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营销创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0:15

媒介营销创新篇1

【关键词】航空媒体高端受众营销平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媒体产业应运而生。作为媒体产业的一大分支,起步较晚的航空传媒产业以其独有的行业特点与竞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较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国内三大户外媒体广告之一的航美传媒,在正确分析自身条件后,将发展重点主要放在定位为中高端受众的航空媒体。

成立于2005年的航美传媒(airmedia)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高端户外媒体运营商,其航空数码媒体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打造了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全国主要机场以及包括国航、南航、东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在内的2550余条航线的航空媒体网络。在据有领先份额的机场传统媒介资源的情况下,着力开发航空新媒介,拓宽其市场覆盖面,不断优化自身发展。

航空电视媒体,作为航美传媒最早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包括机场电视与机载电视两大类。因其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一经投入使用便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航美推出的航空电视已经形成覆盖乘客从出发、飞行、到达的全过程,建成了包括机场与航线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电视媒体网络。航空电视的受众通常是高端收入阶层与精英阶层,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消费的主力群体”。这个群体具有较强的产品预购能力,通过航空电视这样高端营销平台的精准传播,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然而,随着航空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逐渐显现。为了守住已有的市场地位,航美传媒需要总结其航空电视近来年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且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航空媒介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电子网络业务的进一步推广与使用,航空电视能否激发自身最大潜力是其今后所要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航空电视联播网构建

航空电视分布于受众可接触到的地方,从进入机场、登机、飞行途中、到达后离开机场,每一环节都有电视系统为航空旅客带来优质的高效服务。整个过程基本囊括了旅客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的所有能够触及媒体的机会,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的无缝覆盖,促使航空电视系统网络化的逐步建立。

1、机场电视

机场电视的主要形式是机场内42―65寸高画质LCD电视屏幕,一般分布于机场内各大主要区域,采用“节目+广告”搭载播放的形式。

通常航空旅客会有平均2小时的机场停留时间,机场电视抓住这一极佳的收视传播时机,瞄准目标受众群体,投播其所需资讯或是能够形成购买力的商业广告。包括天气情况、新闻资讯、娱乐节目等,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群体内部细分化需求,在提升机场电视媒体关注度的同时也加强了传播效果,达到双赢。

机场电视在机场内部各区域之间的无缝对接,使其成为机场媒体到达率与记忆度均是最高的传播形式。其较强的消费触动性,对消费终端的影响力达到73%。航空电视媒体受众的产品预购能力相对较强,该群体在这种精准化的营销模式之下,容易产生触动性消费行为,促成广告客户达到最终销售目的。

2、机载电视

机载电视是飞机上的电视系统,属于机舱内影音媒体,基本能够覆盖乘客整个旅途全过程。机舱作为特殊的传播环境,机载电视进行的是一种封闭式高效媒体传播。同样采用“内容+广告”的搭载播放,每架次航班播出一次,其中广告总时长为3―12分钟不等。现已覆盖包括三大航在内的国内多家航空公司,编织成庞大的空中电视网络。

机载电视的节目内容设置与机场电视基本相同,致力于满足航空旅客的高端文化休闲需求。除了单纯的广告播出外,航美加大了对影视节目的投放力度,弥补广告单线播放的不足。

大多数乘客在飞行途中是相对轻松的,此时他们有机会关注平时可能忽略的资讯。机载电视在相对封闭狭小的机舱空间内,其媒体到达率、记忆度各方面优势明显,反映出机载电视较强的广告传播效果。

3、航空电视联播网

机场电视与机载电视共同构成了“地面+空中”的航空电视联播网。通过这种全面覆盖的方式,抓住每一个受众可接触机会,进行高效传播。

航美传媒旗下的航空电视随着联播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在拥有良好的机场环境与宜人的收视环境前提下、丰富的媒体资源以及定位于高端人群所体现的高受众价值等,不论从内部属性还是外部环境都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

二、受众定位的细分化

航空电视的受众主要是高端人群,这个群体具有较强的产品购买力,其潜在消费指数也相对较高。

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航空旅客中40.9%为中高层管理人员,22%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并且87.2%的个人月收入超过4000元,表明这类人群具有更高的决断能力与预购能力,而且消费力与引导力较强。由于近几年航空市场的激烈竞争所引发的低价机票销售热潮,航空人群的构成开始趋于多元化,搭乘飞机的旅客均有涉及高中低端人群。但就航空电视的主要受众而言,其定位依旧锁定于高端商务人群。不论是商业广告还是娱乐节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以满足航空旅客的高端文化休闲需求。

分析发现,航美传媒推广的航空电视所针对的传播对象实则是受众市场细分化的结果。用精准化的受众定位来吸引广告客户,从而采用细分受众市场的特定传播经营方式。

三、营销平台高端网络化

航空新媒介是科学技术进步催生的产物,其高端性不言而喻。航空电视处于一个时间与空间都相对特殊的传播环境之中,在客观因素与主观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要求广告投放力求精准化。

航空电视一般是通过售卖广告获取利润,只有对具有潜在消费能力与较高预购能力的受众产生作用,影响其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后,广告客户才能取得收益,从而利于整个过程的有效运转。航美拥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并建有国内最大的航空数字媒体网,这样的条件保证了精品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广泛性,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机载电视相较于机场电视来说,其播放的商业广告比例更高。因为在机舱内的时间资源更充足,旅客的状态通常更加放松与平和,注意力相对集中,行动范围较小,可供选择的娱乐项目单一。此外,除了播放商业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等也成为了新的选择。国航与航美传媒联手打造的“中国航空电影院线”,让旅客在飞行过程中体验不一样的空中观影感受,开辟发展新路径。

航美的航空电视从受众定位、内容选择与制作、传播辐射范围等方面均体现出高端营销的理念与目标,彰显出品质化特点。通过地面与空中的无缝对接,形成网络化传播,逐渐打造规模化的环形网状营销平台,最大化覆盖航空人群。

四、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航美传媒建立初期找准市场空白点,结合主客观条件推出航空电视,迅速占领市场。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现已与多个行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系统的不断建构与整合,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航空电视媒体的发展逐渐饱和,增长空间较为有限,增速已有明显减缓趋势。已呈现出金牛产品特点的航空电视,其高市场占有率等相关问题导致增长空间在缩小。相较而言,机场数码刷屏媒体增速较快,增幅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航美传媒敏锐察觉了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时转变发展战略,寻求新的思路,开始涉足纸质媒体与相关的文化产业。在航空电子媒体与航空传统媒体发展成熟后,逐渐加大力度投入航空电子网络业务(机上网络互联网平台、机上智能终端媒体)的建设,不断拓宽业务板块。

