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旅游计划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32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1

*国际旅行社

总经理:

财务主管:

营销部经理:

公关部经理:

人力资源部经理:

主营产业:旅行社

主营产品和服务:以“绿叶不忘跟的恩情”为主题口号,开展“寻根-探亲-红色圣地-民俗风情-展望新重庆”等一系列主题旅游活动。并承办国际国内外旅游项目,代办机票,船票,火车票,代办护照,代订课房餐饮等服务。

竞争优势:1。本土优势2。差异性营销战略

成立时间:XX年10月1日

地点:乌鲁木齐北京北路15号

联系电话:-联系人:陈经理

公司宗旨:一切为了游客,为了一切游客,为了游客一切。

公司目标:争取第一年接待游客达5000人,促进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二.竞争情况及市场营销

我们做了非常细致深刻的市场调研,目前乌鲁木齐旅游市场大概有150个左右的旅行社,基本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许多旅行社效益下降,面对激烈的竞争,很多旅行社只是一味的打价格战。我们作为新进入市场的旅行社,要打倒对手,应该在营销策略,理念,战略方面独树一帜,别出心裁。

比较新老旅行社的优势劣势:

那些老旅行社的优势在于,先进入市场,对与旅行社业务相关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比较熟悉。他们大多采取无差异营销战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节约了成本。因为无差异的广告宣传可节约促销费用。不进行市场细分,也减少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制定多种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带来的诸多开支。

但也该看到,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具有极复杂的层次,某个产品受市场普遍欢迎是很少的。即便能一时的赢得某个市场,但竞争者之间如此仿照,就会造成市场上某个部分竞争非常激烈,其他市场部门需求却未能满足的后果。

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我社的总部设在重庆,这里是新疆乌鲁木齐分社,我们针对新疆市场开发的旅游产品,由于本土的优势,会在价格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一般竞争者很难与我们竞争。

再者,根据乌鲁木齐旅游市场的现状,我们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战略,正好满足那部分没有被满足意愿的游客群体。我们这次开发的产品,采取主题营销的理念,是以“绿叶不忘跟的恩情”为主题口号,开展的“寻根-探亲-红色圣地-民俗风情-展望新重庆”等一系列主题旅游项目。

根据我们调查,新疆的外来人口中,来自重庆,四川的占了很大部分。很多人一别家乡几十年,对故土怀有深深的眷念。他们在新疆安家立业,稳定下来后,都希望有机会携家带子,重回故土走一遭。我们紧抓这一目标群体,认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根据市场调研分析结果,我们还在营销方面做了以下策略:

1。注重整体旅游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的创新设计。创新是旅行社发展的灵魂。

2。市场定价要充分考虑到成本,市场,营销目标,政策,产品品质等因素,在定价策略上采取满意定价法,既保证获得一定的初期利润,又能被广大游客接受。另外在心理定价策略上,可采取吉祥数定价策略,根据人们对数字的的迷信和禁忌采取策略。

3。促销。将有关旅行社及其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吸引,和说服的方式,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促使他们了解并信赖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引导他们购买,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我们可以制作一些非常精美的旅游宣传小册子,或请专业人员设计全面周到具体的网页,以方便游客了解最新消息。

总之,旅行社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由于科技的进步,以硬件为手段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收效不大,且容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因此我们认为旅行社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以服务为基础的软性竞争。我社将本着一切为了游客,为了游客一切,为了一切游客的宗旨,真诚的为游客服务。

三.旅行计划

日程安排城市交通工具观光内容住宿

第一天乌鲁木齐—重庆飞机北温泉,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宾馆

第二天重庆豪华旅游巴士瓷器口,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大都会购物广场,南滨路火锅名吃重庆宾馆

第三天重庆—永川—大足—重庆豪华旅游巴士茶山竹海,重庆野生动物园,大足石刻,重庆宾馆

第四天重庆—奉节豪华客轮酆都鬼城,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奉节宾馆

第五天奉节—武汉豪华客轮长江三峡(瞿塘峡,西岭峡,巫峡)悬棺,神女峰湖宾花园大厦

第六天武汉—乌鲁木齐软卧赏沿途风光火车

四.公关部计划书

我部位处旅行社前端,是我旅行社形象代言,我们坚持“一条龙服务,随时为您提供优质服务。我们的24小时在线服务热线为:

13201365796张小姐0991-7844450张先生

我部机构功能主要有:拟订旅行社公关计划,指导本部门工作,协调部门与旅行社与外部有关组织关系,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提供各种信息咨询。

我部计划共分六个部分:

(一)公关人员素质要求:

职业道德:真诚,可信,乐于助人,无私,勤奋努力

公共意识:具有情感意识,创新意识,形象良好,公众人士形象

心理素质:乐观,自信,坚强,开放兼容

沟通能力:积良好的口头,书面,形体能力于一体

处事态度:坚持创造快乐和谐的工作,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公关主体个人化:培养我旅行社的金钥匙人物

旅行社形象主要体现在顾客心中,优秀接触的服务人员可以为旅行社带来好的名声,现在个企业都培养各自的紧钥匙任务作为企业形象代表。

(二.)公关客体:

1.与各宣传媒体和地边旅行社协调发展,前者加强宣传,后者共同进步

2.新疆旅行社众多,但主营“新--重”游的占少数,因此,在这条线路上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做得更好.

3.支持政府部门的工作,正常纳税,不违纪违法,争取各种优惠政策。

4.与酒店,交通,景点,景区消费场所协调发展。

(三.)公关手段:

1.信息宣传:大众传播媒体,树立企业形象,与记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宣传与我旅行社有利资料。

2.收集信息:舆论监督,民意测验,在我旅行社进行的民意测验调查中。72%的人愿意到重庆去游玩,这证明了我们研制开发的路线是可行的。

3.联络情感:通过赠送纪念品等方式,加强我们与顾客间的联系,争取回头客和赢取潜在客人的好感。

4.优化服务:网上购票,咨询;电话咨询;各种宣传单,方便游客了解我旅行社。

5.服务社会:参加公共活动,资助社会福利,提高社会知名度。

(四).收集八方信息:

1.我社形象:知名度,美溢度,支持率

2.产品信息:主营“新-重”“寻根探亲-红色圣地-民俗风情-展望新重庆”

3.公众信息:

公众年龄:18-2523%;26-4040

%;41-6022%;60以上15%

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3

%;大专,30%;本科以上,40%

性别:男,42%;女,58%

4.公众需要:团体游,个人出行,家庭出游,全包价,办包价;对吃,住,行,风俗习惯的不同需求。

(五)内部信息;

1.内部指导我社正常运行的信息获取途径有:网络;报表,营业统计,财务分析;工作报告;内部行文指示;工作笔记;内部刊物;通信工具。

2.外部旅行社发展指南:公共刊物,统计资料;旅游贸易会,洽谈会;旅游信息反馈;各行业交流;问卷调查

3.坚持有效,适用,适时,真实,适量,新鲜,及时的信息原则。

(六)年度计划:

我社属乌鲁木齐重庆分社,成立时间XX-10-1。下年我公关部计划有下:

1.统计新疆现有旅行社开往重庆游的路线。

2.推广我社特色路线,(有条件的做一次“新-重”记者游)。

五.

.统计部门人员分配,增加总做人员,扩大部门建设。

(七)部门管理:

1.人员管理:人员有三(洪红张鹏王公安)

2.经费管理:20万元合理利用

3.信息管理:收集竞争对手信息,扩充实力。

4.与上游企业联系:和酒店,航空公司,交通部门,景区,购物部门等,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六.财务部门分析计划:

1、筹集资本本社总资本300万元,是通过集资实现的:

现任总经理田科出资80万元,其余7人每人出资30万元。本社主要分4个部门:财务部、营销部、公关部、人力资源部。由于旅行社刚成立,所以对于各社的资本需要量只能是初步的预测。

在预测之后,对各社资本的分配是:营销部由于要新产品开发、市场调研发及宣传和做企划方案安排了36万元的资金,公关部与上游企业和地接社联系安排了20万元,人力资源部15万元,另外还有20万元用于购车,再就是房屋的一年租金一次交清2万元和各种资料以及设备等的采集共用了30万元。余下的77万元留存财务部作后备资金发及发工资之用,此外,还有100万元上交庄旅游局作国际旅行社的保证金。至于预算方面,初步是:到年末达到净收入180万元。

2、资本运用。这就需要各部门合理运用所规划的资金做好份内的工作。营销部:新产品开发、市场调研及广告宣传和做企划方案;公关部:与上游企业和地接社联系;人力资源部:招聘和培训新员工;就财务部而言就是对社内部的资料、设备、杂物等进行配置,以及到月末年末分发工资、奖金,对于工资的安排是:总经理1800元每月,各部门经理1500元每月,业务员1200元每月。奖金是成本节约奖和销售冠军奖均为XX元。

3、股利分配这主要是财务部要协助董事会处理好股利分配问题。我们现在的初步计划是到年终除总经理得到年总利润的10%的红利外,余下7人每人5%,剩下的利润就留作上交税金、购买设备资金和公积金。

4、保管对旅行社货币的收支以及其他财务方面的交易活动进行管理:每次销售产品后的收入上交财务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费用均需开示发票到财务部报账。对旅行社来说,团队的收入有两种情况。一是:现收;二是:应收账款。对于这两者,应收款是管理的重点,即收现率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应收账款不仅会占用公司的资金,而且,也会产生坏账的风险。

这就需要公司制定相应的信用制度,来规避风险。同时,应根据旅行社的行业特点,挂账就应严格审查挂账的依据,防止业务员的暗箱操作。当然,采取一定信用策略,也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必要手段。同时,应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禁止业务员不通过财务部门直接从收入中支取成本。

