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十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4:56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1

针对这样一些困惑,大家都各抒己见,研究解决这些困惑的策略。困惑之一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缩短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

在《广州教学研究》的“关于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调查与思考”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76.47%的教师认为学困生上数学课时“边听边玩”,学困生中也有52.63%认为自己上课“边听边玩”;可见,教师和学困生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而认为学困生根本不听课的教师只占17.65%;所以说,学困生上课边听边玩,没有专心听课,造成课堂听课效果不好是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兼顾优差生,达到整体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尝试了多种做法。一、采用组与组比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1)在研究问题时,优秀生帮助学困生,教他们思考的方法,教他们如何表达思考过程;汇报时,优秀生和学困生共同合作完成,当学困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或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说时),可邀请优秀生帮助;汇报后,就能给他们组加分。(2)在做习题时,也采用比赛的形式,发动所有的优秀生去帮扶,每组最快做完的同学到老师处批改,如果全对,他(她)就是组长(负责批改全组同学的习题),组里其余的优秀生做完,可马上去帮助学困生,组长在老师指定的时间内全组都改完,那这组就可加分;半学期累计一次小组总分,教师就给予奖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能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除外,也减少了教师辅导学困生的人数,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需要辅导的学生身上。二、简单的问题多提问学困生。如复习旧知时,就多给他们表演的机会。三、复杂的问题多让学困生复述。如遇新知、难题时就可采用这种方式。

困惑之二,既然是属于思考题,就主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不做强性要求。自由参与是学生自觉、自为、自主地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由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不受外在压制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扩展、深入,参与反思,参与提问,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参与发言等等。没有自由参与的课堂生态,教师绝对主宰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是不可想象的。

困惑之三,在讲评卷子和作业时,可以让都对的学生到教室外去适当的休息。或者是安排他们做自己喜欢的题目。比如可以做一点奥数之类的题目。这样的安排,对那些聪明能干的学生是一种肯定和奖励,

让他们学就学个塌实,玩就玩个痛快!如果让他们留在教室听他们已经懂了的内容,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还会讲小话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周围那些不会的学生。而留在教室的学生,人少且可以针对性的讲解,让他们把不懂或者说不透切的知识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2

关键词:新课改困惑;协调沟通;合作探究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新课改已经有一段时期了,在此期间,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校长,更是因为处在教学的第一线而倍感使命光荣和任务沉重,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体会到一些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以及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困惑。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这些矛盾和困惑,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以便和同行探讨。

一、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分析

1.如何使用教材的困惑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学的依据。如何在新课改中使用教材,一直是广大教师探讨的问题。新课改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这一提法,让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使用教材了,特别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更是让一部分教师对教材无所适从。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教学目标,科学使用教材,引领学生从一个台阶登上另一个台阶。这样的把握,需要教师对教材要充分理解和有效把握,同时把握好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而这个外延到底要延到什么程度,是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延伸也是个问题。

2.实施合作探究学习的困惑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能力形成和提高,所以积极倡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协调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发展,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它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被隆重推出。但是在实施中,教师也有一定的困惑。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这样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担心学习效率无法保证。但是学校和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都在积极提倡新课改,似乎教学中不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所以不管什么课程、不管什么内容,只要是教学活动就一定要有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一定要分小组进行讨论,甚至有一部分老师将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为一种调节教学节奏的方法。

二、破解新课改中的困惑

1.正确理解,充分把握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教学的依据,钻研教材、正确理解编写的意图,是正确使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校本教研,重视同年组教师的集体备课,采取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的形式,发挥大多数人的智慧,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后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这让很多教师难以适从。以往对教材的依赖,对教材内容的权威性的敬畏,都让教师感到很茫然。

比如,科学教材内容中,只是给出了科学现象没有最终的结果,学生如果不亲自试验,就无法获得知识。但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有很多试验受条件限制无法开展,这让教师很烦恼。怎样给学生讲解,讲解什么,讲解到什么程度,老师就把握不好了。科学教材的使用成为教师的一大困惑。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的准备,保证实验的开展和实验效果的提高。

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教学,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应该达到的篇幅数量。所以在这方面,教师就可以根据古诗词的风格和作者,拓展教材,让学生搜集和背诵同类风格和同一作者的其他诗篇,这样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储备。如,讲王维的诗词,就让学生搜集王维的另外作品内容;讲解边塞诗词,就让学生搜集其他诗人写的边塞诗,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便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2.恰到好处,适时高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学生讨论的内容与教学关系不大,或者是讨论的深度不够,蜻蜓点水似的浮在上面。如今的小学生,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媒体空前发达。接触新鲜事物又多又快的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往往让教师瞠目。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做到恰到好处,适时高效。

