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检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6:24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1

【关键词】环境保护;检测技术;生态问题;可持续性发展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不少国家都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首要目标。随着地球生态圈逐渐遭到人类生产活动的破坏,环境污染现象直接导致了人们在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处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形成、海洋江河的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各个方面都关乎到人们正常的生产活动,因此,各国的环境检测部门开始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检测和治理。

1环境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环境检测技术属于现代化的一种技术手段,受到社会局势的影响,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研发比西方发达国家整整晚了30年。但在之后的30年中,我国环境检测工作仍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检测方法上成功实现了从开始阶段的一无所有发展到现在拥有三百多项检测技术,环境检测技术也正处在不断完善的时期。特别是在环境质量检测和控制方面,我国始终以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主要得益于环境监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性发展的功能,使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得到良好生态环境的保障。但是,由于环境检测工作在我国的起步发展较晚,还是会存在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人们的环境保护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环境保护是贯彻于整个经济建设当中的头等大事,关乎到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但是局部地区却没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片面地强调经济发展,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相关的环境检测机制。即使当地政府有相应的环境检测措施,也是应付于上级检查的面子工程,环境检测系统在人员力量和检测质量上都无法达到标准化的要求,一旦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突发就会显得束手无策。

1.2环保工作在资金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持

国家或地方政府对环境检测技术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给予的财政资金数目也非常有限,环保工作难以形成完善系统的检测、分析、反馈机制,因此直接导致了环境检测部门在开展检测工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环境检测工作的态度与作风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员在检测工作中不按照检测规章制度来办事,检测工作做得极不严谨,甚至将检测数据故意造假,给环境保护决策者带来很大的误导。

1.3环境检测制度自身的发展不完善

环境检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在人才资源、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上都需要得到统一的管理和调配。而环境检测部门实际的情况却是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不够扎实,不能独立制定出完整可行的检测计划,检测仪器的使用上也显得非常笨拙。在检测仪器的购买配置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仪器出现闲置和损坏的现象也时常发生。此外,环境检测部门在检测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跟踪检测和信息反馈收集,这两项工作作为环境检测制度的重要内容显得极度不到位。

所以,为了进一步改善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战略的发展,就必须加快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加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环境检测制度,确保环境检测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2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义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由来已久,它主要注重经济增长发展的长远化模式,在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前提下,保证子孙后代还能享受到丰富的社会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低,自然环境所受到的威胁也变得十分严峻,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

我国实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地处理好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改善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历史长河当中,促进社会发展的一小步,提升人类文明前进的一大步。

3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检测技术主要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监控,通过对水质污染、噪音环境、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等生态问题的数据进行及时收集与分析,对生态环境做一个全面的科学性研究,从而为经济环境决策部门提供正确的分析数据,以供他们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办法。随着这些规定办法以相关的法律条例形式陆续出台和颁布,人们的行为就会在环境活动中受到制约,这样环境保护的目的就达成了,直接促进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有不少关于环境的污染问题都可以事先通过环境检测技术在不同的污染点进行相关检测,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污染的源头,以达到迅速控制污染排放的效果。环境检测技术不仅解决了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检测技术在企业或个人当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环境、资源、人口的和谐共处,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环境检测技术在水土流失环境当中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示范案例。由于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需要长时间的数据收集工作,而环境检测技术完全可以满足这一点,它通过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数据的收集,检测人员在观察数据对比中可以迅速发现规律,制定出具体的改善办法。另外环境技术检测技术还可以将水土流失收集归纳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发现水土流失对整个生态环境较大的影响因素以及它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水土流失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且让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转变为实现的可能。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步。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环境保护的意识必然会得到增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也同样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经道路。因此,只有社会积极发展环境检测技术,完善环境检测体系,生态的可持续性战略目标才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桂春,张春红.基于多中心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治理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01).

[2]王文国,祝其丽,张翔,等.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环境治理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1).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检测技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58-01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工业发展速度、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还是人口增长速度,都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与能源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全球各国都加强了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方面的工作,微生物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检测,能有效的通过微生物信息掌握环境状况,从生物学角度监测和评估环境质量,并且还能反映出环境污染的历史情况,能有效弥补物理、化学检测的不足,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我国环境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环境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自“六五”期间国家将环保科技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以来,环境技术得到了稳定且逐步加强的支持渠道。30多年来,国家各级科技计划中均在环境保护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如环保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了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为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检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问题

检测参数已基本齐全,但仍存在一定的缺口。有些标准中的检测参数仍不能涵盖其中,或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一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国内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等涵盖面仍不够广,更新也不够及时,导致日常工农业生产中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部分项目参数未受监控,特别在发生应急事故时,如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即实验室所检测的目标化合物与市场使用的产品发生脱节现象,需要及时了解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环境空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仍为延续多年的常规监测项目,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测项目尚为空白。

噪声监测技术和规范尚需不断完善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噪声和振动源逐渐显现,如飞机噪声、轨道噪声和振动等,市民中比例比较高的居民小区固定设施、空调噪声、振动扰民等,都需要有相应的监测技术与管理要求相配套。目前,噪声投诉已跃居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的首位。面对这种严峻的声环境污染,传统的人工监测、手持仪器监测显然无法满足声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要求。

