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税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29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1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必然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分析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对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985年和1989年,国家统计局平衡司对这一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根据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模型测算结果表明,每增加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直接或间接为这部分投资而提供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波及过程,最终转化为消费需求(包括建筑业直接由投资额中转化为消费基金的部分)共42亿元。”这一研究在国内学界和政府部门具有相当影响,十多年来一直被广为引用,然而其结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为便于进一步讨论,首先简要介绍一下上述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反映既定的技术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与总产出(总产品)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比例关系在短期内不变。因此当最终需求为已知时,就可以求出总投入或总产出及相关的量。统计局的研究就是以投入产出模型的这一性质为基础,设固定资产投资为已知量进行推导的。其分析过程是先求出每增加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各部门提供的产值,即直接或间接为这部分投资而提供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然后进一步求出各部门相应的消费需求增加值,最后加以汇总。按其1989年的测算,每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如表1。

现在所关注的是表中的消费需求到底是什么含义。对此国家统计局的上述研究报告没有给予直接说明。但其1985年的研究报告曾提到:“1984年固定资产投资比1983年增加464亿元。根据上述比例计算,由于增加这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引起消费需求增加190.24亿元。其中属于增加职工工资和社员收入部分为182.22亿元。由此可以判断,这里的所谓消费需求实际上是指投入产出模型中最初投入的劳动者报酬部分。经用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亦可证明上述判断。

需要强调的是,该研究报告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中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投资增加与消费需求增加之间的转化关系,实际上是从消耗与产出平衡的角度将这种转化关系定义为“完成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直接和间接耗费的全部消费品及服务的数量”。由于人们对何为“投资向消费转化的数量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明确上述定义十分重要,它保证了以下的讨论有一个明确的分析框架。

对上述研究报告的结论,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进一步讨论。

第一,研究报告将劳动者报酬简单地等同于消费需求,似不够准确。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消费需求必须是实际的消费支出,而不是收入。一般来说,劳动者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和其它非劳动收入两部分。劳动者报酬指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体现的是与劳动者付出的活劳动消耗对应的收入,非劳动收入则包括各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由于各类收入均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收入要用于形成储蓄,因此在劳动者收入中只有一部分用于最终消费。将劳动者报酬直接等同于消费需求,忽略了劳动者的其他收入,忽略了所得税,忽略了储蓄,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显然过于简单。

对此判断,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如果运用该研究报告的推算方法,同样可以推算出生产单位消费品、单位存货增加和单位净出口所对应的劳动者报酬,然后经过加权计算后可得到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劳动者报酬,其结果恰是按收入法核算GDp时得到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1997年,按投入产出法统计数据计算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为54.9%,而同期按支出法计算的最终消费占GDp比例为58.2%,二者相差3.3个百分点,说明简单地将劳动者报酬等同于消费需求是不准确的。

第二,研究报告似乎忽视了其它最初投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如果遵循该报告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中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投资增加与消费需求增加之间的转化关系这一路径,则与最终产品中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应的最初投入不仅有劳动者报酬,还有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其中除折旧部分可确定不可能用于消费支出外,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中显然都有一定比例必然用于消费支出。如生产税净额作为政府的收入,构成政府消费支出的资金来源。我国近年来政府消费一般都相当于全部最终消费的20%左右,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营业赢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其中部分要以所得税形式上交政府,也形成政府消费支出的来源,另一部分形成所有者的税后收入,经过各种再分配渠道,也会有一小部分会被用地消费。换句话说,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时,所引起的消费增加不仅来自于劳动者报酬的增加,还会来自于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的增加。这三部分各自用于消费支出额之和才能真正反映消费需求的实际变动。因此,忽视生产税净额及营业赢余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将导致对消费需求的低估。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年份统计数据可能会表现出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例与最终消费率基本相当的情况。如1999年,按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数据计算的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为59.7%,而同期按支出法计算的最终消费占GDp比例为60.2%,二者相差无几。应强调的是,从理论上讲,即使这时也不能认定可以将劳动者报酬简单地视同为消费支出。因为这种相当只是某种巧合,是由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数量与劳动者报酬中用于储蓄及纳税的部分恰好大致相当造成的。

二、一个初步估算

以上分析表明,按统计局研究报告的分析方法,既存在从某种角度看对消费需求的高估,也存在从另一种角度看某种低估,那么,每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到底会增加多少消费需求呢?

根据GDp核算的支出法与收入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可以尝试一个简明的估算方法。

按收入法核算,最初投入包括体现固定资产消耗的折旧和由活劳动创造的国内生产净值两部分(这里仍按传统提法,可能与最新提法有所不同,但不影响分析结论)。折旧仍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净值在使用方向上体现为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增加支出和净出口支出。从收入法与支出法的内在关系看,可判断国内生产净值中对应的消费部分就是GDp中的最终消费部分。

根据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我国逢2、7年编制一次投入产出表,因此当前仍使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当年国内生产净值为65392亿元,最终消费为44503亿元,二者比例为1∶0.68。换句话说,在1997年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每增加100亿元国内生产净值将对应消费需求增加68亿元。

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可借助这一比例关系进一步推断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与消费需求增加之间的关系。

同样根据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可计算出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各组成部分与最初投入两大部分之间的比例,即固定资产折旧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比例(以下简称“投入结构”)的对应关系,见表2。

可以看出,全部最终产品所对应的“投入结构”与其各组成部分,即各类最终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和固定资本形成所对应的“投入结构”基本相同,显现出强烈的同构性。这种强烈的同构性使我们有可能进一步设想,适用于整体的比例也大致适用于其每一个组成部分,即最终消费对全部国内生产净值的比例(68%)同样适用于固定资本形成所对应的那一部分国内生产净值。在这一设想下,通过换算,就可进一步得出增加单位固定资本形成将引起消费需求增加的数量:

0.86×0.68=0.585

这一结果意味着增加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同时引起消费需求增加58.5亿元。其实,由全部最终产品和固定资本形成在投入结构方面的上述强烈的同构性还可以直接推测,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消费品和服务所占的比例与单位固定资本形成所耗费的全部消费品和服务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在这一推测下,就可直接将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用于估计单位固定资本形成所耗费的消费品和服务所占的比例。根据1997年投入产出表,该比例为1∶0.588,与正文中1∶0.585的估计相差无几。