如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选择讨论的问题,正确选择合作探究的内容,恰当使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为学生设计讨论的导学案,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相互讨论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正确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确保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我国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后果。新课改的实施犹如破冰船,具体在教学中,教师还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和困惑,有待于在今后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完成上述要求,这就要靠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所以铁岭教师学院刁悟老师主持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会帮助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有新的认识和实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开题会上,认真听了各县区老师讲的数学课。在课堂上,亲眼看到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聆听了刁悟老师对"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讲解。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深刻认识到:"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平台,建立起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可是村小如何进行"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谈村小"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与对策。

1.困惑一及对策:班级人数偏少

村小的班级人数超过10人的都很少,有的班级甚至只有两三个人,这对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困难。有的班级勉强分两组,有的班级全班就是一组,怎么办?难道我们就因为学生少就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了吗?假如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就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就会回到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这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相违背的。

学生少也不会阻止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脚步。于是我们找到了对策。每个小组最少可由2人组成,每个人身兼数职,完成合作任务。一个人既是小组长又是记录员又是汇报员,另一个人就是补充汇报员。两个人可以在小组里轮换角色,从而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如果一个班级只有2个人,那全班就是一组,让一组完成两组的任务,合作汇报2次。在2次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比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获得的数学知识,注重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比老师讲解后,学生直接获得数学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种重复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是比不合作强的多。这毕竟是小组合作学习后获取的数学知识,这么做也的确能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2.困惑二及对策:教师年龄偏大

村小的教师年龄偏大,多数超过50岁,有的临近退休。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同时对"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不清楚。加之教师备课加大了难度,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都要有充分的考虑,而且还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技能、技巧进行培养和训练。由此教师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面对教师避重就轻的想法,专门召开一次"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专题辅导,就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大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建构主义理论,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辅导,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认识,他们深刻认识到:这个实验课题功在现在利在千秋。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这也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我们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与挑战,我们必须开展"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专题辅导,统一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解决了教师的畏难情绪,教师逐渐按开题报告的要求,在课堂上开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并逐步的实施。

3.困惑三及对策:学生素质偏低

就村小的现状,能在村小上学的学生,整体上看素质偏低,这是事实。因为素质好一点的学生都纷纷转走了。面对这些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们确实很困惑。

我们的做法是,其一,从低起点开始,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合作学习,那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耐心指导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的信心。其二,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学习的技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补充、学会接受。其三,培养学生的评价技能,体会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在课堂上用简洁的语言谈学习收获。凡事不超之过急,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4.困惑四及对策:教学设备滞后

村小的教学设备无法同城镇小学相比,教室里没有白板,仍然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模式。电教设备只能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陈旧的设备。教师年龄偏大,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很困难,更不用说自己设计制作教学课件了。甚至有了课件也不会使用,这就阻碍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4

[关键词]: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策略

一、初中男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前期调查与分析

初中语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的学科。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将来出国深造等,语文素养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的要求和人们的共识。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为此,学校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对初一至初三六个班中的男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统计如下。

调查的项目小学语文学习状况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初中语文学习心理初中语文学习成绩

班级人数优秀一般差浓厚一般没兴趣愉悦冷淡困惑优秀一般差

初一(2)(5)5249.6%38.2%12.2%28.6%50%21.4%20.7%46.6%32.7%15.5%45.6%38.9%

初二(7)(10)5451.7%40%8.3%19.7%47%33.3%16.7%41.6%41.7%10%43.3%46.7%

初三(13)(14)4944.3%43.7%12.0%9%37.7%53.3%9.3%32.3%58.4%8%33.3%58.7%

从调查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男生一般在小学时的语文学习兴趣强烈,且成绩较为优异;进入初中,随着语文感性特征的凸显,男生语文学习兴趣递减,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语文学习中存在普遍的现象是:女生的学习成绩大多好于男生,随着年级的递增,男生的学习困惑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不断调整和深入,语文内容的形象性和感性日益突出,男生原有的以识记为主的学习方法逐渐淡出舞台。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往往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屡试屡败。他们困惑、迷茫、焦急、烦躁,无从排解心中的郁闷,有的严重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自身心理地健康发展。

可见,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从升学要求来讲,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必须进行语文测试,若这一学科成为学习上的严重障碍,则于升学深造不利;语文又是一种素养及文化修养,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公民,以“语文”来体验生活和观察世界,以“语文”来思考问题,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迫切要求。因此,现在超前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对培养初中男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改善公民素质,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产生的深层探因

1、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导致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工具性、思想性为其本质属性,以知识性、文学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般属性的基础学科;它的根本特性是人文教育性,它的主要内容是文学教育,即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工具性是语文的附属特性。

到了初中,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日渐凸现。和小学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内容更是抽象、灵活、感性。语文是一门值得回味的、动态的、情感的审美学科,而不是僵化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体系。再加之初中语文明线上是关于语文知识的传授,暗线上是关于思想情感的渗透,学生的着眼点很大程度上只关心“知道了什么”,而不关心“我体验到了什么”。初中男生大多长于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而短于形象思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困惑心理的必然性。

