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农文旅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0:10

数字化农文旅篇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程、规模与组织形式、时间结构与地域差异的考察,剖析了明清时期陕西庙会市场的时代特点及其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庙会市场在西部环境相对闭塞的省区商品流通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通过对陕南、关中两区庙会市场发展的不同轨迹,初步分析了在不同的商品流通渠道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市场体系,以及庙会市场在其中所发挥的截然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明清    陕西     庙会市场     市场体系   区域不平衡性

【“摘要”为3号黑体、居中、字间空1格;下空一行,内容不少于400字,小4号宋体,两端对齐,行间距1.5倍数。下空一行】

【“关键词”:小4号黑体。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行间距1.5倍数。下空一行】

【请插入页眉页脚。页眉:内容为  北方民族大学:论文题目,页脚内容为页码,居中。】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thetourism,tourism-marketingisbecomingthekeyfactorofthetourism.tourismissteppingintotheeraofmarketingorientation.theauthorofthisarticlebelievesthattourism-marketingistheprimeproblemonningXiatourism.thearticleexpatiatesonthemarketingstrategies,designoftheningXiatourism,marketidentificationandpromoting.

KeYwoRDS:ningXia     tourismmarketing     ideasmarketing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要求:】

【abstract小4号arial体,加粗,居中,内容用timesnewRoman字体,行间距1.5倍数,下空一行,两端对齐】

【关键词(Keywords小4号arial体,加粗,内容用timesnewRoman字体, 行间距1.5倍数,中间用空格隔开。其余与中文格式相同,两端对齐】

 

【目录另起一页,“目录”为小2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下空一行】

【内容小4号宋体。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行间距1.5倍数。】

【请采用自动插入目录格式。目录争取在一页内结束】

 

目 录

一 导论..................................................................................5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5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5

1.“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6

2.“农家乐”......................................................................7

 

二 孔雀村农家乐现状调查..................................................................7

(一)调查背景.........................................................................8

(二)调查方法.........................................................................8

(三)基本资源情况的考查...............................................................8

(四)农家乐经营业主的基本素质分析与经营概况分析.......................................9

1.基本素质分析...................................................................9

2.孔雀村“农家乐”经营情况分析..................................................10

(五)客源市场消费和满意感的调查分析..................................................10

1.客源市场消费的调查分析........................................................10

2.旅游产品满意度的调查分析......................................................11

3.旅游产品意见分析..............................................................12

 

三 孔雀村在“农家乐”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13

(一)孔雀村资源破坏严重,政府及村民旅游资源开发意识薄弱..............................13

(二)农家乐经营业主基本素质较低,队伍老龄化严重......................................14

(三)经营产品单一雷同,投资巨大,政府补贴微少........................................14

(四)客源市场结构呈老龄化且家庭结构复杂..............................................15

 

四 孔雀村农家乐旅游开发对策及建议.......................................................16

(一)利用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政府补助与引导..............................16

(二)提高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将经营队伍年轻化..........................................16

(三)拓宽客源市场,定价适宜,树立口碑效应............................................17

(四)改善卫生环境,增加乡土气息......................................................17

结语.....................................................................................19

致谢语...................................................................................19

参考文献.................................................................................20

附录.....................................................................................21

(一)农家乐旅游顾客问卷调查..........................................................21

(二)访谈问卷........................................................................22

 

 

 

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研究

管理学院**级**专业  ***(姓名)

例上:[论文另起一页,题目为小2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

[署名:文章第二行 小4号宋体居中,行间距1.5倍数。下空一行]

前 言

庙会也叫庙市,是伴随寺院或宫观的宗教活动而出现的商品交易场所。从字面上我们已不难理解,庙会的发展是以宗教的繁荣为基础,而市场交易则是借助寺庙做依托。中国史籍中最早将庙会追溯到西周时期1。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庙会的出现大致在魏晋时期,唐代已基本定型,无论北方还是江南均存在庙会活动。宋代以后,庙会在城乡间得到普遍发展。

【“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下空一行】

【论文内容:内容不宜过多,小4号宋体,行间距1.5倍数,段首行缩进2格,两端对齐】

  一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程

庙会也叫庙市,是伴随寺院或宫观的宗教活动而出现的商品交易场所。从字面上我们已不难理解,庙会的发展是以宗教的繁荣为基础,而市场交易则是借助寺庙做依托。中国史籍中最早将庙会追溯到西周时期1。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庙会的出现大致在魏晋时期,唐代已基本定型,无论北方还是江南均存在庙会活动。宋代以后,庙会在城乡间得到普遍发展。

【标题一,黑体三号,居中】

【内容:内容宋体小四号,标题一下面必须跟上一段或两段,三段赘述的文字内容,然后再起标题二内容,两端对齐】

 

(一)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程

庙会也叫庙市,是伴随寺院或宫观的宗教活动而出现的商品交易场所。从字面上我们已不难理解,庙会的发展是以宗教的繁荣为基础,而市场交易则是借助寺庙做依托。中国史籍中最早将庙会追溯到西周时期1。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庙会的出现大致在魏晋时期,唐代已基本定型,无论北方还是江南均存在庙会活动。宋代以后,庙会在城乡间得到普遍发展。

【标题二,黑体三号,居左】

【内容:内容宋体小四号,标题二下面必须跟上一段或两段,三段赘述的文字内容,然后再起标题三内容,行间距1.5倍数,两端对齐,】

 

1.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

庙会也叫庙市,是伴随寺院或宫观的宗教活动而出现的商品交易场所。从字面上我们已不难理解,庙会的发展是以宗教的繁荣为基础,而市场交易则是借助寺庙做依托。中国史籍中最早将庙会追溯到西周时期1。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庙会的出现大致在魏晋时期,唐代已基本定型,无论北方还是江南均存在庙会活动。宋代以后,庙会在城乡间得到普遍发展。

【标题三,黑体小三号,居左】

【内容:内容宋体小四号,标题三下面必须跟上一段或两段,三段赘述的文字内容,然后再起下面的标题内容,行间距1.5倍数,两端对齐】

 

 

结  论

上文只是就《三号汉墓》遣策释文和注释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由于本文体例所限,有些问题并没有作专门的讨论,在此作一简单的说明。由于本人学力所限,三号墓遣策中的一些问题,只好存疑待考。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本身可能也存在问题,敬请大家指正。

【“结论”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

【下空一行。内容:小4号宋体, 行间距1.5倍数,段首行缩进2格,两端对齐】

【标题一,标题二,标题三,结论,致谢语之间行距请根据美观度适当空出两至三行】

致 谢

本论文从立题到论文撰写整个过程都是在导师李井会教授,高礼让教授和于洪梅讲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李井会教授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都给予我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在传授我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能力,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开阔了我的视野。导师敏捷的思维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两年半来,我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凝聚着李井会教授的心血,我将最诚挚的谢意奉献给我的导师。

【“结论”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

【下空一行。内容:小4号宋体, 行间距1.5倍数,段首行缩进2格,两端对齐】

【标题一,标题二,标题三,结论,致谢语之间行距请根据美观度适当空出两至三行】

1.“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物的活动。农业旅游与农业资源、农业技术、农业产品、农业区位及农村文化密切相连(李天元,2003)[1]。由于观光农业发展较快,人们常把“农业旅游”称为“观光农业”(黎小苏,1987)。观光农业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融农业经营与观光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它以农业种植为依托,把农业经营和观光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游客前去观赏,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韦庆远(1983)指出:尽管“观光农业”与“农业旅游”意趣基本一致,但由于“观光农业”反映的是传统“观光型”旅游形式,无法体现当代农业旅游参与性、娱乐性、休闲性等特征,也无法体现旅游的农场、园地、森林等不同风貌。规范的称呼是“农业旅游”,它不仅包括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度假农业,也包括农业修学、农业考察、农业科研等形式。应该看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业旅游概念的内涵在不断扩大,最初只把田园风光、农事活动作为农业旅游的吸引物,后来加入农村的建筑、农村的习俗,然后又加入农村的文化等等。

【注释:采用脚注(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脚注,编号格式选1、2、3、4、5)】

【脚注必须是和文章中的引用以及参考文献相对称,严禁胡编乱造】

【引用书本著作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引用期刊顺序为:作者,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引用网址顺序为:作者,题名[J],网址名,年份,插入网址,具体到文章html格式,例如:宁夏日报,银川市抽查六成“农家乐”卫生状况堪忧[eB/oL,2003,nxein.com/sxjj/ychs/200809/29436.html】其他情况参见《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例下:(文中红字引用出自以下脚注-例上)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五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50-155.

