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2:37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1

1.1苗绣的艺术特色分析及材质和工艺的运用

(1)苗绣的艺术特色。苗绣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2)苗绣的材质与工艺。苗绣的材料是布和线,它们的种类很多。有麻布、棉布、丝绸布、化纤布等,有工厂生产的布和苗族村民自己织的家蜀布。一般来说,要根据不同刺绣针法的要求,选用不同质的布料。绣花、插花要求用细薄的丝绸布或化纤布;挑花、串花则要求用较厚实的家织棉布、麻布或工厂生产的经纬纹路较明显的布;其他的则要求不甚严格。绣线种类多,有丝线、棉线、麻线、毛线、金线、锡线和铜线等。麻线主要用于比较粗犷的绣品;毛线用在网丝格较明显的粗麻布或毛线织的锦布上;金线、锡线、铜线除少部分单独串花刺绣外,主要是辅佐大面积的绣花、插花作捆花或洒花之用;棉线、丝线是供大面积的绣花、插花之用。

1.2土家织锦的艺术特色分析及材质和工艺的运用

(1)土家织锦的艺术特色。湖南湘西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它以丰富的图纹形式讲述着古老文明的历史进程,被称之为“写”在织物上的土家历史。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铺盖用,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目前流传下来的西兰卡普传统造型图案多达200多种,大多以大写意的手法设计出丰富饱满的纹样,配以均衡对称的构图。土家族自古以来就长于织锦,这种纯手工的织造技术已经拥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已达到了技艺精湛的水平。这项技术不仅是在土家族甚至是整个民族工艺中都占有主要的地位。(2)土家织锦的材质及工艺。土家织锦的主要材料是丝线、棉线、麻和毛绒线。它的织作方法是,沿用古代斜织机的腰机式织法,把经线全拴在腰上,以观背面,织出正面。这种织法织出来的产品美观整齐,结实耐用,光泽永存。它的画面多姿多彩,用色常借鉴艳丽的鲜花、鸳鸯的羽毛、天空的晚霞和雨后彩虹,色彩秀丽,自然生动;也有的受宗教绘画的影响,具有素雅、古朴、沉着的特点。作为一种手工艺,充分展示了土家族人们的勤劳与智慧。

2湘绣、苗绣与土家织锦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2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色彩设计应用

一、传统室内设计中色彩设计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室内设计教育虽然经历了多年改革,但依然存在不少弊病。当前,我国的传统色彩设计教学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室内设计教学主题不鲜明

在传统的设计教学中,过于深入注重对理论的经验认知,一般进行程式化教学与训练。譬如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诸如色彩的构成三要素等仅作一般性讲解并进行练习,略显呆板。这种做法虽有利于熟练掌握和积累颜料的色彩经验,但往往乏创新,会极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局限了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在更广阔的色彩领域伸展发挥。

2.忽略民族传统色彩的重要性

不同的色彩认知程度,就会有不一样的色彩教育、色彩观念与色彩设计。然而,在今时今日的色彩教育上,不仅没有在色彩教育中传递和发扬中国传统的精髓,也没有自己独到的色彩教育相关的思想体系,甚至没有有关色彩设计和教育的考核标准。归根到底,是错误的色彩观念导致。这种错误的观念就是愚昧的遵从西方色彩科学,忽视中国传统色彩科学蕴含的玄妙,不能充分认识色彩科学与色彩教育认识,导致中国的色彩教育与设计研究难以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3.色彩设计内容及教学方法陈旧迂腐

我们借鉴太多国外色彩教学方法上的做法,忽略了民族的、传统的东西,这样直接导致了在研究国内色彩教学方式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4.尚未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

色彩设计教学不仅是对颜料的掌握,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早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相比传统的绘制颜料的方式,更多的学生偏向于使用电脑和彩色打印等现代方式,因而舍弃了传统的练习方式。最终疏于研究与探讨课程,因而在观察、思考和创新设计能力上略显不足。

当然,随着人们对室内设计教学的深入了解,室内设计的深入改革,色彩设计教育无论在观念与形式上必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定位

