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保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9:28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1

小学生环保创意活动方案范文1活动目的:

使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树立环保理念,使广大市民了解雾霾的伤害,共同做到多植树,少开车。人人心系环保,大手拉小手,共创绿色家园。

活动方案:

各校进行废物利用,巧手创美丽环保伴我行快乐征文绿色在身边创意摄影等有关环保,有关生态环境的创意大赛,从各类作品中评选出最有创意、最有意义、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举行环保知识大普及,环保知识竞答活动从中选出环保小卫士与优秀作品作者共同给市民发放环保宣传报,进行环保签名活动。

参与人员:环保小卫士、优秀作品作者。

活动流程:

一、各校将活动下达至各少先队员。

二、由少先队员回家进行准备、制作。

三、由少先队员将作品统一交给学校,由学校进行民主公正的评选。并举行知识问答赛。

四.在老师的带领下,各校学生统一来到泉城广场,站好队伍,举行绿色宣传活动。

五、由学生代表进行演讲。

六、各校学生进行宣传活动。给路上行人发放宣传海报,并给他们宣传有关环保的知识,请他们在绿色协议书上签下名字,与大家一起,为环保搭一把手,出一份力。

七、将各校签名总数进行汇总,大家一起约定成为环保我当先,绿色出行小榜样。

八、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九、各校学生带回。

小学生环保创意活动方案范文2一、活动目的:

为给充分发挥同学们和家长们的聪明才智,为校园、家园低碳环保生活献计献策,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学校决定开展以事事低碳,处处添绿为主题的低碳环保窍门征集活动。

二、征集内容要求:

1、征集内容包括:

(1)、节约用水、电等生活资源的小窍门。

(2)、学习用品等相关资源的环保金点子。

(3)、净化环境的金点子。

(4)、其他(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2、作品内容要求作者自创,注重实用性、可用性、可推广性。

3、作品表现形式:文字介绍、绘画、视频、录音

三、参加对象:全校学生与家长。

四、具体措施:

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征集,各班选出不同角度的优秀作品上交德育处(每班不少于5份)。

2、德育处与语文科组、美术老师评选出语言规范,生动,有哲理性的优秀参赛作品。

3、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展示,作者班级、姓名在作品旁边得以体现。

4、对优秀作品的作者予以奖励,同时评出低碳环保金点子优胜奖和优秀奖各若干名。

5、对优秀可行的创意将制作成小册子或者宣传单张,派发到社区进行宣传推广!

五、时间安排:

1、5月2日5月4日活动宣传、发动

2、5月5日5月11日创意征集、上交、各班评选

3、5月12日5月20日优秀作品校园展示、展播

4、5月21日5月22日评奖

六、注意事项:

1、班主任老师应安排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并给予指导。

2、要求作品突出学校、家庭特点,确保作品原创度要高。

3、作品征集截止时间为5月13日,请及时上交,逾期将不再参与评选。

小学生环保创意活动方案范文3一、活动名称:锦承济南

二、活动背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简短的一句诗,就囊括了泉城济南的市花与市树。这是高度赞扬了济南的天蓝、地绿、水碧、山青啊。而随着日渐经济的高强度发展和不断外籍人员的流入及市民的环保意识逐渐下降,促就了济南的历次污染危机。无论是雾霾还是垃圾成堆,都严重影响到这座千古名城。作为小市民的我们、主人翁的我们,也应当献出一份力量,竭力去遏制不环保行为的发生与宣传环保意识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三、活动目标:各位组织人员本着环保济南的理念鼓动市民与学生积极加入到锦承济南的活动中来,然后在活动中培养各位参与者的环保意识及向别人努力传达环保意义的能力,并使人人做到能自主树立环保理念与社会责任感。

四、资源需要:绿色环保的活动就理应围绕着环保开展,所以在资源需要方面,此次活动只需要些许废纸就可以。a4纸坚决不要,在环保的理念上,我们更应该做出实践性的事情来,不可以空谈其论。

五、活动细节:

第一步:本次活动在人士聚集的泉城广场举行,活动之前,各校学生代表与老师代表需采用废物利用的方式制作自己学校的个性环保标志或环保小牌,另外还要做一块环保签名板。各校还可以制作邀请函分发给身边的人,感染周边的人一起来参加本次活动并了解环保。

第二步:活动定于年月日九点正式开始,开始的时候,各校制作的个性环保标志或环保小牌、环保签名板活动承办方要进行接受检验,证实的确用废物利用的方式制作。此过程大约需要用到30分钟。

第三步:9点35分,各校代表、活动承办方、活动执行组到泉城广场标志前集合,活动承办方宣布活动开始并宣布规则,如下:

1、各校要跟着活动执行组人员喊出活动口号,即我是济南市环保的先驱者,我要守护济南市的绿色,我要成为一个可以克制自己不浪费的人并引领周围的人投入的环保这项终生活动中去。在此,我大声喊出,以此宣誓。

2、各校要在10点半之前的55分钟内,利用自己的个性环保标志或环保小牌招徕参与者或路人,并教导他们环保的意义与行动使他们可以自愿在该校环保签名板签上自己的名字,以此表示愿意加入环保的行动中来。