[2]黎小苏.陕西之特产—牲畜[J].山西:陕行汇刊,1988,7(2):25-29.

[3]宁夏日报,银川市抽查六成“农家乐”卫生状况堪忧[eB/oL],2003,nxein.com/sxjj/ychs/200809/29436.html【“参考文献”四字,4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内容5号宋体, 行间距1.5倍数]

【引用的文献顺序,参考著作为:(作者.著作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引用期刊为:(作者.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引用网址顺序为:作者,题名[J],网址名,年份,插入网址,具体到文章html格式】其他情况参见《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附  录

[1]陕西省旅游地图

[2]陕西省庙会市场调查问卷情况说明

[附录可按照论文情况增加 “附录”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2格;下空一行。

数字化农文旅篇2

现任中共武夷山市委副书记、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全面主持市政府工作,兼管人事、编制、财政、审计等工作,具体分管部门为人事局、编委办、财政局、审计局。

对话时间:2007年8月18日

对话地点:武夷山市宝岛大酒店

对话人: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长胡书仁

城市Cio的信息化棋局

市长是城市Cio,信息中心与各科局是城市信息化的点,同时通过建立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这里,山清水秀,白云点缀蓝天,和风陪伴暖阳,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同时散发着难以抗拒的魅力,被评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地。

这里,旅游品牌与茶品牌享誉国内外,旅游产业与传统农业相互促进,奏响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这就是武夷山市。如果你是市长,你将用什么办法来激发这个城市的发展活力,挖掘城市的发展潜力,扩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中共武夷山市委副书记、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长胡书仁给出的答案是:信息化。

刘保华:在我看来,武夷山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虽然走的是一个低成本道路,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一些有特色的东西。您有什么经验与体会?

胡书仁:一方面,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品牌的旅游城市,武夷山如何通过有效的渠道对外进行展示?另一方面,武夷山内部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改进管理流程?我们一直在找答案。最后我们把答案确定为信息化建设。我们之所以要走一条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我认为有这么几个考虑:第一,武夷山市自身的财政实力不强;第二,武夷山是个旅游城市,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旅游为主来考虑;第三,我们整合了一些资源,比如把电信和广播电视网等整合起来。同时,我们还整合了一些外来it公司的资源,并得到了资金支持。

我认为,通过整合各方面力量,实现低成本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方向,而且这具有可操作性,是可推广的。

刘保华:城市信息化建设是个一把手工程。您被称为市长Cio,那您认为一把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意识?有了城市Cio,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心中心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它和其他政府部门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胡书仁:信息化建设必须是一把手工程,我们在工作中对这方面有很深的体会。为什么是一把手工程呢?这正是信息化本身的推动特点决定的。这个特点就是现在的执政者对信息化的定位、作用等方面的认识是不足的,所以,它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一把手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化意识,即便其他人再怎么说,他也很难花大力气在信息化上。如果要有所突破,首先就要一把手树立信息化意识。能把一把手推到什么程度,信息化可能就会推到什么程度。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影响。当然,影响至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化带来的影响,要让领导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推动作用;另一个是信息化领域要做出一些对生产推动和社会发展有效、老百姓欢迎、市场很需要的成果,让领导认识到这是一个好东西,然后组织人才推动信息化建设。

关于信息中心的作用,我认为它要负责推动城市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发展,代表政府在信息化领域满足全市范围内的需要。

现在,武夷山的重点是旅游产业,信息中心要通过建立旅游信息平台把旅游资源展现给世人,并加强景区内部机构的智能化调度管理。

武夷山的茶产业发达,茶叶品质非常好。茶叶品牌如何推广?如何让市场了解茶叶产品?信息化就是一个最好的通道,它的成本最低,扩散面最广。信息中心就要担负起利用电子商务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责任。另外,信息中心还需要发挥决策支持的作用。

信息中心与其他科局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互动关系,互为支持,互为补充,互为影响。如果说整个数字城市是一个面,那么信息中心和其他科局都是构成这个面的点。

刘保华:我注意到武夷山除了有信息中心,还成立了数字武夷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实际上跟信息中心是一体的,属于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现象。那么我想问一下,武夷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实施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胡书仁: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实际上,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位。我们这样做是基于以下考虑:信息中心现在承担了梳理政府资源、促进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等任务。对于武夷山来讲,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推动旅游产业和茶产业的发展。如何通过政府建设的数字武夷平台开展预定和预购服务?我们的一个思路就是利用数字武夷的资源和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实际上,它是一个可以帮助游客实现与景区联系的平台,并可以提供与旅游和茶产业相关的商务服务,从而变成企业化运营。这样,它既有人才的优势,又有政府平台的支撑,有利于开展低成本、高诚信的电子商务业务,促进武夷山的产业发展。

刘保华:武夷山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一个客观现实:每个茶场不可能都独立做系统,需要把所有茶企业和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这样,市政府就做一个平台,让茶企业和旅游企业来信息,这样的做法会持续多久?

胡书仁:我们将分两步走。前期是平台打造阶段,政府要加大投入,把这个平台培养好,但到一定程度,就要让它独立出去。

该怎么激活农村

全市115个行政村将在两年内全部建成信息化村。信息化五“互”带动新农村建设。

刘保华:武夷山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从信息化入手的。其实,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有很多,比如,海南是从生态村切入的,它先讲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村建设。那武夷山为什么要从信息化切入呢?

胡书仁:武夷山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水、电、路、信等方方面面的建设都还没有完全到位。在这些方面中,哪一方面实施速度最快?答案肯定是信息。我认为,信息化成本最低、效果最好、视野最宽、效益最高。那信息化如何切入呢?我认为应该就是五个“互”。

第一个是资源互享。城市有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很多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导入农村?现在,解决农村问题不纯粹是城市“施舍”农村,实际上,农村对城市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农村的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生态资源等都是基本的要素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和农村是相互享受资源的,而其焦点必然是信息化。只有信息化能承担促进资源互享的任务,其他任何因素都难以承担。

第二个是产业互推。城市有很多产业,比如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这些产业和农村种植业是互相推动的。产业的互动要靠什么?只有靠信息。正是信息推动了不同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

第三个是信息互通。信息化平台承载了整个世界的信息,通过这样的平台,信息最终可以落实到每个农户。比如教育,人们可能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不继续接受教育了,那后面的再教育靠什么?要靠信息化平台这个载体。农村需要的农业技术怎么进入农户?他只要能上网,只要认字,就能看到这个平台的信息。所以,我认为信息互通是非常关键的。

第四个是市场互动。城市应该知道农村需要什么、能供给什么,农村也要通过信息化平台知道城市有什么、可供什么。需求和供给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联系,市场就能互动起来。

第五个是效益互有。同样是一个农产品,哪里的需求旺,价格高,它肯定要卖到哪里去。如果没有这个信息化平台,农民凭什么判断哪里的价格高?如果农民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外面的世界,那就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五个“互”实际上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切入点。我们觉得这是可持续的,并且已经有了效益,只不过我们推动的速度还比较慢。

刘保华:在到达武夷山之后,我在武夷山了解了一些情况,总体来说平均收入比较低。你们怎么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信息化的实惠?

