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防治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0:03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1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公司安全管理科设专人负责各在建工程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人员给予奖励。

   各在建工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设置安全管理科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情况。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发现职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信息。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隐瞒或欺骗。按“三级教育”的原则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

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

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六、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3、检查措施: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七、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职业卫生;存在问题;措施方案

引言

我国最早提出职业卫生这一概念是在建国以后,经过几十年来发展,职业卫生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职业病的隐秘性、迟发性等特点,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旦职业病发病,通常患者往往难以痊愈,更有甚者会因此死亡。职业病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职业卫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而其发展困境与引发的问题亟需我们解决。

一、职业卫生概述

用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来解读职业卫生一词,其指的是:促进和维持劳动者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于最佳状态,预防工作条件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有害因素危害身体健康,使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学特征适应于职业环境。通俗地来讲,职业卫生就是为了使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到外在有害因素影响,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作为劳动者的雇佣者,企业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外在和身心),防治劳动者因为自身职业特性而患职业病。总而言之,职业卫生是针对劳动者实施的劳动保护措施。

二、当前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1、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个问题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识与认识没有到位,国内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地将自身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不会重视职业病的危害。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常会相应地降低“门槛”,对职业卫生审查不严格,致使一些没有经过职业病评价的项目开工生产。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明明知道该项目有一定的职业危险,且该地区目前还不具备消除危害的措施,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引进,这种状况使得一些地区出现很多没有经过职业病危害控制的项目投入生产,从而导致职业病危害进一步地扩大。

2、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由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在国内没有大范围普及,因此地区职业卫生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不够,职业卫生部门要想展开工作,就离不开其它政府部门的配合。但是实际上,因为政府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的不清晰,造成很多部门在展开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部门的利害关系。而这样也容易使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使卫生部门在实施监督时缺乏有力地支持,从而影响职业病的防治措施无法有效地落实。

3、职业卫生工作监管不到位

就像前文所说,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卫生的重视程度不足,相比于学生卫生、食品卫生来说,职业卫生的监督力度显得微乎其微。官方数据表明:我国职业病危害检测覆盖率仅为11%。此外,在监督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时,由于卫生部门自身权力的限制,往往会造成对违反规定的企业惩罚力度不足,没有起到警示作用等问题,从而致使职业卫生部门在执法时无法做到“有法必依”,严重地削弱了职业卫生部门的公信力。

4、企业难以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

虽然,我国早已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也强调了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义务。但是实际上,许多的企业都没有履行该项义务。以2014年湖南省职业卫生部门对该省15000家公司的抽样调查为例:从样本调查中可知,该省90%的公司没有职业病防治法定代表人;91%的公司没有设置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大部分企业没有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预案。这从侧面反映出很多企业甚至都没有成立职业病防治部门,更不用说有一套完善的企业职业病防治规范制度。作为职业防治的主体,企业应充分地认识到自身要承担的责任,积极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

5、地区政府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卫生工作的不重视,因此缺乏对职业卫生的有力资金投入,从而造成了该地区的职业卫生工作难以开展,也使得地区职业卫生部门无法引进更先进的职业病防治设备。另外,投资力度的不足也影响了职业病防治人才的引进。由于设备与人才的缺乏,则导致了职业卫生部门对一些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难以为继,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

三、新时期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工作发展路径与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领导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另外,各级政府部门要对职业卫生工作加强领导,形成统一的领导部署,减少因为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影响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要将职业卫生工作尽早提上工作日程,增加政府对职业卫生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相对应的管理目标,并实行奖惩制度,以此来建立部门责任制。

2、强化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意识

企业要加强职业病防护意识,根据国家公布的规范标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针对员工的自身特点采取一定的劳动保障措施,使员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另外,企业也应有一套职业病防治体系,要确保相关的制度规范能够有效地实施;其次,定期对员工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及时排除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制、危险源告知制度、职业病医疗制度。从责任主体方面防治职业病的发生。

3、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建言建策、加大地区政府投入力度

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有力保障,要想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那么职业卫生工作就必须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在国家实施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部门关于职业卫生制度规范、划定责任人,从领导层面上提高职业卫生工作的影响力,从而带动资金投入量,以此来实现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4、促进职业卫生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我国目前的职业卫生防治体制造成了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的单一化现状,也使得职业卫生防治发展较为缓慢,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地区政府可以通过将职业卫生的审批、监督、检查引入社会层面,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来促进职业卫生的发展,从而提高社会职业卫生的服务水平。

5、进一步健全职业病诊断报告制度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健全职业病诊断报告制度,定期地对职业病诊断队伍进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整合政府资源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探索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鉴定模式,明确鉴定程序,提高鉴定效率。从制度上做到有序分工、明确责任人,以此来保障患职业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

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满足了员工的利益需求,而且还有助于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提升,减小因职业病引发的问题。然而,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劳动者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使职业卫生这项工作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3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内容

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韵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的规定,制定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要根据《职业病防治》的立法宗旨,正确处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的关系,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为目标,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力戒形式主义。

(2)以责定权,以控制效果定奖,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用人单位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但不能像经济责任制那样,把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制定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分解或者压在劳动者身上。

(3)无论是集体责任制,还是个人责任制都要根据职业病防治目标与计划,明确职责范围、基本任务、工作标准、实施程序、协作要求和奖罚办法等内容。

(4)指标分解和考核要有针对性,抓住影响职业病防治控制效果的关键,达到责任指标化、考核数据化、分配差额化(即职业病防治工作绩效的大小与奖惩挂钩)。

2、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实上报本单位的人数、工资总额、缴费情况以及财务会计帐册等有关情况,按时缴纳工伤社会保险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工伤社会保险工作,使在本厂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工伤、职业病以及因此而死亡,造成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家属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和服务的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或其家属的基本生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等。

3、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难;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4、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

建立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即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进行申报,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填报好各种申报表。

5、本单位的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6、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的特殊管理。

放射、高毒职业病危害作业是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和严重职业病的主要作业,其危害后果特别严重,其危害往往是群体性的,且致死率、致残率很高,不仅严重损害劳动者的生命健康,给用人单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影响社会的稳定。

特殊管理包括对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的特殊管理。如作业场所的隔离、生产设备管道化、密闭化和操作自动化,作业场所设置特殊职业病防护设备,包括自动报警装置、防护安全连锁反应系统和工作信号,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医疗急救用品等。