3、10点半再次在泉城广场标志前集合,统计自己的成果,为此,每个人都应该感到成就感,因为他感染了许多人。

4、十点35分开始正经的维护绿色济南的任务中来。在泉城广场内捡垃圾并提醒所看到的扔垃圾者注意环保。11点在泉城广场标志前集合。

5、11点零五分开始一项,各校的活动代表(老师与学生)在活动承办方提供的板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在心里默念活动宗旨。

6、11点半,预计活动结束,活动承办商分发水并宣布活动结束。

第四步:宣布完规则后,执行。

六、活动中的细节:

1、如若有特殊天气,则延迟一天,活动执行组通知。

2、活动要有条不紊的进行,秩序要好。

七、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1、负责人:,负责人必须在活动前每天通知各任务小组的进度情况。

2、主要参与者:各校的学生代表和老师代表。(各一名)

八、备注:锦承济南题目的含义。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2

一、挖掘教材资源,适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形象生动的素材,充分发挥环保素材的教育意义。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其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1.保护水资源。例题:一个滴水水龙头每天会浪费掉1.5千克的水,那么每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

2.吸烟的害处。例题:2012年某国由于吸烟造成的死亡是32520人,是机动车引起死亡的12倍,那么由于吸烟造成的死亡人数比机动车引起的死亡人数多多少?

3.爱护树木。例题:①山上种有柏树和松树,其中柏树有210课,比松树少90棵,那么山上有多少棵松树?②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内5天能够吸收4.5吨的二氧化碳,那么800平方米的森林每天能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4.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例题:①地球上每天有800万吨的水土流失,这些流失的水土如果用能装10吨的卡车来运,需要多少辆能运完?②每辆卡车长度是8米,如果将这些车排列起来,总长度是多少?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如果学生发现800万吨流失的水土需要80万辆卡车才能运完,这些量化信息就会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受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此外,除了教材中已有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素材,教师要主动学习和小学数学有关的环境知识,寻求数学知识中包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在教学“校园的绿化面积”这一内容时,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先上网收集校园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可进一步进行绿化的地点,设计出校园绿化方案,并计算出校园绿化所需的成本,最后由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做方案介绍。

1.校园绿化方案设计过程。①分组确定校园里所需绿化的地方。②指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查找出适合种植的植物资料。③充分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设计出绿化方案,并分别计算各类植物的种植面积。④根据每种植物的价格,计算出整个绿化过程所需的成本。

2.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绿化设计方案。在数学课堂上,各小组分别展示绿化设计图,并介绍本组的校园绿化方案。再在各组间互相讨论,评出哪种绿化方案能使校园最美丽,哪种方案最经济合理。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所有绿化方案集合起来,办成专刊,进行全校展览。

三、利用废物制作绿色学具,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环境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废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减少废物的出现;让学生了解哪些废物是不可再利用的,哪些废物是可以再利用、可以反复使用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时,主动、仔细地观察,积极思考,利用一些废弃物制作学具,变废为宝,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于数学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在培养数学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可指导学生收集废弃的易拉罐作为学具使用;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废弃的火柴盒、饮料盒、牙膏盒等作为学具。还可开展有关环保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不自觉地在制造污染,破坏环境,指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与学习活动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废物的出现,避免废弃物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的教学实践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3

按照《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认真梳理我局涉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主要做法、工作亮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2021年我局涉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我局把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长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工作,并成立县城市管理局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大队、所工作人员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二、认真梳理整改事项,明确整改任务

我局按照《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梳理我局涉及环保工作事项,明确环保整改任务内容。对照《县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查组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认真梳理整改任务中涉及我局的环保工作任务,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股室、整改时限、整改措施,确保环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细化整改方案,确保任务清晰明确、措施有的放矢、整改高质高效。严格落实整改任务“销号制”和按月“交账制”,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强化环保理论政策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环保责任意识

结合《中共县委组织部关于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理论政策纳入中心组学习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理论政策,通过对《彭清华同志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县生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重要环境保护相关理论政策文件的学习,切实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扎实有效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

四、积极推进整改任务,落实整改措施

我局共涉及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4项,按照整改任务对应的整改方案,我局积极推进整改工作,落实整改措施,确保环保整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整改任务一:1、制定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治理方案,开展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治内容、时间节点。2022年12月底前,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2022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规范农村临时堆场。

整改进度:按照《州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阿委办〔2021〕37号)文件要求,结合《州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我局已制定《县城市管理局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治理方案》,我局正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实施。目前,我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效率明显提升。

整改任务二:1、2021年7月底前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方式效果后评估,根据后评估结果,2021年8月底前对未能达到处置效果的制定渗滤液处置设施建设方案。(2021年8月底前);2、2022年12月底前,按照渗滤液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完成建设并投运。(2022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1、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方式效果后评估工作,完成相关问题整改。2、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方式效果后评估工作,完成相关问题整改。

整改进度:我局通过前期市场询价,寻找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实施我县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效果后评估工作。我局已收到由雪蓉花蓝盔集团蓝盔环境治理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的技术评估报告》,该评估报告结论表明:截止目前,该填埋场可供使用的蒸发面积足够,加之所在地蒸发量极大,且填埋场周边700m范围内基本没有村民定居点,环境容量较大,渗滤液采用的“蒸发-回喷”工艺技术可行、安全,符合相关环保要求。结合该评估报告结论,我局已对此项整改任务进行销号,目前,已完成销号工作。

整改任务三:认真执行调整后的《州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21年12月底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项目建设;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升级改造任务,2020年6月底前完成项目考核评估工作。(2020年6月)