5、信用和收款财务部要制定信用政策,催收旅行社的应收账款。与各地接社和上游企业结清帐。

6、保险这一点对旅行社很重要。把旅行社财产、人员以及组团后游客的人身财产保险,如此把旅行社经营活动中和风险转移到了保险公司,保证了经营活动可以更加大胆地进行。

7、团队核算本社在团队核算中都已采用了单团核算体系,来进行旅游团队的基本财务核算。所谓单团核算就是将每个团做为核算对象,进行独立的财务记录和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就是通过缩小核算单位,将每个团的盈亏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员身上,并能掌握每个团的具体情况。

8、最后,对于节省资本方面,我们考虑:降低交通费,通过利用业务量来与航空公司谈判;而地接费可通过招标等手段来减低成本。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就是采取低成本策略和产品奇异性策略。而旅行社作为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的行业,成本支出的控制则尤为重要。现在,公司对成本的控制只是用毛利率来加以限制,其实可以引入标准成本来加强控制。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2

其一,注重规划的质量管理。《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是六位多年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潜心思维、用心血凝成的学术成果。从系统论的角度,用典型的规范研究和定性分析方法,全面审视和思考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问题,试图得出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的科学认识。本书立意在“新”,在选材上尽量采用最新的资料,尤其是规划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资料,本书也是2010湖南省软科学课题《湖南省旅游规划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编号2010ZK3085)研究成果有集中表现,在立论上以我为主,避免难砌、罗列他人观点,力争有所创新和发展。本书作为旅游产业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旅游景区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对旅游规划理论研究者是很好的研究素材和参考资料,又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对旅游景区发展和管理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二,研究的起点高,现实意义鲜明。中国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破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旅游发展对旅游地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影响、旅游景区经营权与旅游利益分配、旅游企业信用、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旅游、性旅游等问题日益突出。本书针对当前旅游规划的种种问题,既结合当前旅游规划最新成果和国际旅游研究新趋势,又紧扣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的实际,注重实务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直接服务于旅游业的不同部门。显然,把旅游规划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将旅游产业作为区域重要的战略产业加以发展是完全必要的。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湘南旅游景区规划的专著,汇集了作者大量扎实的研究成果和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因而能够准确地抓关键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同时作者还充分吸收了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出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战略、行动计划和对策措施,打破了国内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规划模式,启迪了思路,促进了旅游规划和旅游策划的创新研究。

其三,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湘南旅游景区经营和发展机制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颇为新鲜的见解。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历来是旅游理论工作者和旅游经营实践者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决策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四个部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中央着眼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湘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机遇,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湘南如何在中部崛起中科学发展旅游产业?是当前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其四,使用最新资料和例证,能反映旅游学的最新动态。作者多年从事旅游规划的研究工作,不仅有着丰厚的知识和资料积累,而且十分关注旅游规划的发展的最新趋势,颇有研究心得,因此本书在吸收当前国内外旅游规划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学科理论体系进行设计,强化了旅游规划学的理论研究及发展趋势,同时本书融学术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在布局谋篇中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既有翔实的背景资料,又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有对历史的简要回顾,又有对现实的深入追踪。在写法上力求深入浅出、简洁明快,并注意用比较说明问题,尽量避免空泛的论述。可以说既有学术著作的规范与厚重,又有普及读物的通俗易懂,资料性和可读性均较明显。全书全面研究旅游规划中的种种理论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旅游规划学中都有重要意义。

其五,十分注重数量分析和图表结合。书中许多基础数据的分析、整理和预测皆立足于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保证了其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书30万字,图表众多,文笔流畅,文字洗炼,避免了许多冗繁的文字叙述,使该书论述更加精炼,具有可读性。这种数理分析和图表结合的研究方法,无疑代表着中国旅游规划走向科学化的方向。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dian”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文旅局工作总结及2021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宣州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34.53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收入388.29亿元。

一是抓惠民,文艺作品创作成果凸显。皖南花鼓戏《金剪刀》入选2017年安徽省优秀小戏剧目展演;皖南花鼓戏《好人曹二贵》荣获2017年度安徽省“十大名剧”、荣获安徽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获宣城市第二届敬亭山文学艺术奖。在安徽省文联表彰的“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安徽文艺界2017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成果评选中,区创研室主任黄廷洪编剧的大型皖南花鼓戏《母亲河》荣获二等奖。2016年戏曲《天下第一墨》荣获首届安徽戏剧剧本、安徽戏剧理论评论双年奖。抗疫情作品《生命的期待》入选了学习强国平台、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皖南花鼓戏《卖马桶》成功入选2019年安徽省戏曲创作孵化计划。皖南花鼓戏大戏《青春·李夏》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入选了2020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参加全国脱贫攻坚年艺术剧目展活动。舞蹈《徽乡春早》荣获2017年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二等奖;舞蹈《宛邑玉兰香》荣获2018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中三等奖。

二是抓创建,行业品质提档升级。龙泉洞、官塘湖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昆山湖、水东古镇4a级景区创建已通过省级景观质量评定。水东镇祁梅村、前进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溪口镇入选省级优秀旅游乡镇,水东镇入选省级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和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狸桥镇、溪口镇入选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杨柳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被评为宣城市“十佳气候宜游目的地”,龙泉洞景区入选宣城市“十佳”景区,一间草堂、观禾民宿、听三田舍入选安徽百佳精品民宿,创成五星级农家乐2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三星级农家乐4家,文旅产品品质显著提升。

三是抓营销,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借助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安徽频道、东方卫视等知名媒体,稳步推进宣州文旅营销宣传;借力南京地铁、南京禄口机场、上海公交等城市综合体投放宣州旅游宣传广告;开展“探秘宣州——寻找醉美宣州打卡地”抖音短视频大赛活动。截至今年10月底,“探秘宣州”话题点赞量超16.7万,话题浏览量突破473万人次。坚持举办洪林虾稻音乐会、溪口万人游、昆山湖帐篷节、龙泉洞音乐节、朱桥摇橹节、水东蜜枣文化旅游节、水阳马拉松等活动。

四是抓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取得实效。25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5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宣城市皖南花鼓戏艺术学校,新入选安徽省非遗教育传习基地。新增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11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增4处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新增1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10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20年主要工作

获得的荣誉

1、荣获2019年脱贫攻坚好的等次;

2、荣获2019年度全区“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暨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单位;

3、荣获2019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4、荣获“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5、荣获2019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6、荣获2019年度全区民生工程工作先进集体三等奖;

7、荣获2019年全区目标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8、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入选2020年度安徽省戏曲孵化计划和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

9、抗疫歌曲《生命的期待》入选了学习强国平台、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认真落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具体要求,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一是印发了《宣州区文旅行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细化责任,明确分工,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二是提炼国家、省市区支持文旅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支持全区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政策汇编》。开展银企对接,帮助全区44家文旅企业获得信贷授信及贷款1525万元。三是制定了《宣州区文旅行业复工复产指南》,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文化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39家网吧、5家a级景区、24家歌舞娱游艺场所、5家家数字影全部复工。

(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推进基层阵地建设。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4个,覆盖率达97.7%。二是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演出30余场,送戏进万村演出194场,乡村春晚9场,开展首期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成果进基层、进校园演出64场。开展第十二届“宣州之声”群众文化汇演。指导开展水东镇蜜枣节、狸桥镇昆山湖帐篷节、朱桥揺橹节、洪林镇虾稻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完成194个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工作,每村补充图书70册,共计13580册,每个农家书屋均配备《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民法典》。完成电影放映2240场。三是实施文艺创作孵化工程。创作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小品《坐着高铁去北京》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入选了安徽省戏曲孵化计划和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参加了第二届长三角G60九城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交流演出活动。《皖南花鼓追梦人》入选了宣城市戏曲孵化计划。疫情期间创作的抗疫歌曲《生命的期待》入选了学习强国平台、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四是加速融入长三角。宣州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皖南皮影戏成功与上海、苏州公共文化配送中心签订皮影戏演艺合同。举办了“诗画水阳·常聚长兴”2020长兴·宣州文化走亲活动,召开了2020长兴·宣州长三角一体化文旅产业区域合作洽谈会,进一步推动了宣州文化旅游与长三角地区融合发展。

(三)文旅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是旅游业发展持续提升。启动宣州区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编制。水东山岳、杨柳花溪谷、长三角皖南影视基地等一批文旅项目加速建设。指导水东古镇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价值评估,官塘湖旅游度假区通过省级旅游度假区基础评价。水东镇入选第一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水东镇前进村入选“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观禾生态农庄成功创建安徽省四星级农家乐。文苑山庄入选“安徽省百佳农家乐”,一间草堂古韵园、观禾民宿和听三田舍入选“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二是旅游营销不断推进。制作《山河无恙邂逅宣州》文旅宣传片。策划《探秘宣州寻找宣州醉美打卡地》视频征集活动,拍摄以“探秘”为主题的旅游宣传视频27部。精心策划推出17条“游宣城促销费”宣州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特别定制了“桃花流水伞谷里景文石上紫薇王”旅游扶贫自驾专线,以H5线上链接和宣传册页形式广为宣传。完成皖南川藏线宣州段文化墙设计喷绘,更新制作醉美宣州旅游手提袋、全域旅游主题鼠标垫系列文创产品。积极谋划高铁营销,在宣城高铁西出站口投放宣州旅游宣传广告一处。在皖南川藏线宁国路段设置旅游标识牌5处,改建宣城至寒亭路段3处旅游标识牌,旅游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

