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十篇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十篇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5:49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1

[关键词]远程教育;公立中小学;美国

一、背景最近几年,美国远程教育课程不断增多,报名人数不断增长。

美国教育局教育技术办公室(oetDe)做了一项名为公立中小学远程教育课程”的调查,该调查从全国范围内收集、分析了美国公立中小学2002~2003年基于技术的远程教育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从公立学校学生的远程教育课程、传递远程教育课程使用的技术、传递远程教育的机构、开设远程教育的原因、影响远程教育课程未来拓展的因素五个方面分析了美国近几年公立中小学远程教育课程的情况。

二、调查方法

调查是由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用快速反应调查系统(FRSS)统计完成的。远程教育课程被定义为,为在某一学区报名注册的中小学生提供的一种可获得学分的课程,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在物理位置上是相对分离的。

调查表在2003年秋邮寄给全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等学区的2305个具有代表性的公立样本学校地区,这些样本学校学区是从2001~2002年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公共数据核心(CCD)的“地方教育中介调查”文档中选取的。这个样本结构包括15218个公立学校学区,14299个正规公立学校学区和989个其他教育中介(至少有一个网络学校)。在调查中有些学校学区被舍弃了,因为在数据收集中发现这些学区不适合用FRSS调查,因此最后的数目减少到了15040个。2003年12月进行数据分析,2004年4月得出结果,并于2005年3月2日公布。

三、美国公立中小学远程教育课程现状

1.美国公立中小学远程教育课程

(1)远程教育课程在公立学校里盛行

在2002~2003学年里,有大约1/3的公立学校学区(36%)参加了远程教育课程。这表示在15040个公立学校地区里有估计有5500个地区参加了远程教育课程。

大的学区比中小学区参加的学生比例要大,分别是50%,32%,37%。而且,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参加的比例要大,分别是28%和23%;东南和中部地区比东北和西部地区所占的比例要大,分别是45%,46%和21%,32%。东北部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是最少的;贫困集中的地区比较富裕的地区所占的比例要小,分别是33%对比于42%;在2002~2003学年里,大约有8000所公立学校参加了远程教育课程,这大约占全国公立学校总数的9%;农村地区比郊区和城市有更高的学校比例参加远程教育,分别是15%,7%和5%。另外,中部地区比东北部地区有更高的学校比例参与远程教育,分别是12%和5%。

(2)远程教育的课程文科较受欢迎

不同课程领域的报名人数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学校基础课程大约有8200人,计算机科学的人数11700人,社会研究或社会科学的人数有74600人。在所有报名人数中,参加社会研究或社会科学课程的占23%,英语和语言艺术的占19%,数学占15%,自然和物理科学占12%,外语占12%,其他课程的占14%。总体来说,参加基础学校课程和计算机科学人数所占比例最小,分别是3%和4%;在外语的远程教育课程中,小地区比大中地区参与的学生比例要大,分别是19%,6%,11%。而且,农村地区比城市和郊区参与的学生比例要大,分别是22%,5%和10%。可见,远程教育中文科较受欢迎。

(3)大中地区更热衷于在线远程教育课程

在2002~2003学年,提供远程教育课程的地区中,有59%的地区提供远程教育在线课程。大地区比中小地区参加在线课程的学生比例要大,中等地区比小地区的学生比例要大,分别是80%,71%,53%。而且,农村地区比城市和郊区的比例要小,分别是51%,74%,71%;在参加远程在线学习的地区中,92%的地区让学生通过学校访问在线课程,60%的地区让学生在家里访问,8%的地区让学生在其他场所访问。

大中地区和城市地区较少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大地区学生在家里访问在线课程的比例要比中小地区大,中等地区比小地区的比例要大,分别是77%,66%,55%。农村地区比城市和郊区的比例要小,分别是53%,78%,67%。

(4)较小学区及农村地区学生更倾向于远程教育中的ap课程

或大学水平课程2002~2003学年里,在参与远程教育的地区中有50%的地区有学生参与ap课程或大学水平的远程教育课程,即大约有2700个学区,大约有45300人报名参加远程教育提供的ap课程或大学水平的课程,是报名参加远程学人数的14%;小地区报名参加这一课程的人数在该地区中所有报名人数中所占比例是24%,比大中地区要大,他们分别是7%和10%;农村地区参与这一课程的学生比例要比城市和郊区要大,分别是27%,4%和11%。

2.不同级别学校的远程教育招生

在2002~2003学年,公立学校地区大约有328,000人参与远程教育课程。在所有参加远程教育的报名人中,高中占68%,联合学校29%,中学2%,小学1%。

3.传递远程课程采用的技术

提供远程教育的机构主要采取双向交互视频技术传递远程课程。调查结果显示,与基于计算机的同步网络课程(21%)、单向视听技术(16%)和其他的技术(4%)相比,更多的远程教育机构采用双向交互视频技术(55%)和异步网络课程(47%)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各地区经济基础不同,采用的传递技术也存在差异。双向交互视频技术比基于计算机的教学需要的费用低,因此,在小地区,双向交互视频技术是被最广泛使用的远程教育课程传递手段(60%)。然而,在大中地区基于计算机的异步教学是最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中地区60%,大地区72%);在郊区和城市,异步网络教学都是被最广泛使用的远程课程的教学传递手段(城市69%,郊区58%)。然而,农村地区双向交互视频技术被最广泛使用(64%)。

4.传递远程教育课程的机构

提供远程教育课程的地区提供课程所采用的机构有:计算机特许学校;学区的其他学校;所在学区(从该地区中心向外传递课程);另一个地方学校或是在本州内的另一学区中的学校;本州内的教育服务机构;本州内的州虚拟学校(比如通过网络可以访问州内的K-12课程);在另一州里的州虚拟学校;其他州的地区或学校(不是州虚拟学校);中学后教育机构;独立经营者;其他的机构。

5.开设远程教育课程的原因

调查涉及远程教育机构开设远程课程中的各种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不通过远程教育本校无法提供这些课程,提供ap课程或大学水平的课程,解决人口增长与空间局限性之间的矛盾,降低学生课程冲突,允许不及格的学生重修,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增加地区税收。

绝大部分地区(80%)将“不通过远程教育本校无法提供这些课程“作为开设远程课程非常重要的因素,59%的地区选择“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50%的地区选择“提供ap课程或大学水平的课程”,23%的地区选择“降低学生课程冲突”,选择其他原因的地区所占比例是4%~17%。

(1)小学区和农村学区选择的主要原因

“不通过远程教育本校无法提供这些课程”这一原因的地区中,小地区比大中地区比例大,比例分别是93%,82%,86%。而且,农村比城市和郊区的比例大,分别是95%,79%,86%;选择“提供ap课程或大学水平的课程”这一原因的地区中,小地区比大中地区选择这一比例要大,分别是74%,59%,54%。而且,农村比城市和郊区选择这一原因的比例大,分别是76%,49%,59%。

(2)大中地区和城市学区选择的主要原因

选择“降低学生课程冲突”这一原因的地区中,大地区比中小地区选择这一原因的比例大,分别是70%,52%,56%;选择“允许不及格的学生重修”这一原因的地区中,大地区比中小地区选择这一原因的比例大,分别是50%,34%,30%。城市比郊区和农村比例大,分别是47%,33%,31%;选择“解决人口增长与空间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这一原因的地区中,大地区比中小地区选择这一原因的比例大,中等地区比小地区比例大,分别是44%,33%,21%。

(3)高贫穷地区选择的主要原因

选择“增加地区税收”这一原因的地区中,高贫穷地区比低贫穷地区选择这一原因的比例大,分别是21%,11%;选择“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这一原因的地区中,高贫穷地区比中等或低贫穷地区比例大,分别是88%,79%,80%。

6.影响远程教育课程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开设远程教育的学区中,72%的地区计划将来扩展他们的远程教育课程,地区差异对此没有影响。成本因素是阻碍课程扩展的主要因素。

在计划扩展其课程的远程教育地区中有36%的地区将成本因素列为阻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在计划扩展其远程教育课程的公立学校中,大约有2/3(68%)的学校选择“课程开发成本”是阻碍其扩展的中等或主要因素。

四、总结

1.远程教育在农村及贫困地区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美国是远程教育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借鉴美国的实践经验,我国应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

农村远程教育的实施,不仅会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深刻变革,而且将成为新世纪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2.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支持

远程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发展远程教育需要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我国远程教育之所以取得了飞速发展,就是因为有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要求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如1991年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下发的通知:用5~10年的时间,使全国90%以上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网络联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3.远程教育课程先以文科为主

从美国的调查报告显示,文科课程比其他课程更受学生欢迎,报名人数最多。我国发展远程教育的时间还不长,经验欠丰富,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其他国家经实践证明具有发展前景的课程开始我们的探索。当我们有了经验后,再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最终实现远程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2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小学633所,教学点2*个;中学152所,其中初中116所。单设职业高中17所。中小学和职业高中在校生约30万人,教职工近2.5万人。成人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3666人,成人职工中专14所,在校生5076人。普通中专13所,在校生8581人。