整改目标:全面完成我县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等设施升级改造(扩建、改建)。

整改进度:由于我县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喀哈尔桥湿地保护区实验区,我局前期准备的几种垃圾填埋场改扩建方案均未能通过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和环评手续。就此情况,我局积极与州住建局对接,经向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汇报情况后,县委县政府同意我局将该项目资金用于我县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膜更换、环境监测设备采购、购置地磅。目前,我局正通过市场询价,寻找相关资质设计单位编制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膜更换、环境监测设备采购、配置地磅设计方案。

整改任务四:各乡(镇)进一步强化县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施设备维护及日常管理。统筹布局县城、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科学合理选址建设。(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整改进度:我县城区环卫保洁工作已实现市场化运作,我局以此次环境保护整改任务为契机,统筹布局县城区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落实专人负责城区环卫保洁监督管理,强化环卫保洁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我县城区垃圾收运监督管理工作。按照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分开清运、日产日清原则,我局积极与智瑞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对接工作,要求智瑞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按照《县城市管理局垃圾收集清运制度》要求,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分开清运制度,做到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且清运质量达到标准,保证清运干净,不留积存垃圾。目前,此项整改任务已完成销号工作。

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从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等多层次,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qq等平台,深入宣传整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环保宣传活动。我局将以环保宣传活动为契机,通过张贴环保标语等形式,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4

关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几个“规定动作”:

1.重申目标。每节课上首先要重申该节课的学习目标,目的是为了在教师课前对本节“第一导学案”抽阅的前提下,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和学情,对原有设计的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和修正,以保证本节课有的放矢,“展示”、“对抗”的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进程顺畅。重申目标,可以课前让课代表写在黑板上或用投影打出。

2.五分钟加温。这是课堂展示、质疑、对抗的保证措施之一。即课前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后的再准备、再统一,是为了集中组内意见,进一步丰富完善答案,为展示对抗做更充分的准备。为什么要求学生必须站立讨论?这是为了强化学生集体讨论意识,便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便于教师掌控全局,还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五分钟加温”小组内必须要对“导学案”的问题形成基本统一的认识。

3.展示、对抗。这是“循环式大课堂”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组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结果的检验,还是知识加深、能力提升的过程。课前教师必须备好本节要展示什么、怎么展示,哪里会出现对抗、哪里需要安排对抗。课上教师一定要掌控全局,把握火候。那些该展示、有必要展示的才能安排展示,不是整个“导学案”内容都要展示,要依据教师课前对“导学案”阅后的分析,根据本班学情。展示必须教给方法、培养能力,绝不能把展示变成传统课堂的提答――师问生答或生问生答。有些问题只需“展示”无需“对抗”的,就不要安排“对抗”,教师加以引导补充、纠正即可。有必要时要先让本组订正补充,然后再由其他组质疑对抗。对于学生的质疑对抗教师要放得开,更要收得起,主要问题解决了就要戛然而收,不能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浪费时间。在学生对抗时,教师的角色是参与讨论、设疑引导、搭设台阶,避免包办代答,无论对错要让学生说完。

4.课堂评价。评价激励要贯穿课堂始终,教师尤其不能吝啬夸奖。要注意小组的整体评价,根据小组展示内容的正误和“五度(风度、力度、深度、高度、适度)”要求综合评定得分。原则是公正、全面、标准统一,不求全责备,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分数以2分/次为基准加减为宜。要重视显性评价,教师要用好班里的评价表,及时写出来,给以视觉刺激;要重视即时评价,以求达到即时激励的效果;更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后续效用――这更是年级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的;要有具体的使用方案,形成制度,以求达到激励学生发言、提高预习积极性和借以评价学习状态的目的。对于质疑对抗加分要把握标准,一般的纠错可以口头表扬,较有深度的见解、较为重要的纠错、更为简捷的方法、更为新奇的构思可以加分,原则上以2分/次为基准加减为好。

5.小结、检测。每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课上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需要,是学生知识深化、能力提升的需要,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不仅“导学案”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要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或“小结反思”,让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知识点尽可能留空让学生填写,同时课上“第一学案”处理完后还要用一二分钟做点睛式小结。小结方法根据内容的难易和课上处理的程度,可以是学生小结谈收获,也可以是教师简要总结,化繁为简,钩玄提要。检测,应该根据需要设置,或为学新知做准备的前置测评,或为检查督促的诊断检测;或课上,或课下,可以灵活把握,但学案上必须有所反映。检测题型要多样,题量要适中,以5分钟左右为宜,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关注差异,最好设置选做题,以促进优生成长。

6.十分钟预热。“一课两案”,课尾接课头,是循环式大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下节课能否顺利展示的保证,只有充分“预热”,才会形成良性循环。有些课展示环节完不成任务,除了学案设计不切合实际外,主要是预习不充分,独学、对学、群学前没有很好地“预热”。“预热”环节不排斥教师的“讲”,而且要讲细,讲清,讲重点、难点、关键,目标是什么、怎么达成,告诉学生怎么看教材、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程度。既要指导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又要注意方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在具体的指导中通过实践让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渐走向成熟。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环境保护概论》实施效果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首创于美国纽约大学,后因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系统性、决定性地应用和推广而发展起来。案例教学法的大致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整理案例;(2)分析案例,解决问题;(3)回顾总结。