通过全新的网络平台与个人终端的结合,旨在实现一对一的精准营销与移动网络营销,延长了传播时间,加大了成功营销的可能性。一方面丰富了客舱娱乐活动,提供个性化的资讯服务;另一方面实现旅客与地面的实时互联,为旅客带来全新的飞行体验。

结语

我国航空新媒介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内容与整合式营销的共同作用。在技术的不断推动下,航媒开始转变自身发展形式,不断趋于多元化。对于目前航美建成的航空电视网络化高端营销平台来说,立足于既有的竞争优势,全面了解并尽力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的各种问题。结合现有的新技术,转单一的营销传播方式为多元化发展,完善传播理念,趋于更加人性化与多样化的综合服务。转劣为优,使航空电视创造的高端营销平台更加完善,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传播效果愈加明显,从而有效达到营销目的。

航空电视未来的发展面对来自多方的竞争与内外部压力,航美只有紧随时展的潮流,及时掌握市场的走向与动态,不断创新,才有可能保住自己在国内航媒的领军位置并促进高端营销平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航空新媒体:高端营销的平台》[J].《成功营销》,2008(4):24

②《中国航空新媒体市场趋势观察》[J].《市场观察》,2010(4):20

③张聪,《从航美传媒的布局与发展看泛媒介时代的媒体运营》[J].《今传媒》,2011(3):73

④刘爽,《论新媒体在航空服务品牌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2(7)

⑤崔保国、张晓群,《新媒体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传播》,2008(2)

⑥康燕,《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方向与策略选择》[D].复旦大学,2010

⑦朱春阳、曾培伦,《角色重塑与路径转换:中国传媒业的创新聚焦――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述评》[J].《新闻大学》,2010(9)

⑧《高端大气的机场LeD媒体――航美传媒联合CtR〈机场LeD媒体价值蓝皮书〉》[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3(12)

媒介营销创新篇2

当前的广播电视专业学生需要有跨媒介营销能力

政策层面。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央逐渐减少对广播电视单位的财政拨款,要求广播电视单位充分认识到其产业性质,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媒介营销,获取更多的收入成为各个广播电视单位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卫视大战”、“团剧大战”的背后,无一不反映着媒介营销的重要性。而在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实现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融合发展。2010年7月1日,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包括北京、上海、绵阳在内的12个城市入围。至此,“三网融合”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政策方向。媒介营销在政策层面上进入了跨媒介营销时代。与之对应,我们的广播电视专业教学也应作相应调整,在“三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让学生适应变化后的媒介生态,获取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市场层面。“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信息传播在国家的三网融合政策下已不再是台的传播而成为跨媒介平台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视频、语音、数据业务的综合载体,成为人们工作、娱乐、生活、资讯、服务、通信的综合信息平台。媒介正在出现融合,媒介市场竞争正在由寡头垄断向寡头竞争、垄断竞争的市场转变,广播电视将与电信、互联网在诸多业务上展开竞争。因此,我们的广播电视专业教学必须对正在变化的市场状况有所认识,从培养学生跨媒介营销实践能力入手,使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技术层面。在当前的“三网融合”推广工作中,广电部门与电信部门的竞争与合作无疑贯穿始终。在提出和规划下一代电信网络(nGn)及广播电视网(nGB)的同时,广电部门的数字电视,电信部门的iptV、3G分别成为当前各自重点发展的媒介。截至2010年底,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试点城市的iptV电视用户数超过了400万户。3G方面,中国移动推出了“G3”、中国联通推出了“wo”、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等各自不同的品牌与服务。但无论是数字电视、iptV、3G、nGn与nGB,它们的核心点都是跨媒介的平台整合技术。因此,未来的广播电视营销也将不单是广播电视单独平台的营销,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应该对基于3G、nGn及nGB平台的营销都有自己的了解。因此,高校对学生跨媒介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内容层面。“内容为王”,内容是媒介在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的关键因素,也是媒介营销的重要内容。在“三网融合”时代,内容生产的一大重要特点是非组织内容生产商的出现。所谓非组织内容生产商,我们认为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随着DV、摄像头、微博等非传统内容生产手段的普及,个人、论坛跟帖者、微博者及关注者等都在有意无意中成为观众内容的提供商。他们之间是没有组织的,他们的内容生产手段可能是非传统的,但他们数量众多,有着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制造内容热点,然后引来众多的围观者,这些围观者在成为观众的同时又会成为创造者,会对最初的内容热点进行添加、充实,后来者与最初的热点内容制造者之间、后来者之间,内容制造者与观众之间、内容制造者之间往往会进行互动。整个内容会不断根据观众的爱好进行改善、发展,最后在众多参与者的力量下以很小的投入制造出规模相对较大的作品。这类作品因为吸引了众多人的参与,因此天生具有相对广阔的市场。人们会喜欢自己创作的作品、自己能参与的作品、自己能与创作者争论并影响它改变的作品。因此,这类内容具有较高的“用户黏着度”,更有市场潜力。而这类非组织内容生产往往跨媒介平台进行,要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营销,更需要我们学生具有跨媒介营销能力。

现阶段广播电视专业学生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的缺失

课程设置方面。相对于媒介市场的不断变化与高速发展,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跨媒介营销能力的课程设置严重忽视。不少学校仅仅开有和其他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同样的媒介营销与管理课程,很多学校甚至连媒介营销与管理课程也未开设。跨媒介营销的课程与新闻写作、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专业课程相比处于不对等的位置。而跨媒介营销在当今时代是一个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必备技能。目前这种课程设置状况与飞速发展的广播电视事业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必须加以改革。

专业师资方面。目前高校广播电视专业的师资一般由各级高校科班出身的硕士、博士构成,有的甚至是中文专业或其他专业出身,对媒介营销知识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工作范围一直局限于学校,缺乏在媒介市场摸爬滚打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缺乏对跨媒介营销的切身体验,无法对学生进行跨媒介营销的教学与指导,也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而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不能围绕狭窄的专业来安排课程,教师应紧跟“三网融合”的发展,能够指导学生通过综合的学习、实践,掌握相关的跨媒介营销技能,获得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以便在信息社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但是,目前具备这些能力的广播电视专业的高校教师还相对缺乏。

