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00

应急物流研究篇1

关键词:医药储备;应急物流;药品应急;网络系统

中国的地震灾害越来越多,尤其是四川的地震灾难频繁,给中国医药储备应急物流管理敲响了警钟,所以建立完善的中国医药储备应急物流管理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只有保障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强盛。

在灾难面前,如果没有完善和医药储备应急物流体系,那么很多人就会因此而失去生命,这对于国家来说是多么可怕。自从汶川地震之后,医药储备物流在很多方面预测都存在着一定偏差,很多应急工作因为应急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工作无法执行,因此随着流通环节增多,误差也会被不断和大,所以国家的医药储备要实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医药储备任务的执行,同时还需要与相应的医药储备管理部门签订医药储备责任书。

一、医药储备应急物流管理的概述

当前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医药生产和储备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根椐我国最近几年的面对自然灾害整体防治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自然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预测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比如突发事件和各个国家的国情的不同,其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理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地震、海啸自然灾害的出现,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真正做到完全进行检测,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所以需要大量的医药救援物资,处理伤者、卫生防疫和灾后重建的问题,所以医药应急物资保障需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我国医药储备应急物流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现在医药物流体系并不完善,过多的自然灾难把我国医药资源和卫生问题也在慢慢地激发。比如四川地震和全国各地的自然灾害,其急求援的药品正在成为灾难发生时重要部分,可以直接去救死扶伤的物资,其供求关系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灾害事件发生的时候,若不能及时地送到所需要的地区,那么就会给人民带来损害,由于国家在药品应急供应方面非常被动,其药品应急系统存在着不足,这说明药品应急物流体系并不是很完备,导致网络系统监控并不是很到位,由于我国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所以并没有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进行跨跃,所以需要数学工具、现代化计算机帮助医药储备应急物流的运输,主要还包括应急物流的管理、运输规划;选址配送以及决策等,所以对于药品应急物流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很少有人真正去涉及过,导致整个物流体系无法完善。

三、药品应急物流网络体系建立主体

药品应急物流网其实是整个网络的行为,它包含的是主要是原来正常网络供应链的节点,这些节点的互联关系直接构成了一个虚构的联盟,这个庞大的组织其具体的执行主要的运输主体包含的成员:

(1)药品应急物流网络的销售

在一般情况下,药品的销售很大程度是由网络销售的铺设密切相关的,销售商可以直接把药品的生产厂商和最终的消费快速地结合在一起,销售商还需要直接跟药品生产商进行接触,同时还可以直接与药品需求消费者进行接触,所以他们的存在决定了整个网络能否真正展开。它在药品应急物流网络中非常重要。

(2)应急药品的最终消费者

不同于应急药品的生产者,应急药品的最终需求方,也就是最终消费者,他们共同构成了药品应急物流网络的连接,应急药品最重要的组成,应急药品的最终需求者具备的特征和他们所在的区域内分布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药品应急物流的发展状况。因此我们的应急物流机构在药品应急物流网络的建设中,首先要考虑药品需求者的情况和最重要的需求,所以应急药品的最终需求方,他既是药品应急物流网络的组成,同时也是药品应急物流网络最终目标的实现。

(3)药品应急物流的中心

药品应急物流中心作为应急药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处理应急药品流通的时候具有非常强大的运作协调的能力,他们可以使药品应急物流网络总的成本有所减少,从而使整个网络的应急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药品应急物流网络的运作当中的风险,根椐当前国内医药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保证有多个备用药品应急物流网络中心成功运作,这是由应急机构构建网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考虑的。

四、医药储备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贮存设施相对比较简陋

中国的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会出现贮存设备比较简陋,比如药品的仓库、药房和药品的储存条件相对比较差,所以构药库没有隔热装备,室内也没有空调和排气扇。同时一些需要有阴凉库储存的药品如青霉素、头孢呋辛钠粉针都需要在常温下保存,但是无地脚架或者防虫装置,很容易造成潮温多雨季节的霉变;其次是冷藏设备不齐,所以其生化试剂需要合用一个箱;同时由于温湿度计配备非常不齐,假如配备了温度计,如果没有详细的记录,假如温湿度超过相应的规范,那么药品就会受到破坏。

(二)法律法规意识比较淡薄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的医疗机构,他们对药品的管理并没有按法规进行储存,虽然我国颁布了《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细则,都对药品的储存提出了规定,但是并没有带有强制性,所以导致很多医疗机构存在心理,很多医院并没有按照规定去储存药品。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并不重视医药的储备,一旦遇到自然危害,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物流运输机制,导致灾区无法得到快速的救治,导致整个灾区治灾活动存在着致命的医药隐患。

(三)应急物流不计物流运作的成本

危机一旦发生,各级政府就会组成相应的危机进行处理,同时以危机及时处理作为一切的中心工作,那么这种运作机制就会出现问题。一方面由行政强制力作为基础,假如统一组织指挥庆急物流保障,整个物流运作流程就会非常紧凑,物流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军事化色彩,这样保证所需应急物资的到位,对于危机的处理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另一个方面,没有正规化和法制化的保障机制,全民上阵,导致整体秩序非常混乱,而且保障应急物流的社会成本很高、效率比较低,所遗留的问题也很多。

(四)应急物流配送的指标体系存在纰漏

我国的各地国防动员委员会虽然都建立了相应的交通战备办公室,但是相应的体制并不是很合理,交通战备办公室虽然对各地的交通道路和运输专业人员都有数和质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不能对所管辖的专业人员、运输机具和器材物资等配置建立交通战备力量,更不能明确按照战时的保障计划,导致整体的应急保障能力很差。

五、解决医药储备应急物流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储存问题

药品受到温度、光线和水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药品储存有常温、冷藏、低温和避光等方法的储存,再加上药房和药品仓库需要增加制冷的设备,所以可以改善药品储存的没有空调的现状,我们需要保障药品储存在适宜的温度下,并配备一些药库和安装排气扇子,所以加强药品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保证药品的质量,既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的安全,也能够加强药品的储存。同时还需要加经强培训药品储存的管理知识,对各医疗机构系统化管理。

(二)优化应急物流指挥队伍

加大院校和实体等各培训机构的培训力度,可以把专业指挥人才储存,同时我们需要整合全国物流专业救援的力量,合理地规划应急队伍的布局,这样可以充实相关人才队伍,并改善技术装备力量,全面加强物流指挥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从而按规划和预案的相关要求,不断地提高公共事件的指挥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并充分利用市场的机制组织相关的人员和非政府的力量参与到物流管理和服务的机制,慢慢形成专、兼队伍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物流指挥人才队伍和相关的专业技术力量。

(三)编制相应的预警和应急预案

国家总体需要采用应急预案的统筹,慢慢形成相互之间的衔接,从而完备整个应急物流体系,同时为应急物流指挥的系统运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我们知道预案编制还需要结合实际,只要符合应急物流管理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相关特点,这样比较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根椐形势发展和相关情况采用预案修订和完善,这样可以利用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个应急指挥管理的方案,这样可以加强有关信息的分析和收集,从而为指挥系统建立一个畅通和快速的预报通道,从而实现预警信息的共享。

(四)完善相应的应急物流通道

应急物流通道设施和设备是应急物流体系能否能否有效运作的最有力的基础,所以必须加强应急物流功能的交通网络的建设、点线结合和信息管理平台以及运输相关的设备和工具,全力做好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其应急能力。同时由于应急物流通道的规划管理同时也是保障应急物流运行的最关键的部分,我们在应急物流基础具备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统筹安排和强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应急物流通道的保障,使通道运行能够畅通有序。

结论

国家只有对医药储备的应急物流进行系统的改革,彻底改变过去医药储备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实现企业储备的现代化管理,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医药法律的认识。我们在储备管理进行改革之后,新的管理系统能帮助中国医药储备应急物流能够畅通无阻,现代化的医药储备应急物流可以帮助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正旭.医药储备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2011,05:107.