尚未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我国2006年颁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0年颁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目前,我国的应急监测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已有的监测方法标准大多不适合突发污染事故的现场快速、动态测定,且分析成本较高。发达国家应急监测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种类繁多,有些仪器的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水平,而能源和溶剂的消耗却大大减少等特点,相比之下我国环境应急仪器、设备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应急仪器方法多为非标方法,许多监测数据只能作定性或半定量使用。事故应急的简易、快速现场测定方法应与相应的现行标准方法进行比对,立正尽快提升为标准方法。

2.我国现行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的问题

1)对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缺乏完整的构想和统一的规划,一直没有系统地分析各环境要素监测技术的发展走向。

(2)环境监测基础技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研究得不深、不透,实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没能及时解决,个别解决了的,也没能及时总结成技术规范(规定)。

(3)对环境监测发展规律研究不够,前瞻性、方向性的监测技术把握不准,环境监测新理论、新技术研究不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单纯从理化、生物指标监测来了解环境质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综合各要素的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监测本身仍然是处于发展中的新监测技术和方向,很多地方仍需完善。

三、环境检测技术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对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检测和监控,通过对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分析,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正确的了解,从而能够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检测技术的构建

环境检测技术的构建首先要注重环境检测观念的改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加大环境检测技术的硬件投入时,还要注重培养环境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为环境监督执法提供基础保证,建立对现代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持机构,加大对现代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督,从而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同时构建环境检测技术的预警体系,促进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完善。另外,要形成以现代信息自动化检测技术为中心的环境检测技术体系。信息自动化检测,不仅能够提高环境检测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实时在线的监测,促进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最后,要以环境检测技术体系构成要件强化为基础,实现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建立。加快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相关法律的完善,以法律规范实现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与指导。

2.环境检测技术在不同生态问题中的应用

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不同的生态问题进行监控,从而提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都属于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危害了资源的利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环境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在不同的污染点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污染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同时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对企业和个人的污染排放进行制约,减少了污染排放,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的到改善,这就实现了环境、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协调,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再比如,在水土流失问题中的应用。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需要长时间的数据采集,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水土流失情况,环境检测人员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制定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

结束语

我国环境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自“六五”期间国家将环保科技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以来,环境技术得到了稳定且逐步加强的支持渠道。30多年来,国家各级科技计划中均在环境保护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为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财金.论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华章-2012.

[2]张亚斌,郝俊江.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小城镇建设-2011.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3

[关键词]多元化环境监测体系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66-010

引言:目前,国际上对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体系在环境保护工作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年来我国环境检测体系得到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不足和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部分,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立多元化的环境检测体系是必要的,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环境监测体系中的检测管理体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合理

环境监测体制由于受到部门和区域的限制,环境监测的力量分散,效果不明显。环境监测的对象,如空气、水、土壤、生物等由于地域的差别具有一定的跨区域的特点,并因此,对环境监测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出于环境监测管理体制业务和人财物不同方向的管理,使环境监测体系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环境监测机构隶属于不同等级的行政管理部门,由于不同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上的管理和限制,环境机构普遍缺乏人事和财务上的自,更甚者政府领导人员利用职权会虚报环境监测的数据,严重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环境监测体系中的专业检测队伍落后

环境监测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而环境监测机构特别是地方各级的环境监测机构存在严重的技术人才缺失,检测技术落后等问题,基层的环境监测机构所掌握的环境监测知识少,又缺乏环境监测知识、环境保护知识的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体系的发展。

(三)检测环境体系中检测环境的技术方法落后

环境监测技术落后,其主要的技术有对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总量控制检测技术、污染事故应急检测技术、生态环境检测技术等。这些检测技术延续了传统的检测方法,对环境污染的研究不足,对各项技术的研究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满足对环境保护的多方面的需求。

(四)环境监测体系对综合分析的能力不够

现阶段我活的环境监测工作大多局限于监测数据的研究分析,不重视研究环境现状、环境污染的现状等具体情况,因此,造成环境监测体系综合能力不足,只是纸上谈兵,对环境检测的数据单方面进行评价,不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五)环境监测体系中的检测设备落后

环境监测的设备,包括设备的数量、质量、分类、性能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对环境保护的需要。对生态环境现状、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实时的监测,并提出必要的应对监管措施是环境监测体系的主要任务,也是环境工作人员的中心工作。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环境监测就需要大量的科学先进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尤其需要大量的环境自动检测设备和检测环境污染的检测设备。现阶段,我国在环境监测上设备的应用技术地,功能单一,使用周期短,容易出现故障,导致环境监测的可靠性差,监测数据的误差较大,反映不了实际的环境状况,对环境监测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六)环境监测体系检测的内容少,范围小,不够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苦钱我国对环境的常规检测主要有对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三个方面的检测,对地下水水质的检测和生态环境的检测都处于检测的起步阶段,环境监测内容少,发展缓慢。环境监测这样的客观状况,不能完整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的情况。

二、建立符合我国环境需求的多元化环境监测体系

(一)明确环境监测机构工作的内容与职责

环境检测机构隶属于政府部门,政府对环境监测机构应承担起政策制定、技术监管和信息的职能。环境监测分为服务性监测和公益性检测。政府要把对环境检测管理与环境检测技术分开,环境监测管理是指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政府要划清行政管理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关系,做到公正合理。

(二)创建环境监测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环境监测体系建构的核心,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力量。环境监测要从实际出发,满足环境监测对人才的需求,充实环境监测的人才队伍,还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的环境检测的内容培养不同的技术人才。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既能进行环境监测的多方面的工作,又能处理突发的环境事故。

(三)构建科学规范的环境监管体系

面对环境保护的现实,我国对环境监测办法了一系列的法律条例,规范环境监管的管理体系。加强常规检测,重点研究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淘汰传统落后的技术方法。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技术检测研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开展对应急性突发的污染事故检测技术的研究,对生态环境监控技术研究,掌握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三、结语

新形势下的环境检测体系是为了满足环境保护多元化的需求而建立的,现阶段,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使环境监测的内容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并且越来越全面,建立多元化的环境监测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更新检测技术手段,创新环境监测理论,对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杭维琦,王合生,张哲海.建立适应环保新形势下的多元化环境监测体系[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04):6-8.

