镇化迈进的关键一步。 (四)招商引资,产业强镇

学员们一致认为,产业兴镇、产业强镇,镇域发展最终如何,关键之一在于产业的支撑。榆林市榆阳区副区长薛建文提到:“产业兴、镇域强。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层次,壮大城镇产业实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与城镇增容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榆阳区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树立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小城镇的理念,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壮大,以市场经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在榆阳区南部建成以镇川、鱼河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型城镇;北部建成以牛家梁、金鸡滩为中心的能源化工型城镇,西部建成以巴拉素、红石桥为中心的煤化学工业型城镇及以芹河、小纪汗为中心的三产服务型城镇和能源化工后勤保障基地;西北部建成以马合为中心的农畜产品加工贸易型城镇;东部建成以麻黄梁为中心的农畜产品和载能工业区保障供应型城镇。

四、陕西城镇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际经验,当

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率处于30%-70%之间时,城镇化速度相对比较快。据此可以判断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率还将快速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我国城镇化的质量?这就需要对城镇化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敢于面对,深入研究,注重顶层设计,激励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及时纠偏,走一条更符合全国人民期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张光进指出:在充分肯定快速城镇化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如:每年转移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游离于农村和城镇;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部分城镇过分注重经营城市,公共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等。学员们根据所在县市区的实际,各抒己见,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城镇规划体系尚不健全

大部分学员反映,城镇化的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不完善,规划审批、许可随意性大,规划审批后期管理不到位,行政执法力度不够,乱建乱占滥开发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城镇整体建设水平及规划落实。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如何解决规划的过渡和衔接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安康市汉阴县副县长王昭指出,目前,不少地方对推进城镇化所涉及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布局、节约集约型城镇建设、农民工“半城镇化”等问题,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些都是导致一些地方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紫阳县副县长任红艳认为,在城镇的发展规划中,通常由市级规划院来实施,但是由于规划院本身的规模有限,加上各地城镇化浪潮蜂拥而至,导致规划院产出远远跟不上规划的需求,造成规划项目雷同以及规划与当地情况不符的现象。一些地方甚至由镇长书记自己规划,城镇规划严重缺乏科学性。蒲城县副县长赵晓军表示,部分地区还存在不按照规划,盲目开发建设的现象。目前,部分地区虽然有推进城镇化的专门的规划,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与规划相去甚远,随意改变规划;另一些地方,则由于领导换届,导致规划的实施缺乏连续性,不仅造成城镇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目前,相当数量的城镇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受县域经济发展所限,城镇功能分区不明显,产业发展较慢,作为城镇化主要动力来源的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商州区副区长明道煜认为,部分地区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的道路、楼宇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善,但现有城镇中实力雄厚且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少,中小企业发展落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对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产业带动和就业牵引能力不强。多数小城镇立足地方资源的特色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缺乏吸引力,导致农民“被城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紫阳县副县长任红艳认为,新型城镇化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良性互动。但部分地区的工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城镇化,尤其对陕南地区来说,移民避灾工程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无法解决搬迁移民生计就业问题,造成政府的安置房已经建成,但农民搬迁意愿不强烈,因此形成空城、睡城。

(三)城镇吸聚和承载能力不强

总体上,我省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功能弱,镇区商贸流通、休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城镇发展较农村没有明显优势,所以农民不愿意进城落户,这影响了城镇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大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也无法取得城市户籍,同时,农民工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而失业,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和原有经济基础的薄弱,会使农民工重新陷入贫困。华县副县长张旭认为,我省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镇区道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吸聚能力差,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城镇化建设需要大批具备学习、创新和变革能力的城市管理和规划人才。在实际中,由于城镇的生活条件与城市存在差距,及城镇化发展中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不足,导致发展小城镇的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

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但由于文化程度和就业技能水平较低,就业竞争能力较弱而无法在城市立足。

(四)发展小城镇的体制障碍较多

土地政策和户籍制度是制约新型城镇化的两道关键门槛。杨凌区副区长周梅青认为,目前一系列制度安排把“人”和“地”割裂开,导致在土地资源普遍稀缺的情况下,部分城镇人均建成区面积过大、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这种模式虽然能推动城镇建设,但却造成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带动和补偿,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城乡二元的结构。此外,部分地区的土地指标审批困难,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导致城镇发展有项目没土地的矛盾很突出。兴平市副市长安建礼认为,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问题仍然是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障碍。现有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及就业制度仍然带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痕迹,进城农民无法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各项社会福利,造成部分农民工返乡返贫的局面,也阻碍了农民进城的脚步。

五、陕西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探讨

新型城镇化最终就是要转变传统小农经济的落后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固守农业生产的单一就业途径,缩小城乡在收入和消费上的差别,最终是把原来的“村”转变为新型的“城”或“镇”,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在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落实,逐步完成城乡空间一体化——城乡市场和产业结构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

一个良好的分层次发展的规划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以“全域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杨凌区副区长周梅青认为,要使城镇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周梅青提出全省统一规划的建议,以全省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指导各地区(县),修订完善地方城镇化一体化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西安市雁塔区副区长张秦提出,科学的规划还包括规划城镇内部的结构,使城镇内部的生活区、工作区、生态区等主要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方便居民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要创新城镇化的“经营”理念。把经营城市作为加快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和关键环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坚持“以城养城”,全面激发城镇发展活力。阎良区副区长权利军认为,要用“经营”的理念编制规划,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投资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轨道。增加县级转移支付非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赋予城镇一级政府较完善的财政权限,增强镇办财政投入积极性。要发挥城投公司的作用,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城建融资体制。

