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每月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2:49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1

一、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对上述职与对下述职相结合。市委组织部每年12月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向市委进行一次专项述职,听取各乡镇党委抓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做法和组织工作整体状态的汇报,并收看各乡镇录制的党建工作影像资料。同时,结合年终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乡镇党委书记还要向农村党组织书记和乡村两级各类代表和委员中的党员述职。既通过对上述职增强基层党委书记的责任意识,又通过对下述职强化对党委书记履行党建责任的监督,促进其认真履行党建“直接责任人”职责。二是会前评议与现场点评相结合。每次党建工作述职前,组织部都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评分卡的方式,深入乡镇村,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对本乡镇党建工作进行评议。市委根据评议结果,结合平时掌握具体情况,对各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述职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对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其再接再励;对存在不足予以及时指出,并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帮助明确今后工作努力方向。三是培育典型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市委组织部深入乡镇和村,采取查阅档案、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对述职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并积极帮助培养和树立典型,以下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通报、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推广。同时在电视台开辟“党委书记讲党建”专栏,由党建工作开展较好乡镇的党委书记介绍镇党建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经验做法。

二、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体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联动式指导。即县乡两级联动,市委组织部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县级联络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通过参加党委会议、深入乡村调研、直接参与各项活动等方式,对各乡镇党委的党建工作进行联络指导;乡镇党委为每个村确定一名机关党员干部作为党建联络员,帮助村班子开展党建工作,解决各类问题。二是坚持强制式履责。采取分别签定党建目标责任状的方式,强制党建联络员履行列席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会议、了解掌握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动态、指导乡镇党委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及时发现并反馈苗头性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等五方面职责。三是坚持捆绑式考核。即把乡镇党委党建工作考核与组织部机关干部年度考核捆绑在一起;把村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与乡镇机关干部考核捆绑在一起。对所联系乡镇或村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的联络员,在年度个人考核评优评先时给予最优先考虑;对所联系的乡镇或村党建工作考核成绩较差的联络员,取消其本年度评优评先资格,以此激发县乡两级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党建工作一事一导制度。做到“三个强化”:一是事前强化责任。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在事前明确指出工作承办人,规定其具体工作责任和工作中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从而强化有关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二是事中强化调度。对所布置的工作,都要及时召开调度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部署下步工作;同时实行“督办卡”制度,对动作迟缓、进展较慢的乡镇党委下发党建工作督办卡,明确提出督办事项、工作进度要求和完成时限,并责成乡镇党委按时上报督办结果反馈材料,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三是事后强化考评。每项工作结束后,组织部都要下发工作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对每项工作的完成情况都进行量化赋分,每年底对得分情况进行汇总,作为考核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2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团员服务区活动”的开展,特制定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青发[2005]10号《全市农村、社区开展团员服务区活动的方案》为依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活动,积极的调动广大农村团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团的组织建设,进而发挥广大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积极的引、帮、带活动,来践行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的宗旨,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使团员服务区活动在我市农村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二、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一)、确定试点及制定方案阶段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

1、制定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市依据《全市农村、社区开展团员服务区活动的方案》,采取召开乡(镇)、村领导座谈会、团员青年座谈会、“进百户家庭、访千名青年”等活动,广泛争取意见后,结合本地实际和成功经验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及每年的活动规划。

推进时间:5月中旬至6月10日。各地要在6月15日前将实施方案及时上报团市委。

2、选择试点乡镇。要求各县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并结合团市委机关干部团建联系点工作选择2个试点乡镇,各地也可以根据以往成功经验选择试点乡镇。各试点乡镇要根据本乡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推进时间:6月20至6月25日。各地要在6月28日前将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二)、试点启动及示范阶段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

1、建立组织机构。要求各县市成立实施团员服务区活动领导小组及各试点乡镇的领导小组。各县市团委、试点团委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可由党委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团委书记任副组长,团委其他人员全部参加,各负其责。

推进时间:6月20至6月25日。各地要在6月28日前将

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2、启动及示范。要求各县市切实的抓好试点的启动和示范,各地要抽调专门人员深入试点,与乡镇、村领导座谈;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贴近青年、了解青年,倾听领导、团员、青年对团员服务区活动的看法、意见以及团员服务区抓什么、怎么抓;然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适时启动。团市委机关同志要将团建联系点工作和团员服务区工作相结合的,并定期深入联系点指导和督促团员服务区试点工作。

推进时间:6月20至8月30日。各地要在9月5日前将

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三)、全面铺开、推进阶段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

1、落实服务“十个一”。要求各县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落实团员在农村服务区工作内容“十个一”,各地乡镇的经济、文化、思想、人文、环境各有差异,每个团员的文化素质、所学专业、思想道德也不一样,团员服务区在开展活动中一定要把握好实际情况。