胡书仁:从组织推动来说,我们有一个框架。第一步先走到行政村,在行政村建立一个小信息中心,也就是一个信息站,每个站有6~12台计算机,行政村信息中心每天都开放。武夷山市共有115个行政村,现在已经有21个行政村在市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建立了信息中心。我们计划在两年内在115个行政村都建立信息中心。我们还将为每个村培训一个管理员,负责向农民教授信息化知识。

从内容上来说,我们这里既有农业科技知识、农产品信息,还有旅游产业和文化信息。兴趣是吸引农民的第一老师,有了兴趣,他才能尝试用这个东西。

另外,我们所有的农村信息化投入全部是政府投入,包括行政村信息中心的所有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费用及工资都是由财政资金支付。我认为这个投资是值得的。你可以算一算,修建一公里高速公路的费用大概是五六千万元,我们用一公路高速公路的费用来推进信息化建设,所产生的效益是不一样的,并且应该是更巨大的。

刘保华:11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信息中心,财政压力是否很大?

胡书仁:前期会有点压力,关键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对于老百姓而言,它的效果不亚于仅仅开条路进农村来,而且,我觉得影响远大于修一条路的效果。我觉得非常关键的是,我们一定要让农民去应用信息化,并且一定要有效益。通过网络,让农民看到自己是什么情况,同时看到外面的世界需要什么东西,能够激活外面的市场,并能够改进自己,这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农民怎么样从信息化应用中获得更有效的信息,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另外,武夷山定位为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技术、信息、管理、资金等都可以引进,但人的素质能引进吗?人的素质一定要靠自己培养,投入资金开展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培养人的素质,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过程。我认为这一定会有收益。我相信不用多少时间,农村一定会有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不是说有多少台电脑放在那里,不是数量上的变化,一定是质量上的变化。

更加贴进百姓的应用

县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更加面向具体操作,更加贴进老百姓的需求。

刘保华:武夷山是一个县级城市。与地级城市相比,您认为县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有哪些区别?

胡书仁:我认为这肯定是有区别的。县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更贴近老百姓的应用,地区一级的相对宏观,毕竟两者的工作不在一个层面上。我认为运作就需要手段,就需要信息。地市一级更多地需要决策层面的信息,县市一级直接面向具体操作,要推动这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信息量更具体,更直接,更贴近老百姓,与老百姓互动的频率可能更高。

刘保华:数字武夷做得不错,也比较完善。您认为武夷山信息化下一步如何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胡书仁:我认为县市一级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必然趋势。无论你今天是否愿意做,整个社会的需求以及城市发展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什么时候做,你总是一定要做的。

关于下一步的规则,首先,通过多种语言版本的“中国武夷山”门户网站建设,搭建对外宣传武夷山旅游、茶叶的窗口平台。我们还将利用这一窗口平台进行旅游促销、主题宣传、活动报道等活动。

其次,通过政府指导下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搭建游客来武夷山旅游便捷通道,使游客来得放心,玩得开心,让游客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能购买到正宗的武夷岩茶。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将实现旅游管理和茶叶管理的信息化,促进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链接:数字武夷

数字武夷工程自2001年启动建设以来,先后完成了数字武夷一、二期“3323”工程和三期“142”工程的建设。

“3323”工程指3项基础、3个平台、23个应用系统。3项基础是成立数字武夷工作组织、建设数字武夷中心机房(包括数据和网络机房)、建设政务办公城域网络;3个平台是建设“中国武夷山”门户网站、政务办公系统、政务信息平台;23个应用系统是建设项目管理、GiS、景区智能化等。

数字化农文旅篇3

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大力加快项目建设。

一是规划是城镇建设的前提。为保障有序建设,保持生态环境,我镇完成《镇总体规划》和各中心村村庄规划、系列农民新村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数字规划。在调控和引导镇村建设、指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08年我镇拟定“325计划”,共排定34个规模以上建设项目,其中在建项目20个,新上项目14个,计划完成项目投资5.5亿元。目前老城改造、浮溪花园、芳村新村、天湖新村二期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完成了锦绣花园、黄山旅游购物中心等重点项目,城镇形象逐年提升。截至11月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1亿元,占任务数6亿元的95.2%,同比增长17.34%。规模以上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19亿元,占年度任务5.5亿元的94.2%,同比增长10.78%。签订招商项目6个(黄山节能保温材料、嘉华国际公寓、黄山龙鹏写生创作基地、香河漂流及综合楼、寨西旅游商业街、梦娜袜业黄山对目车间),到位内资4.524亿元,占年度任务3.5亿元的129.3%,同比增长77.92%。

二是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我镇城市规划区内环卫设施、广场、绿地、停车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加强城镇管理,抓好卫生整治,不断地改善镇容村貌,崇尚文明新风,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我镇投入200多万元,加强对沿途公路景观绿地的绿化、街道立面改造、河岸护砌、河道清淤、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加快数字的建设,促进政府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我镇投入了40万元正式启用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应用。投入60万元在4个村居及翡翠新村安装的7台村务公开电子屏已正常运行,投入65万元开通了“旅游虚拟网”,投入55万元建立了村级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村居视频会议系统,互联网络通达各村。

二、坚持抓经济发展不放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加快旅游经济发展。以健全旅游“六要素”为出发点,逐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和接待能力。围绕镇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旅游发展目标,指导企业制定和完善年度经营、创建和营销方案。组织筹建了翡翠新村农家乐协会和逍遥水街农家乐协会。全面启动镇旅游规划(全镇旅游总规,各景区详规)修编工作,组织编印了新版旅游宣传折页,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七夕情人节”和旅游企业暑期培训班,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旅游接待情况:全年计划景点接待增长10%以上,超过1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增长10%以上;农家乐接待增长10%以上,超过60万人次。11月份,各景点共接待4.57万人次,同比增长5.5%。1-11月份各景点累计接待88.48万人次,占年度任务的88.47%。

二是加大工业园的建设。园是我镇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目前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6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7.33%。园内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600万元,已与浙江梦娜袜业签订租赁协议,边培训边生产;节能保温材料项目已试生产;与芜湖楚江集团洽谈中。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项目和林业生态建设。

实施万亩黄山毛峰有机茶基地和万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加强冈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全镇共建成有机茶基地1006亩,投入10万元,落实低产茶园改造1120亩,新建良种茶叶生态示范园100亩,科技示范园9个,种养殖大户30户,特种养殖1户;成立了2个农民茶叶合作社和1个旅游(农家乐)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2个旅游农家乐协会,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示范店。抓好铜黄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强力推进国家公益林、生态造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镇在冈村双岭隧道口旁边建立了创业园。目前入园企业有5家,签订了入园合同,有镇冈村胜和茶厂、镇松神工艺美术厂等。

四是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年初以来我镇积极全力做好省市区安排的民生工程,把“民生工程”作为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定期进行督查,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民生工程按期按质完成。年列入镇民生工程项目共37项,其中区定10项,镇定12项,村居定15项。目前已全面完成的有15项,分别为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箬溪坑道路拓宽工程、冈村中心村自来水改造工程等;其余18项正在继续推进中。截至目前镇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4390万元(含两个新村投入资金3450万元),村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3.5万元,共计投入资金4697.5万元。