(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日益提升

一是文物维修项目稳步推进。省保章氏宗祠二期维修工程主体已全部完工,市保张果墓维修已通过专家组验收,即将投入90余万元启动大夫第、花戏楼消防工程。二是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宣州区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皖中”片区。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查阅文献,今年新发现并登记古窑址16座,古建筑4处,古墓葬1处,家谱3份,为不可移动文物点的升级申报提供更多实物资料。三是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完成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第三批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

(五)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开展了宣州区文化和旅游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突出问题专项整治、2020年暑期文化经营场所专项整治,全年全区共出动文化和旅游执法人员923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1320家次,进一步优化我区文化市场环境。

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1、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应急广播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皖南川藏线”风景廊道建设,加大基础配套投入。加快智慧旅游体验建设和功能完善,2021年计划新、改建旅游厕所6个。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作。继续完善“宣州之声”、“乡村春晚”及文旅节庆品牌活动。

2.鼓励和支持文艺创作。创作优秀戏剧作品及歌曲舞蹈等原作作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服务,力求在国家艺术基金和群星奖等重点文艺项目上有所突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创作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时代特点、反映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

3.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继续推进水东大景区、水东山岳旅游项目、杨柳花溪谷、官塘湖景区、昆山湖景区等在建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溪口镇十八湾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龙泉湖片区生态旅游项目等项目,争取早日建成运营。充实文旅招商项目库,主动对接重点文旅项目投资企业,加大水东翡里宗村世外桃源项目、水阳金宝圩乡村旅游综合体、孙埠包村滩休闲观光园、朱桥摇橹小镇、养贤前进圩休博园等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力度,全力抓好项目跟踪帮扶。抓好旅游品质提升,支持水东古镇景区、昆山湖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官塘湖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培育特色旅游名镇1个,特色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2-3个,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1-2家。

4.抓好营销推介工作。加大对主流媒体的合作,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宣州旅游资源;围绕“醉美宣州”ip形象,不断强化水东蜜枣文化旅游节、朱桥摇橹节系列节庆活动培育,以主流ota、app、融媒体平台等全媒体营销为驱动,实现“线上?线下?体验”旅游新模式。不断完善宣州区旅游大数据系统建设,重点侧重皖南川藏线、水东大景区的客流数据分析,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和营销主题;积极发挥微信微博双微作用,为游客即时提供宣州旅游资讯、旅游攻略和优惠政策,不断扩大宣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4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的需求向纵深发展,对旅行社管理水平和服务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着旅游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规划教学模块,改变旅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创造新的旅游服务项目,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以旅游业务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规划课程

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由于导游证书是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敲门砖,必须在旅游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把旅游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考证标准对接起来。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分析研究课程定位,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确定课程结构,注重职业能力与业务技巧培训。

分析研究影响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按照旅行社管理运行方式和获取高端岗位资格证书标准,确定岗位能力要求,规范教学培养目标计划,检验实施项目的完成情况。学校要强化学生的职业品质、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应变能力培养。

职业培养目标包括职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职业知识目标指学生能掌握导游服务性质和内容、服务规范与程序,掌握处理带团出现的问题。职业能力目标指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带团服务、生活服务所具备良好协调能力和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职业素质目标指学生能具备良好旅游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成为旅游业的传播者。

二、依据导游工作任务程序,制定旅游业务课程教学项目计划

学校应根据职业目标要求,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与服务能力为课程主线,完成教学计划。围绕导游工作过程中各个岗位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目标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可以有效地把旅游专业知识融入到旅游服务工作之中。依据导游工作程序把课程整合成接团服务;参观游览服务;购物餐饮、娱乐服务;才艺展示送团访问等若干个模块。设计符合导游岗位需要的课程内容。以职业素质提升为目的,了解地陪服务和全陪服务的区别,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实施校内模拟实训

1、校内模拟教学实训项目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模拟训练提供场所。实训安排要按照职业素质能力的要求,以模拟教学演练、分组讨论演练或竞赛评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模拟训练要求学生了解导游方法的运用原则,熟悉不同旅游者的各种要求,掌握导游人员带团的基本技能和讲解技巧;妥善处理旅游者的个别要求;同时能够针对特殊旅游者的不同情况提供适宜的导游服务。

为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导游要讲解生动,安排多彩的节目,讲解生动的故事,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基于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职业培训,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实施口语演讲训练、情景对话游戏等项系列培训活动。举办导游词的编写、旅游策划等竞赛活动。

2、旅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

教学采用情景扮演、角色互换等模拟训练方式。既要考核文化知识,同时更要考核接团的能力,因此,考核通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资料收集能力、编写导游词、策划线路、导游词讲解等几个方面考核内容,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水平,分析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方法。

(二)在校外实习期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学生在校外实习要注意安全问题和签约事项,在实习中要多加强业务能力的训练,注重与老导游的交流沟通,要尊重实习教师和导游,遵守纪律,做事要勤快。

1、作为一个刚跟团的学生,跟团出行前要熟悉所去景点的导游词,这样在听老导游讲解时才能更好地吸收。认真阅读行程单,以便在跟团过程中仔细分析老导游是如何合理安排行程的。准备一些小故事、小笑话。防止在跟团中出现冷场。在跟团过程中,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应该买当地的地图,这样,你可以边走边看,以便认路,而认路是导游的基本功之一。

2、跟团听老导游讲解时不要死记老导游讲的所有细节,应该着重记老导游在什么地方说了什么,用什么方式说的,起到什么效果,至于详细内容回来后可以自己找相关资料来加以丰富。有条件的,可带个录音笔,录下后回来整理。

在跟团过程中一定要勤快,什么事能做的要抢着做;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不该说、不清楚的不要乱说,否则很容易给带团导游带来麻烦。

3、要作好记录,整理补齐旅游资料。注意到过的购物店,吃饭住宿的饭店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要记住,每晚最好把白天听到的和看到的惊喜整理,否则那么多心东西很容易忘了。送团回来,一定要把跟团的资料进行整理,导游词听得不清楚的地方想办法通过查资料、询问等办法补齐,才能把跟团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如果不及时巩固,会很容易遗忘掉。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5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强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总结我省旅游“二次创业”暨“十一五”以来的工作。谋划“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创新思路举措,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白恩培:到2015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翻一番

白恩培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多年来,云南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探索和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路子。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渠道,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云南来说。抓旅游产业就是抓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是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抓城乡统筹发展和民生改善,就是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白恩培对旅游工作提出3点要求。第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具备了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日益显现,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

第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十二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推进器和先导产业的作用,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云南旅游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提高云南旅游信息化水平,努力形成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游客进出便利化、旅游环境优质化的发展新格局:把云南的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秦光荣:突出抓好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秦光荣在讲话中强调,当前重点要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抓好旅游项目建设。要突出抓好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提升项目谋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开放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服务水平。二是高度重视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要发展度假酒店,开发温泉旅游,开发以高尔夫球为引领的高端旅游产品,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区。三是高度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要加大扶持力度,突出开发重点,建设开发基地,发展特色购物商店。四是高度重视推进我省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国际旅游合作。要积极推进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巩固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更加重视与西亚国家的旅游台作。五是高度重视落实好我省与国土资源部签署的合作协议。要坚守基本农田这条红线不突破,要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要积极探索建立旅游用地管理的新模式、新办法。六是高度重视编制“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确立发展目标,突出提质增效这个核心,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布局,注重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邵琪伟:后危机时代的云南旅游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会上简要介绍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他说,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旅游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宏观环境不断改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更加有利: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开始向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发展: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日益深化,旅游业发展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科学技术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越来越突出,旅游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云南发展旅游业有几个明显优势和特点:一是旅游资源禀赋好、多样性强、聚合度高。二是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三是发展基础好,软件和硬件都有明显改善和提升。四是云南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特殊的机遇。

同时,邵琪伟提出对云南省发展旅游业的几点建议:一是在推进实现旅游业战略目标上,力度再大一点。旅游业只有与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才能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才能建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是在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上,步伐再快一点。云南要把旅游业发展转变到既重数量又重效益的路子上来,推动云南旅游业的集约化。三是在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上,措施再实一点。通过改革开放化解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通过改革开放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开放促进云南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探索出一条加快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会上,副省长刘平宣读2009年度全省旅游二次创业先进单位表彰决定并进行颁奖。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省级相关部门的领导,全省各州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旅游局局长、发改委主任,重点旅游县(区、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有关旅游企业和部级、省级旅游度假区负责人400多人参加会议。会前,与会代表考察了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白恩培、秦光荣、邵琪伟、杨应楠、晏友琼、刘平、白成亮、丁绍祥等领导参观了云南旅游二次创业成果展及旅游商品展,出席了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仪式。

云南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巡礼

玉溪市

2008年5月省政府批准设立“抚仙湖一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两年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白书记、省政府罗副省长、刘副省长等领导多次亲临关心、指导试验区建设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玉溪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和以分管副市长为主任的试验区管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统一规范了项目审批管理办法,全力推进试验区建设。

《抚仙湖一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并于2010年得到了省政府批准实施。试验区建设在探索和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用地方式、生态保护和建设、旅游重大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签约引进了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协议总投资达千亿元。“湖畔圣水”项目基本建成。引进新加坡悦榕集团管理经营;“九龙晟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七大示范性项目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

普洱市

1、普洱国家公园

以莱阳河国家森林公园和菜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为基底,开发玉生田、黑龙潭、t望台、茭瓜塘、老寨箐,结合营盘山及普洱少数民族文化和茶文化特色,形成集保护、科研、游憩、教育、生态休闲和国际商务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区。项目建设规划面积约293km2,工程区设计面积约3万亩,预计项目总投资14.7亿元。

2、澜沧惠民景迈旅游区

位于澜沧县东南部惠民哈尼族乡,国道214线纵贯而过。交通便利,旅游区位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旅游资源及民族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旅游资源富集、优越区。项目区规划面积约394平方公里,主要开发建设惠民旅游小镇、恢复民族村寨、建设旅游接待设施、改善旅游通达条件,完成旅游供水设施建设,预计项目总投资4.7亿元。

