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9:47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

初中学生已经脱离了小学时期的稚气,逐步成长向高中生活迈进。所以说,学生的初中时代较为关键,它是链接小学与高中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育要求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物理课堂只有加深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究,才能更好的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落实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整体物理教学水平。

一、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模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教师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更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事实上与传统的教学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相似性。由教师对物理知识进行讲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明白教学重难点以及各类知识的运用、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思路。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教师在理论教学法的进行授课的同时,充分地考虑到物理知识的强理论性与逻辑性,以及概念的抽象性,结合学生初中阶段的特点,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其中,使物理课堂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拉进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融入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探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2、实验教学模式

物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作为基础,并且物理的学习也将会充分地应用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离不开动手操作,即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随堂实验、课外实验等。通过实际现象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且实验教学法也是通过实物的感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具体化的方法。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教师应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以最佳的最清晰的实验过程向同学们呈现物理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

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主体地位逐渐被确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为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教师应充分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实初中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实理论教学课堂

在初中物理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音频或制作教学课件等进行丰富的极具趣味性的课堂引入。或者运用情景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自然地引入本节课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的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四人位一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由小组进行讨论,开阔学生思维,并且可以拉近学生间距离,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结合小组教学以及探究教学模式,丰富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的支持,很多物理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单纯的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仅仅是动手操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物理知识渗透进实验过程中,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自主地提出疑问并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挖掘学生潜能,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进行动手实验,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物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结

教学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革新。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地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采用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与发现,培养学生专业的科学素养;实践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炳权.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5:133+164.

[2]郑志明.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学周刊,2014,35:48.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2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就必须从每一个小问题的创新设计出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终身学习,并不断创新的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巧设情景,激发创新欲望,敢于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有意识地精心设计各种创新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要让学生再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针对同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可以逐步形成善于质疑,勤于思考,乐于表达和尝试创造新事物的想法,并有较强的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新才能,提高创新意识。

例如:(1)平面镜成像:人们往往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说:人站离镜子越远,看到的像越小。因为像的大小与它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是这样吗?为什么?在一旁就准备好平面镜和尺子,让学生先思考后,在做实验。(2)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时候,先提出问题:从水上面往下看,看到鱼的位置,是不是实际位置?如果把鱼放进鱼缸里,旁边有鱼叉、渔网、直尺、手电筒等等实验器材,让同学们分组实验,模仿生活中抓鱼的情景,如何才能抓到鱼?用鱼叉时怎样抓?与鱼的大小有关吗?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真实的吗?提出问题后学生立即会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想,老师先不要对这些猜想做出评价,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后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这样才可能使学生逐渐地形成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

2.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与时代同步伐,肩负起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责任。那么在教学上就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建立起“想象――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全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创新思想,将很多的实验改变为开放性、探究性、应用型的实验。

比如:(1)在研究压强与压力的关系时,我们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老师也不做演示实验,而是先解释压强的形成和定义: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利用实验室里双脚的小桌子、砝码、海绵、细沙、木板、弹簧秤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后,进行实验,最后分组讨论,得出:压强,受力面积,压力三者的关系。再想象一下,和生活是不是相符,生活里哪些例子就是应用了此关系?你还能想到我们可以用压强来做些什么?最后再由教师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得出结论。(2)再如在探究大气压的时候,每个同学发一个水杯和一张纸,先猜想一下如果装了一杯水后,用纸使劲贴在水面,把水杯倒过来,会发生一个什么现象?同学们的想法会很多?但是老师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参与了实验的整个过程,会激起他们的极大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思维,提出一些更新的想法,接着再去验证,提高了创新能力。

3.实验方法多元化,活化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3

1.初中生物课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生物新课程中新增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体系,新课程将环境理念融入生物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道德和行为。

1.1环境教育在生物课中的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从《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纲要》出发,采用课堂渗透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环境内涵,把环境理念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该学科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大量和环境有关的内容,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等。教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1.2环境教育理念是课改的基本要求

