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网课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7:35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1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改版后的新物理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市研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各学段、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研究.注重研训实效,进行多种研训方式实践,继续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继续进行提高“常态物理课”教学效益的研究,开展城乡及校际的物理教学交流,总结推广学校物理组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对教学的难点课题和新增的教学内容进行示范教学,组织参加市举行初、高中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继续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提高初中片物理教研活动的实效.帮助学校物理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继续把“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有机融合到初、高中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去.继续办好初中物理课改网.做好年度各项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

一.继续进行高、初中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文件学习,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高、初中新物理教材.继续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把握好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修订部分,结合初、高中新课标教材的修改做好培训工作,各片、各校物理组教研活动中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学习交流,按新的理念和要求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3.注意学习和交流外地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继续对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

4.学习、研究和探索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评价体系和作业体系.在高、初中进行新的教学评价实践.

5.学习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目前初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对学生个体的学业和发展方向进行的指导经验.

6.组织好初高中老师赴省、市参加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培训,利用网络和各种活动进行推介和交流,扩大培训效益.

二.做好常规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物理学科教育功能

1.深入到初、高中各年级课堂,了解教与学的真实情况,协助老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需求,为学生设计好学习“台阶”,从教学细节入手,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2.学习和研读新物理教材,剖析教学过程,贯彻落实《物理课堂教学建议》.提高片教研活动和学校物理各项教研活动的活动质量,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新教材、新教法的交流.

3.在起始年级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和渗透物理方法教学的研究,进行学生学法指导,发掘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4.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制定和实施初高中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和对突破教学难点进行探索,取得的经验向各校推广.

5.改革常规的教研活动模式,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高中继续进行常态课教学研究.

6.继续进行送课下乡活动,促进物理教学的城区校际交流和城乡交流,协助有关初、高中学校办好展示课、对外公开课,在高中进行市优秀课的展示活动.

7.组织好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提高不同学校和不同类型学生复习教学质量的办法,协助省华中和市一中完成重点中学物理研讨会分摊任务,及时传达重点中学物理会议精神,交流方方面面信息.

三.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课题

1.继续推进初中研训物理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帮助学校的物理课题研究正常实施.

2.继续进行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继续开展初、高中科普知识讲座.

3.继续维护好物理课改网,结合教学进程,进行初、高中教学资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使网站内容更贴切物理教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师资教育教学能力

1.发挥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优势,同时注重不断学习,充实有助于物理教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2.对青年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建议》的学习和实施,从教学细节入手,钻研物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练好教学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习惯,引导他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引导他们研究学生学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3.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行跟踪听课,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熟悉疏通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他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

4.组织参加市举行初中和高中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6.注意发挥各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作用,在教学教研活动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

7.对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抽测.对部分初、高中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抽测和进行问卷调查.

五.其他工作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2

关键词:五年制物联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230-02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应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突破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物联网,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

为此,如何在五年制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有关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重要工作。本文论述五年制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下简称物联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物联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物联网概念于1999年提出,其本意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3]。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相关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4]。由此可见,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五年制高职专业,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良好信誉,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专业办学时间长、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完善,在同类院校中排名领先。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以上专业试点开设物联网的相关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与实践工作。与此同时,与物联网研究机构、物联网企业建立广泛联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上所列,都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开办物联网技术新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新开设的物联网专业是以培养产业紧缺型人才为突破口,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构、课程设置等入手,精心谋划,勇于实践,旨在为物联网产业时代的到来储备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存储、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能进行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学习计算机、电子、自控、软件、通信和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跨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

2.1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并能够较快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能够从广泛的信息源中获取和提炼有用的信息,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学会终身学习,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2知识要求

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信息技术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技术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标准和法规;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初步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掌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业务的开发、测试、推广和运维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网络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了解国家物联网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了解物联网产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及协调能力;具有物联网系统组建、管理和维护的能力;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文献阅读能力,达到规定的要求;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图1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图