3、“普洱绿三角”娜允古镇旅游开发

娜允古镇是中国至今还保存着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2005年被列为云南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现已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根据规划,项目主要建设孟连傣族历史博物馆、恢复重建下城佛寺、进行民居民房改造、旅游道路、旅游接待附属设施等建设。

红河州

1、个旧市大屯海生态园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沙甸旅游小镇

大屯海生态园旅游休闲度假区总投资11亿元,截止8月共完成投资0.5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休闲娱乐区、商业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大屯生态园旅游度假区项目已被纳入滇南中心城市规划,开发重点为高尔夫球场、大屯海休闲度假区等项目。沙甸旅游小镇建设内容包括沙甸大清真寺、和谐广场、穆斯林商务大厦、回族特色商贸城、人工湖、沙甸回族民居等,打造“中国-沙甸回族文化旅游小镇”品牌。

2、元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

位于元阳县新街镇、攀枝花乡、俄扎乡、牛角寨乡,总投资10亿元,2010年1-8月共完成投资1.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多依树、坝达老虎嘴、箐口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拦渣堤20公里,16600立方米;老虎嘴停车场;哈尼民居(蘑菇房)改造100户;游客服务中心。

3、建水县临安镇旅游小镇

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云南热点旅游目的地,项目总投资5.93亿元,2010年1~8月共完成投资1.657亿元,2010年主要建设内容有学政考棚、天君庙、诸葛庙片区风貌恢复工程、临安酒店五星级改造项目、文化旅游商业广场等。

西双版纳州

1、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

项目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西部投资额最大、内容最丰富、创新度最高的旅游项目。占地6平方公里,将建设主题公园、雨林高尔夫球场、傣家秀剧院、高端度假酒店区、商业中心、三甲医院、旅游新城等7个主要功能区。计划于2010年年底开工,2013年建成开业,该项目将革命性提升西双版纳旅游的层次。将之打造为世界级休闲度假圣地。

2、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

位于景洪市大渡岗乡东部,距景洪市50公里。项目将建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国际精品休闲度假旅游小镇。打破单一观光型旅游,集观光、休闲、康体、娱乐、会议、居住为一体的精品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大渡岗天然资源优势,将“万亩茶园”和“春之镇”作为2张王牌,开拓自驾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议旅游、体验旅游、以及户外旅游五大旅游产品。

3、告庄西双景

总投资约20亿元。以1200亩“城中之城”,全力打造景洪市新城市名篇。项目依景观主题、休闲主题、功能主题等划分为诸多区域,包括多彩湄公河大型品牌旅游购物中心,中轴商业区设有傣族家访节目。知青公社满足当年162万余人云南知青的怀旧需求,此外还包括主题酒吧、精品客栈、团队餐厅等。

保山市

1、腾冲世纪金源体育休闲中心

位于腾冲县腾越镇大牛场,建筑规模45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体育休闲公园、低密度住宅别墅、高级会所,如商务会所、度假酒店、休闲度假住宅、体育健身、餐饮娱乐等精品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36洞高尔夫球场、1个五星级酒店和350栋低密度别墅。

2、腾冲玛御谷温泉综合开发项目

该项目位于腾冲县北海乡玛御谷,建设规模23.26万平方米,总投资27.8亿元。主要建设两个精品酒店、国际五星级酒店、健康Spa、体育训练基地、生态住宅商务会议等综合旅游休闲、运动、养生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02亿元,汤苑和酒店大堂主体工程已完成,温泉中心工程正在加快施工,计划2011年1月份试营业。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ky1222”为你整理了这篇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中期评估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中期评估自查报告2020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独具特色的抓手,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全面实施“品质嘉兴”提升工程,狠抓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着力将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成为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中最具辨识度的“金名片”。

一、以“品质嘉兴”为引领,有序推进项目开展

(一)做好“红色”文章。一是重点推进南湖旅游区建设项目。南湖革命纪念馆中轴线及周边风貌整治工程、南湖周边风貌提升工程被列入“品质嘉兴”大会战,共包含15个项目。重点实施南湖旅游区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工程,将于2021年6月底前建成集国际交流、文化体验、红色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南湖新天地”。南湖景区免费开放被列入2020年嘉兴市民生实事工程,自7月1日已全面实施。二是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施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共计7个项目,深入挖掘沿线历史人文资源,重现“一大路”历史场景。目前老火车站等4个项目已开工,力争明年6月底前完成。三是优化红色旅游经典产品。推出《嘉兴红色旅游》2.0版宣传册,将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从42个点拓展至70个点,并进一步完善了“首创之旅”“奋斗之旅”“奉献之旅”3大主题12条精品游线。

(二)做好“运河”文章。一是有序推进“九水连心”工程,包括大运河文化公园(嘉兴段)建设、运河文化长廊三塔片区开发建设以及文杉大运河文化活力区、水上巴士、水上旅游等11个项目。二是全力打造古运河旅游专线,不断引进重大投资项目,如:伟光汇通集团投资106亿元在王江泾镇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嘉兴市闻川运河古城项目;濮院古镇有机更新项目持续推进,核心区块总投资达71亿元;嘉城集团与开元旅业集团共同开发运营芦席汇历史街区。三是继续发挥大运河联盟作用。因受疫情影响,大运河美术馆联盟及剧场联盟交流活动受到一定影响,但嘉兴大剧院积极发挥剧场联盟成员作用,就行业自救等进行沟通交流,演出活动正逐步恢复中;嘉兴美术馆积极策划大运河国际漫画双年展大运河沿线巡展等美术馆交流活动。

(三)做好“文化复兴”文章。一是出台《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打造禾城文化复兴六大片区,力争“一年成形、三年成景、五年成势”。二是抓好嘉兴曝书亭、海盐西涧草堂和海宁衍芬草堂提升工作,目前嘉兴曝书亭、海盐西涧草堂和海宁衍芬草堂整修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对周边环境及内部陈列进行提升。三是精心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着力推进乌镇国际戏剧小镇建设。着手启动乌镇镇城市设计规划,稳步推进乌镇数字文化音乐基地等项目建设,并做好第八届乌镇戏剧节暂停举办善后工作。做好蚕桑文化之旅、年味江南之旅等精品旅游体验项目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百县千碗?嘉肴百碗”,开展特色美食体验(示范)店、旗舰店评定工作。四是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嘉兴市图书馆融合南湖区图书馆明伦堂和鸳湖书院,打造“图书馆+书院”模式,着力推进传统书院国学教育重点基地创建,并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二、新冠疫情按下文化交流“暂停键”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国家“带病”重启则可能延长全球战疫时间线。疫情常态化对文化和旅游交流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不少精品旅游线路、演出交流活动进入停摆状态,如:第八届乌镇戏剧节暂定延期至2021年举办;“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红色之旅精品线路中部分红色研学活动无法如期开展等。

三、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谋篇布局

一是全面谋划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加强统筹安排,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中厚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理念,紧扣红色旅游标杆城市、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文化带小镇集群建设等重要抓手,全面打造具有嘉兴特色的文旅“金名片”。

二是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围绕品质嘉兴建设,全面推进南湖旅游区品质提升,推进南湖周边风貌提升、“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等工程,并进一步做好红色旅游标杆城市建设,编制《嘉兴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同时,联手上海共同打造“重走一大路”红色旅游完整版,积极推广南湖“我最红”文创商品新品牌。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7

2月12日至13日在*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是我省旅游业应对金融危机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规格高、规模大。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先后讲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主持会议,副省长谢庆生出席会议。全省各市州地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副州长、副专员)以及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新闻媒体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市(州、地)作了交流发言,省旅游局与各市(州、地)旅游局签订了旅游发展综合考核目标责任书,举行了贵州旅游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办了旅游发展专题讲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大会,市委副书记李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蒋星恒和我,以及市旅游局、各区市县旅游、文化、体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有关旅游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我代表*市作了交流发言。

此次大会围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回顾总结了20*年全省旅游工作,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

王富玉副书记的讲话包括了五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充分肯定成绩。去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8190.23万人次,同比增长30.8%;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同比增长27.5%,排名列全国第17位,超过了广西,接近云南的发展水平。我省的旅游品牌、接待条件、服务质量、客源市场、旅游商品等都有新的成果和成效。第二部分是认真分析形势。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剖析了当前我省旅游工作的挑战和机遇。第三部分是坚持“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强调加强旅游与宣传、文化、体育的结合,构建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立推动工作协调发展的联系会议制度。旅游部门要在联席会议中积极主动,宣传、文化、体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组织有序、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第四部分是突出五个坚定不移的工作重点。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精品建设。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体育健身及高尔夫等健康旅游产品,开发温泉、文化体验等度假旅游产品。围绕交通集聚旅游要素,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之机,结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民生工程,提出能推动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大项目。二是坚定不移地开拓旅游市场。加强市场研究,把国内省外旅游作为2009年市场开发的主体,把媒体、文化、旅游、体育、企业、景区、航空公司、机场各方面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强化“多彩贵州”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强手段创新,调动企业积极性,共同参与市场开发。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规划打基础,加快形成衔接有效、集散顺畅的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加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四是坚定不移地创新旅游发展体制。在“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下,进一步理顺旅游行政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在管理体制上、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在资金筹措上有新的突破。五是坚定不移地治理旅游环境。继续把“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和“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引向深入。第五部分是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二要加强规划谋划,处理好规划中的各种关系。三要抓典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要加强人才培训。