此次课改一改过去偏重知识,转而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1.3初中生物课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

教师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应该根据生物课独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将生物教学和环境教育合理结合起来。

1.3.1在生物课中,有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面积逐渐增加;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天然植被受人为破坏;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情况加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防止温室效应等内容,教师要讲深讲透。

1.3.2教师应利用各种生物实验加强环境理念的教育,开展与环境相关联的实验,如环境对蝌蚪成长的重要影响,水污染对金鱼的恶劣影响等,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敏感性,使学生养成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1.3.3环境教育要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大量文献,展开社会调查,并进行专题讨论等,使学生养成从新闻媒体报道中搜集环境与生物方面的资料,并有机地和生物教学融合一起的学习习惯。

1.3.4进行环境理念的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会有成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其中思考人类的责任;进行环境理念的教育还要在行动中贯彻,少用一次性塑料袋、节约水和电、避免空气污染,以及垃圾的处理等。这样,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为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2.初中生物课中的审美理念教育

初中生物教师在对环境保护章节进行备课的时候,应查阅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有用资料,了解其生态功能,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以及濒危情况,产生对野生动植物的美感情怀,将自己的情感和教材融为一体,从而打动学生,使其从感性逐步向理性升华。这样师生之间也必然会迸发强烈的情感和美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美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美感体验,而且能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师应组织学生多参加审美实践,要在感知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实践,学会创造美。由于初中学生审美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想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就必须鼓励学生设计小实验,制作生物标本,自己写实验报告,总结学习经验。这样,学生能从实践中体验到生物学的美和大自然的生命力。如癞蛤蟆,人们一直觉得它外表很讨厌,但从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它能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可爱的、美丽的。我们观其实质,会发现其实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事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感,积极勇敢地发现大自然中的生物美。

3.融入生存适应理论的理念教育

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等都是动物在体色、外形上适应环境的典型。教师要把这些生命现象和特征,与适应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知道生物很大程度上和生活环境是一致的,从而向学生传输生存适应的理念教育。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多变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不完全的,这就是生物的相对性。很多生物在环境剧烈变化时,适应不了新环境而不能生存,导致了其物种的灭绝。现在有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就是生物适应相对性的体现。教师可利用这种生物适应生存环境的双重性,使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从而深化和加强学生的适应理念观点。

人类的世界是一个创造的世界、不断更新的世界,教师应从生物界不断变化演变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抓住每个创新环节,开展创新意识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建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J].新教育,2009,(6).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4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新鲜生动的事物,他们对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主要取决于对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上,要打破向学生“灌实验”的陈旧观点,大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思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观察能力,打开创造之门

“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创造就要有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实验离不开学生的观察,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让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获得丰富直观的形象,活跃思维,才能进行创造活动。生物学教师应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一方沃土。

我在讲鱼的呼吸时,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鱼生活在水里,利用鳃从水中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活鱼的鳃是什么颜色的?(2)鳃的颜色为什么会是红的?(3)鱼用什么方式保证了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水中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学生回答问题(1)时,几乎是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

正是这种寻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在被教师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倒后,学生对一个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我将玻璃缸中的金鱼放到学生眼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水中的金鱼,并据此说出自己寻找到的问题,比比谁找到的问题多,比比谁发现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1)为什么金鱼的颜色很鲜艳?(2)为什么金鱼的颜色多种多样?(3)为什么金鱼喜欢停留在水的上层?(4)为什么在河流中找不到金鱼?……学生处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思维空前活跃,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上。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极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

3.培养实验能力,提高创造本质

在教学中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多思考、勤分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新知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果,既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开阔了思路。

4.培养创造性思维,突出创造核心

在实验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一,优化教学过程,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研讨学法,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第三,培养学生创造的群体意识。中学生毕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限,但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在群体中多交流,集中他人之所想,发挥集体智慧,把别人的观点移植到自己探索的问题上来,就能团结协作,共同创造。

