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十篇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十篇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24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1

一、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搞活内部分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改革的范围和对象

1、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对象包括单位在编在册的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和新进人员(含工勤人员)。

2、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中未列入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

3、被有关部门列入中介机构和协会清理整顿范围的事业单位,按鄂政发[*]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4、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组织实施。

5、对于职能基本消失,长期不能运转或因其它原因不便组织开展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单位,由主管部门写出专题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可暂缓进行人员聘用制改革。

三、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

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从今年9月起启动,至12月底结束,基本建立起正常、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工作准备阶段(*年9、10月)

1、宣传发动。召开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动员大会,学习国家、省、州、县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吃透政策,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省、州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县直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也要相开会议,层层动员,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改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2、调查摸底,清理非编人员。各单位要依据编制员额,填写《党政机关事业编制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调查表》和《事业单位非编人员调查表》,对单位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并做好非编人员的辞退工作。对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要载明离岗时间、原因、去向及处理意见,各类调查表于9月30日前交县人事局。

3、拟定改革方案。

(1)拟定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依据全州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县直事业单位要拟定推行聘用合同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2)拟定岗位设置方案,科学设置管理、专技、工勤岗位。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任务,以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为基数,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并编写岗位说明书,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和条件等。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应按国家规定的结构比例设置,报职改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竞争上岗。

(3)拟定竞争上岗方案。竞争上岗方案要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办法进行:公布岗位、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确定上岗人选。具体操作按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和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执行。

(4)拟定内部分配方案,理顺分配关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单位分类实际,制定单位内部分配方案,搞活内部分配。财政拨款的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固定部分直达个人,活的部分集中到单位与工作业绩挂钩,作为效益浮动工资拉开档次重新分配,也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活的部分与单位收益中可用于分配的部分捆在一起重新分配。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补贴、规费收入和政府定价收费的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比照财政拨款单位执行,也可将现行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保留,在工资总额框架下,采用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的“三元”结构方式,自主制定分配标准。资金来源主要靠经营性收费的单位收入分配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可结合财政补贴情况,实行多元工资制,包括实行岗位工资、结构工资、课题工资、绩效工资、课时工资、协议工资等。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无权自行确定自己的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和县人事局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

(5)拟定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对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运用多种途径安置。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应包括内部退养、辞职辞退、待岗及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和保险统筹等方案。

4、改革方案报主管部门和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

5、召开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改革方案。通过初审的各种改革方案必须经本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采用职工大会形式审议方案的,应有本单位职工80%以上人员出席;以职代会形式审议的,须有全体职工代表2/3以上出席,参会人员半数以上赞成为通过。审议通过后的改革方案,报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后实施。

(二)实施聘用阶段(*年11月至12月中旬)

1、公布改革方案。

2、竞争上岗,确定岗位。具体要求按州组文[*]15号第4条15款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执行。

3、签订聘任、聘用合同。

(1)单位与被聘人员签订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人员、工人技术等级聘任合同(聘约),并进行合同鉴证。

(2)单位与被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在签订聘任合同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与所属人员严格按[*]35号、鄂办发[*]1号文件规定的政策、程序和内容,使用人事部门规范的合同文本签订,并办理聘用合同鉴证。

4、落实聘任岗位待遇。各单位根据竞争上岗结果,本着“岗变薪变,绩优薪优”的原则,按照向县人事局备案的内部分配方案,落实岗位待遇。

5、未聘人员安置。下列情况,按照州组文[*]15号规定执行,即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本人自愿,经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对改革中拒绝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给予3个月的择业期,择业期满后劝其办理辞职手续,对拒不办理辞职手续的应予辞退;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未聘人员自愿与单位解除用人关系的,单位应主动为其补办养老保险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中小学教师内部退养,要在摸清底数,从严控制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单位批准。

6、领导人员的任用。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人员的任用主要实行委任制,也可实行聘任制或聘用制。聘用领导岗位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三)规范完善阶段(*年12月中下旬)

1、本次改革以前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仍在合同期内的合同继续有效;合同期满的,要续签聘用合同。

2、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要根据要求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编写岗位说明书,制定内部分配方案,按本次改革规定时间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其中内部分配方案报县人事局备案。

3、单位对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对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将工作总结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政策和工作程序。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35号、鄂办发[*]1号、州办发[*]15号、州组文[*]15号,以及省、州组织、人事部门其他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和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要坚持贯彻执行有关政策同本单位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问题同单位的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又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切实增强改革的效果。

(二)搞好分类指导。事业单位情况千差万别,改革决不能搞一种模式,工作指导更不能搞“一刀切”。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特点、不同基础条件的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2

一、目的、要求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要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检察体制为总目标。通过机构改革,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加强检察样机关上级领导关系,合理配置职能、设置机构、编制人员,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执法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配置职能。重点是加强法律监督职能。通过职能分解,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责,加强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领导关系,理顺同一检察院内设机构间的关系。省级人民检察院重点是强化对全省检察工作的宏观指导职能、组织指挥职能,提高直接参与办理大案要案的能力。

(二)规范、调整内设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应本着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在《意见》规定的机构数额幅度内设置。内设机构一般分为必设机构和因地制宜设置的机构两类。名称要科学、规范。

省级人民检察院必设机构为:办公室、政治部、审查批捕处、审查处、反含污贿赂局、法纪检察处、监所检察处、民事行政检察处、控告申诉检察处(与举报中心、刑事赔偿工作办公室一个机构三块牌子)、检察技术处、法律政策研究室、行政装备处(了可分设为行政处、计划财务装备处)、监察处。

纪检组(与监察处合署办公)、机关党委和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市(地)级人民检察院和县级人民检察院必设机构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市(地)人民检察院内设处(部、室、局),县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科(室、局)。

(三)确定领导职数配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在《意见》规定的幅度内确定领导职数的配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须增加或减少副职职数的,应与当地编委协商确定。

(四)合理使用编制。地方各人民检察院要根据机构的职责和工作量,重新核定各内设机构的编制数。

地方增拨给检察机关的行政、事业编制不应冲销检察行政编制。

(五)搞好事业单位和后勤服务机构的改革。事业单位要逐步与机关分离,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借用检察行政编制的,要积极向地方编委申请事业编制,逐步退还检察行政编制,以充实检察业务部门。

要精简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后勤服务机构,尽量减少后勤行政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把后勤服务职能从机关分离出来,设立服务中心,用事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

三、方法步骤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进行。整个机构改革工作原则上要求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认真组织广大干警学习《意见》及有关文件。通过学习提高对机构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二)制定方案。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应根据《意见》确定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方案须经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核同意并报同级编委审批的方可实施。省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方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核;市(地)级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方案由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核;县级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方案层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核。

(三)实施方案。包括机构职责的审定,内设机构的调整,人员编制的核定,机构负责人的确定,干部的交流和分流,对个别不适合在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清调等,都要逐项认真落实。

(四)检查验收。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完成后要进行总结;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及时检查验收。验收完毕,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应写出总结报告,分别报送高检院政治部和地方编制管理部门。

四、注意问题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是检察机关的一件大事,要依靠当地党委领导,争取编制部门支持。各级检察院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具体领导,精心组织。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机构改革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机构改革方案有序、稳妥地实施。

要顾全大局,严格执行《意见》的各项规定,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机构管理要归口。上级检察院各业务部门不应对下级检察院业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提出具体要求。

(二)实事求是,调整机构,制定方案。机构设置要从理顺关系、强化职能的总要求出发,该增则增,该减则减,该并则并。要分清职责,尽量减少层次,减少交叉,避免重叠。省级人民检察院的必设机构一般应与高检院对口。市(地)级人民检察院和县级人民检察院的必设机构不强求与上级院对口。