特殊管理措施还包括对这类作业实施特殊的监管手段。如实施许可制度,即作业许可和人员资格许可。作业许可是指用人单位从事放射、高毒等、职业病危害作业,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特殊卫生规定和要求,取得卫生许可后,方可从事该项作业。人员资格许可是指从事放射、高毒等特殊职业的人员,也包括这类作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身体状况符合要求并掌握特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取得特殊职业病危害作业资格后方可上岗;管理人员也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特殊职业病危害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资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7、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内容,建立或完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内容有:全厂职工人数、男女职工人数、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男女人数、患各种职业病人数;全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数、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数、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的浓度或强度及评价;各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设备的名称、数量、运行状况、防护效果及对存在问题的治理;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发放数量、是否有职业卫生检验报告书、实际配带情况等)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内容有: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用人单位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及检测评价(定期检测、评价必须由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财产保护对策、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

8、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使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严格按规范管理,使其制度化(依据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职业病报告制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及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规定,报告办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职工医院(所)接诊的急性职业病均应在12-24小时之内向患者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②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以及发生一名职业性炭疽,企业及其职工医院(所)应当立即电话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没有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综合医院在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患者时,均应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②对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非急性职业病或急性职业病紧急救治后的患者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及时转诊到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并按规定报告。均应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③对确认的非急性职业病患者如尘肺、慢性职业病和其他慢性职业病,应及时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各级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树立法制观念,不得虚报、漏报、拒报、迟报、伪报和篡改。

10、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

(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对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1、向用人单位提供生产设备时的危害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2、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管理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配方、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13、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第二款: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告知的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危害后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5)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4、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培训对象包括: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的方式有: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职业卫生培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其内容和目的是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二)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77-02

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有217家,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等,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矿石开采等行业。为了解6年来对《职业病防治法》宣传与培训,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更好地推动《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于2008年6-9月份笔者对凌海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凌海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

1.2调查方法

职业卫生监督员经过培训,填写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调查指标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职业病防护措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开展情况。

2结果

2.1企业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情况我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217个,其中煤炭8个、建材136个、冶金9个、机械制造7个、纺织4个、农药1个、其它52个。职工总人数3180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2122人,接尘工人1635人,接毒工人40人,接触物理因素447人,我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接尘工人占总接害人数的77.05%。我市共有尘肺病人66人,其中煤工尘肺28人,矽肺23人,电焊工尘肺1人,铸工尘肺3人,陶工尘肺2人,水泥尘肺1人,其它尘肺8人,累计死亡尘肺病人10人。(2)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①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用人单位36个;②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用人单位8个;③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用人单位87个;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用人单位36个。(3)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在检查的217家用人单位中,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2122人,上岗前应体检人数1033人,实体检人数为283人,体检率27.4%;在岗期间应体检人数1089人,实体检人数229人,体检率为21.03%;离岗的劳动者没有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应建健康档案2122份,实建512份,健康监护建档率24.13%。(4)执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情况我市仅2007年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的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就有24家,没有一家项目单位找到卫生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审查验收。

2.2卫生监督力量配置情况

我市地域广阔,职业危害场所分散,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多,但职业卫生监督员仅有3名,没有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取证工具仅有一部数码相机,没有专用的交通工具。

2.3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处罚情况

本次对217家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123家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对其下发了《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

3讨论

3.1存在问题

(1)企业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已是第7个年头,每年的4月份我市都进行多渠道大量的宣传活动,企业领导及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法》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市私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用工制度混乱。有的企业以用工少,认为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可有可无,有的企业以工人流动性、临时性为借口不组织工人进行职业性检查。

(2)政府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使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三同时”,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仅停留在了书面上。

(3)从事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不足、缺乏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设备,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经费不足。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对发出的《卫生监督意见书》也缺乏跟踪问效。

3.2建议与对策

(1)加强监督,规范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措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用人单位义务的履行和劳动者权利的实现,为了强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卫生部门要确实负起责任,加强监督管理,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要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组织工人开展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工人健康监护档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2)将职业病危害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决定了职业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危害源头抓起,认真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和有职业危害建设项目防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卫生防护设施与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政府在推进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新批建设项目过程中,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同时卫生部门要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杜绝和防止新的职业病危害的发生,避免走前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提高职业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监督执法威摄力。职业卫生监督是一项专业技术性极强的工作,目前我市职业卫生监督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现场检测工具的配备、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病防治及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尽快加大投入,对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用职业卫生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来更好完成职业卫生工作。同时,装备职业卫生仪器设备,增加必要的经费,满足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实际需求。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5

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各地卫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依据职责分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些严重职业病危害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方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基层职业卫生监管和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亟待加强。

为构建职业卫生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现就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多次强调要采取治本之策,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劳动保护措施,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狠抓落实。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快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规划,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有效措施,将法律规定的各项职业病防治措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二、预防为主,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工作

各地在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要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严把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关。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管理,特别是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对于工艺落后、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项目要严格把关,防止职业病危害的转移。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卫生审核;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卫生职业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未通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卫生验收的建设项目,不得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已经生产的要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危害严重或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关闭,杜绝新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发生。

三、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要加快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要确保职业健康检查覆盖到每个县(区),并逐步实现职业健康检查下乡镇、进社区,目前尚无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县(区),要尽快明确1家水平较高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要加强职业病诊断机构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使职业病诊断机构尽快覆盖到每个地市,不断提高职业病诊断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专家库建设,加强技术支持和指导。

各地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监督管理。要建立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考核评估和奖惩制度,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高依法执业意识和技术水平;要加强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并及时向社会通报。

四、突出重点,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调整、充实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力量,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地市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要成立专门的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科室,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应有适当比例的监督人员专门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同时,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执法取证工具、通讯及交通工具,保障其工作经费,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要不断完善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夯实工作基础,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能力和水平。

根据2008年国家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各地要结合当地重点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企业、重点人群,加强对存在粉尘、有机溶剂和放射性职业危害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提高职业健康监护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覆盖率。要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积极做好职业病危害案件投诉举报受理工作,对于重大案件线索,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查处,并及时向社会通报。

五、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爱劳动者健康的良好氛围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分析我旗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职业病防治工作任务,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全面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下面,我就做好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强调以下几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职业病严重危害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卫生部对乡镇企业职业危害情况的调查,全国**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中**的企业未配备任何防护设施,**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的乡镇工业企业职工接触尘、毒等职业危害,几种主要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病人检出率达**。职业病除了损害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外,其治疗和康复难度很大,给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造成很大经济负担。因此,职业病防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能维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而且是保护劳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以来,我旗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我旗煤炭、高载能等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的引进,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等理化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职业病防治面临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