5.在动手实践中,教会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在讲了色盲的特征和遗传规律后,一些问题意识较强的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我所说的“许多红绿色盲患者往往看不清红绿灯的变化”一句话,大胆质疑,发表个人的观点,其中几位学生还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动手制作了一种全新的红绿灯:这种红绿灯在保持了原有红绿灯颜色不变的前提下,将“红绿灯”的红、黄、绿3种颜色创造性地分别与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相结合,还将这种结合延伸到了汽车的尾灯上,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交通信号灯和汽车尾灯对色盲患者无效的难题!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实践,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发明。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5

一、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定义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试验等思维形式,将客观现实反映出的理性认识过程,同时又称之为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是通过认识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思维的作用及规律的分析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人们只有先把握物体本质,才能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

1.从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中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从不知到知,由现象到本质,逐渐形成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这是抽象思维的功劳。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有物理概念,更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

2.从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中培养

初中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既是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通常是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从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物理实验及探究活动中培养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6

一、树立初中物理知识教学生活化的观念

我国当前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严重脱离,极其严重的忽略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并且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正确学习理念.在每一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是影响和引导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某一门知识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迎合当前教育的教学理念,即便拥有最先进的教育设备、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最全面的教科书,也不可能实现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要实现我国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教师们需要通过自我的学习、感悟以及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极其重要的前提.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创立新观念的过程就是破旧立新,破除旧的观念,从而建立新的观念.摒弃原有的“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地点”、“以教师为中心”、“为教材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多种传统的、片面的教学方式,相反,教师们应当从多个方面对知识点进行传授,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以及实际生活现象为主要的教育出发点,关心与鼓励学生们进行多方面的发展.第二,摒弃原来的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大大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育多样性.也就是说教师们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死板的讲解物理知识的课堂教学手段,学习使用各种教学设备作为辅助,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子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育教学中.例如,学习“重力”的物理知识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关于重力的例子.例如,苹果成熟了会掉到地上;挂在衣架上的衣服被风吹落也会向下掉到地上;小孩子滑滑梯会从上面滑到最下方等等.与此同时,由于多媒体幻灯片课件具有直观、生动、新颖的特点,教师们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教育教学视频,当前讲解的物理知识点所对应的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更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为我国的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场景,丰富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的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场景、社会化的场景,并将其与当节课所讲解的对应的物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法是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时刻的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以及物理思想思考与解释各种物理现象,久而久之养成利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生活习惯,对学生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牛顿第三定律,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盆水,在课堂请学生拍打水盆中的水,进行切身的实验体会,学生们会感到拍打水的同时,自己的手也会有疼痛感,在此留下疑问,请同学们思考;或者请两名身高与体重差不多的同学到讲台上做实验,请两名同学互相用力推对方,会发现a同学推B同学的时,B同学向后退的同时,a同学也会想后退,在此留下疑问,请同学们进行思考.这种将生活中学生会经常见到的现象,带到物理知识的课堂中,通过创设以实际生活现象为根本的情景进行试验,将生活实际与物理知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掌握以及理解物理知识点,并且引导与培养学生们善于在生活中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三、掌握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实践

教育是一项为国家培养新一代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关系着个人、国家以及民族的未来。随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推动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成为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初中物理老师要认真思考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率等问题,是初中物理老师所要思考的重点课题。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引领者。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物理老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落实新课改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技能,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创新和优化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成长,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为素质教育全面实现奠定基础。

一、认真贯彻和促进新课改理念建立

理念是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社会活动都有相对的理念作为指导,体现了人们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新课改理念是当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物理老师必须要适应这一理念,并认真严格地贯彻。应试教育下我们的教学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太过单一、呆板,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理念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自身展,尊重学让差异,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全面、自主和健康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作为初中物理老师要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勇于挑战新领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丰富自我。