[2]唐雅萍,陈宝琳,张丹宁.构建南京市现代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03):6-8.

[3]刘兆征.建构适应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需求的环境监测体系[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02):120-123.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强,但是,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却无法与时俱进,跟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因此,研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环境监测的现实

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能够科学、全面、及时地反映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部门顺利开展污染源监督管理、排污收费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具备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监控及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等对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的技术能力。当前,我国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已具备多要素、多手段、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技术能力,可覆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常规监测、微量有机物监测、生物群落监测、化学品毒性检测、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机动车排放气污染监测、噪声监测、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等各类环境监测领域。环境监测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只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健康发展。

二、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检测参数已基本齐全,但仍存在一定的缺口。(1)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环境监测提出的标准越来越高,而我们的监测中有些检测参数仍不能涵盖其中,或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一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2)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拦路虎,因此,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污染源监测只是开展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基本不涉及特征因子,这样,虽然用环境监测手段可以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来源、排放浓度、污染物种类等,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为解决污染纠纷提供主要依据,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必须大力改进。(3)我们的环境监测手段还比较落后,日常工农业生产中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部分项目参数未受监控,这样,一旦出现了这类污染事件,需要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相关报告时就很被动。(4)由于技术原因,我们对微量有机、无机污染物(包括pops、环境激素、重金属等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很清楚,这样,我们很难对这些方面的污染进行监测,从实践来看,监测技术的不配套和完整,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相应的监测经验也是我们需要大力改进的地方。(5)当前,我们不仅缺少土壤中的金属(包括常量、微量和痕量金属)、有机物、VoCS、SVoCS的分析方法,我们还缺少固体废物中的痕量金属、有机物、VoCS、SVoCS的分析方法,这样,关于这些方面的环境监测就非常薄弱。

2、水环境监测(waterenvironmentmonitoring)按照水的循环规律(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水的质和量以及水体中影响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各种人为和天然因素所进行的统一的定时或随时监测。当前,我们已有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所选检测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我们对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法。(2)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些检测参数,例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邻苯二甲酸、酯、丁基黄原酸等,在采样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需要对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3)我国现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与现有的标准分析方法不配套,为其贯彻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3、现在,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测项目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而在我们国家,环境监测仍然停留在常规监测,对以上需要监测的内容还没有纳入监测范围,造成很多类似的污染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

4、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步骤,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噪声和振动源逐渐显现,如飞机噪声、轨道噪声和振动等。因此,发展对这些方面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5、生态监测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主要包括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其特点主要有: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具有多功能性;监测灵敏度高。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生态监测、生物监测的方法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实质性突破。

6、监测分析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对环境进行检测中,我们主要还是使用以下检测分析技术:大气分析方法;土壤环境分析方法;水分析方法;环境噪声与震动分析方法;生态监测分析方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污染分析方法等等。但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深入和延伸,环境监测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以往所使用的许多监测方法虽然简易但获得的数据已不准确,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监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环境发展的需要,因此,改进现有的监测分析方法,在简便、快速、灵敏、经济等方面下工夫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7、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入,在全面开展和不断完善水质质量监测、沉积物质量监测、生物质量监测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全国沿海省份环境功能区水质、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和直排入海污染源监测工作以及海水浴场和主要入海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但是,这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然不相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相关技术以更好的为我国的海洋经济建设服务。

三、关于发展环境监测的对策建议。

1、各地环境检测部门要完善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强化全程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并建立起环境网络监测体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监测,增强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2、环境检测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生态监测机制,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同时,建设有效、强制的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检测、检疫制度,动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手段,严密监控,严格管理,强化责任追究的制度。

3、加强科研工作,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拓展监测因子的覆盖面。同时,对于特定工业区域内将引发污染事故、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因素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做到早预防,早处理。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5

关键词:pCR;环境监测;大气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飞速发展催生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问题。其严重威胁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存,致使某些物种的地域分布发生转变,相关遗传特征发生变异。为了有效控制环境变化,分子监测技术应运而生了,其作用于生态学的污染机理展开监测,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由此,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技术,因其迅速、灵敏、便捷特点,成为环境监测关注的焦点。

1pCR技术概念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pCR又称作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或是无细胞分子克隆扩增技术,几乎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工作的整个基础,其为分子生物学里的重要技术。pCR技术令微量核酸序列的操作变得便捷省时,并且能够让核酸的研究方面脱离活体生物。它的发明为分子生物学的历史性革命,对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产业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2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大气监测