2、青春期生理机制的不断变化,造成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正处于人生豆蔻年华阶段的初中男生,他们渴望理解,向往美好。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及身体发育的日渐成熟,他们对异性的态度由封闭、被动转为好奇、主动。开始关注对自我的认识,对青春期的自我认识,对人际交往学习的认识,尤其是与异往和校外人际交往;对未来社会对人要求的认识。因此,上课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没有小学时的“正襟危坐”、“聚精会神”。课余时间,他们倾向于与他人交往,注重发型、衣着打扮。这客观上导致兴趣点分散,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初中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十分脆弱,有时外界的“一事”、“一言”会导致他们几天精神萎靡,不能自制。如果消极负面情绪得不到劝慰和疏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既而严重影响学业进步。这就与语文学习需要的“执着、坚韧”精神,大相径庭,格格不入。

3、受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性的影响,引发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初中女生对于识记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如语文、英语、社会思品等兴趣浓厚。因为它们容易感知,容易产生联想与想象,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此相反,初中男生生活上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感情上往往不够丰富细腻,不愿意关注现实生活。初中男生特定时期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对待语文,如同“九天玄女”,“高处不胜寒”。我们知道要学好语文,需要情感的投入,生活的体验,甚至体察细微,身体力行,这就使初中男生不寒而栗,畏惧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的“模式化”思维严重,回答问题总喜欢像数学那样“找框框、寻套路”。然这一招并不灵验,结果愈考愈挫,丧失了学习信心,产生了困惑心理。

三、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如下策略:

(一)“数据分析+三年跟踪”的积累资料库策略

根据抽样调查的表格数据,进行抽取样本对比分析,着眼于三个参变量:“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一定的量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质变,男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应该从语文学科发展的特征、男生生理变化特征、男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诸多因素去考虑,进行三年的跟踪,然后制定合理有序地矫正措施,帮助他们消除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其主要数据分析表格设置和操作程序有:

1、初一新生入校后立即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他们进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等。具体包括《初中语文学习心理调查表》、《初中语文知识重难点掌握程度调查表》、《初中语文学习认知水平调查表》等。

2、初一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的语文成绩的波动状态及语文学习心理动态。具体包括《中小学语文知识衔接点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困惑心理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自信程度调查表》等。

3、初二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其语文成绩变化、本阶段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程度、困惑心理的缓解及消除程度。具体包括《初二语文学习状态调查表》、《初中语文想象思维能力调查表》、《初二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缓解程度调查表》等。

4、初三学生中考结束后,立即进行信息反馈,了解中考语文答题的心理状态及在此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缓解、消除程度及在中考应试中发挥的作用。具体包括《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意向调查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调查表》、《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消除程度调查表》。

(二)“群体亲近、疏导+个性教育”的心理辅导策略

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一般是不易被察觉到的。究竟有哪些困惑,这些困惑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往往是秘而不宣,教师一般只能从分析表象去感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让学生消除心理隔阂,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必须最大可能的赢得学生的认同,让他们首先愿意听语文课;只有愿意听课,才有听懂的可能,也才有学好的可能。平时采取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谈话式、书信式、网络式。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困惑,从自身的客观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加以全方位的思考,然后做好分门别类的安抚和疏导。其具体做法如下:

1、增强学习信心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瞬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信心;要把语文学习的落后归因于努力不够,书读的不多,而不要认为是他们能力低,头脑笨。例如某实验班中的小戴,因患小儿麻痹症,性格内向,言语不多,成了班中的学困生。可是一次偶然的表现,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我。有次上课,从来不抬头的他,竟然抬头看我上课,我心中大喜,于是灵机一动,及时地对他进行表扬,鼓励同学向他学习-----抬头挺胸,认真听讲。接下来的课中,发现小戴始终抬起头,认真听我上课。课后我顺势而导,进一步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激动,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的,老师也会帮助你的!”后来,他变了,渐渐地卸下了自卑的包袱,增强了学习信心,消除了语文学习上的困惑心理,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地改变,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2、提高学习兴趣虽然初中男生的性情比较豪放粗犷,但心理比较脆弱,对他们也要多加关心。我们提倡作文、试卷面批面改,多写激励性评语,多与他们交流,使之乐于与老师相处,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赖感。这样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作文要求,我每次都要特意“照顾”男生,尤其是对作文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更是倍加呵护,生怕戳伤他们的自信心。提出每次作文只要满足一个要求,作文就打80分,如果让我在作文中还能发现到其他优点,每处再加一分。这样,他们的作文自然打上高分。我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赢来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学生“爱屋及乌”,从心理上开始接纳作文,渐渐地喜欢上作文,自然更乐意上语文课了。

