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线上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8:52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1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经研究,决定于今年5月至11月在全省组织开展初中学科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校校通工程”的应用效益和全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作用,采用以网络为主的远程教育方式,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初中一线教师遇到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设计能力不强、教学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面向全省初中语文、数学和物理教师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自主学习、网络交流、专家在线、任务驱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初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我省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初中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训对象和时间

培训对象为未参加过20*年省“送培到县”集中培训的在编在岗初中语文、数学和物理教师。

培训时间为5月20日至11月30日。具体办班起讫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由各地在5-11月期间选定。

三、培训组织和管理

我厅师资处负责组织实施。省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具体教学指导和其他有关协调工作。省电化教育馆负责网络维护。我厅将选派专家深入部分培训点进行培训效果实地调研。

各市教育局全面负责本地区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督促本市电教部门做好网络课程资源的分布存储和其他相关管理、保障工作。培训的具体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原则上由《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的通知》中指定的单位负责,各市教育局可按照利于教师网络培训长期有序保质开展的原则进行调整。如做调整,请及时告知我厅师资处和省教师培训中心。

四、培训形式和考核

各地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原则上按学科以50人为单位组成培训班级,每班设班级管理员、教学辅导员各1人;也可根据当地初中教师特点采取更为灵活和贴近实际的组班和管理方式。

培训考核总分100分,其中网络学习时间20分(不少于22学时),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10分,平常作业20分,培训结束时提交一份原创教案(附教学反思)、课件(完整的一课或一个单元)、论文(不少于3000字)50分。上述综合分数在80分及其以上者为合格,由各培训机构颁发全省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本次培训30学时,记入继续教育学时。

培训结束后,各地按培训人数的2%推荐优秀学员,报省教师培训中心审核并颁发证书予以表彰。

省教师培训中心、省电化教育馆在辅导员推荐、学员网络点评的基础上开展优秀教案、课件、论文评比,对优秀作品颁发证书,以示奖励。

五、培训人数和经费

各地在考虑规模、效益、网络条件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原则上面向当地全体初中语文、数学、物理教师组织实施本次网络培训工作,一般每县(市、区)不得少于150人。我厅按每县(市、区,含市直学校)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各地自行解决。三门学科培训结业总人数不足百人的县(市、区)将不予补贴。

六、工作要求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2

【关键词】大线网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同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密切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也迎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和建设热潮,越来越多城市争先恐后地进入“地铁时代”,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地铁技能人才需求在10万人以上,缺口相当巨大。如何对做好地铁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

1地铁技能人才内部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地铁网络化的发展和快速扩充,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地铁作为一个技术较为特殊,相对比较封闭的行业,长期以来,地铁行业人员流动率非常低,基本不存在人才竞争。但是随着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地铁相关人才需求的激增和新的地铁公司的进入,各类具有丰富地铁工作经验的员工成为挖角的重点对象。与巨大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怜的供给,特别是具备丰富经验的地铁技能人才更是稀缺。地铁技能人才缺乏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杭州、成都等新建地铁的城市,原来在地铁相关人才方面没有储备。其次,虽然北京、上海等地铁的历史比较悠久,有一些人员储备,但是由于新的技术、车型的使用,比如自动检票机、屏蔽门等,现有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待提高,知识和经验都需要更新。三是轨道交通是新行业,开展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目前全国有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院校有一百多所,但拥有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对应专业的高等院校不到十所,专业轨道交通人才出现紧缺现象在所难免。虽然企业和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共同组织一些培训项目可以缓解人才的不足,但是,这种培训周期较长,大多在半年到两年左右。因此,地铁技能人才的成长主要还是依靠企业内部培养。

2大线网发展下员工技术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员工专业技术深度不足

在大线网发展的背景下,往往涉及新线物资筹备、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等非技术性工作,部分员工逐渐忽视了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停留在了解概况或基本掌握的程度,对专业问题理解不深入。专业知识的结构只有面,而没有点和线的深入。部分技能员工感觉什么似乎都知道一点,但深入了解的不多,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小故障大家都能解决,但一旦涉及到某个非常专业或系统性的问题时,却很少有人能够解决。

2.2员工实践经验不足

由于地铁技能人才供给的稀缺性,技能员工年轻化趋势明显,以新入司大中专生为主,新员工的工作时间短,很多人没有经历过新线开通,也没有处理过较多大故障,导致实战经验有所欠缺。

2.3员工针对性专业技术培训不足

多条线网的同时开通,有经验、技术强的员工忙于奔赴各条新线阵地,忽视了技能员工的培训,很多技能员工是一边做一边学,在实践中自己摸索。

2.4存在理论不能有效联系实际工作的情况

技能员工,特别是新入司的大中专生,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往往理论无法应用到实际的专业工作,面对专业设备问题无法独立解决。

3各级别技能员工内部培养策略

为适应地铁大线网的技能人才保障需要,重点工作是加大对技能员工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排除现场故障的能力,为新线开通做好人才保障;在此过程中,创新培训方式,在技能岗位中推行“一专多能”培养形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创新管理思路,在政策规定允许情况下,提供平台让广大员工在技术、技能等工作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3.1初级技能员工的培养策略