黄康生副省长对抓好旅游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第一部分是关于旅游发展目标问题。一是到2012年,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大省的转变,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00万人次以上。二是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旅游总收入力争进入全国排名前10位,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三是再用五年时间,旅游业实现全面升级换代,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我省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人均旅游消费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第二部分是关于旅游产业集群问题。全省将重点打造五个旅游产业集群,即生态观光度假产业集群、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涉及*市两个方面:一是依托气候资源、地热资源以及环境优势,打造*“避暑之都,温泉之城”休闲度假和以乌当、剑河等县市的温泉资源为代表的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二是依托中心城镇、核心景区和交通通道,打造*市以观光旅游、农家旅游、青岩历史文化古镇、镇山村生态博物馆等为重点,以及遵义市避暑休闲为重点,黔东南州等少数民族文化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第三部分是关于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强调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原则,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要突出重点,加强规划引导、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宣传促销、加强机制创新、加强领导,努力推动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第四部分是关于旅发大会筹备问题。希望省、市、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抓好落实,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为第四届旅发大会在遵义成功召开创造条件。

会上,省旅游局傅迎春同志总结回顾去年以来旅游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年工作。提出今年的具体目标是: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8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800亿元,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二、20*年全市旅游工作情况

20*年来,*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努力打造“避暑之都、温泉之城”和“爽爽的*”的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取得一定成效。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亮点:一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继续加快公路主干道建设,实施县乡公路建设和通村道路工程,景区道路和旅游联结线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二是景区景点打造有了新的突破。投入巨资,重点打造了南江大峡谷、开阳十里画廊等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加快现有景点的改造升级,天河潭、*野生动物园、保利温泉、南江大峡谷于去年进入国家4a级景区行列。去年,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南江大峡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称号。三是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和经济型品牌酒店入驻,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范围和领域得到拓展,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四是旅游形象和品质明显提升。通过全方位、高频度的城市整体促销推介,“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的旅游品牌在海内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富特色。以“*避暑季”为总抓手,按照“气候——避暑——产业”的发展思路,陆续推出一系列多彩缤纷的旅游主题活动,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六是旅游产业的效应初步显现。2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25.8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9%;旅游总收入187.29亿元,同比上升50.97%,已经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据统计显示,2007年我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5.16%,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7.75%,旅游业已经成为*市的支柱产业。

总结20*年的工作,我们认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方面:第一,党委政府重视是关键性的因素。我市提出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首要内容,在全市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李军书记、袁周市长亲自抓旅游,先后带队赴武汉、长沙、北京、重庆、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城市宣传促销,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上下合力抓旅游、促发展蔚然成风。第二,政策措施配套是保障性的条件。我们一方面加大立法力度,制定了全国第一部省会城市的地方旅游促进法规——《*市促进旅游业发展办法》。另一方面,先后出台了六个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奖励办法,通过资金支持、补助和奖励,促进旅游项目建设,鼓励旅游企业拓展市场。第三,行业规范发展是基础性的前提。我市不断完善和提升旅游行业的服务标准,倡导诚信经营和规范服务,制定了七个地方性标准。去年,围绕“满意在贵州”深入开展诚信活动,狠抓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和净化旅游环境行动,在宾馆酒店、旅行社、旅游客运和旅游景区(点)广泛开展服务质量达标活动,景区景点旅游接待服务、旅游交通、餐饮服务、宾馆酒店设施服务、导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第四,宣传推介促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去年,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尤其是主流媒体,多管齐下,开展了领导带队宣传、小分队上门促销、邀请旅行社和媒体考察推介、制作旅游专辑、设立旅游形象店、投放宣传广告、设立假期旅游咨询服务点等一系列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

三、2009年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

2009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的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应挑战、保增长、重民生、推改革、促开放、善领导”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的优势,加快旅游创新步伐,扩大旅游消费需求,围绕宜游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目标是: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280亿元,增长50%以上。

今年的工作,我们力争在八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在创新旅游发展机制上有新突破。一是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位一体”要求,围绕宜居、宜业、宜旅游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探索建立宣传、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组成的旅游工作协调发展联系会议制度。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市促进旅游发展办法》,要依据该办法尽快制定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三是充分发挥旅发大会机制和市旅游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领导作用,落实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决定,办好第三届旅发大会。通过举办旅发大会和避暑季活动,推动旅游精品建设。

(二)在扩内需保增长上有新举措。一是充分运用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组织一批能够完善提升旅游接待条件、延长旅游产业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积极向国家申报,抓好项目的准备、申报和落地工作。同时,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在景区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等方面有新的进展。二是启动《*旅游促内需、保增长行动计划》。整合旅游资源,重点组织实施好“*市民城乡和谐旅游计划”、“多彩贵州互动旅游计划”和“核心客源市场振兴计划”三大客源市场开发计划,着力刺激旅游消费、扩内需、保增长。

(三)在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上有大手笔。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深化改革,组建*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全市旅游、文化等服务业的投融资职能。将历来投入宣传、旅游、文化、体育设施形成的存量资产作为资本金注入,新增财政专项资金作为增量注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整合,形成融资、投资、建设及营运管理有机结合,高效运作的现资机制,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在旅游精品建设上有新提升。一是做好《*市旅游发展规划》、《*市温泉旅游开发规划》和《*市环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总体规划》等总体规划和区域专项规划的修订和编制工作。二是在继续抓好青岩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区和开阳十里画廊喀斯特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修文阳明文化休闲度假区和乌当温泉休闲度假区实施“板块式”集约开发。力争把“罗湾国际温泉城”纳入省重点旅游项目。三是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功能,加快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文化、餐饮、娱乐等设施,实施旅商结合、旅文结合,整合公交、宾馆酒店、商场等资源,策划组织精品线路,促进都市旅游。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产业规模。以生态旅游主题年为契机,今年集中帮助开阳、息烽、修文、白云等地发展乡村旅游,以改善农户住宿接待条件为重点,重视资源的深度开发,创新管理机制,走“富裕农民,师法自然,保护环境”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五)在拓展客源市场和营销模式上有大举动。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方式,面向客源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重点是以“避暑季”为载体,将旅游与文化、商贸、会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丰富避暑季活动的内容和内涵。针对重要客源市场,创新促销方式,策划组织活动进行整体推广。近期要认真做好赴台湾和韩国等地的宣传促销工作。在宣传促销方面,还要邀请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旅行商实地考察,加强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合作,多渠道宣传*旅游业,提升*的知名度。二是组织开展好“百元悠游*”为主打产品的“*市民城乡和谐游、多彩贵州互动游”系列活动。三是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合作,跨区域整合旅游产品和线路,重点推出“*避暑季”1—7天各类精品线路。四是大力实施旅游广告宣传全覆盖工程,利用媒体、户外广告、网站等开展大范围、高密度的宣传推介活动,提高旅游资讯的覆盖率,并重点在车站、机场、高速公路上取得新进展。

(六)在完善城市旅游服务支撑体系上有新思路。以建设全国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为目标,推动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推动通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畅通我市与主要客源地的快速通道,积极争取开通我市与韩国、日本等定期国际航线,形成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研发、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旅游车队发展、旅游美食和旅游娱乐项目,加快凯宾斯基、希尔顿、世纪金源大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建设并力争开业。

(七)在行业管理方面要上新台阶。一是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结合“争创文明市、喜迎民运会”等活动的要求,加强旅游市场检查和对旅游企业的动态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树立良好的旅游市场形象。二是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今年重点探索制定《*市避暑酒店设施与服务质量》标准,开展面向全行业的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我市旅游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旅游投诉处理,力争把全市旅游投诉降到全行业最低。四是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为海内外广大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旅游资讯服务。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8

关键词:旅游人才开发环境建设现状面临问题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47-03

本课题的研究是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江苏省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全省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摸清全省各地、各类旅游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状况,总结和分析全省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试点,为全国旅游人才调查统计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旅游主管部门决策服务。

一、江苏省“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才发展现状

统计分析基于国家旅游局总课题江苏子课题《江苏省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课题组在2009—2010年对江苏省13市旅游行业各部门人才现状进行的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省内13个市106个县(市、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院校、旅游饭店(星级宾馆)、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等2695个单位,其中旅游饭店847家、旅行社1204家、a级景区389家、旅游局102家以及其他旅游管理机构153家从业人员状况的有效样本统计。抽样调查,由各级统计部门在全省106个县(市、区)抽取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样本单位1398个。调查依据的资料:《2008年国家旅游局国内旅游总收入构成》,《江苏旅游卫星账户研究资料》,《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江苏省“十一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旅办发【2010】84号《王志发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江苏旅游人才总量发展较快,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饭店,行业结构基本不变

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江苏省旅游人力资源总量{1}35.70万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其中饭店从业人员超3/4。人才资源{2}总量计9.48万人,全省旅游人才比为26.6%。人力资源总量比2005年增长了138%,实现了旅游就业人数总量的大发展。人才比例高于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江苏省各行业总平均三个百分点。

1.总量增速快,饭店从业人员超3/4。

(1)全省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江苏省纳入全面调查统计口径的各级旅游单位共有2695家,全面调查统计旅游人力资源总量为16.90万人,其中人才资源总量为5.61万人,人才比例为33.21%。

(2)各行业人力资源规模。

有关数据显示,各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规模情况中,旅游饭店对就业的贡献最大,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就业总人数为28.10万人,占旅游行业就业人数的3/4以上;旅游景区排名第二,计3.24万人;旅游管理咨询单位排名第三,计1.71万人;旅行社排名第四,计1.59万人;其他行业就业人数较少,在1万人以下。

从旅游单位数和人力资源数量综合来看,旅游行业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为主的三大支柱行业,单位数量多、从业人数众,其中,旅游饭店的人力资源数量比重最大,超过3/4。此外,旅游管理咨询单位、旅游教育单位、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贸免税公司、文化娱乐单位、旅游工艺品商场、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单位,也占一定份额。