3、加强个别交流要重视同男生的个别交流,针对男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效果及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做好记载。针对意志薄弱的男生,我们采用认知疗法、转移注意力疗法,经常鼓励他们要知难而进,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地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对上进心强的男生,则采用升华的方式,让他们将目标转化为动力,不断提高自己;对较自卑的男生,除采用认知疗法外,重在采用过度代偿疗法。当然,对于各种心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采用某种疗法,更多的是综合疗法。

例如在与张某谈话中,了解到造成张某厌学心理的真正原因,便下定决心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勉励他,相信“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的理念。帮他制定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并再三叮嘱,要克服缺点,遵照执行。先从上课,再到作业,由浅入深,提出要求,不断约束松散拖沓行为,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值得欣慰的是一学年下来,张某进步显著。

4、鼓励自我认同心理学家艾里逊认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了解自己,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同观。现代心理学家研究成果已证明:个人的自我认同水平对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我们要求男生在生活中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因为好的姿势和面部表情会改变人的心境、气质、态度和自我感觉。要鼓励男生学会自己相信自己,学会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个别咨询的时候,尤其强调要宽容善待自己,用这种积极的方式去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拥有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状态。

5、倡导心理咨询男生的心理状态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因此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鼓励男生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向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倾诉,真实反映各种心理困惑,然后根据心理学原理,加以及时疏导,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参与学习。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生平时有问题可以去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问题等。

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发展性辅导的心理课程等。

(三)“四动+八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策略

1、引发多角度互动策略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文课难听懂,二是语言品析难理解。初中语文课程固有的性质,要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因此,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一剂良药。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把单一的耳听,化为“手动、口动、脑动、眼动”(四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掌握语文知识,感受语言魅力,引领学生去遨游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2、充分体现“八化”策略繁琐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正面问题反面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运动问题静止化、恒等问题不等化、一般问题特殊化(八化)。例如,抽象问题具体化,是针对男生擅长于抽象思维,而短于形象思维而提出的,对于言语教学而言,抽象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问题,应引导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从最简单的生活体验入手加以剖析,从而感悟思想内容。又如,陌生问题熟悉化是指在新情境、新的问题背景下,诱导学生如何理解感受,直至深刻体验。很陌生的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其解决方法思路都是已学过的或十分熟悉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再如,正面问题反面化是对时代久远,学生体验不深的古人作品,正面入手往往较复杂,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一时难以理清头绪。如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问题,可以直接有效地从反面入手。还有一般问题特殊化,是指“一般的条件”“一般的结论”不易发现,其语文特征,若从极端情形、特殊角度考虑,则豁然开朗。如,对诗歌“意象”的领会,就应采用“特殊化”策略,引导男生领悟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怀。

(四)“激活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的长足实效策略

语文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因此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防微杜渐,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重要环节。尤其要做好的是以下几方面:

1、注意衔接,平稳过渡搞好中小学内容的衔接,可以弥补男生在学习内容与思维方法上的落差。小学语文基本上是平面型直观性语文,进入初中转化为立体型情感性语文。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如开学后就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就要明确告知学生,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程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偏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学多,学生学习地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2、找准难点,有的放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优劣,并不全取决于记忆和背诵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最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用学生的眼光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学生,选择教法。在语文学习方面,男生比较理性,学习较随意,喜欢做以识记为主的基础题,而对以感性理解运用为主的阅读写作,以及综合性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勉为其难了。尽管男生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强,但他们思想松懈、自由散漫,上课不记笔记等缺点,导致他们往往捕捉不到课堂讲解的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因此,教师要指导男生“敞开心扉”,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规范语言表述。对探究性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先指导他们学会筛选信息,分析问题,形成自己观点,然后学会用语言来表述自己观点等语文思想。这样有的放矢的将“困惑”转化为若干易于解决的小问题,“困惑”也就不困惑了。

3、循序渐进,春风化雨“分散难点,逐步提高”,也是预防困惑心理产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时适度台阶。一节课只突破一两个难点,一次作文只实现一个小目标,一套试卷只设计两到三个难点问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信心倍增。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引导,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男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又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情感触发,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成。

4、精心打造,激活特区初中语文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思想方法、情感体验上,都存在很多难点,这些都是初中男生易产生困惑心理的重要根源。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学生最近发展区,使语文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身上具有程度不同的八种智能,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技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拥有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而男生似乎在语言智能上,天生不及女生,教师要充分挖掘男生身上的其他多种智能,并利用其某一高程度智能,唤起埋藏于心底的成功的喜悦,来树立其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之信心十足的发展言语智能。例如,利用男生喜欢历史的特点,在上《隆中对》一课时,课前就布置男生去完成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结果发现课堂内男生特别兴奋,极力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显然不错。

春风雨云渡,舟过水无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见效的容易事。所以教师平时要指导男生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的知识(甚至看似无关的),办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精彩美妙的语言素材统统存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壮大、丰富、充实。“钱包”鼓了,学生自然就“材”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自然会培育出心灵的绿洲,释放出灿烂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5