初级工往往存在对地铁专业系统的整体概况了解不足,对具体元器件认识不够,对具备设备操作不熟悉,对设备故障信息认识不熟悉,对规范、专业用语不熟悉等等情况。对初级工的培养,一是抓好基础培训工作,如师徒带教、设备原理讲解、基本工器具使用培训等工作,其次是面对设备,做好图纸分析教育、常见故障情况辨别、日常巡视检修要点等,首先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再逐步对设备的深入认识。最后,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在制度上实现育人和用人一体化。

3.2中级技能员工的培养策略

中级工对设备、系统有较好认识,但需进一步掌握设备内部原理的需求,在故障处理中,基本能判断故障部件,但不清楚具体故障原因,能组织日常检修工作但缺乏应变能力。因此,需要在培训中运用设备原理图纸等资料,结合设备实物,大力开展面向设备的各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定期组织理论课程学习,通过基础学科、检修工艺、应急预案等文本学习,烙进深刻印象。结合新线设备安装的机会,对中级工进行新工艺操作及维修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新技能。另由于中级工普遍工作经验达三年以上,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将培养与使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建立培训的动力机制。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中,与评先、晋升、入户等直接挂钩。

3.3高级技能员工的培养策略

高级工方面,表现为本专业素质过硬,但综合素质不高、综合技能不全面,对此情况需做好员工的各工种、小专业内的培训引导,定期召集此类员工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分析教育。建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适应岗位需要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材教法,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先进性,以公司改革和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关系层层分解,确立各个知识点,并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学模块,让高级工根据自身情况主动选择模块学习。借鉴职业教育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实施培训目标管理。同时,要结合高级工缺乏培训积极性,厌倦传统讲座式、开会式和报告式等模式的特点,采用特点鲜明的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实操式等教学方法调动高级工的积极性;应用现代先进的投影、多媒体技术、实地操作等高级工感兴趣的教学手段进行培训,进而全面提高高级工的综合素质。

4结语

在地铁跨越式发展情况下,技能员工培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公司重点工作来开展,以新线开通对各层级员工需求为目标,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分层级、有计划地对各岗位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3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新编教材的特点,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转贴于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2.审美情趣的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3.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象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4

[关键词]线造型绘画能力慢写速写线描

初中阶段是一个生理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成熟的时期。他们的绘画能力却相对薄弱,有些学生即使有丰富想象力和创意,但因缺乏造型能力而无法表现出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是不能被忽视的。作为绘画能力的训练,线造型是最直接的方法,是以线作为表现手段,着重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画面的平面布置能力以及用线表现物象结构的能力。

一、线造型的重要性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所具有的随意性和意味让艺术大师们沉醉。欣赏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画面中梵高用了一种近乎火焰般旷野的线条描绘了夜空绚烂的星星和月亮。线条一笔紧接着一笔,强烈而清晰。从左到右强烈的动势,线条旋转着、曲卷着越卷越高,星星及月亮旋转着,炫目的光彩闪耀在夜空,美丽极了。而我们中国绘画艺术从最初的原始洞穴壁画开始,就选择了线作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画对于线的热情与偏爱也融入几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中.从远古时期的象形文字、彩陶绘画到顾恺之、齐白石等各代名家.无不以各种线的变幻组合作为绘画语言。因此.中国画被称为线的艺术。线条作为最基本、最单纯、最朴素的造型语言,被各种绘画所广泛使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线造型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绘画基本功的有效手段。

二、线造型的表现内容

1、线的训练:在教学前先安排教学内容,线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任意涂画练习,不要求具体的形,只练习学生控制笔的能力,不同的工具如铅笔、钢笔、圆珠笔、蜡笔、毛笔、等等的运用。

2、静物及组合:有了对线的初步认识和涂画之后,应着手静物与组合训练。这部分内容的安排,从单个静物的表现训练开始如简单的立方体和圆柱体,逐渐再复杂。教师要在多角度先做示范,边画边讲解。如用线的方法、物体结构比例、“近大远小”等的观察与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过多,在顺其自然中逐步点拨学生。

3、对自然物的写生:我们应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了静物及组合的基本表现能力之后,学生对线造型语言有了初步掌握,这时选择对自然物的表现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如一块石头、一棵树、一间房屋、一座桥的训练,最后可以扩大写生范围农村、花鸟鱼虫等。如七年级《人类的朋友》这课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毛笔来进行线造型,因为有些工具无法修改,学生对动物特征和结构特征观察得尤为仔细,同事也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作业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心底接触自然》这课我安排学生对树木进行了写生,写生之前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的树,让学生理解从根到主杆、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还要注意用线的轻重缓急来变现不同的部位。

4、人物写生: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线造型能力,在课堂上进行人物写生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选择同学进行训练。教学中不要过分的讲解人物结构,尽可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理解和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大体比例。不能对学生提过多的要求,因为学生的画是与他们的年龄相一致的。只要学生的作业没有概念化的造型,并通过表现人物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造型意识,就已经是成功的教学了。七年级《夸张有趣的脸》这节课我让学生面对自己的同班好友来写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着这镜子来画自己的自画像,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学生非常感兴趣也很投入,写生前欣赏了很多大师和学生的漫画肖像作品,给讲解学生怎样抓住人物的特征和表情,由于各自绘画能力的差异,有些作品形象奇拙,面貌丑陋,老师应尽量不批评,让学生在鼓励中提高。八年级《关注你我他》这课启发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人,画自己熟悉的人。画之前首先让学生了解“三停五眼、站七坐五盘三半”人的五官及身高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将自己个人情感和对同学的了解倾注于画笔之中。