气体环境里病原体测检与防治因气体流动性特点变得极其困难。tbomson将人体脑垂体置放于含有固体颗粒物及过量o3的空气内4h,然后以pCR对暴露的脑垂体基因水平展开检测,通过空气质量的间接检测,来说明单一及混合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eefkeweesendorp等对有猪瘟的猪进行气体采样,以Rt-pCR技术验明空气传播为猪瘟传染的关键途径,为预防猪瘟给予参考。据相关资料显示,导致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中空气污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陈维田等对空气军团菌与空调冷却塔水采取pCR技术展开测定,经实地的空气测定与人工气溶胶化的实验显示,以pCR对空气的检测只需6h~1d。杨庆宇等以pCR-DGGe法对生物塔里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对环境状况进行真实反映。

2.2土壤监测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初期,采取DGGe/tGGe法,一般DGGe/tGGe结合pCR对环境土壤展开监测,掌握微生物群的结构与变化。对土壤内的微生物样品的总Dna进行提取,经pCR法扩增产物展开DGGe/tGGe的凝胶电泳研究,对DGGe/tGGe的图谱带型变化进行观察。随之对土壤内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持续的深入研究,采取pCR与DGGe/tGGe和种系分析及克隆测序法结合联用,对土壤的样品展开分析,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深入发展。

ahnC等以LH-pCR法对湿地里菌群结构、对p元素迁移及存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磷量的增加能对土壤菌群的结构产生影响,改变土壤菌群结构,降低土壤里的微生物的多样化。michihikoSakurai等将pCR-DGGe法用在土壤里分解蛋白酶细菌群落分析上,以判决定无机与有机肥对植物根系周边土壤里蛋白酶的活性作用。结果有机肥土壤里蛋白酶活性显著>无机肥土壤,根系附近>周边。此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细菌群落因构成的差异,对土壤整体的蛋白酶活性起关键作用。Vaini等将由516种孤立的菌群落里采集的16SrDna,经pCR扩增而展开测序,对活性污泥里微生物的群落的结构检测。ahnC等正埋头对菌群构成和含磷率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希望为处理湿地提供最佳含磷率的科学合理的数据。张晶等应用pCR-DGGe的指纹图谱法,对土壤表层与亚表层的固氮细菌种群在长期进行有机污水灌溉中对其数量与多样化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表层的固氮细菌数量将伴随土壤污染的提高而相对降低,而土壤亚表层的自生固氮菌的数量则未见显著变化,显而易见,令土壤生态和结构功能转变的关键因素为污水灌溉。

经上述研究,pCR法在土壤微生物的检测前景应用广泛。与DGGe/tGGe法相结合的pCR,是利用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和现代分子微生物学作基础的生态学的研究手段,已然成为了当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省时迅捷的分析技术。

2.3水的监测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pCR在水环境的微生物检测中,技术种类更全面、检测范围最广。近年,化学性引起的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危害受到了广泛关注,Vlaming等人采取实时定量的Rt-pCt技术对表层水样内雌激素含量进行监测,113个样品里含有雌性内分泌干扰物为5%。检测水体内的病原微生物,Sinontoze发现pCR技术较普遍应用的细菌指标法要省时,缘于90%以上的水中病原体皆能扩增核酸,即便于浓度非常低的环境里仍可测出。Shu-chenHsu等以e.coli特异性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设计引物,对水中的e.coli进行检测,经富集检测可发现100毫升中含1个e.coli细胞,检测时间缩短为12h。Florentmorlo等以pCR对水体中嗜肺军团杆菌进行实时监测,检测结果和传统方法相同,检测灵敏性及重现性获得提高,为流行病污染源检测及水体污染评价提供新的手段。Fricher等应用pCR的新手段能在1d内获得病毒检测结果,其pCR的e.coli检测法能于1d内测完不同环境的99种水样,结果和标准方法一致。吴卿等以pCR-DGGe技术进行饮用水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不同取样点的饮用水样品内存有特异菌,可水样里优势菌是相同的。谢数涛等以套式pCR技术对水库里微囊藻浓度进行测量,和eLiSa检测的结果一样,且灵敏度更高。对247份水样展开产毒微囊藻测定,结果82份阳性水样,比率33.2%。

又以pCR扩增进行轮状病毒及各种肠病毒的检测。多重pCR可同时测定多种病毒,对于由饮水进行疾病传播的肠病毒来说,把pCR水质检验手段标准化具可行性。

结论

pCR于上述方面的应用能够发现,其在环境监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提高。技术亦愈加复杂,体现于和其他技术结合,能够对环境的各个层面展开监测。pCR能够获得广泛应用,主要缘于pCR自身具备其他监测方法所没有的优势。例如:快速、省时、便捷、灵敏,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随着此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在环境监测里获得广泛应用,经与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由生物层面进行环境的监测与改善性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廷华,景强.pCR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封秀,pCR技术机理及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福建环境,2010,2(17):11-13.

