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2:11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1

关键词:工程监理;移动通信核心网;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技术革命对我国影响非常大,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处于4G时代,同时5G的建设工作也正在积极进行。我国移动通信的稳定与可靠,离不开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建设,而监理工作在其建设中则至关重要,可以说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一、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设备安装阶段的监理

监理方应当要指导监督施工人员正确安装机柜机架设备,安装的程序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并且检查机台安装的位置是否正确,台列是否安装整齐。机台之间要求紧密靠拢,并且边缘应当整齐在同一直线上,台面之间的间隔要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如有需要,可以加固增强抗震能力。光纤与联网线需要穿过孔洞与机柜上的线槽,线材绑扎整齐,并根据不同的分类贴上不同的标签,以便进行后续的工作。电缆槽道与走道的设置要按照施工图纸的标注。安装走道吊架时要保证吊架垂直,安装整齐,所埋设的支持物要保证牢固可靠充分联合墙壁。放置的列架需要安装水平,与地面和走道垂直。在对电缆安装完毕后,需要对电缆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安装平整整洁。将电缆安装的位置、规格等与施工图纸进行核对,确保安装状态符合图纸的规定。安装时,要注意将直流电与交流电的电缆分开放置,各类电缆的放置整齐顺直。电缆的转弯处需要将电缆捆绑加以固定,以免散架,并且地板下的电缆也不允许出现交叉的情况。位于送风通道附加的电缆,需要绕行一段距离,为空气的流通留出空间。电源线的数量、规格、位置等要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来进行安装摆放。电源线在安置中不可因为长度原因,而安装接头。成端与成端之间要紧密连接,以保证直流电源线的良好接触。如果一个网络中的所有用户都出现了无法连接网络的问题,且这个网络的所有用户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接入点,那么在进行检查维修时,直接检验该接入点的硬件和配置情况[1]。除了接入点的硬件与配置问题可能影响网络外,无线局域网如果收到了强烈的干扰,网络的连接点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无线局域网入手,观察确定用户与局域网是否有连接。

二、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软件调测阶段的监理

在进行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软件的调测时,要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对其进行监理中则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建设中,由于其自身的特性,风险性较高,尤其是在。在对网络结构与计费系统的建设施工中,故在其建设施工中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竭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移动通信核心网要求需要能够进行长久的使用,有使用年限的要求,并且在全网运营的情况下,保护系统的稳定与流畅运行,保障辐射范围内,用户的流畅使用。而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必须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

(二)坚持按照计划实施的原则在移动通信核心网的软调工作开始前,监理人员、调测人员、局方主管、厂家督导要一起进行施工计划与安全交底的工作,将计划落实成更为具体的倒排工作表。在对核心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制定施工的计划,监理人员、工程主管与调测工程师再对施工计划进行审核,施工按照审核通过的计划来进行[2]。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方对于调测工程师在网络资源调配中遇见的一些问题,有义务进行协助解决。

(三)预付和应急措施预案监理人员需要在调测工程师对设备进行加电测试之前,对已安装好的设备进行确认,确认设备是否安装完毕,是否已经具备了加电测试的条件。在软件调测环节,如果检测出坏缺件的现象,则必须及时分析事故的原因,并将分析报告上交于上级。如果遇见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可以联系设备的生产厂家寻求援助,由于设备质量原因产生的问题则可以要求厂家对设备进行维修与更换等[3]。对事件的后续进行跟踪,以保证事件能够进行妥善的解决,减小对于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的影响。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2

关键词:成分视角;移动通信工程;服务分包;管理措施

1服务分包概述

分包属于管理模式的一种,通过对外部优秀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促使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实现。通信工程分包必须依法进行,严格禁止转包。对于服务分包来说,承包方进行工程服务业务分包时,要对自身发展战略吸纳要明确,然后确定非核心业务与核心业务,然后将非核心业务通过成本预测与评价,进行分包,并且在分包实施过程中,对分包商要进行绩效考核,实施分包管理。通信工程服务分包主要包含任务分包与劳务分包两种模式,发包方为实体移动通信运营商,承包方为设备上,分包方为网络服务商。

2基于成本视角的移动通信工程服务分包管理措施

2.1客户满意度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客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善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可对客户信息更多的掌握,最终目的是留住客户,使企业更具竞争优势。为了使客户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非常必要,明确沟通制度,达成沟通目标。在和客户进行沟通中,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传递公司信息;对新产品及服务方案进行宣传;对市场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制定后续市场方案;对客户的问题及需求进行收集,跟踪与反馈客户问题及需求,体贴客户;通过客户反馈对产品及服务进行升级;对客户评价打分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作为改进服务的依据,完善与提升服务能力;全面了解与掌握高层客户及公司的网络优化与维护、工程建设工作进展,使公司服务理念得以体现。在明确了服务内容后,需要对沟通网络进行确定,在企业管理下,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沟通,与高层客户建立沟通渠道,工程、技术及网络等部门经理进行客户拜访及汇报工作。构建起与客户沟通职责对应的关系模式。2.2服务绩效管理在项目分包后,对服务商要定期进行考核,保证客户满意及工程质量,考核包含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两部分。对分包商进行考核时,主要采用绩效指标考核法,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形成关键绩效指标,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分包商身上承担分包策略目标,降低企业风险;另一方面对考核人而言,具有量化依据,企业发展中的风险责任承担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企业目标及员工利益实现双赢。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解企业分包战略目标、真实体现工作结果、衡量重点绩效行为及结果、企业内部共同认同。考核结果应用中,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分包商予以淘汰,考核结果靠前的分包商,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并与其建立起长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服务分包人员选择中,可优选进行考虑。开展绩效管理中,必要的奖惩措施必不可少,只有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的应用,分包商的工作主管能动性、客户意识才能提升。将考核结果和经济利益挂钩的绩效管理措施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绩效结果关联分包价格、绩效考核挂钩后续项目。为了保证分包工程的质量,如果分包商出现严重违反国家及行业规范,对业主利益或分包商利益造成损害的,可终止合作。2.3服务支付管理随着设备商分包模式的实施,在对外支出中,分包工程款占比增高,对支付管理的加强有利于项目资金的使用合理进行安排,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对工程款支付流程及周期进行合理控制,也可实现对分包商的有效管理。工程款支付中,需要遵循明确职责分工原则、及时与准确性原则及树立利益共同体原则。分包款支付中支付的要素包含三大要素:①《分包任务书》与《工程分包框架协议》的有效合法;②竣工文件、绩效考核表及验收报告等重要付款凭证不可缺少,如果工程文件提供不全,则不能支付;③分包工程总结报告、分包工程付款申请书等付款申请资料必须齐备。对支付进行管理中,需要关注支付合同依据、支付程序及支付时间三个核心。合同依据按照服务商的绩效考核、工作量认证和支付条件进行对比确认,支付条件符合后,再对支付时间进行确认,企业不同,支付策略也不同,通常会延长半年至一年支付,为了使分包服务商的积极性更好的被调动起来,通常确认工作量以后即可执行支付程序,将大部分工程款支付给分包商,这样分包商的动力会被积极调动起来,有利于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快速的发展。

