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9:06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1

关键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策略

现在,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专业课教学中不能成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服务,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教师的头疼的问题。对于教师而依然,他们大多数不抵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他们也希望能够成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善自己的课堂,但他们的信息素养不高,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是制约他们课堂改革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1.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代高职院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普遍较为重视,并且,他们也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进行网络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之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主要是因为,现代高职院校在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块存在一些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到培训内容的有效制定。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任何政策要求教师必须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也没有出台政策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内容进行规定,对考试方式进行要求,因此,就导致,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块上,教师学习随意性较大,学习的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

1.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组织不合理。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都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但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却不做认真研究,导致很多培训内容与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不符合,培训形式搞一刀切,采用统一模式,导致为教师的抵触,很多教师不是很重视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只是在走形式,走过场,对自己的专业教学发展作用不大,因此,参与的热情不高。加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研究培训教师的年龄特点,不研究教师的知识情况,信息素养情况,搞一刀切的培训,致使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教师完全听不懂培训的内容,他们难以消化培训内容,而一些年轻教师,他们的信息素养较高,又觉得培训内容过于简单,老套,对培训内容也很失望,这样,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1.3培训手段单一。现在,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开展模式是一个专家在讲,很多教师在听,采用的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法,这种培训模式单一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个体需要,很多教师认为只是听听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应用水平还是得不到提升,因此,抵触这种讲座式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训效果不理想。

2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策略

2.1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国家要重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要能够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指导这项工作,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效果。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已经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行)》文件,这个文件,对于规范中小学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家也需要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出台类似的文件,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工作压力不大,他们不需要参与考核活动,他们的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导致教师的学习紧迫感不强,在这种环境下,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使教师能够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助推课堂效果的提升,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进行规范,通过统一标准的制定,制定统一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策略,教师才能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在一定标准的引导下,培训活动的内容才能更为科学完善,教师通过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2.2根据教师需要设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师需要,根据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设置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全体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相差很大,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从事的专业各有不同,对于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而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而言,他们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差很大,信息化应用环境也不相同,因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要确定一个最低标准,然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要设置层次化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班级,比如,基础班和提高班,设置多个层次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基础培训,使教师能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具备简单地信息操作技术,能够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式,能够利用多媒体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通过提高班的培训活动,使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意识,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并能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课件进行设计创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教师。培训内容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按照一定的层次,设置成模块,每个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模块单元,比如,可以分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模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指导模块,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等等,通过层次化的模块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模块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保障所有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可以保障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稳步提升。这对于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提升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学校要根据教师的需要,应用多种手段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以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在培训活动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培训模式等多种方式,充分引导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展开学习讨论,培训专家给教师以必要的指导,引导教师参与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去,这样,在实践中,在教师的上机操作中,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总之,在高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组织活动不利,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积极解决培训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静,王咏.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20).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2

为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校在校本培训方面做法是: 

一、 培训理念科学化、现代化 

      我们首先确立了以下理念: 

(一)紧紧围绕师德建设这一核心。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 

这样一个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强化了这样一种认识,即:在承认"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也认识到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情感都可以产生力量。因此,在全校启动了"树形象、铸师魂"工程,开展了师德大讨论和演讲活动,交流师德经验,加强了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阶段。教师教育的基石和精髓是终身教育理念。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推进培养和培训的一体化进程。同时,教师专业化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教师发展为本,既要强调教师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同时也要努力满足教师个性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较高层次上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教育素质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抢占信息技术培训的制高点。基于这种理性的思考,我们明确提出了"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并成为新形势下开展校本培训的指针。我校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给每个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购置教学应用软件,为实施校本培训铺设了一条宽广通畅的"平台"。 

(四)教师继续教育要迅速抢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头班车。新课改是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诸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完成这样一项艰巨和繁重的任务,教师培训必须先行。我校不定期出版校内小报《春苑》,登载课改信息,发至教研组,供教师学习。  

(五)教师继续教育应以课题实验作为载体和支撑。继续教育必须以科研为先导,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继续教育效益、效率的第一生产力。我校的继续教育一直以"创新教育"、"作文个性化训练"课题实验作为支撑,以阶段性研究性成果作为深化继续教育的动力。重点开展了教师综合素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培训工作,提出了达标任务和期限。主要是板书、简笔画、word文字处理、表格制作、课件制作。要求教师每人每月10页大楷、4页小楷;简笔画4张;word文字处理每月1000字。每个教师都必须会用1----3件电教器材,期末由学校进行达标测试验收,根据各人的熟练程度、技术水平高低同结构工资挂钩。  

二、目标具体化 

1.对现有教师全部轮训一遍,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本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普遍完成不少于190学时的培训,部分教师至少接受1次有组织的培训。 

2.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大多数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3.建设一支由高级教师、骨干教师、老教师、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行动计划化 

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教师队伍的现状,完成以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 

1.新任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0-1年教龄的教师。通过培训,使其巩固专业思想,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岗位培训 

培训对象: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通过培训,使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提高学历培训 

培训对象:取得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教师。 

4.计算机全员培训 

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专人指导与课余自学相结合。学校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每周两次的课余时间进行专题培训、技术指导。同时,老师们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自练,从而使每个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都有所提高。 

强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义、目的。学校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必须运用课件,否则,影响评价结果。平时上课能运用课件的内容要尽量在课堂上使用课件。课后,进行教学反馈时,把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当作重要的一项内容进行评议。将一些制作水平教高的课件上报参加评比。在刚刚结束的课件制作评比中,我校有课件获省级奖3个,获市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区一等奖5个。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画、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培训内容与规格的高标准化 

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 , 强调职业道德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时展相结合,以利于教师不断树立新的观念,并进一步形成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强化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我发现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具备独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的培训;追踪国内外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和方法,具有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实施保障化 

