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十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十篇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2:47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突出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统一规划,优化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有重点地选择优势农产品发展方向,力求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确保取得实效。

2、改革创新,建立机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将将创新成果加以推广应用,探索建立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

3、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着力创造有利于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政策环境,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发挥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

三、规划布局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多渠道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投入,到2013年,形成林果、蔬菜、特色养殖、调味品、优质小杂粮、黄烟等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优势农产品原料类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总量达到5万吨,总产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在山区库区逐步实现种植方式的变革,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与深加工并重、高效农业生产与生态观光旅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增强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1、林果基地:以峨庄乡、太河乡、张庄乡、黑旺镇等乡镇为重点,由德彦樱桃专业合作社、川农有机食品专业合作社、北园干果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核桃、樱桃、柿子、山楂等林果基地,到2013年,核桃基地达到20000亩,柿子基地20000亩,樱桃基地5000亩。

2、蔬菜基地:以太河乡、淄河镇、张庄乡等乡镇为重点,由先胜莲藉专业合作社、淄博商厦远方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马陵白菜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莲藉、大白菜、食用菌等蔬菜基地,到2013年,大白菜、蒜黄等特色蔬菜基地达到15000亩,食用菌基地达到160万平方。

3、畜牧养殖基地:

以罗村镇、岭子镇、张庄乡等乡镇为重点,由正业养殖场、摘星山散养山鸡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生猪和散养山鸡基地,到2013年,生猪基地存栏15万头,山鸡放养量120万只。

4、调味品基地:

以磁村镇、淄河镇、峨庄乡等乡镇为重点,由卧虎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峪林调味食品厂等牵头,大力发展椿芽、花椒等调味品基地,到2013年,优质椿芽基地达到18000亩,优势花椒基地达到2000亩。

5、优势小杂粮基地:以东坪镇、黑旺镇、淄河镇等乡镇为重点,由孟子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园府食品有限公司等牵头,大力发展小米、绿豆、有机小麦等小杂粮基地,到2013年,各类优质小杂粮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

6、黄烟基地:以峨庄乡、太河乡等乡镇为重点,由区烟草公司、永杰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黄烟基地,到2013年,优质黄烟基地达到1.2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农工委、发改、财政、环保、工商、农业、水务、林业、卫生、文化旅游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优势农产品特别是山区农业发展,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环保部门要根据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需要,制定保障生态环境的相关意见;工商、质监部门要做好农产品的管理和市场监督,严厉打击仿冒有机农产品行为;文化旅游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农口各部门要加强项目支持,制定和完善生产操作规程。

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各有关乡镇、部门要立足于扩大影响,大力宣传主打品牌,制定优势农产品宣传工作方案。同时,鼓励乡镇、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展销会,为优势农产品发展大造声势,努力形成品牌价值、品牌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和农林部门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促进优势整合和利益互补,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融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有效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使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本身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双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2家,有入社社员3100多人,注册资金2800万元,生产基地面积达12.5万亩,联系带动农户6.8万户,覆盖粮食、水产、畜牧等十大主导产业,初步体现农民合作社“产、供、销”于一体的现代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我区的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服务实力、经营能力、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我区的情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区域范围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它的诞生时期不长,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合作社虽然宣布成立,但制定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仅仅只是一个装饰,理事会、监事会名存实亡,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有的合作社与社员的联结过于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有的社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这样,既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

2、社员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由于合作社社员大多是农民,监事会、理事会成员都是由社员中选举产生的,他们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管理经验都还比较缺乏,有的是凭借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办事,没有长足规划,遇到困难束手无策,“等、靠、要”思想严重,事事都依赖于依托部门指导,导致合作社缺乏规范化管理。同时,一些农民自律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导致合作社自身服务能力弱,在通过联合与合作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上,合作社发展缓慢。

3、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以来,农民拥有了家庭承包经营自,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售”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农民由此养成独立生产的习惯,组织、合作意识淡薄。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难以实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更谈不上按照国际、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组织生产,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目的,带动能力也不强。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环境不够宽松。农业是一个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国家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优惠政策,给予信贷扶持,但贷款额度极其有限,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虽比单家单户强,但由于规模小,实际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强。农户作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是相对的弱者,积累财富手段单一,难度很大,况且他们还没有从合作社中得到很多实惠。同时,农业本身受气候、市场的双重制约,独门独户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户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很弱,风险较大,合作社借贷融资困难,难于把产业做强做大。

5、信息服务落后,市场信息不灵。合作社的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农民由于市场需求信息不灵通、掌握信息手段单一,没有先进的手段传递信息,有的为了加强信息服务,只有靠电话联系和通过看报了解,信息反馈迟,使农副产品的种植和销售都存在盲目性。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业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合作社受城区农贸市场销售有限性和农民消费水平不高的双重制约,农副产品销售难的现象再所难免,增加了农民组建合作社的风险性,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组织化的主体作用。

20xx年以来,各地农产品价格“涨声”一片,但农民却普遍反映他们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好处。长期以来,农民增产不增收、涨价没收益似乎成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原因何在?除了体制政策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单家独户的农民难以把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的没有话语权,对销售的农产品没有定价权。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各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更是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到更高的高度。事实上,农民通过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不仅市场地位不断提高,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而且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了重视,维权成本减少,利益受到了保护。

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突破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板块基地优势。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年活动的启动,各级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社会化服务优势,连接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民。通过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维护农民权益,增强竞争能力。

二是发挥新型农民和农村乡土人材的智力优势。随着我区高素质农民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一大批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材脱颖而出,这些农村的能人、种养大户,懂技术、懂经营,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因此引导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材、种养大户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条现实而有效的路子。

三是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人员、技术、资金优势。各个部门的基层单位和人员,常年深入农村,与农户直接接触,掌握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需求,具有较强的技术、资金、人员等优势。相关部门基层单位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办或积极引导农民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一批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努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较好的合作社典型。

四是发挥地域产业的集聚优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抓突破,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把同类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组织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联合社,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鼓励跨区域联合,打造龙头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姜山镇的创宁粮机专业合作社,汇集了朝阳、丽水、姜山各个片区的154个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通过合并还使合作社从过去只能提供机耕、收割、排灌服务拓展到了提供全程机械化“六统一”作业服务,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立足我区实际,积极有效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给与指导、扶持和服务。

当前,要使我区特色农产品形成一定规模,走上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只有农产品走出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现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合作社,提高农产品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发挥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区现代农业的进程。其对策是:

1、深化规范性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示范社建设行动就是引导和规范合作社的发展,根据我区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从中每年择优培育一批示范性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率先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引导和带动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2、加强政策、金融扶持力度。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互助组织,自身积累十分有限,发展中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金融机构应降低贷款门槛,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销售订单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应当享受。

3、健全运行机制,推动品牌建设。合作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注重打造品牌。每个合作社有质量、有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优质品牌的打造,可增强产品自身实力,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知名度上升了,市场占有率才会提高,市场竞争力才会增强。这就要求合作社要注重发挥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注重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加工品,特别要大力开发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通过创建品牌,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能力。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商标,增强商标兴农意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更多的无形资产。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3

(一)进一步抓好发展工作,扩大合作社对优势产业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尽管这几年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很快,走在全国前列,但从总体上来看,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覆盖不广、参与农户比例不高,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我省17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仅占总农户的4.1%,带动农户也只占总农户的18.6%,收购的农产品占市场的份额更低。在法国、荷兰等一些发达国家,大多数农户参加合作社,部分农户参加几个合作社,合作社收购的主要农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一般在2/3以上;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也在1/3以上,相比之下,我省的发展差距还很大。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一是要围绕优势产业的壮大加快培育发展。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个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一般来说,需要由专业合作社来支撑;从事优势产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户,也需要由专业合作社服务来降低风险、增加收入。各地要在促进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创办专业合作社,加快提高优势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基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全省每一个县的优势产业都至少有一个专业合作社,从事优势产业生产的专业大户基本上入社,合作社收购的优势农产品所占的份额有较大提高。

