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4:03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1

乐山、眉山两地市场为主,四川其它地区及省外市场为辅

二、调研内容及任务

(一)调研专业

拟新开设专业或调整专业及2010年拟招生专业。

(二)调研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专业核心能力技能要求、行业标准及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2、就业定位:就业领域、就业方向、就业岗位。

3、开办条件:师资,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情况。

4、在办专业就业学生质量问卷、就业状况调查。

5、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相关人才需求(量)情况;学生家长需求情况。

(三)任务

1、完成教育教学质量、就业状况、专业市场需要问卷调查。

2、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形成本系(部)“*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该报告应包含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背景、市场需求情况分析、学生家长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及学院专业建设现状及支持条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今后本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调研结论等。

3、制作ppt进行专题汇报。

4、根据专业调研的情况提出新申报专业方案和2010年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或修改专业导航。

三、时间安排

2009年11-12月开展市场调研、进行专业调研分析。

2009年1--2月底形成调研报告、制作ppt。

2009年3月作专业建设汇报。

2009年4月拟定新专业申报材料初稿、按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及编制模板要求形成2010年拟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修改、专业主任审核修改、(系部)主任审定并签署意见后上报教务处审批。

四、调研方式:社会、行业企业、医院考察、座谈、问卷

五、调研牵头部门

(一)牵头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

(二)协助部门:学生处

六、调研承办单位:各系部

七、说明

(一)以专业(群)书写调研报告,收集、整理、统计问卷调查情况,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或申报新专业资料,制作专业建设ppt汇报资料。

(二)以上资料准备齐全报送教务处备案后,才能给予经费报销。

(三)2010年3月全院随机抽查ppt专业调研及建设汇报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2

[关键词]教育硕士;案例学习;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6-0001-03

“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我国教育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目前这两个特点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也成为他们专业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学习是弥补这一“短板”,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切入,阐明案例学习对培养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一、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

教育硕士进行案例学习的模式就是通过筛选教育案例、研读、分析讨论到撰写案例反思报告等步骤实现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整个流程是以团队为载体逐步推进,教育硕士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作为辅助引领的角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有助于观念重新审视,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能力

根据上述的概念,我们发现案例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创设一个问题学习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将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反思。教育硕士大多来自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案例学习可以使其与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连接,并通过教育实践中价值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展开问题分析。这种对已有的教育理念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地重新审视的过程,有助于冲破原有的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的能力。

(二)有助于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实现自我教育能力

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从哲学角度看,案例学习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一种形式,内在地具有主动性和反思性。进行案例学习时,教育硕士借助其丰富的实践经历,结合新知识理论的学习,又回到案例提供的问题情境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思考并寻找新的问题解决路径,最后内化为自己教育教学中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教育硕士实践性知识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教育硕士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更是重要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有助于分析整合,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学习最终解决方案和反思成果的得出要以讨论方式为载体,首先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要跳出“当局者迷”的处境,用俯瞰的视角、平等的姿态来发现、审视和界定问题,放开手脚,评头论足,通过讨论整合,通过真实、自然的工作过程,探讨出一套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加以系统分析,最终实现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专业上的成长的同时,也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培养教育硕士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析能力。

(四)有助于理论深化,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代表一类事件,一种观点的典型、范例,本身蕴涵了一定意义上的概括性,有助于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理论分析也能促进实践含义的深入开发,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缺少“实例的理论”和缺少“原理借鉴的实践”的状况。只有实现理论分析实践,实践分析后升华理论,理论深化与实践分析同步进行,才能使教育硕士“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实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的目标成为可能。同时,从搜集案例素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到讨论整合、反思撰写案例报告等这些环节中,教育硕士合作共享、表达呈现、撰写反思报告等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这些都是教育硕士亟须提升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育硕士有效开展案例学习的方法

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及效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如何才能使案例学习发挥最大的效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好案例选择、案例研读、问题提出、查找文献、小组讨论、大组分享与导师点评指导几个基本环节。

(一)紧扣专业学习,案例选择做到“四性”

一是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教育硕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关专业背景或导师建议的研究方向确定案例学习的主题。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中小学培养优质师资而设置的,显然案例学习中的案例如果选用高等教育中的,诸如高校管理、大学科研、教授治校等方面的案例是不合适的。二是案例选择要有现实性。所选案例内容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相结合,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与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如:目前有效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校本教研等都是教育管理类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三是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作品。四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内容应完整,情节具体详细,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囊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

(二)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遵循“三梯度”

案例确定后,如何进行案例的有效研读关系到案例学习的质量,下面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的基本环节与相关要求。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问题提出和案例的研读的梯度是同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案例研读和提问,不仅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以往的教学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研读,去提问题,同时寻找案例问题的切入点、关键点更是有助于提高案例学习的质量,强化了教育硕士的理论学习和当下的教学实际的对接,并且通过这样的“剥洋葱式”的问题追问和问题分析,使教育硕士经历了一种由知识到方法,由问题的表象到问题内部本质根源或教育规律探究的过程,是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三)文献查阅与整理,做到“三个环节”

在完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查阅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案。文献资源既可以是图书馆中的相关图书资料,也可以是来自于中文的中国知网、中文科技及期刊数据库,外文文献有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等文献资源。

文献查阅后,还要进行文献的审查、分类和提炼整合三个环节的实践。第一个环节是审查,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和筛选。有些时候我们查找的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质量比较低、相似度高、理念比较陈旧以及与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高等的情况。第二个环节是分类,不同梯度、不同类型的案例问题会有不同的指导文献,教育硕士要养成随时及时地将文献分类“打包”的习惯,从而有助于理清头绪,更为有序地使用文献。第三个环节是提炼整合,把每一类别的文献进行提炼整合,使其融会贯通,有助于成员在下一步的团队研讨中做到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提高研讨效率。

(四)小组研讨,须做到“三心”