实践教学方面。目前的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多着眼于新闻采访、节目摄制等专业技能的实践,对媒介营销能力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而针对学生跨媒介营销能力的实践教学就更少。即使已有的媒介营销实践教学也多处于广播电视专业教学的从属地位,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各个学校媒介营销实践教学的手段很多,但是各自的营销实践教学往往局限于少数几个实习基地,使用的案例往往多年不进行更新。实践单位对学生的实习也时常抱有应付的心态,平时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创新的跨媒介营销业务中,最后实习结束后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公正评价,往往简单按学生意愿写个实习鉴定了事。学生的实践过程多流于形式,很少能体会到紧跟时代不断发展的营销手段,更不用说针对跨媒介平台的产业链进行媒介营销的相关实践了,学习效果因而大打折扣。

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进行适应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需要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办学指导思想的物化和具体化,也是教学体系构成中的关键环节。当前跨媒介营销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是转变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此任务下,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大致可采取三种模式:

首先是独立模式,即专门为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开设相对独立的课程。如四川外语学院专门开设的“媒介融合营销研究”课程,华中科技大学为广播电视等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媒介市场营销等。

其次是交叉模式,即为适应跨媒介营销的需要,在不完全打破传统专业界限的情况下,实现新闻传播专业间媒介营销课程的交叉选修、互补互融。如华中科技大学从2003年开始,在传统的4个专业间实现相关核心课程的互选。

最后是融合模式,即将相关的跨媒介营销专业内容整合到融合新闻教育知识体系中,构建“复合课程”。例如在网络新闻课程中加进跨媒介营销的内容等。

构建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为满足跨媒介营销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构建含三个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跨媒介营销认知子系统。通过指导学生了解跨媒介营销产业链上的内容生产商、内容集成商、平台运营商、网络传输商、终端开发商等企业,让学生初步了解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情况与跨媒介营销的基本知识,对不断发展的跨媒介营销现状与市场挑战形成较为直观的理解与认知。二是专业实验室系统。通过组建专业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内实践网络跨媒介营销、数字电视跨媒介营销等相关流程,让学生对从前一跨媒介营销认知环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对跨媒介营销基本技能进行进一步提升。三是跨媒介营销实习系统。学校与相关跨媒介营销企业进行配合,组建实习基地,校企共同设计实习任务,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掌握跨媒介营销的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和业务技能。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专题实训改革:通过紧跟市场发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实训来加强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建立第二课堂学生兴趣小组、校内媒体等,通过组织兴趣小组活动、校内跨媒介营销来增强学生的兴趣;设立与跨媒介营销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方式来最后完善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在这一环节中,高校可以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要有开题报告、中期指导、最后检查考核;有督促,有经费,有目的,有可行的操作方式和最终成果,充分运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平台来达成最后的实践目标。

加强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师资队伍的建设。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的教学要求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熟悉相关媒介的运作,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一线媒介营销人员中引入适合从事跨媒介营销教学的人才,以迅速扩充相关课程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师应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参与广播电视跨媒介营销实践,以此来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互补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需要采取开门办学的方式,高校和传媒机构联手,进一步加强两者的联系,在高校与媒体间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实质性合作。

增加紧跟跨媒介营销市场发展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各种市场营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使用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发展跨媒介营销技巧,形成解决各种营销实际问题的相应能力。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一是要建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跨媒介营销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的案例库。案例库要兼顾到跨媒介营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不断发展的跨媒介营销市场现状,对老旧的案例要及时进行更新。二是案例教学要面向实际运用,要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设计相关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让案例教学能够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修正。三是案例教学要注意创新性,跨媒介营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没有人能全面预知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新的挑战和开拓将贯穿跨媒介营销的始终。我们的案例教学应对此有所认识,适当设置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性的案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适应跨媒介营销市场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亦之:《视频时代的跨媒介营销价值》,《广告人》,2010(6)。

2.陈少波:《对广播电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3)。

3.周叶:《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时代文学》,2008(1)。

媒介营销创新篇3

关键词媒介终端化终端媒介化市场话语权双重分配

abstractmediaarebecomingakindofnewsaleplace;whilesaleplaceisbecominganothermedium.itisnotonlytwonewmarketphenomenabutalsotwomarketingpatterns.itisthedevelopingdirectionofmedia.analyzingallofthese,wewillfindoutthatthemediaandthesailplacearetransferringtoeachother,thetruthofthetransferringliesonthetwofolddistributeofmarketingpowerbecauseofthevaluechangeofthemediaandthesaleplaceunderthebackgroundofthenewmediamarketing.

keywordsthemediafunctionofterminaltheterminalfunctionofmediamarketingpowertwofolddistribute

以手机电视直销为代表的电视购物已经在近三年红遍了电视荧屏。www.133229.Com橡果国际每年全国总销售额超过10亿,上海七星购物方兴未艾。媒体见机而动,cctv的中视购物、湖南卫视的快乐购物都开始介入手机电视直销,2007年四川电视台也开办了星空购物频道并开始大力宣传。网络购物大行其道,ebay易趣、阿里巴巴、淘宝网成交的销售金额数以十亿计。

以媒介直销销售标准衬衣而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功的ppg,让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营销人员真切的认识到了服装行业“黑马”的出现。ppg男式标准衬衣月销售量过万的销售额不仅让同行业的人羡慕不已,也让许多行业外的人眼睛一亮。很多人都意识到了ppg和手机电视直销模式所带来的营销模式的变化,可是,其中同时悄悄发生的媒介角色的转换,被许多人忽略掉了。在这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市场现象之间,酝酿的是一场媒介与营销终端之间的巨大革命。在媒介融合,真正实现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广告媒介的发展,往往快得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而广告媒介与营销渠道终端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让我们看见了在一个品牌博弈时代下的市场话语权的争夺。