3结语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服务工作模块的分解,分析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通过项目分包模式,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分包,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和风险的分担。对分包商进行有效的管理,从客户满意度、绩效及支付等方面进行重点管理,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当前服务业开放的发展背景下,服务分包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利用,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培养了新的竞争点,是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基于成本角度的分包管理措施,对整个通信行业的分包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浅析如何加强分包和分包商管理[J].智能城市,2016,11(16):287-288.

[2]张兵.浅谈通信施工企业分包的内部控制[J].企业研究,2012,24(27):31.

[3]刘云汉.通信运营商网络维护的外包管理模式探析[J].电脑迷,2016,12(07):46+65.

[4]岳水.移动通信企业采购精细化管理的特征、作用及对策[J].通信企业管理,2011,05(24):78-79.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3

(一)工作重点不突出按照相关规定,会计核算中心审查的重点是票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监管重点是乡镇一级财政的预算收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原因是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只审核报账票据的规范合法性和手续完备性,而极少审核支出是否合理、发票内容是否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整天疲于应付报账、结账和记账,在乡镇报账员前来报账时,不论票据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只要票据合法有效且手续完备,都会按照票面报销,因此会计的监督职能很难真正实现。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范围比较局限,目前会计核算还局限于常规的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加之缺少诸如会计分析制度等管理型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弱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效力。信息集中是会计核算集中管理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县市在“乡财县管”改革过程中,会计集中核算都已构建网络环境,开展信息化操作,往往一个程序模块就可以执行手工环境下几个不相容的职责,难以执行职责分离和员工互检的控制活动。在信息化条件下,中央服务器集中存储所有的交易数据,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直接影响到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数据信息安全性风险增大。在各乡镇将财务工作统一移交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同时,相应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也全部寄期望于核算中心,也就相应的放松了对本级单位的内部控制。

(三)人员管理不到位会计集中核算目前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各个地方都是各行其事,没有统一约束和规范的规章制度,有的对应于县财政局的某一科室,有的属于县财政局的二级事业部门,机构的不稳定带来了人员的不稳定,招录人员、借用人员、行政人员、参公人员、事业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充斥其中,人员较少,工作量偏大,资金风险大。会计集中核算后,部分规模较大的县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对应十多个乡镇、街道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分离,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不复存在。

二、“乡财县管”会计集中核算的完善对策

(一)调整工作内容,正确处理核算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核算与被核算单位之间形成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调整工作内容,抓好核算和监督两项重点工作。在开展好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也要认真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并及时将真实、准确和有用的会计信息提供给各乡镇有关部门,保证乡镇能够根据这些会计信息加强和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中心要加强与乡镇报账人员的沟通.发挥各核算乡镇报账员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他们传递信息,及时掌握并深入了解核算乡镇的经济活动情况,有助于加强会计监督工作。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健全会计分析制度和会计信息沟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上门走访、报账总结、会计交流会等活动,探讨目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时将意见、建议向各乡镇街道反馈,促进规范业务流程;健全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加强对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往来资金的管理,规范资金的申请、审批、拨付等环节,对资金管理情况及时分析,保证资金的有效供给;重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核算中心内的管理人员、系统操作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互不兼任。明确每一位数据处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和业务处理流程,建立操作日志制度,严格各岗位的授权,杜绝非法或越权操作。密码由各岗位操作人员专人保管,做好储存数据媒介的标示标号,准确输入文件和数据,必须持书面的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授权证明才能进行修改、更新等操作,并利用系统自动记录功能作好记录,方便业务人员、审计人员事后查询或跟踪。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中心内部审计,查找核算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会计核算正确性、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质量。为了保证有效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核算中心必须定期检查和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促进提高执行的效果。同时监督和管理各乡镇街道预算的上报、审核、汇总、下达及使用的整个过程,监督和规范支出范围、开支标准、支出用途和资金使用效率。

(四)调整必要岗位,加强人员管理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向经济总量和业务量较大的乡镇街道委派会计主管,具体负责派出地的会计核算,其业务上受会计核算中心和对口乡镇街道双重指导和管理,而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派出人员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将原会计审核岗位调整为会计核算岗位,乡镇报账员在报账时,通过内审人员的凭证初审后,才能进行结算支付业务。同时,成立内部考核小组,小组成员由核算中心领导指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组成,定期稽核核算中心会计处理的账务,以互相监督业务处理,加强相互牵制。同时要积极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人员专业水平,提升会计工作质量。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中心;实施措施

一、会计核算中心内控制度现状

会计核算中心是企业财务部门下设的一个机构,主要负责财务报销、审核和录入等财务服务型业务。在以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下,采用的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方式,容易出现监督缺位、核算失实的问题出现。组建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的办法,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保障财会人员的独立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杜绝公司资金占用、挪用等财会违规行为现象出现。然而企业中会计核算中心面临着刚刚起步的状态,从实践经验的方面来讲还有一定的不足。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在同企业原财务部门的接口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的效率还比较弱。在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成立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体系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加强了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也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在会计统一核算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对财务管理主动性和能动性,加强核算对于财务工作的管理,就要在会计核算中心内部实施行之有效内部控制办法。

二、强化内控在会计核算中心实施的措施

(一)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就目前公司中设置的会计核算中心的现状而言,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实施的环境还不够理想。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同财务管理部门在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集中核算认识的不足也给核算和审计过程形成了潜在性的阻碍。内部控制是会计核算中心在财务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其优势作用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要保障会计核算中心职能的充分发挥,就要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提高领导以及其他部门对于会计核算中心的认识。通过加大对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管理规范的制度化,并成立相应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对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的核算结果和业务水平进行定时和并定时的抽查,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核算中心的有效实施,是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核算中心扎根并生存的基础。