5、风景的写生:学生面对的是静态的对象,因此有了思考的时间,风景写生侧重于“处理”画面的能力,学生通过风景写生学会取舍,一切为了画面传达“意趣”需要,主观的成分得到了加强,学生全面的绘画意识得到形成。教师的反复示范显得特别重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视角,我们的教学,教给学生的是处理画面的方法。优秀的教师在风景写生课后收到学生的作业会呈现不同的风貌,如果全班学生画出的画是一样的面孔,那么这个课就算不上成功了。八年级《变迁中的家园》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家乡的变化,用画笔呈现理想中的家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绘画经验,利用一些画家的绘画资料对学生从取景、构图、到用线进行详细讲解,鼓励学生大胆落笔,美就在自己的眼睛里和画笔下。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学生在初涉创作时常常感到无东西可画,因此每学期教师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在学校生活中即兴发掘,让学生留意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社会。

三、线造型的主要方法

1、慢写。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线特别敏感,由于受到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的眼手与脑还不能完全协调,于是他们画出的线条自然形成一种稚拙的审美趣味。慢写线造型训练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为提高学生造型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慢写首先涉及到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来将先简后难,如先画静物及组合、再自然之物,然后是人物头像、半身像及全身像的慢写,最后再风景写生。

2、速写。有了慢写的训练后,初中生再去尝试速写相对就会容易些。速写的“速”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也将慢写归入速写范畴,只是对“速”的程度上要求不同,相对于慢写的速写,是一种用线快速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速写也是通过人的眼睛观察与认识、大脑的思考与理解以及手的协调动作结合在一起而表现出来。学校教学中学生速写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脑与手的协调能力和处理画面的能力。在作画前要求学生先观察与思考,然后再动笔连续表现、迅速画完。老师将自己的速写范画或绘画大师的优秀作品的欣赏和点评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只有在反复不断的对比训练中,学生的眼和手才能同时得到提升。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速写方法之后,要培养他们爱画速写的习惯,用速写去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对象与场面,在兴趣中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速写是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通过速写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意识,是培养学生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表达内心的一种艺术形式。

3、线描。线描也是一种慢写,但是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精到,更加注重线的质量。中国画的线,千变万化,无究无尽,它可以表现物体的造型,用线条来界定物象的形态特征。它可以表现物名胜形状的质感与肌理,比如高古游丝描与铁线描不同质感的表现,斧劈皴和雨点皴的不同的肌理感受。各种线条的交联组合,虚实相间,或断或续,奇妙变幻,展现了中国画特有的神韵与美感。七年级美术有一节《线的魅力》,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线条,联系生活中的各种线条,观察对比这些不同形态的线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艺术效果。并学会用线的多种表现技法表达思想感情,丰富造型手段。欣赏《五牛图》并分析、提问画家是怎样用线来表现牛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总结线的韵律表现有:线条本身的形态变化(轻重、浓淡、刚柔、虚实、顿挫等);线条在画面中的安排(疏密聚散)。分析《朝元图》人物的用线,简单了解人物画中三类描法并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初步理解描绘不同质感的物体所运用的线描方法也不同,最后设计了让学生用毛笔为神仙画上胡须来练习线条。学生对用毛笔画线条,也都很感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线造型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绘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5

【关键词】初建物业人力资源

a公司是某大型国有集团下属的一家二级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从业人数170人左右,专业技术人员25人,目前管辖小区5个,面积约20000平方米,目前公司刚成立不久,人员配置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管理体系及制度也不规范,运营管理尚处在初始阶段,薪酬待遇和绩效管理延续原有公司政策,人才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急待解决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通过对a公司目前整体情况的分析,该公司初建期人力资源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1组织结构有名无实,人力资源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配套的、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1.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招聘、录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招聘管理体系和规则,不符合实际需要的事件比较普遍。

1.3缺少绩效考核,工资激励手段无力。由于一开始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唯一的激励手段仅为工资,而工资绩效考核没有系统建立,只是采取沿袭上级单位的月奖、季奖模式向前推进,没有形成以工资为主的有效激励。优秀人才与一般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相差不大,无法体现人才的自身价值。

1.4培训工作滞后,普遍采用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缺什么人才就补什么人才,内部培训及外部培训没有制定明确的计划。负责部门不明确,临时指定负责部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培训档案没有建立,培训资料缺乏系统整理。

2.通过对a公司整体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公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应对初建期物业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

2.1目前组织结构宜采取直线职能制结构,物业公司发展初期,管理人员缺乏,直线职能制便于领导层决策,减少中间不必要环节。即公司领导班子除了下设工程部、综合部、财务部,及人力资源管理部,并对其进行管辖外,还应直接进入到公司所管辖的小区。

