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1:07

浅谈体育教育篇1

一、体育课教学应突出德育为首

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利用体育课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集体项目需要团结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精神;游戏项目受规则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思想品质;投掷等有一定的危险性的项目要求做到听从指挥,动作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意识。中学生大多喜欢大型的体育比赛,特别是世界杯赛、奥运会等大型的比赛,这些赛事是中学生谈论最多的话题,可以适当引导,使学生从中学到很多人文常识、历史常识、体育常识,特别是奥运健儿勇敢拼搏,胜不骄、败不馁,为国争光的精神,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体育课绝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而应是思想内涵丰富、知识面广博、有炽热爱国情感而又身体健壮的合格人才。

二、体育课教学应渗透“学会求知”的原则

学校的体育课,其实也应是传授知识、训练体能、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基地。因此,体育课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呢?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发地倾向于吸收信息和扩展自己,还应通过实践产生快乐的体验。兴趣和成功相互交替和补充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从成功的体验中会产生一种满足,学生对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也会产生一种满足,人人都渴望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降低要求,先练好基本功或完成部分分解动作,使学生在不同要求下同样获得成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不断成功,鼓励学生在“成功一尝试一成功”的循环中不断进步。

三、体育课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天赋受到压抑。在减负条件下,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可能。

首先,应营造民主宽松的气氛和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每一个人都有创造力,它埋在较为深层的自我中,需要我们付出辛劳且常去发掘,才能得到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在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室内理论还是室外实践课,都要尽可能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环境和条件,不断地创设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投入到创新思维的尝试中。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授课者要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让他们明白,正规的方法、动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体育运动员获得佳绩的条件,鼓励学生能从不同的途径尝试不同的方法,比较优劣;让学生明白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是在不断探索、实践、改进中进行的,从而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和不断进行创新的尝试。

四、体育课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审美

浅谈体育教育篇2

琼海市上埇中学李异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有的学生说了这样的话:“体育课一点也不好玩,还不如聊天、打瞌睡来得实在。”刹那间,我的心为之一震,心情无比沉重。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认定这只是极少数人的无知想法。于是,我深入到学生当中,对此展开调查,结果令人汗颜。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简直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很多体育教学者深有同感。曾几何时,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借故偷懒,躲在树荫底下聊天嬉戏,尤其是女学生,对体育更是毫无兴趣。只有少数人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地投入训练。难道体育课只是闲聊消遣的“美好时光”吗?难道体育课就真的如此一无是处吗?

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但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将近十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育篇3

一、中考加试体育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1.体育加试促进了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加强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了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从前是只喊不抓,现在是真抓实干,提高了体育的地位,增强并活跃了学校体育气氛。

2.增强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自信心,与其他学科一样,体育考试已纳入了轨道,成为中考的一部分。体育教师觉得有奔头,工作得到了肯定,提高了体育教学中“教”的积极性。

3.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有了大幅度提高,转变了体育是副课的观念,都能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学生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现在的学生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什么事都由家人代劳,所以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成问题的。加试体育以来,尤其是国家提倡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出台以后,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提高了,再也不把身体锻炼看成是苦差事,身体素质也就明显提高。

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由于思想和观念的滞后,体育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加试体育以来还存在这样一些不利因素。

1.由于体育考试成绩要记入升学考试总分,各校十分重视对体育教学的评比工作,许多学校虽把体育考试成绩与教师年终考核挂钩,带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评比带有很大片面性,造成很多教师采用“考什么练什么”的做法,走进了一个误区,体育课大部分时间以练习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为主,更有甚者,从七年级就开始这样做,结果体育课成了素质训练课,直接影响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法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由于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强调将来升学考体育,必须重视体育考试的项目,忽视了其他项目,也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很肤浅,认为体育课就是身体练习课,也就谈不上了解体育课其他方面的功能,更谈不上掌握体育方面更广泛的知识、技术技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据上分析,就针对不足之处,谈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观和健康体育观,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管理。首先各级体育管理机构以及体育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思路中走出来,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体育观。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并且根据学科特点,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和如何生存,发挥体育的多功能作用。其次,加强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学校领导要有专人负责抓学校体育工作,带头转变观念,理解并支持体育工作,积累体育知识,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去督促体育教师搞好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和竞赛,并对体育教师的各项工作做定期的检查与评比,做好导向,使体育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应试观念得以完全改变。