(二)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并完善审核评价体系

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离不开会计集中核算审计和审核工作。只有完善的会计审核和评价体系,并对于会计核算结果的审计工作,才能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财务资金上的安全性。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要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信息和支付资金的审计和审核规范和政策,成立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的财务审计和审核评价标准体系,根据会计核算中心具体的实际和实施情况,对费用类别和资金核算结果按照规范进行严格的审计和审核工作。对于核算过程中发现企业财务系统和子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中出现重大问题时,可以通过上报公司管理部门责令其对财务信息进行整改。通过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审计和审计评价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督导作用,并大大降低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审核风险。

(三)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部门,对于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中经费和法制的具体情况很难做到完全的把握。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会计核算中心要加强对企业自身财务系统和子公司财务系统的财政管理的监督情况,依据各单位上交的记账凭证,将被核算单位的数据通过账务处理系统进行统一的登记和保存,方便集中核算和管理。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形成系统化的企业资金使用动向固定资产的监管,以企业财务核算中心财政集中支付办法为手段,根据被核算企业部门和下属子公司所出具的发票和财务报表的核算结果,规范其财务管理能力和流动资金和企业资产的管理工作。同时按照严格的支付流程和支付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支付系统,尽可能降低会计核算中心在支付资金上的风险。

(四)搭建现代化信息平台

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方法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各个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计算分析网络和远程报账查询和管理系统对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信息资源的处理、共享和储存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心脱胎于原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部门,其电信化系统的建设还不够到位。同时,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现代化的处理系统还存在一定衔接上的困难。加速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信息化发展,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电子报账、远程报账查询服务和电子核算功能,对于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效率提高、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电算化会计目标的基本实现,会计核算中心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手段和制度,对财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保障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财务工作办法给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者和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上的要求。优秀的财务工作者需要由良好的业务素质、优秀的专业技能和以及正确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对于会计核算中心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教育,帮助在职财务工作者熟悉和了解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的内控规章和制度,防止人为财务风险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会计核算中心内部在职员工的培训和委培工作,并有针对性的对在岗财务人员进行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考核,将提高会计核算中心综合能力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达到以人才为保障促进会计核算中心内控制度推行的目的,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落实和完善的同时,加强会计核算中心财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三、结束语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施,要从以加强内控环境为基础、以财政审计和财政集中支付为手段、以加大人力资源培养为保障,通过搭建信息化的现代财会信息平台切实落实内控制度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施,从而保证会计核算中心的更好发展。

作者:孙芳单位:浙江聚鑫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5

通过《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关于专业技能课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主要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文化融入等方面进行尝试,结合课程实践给出了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

1引言

我国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主体教育,肩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提出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需求,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职业沟通、解决问题、创新创业、自我学习等方面能力培养。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开设部分职业素养课程,因为授课独立而且授课教师没有结合职业,教学效果不明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双提高,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2职业核心能力概述

在企业里职业核心能力指的专业技术能力之外取得融入企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融入企业中并成功地展示自己,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职业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适合各个职业,它存在所有的职业岗位中,可以适用不同岗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颁发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到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8种能力。

3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探索

3.1教学组织采用团队教学,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中教学中采用团队教学,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融入在课程教学中去。我们把课程分成四个项目,办公网络组建与维护、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中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校园网络组建与维护。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情况把学生分不同的工程小组,教师一般根据项目的工程量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人数大多采用每组3-6人,并对工程小组成员的角色进行分工,有项目经理、技术总监、工程师、施人员等。团队中的学生分配到网络组建项目后,按照团队成员的分工,由项目组长以项目经理身份牵头,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决定项目如何开展,必要时可以请教技术总监(教师)进行技术支持,按照下面的步骤完成项目:项目需求分析、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售后培训。为了顺利完成项目,项目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共同协作。采用团队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之间沟通能力。

3.2教学方法多样,提升职业核心能力⑴案例教学法《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要。网络组建课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出网络组建中具有典型的工程案例,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分析,由团队进行讨论、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组建技能,通过案例讨论和练习,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理解。每一个网络组建与维护教学案例都具有独立性,能够展现网络组建或者维护中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能力弱,但是大多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量,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⑵团队协作学习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团队,制订学习团队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通过信息收集、团队讨论来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同时,在各学习团队工作期间,教师能够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其思考,及时反馈学生遇到的问题,把学习逐步引向深入,逐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⑶引导发现法教师要依据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中实际的项目工程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分解项目任务,依据实际工程项目基础上,充分调研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学习情况,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项目任务。在课程教学中的任务,不能完全为了任务而去开发任务,应根据项目难度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逐步设计项目任务,任务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网络组建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3.3教学内容基于职业过程,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基于职业过程。课程融入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重心,以工作场景为基础,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思路,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通过网络管理员任职资格分析,确定网管人才培养目标,明晰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层次定位,然后根据职业标准与海南本地网络人才需求,分析网络管理员职业能力,将网络管理员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进行有效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设计核心要以突出核心技能为主线,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重心。通过分析《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设计了办公网络组建与维护、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中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校园网络组建与维护四个学习情境。

3.4课程嵌入企业文化,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文化渗透过程,我们在课程中模拟企业工作场景、企业常规管理等活动,通过企业文化来熏陶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自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局域网搭建和日常管理,接近网络管理员工作,我们在课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网络维护小组,每个团队全体参与,以团队接任务,然后团队分析、团队设计、分工实施,整个课程全程引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团队接受任务、团队分析、团队设计、分工实施过程涵盖了信息收集、团队合作、关系协调、分析判断、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在模拟真实网络维护项目中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沟通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等职业核心能力。

4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效果

我们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求变革,不仅在课程中传授网络组建、网络维护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团队教学、改善教法、引入职业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课程中引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效果较为理想,学生解决问题、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鹰.高职教育嵌入职业核心能力和工作价值观[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2]韩武光“.行动导向”教学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中应用─以“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教学案例设计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4).

[3]韩武光.基于“行动导向”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项目化课程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3).

[4]吴伶琳.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嵌入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33).