经与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协商,政治部内设机构不占《意见》规定的机构数额。干部教育训练、法警管理、离退休干部工作等机构可以设在政治部内,也可以单独设立。

反贪污贿赂局内设机构的设置,与地方编委协商确定。

个别因特殊需要,须超限额设置的机构,应与地方编委商定,或送高检院审核后报中央编委审批。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3

办好试点摸出路子

2002年7月下旬,我区先行在东郊乡开展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当时,我们根据区委8号文件精神制订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初步方案,其人员分流渠道和政策主要借鉴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一些做法。8月初,市里派出调研组就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在我区进行调研,对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要求。我们根据市里的要求,对东郊乡的改革方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在几易其稿的基础上,根据乡镇农税体制改革和人浮于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乡镇事业单位特点的改革方案,分别呈送相关区级领导征求意见,并经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和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决定。紧接着,我们在东郊乡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准备工作,精心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随后,我们在试点单位开展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民主测评和竞争演讲工作,做到了阳光操作,认真抓好竞争上岗;无情分流,实现了有情地操作;整章建制,完备了各项手续,最后确定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新定工资标准。明确了分流人员,解除了劳动关系,给予其一次性经济补偿。整个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平稳,工作衔接有序,运转正常,试点取得成功。

通过改革试点,东郊乡站所机构由10个精简为5个,精简50%;编制由40名精简为13名,精简27名,精简68%;人员由110人精简为13人,精简97人,精简88%。如此大面积的精简分流而没有出现清退分流人员上访事件,并且工作效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东郊乡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为全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探清了路子。

澄清底子开好方子

我们根据东郊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召开全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乡镇根据区里的要求,扎实开展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工作。一是全面进行摸底测算。各乡镇对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等方面的情况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利用六种表册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同时,还测算好乡镇税费改革后的收支情况、能够负担人员多少情况,分流人员的补偿等,做到以收入定支出,以支出定编制,以编制定人员。二是精心制订改革方案。为了保证方案切实可行,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对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区里只确定大的原则(脱钩断奶,全员聘用,新定待遇,用人自主)和工作目标(撤并机构,精简人员,减轻负担,增强活力)。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案实行一乡一策,甚至个别情况复杂的站所可以实行一站一举,做到方案切实可行。各乡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在参照改革试点单位站所改革方案的基础上,经群众充分讨论,多次修改,认真制订了本乡镇人员分流实施意见和竞争上岗实施方案,方案的制定尽量考虑到参与改革的每种对象。芦山乡水电站因为人员构成复杂,由正式的在编在岗人员,招工未进编人员、临时雇请人员等几类人员组成,情况特殊,难度大,区里决定该站单独制订改革方案,实行一站一策。在制订方案过程中,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先后几次对改革方案研究讨论,并集思广益,将方案与改革对象见面,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初步方案出来后都要经过“三级审核”再报区改革办审定同意后组织实施,以保证改革方案符合上级的规定和区里的要求,利于改革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精心组织多想法子

我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之所以进行得比较顺利,改革得比较彻底,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所有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招工未进编人员、安置未进编的退伍兵和大中专毕业生)都参与了改革,分流人员全部脱钩断奶;另一方面上岗的工作人员有了基本保障(财政拨款)。通过改革,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的一些老大难问题,都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乡镇事业单位不仅人员减少了,负担减轻了,而且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搞活了。我们深切体会到: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突出抓好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较为复杂,既有编制人事部门承认的在编在岗人员,在编不在岗人员,又有已招工录干,因历史原因长期遗留的未进编人员,还有一些分配安置未进编的城镇退伍兵、国家计划内大中专毕业生等。为了把此次改革搞彻底,不留尾巴,区里决定给这三类人员平等的竞争上岗机会,但是哪些人上岗,哪些人分流,谁去谁留,不搞党委内定,完全按照改革方案,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在民主测评和竞争演讲中,不仅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参与评分,而且属于改革对象的人员个个参与评分,都是当场评分报分,当场公布结果,并将结果对外进行公示。

二是多方筹资、脱钩断奶。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分流人员彻底脱钩断奶,解除与原单位的行政依附关系和人事劳动关系。我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流的主要渠道是转体分流和精简分流,这两种分流渠道都是对分流对象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解除与原单位的一切关系。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我们要求各乡镇对分流人员年补偿标准全区大体平衡,一乡之内基本平衡。为了保证补偿金一次性发放到位,我们采取了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主要是通过乡镇财政挤一点,变卖事业单位资产筹一点、上岗人员借一点等方式解决了分流人员补偿金的来源难题。各乡镇都与分流人员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并行文明确,其人事档案及关系全部交区人才交流中心,做到手续完备,程序到位。

三是聘用上岗,新定工资。为了保障上岗人员的权益,通过这次改革,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的管理,明确上岗人员全部签订聘用协议,全面实行人事,打破事业单位用人的终身制,使乡镇事业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转变,单位与个人的关系由行政任用关系转变为平等的聘用关系;待遇方面一改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打破档案工资制,实行档案工资与实发工资相分离,以岗定酬。乡镇事业单位按岗位确定工资标准,其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由原来人事部门核定的几百甚至上千元改为基本工资四百至六百元,奖金和福利实行浮动。与工作绩效挂钩,按目标管理考核。

四是编制调控,用人自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农村税费改革后,尽管我区财力十分紧张,但区里还是将改革后事业单位站所人员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由区里按人头拨付基本工资每人每年8468元。同时,区里将乡镇事业单位的用人权完全放给乡镇,区里只核定各乡镇事业单位的编制总量,具体到各站所定多少编、用多少人、用什么人,完全由乡镇自主确定,此举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工作的针对性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个到位迈开步子

一是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区委书记王孝山同志多次听取汇报,并就有关重要问题作出指示,给予支持。区委副书记袁云波、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罗少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华等同志多次对乡镇站所改革进行专题研究,并下到乡镇进行现场指导。整个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期间,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2次,区改革领导小组3次开会,区改革办多次召集乡镇负责人开会商议。乡镇党委政府也把事业单位改革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书记乡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承办具体工作,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区改革办工作人员也每人联系一个乡镇,现场指导、督查改革工作。

二是宣传到位,工作做细。因为改革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个别乡镇和相关人员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认为现在不动都相安无事,图个安静,又不得罪人,不会出乱子。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思想状况,区改革办在总结我区几次事业单位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外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在全区营造出一种思改革、议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为全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同时,对于纳入改革的所有对象,实行思想工作“包保责任制”,每个党政班子包几个改革对象,多次听取意见,事先做好思想工作,摸清摸准思想动态,保证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指导到位,规范运作。区改革办在认真总结东郊乡经验的基础上,为搞好面上的站所改革,以东郊乡改革试点的作法为蓝本,过细做好每项工作。如在摸底工作中,由区改革办统一印发样表;在方案制订过程中,因地制宜,一乡一策,同时实行两次审核把关;在竞争上岗工作中,发放有关表格资料,并就有关程序实施“阳光操作”,突出强化组织监督,规范相关程序,公开竞争上岗公告,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在竞争演讲时,又到每个乡镇现场指导监督。版权所有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4

根据大会的安排,我就*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作一个简要回顾,并就今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简要回顾