2.2制定与企业战略相配套的人才规划。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使企业确定它未来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组合,短期内物业管理公司应改变原有“我有我用,我无不用”的思路,培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思路,对短期内企业发展急需的优秀管理、技术人才,通过租赁、劳务派遣等多种方式,全力引进,满足短期需要。二是结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合理制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

2.3建立和疏通社会招用人才的主渠道,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物业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人力资源构成有其特殊性,首先是专业的涉及经济、企业管理、财务、餐饮、家政、治安管理、电子技术等,其次是劳动密集性所占比重极大,并要求从事物业管理的人才最好是一人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必须通过向人才市场招用基本素质比较高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或素质较好、单独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人员。在招聘职工时应以能力是否适应岗位为标准,而非凭关系、人情、户口等其他非能力因素,真正将有能力、适应岗位的人招聘上岗,把好人力资源管理入口关。同时,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岗适其人,合理配置,使职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2.4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绩效、团队的薪酬激励机制。在人岗匹配、人员合理评价、行政渠道和专业技术渠道双通道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薪酬激励方案,既体现岗位要求,又体现个人能力,既体现个人绩效,又体现团队绩效。对工资分配要本着效益决定工资的原则,调整分配关系;完善考核机制,实施有效激励的分配思想,建立贡献与回报紧密结合的激励机制即“考核+奖励”机制,用灵活、有效、既适合物业管理企业特性又适合物业管辖区域业主需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物业员工积极、主动地工作,把员工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使员工发自内心的投入工作,从而达到人尽其才、各显其能的目的。

2.5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明确在培训方面的政策和策略,如“终身培训”的理念,“入职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及“启发优于灌输”等的指导原则。培训可以针对目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以着眼于未来组织的需要、工作的要求。针对组织和个人发展现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有针对性、预见性、超前性的教育培训开发,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对各个岗位明确职责,有针对性的做好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采取自学、内培、外委等多种方式,结合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的开展,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2.6建立物业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引进人力资源信息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个便于维护与更新的局域网数据库和一个便于交流的内部BBS,使企业获得更及时更有效的信息,进而促进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

物业管理公司初建期涉及的人力资源工作比较复杂,而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管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管理工作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以上是笔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结合实际的提出了一些初建物业公司人力资源应对措施,希望能有效化解初建物业管理企业中出现的人力矛盾,促进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及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6

LiuJia

(innermongoliatechnicalCollegeofmechanicsandelectronic,Hohhot010070,China)

摘要:本文提出了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并在参考国内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初步构想。

abstract:thispaperpresentsthetrainingobjectivesandcurriculumprovisionoflogisticsmanagementmajorinhighervocationalbackbonecolleges,andproposespreliminaryideasonpracticebasesforlogisticsmanagementmajorinsideandoutsideofhighervocationalbackbonecolleges,onthebasisofreferringtotheexperienceonpracticalteachingsysteminthedomesticvocationalcolleges.

关键词: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构想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backbonecolleges;logisticsmanagementmajor;teaching;reform;idea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79-02

0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并且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许多高职院校也总结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初步探索性设想。

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骨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经过和一些物流企业的交流,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表现在: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一要综合素质较高,二要专业技能较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尤为重要。另外,企业普遍欢迎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市场拓展能力的人才。总之,高职骨干院校应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本文认为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了解物流企业各业务环节的基本操作流程,具有进行货运的从业能力与从事企业物流基础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该培养目标在人才类别上定位于应用性人才;在服务范围上定位于区域经济建设;在服务层次上定位于基层一线。

1.2课程设置因为物流是由物资、商业、运输、储运等很多行业、部门与产业构成的社会化服务的一个整体,现代物流管理设计多种新技术如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等。在三年的时间中高职教育是不能够完成职业和行业高度相关的所有要求的。因此,必须要依据企业所需的物流人才层次,依据本地区的行业格局,确定相应的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包括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

1.2.1首先,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物流急需人才物流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涵盖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全过程,管理相对复杂。我们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物流急需人才。从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就业方向来看,今后学生可能从事以下行业方面的工作,其适合程度见表1。

以物流最常见的工作岗位技能为着眼点,今后学生可能从事的岗位有:仓管员、采购员、配送员、信息员、销售员、作业层主管。

1.2.2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把好关坚持“一个主线”,既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又要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使他们经过三年学习与实训,由学生转变为准专业员工。高职骨干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线应是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上,课程性质定位可以为:侧重商务,掌握技术。课程内容应立足静态物流(存储),切入商务环节(采购、销售),渗透转移环节(运输、速递、配送),叠加整理环节(拆拼、分拨)。物流管理专业整体课程可以实施“三阶段教学法”,它的基本内容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一个学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第二阶段,用两个学期进行综合素质提升;第三阶段,用三个学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具体在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方面,知识包含:“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管理学、经济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从事配货、流通加工、货运、储存、运输、装卸的物流业务活动的知识;掌握物流成本计算的相关知识;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法律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基础、心理学、市场营销等。能力包含和专业相关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与基本技能,如: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相辅相成,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两个缺一不可,合格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两者兼备。综合素质能力主要体现人才的综合能力,在对人才质量进行评价时,综合素质能力是主要标准,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是专业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综合素质能力包含:方法能力,也就是知识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与不断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也就是计算机应用、人际关系协作、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反复实训的基础上,因此加快建立设备设施先进,软件配套完善的实训室及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和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重视“能力培养”,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