[5]潘美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6]张艳美《.公共关系》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16).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6

摘要: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三大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过程也是这三种风险集中体现的过程,尤其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信贷操作风险案件频出,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信贷业务中欺诈、违规操作等现象严重,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已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放款操作环节必要性入手,提出建立并加强放款专职审批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相关职能、岗位设置及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关键词: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风险

0引言

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为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大阶段。另一种是将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查统称为贷前,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两者的概念和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类型是有区别的,贷前环节由于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行业、市场等分析而决定是否给予授信或给予怎样的授信,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贷中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操作使企业达到符合取得实际授信的条件,符合相应的授信规定,因而面临的主要是操作风险。贷后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已授信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行业变化、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达到及时规避授信风险的目的。因此贷款发放环节是信贷操作风险主要集中的环节,也是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环节。

目前商业银行对放款环节越来越重视,并建立了专门负责放款环节的职能部门,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专门设立了放款中心,负责防范在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1建立放款中心的意义

放款中心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公司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作为一个专职防范操作风险的部门,它能够更专业更有效的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操作风险,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1.1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该部门作为源头上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堵截和避免担保等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规范、资料不全或不规范即放款的授信行为,有效防范了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随时监察现行使用的各式资料文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

1.2充分实现审贷分离。放款中心的成立,是推进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四分离”,实现贷审的充分分离,从而达到有效的相互制约效果。而审贷的分离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权责的分离,更有利于责任的认定和划分。

1.3有利于落实贷前审批条件。审核信贷资料签署的有效性,审核支行自行审批的授信审批权限是否适当,确认总行及支行审批意见中的有关贷前要求是否落实,当所有贷前先决条件完全符合后,放款中心才发放贷款。由于此类工作有方框中心这一非审批单位负责监督,更突出制约效果,有利于贷前审批条件的落实。

1.4放款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范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放款中心在审查相关资料过程中较一般人员更注重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担保条件、合同文本等的审核更专业更到位,能够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在放款中心可设置法律审查人员,加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1.5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贷款原始档案由中心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对档案资料定期检查,及时更新,专人专库保管便于随时查阅,这些措施都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1.6放款中心的尽职履职能够减少银行不必要的授信损失。在授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往往不能够准确预期,但是只要放款过程中相应的担保手续、资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可能并不会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可见放款操作对公司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放款中心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放款中心作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重要部门主要从落实必要的担保授信条件,使用适合、正确的法律文本,保管重要的文件档案及防范内外部欺诈等方面出发,防范信贷操作风险。

2.1防范担保条件落实存在的操作风险目前商业银行授信过程中采用抵、质押或保证等担保方式为授信提供有效担保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办理担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未严格审查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等而使办理的担保无效,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放款中心则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部门。

2.1.1保证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担保无效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不得作为保证人;另外,我国《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在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保证人的选择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情况下能确保保证担保的合法有效,但是仍有不少贷款的保证人是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的分支机构,该类担保一旦被认定无效就可能会造成担保债权失去三分之二或一半的清偿保证。

2.1.2重复抵押致使抵押形同虚设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在办理抵押过程中允许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进行重复抵押。实践中,由于抵押前不对抵押物现有抵押情况进行调查,而实际该抵押物已抵押给多方致使抵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2.1.3担保资料无效或不完善致使担保无效新的《公司法》出台后,公司章程的效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担保过程中由于担保的范围、担保的内容或担保事项未按照公司要求经有效的审批机构审批而造成担保无效。如:出具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提供的担保是否在企业允许的范围内等等。

2.1.4对抵押物状况审查不到位造成脱保在实际放款前未对抵质押物状况进行核实,而抵押物已出现查封、冻结等状况,致使在之后发生的借贷行为失去有效担保,而造成脱保。

2.1.5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过程中担保条件的落实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是否符合担保的条件,保证人前后是否一致等情况进行审核。

2.2防范由于合同文本错误出现的风险

2.2.1合同文本使用错误或使用的合同文本中存在对银行不利的条款在实际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合同文本不正确或没有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效审查,合同文本中存在不利于银行提条款致使银行遭受授信损失。

2.2.2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随意涂改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对要素进行涂改,尤其是诸如利率、金额、期限、借款人、担保人等主要要素,致使在诉诸法律过程中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料致使银行权利得不到落实。

2.2.3保证合同与借款合同无编号、不衔接保证类贷款的主从合同必须一一对应,合同编号衔接。现实贷款档案中有大量的保证合同没有编号,有的保证合同保证金额与借款合同不一致(不含最高额担保),更有甚者,用已经还清的保证合同继续为新的借款合同担保。

2.3防范授信档案资料不完善或遗失导致的风险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完善或授信档案遗失,造成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明文件而使得银行权利无法落实。

2.4防范骗贷、骗保等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骗贷、骗保的案件时有发生,放款中心在放款前对客户及资料的审核过程中,对印章、有权人等的资料审核;前往担保人、借款人实际办公地点的实地核保;前往抵质押登记部门实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等,能够有效防范骗贷、骗保情况的发生。

2.5其他放款中心还通过对整个授信资料的审核,审核该笔公司授信业务期限、利率、金额、it系统等是否符合信贷管理要求。

3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岗位设置

3.1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是主要负责对审批机构授信条件落实情况以及授信材料完整性、一致性的审核,档案管理,法律审查,利用审核岗的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复核和监督作用,以进一步防范授信业务操作风险。

3.2放款中心基本岗位设置及职责放款中心下设:①放款审核岗;②放款复核岗;③核保岗;④法律审查;⑤档案管理岗;⑥负责人。

3.2.1负责人职责。负责放款中心的全面工作。放款中心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负责审批权限内的放款审批工作;定期检查放款中心各岗位的履职情况,督促指导各岗位工作,并对各岗位履职情况做出评价;努力提升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水平,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3.2.2放款审核岗。审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审核上报材料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进行控制和管理;审验业务相关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授信要求;完成审核、实施放款操作并归档;对一级档案的验收、封存、入库手续;审核担保的解除和释放手续等工作。

3.2.3复审岗审查职责。负责对放款审核岗的工作进行复核。重点对每笔业务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落实情况进行复核;对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相关协议的衔接情况进行复核。对合同的其他特殊约定进行重点复核;对每笔业务的其它资料进行复核;明确签属意见并提交到放款中心负责人等工作。

3.2.4法律审查岗。法律审查岗人员一般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对在落实授信条件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把关;负责对合同文本的法律效力进行审查,制定符合条件的法律文本;其他的一些法律咨询等工作。该岗位可由法律部门的人员兼任。