我市中小学格局的特点是“平、多、大”,中学城乡基本持平;小学农村多,完全小学共475所,占总数的75,如果把教学点计算在内,农村所占比例会更大。厂办校所占比重大,中学按校数统计占29.6,职业中学占52.94,小学占24.*。这样的格局,基本与我市城乡比例、地方和厂矿比例大体相适应。

*市教育委员会是主管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职能部门。按照*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我市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下放了中学的管理权限,市教委主管包一中、包九中、蒙中、回中,其它中小学分别由旗县区、乡和厂矿主管。市教委对全市中小学只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二、主要成绩

改革开放,为我市教育发展注入了生机,就整体发展水平,在全自治区,某些方面甚至在全国并不落后:

“两基”达标按计划稳步推进。经国家和自治区验收,我市已有占人口覆盖面83.84以上的地区实现了“两基”达标。*年昆区地区被评为全国“两基”达标先进县区,郊区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县区。达茂划归*后,将要比原规划提前七年实现“两基”达标。目前,土右、固阳、达茂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二)基础教育单一化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不断调整专业,办学模式正朝着产教结合、社会联办、以职养职的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市职业技术类学校招生已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9.86,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62.4,超过全国和自治区的平均水平。第四职高、第八职高*年被评为部级重点职高。

成人教育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以职工岗位培训为重点,每年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3万人次。近年来职工培训,在培训对象上,着重于专业人员和转岗人员的新技术培训;在培训层次上,重视培养跨世纪科研带头人;在培训内容上,重视计算机和外语的培训。*年底成人中专有1所被评为部级示范学校,有6所已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学校。

民族教育在经费投入、条件改善等方面都体现了“优先、重点”发展的方针。据*年底统计,少数民族学校的生均经费与全市相比,小学多334元,中学多1100元。市区中民族中小学全部楼房化。*年市政府决定提高民族中小学助学金标准:中小学由*年的22元,按照高中、初中、小学不同级别,城镇、乡村不同地区分别提高20-50元;蒙中由37.5元提高到90元,提高了52.5元,在自治区范围内大幅度地提高民族学校的助学金标准我市是第一家。全市民族学校基本实现了“两主一公”,基本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以蒙回族为主的民族教育体系。

深化教育改革有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探索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路子。为落实全国、自治区“两办”有关精神,*年我们在郊区召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会议明确了农村教育应主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同时兼顾升学的指导思想。会议以后,按照“点上深化、面上扩展”的原则,一些农牧业旗县区积极探索农村初中的办学模式,涌现出一批小巴中式的先进典型。*年10月份在土右旗又召开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汇报会议,提出了“走大坝沟之路、办小巴中式学校”的口号。这两次会议,为农村中学的办学指明了方向,符合十五大精神和国家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路。

二是全面完成市区“五四改制”的过渡任务。从*年*区率先实行改制起,每年推进一个区的改制工作。前后经过五年的时间,特别在国家和自治区验收“两基”的关键时候,*、昆区、东河克服了校舍、师资、设备紧缺的困难,在初中纯增一个年级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过渡。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益处。

三是部分市直企业剥离学校实现了平稳过渡。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市优化办《分离市直企业办学试点工作方案》,坚持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多次反复慎重研究,在政府主持下,平稳地接收包棉子弟小学、二化子弟小学、鹿峰建材厂子弟学校。这是我市减速轻企业负担,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开拓了思路。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全市现有民办学校63所,在校生2万多人。民办教育的发展,深化了我市教育体制的改革,基本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业的格局。按照《纲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年10月下旬,组织专人对社会力量办学开展了专项调研,并制定*市社会力量办学的具体实施办法。*年,共审批社会力量办学机构27个。

五是实施素质教育正在起步。推进素质教育是国家教委*年一项重点工作。国家教委在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印发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这对我们全面推进这项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市教委*年推进素质教育主要抓了四项工作:

抓认识的提高。通过有关会议和文件,进一步强调广大教职工要正确把握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和四项内容。8月28日,召开了*市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研讨会,会议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

抓薄弱学校的建设。5月份,在*回中召开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回中后进变先进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抓评估方案的制定。制定了《*市旗县区教育局、大厂矿教育处、直属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估方案》。抓课程方案的落实。部分旗县区、大厂矿对实施素质教育也非常重视。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到湖南汩罗、上海南市区、天津等地进行了考察取经;*区、昆区、东河区和一些大厂矿教育局(处)分别召开了不同形式的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研讨会、座谈会、现场会及学习培训班,围绕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有效力的探索。昆区被自治区确定为实施素质教育试点区。目前,我市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刚刚开始起步,认识渐趋统一,观念有所转变,有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转轨”思路,正在组织实施。

教师学历合格率有新的提高,教师待遇有所改善。19*年,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9.71,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2.08,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55.59,比*年分别提高37.21、36.85、31.*个百分点,但小学和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教师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从*年教师节起,市政府给中小学在职教师每人每月增加10元津贴。目前,全市教师待遇基本得到依法落实,没有拖欠教师工资,这在全自治区为最好的盟市之一。我市中小学教师工资达到了《教师法》规定的“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的标准。

截至*年底,全市民办教师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作为一个地区,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和自治区之前(全国、自治区到本世纪末),《人民日报》头版作了报道。教职工住房难的矛盾得到缓解,部分得到善。19*-19*年共筹措教师建房资金5800多万元,建筑面积约15万平米。各地区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私建公助、资金滚动、先集后卖、吸引资金等多种办法,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特别是去年“5.3”地震后,市政府对教职工住宅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各地抓住机遇,采取建房、买房、补贴等多种形式,加快了建设速度。仅*、*年完成教职工住宅建设130152平米,安置教师1701户。城镇教职工人均建筑面积由*年的4.73平米,上升到19*年底的9.6平米以上,住房成套率达62,提前三年实现了8平米的目标,在自治区处于领先水平。

办学条件的改善年年上个新台阶。到*年,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从85年到*年,共建教学楼、实验楼128座。*——19*年进入办学设备配套阶段,教学仪器、音体美设备、图书、电教器材、语音室、计算机等累计投资1200万元,乡中心校以上都有了实验室,配备了教学仪器,乡以下完小也配备了数学、自然常识教具箱,基本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演示和分组实验。从*年开始,转入了义务教育达标阶段,部分学校的校舍建设向高标准迈进。19*年“5.3”地震,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中小学校园重建面积相当于前5年全市新建学校面积的总和。市区中小学校舍楼房化的比例由*年的69.6提高到87,增长了17.4个百分点。

教育方针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学校德育工作,以抓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优化育人环境为重点,涌现出一批德育工作先进典型学校和个人:公园路小学德育整体改革实验获国家德育实验成果优秀奖;*哈达道小学少先队等六个大队被命名为“全国红旗大队”;包钢四中少年军校参加全国少军校检阅式获金奖;刘小东、李海瑞为救落水同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舍己救人好少年、好青年”。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德育“5410工程”,基本形成学校常规制度。不少地区和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存夏令营和“手拉手”活动,培养了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年自治区教育厅在我市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市近几年德育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

教学改革方面,一些在国内有影响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已初见成效。一批教学严谨、教学质量较高的教学能手脱颖而出。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艺术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学校的艺术教育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艺术等级评定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和支持。体育方面,每年组织参加全国、自治区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均取得较好成绩。今年包一中女排代表国家少年女排参加“*年芬兰第十三届‘超霸杯’世界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夺得少年组冠军。

反映普及程度和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均居自治区前列。*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高于全国(*)和自治区(*.1)的平均水平;轻度弱智儿童都能随班就读,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06,高于全国(81.8)和自治区(86.1)的平均水平;初中阶段入学率达*.57,也高于全国(在*年前达到85)和自治区的平均水平。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3

2009、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区党政领导干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区教育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教育,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研究解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全区基础教育事业得到扎实推进、稳步发展。

现将我区2009、2009年度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况

我区隶属市直辖区,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镇,*个城郊开发试验区和*个街道办事处,人口约*万。除市区中小学由市教育局直管外,我区管辖*个镇和*个开发试验区的农村中小学。现有中小学校*所,学生*人(含民办学校*所、学生*人),其中中学*所(普通完全中学*所、职中*所、初级中学*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在校普通高中学生*人、职业高中生*人,初中学生*人;小学159所(含民办学校5所),学生46986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区现有中小学教职工4652人。

二、主要工作成绩和经验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一直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党的“十七大”及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区中小学都归属区教育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区领导每年都统筹召开两次以上专门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且能够经常深入学校基层单位做调查研究,认真制定出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好事,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的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建立健全全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建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我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