在进行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考虑到了相关交叉专业的特点,特别注重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并对专业核心课程和其它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在总学分270学分(教学16学时对应1学分,实训每周对应1学分)的情况下,相关课程学分设置如图1所示,具体课程分类论述如下:

1)政治、德育(16学分)。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律、邓小平理论、时事政治、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防教育、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贯穿八个学期开设。

2)体育(16学分)、信息技术基础(6学分)。体育每学期2学分,共设置8个学期,信息技术基础在第1学期开设。

3)文化基础课程(60学分)。主要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分别开设4个学期或6个学期。

4)专业基础课程(37学分)。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导论、电工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工程制图、专业英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

5)专业课程(9学分)。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物联网信息安全基础等。

6)专业核心课程(32学分)。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Zigbee技术及应用、综合布线与弱电工程等七门课程。

7)专题实训课程(28学分)。主要包括:计算机技能实训、物联网认识实践、电工技术综合实训、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程序设计综合实训、RFiD系统综合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及考证、数据库设计综合实训、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实训、物联网组网综合实训及考证等专项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8)企业顶岗实习(18学分)。该教学环节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的要求设置的,规定中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半年。顶岗实习就是安排学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劳动锻炼,以增强岗位意识、增强社会经验。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安排第期进行顶岗实习,每周1学分。

9)毕业实习、毕业设计(18学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相关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在第10学期进行,每周1学分。

10)选修课程(30学分)。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物联网与智能交通、学术讲座等课程。设立选修课程环节,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四、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特色

根据物联网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精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拓展类课程结构,建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专业课、拓展课和通识课为辅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1)按“四级制”设置课程体系,即分为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拓展类课程,遵循“按需设课”原则。

2)加大综合实训课程比重,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凸显高职高专人才特色。

3)跟踪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密切联系企业,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培养模式,以此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进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结语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份科学规范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需要紧密结合业界需求,瞄准行业走向,关注工程实际,不断进行微调,完善方案内容,从而成为纲领性教学文件,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以上是对五年制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初步想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愿与同类院校共同研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1-3,9.

[3]物联网三大硬伤:成本、安全和隐私http:///it/2010/07-02/2378338.shtml

[4]物联网用途广泛,重点在于应用http:///webpage/news/201107/2011071309402700006.htm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3

一、围绕一个中心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三、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1.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2.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

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1.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2.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3.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4.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3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2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4项不能结账报销。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2006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2006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2006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2006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5.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5.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6.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7.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8.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我们将从科学性、参与面、影响力、介入教学程度、可推广性等方面研究制定每一个品牌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评选省年度优秀教研员和浙江省特级教研员。总之,2006年我们要本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内增合力,外显实力”的方针,和全省2500多名教研人员一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把浙江教研系统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教研团队而努力。

附录1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预期的物化教研成果

一、《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幼儿园园本教研操作模式研究》(研训部、小幼部)《中小学校本教研操作模式研究》(研训部、小幼部、初中部)《小学青年教师成长个案研究》(小幼部)《初中青年教师成长个案研究》(初中部)《幼儿教育改革叙事研究》(小幼部)《小学教学改革叙事研究》(小幼部)《初中教学改革叙事研究》(初中部)《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一)》(高中部)《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二)》(高中部)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4

【关键词】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程建设;课程特色;创新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理念由“应用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变,注重岗位能力培养。《变电设备检修》是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自建校以来,本课程由于是理论、课程设计与实习三个环节进行施教,教学体制问题导致三个环节不协调,内容上有重复现象、时间安排上有矛盾,理论与实习完全脱节;基于此因,本次精品课程建设从岗位群出发,突出实践环节,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组织课程教学、实习;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实用型人才。

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按照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我们引入了校企合作的开发机制,深入企业,通过与现场技术专家及工作人员交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开发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学习项目,并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同时,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检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为以后从事有关电气检修、安装、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学科建设意义