二是要鼓励有能力的各类主体积极牵头兴办。专业合作社对外经营、对内服务,牵头兴办者必须要有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各地要广泛动员种养专业大户、产品购销大户、产品营销经纪人、基层农技站、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和个人,发挥各自优势,领办和合办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元主体竞相参与的格局。特别是要针对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中的最薄弱环节,积极引导相应的主体牵头兴办合作社。还要大力鼓励基层农技站和基层供销社,把参与兴办专业合作社作为自身深化改革、焕发生机的重要途径。

三是要加快对农民专业协会进行改造改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地方为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信息、生产、销售服务,组建了一大批农民专业(科技)协会,目前还有1019家。这些协会开展了大量的供种供料、技术推广、质量标准、产品销售等类似于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但其与成员的组织关系松散、利益联结不紧,而且大多数协会缺乏正常的服务、稳定的市场。各地要按照《条例》的要求,对这些协会进行改造和改建,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进一步抓好规范工作,健全合作社的运作机制和服务内容。尽管这几年各地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注重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培育了一批示范性合作社,但目前全省基本符合《条例》要求的合作社还不到一半,真正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的合作社就更少了。下一步,各地要以实施《条例》为契机,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使合作社真正走上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是要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和制度。各地要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要求,重点围绕股金设置、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内容加以规范。在股金设置上,每个社员都要认购股金,生产社员的股金要占总股金的一半以上,单个社员的股金不得超过总股金的20%;在民主管理上,合作社应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重大事项要由社员(代表)大会按一人一票或一人多票表决决定;在盈余分配上,年终盈余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后,要按股金额和交易额进行统筹分配。要建立健全合作社的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等管理制度。

二是要规范合作社的工商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者的联合体,是专门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有别于一般工商企业的一类特殊的市场主体。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对合作社这类市场主体提供税收减免的优惠。而合作社的这种性质和地位是通过工商登记来体现的。各地要根据《条例》的规定和省工商局《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若干意见》,在合作社名称、注册资金、经济性质等方面做好工商登记的规范工作。

三是要规范合作社的服务内容。合作社的生命在于服务。各地要按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的需要,统一组织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努力降低社员的生产成本。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统一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统一提供品牌、包装和销售服务,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统一申报和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及地方名牌等,努力做好创品牌、树品牌和保品牌工作。要支持合作社逐步改善办公设施、培训场所、产品收购场地、冷藏设施、加工场地等硬件设施,促进合作社提高服务质量。

(三)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支持,但总的来看,支持的内容比较狭窄,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下一步,各地要把对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作为支持农业的有效载体,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财政支持农业的重点之一,逐年增加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市场促销、灾害补助等。对合作社用于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市场等方面的贷款,要给予贴息扶持。

二是要依法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各地要认真落实《条例》规定的“合作社销售社员生产和初加工农产品,合作社销售非社员农产品不超过合作社社员自产农产品总额部分,视同农户自产自销”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机械、排灌、植保、家畜配种和疾病防治、培训等方面服务,给予尽可能的税收优惠。

三是要重点支持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和增强营销能力。对合作社从事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收购与初级加工等服务,要在用地、用电、信贷等方面进一步给予支持。对合作社参与农民培训、农技推广、标准化生产等服务,要给予一视同仁的待遇。特别是要引导更多的合作社从技术服务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转变,着力提高作预测、找定位、寻商机、抓订单等市场开拓能力。要允许和支持一定规模和出口能力的合作社,申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

(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有效载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前列意识”,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思想上更加重视,行动上更加务实,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的新增加和发展水平的新提高,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要加大《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条例》的颁布,源于全省各地的丰富实践,源于农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一部好的法律,只有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只有被广泛地用于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发挥效应。各级都要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要通过通俗易懂和灵活多样的宣传,引导更多的农民参加合作社;要通过成功典型的宣传,引导更多的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社,促进现有的合作社提高发展水平;要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干部的宣传教育,提高各部门贯彻《条例》的自觉性,促进合作社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4

*农业特点

*是世界三大农业强国之一,仅次于美国、法国。这个国家发展农业的客观条件并不优越,国土狭小,资源贫乏,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耕地面积299*亩,相当于*市,人均耕地1.*,仅比*市人均多0.*。狭小的*凭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三大农业强国之一?*农业的四大特点可以回答这一问题。

1.扬长避短,选择适宜*的农业产业。*土地资源少,光照不足,但地势平坦,降雨充沛。*政府根据这一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自己实际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价格低廉的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走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玻璃温室的面积世界最大,全国的玻璃温室面积已经超过1.1亿平方米,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以上。

2.聚合优势,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农业结构所形成的种类少,但每一类都很精、很大、很强。园艺业在荷兰农业中占有相当份额,占农牧业总产值的3*。因此,*被称为“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现在荷兰每天向世界出口170*枝鲜切花和17*盆鲜花,鲜花出口占国际市场的6*。*蔬菜出口也居世界第一,温室蔬菜以番茄的面积最大。荷兰畜牧业很发达,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其乳品、猪肉的出口量居世界之首。*整个国家的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是由众多企业和农户组成的。*的温室大都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公司或一户花农的几万平方米的温室,往往只生产两三个品种。如我们参观考察的位于荷兰北部的一家蝴蝶兰种植场,是一个家庭式农场,现有温室800*米,该农场一年生产2*盆鲜花,全部都是蝴蝶兰。

3.注重品牌,市场经营规范有序。我们参观的蔬菜、花卉等产品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年成立的*花卉拍卖行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进入这个市场的花卉和植物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按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随后被送到冷藏库和存放库等待上市拍卖。拍卖成交的产品按客户要求进行包装,随即空运到世界各地。当天未被销出的鲜花会被销毁,以保证鲜花质量,维护荷兰鲜花品牌形象。

4.农业合作组织作用重要。*农业合作社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几种。合作社具有完备的立法,每一个合作社都有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性很强,不受政府的干预。*农业给我们的启示

结合*农业实际,我们认为值得借鉴、能够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1.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优势。*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建设农业强市,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些优势开发利用好,形成经济优势。那么*农业的优势有哪些呢?我们认为能够形成独特优势的产业有:(1)食品加工业。*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特别是小麦的种植面积大,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种粮不卖粮”思想指导下,全市面粉加工业迅速崛起,截至目前,已有*多家面粉加工企业取得“qs”认证,全市面粉年加工能力已达85*吨,面粉加工规模已跃居全省第一。*市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面粉城”称号。面粉加工解决了粮食生产效益低的问题,提高了粮食产业的整体效益,使我市的粮食资源优势转化成商品优势、经济优势。面粉加工业已成为*的优势产业。我们可以将这一优势继续发展、扩大、延深、拉长,进而把*打造成全国最重要的面粉加工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2)畜禽饲养业。*粮食资源丰富,加之面粉加工又产生大量的副产品,我市发展畜禽饲养业的条件比较优越。近几年,全市通过抓*类*基地(项目)建设,显示出十大规模饲养基地的巨大辐射带动作用,全市畜禽饲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猪禽的饲养发展迅速。*发展畜禽饲养业的优势比较明显。(3)木材加工业。*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目前全市拥有活立木3.5亿株,木材蓄积量16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5.*,这在全国平原地区是少有的。商丘林木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利用较差,大量原木外流,特别是邻近的*吃进了*大量的木材。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形成栽伐互补互促的良性循环,*的木材加工产业优势将十分明显。(4)河蟹养殖。*的黄河故道大闸蟹个大肉肥,味道鲜美,远销国外。目前年产量3*公斤,在*数第一。黄河故道在我市横跨*县、*县、*区、*县*县(区),绵延*公里,水面*亩