(一)有组织保障 校长挂帅,业务副校长主管,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 

做到"五落实"即计划、内容、时间、地点 检查落实到位。 

(二) 制度保障  

(三)管理与评价的机制保障。 特别是与结构工资挂钩,期末考核兑现。 

(四)经费保障 软件、教材、光盘、讲课补助等都能及时开支。 

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广大教师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其次,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第三,广大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初步形成,教师们深切地认识到,接受终身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自身生存的需要。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已经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

际行动,提高了教师迎接课程改革的自觉性。  

(二)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目前,我校构建了"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校本培训模式";"集中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与远程培训"有机结合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三)推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  

      近年来,我校有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市级、区级教学大赛活动并获奖。 

      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科研论文。目前已经形成了学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局面。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问题;对策

一、加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其为应用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尤其在高等教育中,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在各学科相互相叉、相互渗透、相互综合的趋势下,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融合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能否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显得成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是很多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高校现代教育培训的现状

2013年1月到3月,笔者先后走访了常州大学城四所本科及高职院校,对其教师的现代教育培训情况通过调配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这四所高校分别包括:常州大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这四所高校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以及教育学等多个专业。自大学城创建以来,各校都把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实用教学技能操作作为教职工专项业务培训的主要业务之一。通过调查,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多媒体设备操作不规范

在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时,笔者发现,只有45%的教师完全清楚多媒体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55%的教师一直是用错误的方法进行操作。对于操作多媒体设备的注意事项,只有20%的教师是通过培训了解的,其它教师都是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后再通过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或其它方式来了解的。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培训让教师完全了解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对于多媒体设备,超过70%的教师不清楚投影机的价格,这充分说明大多数老师不了解多媒体设备的价格昂贵,也不会意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2.培训内容不能满足种类人员的需求

在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时,笔者发现,在“课程结构设置”选项中,有20%的调查者表示“很满意”,55%的调查者表示“基本满意”,20%的调查者表示“一般”,5%的调查者表示“不满意”。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在专业结构、计算机应用水平、年龄等方面有诸多差距,一部分教师表示培训内容过于浅显,另一部分教师表示培训内容难以理解且在课堂中未必运用得到。这说明各高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普遍存在培训内容过于笼统,难易程度不分明,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的现象。在“教学内容”选项中,有55%的调查者选择“多媒体课件制作”,30%的调查者选择“多媒体设备操作”,10%的调查者选择“语音室设备操作”,75%调查者选择“网络教学平台”。因此,培训将首选“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作为教学内容,且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将powerpoint、Flash作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培训软件。

3.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形式,以集中和单一面授为主。由于各教职工的工作性质不同,出勤时间不统一,难以保证集中授课的高出勤率。事实上,各高校集中面授的考勤率普遍低于60%。而单一面授多是教师在使用中出现问题时再由现代教育中心管理人员进行指导,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受管理人员自身水平的局限。

4.培训效果与评估机制不健全

高校对于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估工作过于表面化,简单化。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这些高校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的形式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培训中或培训结束后的一个简单考试,过后就不再进行意见反馈及跟踪分析,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应用的脱节。(2)对培训结果缺乏系统的有效分析,导致好的经验得不到推广,存在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3)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机制,使得很多教师在培训中抱着走过场、形式主义的态度,这也是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对策

1.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所需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不同,决定了培训内容应因人而异。鉴于此,可将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个层次。基础班适用于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教师。通过基础班的培训,使他们普及现代化教育的理念、规范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会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技术、使用powerpoint制做教学课件等基本信息化知识。提高班是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学习内容分为独立的单元模块,具体可分为:视音频处理技术、图片处理技术、网络使用技术(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应用环境)、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以Flash为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实用技术五个模块,让教师根据教学环境的需要和自身的不足进行选课。这样既既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使培训内容与教师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又能使教师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学到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2.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

笔者在上文提到,由于各教职工的工作性质不同,使得集中授课的高出勤率难以保证。培训时间成为影响教职工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弹性学分制是增强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应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除了集中授课外,可将教学视频、相关教学资料上传到校园网上,供没有时间参加集中授课的教职工点播观看和下载学习。除此之外,还可请现代教育中心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教师负责网上在线答疑,为培训提供后续支持。

3.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情况的反馈和评估,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培训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要素都要在考评中得到反映。考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高校成立专门的评价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学院督导、现代教育中心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组成。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可包括考试、座谈、公开评比、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其次,要加强对培训成果的跟踪管理。培训的结束不表示大功告成,教师在教学中能否转变传统观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运用于教学中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对教师培训成果进行跟踪分析也是重要的后期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由评价委员会以抽查听课的方式进行评估,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值得推广的经验、需要纠正的错误通过不同的阶段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培训的参考数据,有利于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及时解决。最后,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把考评的结果和评优结合起来,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调动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开展教师现代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各高校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的选择上要针对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和学科背景,找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培训的效率。同时,各高校也要把开展教师现代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长抓不懈,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以保障现代教育化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4

关键词:能力本位;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0-0085-03

一、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概况

开展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改变中职教师教学理念,完善中职教师能力体系,是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中职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借助文献分析和对受训教师的调查与访谈发现,目前的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培训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目标定位不清楚;二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三是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中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关注度不够高,缺少深入系统和持续性的研究。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了一个规范的参考标准。尽管中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参考这一标准进行,但由于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较强,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的动态发展性明显,教师知识和能力体系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时,很难依据《标准》制定出非常适合中职教师特点需求的培训方案。因此,引入新的理念,探究适宜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非常必要。

二、“能力本位”理念下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1.“能力本位”的含义

以强调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形成于美国的六七十年代,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1972年,美国师范教育协会组成“能力本位师资培训委员会”,专门从事能力本位分析,并以此改进师资培训。从抽象、理论的教学引向直接地处理教学,使其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课堂情境之中,通过对教学行为的不断纵向分析,在整体上掌握实际教学和教育的能力。[1]