三、进一步验证

然而,如果进一步分析,人们可能会提出,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各组成部分,即各类最终产品所对应的固定资产折旧与国内生产净值的比例虽大致相同,但每类产品所对应的国内生产净值的内部结构却是不同的。如最终消费所对应的劳动者报酬比例为0.58,而固定资本形成所对应的劳动报酬比例仅为0.5,见表3。

显然,如果国内生产净值内部各组成部分用于消费的比例有较大差距,则最终消费占全部国内生产净值的比例(68%)不一定适用于最终产品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还需要通过其它方法来作进一步验证。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虽然可以计算出增加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增加多少固定资产消耗和多少活劳动消耗,也可以计算出由活劳动消耗新创造出的价值量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之间的初次分配,但却无法计算出劳动者怎样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其收入,所有者怎样使用其营业赢余和政府对生产税净额在各项用途间的安排比例,因此难以直接计算每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到底会增加多少消费需求。

现有统计资料使我们有可能通过估计国内生产净值中各类收入形式的“消费倾向”的方法进行估算。首先估计城乡居民劳动者报酬与消费支出的关系。城乡居民的收入来自不同渠道,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劳动报酬收入和非劳动报酬收入,如转移收入和财产收入等。虽然收入渠道不同,但我们认为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支出状况主要与收入水平有关,与收入渠道差异基本无关。劳动者在决定其消费储蓄比例时一般并不考虑其收入是从哪里来的,因此原则上整个收入的消费倾向亦可看作每一类收入的“消费倾向”,这里未考虑劳动者各种收入的税收差异问题。就本文研究的性质而言,这种忽略不影响基本结论。

据统计,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4186元;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纯收入2090年,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支出1617元。考虑到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为1∶2.34,按加权方法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3009元,平均每人消费2386元,消费倾向为79.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认为劳动者报酬的“消费倾向”也是79.3%。

其次,按同样的逻辑估计生产税净额与政府消费的关系。据统计,1997年政府财政收入为8651亿元,同年政府消费额为8724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00.9%,即所谓财政收入的“消费倾向”。按照总体消费支出水平不决定于各收入渠道比例差异,或各不同渠道收入用于消费城出的比例实质上相同的逻辑,可以认为生产税净额的“消费倾向”就是100.9%。

现在还需要估算营业赢余的“消费倾向”。营业赢余的分配去向十分复杂,一部分要用于交所得税,一部分可能通过利润分配变成消费者的财产性收入然后进入消费,还有一部分形成企业储蓄,最后用于投资。从现在各种统计数据很难对其最终分配比例做出估算。已经估算出了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净额的“消费倾向”,同时又知道了在最终产品中最终消费所占的比例,由此即可根据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与各自相应“消费倾向”之积的和等于最终消费的平衡关系,倒算出营业赢余的“消费倾向”,计算结果是0.142。

计算过程如下:

假设1997年GDp总量为100个单位,t为“消费倾向”;按收入法核算劳动者报酬量为X,所对应的“消费倾向”为tx;生产税净额量为Y,所对应的“消费倾向”为ty;营业赢余量为Z,所对应的“消费倾向”为tz;按支出法核算的最终消费量为C,于是有

X*tx+Y*ty+Z*tz=C

通过计算1997年投入产出表可得到,X=54.9,Y=13.6,Z=17.9,C=59.8,另外前边已估算出tx=0.793,ty=1.009,于是可求出tz,即营业赢余的“消费倾向”为0.142。另外,由于营业赢余的“消费倾向”实际上是一个平衡项,与劳动与报酬和生产税净额的“消费倾向”成反向变化,因此年度间变化较大。

现在可进一步计算增加单位固定资产形成所必需的消费支出。

按199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可得到与作为最终产品组成部分的固定资本形成相对应的最初投入各组成部分的比例,见下表4。

表4 单位固定资本形成对应的最初投入各部分比例

单位:%

合计

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赢余

100

14

50

15

21

如果按国家统计局上述研究报告的方法,根据新的投入产出表,劳动者报酬部分为50,则增加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引起消费需求增加为50亿元。但按照我们的分析,其答案应为与固定资本形成相对应的最初投入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与各自相应“消费倾向”之积的和。于是有:

50×0.793+15×100.9+21×0.142=57.8

即增加100亿元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将引起消费需求增加57.8亿元。这一结果与上述直接运用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净值的比例估算的58.5亿元相差不大,似可相互验证。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2

《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的,与此形成呼应。这无疑表明了中央对接下来资源税改革的决心和方向。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整理的2012上半年度中国能源和天然资源专题税收核查清单,帮我们梳理了一些由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政府机构出台的,与能源和天然资源业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供相关企业参考。

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2号(“12号公告”)

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满足特定条件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的西部企业,经申请,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明确了《目录》尚未出台前,实践操作中企业和主管税务机关如何对主营业务是否属于鼓励类加以判断的参考目录

对原西部大开发政策中享受“两免三减半”优惠的企业做出过渡安排

明确了西部地区内外分别设有机构的企业如何享受15%的优惠税率

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企业应密切关注当地税务机关有关审批程序的具体要求,准备书面申请及相关材料,力争在最大的限度内享受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0号(“30号公告”)(生效日期2012年6月29日)

强调判定受益所有人身份时必须对国税函[2009]601号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申请人通过人或指定收款人代为收取所得的,无论人或指定收款人是否属于缔约对方居民,都不应据此影响对申请人受益所有人身份的认定,但人或指定收款人需向税务机关申明其本身不具有受益人身份

对于申请人为缔约国对方的上市公司,或申请人本身不是上市公司,但被缔约国对方的上市公司100%直接或间接拥有的,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子公司,可直接认定申请人的受益所有人身份

企业如有需要(如将汇出股息),申请享受相关协定待遇;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流程,以确保相关的法律、税务和财务文件在架构搭建初期便已准备完整并且妥善保管。

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

财税[2012]6号(生效日期2012年2月1日)

明确了在境内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属于营业税的“转让无形资产”税目,权利人应就转让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

在境内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是指所转让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涉及的自然资源在境内。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是指权利人转让勘探、开采、使用自然资源权利的行为。“自然资源使用权”是指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其他自然资源使用权(不含土地使用权)

企业要注意对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收入申报缴纳营业税。

财税[2012]39号(生效日期2012年7月1日)