1.随心。小组交流中,大家应各抒己见,随心畅谈。地点可以是教室中,也可以是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小组交流不是为了尽快达到“求同”,意见上不一致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对问题探讨的热情,从而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能够促使每个组内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2.重心。每一个小组的研讨都要以抓住问题的关键与重要的事实为重心,否则研讨就会漫无边际,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3.开心。这里指参与研讨的成员必须要有“开放之心”。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你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都要拿出开放的态度,集思广益,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案例学习优势,也是教育硕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五)全班共享研讨,思维碰撞走好“三步骤”

思维是理论形成的基本所在,倾听、思考、讨论是使思维得以丰富的重要条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我们文化科学得以繁荣的必要条件。如何使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实现有效的思维碰撞?要走好以下三个步骤:

1.小组汇报答疑。每一个小组对案例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进行提问,汇报组要进行答疑。在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独特的见解进行记录,为下一步撰写案例报告做资料准备。小组汇报环节重点是培养教育硕士汇报、讲解的能力。

2.全班评析讨论。对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全班评析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教育硕士善于倾听、善于快速捕捉有效关键信息的能力,更是让教育硕士学会如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寻找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教师整合引领。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讨论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具有专业方面渊博的学识、创新的视角和前瞻的理念,对关键处进行专业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如:有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教师也可以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全班思维碰撞形成多种似是而非的问题解决方法时,老师可以快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通过这种纵横交互必能极大的促进教育硕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六)案例报告撰写,要达到“五个向度”

培养教育硕士具备一定的反思分析、撰写案例报告的能力,不仅可以检测教育硕士案例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硕士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强化其教育理论知识的升华与迁移的基本路径。因此,教育硕士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不仅必要而且很重要。教育硕士写好案例报告,要达到“五个向度”的要求:第一,报告要有案例内容概要;第二,报告要有案例问题分析及对策;第三,报告要有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第四,报告要有实践推论;第五,报告要有案例启示。

综上所述,案例学习不仅可以让教育硕士从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而且通过案例学习中的专业案例收集、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研究、多元化解读、深层次反思、专业引领和反思提升等系列过程,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的发挥案例学习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容量大、视角多、专业引领等效用。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

[2]李红,王方.论教师专业标准下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2015(3).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3

一、假期安排

(一)学生假期及有关事项安排

1、学生假期为6月27日-8月28日;

2、二、三年级学生于8月29、30日开学报到,8月31日正式上课;09级新生于9月5、6日开学报到,7日开始军训。

(二)职工假期及有关事项安排

1、职工假期为7月4日-8月27日;

2、8月28日职工上班报到(截止时间为8月28日11:00时),报到地点在院办文印室;

3、根据招生、评建、基建等重点工作需要,学院决定7月份安排部分职工正常上班。各部门要根据学院重点工作需要,合理安排部分部门职工在暑期正常上班(安排上班的人员名单,由所在部门于7月2日前报经分管领导批准后送人事处备案)。人事处负责假期的职工考勤和劳动纪律管理,并统一核发岗位津贴;

4、各系部安排教师利用暑期参加评建工作、下厂锻炼、“双师”培训、学术会议及社会实践活动,比照专职教师兼行管人员的岗位津贴标准发放岗位津贴。

二、假期重点工作安排

(一)党办(纪检监察室)

1、牵头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二、三阶段的相关活动;

2、认真做好部门承担的评建工作;

3、收集、整理制度文件,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牵头做好学院党团组织制度汇编工作;

4、牵头做好宣传栏、张贴栏及建筑标志的制作、安装工作;

5、做好《院报》第15期出刊准备工作;

6、继续做好基建工作组、拆迁工作组安排的工作;

7、继续做好评建宣传办公室工作,开展评建宣传;

8、做好招标采购、招生录取的监督工作,配合人事处做好假期职工上班纪律的督查工作。

(二)院办(人事处)

1、做好假期办文、办会、文印工作;

2、做好新进教师报到和培训工作;

3、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关工作;

4、认真做好部门承担的评建工作;

5、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6、做好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转正定级相关工作;

7、牵头组织好假期骨干教师、双师教师的培训安排工作;

8、牵头组织做好学院制度汇编工作;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9、做好假期的职工考勤、劳动纪律管理、工资核发工作;

10、加强车辆管理,确保车辆安全和行车安全。

(三)教务处

1、做好下学期教学“三表”的编制工作;

2、组织好XX年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

3、组织完成XX年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4、做好XX届毕业生毕业证书的发放工作;

5、做好教材的征订、入库以及教师教学教材的发放工作;

6、组织完成多媒体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7、完成新一期《学报》的编辑发行工作;

8、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及学院教学制度汇编工作;

9、认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及分析工作;完成部门的评建工作;

10、牵头做好“教学质量年”的检查督查工作;完成学院“教学质量年”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提出下一年度“教学质量年”工作目标;

11、会同国资办做好教室课桌椅的添置方案;

12、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四)学生处(保卫处、团委、就业办)

1、制订XX级新生宿舍调配方案;

2、完成XX届毕业生的派遣证办理、档案整理与发放工作;

3、组织开展新聘班主任的学习培训工作;

4、继续组织做好XX年高校毕业生征兵工作;

5、制订并组织实施好假期校园保卫工作方案,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6、制订XX年迎新工作方案、入学教育方案和军训工作方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7、加强对XX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工作;

8、组织就业工作调研组开展好XX届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9、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汇编;

10、认真做好部门评建工作;

11、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五)财务处

1、制订学院XX年下半年部门专项经费支出预算方案,严格实行部门经费预决算制度;

2、完善学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职工请款、报销、审批手续;

3、做好新学期收费准备工作;

4、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学院财务制度汇编工作;

5、认真做好评建工作;

6、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六)总务处(国资办)

1、全力做好学院运动场、中心广场、道路等重点工程的监管、协调工作,确保在新学期开学前投入使用;

2、做好体育馆工程的报建、招标等工作,确保8月份开工建设;