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即与本职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价、评估的领域)。四方面均达到才能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专项能力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若干专项能力又构成了一项“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又构成某种“职业能力”,[2]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潮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手段上更加强调企业的参与,德国双元制、国际劳动组织开发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澳大利亚职业与继续教育模式都是能力本位职教思潮的实践形式。能力本位最大的特点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因此目标很具体,针对性强。[3]

2.“能力本位”理念下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构想

能力由知识、技能组成,是知识、技能、才智、态度等多元素的整合,是职业表现中多成分的素质结晶。在信息化环境下,在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职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努力以“能力本位”为核心构建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结构。[4]这就要求中职教师不仅要“能讲会教”,更要“能教会做”。因此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构建“能力本位”理念下的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是开展适合中职教师需求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有益探索与积极尝试。能力本位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依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对受训教师进行“教他如何更好地教”的培训。基于能力本位的培训开展的出发点和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

三、培训实施

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大幅度提高职教师资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笔者所在单位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均承担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和省级培训任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培训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近几年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进展情况和反馈效果,笔者在最近一期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尝试开展了基于“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1.培训对象分析

本批受训的55名教师来自于全省4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专和各县市职业教育中心,覆盖全省9个城市及其下辖的县区,从事教学的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可能会影响到培训效果的几个变量中,受训教师职业背景相近,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大部分为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差异较小。专业特点和年龄范围使这些受训教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处在职业发展的上升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大多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2.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开展的流程模式参照纳德勒的培训课程模式制定。纳德勒(L.nadler)在从事培训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短期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模式——重要事件模式(theCriticaleventsmodel)。他认为这种课程开发模式应由八个重要的事件组成。这八个重要事件是确认组织需求、指明工作绩效、确认学习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课程、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实施课程。纳德勒模式十分重视学习需求的分析,整个模式中第一到第三个事件都在强调学习的需求,包括社会的需求、组织的需求和学习者个人的需求等。整个课程模式八个重要事件都强调随时进行评价与反馈,及时进行调整,这样有利于促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更趋科学化、合理化,以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5]纳德勒的培训课程模式如图2所示。

参照纳德勒培训课程模式,在“确认组织需求、指明工作绩效和确认学习需求”环节,我们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开展培训之前,受训教师和培训者及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座谈与沟通,充分了解受训教师的需要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确定受训教师的学习需求。

在“确定目标、建立课程环节”,由管理人员和培训者根据教师的需要和该领域所应具备的能力确定最终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需求反馈,本着“提高中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的,培训内容的确定采用预先设计的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动态方式。

在“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环节,鉴于本次培训时间相对集中,我们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了分类设计,培训内容“模块化”的优势在于目标明确、过程清晰、评价及时、个性化。培训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内容,课时比例按照1∶3∶5分配,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三个模块的内容相互衔接,由普遍共性知识的学习到个别化问题的解决,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由理论到实践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设计如图3所示。

3.培训的实施

在培训过程中这三个模块的内容按照箭头的顺序展开,但它们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个模块——理论基础部分:主要讲授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职业教育面向就业,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特殊性对职教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的使用必须体现在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因此该模块主要内容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专业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相关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等几个专题理论。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和讨论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个模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部分:结合本次受训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师需求,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方面的教学。在此部分的学习活动中,受训教师通过实践自己所设计的具体方案掌握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并在此过程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大部分教师发现自己在构建网络协作学习环境时数字化资源创作技能方面比较缺乏,特别是交互式动画和视频教学资源的创作方面欠缺,且没有掌握有效的创作方法。比如,网络学习环境中许多学习内容需要交互式动画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训教师在构建网络协作学习环境时面对这些问题比较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面对交互式动画和视频教学资源创作的困难,大部分受训教师表示难以逾越。

第三个模块——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部分:本部分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互动式动画教学资源和视频教学资源创作方面的教学。讲解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学习摄影、摄像、计算机屏幕录播等视频采集的基本操作方法,讲解非线性编辑等视频教学资源创作的基本技法;并对个别教师特殊的案例需求讲解高级使用技巧。培训过程不是采用泛泛讲述数字化资源的一般制作方法,而是根据教师在上一个模块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及时提炼和总结出数字化资源制作方面的方法和技巧,使教师所掌握的技能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可迁移性。

四、培训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此次培训有效地改善了以往受训教师反映的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应用缺乏联系、对实际教学指导性不强方面的不足。培训过程进展顺利,受训教师积极性较高,参与的深入与广度也随着培训内容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加大,培训效果良好。通过教师的反馈,我们发现本次基于“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促进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专业发展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本次培训也存在着不足,有些方面有待改进:一是评价环节比较薄弱,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需求,力争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虽然教师对此次培训的整体感觉较好,但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与量化方面做得不够全面,主要通过考察受训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技术作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培训是在暑假期间进行,时间较短而且比较集中,培训结束后缺乏对教师后续实践教学的持续性支持,受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尽管可以借助博客、邮件和QQ等多种沟通形式向培训人员寻求帮助,但缺少系统科学的长效支持体系,这也是后续培训应该积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庞世俊,姜广坤,王庆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

(10):21-23.

[2]中国CBe专家考察组.CBe理论与实践[Z].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所印制,1993:12.