[2]田宝宏.医药储备的教学模式新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1,04:50-51.

应急物流研究篇2

[关键词]应急物流风险风险评估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在突发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需要大量的应急物流活动,解决和处理突发事件及其带来的损害,以免灾害变成灾难。

自2003年“非典”爆发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对应急管理的研究也进入了实证分析的阶段。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在组织协调、供应链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有效的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问,降低了社会成本。以往这些应急物流虽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采用风险分析研究少见,本文从风险的视角研究应急物流的风险评估体系。

一、应急物流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应急物流风险是指应急物流运作过程中在规定的费用、进度和技术等约束条件下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包括所有风险事件及其相互关系,是风险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

应急风险评估体系由应急物流风险识别、应急物流风险估算和应急物流风险对策组成。其中,应急物流风险识别主要阐述事件发生环境、原因及事件特征,是判断风险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应急物流风险估算主要是根据根据风险识别中的内容,通过估算模型,定量或定性估算事件发生的强度、后期发生概率及事件损失等后果,是风险评估体系的核心与重点;应急物流风险对策主要是回答如何通过应急物流使物资安全、快捷、有效达到指定区域,以及为决策者提供权衡风险的大小,做出物流方案,是降低应急物流风险的科学依据。

二、应急物流风险识别体系构建

风险识别体系构建是应急物流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的第一阶段,主要由事件种类、事件原因和事件特征三部分构成。

1.事件种类

对突发事件的分类,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其给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应急物流按照突发性事件所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类:突发自然灾害、突发疫情和突发社会危害。

(1)突发自然灾害,主要包括火山、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汶川大地震、2008年雪凝自然灾害,印尼海啸等。

(2)突发疫情。突发疫情可分为人群疫情和动物疫情,人群疫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等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所引发,如2003年的SaRS病毒、2009年的甲型Hini流感等;动物疫情主要是病害对动物造成危害所引发,如2001年英国爆发的口蹄疫、2004年我国爆发的禽流感等。

(3)突发社会危害。突发社会危害包括突发事故灾难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其中,突发事故灾难包括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公共设施及设备事故等,如山西煤矿事故、丰田“召回门”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如美国的“9•11”事件、俄罗斯地铁爆炸案等。

2.事件原因

尽管突发事件总是通过偶然的形式出现,令人难以预料,措手不及,但实践表明在这种偶然性背后,总是潜藏着深刻的必然性,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在这些突发事件中,有难以驾驭的自然灾害易于造成突发事件,有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因素易于导致突发事件,有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易于诱起突发事件,有群众思想觉悟的差异易于产生突发事件,也许是其中一个因素所造成的,更有可能是多个因素造成的。

3.事件特征

突发事件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而且几乎每一次事件的发生,由于环境和原因各异,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对突发事件给出以下的特征描述:突然性主要考虑事件发生事件;社会性主要考虑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及影响;经济性主要考虑经济损耗;危害性主要考虑对道路交通等救援渠道的损害。

三、应急物流风险评估体系

1.评估体系建立原则

指标体系构建是应急物流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根据突发事件的特征与原因,在设计应急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系统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选取有代表性并能反映应急物流风险本质特征的指标。系统性与代表性的结合使得所选指标能够便于操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基本反映应急物流风险的实际情况。

第二,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应急物流风险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价结果合理的基础。对于指标的涵义、内容等也必须科学明确,删除意义较小的指标,确保应急物流风险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另外,也要考虑到该指标体系在现实条件下的可操作性。设置的指标应当简洁实用、意义明确,为研究应急物流的风险及其抗风险能力提供依据。

第三,独立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选取应应急物流风险指标体系时,要尽量选择那些具有独立性的指标,删除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指标。选取的应急物流风险指标体系应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上具有可比性,指标的范围以及同一指标上的定义区间、数量化标准等应该保持一致,这样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资料,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作用。

第四,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应急物流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到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的结合。在建立应急物流风险指标体系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对系统的变化过程进行评价,并依据所得的系统风险水平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应急物流风险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指标是用来反映应急物流风险的量的属性,可以用具体的数值表达。通过对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能够充分利用定量指标的信息,反映出应急物流风险指标体系实质的目的。

2.应急物流评估指标体系

应急物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以特定事件应急物流等级作为目标层,等级高低表示应急物流风险的发小;准则层主要是稳定性、技术性及协调性的总体反映,因此三个指标也成为准则层的批判依据;指标层则根据实际需要,划分不同等级的指标层。以风险识别系统为基础,以应急物流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原则,本文建立了应急物流评估指标体系。

目标层:应急物流风险评估目标

准则层:稳定性、技术性和协调性。其中稳定性主要是考虑突发事件地区具体环境反映;技术性主要是考虑物流技术和设施的具体反映;协调性主要考虑的应急物流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指标层:稳定性准则层指标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水平、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等四个指标;技术性准则层指标包括应急物流仓储、应急物流运输、应急物流配送、应急物流信息、应急物流技术熟练度、应急物流技术创新程度;协调性准则层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组织情况、协作沟通、决策水平。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准则层,其指标来源于统计数据、设施比较及专家评分。

3.风险等级

本文采用5等级划分: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可以用最大隶属法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越高说明应急物流运作过程中在规定的费用、进度和技术等约束条件下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越大,应急物流效果越不理想。

四、应急物流风险对策

应急物流风险对策是根据风险评估体系估算的结果,做出降低风险的决策,其主要包括应急物流技术完善措施、应急物流政策保障机制、应急物流资源优化措施等。其中,应急物流技术完善措施主要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等技术设施筹备、设计和完善;应急物流政策保障机制主要从政府角度出发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应急物流的有效进行;应急物流资源优化措施主要考虑应急物流中的物资的配置情况安排。

参考文献:

[1]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

应急物流研究篇3

【关键词】应急物流网络属性分析

应急物流网络的网络单元的选取之后,其属性分析是物资调度问题建模的基础。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选取诸如时延、可靠性、带宽、吞吐量等属性作为分析对象,论文从网络边属性出发,根据物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选取了五大类属性为基础描述分析应急物流网络。