一、媒介终端化

媒介终端化,指的是相对与传统的营销模式来说,广告媒介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从品牌推广和信息告知的中介角色,通过直接的产品信息告知,将销售渠道压缩为零,直接取代产品终端销售角色的过程和现象。这样一来,新的营销模式就转变为:产品(代加工工厂)——运营商(品牌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媒体(品牌形象兼销售终端)——消费者。

ppg即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它只作为整个营销模式过程的运营商,自己不设工厂,通过自主设计、委托加工、自创品牌、控制产品质量,再以严密的信息管理系统、高端的媒介直销系统来控制和代替渠道终端,从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这种方式彻底地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模式,在这种非传统的营销模式背后,传统的销售渠道被压缩为零,本来作为品牌推广的媒介,在这种模式中直接充当产品销售的终端,兼演了直接销售和品牌宣传的双重角色。商品通过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媒介在营销模式中的终端化,直接节约了渠道成本,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

在这一系列的营销过程中,关键的控制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运营商。运营商掌控了一切从生产产品到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环节,具有唯一性的话语权力,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厂家与商家之间的矛盾和博弈。我们从传统营销模式与ppg模式的比较图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见示意图1)

除了ppg与《南方周末》《

媒介的终端化,一方面得益于工业社会的高度标准化工业生产,使得媒介直销成为可能,一方面得益于发达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直接解决了传统营销模式中的厂商矛盾,但更关键的因素是由于市场化运作而导致的媒介本身的强大和品牌化,使得媒介在市场中拥有了更强大的影响力。它必将带来标准化工业生产背景下商品营销模式的重大变革。

二、终端媒介化

“终端”通常指的是“商品零售卖场,即指商场、超市、零售店等出售消费品的场所”。②作为最终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环节,终端卡住了营销的出口。

随着终端大型卖场在各个行业的勃兴,大型卖场数量暴增,几乎遍布大中型城市的各个角落。凭借自己的空间展示优势、吸引的人流状况、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促销活动,一些大型终端本身已成为了强大的广告媒介。他们或由终端卖场自己经营,或者由媒体公司经营,开始较大规模的进入广告媒体领域。

“在《广告的未来》中,乔·卡普认为,终端的强大逐渐增加了对整个营销链条的压力,‘零售环节对广告施加的影响常常被低估甚至被忽视,但是它却存在,真实且正在增加’,终端的聚合趋势增加了他们的话语权。这种状况明显地体现在食品杂货卖场,那里拥挤着成千上万的全国推广的广告产品,kroger、albertson’s”和safeway三大超市链掌控了美国总计6500家店铺,2001年经营业绩达到1200多亿美元。……象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大鳄逐渐控制了营销环节的话语霸权,成千上万、不断涌现的产品必须拥堵在几个出口,使得营销者们面对零售商们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和让步。…………产品的竞争对手都想在货架上占据更有优势的位置,争取在终端环节上压住对手……营销者们在终端上拼杀,不得不舍弃一些物质利益给零售商们,以获取终端陈列的回报。……零售商们的货架俨然变成了一种媒介,在上面上演着激烈的营销争夺。”③

事实上,终端的这种媒介化力量不仅仅体现在食品杂货卖场和大型零售超市,其他许多行业的终端也开始显示出他们的强大媒体化力量。就目前国内发展的情况来看,能称为媒介并显示出强大媒介化力量的终端大致有几种类型:

百货商场:像仁和春天百货、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百盛、燕莎、赛特、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遍布国内大中型城市的大型百货商场;

大型零售超市:像境外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台湾的好又多以及本土区域性较强的苏果超市、新一佳超市、新华联超市等;

其他类型产品的专业大卖场:像家电的国美、苏宁;建材家居的宜家、百安居;医药的连锁药房以及手机卖场等;

电影连锁院线:比如星美院线、太平洋院线以及正在大规模扩张和兴建中的万达连锁院线。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百货商场、大型零售超市、大型卖场往往都聚集在一起,在一个城市中心形成极具人气的商业区域,最终导致商业区域的无限繁荣和商业区域媒介的大量开发和经营。比如北京的,上海的衡山路,南京的湖南路,成都的春熙路,重庆的解放碑等。这些商业区域,由于复合型商业的大量集中,形成了人流的集聚效应,因而各类新型媒体的开发十分繁荣。

在终端展示出巨大媒介力量的,第一是终端卖场的陈列架,陈列架作为直接向消费者展示的媒体,用其灯光、色彩、空间展示等多种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最直接的品牌接触,不仅传达大量的商品信息,而且还传达消费感受,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过这一点。其次,终端还充分利用自身的场地、人气,开发诸多的新型广告媒体。终端的媒介形式主要有:终端大型户外看板,户外灯箱,场内挂旗、吊旗;道旗(主要集中于商业区);终端液晶电视(包括收银处液晶电视、场内液晶电视等);led液晶电子显示屏(主要集中于商业区),场内pop海报、堆头等;这些媒体在同一空间内的立体联合,一方面为卖场营造了浓厚的商业气氛,另一方面充当媒介,向消费者传达着无数炫目的广告信息。

我们试着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来梳理一下终端的媒介化特质以及其传播方式和过程(见示意图2):

终端拥有传播场地、传播主体、传播信息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方式、对受众产生传播影响,因此,已经具备了显著的媒介特质。

终端的传播场地和传播主体就是其大型卖场或连锁卖场,传播的信息内容就是主要是其卖场内产品的信息,其受众就是终端所聚集的大量人流,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陈列展示、户外看板、液晶电视等,其传播目的和传播影响就是促成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购买行为。

对许多产品来说,终端媒介还拥有其他媒介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比起大众传播的大海捞针来说,终端的传播直接面向消费者,具有无与伦比的针对性与直接性;

它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消费者从接受信息到购买行为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距离,实现了传播与消费的无缝对接;

它在固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让消费者获得关于产品的最全面的信息,对商品不仅“闻其声”,还“见其人”,对消费冲动形成最直接的暗示和诱惑;

其声、画、实物、文字、色彩、旋律等多重信息形成了一个“消费磁场”,这个巨大的消费旋涡让消费模糊了个体理性与冲动的界限。

总的来说,终端的媒介化让终端从一种获得产品的地点变为和消费者的全方位接触方式,成为多元化的洞察式终端;其信息传播具有直接性、互动性、整合性、补充性等优势,不仅有助于品牌传播,更直接拉动消费。它将媒介与销售终端合而为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消费社会的最直接最具有表现力的场景,成为消费社会最好的现实阐释与在场说明。