由于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的正确领导,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配合,市、县机构编制部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本岳阳”九项工程,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机构改革平稳推进。市政府机构改革上半年完成后,我们根据市委优化经济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工作要求,在市纪委设立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在市政府办证大厅加挂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的牌子,并且单独成立招商局,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通过市委、市政府批复,华容、汨罗、岳阳县完成了“三定”批复,改革基本到位;其他县(市、区)也批复了部分“三定”方案。乡镇机构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就乡镇机构改革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研,市编办调研形成的《关于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精官减副出效益》的调查报告,引起了省编办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湘阴县将32个乡镇减至19个,乡镇班子成员由513人减少到288人。该县被确定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县之后,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深入调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改革试点方案已经上报市委、市政府。华容从*年开始启动乡镇事业站所改革,精简事业编制492名,分流人员1283名,其中516人分流后已经买断工龄,完全与财政脱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我们按照分类处理的办法,与各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反复协调,加快了改革步伐。截止目前,除8家事业单位因类别难以界定、待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再进行改革外,其余单位改革任务已经完成。华容、汨罗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接近尾声。中央编办、省编办对我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机构编制管理效果明显。市委、市政府年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的通知》(岳发〔*〕3号),进一步规范了机构编制审批程序,严肃了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岳阳县根据过去管理分散,进人口子多人员恶性膨胀的实际,在2002年实行集中管理,编委“一支笔”审批,去年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严格把关,在连续三年人员编制“负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了“负增长”。平江县结合本地实际,下发了《平江县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编制人事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实行编制人事责任任期审计,首次实现了人员编制的“负增长”。临湘市、岳阳楼区也下发了加强机构编制编制管理的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机构编制管理机制。全市全面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认真开展了清理“吃空饷”人员活动。市编办下发了《关于实行“编制实名制”,认真清理清退借调和临时雇请人员的通知》,各地各单位张榜公示人员编制情况,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机构编制部门进行跟踪督查,全市共计清退临雇借调人员415名。其中,市直清退81名。10月份市编办联合市监察局、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认真核查市直财政统发工资人员清理“吃空饷”人员的通知》,之后又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全市共计清理“吃空饷”人员497名。我们按照中央编办和省编办的要求,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全面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坚持原则,扎扎实实地抓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上半结合编制实名制和清理借调人员的工作,重点加强了市直部门的督查,下发整改通知14份。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我们按照岳发〔*〕3号文件的规定,停办了单位的机构编制手续,会同有关部门核减了单位业务经费,停发了借调人员的工资,24名借调人员被清退回原单位。9月13日至23日,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编办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县(市、区)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通过看文件、查台帐、翻资料、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办法,共查出各类问题28个。督查后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发了通报,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个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12月份我办又督查核实了整改情况,查出的28个问题有19个得到了有效解决,9个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之中。由于严格控制,督查到位,效果明显。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年减员508人,新进672人,净增164人。新进人员中,政策性安置158名,解决公安“两校”毕业生遗留问题92名。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全年减员86人。云溪、临湘、华容、汨罗等地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均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岳阳县和云溪区不仅消化了以前超配的职数,而且连续两年没有超职数配备科级干部,华容消化科级职数81名,平江消化64名,湘阴消化72名。

———事业单位登记工作逐步规范。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央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在巩固过来成果的基础上,严格按要求实施年审,认真整理和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市编办组织进行了登记管理首次行政执法检查,规范了相关单位的行为,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我们按照“稳步发展、逐步完善、周密细致、规范运作”的原则,筹备成立了岳阳市事业单位法人协会,首批发展会员单位62家。临湘市举办了为期3天的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450名法定代表人参加了培训。岳阳楼区加强各单位牌章的管理,制止了随意加挂牌子、刻制公章的问题。

全市机构编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不一致。在一些地方,机构编制工作没有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时由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决策、或者开会行文后才将涉及的机构编制事宜交来履行程序,有的甚至连程序都不履行。有些部门,机构的变动、编制的调整和人员的异动,事前不向机构编制部门报告,造成既成事实后再到编办补办手续;有的干脆瞒天过海,等到督查时发现了问题再作解释。二是机构编制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机构编制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这就使本应由法律加以规范的事情,却由机构编制部门承受压力;本应由法律框架下各方面研究论证的“博弈”过程,变为机构编制部门单独面对;本应依法进行查处的行为,却使机构编制部门难以实行。只要有新的任务,各个部门就借机要求增加机构,增加人员,增挂牌子,提升规格,加之缺乏法律约束,造成“条条干预”比较突出,违反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机构编制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显得非常艰难。三是机构编制刚性增长的压力很大。机构编制是关系财政,关系群众利益,关系各项工作体制机制保障的政治资源,机构编制部门肩负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责任。但是,由于政策性安置任务重,各政策性安置单位为了顺利完成安置任务,往往只强调安置政策的重要,使机构编制部门处于“两难”的境地,加之干部改变身份的“出口”不畅,要控制增长或实现“负增长”,机构编制部门压力很大。

二、*年的几项主要工作

*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继续精心组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有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实现民本岳阳的和谐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1、积极抓好机构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要应对比以往广得多、复杂得多的矛盾,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作出调适,以回应经济基础的巨大变革。

一是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跟踪并动态掌握试点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作法。市编办重点加强对湘阴县试点工作的指导,力争按省编办要求在上半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其他各县(市、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点,制订改革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和探索改革新路子。

二是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督促有关县(市、区)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和改革方案的拟订审批工作。已经完成分类和方案审批工作的地方,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分类后事业单位改革的办法,逐步建立基础优先、门类齐全、区域均衡、体现公平的公益服务体系,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着力抓好行政执法队伍清理和整顿。不含省里垂直管理的部门,市直有行政执法队伍28个,定编613名,其中全额拨款单位19个,编制456名,差额拨款单位2个,编制50名,收规费的单位7个,编制111名。这些门类繁多,五花八门的执法机构,大多数是依法执法的,但也有些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只顾小团体利益,乱执法、乱收费、乱罚款,影响了岳阳的经济环境。因此,要进一步树立“抓机构编制就是抓财政增收节支,就是抓治理经济环境,就是抓依法行政”的理念,从体制、职能和机构的调整入手,认真清理执法队伍,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切实解决多层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顺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四是配合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和实施《公务员法》等有关方面的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配合有关部门重点研究和处理改革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衔接配套相关政策,分类指导,大力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加强文化事业单位剥离企业的监管。与此同时,根据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配合,稳妥处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机构编制问题。

2、巩固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

去年12月,中央编办提出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即: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为落实“五不准”,全国统一设立“12310”举报电话,中央编办已经开通了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举报。中央编办领导强调,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都要有专人负责受理举报,凡举报的问题,每一件都要查实,对实名举报的,做到件件有回音。经查实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问题,将按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今年机构编制管理就是要认真落实“五不准”,重点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长期以来,在机构编制管理上,仅仅局限于“机构数”、“人头数”的狭小框子,忽视了“三定”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各部门按“三定”规定履行职能职责的情况的监督管理。今后要加强对各部门对“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公开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职能调整与编制状况,营造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良好环境,使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在“阳光”下履行,在“阳光”下运作。

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机构编制宏观管理机制。根据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环境变化和财政能力状况,综合考虑各地人口、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研究各县(市、区)事业单位编制总量,以及年度增编控制数。今后凡新设立或者变更的机构,不仅要批复机构规格,还要批复主要职能、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严格控制新增事业机构,严格控制事业机构升格。加大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力度,全面清退借用人员、临雇人员、挂靠人员和上一轮改革分流未到位的人员。重新核定行政事业编制,实行省一级总量控制。建立编制和人员台账,推行实名制管理,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五年内只减不增。