1.室内设计中的色彩特性

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色彩可以大致分为两个体系:即冷色系和暖色系。科学研究表明,暖色系的色调颜色具有较长的波长,如红、黄、橙等。它会让人们有温暖的感觉,但也会让人们产生一定的压抑、燥动的感觉。与之相反的是,冷色系如紫、蓝、绿等波长较短的光,在让人产生寒冷感觉的同时,也会让人感受到清爽、单纯、活泼、生机盎然。例如:作为会客以及娱乐活动的中心,客厅将是比其它房间更加引人注目的地方,所以在设计客厅时,在色彩上更加适合使用多层次的组合色,在各别部分使用对比的方式,使整个空间更为明亮,整体呈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客厅的主色调应当以中性色调为主。

2.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心理效应

我们要正确的适当的使用色彩的规律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灵活合理的色彩应用,不但能够使人们身心愉悦,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生理机能,减缓人们的生活压力以及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感。例如,在冷色调为主的房间内工作,其效率远远高于在暖色调房间中工作的人。同理,病人面对医院淡绿色的墙面,会变得相对平静,会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病情,缓解病痛,效果要远远好于白墙。所以说,良好的色彩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室内设计中的色彩配置

第一,类似色配置法。在设计室内空间时,如果使用比较接近的类似色,并辅以其明度的变化,可以在室内空间里有一种既变化又统一的视觉效果,稳重而不失活泼。比如,都有黄色素的绿色、黄色、橙色特别容易产生一致性。而且具有不同色素的变化,使整个室内空间展现出一种华贵典雅的感觉,彰显个性。

第二,单色配置法。如果某些室内设计想要使用单一的色彩,那么可以变换调整这种色彩的亮度以及彩度来达到生动的效果。比如说:可以使用淡黄色的卧室墙面、土黄色的地板和明黄色的床上用品来互相搭配,就会达到房间整体黄色调的突显,同时也烘托出和谐统一的氛围,并不会因为单一的颜色而感到单调,反而得到的是和谐而生动的感受。

第三,对比色配置法。通过选择有强烈对比的色彩来展现色彩之间的冲突与对比的效果。例如红色、绿色、蓝色等,通过彼此间的对比搭配,会使人感觉红色更红,绿色更绿,蓝色更蓝。通过高强度的对比色之间的变化,同时配以明度和彩度的调整,呈现出既鲜明对比又不显突兀的和谐画面。对比色的运用能够让人感受到华丽而又活泼、明快又和谐的体验。在对比色的使用中,要恰当运用中间色来进行过渡,可以展现出现好的视觉效果。

小结:丰富色彩设计教学理念,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并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的设计观念。学生的色彩功底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增加了对色彩的敏锐赏析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能通过归纳前人对色彩艺术规律的理解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以后使用色彩时便能应用自如。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3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主要课程,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计算机基础,构建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问题主要表现为:1)中职生整体素质偏低,中职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青春期的特殊阶段使得学生一方面对自我能力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对于自我发展的全面规划又十分茫然;同时这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常被贴上“学困生”的标签,在自我规范、自我管理方面比较欠缺,难以更好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来。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偏重理论,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习惯于采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与讲解,即便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多数是以课件讲解的形式存在,因此,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影响。3)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差异,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对于教师设置的计算机操作任务难以独立完成,导致自主探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4)教学模式的构建缺乏职业教育特色,教师在教学指导中缺乏对技术操作任务的设计与优化,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学习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而难以实践技能上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2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已经十分迫切,而在移动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则是推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发展重要选择。混合式学习模式是指将在线学习模式和传统学习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投入,为提供混合式学习机会,并教学引导创造条件,以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融合,即学习策略的融合,引导学生明确线下学习目标,并通过线上学习任务构建过程,提高目标实现效果;学习资源的融合,将教材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网络平台上的各种课程资源内容相融合,以补充完善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对计算机技能的操作指导;学习环境的融合,即打通虚拟与现实的学习环境,在线上与线下互动中,形成统一的学习环境,共同服务于计算机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学习方式的融合,即利用网络优势,将移动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性效果。与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学习把握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优势,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更具实践意义的环境。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打破了传统课堂面授的局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活跃了教学参与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计算机操作任务为学生提供线上自主探究的机会,进而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的互动协作,让学生通过线上沟通组建小组,并通过集思广益完成学习任务,以发展团队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计算机操作实践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策略