3.2.5档案管理岗职责。负责职责内档案交接工作;对档案进行统一编号、装订和入库;定期整理并核对授信档案;负责档案的调、借阅手续,严防信贷资料遗失等工作。

3.2.6核保岗职责。参与核保任务,负责授信业务担保条件落实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负责收集、核实核保过程中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授权书、签字样本等等工作。

4加强对放款中心的内控管理

4.1建立和完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放款中心要有一套完善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的放款操作流程,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业务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风险防范。

4.2加强信息与沟通,真正发挥放款中心的风险防范作用建立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并进行信息分类。此外,还要建立案件查处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变瞒报或不愿暴露的思想,通过对案件查处的信息披露达到良好的监督、警示作用,有效地避免同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4.3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确保检查的制度性和独立性的实现,提高放款中心的职能执行力度。

4.3.1建立定期的排查机制,要定期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排查。

4.3.2建立应急排查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新的、突发性、特殊的问题立即进行登记备案,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建立完善的排查登记制度。做到排查过的内容要求保留工作底稿,排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备案。

4.3.4建立较为完善的整改检查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定期进行复查。

4.4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操作管理执行力度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中心的审计力度,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合规审计的目的。合规审计应做到并不是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简单环节,还要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审计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

4.5加强放款中心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对公司薪酬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放款中心工作考评办法,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员工绩效管理中,提高风险操作管理的自发性。

4.6建立健全操作风险后续处理机制

4.6.1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种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减少或补偿因此带来的实际损失。应急预案库的更新应考虑业务发展重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环境导向等诸多因素。

4.6.2切实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管理层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管理层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通过强化内控、规范管理以及细化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和要求。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察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7

关键词:信号工职业标准工作过程课程说课

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为核心理念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如何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的改革,融“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作为铁路行业五位一体“机、车、工、电、辆”中对接电务部门的特有专业,在“说课程”的过程中必须依靠专兼结合的课程建设团队整合搜集或自开发的各种资源,以项目为载体,对《铁路行车调度设备维护》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1说课思路――关注热点,设计说课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定要正确把握所授课课程的课程特点,一定要把握本课程所对接的岗位技能,更要注重表达“如何”和“为何”以这种模式组织和实施教学。整个说课程的内容涵盖:课程定位说一说、教学内容与设计说一说、教学方法选取说一说、教学资源说一说、考核方式说一说。

2说课内容――紧扣岗位,选择内容

2.1课程定位说一说

2.1.1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研究

通过对国铁及地方铁路企业、行业专家及已毕业到企业工作的学生进行调研,了解相关电务工作的业务规格、技能目标及满意度,不定期召开与企业人员的座谈研讨会,充分听取意见,以此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企业用人职业要求的实践课程体系。

2.1.2职业岗位

通过综合分析得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车站与区间信号设备维护工、驼峰信号设备维护工、电子与电气设备维护工、车载信号设备维护工、地铁列车信号工,地铁行车监控信号工、铁路信号工程设计员、施工员、铁路信号产品生产、调试;能胜任信号设备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2.1.3课程体系

《行车调度设备维护》属于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先修课程包括两门专业核心课程《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铁路车站联锁设备维护》,主要的后续课程有《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维护》及《顶岗实习》。本课程对于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道通信信号课程体系十分重要,起到设备之间的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

2.2教学内容与设计

2.2.1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抓住本课程“三个信息化”的特点,即课程内容基于信息化技术、教学过程依托信息化的平台及考核管理信息化,进行有效的教学环节设计。同时,按照职业工作岗位,以“真实的设备、真实的要求、高仿的项目”为基本要素,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同步,在高仿的车间内进行理实一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递进培养,在校企共建的教学平台上,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对师资及实训资源进行共享,实现优势互补。

2.2.2课程目标分析

根据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标准及铁路电务现场信号工的岗位标准,学完《行车调度设备维护》后能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能描述tDCS和FZ-CtC的总体结构;②能描述tDCS和FZ-CtC各层次终端设备的功能;③能描述tDCS和FZ-CtC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关系;④能对相关网络通信设备进行操作、配置和测试。

技能目标:①按作业流程对车站tDCS、FZ-CtC设备进行巡检;②具备tDCS和FZ-CtC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技能;③在规定时间内,能够进行车站tDCS和FZ-CtC设备的故障查找和处理;④能够进行车站行车调度系统与其它系统横向连接。

情感目标:①通过小组协作,个人独立操作及自我测评,使学生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协作完成,逐步养成仔细、认真、客观的学习习惯;②锻炼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③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2.2.3课程内容选取

根据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所对应的铁路信号工的岗位要求,要充分考虑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3教学方法说一说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法的研究,同时也注意学生学法的引导。

2.3.1“完整任务用驱动”:对于相对独立、可以模拟的、完整的实训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如:车站tDCS局域网的设计、施工与调试。实训结束后,让学生提交完整的过程记录、心得体会及实训报告。

2.3.2“认知环节用实物”:对于tDCD系统认知环节,采用实物教学法,到实训场地进行设备参观,让学生提交参观笔记,笔记中至少要记录出3个以上观察不明白的问题。

2.3.3“利用特长来表演”:在这个环节中,由学生扮演铁路电务现场的“车间主任-工长-组员”,同时进行角色轮换,让学生按照各个岗位的职责完成相应的工作并进行评价。

2.3.4“特殊时间要讨论”:在特殊时间,如下午1-2节课,学生很容易有困意,要想办法让课堂热闹起来,给学生提出问题,利用“移动机房”进行“说说查查”,并对查找到的信息进行展示与讨论。

2.4教学资源说一说

教学资源是学生“学、练”的依据与参考辅助。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和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教学资源呈现出信息化、多样性的特点。

2.4.1企业提供的资源:本门课程涉及到的资源,铁路电务部门为学校捐赠了相关实训用到的设备、工具、仪表和以下技术资料:①tDCS(参考设计图纸、设备连接工艺等)资料;②tDCS参数说明书;③tDCS维修说明。

2.4.2课程组提供的资源:①教材:选用原铁道部规划教材;②参考教材:选用铁路职工培训教材――信号工,本参考教材的内容与现场所需的技能要求一致性很高;③对于需要实训而缺少相关设备的内容,编制了相关工作页,如:《中国铁路总公司行车调度设备维护工作页》、《铁路分公司行车调度设备维护工作页》等;④院级精品课网站的《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维护》课程。

2.5考核方式说一说

具备铁路电务部门绩效考核特点的过程考核方式。电务段的绩效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月度安全讲评考核;②月度信号故障考核;③月度安全生产责任考核;④制定职工奖惩细则;⑤干部责任追究考核;⑥职工业务素质考核。根据以上考核方式,制定本课程的过程考核方式:①项目操作安全考核10%;②项目组员协作考核10%;③制定学生奖惩细则10%;④责任连挂追究考核10%;⑤学生业务素质考核60%,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对项目内容进行操作和答辩。(按项目计,期末总成绩按各项目所占学时比例折算)

3结论

《铁路行车调度设备维护》课程是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一门素质拓展课程,在信息化技术及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课程地位愈加重要,通过说课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及教育观的转变。通过说课程的方式进行同行及与专家之间进行教学研讨,有利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杨银平.谈高职院校教师“说课”[J].教育与职业,2012(2).