1.《环境保护概论》及其特征

《环境保护概论》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科学、生态学基本知识、资源与环境、水污染及其防治等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内容、方法,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概论》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而且是集素质、道德和知识教育于一体,相互交融的学科。

2.《环境保护概论》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1]是一种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把现场的问题带进课堂,把枯燥的理论章节变成公开讨论的话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突破上课时间等限制,在《环境保护概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2.1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始终处于接受知识方式单一、被动的地位。案例教学法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问题讨论,手、脑、口并用激活思维。如在讲述“人口、环境、资源”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大城市生活或者小城市生活,说出选择的原因,当原因涉及人口问题时,教师要展开讨论,大城市和小城市人口有什么差异,又因为人口差异导致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活环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何差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了人口、环境、资源三者的辩证关系。

2.2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质。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探讨问题的合作与沟通中学生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逼真的故事情镜,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进来,亲身感受面临的实际问题,主动分析案例中的信息,找到问题症结点,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理论知识才能向能力和素质转化,才能够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2.3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

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脱离是传统教学中最明显的弊端,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理论脱离实际的影响。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对某一实际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互动、启迪等方式,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特点是把现场问题带进课堂,把枯燥的理论章节变成公开讨论的话题,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间的差距。

3.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1精选案例,严谨设计问题。

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如何巧妙、科学地设计问题,是实施教学前的重要工作。问题设计,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需要,多角度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其次,越是接近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亲身的经历就越能激活学生的探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要注意难度适中。不能太难或过于简单,要难度适中,这样才能调动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3.2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评判标准不能教条化。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一直沿用以前的指标,反映不同学生的特点并不是很直观。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兴趣爱好、个性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做出评价之前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正融入问题探讨,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序讨论、合理评价[2]。

4.增强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措施

案例教学法,经过许多学科的教学应用和推广,越来越被证明是一种教学效果非常突出且实用的方法,深得学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为了增强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4.1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案例学习的过程。其次,教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讨论活动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只有通过愉悦的心情探索,才能有所创新和发现。

4.2注重教师角色的扮演。

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有时间观念,使讨论井然有序,辅助学生理清思路,总结分析案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扮演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处的角色[3]。

4.3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案例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决策过程的模拟,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认识:(1)学生是案例分析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2)别指望有“正确”答案;(3)学会“思想共享”;(4)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参考文献:

[1]姚俏梅.论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法研究,2007,3.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6

/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1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在教材中有些探究活动已经给出了问题,不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而大多数探究活动则需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等。

对于后一类探究活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是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首要环节。

教学中采取独立思考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比较困难,一个班只有少数学生能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探究活动的内容要求甚远。这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阅历不同、智力不同等造成的。而教师采取分组(异质分组)讨论的方式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一探究活动,教材中的出现问题是:“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更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这只是问题的范围,而不是具体问题,需要学生进一步提出要探究的具体问题。在组织这一探究活动时,学生很少能独立提出具体问题,但是通过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都能提出要探究的具体问题:如用肥皂洗过的手和未用肥皂洗过的手哪只手上细菌多?树林中的空气和马路上的空气中哪里细菌多?开水中有没有细菌?……

1.2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一些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会更容易地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炎热的夏季人们在树林中的感受(感觉比树林外面凉快),从而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夏天,人在树林中感觉凉快与空气湿度有关吗?”

2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作出假设的依据,并且这个依据是客观存在的,还要强调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假设。

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要求学生根据下列事实进行假设:在不同季节播种小麦、玉米、棉花等种子,播种时土壤墒情不好要等下雨或浇水后再播种,播种前要松土。

3设计探究方案的方法

设计探究方案是有效实施探究活动的基础环节。

3.1改进教材提供的方案

有些探究活动虽然教材中提供了参考方案,但实际操作时需要对方案进行改进。如探究“光等鼠妇生活的影响”时玻璃板也可用透明薄膜代替;盒子中加湿土后应将湿土压平(这样做可防止鼠妇钻入疏松的湿土而影响鼠妇的运动,这一点教材未提到)。

3.2小组合作设计探究方案

一些探究活动,教材中给出了较详细的提示,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种类型的探究活动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探究方案,包括需要的材料用具和实施探究的方法步骤。

3.3通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引导,并和学生共同探讨设计探究方案

一些探究活动在教材中的提示很简单,学生根据提示设计出探究方案很困难,即使通过小组讨论也不能制定。这样的探究活动方案通过教师巧妙的讲解、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就能设计出可操作的探究方案。

如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活动,教材中仅提示了两方面: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本实验的其他材料用具可参照前面做过或课文中介绍的实验来确定;

②保证实验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这个探究活动的方案在往年的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都不能完整地设计出来。按照下面的方法讲解,学生就可以设计出正确的探究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

因为涉及光合作用,因而要有植物参与,参照前面做过的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可选择天竺葵为实验材料;因设置对照实验,所以应准备两盆天竺葵。检验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时,要检验叶片中有无淀粉产生,要用到酒精、碘液、酒精灯、大小烧杯、石棉网、镊子、培养皿、清水、火柴。要除去一盆天竺葵生长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应有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可用氢氧化钠容液;还要将这盆天竺葵与周围环境隔开并且见光,可用玻璃钟罩(或白色塑料袋、支撑塑料袋的网、封闭塑料袋与地面间隙的细土或细沙)。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实验步骤:

参照“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是否应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两盆天竺葵的对照因素是什么?怎样只给一盆天竺葵提供二氧化碳?怎样设置另一盆天竺葵使其周围环境没有二氧化碳?怎样知道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利用了二氧化碳?怎样知道植物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分别检验两盆天竺葵叶片中有无淀粉产生)?