[3]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22):60-61.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5

企业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适应时展,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面对面以教育为中心的学习和培训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可以解决企业培训中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提高企业培训绩效,已成为企业培训的新趋势。

但是,相当多的企业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ppt课件、录像等简单的外在形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或者装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却不知道如何系统实施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培训中的巨大作用。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加深对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和员工培训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索,促进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提升,帮助企业改进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达成培训目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最早起源于美国,现代教育技术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使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我国学者南圈农先生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是一个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对教学领域进行全面整合,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获得更好发展的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企业培训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为企业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条件,能够促进培训更有效率,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引起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对培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对学习资源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开发、设计和使用,从传播渠道来说,学习者容易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培训师和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获得渠道;从传播特性来说,形象化的间接经验代替了直接经验,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

(2)对培训者的影响:培训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学习的帮助者或指导者。课堂中,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对学习者的影响:学习者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有机会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

(4)对学习方式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写作模式、阅读模式、计算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促使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对培训模式的影响:使原来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对一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的有机结合。

(6)对教学媒体的影响:教学媒体如今已经向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培训过程智能化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的更新,还是培训场景的设计、互动环节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都可以以其优越的技术先进性和操作便捷性,为企业构建和实施全新的培训模式提供有力的帮助。具体地讲,现代教育技术学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音频、视频播放技术

传统的音频、视频播放技术就是在课堂中为学生用录像机或CD机播放一些视频,或者是播放一些电视教学片。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将音像技术与计算机、数码技术迅速融和,计算机检索、非线性控制播放系统与录像带素材库相结合,实现了音像教材在课堂中实时非线性任意组合播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络电视等一些新的设备将使得我们的培训更加丰富。

2.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Cai。看到这一词汇,大家往往会想到这样一个画面就是培训者用ppt放映在大屏幕上,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课。但是实际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多个方面展开,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在变抽象为直观,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方面有得体独厚的优势。

3.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并最后能够掌握的过程。其特点是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相互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学习效率。

4.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使得培训在对象、时间、空间上都实现了突破,将培训从固定的时间、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的学习,改变了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对于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来说,远程培训技术使得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员工接受大规模分散式培训成为可能,而且为企业节省了巨额的培训和差旅开支,并可大大减少因集中培训带来的工作延误和时间损失。

5.情境模拟系统

可以利用模拟实验室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企业或工厂经营管理,让学员进行模拟实验或角色扮演,开展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培训。模拟实训中可以设置多种角色,学员通过模拟的角色训练可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6.开放式学习资源

企业培训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利用电子阅览室、内部局域网实行开放式培训,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和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非线性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企业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员创造一个宽松、自由、舒适的自主学习环境。

四、对于更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作用的几点建议

由于如今好多中国企业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有局限性,对于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本人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多年,对于如何更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1.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投入力度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企业一定要提高对员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重新建构和定义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形成以学员为中心、多向交流、互动共享的培训模式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比如:购置各种硬件设备、购置或开发各类教学软件、进行先期人员培训等。培训工作的实践表明,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培训的投入成正比。因此,企业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企业不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要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与企业培训整合缺少不了平台建设,特别是硬件环境的建设。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方便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企业必须加快建设内部网,对已建成的内部网要实时更新,加强管理。通过优质的企业局域网,形成最优化的培训环境。

3.要注重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6

    一、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影视技术的发展从技术角度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模拟影视技术、数字影视技术和多媒体影视技术。模拟影视技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磁带录像技术,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磁带记录仅限于声音的历史,使得声音和图像在磁带这一大众化媒体上完美结合。磁带录像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最流行的视听记录存储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第一个里程碑。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光盘存储技术是数字影视技术的代表。目前,以vcd视频光盘为主导的产品已对磁带录像产品造成巨大冲击,而数字dvd视盘给人们带来了远比磁带录像更高质量的视听享受,其发展潜力更加巨大。数字影视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又一里程碑。

    以上所述影视制作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由于都没有与计算机发生联系,都属于单媒体影视技术范畴。到了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功能进一步强大、硬盘存储容量也显著提高,同时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压缩标准也得以确定,计算机已能够对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所有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直到这时,现代影视技术才进人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推动现代影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为影视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视听产业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影视技术。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涉及的技术层面很多,如多媒体制作、数字摄录像、数字影像、网络视频、光盘存储、计算机非线性编辑以及多媒体动画等视听应用新技术。大型计算机、数字智能化摄像机、编辑机、视频切换台、数字三维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先进电视设备的问世,将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对传统影视制作的影响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体现在硬件设备平台的变革与创作空间的扩展上。

    传统的模拟特技编辑系统至少需要三台编辑录像机、控制台、特技台、调音台和字幕机等设备,繁多的设备及大量的视音频连接电缆常会因简单的机械故障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还会出现器件老化、端口参数不匹配等问题,造成视频信号的较大衰减,严重影响视觉效果。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把模拟设备的所有功能都包容在硬件和软件中,省去了大量的设备,进而节约了大量设备购置与维护经费。设备数量减少,系统连接变得相对简单,系统的稳定性将得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中,节目素材存储于计算机,最终的节目技术质量不会因制作中不断的修改而造成信号损失。

    在影视节目的创作方面,自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人影视制作领域,数字影视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占据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在轰动全球的经典巨片中,精彩的电脑特技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三维数字动画无疑成为了影视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由于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时产生编辑场景和画面,使得创作方式更加灵活。在工作中,导演可以随时方便地修正已编辑完成的段落,甚至利用相同的素材,方便地剪辑出不同创作思路的作品。

    三、适应影视制作方式的变革,为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多做贡献

1.电化教学片在设计与制作上的一些基本原则

    利用现代多媒体影视编辑系统制作教学片与教学软件是多媒体影视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成果和标志。电化教学片有一个特点—媒体多样性:有实地拍摄镜头、文字图表、图形图像、二维/三维动画、字幕解说、现场音效、后期配音及图表或动画与实地拍摄镜头的叠加。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编辑系统繁琐的操作,把更多的精力从技术操作转移到艺术创作上来,令我们的创作更加轻松自如。但是应该注意,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尽情发挥我们的创作激情的同时,不能忽视电化教学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首先,电化教学片在内容设计方面,必须以教育性和科学性为宗旨,内容必须与教材一致,不得随心所欲地夸张、臆造。形式要生动、形象、直观、富有吸引力;在制作方面,艺术性与技术性必须服从于教育性与科学性,追求“真实无技巧”的高境界,必须用技巧的地方,应尽量做到不露痕迹。其次,在具体制作时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画面与声音的设计:画面、解说、音响和配乐要做到内容精炼、言简意赅。只表现与主体最有关的内容,删除一切无关的或可有可无的内容。