3、做好6-8栋公寓管理房建设的监管和协调工作,确保8月20日完工并交付使用;

4、认真做好各项在建工程的监管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关;

5、做好6-8栋公寓和食堂竣工验收工作,做好6-8栋学生公寓的维修工作;

6、制订市政府补偿土地的平整及建设规划方案;

7、做好学生公寓的线路改造、智能控制、家具采购工作;

8、做好新进教师临时住房的分配工作;

9、组织做好暑期物资采购、项目招标等相关工作;

10、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11、认真做好评建工作;

12、制订二号教学楼卫生间改造方案和学院旱厕的改造方案,假期完成改造工作;

13、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七)招生办

1、认真做好高职招生宣传、咨询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新生报到率达80%以上;

2、做好新生录取工作;

3、监督、协助各分校做好新生录取、报到相关工作;

4、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5、认真做好评建工作;

6、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八)后勤服务中心

1、做好食堂三楼餐厅的招标和建设工作,确保8月20日交付使用;

2、制订家属区物业管理方案;

3、做好假期特别是网录期间校园水电保障和物业服务工作;

4、做好教家具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5、做好XX级新生生活用品的采购及发放准备工作;

6、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7、认真做好部门评建工作;

8、制订学院节电节水方案;

9、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九)机械、机电、信息、管理工程系

1、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专业建设市场调研工作,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

2、协助做好招生录取期间的专业咨询工作;

3、制定本系新生入学接待和专业教育方案;

4、组织相关教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与学术交流活动;

5、做好新生班主任招聘及新进教师的培训工作;

6、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7、认真完成部门“教学质量年”工作目标,提交部门“教学质量年”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

8、组织好本部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采集填报工作;

9、认真做好部门评建工作;

10、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十)基础部

1、对体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

2、组织落实好思政课教师的相关教学培训工作;

3、收集、整理制度汇编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4、认真完成部门“教学质量年”工作目标,提交部门“教学质量年”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

5、认真做好部门评建工作;

6、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十一)实验实训中心

1、完成实验实训设备的检修及保养工作;

2、做好实验实训室配套设备的采购、安装等工作;

3、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4、认真完成部门“教学质量年”工作目标,提交部门“教学质量年”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

5、认真做好评建工作;

6、完成制度上墙工作;

7、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十二)图书馆(计算机中心)

1、做好新书的采、编、录和上架等工作;

2、做好新生借阅证办理的准备工作;

3、做好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的采购工作;

4、全力做好高招网录期间的技术保障工作;

5、做好计算机中心设备的维修、护养工作;

6、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7、认真完成部门“教学质量年”工作目标,提交部门“教学质量年”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

8、认真做好评建工作;

9、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十三)工会

1、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2、认真做好评建工作;

3、继续配合拆迁工作组和家属区综治组做好相关工作;

4、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十四)督导室

1、牵头做好评建办相关具体工作,加强对评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配合教务处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填报工作;

3、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建设,健全相关制度;

4、收集、整理制度汇编相关材料,完成部门制度汇编工作;

5、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三、几点要求

1、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暑期学院评建、基建、招生等工作都处于关键时刻,时间紧、任务重,全校职工应以学院发展大局为重,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奉献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2、各部门要按照学院假期工作重点,认真制定落实方案,确保暑假各项工作特别是评建、基建、招生等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3、评建办、评宣办、招生工作委员会、各基建工作组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细化时间节点,明确人员分工,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4

【关键词】法官角色;认同;塑造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090-02

在社会学中,社会上任何一个群体都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作为从事司法工作的法官自然也不例外。法官角色是一种具有司法特殊功能的社会角色,是人们对具有这种司法功能的人的行为期望。①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司法职能,法官应当塑造好自身的社会角色。

一、法官角色的自我认知

社会上对法官活动的价值判断可以是不同的、变化的,但是法官正确的自我认知不能改变,只能加深。也就是说建立以司法为中心的法官角色首先需要的是法官自身对角色的认同。一般情况下,法院的功能定位直接决定了法官的角色定位。目前,法院依托审判职能衍生出的一系列司法之外的社会职能,是向现代法院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但并不表明现代法院专一的丧失。由此,司法中心型法官角色具有深厚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在任何时候法官都要秉持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法官角色的外部认同

(一)建立开放性沟通对话机制

只有适当程度地体现司法的开放性,加大司法公开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法院和法官的工作,才能逐步缩小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反差。一是要体现平等性。将司法公开措施贯穿于诉讼过程的始终,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是要体现主动性。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以诚实的态度和积极的作为来寻求和争取支持。三是要体现全面性。在对外沟通过程中既要报喜,也要报忧,以促使社会各界对法官的角色期待走上合理化轨道。四是要体现互动性。要在建立互动式沟通渠道上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努力解决技术支持不到位、缺少代表法院整体意志的权威表达、反馈意见不够及时等问题,增强群众了解法官真实角色状态的积极性。

(二)建立有限型汇报协调机制

一是在汇报协调标准上,凡涉及法律适用问题的案件只需通过依靠法院内部机制,如向院庭长汇报、经审判委员会讨论等即可解决,只有涉及到法律与政策问题相冲突、案件处理结果可能影响区域稳定及经济发展时才有必要向党委部门汇报。二是在汇报协调形式上,应由高级法院统一开展对外协调工作,相关涉案法院予以辅助配合,一方面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行政干扰,提高案件协调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高级法院全面掌握基层法院工作状况,做出科学决策。三是在汇报协调时间上,一般应将汇报协调时间限制在一个月之内,尽量避免出现一再延审的现象。