3.1前端分析

为了推动传统学习模式与信息化学习模式的有效融合,教师应对中职计算机课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作为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的依据。具体分析内容包括:1)学生主体,即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对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对在线学习的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围绕主体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2)课程目标,即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确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重点,从知识、能力与情感层面进行综合设计。3)课程内容,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等内容,教师应根据不同模块设计线上、线下学习任务,以推动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3.2教学设计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软硬件条件的全面支撑。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校应积极引入移动智能技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优化平台功能,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教师也应结合课程教学发展需要,完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实现线上、线下学习过程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环境的设计,即课堂环境、实验环境以及网络学习环境。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支撑微课,或者从互联网学习平台中选取合适的微课,作为学生线上学习的载体,并通过网络自测题库为学生提供检验理论与操作技能学习情况,发挥网络平台的辅助作用,打造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平台。2)活动设计,即教师围绕线上线下讲授设计活动,学生则根据自主探究开展活动。例如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利用专业设备制作微课,完成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支持;学生则根据学习任务开展线上交流与线下合作,在团队协作中实现学习参与。3)支持设计,教师应根据中职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多方面支持,例如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提供情感引导,指导自主学习方法等,以促进学生尽快适应混合式学习过程。

3.3实施方法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方法需要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与落实。主要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这是传统教学方法,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理论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突破理论学习重难点,提高专业学习效果。2)在线学习,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学习目标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获取更加多元、新颖的课程资源,同时根据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需要进行在线测试,并形成学习效果反馈,以发挥在线学习优势。3)实践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极强,教师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应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及课程对学生技术技能提出的要求,开展在线实践操作,利用虚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操作技巧。4)协作学习,利用线上、线下学习模式,组建学习小组,并设置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动力,并通过集思广益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4教学评价

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传统以结果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已经难以全面反应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教学评价的设计与优化,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效融合。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课堂评价做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登录、学习、测试、成绩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兼顾课上学习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教学指导,以提升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效果。

结束语: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4

关键词:平面设计;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

平面设计课程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平面设计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具有强有力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如采用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把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仔细的前期准备,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案例,再辅以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快速地把设计知识变为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案例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案例能够使学生进入学习内容的情境中,更好地体验知识的内容和实际运用,提高了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解决能力。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改变教学方法,利用设置情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课堂内良好的互动效果。因此,案例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的优点是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缩短课堂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距,对于学生掌握理论有着良好的助力。案例教学因为其能够模拟工作环境,老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内容可以对于案例进行设计,具体做法有:一是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难度要适宜,还必须要与课程内容共通,紧密贴和课堂、课程内容。二是教师通过仔细备课对案例有总体了解,在课堂上介绍案例时,语言要生动,内容要详略得当。三是案例要将理论内容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学生课上的讨论和互动,教师要积极地引导不能够偏离课堂的主题内容。四是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教师对于案例的详解,可以让学生在软件操作中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

2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规划

平面设计课程很有难度,因为一方面需要美术、美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计算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平衡设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使学生所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平面设计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平面设计课程存在的时间仅十多年左右,很多院校的此类课程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些院校偏重于美术教学,有些院校偏重于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国内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定论。第二,平面设计类课程课堂内容随意性较大,很多院校经常根据教学效果改动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对学生连贯性的教育,使老师有些无法适从。平面设计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应该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中与实际设计工作相联系,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这样学生毕业以后,才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在课程内容教授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而不是仅仅借鉴美术专业的相关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了设计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适应设计工作的内容。

3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的优点。第一,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于该门课程更加认真和上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上平面设计课程时,就会更加钻研这门课程,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平面设计课程是需要设计理念和灵感的课程,如果只讲述枯燥的理论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的知识,课程的趣味性不高,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此外,平面设计的灵感来源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老师也可以列举多方面的灵感例子,并对案例的设计方案、技术原理进行讲解,为学生解惑。第二,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平面设计知识。教师在进行平面设计课程讲授时,可以通过案例来解读计算机软件的功能,然后在互动阶段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个案例的设计方案,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单个案例教学中,可以在实训室利用计算机的屏广功能在学生的计算机演示案例中的设计步骤,让学生能更加仔细地观察,之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加强记忆。第三,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环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向学生讲解案例,也可以在计算机实训室通过屏广功能来演示步骤,这些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习平面设计。此外,通过计算机演示的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这个一方面指的是互联网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案例教学也形成了小型网络,从而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实现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互动式教学的效果。第四,案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课程讲授时,一个优秀的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案例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训室中自己动手做一个同样的,甚至是改良的平面设计,以此看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动手能力。任何的创作都是从模仿借鉴开始,之后才能够超越,故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应用,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课程开始前就要做出规划,研究出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样的案例,并通过课题组进行仔细的研究才能够事半功倍。具体如下:第一,进行总体规划。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也都是为人才培养方案来服务的,故应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该门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在开学开课之前就应该准备好充分的案例,才能够在教学中一以贯之地进行案例的学习。这样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至少能够具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解决一类问题,通过思维扩展便能够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第二,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在课程讲授前选择的材料,教师要在平面设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地修正,使材料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加符合,并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传授给学生用来学习。第三,教师的引导。平面设计课程必须要使用计算机软件作为辅助,大量的平面设计软件为设计者提供了很好的助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学会了软件都能够进行设计。所以培养出的学生要更加突出,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用案例来让学生获得设计灵感和艺术美感,从而设计出个性化的作品。