二是注重教育经费的投入。2009年,我区gdp为68.69亿元,教育投入13299万元,教育投入占gdp的1.94%,比2009年的10942万元增长21.54%;全区教育经费支出,财政拨款13299万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10.74%;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27.3%,比上一年增长21.5%;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分别是1432元、1231元和254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3%、15.3%和19.4%;小学、初中、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298元、428元和121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9.6%、83.7%和708.3%。2009年,我区gdp为83亿元,教育投入17495万元,教育投入占gdp的2.1%,比2009年的13299万元增长31.55%;全区教育经费支出,财政拨款17495万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23.18%;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27.9%,比上一年增长31.6%;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分别是2096元、1854元和28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87%、50.61%和10.63%;小学、初中、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324元、489元和12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2%、14.25%和4.13%。这些经费的投入,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有力地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落实到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是靠省、市、县(区)拨款补助解决。为确保全区学校的正常运转,我区重视抓好各项专项经费的拨付工作。2009年,我区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6418万元中,安排4287万元用于教育,占16.23%;2009年,我区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3090万元中,安排4790万元用于教育,占14.5%。在教育投入及财政拨款过程中,各中小学均开设专门账户,各项经费拨付由区财政直拨到各中小学账户,减少中间环节,及时将省、市、区免费义务教育经费补助拨付到学校使用,本级财政承担的公用经费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也能落实到位。

(三)以“改危改薄”为突破口,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一是彻底完成c、d级危房的改造工作。我区在2009年和2009年,十分重视中小学校的危房改造工作。乘着全省“消灭中小学校危房,建设规范化学校”的东风,投入资金4024.1万元用于改造学校危房(其中省级拨款3161万元,市级拨款15万元,社会筹资848.1万元),全面实施学校危房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建设规范化学校。

在这两年内,全区共拆除d级危房144栋共34448平方米;维修加固c级危房155栋共89826平方米;新建教学楼56栋50094平方米。此外,我区十分重视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和建设工作。两年来,新建学生宿舍2100平方米,新建改建厕所17间。所有拆除、维修、新建项目均100%完成任务,全部交付使用,成为全市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得最彻底的县(区),得到了省、市级危房改造工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重视学校的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办学工作。我们在改造学校危房和生活设施的同时,还结合我区的实际进行了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推进了全区学校的规范化建设。这两年来,我区撤并了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茂名市建材学校),初级中学1所(东联中学),小学1所(公馆镇禾村小学),不断整合教学资源。市十中高、初中分离以及市十一中与山阁中学合并的工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抓好我区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区已有38所学校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的要求,规范化办学正由点到面稳步推进。

(四)教学仪器装备得到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广

认真抓好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工作,教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到目前止,我区建立起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了与茂名教育城域网互联;全区装备电脑室35间,装机2125台;安装语音室25间(新装3间);建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25间(新置5间);购置多媒体教学平台43套(新装2套);筹措57万元购进幻灯机、收录机等仪器设备一大批。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中小学实验操作考核全面开展,实验开出率明显提高。全区建起学校网站179个,教师主页2365个,学生主页73852个,全区小学四年级以上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英语课。同时我区把教育城域网建设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工作来抓,到目前为止,各中学和中心小学已全部接通“教育城域”光纤,初步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此外,我们还投入资金24.4万元新增美术室4间,新增音乐室3间;据不完全统计,对体育器械及设施设备的投入资金达到74.6万元。

(五)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尊师重教风气日益浓厚。

我区大兴尊师重教之风,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全区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一是按规定足额配齐教师。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定编制足额配齐教师,全区现有教职工4652人(没有代课教师),专任教师4374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451人,大专率65%;初中专任教师1453人,本科率61%;高中专任教师470人,本科率80%,教师的学历达标率逐年提高。

二是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的配备和培训。2009年,全区各中学、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全区选拔任用中学校长40名,副校长78名,区政府拨出专门经费,在秋季开学前对新任校长举办了“教育系统纪律教育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邀请了市教育局、市一中、区纪委、区检察院等领导和专家上课。区委书记何俊海同志为培训班作了指示意见,区委副书记、区长江中南同志、副区长李明同志也亲自为校长们上课讲话。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是重视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每年区委、区政府都对各镇(开发区)实行教育责任的考核,多次指示各镇(开发区)及区职能部门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认真维护校园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解决教师职称评聘,进修培训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的实际问题,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并逐步有所增长。每年教师节,区委、区政府均召开庆祝大会,奖励优秀教师,鼓励教师安教乐教,为教育事业作贡献。各镇(开发区)也相应成立奖教奖学基金会,对优秀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在全区形成了“党以教育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

四是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近两年,我们选派了12名校长和123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的骨干教师、新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等的培训。有1名教师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50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563名教师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在这两年新招考的170名教师(2009年62名,2009年108名)中,全部纳入“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框架,实行定向招考办法,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分配到缺编的学校任教;2009、2009年从近郊学校分别选派了71名和78名教师到偏远的学校支教,实现了教师交流的定期化和制度化,促进了我区各学校师资的均衡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

(六)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发展

跨入新世纪后,由于我区的教育管理模式从城乡二元结构变为单纯乡村一元结构,面对优质学校、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的难题。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迎难而上,迅速采取措施,扭转不利的局面。

一是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全区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落到实处,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达到100%,初中生辍学率学年控制在1.8%以下,初中生入学率以及“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到95%。外来工子女在我区得到妥善的入学安排,入学难、读书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我区从2009年秋季起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春季起实施全面免费义务教育,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是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123所,比2009年增加了8所;在园(班)幼儿13500人,比2009年增加了2500人,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普九”水平不断巩固提高。高中教育继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又成为我区教育的一大亮点:两年里,我们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了对高中、职中的投入,市十中高中教学综合大楼第一、二单元建筑面积共5100平方米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市四中新建教学大楼第一单元3450平方米已经完成,这两所高中的校舍竣工后,我区高中学位将大幅增加。我区职业技术学校实行校企联合的办学体制,与珠三角一些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向珠三角地区输送的生源逐年增加,2009年改建的学生公寓也完工使用,新增实操工位200多个。职中学生升学率2009年达到了62.6%,就业率达100%。按照省、市的发展高中教育的统一部署要求,我区制定了《茂南区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方案》,到2011年,我区将增加高中学位8500个,中职学位7500个,全区初中生升学率将大幅度增长。

(七)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我区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近两年来,我区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等学科竞赛和作文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有52人次,教师中有59人次获部级优秀课例或优秀论文奖励,97人次获得省级优秀课例或优秀论文奖励。中考、高考呈现新的亮点:一是中、高考每年的平均分、合格率显著提高,优秀生、尖子生大幅增加;二是高考上重点线得高分段人数明显增加;三是在优质生源严重流失的形势下,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了高考上线人数连年增长,上省专线以上人数连续多年突破千人大关:2009年高考上省专线以上1118人,2009年高考上省专线以上达到1397人,上省专线、本科线人数二年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奋斗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也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2009年我区学生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获得了建区以来的最好成绩,2009、2009年高考体育和艺术成绩喜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教育发展经费相对欠缺。税费改革后,我区教育经费基本上全落在区财政身上,而区级财政较困难,在教育投入上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实际上配套的资金还是有限,加上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育历史欠债过多,一些学校的经费较难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制约着我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难度较大,规范化办学任重道远。我区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分散。150名学生以下的学校就有14所,有的村委会仍有二间小学,有的镇有二、三间初中;初中校舍不足,学位普遍紧缺,存在大班额现象。布局调整所需的资金缺口较大,要进行调整及建设难度大。

(三)高中(职中)学校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全区完全中学有6所,公办职中一所,却没有一所独立高中(职中),高中在校生只有六千多人,学校规模小。作为区重点中学的市十中仍然是校舍不足,尚有部分学生借宿周边民房,学校管理难度增大,竞争力不强。区职中在校学生还不到一千人,地理位置在远郊,学校师资、教学设备不足招生难度增大。

(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区名教师偏少,专业教师不配套,存在远郊不足编而近郊超编的现象;由于市和区教师工资待遇差别过大,每年有大批教师外流的现象。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发展教育政策解读

本文章是西安文理学院课题“西安地区城乡小学英语课程资源调查与研究”(KYC201028)的研究成果之一。

引言

纵观我国以政策规定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历史,应该追溯到1962年:“……1962年起,又把英语列为小学正式课程,鼓励在小学四、五年级开设,作为实验”(胡鉴明,2006),由于后来历史、经济、政策等原因,许多城市都是开开停停,没有稳定性和系统性。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开设英语的运动又悄然兴起,有人估计目前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在小学开设英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已逾百万”(桂诗春,1992)[1]。我国最早在全市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广州市,从1969年迄今一直没有间断过,在小学英语课程的建设、教研及教学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培养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师队伍。关于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过程及顺应我国的国情,多年来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话题,著名的桂诗春老师曾明确指出:“就普通教育而言,目前我国从初中开始学外语是符合实际的。”[1]尽管多年来争论不休,但在相关政策多年的导向下,英语在小学的开设现在已达到了校校普及的程度。