1物资需求度量

运输需求是影响交通运输网络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网络结构所形成的运输能力分布与运输需求空间分布的匹配程度是影响网络实际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为简化计算,论文中运输需求的概念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地理位置,网络节点的具体地理坐标,由此查询得到与该节点相连的网络边属性;二是物资需求量,即在物资调度任务中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各个需求节点所需要物资的集装箱箱数。这两个要素构成网络中的物资流,根据运输工具的选择和网络边的属性可以得到物资流在该段网络边上的行程时间。

2运输能力

运输能力,也称作运输容量,指在节点的服务能力和边的物理通行能力制约下的最大可能运输能力。每次任务调度时应急物流网络的运输能力都受限于物资供应中心作业效率、交通网络性能状况等各种客观条件。

作业效率:物资供应节点在编配的管理工作人员条件下,所有集装箱运载工具一次所能装载的全部集装箱的数量。网络节点间的运输轨道条件:车行道数量、火车单复线电气化水平、河道深度以及地形气候等状况。运输工具数量:物资供应中心所拥有的运输工具数及其相应驾驶人员条件下,每次调度时能够调配的车队数、火车列次等。其中,火车、船舶受列次、航次频率的限制,汽车、运输机通常按编队进行物资配送。

论文以每个调度周期内物资供应节点所能装载的总箱量为整个物流保障网络最大容量约束,两个节点间的各种运输工具数量限制为网络边的容量约束。

3行程时间

各种交通工具对“路面”的通行需求不同,即各种交通方式对应的物流保障网络的连通拓扑结构不完全一致:假定基于公路运输“车型”的物流运输网络的所有节点全连通,其他交通方式不连通时对应的网络边行程时间为正无穷大。

对于同一条网络边,选择各种交通方式后,对应的通行距离不相同,例如两个城市间铁路里程、公路里程、航空里程等。对于同一种交通方式,在不同网络边代表的路段上,因为路况、地形等因素影响,平均行驶速度也不一致。

综上所述,某种运输方式在某条网络边上的行程时间单纯用行程距离和运输速度之商来描述不够精确,且无法获得可重复的试验环境:复杂性和随机性因素较多。但随着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交通信息采集、传输基础设施平台大规模普及,如移动型或者固定型交通检测器,利用统计学从该交通线路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控数据直接或者间接估计某种交通方式下该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成为现实。

4运输费用

当采用各种运输方式通行某条网络边时,相应的费用成本作为应急物流中中网络边的属性进行考虑。但由于计算单位不同,作为运输对象的每一个客货位移都具有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的运距、不同的运输时间等特征。另外,运输领域存在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现象,如“递远递减”规律,在终点成本所占比例较高的铁路、水运和航空三种运输方式中比较明显。对于同一网络边,论文以单位物资的运输成本为运输费用的计量单位,并直接采用近期现实地点区域的市场价格作为基准费用参数进行计算。

5可靠性

在实际行动中,地区气候、地形、路况的复杂程度,对物资保障任务的完成度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无论何种运输方式,无论是平时的民用物流还是应急物流,可靠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没有可靠性,所有的服务和需求满足无从谈起。物流网络可靠性概念的出现和发展为应急物流网络的运行状态评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和手段。其中,连通可靠性和行程时间可靠性是路网可靠性研究中关注程度最高且研究最成熟的评价指标。

5.1连通可靠性

连通可靠性表示网络结点间连通的概率,反映了网络中各结点的连通状况,缺点是路段只有两个状态:达到最大通行能力或通行能力为零,它表示的是网络拓扑结构的可靠性,正如前文所说,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而言物流保障网络的拓扑结构也可能不同。连通可靠性表现为运输线路的安全性,主要因素包括物资运输过程中环境安全和威胁程度两方面。物资运输的环境安全是指由于“道路”本身的客观行驶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般是指物流网络中网络边的路况等级、地质气候、人工防护措施等。因此,从物流网络中网络边的毁伤概率出发,将网络边的连通可靠性定义为该网络边毁伤概率的余值,研究较好的反映了路段通行能力的不确定性。

5.2行程时间可靠性

由于应急物流网络节点模型的性质,采取网络边,即路径的行程时间可靠性作为研究参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路网维护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网络边的拥堵或部分运输容量的损失。

对于应急物流中物资调度问题来说,行程时间最短也许不是最重要的,用户更多的是关注时间、地点上的精准性,重要的可能往往是硬时间窗口约束,也就是行程时间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杜磊,赵锐,郑贵省,高珊,张贤坤.应急物流组织本体模型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10).

[2]徐威,魏磊.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分析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作者单位

应急物流研究篇4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资,保障机制,运作流程

1.应急物流产生的原因及涵义

中国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暴雪、洪涝等气候灾害发生次数之多、规模之大、破坏性之强都令中国损失惨重,政府为保证灾区食物与水源供给、稳定民众情绪、减轻灾后疫病等,需要及时送达所需物资并保持信息通畅。然而现实情况中,物资运送不及时、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等问题却时有发生,因此“应急物流”应运而生。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却灾害频发两者相悖的情况下,迫切需要设计出应急物流体系的最优运作流程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2.应急物资的分类及特点

应急物资的管理是研究应急物流运作管理的最关键因素,不同的应急物资适用于不同的灾情,所以应明确一般情况下救灾工作需要的通用物资和特殊灾情下需要的专用物资。如食品、饮用水、药品等每次应急救灾都需要,属于通用物资;而发生疫情后需要专门的疫苗、药品以及洪灾后需要的救生艇、救生衣等则属于专用物资。

应急物资具有不可替代性、时效性和滞后性的特点。首先,应急物资是在灾情等特殊情况下启用的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如疫情发生后使用的疫苗、战场救护用的血液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其次,应急物资其价值在于能在黄金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一旦超过时限便会失去其应急的意义,难以发挥其效用和价值。最后,应急物资的调度与使用发生在灾情之后,根据灾情性质、破坏度和波及范围选择物资类别与数量,同时由于灾后灾区信息及道路的不通畅,应急物资的运送会遇上瓶颈。

3.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急物流作业流程不合理。仓储环节中,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对外界的依赖性较强,但中国仅在中东部10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难以对西部重大灾害实施快速响应。中国主要依靠政府储备应急物资,储备量不足,品种单一,物资堆放杂乱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运输与配送环节中,车辆运输调度和配送路径不符合快速、安全和经济的原则。

其次,应急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灾害发生后原有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扯皮,通常需要成立临时应急部门进行指挥协调工作。

第三,信息化水平低。缺乏正规的物流信息共享与平台,灾后应急物资的采购和车辆调配无法最优化;通信平台不完善,导致灾区和外界联系中断,难以进行有效救援。

除此之外,应急物流体系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应急物流和全民参与的理念不普及等问题。

4.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与运作流程

在应急物流体系中,政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领导与指挥作用,所以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功能,同时调动民众积极性,共同作为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设计出一套较为合理的应急物流运作流程。

4.1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

应急物流可从应急物资的采买、政府机构分工、信息平台建设、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全民参与的理念等方面进行保障。