终端的强大媒介化力量和销售力量,使得许多行业都由终端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目前这种话语权正在受到类似于“格力模式”的挑战,但是我们都知道,自建销售终端,需要雄厚的资本,需要付出巨大的力气和代价。因此,只有少数企业能偶一为之。终端通过媒介化过程而获得更为强大的话语权,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三、市场话语权的双重分配

1.品牌博弈下的市场价值裂变

在新媒体时代、新营销时代产生的“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状况,不仅仅是媒介和终端的功能互换功能交错的结果,而是在一个品牌博弈的时代,媒介和终端各自充分挖掘自己的价值链,进行市场价值裂变和功能创新的结果。

由来已久的厂(家)商(家)矛盾,导致营销过程中模式的创新,在作为中间宣传推广环节的媒介与作为终端环节的卖场之间,始终存在着对企业(也是广告主)营销费用的争夺。在将有限的营销费用更多的投入媒体还是投入终端之间,企业(也是广告主)始终存在着选择和平衡的问题。然而,在企业、媒介、终端这三者之间,谁的品牌力量更强,谁就掌控主动权,谁的品牌在消费者面前最有优势,谁能给产品带来更大的销售量,谁就拥有最终的市场话语权。

传统的企业为主导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媒介和终端在对营销费用争夺的过程中,并不甘于被动的命运,它们都跳出了传统的角色,媒介不再仅仅是媒介,终端不再仅仅是产品交易场所,它们各自修炼“内功”,一面不惜余力的打造自身品牌,一面充分发掘自身价值的“多元化”,延伸自身的价值链条,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市场发展空间。

因此,媒介的终端化与终端的媒介化,是媒介与终端在对市场的争夺中进行价值裂变而形成的。它们的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变化,从同一个营销系统中的两个独立的环节,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媒介的地位日益突出,从一个信息传播者与品牌塑造者角色日益渗透进营销领域,甚至与营销终端堪与终端相抗衡。终端也随着自己品牌的强大,逐渐侵蚀媒介的地盘。

2.品牌博弈下市场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随着媒体和终端各自的多元化市场价值裂变,媒体和终端的市场功能不断融合,但这种融合不是合二为一,而是双向度的“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见示意图3)

双向度的运动,导致媒介和终端在功能融合和互补后的重新分离,这种重新分离其实质是在品牌博弈背景下,市场对媒介和终端话语权的重新分配。这种双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既是媒介自身遵循经济学规律本身发展壮大的结果,也是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结果。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营销模式。一种是终端对营销传播资源的充分整合,代表了强大的终端话语权,一种是媒介对传统营销终端和渠道的压缩和简化,代表了强大的媒介话语权。

从媒介发展的经济学角度来说,“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也代表了两种媒介发展趋势。媒介终端化,是传统媒介对营销渠道和终端的渗透和控制,与媒介资本本身的盈利本质息息相关,终端媒介化,是终端作为一种新媒介的兴起,是终端打造综合营销传播平台,创造更大销售额和利润本质的驱动。

四、小结

“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是在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一场交互的博弈。其核心的价值链条是:谁是品牌?谁又能造就品牌?谁又能造就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谁更能适应不同具体产品对营销模式的需求?这才是最终决定每一种产品进行市场模式选择的原因。

这场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媒介取代了终端?还是终端取代了媒介?抑或是双峰对峙互为补充?这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结果也不重要,关键的是这个交互竞争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两种不同的营销模式,也是新的媒介趋势,能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发展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注释

数据来源:张春蔚《手机电视直销还有戏吗?》,[n]《南方周末》,2007年11月22日c17版。

媒介营销创新篇4

数字营销1.0:媒介工具应用

关于数字营销的概念及在中国的兴起,业内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呈现,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数字化媒体逐渐被纳入企业营销推广计划当中,成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渠道。

基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平台的不断创新,数字营销开始由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基于pC平台实现的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诸如个人手持终端、桌面工具、数字报纸、电影院线、购物车电子屏等数字媒体形式逐渐兴起。

在这一阶段,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国际传媒公司最先抓住了机会,诸如电通、智威汤逊、李奥贝纳、麦肯广告等4a公司便率先在中国开展了数字营销服务。凭借对数字媒体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及数字媒体资源的掌控,4a公司开始为客户提供基于数字化媒体的推送式媒介投放服务。

得益于中国网民数量激增及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数字营销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一方面,因为兼具营销互动性和投资回报率极高的特点,数字营销价值逐渐得到了企业的重新审视,数字科技及媒体的发展则推动着企业以崭新的角度探索与消费者接触及互动的新方法;另一方面,数字营销服务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掌握某一分众领域新媒体资源的数字营销服务商创造了更多生存空间。

但是,处于1.0阶段的数字营销还仅仅是辅助企业品牌提升的媒介工具。

数字营销2.0:战略体系构建

作为一种创新的媒介工具,1.0的数字营销确实在提高企业营销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远不是数字营销的真正价值。尤其是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任何企业的营销行为都将建立在电子信息基础之上,数字营销更将融入到企业战略之中,成为广大网民参与企业品牌体验的有效途径。

注意力公关顾问机构认为,一个基于企业品牌战略的数字营销2.0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与1.0阶段“推送式”的媒介工具效应不同,进入2.0时代的数字营销更加注重参与者的互动性、体验性,强调与企业品牌战略的深度结合。

进入2.0时代,作为企业外脑的策略型顾问公司将逐渐释放其在品牌战略体系构建中的传统优势,基于企业品牌战略的数字营销服务成为2.0时代的典型特征,即从企业品牌战略规划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数字营销策划、实施阶段规划、数字营销媒介组合等整套体系纳入到企业品牌战略规划当中,帮助企业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的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媒介营销创新篇5

数字时代,自制元年,自制内容有了新的营销空间?植入营销将被再次刷新?自制内容与品牌碰撞出新的合作模式?爱奇艺销售副总裁陈潇说:“颠覆传统格局,内容营销有一种拟人化的玩法。”

新市场:

激发式与影响力开拓营销空间

10年前的品牌广告领域,被讨论的第一要素是品牌,第二是创意,第三是媒介。但是最近几年,媒介成长速度加快,在品牌营销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种顺序已经变成了从品牌到媒介最后才是创意。”在陈潇看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整个媒介市场已被颠覆,网站、app、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形式快速更替,好的创意如果没有利用到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介,其价值将大打折扣。只有在理解媒介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品牌创意才会更有价值。