2.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和各种方法向学生宣传体育课和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体育知识的求知欲望。

浅谈体育教育篇4

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但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将近十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育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存教育;生存技能;心理素质

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设备,让百度在夜空中自由地搜索,我见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一点六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四十名孩子。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突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处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危险?这已经成为一个即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校体育功能的角度对在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生存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化。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例如,在“走跑交替”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为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情境――“过马路”。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后,教师可以适时灌输“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交通规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促进社会化发展。又例如,在跑步练习中,体育教师可以制作红绿灯的卡片,自己充当交警,指导学生在十字路口时要注意交通安全,要牢记“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教师可以让体育委员带头领跑,自己站在“十字路口”,间断性地更换红绿灯,以此来训练学生“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生存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对红绿灯的反映,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也给枯燥单调的跑步练习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二、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有效的生存训练机制尚未建立,学生对生存训练内容的掌握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导致的校园群死群伤的事件屡见不鲜。在人多拥挤的地方,鞋子被踩掉了或随身物品掉落了,弯腰去捡;火灾发生后,慌乱逃生导致互相践踏;面对意外伤害者,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求助于专业救护机构,结果白白丧失抢救的时机……因此,体育教师将生存技能的培训融入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国内生存教育的空白,更是对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全新诠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如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讲授运动损伤、运动休克、晕厥、中暑等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应急状况下能自我保护,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调节。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无拘无束的自主环境中磨炼个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多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让他们吃点苦,受点累,受点难,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也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耐力跑教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耐力跑比赛。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耐力跑成绩,发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自强自制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为适应以后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了学校体育进行生存教育的必要性。而参加团体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运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输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上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其对生存教育的意义将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教师要通过情境性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都伴随不同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各个环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形成情知平衡、和谐、互促、并茂的教学格局,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各种感情,感受生命的存在、跳动、自强、不息、美好、伟大、幸福。帮助学生了解人生价值、目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和人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自然、社会,努力做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

[参考文献]

[1]常勇超,浅议小学体育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9,(11).

浅谈体育教育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有的学生说了这样的话:“体育课一点也不好玩,还不如聊天、打瞌睡来得实在。”刹那间,我的心为之一震,心情无比沉重。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认定这只是极少数人的无知想法。于是,我深入到学生当中,对此展开了调查。结果令人汗颜,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简直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很多体育教学者深有同感。曾几何时,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借故偷懒,躲在树荫底下聊天嬉戏,尤其是女学生,对体育更是毫无兴趣,只有少数人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地投入训练。难道体育课只是闲聊消遣的“美好时光”吗?难道体育课就真的如此一无是处吗?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1.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2.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与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

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会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3.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将近十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在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

4.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育篇7

体育课初看起来是一门非常简单又容易的课堂,然而要真正上好一堂课,是需要了解教材、研究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并且了解学生需要,精心安排的。

下面我想根据个人二十年来体育教学的经验,谈谈有关体育教学工作方面的粗浅体会。

一、“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讲解示范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还要通过学生对这一运动项目产生兴趣,经过学生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和增强体质等目的。从而也就增加了体育教学的复杂程度。

以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为例,不论教师把单手肩上投篮的要领讲得多么透彻,学生好像也理解了,然而学生拿球做动作时,照样还是不会,还是调整不好脚手的配合。学生理解的东西不一定会做,在这种意义上说,体育课要比其他课程难得多。所以体育课要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精讲是为了多练。因此,体育课的课堂用语要简练、形象、生动、重点突出,让学生一听就懂,而且抓住要点,便于记忆。所以我们上课时一般只简要地讲解上课要求和技术要领,有时把它归纳成简单的口诀:如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把它归纳为六个字:“一大、二小、三高”。这样边讲解边示范既节省时间又让学生好理解,学生有了兴趣,就容易记住,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很好掌握动作要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直观教学是体育课的另一特点