4.1.1应急物资的储备、采购、运输与配送

应急物资大量储备有利于在灾害发生后节约救助时间,减少采购与运输量,减缓交通压力,降低临时大批量采购等的相关成本。应急物资的储备应关注存储仓库或物流中心的合理选址、内部布局规划、数量与面积以及物资的种类、储备量、合理维护等,若储备量过大则会造成积压和管理不善,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应急物资的采购量大,对时间要求较高,因此应在最短时间内联系国内大型知名商品供应商,保证货源供给和物资质量,如有必要也可进行海外市场采购。在运输与配送环节上,节约成本并非主要考虑因素,减少运送时间才是关键。必要情况下应开辟绿色通道,简化通行手续,实行与军事物资同等待遇的优先运送。根据物资的价值、数量和性状选择最合适运送方式,尽量直达或联运。

4.1.2机构分工明确,积极筹集与调拨救灾款项

应建立中央至地方自上而下的应急物流机构,分工明确,在灾后救助时能有效地协调应急物流工作,合理采购与调配应急物资,既要避免机构职能重叠,也要避免推诿扯皮现象。

要储备一定的资金作为赈灾款项,并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与个人捐款积极性,动员全员参与筹集救灾款项;随后将款项合理分配调拨到各项应急物流工作中,最大限度利用每一笔救灾款项;同时成立监督委员会,督查救灾款的使用情况,恢复民众信心。

4.1.3重视应急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构建交通运输保障体系。应急物流信息技术平台主要包括:可供买卖双方及第三方物流寻求合作资源的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技术平台、灾害发生时及发生后能保证畅通联系的交通和通信平台、令应急物资合理快速运输的GpS全球定位系统、itS智能化运输系统、物资存储养护技术平台等。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应急物资运输及救援队伍抵达畅通;健全应急物流交通运输法律法规,赋予应急物流车辆先行等优先权。

4.1.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全民参与理念。政府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法律法规与赈灾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必要时可强制全员参与救助、强制征用公用设施、确保物资快速畅通到达救援地等,但事后需进行合理补偿。动员全民抗灾,普及应急物流与全民参与理念,对相关抗灾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4.2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上设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作为总指挥部门,下设采购、运输保障和物流中心管理等部门,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协调指挥。指挥中心向各部门发送指令信息,同时各部门实时回馈信息,各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

参考文献:

[1]谢如鹤,邱祝强.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物流技术,2005(10):78-80

应急物流研究篇5

关键词:应急物流;策略;供应链

2008年1月我国发生雪灾,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此外,电力受损、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也受到影响。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这是我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恐怖袭击、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应急物资的补给,而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运送迫切需要应急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

1应急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1.1应急物流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1]。

1.2应急物流的特点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种物流,除了具有普通物流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突发性与不确定性。应急物流是由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公共危机而引起的物流活动,故具有突发性与不确定性。

2)临时性与紧迫性。应急物流活动是由突发性的公共危机引起的,应急物流机构往往都是根据需要临时建立的,各种应急物流设置也都是临时调配的,因此具有临时性。但应急物流的活动却具有紧迫性,之所以是应急物流,就在于其“急和快”。

3)弱经济性与公益性。在灾难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了第一位的选择,而常规物流中的经济效益原则和成本分析原则不再作为物流活动考虑的中心目标,因此应急物流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在应急物流中,更多的是社会公共事业物流而非商业物流,而公共利益相对于经济利益也必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故应急物流体现出了强烈的公益性特征。

2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2.1应急物流体系是提高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手段

突发性事件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需要大量应急物资的供应。在救灾过程中,大量的医疗、食品等物资必须及时运达灾区,以保证灾害损失的最小化。一些自然灾害更会直接破坏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使一些运输工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物流功能,使货物不能顺畅流通,不利于物流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的正常发挥,妨碍了救援活动的正常运行。应急物流的快速反应直接对灾害事故处理、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灾害地区提供有力保障,能够减少损失和危害,缩小影响范围,为进一步的采取救援措施和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提供契机。建立紧急物流体系是提高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手段。

2.2应急物流体系能减少供应链中断风险

突发性事件会造成交通运输不畅,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物流体系的流畅性。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必将造成物流服务的中断,导致企业不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顾客,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造成了供应链中断风险,这就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破坏了企业的商誉,而商誉恰是企业最重要的潜资源。

3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措施

3.1宏观层面

1)建立发达的预警系统。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预警,使人们提前做好准备。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气象、地震、天文、物理、数学、遥感、地球物理、地质等研究部门的投入。另外一些公共危机如公共卫生危机和各种人为灾害则可以通过加强预防和管理来消除潜在威胁,达到降低危机发生机率,甚至避免危机发生的目的。

2)构建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线,使灾害发生后的救援物资能迅速抵达灾区。建立公路、铁路、航班、水路多维立体的运输网络,确保一条线路中断,其他线路能及时补充。

3)建立应急储备系统[2]。在自然灾害多发地段建立应急储备仓库,这些仓库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大,即使发生自然灾害,也能保存下来,自然灾害发生后,马上可以将里面的物资用于救灾,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4)建立高效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应急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急物流的实施效率,减少损失。可以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及时灾害情况、运输及仓储的最新信息。

5)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颁布有利于灾后经济体系恢复的法规,规范救灾行为。

3.2微观层面

1)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的管理。美国的著名物流学者martinChristopher说过:“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上将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企业在突发性事件没发生时,就应对整个供应链系统加强管理,需建立多层次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防患于未然。备用供应商是降低供应商供货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弹性供应链网络可以减少风险对供应链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输出的可靠性。

2)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方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马上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4结论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难多发国家,我们要加强对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以成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应急物流研究篇6

摘要:高效的物流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问题。科学地选择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位置以及救援运输路线,以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成为海南省台风灾后救援的关键问题。建立定位-路线问题(location-routingproblem,LRp)模型,考虑以应急救援运输时间为目标确定最优运输路线。以海南省文昌市台风灾害救援为例进行分析和计算,表明LRp模型计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海南省应急物流LRp模型

海南省属于自然灾害高发省份,近来,多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不断地侵扰海南省,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2010年10月海南省出现四十九年一遇的连续大面积强降雨天气,造成山体滑坡、沙石滑落路面、多个村庄和城市多条道路被淹,交通线路阻断、十一黄金周的游客量锐减。2014年7月和9月超强台风“威马逊”、“海鸥”接连袭击海南,交通阻断,停水停电、海南岛成为孤岛,直接经济损失315.9亿元。从这两次超强台风的救援来看,目前,海南省现有的应急物流体系还远远不能满足应对超强台风的要求,海南省台风应急救灾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其特点是:台风登陆地点多为文昌市,受灾严重;通讯中断,停水停电,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台风致使大片树木伏倒、折断,树木倒在路基上形成路障,清理起来十分困难;有的路段大面积积水,水深甚至达1米以上,给外界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形成了极大阻碍。台风发生后需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约束下,使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将各种救灾物资(药品、帐篷、衣被、净水、食品等)从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运往灾区受灾点。然而,台风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和应急救援的紧迫性,使得救灾应急物流工作形势严峻。