[2]曾庆柏.高职说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成教育研究,2010(32).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8

关键词: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风险

0引言

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为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大阶段。另一种是将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查统称为贷前,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两者的概念和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类型是有区别的,贷前环节由于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行业、市场等分析而决定是否给予授信或给予怎样的授信,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贷中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操作使企业达到符合取得实际授信的条件,符合相应的授信规定,因而面临的主要是操作风险。贷后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已授信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行业变化、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达到及时规避授信风险的目的。因此贷款发放环节是信贷操作风险主要集中的环节,也是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环节。

目前商业银行对放款环节越来越重视,并建立了专门负责放款环节的职能部门,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专门设立了放款中心,负责防范在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1建立放款中心的意义

放款中心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公司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作为一个专职防范操作风险的部门,它能够更专业更有效的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操作风险,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1.1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该部门作为源头上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堵截和避免担保等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规范、资料不全或不规范即放款的授信行为,有效防范了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随时监察现行使用的各式资料文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

1.2充分实现审贷分离。放款中心的成立,是推进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四分离”,实现贷审的充分分离,从而达到有效的相互制约效果。而审贷的分离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权责的分离,更有利于责任的认定和划分。

1.3有利于落实贷前审批条件。审核信贷资料签署的有效性,审核支行自行审批的授信审批权限是否适当,确认总行及支行审批意见中的有关贷前要求是否落实,当所有贷前先决条件完全符合后,放款中心才发放贷款。由于此类工作有方框中心这一非审批单位负责监督,更突出制约效果,有利于贷前审批条件的落实。

1.4放款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范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放款中心在审查相关资料过程中较一般人员更注重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担保条件、合同文本等的审核更专业更到位,能够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在放款中心可设置法律审查人员,加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1.5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贷款原始档案由中心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对档案资料定期检查,及时更新,专人专库保管便于随时查阅,这些措施都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1.6放款中心的尽职履职能够减少银行不必要的授信损失。在授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往往不能够准确预期,但是只要放款过程中相应的担保手续、资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可能并不会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可见放款操作对公司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放款中心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放款中心作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重要部门主要从落实必要的担保授信条件,使用适合、正确的法律文本,保管重要的文件档案及防范内外部欺诈等方面出发,防范信贷操作风险。

2.1防范担保条件落实存在的操作风险目前商业银行授信过程中采用抵、质押或保证等担保方式为授信提供有效担保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办理担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未严格审查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等而使办理的担保无效,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放款中心则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部门。

2.1.1保证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担保无效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不得作为保证人;另外,我国《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在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保证人的选择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情况下能确保保证担保的合法有效,但是仍有不少贷款的保证人是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的分支机构,该类担保一旦被认定无效就可能会造成担保债权失去三分之二或一半的清偿保证。

2.1.2重复抵押致使抵押形同虚设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在办理抵押过程中允许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进行重复抵押。实践中,由于抵押前不对抵押物现有抵押情况进行调查,而实际该抵押物已抵押给多方致使抵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

2.1.3担保资料无效或不完善致使担保无效新的《公司法》出台后,公司章程的效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担保过程中由于担保的范围、担保的内容或担保事项未按照公司要求经有效的审批机构审批而造成担保无效。如:出具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提供的担保是否在企业允许的范围内等等。

2.1.4对抵押物状况审查不到位造成脱保在实际放款前未对抵质押物状况进行核实,而抵押物已出现查封、冻结等状况,致使在之后发生的借贷行为失去有效担保,而造成脱保。

2.1.5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过程中担保条件的落实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是否符合担保的条件,保证人前后是否一致等情况进行审核。

2.2防范由于合同文本错误出现的风险

2.2.1合同文本使用错误或使用的合同文本中存在对银行不利的条款在实际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合同文本不正确或没有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效审查,合同文本中存在不利于银行提条款致使银行遭受授信损失。

2.2.2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随意涂改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对要素进行涂改,尤其是诸如利率、金额、期限、借款人、担保人等主要要素,致使在诉诸法律过程中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料致使银行权利得不到落实。

2.2.3保证合同与借款合同无编号、不衔接保证类贷款的主从合同必须一一对应,合同编号衔接。现实贷款档案中有大量的保证合同没有编号,有的保证合同保证金额与借款合同不一致(不含最高额担保),更有甚者,用已经还清的保证合同继续为新的借款合同担保。

2.3防范授信档案资料不完善或遗失导致的风险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完善或授信档案遗失,造成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明文件而使得银行权利无法落实。

2.4防范骗贷、骗保等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骗贷、骗保的案件时有发生,放款中心在放款前对客户及资料的审核过程中,对印章、有权人等的资料审核;前往担保人、借款人实际办公地点的实地核保;前往抵质押登记部门实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等,能够有效防范骗贷、骗保情况的发生。

2.5其他放款中心还通过对整个授信资料的审核,审核该笔公司授信业务期限、利率、金额、it系统等是否符合信贷管理要求。

3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岗位设置

3.1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是主要负责对审批机构授信条件落实情况以及授信材料完整性、一致性的审核,档案管理,法律审查,利用审核岗的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复核和监督作用,以进一步防范授信业务操作风险。

3.2放款中心基本岗位设置及职责放款中心下设:①放款审核岗;②放款复核岗;③核保岗;④法律审查;⑤档案管理岗;⑥负责人。

3.2.1负责人职责。负责放款中心的全面工作。放款中心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负责审批权限内的放款审批工作;定期检查放款中心各岗位的履职情况,督促指导各岗位工作,并对各岗位履职情况做出评价;努力提升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水平,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3.2.2放款审核岗。审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审核上报材料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进行控制和管理;审验业务相关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授信要求;完成审核、实施放款操作并归档;对一级档案的验收、封存、入库手续;审核担保的解除和释放手续等工作。