2.1建立实训基地的政策理论依据教育部于2006年底出台了教高[2006]16号文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强调了当前高职骨干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职教育的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习)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全面、可行的指导性意见。这个文件表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是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与操作型的职业人才,所以,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关键。

2.2全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经验从全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来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2.2.1物流企业岗位认知阶段: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选择企业组织学生参观,聘请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专业认知讲座,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岗位要求,了解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2.2课程实践:本阶段实训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包括课程实践和专项实训。

课程实践是根据每门课程中实践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的。如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包括商品的入库作业、商品的出库作业、库存控制的单据和报表、仓储设备设施的使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物流设备实训室完成。再如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包括编制配货计划、配送中心的进货、装卸搬运、定单处理、拣货、补货、退货处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专项实训指的是在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每学期中的独立实训周,对专业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是在课程实训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相关工作业务结合起来,设计出仿真的环境,学生在此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工作。该专业的专项实训包括:仓储、装卸实训、配送实务实训、物流信息系统实训、eRp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第三方物流实训等。

2.2.3专业实训:专业实训主要在企业通过顶岗实习完成专业实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进而实现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教学环节的组织方面,在完成某一个能力模块或者几个能力模块的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也有的学校,如深圳大学,和一些政府机构合作(如铁路局),开办了校外驻勤机构,学生在每年特定的业务繁忙时(如春运时节、法定长假期间)去实地顶岗,即解决了用人单位的临时性用人之急,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3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构想

2.3.1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物流管理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密切联系实际。鉴于目前我区成熟的上规模的物流企业较少,学生顶岗实习完成较为困难,为了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我校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学校内的物流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学习。参照其他成熟高职骨干院校的实验室建设经验,结合信管系的管理专业特点,加强管理专业设备实训室的建设,如物流类的仓储设备、分拣系统、各种搬运、装卸机械、包装机械等、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室、eRp实训室等。

2.3.2与物流企业联合开办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了弥补校内实训基地联系实际的不足,我们还可采取广泛联系区内的物流企业(如佳运物流、惠丰堂、铁通物流)进行协商洽谈,走出校门,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物流企业联合开办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保障。经常带领学生到各类物流企业去参观、考察、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2.3.3加强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几年来,高职骨干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一些专业学科方面取得了好的成效。在物流管理专业,可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按企业的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并进行教学安排,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和进行实践指导,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学生有半年或一年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这种合作可以改善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物流行业最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及物流信息系统,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丛红奇,徐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设想.辽宁高职学报[J].2007(3).

[2]韦克俭,覃扬彬,苏波辉.积极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大力培养物流急需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探讨之一.商场现代化[J].2007(7).

[3]王薇薇.物流管理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3).

[4]张小彤.中职物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东教育・教研,2007(9).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7

关键词:中学初任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课堂”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场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学校效能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建国以来,我国历经多次课程改革,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主体性、创造性被剥夺的事实。究其根本原因是课改并未在深层次上触动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渗透到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行为的“固着性”不同,因此其改进策略也有差异。对于初任教师而言,刚刚迈入教学岗位,正如Cruickshank和Callahan(1983)所言的“从学生的桌面到教师所用的桌面距离是很短的几尺,但是对于年轻的教师而言,在这么短的时期内转移过来,在心理上是相当长远的距离”。为教师专业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初任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处于形成时期,如何通过对初任教师教学行为的正确引导使其掌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教学行为的本质,是初任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内在信念的塑造——“关键事件”的挖掘

教师的教学信念是他们将来教学实践的指示器,是教师的方向性问题。许多研究证实,教师的教学信念不但会影响教师对教学理论和经验的诠释,更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计划,决定教师教学行为。初任教师阶段是检视和塑造教师教学信念的重要阶段,初任内隐式教学信念的认识及重塑有利于其今后有效教学行为的形成。

以一节《动能和势能》的物理课为例,在教授物体动能大小时,一位教师以课本为主体,一再强调让学生牢记物体的动能与速度和质量相关。对于学生而言,动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样的知识灌输无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而另外一位教师则通过两则新闻让学生对抽象的动能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新闻一是《新民晚报》中的“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辖区的沪宁线103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分局苏州工务段职工的鼻梁上,当场将其击昏。新闻二是《扬子晚报》的“火车‘吻’肥猪,吻死一大片”——南京郊区,一辆运载生猪的拖拉机在横穿火车的轨道时,突然抛锚熄火,正好北边驶来一辆列车,火车司机发现情况后,紧急刹车,行驶到拖拉机面前时速度已经很慢,但是还是撞向了拖拉机,拖拉机司机侥幸逃命,但生猪却被“吻死一大片”,拖拉机也被撞得支离破碎。

这两种不同教法的根本区别在于,两位教师教学理念方面的差异。第一种教法中的教师仍然生硬地以课本为本,让学生死记硬背物理公式,通过题海战术提高成绩。而第二种教法的教师将课本中的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时陌生的、枯燥的物理公式将变得生动而有趣,也不再难以记忆。学生也更容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也容易变得热闹而有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挖掘初任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关键事件”,通过深入剖析事件背后教师潜在的教学信念来进行纠正。整个改变过程呈现如下阶段:信念动摇(perturbation)——感受到需要改变(awarenessofneedtochange)——决定改变(commitmenttochange)——预想未来(vision)——进行改变(projectionintovision)。