2.人才资源比例高于全省行业平均。(1)全省旅游人才比例。根据全面统计调查数据,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旅游人才数,但不包括旅游饭店、旅游餐饮企业人才数,计3.55万人。根据抽样调查数据,限额以上、限额以下住宿业、餐饮业旅游人才数为5.93万人,推算出全省旅游人才资源总量,计9.48万人。全省旅游人才比为26.6%。高于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江苏省各行业总平均23.6%{3}三个百分点。(2)各行业旅游人才比例。从人才资源占就业人数的比例来看,旅游教育单位人才比例最高,为93.49%,其次为旅游局83.00%,再次为旅行社73.83%。其余单位人才比例均小于50%。人才比例最低的两类旅游单位是旅游饭店(餐饮)22.21%和旅游景区18.24%。可见,虽然旅游饭店(餐饮)和旅游景区的就业人数较多,但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人才比例在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旅行社的人才比例是旅游饭店的3.3倍和旅游景区的4倍左右,是全省平均的2.2倍,反映出旅行社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显著高于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

(二)江苏省旅游人才资源结构特征

1.岗位类型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人才的岗位结构反映出人才资源的岗位配置状况,对深入开发旅游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有重要意义。本调查共设国家公务员、旅游教学师资、经营管理人员、导游员、前厅服务员等34类岗位类别。具体包括:一是行政管理人才如国家公务员;二是经营管理人才,如办事员;三是专业技术人才,如旅游教学师资、旅游策划规划设计人员、领队、导游员等;四是服务技能人才,如厨师、驾驶员、计调人员、票务人员等;五是服务员,如行李服务员、餐饮服务员等。

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比重最大,占38.89%;服务技能人才占19.05%,排名第二;服务员占18.69%,排名第三,经营管理人才占18.26%,排名第四;行政管理人才最少,占5.12%。

2.青壮年年龄段占绝对优势,性别比例女性多于男性。全省旅游人才资源年龄分析。旅游人才资源以35岁以下青年人为主。全省旅游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26~35岁(包括35岁)年龄段,占43.7%,其次为25岁以下年龄段,占27.3%,36~45岁占17.5%,46~55岁占10.03%,56岁以上占1.2%。全省旅游人才平均年龄为32.02岁,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65岁,其标准差是8.862。

3.旅游人才队伍学历提升较快。经调查可得出全省旅游人才资源的学历分布状况。大专学历层次占总人才数的比例高达72.24%,本科学历层次占25.79%,硕士研究生占1.85%,博士研究生占0.11%。与2005年数据相比,本科学历层次人才比例增幅最大,增加8.44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比例增加了1.39%,大专学历人才数量增加,但在总人才中的比重下降9.85个百分点。全省旅游人才学历在四年间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4.专业技术水平未评级者超过半数。专业技术水平主要反映在职称上。本调查共设初级技术职称人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未评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9类职称。

相关数据显示,未评级的人才数最多,超过半数,占62.56%。除未评级外,初级技术职称人员的比重最大,占16.68%。高级技术职称人员、高级工、高级技师仅占1.71%、0.98%和0.17%。

5.外语构成主要以英语为主,囊括世界主要语种。凡是学历学习中学习过某种外语,或参加专门外语学习或培训过,或获得过某种外语证书的都在统计之列。在外语构成方面,绝大多数旅游人才都学习过至少一门外语,这是学历教育的成果,现有的中学、大学教育已经普及了外语课程。学习过英语的比例高达98.11%,其余语种人数较少,但囊括了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世界主要语种。离我国较近的发达国家韩国、日本的相应语种,人才比例稍高。

6.人才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占绝对优势。本调查根据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区域定义,将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这是基于经济地理的分类,有助于了解江苏省省内的区域差异,为制定相应的旅游人才战略提供参考。长江以南的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是苏南,原来长江以北统称苏北,现在把扬州、泰州、南通这三个发展较快的城市称为苏中地区,淮安、盐城、宿迁、徐州、连云港是苏北地区{4}。

从旅游单位数量看,三大区域中苏南的旅游单位最多,有1467家;苏北的旅游单位数居中,有821家;苏中的旅游单位数最少,只有407家。从旅游人力资源数量来看,苏南的旅游人力资源最多,达11.93万人,占全省总人力资源的37.44%;苏中和苏北分别占19.44%和25.13%。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三大区域的旅游人力资源质量和旅游业的综合服务水平。苏南无论是在人力资源的数量还是人才资源的比重上,都优于苏北和苏中。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旅游业是一种面向游客提供一段特殊经历和体验而进行的面对面的行业,人情化是旅游服务的特点,员工素质最终决定其服务质量。因此,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是旅游优质服务的关键。江苏旅游业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人才的素质,在建设旅游强省的大背景下,要打造江苏旅游品牌,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只有分析人才资源的现有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旅游强省、人才强省的长远目标。

(一)总量供给不足,人才缺口较大

江苏是旅游大省,旅游从业人员规模庞大,截至2009年年底,江苏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35.70万人。随着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到2015年,旅游人才需求量是26.84万人。由相关数据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中等职业院校数量大幅度下降,从1999年的164所,调整至如今的30所,与此同时,旅游高等院校的数量逐年增加,1999年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仅有16所,2008年发展至85所。院校总量比20世纪末有所下降,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维持在2~3万人左右,与今后五年间年均人才需求相比,培养规模明显不够,人才缺口较大。

(二)人才行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业态人才奇缺

江苏省旅游业发展较快,在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旅游规划、市场产品开发、服务质量水平等各方面的实力,影响到旅游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就目前的人才整体素质来说,与旅游强省仍有差距,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是旅游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市场营销、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人才紧缺。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仅有酒店业、餐饮业的人才培养趋于规模化和规范化,其他旅游类人才,特别是行业需求量大的旅行社、旅游景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还尚未形成良好的培养模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对相关领域和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研究还不够,难以制定出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双师型教师大量缺乏,教师对行业了解不够透彻,课堂教学不能与行业实际结合。三是教育资金短缺,造成实训基地、模拟操作等教学条件无法完善。四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化,没有实现供需的良好沟通。四是教学培养的滞后性,新兴业态需求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相关的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地跟上步伐。

(三)人才区域失衡,苏中、苏北落后于苏南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时间早,苏南地区成为江苏旅游人才的高地,人才流动向这一地区集中。而苏中、苏北地区则形成旅游人才洼地,造成旅游人才的流失。这不是旅游行业单方面的问题,也是整个区域人才发展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地区的经济基础要好于苏中、苏北地区,相对应的薪资水平、工作环境、晋升空间也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这对优质人才是一个强大的吸引力。而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速度赶不上苏南地区,薪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晋升空间不大。(2)旅游资源不平衡。苏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时间较早,旅游资源丰富而集中,有较浓郁的旅游氛围,苏中、苏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时间较晚,有不少资源尚待开发,旅游资源较为分散,旅游气氛淡薄。

(四)整体素质不高,文化程度差异大

江苏旅游人才队伍的素质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体来说还不够理想。特别是既懂经营又懂管理;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既熟悉国内旅游经营管理,又熟悉国际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还十分紧缺。并且人员的素质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差异性较大,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偏少。现有的26.6%的人才比不能满足江苏旅游发展的需要。二是专业学习参差不齐,一些急需专业知识未充分讲授。调查显示,40.08%的旅游人才来自其他专业,半路出家的情况非常普遍。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流动性大;(2)不少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高;(3)旅游行业的吸引力不够,很多专业人才改行到其他领域;(4)旅游人才的培养存在大量缺口;(5)旅游院校专业设置大都集中在常规课程,而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景区设计、旅游娱乐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设置较少,也缺乏相应的师资培训人员,造成旅游专业人才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的优势不明显。

(五)高级职称人才缺乏,分布不合理

江苏旅游业的技术职称普遍较低且结构不合理,全省旅游行业机关事业的管理人员获高级职称者仅占9.84%。企业管理人员获高级职称者仅占6.14%,专业技术人才获高级职称占1.97%,服务技能人才获高级职称者占1.19%。高级职称人才大量缺乏。从行业来看,旅行社的高级职称人才仅占1.41%,旅游饭店的高级职称人才仅占2.86%,旅游景区高级职称人才仅占7.54%,旅游管理咨询单位的高级职称人才仅占0.08%。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1)旅游职业资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高级职称存在缺失的状况;(2)高级职称对于薪酬待遇和晋升机会的影响力有限,存在高职低聘的现象;(3)旅游行业多数岗位缺少职业晋升空间,高端人才被其他行业吸引;(4)政策引导不力。

(六)小语种人才偏少

旅游行业是对外交流的窗口,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任。除英语外,日语、韩语、法语等我国重要的客源国语言,相应的导游人才大量缺乏,成为旅游对外交流的瓶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1)小语种人才主要是本科专业,相应地针对旅游行业的小语种专业有限;(2)小语种导服人员未受到足够重视,缺乏良好的小语种人才成长环境;(3)旅游行业的吸引力不够,不能吸引更多小语种人才进入旅游领域。

三、对策

(一)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科学兴旅、人才强旅”,高素质旅游人才是全省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保障。其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提高旅游资源开发质量和效益,提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树立生态低碳的旅游消费理念。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旅游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三是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旅游市场日益扩大和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消费满意度。四是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人才发展对策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是旅游业的高级生产要素。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江苏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区域平衡、规模适当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是迎接这一挑战的关键,也是实现全省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重要保证。

1.以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为重点,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对旅游业而言,旅游人才的生力军主要依靠职业教育。针对江苏省现有旅游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目前,江苏省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远不能满足江苏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优化旅游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提高旅游专业的学历层级。四是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情商教育。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等基本品质。五是增加旅游教育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和中外合作办学。