体育课可以利用技术动作、画册、图片、录像、电脑影像来帮助教学。但主要还是需要教师用最常用、最简便、形象生动的直观示范动作来辅导学生。教师的示范动作非常重要,往往教师做一个优美、正确的示范动作,学生看了内心自然产生一种主动想学并且想超越的念头,这就启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对整个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反,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别扭不像样,或者出现示范动作连续失败、做不好、摔倒、甚至受伤等现象,就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首先学生觉得动作不优美,不值得学。其次,学生认为教师做不好,学生就觉得更难学,不容易掌握。这就给整个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每个热爱本职工作的体育教师,平时必须在教学项目的基本功上下功夫,要经常练习,不断提高水平,起码要做到示范动作比较正确、轻松自然。另外还要研究教学方法,注意示范动作与讲解的密切配合,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示范对比,及注意正面、侧面、背面示范的不同应用及效果,最好能尽力满足学生左右示范的本领。

三、合理的教材内容,适当的组织形式

在我们接触的学生当中,绝大多数学生很喜欢或比较喜欢体育锻炼,特别是男同学,但对体育锻炼的形式而言,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现行体育课这种形式,出现了厌学甚至抵触的情绪。多数则对课外体育锻炼表现出极大兴趣。这种现象说明了现行体育课由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课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反映学校体育的目的,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教学内容必须从学生本身要求出发,教师给予合理客观的引导,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真正的动起来,掌握到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二项体育爱好或特长,最终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的习惯。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针对学生以往在体育教学中管得过紧情况,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可以开展“责任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形为责任,树立“以人为本”自主管理思想,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四、充分认识口令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口令来调动队伍变换队形,指挥动作,组织教学,因此,口令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口令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水平。如果教师的口令有气无力,发音不准,随随便便,那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认真、不严肃,起不到表帅作用。

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由于下达指令者的口令错误或不完整,会使原来整齐的队伍顿时变乱,也会因为口令出现“走调现象”而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求喊口令必须全神贯注、严肃认真,做到令出如山倒,技巧方面要求口令确切、声音宏亮、清晰悦耳,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清楚,能够快速的做出统一协调的集体动作。

五、严格要求并合理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严格要求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要求要严;二是对学生要求要严。做到运动服装、运动鞋整齐干净、仪表朴素、作风正派、语言举止文明、教学态度严肃认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等。教师只有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谈得上严格要求学生。我们应当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学生;例如在天热时,尽量让学生少晒太阳或不晒太阳,让自己站在向阳的一面;天冷时尽量让学生站在背风的一面。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更多关心照顾学生;热情教育、耐心帮助学生,我们要平等待人,不要让学生怕你,而是要让学生感到你可敬、可亲、可信,让学生都乐意上你的课,这样才能增强体育课的良好效果。

体育教学中,教学偏重教师一方过多的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效果偏重于“学会”某项技术,而忽略“会学”方法的指导。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作用及掌握发挥主导作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教师一切独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体育活动。教育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身份的价值。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改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他们自我编排、自我组织、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深入了解运动的原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体育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得到锻炼、培养能力。创造性地学习,发挥体育的真谛,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运动的渴望和兴趣,满足他们身体发展的要求。认识到体育不仅是人一生某个短暂时期内进行的活动,更是贯穿于人一生中所必需内容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养成锻炼身体的自觉性,真正掌握一定终身运动的能力,使之一辈子都受益。

总之,体育教学只有在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聚点、定线、铺面,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符合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浅谈体育教育篇8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面对高校扩招,普高热的再次升温,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这些老师和家长普遍认为的“差生聚集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作为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中职学生大多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另外中职学生虽然年龄和普通高中生相似,但处于不同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中,其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中职学生作为中考的失败者,往往被认为是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行为上的差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厌学情绪突出;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缺乏活力,对事情漠不关心,生活能力差,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长期以来因忽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给我们国家中职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教训。深入研究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分析其心理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刻不容缓。