三是建立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善于运用弹性调控手段用好用活现有编制,有减有增,动态调整。在控制好编制总规模的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于弱化或取消职能的机构,要相应冻结编制、减少编制或撤销机构;对于加强或新增职能的机构,要尽量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相应调整。最近我们将根据中央编办、省编办要求研究出台《岳阳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促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法治化、规范化。

四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要了解和掌握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定期分析研究机构编制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跟踪重大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强化约束机制,加大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机构编制工作已经纳入市政府对各个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对市直各单位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今年市委已将县、乡机构编制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市、区)“民本岳阳”的考核内容。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要将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列入县乡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各级编办与组织、财政、人事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的约束机制,把机构编制管理情况与县乡领导的业绩和使用挂钩。”我们将研究拟订具体的考评办法,再向相关部门报告,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经常性督查,重点督查各地各单位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拓宽信息渠道,开通机构编制举报电话“12310”,认真受理干部群众举报,做好举报电话和案件的受理查处工作。

五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三统一”等基础性工作,加强证(卡)建设和机构编制软件建设,完善由市编办统一监制的用(列)编通知单。市编办将在第一季度末组织专项督查,确保“三统一”落到实处。加强岳阳机构编制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宣传机构编制政策,公布机构编制信息,加强上下联络与沟通。加强与财政、人事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建立定期沟通的平台和工作机制。继续抓好编制实名制管理,把清理借调人员、临雇人员和“吃空饷”人员的工作常态化,促进机构编制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3、认真落实《条例》,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重新修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是我们搞好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的法规,必须认真领会,切实执行。一是夯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基础。严格按程序按要求把好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材料审核关,提高登记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登记档案管理。作好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准备工作。结合事业单位法人协会学习讲座活动,举办1-2期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二是加强事业单位法人监督。严格按要求抓好事业单位年度检查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资质的跟踪机制与评价机制,加大对事业单位法人开展业务活动情况的监督力度,及时注销丧失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三是积极开展法人协会活动。要按照事业单位法人协会章程制定工作规划,积极开展维权服务、学术讲座、理论研讨和学习考察等活动,搞好省、市“优秀事业单位法人”和“优秀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评选表彰活动。

4、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机构编制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调研,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要把加强学习调研、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机构编制队伍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学习型机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新形势,了解新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把机构编制工作同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联系起来,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心系群众。

二是积极进取,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使机构编制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要敢于触及矛盾,善于化解矛盾,通过体制创新,不断消除妨碍改革发展稳定的体制机制弊端。

三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提高决策咨询和综合协调能力。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提出体制、职能、机构、编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真正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有作为。要主动为各部门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作机制、创新管理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改革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善于协调。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5

(一)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1.按照要求积极稳妥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调整和完善了我市政府机构设置,科学规范部门职能,结合我市的实际,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新增市城市管理局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个政府工作部门;组建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贸易局、市文化体育旅游局3个政府工作部门;撤销市发展计划经济贸易局、市文化体育局、市招商旅游局、市粮食局、市乡镇企业局、昆钢教育管理办公室6个机构;调整市委、市人民政府局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为正科级机构,调整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为副科级机构;将市计划生育局和市劳动社会保障局2个机构更名。经过调整,安宁市人民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6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1个,直属管理部门1个。目前涉及政府机构改革16家单位的职能调整已完成和“三定”规定(除发展改革局和政府办外)初步审核完成。

2.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积极按程序办理编制使用审批手续。按照上级有有关规定和要求,对调入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进行了审核,严格按程序办理编制使用审批手续。至20__年6月30日,共办理编制使用审批47人,其中调入行政机关的11人,调入事业单位的36人。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1.圆满完成20__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检验工作。共确定法人事业单位264个,办理年度检验合格189个事业单位,办理变更登记21个事业单位,办理设立登记(备案)4个事业单位,办理注销登记2个事业单位。

2.开展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规范化整理工作。收集、分类、整理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264卷。

(三)公务员管理工作

1.为我市市级国家机关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325人办理了非领导职务确定(晋升)工作。

2.基本完成了20__年春季公务员招考工作,目前己进入政审和录用阶段。

3.完成了我市国家机关军队转业干部情况、国家机关305名科员职务人员情况、2420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有关情况及国家机关非公务员身份人员的调研和调查统计工作。

4.做好了我市26名企业军队转业干部的解困稳定工作。

(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积极支持配合我市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配合教育局修改完善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方案;昆明市人事局推荐我市作为人事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联系点,我局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前提下,积极组织相关材料上报;进一步完善我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截止6月30日止,共鉴证聘用

合同17批次170份。(五)工资福利工作

1.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20__年部分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职务工资档次和正常晋升级别工资;三年优秀工作人员发给一次性奖金、6晋升奖励、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审批工作,办理了全市非领导职务晋升工资变动审批手续;

2.完成安宁化工学校剥离人员工资纳入财政统发等相关手续;

4.完成职务变动工资晋升、调动人员工资确定、工伤认定、退休手续、病故善后处理等日常工作。

(六)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

1.启动非公经济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和资格认定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紧扣昆明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真正打破人才身份和所有制限制,在现行政策范围内,制定了优惠政策,在非公经济单位永昌钢铁、宏翔监理、三合钢构、大西洋等公司启动非公经济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和资格认定全方位服务工作。

3.做好“wto与涉外知识”及“计算机运用能力”培训考试的后续工作,将考试成绩登记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手册》中,为20__年参加计算机运用能力培训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办理合格证846份。为我市各单位及昆钢、云化企业剥离人员补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793本。

(七)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通过“安宁市人才网”,积极收集、整理和各类用人单

位和求职人才的供求信息,开展好网上人才交流活动。为驻市企业提供人才引进服务,做好各类用人单位和求职人才的交流、人事及各类人才的培训、考试等工作。

(八)做好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撰写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九)工作

上半年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1件(市委办转办一件),来访的内容涉及工资分配,停薪留职,提前退休、聘用合同的解除、事业单位临时人员工伤认定等方面的内容。对11件件的处理情况是立案处理3件,现场答复8件,结案率100。

(十)信息宣传工作

认真做好《安宁人事与人才》的编印工作。今年上半年,编发信息7期,收编稿件37篇。向《云南人事人才》杂志、《昆明市人事工作简报》及市委办、机关党委等上报信息10余篇。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人事人才政策滞后于实际工作,给人事人才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二)由于教育、卫生等接收毕业生数量较大的系统都在进行综合改革,我市今年没有事业单位提出招考计划,各单位又对“凡进必考”的原则认识不足,补充人员观念没有改变,学生就业矛盾非常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俊,这是人事人才工作中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焦点问题,己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处理不当容易引发。

(三)企业军队转业干部问题目前己是全国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受周边和外省情况的影响,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还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投入更多精力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四)由于政策及历史遗留原因,各单位目前仍有部份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个人切身利益不能解决,反映较大。

(五)“安宁人才网”还未与“昆明人才网”联网,不利于信息交流和人才资源共享。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乡镇区划改革工作。成立“教师人才交流中心”和“卫生人才交流中心”。

(二)加强安宁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

(三)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公务员法》,出台我市《党政群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办法》和《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办法》。

(四)充分利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这一契机,进一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继续做好非公经济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和资格认定工作。