对国内生产企业向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视同出口增值税退税的相关政策,并公布了海洋工程结构物和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的具体范围

相关企业应考虑在采购符合规定的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时相应的增值税影响。

财关税[2012]14号(生效日期2012年4月1日)

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装备和产品目录、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目录、进口不予免税的装备和产品目录等予以调整并作出相应过渡安排

企业应考虑新目录对自身进出口装备和产品的税收影响,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沟通。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6号(生效日期2011年10月1日)

境内使用石脑油、燃料油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的企业,包括将自产石脑油、燃料油用于连续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的企业(以下简称使用企业),符合退(免)消费税规定且需要申请退(免)消费税的,须向当地主管税务局办理退(免)消费税资格备案

规定使用企业申请条件

明确了应退还消费税税额的计算

企业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办资格备案以享受相应的消费税退(免)税优惠。

其他税费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号(生效日期2012年2月1日)

《中外合作及海上自营油气田资源税纳税申报表》及填表说明

企业应按照新的申报表及填表说明申报缴纳资源税。

财税[2012]2号(生效日期2012年2月1日)

调整锡矿石、钼矿石、菱镁矿、滑石、硼矿及铁矿石产品资源税适用税率标准

企业应调整按照新税率申报缴纳资源税。

观察

30号公告的,对国税函[2009]601号后实际操作中的一部分关键性问题做出了进一步明确,有助于提高地方税务机关在税收协定申请处理时的一致性。30号公告强调判定受益所有人身份时必须就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对人问题进行明确。同时,该公告列出了税务机关在进行受益人身份判断时所参照的资料。因此,30号公告的颁布对纳税人是一个利好。但是,30号公告还是没有对一些关键问题,如税务机关在判定受益所有人身份时是否可以考虑税收协定待遇申请人的母公司和姐妹公司的经济实质,亦未说明对于截止到2012年6月29日尚没有定论的那些受益人身份申请该如何进行处理,是否可以追溯应用。企业因此还须与主管税务进行沟通以了解其对30号公告的理解和执行方法。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3

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责任是:制定企业“预算管理制度”;批准预算编制标准、费用消耗定额及消耗定率、预算指标等;审议各子公司的预算方案和考核指标;批准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处理。子公司(百货商场,下简称子公司)应按母公司的预算组织模式,建立由总经理挂帅,各分管副总经理、各职能管理部门和业务经营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预算管理小组。预算管理小组的主要责任是:落实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布置各部门编制预算并进行审核、汇总、平衡,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做好预算分析;负责预算调整的审核与报批。其次,建立企业预算管理专业职能部门,负责企业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其责任是:起草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草拟预算编制标准、费用消耗定额及消耗定率,制定预算指标;审核各子公司的预算方案和考核指标;起草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对预算执行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再次,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预算管理标准,即对预算科目、预算标准、预算执行、预算跟踪、预算调整、预算分析以及绩效考核等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

准确的数据预测是预算工作质量的保证

要保证预算工作质量,就必须保证预算数据的准确性,而要实现预算数据的准确,就必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制订既符合企业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又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预算指标体系,并加以定义,以保证预算数据在基础口径上的统一化、标准化;二是建立标准的预算报表体系,齐全和统一的预算报表体系,是保证预算工作质量和速度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预算编制的数据预测标准,所谓的标准,是指依据标准、流程标准、计算公式标准;对主要财务指标的预算阐述如下:

百货零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为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制订预算时,一般采用两种预算指标中的一种,即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预算或不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预算。这里所谓的“税”即增值税,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在会计核算上是不能体现在商品销售收入中的,也就是说会计报表反映的是不含税商品销售收入。所以制订预算时,我们也应该采用相同口径,制订不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预算,但是在实践中,广大基层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他们面对的是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即收银收入。因此,为了使预算指标更具直观性,也可以考虑采用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作为预算指标。在采用含税商品销售收入指标后,财务部门应把含税商品销售收入转化为不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那么,在制订含税商品销售收入预算指标时,还应同时配套制订增值税税负率指标,企业应根据预计商品销售毛利率,计算出标准的增值税税负率指标。

商品销售毛利是百货零售企业商品进销差价,目前国内的百货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营商品经营;二是联营商品经营;三是柜台租赁。其中前两种经营模式产生的商品经销差价来自于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形成了企业的商品销售毛利,百货零售企业由于经营商品种类的多样性,品牌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地区消费结构的差异性,同一连锁品牌下的不同百货商场的毛利率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制订商品销售毛利预算指标时,要以专柜为单位,以商品实际进货价格或合同约定条款为依据,以上年各专柜实际销售业绩、单位坪效为基础进行分析预测。

百货零售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源是关联于主营业务的价外费用性收入,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柜台租赁收入;另一个是来自于供应商承担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回收费用,如超过正常使用标准的二次照明电费、超编人员工资等一些其他由商场额外由专柜供应商承担的费用。对于第一类来自于租赁柜台的收入,首先是在确保合法经营的前提下,通过测算同楼层、同品质位置专柜的商品销售毛利坪效,结合租赁柜台的面积,来确定租赁柜台的租赁收入预算指标,而对于第二类,由供应商承担的合法费用,我们一般不采用预算的办法,在财务上通过代收代付的形式来实现,以保证预算指标的准确性。预算其他业务收入,实质是要预算其他业务净收入,即扣除成本费用和税金,从收入的性质上看,这里最大的一块是税金,上述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分为增值税纳税项目和营业税纳税项目,其中二次照明电费等属于增值税纳税项目,在财务处理上反映为计缴增值税或作进项税转出处理,这是做预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除增值税纳税项目外的其他部分,则属于是营业税纳税项目,应依法计缴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在预算收入时,也必须同时予以扣除。