(三)建立职业化舆论引导机制

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可以增进民众对法官的了解,而且有助于法官找准自身角色定位。虽然法院系统具有自己的宣传队伍,但多年来工作落脚点始终在案件宣传上,对弘扬主旋律的要求贯彻未能到位。今后在舆论引导方面,一是要矫正先进典型的培养方向。要侧重对法官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的深度挖掘,对于那些虽然可亲可敬但却与高度发展的职业化要求不符的法官应予表彰,却不宜作为先进典型来培养和宣传,以澄清社会公众对法官角色与其他“官员”角色在认识上的混淆。二是要主动占领舆论宣传阵地。要在与主流媒体搞好合作的的同时,积极培育法院自己的宣传阵地,高度重视与有效应用网络媒体这一“第四种权力”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三是要加强对负面舆情的跟踪、分析和应对。有条件的法院应建立相应的舆情跟踪研判制度,对负面舆论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

三、法官角色的内部强化

法官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在法律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法官法》的专门规范,虽然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史上的一次超越,但《法官法》在落实过程中却被《公务员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所弱化。对于一名普通法官来讲,更关心的是自己的行政职级而不是法官等级,因为前者直接与法官个人收入相挂钩,而后者不过是一种虚化的待遇而已。按照司法角色优先的要求,必须要逐步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招录标准问题

在入口关上,要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德为才先”。随着法治进行的推进,干部进法院的用人方式应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必须严格执行《法官法》规定的法官任用标准,以此来保障法官的角色素质。另一种是“才为德先”。防止因学院教育与法院实践之间的脱节,导致“院校派”法官在价值观念、社会经验和工作方法上与法官的角色期待存在迥异差距,在办案中塑造的法官形象难以让党和群众认同。

(二)业绩考核问题

要改变外行人评价内行人的考核标准,建立一种遵循司法客观规律的法官业绩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设定时,始终坚持审判质量和效率为核心,只要是严格依据法定的程序和实体要求,在审限之内办结,且没有证据证明法官具有、故意拖延办案等情形的,就应评定为称职,具体案件数量可由院庭长根据案件难易程度在内部分案时自行调节,以此来避免和减少为完成结案率、调解率等硬指标以及迎合部分当事人的需要而出现的影响案件质量和效率的现象。至于普法宣传、司法建议、法律救助等延伸职能的行使,应作为周边绩效予以考核,其在法官业绩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不应超过20%。对于所有考核称职的法官,应给予略高于公务员的物质性奖励,以加强法官的职业保障,从而使法官明确作为职业法律人所应坚持的工作重心,并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三)能力培养问题

尽管当前法院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法官准入时的“两考一培训”,而且对法官每年培训情况提出了明确的计划和要求,但在法官职业思维培养、职业技能提高方面仍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一方面,要大力培养一支了解法院工作实际、明确司法价值观念、具备高超学术水平的法官专兼职教师队伍,改变完全由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而使法官思维受到其个人一家之言影响的现状;另一方面,各级法院自己要结合本院人员和工作特点,积极探索符合法院和法官发展要求的培训方式,努力实现教育培训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普及性向专业性、从临时性向规范性的转变。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5

   一、新环境、新起点、新目标、新角色

   新的起点,必须要保持长期一贯的敬业奉献精神,坚持和发扬勇于吃苦、做事干练、悉心全面、有张有持,在总结提炼中有所创新的养成性工作习惯;坚持团结合作、踏实做事、正直做人、相互补台的做事做人原则;立足本职、兼顾全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之道。基于这样一种心态,基本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无以权谋私和徇私舞弊的行为。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负责对新进教师进行有关教学管理制度文件的学习指导,并对新教师学习情况进行验收。

   2、组织了系部教学档案的检查工作,对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3、针对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关于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关分析》,力图从全局的角度、行业的视角,在对比分析中立足学院实际,把握我院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

   4、先后组织了16院级教学专项研究立项及成果的补报和厅级10门精品课程、6个教改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

   5、组织了公共课教改情况研讨交流会,之前对承担公共课的系部、其他各系以不同的方式对公共课施教进行了调研工作指导,为保证此项工作富有成效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对公共课研讨交流情况以会议纪要和简报的方式进行汇报和交流;

   6、审核了41个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并写成初步审核情况汇报,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建议,在12月15日的专题会议上进行了汇报交流,提出了针对不同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框架设想;

   7、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航标,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经验,一方面,与高教所联合筹备、策划“高职教育论坛”,已举办三期,第四期正在组织中;另一方面,组织实施全院指导性教育理论、教学信息、教改经验等各类专题学习8次;

   8、三次参与组织了院级和省级优秀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和网站的评审推荐工作;6次参与XX年年研究生人才引进的听评课工作;

   9、正在准备2009年8个教学专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和XX年年教学专项课题指南的初步拟订工作;

   10、还分别到上海和南京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和专业建设学习班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场推进会,会后分别以内参资料和会议纪要的方式向有关领导和教师进行了专题汇报。

   三、学术研究与成果

   1、调入学院后,2009年9月尝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申报。以《高等职业教育双证制及其校本实施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尽管没有结果,但是为今后相关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009年12月在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学类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87-1784、国内统一刊号cn54-1190/g,)《中国教育月刊》上发表题为《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初探》论文,并或论文一等奖。

   3、圆满完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并得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审专家的好评,希望能将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并加以应用。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6

关键词:国际货运岗位需求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外贸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国际货运行业的发展。国际货运行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外贸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然而,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难度高、体系庞大,光专业核心课程就有《进出口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外贸单证实务》《国际汇兑》等。要想让学生面面俱到全都掌握,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个挑战。中职学校普遍实行的“两年在校,一年实习”的模式,根本来不及深入学习课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用传统模式培养的中专毕业生难以适应外贸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函电、合同的书写能力极差,离外贸企业的人才要求相距甚远。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高不成低不就,只能适应辅的外贸助理工作,上升渠道受限。

基于此,在原有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上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对接货运与报关岗位需求,探索中职国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依托岗位需求,建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删去一些国际汇兑等难度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性不强的课程,其主要知识在外贸业务协调中体现。把商贸法律与案例与商务谈判礼仪整合成一门课程商《贸案例与谈判》,并编写校本教材。最后,加入国际货运、报关实务等一些与国际货运行业密切的相关课程。