造成我旗职业危害严重、职业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用工单位存在短期行为,过于看重当前经济利益,不重视甚至不配置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不提供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用人单位对职业危害缺乏认识,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旗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有效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广大人民身体健康。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要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项整治的重点,制定实施方案,部署到位,认真实施,建立领导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对工作敷衍塞责、弄虚作假、者,要依法追究责任。本次专项整治的范围是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监督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卫生部门要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赋予的职责,依法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落实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改善劳动生产条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杜绝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对未向卫生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存在职业病危害、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要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限期整改;对作业方式落后,职业病危害难以消除,不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法坚决予以关闭,决不手软。对违反有关法律,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各地查处的大案要案要及时上报,并向社会通报;依法维护职工健康权益,加强对劳动者的健康监护,在专项整治中发现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要及时有效地救治,要认真组织好职业病的诊断、鉴定、治疗。

三、标本兼治,长效管理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对工艺落后,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项目要严格禁止。未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未通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正式投入使用,已经生产的要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危害严重或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关闭,杜绝、防止新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发生。

用人单位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要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支持配合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竣工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和验收工作。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要确定由专人实施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评价制度,定期向卫生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监测结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用人单位负责人要积极参加、接受各类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和职业病防治科学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救援和控制措施,并按规定及时报告旗卫生局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二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治理职业病危害。对工矿企业集中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广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落后技术、工艺和材料,在技术和项目的引进过程中,要把经济利益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有机结合起来,防止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发生。

三是要加强监管,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明确企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定责任,督促企业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指导企业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帮助企业建立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四、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沟通,构建强有力的监管链,努力形成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督、劳动者遵章守法的良好局面,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职业卫生学科发展报告

职业病的防治关系到整个社会中最具创造力的广大劳动者的健康保护,职业卫生学科的发展是做好职业病防治的基础。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相当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尚未控制,新的职业病危害又不断产生,职业病危害形势还很严峻,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的发展。本课题对我省职业卫生学科发展历史进行回顾、针对目前职业卫生学科发展,分析我省职业卫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国家职业病防治的策略和我省的特点,提出我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和学科发展的建议。

1福建省职业卫生学科发展简史

1.1职业卫生学科发展历程

职业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半个多世纪来,我省职业卫生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1]。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省按照“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综合防尘措施,以防治尘肺病为主,做好工业卫生工作。上世纪80年代,我省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我省又将制鞋业中的“三苯”职业病危害做为重点进行整治,现在我省的鞋业都采用了无苯胶,消除了苯的危害。进入21世纪后,我省针对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策略,研究职业卫生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这些不同时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保护了我省职业人群的健康。

1.2职业卫生机构建设

我省省级职业防治专业机构的历史可追溯到1959年1月,当时创建了“福建省卫生研究所”,1973年筹建“福建省职业病防治院”,随后,各地市也都加强了职业卫生建设,三明、南平、龙岩和福州四地市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院,专门负责辖区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使职业卫生的力量得到了加强[2]。1980年我省在“福建省职业病防治院”的基础上成立了“福建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1986年增挂“福建省放射卫生防护所”的牌子。为了适应我省职业卫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开展我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安排,2003年7月在原福建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并对其职能进行了调整,保留福建省职业病防治院的牌子,负责全省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主要承担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职业病、放射危害因素预防控制规划及工作方案;开展辖区内主要职业病、放射危害因素预防策略与控制措施的研究、实施、监督和评价;指导职业危害、核污染、职业中毒和放射事故的处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质储备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为化学中毒、核辐射受照人员和职业病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工作;进行化学品毒性检测与鉴定、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我省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由省、设区市和县(区)组成的三级职业病防治和监督网络,从事职业病预防控制的专业技术队伍达到946人。

1.3加强职业卫生学科建设,提升我省职业卫生的学术水平

经广泛协商和征求意见,1988年7月29日在福州召开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分会劳动卫生职业病专科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分会劳动卫生职业病专科学会。各地推选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省地市职防院、防疫站、医学院校、厂矿职工医院的劳动卫生、放射卫生、职业病防治专业人员、教学人员与临床医师共66名。会议选举产生了专科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共30名。1994年9月,第二届劳动卫生职业病专科学会在福州召开会议,根据有关规定,专科学会更名为“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专业委员会”。2006年7月,第三次劳动卫生职业病专业委员会的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劳动卫生职业病专业委员会,由33名委员组成。

2福建省职业卫生学科发展现状

2.1尘肺病防治

1987年11月~1990年3月,全省开展了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县及县以上有粉尘作业厂矿1260家,接尘工人116661人。全省累计发现尘肺病5149例,累计患病率4.23%,已死亡897例,病死率17.42%。还有观察对象4540人。除云母尘肺、铝尘肺外,其它10种尘肺我省均有发现,以矽肺最多,占77.2%。其次为煤工尘肺,占14.2%。现患尘肺合并肺结核为16.4%。尘肺地区以南平、龙岩、三明三地市最多。工业系统以煤炭、水电最多。工种以凿岩工、煤炭主掘进工、纯掘进工、主采煤工、纯采煤工发病人数最多。随着防尘措施的加强和完善,尘肺的发病工龄、发病年龄、死亡年龄均明显延长。本次调查摸清了我省尘肺患病现状及其分布规律,评价与验证了30年防尘措施的效果,预测了尘肺病的发展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加强防尘卫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成果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2003年6月,仙游县发生外来农民工患尘肺病的职业病危害事件,国务院联合调查组于2003年6月23日~28日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按《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关闭非法石英粉加工作坊。“东湖矽肺”事件发生后,东湖村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由于村集体经济和2/3的村民主要收入依靠石英粉的开采、运输和加工,因此,非法加工作坊的关闭直接影响到村民的就业、生活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若开展技术改造,不仅可以消化该村现存的43万吨的石英矿产资源,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组织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指导开展石英粉加工的技术改造。帮助东湖村村委、企业业主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逐步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健全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作业场所危害控制管理制度、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有毒有害作业操作管理制度等职业病防治制度。在技改和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后,东湖石英加工业走上了规范化、规模化的道路,各项职业卫生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工人的健康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的“双赢”。2005年5月,由卫生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在我省莆田市召开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现场会,肯定了东湖村开展石英粉尘职业病危害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并向全国推广[3]。

2.2职业中毒防治

我省于1979年4月~1981年4月在全省9个地(市)65个县(市)1778个国营、集体所有制厂矿企业开展了铅、苯、汞、三硝基甲苯、有机磷农药五种毒物的职业病危害普查,共筛查了21160名工人;全省共查出五种毒物职业中毒病人273人(其中铅中毒194人,苯中毒22人,汞中毒11人,有机磷中毒43人,三硝基甲苯中毒3人),既往中毒未愈者4人,检出率1.3%,中毒患病率1.2%,铅汞吸收或苯中毒观察对象1510人,占7.1%;测定有毒作业点2711个,合格1531个,作业点合格率56.47%。本次普查基本查清了我省毒物危害状况,明确了方向,为制定防治规划、开展科研提供了依据。普查中贯彻“边查、边防、边治”原则,促进了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本项调查意义重大,成效显著,获省政府1982年科技成果四等奖、卫生部1983年甲级科技成果奖。