4结束语

平面设计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具有特殊性,既需要学生具有美术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可谓是要求颇高。案例教学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来说是十分适合的,其能够创造出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达到了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本文在案例教学的概念和平面设计规划下,研究了案例教学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促进作用和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为案例教学在平面设计课程的使用上提供浅显的建议。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广告设计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77-02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一种项目情景,或者利用真实存在的项目情景,按照项目需求来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单纯讲述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实践项目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安排给每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完成项目内容,然后由教师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项目教学法有着显著的特点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项目教学法的目标指向具有多重性的特点。所谓多重性,是指它既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和学校。项目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课堂的主导地位交于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探索完成项目内容的具体办法,让学生自己悟出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促使下,集中精力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记忆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对于教师来讲,项目教学法将教师由课堂中的主导者、强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能够认识到时展需要、教学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能够促使教师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好地发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引领者和导航人的作用。对于学校来说,项目教学法一方面可以促使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革,使学校能够接受住社会和时代的考验;另一方面,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现在社会和国家越来越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推行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既能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又能为学生谋得一个有前途的未来。

第二,项目教学法的项目耗时较少,成效较高。项目教学法中所涉及的项目往往都是在短时间里就可以完成的,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而且在项目结束以后就可以及时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能够让学生及时、高效地学到项目所涉及的知识。

第三,项目教学法的可控性较强。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将项目分成具体步骤,要求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自行完成,可控性较强。

第四,项目教学法注重实践,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拿到教师布置的项目之后,要结合自己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项目、找出完成项目的具体办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能从实践中学到一些新的理论知识,这就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

第五,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方式全面、科学、合理、公正。一方面,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每个项目步骤都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对学生对项目涉及的多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评价。这就使评价结果比较全面、公正、科学和合理,能够确确实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了解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有利于我们在广告设计教学中更好地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引入项目。这一步要求学生按照广告需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项目内容的设计。

第二步,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分析项目安排的目标和任务,制订项目的具体计划和详细步骤。

第三步,学生根据自己制订的计划完成项目,安排实施计划的具体内容,比如说对班级进行分组,选出小组的组长、由小组成员对项目计划进行具体分工等。

第四步,将项目成果展示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欣赏。

第五步,由老师进行评价。这个步骤很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三、项目教学法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广告设计课程是一种既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功底,又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它是职业院校的主要科目之一。但受传统的广告设计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只会在课堂上通过板书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学生只能是将老师的授课内容都记下来,然后便通过死记硬背和做作业,将老师讲的理论知识都记到脑海里。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既能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且符合广告设计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它在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也有独到的效果。当然,项目教学法不能适用于任何一节课当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用。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项目教学法的适用步骤,笔者设计了项目教学法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一)确定项目内容、组成人员和模块目标。首先,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和学生一起讨论决定项目内容,以选择出学生感兴趣和有探究欲望的项目。此外,这个项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要太难,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找不到自信心,提不起兴趣;也不要过于简单,让学生盲目自大,这会让学生产生骄傲心理。项目应达到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顺利完成的标准。其次,确定组成人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组织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将班集体分为几个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优势互补,成为最佳搭档。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不再变动,这样能够使小组关系稳定,使小组内部制订的规划也能顺利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有利于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后,要将项目分为数个小模块,并确定每个模块的目标。一个大的计划是需要分为数个小计划来实现的,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减少出错的机会,保证计划能够顺利完成,项目也如此。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将项目分为几个具体的模块,并在项目基本目标的指引下,明确各个模块的具体目标。此外,为了防止某个模块出现问题影响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为模块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急预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完成项目模块目标。首先,各个小组组织学生成员收集相关素材和资料。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去收集一些制作广告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这个模块,是学生接触社会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模块,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更多社会中的人物、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让学生学到一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沟通、交流能力、协调能力、应急能力等。其次,各小组自己分析讨论自己模块中要选择的广告表现形式,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有限的经费合理和高效地利用起来,制作出最佳的作品。比如说,每个学生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内容选择什么质量的板材、多大的板材和多高价格的板材,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经费精心选择。再次,要求学生完成手工绘制定稿模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对学生的绘制水平、完成模块目标过程中的态度、正稿清洁等方面进行成绩评估。然后,将合格的手工绘制定稿扫描入电脑,并制作出项目要求的广告成品。在这个模块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成品尺寸和把握成品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使用电脑软件、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最后,广告样品制作完成。通过上一步骤在电脑上的校对和处理,制作出成品。整个制作步骤到此就完成了。