2、全面铺开。各地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组织各乡镇主管党群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乡镇团委书记、村团支部书记到试点乡镇进行参观学习,与服务区团员、青年交流,使之进一步了解团员服务区的作用。各地并按照实施方案及目标的要求,量化分解,全面铺开团员服务区活动,形成当地的团员服务区网络。

3、完善图版、表、簿、册。各县市要在试点活动开展中,根据本地实际经济条件逐步完善团员服务区的图版、表、簿、册,各种表、簿、册的填写一定要如实,有条件的县市可将本地各乡镇的表、簿、册进入微机,实行全县市联网,以便工作的沟通,信息的传递。团市委将定期对各地的团员服务区表、簿、册进行检查。发现弄虚做假、虚夸瞒报、突击填写、应付了事的县市将在全市通报。

推进时间:8月30至11月30日。各地要在12月5日前将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四)、阶段总结阶段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

1、阶段总结。要求各县市要及时总结每个推进阶段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要采取召开现场会、座谈会、联谊会、在电视、广播、宣传版等有效方式宣传典型的成功经验。各地要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将阶段总结上报团市委。团市委将结合团建联系点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定期采取深入基层看典型、听汇报、访实情和电话沟通等方式检查、督促、指导。推进时间:2003年5月至2004年年底。各地要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将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2、奖惩机制。团市委将建立团员服务区奖惩机制,团市委将按每个阶段将各地的情况反馈、典型情况、活动总结整理成档,评定档次,并定期将各地活动开展情况按好、中、差分类在《团的情况》上予与刊登,并通报当地党委主管书记。各地也要针对乡镇制订相应的奖惩机制,以便团员服务区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推进时间:2003年5月至2004年年底。各地要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将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农村“团员服务区活动”推进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团员服务区活动”的开展,特制定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齐青发[2003]10号《全市农村、社区开展团员服务区活动的方案》为依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活动,积极的调动广大农村团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团的组织建设,进而发挥广大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积极的引、帮、带活动,来践行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的宗旨,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使团员服务区活动在我市农村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二、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一)、确定试点及制定方案阶段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

1、制定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市依据《全市农村、社区开展团员服务区活动的方案》,采取召开乡(镇)、村领导座谈会、团员青年座谈会、“进百户家庭、访千名青年”等活动,广泛争取意见后,结合本地实际和成功经验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及每年的活动规划。

推进时间:5月中旬至6月10日。各地要在6月15日前将实施方案及时上报团市委。

2、选择试点乡镇。要求各县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并结合团市委机关干部团建联系点工作选择2个试点乡镇,各地也可以根据以往成功经验选择试点乡镇。各试点乡镇要根据本乡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推进时间:6月20至6月25日。各地要在6月28日前将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二)、试点启动及示范阶段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

1、建立组织机构。要求各县市成立实施团员服务区活动领导小组及各试点乡镇的领导小组。各县市团委、试点团委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可由党委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团委书记任副组长,团委其他人员全部参加,各负其责。

推进时间:6月20至6月25日。各地要在6月28日前将

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2、启动及示范。要求各县市切实的抓好试点的启动和示范,各地要抽调专门人员深入试点,与乡镇、村领导座谈;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贴近青年、了解青年,倾听领导、团员、青年对团员服务区活动的看法、意见以及团员服务区抓什么、怎么抓;然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适时启动。团市委机关同志要将团建联系点工作和团员服务区工作相结合的,并定期深入联系点指导和督促团员服务区试点工作。

推进时间:6月20至8月30日。各地要在9月5日前将

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三)、全面铺开、推进阶段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

1、落实服务“十个一”。要求各县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落实团员在农村服务区工作内容“十个一”,各地乡镇的经济、文化、思想、人文、环境各有差异,每个团员的文化素质、所学专业、思想道德也不一样,团员服务区在开展活动中一定要把握好实际情况。

2、全面铺开。各地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组织各乡镇主管党群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乡镇团委书记、村团支部书记到试点乡镇进行参观学习,与服务区团员、青年交流,使之进一步了解团员服务区的作用。各地并按照实施方案及目标的要求,量化分解,全面铺开团员服务区活动,形成当地的团员服务区网络。

3、完善图版、表、簿、册。各县市要在试点活动开展中,根据本地实际经济条件逐步完善团员服务区的图版、表、簿、册,各种表、簿、册的填写一定要如实,有条件的县市可将本地各乡镇的表、簿、册进入微机,实行全县市联网,以便工作的沟通,信息的传递。团市委将定期对各地的团员服务区表、簿、册进行检查。发现弄虚做假、虚夸瞒报、突击填写、应付了事的县市将在全市通报。