【摘要】排列组合是生活中常会用到的数学知识,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就陆陆续续地接触过一些,因为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们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排列组合无论是从思考方法上还是解题方法上,都显得比较特殊,它不但抽象、还比较灵活,同时又有很强的概念性。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思维不够严密,那么就容易犯“重”或“漏”的错误,要做到不重不漏,不但要掌握好该知识点,还要拥有严密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排列组合;解题思维

从这些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有关排列组合方面的知识在理科试题中几乎是每年必考的部分,特别是与概率或概率分布相结合考查。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还是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全面地考虑各种情况。在备考复习时,教师都会系统地对一些常考的知识点或题型进行专门的复习,比如说常见的相邻和不相邻,分配和不能排或必须排的问题。但从平常的测试和一些课后练习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总感觉有困难,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困惑。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该知识并没有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所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下面我将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教学过程设计概要

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本质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根本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深入学习知识,只是掌握了一点简单形象化的知识,是很难应对各种灵活多变的问题形式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如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整体上感知并理解排列及组合的概念。再进一步学会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和组合数公式。不是记住公式就是掌握了知识,要深刻理解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才算是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在学习了相关的概念和公式后,就可以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最后进行总结,总结所学的知识,总结推导的方法,总结思维的方向,总结解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都要再简略地进行总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比如说要先合理地进行分类,再进行分步,在解决含有约束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时,可以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再按事件的实际发展过程进行适当的分步,这样就容易做到“不重不漏”,克服了不重不漏,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说是小问题了。又比如说在题目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元素,那么这类元素就要先安排好,再处理其他的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传授,正确的思维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出错率,要让学生从形式上理解方法该如何使用,从本质上理解为什么使用该种方法。

二、学生常见困惑的原因分析

在学生常见的一些错误和困惑当中,尤其又是以“重复”计数更为严重。对于这些问题,能仅仅是把原因归结为粗心吗?很多学生在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困惑时,都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只是简单地归结为自己太过粗心,这样并不能让学生找出真正的原因,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学生还会继续犯相同的错误,学生心里的困惑还是没用得到解决。从教学实践中以及学生的一些作业和测试的反馈中可知,学生出现“重复”的这种错误主要还是因为对计数的分步不合理,由于对知识方面还存在困惑,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自然就很难用合理的分步去把整个事件搞清楚。

比如,5个不同的小球分到3个不同盒子,每个盒子至少一个,那么一共有多少种分法。在这道题中,很多学生是这样分步的:先在每个盒子中放入一个球,共有60种方法,再把剩下的两个球放到3个盒子中,共有9中方法,所以总共就是有540种方法。这种重复计数的方式非常普遍,也是教学中一个容易忽视的盲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多讲两道例题就可以的,而是要从本质上去理解知识。在这里,学生只是关心完成这件事情的相关的可行办法,而没有注意到这两步之间是否存在影响,还是相互独立的?其实,前面选出来的小球和后面选出来的小球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有意义的顺序,如果不分析和理解好这个顺序,那么出错就成了必然的了。

三、反思及方法

教学就是一个思维的碰撞和形成的过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和角度,得出来的结论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对于各种不同的思维和看法,教师一定要重视,并提倡学生多交流合作。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困惑,可能教师也只是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尽快解决问题。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是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对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进行反思,从各方面综合起来分析原因,帮助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回归到排列组合原理的本质,分布计数的原理就是把每一步的方法数相乘,如果问题比较复杂,也可以采用穷举法,虽然看起来有些机械和死板,但很多时候它却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中最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对高中数学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理解和运用上,否则一旦遇到形式比较灵活的题目,就不能自如地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了。所以,我认为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还是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和原理,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本质理解,学会举一反三,消除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参考文献

[1]闫旭.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10期

[2]徐文强,李秀青.浅谈如何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10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6

[关键词]师徒结对小组合作明确责任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21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这样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成功的教学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师徒结对,小组合作”就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师徒结对”更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补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师徒结对,明确职责

1.组内分层合理结对

首先,我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数学基础好,思维能力强.B层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但思维能力欠缺,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C层学生数学基础弱,又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中a是师傅,B是辅导员,C是徒弟.同一组中有两对学生是师徒,另两名学生是辅导员,协助组内师傅一起帮助徒弟.

2.举行仪式,明确职责

为了使学生慎重地对待这件事,我专门组织了一次很正式的“师徒结对”仪式,向师傅颁发“资格证书”,明确师傅和辅导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了徒弟的任务与要求,师徒签订了结对协议.通过这种仪式让师傅和辅导员更有使命感,让徒弟也有一种敬畏之心.明确师徒职责:师傅在课堂内外要主动指导徒弟预习功课,答疑解惑,监督徒弟完成作业,组织各项数学学习活动.徒弟要谦虚接受师傅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师傅交给的学习任务,然后必须做到每天能向师傅提出两个问题,登记在“疑问本”上.