4实施探究方案的方法

在实施探究方案的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少数学生完全不会探究;部分学生不按照探究方案实施探究;部分学生对探究方案不熟悉,探究过程中出现步骤错误;在探究过程中不能正确使用仪器或进行某些细节操作。

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用吸管吸取2mL唾液或2mL清水,由于没有提供小量筒,学生不能准确把握2mL这个量;对使用馒头块的大小没有清晰的概念,不少学生使用的馒头块过大(塞了半只试管),因而通过探究不能得出正确结论;还有不能收集到足够实验用的唾液。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采取了下面的措施:实施探究前将探究方案设计完善;对设计好的方案要熟记在心,探究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实施探究;对探究过程中的操作细节要求学生多思考,教师可给予必要的示范和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以严肃、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探究活动,收集唾液、模拟探究动物保护色形成中扮演“捕食者”取小纸片时,如果没有端正的态度,就不能完成探究活动。

5记录探究结果,处理结果,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记录探究结果时,有些学生没有得出预期结果,却急忙把其他学生的探究结果记录下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强调学生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探究活动,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数据,就如实地进行记录。然后对探究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6进行表达、交流、与反思的方法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7

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21世纪全世界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如何正确把握历史上的生态环境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中总结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对于当今社会健康发展显得愈发重要。下面笔者就清代的生态环境档案加以梳理:

一、正史、典志、实录、奏折

《清史稿》分设有地理、灾异、河渠、交通等生态环境专志。在本纪、列传等中也记载有重大灾变、国家农垦、水利、赋役等重大决策档案,毋庸讳言,《清史稿》保存了大量的清代生态环境档案。

乾隆年间设三通馆修成“清三通”即《清通志》、《清通典》、《清文献通考》,民国时期,刘锦藻修成《清续文献通考》,此四书中对清代河渠、水利、屯垦等生态环境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记载。乾隆、嘉庆等几朝多次修纂《会典》,也记载了清代重要的生态环境档案资料。

《清实录》详尽地记载了历年大小臣工的奏对与皇帝的批复等信息,实录虽然以记载政治为主体,但也不乏记载了自然灾异、农垦水利等生态环境相关内容的档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清代出现了大量的荒政书、官箴书等,这些或是施政实录,或是施政总结,这些程式化的记述成为官僚们的指导法宝。其中记载了大量的清代国家在农田水利、灾荒救济等方面的政策与操作过程,比较著名的有陆曾禹《钦定康济录》、方承观《赈纪》、汪志伊《荒政辑要》、王凤生《荒政备览》、杨景仁《筹济编》等。近年来,由李文海先生等主编出版《荒政全书》收录历代的各种荒政书,其中第2辑4册全为清代,共45种,这些资料是我们研究清代生态环境变迁的必备资料。www.133229.com

在清代的专制政体下,沟通中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央地方的主要途径就是依靠各级臣工的题本、奏折以及皇帝的谕旨。清代还确立了严格的雨雪、河汛、收成、粮价定期奏报制度,各地有义务每年固定时间上报,特别是长期全国性的水旱档案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这些档案资料都较好的保留在奏折当中。这些档案资料价值巨大,当时及后世不断对其进行整理,如《四库全书》中有《雍正朝朱批谕旨》;民国有《明清档案》及台湾近年整理的《历朝朱批谕旨》;新中国成立后,对清代的生态环境档案进行了大规模地专门整理,先后有多种资料集问世,水电科学院与水电部等共同整理的《清代江河洪涝档案史料丛书》,该丛书分海滦河、淮河、珠江韩江、长江流域西南国际河流、黄河等五大流域的“宫中”、“朱批”、“军机处录附”等有洪涝相关档案按时间顺序进行

二、地方志、地方文献档案、金石碑刻

地方志是中国特色的百科全书,若以《禹贡》为地方志的源头,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修志史,到了明成化年以后形成了全国性的修志高潮,清康熙年间开始,国家下令各地定期修纂地方志,并形成“一统志——省志——府县志——乡镇志——专门志”结合的方志体系。据统计,全国共有旧方志8500多种,其中6000多种为清代所修。地方志一般包含地方的建置沿革、山川风土、土地赋役、水利堤防、选举学校、宦绩人物、金石艺文、灾异五行等各方面的内容,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生态环境的文献档案。

地方文献档案的包括是各类文书、契约、家谱等地方文献,这些文献中不乏关于山林保护、土地交易、水利分配等生态环境档案资料。如苏州商会档案中就保留有不少生态环境相关资料,如疏浚河道、城镇卫生防疫、防止水土污染、保护山林等。这些档案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形成新的学术研究热点。另外家谱等资料中也很重要,其中所记载的家族繁衍迁移等资料是研究历史人口的重要史料。

古人为记载盛事、表彰善举、昭示诚信等目的,在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金石碑刻。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在很多地方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湮没于墙角巷尾,在这些碑刻资料中包含不少生态环境档案,主要有山川、寺庙、园林的碑记,水利堤防营造碑记,山林河流等的产权或保护碑记,以及其他碑记所包含大量生态环境档案。