百货零售企业的费用按管理者的可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涉及日常经营管理的费用,如人事福利费用、能源费用、行政办公费用等,管理者通过施加管理手段,可以适当压缩其支出幅度。但对于像固定资产折旧、装修费用摊销、开办费摊销、经营用房的租金和物业费用等,管理者往往无法通过施加管理手段加以减少或控制,所以我们将其列为不可控费用。在制订预算时,应区分上述两类不同性质的费用,对可控费用,应该确定支出标准,给管理者有一定的调控空间。在制订费用预算标准时,将可控费用分成按根据实际需要测定的预算指标、比例预算指标和定额预算指标三类。按根据实际需要测定的预算指标,一般包括能源费用、维修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等,因为能源费用、维修费用与商场物业的自身条件有关,即商场的面积、装修品质、新旧程度和照度等有关,连锁企业间各商场存在的差异性。而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又与初始投入有关,也会存在的差异性。当然在测定过程中,也是需要通过标准计算模式来完成,以能源费用中的电费为例,一般可以将商场的设施设备分成三大类别,即照明系统的电费支出、电梯系统的电费支出以及空调系统的电费支出,然后分别根据其功率大小、使用时间,测算其耗电量,再结合当前电价,测算而定。比例预算指标,即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确定费用预算标准,如印刷费用、促销费、商品损耗、运杂费、财务费用中的银行卡手续费等,这部分费用的高低是由商品销售收入的所决定的,并随商品销售收入的增减而增减。定额预算指标,经营预算中的大部分费用都是可以通过制订定额标准来预算的,如人事福利费用、广告宣传费、业务招待费、邮电通讯费、行政事务费、中介费用等。以人事费用中的工资费用为例,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商场员工定岗定编和岗位工资标准,并辅助制订的一些其他标准来实现。

做好经营预算的过程管理,是保证经营预算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

预算自其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预算制订的基础和条件发生变化,造成预算与实际出现偏离,如不及时跟踪和调整,势必造成预算执行困难,甚至无法执行的情况,因此,加强预算的过程管理,是保证经营预算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经营预算的过程管理,包括经营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和经营预算调整两个方面。

经营预算计划下达后,各单位要及时将经营预算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坚持“过程控制”。经营预算指标的分解落实。经营预算下达后,预算执行人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分解到各个部门,部门分解到柜组(班组)专柜和员工。将年度经营预算细分为月度经营预算,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并抓好落实工作,要深入柜组、专柜,帮助下属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商量促销措施,形成全方位的经营预算。经营预算的执行跟踪。对经营预算执行要实行跟踪,及时检查完成进度,对重点品牌的每日销售收入实行跟踪,其它品牌三天跟踪一次,每旬跟踪各专柜、员工销售完成进度,业务部门每周开好销售分析会,商场每月开好预算分析会,对销售收入、销售毛利完成差的部门要找问题,对超支费用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预算职能管理部门对所属企业的预算完成情况每月进行跟踪,掌握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进度,了解经营状况,并上报有关领导。

经营预算调整是预算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重视预算调整工作应等同于预算的制订。经营预算调整,首先要设定预算调整的前提条件,预算调整的对象必须满足事先设定的调整条件。百货零售企业经营预算调整一般应考虑下列因素:外部因素:政治形势、政策对当前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整对当前经济的影响;周边市场竞争对手质量、数量的变化;内部因素:企业战略性品牌调整;经营场所面积的增减;非常规性装修;有必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其他因素。经营预算调整又分成即时调整和定期调整两种。即时调整,就是在符合预算调整的情形出现时所作的调整。调整前,预算执行部门应提出预算调整申请,陈述调整理由,提出调整要求,报预算制订部门。预算制订部门收到预算调整申请后,应对预算调整理由进行核查,确认理由成立后,再运用预算制订的办法,对相关的预算数据重新进行计算,以确定新的预算指标,经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重新下达执行。定期调整,一般是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符合调整条件的情形,不需要立即对预算进行调整,而是采用定期的办法,对预算进行调整,具体如下:半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通过对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周边市场状况进行评估后,对预算指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依据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周边市场状况,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调整。下列两种情况不调整预算:未提出预算调整申请的;事件的发生对预算的影响程度无法准确估计的。

开展经营预算分析,实现预算管理的价值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4

1、早上9点前提交资金日报表、承兑明细表、信用证未付明细表

2、上午将本日须付款凭单交主管审核签字,下午3点前付款

3、下班前将本日现金、承兑汇票进行盘点核对

4、将下午将银行结算凭证取回交制证人员制证

5、对票据进行审核将票据及时托收

6、关注外汇汇率、银行利率变动及外汇管理政策

7、根据业务情况更新借款明细表、应付票据明细表

出纳岗位每周必做:

1、每周一将上周付汇资料进行核对,及时收集报关单、付汇核销单、合同等进行外汇核销

2、每周将外汇资金与信用证未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醒主管关注外汇收付汇款变动

3、及时安排工作,做好每周四的现金报销工作

4、根据资金月度计划及用款申请单(审批后)安排材料付款

出纳人员每月必做:

1、月末及时提交月度利息、应付票据、信用证付款计划

2、每月20日前及时将利息付款至指定帐户

3、月末将货币资金、票据盘点数与帐面进行核对接受公司抽盘

4、对连续3个月未用帐户采用适当方式提醒集团财务及部门主管注意

5、关注公司资金变动每月7日提交上月资金运用报表

出纳人员每年必做:

1、根据日常业务统计分析,编制日常存量资金预测数

2、做好每年的工作总结,提交资金管理及运用建议

重点工作:

利息、应付票据、信用证、借款的跟踪进出口收付汇的核销资金的安全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税务部分)

税务会计每天必做:

1、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动及新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及时提醒公司领导

2、协助解决外部门提出的税务问题,为公司内部需要提供咨询服务

3、根据销售管理部门的申请,及时开具增值税发票(次日上午前)

4、每日上午将上日开票情况输入销售管理系统

5、每日关注出口开票及单据是否过期是否需要延期,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6、核对各单位的发货、来款情况,督促下游客户开票资料的完善,提供各合同单位已发货未开票信息。

税务会计每周必做:

1、每周关注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注意交税情况

2、及时将出口退税申报资料收集申报结束,防止过期

3、关注国产设备的税款抵扣事宜并及时处理

税务会计每月、季必做:

1、及时完成相关税务申报及税款的用款申请划拨

2、及时完成地税季度小税种的申报及用款申请

3、及时完成季度所得部申报

4、月底前完成本月增值税发票、运费发票的认证

税务会计每年必做:

1、三月份前完成资产损失、坏帐损失等申报鉴定工作

2、三月份前完成年度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工作

3、完成年度小税种的汇算清缴

4、完成年度纳税等级的评定申报工作

重点工作:

出口退税的处理发票认证年度汇算清缴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成本部分)

成本会计每天必做:

1、关注每日水、电、汽消耗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报告

2、关注每日加工质量,出现成品率、优级率异常应及时报告

3、关注每日生产产量,出现异常停机时应及时报告

4、关注每日质量成本的发生,出现2000元以上质量成本时应及时报告

成本会计每周必做:

1、核对成品仓库出入库明细帐与t3系统是否相符

2、登记外销发出商品明细帐及发出未能确认收入商品明细帐(合同号、数量、日期、发票号)

3、每周负责退库产品的登记退库产品明细帐并与仓库台帐核对,跟踪退库产品的处理情况

成本会计每月必做:

1、每月4日前结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

2、每月3日负责检查制造费用、人工成本发生额是否合理,发现异常应调查原因并及时报告主管

3、每月8日前提交本月产品毛利分析表,对重点产品的毛利波动找出合理解释

4、每月10日前完成各膜种的成本分析及毛利年度比较分析

5、每月15日前完成成本的灌数据工作

成本会计每年必做:

1、负责编制成本倒轧表,协助税务会计完成年度所得税申报

2、负责年度成本预算的编制与调整

重点工作: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报告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销售管理部分)

销售管理会计每天必做:

1、及时审核销售合同价格是否符合公司政策,并将生效合同录入销售管理系统

2、检查每天的电汇传真、卡现金、承兑汇票来款情况,确认来款单位,录入销售管理系统承兑、卡现金同时登记备查帐

3、根据来款情况,编制收款凭证,做到日清月结

4、外销合同发货需与业务员确认收汇,查询收汇是否入帐;确认信用证,查看发货情况与信用证是否相符;确认tt支付方式定金是否到帐;跟踪信用证的来款期限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销售、财务主管

5、根据销售部发货通知,查看销售管理系统,与业务员确认来款,与银行确认货款到帐情况,签发发货通知。遇到特殊情况,需请示领导。

6、根据仓库的出库单、出门证登记销售管理系统,并且核对发货员所发的货数量与签发的数量是否一致,金额有无超出

7、每天查看销售合同客户余额,有无不正常,如有不正常数据,要及时与业务员联系,及时对帐

8、每天查看到期货款,及时通知业务员回收,并通过发货及时控制到期未收应收款;对于特殊情况,领导签字同意发货的欠款和承兑复印件款以及不符合公司规定的承兑款,及时跟踪,并上报领导结果

9、追踪由于质量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退货、换货、当地处理、赔偿等事项,最终归集所有单据,录入销售管理系统,同时将相关单据转给成本会计记帐

10、复核客户退货款申请,确认退款;复核外销佣金,归集收汇单据

销售管理会计每月必做:

1、月末协助其他人员进行销售出库汇总并与销售合同数据进行核对,检查合同输入是否正确,试用膜有无全部登记备查帐,质量成本单据有无全部转交成本会计

2、每月复核承运单位开具的运费发票是否与合同发货一致,计费标准是否符合招标约定

3、每月月初编制销售分公司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月初按时与出纳人员核对承兑余额;查看用友销售公司科目余额有无不正常现象,及时调整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材料部分)

材料会计每天必做:

1、审核原材料入库单、出库单,定期出收发存报表

2、登记原材料采购合同台帐,审核合同生效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3、关注原辅料的库存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汇报主管

4、及时将采购发票制证入库,并将发票与采购合同、订购单进行核对

5、关注原料价格变动信息,分析原料市场趋势,提供采购策略建议

材料会计每月必做:

1、关注各材料的入库情况,对已付款未收货及运输短缺情况进行追踪及时查明原因。

2、及时将增值税票抵扣联交税务会计认证,关注进口增值税票、运费发票的抵扣时限是否超三个月

3、对暂估入库的材料进行跟踪,及时向相关部门催要发票

4、复核每月废膜销售出库单,注意出门证的连续性,分析每月废膜中的垃圾膜、珠光膜、消光膜比例是否合理并及时报告财务主管

5、按时审核用友库存管理系统的材料入库单,出库单,完成月末记帐、结帐工作,每月3日出材料成本报表

6、按合同号完成各合同资料的归档工作

7、分析各月材料消耗是否正常,出现异常时应与相关部门分析确认原因并报告主管

材料会计每年必做:

1、指导仓库保管员完成年度采购计划价格的调整及帐务处理

2、负责年度原辅材料的盘点工作,配合事务所的抽盘

3、年度末对存货的减值情况进行测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重点工作:价格的审核在途材料的跟踪年度盘点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综合会计部分)

综合会计每天必做:

1、根据银行单据及时对银行凭证进行帐务处理,做到日清月结

2、不定期从集团采购中心获取公司各类原料、辅料采购合同,并登记台账(舒康合同、双良合同),结合付款、入库关注采购流程

3、财务主管安排的其他事项

综合会计每周必做:

1、按周从t3数据库导出出库单,进行销售汇总,并且与仓库周报、销售合同核对,每周将销售汇总送成本会计结转成本,月底调节后交集团开票

2、每周将低值易耗品登记台帐、固定资产输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综合会计每月必做:

1、每月根据大酒店与销售公司送达的账单,编制酒店消费明细表,进行车辆费用的归集,同时进行账务处理

2、月底,编制工资福利计提表,完成当月人力成本的核算及计提;根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明细表进行当月固定资产折旧及预提费用的计提

3、每月编制舒康、恒创及恒创科技三个公司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每月15日左右,关注供应商往来,结合相关账期,关注往来账余额是否存在异常,并分析原因,报财务经理处理

5、核对a、B、C及集团销售内部往来,金额无误后再与集团内部各子公司核对往来

6、编制财务信息表报集团财务;编制每月各部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明细分析表,并关注是否存在异常

7、月末及时计提银行借款利息,及时完成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工作

8、每月月末编制合同汇总表,报告马总公司基建、设备合同付款及尾款情况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财务管理

一、对增值税转型的理解

从国际上来看,增值税按照对增值额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的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和收入型增值税。本文所指的增值税转型是指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所谓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允许抵扣,企业购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支出不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而是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一次性全部扣除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增值税额是否可以抵扣。

武钢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中央企业集团,预计在“十一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会超过255亿元,购置的设备及工程物资将会占到总投资的60%-70%。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将会对武钢各年的现金流量和利润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应结合武钢的实际情况,对消费型增值税为武钢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以合理预期增值税转型对武钢带来的影响。