行业办校的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应能适应行业制定的各种标准,满足就业需要。因此以行业专家对贵州电力各地区实际工作环境分三大专业,九个专业类别,一百二十个“岗位培训标准”为准绳,对其通用、专业、岗位三个维度的培训标准进行提炼和升华,把本门课程建设成为既是学生就业需要完整体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达到系统学习的一门课程,又是专职岗位培训的好教材。通过学院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对于“变电设备检修”岗位培训无论是在职员工、转岗员工、新入企员工都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精品课程的建成及应用,将成为国家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定位,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本着就业性、务实性、开放性,正符合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思路。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以现场规程、规范、标准等内容为主线,按变电设备检修作业员的岗位维度需求进行项目训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从业能力、跟随企业用人岗位标准,学生提前了解相关岗位标准,提高了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学生实现了“零”距离岗位实习。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精品课程建设结合岗位标准整合重组传统模式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内容,创出新模式是可行和实用的。近几年来,学院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和奖励制度,体现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程建设

2.1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首先精品课程建设与短期的岗位培训的区别,它是高职高专的系统教学;其次它不是专一的“师傅带徒弟”那么单纯,它需要用工作任务驱动理论教学,为某一就业岗位奠定基础;第三它不是某一专长的技师、高级技师,仅仅是某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某一模块学习内容,具备初级能力满足就业需求。因此《变电设备检修》课程定位为:为“变电设备检修初级作业员”工作岗位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基本实践技能,即为初级专业水平。用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和员工能运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变电设备的拆装、检修、维护方法和工艺要求,具备变电设备检修初级作业员岗位的基本能力,实现方法目标、专业目标和社会目标。

2.2课程内容

在建设精品课时,注重课程的衔接,开设本课程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紧贴实际岗位标准,够用为原则,设计工作任务以能检验为基准,所以在选取内容时应遵循:一是具有针对性,即适用于学院电类专业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实习完钳工和电工工艺实习,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二是具有实用性,即按变电设备检修岗位职能体系标准,针对我院电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群,结合现场专家编制的实训项目,我院实训基地的条件,拟以设备为模块,业务技能为主线,专业知识融合于项目中的教学模式选取教学内容,建立循序渐近的教学模块,使学生的能力由弱到强,掌握变电设备检修岗位能力。

2.3课程设计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课程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训项目。在课程建设中,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通过变电设备检修现场规程、岗位维度和专业维度为主线,设计训练项目。由精品课小组成员到现场学习、调研,最后确定本精品课实训项目和模块,编写整体方案及单元设计、确定课程网站内涵。

2.4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形式。理论内容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工作原理利有动画、视频;参数教学采用现场参观与学生汇报;设备检修采用六步教学法;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情景交替,记忆犹新。

其次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一是要循序渐进,技能训练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二是工作任务模块化;三是理论知识与技能渗透性,通过任务的训练,在“做中学”,专业知识不断渗透到工作任务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理论并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中做”,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学生亲自动手,感悟领会,能力不断提高。

2.5实施条件

1)资源条件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历史悠久相当实力的实习室,服务于学院、南方电网多种岗位的培训,成为了贵州电网公司培训评价中心,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电力高职学院。目前我院与本课程相关的实习基地有钳工车间、电工工艺车间、电气设备检修车间、内线与照明实习室、高压电气试验实验室、变电设备检修实习场地、10kV配电线路实训场地、比例为1:1的220kV实训变电站,同时拥有50多个多媒体教室用于现代信息教学,让学生在视频、音响、动漫的世界里认知、认识变电设备外观、内部结构、动作过程,形象生动展示,帮助学生记忆、掌握,真正做到见图如见物,见物为相知的效果。

我院在注重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的同时,按照“走出去,引进来”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实现“零距离”顶岗实习,与兄弟企业单位一起校企联合办校,达到“双赢”效果,在校外建立了若干实习基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同时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受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针对实际岗位的实训实习指导。

2)师资条件

课程建设团队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一是专职教师,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有高级工程师和高级讲师各2人、工程师4人、讲师6人,助理工程师2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评标专家1人。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又有刚刚出校门不久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二是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行家,是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队伍。企业兼职教师共6人,均是在发、供电企业从事10年以上变电检修或管理的经验丰富的专家。