相关政策解读

1.宏观政策解读

2001年,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2号)。《意见》规定:2001年秋季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2]根据教育部统计局2006年的统计报告:2006年全国共有小学32.01万所,在校生10712万人,其中:城市1604万人,占15%,农村(包括县镇)9108万人,占85%。[3]这么庞大的一支学生队伍,应该有相对应的教师资源才可保证课程的顺利开设,才可保证小学英语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课程的良性发展。但事实又如何呢?“2006年全国有508个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教师(教育部,2006)”。[3]就沿海和开发地区来说,因为发达经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较内地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师资方面比内地特别是西北地区要乐观得多,统计中的这些县大多集中在西北地区。小学英语师资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缺额,是什么因素影响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

经过查阅相关政策性文件,笔者认为除了经济、地域、理念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教育部于1999年3月16日印发的《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教师[1999]1号)。该《意见》指出:“师范教育发展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需要,特别是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质量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师范教育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方针尚未完全落实;高师院校总量不足,中师学校布点过多,办学层次重心偏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规模效益、质量不高和投入不足并存”;[4]故而确定了相应的层次结构调整目标:从城市向农村、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由三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向二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过渡的改革。到2010年左右,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分别基本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积极稳妥地进行中等师范学校调整工作;继续办好一批中师,为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培养小学教师。[4]就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意见》也提出:加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努力扩大和提高师范院校培养小学师资的规模和能力。要继续办好中等外语师范学校、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举办英语专业班。中等师范学校要开设英语必修课。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可改建为中等外语师范学校。[4]

1999年《意见》与2001年《意见》初衷都是为了加快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步伐,但殊不知其影响结果确是相悖的:一方面我们希望提升全民族素质,适应时代要求从小学起开设英语课程,而且是“加快推进”,另一方面又在逐步缩减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规模,这一政策对地方中师学校的招生计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应该是导致多年来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地方小学英语教育规划发展与变化分析

为配合2001年《意见》相关精神的贯彻,相应的师范学校随即开始了小教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招生,以西安市为例,西安市各中等师范学校从2001年起开始招收初中起五年制小教英语大专学生,其中西安师范学校从2001年到2004年每年都按计划招收过英语专业学生2个班90名,共约360名,长安师范学校从2001年到2003年连续招收过三届共约240名左右的英语专业学生,因为之前西安市各小学几乎没有专业英语教师,两校这几届毕业生约600名左右于2006年起大部分充实到了西安市各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许多现在已成为所在校、区的教学骨干,甚至有的已走上了教研员的岗位,还有部分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了中学任教(当然也有少数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从事英语教学)。[5]

随着1999年《意见》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进,国内的中等师范学校都纷纷被合并、重组,改制,在未经考察教育实情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许多原本招收初中起小教大专英语专业学生的中等师范停止招生,重组的院校在招生方向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小教英语专业招生规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2005年左右开始全国各地区大部分中师并入了高师院校;少量条件好、质量高的中师则如《意见》指导,根据需要,通过联合、合并、充实、提高组建成了师范专科学校,还有一部分中师则改为了教师培训机构或其他中等学校。仍以西安市为例,西安师范学校于2005年停止招收初大专学生,并于2009年7月正式并入西安文理学院,改名初等教育学院,2010年重新计划招收英语专业学生50名。长安师范学校就和另一职业学校合并成了西安市旅游职专,学校性质发生了改变,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源头在被逐渐截断的时候,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资源便无法摆脱2001年以来的“匮乏”局面。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西安市各区县共有小学1666所左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小学学生流失严重,个郊区县辖区内每年都有撤销、合并的小学,所以这一数据是动态的),其中市区小学共约385所,农村小学共约1281所,专业的英语教师约680人,其中市区专业教师约543人,农村约137人,[6]西安市城六区每所小学平均有专业英语教师1.41人,而其他七个郊区县平均每10所学校才有1名专业英语教师,专业英语教师量的不足在农村小学体现得尤为突出,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城乡小学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

3.地方性应对政策解读

为了推进“均衡教育资源”的战略,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贯彻教育部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特点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政策。西安市扶贫办就出台了“三支一扶”政策,市教育局从2007年起每年在市区学校选派360名左右的教师到郊县、偏远地区去支教,但三年来派下去的英语老师屈指可数,去小学的英语教师更是几乎没有(市区小学英语教师也没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一般派出单位是不会派英语教师下去的),虽然西安市各区县也纷纷制订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相关政策,为保证政策的实施,到2010年6月,几乎每一个区县都制订了把英语考试纳入小学毕业考试统考科目的相关政策,但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偏远地区因为师资的原因,一直没有真正开设英语课(当然为应付检查,课表上是排着英语这门课的),大多数的小学即使开设有英语课,除了个别学校有一名左右专业英语教师可以代课外,其余的大多由班主任兼任,真正转岗的教师也并不是很多。2010年9月西安市周至县教育局的《周至县教育局教学运行状态报告》(一)就是专门的《关于2010年秋季全面开设小学英语课工作情况的通报》,要求“各初中、小学务必高度重视,克服一切困难,校长亲自抓,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对尚未开课的小学,各乡镇中心学校立即联系当地初中,落实教师,夯实责任,务必立即开课,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各初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不配合小学英语课的开设工作,加强检查督促,此项工作9月25日前必须落到实处。”[7]看到这样的政策时,我们可以想象到相关教育部门领导、“被配合”中学领导、“被开课”小学领导以及“被落实”的教师们是多么的无奈了!

结语

如何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公平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8]如何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也是《纲要》所重点谈及的内容: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8]城乡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距,但就目前来说,均衡教育资源战略的核心应放在师资的开发和培训上面。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从2010年起的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投入5.5亿元经费发起的“国培计划”则是多年以来国家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举措,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现阶段教育部正在扩大财政支出,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随着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毕业任教,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到了一定程度的充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也是一项有力的举措。2011年8月1日制订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9]随着一系列越来越有发展性和理据性政策的出台,我们对未来小学英语教育的良性发展也有了足够的信心。当然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任务艰巨,政策效应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许多热点难点问题都需要突破许多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人员长期坚持不懈地推进、实施!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R].教基[2001]2号,2001.

[3]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06.

[4]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R].教师[1999]1号,1999,3.

[5]侯俊萍,西安地区城乡小学英语课程资源调查对比例证[J].英语教师,2010(10).

[6]西安市统计局.2009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9.

[7]周至县教育局.关于2010年秋季全面开设小学英语课工作情况的通报[R].周至县教育局教学运行状态报告(一),2010,9.

[8]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5.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5

关键词:台湾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特点启示

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且利用立法、社区及社会力量充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对台湾幼儿教育与中国内地幼儿教育,进行整理与比较,吸取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我省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对我国内地地区幼儿教育立法的巩固、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完善、融合社区及社会力量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立法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台湾有专门关于幼儿教育的立法――《幼稚教育法》,除此之外还有相关法律《幼稚园教师资格检定及教育实习法》、《幼儿教育及照顾法》等相关法律14种,立法较完整,立法更深入。台湾的立法教育目标为:教育幼儿在智能、情绪、社会及身体上均能充分发展,成为一个全儿童。将幼儿身心健康视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艺术,对幼小心灵的呵护与理解。相比较而言中国内地的相关法规较少,现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相关规定11条,并且暂时尚无独立的幼儿教育立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范》分别作为大陆幼儿园法规的最高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依照教育部门的行政法规,暂且作为行业规范及行动准则,幼儿教育目标与台湾的立法教育目标也有相同之处。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美英等国虽然幼儿教育居世界前位,但是不如台湾与我们同根同源,文化差异较小,因此台湾的幼儿教育更有借鉴的价值。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又因大量已婚妇女涌入劳动力市场,家庭的幼儿教养功能被削弱,家庭教育结构转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幼儿教育的价值,肯定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不把幼儿教师当做“保姆”,而是把幼儿教育视为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环节,意识到幼儿教育对未来幼儿的性格、兴趣爱好与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且台湾一家多子化,给很多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偏远地区的家庭无力承担幼儿学习的费用,社会呈现出教育机会的不平衡。

为使每个学龄前的幼儿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台湾地区政府拉起免费教育的序幕。2000年颁发《发放幼儿教育券实施方案》,此方案意指在2000年起满五周岁未满六周岁且实际就读与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幼儿,在每年9月2日至次年9月1日均可申请一万元新台币幼儿教育券。这条法律的颁发并不是免费教育的结尾,而恰恰是免费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行政部门在不断摸索发现中找寻社会中仍然存在教育不平等之处,并且积极找出解决的办法。