,两岸可供利用的背河洼地还有很多,这也是商丘独有的资源。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河蟹养殖,“黄河故道大闸蟹”完全可以和“阳澄湖大闸蟹”一比高低。另外,*的食用菌、*农业的*等新兴产业,也正在形成产业优势,亦应引起重视。对于以上*独有的优势产业,我们要在自然、人力、行政等各项资源的分配上向优势倾斜,促使优势产业从一般性的产业中尽快凸显出来。

2.发展规模经济,实行专业化生产。*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反观我市农业,总体来说产业比较分散,多数地方是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突出,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对此,我们要更新观念。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尽快走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产业发展误区,但求少而精、少而专、少而大,不求多而杂、多而粗、多而弱,使*的优势产业以最大的规模、最专业的生产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对发展规模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一开始就求大、求洋或要求高起点、高水平。一个产业在发展规模的过程中,可以从小开始,从低做起。个体小,只要个数多也能形成优势,形成竞争力,所谓“蚂蚁多了能吃大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我们一方面强调龙头企业的作用,一方面也要重视由农户和小企业组成的基地,扶持发展专业村、专业乡(镇)。数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在规模的膨胀中,自然会出现资源的整合和产业档次的升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5

为全面贯彻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的要求,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尽快增收脱贫,充分发挥省供销合作总社和县人民政府的各自优势,加强双方全面、长期、稳定合作,实现资源统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全力做好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

(一)总体思路

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发挥各自在资源、产业和政策上的优势,依托供销社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围绕试点贫困县区特色优势产业,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与合作,引导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股权形式精准投入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靠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促进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二)合作内容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依托农头、发展产业、带动脱贫”原则,共同推进县域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县政府与供销集团签订全权委托投资协议,委托供销集团对该项财政扶贫资金行使出资人权利,选择管理规范、经营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行股权投资。县政府统筹协调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定产业精准扶贫投资企业。县政府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负责选择推荐县域内管理规范、经营状态好、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如县域内无符合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可商供销集团推荐选择县域外其他龙头企业参与,带动本县产业发展。供销集团对推荐的企业或联合社进行实地考察后,商县政府确定。对确定的企业或联合社,由供销集团将受托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进行投后管理,帮助被投资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引导被投资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带动扶贫的效应及收益。

2、支持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双方发挥各自资源和职能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做大做强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省供销总社所属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与县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组织开展全面深度合作,支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确保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对企业在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并积极争取中省其它政策扶持。县政府成立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指导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确定企业所实施的产业发展项目,在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统筹各方面资源予以积极支持,并给予相应资金配套和融资支持。优先将企业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县级重点项目管理,推荐申报争取省级和国家政策支持。积极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社建设和发展,对产业发展中土地流转、技术和人才给予协调支持。确定的企业或联合社等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共建农产品展销工程。双方以各自资源优势为平台,共同在西安、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建立名优农特产品展示直销网络。省供销社确定由供销集团负责展示直销中心的选址、联系、宣传、推介和管理,为县域内企业在展销中心提供展位、专柜,在供销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线上销售店。县政府负责确定牵头部门,组织当地名优农特产品进行展示直销。县政府在该工程建设前期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扶持。

4、支持为农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省供销社支持县政府为农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参与电子商务扶贫工程。支持供销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县政府合作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县政府支持县域为农服务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5、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省供销社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分别委派到确定企业或联合社担任出资代表、高管人员,完善试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经营管理团队,参与企业日常管理、生产经营和重大决策,提升管理水平。供销集团电子商务公司帮助指导县域电子商务企业编制相关方案、开展人员实际操作培训。省供销社直属学校根据县政府需求,组织开展农民经纪人、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培训。县政府选派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到确定企业或联合社,参与协调管理,对企业或联合社发展急需人才可选派到省供销社机关、企事业单位交流锻炼。同时,积极组织贫困户等到省供销社三所学校进行培训,提高其脱贫致富技能。

(三)合作机制

省供销社领导与县政府领导双方建立高层沟通机制,进行不定期座谈研究,共商有关重大合作发展事宜,具体事宜由省供销社办公室与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联络。

(四)投资收益

根据《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资金委托投资协议书》约定,被投资企业具备分红条件时,按照投资资金的比例,投资收益分成达到投资资金5%以内的部分,收益分红为县政府所有,由省供销集团在收益分红到账15日之内支付县政府。超过5%的部分直接为省供销集团所有。

二、工作进展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多次和省市供销合作社衔接洽谈,今年九月份,我县被省政府列为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随后,我县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与省供销合作总社和省供销企业集团公司衔接,积极协调推进此项工作。目前县政府已分别与省供销合作总社、省供销集团公司签订了《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合作协议》、《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资金委托投资协议书》。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分散的、灵散的小农户生产已无法适应现代统一大市场集约化、规范化的要求,于是将农民组织起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需求,进行资源配置,使得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创造更高的生产价值。基于农村合作社的可行性价值及积极意义,我国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建设,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60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注册,入社农户4600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8.6%。

然而,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发展还不成熟,质量的提升落后于数量的增长,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诸如人才、资金、市场、技术等问题。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人文、地理、资源分布各有特点,即便是同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并不均衡。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地区在乡镇,在行政区划分上,乡镇是我国最小的行政单位,中小型乡镇从人口、面积、经济水平、资源等因素上看与大型乡镇相比存在很大差别,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上自然也存在着差异性。

1中小乡镇农村专业合作社基本特征

1.1自然条件及经济因素的影响

合作社生产规模受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能力较强的乡镇合作社发展渠道也较宽阔,相反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经济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合作社发展能力也相应受到限制。以敦化市沙河沿镇为例,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仅25公里,全镇总幅员面积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7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00公顷。林地总面积22200公顷,草原面积1500公顷。辖22个行政村,37个自然屯。全镇总户数5493户,总人口18025人,农业人口16469人,非农业人口1556人,朝鲜族1356人,农村劳动力8571人。

全镇种植业以旱田为主,水田次之,常年积温2450℃,无霜期120天左右,降雨量为年平均500毫米,海拔约450~500米,气候冬季干冷,夏天温凉,春迟冬早,土地土质肥沃,土质多为白浆土。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决定沙河沿镇种植业特别是甜玉米、马铃薯、烟叶成为沙河沿镇主导产业;林地、草原又为养殖业特别是柞蚕、黄牛养殖提供较好的自然资源。据统计全镇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53家,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23个,占总数的43.5%,以养殖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17个,占总数的32%,另外13家机械生产及加工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4.5%。从分布数据来看与本地自然资源有关的合作社40个,另外13个机械加工合作社虽与种植、养殖业无直接关系,但也间接为种植业服务,同时也与沙河沿镇与市区相距较近,交通便利、技术及信息传播较快有关。

从经济发展能力上讲,沙河沿镇镇内无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规模也较小,工商业收入较低,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地区生产产品的单一性,农户联合一起组成的合作社经营泛围必然带有单一性特点。沙河沿镇23家以种植业为基础的专业合作社无一例外均以单一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为主,种类分别集中在玉米、烟叶及马铃薯上;而养殖品种均集中在柞蚕、?S牛上。

1.2合作社发展潜力受管理质量、管理方式限制

沙河沿镇53家专业合作社实有入社农户469户,53家合作社经民主选举推选出53人作为合作社带头人即法人代表。53人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9人只占总数50%左右,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53中仅有15人是党员,占总数的28%,村干部7人,占总数的13%,合作社内部管理质量不高。管理方式上则体现出管理松散,经营粗放,入社农户数和生产规模相比比重偏低,难以脱离家庭经营模式,合作社成员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中小乡镇,从全国合作社发展现状来看人才与管理问题都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

1.3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不足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特别是中小乡镇,资金来源主要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员之间互助,其中自筹资金是目前合作社主要的融资方式,合计约占资金来源的75%。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相关金融优惠政策却难以享受。信用社向合作社社员贷款与其他农户贷款条件相同,在利率、期限和金额等方面没有专门的优惠措施。沙河沿镇53家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在100万以上的仅有3家,50万以上的6家,其他88%的合作社注册资金数量在10~30万之间,甚至有6家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下。合作社在发展资金上主要以社员入股及合作社经营积累为主要来源的资金十分有限,自然削弱了合作社自身发展能力。