二、“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内学习方式

师徒结对后小组在课内的学习方式流程是:预习指导师傅批改课堂交流徒弟展示课堂检测师傅评价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1.课前预习,课上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通过编制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然且在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归纳点评来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完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尤其在“预习完成导学案”这个环节培养的是学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C层学生基础差,思维、理解能力欠缺,所以往往很难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组内师傅们的帮助和辅导,先当起“小老师”,然后师傅把徒弟在预习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记录在“师傅答疑本”上.

2.课堂交流,徒弟展示

在小组课堂交流这个环节,我让小组中师傅们先和B层的学生讨论交流,互相答疑解惑,让徒弟先独立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把困惑的问题记在“徒弟问疑本”上.等师傅讨论好后再来关注徒弟的想法和困惑,由B层学生协助帮扶,经过交流讨论后,让徒弟展示部分他已经弄明白的知识,对于还没弄明白的问题再寻求老师的帮助.

3.课堂检测,师傅评价

在课堂评价这个环节,按照分层原则设计a、B、C三个层次的作业,其中a层内容是徒弟必做的,其他组题选做.徒弟完成课堂检测后交给师傅批改,由师傅结合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徒弟课前及本节课的表现与课堂检测完成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评价.

4.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一节课结束,我要求徒弟们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和反思.首先是总结这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其次是反思这节课还存在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题不会解或者没听明白.要求徒弟准备一本“徒弟问疑本”,把课上课下不明白的问题登记在本子上,利用课余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三、“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后学习方式

小组课后的学习主要是课后作业的完成及订正情况,在小组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我遵循下面的方式:作业分层独立完成师徒帮扶合作订正教师讲评反思提升.

1.作业分层,独立完成

对于作业本及书本的课后作业我都做了一定的分层,徒弟只要完成规定的一部分就可以.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强调在做作业时不能交流讨论,一律独立完成.尤其是徒弟们,遇到困难不能依赖.要学会独立思考,遇到实在想不出来的问题就记录下来,等待下次交流讨论时再让师傅们答疑解惑.

2.师徒帮扶,合作订正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7

我们都知道,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课改势在必行,也知道课改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对广大的教师来说这毕竟是一次大考验,因为我们必须摆脱已有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即使以前曾经思考过的,但真正实践的时候又是一回事,是否能经得起这次考验,可能在很多人心里都没谱。

教师困惑之一:教育观念如何转变?

回顾以前的教学方式,那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工程师,是园丁,是蜡烛,是一桶能灌满所有学生的碗的水,工程师、园丁、蜡烛是教师们的最高境界,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在新课程理论中,“工程师”这一称号显得教师的工作太机械,“园丁”这一称号使教师工作忽视了“花朵”的个性发展,“蜡烛”这一称号不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再生性和可持续性。这可以说是一个观念的急转弯,对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中国人来说,要把这种观念真正地转变过来,不是进行一两次培训、喊一两句口号就能做到的。

教师困惑之二:新课程下如何评价学生?

既然教师教的是学生,那就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怎样的学生才能算是好学生?如何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行为?以前的评价体系是不是该完全抛弃了?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一困惑也是教师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然而很显然,新课改下新的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科学化、规范化。

教师困惑之三:家长,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8

关键词:小组教学;大班;高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但是,在运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产生了许多困惑和不解。

一、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困惑

1.班额过大,班级人数过多,实施小组合作困难重重

现在在我国许多中小城市不少学校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有的五、六十人一个班,七十多人一个班,甚至在一些学校人数竟达到八九十人。在这样的班级里,教师上课要运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困难就可想而知了,经常会不知从何处下手。

2.我学校班级的学生座位编排不便于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组织教学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人数最佳应在6人至8人之间,而且这6人或8人应该围坐在一起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一些班级不仅班额人数过多,而且学生的座位都是按纵向顺序排坐的,两人一桌,而且往往10到12人为1组,甚至14人为互助。在这样的班级里上数学课,如果教师采用6~8人围坐的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必须要重新调整学生的座位,这样非常不便,不仅每次上课前,教师必须在课前休息时间搬好课桌,费时费力,而且也影响班级的管理。这也是教师在平时的课中极少运用小组合作进行数学的主要原因。

3.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运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才有效

是不是每节课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年轻教师感到比较困惑的。虽然现在许多专家都认为只有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一个人无法解决问题产生迫切需要借助小组的智慧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才会有效。

二、如何在大班额下进行小组合作

我的体会是: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就近“二”与“四”为组来组织教学。

当然,在一节课中,我们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综合使用这两种方式,使它们互相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9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84-03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一线应用型人才,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也要冷静地看到,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上大学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不再是难事。随着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性,录取的多层次和就业的多元化,高职学生承受的诸多压力也不断增大,表现出自卑、倦怠、逃避甚至厌世等心理困惑现象。事实证明,心理困惑容易引发心理疾病,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对他人及校园和谐环境建设构成一定威胁。