二、关注学生差异,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对自然和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知识结构、性格爱好不同各自对外界的认知感受和着眼点就不同。那么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撑握也有差异。这就要求物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给学生演示初中物理教材中充满趣味的知识。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现象,并让学生联系过去所学的知识发挥思考,给学生创造学习交流的氛围,进而引导学生对前后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形成条理清晰且内容全面和知识系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明白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好物理的信心。

三、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物理是初中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课,以实验活动,探究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视觉和感觉等途径来直接准备确地获取知识信息。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实施物理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地创新和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当学生对物理实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物理实验就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比如讲解在“电流”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易感知的电流中获得深刻的认知,老师可以采用电灯泡、铅笔芯等作为实验教材,使之与电池连接,让学看电灯汇的光亮,感受铅笔芯的热度,这样学生就能强烈地感受到电流知识的丰满和多彩,学生对此也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这些生动丰富的实验教学,不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和强化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的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四、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以满意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初中物理教学同样也不能例外,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既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又要注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要的一点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突破常规,勇于挑战精神的培养。在此情况下物理老师要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为学生营造多样化、多层次、生动性强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层次不同的、多重角度、发挥空间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创新问题,并和学生一起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创新的乐趣。

今天,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地深入到教育各个阶段,新课改正是基于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要求而推行的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初中物理教学也初中阶段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直接着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引导者、研究者,初中物理老师必须要深刻地理解新课改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不断创新和调整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培养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永洪,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发展趋势浅淡,大观周刊[L],2011年第49期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学生;创新意识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才能使社会不断向前。创新教学就是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使其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从初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所以本文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通过一个实验或是一次活动就能实现的,这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要求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多使用科学性高、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并将“我要创新”的理念渗透到每一节物理课堂的教学当中,依据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的特征给予其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平台。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①物理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及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融合。只有教师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②深入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对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创新性的使用;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出改进的方法;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

二、教师自身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理念

由于教师是对学生施行创新教育的执行者,因此作为教师自身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理念,假如教师本身在主观意识上就对创新教育心存排斥,那就更谈不上对所教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了。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想要有效地开展创新教育,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就是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积极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理念,并对创新教育有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开展创新教育时,物理教师应把教学实践与创新理论结合在一起,再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创建自由、开放、活跃的物理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加入到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来,继而起到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的作用。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在物理课堂中利用实验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缺乏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发,创新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初中物理教师应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械能量守恒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实验小组,各小组之间的学生互相讨论,以理论知识为依据,灵活使用实验器材或者是创造一种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当中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尊心更强,他们一旦在物理学习中受到挫折,学习热情会逐渐下降,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学生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教育效果的提高形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在实际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在物理学习和创新方面得到进步,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认同感。

(三)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教材当中所给出的资料和实验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例如,以初中物理课堂当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制作实验器材,并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实践思考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现代素质教育不仅深入到素质的生理与心理层面,而且扩展到社会文化层面。素质是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既重视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还要致力于全民族整体的提高。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但就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由于升学的压力,绝大多数的初中陷于盲目"追求高分"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要求。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是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初中物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本来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然而,在推行素质教育多年后,教育偏离轨道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这种现象特别突出,表现在:①课程管理目标不明确,不重视物理在理综考试中的重要作用,轻视挤占物理课程;②教学要求极端化,为了应付考试,有的教师以牺牲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代价,实施题海战术,让学生成了考试机器,考试成了生产分数的流水线;③教育导向出现偏离,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相互交流少,轻视合作学习。这些教育教学的误区,阻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物理课的严重考试焦虑、厌学等不良心理和上课不听、下课发泄、旷课沉迷网吧等不良行为。

从宏观上看,物理单科的素质教育也受到当前不良教育环境的影响:一是应试教育观念没有根除。当前,仍习惯于以"应试教育"的观念看待和评判教育成效。学校之间仍存在升学率、考上重点高中学生数等的竞争,学校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中考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家长也以学生中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老师和孩子的主要标准。整个社会的氛围仍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这些现象都表明了整个社会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情结,也道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所在;二是师资素质没有质的飞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学科分布不均衡。教学科研水平偏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笔者认为,推进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解决初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坚定不移的推进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涉及到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诸多因素,解决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上出发,各种因素起作用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2.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加强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物理实验和物理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当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物理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3.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的过程。笔者认为,初中物理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3.1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可以从物理的实际应用或者物理的发展史或是物理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至物理原理及概念,以致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物理新知识时学得实际些,理解得深刻些。课堂教学中也必须对物理概念和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