截至11月底,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73亿元,占年度任务5亿元的94.6%;税收收入完成3389万元,占年度任务3850万元的88.0%,同比增长13%;农民现金收入6427元,同比增长12%(全年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要求同比增长12%以上)。

三、坚持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抓好示范村建设为重点,按照“十有”标准,稳步推进芳村、冈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农村通村道路建设。实施山岔村方杨苏通村道路建设,全长3.4公里,现已全部完成硬化。继续实施山岔村直坑道路拓宽改造、冈村里三村道路硬化工程,启动芳村鸭坑道路建设。二是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芳村文化活动中心软、硬件设施已配齐,筹备居、山岔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冈村在建的修理厂、电站、里三村道路硬化、芳村新村等项目快速推进。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前水厂三期工程已投入资金112万元,蓄水池、清水池土石方开挖结束,大坝基础开始施工。投资3.5万元解决了芳村新村近700人的饮水问题。四是进一步完善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今年100口沼气池建设,低产茶园改造投入10万元。五是继续加大村庄的文明创建工作,整治卫生死角,清理乱堆乱放,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行为,建立长效机制。根据新农村示范标准考核标准补缺补差,同时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四、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工作,努力提升镇民综合素质,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的工作力度。以示范村为重点,建立领导联村、部门包村的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1-11月举办新型农民各类培训班45场,培训农民1500人次,播放科技片5场,开展科技入户指导45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二是以镇陶研会、镇“2131”数字化放映队和各村文艺表演队伍活动为载体,经常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到村组,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精神生活,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进大型综艺节目“魅力黄山”,落实“十星文明户”的评比和授牌,镇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农民秋季运动会”娱乐活动,不断改善农民的娱乐生活。筹备“镇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三是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和奖教奖学措施,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补助和奖励标准。08年累计为农民减负89万元,为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政府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办公电脑。今年9月对表现突出、成绩喜人并获得各项荣誉的29名教师和51名学生进行了表彰,奖教奖学金额达2.7万余元;四是完善了双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08年提高了参保结报比例,落实慢性病门诊结报制度,增加了疾病类别。农民生病住院可同时享受两次结报,此项优惠政策目前在全市是独一无二的。实施7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80岁以上老人慰问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五、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努力推进民主科学管理。

镇党委、政府始终抓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以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为核心,注重强化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努力引导群众自觉、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在完成两个村和两个居合并的基础上,落实了“村(居)两委换届”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镇村工作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干部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村(居)民自治作用,帮助村居制定发展规划,指导村居完善村(居)规民约。从关怀村(居)干部,落实村(居)干部工资改革入手,全面推行村干部公开承诺和考核机制,建立了领导联村、部门包村的工作机制,极大地调动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有力地增强了村居自我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发展生产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村(居)民自治为重点,调动农民建设美好的家园,促进农业农村又快又好发展,按照“二十字”方针,加快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受土地制约,限制了项目用地;资金缺乏,主要是村镇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巨大;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科技意识薄弱,要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宣传,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

二、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镇村干部的学习,提高镇村干部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任重道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镇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谋划

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两个重镇”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在08年工作基础上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规划为龙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继续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寨西商业街、黄山南大门改造、楂木岭改造(暂定名)、黄山植物迷宫园、九龙新村等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数字的建设,为政府、旅游、农业农村等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为稳定、强大而有效的保障。三是加大的城镇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断地改善镇容村貌,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树立文明新风。以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和培训为手段,全面推进全镇村民素质的提升。

二、发展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继续加大旅游经济发展,结合项目建设和城镇改造,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加旅游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加快工业园区的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三是加强茶叶、毛竹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四是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工作。

三、根据“十有”标准,抓好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工作。

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边远村组道路、农村饮用水解困工程建设,加大村庄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农业生产生活、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工作,提高镇民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坚持以教育和培训为手段,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法制普及教育和广泛的就业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组织送科技下乡。继续发挥镇“2131”数字化放映队的作用,组织农村文艺表演队伍到各村表演,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精神生活。继续完善各村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保障工作等。

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科学管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发展经济、带动群众致富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坚持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利益的事项公示制度,努力引导群众自觉、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的建设。

数字化农文旅篇4

(一)文化工作计划

1.组织开展春节文化系列活动。

2.组织开展第四界昆明市运动会开闭式文化系列活动。

3.组织开展完成2012年农家书屋建设工作。

4.完成“农村电影2131放映及数字电影放映任务。

5.积极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工作。完成3个镇(街道)基层站点、34个村(居委会)基层站点建设工作及服务管理工作。

6.做好文艺创作辅导培训工作。

7.继续做好文物保护、维修等基础工作,推进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开发利用。深入研究XXX的历史文化及特点文化,继续调查、了解、挖掘、完善我市盐文化资料,把我市特有的盐文化历史展现出来。

8.组织开展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整理完善新发现和复查的226项文物文字及电子档案工作。

9.积极开展地方博物馆建设工作,完成一个新建博物馆的任务。

10.优化结构,疏堵结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的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抓好网吧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的落实,始终保持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高压态势,加快推进网吧连锁经营进程;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使我市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发展。

(二)体育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昆明市第四届运动会的承办及参赛工作;

2.积极备战云南省第七届城运会的承办及组队工作。

(三)广播电视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认真贯彻昆明市委九届五次全会、XXX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及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新闻立台、栏目强台、广告富台”、社会效益第一的办台宗旨,努力做到方向紧跟核心,工作紧扣中心,节目紧贴民心办好广播电视节目,打造品牌栏目,引导好舆论;巩固提升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加强广播电视行政监管,确保安全播出,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结合“提升行政效能”和“改进干部作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强化我市“1366”发展

;站内范文搜索思路宣传,大力宣传六大工程、六大体系建设的新举措、新亮点、新成效。

2.从深度、广度宣传报道好园区开发、新区建设、招商引资、“四全”、园林绿化、新农村建设、党建及四创两争等工作的宣传。

3.积极开拓创新,对电台进行改革,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效益的双赢。

4.做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5.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成立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6.做好网络维护,确保安全传输。

7.重视规划,抓住发展机遇,做好新区网络建设工作。

8.启动网络中心“事转企”改革工作。

(四)旅游工作计划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

2.指导协调做好八街磨南德云南省第三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迎接省旅游局的考核验收。

3.抓好云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企业认定、运行监测和服务工作。

4.做好旅游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和旅游厕所建设的相关管理服务工作。

5.搞好星级农家乐的检查、复评工作。

6.做好a级旅游景区的协调管理服务工作。、

7.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8.做好旅游投诉工作。

9.强化旅游市场开拓和宣传促销。

10.培育精品旅游线路。

11.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五)招商引资工作计划

数字化农文旅篇5

关键词:新媒体;休闲农业营销;实证研究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营销

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条件下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技术和介质,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概念不断变化,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与计算机相关的,都是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

2.新媒体营销解析

新媒体营销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新媒体来进行市场定位、产品促销、品牌推广等一系列营销活动的总称。其具有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模式健全与前景广阔等特征。

3.新媒体营销的类型

基于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将其营销类型分为四类:网络新媒体营销、手机新媒体营销、数字电视新媒体营销及户外新媒体营销。

4.新媒体动态营销模式

新媒体营销模式下的双向信息流通使得营销的主客体界限模糊,在节庆筹备及推广的初期阶段,征集更多的想法和需求同样是营销过程的一部分。在新媒体营销的模式中,沟通的方式是信息双向传递和沟通,并且多向交叉的互动过程,不仅可以及时反馈效果,还可以随时改进产品,引发主体和客体以及客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实现定制化营销。