二、武钢目前的税收体系

为确定增值税转型对武钢集团公司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武钢目前的税负的种类和水平,并考虑与增值税转型相关的能够产生影响的税收的种类和水平。

武钢集团公司目前负担的税费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矿山资源补偿费、地方教育发展费、关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这些税种几乎涵盖了税法规定的所有税种。但是,与增值税转型相关的能够对公司的经营效益及现金流量产生影响的税费主要有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和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目的具体影响分析如下:

增值税转型主要是对增值税的负担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的实质就是形成固定资产的购进设备及工程物资的进项税额可以全额或部分抵扣,企业各年负担的增值税绝对额相对减少,增值税属价外税,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不产生直接影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现金流出量。

企业所得税受到增值税转型的间接影响,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水平下,由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购进设备及工程物资的进项税额不能够抵扣,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相应加大,在以后年度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形式增加企业的成本而减少利润,现金流量相对增加。比较而言,在消费型增值税下,购置固定资产当年的现金流量增加,以后年度的利润也相对增加,但现金流量相对减少。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费是受增值税转型的影响而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分别依据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及消费税)的7%和3%的比例计提。增值税转型直接影响企业各年度的应交增值税额,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应交的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并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

三、增值税转型对武钢财务管理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武钢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所购进的设备及工程物资的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处理对公司现金流量及利润的影响。

(一)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以武钢集团“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例,匡算增值税转转型对武钢各年现金流量的绝对额影响。武钢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的固定资产计划投资为255亿元,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总额为65%设备费所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共计28.18亿元。若按照消费型增值税的处理办法,集团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内共节约现金28.18亿元;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应包括折旧的抵税作用,固定资产原值增加意味着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增加,相应的成本费用会加大,会减少各年企业所得税,从而节约现金流出量。依据上述数据,企业按照8%的综合折旧率计提折旧,“十一五”期间累计计提折旧额为66.3亿元,减少所得税21.88亿元,累计节约现金流出21.88亿元。因此,相比较生产型增值税政策而言,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将会使集团公司在“十一五”期间节约现金流共计6.3亿元。增值税转型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现金。

(二)增值税转型对武钢利润的影响

结合前面分析,增值税转型对利润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所得税的影响和对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的影响上,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将会降低,相应地折旧额会减少,从而节约成本,增加了公司的利润。仍以“十一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例,匡算增值税转型对利润的影响: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值税政策的区别主要在于购进设备的进项税额是构成固定资产的价值还是作为负债处理。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后,一方面,应交增值税将减少28.18亿元,相应地,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将减少2.82亿元;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原值减少28.18亿元,累计折旧减少11.27亿元,两方面作用的影响共减少成本14.09亿元,利润总额增加14.09亿元,则税后利润增加9.44亿元。

从以上对绝对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对公司的现金流和利润都产生有利的影响,我们应充分关注并利用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反映并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以便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张燕.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6(4).

2、《中国税收报告》编写组.2006中国税收报告[m].人民出版社,2006(7)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6

包装(packaging)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包装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包装科学研究和包装学的形成。包装学科涵概物理、化学、生物、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知识,属于交叉学科群中的综合科学,它有机地吸收、整合了不同学科的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解决商品保护、储存、运输及促进销售等流通过程中的综合问题。包装学科的分类比较多样,通常将其分类为包装材料学、包装运输学、包装工艺学、包装设计学、包装管理学、包装装饰学、包装测试学、包装机械学等分学科。目前,中国已有40多所高校开办了包装工程专业,包装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包装设计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从消费者使用、喜好的角度考虑是包装设计最基本的起点。因此,消费形态的变化对包装设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进入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糊口形态和消费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包装的发展来看,像pop式包装、便携式包装、易拉罐、压力喷雾包装、真空包装等形态的泛起,无一不是消费需求所导致的结果。如今网络时代已宣告来临,互联网给人们的糊口带采了极大的利便,网上交易、网上购物等新的消费形态也徐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跟着网络的普及和相关硬件技术的提高,包装设计随之而来也必将面对更大的改变。

【目录】

第一部分包装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包装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包装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包装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包装行业发展

(二)包装市场前景广阔

(三)……

二、包装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扩大我国包装供应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包装工业技术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我国包装材料质量

(四)……

三、包装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包装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包装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包装国际市场调查

(二)包装国内市场调查

(三)包装价格调查

(四)包装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包装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包装市场竞争调查

二、包装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包装国际市场预测

(二)包装国内市场预测

(三)包装价格预测

(四)包装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包装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包装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包装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包装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包装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包装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包装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包装项目建设地

(一)包装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包装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包装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包装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包装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包装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包装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包装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包装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包装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包装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包装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包装项目组织计划和人员安排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包装项目组织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包装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包装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包装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包装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包装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包装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包装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包装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包装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包装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第十部分包装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一部分包装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1)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二部分包装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十三部分包装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7

>>我国遗产税征收的法律思考浅议我国消费税我国消费税调整的利弊分析我国消费税的改革策略我国消费税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考从化妆品消费税调整谈我国消费税制的完善从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谈消费税的改革关于我国征收环境税的思考我国石油消费税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浅析我国现行消费税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我国消费税的改革回顾与政策建议调整我国消费税纳税环节的设想我国成品油消费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关于我国消费税征税范围选择的探讨论我国现行消费税的不足与改革完善强化我国消费税环境保护功能的对策研究我国消费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消费税征收范围的改革完善消费税的几点思考对消费税的思考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2012年6月3日,江苏盐城阜宁县阜城镇,一狼狗在一男童身上撕咬11口.2013年5月27日,贵州遵义一位老人晨练时,被路边一苗圃蹿出的两只杜高犬咬伤致死,拖行10余米远。2013年6月27日,3岁半的女童在到大连高新园区梁家沟,被一条黑色藏獒咬住脖子致死

{3}余梅,龚勋.武汉1年近8万人被狗咬伤[eBoL].(2013-06-28)[2014-01-05].]

{5}参见刘剑文,熊伟.财政税收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6}宠物食品十大品牌及2013年宠物市场调研报告[eBoL].(2013-03-12)[2014-01-05].]