一、高职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

1.家庭的高期望与现实的状况形成巨大落差

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许多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的高职学校,希望他们学有所成,有体面的工作,体面的收入,改变父辈从土地里刨食的窘境。然而现状却是:高职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就业竞争力缺乏,将来大多要从事一线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这和家长的殷切期望是有矛盾的。这种落差导致高职学生压力过大,产生对不起家人、白花学费等感觉,悲观逃避、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应运而生,严重影响其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2.想学好的美好愿望与事实上没学好的冲突

面对家长的殷切希望和就业的现实压力,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谆谆教导下,许多高职学生都把上大学作为一个新的开端,希望在新的环境中学好知识,提高竞争力。学生非常清楚,大学的专业教育肯定不同于高中的应试教育,虽然他们想学好专业课程,想提高综合素质,然而,遗憾的是,部分学生面对城市生活的种种诱惑,加上基础薄弱、惰性和方法不当等原因,没过多长时间,就又丧失了学习热情和动力,开始暗示自己不行,表现为自卑、厌学,对考试充满恐惧,慢慢丧失信心,开始混日子。[1]

除了以上主要原因外,还有其它一些原因,如环境不适应,人际情感困扰等。在环境适应方面,很多高职生进入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生活由父母照顾变为自我管理、独立生活,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学习,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样的转变,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人际情感困惑方面分析,高职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对人际交往有着较强的需求。由于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他们都存在不小的差异,加之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集体的概念,在日常的交往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摩擦,如果处理不恰当,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2]

二、高职学生心理困惑的应对之策

面对目前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不能等闲视之,要充分重视。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困惑过多,压力过大,不但严重影响他们的自身学业和日常生活,而且严重影响学校向心力、凝聚力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推进。教育者要深入研究,多措并举,及时发现和排解学生心理困惑,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建设和谐校园。

1.明确高职教育真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新生刚入校,就要抓住其入校时的迷茫心态,作好专业教育工作。开学初,校系两级重量级领导亲自为学生做专业指导,让学生明确:高职教育就是培养一线工人,条条大路通罗马,做一名优秀的一线蓝领也是成功人士。在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豪感,努力培育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始终将专业方向和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下去。同时,引进企业文化,通过参观企业、顶岗实习、假期实践、企业家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在实践中长才干,提高职业素养。通过一系列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高职专业和本科专业的区别,认识到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分析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我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重新树立自信心,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切实重视素质教育,建构覆盖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体系

高职院校要切实重视素质教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各种活动资源,从科技活动、学习竞赛活动、文艺活动、学生社团建设等多角度出发,关注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构建起覆盖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文化体系。课外活动体系覆盖的人越多,受益的学生就越多,更多的高职学生会在活动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集体活动中成长。这种经历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学校的个人地位及自我角色,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可进行团体咨询,通过举办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班和心理咨询培训班等形式,使这部分学生从中得到训练,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之中。广阔宽厚的群体支持会帮助高职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去面对挫折与压力。

3.有效开展心理疏导,提高学生情绪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教育者要勤于观察,做好记录,通过各种方式切实关心和指导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心理困惑多的学生大多不自信。因此,要开展自信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教育者尤其是学生管理一线工作人员,要多赞美和表扬学生,让他们体验到肯定和信任的感觉;同时,委婉分析学生的弱点,教导他们辩证地看问题,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管理情绪,自觉驾驭生活。可以开展宣泄心理教育,通过交谈讨论、提供建议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心扉,帮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忧郁等困惑,以便把心里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出来。教师要刻意指导、帮助学生通过建立友谊,与自己的知心朋友倾吐内心的苦衷,使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锻炼加强了,那么将获得较为过硬的心理素质。学校要经常举办心理卫生讲座,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让心理困惑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一些自我调适情绪的技巧和方法,减轻内心的冲突和不安,缓冲心理负荷,除掉精神障碍。

4.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服务学生。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高职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离开坚强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不行的。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队伍建设,整合力量,系统考量,构建校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切实为心理困惑学生服务。

第一,重视心理咨询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领导应关注学生心理困惑问题,支持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给予充分的经费支持和场地保障,建立心理资讯室,鼓励相关教师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教师要全力支持和全程指导心理健康类大学生俱乐部的活动,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常见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意识到心理问题是可以调节的,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3]