三、笔记、文集、文学作品与民间文学、报刊杂志

清代有大量的笔记、文集,很多笔记文集中记载有生态环境档案资料,如各种观光游记、舆地考释、水利奏议等。如包世臣《安吴四种》、屈大均《广东新语》、刘献廷《广阳杂记》等。在这些文集中记载生态环境相关的档案不胜枚举,如魏源《古微堂外集》中著名的《湖广水利论》就分析了明清时期农业垦殖引发生态危机。清代文人笔记中也记载了当地生态环境状况,这些资料尤为珍贵。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常常也包含有生态环境信息,最为典型

的是那些描写山川名胜、四时风景、水旱灾荒等的内容。比如清人张应昌编辑的《清诗铎》一书,全书26卷,分若干子目,其中有岁时、舆地、米谷、水利、农政、灾荒、流民、风俗、采矿等,其中记载了大量清代生态环境档案。

民间文学则包括各类谚语、歌谣、传说、曲艺等,这些多为口头艺术,没有文字纪录,同样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如山西“大槐树”传说及长江中上游“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谚语所反映的明清大移民的历史。“走西口”所折射北方商人四处经商、垦荒的历史,其背后往往隐含有清代生态环境变迁档案信息。

晚清时期,西方现代新闻传播方式,报刊传入中国。19世纪50年代开始,首先由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嗣后中国人也开始跟进。据统计,至1911年,在中国先后出现过1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杂志中记载了大量清末生态环境档案。

四、非语言类档案

除了上述包含语言或文字信息的清代生态环境档案材料以外,那些自然地理要素、历史遗迹遗存等,(下转41页)(上接38页)往往都附载有历史相关生态环境档案。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气象等各类地理学要素。我们可以根据植物孢粉或碳14鉴定历史年代,根据古树的年轮确定降水情况,根据水土冲蚀遗迹判断洪涝时间与区域,根据土壤岩芯测定水陆与生物分布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众多自然地理要素也成为了保存清代生态环境档案的重要资料。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8

春季开学前准备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安排,根据《******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学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流程指南》《关于做好*****教育系统开学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统一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复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谋划复学工作,组织开展复学准备、开学及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

长:

副组长:

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负责完善预防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组织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明确人员分工,逐级压实责任。制定疫情防控“两案八制”工作制度,两案:《学校开学准备方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八制:《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通风消毒工作制度》、《学生体温监测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师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制度》。下设疫情防控信息小组、疫情知识宣传培训小组、校园环境治理小组、疫情防控物资筹备小组、教育教学保障工作小组、校园安全保卫领导小组、学生返校应急演练小组。

1.疫情防控信息小组

成员:

职责:建立学校、处室、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开展健康排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联系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假期出行情况,建立师生健康档案。严禁师生员工带病返岗返校;汇总师生员工健康信息,实行

“日报告”与了“零报告“制度,建立与上级教育局、疾控中心、社区医院沟通联系,形成联防联控机制。落实《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师生健康管理制度》。

2.疫情知识宣传培训小组

成员:

职责: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加强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引导师生做好科学防护。开展学校各类方案、制度培训,协调辖区社区医院专职人员到校开展防治传染病疫情专项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熟悉、掌握防控工作流程和各类制度,实现依法、科学、精准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目标。落实《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制度》。

3.校园环境治理小组

成员:

职责:改善校园环境,开学前后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校内教室、办公室、厕所、会议室、责任区等重点公共场所的保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加强日常区域卫生和个人卫生检查指导工作,落实《通风消毒工作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4.疫情防控物资筹备小组

成员:

职责:规划设置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设立独立的观察室、隔离室,完善观察室和隔离室相关仪器设备,用于暂时留观、转送身体不适的师生。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做好饮用水的安全监管。

5.教育教学保障工作小组

成员:

职责: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关爱重点学生。开学后落实好《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体温监测制度》。

6.校园安全保卫领导小组

成员:

职责:加强学校安全值守,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严格落实封校、进出校园和工作人员的防护等各项要求,做到“五个一律”: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对有发烧咳嗽等疑似症状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

7.学生返校应急演练小组

成员:全体领导小组成员

职责: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入校、上课情景模拟演练,制定、修改演练预案。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开学前准备工作

1.师生健康信息管理(责任人:)

政教处组织各班班主任负责掌握本班学生假期和返校前健康状况及行程动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疾病史等关键信息,并做好登记工作,提醒学生不要提前返校和带病返校。疫情期间健康档案数据动态更新,学校将返校前14天的健康档案作为开学后个人能否返校的重要参考资料。确保开学时师生居家观察不少于14天,返校的教职工和学生要进行健康记录,不符合条件的教职工和学生一律不得返校。有序完善师生健康档案,为开学做好前期准备。

2.疫情防控物资储备(责任人:)

完善学校独立的观察室、隔离室设施设备安装,并进行通风消毒,为开学后正常使用做准备。

购置防控疫情物资,配备数量足够的疫情防控所需的水龙头、消毒用品、洗涤用品、口罩、体温枪、体温计等必要物资,为班级和门外配备体温枪,以备开学防控之需。

3.校园环境管理(责任人:)

开学前,全面开展全校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对学校所有场所场馆、设施设备等进行消毒清洁,封闭不使用的教室和功能室。建立消毒、通风、环境检查日记台账。

4.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人:)

严格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加强门卫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校园,进出校园必须登记车辆和人员信息并测量体温。认真执行值班值守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

5.