{7}同上

{8}DavidBwilkins,animalwalfareineurope,thehague,KluwerLawinternational,1997.Ⅶ-Ⅷ.转引自常纪文.动物福利-中国与欧盟之比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漆多俊.经济法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何银松.城市居民宠物犬饲养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长春:行政与法,2008(6)

[3]何银松.论城市居民宠物饲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4]赵如松.上海犬类管理制度的构建[J].长春:法治论丛,2007(1)

[5]刘剑文,熊伟.财政税收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6]张守文.财税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小排量汽车营销环境营销策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排量小于1.3L的车型共销售73.0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1.60%,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下降了3.7%。而排量小于1.0L的车型,仅销售25.17万辆,同比下降30.9%。这与我国大排量轿车销售量大幅度上涨形成鲜明对照,说明节油减排效果明显的小排量车型,市场占有率呈现逐年萎缩的态势。

为了更好地分析小排量汽车市场下滑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必要先分析小排量汽车的营销环境。

一、小排量汽车营销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对小排量汽车影响至关重要,利弊兼有。有利的方面有:一是国内经济增长较快。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二是居民收入有很大的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三是国内油价居高不下。汽车最常用的93号汽油价格从2005年初的每升3.92元上涨到2007年的每升5.34元,涨幅达到36%。这些对小排量汽车的市场发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不利的方面是其他消费品价格上涨较快。据统计,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这种物价不断的上涨直接或间接降低了消费者对汽车尤其是小排量汽车的购买力。

2.消费者对小排量汽车需求存在误区。一般来说,小排量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因此,在国际油价频频上涨,我国石油消费压力日增之际,消费者应该会更加青睐小排量汽车。可事实上,消费者选择的不是环保节能的小排量汽车,而更多的是选择被号称为“油老虎”的某些大排量的汽车。造成消费者对小排量汽车需求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购车者认为“小排量”就是劣质的代名词。其实,“排量”大小并不能反映车辆质量好坏,小排量汽车也可以是质量很好、技术水平很高的汽车。二是消费者购车主要是追求名利,张扬个性。很多消费者认同大排量汽车驾驶时很过瘾,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小排量汽车在这方面则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3.政府政策没有真正惠及到小排量汽车。目前,尽管国家出台能源环保政策并进行了汽车消费税调整的改革,但小排量车型市场表现仍处于低迷状态,究其原因,还是政府政策没有真正惠及到小排量汽车。首先,早在2004年,国家将低税率档次由原来的排量小于1.0L提高到排量小于1.5L,这样就使得排量小于1.0L的汽车失去了竞争优势;其次,国家对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没有实行补贴、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而是实行和其他大排量车一样上缴诸如保险税、路桥税、车船税等的政策;第三,部分地方政府制定对小排量汽车限制行驶路线、限制行驶时间等歧视政策。可见,国家对环保节能的小排量汽车基本上没有明确的优惠政策,而且有些政策还无形中限制了小排量汽车销售和发展。

从上面营销环境分析看出,小排量汽车市场之路依然坎坷,因此,企业必须要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本文主要从产品策略、广告策略和公关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

二、小排量汽车的产品策略

要想扩大小排量汽车市场份额,关键要提高产品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市场接受,让消费者接受,真正打破消费者心目中的“小排量”就是劣质品的认识误区。

1.提高小排量汽车的质量。目前,我国小排量汽车整体上看存在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的情况。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产品质量。一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增加小排量汽车技术含量,提高核心产品质量;二是按照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设计外观,提高形式产品质量;三是注重品牌建设。汽车品牌尤其是名牌汽车,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能满足消费者追求名利的消费心理,因此,注重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小排量汽车的附加价值。

2.提高产品售后服务水平。售后服务是否完善,会直接影响小排量汽车期望质量的高低。目前,由于服务人员技术不精湛和企业服务措施不到位,使得许多汽车售后服务水平偏低,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排量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一是大力培训售后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维修技术;二是在售后服务过程中,采取某些相应措施给修车者提供便利,如提供代步车,以方便那些因修车而暂时无车使用的消费者。

三、小排量汽车的广告策略

小排量汽车企业和经销商在广告上投入少,制作草率,缺乏创意,影响了广告的效果,因此,企业制作广告时必须精心策划,以提高广告的效果。

1.慎重选择广告媒介。企业和经销商应该根据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对不同消费群体选择不同的广告媒介,如对知识型白领,由于其工作时间大部分在室内,加之其比较喜欢读书看报,采用报纸和杂志比较合适;而对经常外出的消费者可采用以墙体广告、广播为主,也可辅以报纸杂志广告,这样广告效果相对来说要好一点。

2.广告设计要有创意。一个成功有创意的广告,能最大限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使之产生共鸣。首先,广告设计要精心挑选形象代言人,如挑选大家公认的成功人士做轿车代言人,这样给人的联想是:拥有这样的车是成功的象征。其次,广告设计还要能表现汽车利益属性,如宝马广告有这样一组画面:在冰封雪地的海岸上,一只企鹅远远望着一辆快速奔驰宝马轿车,自愧不如,这则广告将宝马“完美的驾驶工具”的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小排量汽车进行广告设计值得借鉴的。

3.广告投放地要以城镇为主,不断向城乡结合地带扩散。由前述可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他们购买小排量汽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依据相关人士预测,当前使用低速货车、摩托车的农民将会是今后小排量车的一大消费群体。因此,小排量汽车广告不能忽略农村,否则,从长远来看,其广告效果要大打折扣。

四、小排量汽车公关策略

我国很多小排量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公关策略,这也是导致小排量汽车没有真正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没有被消费者接受的原因之一。因此,企业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公关策略,提高小排量汽车的整体形象,改变政府和消费者对小排量汽车的态度。

1.有效进行政府公关。小排量汽车企业应该精心策划,对政府进行有效的公关活动,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绿色环保原则。企业应该向政府部门强调小排量汽车节能、环保,并出处具体的相关标准和数据,说明小排量汽车是节能环保的“护花使者”;二是公平原则。一般来说,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应该课以重税,而低耗能低污染理应征收低税,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企业以此为突破口,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相信政府部门会做出适当的考虑,并制定出对不同排量车型征收不同税收的法律法规。