(三)教师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评价。教师要明白评价的重要作用,科学恰当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参与广告设计教学项目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广告设计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要科学地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何谓科学的评价方式呢?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将最后的成品比较结果作为成绩认定的唯一标准,而要将学生在每个模块中的表现都算在成绩考核范围内。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做出的成绩评定,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四、在广告设计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安排项目和项目计划。教师在安排项目和项目计划的时候,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以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

(二)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在广告设计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得到适用、适用是否得当以及适用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广告设计老师要对项目教学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要学会科学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谋取更好的发展前途。

(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对项目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以此促进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以最好的心理状态,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实现高效学习,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可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但毕竟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出现不久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其在广告设计教学的具体运用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育者去研究和探讨具体解决办法,不断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改进,以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功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易锦.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4)

[2]王大勇.基于工作流程的课题式教学设计与探索――以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装饰,2010(6)

[3]魏丽玲.浅淡项目教学法在《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8)

[4]仝瑞丽.广告学专业软件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8)

[5]程亚鹏.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3(1)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6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制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运作。

1.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①知识与技能: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②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百变团花》的教学目标有如下几个。知识与技能: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剪团花及装饰教室,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及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呈放射状的剪纸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情。

2.分目标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提出了这样的分目标:①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材料,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③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根据以上要求,《百变团花》一课的分目标为:

通过欣赏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通过动手制作团花,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及合作能力;通过用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团花,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是身心发展的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历程。教学过程是为教学目标而存在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美术课堂有效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一步步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目标就像一只握着拳头的手,教学过程就是一点点地打开、掰开手指头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就是有效的教学过程。《百变团花》这一课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过程实现。

1.看的过程艺术

教师讲述团花的历史及部分作品。(出示课件)

①说说这两个团花有什么图案?人们剪这幅团花时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寒梅报春寓意吉祥喜庆,五只蝙蝠象征五福,我们称它为“梅开五福”,寓意新年的祝福。(用于春节,寓意福到了)

利用莲花、鱼的谐音和图形组成“连年有余”的吉祥图案称为“年年有余”,寓意富裕有余的美好生活。

②老师这里还有两张团花,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的图案,猜一猜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出示图案:喜字团花——用于婚嫁,福禄寿喜——用于生日祝寿)

③同学们,团花真漂亮,你们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团花,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很多用途呢!可把团花用在哪儿?(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团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民间团花的历史和文化。这个环节主要想让知道什么,看什么,泛泛地看不行,而是需要围绕目标来看,它美在哪里,并注重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提升。

2.做的过程艺术

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你这团花的边缘轮廓很特别,是怎么剪的?

②谁知道剪掉的是团花中的什么部分?

③你会剪圆形的团花吗?

④分散成了碎纸片了,是什么原因?

⑤请剪得好的学生示范(步骤:折—画—剪)

⑥在设计镂空的部分时,大小和团花的整体比例要适度,否则不好看。另外,镂空部分的花纹只要画出一半,剪好打开后就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镂空的花纹了。

设计意图: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能够再学到新的方法,这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探究方法一定要到位,一定要亲身经历,亲手制作才能得出方法——折、画、剪。

3.悟的过程艺术

①教师提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花篮,想在里面装上美丽的花,你们可要认真剪,漂亮的花才能放进我的篮子里。

②提示:折纸时,捏住中心点角对折;剪纸时,选择三种以上的花纹;打开时,要慢速轻轻打开。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剪出没学过的花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学生自由粘贴时,教师提醒注意色彩搭配及粘贴均匀。