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外贸业务协调》《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国际汇兑与结算》《外贸商函》《外贸制单》《商贸法律与案例》《商务谈判礼仪》。

国际商务(货代与报关)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外贸业务协调、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报关实务、外贸商函、外贸制单、国际货运、商贸案例与谈判。

二、强化实训环节,引入专业模拟实操软件

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业务规范,忽视实际流程等。笔者学校在学生实训平台上,引进了上海远恒公司与上海海关学院联合开发的“报关模拟实习平台”。该软件采用了角色扮演模式,让学生扮演报关员角色,亲身经历报关工作,以实际报关工作流程为背景,将教学重点落实到实践实习中。

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造,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完成一体化教学,实现外贸业务协调实训、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国际货运实训等实操任务。

三、加强考证教学,推行“学历+技能”双证制

中职学校都比较重视专业课考证,但对企业实际的证书需求还缺乏了解。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设置对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货运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和报关员资格证书等的考证要求,专业课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考证教学对接,在课堂上完成考证课程的辅导。在学籍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两种专业资格证书。

将考证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在日常上课过程中逐渐渗入考证的信息。例如我们在外贸单证课程中与考证同步教学,把考证的题目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对于新出台的报关水平测试,把最新的报关考试信息渗入到相关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并在学生第三学年考前集中辅导报关水平测试的内容。

四、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与职精准对接

国际商务专业是实践要求非常高的专业,用人单位十分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时的专业职业能力与实践经验。

在宁波地区寻找合适的外贸类及其相关港口物流企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或采取专业订单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外贸类相关企业培养人才。

作为港口城市,宁波市有大大小小国际货运公司几千家。笔者学校与浙江中外运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国际贸易运输有限公司、宁波泛洋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本地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学生第三年去货代企业顶岗实习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大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7

关键词:青年干部;创新思路;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张先厚(1963-),男,陕西安康人,甘肃省电力培训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在峰(1964-),男,甘肃白银人,甘肃省电力培训中心培训处处长,高级讲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31-02

干部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是事关企业长久发展和干部队伍可持续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电力行业来说,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方式不断提升青年干部队伍的胜任能力是培训中心面临的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2012年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在青年干部培养项目中大胆创新,充分借力外部咨询公司智力资源,在项目实施中采取了全新的管理模式,整合多种培养方式,通过对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探索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青年干部培养方式。

一、训前测评:由经验培训走向科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精品培训项目而言,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是保证项目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上,往往依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学员的实际需求及岗位需要。但随着培训成熟度的提升及培训体系的日益完善,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必然要由“经验培训走向科学设计”。

2012年的青年干部培养项目中,通过引进mtS测评系统,在训前对个人能力素质进行测评,找出每个学员的短板和优势,进而针对个人和团体的优劣势设计学习方案。

1.确定指标

在个人能力素质测评指标的设计上,采取了学员上级访谈和本人问卷调研两种方式确定素质指标。最终,围绕青年干部的“自我管理、团队管理和业务管理”三方面确定了带领团队、分析能力、计划管理、监督指导、责任意识、执行能力、主动沟通这七项素质指标。

2.定义指标与在线测评

测评指标确定后,需要对每个指标进行行为定义。每个素质指标分别包括五项素质剖面(如图1),再针对每个素质剖面从测评题库中抽取适合此次培训学员的测评题目。通过行为定义与题目选择可更为准确地反映出学员的胜任水平,从而为后续的学习设计提供更为系统、科学、实用的指导方案。

3.出具测评报告

在线测评结束后,mtS系统会根据个人的测评结果为每个学员生成《被试者测评报告》。报告从学员的胜任系数角度,通过对所选指标的学员反映进行精确计算,并将学员的个人素质表现与学员群体水平进行比较,分别得出个人与团体的报告。最终,利用素质剖面技术深度剖析学员在每个测评指标上的特质,帮助学员找到素质短板,并提供其实现持续素质改善的发展建议。

4.基于测评结果设计培训方案

针对测评报告的发展建议,在项目设计上以提升团体能力短板为主要学习目标,同时兼顾个人的成长发展设计整体培训方案。以团队建设、发展他人、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七项能力指标为主,结合工作性质和具体操作实践设置了六大课程学习模块;其中,针对六大培训模块设置学习方式,结合培训内容,安排两个单元的行动学习、一个单元的考察实践和贯穿始终的训后行动计划,形成了不断循环的学习模式。(如图2)

二、混合培养:促进培训效果最大化

设计新颖、有针对性、培训效果明显的系统培训方式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为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项目的设计上遵循成人学习发展的“70-20-10规律”,以提升青年干部当下岗位胜任力为立足点,以成就未来卓越管理者为着眼点,设定了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三种角色,以此为出发点搭建混合式学习平台。

在“学习者”环节,项目设计了体验式学习、面授课程、参观考察等以知识传播为主的学习方式;“实践者”环节设计了行动学习工作坊、自主学习、主题演讲、课外活动、辩论赛、论文撰写等以技能提升为主的学习方式;“传播者”环节设计了分享沙龙、读书会、训后行动计划、成果转化等训后学习方式。(如图3)

1.体验式学习

在体验式学习环节,从团队建设、室内体验式活动、体能训练、户外晨练四个角度设计了体验式学习内容。将直接的感官体验和知识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强化青年干部的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勇担重任的团队精神。

2.面授课程

在青年干部的课程安排上,以“思想境界上有新的提升,理论水平上有新的提高,能力素质上有新的增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为课程目标,确定了“党性修炼、管理攀升、思维激荡、知识拓展、心态锤炼、卓越表达”六个模块的专业学习,结合工作性质和具体操作实践,在课程模块学习的不同阶段插入主题研讨、案例讨论、学员分享等多种课程内容转化的学习活动,以促进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对接。