二、外部力量的支持——教师培训的改进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外在支持,教师培训的本质在于促进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改进。参与教师培训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要通过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实践是异常艰难的,因为教师本质上是保守的,先天具有抵制变革的倾向。特别是一定资历的教师往往都有属于自己的舒适地带,即熟练的教学模式,在其舒适地带中会感到安全和稳妥。一旦变革,教师往往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克服自己的行为惯性,一旦遇到困难、麻烦、危险和挑战则马上退回原点。目前大部分的教师培训是“自上而下”的“满堂灌”形式,培训专家主要由高校教师和教研员组成,在中小学教师面前,他们往往扮演专家、学者的角色,培训的前提为中小学教师纠偏、改正。事实上,这些专家学者缺乏一线的课堂教学经验,他们所主张的知识、信念和实践过于学术化。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双方的互动,而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这种培训给教师带来的收获是非常有限的。初任教师刚刚开始教学生涯,对于接受外界指导的主观意愿上更加迫切,因此,针对初任教师的培训也能更见成效。根据初任教师的职业生涯特点,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双向、长期、动态”为特征,由大学专家和中学指导教师组成,根据双方的不同特点,大学专家主要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中学指导教师主要直面课堂进行针对性的“临床”问题指导,通过隐性理念和显性教学行为的双管齐下,实现初任教师由内而外的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改进。

三、内外合力的互动——日常教学的反思

有效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主动反思的意愿,而初任教师早期教学行为的改进最初取决于外在力量作用下的被动改进,缺乏自我设计、自主发展意识的主动反思,因此其有效教学行为也取决于外在力量的作用效果而很难保证其可持续改进。个体主动的反思是有效教学行为的一个质性飞跃,因为所有的外力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因起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鼓励初任教师学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使“问题从反思中来”,并在“反思中寻求改进”。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有一个可操作的反思机制。首先需要初任教师树立一个标准,即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于本学科应该培养的学生能力有本质的认识。其次,善于做教学过程中的有心人,将“反思”作为日常照镜子一样,成为一种必要,即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学校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规章制度为教师的交流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在思维的碰撞产生合作的交流文化,最后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教师勇于尝试。

参考文献: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5).

本文为2011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号FJSpJSwL110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8

一、合理的运算——计算能力

在这儿合理的意思就是在数学计算中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来进行,不然在实施过程中就会犯错,在数学计算中一定严格遵守计算程序和步骤来,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性。比如说,计算:-1+1÷0.0001看下面两种算法:

-1+1÷0.0001=0÷0.0001=0

-1+1÷0.0001=-1+10000=9999

这两种结果的正误我们很容易判断,稍微有点数学基础都能看出这就是一个计算步骤和程序的问题。所以在数学计算过程中,有些程序和步骤是必须严格执行的,特别是对于初学才者更应当严格要求。

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因此,我在数学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1.从口算训练入手,让学生具备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就在培养学生加减法的口算能力,到了三四年级也对学生乘除法口算进行一定的练习。因此,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生应有较强的口算能力,但是由于中学开始用计算器,所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下降得相当快,比如说,-12.5×8=(),这样的计算还要用计算器。为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周的优胜组,并给予奖励。这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积极性相当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的提升,效果也好。

2.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也是我们在学习经常使用的基本算法。中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比较复杂,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简算思想,提高计算的速度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二、学生画图和作图的能力

画图,我想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画图从较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经历,小时侯大人经常拿笔给我们,那时我们会拿起它,在纸上或其它地方毫无目的乱画,不知画的什么,在这儿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画图吧,这就是我们刚开始的第一步。以后到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我们才慢慢开始画些正式的图形。比如说,三角形、长方形等。通过画图,让我们把现实中的实物和图形慢慢联系起来,让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作图,到了中学我们接触的图形越来越多,到了八年级开始接触作图:尺规作图。基本作图有下面5个: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些有了这些基本的作图知识,我们就作图就有一定的依据,就可以解决一些数学上作图问题。

三、简单的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能力,主要含义是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找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步步有据;推理能力是一个人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的职业中,每个人都应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做到清晰、有条理、合乎逻辑。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推理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从初一年级开始,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观察,认识的过程中就开始不断地改造原有的经验模式,并具有产生新结论的种种判断推理能力,但是不同年级的推理水平显示出质的变化,初一的学生虽具备各种各样的推理能力,但这只是初步的。初三学生的推理水平比初一的学生来讲已有质的区别。高二学生的推理水平已基本成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的推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增强。为此我们在初中阶段一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推理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在初中三年学习中认知能力和结构得以较大的提高。

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等从小学就已开始,并将一直进行下去。逻辑推理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抽象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逐步地开始。学生对证明的意义、证明的方法、证明的基本要求以及严格的证明格式等的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9