1.4在拓展与驾驭市场方面优势不足

通过合作社,按照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促进了农产品质量改进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户适应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马铃薯市场出现严重波动,受国内马铃薯市场走低趋势影响,沙河沿镇马铃薯价格大幅度降低,大部分种植马铃薯农户损失,依托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广大社员主动开拓市场,挽回了一定损失。然而中小乡镇合作社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在拓展和驾驭市场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品牌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开拓市场能力,即便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建设和维护也存在难题,市场发展能力处于劣势。

2中小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数量以及入社农户数量快速增长,虽然国家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力度逐步增大,但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认清合作社发展完善的渐进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初级阶段单一型专业合作社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中小型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发展壮大之路必须从“单一”做起。虽然是“单一型”但却可以做到“小而精”,从现阶段来看技术型、设施优势型及地源优势型专业合作社较适合中小型乡镇。

2.1凭借技术优势发展专业型合作社

专业技术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在突出“小而精”方面,具有优势。农户以专业技术入股,产品富含技术成分,市场认可程度较高,市场竞争优势较强。况且专业技术型专业合作社对土地、空间的要求不是特别高,投入成本不是非常大,资金回笼、收益较快,特别适合中小型乡镇中手头有技术、善于创新、发展意识强的农户加入。沙河沿镇以机械加工技术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共13家,分布在机械生产、修造,专业维修领域,均以生产服务为主,因技术含量较高,适用性较强,受到本镇及周边广大农户的欢迎,在农业普及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沙河沿镇双山子村惠源农机修造专业合作社为例,全社占地不足1500平方米,注?宰式鸾?28万元,农户成员6户。虽然合作社规模有限,但凭借领先的技术、过硬的质量,打造出了“惠源机械”的优势品牌,每年产值近千万,利税上百万。现“惠源机械”已成为吉林省农机补贴品牌。所以从“惠源机械”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小型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不见得就狭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以最优势的资源,最有利的方式入社,避免盲从,克制不足,往往创造更高的价植。

2.2凭借设施优势发展合作型合作社

沙河沿镇河南村甜玉米产销合作社就是凭借基础设施优势发展“企业+农户”型合作社的代表。河南村属于一类气候区,非常适合种植粘甜玉米,而且,河南村靠近鹤大公路,交通非常便利,粘甜玉米发展潜力巨大。2007年河南村农民成立了“粘甜玉米产供销专业合作社”当时采取的就是“公司+农户”的形式,合作社与一家专门经营冷冻食品的公司签了合同,约定公司提供甜玉米种子,秋收后回收全部玉米。然而甜玉米在收获后必须尽快销售到厂家,否则就会跑浆,影响质量。农户为了尽快把玉米运出产地,运到收购公司,需要早一些联系运输,可是到农忙的时候,运输业非常紧俏,价钱也高。即使是玉米顺利运出去,到了收购方那里,由于送玉米的农户非常多,总得排上大半天或几天的队,才能把玉米送进去,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2010年秋季合作社成员筹资500万元,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冷库,2011年8月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冷库可贮藏800万棒的玉米,冷藏200公顷土地的甜玉米,一年纯收入达到80万元,同时安置就业20多人,高峰时可能达到100多人。冷库的建成为河南村的粘甜玉米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为河南村农民的增收开拓了更宽的路子。有了自己的冷库河南村的农民玉米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只粘甜玉米这一项产业合作社农户年可增收8000元左右。

这种农民合作社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与实力强劲的企业连盟的方式,不但使农户了却后顾之忧,放弃左右摇摆的念头,也使合作企业更增加信心,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子更宽,走得也更稳。

2.3凭借地源优势发展经济型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7

20*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起始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强县强镇、三年倍增”任务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着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加快强镇富民步伐。目标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增长20%以上、出口额增长15%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家以上;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0万亩;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达65万户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加快形成农业特色产业板块。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对接沿江、沿河、沿路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农业生态和资源优势,加大整合力度,抓好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和市场三大功能基地的规划与协调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高邮鸭、扬州鹅、宝应荷藕、江都花木、仪征茶果、邗江设施蔬菜、特色水产以及城郊观光休闲农业等培育成为产业规模超10亿元的产业,每个产业形成1~2个重点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区建设,促进特色农业产业板块的形成和发展。

2、大力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按照县(市、区)抓产业链、乡镇建产业园、村有示范园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一区百园”建设,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引导高效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打造一批特色镇、专业村。着力建设市域环路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重点发展大棚蔬菜、花木等设施农业,推广高效渔业、种草养畜禽等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加快形成区域农业板块经济和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型经济,进一步壮大宝应荷藕、大闸蟹,高邮鸭业、罗氏虾,江都花木、蔬菜,仪征茶叶、鹅业,邗江设施观光农业等产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20*年全市高效农业面积新增50万亩。

3、继续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典型引路,创新发展”的思路,在完善、提升已有“三大合作”组织的同时,大力发展“一品一社”、“一村一社”的合作组织。重点培植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强土地股份合作社、十强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抓扩大合作社员数和带动农户数,通过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兴办合作组织,合理配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带动更多的农户闯市场,同时组织开展市级示范合作社的评比与命名活动,分层次、分区域、分产业培育一批示范典型;土地股份合作社主要抓扩量提质、利益分配、工商登记三个环节,注重把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有机结合起来,用先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主要抓提高认识、发展提速和资本运作三大环节,力争每个乡镇都组织1-2个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20*年,全市农村“三大合作”新增400个以上,重点打造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典型。

4、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加快农产品流通。根据全市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选择在产业特色明显、生产规模集中、交通便捷的地区,加强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扶持,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规模较大、功能配套、设施先进、服务规范的农产品市场。重点建设好阿波罗花木市场、宝应湖粮食物流中心、槐泗粮食物流中心等新建市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蔬菜批发市场、荷藕批发市场、鹅产品批发市场、茶果批发市场等产地市场,力争把各类专业市场建成区域易中心。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营销大户、龙头企业等流通主体,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拓展农产品、专卖业务,努力开拓市场。大力组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对外市场地位,开展合作社产品直接进入城市大型超市、在城市建立连锁店、直销店等工作,探索和推进农产品直销体系建设,促进我市农产品进超市、酒店、宾馆、大型社会团体等,通过搞活流通促进产业的发展。

5、培优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经济。一是做足原产地品牌文章。加大对“宝应荷藕”、“高邮鸭”等原产地品牌和“绿杨春”茶叶、“宝应湖”大闸蟹等现有集体品牌的保护,提高利用水平;尽快申请“扬州鹅”、“邵伯鸡”、“维扬麻鸡”等地方特色品种成为原产地保护品牌。二是做足生态品牌文章。充分发挥扬州地区尤其是里下河地区的生态优势,加大“三品”农产品品牌的申报力度,重点打响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品牌,力争形成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50个以上,绿色食品品牌190个以上,有机食品品牌50个以上。三是做足特色品牌文章。注重发挥“三和”、“四美”、“富春”等中华老字号的品牌效应,加快传统名优产品的挖掘开发、品牌宣传与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整合力度,每个优势农产品形成3~4个优质品牌,创建省级以上品牌1~2个。