    画面的组接:画面组接要力求流畅,自然无跳动感,要注意色彩和亮度的协调。

    图形与动画:运用适度的抽象视觉符号比运用真实具体的视觉符号的效果会更好。如合理地使用箭头、方框、圆圈、结构框图、流程图等,有时更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形象思维。

    2.成品的输出

    从前,影视作品在发展,只能输出到录像带(分专业带和家用带)。专业带录制质量较高,信号清晰;家用带信号录制质量较低,观看效果也大打折扣。现在,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数字视频记录标准的制定,我们在采用传统记录媒体的同时,还可以把节目输出为vcd或dvd的形式。这两种载体有保存时间长(是录像带的几倍)、信号不易损失、易于拷贝、携带方便等特点。特别在dvd机大量普及的今天,基本可以做到随处播放。从制作成本考虑,目前,dvd空白盘的价格已远远低于家用录像带的价格,dvd拷贝机的价格也大大降低,所以单片dvd的制作成本已低于家用录像带的制作成本,而dyd的信号质量远远超过家用录像带的质量。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evd,hdv技术的出现,数字视频已形成了短期内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今后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中,采用数字dvd作为传播载体时机已经成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把由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电化教材向专业带输出的同时,还应考虑在非线性编辑的时间线上直接进行符合dvd标准的mpegii的压缩,并完成dvd母盘的制作。这样,可以避免今后制作dvd时,利用录像带作为信号源再次采集与压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制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电子编辑、特技、字幕、音乐合成等工作由分工不同的多个技术人员完成。如今,电视技术进人多媒体制作时代,特技编辑、音响效果、字幕及图形创作已被集成为一体。因此,制作人员以往纯技术性的技能已远远不够,需要全方位地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这就要求我们从事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的电化教育人员必须注重和加强自身对音乐、美术以及综合艺术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基本编辑软件使用技巧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关制作软件的使用,如:平面设计、视频合成、三维动画等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的优势,集各种软件所长、创造性地制作出高水准的电化教材。

    4.发挥网络优势,拓展电化教材的影响领域

    如今,internet风靡世界,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网络影视技术的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如何适应本系统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的需要,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电化教材是摆在我们电教工作者面前新的课题。可以预期,能够适应视频点播等双向业务要求的电化教材制作技术与环境将得到逐步发展和改善。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7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内容构成的分析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并对其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内容的构成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合格的双语教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程很难顺利实施。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加快发展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我十分赞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双语教育力度的要求。双语教学可以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精通双语、有更广阔视野的人才。能不能搞好双语教育,除了教材,很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达标的双语教师。”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汉语语言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

(一)汉语语言培训

汉语语言培训在整个培训时间中所占比重较大。用双语进行教学,必须要解决语言表达的问题,这是基础。因此,对于培训学员最基本的要求是HSK成绩达标。

汉语语言培训与其他语言类教学内容相似,有阅读、语法、听力、口语、写作、综合练习等。

(二)专业知识培训

专业知识培训是补充和提高的培训,在整个培训时间中所占比重较小。主要原因是培训学员大部分是专业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是以前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所以,专业知识培训只是对学科的新内容、对转学科的学员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对学员相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加强。

由于培训学员中有小学各学科的教师,因此,单一学科内容不多,但是学科种类却很多。

(三)教学技能培训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学员今后能够用双语进行专业的教学,因此,教学技能培训在整个培训时间中所占比重也较大。

教学技能培训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培训阶段,另一个是实习教学阶段。其中,实习教学阶段为一个学期,且在一所中小学进行。因此,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培训阶段。

培训阶段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案准备、说课练习和模拟课堂教学。

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一)汉语语言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汉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环节主要有:阅读、语法、听力、口语、写作、综合练习、HSK训练等。按照各个教学环节必备媒体类型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口语部分涉及媒体类型最多,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所需的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类型也最多。因此,应对口语部分的支撑需求加以关注和重点分析,如果口语的支撑环境分析清楚,则其他各个环节均清楚。

从教学过程分析,口语的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部分又分为内容讲授、课堂示范、领读、提问、课堂练习(对话练习、朗读练习等)、作业布置。

1.应有完整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口语教学环节中内容讲授、课堂示范、领读、提问、课堂练习(对话练习、朗读练习等)与其他教学环节有共同点,教学的课件具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展示功能便可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语言类教学的特点是练习多,不论阅读还是听力都需要大量的练习。仅依靠课堂教学的课件无法解决加大练习量的问题。口语更需要较多的练习,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每堂课教师只能提问、指导有限的几个人,其他人无法得到练习和指导的机会。

因此,对于语言类教学教育技术的支撑应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加大学员课堂练习的量,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完全具备制作这一系统的技术环境。

2.应有支持口语课后练习的设备

口语教学环节中最特殊的是作业的布置。由于口语的练习是学员说的内容,教师不论安排背诵,还是朗读内容,学员完成的情况只能靠下次课的课堂提问。但是,提问的人数有限,教师很难完全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更无法布置跟读、对话练习这类的作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曾经尝试用录音机或者复读机。但是,由于作业的提交和检查都非常麻烦不得不放弃。应选择一种便于学生声音复制又便于作业提交和教师检查的教育技术设备用于口语和听力课后练习的设备。