【摘要】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创新,初步构建了一套生物技术专业实验的集成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的试运行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集成教学体系;生物技术;专业实验;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139-02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教学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被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1]。从199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生物技术专业至今,全国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无论从办学点还是从招生人数上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高等学校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合格人才,是摆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是从1996年开始招生的本科专业,如何办好生物技术专业,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特别是如何发挥实验教学在高质量、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我们对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与创新研究,初步构建了生物技术专业实验的集成教学体系。

1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项目的设置常常是按照多年不变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设定,缺乏实验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性和连贯性,存在实验项目之间相对孤立、内在联系弱的缺陷;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更新慢、实验信息含量低、实验工作量不饱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弊端[3]。这种模式往往抹煞实验课本应带来的科学探索的好奇心,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比着葫芦画瓢。这种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丧失了国家培养人才的良好时机。

2目前实验教学所追求模式的优势及劣势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校的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等学校开始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重视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多渠道加大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支持和投入,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分阶段分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步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弊端,使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但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实施中仍存在学籍管理方面,实验指导教师的课时工作量不合理方面,高水平实验指导教师的缺乏方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修订滞后等方面的矛盾,使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甚至使其流于形式或陷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我们认为除了尽快解决制约实验创新教育中诸多不和谐的瓶颈因素以外,实验教学要在创新教育中发挥作用尚须在系统性、科学性、体系性等方面加强研究。

3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中的困惑

生物技术专业并不是在招生初就有了一套成熟的系统的实验体系。我们现在运行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经过了一个相对漫长的探索和构建过程。学校在1996年招收了第一届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虽然在初上专业时就拟订了生物技术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但当时的实验依附于《Dna重组技术与原理》、《农业生物技术》、《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与组织培养学》等理论课中,同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开出的都是相对独立的实验并且部分实验有重复设置现象,也或多或少的呈现出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们与全国高校一样也进行了实验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我们也一度采用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分阶段分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学生中仍存在很多疑虑,学生反映虽然有知识点,有实验技术技能的强化训练,专业实验仍似乎有一层纸蒙在这些实验知识的表面,使学生还难以识破这些实验知识和技术的“庐山真面目”,学生对所学的实验技术和技能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是能否发挥作用仍存在疑虑,学生创新探索的欲望还没有充分激发和释放。

4我们优化创新的全程两大实验路线的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梳理实验条件和凝练专业实验项目,以科学研究思路为线索,以生命科学为生物技术专业实验的大背景,以实际科研的时空为实验秩序重新设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把实验教学元素、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方法有机组装入实验教学体系,集成了以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两大主线的环环紧扣紧密相关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集成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包含了以植物细胞工程为主线的《组织培养综合实验》和基因工程为主线的《基因工程综合实验a》、《基因工程综合实验B》三门实验课程。《组织培养综合实验》以烟草组织培养为主要内容,以烟草取材外殖体消毒无菌接种愈伤组织培养芽的分化培养组培苗的生根培养炼苗组培苗移栽为主要实验路径,使学生全程完成从化学药品配制培养基开始到完整培养出烟草组培苗并移栽成活的科研步骤,使学生受到强化的系统实验训练。《基因工程综合实验a》以目的基因(pVYCp基因)的克隆和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转化为实验路径;《基因工程综合实验B》以基因转化转基因植物的获得转基因植物分析为实验路径;该二门实验中pVYCp基因为主要线索,课程间自然衔接,实验之间步步紧密相连,全部实验上下贯通。三门实验课程有机结合、高度集成,实验体系基本呈现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全貌。

该专业实验集成教学体系构建了两条大实验路线,重点强化了系统化的专业实验实践技能训练,解决了目前弱化专业教育的倾向;以现实科研的实验手段和方法的转化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检验学生的真才实干;充分挖掘实验教学中心的教育资源建构了高效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验技术教学平台;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实验课程之间衔接差、实验内容重复、专业训练差、操作单一、实验内容陈旧等);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屏障,优化并突出了主题清晰的实验路线;以实际的科研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先进的实验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5生物技术专业大实验教学体系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5.1润物细无声:该实验教学体系不注重形式的新奇,注重实验内容的合理、真实、有效性,注重遵循科研规律,注重循循善诱的培养规律,注重水到渠成的质朴思想,坚信实验教学质量由量变到质变这一必然结果。

5.2抓主要矛盾: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牢牢抓住当前制约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学生所学与人才市场所求脱节,实验内容必须与当前的科研、生产实际接轨甚至要适度超前,实验内容先进、实验路线逼近科研现实、培养方案抓住国内国际的前沿才能培养出有综合竞争力的学生。

5.3挖掘有利因素:充分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合理整合师资及物化资源,使该实验体系的技术路线与工作路线相协调追求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验体系功能发挥的最大化。

5.4激发实验者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交汇于有吸引力的实验方案才能共鸣出创新的渴求,才能从内心涌动出实验探索的激情,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迸发出空前的实验积极性。

5.5实验体系与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实验教学手段,缩短示教时间,拓展思维空间,扩大信息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简捷直观的信息交流保障了该实验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

6生物技术专业实验集成教学体系的特点

该实验体系突破了大部分学校所推崇的目前最先进的“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创新型”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教学的分层次、分段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生命科学为大背景构建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线的两大实验路线,让人为划分的“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创新型”的实验类型在两大实验路线中自然展现,归还实验于本真,在实际的科研、生产工作中没有实验类型清晰的边界,只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路线、工作路线和创新灵感。