为解决政府财政窘迫的问题,2005年颁布《扶持5岁幼儿教育计划》其中第一阶段明确指出:“全国低收入户、中低收人家庭、家户年所得30万新台币一下满5足岁至国民小学前幼儿,免费就读公立幼托机构;至就读私立托幼机构者,每年最高以等同于公立幼稚园学费收费总额补助之。家户年所得超过30万元至60万元以下(新台币)之满5足岁至国民小学前幼儿,免费就读公立幼托机构;至就读私立托幼机构者,每年最高补助新台币2万元。离岛三县三乡及原住民乡镇市家户年所得超过60万元以上之满五足岁人国民小学前幼儿:就读公立国幼班者1年最高补助5000元,就读私立国幼班者1年最高补助新台币2万元。”第二阶段(98学年度至9年度)指出:“依家户年所得及家有子女数分补助额度。”这与中国内地的学区房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地的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牺花重金购置所谓好学校的学区老房子,2013年北京出现均价1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教育的公平不能只依靠社会、政府、市场的调节,而必须借助立法的力量。完善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无疑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

《原住民幼儿就读公私立幼儿园学费补助办法》的颁发使得免费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原住民儿童是较特殊的群体,他与汉人族的儿童相比较下,学习较困难记忆力相对较弱,如在3-6岁给予很好的培养,将对其人生健康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落实在竞选领导人时的承诺,2010年颁布了《5岁幼儿免费教育计划》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其中规定,根据就读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分别给予每人每年最高补助金额14000-30000元新台币的补助,这使得进入私立幼教机构就读也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学前教育。此外,还对家庭困难的幼儿,根据等级给予一万至三万元新台币的补助金额,至此台湾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完整确立。通过对台湾地区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大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无论是立法的加强,还是政府作用的强化,都需要合理有序地进行。

二、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教育才能做大做强。幼儿教师的责任更艰巨,他不仅仅是“保姆”,照顾幼儿的衣食起居,更需要的是丰富的职前培养与丰富的专业知识,加上多年总结的教育经验,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发展学前教育关乎亿万儿童的成长与家庭的期盼,一代代优秀的幼儿教育者肩负国家和民族的期望。国家投入大量经费,制定各种政策,无疑是希望通过提高幼教师的素质,保证学前教育的稳步发展。台湾的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重视实践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曾在1994年、1995年分别颁布“师资培育法”与《高中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资格检定及教育学习办法》。其中规定,自1994年起,各大学、学院、幼教专业的学生在后一年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幼儿园实习,方可取得幼儿教师的资格证书,担任幼稚园教师。除此之外,在幼教专业课程的设计上也更重视实用性,在从教实习与职业技能培训上教学知识更丰富。

相比较之下的中国内地,在师范院校的幼教专业中,有明显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特点。在中国内地的幼教专业课程设计中,通识课的比重较大,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的教育方法,使得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在未来的事业道路上很难快速适应。我们应该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做法,用耐心与细心学习与借鉴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二)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更开放

有台湾学者将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895年――二战结束时期的萌芽期,幼教师被视为“保姆”:二战结束――20世纪60年代初的发育期,进驻台湾大兴国民教育:70年代以后的停滞期,台湾幼教师以在职进修的方式进行培养;20世纪80年代的再生期,由于婴儿潮的影响幼教师供不应求,因而扩大对专业幼教师的招生。现今,各种类型的大学或学院均可以开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课程。1994年颁布的“师资培育法”与1995年颁布的《高中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资格检定及教育学习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一所大学或学院只要设有26个学分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都能招收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此项规定标志着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训的单一的体制将更开放、更多样化。

(三)协调幼儿教育师范生的性别比例

所谓的幼教师性别比例主要指在幼教系每个班,男生与女生分别占班级总人数的比值。男教师大多语言幽默风趣,较女教师比思维更富有逻辑性与缜密性,意志力较强身体素质较好,对待问题敢于质疑富有批判意识,有创新精神并有很强的创造能力,为人大方坦诚少有斤斤计较之事。男教师带给幼儿的是女教师不具备的阳刚之气,很多幼儿,尤其是男性幼儿,从小在母亲、奶奶姥姥、幼儿园的女教师的教导下成长,制约了幼儿性格、身体的发展。女教师为人处世细致人微,对幼儿的关切管理无微不至,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符合广大群众对幼教师的期望。然而幼教师男女比例配置失衡会制约幼儿性格、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均衡的男女教师配置有利于对幼儿进行不同美感的教育,同时激发幼教的教学活力,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台湾2011-2014年的幼儿教育总人数在持续增长,且男教师人数基本维持稳定,而中国内地幼儿教育男性教师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平衡幼儿教育性别比例是当今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尽管台湾的男女幼教师比例较为平衡,但从宏观上看,整个中国男女幼教师的比例为3:97,男性幼教师资源格外稀缺。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为100万人,其中男性约1万人,幼儿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仍有很多因素。中国内地男性幼教师数量下降有许多影响因素,如幼儿园不愿接受男性幼教师、薪资待遇较低,晋升难度大。针对这些情况,中国内地各省份为了缓解矛盾,专门制定了应对措施。例如,江苏省规定,省财政部将给予每位幼儿教育男性师范生学费、住宿费等方面的补助,通过此措施平衡幼儿教师的男女比例。台湾地区男性幼教师数量稳定有诸多影响因素,如责任感的促使、就业前景的良好与社会的需要。但平衡幼儿教育性别比例最根本的是完善立法,加强政府管理,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和薪资待遇,让更多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人没有负担顾虑地加入教育事业的队伍。

三、利用社区及社会力量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台湾独具特色的社区幼儿园教育指的是将社区资源合理的利用,并用其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他们极其重视社区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并且确实利用社区发挥其极大的教育功能。

(一)社区教育的形式

在台湾规定的节日和传统节日中,社区会组织相应的幼儿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浓烈的节日气氛,有助于增加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以后对节日的继承与传承对故乡的热爱打下很好的基础,社区组织的节日活动细致入微,无不体现着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此外,各地区会依据自身的特色举办节日活动。以原住民阿美族为例,丰年祭是阿美族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祭典,其重要地位类似于汉族的春节,是用来庆祝过去一年作物的丰收及果实的成长,同时是一年辛苦劳作后身心休息的时间,其酝酿着深深的族人情谊及教育后代的意义。每当这时花莲的阿美族、台东的阿美族、阿里山的阿美族会以自己的方式举办活动,有时也会集聚一堂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文化差异。幼儿们会在自己所属的社区学习围圈跳舞,互答歌谣凝聚感情,感受自己种族的文化气息。同时社区会让幼儿依照大人的节日服饰,设计自己的服饰,用纸或彩笔制作简单的衣物并佩戴在身上。幼儿们不但在社区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极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其继承及发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在社区活动的带领下,幼儿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自身的社会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社区教育的保障因素

1,法律政策保障

有详细的法律保障和行政的支持,是社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基石。1965年颁布的《民生主义阶段社会政策》规定:采取社区发展方式,促进民生建设1968年颁布的《社区发展工作纲要》也规定了,社区发展目标在于推动社区各项福利建设和精神伦理建设,与2005年颁发的《扶持5岁幼儿教育计划》都使得台湾社区幼儿教育有法可循、有章可依。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对待社区幼儿教育,只对幼儿园园长提出要负责与社区联系和合作。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合理利用周围的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做出了相关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促进幼儿社区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国内地没能充分利用资源、没有重视社区教育的原因之一。

2,专业保障

台湾的大学的幼教系普遍设有“幼儿社区教育”、“家庭与社区”这门课程,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对幼儿社区教育的重视。台湾地区致力于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家庭中间化,重视社区、家庭、学校纵横合作从中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6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区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推进区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

为开好这次会议,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区领导深入到教育部门调查研究,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工作。会前,素桦副区长牵头区党政办、发改局、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编办、调研室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分组分片召开中小学校长座谈会,了解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我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评价,深入分析当前制约我区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校长们对巩固和发挥我区教育优势,推动教育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今天这个会议,是区组建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区性教育工作会议,参会的有区五套班子的领导,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各街道的书记或主任,区直各部门的负责人,教育局股级以上的干部,全区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无论从会前的准备,还是今天会议的规格,都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刚才,局长对我区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实事求是地回顾和总结;素桦同志也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区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全区教育发展的有关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会议还印发了《市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建设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和《区中小学校接受社会人士、家长捐赠助学实施办法》,希望大家会后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落实,进一步明确目标,奋力拼搏,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步伐。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建设五年规划,请大家认真地思考、研究,把你们好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下面,我主要讲两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立了“科教兴区”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区良好的教育传统,不断实现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整体发展快。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克服财政压力,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了“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和“两个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提高、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步提高)的要求。全区拥有中小学123所,学生14万人,在编公办教师6254人,学校数占全市中心城区近一半(、、3区总共约270所)。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别的事情可以缓办,但教育的事一定优先急办。在区级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连年来,每年投入的教育经费都占当年度区级可支配财力一半以上,区委区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确实是做到了优先发展,不遗余力。二是教育质量高。全区中小学优质学校和优质学位不断增加,涌现了聿怀中学、飞厦中学、长厦小学等一批名牌学校,成为全市教育领域中叫得响的品牌,聿怀中学还被评为部级示范高中学校,民办名校也在全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金园实验中学荣获“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中学”称号。我区以名校为示范阵地,教学质量和效益连年逐步提高,优势明显,高考、中考成绩始终在全市名列前茅。三是社会评价好。潮汕地区素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我区又是教育强市中的强区,不但优质学位在全市最为集中,雄厚的师资力量也声名在外(全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和小学高级教师分别约占全市33%、24%和26%),群众对教育寄予厚望。不少的居民在其它区县买了房子,但为了子女的教育,仍然把户口留在,甚至部分在外区居住的居民也想方设法将户口寄在,以求入读我区学校,特别是名校。老百姓这种独特的择校偏好,就是对我们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好的评价。