推进时间:8月30至11月30日。各地要在12月5日前将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四)、阶段总结阶段工作内容、方法、推进时间

1、阶段总结。要求各县市要及时总结每个推进阶段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要采取召开现场会、座谈会、联谊会、在电视、广播、宣传版等有效方式宣传典型的成功经验。各地要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将阶段总结上报团市委。团市委将结合团建联系点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定期采取深入基层看典型、听汇报、访实情和电话沟通等方式检查、督促、指导。推进时间:2003年5月至2004年年底。各地要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将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

2、奖惩机制。团市委将建立团员服务区奖惩机制,团市委将按每个阶段将各地的情况反馈、典型情况、活动总结整理成档,评定档次,并定期将各地活动开展情况按好、中、差分类在《团的情况》上予与刊登,并通报当地党委主管书记。各地也要针对乡镇制订相应的奖惩机制,以便团员服务区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3

为落实市政府五保供养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敬老院及散居五保供养安全管理年”为主题,强化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管方法,着力提升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全区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工作形势稳定,全力促进全区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活动,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意识、体制机制、管理本领、管理效能和安全管理队伍等五项建设,达到“九安全”:即设施安全、用电安全、用水安全、药品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行为安全、住宿安全,最终实现责任事故零目标,确保全区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形势持续稳定。

三、主要任务

(一)明确责任,建立机制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明确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乡镇要坚持五保对象安全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社会事务办主任、敬老院院长(常务副院长)落实具体职责。建立健全各级各层职能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是加强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由乡镇与区民政局签订安全工作管理责任书;各敬老院与乡镇签订安全工作管理责任书;各村与乡镇签订散居五保安全管理责任书。严格对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安全管理工作实绩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制度,确保落实

一是要有紧急处置预案。各乡镇要按《市区敬老院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文件要求,建立完善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领导机构及职责、安全事故责任及处理程序等。

二是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各乡镇要按《市区敬老院安全管理制度》文件要求,建立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应包括院内、室内、消防、食品、疾病、用电、锅炉使用安全管理等。

三是要明确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各乡镇根据实际,设置门卫、院内、室内、消防、食品、疾病、用电、锅炉使用等各安全岗位,岗位、职责明确到人,确保层层抓落实。

四是要落实散居五保供养“三项制度”。各乡镇必须克服“重集中供养、轻分散供养”的倾向。在今年内,各乡镇务必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即:五保对象年审制度、巡视走访制度、包保责任制和监护制度。特别是每个五保对象要落实1个包保责任人或1个监护人(无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五保对象落实监护人),各乡镇要建立五保对象包保责任人、监护人台卡,明确责任,动态管理,切实维护散居五保对象合法权益,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三)搞好排查,杜绝隐患

一是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各乡镇要以安全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敬老院集中供养人员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搞好安全应急演练;对散居五保对象落实“防高温、防雷击、防水淹、防火、防盗、防跌、防走失、防食物中毒、防流感、防传染”等十防措施。

二是落实敬老院“三设置”要求。即在敬老院内重点部位按要求设置灭火器、设置安全通道、设置应急照明灯。

三是拉网排查杜绝安全隐患。各乡镇要在6月底以前组织人员对本乡镇敬老院及散居五保对象住房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并做好排查记录,落实整改措施。敬老院要实现“三杜绝”:即杜绝用电用火(吸烟)安全隐患、杜绝饮食卫生安全隐患、杜绝老人外出安全隐患。区民政局在7月份会同消防、安监等部门对全区敬老院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四)建好队伍,抓好培训

一是抓好敬老院院长、常务副院长队伍建设和培训。各乡镇要多渠道、宽视野的选拔人才,将政治素质好、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敢于负责、善于管理、乐于奉献的同志选任到敬老院院长的岗位。同时,区民政局将在区福利服务中心、西眉敬老院建立敬老院院长培训基地,拟于8-9月份对全区敬老院院长、常务副院长进行一轮培训,并将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二是抓好敬老院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和培训。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安全管理岗位,并将责任明确到人。同时加强安全岗位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管理本领、管理效能及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一年每个岗位不低于两次的安全演练。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学习阶段(6月1日-15日)。各乡镇认真组织学习市局《通知》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开展安全管理年活动良好氛围。

(二)方案制定阶段(6月15日-6月30日)。各乡镇按照安全管理年活动目标,结合实际开展调研,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以“六个一”工作为载体,制定工作方案。