(五)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工作

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分配管理,指导各事业单位建立起按岗定薪、按业绩定酬、待遇能升能降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对各类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及继续教育不断提升现有人才素质。进一步完善《安宁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和《事业单位补充人员考试、考核实施办法》。围绕基础产业、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加大毕业生供求信息的及岗前培训,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和非公经济组织就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七)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区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会议精神为依据,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社区教育中心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通过改革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社区教育中心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中心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加强领导、深入宣传,营造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良好氛围。为保障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圆满完成中心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心成立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㈠成立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领导中心全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最终决定岗位设定、岗位待遇,并对改革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确定中心机关科长、学校校长的聘任,审批中心机关副科长、学校副校长等工作。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办公室):

主任:**

成员:******************

主要职责:制定中心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及相关制度,制订聘用合同书,确定中心科长和各直属学校校长的岗位设定、岗位职责,督察人事制度改革进展,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调解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出现的争议等。

㈡中心机关要成立由主任任组长,电大分校、一职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小组(5-7人组成)。

主要职责:领导本部门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负责制定本部门聘任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本部门内部机构及岗位设定,负责本部门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的制定;确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人员的聘任,聘任方案报领导小组审核,人员的聘任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负责本部门的人事争议调解工作。

三、基本原则

㈠公开、平等的原则。聘用双方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

㈡合理高效原则。各部门根据本单位编制,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进行聘用。

㈢竞争择优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全面考察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健康状况,竞争上岗,择优聘用。

㈣稳中求进原则。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准备,周密策划,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工作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保证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四、改革范围和对象

本方案适用的范围是:社区教育中心系统在区人事局备案的国家正式机构,各事业单位的国家正式教职工。

五、改革的实施步骤

㈠制订改革方案(1月8日——7月4日)

社区教育中心领导小组提出改革方案征求教职工意见,经社区教育中心领导小组集体讨论通过后,报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㈡实施阶段(7月5日——7月30日)

⒈宣传动员阶段

召开动员大会,学习、宣传中心改革方案,把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教育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改革。

⒉竞聘阶段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步实施改革。

⒊签订聘用合同

本着聘用双方自愿的原则,按管理权限分别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签订《北京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合同有效期3年;与内部退休和离岗待退人员签订《##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内部退休协议书》和《##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待退协议书》。做好聘用合同鉴证服务工作。

⒋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根据区安置未聘人员的有关政策,妥善做好未聘人员安置工作。

㈢总结备案阶段(7月31日——8月底)

对聘用合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写出工作总结,报##区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备案,同时做好人员职务、岗位变动和档案工资调整手续;做好文件、材料、合同文本的归档工作。

㈣深化改革阶段(9月1日以后)

社区教育中心领导小组继续抓好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完善与之相配套的人员录用、考核、奖励、工资分配等方案;对聘后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管理等,确保中心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六、机构及岗位设置

㈠中心系统机构设置

中心系统设有法人单位8个,分别是##区社区教育中心(编制18人)、##区社区教育中心教学研究室(编制5人)、北京市##区自学考试办公室(编制2人)、##区第一职业学校(编制95人)、北京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区分校(编制6人)、北京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区分校(编制6人)、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编制3人)、##区成人教育学校(编制26人)。

㈡岗位设置

各单位根据中心核定的编制,结合本单位实际,科学合理的设酶谖弧8谖环秩啵垂芾砀谖弧⒆ㄒ导际醺谖缓凸で诟谖弧?BR>⒈管理岗位的设置

根据(京编办〔2000〕2号)文件标准,按照中心规定的职数设置,严格控制。

⒉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

凡属可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岗位均属于专业技术岗位(技工岗除外)。实行岗位总量控制与专业职务结构比例控制相结合,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与岗位聘任的统一。

⒊工勤岗位的设置

从事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岗位属工勤岗位。对于职能相近相似,工作量不足的要精简合并。可以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工勤岗位,要逐步实现社会化管理。

中心系统机构、岗位及职数见下表:

机构岗位及职数(现有)

##区社区教育中心中心办公室主任1名、副主任1名、科员4名

社区教育科科长1名、副科长1名、科员2名

学校管理科科长1名、科员1名

教育需求调研科科长1名、科员1名

##区社区教育中心教学研究室副主任1名、科员4名

北京市##区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1名、科员1名

##区第一职业学校(北京市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区分校)校长1名,副校长3名(其中电专校长1名),科室主任、科员及教师、工勤人员108名

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区分校校长1名、副校长1名、教师9名

##区成人教育学校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校长1名,副校长2名,科室主任、科员及教师、

工勤人员42名

七、聘任办法版权所有

㈠严格执行竞争上岗的办法。

㈡聘任程序:先聘管理人员,再聘专业技术人员,最后聘工勤人员。在参加竞争后,由法人代表聘任,并签订《北京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报中心备案。

㈢聘任中可以打破原有干部工人身份、专业技术职务等限制,依据德、能、勤、绩,按岗位需要选聘人才。

㈣校长、科长参加竞聘后,领导小组确定校长、科长岗位人选,社区教育中心签发干部聘任书。

㈤学校副校长、中层干部、机关副科长及科员参加竞聘后,由领导小组审批,校长、科长再行聘任。

㈥中心系统聘用人员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单位人事、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

㈦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并明确违约责任(一式二份,甲、乙方各一份)。

㈧劳动合同制职工,改签聘用合同,社会保险不能间断。

㈨法人代表公布聘用结果,受聘人正式上岗。实行聘用制后,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和复退军人,不因编制名额和岗位限制影响聘用,首次聘用时间原则上在3年以上(含3年)。

㈩按设置的岗位和条件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签订聘用合同,约定1年试用期,实行试用期工资,1年期满用人单位考核合格的办理转正定级手续,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由本人与区人才服务中心签订存档协议,中心为其提供人事服务。从外埠引进毕业生,双方应签订5年聘用合同,并明确违约责任。

八、干部聘任

㈠实行任前谈话制度。领导小组对聘任前的学校副校级以上、机关副科长以上干部实行任前谈话制度。

㈡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合理流动机制

各学校、机关科室在职干部凡达到以下规定离岗年龄履行职务任免。

⒈校长、机关科长男57岁,女53岁一般不再继续任实职,改任调研员职务。

⒉副校长、机关副科长,男55岁、女52岁不再继续任实职,改任副调研员职务。

九、工资分配办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和实施岗位工资制度,依据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实际聘用岗位核定教职工档案工资。研究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成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

十、未聘人员安置

㈠未聘人员的安置原则

未聘人员原则上由单位内部安排,不得擅自将未聘人员推向社会。各单位可根据未聘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予以妥善安置。

㈡未聘人员的安置办法

⒈转岗安置

各聘任单位对因工作能力、业务水平、身体状况等条件限制,未能竞聘上岗人员,要坚持内部安置为主的原则,合理调整单位内部岗位设置。对未能上岗人员转岗安置,转岗安置人员享受转岗后的待遇。

⒉合理流动

各单位鼓励、引导未聘人员在本系统内跨单位流动。

⒊内部退休

至聘用合同签订之月,工龄满30年或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且连续工龄满20年以上的人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单位同意后,领导小组批准,可以实行内部退休,双方签订《内部退休协议书》,办理内部退休手续。其待遇按照办理内部退休手续当年的退休费标准核定本人退休费凡遇每二年晋升一档职务工资,国家调整工资标准和在职人员增加职务补贴时,按在职人员标准相应调整,重新核定退休费。内部退休期间的工龄连续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由单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其它待遇及管理办法与本单位退休人员相同。版权所有