二、休闲农业营销

1.休闲农业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城郊和农村范围内,以城市游客为目标群体,以休闲为目的,利用农业和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旅游或农事体验、健身等多项需要的旅游经营活动,休闲农业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形态。

2.休闲农业市场需求分析

从休闲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1)发展休闲农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了解民生、享受乡趣,还可度假、休闲游乐、参与体验农耕,休闲农业可增加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功能,提升旅游品质,提高农民收益。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社会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2)城市环境的恶化使人们特别是城市人群更加向往接触大自然,而城市人的根就在农村,他们骨子里就对农村有一种向往,休闲农业带来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城市人生活的一种新时尚。

(3)人们的闲暇时间快速增加,周末、黄金周、国家法定假、带薪休假等使得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充裕,加之交通运输的便利,带来了休闲消费的急剧增长。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逐渐从传统的旅游景观发展到结合以农业景观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休闲农庄等的需求。

3.传统休闲农业营销及存在问题

(1)传统休闲农业营销解析

休闲农业营销主要是指农产品营销,传统休闲农业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交易四大部分。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资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户缺乏对农产品深加工的认识流通渠道呈现“两头下,中间大”的不平衡性,“买难、卖难”的现象同时存在。同时,农产品在营销成本较大,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等条件制约下,品牌价值难以实现。

(2)休闲农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①休闲农业产品营销观念意识薄弱,营销组织化程度较低。当前农户生产多以分散式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的经营指导与营销培训。绝大多数农户对农产品进行随机售卖。

②流通环节过多,流通半径过小,销售渠道单一。农产品的脆弱性导致其在物流环节中容易腐败变质,这就对物流系统的时效性与稳定性要求极高。所以,保证物流运输的安全性就成为流通环节的重中之重。同时,多数农户自产自销,辐射范围有限,农户的上级组织合作社在渠道对接过程中难免有信息失真的情况,导致销售价格不高。

③营销销售信息闭塞、对市场的分析处理能力差。农产品销售缺乏网络等交互性强的覆盖范围大的工具,产品宣传信息不到位。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产品成熟后大量的积压在家没有销售渠道,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4.新媒体时代的休闲农业营销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营销模式的发展已呈现出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休闲农业及农产品的新媒体营销也显得十分必要,加强网络营销,繁荣农村经济势在必行。新媒体营销模式对于农业增产增收、树立农产品特色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1)借助新媒体营销思维,提升农户农产品营销信息意识

三屏合一和互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即把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三屏合一”,积极主动联合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引导农民参与新媒体营销知识体系培训。具体落实到休闲农业的营销需要做到,网络上要有休闲农业品牌特色、服务项目、自有产品的相关信息,这才能进入顾客的电脑屏;手机上要求休闲农业要能够通过微信、微博有价值的图文,这些图文能够在消费者的手机流转起来。

(2)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农产品物联网追溯体系

近来,越来越多的大型农民合作社开始采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实现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产业链全过程管理、监督、展现,提升百姓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

(3)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电子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进一步利用现代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多视角、多维度与电商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核心优势。进行农产品产销直面对接。而且,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物流交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让消费者可以直面的利用网络浏览农作物生产、加工、运输、交易过程。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转化率,进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

(4)力促农产品信息,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及政策优势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定位、包装、宣传。引导消费者大众农产品品牌感知,树立良好形象。

我国休闲农业的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证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工具、一种介质,借助新媒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或解决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生产、流通、信誉、品牌等问题。新媒体+农业对农产品市场营销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形式,通过新媒体营销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新媒体营销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三、新媒体下广元市青川县大坝乡休闲农业营销探索

1.大坝乡农业产业现状

大坝乡位于青川县中部,全乡幅员面积62.39平方公里,总人口3313人,耕地9307亩、林地80477亩,森林覆盖率84%。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生产(种粮、养殖、药材、食用菌)。

境内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半山、高山地带地多冬闲轮歇,大春作物多种植一季玉米或在上年种一季老头油菜,后种玉米或春荞后种黄豆或马铃薯后种秋荞或巴山豆、小豆,小麦收后种黄豆或小豆。在半山以下或河谷,以前有在玉米地里间种油菜,或在油菜子、豌豆收后种中晚熟品种玉米,或种黄豆、秋荞,或小麦,豌豆收后种黄豆或黄豆、玉米间种,沿河有田村社,一般在冬季轮歇后栽早、中熟品种水稻,近年来亦有在油菜子或小麦收后插栽早、中熟水稻品种。

2.休闲农业营销的趋势

今年全国两会上,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运用“互联网+”,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链接”助拓展宣传渠道,方便消费者获取产品。而休闲农业恰恰缺少链接,目前消费者获取休闲农业产品渠道较为单一,消费者仅对部分大型的、发展较成熟的产品有所了解,而对小型的、有特色的产品知之甚少。因此,休闲农业亟须通过链接,搭建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打造宣传推介平台。

新媒体时代,信息扁平化。休闲农业的新媒体营销要做好两个关键,一个是营销内容,一个是营销渠道。内容里面重要的是话题和创意。渠道里面重要的是阵营和平台。话题和创意,关键要构思巧妙,能够吸引眼球,引发关注,激发公众的讨论热情。说到阵地和平台,关键要形成自己的阵地,如微博阵地、微信阵地。要在这些平台建立阵营,创造可供传播的内容、开展话题营销或创意营销,让更多人分享休闲农业产品、服务等。休闲农业应该及时适应营销大趋势的变化,用更细更精巧的手段来获得更好更明显的效果。

3.新媒体下大坝乡休闲农业营销探索

(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

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带动青川市民到大坝采摘、休闲、体验,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应该结合各自特点,举办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等宣传推介活动。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推出“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通过发表农田观光主题博文,转发、评论,吸引青川县都市休闲旅游者的眼球。

(3)“互动”助建立信用评价,提升产品透明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用户不仅接受信息,而且在创造信息,从网络论坛到社交平台,再到承载着自媒体的各种app,用户评论信息促成了用户与用户的互动。在互动下,催生出B2C、C2C、o2o等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可在平台内对消费体验做出评价,碎片化的评价信息构成了产品的信用评价,让未来消费者了解到更加全面的产品信息,进而做出购买决策。

4.新媒体下大坝乡休闲农业营销模式

总结新媒体营销和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探索出新媒体下的休闲农业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倩.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2(05).

[2]肖凭,文艳霞.新媒体营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1).

[3]栾轶玫.新媒体营销的特点[J].视听界,2011(4).

[4]刘雅华.新媒体开启营销新时代[J].新闻传播,2011(7):161.