二、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体育锻炼的实践性、进展性、竞争性、广阔性、系统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体育锻炼有利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体育锻炼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不但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保持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的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使学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也可使学生的焦虑降低。

(二)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也是学生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长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就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三)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集中的方式接触,有助于学生理解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另外,体育运动能使人们结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三、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为人师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之;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健康的前提。教师品质优良,心理健康,在思想品德、言语习惯、行为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大于其他课堂教学,学生在活动中能把自身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状况充分暴露出来。所以只有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过硬,自身心理健康,具备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懂得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功能。教师要注意以身示范,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成为学生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注意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将品质培养融于平时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

(二)要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教材的选取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并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较法、游戏法、竞赛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多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体育欣赏等,运用多媒体教学感染学生,多安排游戏竞赛等练习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技术,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三)营造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动作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非常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各种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更需要教师动作的示范和语言的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练习、活动和游戏中去,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又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健康地成长。另外,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技术练习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和要求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教师要学会包容、认真分析原因,耐心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并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

(四)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尤为明显,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然后因人而异地开设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譬如,给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学校不良影响的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帮助,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以免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正确引导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关注那些身体素质差或动作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多鼓励少挑剔,以免他们因多次练习后仍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失望和心灰意冷的情绪,失去锻炼的兴趣。身体胖的学生可安排一些力量练习,瘦小的学生可安排一些灵敏性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体育教师要留心观察,耐心辅导,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功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的,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规律和学习发展的规律,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庆伟.《浅谈普通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

[2]胡建军.《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J].成功(教育).2009(10)

[3]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浅谈体育教育篇9

关键词:体育美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104-01

体育活动中,动作的协调、优美和富有节奏感,学生体态的健康和匀称,以及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生动活泼、积极乐观的性格等,都是美的因素的具体体现。美还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展示风采的空间,把学生从单纯的对美的欣赏转化成对美的执着追求,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塑造美的能力。体育课程作为学生特别钟爱的一门学科,怎样利用体育课程的优势来渗透美育,去寻找美育在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契合点呢?

一、在体育教学中结合美育,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在人体的形象中获得丰富的美感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首先表现在培养人的健美的身体上。从人体发展和社会需要来说,最能反映出人的人体素质和精神风貌,最具有生活气息和社会价值的应是人体美。正是体育赋予了人体“健、力、美”,才使人体在基本形态和活动规律方面表现挺拔、匀称、舒展、丰满、强健、有力量、有朝气、有魅力等美的特征。队列和体操队形是让全体学生,按照统一口令、一定的队形,从事协同一致规定动作。在体育课上要注重队列和体操队形的练习,要求人人精神饱满,动作、速度力求整齐划一,通过徒手操有节奏地做各种举、摆、振、屈伸和绕环等动作,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坐、立、行、走姿势,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以及培养学生在集体行动中迅速、整齐、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等好品质。

2.在运动力量中获得丰富的美感

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者有着各自特殊的美,如体育教学(包括前滚翻、后滚翻、肩肘倒立、跪跳起等)对动作姿态和人体造型有特定要求,着重形态美的身体练习;田径教学(包括跑、跳、投)则是表现人类克服大自然的能力,有着质朴的速度、弹跳、力量之美;球类教学(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能培养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机智、灵敏,给人带来紧张和激动,使人获得愉悦和快乐。运动力量的美需要教师去指导学生进行感知、感受和体验。例如跨跃式跳高,助跑、起跳、过竿、落地四部分连贯动作有着弹跳、速度、力量之美,又展示了人体跳跃时的空中姿态美,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先通过教师示范、一些弹跳水平较高,敢于尝试的同学进行示范练习,让学生通过反复感知进行模仿,然后进行尝试练习,从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降低高度,让学生都能体验到跨跃式跳高中的运动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随着高度的提升,难度的增大,对学生不单是动作技术的考验,也是对学生心理的考验。当有同学跨跳过那高高的竿子时,他展示的不仅仅是跳高的运动美,还展示了其勇敢、顽强的美好心理品质,也赢得了同学们鼓励和赞誉。