3.参观考察

在参观考察方面,选定同行业先进企业和国内优秀企业为经营管理实践基地,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达到青年干部培养的知行合一。

4.行动学习工作坊

在面授学习外,重点将“行动学习工作坊”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培训项目中,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青年干部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行动学习把青年干部培养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在行动学习中通过不断解决各种复杂的挑战性问题培养青年干部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变革创新等经营管理中需要的干部素质,并沉淀出大量可应用的管理工具、案例,这都将有助于提升青年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业务改善。在为期45天的青干培训项目里,共设计了两期行动学习工作坊。

以指向实际工作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启动、方案评审、教练式促动、成果汇报四个环节,结合学员的专业背景和岗位特点,分别挑选了“世界咖啡”、“群策群力”和“焦点汇谈”三种结构性较强的工具作为行动学习的研讨工具。

项目启动:首先为学员导入行动学习理念。通过深度讨论,工作坊确定了这次行动学习所要达到的业绩指标和能力提升要求,同时就深度汇谈结果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促动”,包括聚焦主题、确立愿景、Swot分析、关键行动确定、行动方案细化六大环节。在聚焦主题时,通过反复讨论,学员们最终确定了“如何促进‘三集五大’在本部门的顺利推进”等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和管理的学习主题。

方案评审:制定出的行动方案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是否满足项目主题需求、是否具有执行的意义,这些需要在不断的提问引导下让全体学员群策群力,通过反复讨论、反思,最终选定符合公司战略、满足主题需求的学习内容。

教练式促动与成果汇报:在方案的产出过程中,通过“群策群力”和“世界咖啡”两种方式,从可行性分析、细节执行到解决方案进行全面促动。“群策群力”以对话、轮流发言及个人展示等形式展开,不仅为学员提供了积极探索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战略分步实施的想象平台,也帮学员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明晰了自身定位和挑战目标。“世界咖啡”则是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弹性的小组讨论,以“桌长轮流制”为机制,从澄清问题、分析问题、排序问题、开发方案和制订行动计划五个步骤针对训后的计划落实展开讨论。讨论完之后每组推选小组代表进行方案汇报,针对汇报的方案由其他学员和促动师利用“SmaRt”原则进行分析论证。

5.自主学习模式

在项目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培训班开展了“主题研讨沙龙”、“辩论赛”、“读书会”、“主题演讲”等自主学习活动,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辩论赛”中,项目设计了“人生机遇和能力哪个更重要”、“企业文化外形与内质哪个更重要”的辩论主题,为学员激荡思维、观点碰撞、提升逻辑表达能力搭建了趣味化的平台;“主题演讲”活动则是通过学员的感性回忆与理性沉淀,将培训学习与岗位工作相结合,设定了“电网行业发展专题”、“公司发展战略落地与执行专题”、“管理案例分享专题”、“人文素养提升专题”等主题演讲活动,让学员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相应的专题进行演讲。同时中心组织老师组成评委小组,对每个参赛学员的演讲作后续改善点评。通过主题演讲,既为学员提供了形象展示的平台,也提升了学员的公众表达能力。

6.主题活动及课外活动

培训之余,还相继开展了“爱心园地”、“快乐早班车”等主题活动,丰富参训学员的业余生活;同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和组织向心力。例如,在“爱心园地”里,通过轮流记录班级里的好人好事,及时为生病、有困难的学员送出祝福和问候,让大家在学习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课外活动中,定期开展羽毛球、兵乓球、打太极等体育比赛和趣味晚会,提升学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进学员之间的友谊。

三、反馈评估:多管齐下推动效果落地

有效的培训评价可以为培训效果落地提供有力的证据。项目期间,中心充分考虑当前的工作实际,在以往比较成熟的评价机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探索,建立起“课程评估—知识内化—成果转化”的三段式评估步骤,使培训评价机制更成熟、考核评估效果更显著。(见图4)

1.课程评估

课程结束后,要求所有参训学员填写培训课程评价表,从课程评价、讲师评价及项目管理三方面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总体评价,并出具整体的项目评估报告。

2.知识内化

在知识内化环节的评估中,为促进培训知识的内化、固化及转化,中心组织学员定期开展“课堂微分享”和“培训心得撰写”活动。其中,“课堂微分享”让学员每天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分享近日的读书内容或者课程感悟,并以即时贴的形式粘贴于学习园地内;“培训心得撰写”则让学员结合工作实践和培训知识即时撰写课程心得体会和专题论文,并以演讲报告的形式呈现。

3.“2+1”成果转化

为使培训真正见成效,培训中心针对此次培训项目设计了“综合能力提升的‘2+1’成果转化计划”,即1个以个人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行动计划、2个以改善组织工作为目的的行动计划。学员在每个课程模块结束后,需要根据“2+1”行动计划表制订自己的训后改善计划。由项目管理人员引导学员在《行动笔记》中记录当天学习收获及行动改善计划。同时,行动计划针对每个行动步骤设计了课堂笔记、一对一学员分享、集体研讨、行动公示和行为评价环节。通过训后行为公示和评价环节,对学员的训后行动计划进行监督,有效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

4.训后行动监督

培训结束后将所有学员的“2+1”行动计划收集备档。每份计划一式三份,即学员本人、培训中心、学员主管上级各持一份。主管上级会根据计划表对学员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评分,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培训中心处。对于落实较好的学员培训中心会作为优秀样板在公司系统内推广宣传。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8