3.2增加物理活动课。活动课要联系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安装、使用。也可以结合课堂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某些生产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常用地进行物理专题讲座、专题报告,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家庭小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3加强实验教学。新《课标》指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上,强物理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观察、测量、分析和判断能力。还应强化选择仪器、试剂、技术和条件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康玺.《对初中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思考》,载《语文学刊》,2013年第11期.

初中物理教育理念篇10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初中教学管理质量。因为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最后三年,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完成义务教育任务,还要为各地高中输送合格新生,无论是对教育成果还是学生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初中教育必须优化管理,提高教师水平,为培养优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领域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教育界人们也充分意识到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组织机构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初中教w管理中将成为实施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初中教育管理走向全新领域的重点。所谓人本主义并非在20世纪形成的,其根本历史悠久。古希腊和罗马常常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对人开展教育,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又和人文主义运动结合后形成人的价值。学校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程序、规则活动任务、目标并要以实现上述目标而相互联系、依赖的组织,其自身无法脱离管理活动。因此就要求初中教育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管理的最终价值为学生,只有树立人本思想,坚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转变以往的管理价值观,贯彻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的以人为本思想,逐渐将呆板僵硬的应试教育体制过渡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方向。同时需要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习惯了在课堂上运用一言堂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点,并没有注重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也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英语,以致于课堂效果不佳。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认知策略、学习结果进行监控,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风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育质量的一大体现,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时间与精力,由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很多学科都引用了多媒体教学。例如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出与概念相关的感性材料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逐渐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建立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将客观材料主观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借助课堂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努力思考,从而逐渐排除物理现场中的无效因素,挖掘出与概念形成有重大关系的核心因素,从而获得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比如在学习《浮力》概念时,教师就可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抓住浮力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得他们更加深刻理解概念内涵。物理教材中是这样定义“浮力”的: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但是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组实验,并要求学生一一记录实验中弹簧秤读数。实验中体积不同但质量相同的两个铜块铁块,上端用绳子悬挂在弹簧秤先浸泡在水中,同学们会发现悬挂铝块的弹簧秤读数小于铁块,在更改铝块外形后弹簧秤读数不变;再将悬挂在弹簧秤上的铁块与铝块再次放到油中,弹簧秤读数均变大。然后,再为学生播放牙膏管放在水中的实验:处于正常状态的牙膏管漂浮在水面,而将牙膏管揉成一团后再次放进水中后下沉。实验播放完毕,教师引导学生就几组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影响浮力的各种因素,最终学生在对比中抓住了影响浮力的因素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

此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交流的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提出的一切建议,双方在良好的沟通下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构建友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就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其中教师占据课堂大部分比例,传授知识、管理课堂纪律等,而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的听讲,二者几乎很少有交流,长期以往学生就会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效率。相关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类在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其学生能力要远远高于平时,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只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情感共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毫无疑问,学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体,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要获得学生的配合,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更敢于提出质疑,同时能和其他学生展开探究合作,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师也要结合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开拓教学思路,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意见,营造热烈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初中生世界观和心理还处在成长阶段,教师和同学间的接触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提高初中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十分重要。教师在做出决定时不能太情绪化,更不能从个人利益出发,要在利益面前不动心,荣誉面前不骄傲,拥有淡泊名利的精神。此外还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空间;教育就是要充分解放学生,让学生从分数和升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还可以放飞学生心灵。教师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要以科学民主的方法管理,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其创造个性发展空间并运用管理方式激发学生对生活欲望,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4.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和教师有所交流互动。同时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前书.初中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