⒋离岗待退

至聘用合同签订之月,参加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内又不符合内部退休条件的未被聘用上岗的人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单位同意后,经领导小组批准,可以保留与单位的人事关系,实行离岗待退,签订《离岗待退协议书》报中心办公室备案。离岗待退期间的待遇执行本市规定的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凡遇每两年晋升一档职务工资、国家调整工资标准和在职人员增加职务补贴时,只按在职人员标准相应调整档案工资,不再重新核定离岗待退工资。离岗待退期间的工龄连续计算,至符合内部退休条件时,按内部退休办理。待其办理正式退休手续时,按档案工资计发退休费,其它待遇及管理办法与本单位退休人员相同。

⒌待岗择业

对于未聘上岗又未能按照上述办法安置的教职工,单位要给以半年的待岗择业期,并安排适当工作,待岗期间工资待遇为本市规定的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待岗期满仍未上岗人员,单位给予不低于《##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试行办法》(顺政办发〔2003〕76号)中规定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中心将其档案转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中心或区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按照本市规定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手续。其养老保险办理的办法按照##区《关于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办法》(顺政办发〔2003〕75号)中规定执行。

档案关系存放在当地劳动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项保险。在没有新的接收单位前,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由本人全部缴纳。

⒍病退

经区级及以上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员,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工龄满10年的,个人提出申请,单位同意,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可办理病退手续。

㈢相关规定

⒈内部退休、离岗待退人员,仍然占原单位编制,参加原单位考核,不参加单位职称评定;无违纪、违法、违规记录的年度考核给予称职等次。

⒉内部退休、离岗待退人员,工龄连续计算。

⒊凡符合聘用条件但又拒绝岗位竞聘的人员,按自动离职处理。

十一、不辞而别、超期不归人员改革办法

㈠中心系统中不辞而别、超期不归人员,各法人单位应通知其参加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㈡通知不到本人的,应通知其同住成年亲属;直接送达通知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通知,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通知日;在受送达通知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通知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可通过新闻媒介公告通知。自公告之日起30日后,即视为送达。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7

一、主要任务

(一)做好以职能界定为主要内容的机构编制调整工作。事业单位改革中,应着重调整职能配置,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确定内部岗位职责和经费开支渠道。

1、调整职能配置。事业单位的职能,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部门所规定的业务范围,由机构编制部门界定(行政类事业单位须经政府行政部门授权委托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转变政府职能的相关政策要求,在严格、科学界定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填报《*市××(事业单位名称)职能配置、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见附件2)和《*市××单位岗位设置说明书》(见附件3),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分别报市编委办和市人事局审定。其中岗位设置的相关工作按市人事局《转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太人发[20*]72号)执行。

2、精简人员编制。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在保证事业单位正确、及时、高效地履行规定职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编制规模。实施改革的事业单位,其人员编制总数原则上应在原有基础上精减10%以上,并重新予以核定。职能调整后确需增加编制的,应写出专题报告,报市编委办批准。

3、核定经费来源。事业单位经费参照原供给方式重新核定,一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科学定岗定员。事业单位的职能、编制、经费来源和岗位设置确定后,要进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聘用程序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市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太委发[20*]38号)执行。定岗定员工作完成后,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除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通过公开竞争聘任到机关任职的事业单位人员外,不得再借用事业单位的人员到机关混岗工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停薪留职,凡仍在停薪留职的必须与单位解除人事关系。

(二)深化以激活内部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着眼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能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的新机制。在调整职能配置、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确定经费开支渠道和定岗定员的基础上,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以激活内部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上,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规范、完善以下6种机制:

1、完善人员聘用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市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太委发[20*]38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员的聘用政策、程序和聘后管理,使聘用合同真正成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律依据,成为单位和个人权利义务的具体体现。市人事局要从维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出发,把各单位聘用合同的管理情况,作为检查、考核、评价一个单位人事管理状况的主要内容。凡不实行聘用制或走过场、搞形式的,都不能通过考核验收。

2、强化公开招聘制。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印发〈*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太政发[20*]75号)的有关规定,坚定不移地推行公开招聘制度。要把强化公开招聘制作为体现社会公正、公平、树立和维护政府形象、取信于民、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凡违反公开招聘原则擅自调入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推行领导公选制。要通过改革,使事业单位领导的选拔任用逐步由行政调任为主向公开选任为主转变,由系统内行政调任为主向面向社会公开选任为主转变,由终身制向任期制转变。下属事业单位较多、且规模较大的行政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率先探索,总结经验。

4、探索岗位工资制。根据江苏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等指导意见〉的通知》(苏人发[20*]17号),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遵循按岗取酬的原则,打破现有的工资制度,逐步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岗位工资制。即:在实行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包干的前提下,职工原工资一律记入档案作为“档案工资”,实际工资报酬与档案工资脱钩,实行在什么岗位取什么报酬的办法。聘用人员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基础工资保障基本生活,岗位工资体现所负责任,绩效工资反映贡献大小。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只能作为竞争上岗、岗位聘用的条件,不与工资直接挂钩。市各行政主管部门可在本系统内选择改革条件比较成熟的单位率先试点。

5、创新绩效考核制。要在总结年度考核、岗位考核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绩效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其重点是考核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的成绩、业绩和功绩,考核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绩效考核要按不同的岗位类别进行分级分类,量化指标,细化内容,要把考核结果作为续签合同、奖金分配、职务升降的依据。绩效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群众公认的原则。各单位可结合实际,大胆实践,总结经验,不断规范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6、健全养老保险制。各单位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适时推行多险种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制,并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办公室《批转关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的通知》(太政办〔20*〕23号),做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项工作。

二、相关政策

(一)鼓励各类人才自主创业。鼓励事业单位的各类人才提前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从事社会中介服务等工作。对此类人员,可采取一次性补偿的办法置换身份。其补偿办法按《中共*市委办公、*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社会事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改革中有关人事劳动关系处理的意见》(太委办[20*]80号)执行。

(二)实行富余人员分流。为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机构调整、精简编制、撤销归并后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对在本次改革中的富余人员,可实行多渠道分流,其分流办法按《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社会事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改革中有关人事劳动关系处理的意见》(太委办[20*]80号)执行。

(三)规范事业单位编外用工。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补充工勤岗位人员,一律实行公开招聘、不进事业编制、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的新机制。具体参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补充汽车驾驶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太委发〔20*〕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时间要求,认真研究改革方案,落实改革责任制。市改革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分阶段对各单位改革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检查验收。

四、相关事项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8

二、严格机构编制和组织人事纪律,杜绝违规行为。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号)、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凡涉及机构编制事项坚持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办、“一枝笔”审批、一家行文的“三个一”制度。机构改革期间,原则上不再受理有关机构升格、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等机构编制事宜。严禁借改革之机突击进人、突击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严禁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人员编制、冒领财政资金。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服从组织分配,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和安排。

三、严格财经纪律,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机构改革涉及的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清查资产的登记处置和财务清算工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要加强对资产和账务的管理,不得弄虚作假、瞒报漏报,不得随意变更、毁坏财会帐目和凭证,不得擅自改变资产用途,不得以转移、转卖、转借、私分等方式擅自处置公款财务。严禁借改革之机用公款相互宴请、大吃大喝和安排旅游、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违反规定突击购买、配备、调换小轿车,严禁违反规定突击购买、分配住房,严禁突击发放奖金、补贴和纪念品。

四、严格保密纪律,加强档案管理。在机构改革方案研究和确定过程中,对部门职能设置、编制调整增减等内容要严格保密,不得对外透漏,更不得传播小道消息;组织实施中,要确保不失密、不泄密。改革调整部门要认真清点、保管好文件和档案,做好移交工作。要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得擅自涂改、抽取、伪造或销毁档案。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9