这些专、兼职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是好手,在科研项目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初步统计,他们共计完成科研项目12项、编写教材18本、16篇、培训在岗人员若干期。

对于重在动手能力的变电设备检修课程来说,师资已具备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条件。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3.1基于岗位,实施教学

本课程开展了基于具体岗位的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实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初步模式。教材只是一种参考依据,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内容的结构,让学生先走进实训室,第一步感性认识设备外观,第二步通过老师演示讲解,先教会学生做,学生可以边看边学,再讲怎么学教材的学习理念。第三步让学生自己动手,边做边学,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这样既解决了理论较差同学的学习,又满足了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需求,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2依托行业,服务企业

贵州电力技术学院,承担着贵州电网公司在职岗位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因此要求教师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知工作岗位并掌握岗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讲教材,要求教师利用暑假或抽调深入企业调研,以便对该课程合理设计实训项目,接近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教师们向企业内行专家学习、交流,互长补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与企业合作编写了《供电企业五岗位培训与考核标准》(高级、中级、初级)、《供电企业五岗位培训标准理论教材》、《变电设备检修工培训教材》以及岗位试题库(请点击课程网站学习资源)、《高电压试验工培训教材》、《配电线路工培训教材》、《变压器检修工培训教材》。

3.3校企结合,工学结合

本次课程单元设计教学内容是根据《贵州电网公司地区供电局技能职系变电设备检修作业员岗位维度培训标准》及《贵州电网公司地区供电局技能职系变电设备检修作业员专业维度培训标准》经过现场专家讨论,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条件,初级作业的要求而编制,完全符合现场需求,学生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实习。

3.4教培兼容,突出技能

本课程对于在校生来说是所有的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的一个重要实训环节,而对于培训则是电网运行与检修中的一个岗位——变电设备检修,教学与培训相互兼容,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贴近现实,工作任务就是变电检修初级作业员的技能要求,突出了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达到教学目的,理论知识、岗位规范、安全教育等等随着工作任务训练完成互相渗透、学习、掌握、消化。

3.5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程建成后,经过实践,得到了学生和职工的好评。学生因其符合高职教育理念,贴近现场工作岗位;学员通过现场或远程网培训合格率提高,因此受到了学生、学员的欢迎。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经发、供电企业专家审核,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院内专家评价:

①该课程建设的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中,突出整合教学资源,按行业能力要求来架构,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环节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坚持在学生技能强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院220kV实训变电站资源的优势,使工学结合形式多样、收效大,是该课程建设中形成的较为突出的特点。

②该课程建设具有特色:经过课程改革后,内容充实了,目标明确,并能与实际的变电设备检修岗位能力相结合,这样职前职后能较好的衔接,有利于就业。工作任务驱动理论教学,利用学院的变电站进行现场教学,有利于学习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克服了厌学心理,反过来学习好的同学用实物现场使他更容易理解,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经过课程建设后,内容丰富,编排科学,繁简适当,在保证相当广泛的覆盖面的同时,又保证了变电设备检修岗位能力的要求。

行业企业专家评价:

为了检验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还邀请了多位行业企业专家对本门课程进行了跟进和考察。这些专家均是长期从事变电检修、试验、管理及培训工作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他们的评价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是培训考证合格率较高,二是新员工通过培训很快能上手工作,三是对于一般员工经过培训技能上有进步。

来自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无疑是对我们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的肯定,这更加激励我们精品团队去更好地理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改革、更好地去建设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

四、结束语

在精品课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行业发展速度快,新技术、新设备要跟上要加以补充,因此网站建设要不断维护和充实内涵;在线测试题库有待充实。总之以后要做得更细更全面,让精品课更上一个台阶。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建设团队本着这一精神,不断地学习、调研、探索、实践,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搭建新的课程体系架构。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带动我院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春球.发电厂电气部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64-257.

[2]马振良.变电检修工.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李开勤,肖艳萍.电气设备检修.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供电职业技能培训系列片——《第五集变电检修——10kV真空断路器检修》.北京:中国电力音像电子出版社.