3.在创设自然环境中获得丰富的美感。即场地器材布置要井然有序,整齐优雅。整齐、洁净的场地布置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激起学生对练习的兴趣,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想尽情玩耍的愿望。在教学中,所用器材应布局合理,从审美的角度,设计新颖、具有实用价值的放置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欲望。美感的最基本的心理要素就是直觉,学生通过对美的直接感知产生美好的情感或是厌恶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器材所蕴含的美感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美感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教师用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美育融入体育教学,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学会创造美,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和欣赏美。很多美的元素是通过体育教师自身来展示的。

在展示师表中获得丰富的美感。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直接感知对象是教师。而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如果教师体态优美、仪表端正、举止言谈文明、穿戴整齐、体态健美、教态自然、和蔼可亲,往往能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师表美的外部形象。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体育运动服饰也越来越多地融入美的因素,从以前的式样单一,色彩暗淡到现在各式各样地运动、休闲、健美等专业服饰,色彩也越来越丰富。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色彩明朗、式样悦目的体育服饰。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驱向时装的休闲运动装、或是一些凸现形体美的运动服装,也可以略施淡妆,给学生展示一个清新、亮丽的形象。

教师语言美有教育语言之美和教学语言之美。教师教学时讲解要形象、生动、风趣,还更应该简练,切忌罗嗦、杂乱。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进行,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在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时,讲解要形象、简明。

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活动,受到美的教育

1.在节奏动感中获得丰富的美感。音乐、舞蹈、健美操应用到教学中来,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许多音乐专家一致认为,音乐对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运动中播放优美的音乐,能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的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潜能,改善、协调动作节奏,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配以舞蹈,陶冶学生美的情操。音乐和舞蹈越来越多地被教师运用到体育教学。一般在课的开始部分,将准备操和着富有节奏、动感强的音乐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则采用动作舒展的舞蹈和舒缓、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充分感受音乐和舞蹈的美。在学生的青春发育时期,对一些体育课程或多或少的有些厌学情绪,教师适时地引入一些健美操的形体练习和富有节奏的健身操,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又能提升学生对健康美的认识。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欣赏美、感知美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体育美的教育更加直观。录音机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较为普遍,随着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发展,有更多的教师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体育美的教育。江南多雨,雨季长,很多时候体育课只能是望雨兴叹,往往成了在教室里的自由活动或是以看书、下棋为主。这时,不妨让学生观赏一些高水平的运动竞技比赛或是表演类的运动。让学生通过观看,欣赏到刘翔将速度和运动技术完美的结合,体操运动员的力量美和柔韧美,跳水运动员空中翻腾姿势的美,足球运动员射门的技术美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欣赏水平,发展学生对运动美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美进行欣赏感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运动本身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来发现美,欣赏美。

参考文献

[1]王庆水.浅谈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J].山西成人教育,1996,09:22-23.

浅谈体育教育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材,因其技术要求和练习方式不同,而对学生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如中长跑是持续、耐久跑的运动,体力消耗大,对学生吃苦耐劳,顽强进取的意志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器械体操由于技术性强,有一定的动作难度,能促进学生的胆大心细、沉着稳健的作风的形成。对抗性强的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中去发掘人的潜在因素。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站在教书育人的高度去分析,研究教材,把思想品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设计好教育步骤,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例如:在进行跳绳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拿着绳子站着不动,有的学生将绳子放在地上跳来跳去,有的学生练习前摇双脚跳非常的吃力,有的学生原地跳的非常好,还有的学生举手说自己已经可以进行行进间跳绳。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了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针对学生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自己的基础练起,按基础的不同分组,设置不同的要求:第一组练习行进间跳绳,也就是边跑边跳;第二组:练习原地换脚跳或编花跳、两人一组一带跳;第三组练习前摇双脚跳或前摇单脚跳;第四组由我亲自带领练习原地的摇绳、起跳、停绳。分小组群体活动,是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势。学生在小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要进行各种交流,还要互相配合进行各种活动,这实际上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缩影。两人一组一带一跳,三个人一组跳大绳练习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让学生亲自体验活动的感受。下课铃打响了,他们仍兴致勃勃,对我说再给他们几分钟时间。