数字化农文旅篇6

关键词:新媒体乡村旅游;营销

新传媒最早来自于1967年美国人戈尔德马克制定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随后迅速在全世界流行。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超过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7万家,已服务3600多万农户,托管面积2.32亿亩,营业收入达6200亿元。农业农村部农加发〔2018〕3号文件《关于开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提出业态升级、设施升级、服务升级、文化升级、管理升级,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力争超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开创乡村旅游企业的营销新模式,对推动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下乡村旅游企业营销现状及问题

(一)营销观念落后

乡村旅游企业大多由农业企业、农家乐等升级而来,企业多为业主自主经营和管理,囿于业主的文化素质等方面,大多带有传统观念,等客上门思想浓郁。多数企业把营销工作交给政府等部门,政府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增加投入和宣传。企业主动推广的方式也较为简单,“拦路拉客”、“雇人吆喝”、“立大招牌”、“假花彩旗”等销售方式,缺少对营销的理解,更缺少对新媒体的认识。

(二)营销定位模糊

较多乡村旅游企业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和研究,缺少明确经营定位和市场细分,因此,未经过认真的规划和设计。多数乡村旅游企业经营“大而全”,建设项目涵盖市场各类人群,谁都可以是消费者,谁也可能不是消费者,跟风现象严重,同类型项目一拥而上,呈现低水平、重复性、缺少核心竞争力。由于市场定位不清晰,就不能更好地开展精准营销,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营销渠道单一

较多乡村旅游企业宣传渠道,一是通过政府宣传。政府的宣传推广都是针对区域的,营造的是宏观环境,不会针对具体的企业进行营销推广,企业可以进行一定的“搭车”,但是作用有限。二是通过商业企业和平台合作。较多乡村旅游企业和旅行社、户外拓展公司、培训公司、会务公司等进行合作,由于和品牌度假酒店和城市商务酒店等有一定的竞争,造成客源有限,周期明显。

(四)营销产品薄弱

乡村旅游企业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较为薄弱。餐饮产品品种单一,“一鸡几吃+打麻将”风靡一时,“一招鲜”已不能取胜。住宿产品往往忽略了时代特点,如今已经不仅是“床+睡觉”,舒适性、功能性配置尤为重要。乡村旅游企业的自然环境不是任其自然生长和发展就是自然,需要经过规划设计。总的来说,产品同质化严重,更新换代不及时,未能结合新时代消费特点和需求,进行产品研发,未能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企业资源特点进行一、二、三产业产品的融合开发。

(五)营销人才匮乏

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乡村旅游企业从业主到员工,往往缺乏营销专业的学习经历和知识技能,乡村旅游企业由于所处区域基本在郊区或山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加之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各方面不清晰,对于专业人才的吸引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专业的营销人才更是稀缺。由于乡村旅游是一种综合业态,融合了一、二、三产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不同于其他行业,因此,符合乡村旅游营销要求的人才更显匮乏。

二、新媒体下乡村旅游企业营销创新策略

(一)积极转变营销观念,加强新媒体的应用研究

首先,是休闲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营销观念,要将企业经营和营销管理放在现在语境下,与时俱进。其次,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直播、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企业要充分研究新媒体对市场的影响和成功案例,寻找乡村旅游与新媒体的结合点,制定出新媒体营销战略和实施步骤,利用新媒体帮助企业构建新型营销体系。

(二)结合新媒体各类平台,建设全新营销渠道

首先,要对新媒体进行分类,不同的平台,打造不同的营销渠道。可以将主流的新媒体平台栏目和板块与乡村旅游企业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全新的新媒体渠道体系。其次,加强新媒体渠道的管理和维护。渠道来源的多元化,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根据不同渠道的客户,特别是新媒体渠道的客户,进行相对应的管理和服务,形成口碑和正效应。

(三)结合新媒体传播速度,加强营销宣传推广

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和传播范围广的特点。首先,结合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就意味着信息更新速度快,就要求乡村旅游企业提供的内容更新速度和质量需要和新媒体平台同步,对相关的信息内容要经常维护和更新;其次,结合新媒体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要求乡村旅游企业注重宣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适应更广泛的传播范围。特别是自建新媒体宣传的工作中,更应该对应消费者需求,提供有效的宣传信息,以提高宣传效果,以促进客户转化。

(四)结合新媒体自身定位,加强细分市场的选择

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客源群体。去哪儿主打比价,携程主打商旅,同程、驴妈妈主打门票,小猪短租主打民宿和短租公寓,爱彼迎主打民宿,抖音注重小咖秀、快手偏向平民化,淘宝侧重品种多元化、京东立足品牌产品。特别是抖音这类新媒体,市场细分非常明显,公开数据显示客户女性占85.6%,24岁以下占73.1%。不难看出不同新媒体平台都有各自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因此,乡村旅游企业结合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对自己的定位进行进一步明确,根据定位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五)结合新媒体产品特点,加速各类产品的研发

结合不同新媒体产品特点,指导乡村旅游企业进行产品开发。乡村旅游企业整体推广可以结合多彩投、开始吧等消费投资类众筹平台产品要求,进行整体升级改造,既可以解决乡村旅游企业重资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情况,又可以短期内扩大宣传和获得优质客户;乡村旅游企业开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可以根据京东、淘宝对农副产品的要求和特点进行开店、装修和售卖,甚至可以直接和平台商家合作直供;乡村旅游企业提供酒店、餐饮等产品,可以结合合作的新媒体,进行逆向产品开发,先根据消费需求,再结合乡村旅游企业自身资源,进行产品开发。

数字化农文旅篇7

平昌佛头山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将帅碑林,驷马水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巴州区水宁寺枇杷村;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王坪新村;通江民胜镇鹦鸽嘴村;南江八庙镇普照寺村……

细数两日行程,革命老区与生俱来的坚定信念,萦绕在生机勃勃的巴山新居之间,红军长征精神的延续,造就了新时代巴中人的奋勇向前。

如今的巴中,已经清晰地绘就出两种色彩:红色――“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十六字训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巴中人苦干实干。绿色――咬定青山、精准施策,致力于推进绿色发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今年‘十一’黄金周,巴中的旅游人数达161万人次,旅游收入9.1亿元。去年,这个数字是5亿元。”巴中市委书记冯键用一组数字,向记者诠释了“诗意山水、五彩巴中”的最新注解。

在“红”与“绿”的调和下,天蓝、山青、水绿的巴中正逐渐绽放出五彩的光芒。

红色巴中

旅游开发见证发展路径

巴中是历史上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

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通江县两河口入川,1933年初成立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近3年时间,为巴中留下909处红色遗迹及遗址,占四川红色遗址遗迹的三分之一。

曾经,巴中是闭塞落后的代名词,随着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相继开工建成,这座处于川东北城市群核心三角区的丘陵城市,依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正一步一步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巴中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线路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四川省10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不少游客特意从外地来到巴中感受“红军之乡”的魅力。据通江县旅游局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红色景区仅通江县接待游客就超过130万人次。

开发红色资源、振兴发展革命老区,巴中从未止步:2004年以来,筹资5亿元修缮改造王坪烈士陵园,把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将帅碑林纳入南龛文化产业园整体建设;以旅游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推行旅游标准化管理;打造巴中市“中国红军之乡”、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等品牌,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5大红色景区已实现对外免费开放。

如今,巴中红色旅游景区交通条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提升了巴中红色旅游整体服务水平,红色旅游如火如荼。

绿色巴中

生态产业助力脱贫致富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旁边,坐落着一个秀丽的小村庄,清雅别致的巴山新居,点缀在绵延的猕猴桃果园中,这里便是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新村。“有了专业的管理规划,村民一点都不担心挣不到钱。”巴山红猕猴桃专合社成员陈君说,2012年专合社成立之前,村民们还靠种粮食熬日子,兜里的钱也没见涨过。后来一位浙江老板看上通江的水土后,在通江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成立专合社,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在12个乡镇带动5000余家农户种植猕猴桃1万余亩,户均年收入超过万元。

“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好,水土佳。”巴中川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沈建江介绍,公司猕猴桃的订单已经排到2017年了。六成的猕猴桃网上订购销售,往往还没有采摘就卖出去了。眼前,即将投入使用的猕猴桃果酒、饮料加工厂,不仅需要更多猕猴桃,还将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村民们纷纷表示:“土地流转,打打零工,猕猴桃收入,专合社分红……七七八八算下来,咱们都能过个开心年!”