3.2.3复审岗审查职责。负责对放款审核岗的工作进行复核。重点对每笔业务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落实情况进行复核;对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相关协议的衔接情况进行复核。对合同的其他特殊约定进行重点复核;对每笔业务的其它资料进行复核;明确签属意见并提交到放款中心负责人等工作。

3.2.4法律审查岗。法律审查岗人员一般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对在落实授信条件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把关;负责对合同文本的法律效力进行审查,制定符合条件的法律文本;其他的一些法律咨询等工作。该岗位可由法律部门的人员兼任。

3.2.5档案管理岗职责。负责职责内档案交接工作;对档案进行统一编号、装订和入库;定期整理并核对授信档案;负责档案的调、借阅手续,严防信贷资料遗失等工作。

3.2.6核保岗职责。参与核保任务,负责授信业务担保条件落实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负责收集、核实核保过程中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授权书、签字样本等等工作。

4加强对放款中心的内控管理

4.1建立和完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放款中心要有一套完善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的放款操作流程,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业务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风险防范。

4.2加强信息与沟通,真正发挥放款中心的风险防范作用建立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并进行信息分类。此外,还要建立案件查处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变瞒报或不愿暴露的思想,通过对案件查处的信息披露达到良好的监督、警示作用,有效地避免同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4.3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确保检查的制度性和独立性的实现,提高放款中心的职能执行力度。

4.3.1建立定期的排查机制,要定期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排查。

4.3.2建立应急排查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新的、突发性、特殊的问题立即进行登记备案,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建立完善的排查登记制度。做到排查过的内容要求保留工作底稿,排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备案。

4.3.4建立较为完善的整改检查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定期进行复查。

4.4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操作管理执行力度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中心的审计力度,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合规审计的目的。合规审计应做到并不是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简单环节,还要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审计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

4.5加强放款中心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对公司薪酬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放款中心工作考评办法,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员工绩效管理中,提高风险操作管理的自发性。

4.6建立健全操作风险后续处理机制

4.6.1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种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减少或补偿因此带来的实际损失。应急预案库的更新应考虑业务发展重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环境导向等诸多因素。

4.6.2切实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管理层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管理层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通过强化内控、规范管理以及细化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和要求。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察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9

关键词黄河通信;精细化管理;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68-0045-02

精细化管理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它是岗位责任人应用已优化的岗位业务流程,全面、具体地完成岗位责任工作任务。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个人都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河南黄河通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在全局通信职工中贯彻学习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培育精细文化;二是做好上级下达的目标工作任务的分解,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三是梳理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优化改进核心的以及关键节点的流程;四是强化绩效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河南黄河通信管理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其实质就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八化”:1)细化。即任务分解要细化;布置工作要细化;制定计划要细化;指挥、指导要细化;2)量化。即绩效衡量标准要量化或行为化;3)流程优化。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和规范化;4)协同化。即工作流程的上下游、工作单元之间、长途电路全程的衔接配合要协同;5)模板化。即核心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的操作程序要模板化。包括管理工作的文档格式、数据格式、内容结构等都要实现模板化;6)标准化。即统一通信管理标准、设备规格技术标准、业务技能操作标准、服务质量标准;7)实证化。即绩效评估实证化。以事实为依据,对照目标责任要求和绩效标准进行事实结果核对比较,强调日常数据(包括日常管理、设备运行、绩效考核等各种记录)及事实的收集;8)严格化。即执行的标准和控制偏差的标准要精细。

根据河南黄河通信的现状和具体情况,结合精细化常规管理工作的三个层次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八化”措施,对河南黄河通信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其具体实施步骤是:

1通信管理及设备运行维护工作

1.1通信网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

河南黄河通信网的资源和运行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突出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协同配合的工作特点。河南黄河通网的调度由河南局信息中心负责统一调度。

1.2落实通信设备运行维护岗位责任制

河南黄河通信网由多种通信设备、设施构成,为确保通信网可靠的运行,必须对运行的通信设备、设施实行定岗定人。

1)河南局所辖的通信设备(施)由河南局信息中心负责运行维护,责任部门为河南局信息中心通信管理科;

2)局属各河务局所辖的通信设备(施)由该局信息中心负责运行维护。

1.3对通信设备实行检测检修

通信设备(施)的检修是提高通信质量,确保电路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各责任部门应按通信设备(施)运行管理规程对所辖电路或设备(施)进行检测;对所辖线路要定期巡视检查和汛前检修及雷雨季检修。

1.4制订年度防汛通信工作意见

为落实通信为防汛服务是第一要务这一宗旨,保证黄河水、雨、工、险情及防汛信息准确及时传递,确保汛期通信畅通,每年4月底前拟《xxxx年汛期通信工作意见》的专题文件,部署全局年度汛期通信工作。

1.5修订完善各级《黄河防汛通信保障预案》

为确保汛期各级防汛部门《黄河防汛通信保障预案》的实施启动运作,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各单位根据黄河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现状以及充分利用地方通信资源的前提下,每年4月底前认真做好《黄河防汛通信保障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

1.6加强汛期通信值(带)班工作

每年6月前拟《关于加强汛期通信值班带班工作的通知》专题文件,部署汛期全局各级通信值带班工作,实时了解所辖黄河防汛电路的通阻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1.7落实年终通信考核及标准化通信站复验工作

每年5月底前,对全局各级通信部门汛前通信设备检修及检查初验收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每年12月底前,对各级通信部门落实规章制度情况、通信设备维护、管理和运行情况的考核及标准化通信站的抽查复验工作。

2建立健全通信工作管理制度

实施精细化管理,明确细化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是规范、创新管理制度的核心。要做到“凡事有人管、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原则,做到岗位人员管理职责明确、办事程序清晰、业绩便于考核。

2.1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制

落实通信为防汛服务是第一要务,保证黄河各种防汛信息准确及时传递,确保汛期通信畅通,各级通信部门要于每年6月10前落实并制定《通信人员抗御大洪水全员岗位责任制》。

2.2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修订完善程控机房、电源机房、话务机房、监控机房等各项机房管理制度。