2.以改善行业环境为核心,营造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一是树立科学的旅游人才发展观。表现在:首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把旅游人才开发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牢固树立综合素质为根本的人才评价观念,不盲目追求人才的高学历化;最后牢固树立人才重在培养的观念。二是实行“人才绿色通道”,协调人才区域平衡。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待遇”,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旅游行业就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省内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三是开展紧缺人才培训班,培养紧缺行业骨干人才。例如,可以从从业人员中挑选优秀人才,利用高校、专家库等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旅游职业资格体系,形成从低级到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查分析显示,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比重较大,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中,初级证书的比重较大。这反映出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及职业发展空间的提升比较有限。要提高江苏省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资格证书比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完善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就业准入控制,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企业用工制度。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业务建设和组织建设。三是拓展资格证书范围。对于新兴行业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市场营销、会展和大型活动策划等,应尽快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四是鼓励中高级资格证书的获取。将中高级资格证书的获取与薪酬待遇、岗位聘任结合起来,这是提升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4.加强旅游人才中介机构建设。要积极培育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旅游协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旅游认证中心、旅游会展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旅游业协会的发展必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旅游业协会的运行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协会工作得到政府、行业的认可和社会的公认。

旅游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社团组织特有的优势,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同,取得全社会支持,实现全市旅游发展的社会联动,逐步化解“瓶颈”制约,实现企业利益、行业利益、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协会要充分发挥常务理事、理事的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呼声,并及时反馈给政府和主管部门,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改善旅游经营环境,为旅游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机制。要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旅游各岗位人才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速度,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重点突出的旅游人才评价体系。二是提高旅游人才规范管理水平。推行始端管理,进一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拓展管理范围,逐步形成全面的旅游人才管理体系。三是提升旅游综合执法能力,加强对旅游人才的监管。提高全行业的法治观念,重点加强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形成权威的旅游执法体系。四是提高旅游系统的执行能力。弱化上下级旅游部门之间单一的行业指导关系,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旅游行业执行系统。

注释:

{1}指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数。

{2}本次调研指大专以上学历(包括大专)的旅游从业人员。

{3}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提要[m].内部资料,2010,p.7,在此数据上计算得出。

{4}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提要[m].内部资料,2010,p.123.

{5}江苏省旅游局不属于苏南、苏中、苏北中的任一区域,统计时单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江苏省旅游局.江苏省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提要[m].内部资料,2010

4.江苏省旅游局.江苏旅游统计年鉴[z],2004—2009

5.旅办发【2010】84号,王志发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z]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z],2004—2009

8.江苏省“十一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9

 

一、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势分析

 

(一)社会发展趋势

 

1.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实践把人与自然紧紧地联

 

系起来,即建设生态型和谐社会,在此背景下,高校也提倡办学生态化、推动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此相应建筑专业有园林建筑方向,法学专业有环境法学方向,信息专业有信息化林业方向,旅游管理增设生态旅游方向。中国旅游局民意调查显示,生态旅游是最受欢迎的旅游主题,2009年1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海南省政府主办的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生态旅游正成为最受游客们追捧的一种旅游模式,越来越多的旅游区域如河南、山西、西藏在旅游路线方面都推出了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因此,结合农林院校的办学特色,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中侧重并加大生态旅游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旅游特色的教育,形成农林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事实证明,具有生态旅游知识的高水平人才,是我国旅游行业长效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这方面的人才紧缺,这恰恰是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_个重要机遇与巨大优势。

 

2.“三农”问题愈加受到重视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锁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重要时期,更加受到重视。发展现代农业,息化和农产品科技含量以及绿色农业服务业的重要使命便落到了高等院校的肩上,对于农林院校而言,是_个难得的机遇。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独具鲜明的农林特色,在和谐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中将大有作为,既使我们在现代服务业与农业中找到了用武之地,又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育人舞台与就业创业空间。

 

3.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也掀起了“低碳潮”。从2005年国家能源领导小组成立到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在北京召开“论低碳之路”座谈会,国家低碳经济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它与农林院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方向不谋而合。生态旅游是低碳的_个重要内涵和目标,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必将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广东省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于2010年6月在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挂牌成立,该学院于2006年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直以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为教育特色,该研究中心的成立有助于促进该校林学、旅游管理、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融合与发展,从而提高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和实力。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二)农林院校自身优势

 

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相比,农林院校拥有雄厚的占据领先地位的农林教学资源。绝大部分高等农林院校都设有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城市规划、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专业,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经验的储备等方面都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2。

 

农林院校有实验田、温室、网室、大片动植物区等旅游生态资源,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基地。而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如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也是农林院校的挂钩实习与实践基地。生态旅游区在旅游景区景点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可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实习单位和更为广阔的就业资源。

 

二、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大多是出于喜欢旅游这一心态,忽略了“管理”二字。入学后发现认知与现实反差较大,专业认同度较弱。此外,旅游行业的低门槛导致企业招聘的对象是高技能型,对学历要求不高的人才,且进入企业后都从最底层做起,现实情况是,专科生和本科生都会被放在同—个应聘地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感到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甚至由于刚开始技能不如专科生而出现自卑情绪,认为自身没有竞争优势,这对在校学生而言是_种专业思想压力。另外,该专业的毕业生流向其他行业的比例较高,出现低就业率高流失率的现象,导致在校生的专业认同感不强。农林院校因其优势是农林学科等,在当前生态旅游还没有充分发展的背景下,其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会相对较窄H。

 

(二)课程设计失调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技能的要求很高。但一些高校的课程设计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突出表现在:

 

1.理论更新与实践操作脱节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信息更新速度快,要求旅游知识的及时更新,目前高校理论更新稍显滞后,教材更新较慢,学生掌握的知识没有及时“刷新”,如毕业生普遍反映学不能致用,实际操作与课堂所学有较大区别。

 

2.专业实习被视为“辅助性”课程

 

教学实习场所缺少且相对简陋,没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教学实习安排,形式化现象严重。学生对实习课不重视,实践、创新与应用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3.实习管理松散,指导不到位

 

课程实习缺乏明确的计划,教师也没有进行实质性、深入性的指导。而农林特色课程教育与共性的旅游管理科学教育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得到合理体现,共性与个性课程设计失调。

 

(三)教学方式单_

 

目前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属于传统模式,其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实习以被动性实践为中心,学习方式单调,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事实证明,_些农林院校对新兴的旅游管理专业重视不够,又扩招过快,教学软硬件跟不上,只能采取单一可行的教学方式,不能切实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薄弱

 

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行业相关度高、就业容量大、就业领域宽,但就业门槛低,人才流动快而多,因此,该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就业择业时容易产生一些认识误区,尤其是自我定位方面,经常出现眼高手低,看不起基层工作的现象,或者与专科生相比而质疑自身价值,因此,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对该专业大学生是极其重要的。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在初始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特别是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大、人数多,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难以实施。同时,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时间不长,正处于探索期,如何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_个现实的问题。

 

总而言之,由于全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多,农林院校开设专业的时间不长,特色和优势发挥不够明显,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再加上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因此,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就业竞争力有待加强。

 

三、提高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_)树立一种育人理念: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实习、就业指导、教育管理等方面,都要尊重和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时代背景。如针对学生在学习农林学科知识上比较吃力,要加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法,推行教师带队、学生组队外出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知识记忆与理解。

 

(二)发挥一种自身优势:生态型教学知识库

 

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固然存在挑战,但

 

自身办学特色也是显而易见的,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全世界对低碳经济的追求,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生态文明的兴起,生态知识的积累,农林院校生态特色专业的办学底蕴,都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要充分利用生态型教学知识库,加强管理型与生态型知识的融合,培养有特色的人才。

 

(三)强化一种意识:学生专业认同感

 

针对一些学生对农林院校存在偏见,对农林院

 

校兴办的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班团活动、专业竞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校友资源开发以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群策群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就业与事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做人做事的素质与能力。

 

(四)完善一个方案: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方案

 

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案。针对当前一些农林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专业课程设计失调、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系列问题,学校有关部门和专业负责人要在“教学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育人方针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方案进行足够而且及时的创新和完善。首先,是要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增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方案中的地位和比重,通过专业实习、团队课题作业研究、科技创新和专业学术竞赛,增强旅游管理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其次,是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培养,特别是通过课程引导和实践安排,启发学生进行自学、团队学习,推动教学由单向转向双向,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真正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最后,是要加强农林院校的通识教育。旅游管理是管理学科范畴,本科毕业生领取的是管理学学位,因此,不能顾此失彼,要协调好生态特色与管理学知识的关系,加强包括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在内的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激发大学生融会贯通的潜能,切实培养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高素质人才。

 

(五)加强一个队伍建设:师资队伍

 

教学相长,教是学的基础,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要积极聘请校外知名行业专家、教授和颇有心得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企业家来学校讲学、开办讲座和实习实践指导,通过与他们交流学习,多方面开拓了解、掌握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的信息渠道。还要选派_些责任心强、工作勤恳、有_定外语基础的教师到生态旅游开展较早、发展较成熟的国家进修、学习和考察;到具有不同学科优势的院校进行访问,或以实习教师或见习者的身份,进驻宾馆、饭店的各个服务、管理岗位,进_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丰富专业经验。

 

(六)优化一门指导课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针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就业方向,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要把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贯彻于学生四年的学习中,把职业规划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把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一年级主要是进行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年级的教学把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职业心理测试,让学生对旅游管理就业方向和自身就业选择有进_步的了解与评估。三四年级则应进行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学生选择不同方向的旅游专业模块,如生态旅游、酒店管理、会展或旅行社方向等。

 