设计意图:欣赏作品,体会剪纸给大家带来的欢乐气氛。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感受到创作的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中对“有效教学方法”的概括是这样的: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谋划和设计,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思想观点和发展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百变团花》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一张正方形的纸把它剪三下,让它变个样子,你们相信吗?那可要睁大眼睛看好了。来,你们帮我数‘1、2、3’,瞧,漂亮吧!哈哈,你们上当啦,这不是魔术,只是一种剪纸方式。它把剪纸和折纸结合在一起,剪出漂亮的图案。对了,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变团花》。”

设计意图:在40分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一定不要超过15分钟,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展示各种实物、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对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百变团花》教学过程片段。

教师发放准备好的团花作品。

师:这些团花是如何制作的?团花身上的花纹有哪些是你们认识的?

设计意图:通过成型的作品,学生沟通交流实践学习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并掌握折、画、剪等制作方法,知道毛毛纹、月牙纹、柳叶纹、圆点、燕尾纹、瓜子点等,在欣赏的同时教师进行演示和示范,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启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谈话法

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提问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判断、推理,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百变团花》教学过程片段。

师:谁知道剪掉的是团花中的什么部分?

生:剪掉的是不要的,空的部分我们叫它镂空。

师:你会剪圆形的团花吗?

生:折的次数越多就越圆。

师:分散成了碎纸片了,是什么原因?

生:剪的时候,上下左右不能剪到头。

设计意图:在做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很重要的,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要让学生亲自在做中学、在做中发现。

四、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评价时机

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始时,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进行评价,具有积极的导向功能;在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把握评价时机,从学生是否对美术学习有兴趣、能否对材料展开想象、能否利用材料进行充分表达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来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注重评价的层次性,特别要重视合作学习中的评价;评价活动要体现全员性、鼓励性,切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2.评价方式

①自评。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只有当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以及对达到的目的程度负起责任时,他才是真正的学习,才会对自己的学习真正地负责。自我评价确立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②组评。小组内相互评价,亦指“互评”,是指互相评价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陈述出自己的理由。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③师评。师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美术课堂评价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的,教师的评价的目的不是分等级,而是促进发展,运用“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更漂亮”等激励性的语言很重要。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指出应用设计学习领域的评价要点为:

①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②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

③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

④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⑤利用材料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

⑥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

⑦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7

实践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实践为主要目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的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法,坚持实用性、混合型和特色性的原则,要结合学校、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特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紧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出专业性的岗位要求,把学生的培养与专业岗位发展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打破单纯的理论学生,克服把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弊端。实践教学法,注重以形式多样的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坚持实践教学是以岗位技能的培训和需求融合,培养学生们主动炭疽和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们自主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实践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精讲多练,以实践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以实践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准讲授,重点教会实践的操作方法,不求将课本的内容面面俱到,但要强化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培养操作的能力和准确性。例如,在讲解photoshop风景图片拼合的课题时,教师可以先后讲解简单的蒙版拼合法、像皮擦拼合法、图层混合模式拼合法,将重点的操作内容强化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之后再让学生自行操作。同时,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在在课程的开始,出示一些好的photoshop、Cordeldraw创作给学生们看,用photoshop特殊效果合成的图片,包括一些海报、画和电影电视上的宣传画等等,让学生在实践的时候更好动力。

2.实践分类,以实践增强学生的应用水平

实践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中心去进行实践分类的培养,以实践增强学生的应用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技能操作的应用平台,以实用性为原则,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类来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爱好、发展目标等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例如,讲授photoshop的实际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利用此软件修改照片上的背景和人的皮肤、斑点、发型;制作合影等,同时,也讲授讲授CoreiDraw交互式工具,突出重点的方法和的工具。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必强求学生必须要用某种软件来完成设计,跟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选择合适的实践手段。

3.实践展示,以实践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实践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展示,以实践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适当地转变师生的角色,主动积极地去配合学生们的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一个可以展示学生自我学习成果和研究探索结果的一个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的实践成果得以展示出来。这样的课堂展示机会或者是在校内、社会中的展示都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计算机设计专业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也让学生们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展示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展示班会、汇报活动或者是一些比赛展示,以一些必要的竞争来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赛,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彼此间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平面综合项目设计这门专业基础课程时,当学习完各类卡片、Dm手册、企业Vi应用系统等平面广告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平面构成、板式编排设计、广告文案策划等设计知识的重构融合,过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处理实际设计任务的能力,并举行实践展示活动,让学生们可以自行准备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掌握综合利用多种设计软件和设计知识实现设计理念的方法和技巧。