[5]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变电检修.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6]贵州电网公司地区供电局技能职系变电设备检修作业员岗位维度培训标准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策略

随着当今时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在给教育带来改革的同时,也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教育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不仅优化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了初中新课程的改革,并有效开辟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新天地。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优点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为初中物理课堂注入了生机。其呈现出以下优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使微观的难以演示的实验内容变得宏观化且具象化,其改变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杂难懂的物理知识,促使他们深入认识物理世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比如在物理课《光的色彩》的导入部分,一般直白的关于光的导入语往往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视频片段或精美的图片分别展现在不同的光照下动植物的不同色彩,再配以动听的音乐伴奏等,就会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因为,每节课的引入对一堂课的效果同样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其可以促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课堂中,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其物理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从而也能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物理课,教师只能借助黑板讲台来给学生传授物理知识,耗时长效果差,尤其是在物理演示实验中,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清实验演示的具体过程及产生的变化现象,因此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甚至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心理。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运用课件演示原子结构及电子转移过程,就会让物理实验现象清晰细微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同时可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抽象变为具体,而且多媒体动画效果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可以创设直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物理情境,这些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欲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物理课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化枯燥的物理知识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教师配合可见的讲解,可以促使学生认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加上信息技术对物理信息方面的处理能力,还可以有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节奏,从而更好地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现状

基于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优点,把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了众多学校物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在现实教学实际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信息素养不够

教师信息素养不够首先体现在其没有深入认清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比如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一味追求物理课件的形式美,强调直观刺激性,即过分重课件的形象性而忽视了讲课的内容,甚至部分教师还忘记了教师自身的主导性,而依赖课件来给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因此整堂物理课教师很少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来辅助教学,乃至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减少,而脱离了物理教学的实际,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

还有的部分教师平时几乎不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而只是在上公开课时才使用信息技术,这些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上物理课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理想,其操作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有的老师甚至不会制作课件,也不会利用互联网来查阅备课资料,这些导致了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上整合不够。

(二)学生基础不能适应

物理教学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关,还与学生的基础密切相关。

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而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成绩。而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经济条件及平时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等都制约了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及应用水平。因此,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够导致了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效率不理想。

比如一些农村学校,其几乎没有建设校园网,因此也无法建立教学资源库,这导致在学校计算机室形同虚设,学生上机也只是学习普通的计算机操作而无法解除网络,更谈不上学习上网自主搜索知识信息了。加上家庭条件也不好无法购买电脑,这些学生因此连基本的搜索、获取、加工和保存信息的方法都没有掌握,因此教师也根本谈不上让学生在网络教室或家中进行自主学习。

三、优化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策略

鉴于现实物理教育中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来优化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以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一)对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教育部门及各中学应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与协作交流,以有效加快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程。

比如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信息技术专家来学校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培训,以确保每个物理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上级部门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考试等考核方式来促进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对通过的教师进行鼓励,对没有通过考试的教师进行补考等,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比如在培训时尤其要重视authorware,Flash等这方面的基础制作培训。

同时,教师自己也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还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向名校中的名师学习,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整合方面的培训学习,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物理教学中,才能打破落后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熟练掌握软件制作技术的同时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二)积极改进学生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否成功,还取决于硬件设备是否到位。尤其是在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不好的情况下,各学校应积极设置信息技术设备,优化网络以方便师生自由查阅资料。

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环境是关键,只有硬件设施到位了,才能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与实施。如熔化和凝固实验中,要想完成实验就会用的时间长,会影响教学进度。如果采用Flash课件播放这个实验,就会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只有保证网络流畅,师生才能利用网络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能方便师生自由地查阅与正在学习内容相关的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校园网或教学资源库,把与教学有关的图片、音乐、动画、教案、题集或师生创作的作品等进行分类存放,以方便学生查阅和下载,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知识积累问题,还可以方便教师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等。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而初中课程改革也鲜明地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内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上的优势。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掌握信息技术,为优化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安忠,刘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任昭开,陈刚.“问题结构型”课堂中的实验和动画[J].物理教学探讨,2011(7).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6