3.应有足够的语言类教学素材和题库

语言类教学教育技术的支撑必须有充足的教学资源。普通课件需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素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要做练习就需要有练习题,不仅要有文字的练习题,还要有大量的音频练习题。同样,课后练习的设备也需要大量的习题才能应用起来。

因此,教学资源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特别是音频类资源和题库。

(二)专业知识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通过前面的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到相对于单一学科而言,专业知识培训的量比较少。

但是这部分有两个特殊问题:

1.种类多,涉及中小学的各个学科。

2.不确定,由于是补充性和提高性的教学,因此,每届每课学员所要补充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不确定性是教育技术支撑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专业技术培训的支撑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加工,逐步进行积累,最终达到学科种类组成系列,内容全面覆盖。

(三)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1.应建立一定规模的案例库

教学技能培训阶段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案准备、说课练习等环节教育技术支撑要有课件作为教学的支撑,同时,还要有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供学员参考。如教学设计案例、教材分析案例、教学案例、说课案例等等。因此,应有各学科的案例库给予支撑。

2.应提供类似微格教室的新手段

模拟课堂教学环节有其特殊性,模拟课堂需要学员进行模仿实际教学的讲课。这一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指导的时间有限,导致学员进行模拟课堂教学的机会也有限,每位学员在进人教学实习之前,模拟教学机会太少,效果也不理想。以前教育技术支撑的手段是微格教室。学员在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便于观察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微格教室建设成本太高,操作也十分繁琐。应提供更加便捷、能够达到微格教室相同效果的新的手段。

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架构图(见表2)

(二)体系架构图概况说明

整个支撑体系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软件部分面对学员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而此系统是建立在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之上,教学资源库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分为语言类培训、专业类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三部分;类型分为素材库、题库和案例库三类。资源库的底层需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撑,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依托某个操作系统。

硬件部分主要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两部分。

通用设备是支撑软件体系的基础,有支撑底层软件的服务器系统,有支撑资源库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有支撑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运行的计算机。

专用设备主要是用于双语教师培训的特殊设备,主要有两类:一是用于口语课程课后作业练习的mp3播放器;另一类是用于教学技能训练,替代微格教室功能的数码摄像机。

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应用与实践

(一)语言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按照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的设想,逐步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其中口语教学环节最具代表性。口语教学的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2008年3月开始尝试在口语教学中运用mp3进行口语录音和口语朗读学习。首先,将课文泛读储存到每位学生的mp3中,以达到课前预习、帮助学生课下指导和纠正口语发音的目的。其次,每堂新课结束后以问答或对话的方式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将答案录制在mp3中,以小组的形式上交作业。教师依据mp3中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形成以下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地将口语学习结果反馈给教师,确保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其优点是: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练习的效果迅速被教师掌握。同时,积极进行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及口语素材、习题资源的采集和整理。

第二阶段:2008年9月开始尝试应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进行口语教学。课程安排与传统课程安排变化较大,其差异如表3所示。

在机房中,学生借助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将练习结果以“语言”的方式录制在计算机中并加以保存,进行自我检查纠错,最后上传。教师对上传结果进行检查、指导,形成以下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口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开口练习的时间成倍增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真实地记录每位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也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看到自我的进步,树立学习口语的信心。

辅以mp3方式进行课后的口语练习,使得教育技术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论课堂还是课后,效果明显。

其他语言类教学环节,如阅读、听力等一并进人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课程的安排与口语教学相似,均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同样达到了每位学员练习时间长、结果反馈快、学习自主性强的效果。

同时,为了支撑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收集和处理。其中扫描识别整理双语有关教材7本,共计1600多页,形成200多万字的文字素材。

从录音带转为mp3音频资源16盘,共计约8小时的音频资源。

收集mp3音频资源10G,音频资源共计约30小时。

扫描识别整理口语教材2本,共计280多页,形成40多万字的文字素材,录制了全套教材的主课文和副课文的录音资料共计30课,200m。

(二)专业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专业类培训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这一专业尝试应用,根据必修的专业汉语准备了数字版的专业汉语教材供学员参考,并针对专业汉语收集了大量练习题供学员练习。同时,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准备了oFFFiCe,FLaSH,VB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素材供学员学习使用。

(三)教学技能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教学技能类培训也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应用,提供了教学设计案例、说课案例、示范课程录像资料供学员参考,并鼓励学员搜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

在模拟课堂环节提供3台数码摄像机替代微格教室供学员使用。所谓微格教学其核心是将学员的模拟教学活动通过摄像机录制下来,供学员、指导教师观看,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往采用微格教室的方案受到了当时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在没有数字化的时期,模拟摄像机很难保证录制的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过程录制的质量,要安排多台摄像机和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录制。因此,整个微格教室的成本很高,还必须配备专门摄像技术人员。

数码摄相机用于教学时,摄录像质量远高于当年微格教室的摄像设备,同时操作极其简便。只要对学员稍作讲解,完全可以由他们自己完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员分为若干个小组。同时开始模拟课堂的训练,学员面对摄像机也很紧张。虽然不完全是面对学生,但效果也很好。学员完全模拟真实教学过程进行讲课,然后观看录像,很多学员立刻发现自己的问题,积极准备重新开始讲课。有的学员面对摄像机讲了十几节课,最少的也讲了七八节课,如果考虑同一节课重复多次的讲解,相对以前每位学生只能模拟讲解两三节课,效果十分明显。