    婴幼儿教养的最佳选择    0岁方案人才摇篮    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太梭利指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三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世界权威心理学家们预测: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六或四,而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本校专家教授根据婴儿巨大潜能和“无意识适应性”心理特点以及人类智力因素发展关键期理论,经十余年实验研究、设计完成“0岁方案”,已在全国数万家庭实施应用,培养出大量早慧儿、小才子。美国侨报、美洲华语日报、香港紫荆杂志、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以及星岛日报等海外报刊多次报道“0岁方案”,引起空前轰动,获得普遍赞誉。“0岁方案”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大型电视系列《变化中的中国》中的一个专题,被译成9国语言文字,在80多个国家广泛交流。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来信说:“从材料看,您们的儿童智力早期开发实验研究还是成功的,已名扬报刊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来信题词:“开发儿童智力是提高民族文化的基础工作。”著名社会学家于光远行生为0岁方案题字“早期教育是人类自身进步的大事。”    0岁方案,92年荣获全国首届优生优育成教展览会优秀奖、首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奖、中国海南特区科技成果交流会金奖;93年获全国著名重点高校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93国际童话节银奖。本部亦被评为93年度武汉地区办学先进单位。    0岁方案:每套(含三册教材和六辑辅导资料等)共收费28元。“方案”注重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多方培养,因材施教;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孩子在不知不觉自然快乐生活中成长,能像学会说话走路那样认物识字,甚至三岁、四岁脱盲而进入广泛阅读。“方案”的教材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优教优养方法具体,还附有大量早慧儿童家长的教子经验,最适合0-6岁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家庭保姆学习应用(0-6岁内任何时间都可作为施教起点)。越早实施,效果越为显著。施教过程中,本部负责咨询服务,解答疑难。对于超常发展的孩子,本部经过测定,推荐给有关部门特别培养。    母子英语:包括四盘磁带及配套教材,收费36元。优生胎教:每套(含胎教器一只,胎教磁带一盘,文学教材一册)共收费53元(其中胎教器为H型)或62元(其中胎教器为Z型)。《人才摇篮》杂志:全年6期订费9.60元,可破季订阅。0岁方案教学录像带:全套二盒,售价175元。以上均含邮资。    主办单位:××大学智力开发部、××大学生命科学院    汇款请寄:××大学××信箱胡××教授收    咨询电话:7818347邮编:430072    敬告读者:本广告详细内容见每月一日中国青年报。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9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意义

威海服装业发展很快,但自己的品牌少而弱。为了创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每年需要招收大批技术员工。但是由于高技能专门人才缺乏又招聘不足。企业每年都花高价将员工送到外地培训,既花钱又耗精力。如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将为地方企业省去大量麻烦,促进企业的快速扩张,也能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职业学院是知识、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具有人才、专业、办学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企业则是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重要基地。“订单式”培养,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002年,威海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和汇泉服装集团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开始了“订单式”培养方案的尝试。学生入校后,由汇泉服装集团和学校联合进行选择性的组合班级,通过学生入学成绩、面试、企业自己出题考试等手段,选取了36人组成“汇泉06级服装2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教授管理。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市场、企业及学生的需求,构建了“汇泉02级服装2班”订单式培养方案,制定了适合汇泉服装集团发展的教学计划,使理论与实训课程比例达到4:6,每门课程教学大纲都有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在原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整合了适合汇泉服装发展的课程内容。3年的教学安排分为两个阶段,前2年的常规的一体化教学由学校统一完成,企业不定期地参与听课、讲课等教学活动。后1年的生产性实训和实习主要在企业进行,由企业统一负责。

在整个学生“订单式”教育实施过程中,公司无偿为学校提供设备,用于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符合企业需要的实训,企业派出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学生,便于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在企业的生产性实训中,评价考核由企业组织实施,学校作为参与者参与,每个学生每轮岗一次,都由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员,对上一轮实训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记入毕业总评中;实习结束时,以用人单位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应变能力进行评估。

经过与汇泉磋商达成协议,学生的学费实行企业负责制,由企业提供所有学费。毕业生工作第一年凭学费收据报销第一年的学费,次年报销第二年学费,第三年报销第三年学费。企业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奖学金,奖励订单式培养对象的优秀成绩者。企业除了承担学生的全部学费外,所有教学费用均由企业承担。学校每年派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策划,同时,毕业生必须到合作企业工作。

由于人才培养计划是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的,因此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学校与企业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通力合作。校企双方通过签订用人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并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保证将合格人才录用到企业工作。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场地、先进设备、建设资金和实训师资等提高办学质量,而企业则依靠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资源等优势为其培养人才和提供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科学管理等咨询和服务。

三、“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作用

1.促进专业合理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故应当贴近市场,使学院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与企业的联合,学校可以了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具体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了解新科技、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专业的合理化建设。

2.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学院高质量办学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具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通过“订单式”培养,教师就会自觉地向企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并与他们紧密合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合,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同时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同时,为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从制度、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学校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享受学术休假、培训、进修和项目开发补贴等优惠待遇;被评聘为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每月给予专项津贴以及书报资料费等等。这对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产学研”活动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3.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订单式”培养,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生产真正的产品,可以亲自感受生产制造的全部过程,容易从形象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创作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接触到许多在理论学习中未接触到的各类知识,拓宽专业领域,提高动手能力。在毕业设计中提倡并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联合,及早地参与社会实践。为确保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改变由原来被动的“推荐学生就业”到主动的“目标就业”,即由“独立教育”转向“订单式”人才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路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乏实践的不足。

4.为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开辟一条新路。职业学院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支撑,光靠国家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走“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才能以自己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价值,这样,学校不仅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而且也有自己的副业收入,解决可持续发展中资金缺乏的问题。

推动“订单式培养”的健康发展,是一件对企业、学校及社会都有益的事,但是目前各方面的外部条件还不够完善,亟需社会各方面联手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加强社会服务机构建设,为产业界各公司牵线搭桥,促进各方的顺利对接,使其顺利找到合作伙伴;帮助大学了解企业,审视和修正自身研究方向;评估研究成果的社会利用价值,维护研究者与企业的权益。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产学研”对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要重视科技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争取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的快速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篇10