一、组织完成了过程性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1、及时安排部署,组织过程性抽测工作。3月3日接局领导指示,及时安排了三、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抽测工作,于4日上午完成了七年级抽测工作,下午完成了三年级的抽测工作,我具体负责试卷的发放与工作调配,处理考场中的突发问题,对试卷不够的情况提前预设,及时解决了红寺堡小学,红寺堡二小试卷不够的问题,确保抽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有效的阅卷、登分、统分工作。为了能保质保量完成阅卷工作任务,我们全体教研员提前做好试题答案,做好人员分工各尽其责,提高了工作效率,按时完成了阅卷、登分与统分工作,将结果第一时间上报局领导。

3、及时组织卷面分析工作。本次抽测只有小学语文、数学,中学语文有教研员具体负责完成,对中学数学、小学、初中英语我们聘请了学校骨干教师承担了卷面分析任务,圆满的完成了抽测后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外出培训学习,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我素质。

1、5-7日参加了区教科所组织的“提高宁夏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行动研究”课题实施研讨会,我代表红寺堡课题组汇报了我们的工作,各项目学校也汇报了课题实施的阶段性工作情况。受到了教科所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对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表示感谢。通过学习与研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做课题的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学校管理更加完善,教师专业快速发展,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学校与社区联系更加密切,育人环境更加浓厚,从而形成处处能够育人的氛围。

2、14-17日参加了区教科所组织的SDp项目培训。通过专家的讲座与引领,参与小组讨论与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与共享,深入项目学校考查观摩,使我深刻认识到SDp的实施,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SDp项目的实施,改变我们的办学理念,成立学校管理委员会,共同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排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人人共同谋划学校的发展,从而形成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支持学校的和谐教育氛围。

三、有效组织继续教育二级培训工作

1、培训前召开参加区级培训人员交流学习会,共同研讨今年的培训工作,大家一致认为:一要结合红寺堡教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二要将区级培训模式教给大家,使培训者回校后能够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三是要在培训中以任务驱动与参与式交流讨论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各培训班主讲教师进行备课。

2、开班前准备工作。首先向局领导申请培训所需用品,如横幅,稿纸,印制培训资料等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协调各学校场地,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到位服务,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共同支持,对次我们教研室深表谢意。为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召开全室人员会议,布置工作任务,分工负责,各尽其责。为培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分班培训。第一期我负责中学物理培训班,由参加区级培训的武鸿双老师主讲,大家学习讨论积极性很高,达到了培训的目的。我借此次培训之时,将2008年中学物理教研工作作了具体安排,红寺堡中学教师石金海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网络教研基础知识培训,每一位培训者都有了自己的博客,并加入到了红寺堡物理圈,为红寺堡有效开展物理网络教研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第二批培训中,我负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培训班。通过主讲教师引领,观看优秀教学案例后,学员自主参与讨论,交流自己在具体教学中的所得,最后培训学员达成共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多种教学技能,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积累,多反思,多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四、继续教育教材,教辅资料用书收发放工作

1、两种教材到位迟,我们及时通知学校,全体人员亲自动手,搬运、分类、清点配发,及时发到各个学校,虽然工作量大,任务重,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2、调配《学习之友》发放工作,长退短补,及时和区教育服务中心联系,做好补退工作。

3、加班完成了教辅资料用书免费表并上报。

五、组织与实施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大赛活动

1、考前准备,编排考场,印制填写准考证

2、协调各学校抽调监考教师,考场安排与布置,考前培训准备,试卷的取与送等。

3、精心组织大赛的考务工作,与3月30日上午圆满完成了次项重要工作任务。

六、归纳、整理、总结近三年来红寺堡开展的教育教学与培训工作

根据两基基教办工作安排,我们对整理总结工作进行分工,我具体负责继续教育与各种培训工作的资料整理,按时完成并及时上交。

七、总结推广经验

1、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参加区课题实施研讨会及SDp培训新理念,发教研动态08第一期。