1984年晋江市陈埭镇发生震惊中外的慢性苯中毒79人,死亡3人的事件。该镇制鞋企业达1500多家,由于企业早期资金缺乏、生产工艺落后、劳动条件差等因素,中毒事件屡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职业卫生防护技术研究,督促企业安装了通风排毒设施,控制污染源。大力推行使用无苯胶。作业环境劳动条件得到了基本改善,作业点空气中苯浓度超标率从96.8%下降到35.9%,甲苯超标率从63.1%下降到39.7%。职业危害作业岗位工人实施健康监护,对检出的不适合从事苯作业工人调换了工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普及苯中毒防治知识。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发病率显著下降,取得明显成效,为我省制鞋业的管理与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福建省制鞋业“三苯”废气整治方案》,1997~2000年在省内规模较大的30家制鞋或鞋用胶水生产企业的90份胶水和有机溶剂样品进行了成分定性分析和急性毒性鉴定,为防治苯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开展作业场所的卫生监测,对接触“三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监护,及时发现治疗苯中毒患者,减轻了危害,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

2002年7月~12月,开展福建省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专项整治。在本次专项整治中,全省共现场督查2028家企业,其中已有690家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危害因素实际监测6112点,监测率达69.9%,合格率为72.6%;职业健康检查33999人;有957名企业负责人、37636名劳动者参加了职业卫生培训。

2007年7月,我省福鼎市发生合成革生产企业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事件。调查组组织对有二甲基甲酰胺职业危害因素的11家企业中的10家进行作业场所检测,对其重点生产线或岗位的289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筛查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针对合成皮革业的二甲基甲酰胺职业危害问题,组织开展了职业病危害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了整改建议,指导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2.3噪声、振动防治

1980年5月~1981年3月,在福州、三明、南平、厦门等地的纺织、钢铁、机械、轻工、化工、电子、建材建工、造纸等八个行业开展噪声危害的调查,共监测121个厂矿企业2255个噪声作业点,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有1166点,占51.71%;主要噪声源的频谱大多为高、中频段。若以90dB(a)为准,则有693点(即30.73%)超标。噪声危害以矿山、建材、造纸行业为重。调查体检噪声作业工人7539人,噪声作业组的高频听力损失与语言听力损失发生率分别为65.58%、36.98%。作业组噪声聋发病率为16.95%,对照组为3.33%,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别。工业噪声调查研究结果为国家制定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噪声治理与听力保护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本项调研获得省政府198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1~3月,对三明、永安15个林区伐木场的358名链锯手及对照组129人进行了调查与对照研究,测试了链锯的振动参数,对作业工人进行了全面体检及白指诱发试验、甲皱微循环、骨关节X线拍片等特殊检查,检出48名手臂振动病患者,其中1期37人,2期11人;发现链锯组白指发作、手凉、麻、僵、颤、指甲凹陷、忤状指、指关节肿胀变形等症候显著高于对照组,白指发生率达17.0%,发病工龄平均为7.63±3.68年。证实了亚热带林区链锯作业对手臂的职业危害,为国家制定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及防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获得1983年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省政府1983年科技成果四等奖。

2.4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

开展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及职业卫生服务试点研究。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乡镇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也日益突出。1984~1986年,我省开展了乡镇企业劳动卫生调查。全省共抽查1468个乡镇企业,体检粉尘作业工人1392人,检出尘肺病人124人,可疑尘肺50人,尘肺检出率8.91%,体检铅作业工人41人,苯作业工人5650人,铬作业工人9人,发现苯中毒117人,其中死亡3人,观察对象215人,苯中毒检出率2.07%。从调查结果看,乡镇企业的职业危害主要集中在鞋革业与小煤窑,其次是石料加工、石英粉生产等。在调查基础上,我省开展了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试点与控制对策的研究。1988年7月~1990年6月,首先在福州郊区洪山乡试点,而后将福州郊区、莆田县、晋江市、长乐市、柘荣县列为省级试点县。1988年实施乡镇企业管理办法后,我省扩大试点范围,在沿海与内地、富裕与贫困地区分别选择10个县进行了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福州郊区、宁化等试点县的经验。努力探索、总结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评价指标、尘毒治理措施、劳动者健康监护、行政执法等系列经验,组织交流推广,以减少与控制乡镇企业的职业病危害。1990年《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试点》获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上海)优良奖,《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对策试点》1996年获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2.5职业病临床

在急慢性中毒的治疗上积累丰富临床经验。正己烷中毒临床表现为中毒性的周围神经炎,病情严重。我省成功治愈数家鞋厂100多名正己烷中毒患者,其中1/3人的下肢肌力为0级,肌肉萎缩。在苯中毒、砷中毒、汽油中毒、硫化氢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氢氟酸中毒、氟化氢中毒、二氯甲烷中毒、二硫化碳中毒、放射性损伤、汞中毒、铅中毒等方面,能实施有效的治疗。承担尘肺患者的治疗、保健、诊断。为尘肺患者制定抗纤维化、提高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等治疗措施,为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和减少病痛尽力。采用抗矽-14治疗矽肺,其研究成果1978年获上海市科委三等奖。还有“磷酸喹哌对猴实验性矽肺的治疗研究”1984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汉防甲己素对猴实验性矽肺的疗效和毒性的研究”获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2.6放射卫生

开展了福建省海域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福州地区居民总膳食放射性水平调查以及福建省环境电离辐射水平调查研究,弄清了福建省环境中放射性水平与分布,绘制了四幅福建省环境辐射水平分布图,发现我省有1.2万km2区域属于高天然放射性地区,居住有300万人。开展用静电径迹法对全国6个省市(上海、长春、呼和浩特、贵阳、武汉和福州)进行室内外氡浓度测定,成果获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起根据中央的要求,对国内外核试验,坚持不间断地监测工作。保证了我国核试验安全进行,历年资料完整。当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时,测出8种放射性核素污染,为国家及我省政府提供决策的资料依据。成果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2.7学科人才建设

福建省职业病防治院于1984年9月~1995年7月年期间,挂靠福建省卫校举办公共卫生医士班(中专),连续招收三届学生,每届招收50名。高中毕业生入学学制为三年,初中毕业生入学学制为四年,共培养了150多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目前已成为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技术骨干。进入新世纪,为了推进学科人才培养,中心与各高校联合培养了4名硕士、1名博士,已有4名被评为福建省职业卫生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被评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名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且多批次选送人才前往国外高校进行高级访问和研修。为加快推进学科人才的建设,制定了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我省职业卫生学科的建设。