(三)全面推进阶段(7月1日-8月31日)。各乡镇落实敬老院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要集中人力、物力,对各敬老院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目标要求全力推进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工作实效,继续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并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探索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整改提高阶段(9月1日-11月30日)。各乡镇要将在开展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整改工作工作方案,并从解决瓶颈性问题着手,按计划、按步骤,扎实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五)检查总结阶段(12月1日-2013年1月15日)。各乡镇社会事务办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区民政局对在此次活动中探索出好的经验、做法要树立典型在全区积极推广应用,更好地巩固“敬老院安全管理年”活动成果。同时区民政局将组织检查组对各乡镇开展敬老院安全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量化打分的方式。检查结果将由区政府通报,得分最后一名,要向区民政局提交整改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本“敬老院安全管理年”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能职责见遂安民政〔2013〕65号文件)。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并明确职责。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根据活动的总体目标和活动内容,按照职责进行分工,把“敬老院安全管理年”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分解下达,明确职责,不留死角,充分调动积极性,分阶段、分目标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4

政协主席、各位委员:

下面我就##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情况:我区现有总人口391366人,其中农业人口274780人,分布在全区16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275个行政村。由于部分人员外出务工及就学等原因,全区实际应加入合作医疗人数为25209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2003年12月开始宣传发动,截止到2004年3月底,全区共有67808户的185067人,自愿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参合率达81.35%。乡镇村覆盖面100%。市、区、镇村及个人筹集资金额总计1480多万元,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指标。

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5

幅员33平方公里,镇地处西郊9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1个场镇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

镇党委、政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作风工程来抓,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认识、周密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一是彻底结束了镇近20年来场镇交易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历史,商品交易分类、规范、有序进入了指定区域;二是彻底结束了镇主要干道万丰大道(也是过境公路-县道德孝路场镇段)长期以来逢场即堵、拥挤不堪的历史,如今的万丰大道,宽阔通畅;三是无条件全部拆除了场镇商铺林林种种、千姿百态的遮阳棚、遮阳伞及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各条街巷重现宽敞明亮;四是及时添置了一批环卫设施设备,加快建设了一批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强化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硬件保障;五是镇城镇及各村组的五乱”现象得到强力整治,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初见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明显的成效,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关键在于镇党委、政府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本镇实际,敢闯敢试,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把全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逐渐引入了制度化、有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建立干群联动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第一。坚持实行“干部带头、全民参与”一是干部带头。主要指镇全体党政领导带头宣传,深入大街小巷、田间院落,向广大群众宣讲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和要求,让大家理解、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带头清扫,镇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带头碰硬,梳理出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多年来屡治未果的痼疾顽症,逐一研究制定处置方案,由镇党政主要领导率领由交通、公安、建设、工商、畜牧、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重拳出击,强力攻坚,群众拍手称快;带头承包,每一位党政领导均与签订责任书,联系承包了场镇某一区域、某一村居或某一方面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其实施指导、督促,其成效与个人全年目标考核挂钩。二是全民参与。主要指广泛深入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庄、进景区“七进”活动,分别举行启动仪式,以一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激发、吸引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中来,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热潮。

建立督查问责机制。一是加大督查力度。成立了由镇分管领导牵头的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组,第二。每周不定期深入城乡第一线开展2次以上的明查暗访,对正反两个方面摄影、拍照,制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片,定期组织镇村干部集体收看、评议,同时,向全镇各单位编发督查通报,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纳入全年目标考核。二是设置曝光台。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举报热线,安排专人负责接听、登记;醒目位置张挂了专用举报箱;镇广播站设置了曝光台,定时对通过督查组、举报热线、举报箱等各种途径收集到问题进行曝光。凡被镇本级及上级党政、新闻媒体曝光的单位,其联系承包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均将按相关细则被处以定额罚款,直接上缴镇财政。三是实行约谈问责。对经督查、举报存在问题的单位,第一次由联系承包领导约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二次由镇纪委书记约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三次则由镇党政主要领导直接问责该单位的联系承包领导,并给予通报批评和定额罚款。

建立环境保洁机制。一是加强教育。清扫容易保洁难”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保洁之所以难,第三。主要是因为很多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针对此,镇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七进”活动,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结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着力加强环保教育,培养大家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努力从源头上促进保洁工作。二是加强巡查。针对一些经营户和个人乱倒垃圾比较严重的现象,张挂宣传警示牌的同时,建立场镇管理办公室巡查制度和社会举报制度,对经巡查和举报发现的乱倒垃圾者,一律按相关规定给予强制清扫或处以罚款的处罚,并对举报者给予奖励,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三是组建保洁队伍。城镇,聘请了4名保洁员,分片分段负责相应区域的保洁工作,既及时制止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又及时清除各种垃圾。农村,各村分别聘请了1-2名保洁员,主要是对沿道路、沿沟渠等重点部位实施保洁。目前,镇党委、政府正考虑引入市场化机制,着手研究将场镇清扫保洁,以及将各村垃圾收集到镇垃圾中转站等事项,整体承包给劳务公司,以便将政府从沉重的保洁清运压力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抓好灾后重建、推动经济发展。