[3]nubelU.Garcia-pichelF,Claveroe,et"fmatch-ingmoleculardiversityandecophysiologyofbentbiccyanobacteriaanddiatcmsincommunitiesalongasalin-itygradient[J].environmicrobiol,2000,2(2):217-226

[4]VlamingDe,Bialesa,RiordanD.ScreeningCal~rniasurfacewatersforestrogenic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eDC)withajuvenilerainbowtroutlivervi-tellogeninmRnaprocedure[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07,385:66-79.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提高措施;和谐理念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92个成员国进一步商讨将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合理开发、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作为新时期、新形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生态环境却遭受人们肆无忌惮的破坏,“工业三废”的乱排乱放造成空气、土壤、水质的大面积污染,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不节制开采,不仅造成能源进一步枯竭,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力度,2007年根据《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总局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明确环境质量检测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

环境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及相应指标

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是利用化学、物理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环境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划分评级,进而相关部门根据数据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分析,制定出环境治理措施。

、地表水质监测及其指标

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质监测主要对河流、湖泊进行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pH值、水温、浊度、高锰酸钾、总氮、总磷;重金属元素、铜、汞、铅以及石油类的芳香烃等化合物。地表水质根据其监测方法可以分为、人力监测和自动检测,自动检测站对水体进行一天24小时内分阶段监测,并详细记录各指标数据。

、空气及大气监测及其指标

1、大气污染物监测主要针对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扩散、分布规律以及污染源的排放控制进行监测。针对分子状和粒子状两类污染物质。一氧化碳、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等为分子状物质,尘埃、悬浮颗粒等为离子状物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还包括风速、气压、太阳光辐射强度等物理因素。

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指一定区域内,可以代表该地区内污染物的主要形式如pm10、So2、no2等进行定期、定点监测,主要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等进行监测采用,并通过数据分析该地区空气质量。

、噪声、震动等物理污染监测及其指标

环境监测物理因素主要包括一定区域内的噪声、振动、热、光辐射、电磁辐射以及放射性元素等。每一项物理因素都有严格的监测时间空间、数据指标,如噪声,主要监测对象为交通噪声和城市居住区噪声,一般交通噪声监测为春、秋两季各监一次,每次为期两个月。

探析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诸多因素

(一)、采样质量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1、环境监测过程中,对于样品采样的布点、时间、天气情况都会影响监测质量,无法

真实测量该地区的环境实际污染情况;

2、在选择化学试剂时,部分酸碱溶液、试剂等容易受到野外环境湿度、温度、光照的影响而降低功效;

3、当在同一片区域内监测如水质、大气、物理因素指标时,没有根据三者各自的特点、规律、组成结构全面分析,三者之间互相产生影响,影响样本质量。

、采样设备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1、监测采样设备过于落后、灵敏度、分辨率、鉴别能力无法满足当下复杂的生态环境,导致监测数据失真,无法真实判断环境质量;

2、样本保存、运输、管理过程中,设备、容器选择使用规格、型号不准确,对于一些测量精度比较高的样本,存在误差;

3、容器、设备如玻璃、金属、塑料等设备本身的材料与样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物理反应,导致样本质量出现问题。

、监测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及监测方法不当

环境监测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高,对于设备应用不纯熟,导致采样数据失真;

2、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各监测人员职能分工不明确,对于出现“意外情况”如下雨、刮风等恶劣天气,监测步骤不清晰,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3、监测方法的选择过于落后,受到经济条件、技术方法的影响。目前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方法都不能统一,导致数据数值失真。综合分析时,存在严重误差。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合理控制采集样本时间、空间,把握样品质量

现场采集样本要充分考虑天气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完整性、精确性、全面性,对于检测地点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具备代表性、可控性,信息采集真实可靠。并对采集样品的采集时间、数量、记录人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对其进行一一编号,并描述采集过程中的环境状态、监测方法,把握好样品采集质量。

、增加投资力度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监测

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的监测理念和我国本土环境特点,制定出详细的环境监测方针,选取适合我国生态环境的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等,针对运输、保存、管理过程中的设备利用,方法选择,要根据实际样品特点、属性、容量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化学、物理因素的影响。对于容器设备的应用要科学合理。对于选取的监测试剂,要保证其稳定性,不会轻易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而变质。

、健全监测管理制度,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

1、健全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监测质量管理措施,相关领导对各环境监测站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对各阶段环境监测工作开设研讨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并采取季度、年度“绩效考核”结合“评优评先”制度,优胜劣汰,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7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原理

中图分类号:X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88-01

前言

生物监测属于较为新颖的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是指通过采取单独的生物体、群落以及种群等方面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或者污染后出现的反应,根据生物学的原理分别评价以及监测对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

一、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其重要性

生物学和生态系统是生物监测技术的理论基础,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约束和依赖,时刻都将能量和物质不断交换,当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时,环境中的污染物也会在生物的体内进行积累和转移,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各项指标也产生差异性的变化。

环境工作的开展基础就是环境监测环节,随着近几年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成为了我国环保部门主要研究的问题。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将环境的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真实地反映出来,且生物技术的操作也较为简单方便,所以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

二、生物监测的分类

生物监测的分类可以按照生物的生长环境,生物的分类,生物所处的主要环境介质和生物学层次等方面来划分不同的种类。其中根据根据生物的生长环境,生物检测可分为被动生物监测(passiveBiomonitoring,pBm)和主动生物监测(activeBiomonitoring,aBm)。pBm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天然存在的(原位)生物个体和群落对污染环境的反应,评价环境状况。根据生物的不同,生物检测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监测。根据生物所处的主要环境介质,生物检测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

三、生物监测技术应用的几个关键点

1、生物监测在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通过生物学变化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更具有综合性和直接性,相比通过物理化学监测的数据更加有说服力。Giordani利用生物检测技术,通过生物多样性来监测大气污染程度,取得了与物理化学监测相同的数据结果。