2.3建立健全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工作是保持电路和设备连续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交接班工作必须准时、严肃、认真、详细,做到手续清楚、前后衔接、责任分明,防止错交、漏交。

2.4上岗考核及人员培训制度

通信管理和运行维护人员均须经上岗前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通信运行维护及管理人员须具有通信专业理论及业务技能;通信人员的培训工作应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对业务技术骨干新技术培训要保证经常性的培训。

2.5通信报表制度

1)月报以责任班组为单位编报,主要对运行的通信设备分析为主,统计范围为责任班组所管辖的通信设备、电路的运行情况;

2)年报以统计为主。内容包括报表目录、表式、填表说明、有关建议、年终小结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要点。

老子说的好:“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凡事都是由许多细节组成,我们要提倡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细作风,只要把细节做好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大事也就很容易完成了。

通信工程的核心篇10

关键词:绩效津贴改革;工程训练中心;绩效津贴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3.018

0引言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根据学校《关于印发的通知》,建立基本工作量津贴、业绩津贴与综合考核津贴相结合的绩效津贴制度,实施范围为占编在岗的教职工,分为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教学一线和非教学一线)、管理人员。由于绩效津贴管理涉及因素多,审核和计算复杂,人工进行绩效津贴各种信息的管理存在着工作量大、速度慢、出错率高等方面的问题,设计绩效津贴管理系统显得非常必要。绩效津贴信息处理的电脑化,网络化,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1系统功能设计

绩效津贴主要包括基本津贴、业绩津贴和考核津贴三个部分。基本津贴标准由岗位和级别决定,按标准逐月预发。教师业绩津贴=业绩津贴a+业绩津贴B。业绩津贴a是指超出基本津贴规定的本科教学工作量津贴,基本津贴的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0学分。业绩津贴B是指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奖励津贴。其他岗位业绩津贴为基本津贴的80%,逐月预发。考核津贴为基本津贴的20%,根据各年终考核结果在最后一个月发放。考核津贴核算公式为:考核津贴=考核绩点/100"相应基础津贴的20%。考核绩点(分)=a+B+C,其中a:完成基本津贴、业绩津贴要求的考核绩点;B:公益活动考核绩点;C:奖励考核绩点。教师考核绩点a由教学总工作量(学分)计算得到,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管理人员考核绩点a=90分,未履行工作职责的根据实际情况扣除相应分值。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根据用户的不同分为3个模块:教师模块、专家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1.1教师模块

注册:教师首次登录也需要先注册,系统规定教师号为教师工资号,注册时登陆名为工资号,设置登陆密码,选择自己所属的和级别。对应不同的考核标准,同一的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津贴标准。

教师工作量考核绩点(a)填报:包括实践教学工作量、教学建设工作量和其他工作量填报。其他岗位考核绩点(a)=90分。不需要填报。

公益活动考核绩点(B)填报:工会组织的活动,担任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党小组长、工会委员、班组长等。

奖惩考核绩点(C)填报:包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学生竞赛指导、教学成果奖等。

考核绩点查询:可以查询a、B、C三种考核绩点的填报和审核情况。

1.2专家模块

注册审核:对教师注册信息中工资号和级别的审核,由中心办公室指定的人员执行。

考核绩点审核:对教师提交的考核绩点的审核,由中心办公室指定的人员执行。

结果公布:公布审核通过的考核绩点信息。

综合查询:可以查询不同审核状态的考核绩点等。

1.3管理员模块

备份:将现有的数据库备份。

删除:删除数据库,或删除单项的数据库信息。

添加审核人员:审核人员不能自行注册,必须由管理员进行添加。

经过对系统功能进行需求分析,得到系统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2系统实现

系统是通过B/S三层结构实现教师绩点考核管理以及专家审核等功能。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的三层结构,当不同用户通过浏览器提交和评阅时,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web服务器根据用户的指令执行程序,并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信息反馈给客户端。系统登陆后整体页面设计使用了框架,保证在使用不同功能时,系统的整体风格保持不变。

2.1登录和注册

本系统用户共分为3种类型:教师、专家和管理员,为了使登录过程方便简洁,用户在登录时,系统根据用户号自动判断用户类型,即可将3种用户的登录功能集于一个登录页面中。

2.2教师模块

2.2.1工作量填报模块的设计

教师接到新的工作或完成了新的工作都可以填报工作量并进行保存,但是只有当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将工作量填报的信息提交给专家组审核。教师登录系统后选择课程字典表所列课程完成实践教学工作量,填报教学改革工作量、教学建设工作量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量完成教学建设工作量填报,完成其他工作量填报。

2.2.2公益活动填报功能模块的设计

公益活动的填报与工作量填报流程相似,都是先填报后提交审核。各类会议出勤率、选择工会组织的活动字典表中的活动、选择担任职务字典表的职务、临时性工作填报。

2.2.3奖惩考核填报模块的设计

与工作量填报流程相似,都是先填报后提交审核。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填报、学生竞赛指导、教学讲课竞赛、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教学成果奖、精品教材、出版规划教材、教改立项(结题当年)、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中心安排的任务、教学事故/安全事故等填报。

2.2.4查询模块的设计

对考核绩点信息的填报和审核情况可以进行查询显示,考核绩点信息查询结果分a、B、C三部分,可以查询各个部分的明细。

2.3专家模块

专家主要是针对教师提交的考核绩点信息进行相关审核,功能包括:教师注册信息审核、填报考核绩点审核、结果公布和综合查询。专家不能够自行注册,须由管理员进行添加。

点击“考核绩点审核”,系统会自动查询数据库,将教师提交的考核绩点显示出来,未通过审核的需要填写未审核通过的原因

结果公布功能提供考核绩点a、B、C项审核通过结果的和考核绩点汇总的。对提交后未审核或未通过审核的考核绩点只有专家和教师本人可以查看。

2.4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的功能可分为3个部分:备份数据、删除数据和添加审核人员。

3结论

该系统在使用JSp和oracle11g的基础上,实现了管理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包括教师考核绩点填报、提交、专家审核、结果公布等。整个系统模块划分清晰、容易理解和操作,同时各模块之间联系紧密,相互耦合,使得系统更加完善。

对于目前的绩效津贴管理系统而言,应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完善:第一,计算公式及参数的灵活设置,以方便系统升级和维护;第二,绩效津贴考核绩点项目及绩点分数的可维护,以增强系统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