与单向宣传式的营销不同,互联网让内容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延展了沟通的时间和空间,也加强了广告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如果说,传统媒介的受众是在获取娱乐信息的同时,无意中和广告产生了交集,那么互联网影响下的新生代,则是在主动搜索中和个性化的广告相遇。

当90、00后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群体,其价值观也将影响内容营销的方向。“今天的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放下身段和年轻人一起玩。90后不在乎你做什么,在乎你带不带他们一起玩,如果你不带他们玩那你的品牌终究会out。”陈潇认为,对于新生代而言,宣传式的营销产生的将是抗拒而非尊重、接纳,用接地气的方式激发他们思考,形成影响,成为伙伴,广告才更有说服力,才能开拓更大的营销空间。

如果说视频网站让内容制作变得更加灵活,那么自制内容则拓展了品牌营销的空间。

首先,内容与营销之间的匹配度更高。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打破了传统媒体编播机制的局限,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和产品的生产、制作、流通等环节形成了节奏上的一致。

其次,自制内容的植入空间变得更大。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其更易形成理念、文化、场景、内容、道具等全方位的植入形式。

“互联网的自制内容主要针对80、90、00后,调查发现他们对于广告植入的反感度很低。是否植入并非关键,如何使植入变得有趣而不笨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概念是拟人化的植入,让植入变得有性格”,陈潇表示。

新思路:

整合性与个性化刷新植入营销

当内容营销被拟人化处理,当植入营销被整合性、个性化再次刷新,又会有哪些新的玩法?

陈潇分析,当前要想做好自制内容的品牌营销,就应该思考如何借助媒介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植入营销尤为重要。“植入营销能够帮品牌做到三点,即声量、深度和升格。声量的植入营销能够延长品牌营销的生命力,深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植入营销做到最大化,升格是当广告与植入营销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的时候,帮助品牌扩大化。”

与常规植入营销单纯提供道具不同,爱奇艺在自制内容上提供的植入营销体系,能够与包含口碑营销、线下商务活动等在内的其他营销活动产生互动,形成整合性营销。“在整个环节中,爱奇艺都能设计出增值的部分,可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创造话题,与社会热点形成关联,产生良好的互动。这都是非常拟人化的营销传播理念,节目传播都有明显的拟人化特点。”陈潇举例,《奇葩说》与美特斯邦威的合作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节目理念是寻找那些不走寻常路、有生命力、不装的说话者,与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的口号非常契合。

除了理念和道具植入,爱奇艺还做了产品植出,通过节目中非常好的产品和文化的理念,带着消费者和用户一起玩,和粉丝产生真正的互动,引起他们的共鸣。陈潇认为,植入不光要看到,还要买到,观众在消费内容的同时消费商品,这对于品牌和节目是一次双向的营销。打破传统格局,内容营销不再是单向宣传,而是一种体验、一种文化上的代入。

据陈潇介绍,目前爱奇艺对于自制内容的营销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

以《奇葩说》、《小松奇谈》、《时尚江湖》为代表的脱口秀节目的营销。寻求说话者与品牌在理念、价值观上的契合点,表达人物态度主张的同时,传递品牌价值。

以《流行之王》为代表的网动大型综艺节目的营销。利用节目在互联网和电视双平台的传播,覆盖最多的受众和用户。而这样的节目则适合为消费者覆盖面较广的品牌做营销。

以情感讨论为代表的题材性节目,由于其源于生活的真实性,更容易直接表达创作者和网民的心声,激发网友互动和共鸣,以平行的视角让品牌营销变得更真实可信。

像《盗墓笔记》《心里罪》等根据知名网络ip打造的超级网剧,则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和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为商业合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内容营销广受追捧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陈潇表示,对于爱奇艺而言,优质的自制内容、最in的韩流资源、精准定制的视频内容和基于百度搜索技术的蒲公英计划,不仅能够按照需求定制内容,同时可以将品牌广告巧妙植入其中,真正实现广告即内容的终极境界。

新合作:

品牌商与创作者孕育产品内容

“网站做自制内容就是从根本上改变‘营销破坏内容,好的内容才有营销价值’的说法。”陈潇认为,互联网体量大,选择多,营销空间更大,有助于实现内容与营销之间的平衡。好的内容需要通过相对良性的商业模式去延续,而广告主和创作者在合作中的相互督促,也会使内容制作和品牌营销实现共赢。

对于自制内容的品牌营销而言,“我做内容,你来植入”显然已经不对创作者和品牌商的胃口。在理念和文化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品牌商与创作者共同孕育产品内容才是双方合作的最好模式。不光是创作者为客户做产品营销,客户也在为内容的孕育做贡献。“《奇葩说》中,每一个内容都是跟客户一起商量出来的,内容构思的过程中已经在做营销,这样的无缝对接,只有互联网的自制内容才能提供,”陈潇表示。

“寻找志同道合的品牌,在节目中一起参与、创作、获益,这是我们的大营销理念。”陈潇介绍,坚持原创,坚持正向的价值主张,以精准影响消费者,通过精良的内容创造品牌价值,以商业化的模式运作内容,是爱奇艺追求的营销目标。而有信心实现这样的目标,源于爱奇艺在内容创作、营销空间、理念、精神上的优势。

媒介营销创新篇6

在数字化媒体变革背景下,本文旨在关注国内外业界、学界关于“数字媒体”“数字营销”与广告的前沿观点,并融入传播学的理论思考,重点研究数字营销变革现状与动因、对广告业之冲击与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广告传播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导致广告营销环境出现两个深刻的变化:一是广告媒介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二是受众接触媒体的习惯也在悄然改变。

广告媒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不断产生,从而导致传播效果被稀释,特别是传统广告的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二是媒体从大众化走向分众化,媒介信息传播模式从单向传播走向互动传播。

而受众接触媒介习惯方面的变化,则表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核心渠道从传统媒体向网络等新媒体转移,而且由于消费者的接触时间有限,为获取大量信息,他们不再集中于单一媒体,而是在媒体间频繁转换。