当学员进人实习阶段时,所在的学校不同。同一学校各专业的同学都有,但是实验班的学员都是最早进人实际教学环节的,有的学员比其他学科的同学提前40多天。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8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师教育技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担负着培养符合时展的新型地方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面对处于转型期的地方本科院校,面对现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高校配置一些新型的、高级的计算机和网络等设备,还包括现代信息化教师队伍的培养。高校教师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只有好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信息资源,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将这些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就不能达到信息化教育的目的。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所谓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就是指教师应该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是当代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是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院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信息化环境下,社会需要高科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教师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必须适应信息时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分析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大多都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并建立了校园网,为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供了环境。但是新兴技术涌入教学领域很快,变化发展也很快,教师还没有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技术手段,还没有形成新的现代教育观念。怎样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和适应技术变化的优秀高校教师队伍,并依靠这支队伍成功创造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我国的高校教师中,除了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其他大多数教师在读书求学和工作期间没有受到过系统全面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于这种状况,通过集中培训、教师自学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主要的途径。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地开展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校领导层和教师个人对教育技术培训不太重视;部分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较低;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高等。

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一些建议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并将新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以适合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满足需求。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应从教师个人、教师组织、学校管理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等多个层面入手进行组织。

3.1学校领导层的大力支持

开展培训需要人员、时间和经费,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层的支持。领导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和组织者,他们的观念将决定学校师资培训制度的建立。另外,培训要达到理想效果,离不开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处、人事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的合作。

3.2制定相关培训制度和机制

有些教师对于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太重视,高校可以制定相关培训制度和机制,或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比如外出教师参加培训的费用全部报销,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等等,以此来激发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

3.3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实践应用性很强的领域,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一是校本集中培训模式,将教育技术水平相近或需求相类似的教师编成一个教学班,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进行校本内的集中授课培训。二是进行一对一特别辅导,每个教育技术水平低的教师都配有一位技术水平高的老师进行辅导,通过一对一的辅导使得受训教师的疑问能得到及时解决。三是学校定期举办多媒体课件、微课制作比赛,要求参加比赛的教师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观看比赛的教师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比赛后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鼓励教师积极的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4规范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不仅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也不是纯粹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而应该是多个方面内容的综合。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并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培训时应该全面考虑培训的具体内容,使受训者能够在最大限度内掌握全面的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1]李秋青.浅谈提升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途径.农业网络信息,2009.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9

论文关键词:绩效管理 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评价指标

0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高等学校要面向现代化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鼓励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1.1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理解模糊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略和教学模式也相对陈旧,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课堂授课制仍然是当前的主流教学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意识薄弱。在各校开展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很多人对学习教育技术理论没兴趣,教师只知道要学习掌握某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技能,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懂得如何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1_2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学科。高校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由于一些教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整体能力有限,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时更多的是将传统教学作简单的数字化处理后,在网上展示教学内容,缺乏互动性和及时性,学生很难接受。尽管有些学校开展了一些教育技术培训,但由于受训者认识不足,培训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1.3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评价指标缺失在我们国内,从国家到地方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发展高校教师现代化、网络化教学,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构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其专业,是目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我国只有《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和《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对于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没有合理的标准设立,培训的组织者无章可循,使培训工作处于一种较为杂乱的状态,给培训与衡量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

2绩效管理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1培训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内容相近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和诊断,绩效改进四个阶段。而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个阶段,要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就要做到培训的计划、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效果评价以及培训结果诊断。因此,从内容上看,培训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内容上较为相近,绩效管理完全可以用于教师培训后管理。

2.2培训管理与绩效管理同样注重结果的运用绩效管理以结果为导向,注重对绩效考核及考核结果的运用。目前,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很多培训机构或教师所在学校并没有对培训后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后评价,也没有对他们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进行跟踪调查或给予指导,使得培训后教师的教学一切照旧。可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结果的运用与否及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师培训的效果。因此,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行绩效管理,可有效的避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流于形式。

3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3.1影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绩效因素美国学者将影响绩效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的内部因素又分为知识、技能和内存能力、具体如下①知识和技能。这些影响因素是可以在短期的培训中通过集中学习一些关于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课程来实现的。②内存能力。可以是指个人具有的智力、体质、动机和期望等。现实中,参训教师认为外界因素(环境和组织)是其参加培训的动机。因此培训难以影响参训教师的动机和期望,相反参训教师的动机和期望会反过来影响培训的效果。③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参训教师所在组织的环境和资源,这些因素都受参训教师所在组织的影响和控制,培训显得力不从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如果能通过培训评价这一外在因素来影响高校教师参训的动机,能有效地调动其内在动力,最终实现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篇10

【关键词】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62―03

一引言

为在北京市属各高等学校大力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2003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发出的《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高教司[2000]79号文),联合北京市人事局下发《北京市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培训通知》,并委托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开展了北京市市属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2003年,“中心”首先组织有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培训工作经验的专家与教师共同编写了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和教程。随着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以及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先后对培训大纲和教材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培训的目标和内容能够跟上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了使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能够在北京市属高校顺利开展,北京市教委将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的职称评定联系紧密挂钩,成为职称评定的一个必要条件。本文联系北京市属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进行总结和思考。下面将从培训要求和总体目标、培训内容及模式、资源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1]。

二培训的要求和总体目标、培训内容及模式

1培训的要求及目标

培训要求及目标是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调节控制着整个培训活动过程。在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时,需要明确培训的要求及目标。经过对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实际水平以及对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的分析,设置了两个级别的培训。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参加一级教育技术培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参加二级教育技术培训。

一级培训的要求及目标:掌握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思想、现代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变革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视听理论、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教学技能的应用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建立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掌握电子文稿、演示文稿和媒体处理软件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二级培训的要求及目标:二级除了要达到一级培训的要求和目标外,还要达到以下要求和目标,掌握教育技术的传播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评价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电子文稿、演示文稿进行教学的能力。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设置需要考虑北京市属高校教师的需求、教师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技术学科特点。为了帮助北京市属各高校掌握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将培训内容分两个等级。大纲中规定了每个模块包含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教育技术一级的内容设立七个模块:

3培训模式的设置与实施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学历达到要求后,智力和专业水平已不再是影响教学或管理的关键因素。而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和教学或管理的效果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而这些往往是高校教师们欠缺的。对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2]:

(1)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短期培训有定期培训、不定期培训,专题讲座等几种。“中心”会根据对市属各高校调研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办相关专题的讲座,且这些讲座的内容对各种类型的学校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根据专题班的规模,为每个学校分配名额。专题讲座安排在计算机房,边讲课边让受训者操作,提高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高校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也可以参加本校教育技术培训部门或者各自院系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

(2)长期系统培训。“中心”授权某些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专业单位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一般学习时间较长,能按照教育技术培训《大纲》要求,对教师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且这种培训一般在教育技术等级考试前两个月前举行。一方面全面提高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教师参加北京市教育技术等级考试的考前辅导。

(3)远程网络培训。“中心”组织教育技术专家,计算机专家来共同开发网络课程,利用文字、图形、录像、声音、动画等多形式将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技术理论、技术、应用等内容传播给受训教师或管理人员。远程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虚拟课堂环境,无论学员所处地理位置的远近,学员只要将计算机联入互联网,便可使用网培训课程进行学习。这种培训方式,使受训者的学习时间可以灵活安排,适应了高校教师的不同需要。

三培训资源的建设

资源建设是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基础,没有一大批供教师授课用的课件、素材、案例,没有供学员收视、自学的资源,教育技术培训就形同虚设,就不可能产生效益,当然也不会给教学带来效益,培训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积累和更新的工作,它比设备和技术平台的构建更加困难[3]。

1教材资源建设[4]。按照教育部颁布的《现代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的要求,2003年“中心”组织有关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培训工作的专家与教师共同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一版)。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第一版教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2006年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了修订,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二版)。随着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以及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原来的教程已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因此,2009年“中心”组织人员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三版)。与前两个版本相比,第三版教材重点突出了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用性,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编写实例上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内容更加精炼实用。第三版教材以丰富的实例贯穿知识点的讲授,加大了对案例的分析,充分切合教师的需要,让读者以“DiY”的方式迅速掌握有关内容。在叙述方式上,第三版教材摒弃了传统的章节式叙述结构,创造性地提出了“模块―单元―环节―问题―学习材料―案例分析”式的新体例结构,采用了“情景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读者置身于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环环相扣的环节设置和问题引导将读者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思想、现代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变革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作用,掌握互联网信息搜索和媒体处理方法,熟悉教学技能的应用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子文稿、演示文稿和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用技术,了解网络课程的概念、开发过程和开发技术。

2网络资源建设。以北京高校教师网为基础平台,中心组织一批优秀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进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课程的设计及开发。该课程在2009年9月制作完成,以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三版)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的网络课程。课程紧扣培训大纲,分成一级、二级,并分别进行讲解,每个级别的内容分为七个模块的网络培训课件内容。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指导说明,帮助参与培训的教师掌握基本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课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把抽象的理论、枯燥的操作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培养一线教师主动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改善,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课程中采取网络异步学习为主、以同步音视频讲座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5]。

为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除了建立了网络课程,还建立了学习论坛、作品交流区及作品库。在学习交流区,实现了全体学员的协同学习,学员可以相互合作,进行课程讨论,共同进步。在搭建的作品库中,把北京市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的优秀的获奖作品展示其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作品库的中的作品进行在线点播学习[6]。

四采用一种考试为主,多种考核测评为辅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培训能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评价采用新的评价理念与多样化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将评价的结果和激励机制紧密联系起来。采用教育技术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法,其他考核测评为辅的评价机制。

1严格北京市属高校教育技术等级考试制度。自2004年开始,北京市高校教师需参加教育技术等级考试,考试结果作为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采取在规定的时间内操作计算机直接解答考题,每场考试90分钟,考试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理论部分的考题形式采用客观题考核,操作部分的考题形式全部采用全真操作题考核,试题总分值100分。一级,模块一至模块四,采用客观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核;模块五至模块七采用全真操作题的形式进行考核。二级,模块一至模块三和模块七采用客观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核;模块四至模块六,采用全真操作题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达60分即为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2定期开展北京市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为了促进培训学习在教学及学校管理中得以有效应用,“中心”在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教学课件评比。通过举办课件比赛来提高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师们的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进一步整合,推动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有效应用。对参赛及获奖人员分别给予继续教育学时奖励,即,根据获奖教师已经掌握的教育技术情况减少按规定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学时;对所有获奖人员,将颁发奖状或奖品;对一、二等奖获得者,将列入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专家信息系统专家库;所有参赛作品,将收录于北京高校教师网资源库。

3认可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成绩。在短期培训结束后,要求教师根据培训内容提交作业,考核合格颁发结业证书。

五结论

北京市属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加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培训,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教师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教学设计理论。针对文科、理科以及艺术类教师的不同起点分别开办教育技术短期培训班和集中培训班;同时把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放到教学网络平台上,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弥补因授课任务无法参加集中培训学员的缺憾。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绩与他们的业务考核和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和环境,激励广大教师自觉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7]。

当前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对将来改善教育技术培训的思考。(1)北京市属高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应用领域不够宽广,应用态度不够自觉,还需从整体上提高。(2)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希望将北京市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获奖结果能与教师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同。这样能够更好的调动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设置若干教育技术领域的科研课题,鼓励教师申请立项,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到教育技术研究的课题中来,推动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推进高等学校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徐曼.关于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5).

[2]蒋霞,毕海滨.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J].继续教育研究,2003,(1).

[3]冯钢,原宝华,刘国强.关于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16(6).

[4]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三版)[m].北京:邮电出版社,2009.

[5]程庭喜,邓静红,莫佰琳.教育技术网络培训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