2.8学科学术交流

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术活动,从1994~2002年,每隔1~2年,均召开一次全省性的学术交流会。1990年10月,专科学会在福州召开了第一届第二次学术交流会,以放射卫生为主题,会议邀请到日本名古屋大学池边幸正教授和饭田孝夫副教授以及来自上海、内蒙古等16个省市代表,共60多名专业人员参加学术交流。2007年11月,在厦门召开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暨福建省预防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主题为“防治职业病、构建和谐海西”。来自全省设区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校等150多位代表参加了年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0多篇,内容涉及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卫生监测与监督、职业健康监护、卫生管理及防治经验等方面,并编辑成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李涛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苏旭所长和台北荣民总医院葛谨医师分别做了《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研究现状》、《我国放射卫生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形势与挑战》、《回顾毒药物咨询中心二十周年》的专题学术报告。《职业医学》、《职业医学译丛》是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主办的刊物,我省作为协办单位,也积极组稿并参加编辑部的编委工作,协助审稿。

开展了与台湾学者的交流互访活动。为促进海峡两岸同行的专业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双赢、共同进步,从1999年4月~2002年底每年两岸都派出学者互访,进行学术交流,参访学习。在此期间我们前后共派出3批27名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出访台湾,接待台湾学者4批26名来我省访问学术交流。1989~2005年期间共有30人次赴日本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日本名古屋大学先后有5批次16人次专家学者应邀来闽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3福建省职业卫生学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1职业病防治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我省经济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伴随经济高速的发展,职业病危害的因素也相应增多,职业病危害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据职业病报告的统计,在2000~2007年期间,我省的职业病发病趋势有所减缓,但总体还是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尘肺是我省的重点和多发职业病,占职业病发病总数的76%,近8年时间里,尘肺病人现患人数增加了1倍;慢性职业中毒占职业病发病总数的22%;急性职业病中毒占职业病发病总数的1%,但它的死亡率很高。传统的粉尘、硫化氢、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铅、汞、有机溶剂(如苯、正乙烷)等仍为我省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除了急性职业中毒外,绝大部分职业病都为慢性职业病,其发病往往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一个时期才显现,容易被人们忽视。如尘肺病和职业肿瘤的潜伏期为数年甚至数十年,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病死率高。职业病可防难治,根本上要从职业病危害源头上控制进行预防。职业卫生工作怎样从长期以来实行单一的监测―监护―评价工作模式转变为监测监护―风险评估―危害控制工作模式;面对这轮新的经济发展期,如何来评估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克服经济发展―职业病危害严重―劳动力健康损害的不良循环怪圈,促进经济、社会和劳动力职业健康权益保障的和谐发展,是职业卫生学科要重新审视和研究的问题。

3.2中小企业职业卫生问题是职业病防治的关键

根据省经贸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省中小工业企业数为51821户,占全社会工业企业数的99.8%;从业人员488.40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数的92.8%。2007年,我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3540.84亿元,对全部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7.1%,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42.7%。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以中小工业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超过60个,主要分布在电子、机械、石化、建材、纺织、轻工、食品等行业,在农村还存在大量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这说明中小企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虽然中小企业受到规模、资金、技术和人员素质的影响,存在比较多的职业病危害,尤其是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的问题更为突出,但这类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是推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对这类企业职业病危害的问题不能简单采取关闭手段来解决,要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的技术、措施和产业职业卫生政策并加以引导、规范和扶持。

3.3基本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基础比较薄弱

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很强的技术性,包括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的诊断鉴定、治疗、康复以及适用的职业卫生防护技术等。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的职业卫生技术基础薄弱或者缺乏,而他们大都分布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较难得到职业卫生技术的支持。2000~2007年,全省每年报告职业健康体检的人数只有10万人左右,占卫生部门掌握的应体检的接触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50%左右。如果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按照我省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88.40万人的10%~20%推算的话,实际上职业健康监护率远远低于50%。这样往往本该发现的职业病危害没有被及时发现、及时控制;该发现的职业禁忌人员没有被及时发现,而继续从事所禁忌的职业危害作业;该发现的职业病病人没有被及时发现,从而使职业病危害后果不断扩大。因此,如何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技术能力和可及性,是职业卫生学科的新课题。

3.4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省的电离辐射应用突飞猛进。保护与辐射危害因素直接接触的广大放射工作职业人群的健康,是我省职业卫生工作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宁德核电和福清核电建设项目已相继正式开工,一期和最终建设目标均分别为年发电200万和600万千瓦小时。核电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最大建设项目,这说明我省电离辐射的应用已跃入一个新的高度。我省辐照加工近年发展迅速,正在运行的辐照加工中心共4家,其中福建吉星和厦门万禾园辐照加工中心装机容量为200万居里钴-60,漳州万禾园和省农科院康普顿为50万居里。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也广泛应用,截止2007年底,我省现有正在运行的放射治疗单位28家,各类放射治疗机器共103台;设置核医学科的医院20家;正在运行的Ct机有140台、X射线诊断机约4000台。还有各种辐射装置大量应用于炼钢、水泥、造纸、液体罐装、烟草、金属板材等行业的自动化,压力容器及其他金属器件的探伤,农业育种,运输行李安全检查,物质成分分析,建筑与公路质量检测,大学及科研机构等领域。电离辐射的应用遍及社会与生活多个领域,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省接触放射线工作的职业人员约5万人。

3.5职业病诊断难度大

职业病诊断有别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它是归因诊断,也就是说能够被诊断为职业病,不仅只有临床症状和表现,而要确定劳动者有明确的职业史,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与临床表现存在因果关系,且该病属于职业病名单公布的病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1)病人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但在职业病诊断中,诊断医师只能靠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集体作出诊断意见。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职业病都缺乏职业性损害生物标志物为职业病诊断提供直接证据。不同毒物对靶器官有其选择性,职业病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剂量反应关系、毒物的理化特征与致病关系、个体因素对致病影响等问题都困扰着职业病的诊断。目前,职业病的诊断中由于劳动者流动性大、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等取证难,使得有些劳动者的职业病无法得到诊断,因此职业病诊断争议不断增加。