建立垃圾处置机制。一是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市区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场镇,第四。由场镇管理办公室负责安排、聘请人员,将场镇各处的垃圾,用机动三轮统一运往镇垃圾中转站由镇处置;农村,各农户将收集的垃圾倒入本院落垃圾池,各村聘请专人进行收集,或运往镇垃圾中转站由镇处置,或运往本村填埋场由村处置。镇政府花钱买服务,与市环卫处签订垃圾清运处置协议,由市环卫处按照每天一次的频率,派专车到垃圾中转站,运走垃圾并予处置,彻底解决了全镇垃圾清运难、处置难的问题。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和谐的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提高农机“三率”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事故为目标,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监理能力,不断深化“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着力建设平安和谐新。

二、创建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安全生产责任明确,责任倒查追究制得到落实;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率达95%,拖拉机年检验率达90%,联合收割机年检验率达95%,驾驶人持证率均达到90%以上,驾驶人培训考试和发证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源头管理得到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措施逐步完善,事故隐患明显减少,农机死亡人数控制为零;农机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构建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到年11月底全县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全县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成立县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委内),由陈世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5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选村布点,组织宣传发动,开展调查摸底,做好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6月初-7月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农业部和安监总局制定的创建标准,结合实际,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工作,查漏补缺,整改提高,努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户登记率、机车技术检验率、驾驶人员持证率,减少和控制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三)总结评比阶段(年8月初-9月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总结评比工作,并在2010年9月底前向县“平安农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和示范乡镇、村的典型材料。

(四)检查验收阶段(年10月)。县“平安农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评选,确定优秀示范乡镇、村,形成综合材料,向县人民政府及市农委、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送创建情况,迎接市农委、市安监局的检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乡镇要相应成立创建活动的组织机构,并根据“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相关要求,统一组织和协调本辖区内的“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创建工作的具体问题。同时,要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与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层层制订创建工作方案,把创建工作目标及标准落实到乡镇、村组,并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考核目标体系,实行量化考核,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要制定“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做好“五个一”的宣传活动:每年在每个乡镇组织一次“平安农机”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农机手送一封创建“平安农机”倡议书,向每个村送一套“平安农机”安全宣传挂图,给每个农机户送一本“平安农机”知识手册,在每个村上一堂“平安农机”知识课。把宣传工作做实,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大力宣传创建典型,全面提升“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总体水平。

(三)密切配合,加强联动。农机、公安、安全监管、交通等部门要健全协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做好重要阶段、重点地区、重点农机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县交警大队和农机监理机构要紧密配合,建立“队站联勤”制度,严格查处违章操作、违法载人、超速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行为,认真排查农机事故隐患,减少或杜绝农机事故发生,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农机部门依法监管,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格局。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强力整治垃圾污染,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努力优化农民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展示农村崭新面貌。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通过集中整治,确保国省道沿线视野开阔,无生活垃圾,集镇街道、集贸市场卫生整洁,自然村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到年,力争全县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92%,垃圾处理率达到85%。

三、时间安排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按照省市要求,分三个步骤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年3月15日—3月30日)

县、乡、村、组四级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层级召开动员大会,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农村垃圾处理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年4月1日—年11月30日)

各乡镇、村委会、自然村组建队伍,落实人员,建设基础设施,制定各项长效管理制度,实施农村垃圾处理各项工作。

3、总结验收阶段(年12月1日—年12月31日)

对各乡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推进我县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完善提高。

四、运作机制

1、创新有效的垃圾处理机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对离县城较近且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乡(镇)、村按照省市的要求,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送、县处理”的模式。

(2)对交通不便、经济薄弱的边远自然村,采取“统一分类、就地收集、综合无害化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

(3)在李渡镇、文港镇、长山晏乡、下埠集乡、前坊镇、梅庄镇、三里乡、二塘乡等乡镇因地制宜建立大中型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镇处理”的模式试点。条件成熟后,在全县乡镇全面推开。