6、加大创新力度,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依托我市农业科研院所力量资源的优势,引进国内外及台湾地区的新品种,加快培育适合我市生态环境和加工需求的新品种,促进全市农产品品种更新,形成品种优势。二是加快产品创新。加强对市场调研,适应市场消费需求,推动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产品的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三是加快技术创新。以标准化示范区、高效农业园区为抓手,加大标准化种养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推进龙头企业参与iSo9000、HaCCp等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重点瞄准出口目的国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应用,推行企业标准化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应用国外资金、加工设备和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7、推动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引导龙头企业积极投身高效农业和农村“三大合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不断探索和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调整种养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增强专业合作组织在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切实提高生产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开展以产业化扶贫为重点的“村企挂钩”,推动龙头企业与苏北及本地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龙头企业在经济薄弱村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薄弱村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带动高效农业发展;通过培育专业户等其他产业扶贫模式,加快贫困户的脱贫步伐;通过投入建设村级道路、桥梁、水电等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加大龙头企业反哺农业的力度。

二、20*年办公室工作计划

20*年,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工作的要求,以“五个推进”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协调服务作用,强化部门联合,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群,推动龙头企业参与现代高效农业、农村“三大合作”和挂钩扶贫工作,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带动作用,促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农业产业办公室日常工作。一是制定2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召开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和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遇到的问题。组织召开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工作会议,明确目标和要求。二是办好农业产业化简报,及时通报龙头企业发展和部门服务情况,并做好省、市、县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信息沟通和,宣传推介企业和产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协会联络、协调、指导、咨询、服务等职能,每一季度开展一次龙头企业之间的座谈活动,推进交流与合作、信息传递等。

2、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把握龙头企业发展动态,做好跟踪服务,培育省、市级后备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以上,形成优质粮油、健康畜禽、生态水产、高效蔬菜、林木加工、优质棉纺、茶果园艺、农产品流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群,市级龙头企业年销售、利税增幅在20%以上,出口额增幅在15%以上。根据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动态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修订并出台市级龙头企业考核评比办法,增加企业对带动现代高效农业、农村“三大合作”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考核,推动龙头企业反哺农业,增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推广高邮龙头企业的股份制企业改建经验,扩大股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中小企业向股份制改造转变,培育和引导企业参与上市前期准备工作。

3、开展龙头企业的跟踪与服务。坚持龙头企业月报制,深入龙头企业调研,把握龙头企业发展动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龙头企业包装项目,参与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外资以及技术进入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壮大企业发展规模,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好银企对接、品牌创建、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引导和指导,组织龙头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营销人员开展培训,赴先进地区、先进龙头企业考察学习,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力度,推进龙头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及其品牌知名度,推动龙头企业争创名牌。推广江苏双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运作经验和做法,整合社会、企业科研资源,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宣传江苏快乐集团自主创新,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节本增效经验做法,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生态文明的生产模式转变。进一步推动龙头企业市场开拓,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大型农展会,扩大产品销售。

4、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强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龙头企业参与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参与农村“三大合作”,探索与基地农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利润。开展以产业化扶贫为重点的“村企挂钩”,推动龙头企业与苏北及本地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重点加大对经济薄弱村以产业发展为主的“造血型”扶持、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反哺式扶持和以帮助特困户脱贫为主的资助式扶持等,推动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经济、庭园经济和完善基础设施。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发挥资本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图书下乡、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文体生活,促进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8

关键词:农产品竞争力国际贸易财政支持政策

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求世界农业发展专业化生产并实现国际分工。农业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世界农业多边管理框架基本形成,农业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农业技术合作日益增强,农业外国直接投资大规模增加,农产品国际贸易日益扩大,其主要特征是农业管理规则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市场是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由于生产销售国际化的发展,任何农产品都与国际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不断取长补短,趋于融合。

中国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农业投入明显不足的同时,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又较落后,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2%,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根据比较优势原理,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比较优势反映了一国资源禀赋与贸易结构关系,反映出国家之间由于一国资源禀赋的差异所导致的产业以及对外贸易结构模式的差异。决定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因素较多,其中以国内生产成本、边境价格、汇率最为显著。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内生产成本由于国内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最小化,边境价格由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汇率将更为真实地反映本币的换汇成本。根据pearson提出的国内资源成本理论(DomesticResourceCosts,简称DRC),测算出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如下:

粮食产品中,大米具有比较优势,小麦和玉米处于比较劣势,缺乏国际竞争力。从比较优势度(1-DRC)来看,小麦在1993年已缺乏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度降为-0.20。2001年小麦比较优势度为-0.11。玉米从1996年起缺乏国际竞争力,2001年为-0.07。只有大米仍具有比较优势,2001年为0.35。

油菜籽、大豆处于比较劣势,缺乏国际竞争力。从比较优势度和农产品社会净收益两种评价方法看,大豆在1990年-1994年均具有比较优势,但从1995年开始,大豆的比较优势度和农产品社会净收益均持续下降,1995年比较优势度为-0.03,社会净收益为-0.04元/公斤;2001年比较优势度为-0.04,社会净收益为-0.09元/公斤,已缺乏国际竞争力。油菜籽在1990年-1995年具有比较优势,但从1996年起油菜籽已缺乏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下降很明显;社会净收益2001年为每公斤-0.06元,资源配置效率明显下降。

棉花比较优势下降很快,已缺乏竞争力。1996年起棉花已不再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度1996年为-0.05,2001年降为-0.46;社会净收益1996年为-0.51,2001年为-0.37。

生猪具有稳定的比较优势。生猪是中国少有的一直保持比较优势的农产品。1990以来生猪的比较优势度一直在0.37-0.59之间,最好优势度在1993年为0.61,2001年为0.42。从社会净收益来看,生猪具有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1993年-1995年维持在高收益水平上,社会净收益分别为每公斤1.17元、2.44元和1.83元,即使在农产品收益普遍下调的1999年,生猪的社会净收益也有1.30元,2001年达到1.6元。

苹果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比较优势度和社会净收益看,苹果的比较优势很显著。苹果在1990年-2001年的比较优势度一直在0.74以上。苹果的社会净收益nSp也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收益水平,1990年-2001年期间有8年超过每公斤2元的收益水平。苹果是目前中国较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分地区来看,农产品比较优势表现为:

华北、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小麦生产具有比较优势。最具比较优势的是黑龙江省,其次为山东省,其后比较优势度依次为河北、天津、河南、安徽,说明这些地区更适宜发展小麦生产。而西北、西南地区的小麦生产则明显处于比较劣势,这些地区小麦生产不具有竞争力,不适合发展小麦生产。

稻谷生产总体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稻谷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一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22%-30%。稻谷生产主要集中于华南双季稻作区、华中双季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区、华北单季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区和西北干燥区单季稻作区等6个大区。大米生产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地区是整个东北地区及华南和西北部分地区,而华北地区大米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稻谷和小麦,其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等6个主产区。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大豆生产主产区有比较优势。大豆原产地在中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优质蛋白来源,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生产,但以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为主。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豆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黄淮地区大豆生产除河南、陕西和山东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其他省区均缺乏比较优势;福建和云南则缺乏比较优势。

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财政政策

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需顺应农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区域比较优势为基础,依靠科技引进、研究和推广,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实现农业发展增长方式的根据转变,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传统的财政农业投入政策主要围绕农产品数量增加为主要内容,投入重点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上,对改善农产品质、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农业收入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投入不够,投入力度也不足。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国政府需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并按照wto农业协议,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结构,逐渐压缩竞争性项目的投入,扩大公益性、服务性项目的投入。

扩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提高财政农业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世界农业发展经验证明,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规模对农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作用。农业是高度依赖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的产业,维系农业的稳定发展,首要条件是农业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内部环境就是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较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广泛应用的农业科技等;外部环境主要是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价格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农业税收制度的完善等。创建良好的农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重在政府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力度仍显不够。在财政经济明显转好的情况下,每年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占农业生产量总值的比重一直处于4%左右水平,这一比例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算是很低的;财政对农业投入占财政总投入的比重一直徘徊在7%-8%之间,如果扣除具有广泛外部性的水利基础设施等投入,则这一比例更低,仅4%-5%之间,这种投入力度对于增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显然是不够的。wto农业协议及中国与其他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不仅未限制政府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而且还为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即不仅可以争取没有上限的“绿箱”政策,而且可以在农业生产总值的8.5%或某一个产品产值的8.5%以内对农业或某一特定农产品进行“黄箱”政策范围内的支持。因此,国家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不断增加的同时,需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在未来5年内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需达到5%以上,10年内需达到10%的水平(含“绿箱”投入);财政对农业投入额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近5年需达到10%以上的规模,10年内需达到15%以上的规模。