从救灾工作实际情况反馈的信息,海南省应急物流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灾区路网中断情况下,构建一个应急物流体系的定位-运输路线问题模型(LRp),以此进行紧急阶段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定位以及运输路线安排决策,从而实现高效物流。

如何优化运输路线,是救灾物资运输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因为在台风发生后,时间要素显得格外重要,效率就是生命。追求救灾物资运输时间最小化,以满足灾区的紧急需求,因此,台风后应急物流体系中时间权重非常大,成本权重次之。

1基于LRp模型的海南省应急物流体系

1.1海南省应急物流体系要素

1.1.1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主要负责统筹指挥做好救援物资的筹集、运输、调度、配送等工作。指挥中心本身并不进行物资采购、储存、运输等具体的业务,它主要负责根据收集来的信息,对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物资采购、储备、运输、发放等方面进行指导,使整个应急物流体系高效有序的运作。在应急物流体系中,负责救灾物资的总体筹划、组织、调度、分配等,通常由政府相关部门充当此角色。

1.1.2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

虽然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除了海南省,当地红十字会都建设有救灾备灾中心,都有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但海南省自己的省级救灾物质储备仓库已经建好,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仓库储备了帐篷、棉被、棉衣、雨衣、蜡烛等各种救灾物资。下面市县的救灾物质储备仓库也在建设中。如文昌市于2012年建造了面积为300平方米的市级救灾物资应急储备仓库,2013年在全市四个中心镇建造四个救灾物资应急储备点。

1.1.3应急物流路线

应急物流运输路线是救援车辆从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到各个受灾点的运输路线,在时效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原则下,实现救灾物资从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向具体受灾点或避难点的流动。

1.1.4受灾点或避难点

在应急物流体系中,受灾点或避难点是台风发生后的物资需求点。

1.2LRp模型

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LRp模型旨在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相对低成本,运用运输工具将各种救灾物资从不同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运送到多个受灾地区,从而提高应急物流体系的效率,因此,设计救援运输路线的原则主要是:

①救援时间最短;

②运输总成本最小为目标。

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LRp模型:

比照tSp巡回旅行商问题,建立LRp模型,利用Lingo和旅行商问题的结合,求出结果。

目标函数为:minm。

m为救援总时间,设Dij表示从第i个地点到第j个地点距离,而xij是判断救援车辆是否从第j个地点直接到第j个地点的0-1变量,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救援总

其中Ci第i个卸货时间。m1:救援的路程时间;m2:灾区救灾物资需求量。

约束条件为:

①预算总费用约束。

设预算总费用不超过sj,而这些时间包括在路途中的总费用和在各个灾区工人费用。因为ti表示在第i个灾区工人费用,所以在灾区工人总费用为:

2算例分析

以台风中重灾区文昌市的救灾物资———家庭包(家庭包每个价值390元,包括:毛毯1条、塑料席子1张、蚊帐1顶、t恤2件、雨衣2件、毛巾3条、内裤男女各2条、袜子男女各2双,拖鞋2双、碗筷勺子3套、卫生纸2卷、卫生巾1包,牙膏1支,香皂2块,洗衣皂2块,牙刷3支,衣架3个、塑料夹子10个,针线包1个,指甲钳1个,家庭医用箱1个,圆珠笔2支,笔记本2个,手摇手电筒1个)的运送为例,对其定位-路线问题进行分析。

以文昌市的锦山镇、冯坡镇、东路镇、会文镇4个受灾点为例,共需要10400个家庭包。

表1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情况表(单位院个)

注:美兰机场:海南省红十字会从福建救灾物资储备库调拨来的家庭包。其与海南航空公司有合作协议,救灾物资的运输一律优先、免费运输家庭包到海口市。

根据地图计算每个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与各受灾点、各受灾点之间的距离,如表2所示。

表2各地点之间的距离表渊单位(km)

代入具体数据到模型中,通过LinGo或matLaB求解(程序见附件),可得最佳救灾路线为:

海南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美兰机场-东路镇-锦山镇-冯坡镇-翁田镇。

以上模型解决问题思路清晰,可得出较为合理的方案;采用了tSp算法,简化了模型的求解难度。

3结论

通过对台风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定位-路线问题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①建立了LRp模型,确定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及其服务容量,且为应急运输路线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②采用了tSp算法,简化了模型的求解难度。该算法可减小应急运输问题的规模,避免大规模的运算,大大减少了决策时间和成本。

③计算结果表明了采用LRp模型进行应急运输路线的选择是合理可行的。可以建立一个基于高效物流的海南省应急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左小德.应急物流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49.

[2]王绍仁.震后应急物流系统优化中的LRp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3.

[3]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谢金星.优化建模与LinDo/LinGo软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hainan.gov.cn/data/news/2011/04/126789/.

[6]wenchang.mca.gov.cn/article/gzdt/201312/20131200557193.shtml.

应急物流研究篇7

关键词:应急物流选址库存设施中断

1引言

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使应急物流系统高效率地运作,提高应急资源保障能力,必须对应急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而设施选址问题是应急物流系统优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设施选址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系统的服务方式、运行效率等多方面。单纯的设施选址模型已经很成熟,随后学者们开始将更多影响应急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因素考虑进选址模型中,逐步形成了Lap、Lip、LiRp等集成优化模型。

但以往研究均假设设施一旦建立,将永远有效而不会发生中断,这是不符合实际的。DReZneR总结出了四种导致设施失效的原因:一是设施由于自然灾害破坏而中断,二是设施由于人为原因破坏而中断,三是设施繁忙不能再提供额外服务形成的失效以及关键道路拥堵导致的中断。如果一开始建立设施时未考虑这些风险,已经建立好的应急设施在面对以上风险时一旦中断失去救灾能力,该设施原有的需求点就不得不寻找另外的应急设施为其提供服务,从而导致救援效率低下、救援时间延长以及重大的经济损失。You等人以一个需求和运价均不确定背景下全球化多产品化工供应链的中期规划为研究对象,提出两阶段随机线性规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至少比不考虑风险因素的模型有5%以上的总成本的节约。因此,在设施选址决策阶段就考虑设施的中断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针对常规设施的可靠性设施选址问题的研究已取得很多优秀成果,但对应急物流可靠性设施选址问题的研究较少,也鲜有文献将库存考虑进可靠性设施选址问题中。在少有的几篇考虑应急物流设施中断风险的文献中,也是针对防灾备灾阶段,对震后应急物流中转设施选址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应急设施的中断情景,对震后应急物流系统中的Lip进行深入研究。

2模型构建

2.1问题描述

大规模地震发生后,需要在灾区附近建立临时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对应急物资的中转、配送,提高对应急物资的配送效率。结合震后应急物流相关特性,本文考虑在设施选址决策阶段就考虑设施的中断风险,基于有限个中断情景,以确定的速率连续补充库存,以期望应急响应时间最短和期望需求未满足量最小,建立可靠的震后应急物流选址-库存模型。此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建立多少个应急设施?建在哪里?服务需求如何在各个设施间进行分配?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库存策略?如何进行库存储备、补充与替换?