教育是的名牌,是人的骄傲,也是全区教育工作者引以自豪的一面旗帜。我区教育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区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

虽然,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我们也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实行收费改革。由于收费越来越少,学校在坚决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收入大大萎缩,可支配经费大大减少。为确保学校正常有效运作,校长们想出很多办法,使出浑身解数。二是社会对教育质量期望值很高。教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老百姓高度关注教育,实际上也是关注当前的教育现状。应该承认,教育成就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不容回避的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也不少。这里有大环境的制约,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今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就指出:“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说,自上而下,各方面对教育的期望值都是很高的。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三是师生安全压力大。在调研中,有的校长说,“难以预料的学生安全、非正常事故、伤亡事件等不知哪天落到自己头上,总是胆战心惊过日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校长们的高度责任感。这里特别要说一下市区部分家庭几个家长一起包雇一辆三轮车来接送各自的孩子上学放学的问题,还有个体的学生寄膳,现在没有纳入管理的问题,这些做法很不安全。我们目前的条件不可能像发达国家或地区那样每个学校都拥有专用的校车和学生食堂,但我们也要积极想办法,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找到一个较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希望会后人大或者政协能够组织一次调研活动,研究办法妥善解决这两个问题。作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我们对大家肩上背负的种种压力感同身受。可喜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不计条件优劣,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兢兢业业,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智慧,教授学生历世的本领;用爱心的清泉,洗涤学生的心灵,在社会上树立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受到广大学生的衷心爱戴和全社会的广泛尊重。有这样一支敬业重德的教育工作队伍,区委、区政府非常放心、欣慰和自豪。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向在座的各位校长,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当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和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强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切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教育的发展能量释放出来,破解阻碍教育发展的难题,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使的教育办得更有特色、品牌更加响亮。

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当前,我区的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我们的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下来的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思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开创教育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好“五个切实推进”:

(一)切实推进学校布局规划。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比较清晰地了解到我区存在着学校布局不合理、优质学位供不应求这一结构性矛盾。东片区的学位特别是优质学位显得特别紧张,个别学校出现一位难求现象,而处于老市区和农村的学校则生源逐步萎缩,很多小学校的学生还不足100人,校长们因生源严重不足而发愁,办学成本居高不下。如何合理优化学校布局,更好整合挖掘资源,是目前我们亟需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对此,我们必须树立主动规划、提前规划的意识,按照《市城镇中小学规划建设和保护条例》的要求,坚持“就近入学、相对集中、资源优化”的原则,认真研究学校布局的中长期规划,落实好今天提交审议的《关于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建设五年规划》,以超前的思路、宏大的气魄、厚重的手笔,对辖区的东西南北各方位的中小学布局进行精心规划。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对第九中学的改造,增加我区的优质高中学位;尽快落实建设用地和资金,启动职校新校区建设;加大力度撤并西片区和农村“麻雀”学校,谋划好西片区重点中小学的建设等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要。要认真执行建设规划,新建设住宅区要与学校配套同步建设,杜绝随意调整压缩学校建设用地和规模,防止出现新的“入学难”问题。要吸取以往改造后的学校仍然还是薄弱学校的经验教训,加快学校调整撤并步伐,把旧城老村改造与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结构,整合、重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科学发展。

(二)切实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要“走出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眼睛要盯着、盯着广东、盯着全国,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目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改革新路子。首先,要努力创造平等、竞争、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在抓好《市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的同时,把社会力量办学的重点引向非义务教育领域,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努力推进幼儿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协调发展。其次,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贯彻《区中小学校接受社会人士、家长捐赠助学实施办法》,落实各项有利于政府和捐资者双赢的政策措施,弥补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和历史欠帐。通过充分挖掘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利用“名牌学校”这块招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对公办学校利用社会资金扩建学校的,可按民办学校运行机制进行试验,最大限度解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研究制订可操作性措施,把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等资源结合起来,在节假日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有偿供市民锻炼等等,多渠道增加学校的资金来源。再次,要通过名校名师的带动帮扶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群众对子女入读名校、接受优质教育的期盼十分迫切,作为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十分重视并想方设法去满足群众的这种期盼。一方面,可以通过有计划地选派名校的教学骨干、业务精英到薄弱学校任职的形式,将优质学校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带到各面上学校,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发挥我区名校名师集聚的优势,充分强化优质等级学校强大的拉动力、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着力搭建对口帮扶平台,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学生互动等方面构建以强带弱、对口帮扶平台,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我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面对总理一再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分析的情况看,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按照温总理提出的“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符合时展的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扎实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更加注重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更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特殊智能的发掘和培养。建议聿怀中学和金园试验中学可以在明年的招生过程中,在录取分数上对一些拥有特殊智能的学生适当倾斜,通过针对性的特长培养形式,挖掘他们的潜能,让我们学生的特殊才能得到培养和发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还要通过德育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特别是公共卫生意识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长教育,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技能,从根本上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把素质教育办成特色。

(四)切实推进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师是关键。要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大力营造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氛围,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第一,要抓好校长队伍建设。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没有一流的校长,就没有一流的学校,也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为此,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对校长的工作进行考核、检查和评比,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专业化、年轻化的名校长。第二,要加强教研工作队伍建设。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方面要有所突破,一个地区教研室的水平,决定了这个地区的教学水平,教育局对教研室的配置要给予优先考虑,多给他们提供“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机会和平台,更好地吸取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要通过学习交流,引进人才,实行教研员和教师角色互换,妥善解决教研员待遇等多种措施,锻造一个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教研工作团队,确保的教育优势。第三,要认真落实《区中小学名师工程》,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严格招聘和调入程序,积极面向全国引进名牌高等院校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技能培训,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名教师、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要重视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用能干事的人。要关注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爱护教师,维护队伍稳定。第四,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着力改善工资待遇。这不是简单的涨工资,不是平均主义的发放,而是把薪酬待遇和教师个人的工作成效密切挂钩。区委区政府将根据区的财政实际,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千方百计争取尽快兑现。请各位校长和老师们理解放心。第五,要着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特别是谋取私利的案件,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7

作为一个在全国大局中具有生态、资源、稳定等方面特殊战略地位的省份,在教育发展上集中了高原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所有特点和困难,办学条件落后,办学成本高,教学难度很大。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07所,其中小学1792所(不含教学点95个),初中315所;在校生73.84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51.89万人,初中在校生21.95万人。

我省实施“两基”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年)。年,国家建立“两基”评估验收制度,国家教委下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办法》等文件。年,我省按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两基”规划。市城中区、城西区,海东地区乐都县3个县(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两基”,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为12.3%。

全面实施阶段(-年)。年,我省制定了《省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到年,有16个县(市、区、行委)实现了“两基”。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70.72%,比年增长58.42个百分点。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86%。

攻坚阶段(-年)。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我省制定了《省“两基”攻坚(-年)实施规划》。到年,有18个县实现了“两基”。年,我省最后9个县实现了“两基”。至此,全省46个县(区、市、行委)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比实施“两基”攻坚前的年提高29.28个百分点,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7%以上。

截至年,我省实现“两基”主要指标的情况为:

(一)普及程度达到验收标准。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8%,女童为99.5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3.62%,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0.55%;小学、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11%、0.74%;16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75%、文盲率为0;18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78%。

(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全省有小学教职工27516人,其中专任教师26584人,学历合格率为99.64%;初中教职工15470人,其中专任教师14325人,学历合格率为98.94%;小学和初中生师比分别为19.52∶1、15.32∶1。年以来,全省教职工工资足额、按时发放,未出现拖欠现象。2001年以来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初中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

(三)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省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27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82平方米。2008年锁定的16.9万平方米D级危房已经全部拆除。小学、初中生均图书分别为12.36、15.79册。小学、初中教学仪器配齐率达到90%。