2.提升整体形象公关策略。首先,企业可利用重大事件或制造重大事件,邀请某些政府部门主管领导或者当红明星参加,并运用适当方法,免费赠送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小排量汽车,让这些领导者或明星愉快的乘坐小排量汽车。这样小排量汽车就会以“高档优质”的形象出现,并得到极好的宣传,就不会出现某些地方领导为了提高城市形象,做出禁止小排量汽车通行的决定;其次,企业要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如提供绿化赞助,给为绿化做出很大贡献的人颁奖;为贫困学子设立助学基金等。这些公关活动一方面将会给很多消费者带来实惠,另一方面会使人认为这样的企业是一个道德感和责任感很强的企业,企业和产品的良好形象将会因此而永远留在收益者和相关人群的心中。

总之,在机会和威胁并存的营销环境下,小排量汽车企业只有主动出击,制定上述有效的营销策略,才能真正保持并扩大其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郑祖华:汽车消费需求与营销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6)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9

报告指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在上市公司中初步显现。2007年,共有287家上市公司确认了总额148.50亿元的预计负债,在截至今年4月30日已披露年报的1570家上市公司中,上述确认预计负债的公司占到了18.28%。此外,还有9家上市公司根据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确认了86.80亿元弃置费用。

此外,在早前的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了被称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同时的还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操作(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征求意见稿。7月14日,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表示,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配套的3项指引预计2008年下半年制定完成,将于2009年上半年由五部委会签,由此形成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上半年税收增长三成

上半年税收增长三成

国家税务总局7月22日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稳定较快增长,累计完成325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增收7606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和营业税共完成149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4%、18.5%和25.7%。

另据税务总局消息称,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税务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并于7月17日正式下发。根据新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将进行机构改革,新组建5个司,分别是:纳税服务司、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督察内审司、货物和劳务税司。

7%

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最近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尽管经济衰退和裁员的阴霾挥之不去,2007年美国管理会计人员的平均年薪还是增长了7%。

8.2%

欧盟对华硅锰征收8.2%反倾销税的决定很可能推迟至2009年9月。

根据规定,2009年9月之后反倾销税的征收将不能被继续推迟。届时欧盟委员会将正式开始征税,除非决议在复审时被改变;复审最长将持续15个月。

20万

香港一家法庭认定一名财务经理依据内幕消息交易公司股票的罪名成立,此人被判处6个月缓刑以及20万港元(25640美元)罚金。这是香港市场监管部门调查下首起被定罪的内幕交易案。

消费税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税务检查;识别;日常;应对;趋势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税务检查是税收征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税务机关或具有相应职能的单位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缴纳税款义务和扣缴义务人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状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或具有相应职能的单位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一、识别税务风险、控制税务风险

(一)从思想重视到行动重视的转变

1.人员的配备。税务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配备专人进行日常管理;税务管理工作政策性很强,如果税务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不足,工作负荷过量,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跟踪、研究税务政策,则可能发生业务与税务政策偏离的处理。

2.提前进行税务介入。重要商务合同中涉税条款的审核;重大项目的税收筹划。

(二)从注重会计思维到会计、税务思维并重的转变

会计核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税务处理依据是税收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存在着差异性,如:将自产的液化石油气提供给企业内部的食堂作为燃料使用,在会计上不做收入确认,但税务上“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作为“视同销售”依法需缴纳增值税。所以,会计人员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能仅注重会计思维,应会计、税务思维并重,用税务思维审视业务,才能发现是否存在风险,才知道如何防范风险。

(三)在利润考核的压力下,税务风险控制要恰当,处理方式要前后一致

举例:2013年,某地国税稽查局对甲公司2005-2012纳税情况检查后提出,甲公司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提供给码头轮船、铁路货车用的自产柴油1653吨,未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消费税,需补缴消费税194万元。依据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对成品油生产企业在生产成品油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及原料消耗掉的自产成品油,免征消费税。对用于其他用途或直接对外销售的成品油照章征收消费税”财税[2010]98号。违法行为定性为偷税。

其实,甲公司2012年自查的时候已经发现此问题了,但为了能实现多点利润,仅仅从2012年开始缴纳自用油的增值税、消费税,没有就2011年以前的补税,造成税务处理的前后不一致,属于主观故意。

二、税务管理重在日常

(一)正确认识企业经营和纳税的关系

合法经营是企业最基本的原则,依法纳税是基本义务。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和缴纳税款,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在此方面是完全统一的,国有企业应正确认识企业经营和纳税的关系,做到依法纳税、准确纳税。

(二)规范处理涉税业务

准确核算各类费用,做好产、销、存管理,正确核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正确计提各类税费(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营业税等)。

(三)依法、按期申报纳税

(四)保存相关的税收证据

比如税务局会因为税收任务而让我们缓缴税款,办理税收缓缴手续,保存相关批准资料;税务局直接口头告知晚点交,无通知文件,直接不接受申报或税务申报系统封死(网上申报不了),正确的做法:正常递交申报表,保存往来邮件,保存网上申报不了的截屏等,这些证据用于以后有外部检查时说明不是我们的问题。

三、税务检查入场应对

(一)收到税务检查通知后,收集税务检查的相关信息

了解来检查的人员组成、检查背景、目的;税务检查范围、期间、税种。

(二)向上级管理单位汇报

了解来检查的人员组成、检查背景、目的,了解检查范围、期间、税种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

(三)积极准备相关资料

提前询问索要资料清单,提前准备相关资料;没有提前要到清单的,通常准备以下一些资料:纳税申报表、进项税抵扣联、汇算清缴申报表、税审报告、相关报表、计提税费的凭证。

(四)检查过程中加强沟通

态度积极、不卑不亢,对检查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核对、报告上级单位。

(五)检查决定书

检查决定书应报告上级单位;对发现的税务问题进行相应整改;总结,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几点体会

(一)构建“纳税遵从,合规重于利润”的税收文化

切实贯彻合规经营、纳税遵从的经营理念,始终以合法合规作为最高标准,不模棱两可,不打球,在确保无税务风险的情况下追求效益最大化。

(二)一把手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

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税务管理不只是一个岗位、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公司从上到下,全员参与的过程。

(三)事前控制,加强自查,建立税务管理长效机制

把对税务风险的自查工作作为长期工作进行,随时发现并及时上报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进行预判,不能丧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整改纠错。

五、税务检查趋势

(一)消费税将继续成为检点

随着国家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原来作为地方主力税种之一的营业税将不复存在,地方财政收入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国家在税制体制改革的同时会考虑如何给予弥补和平衡,消费税可能作为税改对象,改成地方税种或中央、地方共享税。届时,地方主管税务机关将加强消费税的稽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