利用生物特别是利用植物指示大气污染的优点是:指示植物种类多,取材容易,监测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并能美化环境;它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长期地观察污染的积累性影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植物自身的生长,这些因素都会对生物监测的过程产生一定影响,检测结果也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环境中,生物监测不仅不能够正常进行,而且会对植物本身造成破坏,甚至危害植物至死亡。通过动物进行大气污染检测时,动物的活动性较大,遇到恶劣环境时,会由于自身应激性而回避,不能得到很好地检测效果。但是某些动物对环境的反应力比人类和植物要敏感很多,例如,在对一氧化碳进行检测时,鼷鼠、鸽子、麻雀、金丝雀、狗等都可以作为一氧化碳的指示性动物。尤其是狗的嗅觉十分灵敏,进过特殊的训练之后,就能够对煤气管道的泄漏源进行很好的判断。还有一些生物学家利用动物的多样性来对大气污染进行检测。用灯光诱捕昆虫,并对一定时期内昆虫的数量进行统计,得出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就可以表示出大气污染的程度。

2、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

2.1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微型生物群是水体系统的重要部分,对水体污染有敏感的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特点是将这种泡沫塑料块投入水体,收集其中的微型生物。基质的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于其它的生物群落法,具有快速、经济和准确等优点,也适用于工业废水的监测。

2.2指示生物法

指示生物法是最经典的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之一。利用对水环境中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的存在或缺失,来指示其所依赖的水体内污染物的存在状况。指示生物应具有生命周期长,活动范围固定等特点,便于持久地反映污染物对水体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着生生物。从分类地位看,无脊椎动物地应用最广泛。指示水体严重污染的生物包括颤蚓类、细长摇静裸藻、蚊幼虫、小颤藻等。指示水体中等污染的生物包括四角盘星藻、居栉水蚤、脆弱刚毛藻等。指示水体清洁的生物包括扁蜉、蜻蜓、田螺等。

3、土壤污染中生物监测的应用

3.1动物监测法

采取动物监测的方法对土壤受到的污染进行监测,进行动物监测法时通常采取蚯蚓作为监测的主要对象,因为蚯蚓有着相对高的敏感性,能够敏感的察觉到土壤中是否含有铅以及农药等有害物质。另外,土壤内镉物质的含量与蚯蚓体内镉物质的含量有着相对明显的关联性,属于在土壤污染监测中相对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指标动物。

3.2植物检测法

选择土壤指示植物监测土壤中受到的污染。在土壤遭到一定的污染后,植物受到污染物的影出现各方面的不同的反应,并且出现一些相对明显的症状,植物的生理代谢方面出现异常的情况。例如:植物的表面上有明显的伤斑、呼吸作用变强、植物构成的成分出现变化、发育生长受到一定的阻碍以及光合作用变低等。

3.3微生物监测法

具体是通过分析微生物在土壤中群落出现的变化来对生物污染土壤的程度进行全面反映。在土壤的污染物中人类的尿以及粪是污染源的主要物质,其次到灌溉污水也会造成土壤生物受到一定的污染。根据计数以及分离土壤中存在的霉菌、放线菌以及细菌等污染物,对于改变土壤中群系微生物的数量以及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根据监测的情况对土壤受到微生物群系污染的程度以及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4、生物监测在城市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

城市环境污染检测植物的基本种类,认为当Cu过量时,罂粟植物矮化,蔷薇花由玫瑰色转变为天蓝色;ni过量时,白头翁的花瓣变为无色;mo过量时,植物叶片畸形、茎呈金黄色;而土壤中mn、Fe、S过量时,石竹,八仙花花色分别呈深紫色、无色(原玫瑰色)和天蓝色(原玫瑰色)。而有些植物具有超量重金属积累能力,通常分布于重金属过量的土壤中,此生态习性可以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如萱麻能在富含Hg的土壤中分布,早熟禾、裸柱菊、北美荇菜能在Cu污染土壤中生存,北美车前、蚊母草、早熟禾、裸柱菊能在Cd污染如让中存活。

四、结语

综上,生物监测技术与理化监测相比,对环境污染毒害性评价更客观、科学,随着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生物监测技术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得到提高,在环境监测中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8

1加强环境检测的法律法规建设

通过环境检测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是对现阶段某一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缺乏基础数据,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起来步步维艰。例如,针对某一化工厂的污水是否存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论断,不能仅凭主观判断和表面观察去确定,而是需要对水体中各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是否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环境检测目前被广泛的用于企业环评、污染事件调查等工作,但从依法管理的角度上来说,环境检测行为还缺乏依法行政的资质。例如,在工作过程中要实现检测依法开展、数据合法有效,在内部的管理制度上还缺乏完善。在相当一部分工作中,环境监测沦为例行公事和被迫调查,部门工作缺乏主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的反应灵敏度不足;因此,加强环境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手段。

2提高环境检测基础设施投入

环境监测需要大量的详细数据,尤其是针对一些检测要求严格的区域内,即要求数据的丰富性,有要求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需要装备大量高精端检测仪器,提高整个基础队伍的战斗力,将现在的环境检测方式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目前我国在市级以下的环境检测站中,只有常规的水样检测和空气质量检测等手段,显得十分落后;而日益进步的现代工业排弃物种所含有的有害成分,并不能实现完全检测,或者检测的更加充分,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成分,需要更为高科技的仪器和方法。因此,各地各部门的环境检测机构,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选择,以及科学的装备运用计划。