(四)教育经费达到国家要求。—年,全省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19%、16.72%、21.14%,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比上年增长21.55%、36.03%、32.56%,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8.36、19.31、11.42个百分点;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733.17元、3395.54元、4126.95元,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991.36元、4052.02元、5366.32元;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436.96元、777.46元、1235.14元,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554.62元、1001.05元、1630.56元。全省做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的要求。

—年,全省教育费附加应征额分别为1.99亿元、2.38亿元、2.99亿元,实际征收入库数分别为1.74亿元、2.18亿元、2.50亿元,用于教育分别为1.52亿元、1.80亿元、2.52亿元;全省地方教育附加应征额分别为0.33亿元、0.40亿元、0.50亿元,实际征收入库数分别为0.20亿元、0.29亿元、0.36亿元,用于教育分别为0.20亿元、0.20亿元、0.36亿元。全省教育费附加按照《省教育费附加收入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征收、管理和使用。

—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分别为39.14亿元、53.24亿元、70.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55%、36.03%、32.56%。

(五)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面实行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推进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完善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断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学年,全省小学、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分别为99.98%、99.96%。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8

(一)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各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1、免收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部在校学生的杂费,顺利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资金拨付及使用等相关制度,切实加强了学校经费管理;积极推进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2、教育系统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截止**年10月底,**中学的迁建工程已投入×××万元,已经完成立项、选址、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征地工作正在进行,准备修建施工道路。**小学四方分部、通桥镇小学、**镇小学的运动场和附属工程已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实验中学完成了校园绿化建设和路面硬化建设,维修加固了教学楼,风雨楼已拆除,新建科技实验楼已完成了地勘、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

(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区教育局主管业务科室实行“三个加强”:加强对学校各教学业务部门的管理,充分发挥理论和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对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管理。创新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服务到基层。

1、进一步加强了教学指导。教研员每月都到联系点了解教学情况,并组织多次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了全区性的教研成果展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2、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了以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为基础的教学评估体系;对初中

一、二年级和小学

三、

四、五年级进行了摸底测评;对会考,学期、学年检测进行了质量分析;注重了毕业年级后期管理,我区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公认度进一步提高。

3、加大了教育科研力度。强化了教研教改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教学研究活动始终保持了活跃状态,三所中学接受了国家初中英语规划课题研究任务。

4、启动了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工作。已在全区逐步推行“2+2”项目的实施,目前进展顺利。继续抓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近年来,我区按照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模式“一校两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法人、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要求,极大地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年,我区城市小学、镇(街)中心校和村小的在校学生比已调整为65:30:5;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和毕业率继续保持×××;全区多数小学生已经享受到比较良好的教育。同时,整合建新村小学、天星村小学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的推进之中。***区关于《区域均衡城乡共进大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务工作经验文章被***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年8月刊发于〈政务工作交流〉14期中。

2、初中质量显著提高,校际之间实现均衡。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和×××;高中阶段入学率达××0×××。区内3所初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教学质量实现均衡。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以内。区内学生出区就读潮得到消落,初中教育的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年,我区中考取得好成绩:全区上线×××人,上线率×××,比**年提高×××。我区上联招线人数中,650分以上的达×××人,700分以上×××人,最高分为717分(总分750分)。

3、目前,区教育局正在制定《***市***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并上报市教委。

(四)高中阶段教育迈上新台阶。

1.***中学成功创重后,学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年,***中学高考报考学生×××人,高考上线×××人,总的上线率×××,超过市平均上线率(×××)×××个百分点。本科上线×××人,重点本科上线×××人。报考人数、上线人数、高分考生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秋季,***中学高中一年招生良好,达×××人,整个高中年级达×××人。

2.中职教育势头良好。为了配合我区“经济开发区”建设,成立***区职教中心,并以此为龙头,整合区内万工技校华茵校区等职教资源,共同打造一所市级重点学校。现已落实人员、机构和经费。我区职成教工作,重点已由文化培训、短期培训转向技能培训和中长期培训。今年秋季,我区共招收中职学生×××名,其中***户籍学生×××名。所有学生均按国家和市里的政策规定享受助学金和生活费补助。同时,区财政安排×××元免除了***籍学生的学费。

今年我区中考、高考均创佳绩,职教中心积极开展工作,教育事业已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继续保障教育投入。

1.教育投入继续实现均衡化。教育收费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我区把实现教育投入均衡化作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全区学校只按类别不按级别安排经费,教育投入的均衡安排有利于切实缩小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也有利于巩固治理教育收费的成果。**年,我区教育收费为零投诉。

2、扎实开展贫困生救助。**年春季,区教育局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精神,对全区各中小学×××人次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女童”、“边远学生午餐补助”和“城市低保”学生的学习费用进行减免和补助,共计×××元。各个学校还积极开展助学活动,确保我区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3.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西南大学举行了全区中小学副校级以上领导、幼儿园长干部培训班,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特别是着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采取了村小教师全部提供免费午餐、评职倾斜、补助交通费等措施,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稳定,要求向城市学校调动的压力明显减轻。

4、现代远程教育不断加强。一是今年为各校配备了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投影等设备共计×××余万元。二是拟投入×××万元构建全区教育城域网总体方向已定,正在和运营商谈判,力争今年内启动招标。三是组织全区教师参加市、区级远程教育培训×××人次。四是***中学市级课题《中学生实验技能和基本要求和考核办法》已经结题。二、2009年的工作打算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紧抓好抓落实,要进校园进课堂,让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教育系统入脑入心。

(二)继续把《***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放在重要位置,把教育事业规划的要求切实融入到《***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里去,让教育事业发展在制度安排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证。

(三)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努力让每一名初中毕业生都能升学,每一名高中阶段学生都能毕业,百分之七八十的联招线上考生能考上本科,百分之七八十联招线下的普高生能考上高职”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普及十二年教育工作。要积极争取市教委的领导、关心和支持,制定《***区普及十二年教育规划》和《***区普及十二年教育实施办法》,开好头,起好步。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9

【关键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等级差三七模式

一、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我国广大研究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尤其是对基础教育公平和均衡性的研究。教育公平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极度不合理,以至于严重影响教育的均衡性。而在我国,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善基础教育中薄弱省市和乡镇的教育状况,使得全国基础教育基本达到同一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基础教育的创新、协作式的特色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问题,导致两极教育差距严重。例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1](2)基础教育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问题,继续在人为地制造和扩大资源投入、教育条件、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并引发了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腐败现象。[2](3)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待遇问题,特别是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公平的问题,使义务教育的实施面临难题。[3](4)教育歧视现象的存在,使众多学生因为考分、性别、家庭出身、社会经济地位、生理条件等原因,继续在学习与发展、升学与就业等方面遭遇不公平的待遇。[4]针对这些不均衡的情况,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些不均衡情况出现在我国的哪些地域、哪些城镇及资源配置的哪些方面,也即寻找木桶理论中的“短板”;其次,我们应该制订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和“增长”我们的“短板”,从而提高基础教育的综合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最后,当基础教育的质量达到相应的水平时(即处于同一层次),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最佳优质均衡配置,以实现公平、平等、效率三赢的目标。

二、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短板”

医生给病人开药方的前提是明确病人得了什么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同理,在基础教育领域,要想真正实现我国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就必须找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所在。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板”在哪些方面?是否所谓的平均值就能代表义务教育实现了“平均”“均衡”?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教育资源极度短缺与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却依然存在。这不禁让人们思考这些有限的资金究竟该怎样有效地、最大化地利用起来以逐步解决当前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是采用各中小学平均分配,还是直接投入贫困的西部,或是西部的某些地区?如果投入到西部,是否西部地区所有中小学都应该投入?如果不是,那究竟应该投入到西部的哪些中小学呢?如果给这些学校投入资金,那这些资金用来改善学校的哪些方面?只有这些问题被各个击破,决策者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效率性、均衡性。可采取以下的步骤来寻找“短板”。

步骤一:首先,通过建立二维坐标系,对我国目前各区域(省份)综合的经济情况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坐标定位。

董泽芳、沈百福2000年采用专家咨询和人均教育经费相结合作为主体指标,对教育经济区域进行划分,其结果为:全国30个省市(本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按照教育经济发展的水平可以划分为四种区域类型:3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此研究是1996年前的划分,当时重庆还属于四川省),定位到图1中①区;发达地区包括8个省,分别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定位到图1中②区;中等发达区域包括10个省、自治区,分别为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宁夏、新疆,定位到图1中③区;欠发达区域包括9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安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定位到图1中④区。[5]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这对教育的经济区域划分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重庆进入到直辖市的行列,有些省份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有些省份则相对缓慢。然而,各个省份整体的经济发展趋势还是相对平稳。因此,2000年对教育经济区域的大体划分,仍然基本适用于今天。然而我们知道,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使用的是省、市、县的三级行政区划模式,某省综合教育情况优秀,不代表这个省的所有市和县教育都优秀;同样,某省综合教育情况较落后,并不代表整个省份就没有优秀的学校。因此,我们大致划分出我国教育经济区域之后,还应该继续渗透到更小的单位中去寻找教育的“短板”。