这两大变化要求广告营销人员更加关注广告传播模式,对于数字化时代下广告市场作出新的思考和运作。

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数字营销革命”“数字化时代的广告传播”“数字化时代的品牌沟通”成为近年营销广告界多场峰会的共同主题。这类会议传达了两个重要讯息:第一,全球营销界、广告界、媒体界正共同面临一场数字媒体革命,这一次中国没有落后,而在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第二,互联网公司如百度、腾讯、google等数据分析公司,成为新一轮营销革命的引领者,甚至有国外媒体预言广告业中心正在从麦迪逊大街向硅谷漂移。它们正在抢占传统广告公司的生存空间,营销、广告界竞争更加激烈和多元化。

而从广告业的风向标――2011年戛纳广告节的几个鲜明特点也可以管窥全球广告的基本趋势:

1.超广告的品牌传播现实。2011年戛纳广告节首度改名“创意节”,戛纳主席terry说,这是因为品牌传播服务的范围已经从广告拓展到了公关、设计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2.创意要求更加实效。越来越多的广告大客户,如强生、宝洁、联合利华等组团参加盛会,2011年戛纳首次设立创意实效大奖。戛纳不再仅仅是广告公司的创意秀场,创意必须更紧密地与品牌实战相联系。

3.数字与技术对于创意的深度介入。一位全球创意总监说,数字几乎介入了所有的参赛作品,因此甚至没有必要再设一个数字创意奖项。

如果说戛纳创意节迫使我们认识到行业变革的紧迫性,日本电通的发展则从纵向上突破了我们对于广告的传统认识。日本电通不仅是上千家品牌的管家,而且成为日本政府与社会的智囊与设计师,从而引领了日本广告行业地位的整体提升。而在中国,广告行业在社会中基本处于边缘化的角色,其纵向拓展的空间巨大。广告能够而且应该为中国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数字新媒体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的“入侵式”广告模式,将是否观看广告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交还给消费者。长期数据跟踪显示,网购时代消费者品牌决策、购买行为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媒介与受众的变革,使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逐渐失效。

在这场数字浪潮中,传统广告公司面临怎样的冲击?从以下2011年业界杂志的醒目标题中可窥知一二:《数字营销颠覆传统广告模式》《互联网公司正在瓦解传统广告业》《传统广告公司面临消失隐忧,4a亟须数字转型》如此等等。问题已经很清晰:广告营销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变革,广告人、广告公司、广告业必须重新定位自己,找准变革的方向。

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都源自传统领域的变革。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快速地改变着广告行业的面貌,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到搜索引擎、社交网络、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广告载体或营销平台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展示出千变万化的面貌,这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媒体时代。

《中国广告》主编张惠辛在《重新理解广告》中这样殷切地写道:“诡谲多变的经济环境,数字化浪潮前所未有的冲击,已经让在全球绵延逾百年、中国发展逾30年的广告经历着一个沧桑巨变的重要阶段。如果不能对这种巨变产生的广告再定位具有足够的认识,就不可能对今天的广告有准确的理解,这种理解对于广告创意、广告业务以及广告研究都是如此的重要。广告,必须重新定位,在现实中,更在人们心中。”

二、数字化对广告传播的冲击

数字化的影响涉及媒介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对广告传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对广告主体、广告媒介、广告信息及广告客体。数字化导致传统广告空间的模糊,媒介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消融。据工信部截至2012年3月底的数据显示,全国3G电话用户已达到1.52亿户。同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在2011年12月底就已经达到了5.13亿,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3.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这些数据显示了受众对新媒体的接触和使用也达到了空前的广度。

总体来说,广告媒介传播及消费者接触媒介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使得广告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以多样化的广告手段,辅之以融合化的沟通模式,来应对广告行业的传播形态向媒介融合的形态进行转变,广告传播势必出现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1.从单一媒介到多终端融合更多元

媒介终端的融合意味着内容传播打破媒介形态的限制,受众可以选择任何终端设备获取某一媒介上的内容。如消费者观看了某个视频内容,你很难判断他是通过什么渠道收看的,因为他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来收看。也就是说,媒体通过多种方式转向终端化发展。

媒介终端的融合使得媒体更分众化,也使得消费者媒介接触方式多样化,同时也使得消费者购买方式多样化,如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在这个过程中,新旧媒体合作的捆绑的营销手段越来越常见,如将户外媒体与手机终端捆绑的广告模式,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快捷地了解产品信息甚至购买,弥补了单纯的户外广告信息有限、购买延误的不足。

因此,媒介运用在种类、时间、频率上的系统考虑要求更加复杂和精密,需要将广告信息内容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内容等分别与属性适合的媒介终端融合,即“融合性传播”。国内有学者将这种广告运作方式称为“融合营销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媒介的使用还是信息内容都是交叉融合的,这与传统的“整合式营销”又有所不同。CtR媒介智讯最新的广告主研究显示,终端推广因为较容易形成创意推广的方式,正在成为广告主越来越受青睐的广告推广方式。如图1所示:

2.从固定传播到移动式传播,更精准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1年移动互联网在互联网总使用量中所占比重为10.01%,远高于2010年的3.81%,这证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量正在增长。单是2012年第一季度,苹果的iphone销售量就已达到3200万部,ipad销售量接近1200万台。在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以手机为例。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具有高关注度、强互动性、有效转化等优势,为企业品牌提供了更好的营销环境,再加上手机媒体丰富的app应用软件已成为联系品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天然渠道,如用户通过手机下载餐饮、美食、数码、电器以及服饰等品牌的app,来获取品牌的产品信息和优惠信息。(如图2所示)因此通过手机媒体进行移动营销也更为精准,成为很多品牌企业营销新的选择方向。

移动营销使得广告投放不再固定时段、固定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与受众出现的时间位置匹配的精准定位投放将变成主流。广告可以跟随内容进行投放,如视频贴片广告或者植入式广告,也可以根据受众定位进行即时投放,如利用蓝牙广告机等。

3.从一维广告到交互式广告更传情

以往传统营销模式是媒介单方面的告知,受众对广告内容只有单方面地接收,不能参与互动。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广告可与受众进行二维互动,受众可以参与其中,成为游戏或者娱乐内容的主角进行参与。在娱乐参与的基础上,使得受众对产品或服务有更深刻的体验,达成情感共鸣和深度沟通。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意,通过画面、文字、活动等方式,引发受众的病毒式传播。如分众传媒新开发的互动广告机,利用Q卡刷取广告优惠信息,使得户外媒体更加互动和便捷;手机媒体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各种广告创意推广,如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就进行过此类户外广告活动;此外利用网络进行创意的广告更丰富更有创意,可以选择通过游戏植入,如中粮集团利用开心网游戏进行的广告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视频进行互动传播等。