(七)利用一批育人资源:图书馆与校友资源

 

1.图书教材

 

农林院校图书馆更多地是收藏农林理工类图书,对旅游管理等新兴学科的藏书量还不够。要购置大量学科书籍与杂志,完善电子阅览室和网上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2.校友体系

 

校友在协助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专业学生学习资源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隐性的资源库。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校友体系,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推动人才培养。旅游管理在农林院校大多是新开设的专业,人数少,更容易联系,他们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路径更值得总结与借鉴。

 

3.社会资源

 

当前,现代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对“三农”问题的愈加重视,以及社会对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的追崇,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要利用社会包括资金、人才和政策等在内的各项资源发展好专业,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综合实力,这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八)畅通一条培养路径:产学研通力合作

创业旅游计划书篇10

[关键词]创业过程;资源累积;企业绩效

1引言

barney把企业资源划分成三大类:①物力资本,包括使用的技术、设备和地理位置;②人力资源,包括经验、培训情报和企业里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观点;③组织资本,包括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划、企业里组织的非正式团体和介于企业与环境之间的非正式关系。在学术里,长期存在着这样一个争论,那就是,是否有一个单一的事件发生顺序来表示创业过程,或者是否有一个同时经营的子系统。katz和gartner(1988)提出了四种应急财产:组织创建过程的指针,创建组织的意向,资源整合,组织规模的发展极其内在的资源的转化。一些学者例如bygrave(1989)表明它从事实来说是一个混沌的过程。例如由reynolds和miller(1992)通过研究的探索经验发现没有一个单一的形式或者事件发生的顺序适用于所有出现的组织。总之,学术研究并没有提出一个关于创业过程全球通用的模型。

创业过程包括资源的累积。一个创业过程总是从一个想法开始,接着就是对企业思路的研究、企业的创建和运营阶段。运营阶段是指企业的原始生命周期。尽管这些阶段被许多学者所接受,但是过程累积性质并没有在许多行业特别是在旅游行业里得到充分的强调和重视。对于旅游业,创业者对创业类型和创业地址的选择属于创业过程相对早期的阶段。有时它处在思考阶段,更多的是由于旅游业与物力和空间因素,例如观念、上层建筑和基础设施,有着非常深的联系,所以存在这样一种创业的类型和地址是相关的假设。接着,创业者进入到创建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制定一个企业创新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资源的吸收和最初的构思转变成物力的和有形的成分。因此,创建阶段即撰写一个商业计划来说明创业的思路和性质以及分析它的融资的可行性。进一步来说,这个阶段包括创业设计特点的规划。这些计划要能够得到外部的支持,包括资金和咨询帮助。

2理论背景

2.1创业的人力资本资源——企业创新过程的核心

我们主要从教育、以前的创业经验和技能三个方面来讨论创业者的人力资本。针对创业教育及其他对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尽管对创业教育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观点,cooper(1992)推断出教育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成正相关性的。进一步来说,之前的创业经验是再创业的一个好的指导并能够指明一条成功的道路。其他的研究表明创业者的管理技能有利于企业的业绩和成长。

2.2构想——决定旅游业的类型

旅游行业包括各种经营种类,这些经营种类能够给旅客提供不同形式的旅游体验和活动。高程度的多元化可以被分成三组类型即提供住宿、名胜古迹和休闲区域。名胜古迹包括小的博物馆和遗产地址等企业。活跃的休闲区域主要是为旅客提供积极的身体经历,例如,大自然的散步和宿营活动或者像徒步旅行和绳索攀岩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可以这么说,活动体验的多样性可以使创业者同时吸引很多市场并能够处理好季节性的波动。不同类型的旅游业非常明显地对管理决策和战略可行性有很多意义。因此,这三种类型的作用有许多不同之处。

2.3创业选址——旅游业选址的吸引力

对企业位置有影响的其他一些因素是指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内的旅游行业的数量和提供给旅客旅游活动的种类,基础设施的水平,通往景点和超市的交通条件和通往高速路口的交通条件,接近机场或者主要旅游目的地,舒适的环境等。lerner和haber(2001)指出了三种环境因素,分别是风光、旅游基础设施和提供的短程旅行。这表明了企业位置的吸引力与收入有着相关的联系。

2.4企业的建立

2.4.1书写商业计划

虽然有少数研究表明书写商业计划与企业业绩存在着不一致性,但是其他大量的研究是持肯定态度的。特别是一些研究表明撰写商业计划的创业者在员工数量和利益上比没有写商业计划的创业者拥有更高的优势。关于商业计划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的研究非常少。许多小型旅游企业,特别是在郊区的那种微小的家庭企业。在这些小企业里的决策制定比大型企业显得更灵活、更非正式、更不具有结构化。

2.4.2企业的实际规划——企业的计划与设计的特征

研究表明服务行业的实际设计在营造一个服务与经验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氛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旅游业里,企业内在的设计和实际规划对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氛围和旅游经历有着非常明显的帮助。旅游景点一般包含许多元素,这些元素都需要规划和设计。例如,大小和规模、颜色、材料、景点内外表和位置、建筑之间的间隔、路线、标志牌和停车牌、食宿等。

2.5外部资源的帮助

2.5.1资金的帮助

hustedde和pulver(1992)认为创业者,特别是在边远地区的创业者,会发现比其他那些企业家更难得到经常性的外来资源的支持。这些企业很少引起投资者的注意。一般来说,他们强调了政府实体帮助那些在短期内没有明显发展的企业和未来在一定地区内对经济发展有所帮助的企业的作用。

2.5.2咨询帮助

通过为新的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设备和服务的途径,例如技能顾问、政府官方和企业资本家,孵化器为创业者构建了好客的环境。例如孵化器通过改善当地创业天分和建立土著公司来改善在风险融资初探的一个可以被感知的空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来自孵化器的帮助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系。

3结论

3.1以资源为基础的创业过程模型的建立

根据以上国外关于累积资源的综述,我们发现:创业过程包括资源的累积,一个过程总是从一个想法开始,接着就是企业概念的研究、企业的创建和运营阶段。运营阶段是指企业的原始生命周期。目前的研究试图从理论上建立一个把创业过程与资源累积结合在一起的以资源为基础的累积模型。

3.2模型分析

对企业业绩的理论研究使得绩效分为两大主要方向:主要反映企业当前情况的短期措施和表明小企业的能力和它在长远看来的存活能力的长期措施。由于绩效能够在主观和客观上来被测量,以上措施又被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短期客观措施;②长期主观措施;③短期主观措施;④长期客观措施。

已经建立的模型主要是检验创业过程中资源累积的影响和贡献,创业过程从核心过程—创业的人力资本开始到旅游业的选择类型乃至最后的选址。这样,创业家就进入了创建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写一个创业计划、定义计划和定位旅游业的角色。对于这些计划的研究需要获得外界资源的资金和建议上的帮助。在所提到的模型资源累积的顺序能够使创业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来并且最终变得高度稳定。

通过强调一个创业拥有结构和累积的视角及它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当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试图评估企业业绩。基于一个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一个有建设性的模型被建立。这个模型表明了三种类型的资源在创业过程中的顺序,物力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这三种资源是由创业者和它们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以及在一个行业范围内它的潜在持续性所累积。这个模型表明创业者和人力资本构成了创业更新的核心。人力资本的作用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这些研究表明创业者的特征在决定企业(特别是在旅游业里)成功这方面明显掩盖了其他因素,例如地理位置。创业者所拥有的能够识别资源价值和保护未开发资源的能力包括利用机会这一能力。

3.3模型的不足之处

本文目前的研究只是建立了一个应用于旅游业的创业过程的模型,该模型是以资源累积的具体时间顺序为依据的。但是,这不能说明资源累积的其他可能的秩序会不与创业创新有着联系。例如,位置的选择是在书写完商业计划后进行的,但是也可以在创业之前就可以确定第一笔生意发生的地方。

从创业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在当前的研究里被认为是企业业绩的行列式。但是创业者建立一个商业生意次数的数量直接与累积的竞争力和商业智慧联系在一起。在同一领域的创业经验可能会更相互关联。另一个不足之处是考虑到消费者的满意度。消费者的满意度是由创业者所报告并且反映了他们自己的认识。来自消费者不同的反应是可以被预见的。尽管旅游服务行业里的小企业的数量急剧地增加,在开发创业过程中用过的资源和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检验的尝试还没有出现过。因此做好旅游业规划和设计以及角色的定位对改善服务和顾客满意度并让企业发展成一个独一无二的、长期稳定的资源优势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建议创业者应该注意不同的资源和业绩措施以及它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许多国家,根据已经给定的小旅游服务企业的规模,这些尝试早就应该实施。考虑到当前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这种模型需要更多的、额外的研究来验证。从而会进一步加深企业创新的理论和知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barney,j.firmresource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1991,17(1):99-120.

[2]katz,j.,w.b.propertiesofemergingorganization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8,13(3):429-442.

[3]bygrave,w.d.theentrepreneurshipparadigm(ⅱ):chaosandcatastropheamongquantumjumps?[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89,14:7-30.

[4]reynolds,p.,miller,b.newfirmgestation:conception,birth,andimplicationsforresearch[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2,7(5):405-417.

[5]mill,r.c.,morrison,a.m..thetourismsystem:anintroductorytext[m].newjersey:prenticehall,1992.

[6]bhave,m.p..aprocessmodelofentrepreneurialventurecreation[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4,9(3):223-342.

[7]cooper,a.c.,gimeno-gasconf.j..entrepreneurs,processoffoundingandnewfirmperformance.thestateoftheartofentrepreneurship.pws-kentboston,1992:301-340.

[8]bird,b.j..entrepreneurialbehavior.scott[m].usa.foresman&company,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