优化财政对农业投入结构,提高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效率

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结构集中反映出财政资金在农业支出中的分配构成,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重点和投入方向,是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组成部分。不断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结构是财政投入政策追求农业投入效率的主要路径。

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未来几年内,财政需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改善重点流域的水利设施。注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和维修保护,重点支持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支持小流域治理和雨水集蓄利用,以及土地的整治,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注重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引进和推广的投入。中国目前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较多,甚至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2%,而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农业科技研究、引进和推广具有典型外溢性特征,属于公共财政职能范围。在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中,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明显不足。1950年-1962年13年间,以及1968年-1970年3年间,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基本上没有投入,以至于根本就没有列入到财政预算中。1950年-2000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科技研究、引进和推广的支出为85.08亿元,仅占这期间国家财政农业支出总额的0.78%,剔除未列入当年预算的年份16年,财政对农业科技年均投入仅2.43亿元,这一比例比世界上最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数还要低。《农业法》规定国家对农业科技投资增长率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但实际上,从《农业法》颁布实施至今,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一直维持在每年10亿元以下,1997年以前还只在5.5亿元以下,1985年-1995年每年仅2-3亿元,根本就没有增加,有些年份还有所减少;1998年开始才有所增加,但也只有9.14亿元,1999年还有所减少,为9.13亿元,2000年有所增加,为9.78亿元。按照《农业法》规定,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长每年应高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但是,由于基数很低,即使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出经常性财政收入较多,其总额也很少。因此,根据中国现有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发展状况及财政经济实力,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首先应在总额上有大幅度增加,基数至少不低于30亿元。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和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增长幅度确定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就财政农业投入结构而言,目前需将财政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例由现在占财政农业投入总额的0.8%左右提高到2%以上,适当减少对具有竞争性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一些生产性投入。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世贸组织农产品国内支持政策原则,逐步扩大对农业事业性投入的比重,压缩对农业生产性投入的比重,注重对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农业病虫疫情防治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

注重财政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大对一些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的投入

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生产在东北具有比较优势;水果、蔬菜、生猪的生产在华中、华北、华南均具有优势,国家财政宜选择在这些地区建立比较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集中财政资金进行投入。2001年由农业部在东北组织实施的“大豆振兴工程计划”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值得推广。

用好wto农业规则,优化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政策

财政对农业补贴是世界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最主要手段。中国现有的农业国内支持(amS)水平很低,1996年-2001年间的国内支持水平还是负值,平均为-79.36亿元。这种支持水平固然说明了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以及加入wto以后不需要承诺减让农业国内支持,但是,如此低水平的农业国内支持,无论与国外相比,还是出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考虑,明显不利于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因此,政府除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外,还需不断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农业补贴机制。在补贴对象和补贴重点的选择上,目前除重点补贴粮食生产者外,还需注重对农业保险业的补贴,支持建立农业灾害保障机制,促进农业保险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9

主要目的贯彻落实全市推进农业产业新发展动员大会精神,今天的会议。统一思想、浓厚氛围,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时培植壮大农业优势产业,掀起农业产业发展的新高潮。刚才,同志对推进农业产业新发展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全赞同,几个农口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也作了发言,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

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奋勇拼搏,战胜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有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1.7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3.2亿元,净增1.2亿元,增长58.4%,增幅列全市前茅。其中农业生产总值8.8亿元,增长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2321元,增长10%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综合排名第一,连续三年坚持综合先进;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其中果业优势产业集群培植连续三年获综合考评一等奖,县的农业农村经济坚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起点,要紧紧围绕打造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符合县情的农业优势产业,实现农业产业新的发展。

第一。抓好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改变,农业向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产业。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区的发展实践标明。农业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没有改变。美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其成为工业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荷兰通过发展花卉等优势产业跻身欧洲强国;面积小、自然条件差的以色列通过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成为“欧洲厨房”加速奠定其强国地位,阿拉伯国家解围中稳稳立足。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腾飞,也与农业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比如山东,领跑农业产业发展中实现了工农均衡发展和经济快速崛起。所以说,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的肯定要求,尤其当前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加快农业产业建设,加强农业产业这一重要经济实体实力,对于增强抵御金融危机等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六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的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扩大内需、加大投入,力促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这么说,目前加快农业发展时机最佳、空间最大、前景最好。要顺应发展形势,抓住机遇,大力推动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抓好农业产业发展不能动摇

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升经济整体的竞争力,有利于加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家可以感受到通过这些年抓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这其中,最大的因素、最功不可没的因素就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果业、烟叶产业的发展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农业产业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了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了劳动力价值;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了财政增长、农民增收,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继续健康发展。

第三。抓好农业产业发展不能放松

通过政府引导、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多年来。县已经形成了果业、烟叶、优质稻、生猪等符合外地实际的农业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较好的基础,并且发展势头良好。如我脐橙产业,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总产突破4万吨;烟叶产业,去年种植面积已达2.38万亩,收购烟叶7.26万担,实现烟叶税收达1087万元,创历史新高;生猪年出栏已达28.3万头;油茶林面积已达12万亩;优质稻面积达8万亩,其中米粉专用稻3万亩。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优势,经过各层级反复调研、论证,立足的农业产业基础、资源等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果业、烟叶、生猪、优质稻、油茶五大产业上。大力发展这五大优势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的农业资源优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生态环境好,山地资源多,使果业、油茶的规模化发展成为可能;的区位优越,毗邻闽粤,有利于生猪产业的发展;的气候、土壤,又适合烟叶、优质稻产业的发展。此外,发展这五大优势产业,还有利于借助现有的产业基础条件,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加快产业化进程。

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此。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布置上来,以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保证行动和工作的高度协调,真抓实干、群策群力,促进我县农业优势产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二、真抓实干。

这必将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发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需认识到三农”工作已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当前中央、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优势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务必要以清醒头脑、清晰的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着力推进农业优势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大规模扩总量、争上项目提水平、优化结构促发展。五大农业优势产业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的努力,2013年,实现加工甜橙面积5.5万亩,总产量达到1.4万吨;烟叶面积稳定在3万亩,收购优质烟叶10万担,上等烟比例达50%以上;年出栏生猪达50万头;优质稻面积18万亩,产量7万吨;低改油茶8万亩,新植油茶10万亩。需要明确的这五大产业是农业产业中的重点,要倾斜力量重点突破的产业,但不是农业产业的全部。的农业产业除了以上五大产业外,还有毛竹、工业原料林、瓜果蔬菜等其它特色产业,当然,也包括现在还没有,但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产业。号召发展五大产业,不是说只发展这五种,其它现有产业也要依照既定政策统筹兼顾发展,对现在没有但能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产业,也要积极探索。千万要防止只抓五大产业,其它全部放弃的理解偏差。要实现五大产业发展目标,务必要在六个关键环节抓好落实。

第一。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和操作性。要把规划落实到具体村组、田块、山头,并按照规划的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做大做优外地农业优势产业。

第二。对规模开发予以倾斜。二是要研究制定技术服务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证。三是要研究制定加工企业扶持政策,培育更具带动能力的加工企业。四是要研究制定提高组织化程度方面的扶持政策,强化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五是要研究制定市场营销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防止农民分散闯市场。

第三。积极引导规模化开发,培育规模开发户。二是鼓励农民与农民联合、干部与农民联合、个体工商户与农民联合、外商与农民联合等多种形式开发优势产业基地。三是要坚持抓龙头企业就是发展产业的观念不动摇,大力培养加工型、营销型农业龙头企业。