如果说王坪新村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下脱贫致富,那平昌县的国家4a级景区驷马水乡,则闯出了一条诗意文化之路。

走进驷马水乡,犹如走进一座典雅的小镇,青瓦白砖,环境宜人。在一栋民居的白墙上,印着罗中立创作的著名油画《父亲》。这幅作品的原型,就是驷马镇双城村的村民邓开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罗中立到大巴山临时任教,与邓开选老人结下不解之缘,并以他为原型创作了《父亲》。至今,罗中立每年都要来驷马镇两三次,采风创作。

数字化农文旅篇8

一、背景

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与乡村自然资源相互作用催生而出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为3200亿元,游客数已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量的30%。智慧旅游可理解为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智慧化”的利用,做出智慧化的决策,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掀起建设的热潮为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政策保障、重点规划、集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1年至2015年,徐州市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68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3万人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次。徐州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乡自然的融合,依托苏北特有的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打造了采摘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乡村民俗特色游等精品线路,开发一批自身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截至2016年7月,徐州市共有全国(省级)景观特色名镇12个,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点105个,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例举部分徐州乡村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以徐州铜山和贾汪为例,铜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多个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贾汪区坚持“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建设淮海经济区休闲慢城”的战略目标,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贾汪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大洞山、潘安湖、督公湖“一山两湖”,精心规划建设。

(二)徐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低

旅游服务设施是影响游客对本次旅游是否满意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老旧的旅游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城市居民外出旅游时,有支付宝付款的习惯,在安排行程时通过ota对既定的乡村旅游企业进行预定消费,然而徐州很少有乡村旅游企业入驻携程、同程等热门ota。只有少数乡村旅游企业能够为游客提供无线网络服务,游客消费结账时,只有极少数支持支付宝付款,为游客带来不便。

2.旅游部门管理效率低

目前徐州乡村旅游部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较少,导致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效率不高。徐州乡村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信息网络,旅游企业出现虚假的旅游资源信息和服务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给监督管理造成困难。发生突况无法快速准确地上传上级和接收上级下发的指令。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也难以有效地进行数据的整合、收集,给进一步分析数据造成了阻碍。

3.市场占有率低

2015年全国休闲旅游和乡村农业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而徐州2015年全年的乡村旅游营业收入68亿元,仅占1.5%左右。虽然徐州星级乡村旅游点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但是经济带动力不及苏南地区,许多乡村旅游景点档次偏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缺乏独树一帜的拳头产品和特色旅游精品。

三、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智慧乡村旅游服务系统

1.提升设施设备质量

设施设备包括两块,基础设施和现代科技设施。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应包含两部分,公共基础体系建设和娱乐享受建设。公共基础建设有水电气建设、通讯通信建设、公共安全建设;娱乐享受建设包括餐饮、娱乐设施建设。加强徐州乡村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及网络相关配套设备、通信线路等硬件建设,在徐州主要乡村景区、乡村路口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以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支撑,以乡村旅游智慧服务为核心,连接信息咨询平台、网上支付平台、和安全监测系统等,共同建立乡村旅游智慧服务系统。

2.提供电子信息服务

乡村智慧旅游服务可以为游客提供信息智能化的服务,乡村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主要以徐州市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为核心,将乡村旅游社区游客服务中心、乡村酒店和乡村景区等乡村旅游产业构成咨询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在线旅游手机应用主动查询乡村旅游信息,通过位于旅行社、居民社区、景区中的触摸屏等设备自助获取信息,在景区内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自助式导游讲解。

(二)打造乡村旅游智慧管理体系

1.打造数字监测监控系统

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和现代技术对旅游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可以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和游客满意度。监控系统能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以及服务所出现的问题,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数字监测监控系统不仅能帮助乡村旅游企i发现自身潜在的问题,还可以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进行数据监控;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参考数据,为政府、乡村旅游企业和游客构造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将公安消防、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救援集合在整体中并通过数字监测监控统一指挥行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紧急救援及相关服务,使景区公共安全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大数据的有效获取对徐州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十分重要,智慧旅游涉及到徐州旅游业相关行业和相关部门,其涉及面较广,对建立县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智慧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要求较高。在智慧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前提下,信息系统之间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乡村主要景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精心打造,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旅游资源数据的录入和梳理,并积极与徐州市、江苏省智慧旅游平台相对接,做到进一步升级。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智慧乡村旅游是一个全面综合复杂的系统,涉及多种现代科技工程,如云计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GiS采集等等,引进相关技术人才是徐州发展智慧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州有数家本科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方向工作的比例较低,本科以上高学历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政府应对相关从事乡村旅游的高学历者提供相关福利政策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有关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和先进技术,全面提高徐州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打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三)打造智慧乡村旅游营销平台

1.政府构建统一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已经融入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旅游者选择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产品的预定,旅游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预订酒店、景区门票、机票等。徐州市政府可以构建统一公共电商平台,通过政策优惠、品牌效应来引导徐州各乡村旅游企业,提供价格优惠、介绍特色线路、代销特色农产品、提供在线旅游咨询服务吸引旅游者。平台建成将会加强各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大规模效益,形成具有独特徐州乡村旅游特色的一体化电商运营模式。

2.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加强在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告投入,拓宽促销渠道,与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展开合作,开通徐州乡村旅游官方微博,推进微信等互动服务在乡村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建立并通过徐州智慧乡村旅游互动营销平台,全面宣传徐州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和各种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突出核心资源,比如文化瑰宝“沛县武术”“彭祖养身术”,还有每年一度的“丰县梨花节”、“丰县红富士苹果节”。通过网络媒体丰富徐州乡村形象,扩大徐州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四、结语

数字化农文旅篇9

“数字城市”系统分析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订的《雅典》明确提出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提出有“计划”、有“秩序”发展城市的原则。“数字城市”重在整合设施、优化配置、共享资源、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服务人民。由于城市各行各业的发展急需数字技术的支持,建设“数字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实力,实属当务之急。

我国城市信息化的难点,以前是网络,现在是数据。一些城市正组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抓紧建设可以实际使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统筹规划,共享资源;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立足城市,形成特色;突出重点,拉动产业;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数字城市”总体规划

“数字城市”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五大平台、五个中心、五类应用、五大工程,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组织、资金、人才保障体系等。

五大平台是信息网络平台、公用信息平台、专题信息平台(多个)、空间信息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五个中心包括信息网络互联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身份认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决策支持中心。五类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经济运行服务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五大工程包括市民卡工程、金融信息工程、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工程、社区服务信息工程和金旅工程。“数字城市”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城市的应用。

“数字城市”中心是“数字城市”的心脏。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负责全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组织实施,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与整合,集中管理重要信息资源。

中心也是全市综合数据中心、重要信息资源共享中心、重要信息备份中心等。

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系统包括:

(1)基础空间数据库:含遥感影像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等;

(2)人口资源数据库:含市民姓名、出生、婚姻、教育、收入、纳税、交费、社保、医保等内容,公民身份号码是基本标识;

(3)公共设施数据库:含城市重要公共设施数据,包括供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供热管线、燃气管线、铁路、地铁、轻轨、无轨、大街、小巷等;

(4)经济运行数据库:含经济及其运行状况数据;

(5)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含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如纳税情况、还贷情况、履行合同、遵纪守法和帐目情况等;

(6)元数据库等。

电子地图数据库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地理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存储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地理编码数据库实现地理空间数据与非地理数据的连接。元数据库描述整个数据库。

城市数据包括政府、企业、社团、社区等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自然和地理等方面的众多实体集。数据规划包括数据总体框架和层次规划,全市共享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规划,全市分布式数据库规划等。