3.6国际社会对职业卫生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我省的经济越来越开放,与全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按照wto/tBt协议规定,各成员国都应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政府的工作计划、实施法制化监督管理。我省也有相当数量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发达国家要求我国的供货企业严格按照本国和国际标准或规范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并提供相关证据。因此,出口企业又面临着新的贸易壁垒――职业卫生贸易壁垒。iLo、wHo等国际组织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如《职业安全卫生公约》(115号)、《wHo消除矽肺公约》、《wHo消除石棉相关疾病公约》和iLo《2006年促进职业安全与健康框架公约》等,都要求成员国采取切实的行动,在国际合作和各方共同努力下,达成“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把工作环境中内在的危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预防、减少来自工作、与工作有关或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对健康的危害。”[4-6]这些公约我国政府均作了承诺。对我省职业卫生学科来说,既要解决以粉尘、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等传统的职业病的问题,又要开始着手研究工作场所中劳动者与工作环境因素、劳动工具之间的协调一致性的问题,从而确保劳动者工作的健康和安全,进一步创建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

4福建省职业卫生学科发展展望

4.1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开展职业卫生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职业卫生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我省的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生产力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支持。利用职业卫生学科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参与制订我省的职业病防治规划,以指导规范我省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的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和技术服务模式。同时,根据我省实际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标准的研究工作。

4.2研究建立职业病危害评估预警和评价技术体系

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估技术模型的研究,选择职业病危害分析因子,筛选监测哨点,建立职业卫生信息系统和信息收集渠道。通过职业病危害评估预警技术体系,可预测职业病发生和发展趋势,确定我省职业病危害控制的重点,早期预警职业病危害事故,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的异常动态,评估可能出现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风险,为有针对性制定职业病防治重点,提出职业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为政府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把风险评估等国际上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应用的评价方法引入职业病危害评价,提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的实效,落实从源头上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

4.3加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技术能力建设

研究开发适宜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的工程防护技术和管理措施;筛选和推广防护有效、佩戴舒适、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研究以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为依托,以社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为补充,发挥各行业、各系统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队伍作用的技术服务模式,提高基本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要规范和增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内容,研究开发简便、适用的职业卫生技术。采用wHo推荐的捆绑控制技术等方法,制订出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方法,并指导这些企业使用。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健康促进为方向,通过职业健康行为干预,促使职业人群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4.4提升职业病的诊断能力,开展职业病的康复工作

职业病诊断涉及劳动卫生学、职业病学、临床医学、法学和证据学等学科。要提升职业病诊断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职业病诊断医师的培训工作,提高综合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研究职业性损害生物标志物、职业生物接触限值以及实验室诊断技术,为职业病的诊断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职业病患者的康复是职业病治疗的有效补充,直接关系到职业病患者劳动能力的恢复和今后生活质量,必须尽早建立我省的职业病病人康复制度,开展康复工作,研究和推广职业病患者的康复技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的负担。

4.5建立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应急救治体系

总体的设想是建成以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中心为基地,依托全省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建立覆盖全省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作为职业卫生学科来说,要着重解决化学中毒原因和化学毒物的识别和检测技术、掌握不同毒物毒性特征和理化性质、选择损害的靶器官、典型中毒症状和特效解毒方法;着重解决核辐射受照剂量评估技术,精确估算受照人员的外照射剂量、受照人员污染洗消技术和预防性服药的技术指导。

4.6逐步推行职业工效学

职业工效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工作场所中存在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并对存在的工效学因素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预测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等职业生命质量的影响,最后提出预防控制措施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7〕。

参考文献:

[1]李金奎,邵华,张志虎等.职业卫生发展状况与展望[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2):151-153.

[2]福建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福建省志•卫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35-38

[3]福建省预防医学会.辉煌的二十年[R].2008:17-19.

[4]全国职业病防治规划[eB/oL].省略.

[5]国家劳工组织1981年职业安全卫生公约简介[J].现代职业安全,2004,(5):15-16

[6]iLo.iLoDecentworkCountryprogramme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06-2010.

[7]林嗣豪,王治明.工作场所工效学负荷暴露评估方法(综述)[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4):24~27.

课题组成员:

1.缪剑影,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副主任技师。

2.魏伟奇,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3.王文勇,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8

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理可能出现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保护建设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施工建设有序推进,服务移民迁建。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有具体工作预案的传染病病种,在遵守本预案的前提下,按照相应病种预案执行。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四)、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处理

????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和调查控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3.分级控制

????根据疫情发生与发展情况,将传染病疫情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的疫情,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反应措施。

????4.科学防治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战胜传染病的方针,实施科学防治。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5.快速反应

????建立疫情预警和疫情控制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三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理。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领导体系

1.县政府成立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相关单位落实防控和应对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疾控中心,由主任刘佳林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领导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3.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物资保障、宣传、防治、秘书联络5个工作小组,成员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专业机构组成。各小组在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下,根据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4.县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制定部门防治工作预案,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5.涉有移民迁建的乡镇应完善群防群控工作体系,设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范监督员,协助卫生部门落实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制定防治工作预案,组织领导县域内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二)卫生专业体系

????1.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根据职责具体负责卫生系统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与业务指导,当好政府参谋,提出防控工作意见和建议。办公室下设由医疗、预防、护理和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专家组。

????2.县级医疗机构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医院防控工作方案的制定,建立工作流程,开展病人预检、分诊,履行工作职责,做好病人的预防、发现、报告、诊断、治疗和医院消毒隔离、人员防护、物资贮备等工作。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处理工作组,负责疫情报告、流调、疫情控制、消杀、检验、健康教育等工作,具体承担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工作。

????4.县卫生监督所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负责对施工工地的卫生监督,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

????5.涉有移民迁建的乡镇卫生院在当地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协助做好疫点(疫县)和留验点的封锁、医学观察,指导环境消毒、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三)部门及镇街职责

????1.卫生部门:组织开展重施工工地大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分析和预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出预案启动的建议报告;开展健康教育;负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各项技术方案;成立由医疗、预防、护理和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专家组;组建和培训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落实病人的隔离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对疫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提出疫情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负责对施工工地的卫生监督,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必要时提请县政府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

????2.宣传部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实施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道审核制度,依法按规定程序进行报道,准确、及时疫情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开办医疗卫生宣传栏目,积极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能力。

????3.财政部门: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划拨专款,及时落实各项应急物资经费、预防控制经费、法律和政府规定的病人隔离治疗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诊疗生活费用;保证留验站和应急处理所需的运行经费。

????4.公安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负责留置和拘押人员的健康检测工作,做好监舍通风消毒工作,发现可疑病人立即报告卫生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封锁可疑县域,做好疫点、疫县现场封锁的治安管理;做好交通疏导,保障疫情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现场;对不予配合的病人及密切接触者,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5.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物价、质监、市场管理等部门:加强对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有关的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和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管理部门还应负责做好各类市场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6.交通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出入屏山的旅客实行健康申报制,开展发热病人检测工作;对来自疫县的过境交通工具及乘运人员进行健康检测与消毒查验工作;根据疫情处理需要,负责交通工具消毒,督促客运单位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必要时协助疏散人员、优先运送救援物资。