2.2符号定义

3总结与展望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规模地震的特性进行分析,考虑应急设施在次生灾害的影响下可能发生的中断风险,对设施中断情景进行估计,以应急响应时间最短和需求未满足率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同时考虑选址、库存、分配的集成优化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

由于震后应急物流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在需求点、需求量、供需状态、路网信息、设施中断概率等参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因此,考虑震后应急物流的阶段性特点,建立可靠的震后应急物流选址-库存模型,并设计高效的算法是本文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以我国历史地震灾害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采取实际数据或者实际数据的近似模拟,使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DreznerZ.Heuristicsolutionmethodsfortwolocationproblemswithunreliablefacilities[J].Journalofthe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1987,38:509-514.

应急物流研究篇8

关键词:中心城市;应急道路运输体系;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F54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59-02

近年来,我国地震、冰雪灾害、水灾和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逐渐具备了较高应急保障能力,但如何在第一时间把应急救灾物资运送到事件突发地,最大限度地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降低各类损失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由于其特点和地位更需要重点加强建设。

一、应急物流和应急物流体系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体系,就是围绕着应急物流目标,由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信息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特殊物流系统。

二、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的作用、地位和特点

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是应急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突发事件时中心城市的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保障或跨区域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保障任务。从经济安全、社会安定的角度来看,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平时必须要保证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物流供给,在发生自然灾害等紧急状态下,也必须在确保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前提下,保证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普通物流功能的发挥。由于目前我国应急体系的实际布局重心集中在中心城市,这里各种应急专业人才、物流企业、物资、设备资源集聚,所以其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往往还担负跨地区支援性应急道路运输的任务。因此,安全、高效的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核心运作地位。

与普通道路运输相比,应急道路运输具有政府主导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强时效性、流量不均衡性、弱经济性、社会公益性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特性,才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最短的时间安全、准确地把应急物资运送到应急目的地。

三、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难点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保障能力。目前,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已基本形成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作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将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与国防交通应急运输体系相结合,体系同一、资源共享、管理联动的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形成平战结合、快速反应、有序运转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在近期的抗灾应急运输中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应急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同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要求相比严重滞后。其难点问题突出表现为:

1.指挥协调机制不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协调难度大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涉及到多个部门,往往属于不同的管辖部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实际问题多,协调反应时间长,彼此陌生、沟通不畅,效率难以提高。应急物流中的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对运力的要求很高,单凭一个部门或企业无法独立承担,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运力来确保应急物流的运输要求。军地一体,需要在制度上明确军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真正保证快速响应。为了提高应急物流运输指挥系统的协调决策能力,建议整合相关部门机构,建立常设的专业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指挥机构,专门负责应急物流道路运输协调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高效运行和实施。

2.信息情报系统亟待完善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信息网络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共享平台。应急物流运输信息系统是支撑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指挥组织的神经中枢。要实现应急物流运输实时控制和应急物资精确运送,不同主体要协同合作,全面提升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议加强军地一体化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包括应急物资信息、后备役车辆信息、应急专业人员信息、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等子系统的建设,确保应急物流运输准确、完整、迅速、标准,信息手段较之常态下更为先进、稳定和抗干扰。

3.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应用程度低

运输工具不先进、运输技术落后、许多流程仍停留在笨重的体力操作形式中,极不适应应急运输强时效性和流量不均衡性的要求。建议在应急道路运输中,充分应用及时运输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侧重提高快速装卸设备、托盘和集装箱运输比例,推广应用条形码、RFiD、GiS、GpS等技术,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应用水平

4.社会动员参与组织水平亟待提高

应急运输实践中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社会动员参与组织水平较差,参与应急运输的企业应急业务能力和车辆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操作效果较低,支出的应急物流运输成本巨大。据统计,低效的应急物流运输损失占灾害总损失的15%―20%。尽管应急物流运输中可以利用纪律性强、组织严密、反应迅速的特点,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应急物流运输时间紧、需求大,仅仅依靠军队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充分利用地方大型物流基地、设施,充分发挥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优势,实现军地一体化的应急物资和运输资源共享,降低应急运输成本,提高社会动员参与组织的效率。

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中要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考量、全面整合;用系统和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建设。

theresearchofsomedifficultproblemsaboutcentralcitiesemergency

logisticsroadstransportationsystem

wUan-ji,menGQing-fang

(Xi'anYaoutransportationservelimitedliabilitycompany,Xi'an,710077,China)

[abstract]thereareobviousdifferencebetweenemergencylogisticscentercityroadtransportandroutineroadtransportduetoitsowncharacteristic,logisticsconditionsandtimelimit.Studyingtheconstructionofroadtransportationsysteminemergencylogisticscentercitycanensuretheefficiencyoftheemergencylogistics.Combiningthecharacteristicsofcentercityroadtransportandcentertaskofemergencycommand,weanalyzecoordinationmechanism,theinformationfromthesupportsystem,advancedlogistics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mobilizesocialforcestoexplorehowtoimproveandpromoteconstructionofemergencylogisticstransportationsystemindowntowncityinordertomeettherequirementofsafetyandaccuracyoftransport.

[keywords]centralcities;emergencylogisticstransportationsystem;problemofconstruction

参考文献:

[1]谢如鹤,邱祝强.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物流技术,2005,(10):78-80.

[2]王宗喜.加强应急物流研究与军事物流研究刻不容缓[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20-22.

[3]姜开兴.城市抗震减灾策略[J].中国减灾,2007,(11):26-27.

[4]王坚红,王京.国外救灾物质的运作方式及启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6):56-58.

应急物流研究篇9

摘要:本文通过对应急物资库存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整合发现,国内对应急物资库存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数只是从理论层面对应急物资库存模型进行研究,对其定量研究的甚少。相比较而言,国外更倾向于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应急物资库存模型自然灾害

对于应急物资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Cart(1992)[1]将应急物资描述为以正确的数量、顺序、地点与时间将应急救援物资运达应急需求点的行为。张旭凤[2]将应急物资定义为相对于自然灾害而产生需求的物资。国内对应急物资的重视是从2003年非典事件开始的,应急物资具体可以划分为几类:一是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资,主要指粮食、食油和水、手电等;二是工作物资,主要指处理危机过程中专业人员所使用的专业性物资,工作物资一般对某一专业队伍具有通用性;三是特殊物资,主要指针对少数特殊事故处置所需特定的物资,这类物资储备储量少,针对性强,如一些特殊药品。