2采用生动活泼的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课中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身体获得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了教育。

例如:队列和体操队形训练,按中国人民队条例的统一规定动作编写的,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队列和体操队形练习没有田径活动的那种竞争性,也没有球类活动那种趣味性,如在教学中不注意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命令式,上下级式的方法进行操练,必定会造成教与学的矛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情绪压抑,精神疲倦,注意力分散,课堂气氛沉闷。同时引入以录音机为主要媒体的电教手段,在练习方阵齐步走时,播放《进行曲》,随着那轻快明朗跌岩起伏的乐曲声,孩子们如巡逻的战士那样英姿飒爽,斗志昂扬。这样就给课堂环境创设了一种艺术氛围。此时的队列训练不再是机械的单调的身体动作,而是每个学生都在扮演自己想像中的角色,尽情地表演了。学生们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体育、德育和美育陶冶。

3针对班级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集体荣誉感强的班级,往往容易在胜负上为患,小事斤斤计较,争执不休。教师应在肯定集体荣誉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要服从指挥,顾全大局,把小组的荣誉和集体荣誉紧紧联系起来。对集体荣誉比较淡薄的班级,教师应经常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只有集体的活动中,个人的聪明才能才干才能获得大家的承认,个人的情绪才会得到满足,从而把自己和集体密切联系在一起。

学生各有个性,譬如脱衣服时,自私的同学总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衣服搁在别人的衣服上面。而大度的同学则不计较这些。诚实的孩子在失败时,总自己举手示意,退出游戏。而任性的孩子则强词夺理,不肯服输。责任心强的学生在搬运器材时,从哪儿搬来,放哪儿去,而办事马虎的学生则胡搬乱堆,如此等等。教师一经发现,就应抓住不放,坚持从正面教育入手,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4抓住课堂偶尔事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操场进行的,且以身体活动的形式出现,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来妥善处理偶发事件,而且要善于及时抓住偶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俗话说:“解铃人还得系铃人。”体育教学时,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出现纠纷,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解决矛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例如:有一次做游戏时,突然有两个小组争吵起来,相互指责对方犯规,几个激动的同学指手划脚要扭打起来。其实我发现双方都有犯规的,但我佯装不知,对大家说:“这件事因老师疏忽造成的,我顾了这一头,顾不上那一头,是不是请一位同学担任这一头的裁判呢?”同学们见老师把责任揽过去了,就慢慢地平静下来,推选出一位同学当裁判,我对这位同学说:“裁判要公正无私,你能做到这一点吗?”他点点头,我又对大家说:“裁判是赛场上的法官,你们能听他的裁判吗?”同学们齐声回答:“能”!游戏继续进行,气氛紧张热烈而又有秩序。

5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有位将军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勇敢的战士喊一声:“跟我上”,能够组织起一次冲锋;而一个从前线溜下来的胆小鬼,喊一万声“给我顶住”也没有用。可见身教之重要。当一位同学摔倒,引起一些同学的嘲笑时,老师赶上前去,帮他掸去身上的土,关切地问他摔疼了没有,那些嘲笑声就会很快消失。当一位体弱胆小的同学,顺利地完成一个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赶上去和他握手表示祝贺,会带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教师饱满的热情,民主的作风,宽容的微笑,严肃的神态,幽默的语言,响亮的口号,正确的姿势,端庄的仪表,无不默默地影响感化着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要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中去,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定能收到跬步而致千里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