2、王尧副厅长检查开发区“两基”工作时,对大河中心学校开展的依托远教资源,狠抓教师校本培训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教研室及时总结发了08第二期教研动态。

八、完成其他临时性工作

1、去银川退还信息技术教材和领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上报电脑作品。

2、给各学校下发初高中数学、物理、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通知,目前各学校已经准备就绪,将于4-5月参加吴忠市级选拔赛。

3、督促、协调红寺堡中学高中教师及时参加吴忠市组织的2008年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全区组织的高考研讨会。

4、参加局机关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

不足之处:

1、我们的工作虽然很多很忙,但总结推广与宣传不够。

2、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工作创新不够。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是两基迎国检的一年,教研工作要让路,很多工作能想到但不一定能做到,加之我们人力不足,也影响工作的效率。

3、深入学校指导教学工作很少。

下个月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1、深入学校,沉入课堂(除周二政治学习,周五工作汇报)每天到学校听课。

2、参与指导市级参赛选手课的准备工作。

3、进行SDp项目学校校长、教师、社区群众培训工作

4、召开网络教研培训会,逐步推广并开展网络教研工作。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7

   本文主要从电子商务专业中的网络营销课程来分析下,当代网络营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一、现状分析网络营销课程是从市场营销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引申来的课程,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营销活动,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很多院校的学生有营销理论基础,但缺少运用营销理论开展网上(互联网)网下(实际市场)营销活动。另外,部分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大部分也不具备实际运行网站的经验,更谈不上把经验传授给学生。

   二、校企合作,改善课程应用性

   亚太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淘宝网是一个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10日投资创立。在国内外众多电子商务与网络零售的培训和课程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下,淘宝网成立了淘宝大学,并与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联合推出了项目式培训,并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相结合,合作共建课程及人才培养方案,将网店运营专才等应用性课程体系引入到高校中,并与高校合作共建了淘宝实验室,主要利用电子商务所学,利用网络营销知识和网络技术进行网店的架构和维护,分析企业对网店运营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体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培训,专业的上机实训,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出企业级要求,按照“按需所教、按教所学、按学所用”的理念,通过高校教师通过淘宝大学的系统培训,考取淘宝讲师认证,将淘宝大学课程体系引入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与淘宝大学的沟通,合理安排好引入课程的学期学时分配,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在网上开店,如何在网上卖东西,如何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店铺设计,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等。

   三、实施创业项目,拓展教学思路

   在学生系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外,第二课堂给予了学生更多创业和学习的机会,在让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后,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性的开展创业团队项目式教学,让学生自由组合,每6个人一个团队,在淘宝网上完成开店。并通过相关效果提高专业技能。

   1、准备工作: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职前的准备,让学生做好从业心态与工作状态,了解岗位工作与团队配合与磨合。

   2、项目了解:通过淘宝网的频道和栏目,了解“我的淘宝、淘江湖、淘帮派、支付宝、注册与认证”,了解网络零售平台的注册规则,交易流程,绑定规则,规则,评价规则,处罚规则等。

   3、计划实施:通过商品资料的学习,掌握商品的,店铺的设置,客服接待的流程与交接,店铺的日常管理与安全。

   4、稳步运营:通过在线沟通工具,阿里旺旺和腾讯QQ,在线支付工具和店铺管理工具和营销工具,美化和优化店铺设置;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8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部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八大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八大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9

因为承担了信息课的教学工作,我首先以自己的信息课作为试点。在教学中始终秉承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将任务下放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始终。我所在的学校属于九年一贯制中小学,这样的教学环境为长期的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按照大钢要求,小学的五六年级和初中的一二年级可以开设信息技术课,我就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根据教材的要求,运用英特尔的理念进行任务设置。首先设定了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又细化到每个学年,再从每个学期细化到每一节课。在课堂上,我始终将一学年的教学任务贯穿始终,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下放每节课的具体安排。就这样,从小学五年一直到初中二年,我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微机技能,并和学校的其它学科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五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当时教材上的第一个软件是画图。就软件特点,我首先和美术教师进行了沟通,因为图画课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所以我让美术教师布置了一些较难的任务。因为信息技术课是首年开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对计算机的重视,所以我首先把美术教师的任务进行了分解,让学生拿来美术课上已经成型的整幅布局图,然后一块一块进行讲解。