教育教学管理(责任人:)

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学习指导工作;做好学校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做好线上教学工作。

6.防控知识培训(责任人:)

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制度、方案培训工作,使每一位教师掌握各类规章制度流程。

下发《关于疫情防控开学准备工作致家长一封信》,包括:1.开学前如实填报健康档案。每天学生离家之前必须给学生测量体温,不上报当天体温或体温超过37.3度、有发烧咳嗽症状者不能到校,向班主任说明情况后,家长要带领孩子及时就医,待孩子体温正常无病状并获得学校允许后方可到校上课。2.如孩子在学校身体出现不适,学校会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家长要保持电话畅通,将孩子接回家观察、治疗。3.给孩子准备好口罩、回家后洗手、消毒。4.学生周末杜绝外出、参加聚集活动等。5.乘坐公共交通车辆的学生和在托管机构的学生要做到的防护事项。6.在家隔离的学生,必须满14天后,身体健康,向学校提出申请,获得允许后方可回到学校上课。

7.应急模拟演练(责任人:)

开展应急模拟演练,以开学学生入校、上课期间突发学生异常情况为假设情景,对校园门卫管理、晨午检制度、消毒通风制度、疑似案例报告制度、校园隔离措施等相关疫情防控措施进行检验,查找不足,及时总结经验,对应急情况处置进行整改。

8、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开展好相关工作。建立《疫情舆情处理方案》,如有舆情发生,妥善处置、最大限度缩小、降低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责任人:)

9、准备好疫情防控责任书,开学第一天发给全体学生和教师,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要承诺提供真实数据,并签字回收。()

(二)开学后防控措施

1.学生上放学管理(责任人:)

在学校门卫师生入口处启动入校体温检测制度,组织带班领导、值周教师、保安严控进校人员管理,校外无关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准进入学校,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有发热、咳嗽的师生一律不准入校。进行晨午检时,禁止家长在学校门口停留,避免人群聚集;放学时组织学生家长到班级指定接送点,确保学生安全交接给家长。

实施差时上放学制度,入校时间:***放学时间:****。上放学途中要保持一米间隔,要正确佩戴口罩,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校进入教室。若体温≥37.3℃,师生不准进入班级,做好防护后,到学校留观室观察休息(学校医务室),必要时及时送诊。

2.师生日常健康监测管理(责任人:)

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和办公室负责人密切监测师生健康状态,每日上午、下午上第一节课前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晨午检,做好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报告、复课证明查验等日常防控工作。学生在离家前,必须自测体温,家长通过网络上报学生自测体温情况,每天早晨、中午各一次自测和上报体温。所有教师每天上班前都要自测体温,并上报给办公室负责人。每天的晨午检记录在早晨8:10、中午14:10前上报到保健室,保健室教师每天将晨午检记录汇总统计后将数据上报分管领导。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如在学生入校时或在校期间发现学生异常情况,值周教师、上课教师应立即通知学校保健教师和带班领导或分管领导,并配合保健教师将异常学生转移至隔离观察室。带班领导或分管领导及时将情况上报校长,启动《***学校应对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并向属地疫情指挥机构、卫生疾控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3.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责任人:)

通过微信、公众号、主题班会课指导学生和家长学习预防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提醒师生做好科学防护工作。

4.疫情防控指导(责任人:)

联系属地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教师防控技能培训,协调街道社区医院卫生防疫人员参与学校的学生体温检测和消毒消杀工作,做到依法、依规科学防控。

5.学校设施设备消毒通风管理(责任人:)

教室内学生座位单人单桌,尽量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

开学后全面做好校园环境、教室、办公室、门卫、卫生间、楼梯楼道间等设施设备等清洁,对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等定期进行消毒,做好教学、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3次,教室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每天对教室、办公室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并保持环境整洁。对课桌、门把手等设施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对不使用的办公室或教室进行封闭。做好饮用水的安全监管。设置数量充足的洗手用水龙头,配备洗手液。设置废弃口罩回收专用垃圾桶。

6.

教育教学管理(责任人:)

疫情结束前不举办任何聚集性的活动。严格限制班级与班级之间人员流动,教师、教室等尽量相对固定,循环使用的学习场所要错峰开放和科学消毒通风。停止使用轮流使用的功能室、实验室等。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鼓励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四、防控应急处置

(一)发现疫情启动应急程序。严格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执行,建立学生—教师—学校疫情负责人—校长的信息报告制度,教师发现学生有新冠肺炎早期症状、疑似病例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立即上报分管领导,分管领导要协同保健教师及时进行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二)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校园内或师生中发现确诊传染病例时,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排查、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引导方式时间保证收查培训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课前了解本节知识概况,以做到心中有数或者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听讲。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课堂,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自主学习部分没有完成好,就不利于课堂的积极思考、求疑、解惑。课堂要高效必须落实课前的自主学习,它是课堂高效的保障,这已经是课改者的一个共识。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进行课改的学校意识到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的重要性,甚至做到一节自主学习课后进行新课。所以他们的课程安排往往密集,但如此多的课时能排列过来,是因为这些学校是封闭学校,学生的所有时间可以掌控、安排,而走读学校,学生在校时间也不过8个小时,而正式的课程安排就7节课,所以不可以照搬封闭学校的自主学习模式做,要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1自主学习的引导方式