第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开拓市场。二是要组建、壮大市场营销专业队伍。三是要创新市场开拓方式,不合时宜的要摈弃,先进经验要学习借鉴。

第五。依照规范组织生产。二是要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依照有关规定禁止高毒、高残留、高突变农药流通,严厉打击出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三是要建立完善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

第六。绿色生态环保是独特的名片。要把生态环境维护和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现代农业。一是要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中,要大力推广生物、物理、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切实减少生产污染。二是要抓好农村垃圾处置工作。农村垃圾处置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今年新农村建设“三绿一处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乡(镇)要尽快成立相关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逐步建立农村垃圾处置机制,切实改善我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的生态、健康发展。

第七。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影响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县目前已经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实施方案》目的就是要突破土地分散这个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瓶颈,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二是要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林地使用权通过多种形式规范有序流转,鼓励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发展果业、油茶等山上产业。林业部门要合理管理、乡村要积极配合,促进合法有效的林地流转。三是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要建立多元化信贷担保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品种,积极探索农业农村金融制度,将更多信贷资金引入农业农村,保证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促进产业迅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

目标已经明确,现在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路已经确定。任务已经分解,关键是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态度要坚决、行动要迅速、措施要得力、效果要保证,决不能会议开过之后仍然不紧不慢、四平八稳,甚至无动于衷。全县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干,实实在地抓,真正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县里将成立现代农业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负起责任,亲自动员、亲自安排、亲自抓落实。

第二。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此务必高度重视。一是要编印各产业的技术资料,分发到乡镇、村组、户。二是要培训好乡村干部,使他能够胜任指导产业开发工作。三是要组建好产业技术服务队伍,为广大产业开发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

第三。要有全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产业发展,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主动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上下一致、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突出抓项目,紧紧围绕五大农业优势产业,各自口子上积极主动争项目、想方设法引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对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尽可能简化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要突出抓投入,县里将从今年起逐年增加农业产业专项资金布置,各乡镇也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业、扶贫、林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涉农部门要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前提下,整合捆绑资金,用于优势产业建设。

第四。必需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要广泛、深入、细致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要多层次、全方位大力宣传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重大意义和措施,要积极宣传引导群众制定家庭产业致富计划,要通过宣传典型,示范带动,激发群众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热情。

第五。要形成规模、见到效益、创立品牌,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打造我县五大农业优势产业是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要立足于“3年打基础、5年搭框架、10年成体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临时奋斗,一年连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切实干出成效,抓出亮点。

第六。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协调解决。要做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验收,年终一考核。从今年起,县里将每年安排一定奖励资金,对任务完成好,实施效果大的单位、乡镇、村和产业大户予以惩办奖励,对工作效果差、进展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就当前几项工作作一强调。今天各乡镇、县直驻县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都来了借此机会。

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在召开,一是人口计生工作。首先我将4月8日召开的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在这里作一个传达。4月8日下午。会议惩处了年度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对后进单位给予了否决”或“警示”省委书记苏荣列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人口计生委主任文红莲对全省认可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安排。苏荣书记的讲话精神主要是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动身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看待发展的问题上。而且更要看人均水平,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生难以逆转的临时影响。

二是要对人口发展的形势有新的认识。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省当前正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不只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难度没降低,而且统筹解决全省人口问题的压力前所未有。

三是要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有新的认识。当前。充分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临时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二、明确任务。着力推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更大进展

一要创新工作理念。更加注重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统筹处置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事业的良性互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把要素资源配置到与人的全面发展直接相关的领域,着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加注重用经济手段调控人口增长,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效果。要牢固树立统筹兼顾的思想。探索建立涵盖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综合指标体系的人口规划。

二要紧扣重点难点。自觉按政策生育、依法生育。另一方面,各级干部必需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及有关法律法规不动摇。对违反国策的人和事,坚决依法从严处置,特别是对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问题,要重点治理,该的要,该开除公职的要开除公职,该取消荣誉称号的要取消荣誉称号。三是要无缝隙地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四是要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能对群众生育行为起决定影响作用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要切实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简单以人口数量分配各种利益的做法,坚持以家庭为单位作为分配各种集体福利、财政补贴以及置换住房、安排公寓等,对确需按人口数量分配的应当以提高标准、增加份额等方式适当照顾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鼓励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防止发生多生多得利的现象。二是要切实完善稳定增长的投入保证机制。三是要加快健全优质便利的公共服务机制。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一是领导力量上只能加强。

二是目标管理上只能加强。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连续两年“一票否决”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予以免职。这次只对个别地方进行了否决”还有几个地方是警示”但“警示”就是警钟”希望以此为戒,及时改进,警示”后仍不见起色的坚决“一票否决”

三是工作合力上只能加强。作为衡量工作效果的重要规范。

人口计生工作形势严峻。要清醒地看到县人口计生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从市里督查、检查的结果来看,当前。不尽理想。一次是3月11日对周田镇河墩村的社会抚养费专项检查,反馈的情况是征收面不宽,只有69.23%征收率严重偏低,仅为14.78%另一次是4月8日对筠门岭、周田、永隆三个乡(镇)四清理、六落实”专项检查,反馈的情况是二女户结扎力度不大、孕前管理不到位、干部责任追究落实难。两次检查只看了4个乡(镇)情况,但反馈指出的问题可以说19个乡(镇)都存在具有普遍性。从基层工作现状来看。主要是计生工作底数仍不清晰,目前反映全县出生率只有5.31‰,新婚率只有3.23‰,掌握的孕妇女只有500多人,这些数据缺乏以实现省里提出的计划生育率达80%目标,而且说明全县隐藏的非婚生育和政策外出生还比较严重,没能够纳入管理视线。底数不清直接导致基础不牢、业务不实。从重点、难点工作的落实力度来看,完成任务进度缓慢。至4月10日,全县仅完成二女户结扎60例,时间过半,而任务完成仅占29%其他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也存在很大差距,从目前掌握情况看,还有600多例未落实。

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下一步。

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要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一是要认真学习省委苏荣书记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清全省、全市、全县严峻的工作形势;二是要认真学习宣传新修订的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让干部掌握政策,群众知晓政策;三是要认真学习理解省里的考核方案,根据方案抓落实。这三项学习内容要求各乡(镇)组织党政班子、乡(镇)干部、村干部开展不同形式、全方位的系统学习,使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市、县的决策布置上来,用超常规的措施,大力推动工作。

2扎实推进“四清理、六落实”专项工作。县“四清理、六落实”专项活动贯穿全年的人口计生工作。已取得一定效果。根据市里督查和县里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工作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各项底数不清的问题。这里明确一条纪律,就是乡(镇)党委书记对摸底工作负总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必需写出书面检讨,并向县计生工作领导小组说明原因。一是新婚率月进度低于0.8‰的二是出生率月进度低于0.9‰的三是孕妇女低于千分之五的四是对象在家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特别要强调的严禁弄虚作假、闭门造车、假造数据,否则同样追究党委书记、乡镇长责任。

3抓干部带头。并对所在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另一个是七所八站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清理问题。对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的要严格按法律法规处置,做到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和党政纪奖励三到位。县直单位,重点解决的干部职工不参与环孕检问题。对不参与环孕检的按县里的文件规定,给予除名处置。造成计划外生育的除对其自己处置外,对该部门或单位坚决给予“一票否决”

4切实提高迎检能力。省里已组织一支由全省业务骨干组成的专业检查队伍。做好迎检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必需做到党政主要领导重视、区域情况清楚、干部作风务实、部门配合到位。

5学习推广永隆经验。永隆乡曾是市里的重点管理乡。人口计生工作一跃成为合格乡,成为全县的先进,希望各乡(镇)认真学习借鉴好,争取有更多的乡(镇)成为合格乡,更多的村成为合格村。