三、结语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8

学案学案教学学习方式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面对新课程改革,我在长期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钻研反思,总结方法,力求寻求到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其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恰当选择与应用是关键,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结合“学案教学”总结规律、摸索方法,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一、学案设计方面

学案是“学案教学”的素材,也是平台,因此学案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学案教学的成功与否。我认为要提高学案的“质量”,在学案设计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案要“精”“准”

通过学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在学习之前就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发现自己的疑惑点、难点,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考、探究,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抓“准”核心问题,问题设计要“精”。在设计时教师要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教会学生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这部分时,对“随机性”的理解上教材叙述的比较笼统、抽象,不好理解。因此,在学案上把“随机”具体到“点”,即“随机”包括“时间上”和“部位上”,这样把概念的核心问题,精准的体现出来了。

2.学案要注意问题设计“层次性”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来处理。为此,学案编制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水平,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问题,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有层次性,有梯度,要先易后难,要有区分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果。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a、B、C、D四个层次,即再现、延伸、应用、拓展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案在反馈练习上要注意“典型题”与“易错题”的选择

“学案”在选题上要精,要有代表性,不能搞题海,要贴近高考选择易错题和典型题,这样既锻炼思维能力,又节省时间。这就要求在学案设计上教师不但要精通教材、精通考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能力程度,把教材和考纲吃透。

二、学案应用教学方面

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启发、点拨,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我认为应用“学案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能重“教”轻“学”

学案教学不能把完成学案当成完成教学任务,学案是给学生一个方案,引导学生预习,教师要把学案当成引导学生思维的工具,并不是做完学案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学案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方法,教师还要点拨、引领、反馈。点拨是在学生相互讨论仍未解决的疑点,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和重点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抓住重点,讲清思路,把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2.学案设计要有“预设”和“生成”

学案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设计学案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要预设到学生的变化,这样才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学案”在思路和问题的设计上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在学案中我特意设定了个区域,名为“我的疑惑”,给学生空间思考、总结。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开篇就是节选的科学发现史,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没有完全给出,因此在达尔文实验和詹森实验之间学生无法理解“生长素的生长部位”,因此,我在学案设计时,就把这部分给出,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生长素的生长部位,我的思考是画竖线,这样生长的部位就会出现虚线。课堂学生广开思路,提出了很多想法,有的学生还思考是否可以画出“等间距的横线”这样生长后间距会变大,这样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开动脑筋。

3.素质教育要注重学法指导

在学案中要注重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指导,在思维的障碍点、知识的转折点上设置问题,提示资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在《细胞核》这节课,课前有四条资料用于学生分析细胞核的功能,如果平铺给学生,显得资料繁多又有些难度,没有逻辑性,学生读完一点思路都没有,我把这些资料设置成两个实验题,即如何探究细胞的控制遗传的功能?如何探究细胞核的控制代谢的功能?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学生澄清了两个极其相似的问题,通过学案让学生学习掌握分析实验的一般方法,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学案上设置的“问题引导”把规律套入前两个资料,最后再独立分析后边两个资料,这样学生由浅入深,记忆深刻,掌握规律。再来分析资料就很容易,而且也便于记忆。

总之,学案应用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要坚持教师的作用启发、点拨,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学生学习时依据学案,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学、讨论、检测等有效手段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主动参与知识建构,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学案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教师的深刻思维的展示。

参考文献:

[1]彭畅.“学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8-92.

[2]崔金波,赵家琛“学案教学”初探教学与管理[J].1999,(3):66-71.

[3]温廷金.中学生物课启发式学案教学初探[J].重庆师范学院出版社,2000,(2):55-62.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9

关键词:中职教学;技能;培养;岗位分析;模块化;重组

笔者从事中职教学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同时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特点,不断探究,对学生接受知识和反映情况进行对比,在与同事同行的交流探讨中,经过几年来的思考和改进,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本文就笔者的一些教学方法与同行分享,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分析学生,从学生需求知识结构出发

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具备两种技能,即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两方面的技能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对知识点的表现形式又以不同形式呈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技能的掌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得相对轻松和明白,以专业课为例架构分析如下。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清楚地知道,笔者对学生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学到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定底线,即要求学生至少学到什么程度。两种技能的获得和培养方式如图2所示:从知识“金字塔”不难看出,知识技能的进阶,一是知识的积累;二是应用具体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三是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操过程中,利用不断深入的办法,让学生逐渐提高,从而理解操作部分的知识,即是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储备操作技能。