打破传统的理论和实验课程之间的屏障,从最新的科研成果中转化实验内容和技术并集成为更高层面的大实验路线,使其在技术路线、工作路线上与实际科研并轨,使实验最大可能的具备先进性、时尚性、真实性、创新性和学科代表性。

实验体系降低学生专业实验出发的起点,精细刻画实验过程的每一个节点,抬高学生专业实验结束的终点,注重学生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激发。

该实验体系中组培材料和目的基因具有可更换性,实验节点的技术和方法也可根据科学研究动态进行更新,实验体系具兼容性、动态性、探索性和科学研究的即时性。

该实验体系的设计向学生表达清晰的实验理念:“在生产、科研第一线再小的一个技术环节的突破也是创新”;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积“小”技术成解决问题的“大”生物技术,须静心积累,持之以恒做学问。

该体系把科学研究引入本科教学过程,并实验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重在创设“真刀真枪”的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使学生在科研氛围中熏陶、磨练、成长,落脚于提高学生就业、考研的综合竞争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该专业实验集成教学体系在试运行中已初步显示了其强大功能。学生们普遍认为,在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中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线的两大实验路线以科研的方式和水平进入本科生的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使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实验的魅力,他们说: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实验理念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们受到了零距离的实验培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科学的奥妙,缩短了我们与科研、生产的距离,激发了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实验体系覆盖了生命科学实验操作中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实用性非常强。因此,该实验教学体系在培养高质量综合性人才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使专业实验集成体系在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4):68-69

[2]黄家才,张爽.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02-203

初中物理线上培训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描;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56-01

素描是所有绘画的造型基础,而绘画则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已十分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中学美术老师的我们也担负起了更重的责任。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首次接触到素描教育,初中美术教师便成为孩子们的素描启蒙老师。初中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和欣赏美的能力。素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要,学习素描基础知识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物象的感受更加客观、真实。下面结合本人美术教学的一些理解和经验,谈谈初中美术素描的教学探索。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二、观察方法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启蒙教育是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初中素描教育中应该正视对学生的观察方法,绘画步骤,思维方式进行入手,注重整体的观察训练。画素描的基本原则是“整体观察,逐步深入”,这就强调学生在素描之初,对描绘对象有整体的把握,在画画的每个阶段,贯彻整体思维。比如在一次画树的教学课上,我会强调树的形态有各种各样,即便同一棵树,在不同时间观察,外形也不相同。接着,我向学生提问:“从教室里看窗外一棵树和在教室外的地上看这棵树,其形状相同吗?”这个发散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根据自身的视角和思维习惯,创作有有自己特色的画面。教学结果是学生画的树千姿百态:有的枝叶葱茏,有的光秃一片,有的弯弯曲曲,有的躯干笔直。在进一步的延伸教学中,学生们还天马行空地把树与外物加以联系,如小鸟、风铃、树下的老人、鲜艳的花朵、公园、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等,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激发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应创造宽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平时多涉猎更多文学、音乐、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去欣赏、临摹,掌握不同素描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熟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文学和艺术各学科间是有互通的,在相互对比中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大开眼界,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莫大的帮助。

三、素描课程内容中的主要训练方法

1、形体与结构的训练。初中素描学习的入门阶段,必须强调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认识,作画按照先行后体顺序进行,而形的质量对于体的质量起决定作用。形体是素描学习的基础,无论从初学还是到高考以至将来的大学学习,形体的准确都是排在首位的。而结构的训练,其实就是理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而要靠大脑去观察。

2、明暗训练。如果说结构是骨,那明暗就是肉,在画出构图、形体结构及透视的基础上,勾画出明暗交界线,运用浅色调画出暗部,根据“关系紧,调子松”的原则,寻找最重的点,然后以此为参照,整个画面最重的颜色浅于此点;进行点与点之间对比,由深至浅,由实至虚,严格遵循作画步骤,始终调整明暗调子的深浅程度。对于明暗表达不清的学生,尝试利用版画的效果促进其理解表达,力求画面效果简洁生动,抓住物象的结构特征,直至达到眼、手、脑并用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工具表现素描多样性

一直以来,很多人眼中的素描只定义为铅笔画,其实素描的概念很广,所有的单色画都可以称之为素描。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使用多种绘画工具除了铅笔外,还可以用钢笔、木炭条、炭精条、油画棒、彩铅、水墨等。不同工具具有不同特点和表现力,铅笔能表现细微的调子和变化,木炭条能形成粗犷的效果,钢笔能勾勒出肯定的线条等。进行素描作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对象的形象特征,把握对象各部分的形置关系,大小比例关系,通过不同的工具运用表现出各种物质个性的质感,就像墙壁、瓷器、画板、绸缎、纸张等的质感,各具特色。最常见在静物素描写生的个体练习中,每种物体的质感是不同的,一些表面光滑的物体例如苹果、白瓷盘等我们可以用铅笔去描绘,而一些表面粗糙厚实的物体,例如土罐、砖瓦等我们可以用木炭条,碳棒等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