????7.环保部门:做好被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监管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留验场所废弃物收集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8.其它部门:按照《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本预案规定和指挥部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三、应急反应及疫情处理

应急反应启动程序:县卫生局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及危害程度向县政府提出预案启动建议报告,由县政府按《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程序启动本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分级反应和疫情处理措施。

????(一)疫情分级反应

????1.Ⅰ级反应

????Ⅰ级疫情发生后,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执行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紧急动员,全力采取各项防治措施,防范疫情蔓延。

????2.Ⅱ级反应

????Ⅱ级疫情发生后,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保障并督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办公室具体组织执行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卫生专业体系和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全面采取各项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避免和减少伤亡。

3.Ⅲ级反应

????Ⅲ级疫情发生后,在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开始日常运转,各专门工作组人员上岗,并按职责组织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必要时,由县卫生局邀请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员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4.Ⅳ级反应

????Ⅳ级疫情发生后,在县卫生局统一指挥下,卫生专业体系立即运转,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组织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二)疫情报告及处理程序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可疑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对报告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并掌握以下信息:

????(1)报告单位名称、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并记录报告时间。

????(2)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地点、单位及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3)疫情发生人数、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情况、住院及治疗情况、临床诊断印象。

????(4)是否到过可疑地县、是否接触过可疑食品、可疑水源、有无类似症状患者接触史;有无人群聚集性。

????(5)报告人暂留置的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

????(6)其他有价值的疫情信息。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向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3.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做好报告工作的同时,应组织疫情处理工作组赴现场进一步开展疫情调查控制工作:

(1)确定是否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

????(2)判断疫情性质、危害程度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3)确定病因、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4)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继续蔓延。

????(三)疫情控制

????本预案启动后,各相关组织领导体系、卫生专业体系和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各项疫情控制措施。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组织疫情处理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传染来源、污染程度,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1.流调、消杀和采样人员作好个人防护,防护要求参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护指导原则。

????2.按卫生部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疫点或疫县自然、社会特征、传染病病例个案调查(一般情况、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因素和密切接触者情况、转归等)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

????3.根椐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X线检查情况及发病程度,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作出判断,并提出控制措施。

????4.对于甲类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做好消毒工作(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及处理参照卫生部相应的标准和原则)。对出现异常临床表现,应到就近医院的专科(发热)门诊隔离治疗,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对相应的病人和疑似病人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及时出具报告,具体要求参照相关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具体病种的疫情控制技术规范参照相应病种防治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四)疫情监测

????1.监测点设立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特点,在常规传染病监测点基础上提出增设或调整监测点的方案,经县卫生局评估、确认后实施。

????2.监测内容和方法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疫情特点,制定或参照相应的监测技术方案,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2)各监测点根据监测技术方案进行监测报告。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汇总监测点医院上报的监测信息,及时报县卫生局和上级有关机构。

????3.疫情动态跟踪监测

????(1)病人情况动态报告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疫情涉及的传染病病例后,每日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人动态情况;病人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要及时报告,必要时请县卫生局专家组及上级专家组会诊。

????(2)疫情进展情况监测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每日收集疫情进展情况监测报表,监测内容包括:新增病人数,减少(含治愈和死亡)病人数,新增/新减疫点及留验点数,新增/新减隔离留验人数,投入防病人员数,使用消杀药品量等。监测报表经统计汇总后报告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健康宣教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公众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对已经发生疫情的施工工地,当地镇街、医疗机构及相关专业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重点加强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健康宣教,并加强对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能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主动接受检查、治疗,如实提供有关情况,配合实施隔离、留观等措施。

????(六)结束反应

????根据相应传染病的疫情控制技术要求,如末例传染病病例治愈且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县卫生局提出结束应急反应的书面报告,并按《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程序结束本次预案的应急反应。

????(七)疫情资料的管理和利用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工作,对下级通过网络系统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审核,发现有缺填或明显错误的地方,应立即予以核实、补充和更正。

????2.县卫生局加强对病例诊治、流调资料的质量控制,卫生专业体系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均应指定专人负责病例诊治、疫情处理等相关资料的审核、分析、统计、报告工作。

????3.各部门、各机构按照本预案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形成的各类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归档。

四?常态管理

(一)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

???县卫生局统一领导全县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开展全县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其主要职责是: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国内外传染病发病动态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对本县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并适时提出预警。

????1.建立监测点及监测网络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设立不同级别和不同监测内容的传染病监测哨点。建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监测哨点等构成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

????2.监测内容与信息报告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建筑工地常见重点传染病开展监测工作。

????(1)疫情监测报告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发现以下紧急疫情时,应在2小时内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①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

???②发现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时;

????③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或已消灭或新发传染病时;

????④发现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时;

????⑤发现数天内接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因急性疾病时。

????(2)常规信息监测

???常规监测包括人口学监测(人口普查或出生登记信息)、死亡监测(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本地所有死亡案例)、传染病监测(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与漏报率调查)等。

???3.信息分析与预警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对监测的信息进行汇总,定期对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经县卫生局评估、确认后报送县政府作为决定启动、变更和结束应急反应的依据。

????(二)预防控制措施

????1.日常防控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建筑工地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要求要求,制定重点传染病防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2.宣传教育

???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采取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使广大建设者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被感染,明确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防治意识,并让公众懂得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树立信心,消除忧虑和恐惧心理。

????3.检查指导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应明确职责,定期对各建筑工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检查指导,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经费支持

????财政部门应划拨专款或预备费,用于保障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监测、疫情防控所需的药物、医疗器械、消毒药械、应急物资的准备,保障法律法规及上级政府有明文规定的某些传染病的病人诊疗及相应的生活费用,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专项技术培训等经费。

????2.强制执行

????在对病人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时,若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参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二)专业物资保障

?????县卫生局负责建立县防控重大传染病疫情专业物资贮备库,储备治疗药品、仪器设备、检测试剂、消杀药械、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保障医疗救治、疫情控制所需的物资供应。

????(三)专业队伍保障

????1.建立完善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为依托,覆盖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网络;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机动和实验室检测能力,适应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需要。

????2.建立完善以县民医院为中心,其他县级医疗机构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前哨,覆盖全县的应急医疗救治网络;县民医院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和设施建设,设置并完善重大传染病收治病县(房),提高综合医疗救治能力;其他县级医院要配备与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相适应的技术、人员、药品和设备等,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3.加强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全县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适应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需要的疾病控制、医疗救护专业卫生队伍;县级医院要整体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提高iCU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业务水平;加强全县医疗卫生人员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业务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四)宣传工作保障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依法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疫情。