2、推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机制。科学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对有机垃圾采取就地堆肥或沼气厌氧化处理,对建筑垃圾采取就地利用作为平地或修路的原材料,对可回收垃圾(金属、橡胶、塑料类等)由农户或保洁员收集,送送供销社(回收公司)定点回收,对其他垃圾集中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3、实行垃圾处理有偿服务机制。按照省、市文件精神,村内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用工,由本村村民投工投劳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材料所需费用,由县乡财政予以适当补助。保洁员的工资报酬及村内垃圾清扫清运等工具的购置费用,通过县乡财政专项列支补助、村集体经济筹措、名人能人捐赠、村民“一事一议”等四种筹资等办法妥善解决。

4、建立督查考评长效管理机制。县清洁办将采取定期、定量的方式对各地垃圾处理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到“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评”实行奖惩相结合,对每季度检查全县排位前三位的,分别按照1万元、8000元、60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对全县排位后三位的,第一次通报批评,连续二次诫勉谈话,连续三次进行组织处理,以此激励先进,纠正偏差,勉励后进。县清洁办将于4月中旬开展一次检查,重点检查各乡镇、村委会、自然村队伍组建情况、保洁人员落实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

五、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农村垃圾处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任务重、影响大的重要工程,县、乡(镇)、村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宣传栏、公开信、刷写标语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要求,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掀起全民讲卫生、保健康、美环境的高潮。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4月份开始至11月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清洁卫生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抓好乡镇集镇所在地、国省道沿线及自然村的垃圾处理工作,确保集镇街道市容整洁、市场有序、无占道经营现象;对国省道沿线路旁垃圾窖要在半个月之内全部予以铲除,确保国省道沿线视野开阔、道路畅通、无垃圾污染和乱堆乱放现象,对国省道沿线343个自然村要按照每50户农户配备1名环境保洁员,沿线路段每公里配备一名保洁员,使其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时期内有一个明显的改观;确保自然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无粪坑外露和杂草丛生现象,做到屋前屋后一个样,村内村外一个样。

3、落实主体,长效管理。各乡镇要切实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所,配备垃圾清运车,建立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站,落实管理人员和环卫人员,做到“有机构、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资金”;各行政村要落实管理人员、制定长效管理制度,对部分行政村要配备一辆小型垃圾运输车;各自然村要成立理事会,设立宣传栏,配备保洁员,添置保洁设施,每个保洁员配备一辆手推垃圾清运车、一套清扫工具和两套工作服。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确保农村垃圾处理日常运行落实到位。

4、分级负责,确保资金。县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一是安排资金60万元用于乡镇大中型焚烧站或标准垃圾填埋场建设;二是安排资金80万元,对全县国省道路沿线343个自然村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三是安排奖补资金60万元,部分用于县清洁办工作经费,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对垃圾处理成效显著乡镇的奖补。各乡镇也要将农村清洁工程办公室工作经费、国省道沿线路段及沿线村庄保洁员工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5、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落实工作职责,建立议事制度、工作协调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等工作机制,实行每周五下午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活动期间县级领导要下到挂点乡镇和居委会(社区)指导环卫大清扫活动开展,县直各部门要到包干路段进行垃圾大清扫;各乡镇要实行科级领导包路段,乡(镇)、村干部包干到自然村的办法,形成领导有力、部门合力、责权分明、高效运转的工作局面。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城乡规划法》为指导,发挥城乡规划对城镇化道路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

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

二、主要目标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建立健全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完善乡镇规划管理工作机制,年全面完成乡镇规划和行政村规划。

三、工作安排

(一)学习宣传。

在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村规划领导小组要认真制定《城乡规划法》学习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突出宣传重点,组织村、组干部进行学习,指定专人负责,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各村制订学习宣传工作计划报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

主要形式:

1、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和宣传标语。

2、组织人员在镇区中心广场和人流集散量大的地方散发宣传材料。

3、在宣传栏内制作《城乡规划法》和规划专栏,长期宣传。

4、组织宣传车辆在各村进行巡回宣传。

(二)编制安排。

年全部完成行政村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5月底完成《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工作;6月底完成地形图测量工作;10月底完成规划编制工作;11月底完成规划评审工作。

(三)经费保证。

总体规划和行政村规划必须在年一年内全部完成,规划经费分级负担。行政村规划以及规划评审费用按县方案规定由各行政村承担。规划指导价格: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为6.5万元,行政村规划为0.5万元;乡镇每平方公里测量费为1.5万元,每个行政村测量费为0.3万元。规划编制单位由镇政府统一安排。

四、组织领导

各村要建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完善乡镇规划管理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加强乡镇规划管理。尤其要加大对镇、村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未编制规划的不得进行建设。在镇、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镇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各村每季度需将报表上报乡镇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部门责任

镇纪委:负责对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监察。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河南乡镇机构;合作型博弈;改革动力机制;农村综合改革