学生接下来学习的软件是电子文档,我就想到了首先通过写作文对文档的格式进行学习,这时我又和语文教师联合起来,由语文教师首先布置作文,对格式作出一定的要求,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用电子文档直接录入,再拿回去进行批改,错误的格式再拿到计算机上进行修改,不懂的问题就通过查阅教材、网络或是小组之间的交流进行解决。

到了六年级,经过一整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主观上也愿意学习新的知识。这时教材要求进行电子表格的学习。我就和数学学科进行了联系,由数学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首先学会的是家庭日常收入支出统计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表格,也让学生对家里的开支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懂得节俭生活,也得到了家长的赞许。接着,我又随着期中考试,让学生去帮助班主任教师排出全班的名次表,这时电子表格的进程也深入到了通过表格绘图,这样我就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成绩制成柱形图,对各学科成绩的变化一目了然。接着我又通过评比选出了优秀小组,将制作全校成绩大榜的任务交给了他们,漂亮的版面获得了年级的一致好评。

升入初中以后,学习任务变得繁重起来,我尽量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有个放松的机会。结合教材,首先学习的FLaSH动画制作。因为动画软件的生动有趣,我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编写。这样学生先后制作语文课上的武松打虎,数学课上的圆的形成,物理课上的小球弹跳,英语课上的情景阅读,还有地理课上的长江黄河,生物课上的光合作用,都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了展现,学生做的津津有味,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初中物理网课培训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实训教学

一、应具备的能力

1.基本技能

计算机、电子商务课程参加技能等级考试,并获得计算机操作证、电子商务员证书;同时在英语及日常英语口语会话、普通话表达、应用文写作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

2.专业基础

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基础及其网络基本知识,掌握企业会计核算技能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适应将来岗位不断变化的要求。

3.专业技能

⑴具有初步运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知识进行网站维护与管理、企业营销、咨询洽谈、公共关系、广告设计、宣传等各种商务交易活动,以及市场调查与分析、预测的能力。

⑵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如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方式,以及网上商店、网上采购、网上银行、网上交易市场等电子商务模式。

⑶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能够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和满足。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为了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社会用人需求,专业和课程设置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革:加强基础教育,注重素质培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加强专业知识应用教育,将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融于专业教学法中;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1.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商业流程、产品和服务等构成的复合体,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改革应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在课程设置上,应避免学科越分越细、理论内容偏多、偏深;增加实训课,减少理论性强的课。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涵盖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保证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得到加强和提高。专业课包括电子商务数据库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基础、网站设计技术、电子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物流学基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配送与配送中心管理等课程。重点掌握网络营销、网页制作和网站设计等技能。

2.注重实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就足够,重点放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训练习中,大力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⑴通过在互联网和德意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商务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设置“B2C购物体验”“B2C后台管理”“B2B数据初始化”“网上支付”“网络营销前台管理”“网络营销后台管理”等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电子商务的基本技能。

⑵计算机网络技能、网页制作、网站设计技术等课程中也应注重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⑶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理解电子商务活动的特点。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为其就业做好思想及认识的充分准备。并通过实训锻炼,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3.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技能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有双证,也就是毕业证和“电子商务员”或“计算机操作证”。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电子商务的教学改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不强;教学软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仍显单一,不能完全反应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流程,与现实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校外参观学习和实训实习上有困难等等。那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完善教学软件,同时购买或开发其他课程的教学软件,使教学设施更加完备;进一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尽量争取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一方面方便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就业。在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改革,力争每个学生都能一毕业就就业。

【参考文献】

1.兰洋、苏晓珂: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10.

2.韩义: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