(二)强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

推进城镇化,必须强化其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前提,必须统筹好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山阳县副县长赵水利认为,城镇化建设首先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同时不断提速、提质、提量、提效,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近年来,山阳县按照“盘活钒业、做强药业、开发镁金、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佳县副调研员雷文耀以工业园区带动城镇发展的榆佳工业园模式为例,提出要走“园区化、集聚化”产业发展道路。礼泉县副县长蒋萍介绍了美国等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认为对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具备承接产业转移条件的地区,要加强招商引资,积极与发达地区对接,引进大企业的产业转移,让大企业参与城镇的建设。乾县副县长师虎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现代农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农业为城镇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稳定的农产业,也是城镇工业品的消费市场。宁陕县副县长孙坤介绍了宁陕农业专业化的做法:以秦南食用菌、龙泉大鲵等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宁陕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以凯迪生物质能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抗肿瘤原药生产项目为龙头的新医药产业,以县域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健康食品产业等新型工业建设,促进工业经济

持续增长,反哺农业。铜川市印台区副区长付高峰认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相互联系,会形成大量的服务需求。城镇化建设要顺应这一趋势,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推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服务业这个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增强就业创业的活力。

(三)完善城镇自身功能,实现人的城镇化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镇内在质量的集中体现。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只有吸引更多的人到城镇生活、工作,能够留得下、过得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兴平市副市长安建礼认为,首先应加快保障房建设。住房是满足人基本生存所必需的条件之一,是满足人们到城镇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要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另外要将保障房建设与棚户区的改造相结合,提升城镇承载力。黄陵县副县长张俊峰认为,除了城镇内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要通过大力改善农村公路的状况,加速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速度。合阳县副县长郭宁安认为,新型城镇是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有必要加强对人生存环境的改造。一是要抓好绿化建设。把城镇真正建成绿树成荫、花草茂密的适宜人居的城镇和乡村社区;二是建设老城区垃圾填埋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三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城镇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工程。

(四)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同志在2012年8月举办的“全省市县领导干部生态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城镇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方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创新城镇管理模式,理顺管理机制,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实施精细化管理。各市县要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进数字化管理的实施。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逐步将数字化网格终端延伸到街道、社区,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使城市管理精细化达到更高水平。”[4]洛南县副县长吴爱武提出通过城区“日巡、周查、月比”和集镇“旬治、月查、季比”管理机制,下大力气改善城镇环境面貌,努力提升城镇品位。蒲城县副县长赵晓军提出,要加强对城镇化中新型社区的管理。新社区可设立综合服务中心,采取“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的管理模式,对社区居民进行管理和服务。渭南市澄城县副县长薛颖指出,精细化管理尤其要注重对人的管理,对于进城农民可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群体应该采取不同的政策,教育、养老、就业、学习要区别对待,增强进城农民对城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西安市莲湖区副区长李岁会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大量“城中村”,但由于身份和职业的差别,导致村民和城镇居民在心理上存在巨大差异。要培育城市居民开放包容的心态,在舆论宣传上积极传递平等、关爱和尊重的现代城市文明,真正使进城农民对城镇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在心理上融入城镇生活。

六、促进陕西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任何社会形态都无法逾越。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从改革和创新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工进城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着手,解决新型城镇化的制度障碍。[5]

(一)改革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就是让农民获得与城镇居民均等的社会身份。淳化县副县长赵威建议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建立起按就业地进行登记的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工自由迁徙的权利。赵威还进一步提出,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西安市临潼区副区长邹林指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必须启动户籍改革,制定户籍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统一政策导向,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剥离附加于户籍上的福利待遇,回归户籍的人口登记功能。

(二)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权是农民最关键最核心的权利所在。革命是因为土地,改革开放发端于土地,中国的城镇化问题更离不开土地。土地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明确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和经营权。

西乡县副县长陈敏提出,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但目前的土地征用办法,可能会导致进城农民工失去土地这个基本保障。政府的重点在于通过产权的有效分割和清晰界定,赋予农民包括排他的使用权、独享的收益权和自由的转让权在内的完整的土地权利。他还提出对于进城民工的补偿可以实行“一次补偿”或“细水长流”,由农民自由选择。这样的好处在于,农民可以“带资进城”,有创业的起步资金,以创业带动就业;也解决了部分农民年老回到农村的养老问题。同时,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比如实行“宅基地换房”,引导农民迁入城镇居住。宜川县副县长秦延辉指出,改革土地制度的同时也要规范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村庄整理,节约建设用地。在优先满足农村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将部分指标调剂给城镇使用。

(三)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

在城镇化过程中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而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劳动力市场供需错位的关键。紫阳县副县长任红艳建议,根据对农民工家庭成员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市场和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因素。县区政府要重视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一方面要搭建信息平台,让用工企业和农民工建立起有效的对话。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进城民工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意愿,也大大提高了农民工进城的稳定性。

(四)构建服务型政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之一在于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绥德县副县长马飞云认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要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将更多财政收入投入到公共服务方面,才能不断满足城镇化过程中转移人员的公共服务需求,以尽快构建“普惠、均等、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赋予农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佛坪县副县长王骁伟提出,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尤其要格外注意“均等化”并非平均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因地制宜地提供公共服务,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属的权益与利益。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08.

[2]赵乐际.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而努力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05-07.

[3]中共中央.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r].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