今天这个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编办主任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来一年的机构编制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各项工作。等一下,湘岳市长要组织大家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文件,克勤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2004年的机构编制工作

由于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的正确领导,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配合,市、县机构编制部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本*”九大工程,积极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今年初,我们有幸作为唯一的地市级代表,应邀出席了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我市机构编制工作经验,得到了中央编办主任李铁林等与会领导的好评。省编办主任苏仁华几次来我市调研,对我市的机构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展顺利。我市是全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市,中央编办和省编办对我市改革试点寄予厚望。省编办在我市召开了全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座谈会。市编委领导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多次到编办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改革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中央编办和省编办先后以“*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现三大突破”为题推介了我们的作法。通过这次改革,一是事业单位分类更明了。长期以来,我们对事业单位是按经费来确定性质的。这次改革,我们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明确其类别,为下一步实施分类改革作好了准备。市直417家事业单位划为行政支持类的98家,划为纯公益类的149家,划为准公益类的88家,划为经营服务类的82家。在分类过程中,我们多次深入各事业单位调查研究,以上级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广泛征求了各有关方面的意见,为事业单位科学分类打下了基础。二是事业单位定位更准了。我们经过与各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反复衔接协商,给每一个事业单位下发了机构改革方案,第一次全面核定了各单位机构名称、等级规格、隶属关系、机构类别、主要职责任务、内设机构、编制数量、编制结构、经费形式、领导职数等。目前,已有292家事业单位印发了方案并按方案改革到位,63家事业单位的方案正在衔接报批之中。与此同时,在改革中,按照“还权于政府、服务于社会、发展于市场”的思路,市直撤销事业单位38家,合并10家,拟转企14家。三是事业单位职能任务更清了。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共撤销合并职能248条,划归到行政主管部门76条,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以事代政、职能交叉的问题。四是事业单位改革措施更配套了。在市编委的直接领导下,我办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后社会养老保险衔接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为今后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2004年是改革之年,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相继启动。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本次改革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议和书记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就改革中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决策。去年12月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各地各单位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目前,市政府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前期衔接工作基本完成,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工业经济委员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6个部门的“三定”方案已经印发。5个县(市、区)上报了改革方案,其中湘阴县、平江县的方案已由市委、市政府批复。本次机构改革虽然机构调整不多,人员编制变动不大,但抓住了重点,解决了行政管理体制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为实现“民本*”和谐崛起进一步提供了体制和组织保障。一是减少了机构。这次改革,市直撤并处级机构11个,新设处级机构6个,净减5个。县(市、区)按方案实施到位后,科级机构均有减少。二是理顺了职能。改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整有关职能,解决了地区经济调节中管理分散、职能交叉的问题,增强了政府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组建商务局,解决了内外贸易分割、内外市场分割和进出口配额分割的体制弊端,促进了现代市场体制建设。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政府工作部门,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三是调整了管理体制。按照“建管分离”的原则,将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市公用事业局合并,组建了市城市管理局,重新调整了城市管理体制。撤销了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其职能和人员并入市建设局。通过一系列调整,基本克服了建口系统机构重叠、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机构编制管理效果明显。为了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编制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增设机构、机构升格和编制增加的通知》,完善了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市编办在全市统一推广使用“*市机构编制信息管理系统”,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机构编制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市、县编办严格为党委、政府把关,特别是认真落实湘办发电〔2004〕56号文件,冻结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有效控制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无序增长。去年,市编办共收到市直各单位要求增编、列编的报告298份,共涉及人员993名,其中政策性安置人员239名,其他人员754名。经严格把关,按程序报批,除政策性安置外只进了213人(其中教育单位进157人)。去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因离退休、死亡等原因自然减员412名,出入相抵,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净增40名。*县、华容县、平江县、云溪区等都实现了人员编制的“负增长”。*县通过规范进人审核程序,连续三年实现人员编制的负增长,《湖南日报》在B版头条推介了他们的经验。汨罗市在疏通“出口”上做文章,创新机关事业单位减员审批程序,较好地防止了“吃空饷”的现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有序。我们坚持以服务为本,先后上门为20多家事业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圆满完成了年度检验工作,年检率达到99%。市编办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强了法定代表人培训工作,举办了市直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第三期培训班,对98家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培训。湘阴县把培训法定代表人纳入了全县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共培训了100多名法定代表人。云溪区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撤销登记实行预先“告知”制度,受到了事业单位的好评。

虽然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混编混岗比较普遍。一些单位以各种理由,或从下属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到机关工作,或将行政机关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捆在一起。市直有一个行政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的人员一起做事,编制身份、工作岗位都很模糊;有的事业单位人员甚至还在机关明确科长、副科长的职务。去年12月我们检查了各县(市、区)财政局人员编制情况,大部分都是行政事业人员混在一起,有的单位人员编制身份连人事股长都不清楚。二是擅自借调和雇请临时人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单位长期借调人员,时间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造成既成事实后再来找编办。市直有一家单位核定30名编制,编内人员本来工作量就不足,却从外面借调了5个人做事,为时将近十年,有的借调人员年龄有四十多岁了。前两年我们要求清退,该单位不仅没有清退,反而又从外面借调4人,一直留用至今,致使问题越拖越复杂。三是违规进人的问题比较严重。个别单位和个别领导干部置机构编制纪律于不顾,乱开口子,违规进人。有的地方不顾本地人员包袱重、财政底子薄的实际情况,不按程序审批,乱开口子进人。有个别的单位甚至绕开编办,不办理增(列)编手续,找私人关系擅自到有关部门办理了调动手续,然后由单位办公经费列支人员工资。单位实在负担不下去了,才被迫到编办申请列编,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有一个事业单位,公然篡改市编办下发的文件,擅自增加编制数,再到有关单位要求进人。四是超职数配备科级干部比较随意。近两年我们每年都进行了一次科级领导职数配备情况的调查,每次的调查结果都让我们吃惊。特别严重的是县(市、区)科级职数,有的单位领导配备达到或超过了单位的编制数,稍微大一点的单位正副职都是10多名,个别的甚至达到16、17名,出现了2、3名领导共管1个股室,4、5名局长领导1名干部的怪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领导和机构编制部门把关不严的原因,也有有关单位党委(党组)和政工(人事)科不负责任的原因。不管怎样都与中央、省、市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格格不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这里我还有两个问题作点说明:一是各单位有关编制的报告不能随便给要求用编者本人。这种情况过来有,近年更多了,我们可以说是常常被这些报告所困扰。个人拿着报告到处跑,你是收也不好,不收也不好。我想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存在,主要是两条:一是单位不负责任。哎呀!得罪不起,难得缠,写个报告盖个大印随他搞去。二是单位领导工作被做通了。反正写个报告盖个公章,有本事自己弄到编制,多一个少一个自己荷包既不少钱也不多钱,落了个人情做。在这里我强调一下,今后再不要有这类报告出现了。但如果在某单位再出现这种报告,那我们就只好先君子后小人,我们先文字通知政工(人事)科,拒收该单位所有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报告,然后停办该单位半年机构编制事宜。要知道千斤担子大家担,矛盾都集中到编办,我们就没法从事正常工作了。第二个要说明的问题是,有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在编办与主管单位之间耍小聪明、讲假话。说:“编办已经答应了,你们只要打个报告就可以了。”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编办任何人不会当这样的“教唆犯”,如果有的话,欢迎各单位举报,我一定认真查处。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离不开各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各位领导和政工(人事)科长一定要帮我们把好这个关,过去你们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给我们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二、关于2005年的几项主要工作

2005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继续抓好自身建设,推进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上新台阶。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们要着力抓好如下工作:

一、全面推进三项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要着眼于“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体制保障”的目标,继续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

1、按时按要求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去年召开的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对本次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到位”:一是机构调整到位。这次改革对政府机构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各县(市、区)对撤销机构要摘牌收印,不搞过渡;对合并单位要真正合到一起,不能明合暗分。要结合实际,主动把本地区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同一行政层级之间的中间层次机构坚决撤掉。各单位内设机构必须按要求规范设置。二是职能转变到位。全国和全省编办主任会议反复强调,这次改革要重点加强对政府部门职能的研究。我们要通过改革,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要促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归位。对于各部门单位而言,还要通过这次改革,优化本单位的运行机制,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从“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型。三是人财物的划转到位。这次改革涉及机构撤并、人员进退去留和财产分割移交的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量很大。我们在市直单位改革过程中,先后三次召开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十几次召开有关单位协调会,基本解决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各县(市、区)编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给县(市、区)领导当好参谋,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实。

2、完善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一是按要求完成改革方案。迄今为止,市直还有个别部门由于种种原因未上报改革方案。希望这次会议以后,有关单位能尽快地拿出意见。各县(市、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加紧实施,原则上要在6月份结束。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专项督查。二是政事分开要彻底。对于那些依附于行政机关的、完完全全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予以撤销,其职能划转到机关。对于行政授权于事业单位、人为地使事业单位出现复合性职能的,其行政职能要剥离。三是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对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编制要严格控制,空编后按程序报批,坚持“凡进必考”。对推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其编制管理必须遵循“有编才聘,先报后聘,擅聘受罚”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新进后勤服务人员、有关单位的特殊岗位人员一律实行“一年一聘”制,不列编制,不转人事关系,不接受人员档案。对拟改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实行“冻结”管理,人员只出不进,必须聘用人员的,参照企业聘用人员的办法,不再办理编制手续。大力加强事业单位编制结构管理,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凡人员编制结构失调的,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人员编制结构恢复到核定的比例上来。

3、稳步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从今年起,我省免征农业税,乡镇机构改革等配套改革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机构编制部门主要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澄清底子要深入调研,拿出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澄清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底子,不要把陈年老帐拿来应付了事。不但要查明党政机构、事业机构、派出机构的数量,还要查明明存实亡的、职能严重弱化的、复合性职能的、主要从事经营服务类工作的机构的基本情况;不但要查明行政事业编制和实有人员的数量,还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把财政拨款编制和经费自理编制理清楚,把超编人员、临雇人员、上一轮改革分流尚未到位的人员一一列出来,让领导心中有底。二是要规范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机构设置业务性很强,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当参谋、出主意。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要区别对待,事业站所是乡镇机关的下属机构,是为机关履行行政职能服务的,绝不能与内设机构混为一谈。乡镇机构设多少、设哪些、如何设,都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执行。既不能搞假撤并,名合实分;也不能不切实际,违背政策乱撤乱并。按照全国、全省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对乡镇机构编制的监管,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不能增加,省里要对乡镇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今后所有乡镇,只有经过严格的控编审批、确认有空编且没有分流人员任务的,才能进人。三是要合理核定职能职责。这次改革,乡镇机构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我们要把有关机构的职能职责理顺,不能出现职能交叉,也不能出现管理空白。在此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要努力推进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切实解决“错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四是要多渠道搞好人员分流。县(市、区)编办要按照有关规定,结合乡镇实际,认真核定乡镇机关及事业单位编制,配合人事等有关部门,多渠道地把超编人员分流到位。

二、不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

中央编办提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机制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宏观管理机制、动态管理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和机构编制的约束机制,逐步由重具体审批转向宏观管理与具体审批并重,由重日常管理转向政策研究与日常管理并重,由重事前管理转向监督检查与事前管理并重。按照这个精神,今年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点是:

1、在市直部门单位推行“编制实名制”。为了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防止混编混岗、吃空饷、无编进人、违规借调人员等现象发生,我们今年将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编制实名制”。所谓“编制实名制”,就是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量和编制性质,进一步明确、公开各单位在职在编人员的编制身份。市直各单位首先要对本单位的编制和人员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清理,要根据我们统一规定的格式,制作人员编制公示榜进行公示。下属事业单位和机关在一起办公的,纳入机关公示榜一并公布;有独立办公场所的事业单位,在本单位办公场所公布。我们将组织专人检查张榜公示情况,凡未按规定张榜公示的,要跟踪督促整改,直到明确人员编制身份,张榜公示为止。今后,我们要把“编制实名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办法,长期坚持下去,各单位每年都要对人员编制情况进行一次公示。市编办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设立举报电话(8889600)和举报箱。各县(市、区)在明年全面推行这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今年可以先行一步。“编制实名制”是一项新的工作,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请分管领导同志亲自过问一下,请政工(人事)科的同志配合我们把工作做好、做细。

2、全面清理借调和临时雇请人员。为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减轻财政负担,市编委决定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借调和临时雇请人员进行认真清理、清退。从今天开始,市直各单位要结合“编制实名制”,对本单位人员编制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已经借调的人员和不按规定聘请的临时工,必须在4月底以前无条件清退。我办将会同市人事局、市财政局,一起对各单位清退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凡不按规定清理清退借调和临时雇请人员的,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的通知》规定的纪律执行。今后,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都不得从下属单位或外单位借调人员,更不准从县(市、区)借调人员。没有实行社会服务化的单位确因工作需要雇请打字员、保洁员等,要严格控制人数,并依法签订聘用合同,连续聘用时间不得超过三年。

3、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按照中央编办、省编办的要求,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面上普查与点上抽查相结合,问题检查与督促整改相结合,督查一次,通报一次。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事情,发现一件,处理一件。除上面所提到的各项督查之外,机构编制部门每年都要对本地各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进行一次年度检查,不仅要对照“三定”规定或相关文件检查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还要检查各单位履行职能职责的情况。要继续坚持对县(市、区)和市直单位机构编制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每年通报一次目标管理检查情况。继续发挥机构编制特邀监督员的作用,组织开展经常性监督活动。

三、努力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1、积极筹备成立“*市事业单位法人协会”。成立协会,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行业自律性管理,加快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维护事业单位法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要求,我们正在积极筹备,拟向编委领导汇报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正式成立“*市事业单位法人协会”。各事业单位要积极支持和配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作好筹备工作。特别是各主管部门,要简政放权,给事业单位真正的法人地位。

2、切实加强登记管理行政执法检查。一方面要对事业单位进行执法检查,检查事业单位在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检查各县(市、区)登记管理机关的执法情况。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正确履行登记管理的职责,依法保护事业单位法人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对不规范的登记管理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努力做好年检工作。事业单位法人要认真总结过去一年开展业务活动的情况,认真检查事业单位法人行为,认真检查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情况。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做好组织工作。一方面要及时组织好所属事业单位按要求登记或年检,对年检工作相对滞后的单位要及时督促办理。这里拜托各主管部门,要敦促今年还没申报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的单位,尽快到编办登记科办理年检手续。逾期不申报年检的,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失效,不得继续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我们将依法登报公告。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上报的材料要严格把关,逐一审核,确保所报材料及所涉及的项目都真实有效,保证上报材料的齐全、完整、不缺报。登记机关在提高年检水平、确保年检质量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为事业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办事处事业编改革方案篇10

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2006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2005〕++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05〕++号)文件精神,在2005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2002〕++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2002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2003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2004〕+=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2005年10月,就2005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2006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2002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2002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2002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2005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八是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防止有关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