????县委宣传部负责疫情防控期间新闻报道管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有计划地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宣传党和政府对群众健康的关心和各有关部门的防控措施;宣传预防重大传染病知识;引导群众正确对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

????(五)组织纪律保障

????将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部门、乡镇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县卫生局加强督查;监察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违纪违规情况的督查与处理。

????(六)法律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在执行本预案时,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9

第一条  为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的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本办法所称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总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以下简称有害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以及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

第四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  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好职业病防治的有关工作。

各级工会组织代表职工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监督。

第六条  鼓励开展职业卫生科学研究,推广职业病防治先进技术,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第七条  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  有害作业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将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后果预先告知劳动者。

第九条  劳动者从事有害作业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有了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后果和所采取的治理措施的权利;

(二)有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权利;

(三)有依法要求单位改善有害作业的劳动条件和获得职业病预防、治疗的权利;

(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而未采取治理措施,又无必要的个体防护措施的,劳动者有权检举、控告和拒绝操作。

第十条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遵守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履行下列监督职责:

(一)对单位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二)参加涉及有害作业建设项目设计、竣工的卫生学审查和验收,进行卫生学评价;

(三)对职业卫生监测、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治疗和职业卫生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急性职业病事故进行卫生学调查并参与事故的处理;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明确市及区县的职责范围,不得重复检测。

第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卫生监督时,职业卫生监督员有权进入生产现场,调查取证,索取有关资料,被监督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隐匿。

职业卫生监督员在监督检查中,认为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可以采取临时应急控制措施。被监督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

第三章  预  防

第十三条  涉及有害作业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其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

涉及有害作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定点、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卫生学评价,提出审核意见。

第十四条  单位应当对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定期维修,确保正常运转,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场所,必须配备有效的应急防范设备和救护用品,并有救援的组织措施。

第十六条  生产、使用新化学品的,应当在生产、使用前向市卫生等有关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并提供其毒性评审资料。

第十七条  禁止将有害作业项目转移给没有相应防护设施的单位。

第十八条  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进行自测。有矽尘,石棉尘,铅、苯、汞、锰及其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作业的每3个月测定一次,有其他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每6个月测定一次。

单位内从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机构,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实行资格认证。无检测机构的单位,委托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测定。

单位应当建立检测档案,将测定结果按有关规定报告当地卫生等行政部门,并定期向职工公布,接受劳动者的监督。

第十九条  单位必须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职业卫生监测机构对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卫生标准的定期监测。有矽尘,石棉尘,铅、苯、汞、锰及其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作业的每6个月测定一次,有其他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每年测定一次。

第二十条  单位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教育。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记录生产工艺流程及职业危害因素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有关资料。

第四章  职业性健康监护

第二十二条  单位必须组织从事有害作业和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

单位应当对曾长期从事过有害作业的并可能患晚发职业病的离休、退休和调离岗位的劳动人员,进行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

职业性健康检查的范围、内容、间隔时间和职业禁忌症的范围,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单位不得安排职业禁忌症者从事与该禁忌症相关的有害作业。

劳动者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和诊断、治疗所占用的生产、工作时间,视为正常出勤。

第二十四条  职业性健康检查由市及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

第二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工作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组负责,实行集体诊断。诊断职业病必须按国家有关诊断标准进行。

劳动者或者单位对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时,可以向省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申请鉴定。

第二十六条  职业病诊断鉴定组应当将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送交职业病患者及其所在单位,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第二十七条  单位对疑似职业病患者,应当及时安排诊断;对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根据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意见,安排治疗、定期复查或者疗养;

(二)对职业病防治机构确定不宜从事原有害作业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

第二十八条  发生职业病的单位,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的卫生、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二十九条  急性职业中毒由初诊的医疗卫生机构紧急处理后,立即转送职业病防治机构诊治处理,并在24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单位应当保证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的健康查体、住院治疗等所需费用。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其职业病的医疗费用由造成职业病的单位负责。单位破产的,其职业病人的医疗费用应当在债务清偿时依法予以补偿。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罚款:

(一)涉及有害作业建设项目的设计、竣工未进行卫生学审查、验收擅自施工、投产及有害作业场所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或者将有害作业转移给没有相应防护设施单位的,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二)未按规定对本单位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按每人200元处以罚款,但总额不得超过20000元;

(三)未按规定安排职业病患者检查、治疗或者调离原岗位、安排职业禁忌症者从事禁忌作业及未按规定安排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的,按每人1000元处以罚款,但总额不得超过30000元;

(四)拒绝接受职业卫生监督、监测或者未按规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自测、建立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档案、执行职业卫生报告制度以及假报检测结果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五)有害作业单位造成职工中毒或者伤亡事故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单位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并建议有关部门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按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拒绝、阻碍卫生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职业危害作业场所专项整治的决定,结合我镇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实际,特制定职业危害作业场所专项整治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劳动者作业条件,预防和遏制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职业危害作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职业危害作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工商所、卫生院、文体服务中心

各村(居)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经济开发服务中心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卫生院负责做好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和职业危害的治理;工商部门负责把住市场准入,对无证经营企业和“三无”产品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查处。

专项整治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整治重点

对石材加工厂、石子厂产生职业病的作业岗位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是否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使用,是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人员。白沙居境内三家石板材加工场,广山村境内一家石板材加工场,东泉石仔加工场及各村小水电安全生产工作,由所在村(居)委会、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负责跟踪;南坡电站及龙东二级电站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对粉尘职业危害因素的厂矿企业、家庭小作坊等的整治力度;厂矿企业、工业卫生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和接触有害因素作业职工健康体检率达70%以上。

四、整治的方法和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按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和调查摸底

召开专项整治动员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要制定专项整治具体工作方案,对辖区为监督管理的所有企业进行摸底调查;要大力宣传国家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督促有毒有害生产企业及时向卫生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落实整治工作的组织措施。

(二)集中整治阶段

要按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对企业自查自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出来的突出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该停业整顿的一律停业整顿,该关闭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关闭。

(三)总结验收阶段

组织专人对辖区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汇总分析,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专项整治指挥部及有关部门。

五、工作要求

1、进一步提高对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村(居)、各企业要充分认识职业危害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对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抓好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卫生、工商等部门要严格按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多管齐下,密切配合,形成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2、要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彻底治理。要突出整治工作重点,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全面开展整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要落实业主安全卫生责任制度,增强企业自律和依法经营意识;监督部门要严格执法,落实各项整治措施,严防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3、标本兼治,整治与提高相结合。要积极探索治本之策,从市场准入和制度、机制、管理体制上依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监管办法。各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要积极发展、扶持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服务产业,提高技术服务能力。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各类企业和家庭作坊的产业化生产规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