二是春耕生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责。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三是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加快村庄整治工作进度。确保国省道沿线乡(镇)6月底之前有一批建设点达到基本成型要求。要抓好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庭院绿化,按“户集、村收、乡运、集中处置”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工理工作,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大等4个市试点乡(镇)圩镇整治力度,使圩镇“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要抓好“五新一好”整体推进工作,西江镇要对照市批复的实施方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四是财税收入工作。摩托车税的征缴要加快进度。做到应收尽收,做到均衡入库,为确保全年财税目标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

五是平安生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平安生产的监管。确保平安生产形势坚持平稳。

六是防汛工作。主汛期已经来临。该准备的抢险物资要准备充分,气象、水文部门要及时通报信息,各水库要落实防汛责任,服从调度,加强巡查,确保平安。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篇10

作者简介:韩燕(1968-),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

摘要: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依靠区位优势、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培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社规模小、重复性分散型经营;组织机构运行不规范;产、供、销体系不健全等,从而限制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杨凌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应当从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进行合作社之间有效合并或重组,扩大规模,创建品牌;争取政府在融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农民合作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杨凌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4-0044-04

杨凌是我国惟一的部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1997年批准成立以来,依靠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杨凌充分利用当地两所农业院校的科技优势和农业经济管理专家优势,以及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外科技示范的良好机制初步形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求相比,在诸多方面都不够规范,从而限制了其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杨凌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调查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杨凌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一、杨凌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杨凌区依靠区位优势、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培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以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畜牧养殖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在提高农民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产值明显提高;新型生产技术在专业合作社中得到应用推广,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民也得到了实惠。

截至2011年底,杨凌全区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94个,出资社员1909人,出资额3.8亿元,带动农户8450户。其中,蔬菜合作社203个,食用菌6家,苗木花卉9家,经济林果13家,种植业合作社28个,养殖业合作社32个,农机等服务业合作社4个。按照开展的主要业务性质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生产型(276个),销售型(5个),技术服务型(2个)。

在合作社数量增长的同时,通过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部分合作社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有1个合作社被农业部首批定为示范合作社,2个合作社进入省级百强社,10个成为区级示范社。杨凌示范区2007~2011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及行业分布见表1和表2。

由表1中可见,杨凌示范区近5年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蔬菜合作社更是以成倍的数量增长,增长最快的年份是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184.62%和240.54%,之后几年增长速度减缓,而合作社社员平均人数的增长规律也与数量增长一致。虽然合作社之间的注册资金额度差别很大,最高的3000万元,最少的只有几千元,但总的来说,平均注册资金却逐年上升。从表2可以看出,养殖业、设施农业和其他种植业的发展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这些主要得益于杨凌示范区的特殊地位、当地农业院校的农业科技的支撑,以及相关资金扶持等。

二、杨凌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存问题分析

虽然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规模、重复性分散型经营,缺乏发展后劲

杨凌的合作社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1],杨凌示范区占地面积仅有94平方公里,农村人口也仅有8万,而蔬菜合作社就有203个,平均每个合作社只有7个出资社员,辐射带动农户也仅30余户,而散户为主的合作社最多,占40%以上。这种小规模、重复性分散型经营局面如果不能改变,就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占据市场优势。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运行不规范

有些合作社至今未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机构,财务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都不健全;有的虽有制度,但管理极不规范,无专职管理人员,管理粗放;有些合作社名存实亡,根本没有开展工作。这种局面的形成给合作社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产生了诸多弊端[2]。(1)在出资入股问题上,由于没有明晰的合作社组织章程,合作社出资乱象层出,责权利混淆不清,运行不畅[3]。(2)大多数合作社都以实物(大棚和基础设施)出资,社员不入股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导致合作社资金严重缺乏,合作社运营与社员利益联系不紧密。有的合作社只是核心经营层人员出资入股,一般成员不入股或小额入股,从而出现一股独大现象,分配失衡。(3)有的合作社发起人以自家实体入社,但是这些实体产权不明晰,到底是合作社的,还是其个人的,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3]。

(三)合作社产、供、销体系不健全

多数合作社虽然已经成立,但并未形成完整的、运营顺畅的产、供、销体系。在生产上缺乏统一标准的技术服务,仍然是独立生产,无法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要求。在农资供应和产品销售方面,由于未建立起统购统销体系,既无法享受统一采购农资带来的利益优势,也缺乏产品销售时的市场竞争力。加之,大多数合作社还没有独立的品牌,不具备仓储、直销店、网络等营销手段,市场信息不畅,等客上门,被动销售,产品附加值不高。比如杨凌的“官村一品”西瓜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近年来有些社员群众盲目种植,且不按照生产标准统一生产,长此以往,很容易破坏品牌的信誉度[4]。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规章制度,引导其规范运作

在政府监督、帮助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一个制度框架,框架的特点是将合作组织规范性和发展的灵活性相结合。规范合作社入社成员,首先要规范成员构成,体现农民的主体性,不能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加入到合作社。规范成员出资,要提倡和鼓励合作社有条件的成员都出资。成员可以以货币出资,也可以实物、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作价出资;但不得以劳务、自然人姓名、特许经营权或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这一点要注意把握。其次要完善成员出资结构,尽可能做到成员出资与其在合作社内所作的贡献和所承担的责任相匹配,各个成员出资的份额要相对合理,尽量避免一股独大。同时,需要规范组织机构的设置,突出管理民主性,财务公开性,盈利返还性。

(二)进行合作社间的有效合并与重组,实施品牌营销策略

引导合作社在与市场对接中进行适当的合并或联合,在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某种共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较高层次上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大的规模,这样,既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又可以在产前生产资料的统购、产中标准化生产和产后销售议价的主动性方面具备优势[5]。

在注册商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申报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方面再做细化和整合,由松散、间接的合作经营向紧密、直接的利益联合体转变,逐步建立和树立杨凌的品牌,以“农科城”为特色,将同类的产品集中注册为一两个商标,这样商品的总量得以扩大,对外宣传和销售时也可以形成规模和合力,促进其商品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商品的知名度也会逐步提高[6]。不仅改变了合作社单打独斗的格局,同时也减少了交易费用,增强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3]。

(三)争取政府在融资及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为了扶持这一弱势群体,政府应在融资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以合作社名义或社员个人名义向银行借贷,作为合作社设施建设与启动准备资金;对有一定资金积累、接受银行验资、以资金入股为主的合作社提供借贷支持,允许以其农资设施作为抵押,并出台专门的借贷管理办法[4]。

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在农民合作社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合作社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7];(2)对合作社销售的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3)对合作社为其成员提供农业生产经营的服务免征营业税;(4)新成立的专业合作社3年内可免征各种税等;(5)对于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股息、红利等资金收益也可免征个人所得税,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合作社的管理。政府提供的这些优惠政策实际上也是一种调节杠杆,具有积极的利导作用。比如,为了鼓励合作社产业延伸、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合作社服务功能等,政府就在其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给予减免政策,从而正确引导合作社从事农产品深加工业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8]。

(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

缺乏人才是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拓展、组织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合作社的领办人,要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奉献精神,愿意带领社员共同致富[9]。

第一,要对合作社的领头人进行选拔、培训、管理和考核,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奉献精神,愿意带领社员共同致富,成为引领社员种植和销售的行家里手,以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并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二,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农村能人大户和农民等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农业专业知识、技术水平,随着合作社的业务向产前、产后延伸,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持。第三,要充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选聘技术、管理顾问,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服务,提高社员素质[10]。这样,通过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使合作社拥有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征兵.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

[2]乔志霞,顾妍.甘肃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以瓜州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1(11):36-40.

[3]张晓山.促进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的发展――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4-10.

[4]彭瑾,刘波,王力立,等.杨凌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6-23.

[5]阎述乾,何洲.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6-31.

[6]李敏,苏楠,杨学军.宜川农民合作社调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36.

[7]孔祥智,陈丹梅.政府支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7(1):17-20.

[8]张开华,张清林.农业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困惑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5):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