步骤二:以县为单位,对全国范围内的各县采用如表1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等级划分。

截至2011年,我国总共有283个地级市,374个县级市以及县级行政区2861个。由于各个省区、城市地理条件、历史问题、政策扶持程度等不尽相同,因此到目前为止,各地教育发展的步伐也是参差不齐,表现在基础教育方面尤其如此。例如,有些学校经费多到宿舍变宾馆、食堂变餐厅、扶梯用雕花、走廊挂电视(没人看),而一些经费短缺的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甚至要翻山越岭几小时步行上学、用纸糊窗户以御寒、教室类似危房、师生课后只能在泥泞的操场上活动,全国各地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情况出现极度不平衡的现象。教育资源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投入的差异、教育环境及条件的差异、生均教育费用的差异、教师收入的差异、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差异。根据这几个指标的差异,笔者提出将全国基础教育情况以县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估,并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极差。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如何判断各个县域学校是否拥有某一项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根据国际上基础教育平均水平和我国一些相应的指标来进行判断,再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采取自评为主,他评为辅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①各县首先根据基础教育配置评价指标,对本县内的基础教育各中小学的情况作出相应的、真实的等级划分(校自评)。②然后将评价结果汇报到本省教育厅进行统计汇总。③各省教育厅再组织相应的评估专员对省内一定比例的中小学进行抽查和再评估(他评)。④如果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基本相符,则呈报到国家教育部备案;如果不符,且达到一定比例,则进行二次评估后再呈报。⑤国家教育部再组织评审专员对全国范围内一定比例的中小学进行抽查和评估。⑥如果评估结果与呈报结果基本相符,则对全国各县情况进行整理和分类;如果不符合,且达到一定比例,则通知该省进行再次评估,直至评估内容基本真实,然后再将评估后的情况整理和分类。⑦将各县情况按照图2进行定位,找出基础教育薄弱县以及薄弱县的各学校相应的资源配置情况、各等级县域学校之间的差距对比、各优秀学校与较差的学校的极差对比。于是,基础教育的“短板”以及“短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水落石出了。

三、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浅析

根据定长―圆面积最大的数学理论(给定若干条定长为a的直线,分别围成一个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图形,其中圆形的面积最大为)。假设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为定值a,其围成图形的面积大小即为基础教育的综合效果情况,那么圆形则为其最终极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如图2的模型:①取出圆的1/2(半圆)来进行建模,以垂直的两条半径作为坐标轴(x,y),x轴代表各校拥有教育资源的项数,y轴代表各学校的经费投入情况(x=y)。②将x,y轴平均分为4等份(各中小学教学能开展起来,则证明它至少有一定的最基础的资源,设这最基础的资源为单位1,也即是每个学校起点至少为单位1,坐标原点为单位1,其余分别标为2、3、4、5);x轴越向右,则各校拥有的教育资源项数越多,y轴越向上,则表示教育经费投入越多。③对应连接x、y轴各点做辅助线(虚直线),并以各点为半径作圆(取1/4)。④然后过原点o做各虚线的垂线,则x,y与圆心o组成的各三角形的面积的大小代表不同等级基础教育的实际综合情况,1/4圆代表各等级教育资源均衡值。于是模型右半部分建立完成。接着进行左半部分的建立:①x轴向左,y轴与右半部分共用,同样x轴代表各校拥有教育资源的项数,y轴代表各学校的经费投入情况(x=y)。②连接x轴与y轴的端点(如虚线L);③分别过y轴的等分点作平行于x轴的平行线相交于虚线L。这时,整个模型就建立完成。

根据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①当给予一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时,在模型的圆弧处将取得基础教育的最佳优质均衡(因为此时圆弧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最大)。②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也即是模型中右边坐标轴的端点连线,这样的优质均衡意味着全国基础教育基本达到相同的办学层次,并且部分学校还表现出该校独有的特色。③目前,我国各地区基础教育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极度明显。在模型中右边坐标轴各端点的虚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大小,代表不同等级学校的综合实力情况,各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则为各等级学校的综合实力的差距;那么,mon与aoB分别代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综合情况,mon与aoB面积之差则为极差对比,即Smon-SaoB=极差;越是发达的国家,其基础教育综合实力极差对比则越小。④模型中左边,各个梯形面积的大小代表基础教育各等级学校的数量情况以及比例,此时,薄弱学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优质学校比例非常小;而当达到最佳优质均衡时(圆弧处),各等级学校的数量中,虽然薄弱学校的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其比例却大大地减少,中等和良好的学校总和增加迅猛,占整体的比例非常高(由面积计算得知:占70%左右),优质学校的数量也相应地有所增加,和相对薄弱的学校所占整体的比例相当。像这样在全国所有基础教育学校中,等级优秀与较差学校占总数比例为30%,等级中等与良好学校占总数比例为70%,并且其数量关系满足:优秀≥较差,良好≥中等,笔者认为这将是最佳的基础教育结构模式,简称“三七模式”。

根据“三七模式”分析可知,资源的最佳优质均衡,并非是实现所有学校资源的均等,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出基础教育中较薄弱的学校及其具体薄弱的方面(共5个方面),国家、政府再相应地进行大力扶持,使其不断提升,最终进军到中等和良好的学校队伍中,实现70%的目标;原本优秀的学校,则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协作创新、互利共赢的新型教学模式研发;中等、良好的学校则采用高额奖励制度与一定的扶持力度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参考文献:

[1]尚兴娥,王建成,刘伟.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学版,2010(S2).

[2]姜利琼.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33).

[3]李明阳.论教育公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区别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育;原因

一、小学体育教育及其重要性

1.体育教育的概念

体育教育,是个体接受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小学体育教育属于普通体育教育的范畴。

2.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其身体素质会对以后的成长、生活以及学习产生直接性的深远影响。小学体育教育,是锻炼小学生身体以及培养小学生素质最佳的时间。在小学体育教育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能得到较为科学和有效的锻炼;另一方面,身体素质是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着个体接受其他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成效。

二、城乡小学生身体素质比较

1.城乡小学生形态发育比较

整体来说,我国城乡小学生的形态发育均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增强,但是具体来看,城市地区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相比与乡村小学同年龄段学生较快,同时也处于较为成熟的水平,其主要表现为身高和体重。(1)身高方面。在对不同地区、相同年龄、相同性别小学学生的身高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后,发现其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其中,城镇地区小学学生身高较高,根据《中国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报告》,城镇地区男生平均身高比农村地区男生高出1.53cm左右,城镇地区女生平均身高高出1.96cm左右。(2)体重方面。各个年龄的城镇男生体重均高于乡村同年龄男生,重庆市城镇男生平均体重比乡村男生高1.43kg,城镇女生平均体重比乡村女生高0.74kg①。

2.城乡小学生身体主要机能比较

身体机能是个体进行日常生产活动及生活的基础,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生存与未来发展,而我国城乡各地区的小学生呈现出了差距较为巨大的身体机能水平,其主要表现为肺活量及坐位体前屈。肺活量是指人体进行最大的深度吸气之后,再做出最大的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气量,是评定个体心肺功能的主要指标。在对城乡小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乡村地区学生的肺活量较大,显著高于城镇地区相同年龄和相同性别的学生。另一方面,从坐位体前屈来看。坐位体前屈的活动主要用于测量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反映了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而总的来说,城镇地区小学男生的身体柔韧素质与乡村地区小学同年龄段男生之间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城镇地区小学女生的身体柔韧素质就好于乡村地区同年龄段女生。

三、城乡小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原因

1.城乡物质环境条件差异

我国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小学阶段学生个体的身体发展环境差距较大。城镇地区物质环境较好,在接受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个体营养摄入充足,因此城镇地区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较快,同时也更快速地向成熟发展。而乡村地区物质环境较差,小学阶段学生个体无法完整合理地摄入营养物质和身体发育所需要的各类维生素,而在较早年龄就开始参加家庭部分农业劳动,更导致了小学阶段学生个体身体发育较为缓慢,甚至低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2.城乡体育教育理念差异

城镇地区小学日常的体育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目标,体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都在作用于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而乡村小学学校在制定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时,单纯地将学生个体日常所需要接受的体育锻炼作为课程内容,没有在课程规划上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改进建议

1.增强城乡小学体育教育整合研究

教育的理念和体制,是全日制学校教育活动得以实施的基础和依据。解决当前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在于解决不同地区间教育目的和体制、方式具有较大差异的现象。而增强城乡小学体育教育整合研究,能够推动未来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统一目标的实现。

2.完善乡村体育教育硬件设施

当前乡村小学学生缺乏相应的体育教育硬件系统,无法接受较为科学和完整的体育教育,就会最终使得体育教育的结果较为片面,与城镇地区小学学生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不利于乡村地区小学学生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