关键词:新生班干部教育培养案例分析

作为同龄人,班干部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朝夕相处,互相了解,是上传下达,沟通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想更好地管理班级,更多地了解班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班干部的作用不可估量。一个好的、有素质的班委集体,能够很好地驾驭班级、引导班级,促进班集体良性、健康地发展。所以,班委会的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班干部的培养,除了对他们进行常规性的思想政治引导、具体事务工作的指导外,对班干部培养中的难点,还必须善于抓住契机,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攻克。有时常规性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不足以引起班干部的重视,效果不大,如果善于利用各种鲜活的实例进行教育,尤其是各种经验教训,则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下是我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对大一新生班干部进行培养教育的经验总结。

一、以案例分析为手段,进行针对性培养

(一)正面鼓励为主,及时表扬先进个人和团队。

新生初来乍到,对环境比较陌生,新任班干部缺乏工作经验,缺乏信心,最怕工作干不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得不到同学们的信任。对此,辅导员要热诚地关心、支持和鼓励他们,对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传授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明确工作职责,培养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可以及时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例如,入学不久,学校要求每个班举办迎新生晚会。由于我所带的班是大班,共有120名同学(平均分为三个小班),如果只有班长一人去做工作,发现和鼓励有特长的同学参加晚会表演,恐怕会很吃力,于是他组织了三个小班长,共同去宣传和鼓励大家去参加活动,结果很好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很多同学踊跃报名。在班委会上,我及时表扬了班长会做工作,能够与别人配合,共同很好地完成任务。帮他总结分析:善于分配工作任务,注重团结,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班长谦虚地说,一开始也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班里人太多,才分配小班长一起做的,没想到效果居然这么好,真是人多力量大,以后会更加注重集体的力量的。在鼓励班长的同时,无形中也帮助班委树立了团结协作的意识。

班里的两个宣传委员第一次组织有才艺的同学布置了墙报,图文并茂,图画非常美,文字很整洁,我看到后,在班会上立刻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夸他们工作认真,还大力表扬了在布置墙报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帮助的其他学生。我又对班委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给予了充分肯定,帮助班委提高了自信,树立了威信。受到了鼓励,大家都干劲十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认真,墙报越办越好,工作越做越顺畅,受到了同学的欢迎。

(二)反面教训为辅,明确是非得失。

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做事欠考虑,易冲动。在学校里,学生聚餐很常见,醉酒闹事、打架也是屡见不鲜。为了起到预防的工作,尽量减少因聚餐和喝酒而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往往反复进行教育,但是简单地说教、苦口婆心地劝说并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用实际案例来说话,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某高校发生了聚餐打架事件,与该校辅导员交流、了解情况后,我选择合适的时间召开班委会,向班干部叙述了这起事件的经过。原来,临近毕业,该高校某班同学之间依依不舍,班委组织了全班同学聚餐,地点是火车站附近某自助饭店,时间是中午12点开始。结果聚到下午3点左右,饭店人员因为学生浪费饭菜而多收钱,学生不服,双方因争论而打架。叙述完毕,我让班干部们分析该校学生聚餐打架的原因。大家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临近毕业,情绪波动,人心浮躁;喝酒后口不择言,行为失控;火车站附近人多,环境复杂,饭店情况不明;浪费严重,并且聚餐时间太长,无组织性和纪律性,引起饭店工作人员反感。经过分析,大家纷纷表明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三思而后行,尽量不组织班级的聚餐活动,同学之间表达感情可以用更加健康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喝酒误事且坏事,学生当以学习为重,不能鼓励和助长饮酒的风气,更要杜绝酗酒;无论组织何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事先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对时间、地点、要求等方面,都要提前做好规定,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如果发生打架事件,要尽量息事宁人,必要时报警,第一时间送伤员入院诊治。班干部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积累了经验,学会了明辨是非,学会了应该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预防为重中之重,保证师生之间沟通顺畅,未雨绸缪。

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状态必须要及时了解,善于发现不好的苗头,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有时,学生对于自己的事情不愿或者不敢告诉老师,有什么困惑更愿意向同学、班干部诉说,并且要求同学保密,尤其不要告诉老师。碰到这种事情,班干部左右为难:告诉老师,似乎有告密、打小报告之嫌,容易失去同学信任;而不告诉老师,又有失职之嫌。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老师也不会去探听学生的私事。但是如有违反校规校纪、法律法规之时,班干部隐瞒情况则贻害无穷。怎样向班干部进行教育,不向老师隐瞒情况,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痛的事。新生班干部没有经验,不知道事情轻重,单纯地要求他们有事要汇报,效果并不好。相反,如果结合实例来进行教育的话,学生就会清楚地知道事情的利弊,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某高校发生了两名男学生打架事件,一名男生的眼睛被打伤,可是他们怕惊动老师,学校会给予处分,所以要求班干部私下解决,班干部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由于生活经验过少,虽然班干部尽心地进行了调解,打架的同学却都不满意,而受伤学生的眼睛经过几天的休养也没有好转。班干部不得已才向老师汇报。学校立刻安排受伤的学生去医院诊治,但是因为没有及时诊治,延误时机,不得不手术治疗。得知受伤学生的眼睛视力很难恢复,曾帮忙调解的班干部非常自责,后悔没有早点告诉老师。听完这个案例,班干部受到了震撼,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抓住这个时机,我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涉及违反纪律的情况,或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之时,班干部有责任向学校汇报,不得包庇隐瞒,以免发生更严重、无法掌控的后果。这样,他们知道了什么事可以不汇报,什么事必须汇报。同时,向他们明确了汇报途径:若有事情发生,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汇报,若辅导员恰好联系不到,马上向系领导、院领导汇报。

二、可喜的培养效果

新生班干部占班级人数的10%,基本上每一个宿舍都有一名班委。经过一学年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对班级工作渐渐得心应手,慢慢地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学会了很多工作方法,班级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对班级工作能够定期汇报;对学生中的贫困生、残疾生、学习困难等特殊群体的思想状况能够及时汇报,共同想办法解决,为他们排忧解难;真诚地团结和帮助同学,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班风正,学风浓。因此,作为辅导员,我对于班级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做到了成竹在胸。

三、案例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