二、工作岗位分析有针对性设计教学环节

针对教学知识点的出发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经详细明确培养目标,其发展方向是社会高技能人才。所以,不要用训练解题能手的办法引导和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方向,将来应用前所学知识怎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怎样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如何做好,在规程允许的前提下提高和发展发挥专业特长,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提高技艺,深挖内涵,做好知识迁移非常重要,可以用图3来比对。通过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技能训练,让他们明白学习的努力方向。通过规程学习,学生熟悉行业规程,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知道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之前知识点的重组

中职教学注重学以致用,学以实用。笔者并不主张拿到课本因教学而教学,教学不要跟着课本走,整本教。教师在任某一学科教学之前,要先熟悉教材,分析应用,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机重组,没有用的不讲或少讲,分析本门课程与专业之间的对接关系,进行不同程度内容划分和选取,原则上选取的方式为与本专业工作应用密切相关,找到侧重点,根据重点细化教学内容。

四、模块划分

模块划分是笔者教学多年的习惯。教师在制定计划之前,要对模块进行划分,计划自己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清楚,要学哪些内容,如何学好,学到什么程度。每一部分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做好前期工作,教学才不会盲目推进,从而可以避免养成走一步看一步的不良习惯,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该干什么,怎样干,才能教好学生。综上所述,要搞好中职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准备好,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工作岗位和案例。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学得开心,教师能教得轻松。

参考文献:

[1]邵剑平.试论会计岗位的三级职责制[J].科技信息,2011

教学设计的应用篇10

关键词:“设计・应用”情景导入课堂教学创作表现多元评价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而在其中,“设计・应用”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提高未来人才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它融审美、设计、造型、应用为一体,强调通过美术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有功能性的创意,并尝试在生活与实践中应用自己的这一创意,拉近美术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一、“设计・应用”领域的情境导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导入是课堂艺术中的艺术,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美术课的“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不同的情境导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百变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课内容,我们都知道,剪纸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们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剪纸作为一种民族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导入环节巧妙设计,运用“变魔术”的小游戏,快速利用剪刀和彩纸变出图案各异的团花来,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接受新知识。又如在《漂亮的小钟表》一课中,我通过“钟表展销会”的形式进行情境导入,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有的华丽精美,有的简洁大方,有的可爱动人,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也为学生了解钟表的文化提供一些资料。这节课的内容本身就比较贴近儿童生活,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动画、讲故事、猜谜语等多种情境导入形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使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推动学生快乐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二、“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设计・应用”领域中,课堂教学既强调学生自我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表现,同时更要考虑创作目标对于他人的需求性,对于生活与社会的实际适应性,这就要把“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向往,美化生活、美化环境,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的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创造欲望。在三年级《各种各样的鞋》一课中,我采用发散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参观“鞋文化博物馆”――“生活中的鞋”――“新颖奇特的鞋”这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活动。又如在《身边的设计艺术》一课,我利用课前资料的收集,鼓励学生带来自己生活中发现的“设计艺术”,进行展示――介绍――拓展,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进一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在美术的“设计・应用”领域进一步认识到美术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设计・应用”领域的创作表现

“设计・应用”领域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使学生在创作活动中静心、细心、耐心地进行构思,考虑各种方法和手段,尝试多种材料和工具,享受创造和实践带给自己的快乐,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质和审美判断。在小学美术中高年级的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对最基本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自制小相框》、《台历和挂历的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不同材质在创作中的不同效果。《我的牙刷》、《我的书包》、《光盘架的设计》等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创作中的不同方法,而《祖国在我心中》、《小花饰》、《乐》等课让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成就感。

“设计・应用”领域中的创作表现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个体动手及合作能力。

四、“设计・应用”领域的多元评价

美术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设计・应用”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对于小学而言,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知和创作,使学生在贴近生活联系社会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课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堂学生的自我探究――创作表现――课后拓展,无不体现着“设计・应用”领域评价的多元化。

在“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堂中,教学评价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明确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是美术学习持续的过程,是始终贯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设计・应用”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多使用和挖掘生活中的设计实例,增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欲望。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应用”领域的课题也愈加受到师生们的喜爱。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通过美术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应用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