3加快环境检测网络联动建设

环境保护工作不是一城一地的区域保护,自然生态具有连续性、关联性,环境污染的影响随着自然因素的蔓延会逐渐扩大。因此,针对于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地的区域性行政功能,而应该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生态体系来加以确定。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环境检测网络,而环境监测机构可以看作是不同区域的节点,所得到的数据通过一定方式的分析整合,即可获得完整的环境检测网络,这对环境保护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近年来我国针对长江、淮河等大型流域建立起来的专门性检测网络,用来监督河流的水质情况。参考这一模式,可以将更多的数据放在一个网络之中,基于不同的环境保护目的,设置出判断参数阀值,当某一区域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可以立即通过特定的算法给出蔓延的速度,以及受到影响的区域。

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环境保护需要专业的人才参与,而检测人员是最为基础的构成着。由于环境监测工作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培训上岗,因此需要大力吸收高学历人才,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推行环境检测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最关键的一点,需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投入,与其他职业相比,环境检测工作缺乏吸引力,同时需要的专业性、综合性也更多。

二结语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9

关键词污染负荷;环境监测;环境监理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2-0175-02

1环境监测和测汞法

1.1冷原子荧光法对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作为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它所针对的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含对生物、生态的形态、结果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冷原子荧光法就是实现这些监测的重要手段,从而通过精确的数据和比对达到环境监测的目的。

1.2冷原子荧光技术

原子荧光法测水中汞技术,应用场景可为便携式和在线式,基本原理为汞原子吸收253.7nm的紫外光变成激发态,当它衰减到基态,可发射出荧光,而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仪器原理为通过过硫酸钾或高锰酸钾高温将各价态的汞氧化为二价汞,再通过氯化亚锡还原为汞原子,进行测试。

2冷原子荧光法的原理和应用

在线汞分析仪的特点是高灵敏度,能够满足一类地表水背景浓度汞含量水平的检测,测试灵敏度达到epa245.7规定的各项指标。水样中的汞离了被还原剂还原为单质汞,再气化成汞蒸气。其基态汞原子受到波长253.7nm的紫外光激发,当激发态汞原子去激发时便辐射出相同波长的荧光。在给定的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以内,荧光强度与汞的浓度成正比。

关键技术有:

1)发展高灵敏度的双通道差分原子共振增强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综合采用了共振荧光增强技术,单光子技术检测等先进技术,实现超高灵敏度检测;

2)非接触式低气压iCp原子化技术,保证分析过程无污染;

3)高纯度气液分离技术,渗透式干燥技术;

4)高精度超净水、消解技术;

2.1冷原子荧光法的应用

1)冷原子荧光技术在生活水中的应用

我们每天都需要喝水,人离不开水,天然水中可溶性汞的浓度一般很低,不过现代工业废水中常有汞排出,特别是仪表、杀虫剂、化学及化工、炸药等工业尤其严重,而水体中的汞可富集于底质及生物组织,从而关系到人的健康。我国生活饮用水国家卫生标准规定汞的含量不得超过0.001mg/L。以前汞的分析一般都是应用双硫腙比色法,这个方法操作步骤复杂,灵敏度低,且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分析的结果,所以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已经普遍采用冷原子荧光法。通过试验,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100份生活饮用水(包括自来水、桶装水、天然水)中汞的含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检出限为0.004μg/L,加标回收率为90%~105%。

2)冷原子荧光技术在食品卫生方面的应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在食品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注视。鱼作为高蛋白物质,包含各种必需的氨基酸,是人类的优质蛋白食物,容易消化吸收,是孕妇和小孩经常食用的食物。但是去年美国发现金枪鱼含汞超标后,鱼类食品安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专家指出,经常食用体型打的海鱼容易发生汞中毒,提醒广大民众慎食大型海鱼。测定食品中的汞时冷原子荧光法比原子荧光法的灵敏度高得多,因而冷原子荧光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食物的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技术。

3)冷原子荧光技术在茶文化中的应用

茶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特别在中国,消费量更是巨大,但是茶叶中也含有汞,汞对人体有影响,一旦超标,将会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现今普遍采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的痕量汞,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变异系数较小,回归系数为0.9987,冷原子荧光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而且桃叶作为国家一级基准物质也被使用,这样就使得测定结果的可信度更高。

4)冷原子荧光技术在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垃圾无处不在,无行业不产生,特别是生活垃圾,严重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各国渐渐开始关注这些垃圾的处理问题,由于许多垃圾焚烧后会产生有毒气体和高污染残留物,填埋也很难让它们分解掉,所以怎么样处理垃圾的问题成为了现代城市将要解决的问题。堆肥处理是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技术之一,被许多国家所采用,这项技术因为适合我国经济技术水平并能促进农业发展而被广泛应用。堆肥也会产生一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为了防止这些有害物质污染和危害土壤、作物,继而伤害人体健康,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规及参照标准,也规定了检测和监督的方法,冷原子荧光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非常良好,可作为理想的检验堆肥产品质量的方法。

5)冷原子荧光法测水中汞在室内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家是人们心灵的归属地,而房子就是家的必需品,人的一生无论是在家、在学校、在工作都基本要在室内活动,人的一生约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对于那些体弱多病、年龄较大、喜欢宅的人来说,时间更长,室内的环境好坏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房子的数量更加可观,而我国医疗保健方面的水准又不高,所以加强室内的环境监测,维持一个绿色居住、办公场所,让人们从根本上加强体魄就变得十分重要。冷原子荧光法因其良好的效用被用作室内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测定,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德铭.水环境汞污染及其毒理反应系统的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1997(4).