“数字城市”数据库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的数据库:

1)全市各单位、各行业的数据库;

2)参与“数字城市”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各行业、各方面分布式数据库;

3)全市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系统。

参与“数字城市”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各行业、各方面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遵照各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形成“数字城市”数据系统的基础。这类数据库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城市数据中心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

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国土资源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地震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园林绿化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工商数据库、税务数据库(国税数据库、地税数据库)、物流数据库、贸易数据库、城市规划数据库、城市建设数据库、房地产数据库、住房公积金数据库、农业数据库、旅游数据库、银行数据库、保险数据库、社区数据库、武警数据库、公安数据库、消防数据库、计划生育数据库、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库、民政数据库、教育数据库、科技数据库、医院数据库、药店数据库、电力数据库、电信数据库、自来水数据库、燃气数据库、公共交通数据库、商场数据库等。

“数字城市”建立统一的、法定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尽可能采用规定的数据标准;制定相应的数据使用管理办法、数据版权保护、产权保护的规定;部门间签定数据使用协议,打破部门、地区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的问题,面向社会,服务市民。

“数字城市”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快制定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维护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确保“数字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有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严格信息化项目管理,强化市场运作机制;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

“数字城市”专题规划

“数字城市”的专题规划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经济运行服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包括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公务员培训和法规法律建设五个方面;以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重点,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强人才培训与考核;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实施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与信息更新机制;达到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方便企业与市民的目的。

电子政务工程中的应用系统建设是关键。目前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和金税工程、金融监管(含金卡)工程、宏观经济管理工程、金财工程、金盾工程、金审工程、社会保障工程、金农工程、金质工程、金水工程等业务系统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专题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社会治安管理、城市交通管理、水资源管理、城市环境监控和城市应急联动指挥服务系统等。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

认真解决电子商务涉及的安全认证、支付方式、物品配送、网络结构、法律环境、协同工作等关键技术环节;完善金融行业、零售行业和医疗卫生等行业的系统;建立企业、市民资信中心,制定鼓励企业和个人上网交易的各项政策;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城市”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化农业示范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专业生产大户为依托,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系统;建立农业资源、生态、灾害等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开发和完善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库;使农业信息化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

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数字城市”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海洋信息工程,建立海域管理数据库、海洋生态和环境数据库、海洋经济数据库、海洋功能区划数据库和海洋资源数据库,开展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环境评估等,支持海洋开发的伟大事业。

经济运行服务

建设金融、税务、工商、诚信、不动产和技术监督等信息系统,为经济运行服务;进一步推动银行卡工程,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建立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系统和预警体系;运用个人信用资料库,促进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全面建成人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建成统一的数据中心。

社会公众服务

以社会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应用,重点推进教育、旅游、社区、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准。全面建设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逐步扩展到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领域,成为一体化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建成连接市、区(县)、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全市四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完成全市信息化示范小区工程建设,普及推广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由起步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城市卫星应用系统可用于海洋监测,天气预报,资源调查,定位导航、搜索营救和通信电视等。

“数字城市”重点工程规划

“数字城市”建设的重点信息工程是五大平台、五个中心、五大工程、五类应用和25个系统等。后者包括现代口岸物流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建设五大险种合一的、包括就业服务在内的连接全市各级劳动、社会保险机构和其他有关机构的网络信息系统,发行统一的保障卡,为全市的社区、乡镇、机构、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全面及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这是为民服务的一号工程。

城市市民卡是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工具,是市民办理各项保障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凭证,属于重要的民心工程。城市市民卡为iC(CpU)卡。他依托城市公用信息平台,依托城市社会保障信息工程和其它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社区服务信息工程包括网络通讯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多个业务系统等。通过市场运作,依托城区规划改造,通过房地产开发,鼓励物业管理先进、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以方便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出发点,建设现代化社区网络服务中心,为小区住户提供求职就业、家政服务、维修维护、文娱体育、医疗保健、网上购物、金融股票、社会保障、交通旅游等网络信息服务,开展社区网络教育示范和家庭信息化示范,为民服务。

继续扩建和完善城市金融数据网,与国家金融网联通,重点建设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建立大额、小额电子支付系统、信用卡授权交换和信息交换系统,同城结算自动化系统以及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和周转速度。在此基础上逐步与国际接轨,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

金旅工程建立完善的城市旅游信息网和网站,建设旅游投诉处理系统和旅游统计联网上报系统,开发旅游信息资源库,提供酒店房态、房价、住房率、旅游统计、旅游预报等信息服务,提高旅游产业收益,提升城市知名度。

“数字城市”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物流产业,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网络,逐步把城市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综合各种城市应急服务资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市民提供紧急救援服务,为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对各种分离的信息与通信资源进行整合,将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台以及12345市长公开电话等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跨部门、跨警区和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使高效应急、联合行动成为现实。市民只需拨打上述报警电话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接通联动中心并得到所需要的应急救援服务。系统还可以帮助政府改进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地籍是土地的户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籍管理日益重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支持业务运作的应用系统、存储图文数据的数据库以及管理和支持系统三大部分;支撑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地籍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功能。

“数字城市”重点工程还包括教育、科技、金税、金财、金贸、金盾、智能交通、城市公用事业、卫星定位导航、海洋溢油监视和应急响应信息系统等。

数字化农文旅篇10

激发乡村旅游潜力,有利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但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走出一条“好路子。

存在的问题:一是定位狭隘,旅游模式雷同化。乡村旅游常被大众错误定位为农家乐,而事实上,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画上等号。目前,不同地域不同村庄为游客所提供的乡村旅游模式大同小异,多为采摘瓜果蔬菜、垂钓、爬山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各处乡村旅游高度雷同化。且多数人选择乡村旅游的目的在于感受别于城市的乡土气息,过于单一的体验让乡村旅游发展困于瓶颈。二是重视自然资源开发,缺乏文化挖掘。田园风光确实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卖点,而本土文化却是乡村游的亮点。当前,大多乡村旅游仍然缺乏特有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的传达,影响乡村旅游长远持续发展。除了有别于城市的美景之外,游客更多是体验不同风土人情和农耕文化,如江西婺源的“篁岭”、陕西咸阳的“袁家村”就是乡村旅游的成功典型,每年接待的游客量达数百万之多。三是乡村建设“无差异化”。乡村建设缺乏大胆创新执行力,当某乡村建设模式获得成功,大家便一窝蜂的照搬照抄式的模仿,导致“千村一面”。

对此,建议:一是要“定好位”,全面整合当地资源。立足实际,明确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所要达到的目标。邀请专业人才,制定全镇乡村旅游专项规划。进一步全面摸排、梳理全镇乡村旅游资源,结合道路基础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建设各具特色、亮点突出的乡村旅游功能景点,尽可能防止低水平发展,避免同质化开发和无序竞争。二是要“布好局”,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找到当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大程度释放政策、资源红利,做到既引得来游玩的人,又留得住游玩者的心。通过合理定位乡村旅游主题特色,进一步发展一批乡村特色民宿、休闲街区、采摘基地,培育形成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三是要“造好势”,利用好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结合时下最流行的即时社交和短视频平台,把本地乡村的美景更快更好地向外传播。积极运用新媒体、报纸、视频等手段,吸纳“粉丝群”,利用抖音等宣传平台,上传短视频,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提高传播的效率和范围。结合自身特色、吸取优秀经验做法,积极策划对外宣传活动方案,如采摘节、文化节等。增加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旅游对外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激发乡村旅游潜力,有利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但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走出一条“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