为了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以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呈现的。

例:历史七年级上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自主学习的设计。

【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查阅资料,思考问题,用红笔记下重难点问题及疑难问题,以备课堂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7-9页有关半坡聚落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9-10页“河姆渡聚落”的内容,找出其中包含的内容要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2自主学习要保证时间

(1)当天课程结束发放下节课的导学案,学生回家完成自学任务。

(2)有些小学科可以当堂下发导学案,当堂落实导学案的自主学习。

导学案的发放因课而异,因每天的学习任务而异,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以保证自主学习质量为出发点。

3要保证导学案的收查

3.1课前收查

目的:(1)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2)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点和易错点。

(3)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杜绝不完成导学案的现象。

收查方式:(1)全部收、分层查。(2)按组收、分组查。

3.2课后收查

目的:(1)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重点检查学困生对导学案的修改和补充。

(3)对学困生还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课后辅导。

收查方式:课后全部收交,教师重点查阅学困生的导学案。

4要保证课前培训

目的:

(1)帮助学科班长熟悉课堂流程。

(2)在班级内培养学科带头人。

培训对象:

(1)学科班长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一节课的课前组织、展示任务的安排、导学案的收查、全都由学科班长来执行,课堂的有序进行和学科班长对教师的协助密不可分,所以对学科班长的课前培训不容忽视。主要内容有:课前组织、课前检查导学案、课前检查学习用品、课前课件的安装、课前展示安排、课堂评价记录等。

(2)小组学科带头人

可以在班上每个组选出一个本学科的学优生,成为小组学科带头人,课前组织小组成员对导学案中的探究知识和难点提前研究,这些学生一方面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大大地延伸了教师的辅导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探究效率,杜绝假探究。

5要保证课前评价

目的: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自己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调控每一天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养成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对预习不扎实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

具体的做法:课前用ppt展示优秀个人、小组及其积分,进行表扬奖励。

具体积分方式:

(1)导学案全部上交,小组记基础分6分。

(2)小组中,导学案评价有几个a就给小组在基础分上再加上几分。

(3)每节课表扬3-5个优秀个人,发给红星。

(4)所有记分由教师或学科班长记录。

6要注意的问题

(1)由年级统筹,将下午第四节课的自习按教学任务重新分配给各科,保证有一次在学校的自主学习,以方便对自主学习中学生、设计内容等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

小学生环保方案篇10

德育课堂案例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崭新的教学形式,广泛运用于法学领域、医学领域、工商管理学领域、师范教育和中小学师资培训领域及中学基础学科领域。就德育课堂而言,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根据德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政治、经济、法律、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根据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了德育课堂案例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教师导向,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案例――集体交流,讨论案例――教师总结,深化案例。

一、教师导向,展示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引入阶段。上课时,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常见的案例呈现方式有: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黑板上;教师念案例;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中的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教师利用即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因为在课前准备中己经把文字案例给学生,所以最好采用后两种方法来呈现案例,会增加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时间的整体安排,教师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的整个过程、具体细节和相关原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以往的相关经验,消化分解案例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在有效的案例教学中,这个环节需要向前延伸,也就是在案例教学准备时,学生要提前认真研读案例。

三、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即集体交流,讨论案例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集中集体的智慧,达到问题解决的最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借鉴能力。集体交流有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两种形式。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记录小组讨论的情况。小组中每个成员可以按老师提供的案例讨论问题的顺序简单的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难点供同组内的同学讨论、补充。注意在小组范围内不一定要完全达成一致的意见,只要其理由充分,每种意见都要允许。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进行引导,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在讨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讨论时往往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这种情况会严重干扰讨论的本意,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基本问题――基本理论的思路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讨论时间。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于冗长,内容要清晰、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倾听、思考、发言和沟通的兴趣,影响讨论的继续进行;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最好不要有明显的倾向性的提示或提供结论给学生,因为这样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当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来活跃学生思维,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为了使这个重要环节能够充分展开,避免走过场和形式化,也必须向前延伸,也就是说,要认真做好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

2.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是案例课堂教学的高潮阶段,是确保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可由各小组选派1~2名学生到讲台前介绍本小组讨论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组员也可以相互补充。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能得到进一步的交流和提升,但学生也可能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论,甚至争吵,或者出现“冷场”、“走过场”等现象。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面临的考验最大,对教师的要求最高,当然也最能表现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引导课堂讨论有序、有效进行。当课堂发言出现“冷场”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当课堂发言偏离案例主题时,教师要能够及时把讨论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当课堂发言争执不下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刹车”,将问题暂时“存而不论”,留待课堂总结和课后再仔细深入研讨等。总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能够保证课堂发言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四、教师总结,深化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内化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证明,教师精彩的总结点评往往能够消除学生心头的疑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点评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因为总结点评是否精当与教师的思维是否严密明彻、语言是否条理清晰、理论功底是否扎实、教学经验是否丰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在总结发言时,不应对案例讨论结果简单下结论,关键是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中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对一些有答案的案例可将案例真实处理情况及结果告诉学生,但重在说明处理的理由,没有答案的,老师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可把自己的观点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总结发言的分寸,要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要能够做到引而不发,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

上述德育课堂案例教学的四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增加一个环节,或者减少一个环节,也并非不可以,最重要的是达成案例教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章福.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浅谈[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