[2]陈艾林.冷原子荧光测汞仪使用注意事项[J].污染防治技术,2008(5).

水生态环境检测篇10

关键词:发光细菌环境检测研究

一、发光真菌分类

发光真菌,尤其是海洋真菌发光,是一种很早就被人们知晓的生物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发光真菌能够发射一些可见光,一般在海洋环境中出现。根据美国Baumann分类法,将发光真菌分成以下几类,如表1。我国学者已经成功分离出了另一种发光真菌,即青海弧菌。

二、发光真菌发光机制分析

发光真菌在正常环境中,能够散发450~490nm的蓝绿色光,发光强度一般比较稳定,发光真菌发光机制大体一致。从发光反应过程来看,霉菌体内部的还原型黄素FmnH2、异性荧光素酶Le、八碳脂肪醛RCHo、氧分子o2,发生氧化反应,因而产生了光子。细菌体内部的正常氧化作用引起了发光反应,影响菌体代谢的物质会对发光反应产生影响,改变发光强度。

三、发光细菌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在1672年,英国Boyle发现了发光真菌的光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对发光真菌的研究产生了很大作用,海洋发光真菌也被作为了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们首次从海洋鱼类中分离出了一种对环境敏感且无害的发光真菌,可以用于对水污染的检测。

从生物检测材料来看,从理论上说,所有的生物材料都能够作为检测的材料。在对比研究了发光真菌、水蚤、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小球藻等环境样品分析后,表明了发光真菌在检测灵敏度和速度方面都有很大优势。由于发光真菌发光的强度和生物的污染浓度能够呈现出线性关系,因而能够快速、灵敏、稳定地表现出环境污染情况。同时,发光真菌易于培养,成本较低,且操作简便,检测结果的精度较高,能够广泛用于质检、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等领域。

1.野生发光真菌用于环境污染检测分析

经过研究发现,发光真菌能够对1000多种简单的化合物做出及时反应,对大范围物质毒性的反应较快,如杀鼠剂、杀真菌剂、杀虫剂、化工原料、重金属等。在1995年,我国已经将发光真菌法作为环境毒性检测的基本方法。在环境污染检测中,发光真菌能够对污染物的综合毒性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进行评估,与细胞毒性试验、ames试验、理化检测结合起来,能够使检测的结果更全面、可靠。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SDi生物技术公司研发了一种毒性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将发光真菌作为检测的材料,能够在15分钟内对水质毒性进行检测,该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到水质检测中。

饮水系统的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饮水系统安全在线监测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appels等人研制出了一种toXcontrol的检测方法,将发光真菌检测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起来,发光真菌检测法检测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未知毒性物质和综合毒性物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对象为化学物质,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测定。然后将两个分部仪器的检测数据综合起来,得出是否发出警报的结论,增强预警系统的准确性。从目前来看,toXcontrol检测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饮用水安全评价中,尤其是饮用水系统在线监测。

2.基因工程发光真菌用于环境污染检测分析

虽然发光真菌检测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很多限制:一是由于发光管真菌大都为海洋真菌,淡水或者污染浓度较高的水质中很难存活。二是由于野生真菌只能用于污染物综合毒性评估,对特定目标物浓度确定并不准确。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就发光真菌基因系统来看,可以分为结构基因、调节基因两种。不同的发光细菌,其发光基因的种类、数量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发光基因导入到非发光细菌中,这样就能够形成发光基因,可以用于特定目标物和环境污染物检测中。基因工程发光真菌研究成为当前发光真菌研究的重要课题。

水质检测重点是工业污水检测,尤其是污水处理厂水处理效果分析。由于工业污水的污染浓度较高,污染物种类也比较复杂,因而外来细菌很难存活。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活性污泥中提取一些细菌,这些细菌不仅对污水环境的耐受性较强,且对污水中的特定毒物应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再将发光基因导入到这些细菌中,这样就可以构造出能够用于工业污水检测的特殊的发光真菌了。在此基础上,Ren、Frymier等人将假单细胞菌从活性污泥分离出来,将发光基因导入到菌中,构建了一个重组的发光真菌Shk1,建立了一个基于Shk1的污水处理动态监测系统,能够大大提高污水检测的效率。

四、发光真菌生物传感器

随着光电转换技术的发展,发光细菌的特性使发光真菌生物传感也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张理兵、于海等人研制出了一种能够用于重金属环境检测的光纤传感器,以光纤为细菌发光信号的传导介质,将识别元件和光学检测部分分离开来,能够用于现场检测中。通过实验表明,该光感器和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很强是星星。在基因工程技术基础上,Gil、Kim等人研发了一种以固态琼脂为探头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用于气相毒物的检测,当发光真菌和空气接触时,探头元件通过光纤和光度计连接起来,进而读取数据。该种传感器可以用于甲苯、于苯、二甲苯和苯乙烷混合气体检测,且效果较好。

五、展望

如前所述,发光真菌具有成本低、灵敏、快速、操作方便等特点,在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通过基因工程对天然细菌进行有效改造,将发光基因导入到该细菌中,让其具有发光的特性,提高发光细菌对环境检测的可靠性和适应性。目前,发光真菌应用研究大都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方面,在活性保存技术和固化技术进一步发展滞后,发光细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超,姚站馨.发光细菌用于环境检测的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2):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