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拥有9600万人,其中农民人口就有7300多万人,“三农”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到1998年底,全省乡镇总数为2137个,行政村总数为4.9万个,村民组总数为40.46万个,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多达150万人以上,每年支出经费在100亿元左右[1]。为了缓解地方财政短缺的压力和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河南省分别于1998年、2001年和2005年下半年进行了三轮乡镇机构改革。但由于前二轮改革没有形成有效整合、协调一致的动力机制,其结果都变成了虎头蛇尾的“假改革”;“而这一次,河南省强化了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不再‘为改革而改革’,着力解决改革中所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2],因此可称得上是善始善终的“真刀真枪改革”。截止2005年底,全省撤并乡镇236个,合并各类事业站所3117个,精简乡镇领导职数接近1/3,清退乡镇临时人员20551人,分流乡镇超编人员170022人[3],仅用3个多月就解决了长期困扰河南农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省委、省政府统筹考虑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合作型博弈机制。这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重点从分析改革动力机制入手,试图在河南省三轮乡镇机构改革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一、河南省第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缘何“中途流产”?

1998年12月,河南省制定出了《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拉开了第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序幕。当时,我在豫南大别山区某镇担任党委书记,直接参与了这次改革的全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

省里《方案》统一规定,乡镇机构设置为五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农林水办公室、财经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科教文卫办公室),“七所八站”一律改成服务中心,统一核定乡镇编制人数,清退临时聘用人员和分流超编人员。但在具体操作上,该《方案》对如何解决乡镇超编正副科级干部待遇的问题,如何解决乡镇工作人员竞争上岗的问题,如何解决辞退人员和分流人员补偿的问题,如何解决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的问题,如何解决乡镇机构合并后与县以上部门机构工作衔接的问题,如何解决县、乡政府之间“事权”与“财权”合理划分的问题,都没有制定具体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因此,这次改革基本是“走过场、搞花架子、玩数字游戏”。

但是,到了2000年3月,河南一家官方媒体居然报道称:“在这次改革中,全省共精简乡镇富余人员多达10万余人,每年可为农民群众减负8亿元”。仅仅时隔1年,又是这家官方媒体报道称:“据河南省财政厅测算,全省共有乡镇2130个,村委会48900个,村民小组近40万个,其中需要财政供养者有110万人,需要农民直接负担者有63万人。全省实行税费改革后,每年将减少乡级财政收入84.54亿元,每年将减少村级集体收入23.1亿元。这些缺口资金将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精简乡镇机构、压缩富余人员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来消化”[4]。由此不难看出,所谓的“河南十万乡官大裁员”,实际是分而不流,流而未走,工作照样干,工资照样拿,“一个都不能少”。对此,河南官方和部分学者给出的一般解释是:“由于第一轮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等原因,结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痼疾”[5]。这种说法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所在。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自始至终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互相推脱承担改革成本分摊的责任,各方利益主体分散决策、权衡比较的结果是缺乏协调一致的行动。

首先,从这次改革的政治价值取向看,各级政府都希望通过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进而捞取“政治资本”。但是,由于目前河南省乡镇临时聘用人员和超编人员,大多都是县乡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亲戚,这些人社会关系盘根错节、相当复杂,而到乡镇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又是按国家人事分配政策统一安置的,大多都是乡镇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让谁走,不让谁走?”对于现任的乡镇主要领导来说“比登天还难”。如果来真的,既会得罪“圈子内的人”(指临时聘用人员),又会得罪“体制内的人”(指超编人员),可以说是“两头做人难”;如果来硬的,一旦失去了“群众基础”,将危及乡镇主要领导的个人政治前途,稍有闪失很可能引发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不安定因素,到头来又将面临着“一票否决”的政治风险。因此,对于这次改革,最不愿意参与和组织实施的就是现任的乡镇主要领导,几乎没有谁愿意“争当改革排头兵”。这样,一直拖延到1999年底,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几乎没有实际行动。有的乡镇甚至还没有向机关干部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干脆就把“五大办公室”的牌子挂上去了,上报的辞退人员名单和分流人员工资表基本是编造的虚假数据。总之,当上级政府把自身能够解决或不愿意解决的复杂矛盾和问题推给基层解决时,乡镇一级只能是“应付了事”。

其次,从这次改革的经济价值取向看,由于各级政府财政实行“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的管理体制,乡镇承担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80%左右,村级管理费支出全部由农民负担。这次改革即使搞成功了,受益者是广大农民群众,而受损者则是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正是由于这次改革的“政治收益”远远小于它的“改革成本”,所以省、市、县三级政府决不会轻易去改变原有的财政分配格局。因此,在“强势集团”与“弱势群体”之间博弈过程中,“受益者”往往是各级政府组织,而“受损者”永远都是广大农民群众。