第二,优化系党团领导和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从与学生接触的情况看,系级党团领导和辅导员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惑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党团领导和辅导员的民主意识和亲切作风会让学生产生自然的好感,激发他们主动融入集体,畅所欲言进行倾诉。因此要改变冷冰冰的管理方式,切实服务学生,优化党团领导和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深入学生宿舍调研、班委汇报、重点谈心等多种途径,了解和关心心理困惑学生,提前发现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针对有心理困惑多的学生,要主动找其谈话,经常与其沟通和交流,了解问题所在,找出根源,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更加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第三,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班级层面要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很多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隐蔽性,由于身份、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有心理困惑的学生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使得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长期累积,会形成更大更复杂的问题。鉴于此,可以考虑在班一级设立心理委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同学之间接触较多,关系密切,年龄相仿,更容易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可以选积极乐观、人缘较好、为人随和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一职,也可由性格开朗的其他班干部兼任心理委员。

参考文献:

[1]陈桂兰.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原因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篇10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方法和技巧;数学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05-02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来年,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一直用一种课堂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不断的偿试和总结,我发现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我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具本做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精心编写学案,提高学习效率

《学会生存》的作者埃富・富乐在书中说到:“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爱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新课程几经改编后,现在的课本内容对同学们来说更便于看懂读懂,但数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不那么容易理解和自学。尤其对广大学困生而言,读懂数学是多么难的事。因而对学生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仍产生巨大的阻力。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课前总认真备课,理清重难点后精心编写学案。在学案中,通过日常中加入日常中的生活实例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学生可操作且观察现象明显的小实验做铺垫,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与课本知识发生联系,极大降低学生自学难度。对难点内容,我在学案中通常采用小组协作合作探究形式,利用集体力量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以达到领会、理解知识内涵的目的。

二、精彩引入培养浓厚学习兴趣

爱迪生一生中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但他一生却有众多项的发明,因为他对他的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数学总感到很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因而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好。我在课堂上总想些点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常用的方法有“变魔术”、“玩游戏”、“找对子”等等。

比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采用“变魔术”的方法引入新课。我在课前选好一个盒子、一块平面镜、一小块木块和一张毛巾。将镜子按要求事先固定在盒子中。课堂上演示前将小木块放入盒子中,把盒子放在水平讲台上,学生通过观察会看到盒子中有两个小木块。我接着用毛巾将盒子盖住,用手从把小木块从盒子口中取出。取出一个小木块后再用手掏第二块时,盒子里面找不到小木块,脸上露出惊讶神态。抽掉毛巾,盒子里也没有小木块。这时问同学们:“还有一个小木块哪去了?”学生们也感到不解,教师以此引入新课,学生为了能找到另一小木块带着神秘感和浓厚的兴趣步入数学学习中。

我从大量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利用类似这样的小片段来引入数学课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先学后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彩引入,给学生以一定的神秘色彩,使学生产生极大兴趣后,他们求知欲望空前强烈。此时,我就会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自读自学,掌握知识从而独自去揭开那神秘面纱。接下来的操作流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学案中自习内容的相关问题、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个体自我补充自学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相关自学任务并做相关的强化练习,最后是个体课堂小结。

在前一阶段中,学生个体自己独立学习,并独自完成自学相关问题和练习,之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学情况,主要是交流自学中相关问题及练习的完成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每个学生都进行对比并自行补充,充实,自学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小组内自行解决。

后一阶段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困惑知识点。首先给学生进行组内汇总所有组员的困惑点,以组内交流,生生互动形式,利用学生教学生的战术把一些困惑消除掉。接着大家集中力量讨论更大的困惑点,这时依据学案设定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大家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进而分析解决心中的困惑,或者通过集体智慧通过推理、演算等方式法解决困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并进行适时点拔,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能进一步思考提供立足点,帮助学生延展思维、更深入探讨重点问题,以便学生能理解重难点知识。

四、利用学案中导学功能提高学生数学动手和思维能力

几年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学,要在导学上下功夫。导,即开导,启迪的意思,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了困难,百思不得其解,就会泄气,要放弃学习。这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能顺着提示继续思考,学生的学习困难就会得到解决,就会觉得阔然开朗,学生的自学就会得以延续。因而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教师要关于进行导学。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握导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呢?我通常的做法是:

1、把握导学最好时机

导学实际上也可说成诱导,诱导要选择最佳时间,在学生最需要时进行诱导、在需要诱导的问题上进行诱导方可达到最佳效果。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捕捉电动机给予最适当的诱导和点拨,才能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导学方法灵活,方式多样

导学与学案设计密不可分,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已经想到导学时间和方法及方式。即使这样,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要随机应变,导学的方法方式可以随课堂教学实际变化而

变化,不是机械的,这样可以防止因导学方式单一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新意而失去信心。正所谓“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3、诱导要讲究艺术

教师在进行诱导时要讲究艺术,应在深放刻理解学生多方面情况的条件下,自然而然地熔入学生中、与学生平等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诱导,防止学生思维受僵化,定势化;在诱导前可为学生创设一定梯度的问题情景,使学生顺势领悟。

五、精心设计练习,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