通过对应急物资库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整合发现:国内对应急物资库存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数只是从理论层面对应急物资库存模型进行研究,对其定量研究的甚少。相比较而言,国外更倾向于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钱佳[3]结合应急物资的需求特性,以不确定环境下应急物资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随机等理论和方法,建立在一定的库存服务水平下离散单周期、单物品的应急物资库存模型,得出需求随机、需求模糊随机、需求随机且成本模糊的应急物资库存模型最优订购策略表达式。高建国[4]论述了中央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在地震紧急救援中的作用。高建国、贾燕等[5]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历史和现状。Santoso[6]提出了一种在随机成本需求求解和容量问题下的供应网络整合设计的思路,通过分析,对于何处应建立应急设施,以及每处设施配置何种物流设施来实现成本最低的模型,并且他还考虑到满足现实需求的容量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因此,将短缺的资金也纳入到了整体成本里。秦军昌、王刊良[7]针对恢复期物资的需求量依赖与相应期物资短缺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跨期的一体化的最优订货量单周期库存模型。按照依赖关系为确定性与随机性的两种情况,分析了模型的解析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解析仿真算法。贾小龙、王雷等[8]在深入研究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物资保障工作规律之后,分析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提出了基于aBC和aHp的应急物资分类方法。针对应急物资保障的特点,构建了跨期的应急物资库存控制模型和应急物资信息熵模型,为应急物流系统的物资库存控制优化提供了数学基础。丁斌、桂斌[9]考虑政府与供应商合作进行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讨论在政府提前支付部分货款、供应商储备应急物资的库存策略,并从合作博弈的角度,确立了联盟的合作期限与政府提前支付货款比例,实现了在减少政府支出的前提下,动态存储定量应急物资,大幅度延长有效期的目标。朱丹[10]通过剖析供应链应急物资及其系统的内涵,提出了基于经济因素的供应链应急物流系统与基于非经济因素的供应链应急物流系统的逻辑模型及建设要点,并进一步探讨了供应链应急物流系统的信息预警、组织、协调、风险评估等机制建设。

通过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对于应急物资库存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应急物资库存的理论层面,对应急物资库存的定量研究较少,并且应急物资库存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应急物资库存的研究从应急物资概念的提出至今,国内相关领域的学制虽然初步确定了学科研究范围和解决问题的设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还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次上,很多方面还需要继续做深入的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Carterwn.Disastermanagement:aDisastermanager’sHandbook[m].philippines:asianDevelopmentBank,1992:5-25.

[2]张旭凤.应急物资分类体系及采购战略分析[J].中国市场,2007(8):110-112.

[3]钱佳.不确定环境下模糊应急物资库存模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3)第31卷第1期.

[4]高建国.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在地震紧急救援中的作用[J].国际地震动态,2004(8):22-28.

[5]高建国,贾燕,李保俊等.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历史和现状[J].国际地震动态,2005(4):5-12.

[6]Santosot.,ahmedS.,Goetschalckxm.,Shapiroa..astochasticprogrammingapproachforsupplychainnetworkdesignunderuncertainty[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eh,2005(167):96-115.

[7]秦军昌,王刊良.基于跨期的应急物资库存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09(2)第18卷第1期.

[8]贾小龙,王雷,刘凯峥.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物资库存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9第28卷第7期.

应急物流研究篇10

电子商务开题报告ƪһ一、对指导教师下达的课题任务的学习与理解

关于本体,它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384-322b.c.)。它在哲学中的定义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地描述,即存在论,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关心的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在人工智能界,最早给出本体定义的是neches等人,他们将本体定义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neches认为:本体定义了组成主题领域的词汇表的基本术语及其关系,以及结合这些术语和关系来定义词汇表外延的规则。后来在信息系统、知识系统等领域,越来越多的人研究本体,并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其中最著名并被引用得最为广泛的定义是由Gruber提出的,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说明。可见本体是描述知识模型的重要手段,它为领域信息共享和相互操作提供了共同理解。

随着近年来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如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突发疫情等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系统运行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和及时有效地处理有着迫切而现实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网页形式存储的应急案例数据量呈指数趋势上升,大量应急案例信息以网页形式积累,我们面临着数据海洋,知识贫乏的窘境:1)缺乏合理知识表达,对于应急案例表达,至今没有形成得到公认的、完备的知识模型结构;2)信息交互性差,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分布的体系,应急案例信息由不同机构和维护,其描述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导致彼此间应急案例信息交互困难。决策者在面临海量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其对信息查准、查全的要求,实现以更低的成本、更准确的数据和更迅捷的速度作出大量精确、及时的决策是应急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利用本体对应急案例进行知识表示供决策者或领域专家选用,对于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地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综述

1、关于本体的概念、应用及发展状况的相关文献综述

东野广升、李克的《ontology简论》和高茂庭、王正欧的《ontology及其应用》介绍了ontology(本体)产生的原因,探讨了ontology(本体)的概念、构成及类型,重点分析了ontology(本体)的用途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我对ontology(本体)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孙雨生、詹萌的《国内外本体论技术研究与进展》介绍了ontology的概念、ontology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尤其是当前国内的研究状况,指明本体构建与基于本体论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是信息管理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

陆科进、李新颖在《基于ontology的文本信息抽取》中提出了一种基于ontology的信息抽取方法对需要信息抽取的领域,抽出它的关键词和信息片,并将其组织成为数据库的元组属性值以方便查找,并用it公司的招聘和应聘实例验证了ontology在信息抽取方面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

现有的大多数本体都是通过手工构建的,然而,本体的构建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过程,近年来如何半自动地构建领域本体的研究越来越多。张莉、姜浩在《领域本体半自动化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中提出了基于中文分词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半自动领域本体建模方法,该方法能大大提高本体构建的效率,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李万龙、房巍、郑山红在《基于本体的信息整合关键技术研究》中概述了本体的概念、表示语言、构建工具以及本体在信息整合当中的作用,介绍了现有的本体构建方法。设计了基于本体的信息整合方法,并对其使用环境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典型文献主要解释了本体的概念,阐述了本体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了典型的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方法和建模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以上文献使我对本题的概念以及本体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基于本体的应急案例的相关文献综述

面对越来越多人为的和自然的灾难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在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广泛的关注。郑晓军,王奕首,滕弘飞在《应急系统开发与应用》中综述了目前应急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现有的应急系统大体分为三类: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急系统、基于人工智能(ai)的应急系统、基于多智能体(multi2agent)的应急系统以及基于综合方法的应急系统。并讨论了应急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大部分应急案例的描述形式主要是图表和文本的形式,不利于预案和案例的检索和作为智能检索的复用;案例的存储缺乏语义关系,每个案例都是显得非常独立,不能很好利用其中所存在的语义关系。蒋鹏的《基于本体构建的应急案例库的研究》提出了应急案例库的语义化方案,提出应急案例本体(emergencyCaseontology,简称eCo)的构建方法。并用owL语言对应急案例库进行描述,在这些应急案例之间建立起语义关系,让计算机可以更好的理解应急案例,从而提高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效率。

为了对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急预警并及时有效的处理,谢红薇、周慧和李娟莉在《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的模型及应用》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的模型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该模型首先使用本体来描述应急知识领域中的案例,再在领域知识的指导下抽取web资源中的相关案例并构建其案例库,供决策者或领域专家选用。

张英菊,仲秋雁,叶鑫,裘江南,曲晓飞的《CBR的应急案例通用表示与存储模式》针对目前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辅助决策研究中只能对某一特定类型应急案例进行案例表示和案例推理的局限,设计了一种基于应急概念树-突发事件本体模型-事件元模型的三层架构的通用应急案例表示与存储模式,为4大类突发事件应急案例的表示、存储与推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并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证明了该通用模式的实用性。