总之,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山东莱芜、诸城、内蒙古卓资、湖南华容、山西隰县、河南新郑等地率先搞起的县乡综合改革“中途夭折”[6],还是1998年河南省进行的第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途流产”,都说明了“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7](p267)。只有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机,当看到它的成功可能性较大时再下决心,才能保证这项改革取得成功。因为,乡镇机构改革不仅牵扯到一个省上百万名乡镇工作人员的“去留、饭碗、面子”问题,而且涉及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之间的权利分配问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正如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第二个内容是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地方各级也都有一个权力下放问题。第三个内容是精简机构,这和权力下放有关。”[7](p177)“这个问题太困难,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7](p176)“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7](p252)“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7](p277)

二、河南省第二轮乡镇机构改革缘何“草草收兵”?

2001年3月21日至22日,河南省召开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紧接着,又于23日召开了“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可见,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是与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启动直接挂钩、同步配套进行的。据有关资料表明,“河南省平均30个农民就要养活一个‘吃皇粮’的人,全省行政事业费开支占地方财政总收入50%以上。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组织每年将减少收入107.64亿元,再不进行乡镇机构精简和人员分流就没有退路了”[8]。因此,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这次市县乡行政编制精简比例为24.6%。这是硬任务,硬指标,也是一条硬杠杠。各级都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层层有任务,一级抓一级,在改革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和应急处理办法。要把撤并乡镇、农村税费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结合起来进行,重点是规范乡镇机构设置,减少机构和人员编制,妥善安置超编人员,坚决清退各类临时聘用人员。同时,要保证在5月底以前完成任务”[9]。可以说,省委决策者对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态度很坚决、决心也很大。

乡镇每月工作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群众路线为统领,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为目标,以加强规范化管理和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企业一套表”制度,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基层统计队伍,使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为全县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总体目标

从9月份开始到12月底,通过4个月的时间,使全县基层统计工作达到统计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信息畅通、数据真实、工作高效,实现“六有六化”目标,即在硬件建设方面要达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台帐、有场地、有设备,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实现统计人员专职化、统计工作规范化、报表台账标准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力争年内各乡镇全面通过验收达标。

三、主要内容

(一)完善统计工作网络。乡镇要明确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设置统计工作岗位,落实办公场所,配备统计人员。乡镇应配备1—2名专职统计人员。各村(居)委会至少要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统计调查任务。

(二)加强统计人员管理。要选调热爱统计工作,事业心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乡镇统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的,应征求县统计部门的意见后方可调整。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实现乡镇统计人员持证上岗。

(三)强化统计制度建设。各乡(镇)统计办要建立《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统计报表报送和审核制度》、《统计原始记录台帐制度》、《统计资料使用与提供制度》、《统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并进行公开公示。

(四)加强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基础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村委会、“四上”企业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原始纪录要完整齐全,切实做到“数出有源、有据可查”。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电子版台账,实现统计台帐的信息化、标准化。

(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依法组织开展统计调查。

(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确保乡镇和“四上”企业每个统计人员有一台能满足工作需要的专用电脑,并完成与县统计部门统计信息网的连接。

(七)加强统计资料管理。乡镇对外提供的统计资料,需经分管领导审核把关签字,由乡镇统计办负责统一对外提供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确保数出一门。乡镇和“四上”企业统计资料要装订成册,要有资料专柜,立卷归档。档案资料登记齐全,建立索引目录,以便于查阅。进度统计资料保管期限至少为3年,年度统计资料永久保存。建立和完善统计档案交接和管理制度,如遇人员调整,对所保管的统计资料要办理交接手续,确保统计档案资料连续完整。

四、实施办法与步骤

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考评验收,按照未达标、达标、良好、优秀四个档次评定,每年底由乡镇自行申报,并实行“规范一个,考评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由县统计局进行考评验收。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根据每个年度的工作重点,分阶段组织实施。

1.自查整改。各乡镇和“四上”企业于9月14日前查漏补缺,纠正存在的问题,部署安排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各项工作。重点查看统计岗位是否明确健全;统计网络是否健全完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是否齐全,能否保证工作需要;统计记录、台帐是否建立;统计资料管理是否规范。

2.检查验收。9月15日—25日在全县各乡镇、“四上”企业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县统计部门根据各乡镇和“四上”企业申报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工作。抽查6个乡(镇)和4个“四上”企业(原则上按:工业1个、商贸1个、服务1个、建筑业和房地产1个)。

3.总结表彰。年底全面总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全力推进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此项专项整治工作牵头领导:胡省春;责任股室:统计执法大队、工交股、农业股;完成时限:2014年9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