李华在《基于本体的应急领域知识表示与复用研究》中提出将知识管理理念和本体工程方法引入应急领域,在指导和规划应急系统建设的同时实现对应急领域知识的管理。重点研究了应急领域知识的表示和复用,对于如何实现应急领域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基于语义去搜索和推理决策者所需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语义导航的方式展示,给出重要提示和类似案例的关联,以辅助其迅速决策,并在决策过程产生新的应急领域知识。

王文俊,杨鹏,董存祥的《应急案例本体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研究了网页应急案例知识表示模型,提出了应急案例本体模型(eCom)。其中,以扩展的aBC模型为上层本体,实现与其他领域知识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应急案例应用层本体

电子商务开题报告篇二论文课题:

浅析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京东为例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众多的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物流配送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越来越多的文献就关于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的研究做了不同观点的阐述与分析。人们对物流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观念陈旧、商业环境相对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和物流人才严重缺乏。更提出我国物流瓶颈形成的原因包括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网络无法解决物流问题;目前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信息网、轻物流网的倾向比较严重;物流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和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的落后,以及物流人才的匮乏。针对以上种种提出建立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树立物流信用体系,提高科技含量的对策。长期以来物流瓶颈问题一直都是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都能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上完成,唯独是物流,它是商品的物理移动过程。

分析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更有的学者深入的着重于我国b2c电子商务模式企业的物流配送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包立军、章扬、李旺彦在《我国b2c物流配送瓶颈问题及分析》一文中认为b2c模式下物流配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户分散且距离远近不同,面对庞大和分散的消费者,电子商务运营商要想抓住每一个客户,除了要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外,更要能让消费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享受到商品或服务带给他们的乐趣和福利。概括b2c企业主要有邮政体系配送(特别是ems体系)的物流模式、网站自建配送的物流模式和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模式以及网站与传统商业结合的模式。并指出了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应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物流行业联盟及信息交流、适当发展自建物流和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的配送方式的相应对策。文献主要观点是支持b2c企业发展第三利润源,将企业的物流配送外包。毕竟就现阶段我国b2c企业在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需面对的顾客数量极多,要做到具有快速及时、准确无误、安全优质高效、低成本是极为复杂的。我国b2c企业,大部分着重于在网站上的销售业绩,能有效的进行电子商务经营,为实现最大利润化目的在资金的问题上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物流配送外包,将物流配送系统的各大问题交由第三方物流来完成,从而专注于商品的销售。

无可厚非发展第三利润源对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是一条不错的物流配送经营模式,但是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要取得长期的发展,必须要有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之相匹配,提出b2c物流配送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物流管理柔性化、物流服务系列化、配送流程自动化和物流配送信息化。阐述b2c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水平不一,经营模式各不相同,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企业自营配送模式、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模式、自营和外包相结合的配送模式以及共同配送模式。着重提出b2c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企业规模、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比如企业自营配送模式适合与a企业,并不代表它就适应于b企业,或许b企业更多的适应于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模式。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适合的配送模式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b2c企业物流配送探讨的文献大致分为三类:对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的剖析优化物流体系、在物流瓶颈剖析的基础上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及针对企业的自身经营选择相适应模式的研究。b2c企业要能长期发展就要把住消费者这一关,为零散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是我国b2c企业物流配送的当务之急,必须从物流配送这一关做起,毕竟网上购物能与客户面对面的就只有配送这一关,能使消费者对企业的初步认知也在这一点上。增加便利性的服务是旗下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当务之事。

国外的文献对b2c电子商务的探讨要更丰富和深入,但更多的文献只是着重于分析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的开发,对b2c企业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细述,而极少的文献会就关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做专题的论述。纵使有有关于物流配送的文献,但主要是结合其本国、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论,各国的经济发展不一,物流配送模式的建立与运作也不同。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就已经普遍得到重视,发展至今,物流配送体系已相对的成熟。如美国的亚马逊书店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书店,物流是亚马逊促销的手段、开源节流是亚马逊促销成功的保证、完善的物流系统是亚马逊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近XX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各国的物流配送模式都结合了其本国的国情,故此论述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亦要从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国外较为成熟的物流体系对我国b2c企业物流配送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启示。

与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高效的现代物流的基础上不同,我国的电子商务是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道路上。因此,本文尝试以从现实的约束为条件建立理论,从b2c配送模式选择、物流配送等基层作业实施以及物流配送的系统化三个方面着手提出增值性的物流服务,从而引出:第四方物流,并且结合国内各大b2c企业网站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以及国家政策对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影响,以便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现行约束条件下的选择以及这个选择给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带来的影响,为我国b2c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参考。

研究目标: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活跃,b2c电子商务企业随之而崛起,网上购物成为了百姓购物的新方式。随着新生购物方式的诞生,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

纵观全球,国外在物流以及物流配送研究方面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现已基本上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体系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其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导致了电子商务高效快捷的优势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在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当中,物流对b2c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最大,这是因为在b2c模式下,由于分散客户所需商品较少,且所购商品一般为低价小件商品,这样物流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这导致b2c的配送相比b2b更难做。并且绝大部分b2c商家都没有与第三方物流建立完善长期的合作关系,缺乏规模优势,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本该比起c2c应成为优势的物流效率和物流成本没有体现出来,有时还因为企业自身的问题,变为了劣势。

面对如此的形式,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应如何提出对策,抓住机遇,寻找出路,逐渐走向成熟,稳定电子商务企业的地位,本课题以制约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因素进行浅析,并为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运作提供有效的经验参考。

文献综述

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物流发展相对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我国电子商务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1、资料收集法,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途径,收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分析资料

2、归纳法,通过收集资料,归纳出各个文献中的观点和类别

3、引用分析法,引用文献中的方法和工具,对研究的内容进行阐述

4、案例分析法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本课题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现状,包括对b2c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概述、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发展史与现状;

第二部分,介绍了制约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因素分析,包括对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阐述、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剖析、b2c企业物流配送的外包分析、b2c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分析和b2c物流配送基层作业分析;

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瓶颈的解决对策,包括b2c物流配送基层作业效率、增值性物流服务和第四方物流;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研究计划和方案

XX.01.17~XX.02.02:网上查阅、寻找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XX.03.03~XX.04.06:根据所选课题继续查阅资料,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完成论文初稿。

XX.04.07~XX.05.04:根据修改意见进行完善,完成论文终稿。

参考文献

[1]丁立言张泽.物流配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年.

[2]陈晓.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问题[j].山西:山西科技.XX第一期.

[3]李云芝张贵荣.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北京:情报杂志.XX年.

[4]张润彤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年.

[5]杨路明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

[6]吕廷杰.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XX年.

[7]王芸.电子商务法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8]赵林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XX年.

[9]潘军.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XX年.

[10]姚国章.新编电子商务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

[11]吴军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XX年.

[12]刘萍.电子商务物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