在这种广告传播中,消费者是自主选择,并能与广告有效互动,降低营销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广告的创意空间,而更精准化的客户定位,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另外最具价值的是背后可以形成巨大的数据库,给企业积累极具价值的营销数据资源。

营销模式的改变和升级,考验广告主对媒体特性的熟悉和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掌握。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有效的广告传播有赖于广告主对媒体的掌控及对消费者的内心把握,否则广告信息极易稀释在海量的广告信息中。

4.从aiDma模式到aiSaS模式更互动

从传统时代到网络时代,传播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消费者的购买探讨过程也随之变化。传统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被称为aiDma法则,从广告讯息引起注意(attention)到消费者开始感兴趣(interest),再到产生需求与欲望(Desire)并潜在地在脑袋中保留记忆(memory),最后产生购买行动(action)。这个法则适用于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那时人们信息的获取主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的灌输。这几个媒体的共同特点就是互动性差。人们无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深度搜索,只能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

然而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人们每天面对海量的信息,因此信息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很困难,要让人们产生记忆就更困难,而且对广告的视觉疲劳已经很严重。因此aiDma很难再适应目前的信息传播环境。

在数字化时代,广告致效的模式应该是aiSaS。从创意吸引了受众的注意(attention),创意的互动性让受众产生参与的兴趣(interest),然后受众开始搜索与诉求相关的信息(Search),在对品牌或者诉求有足够的了解之后产生互动参与行动或者购买行动(action),最后(Share)(分享)产品的消费体验,形成口碑传播。

从下面这个图中,就可以看出这两种消费行为模式的区别:相比aiDma模式而言,aiSaS的分享并不是消费者行为的终结。通过分享,口碑传播将直接影响到更多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应该是个循环的过程。根据aiDma~aiSaS的不同,二者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广告的形式。aiDma强调营销手段为主导,不断的强化产品的形象,让用户产生购买意愿的时候能够立即想到从而促进购买行为的发生,这一般会导致广告重复重复再重复,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而aiSaS则强调了与用户的互动和参与,以及用户发生购买意愿时的主动性。由主动搜索,再到分享,以口碑影响其他消费者。

三、数字化时代广告业的对策

在数字化的趋势下,涌现出了很多利用新旧媒体进行营销的经典案例。比如凡客作为电子商务企业,发迹于互联网,广告营销可谓深谙新媒体营销之道,经常有独具创意的广告营销案例。其早期的凡客体病毒营销充分利用了论坛掀起pS浪潮,同时结合线下户外公交路牌广告来凝聚广告传播力,塑造品牌形象。这些企业对媒介的使用驾轻就熟,在营销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当今中国的传媒业远未成熟,还需要继续迈上新的历史高度。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人们的注意力碎片化,成为分众。在网络所形成的互动沟通平台和开放性社会系统中,社会单元之间的联结更趋丰富多元,网络的“蝴蝶效应”更为彰显。在这种情况下,看似不经意的偶然事件极易引发大规模难以控制的,对企业来说,危机也时刻潜伏。

1.广告营销者应成新媒体专家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论断。在一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革命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媒介本身,媒介比它所承载的内容具有更大的意义。新媒体正迅猛地发展,新的广告传播形式不断涌现。如电子书页面的植入广告、微电影营销广告等,而且新媒体自身的产品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以“围观”著称的新浪微博也于2012年4月推出了企业版,不仅尝试开发自己的盈利模式,同时也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更细致、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平台。

2.掌握用户信息以实现精准营销

传统广告是一种单向广泛的传播,它通过扩大覆盖面来提高广告的效果,非常粗放,且缺乏对受众的细分,存在严重的传播浪费,结果投入广告的钱至少有一半是浪费了,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人们开始关注广告传播的精确性。

而数字化时代则能够借助一些跟踪系统和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储存,记录下来大量的用户信息及用户的浏览兴趣和消费习惯等。在广告的时候,不是针对每个人,而是针对目标客户。也就是说广告营销者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深入洞察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把营销信息制作成消费者“想要的信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精确地传递给目标消费者。这就是所谓的精准营销,其本质特征在于强调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价格,通过恰当的渠道,向恰当的顾客提供恰当的广告信息。

精准营销不仅给广告主带来满意的效果,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

3.让受众参与广告内容的创造

传统广告模式的核心是广而告之,通过媒体渠道把信息广泛地传播给消费者。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不仅使用户之间的沟通极其便捷,而且使品牌在用户中进行深度营销成为可能。

比如可口可乐开展的在线火炬传递活动就是个很成功的受众参与体验的广告活动。2007年,腾讯与可口可乐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计划在未来两年内,继续运用多元化互联网平台手段,使双方在品牌、产品、内容、用户体验、营销模式方面有更大的提高。随着2008年的到来,他们在酝酿着一件大的网络盛事兼广告营销盛事,这就是2008年3月24日开始的“奥运火炬在线传递”。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圣火在雅典的古奥林匹克遗址上点燃。就在同一天,大多数人的QQ上突然弹出一个火炬形的消息,习惯性地打开对话框,发现是好友在邀请参加可口可乐的在线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接受邀请的网民发现,自己可以向另外一位在线的好友发出邀请。凭借这一循环的邀请参加方式,截至2008年3月31日20时19分,已经有8271004人参加这一活动。

2008奥运圣火采集仪式是中国人乃至全球都关注的盛事,可口可乐作为奥运会赞助商,它选择拥有2亿多人口基数的imCX件――QQ作为消费者互动参与的载体,有其高度的策略性。在中国,QQ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年轻人又是可口可乐的核心消费群体。因此,可口可乐与腾讯的合作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参与,在火炬传递过程中受众又不知不觉地增强了品牌认知,进一步提高了可口可乐在年轻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因此,可口可乐的在线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广告互动营销活动。

4.企业更应重视危机预警机制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麦克风”。一个不起眼的网络事件如果不小心迎合了某个“敏感点”,并在一个能够引发快速传播的“环境”,就能够引发巨量的传播。这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小成本进行大批量的免费传播。如“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的“海底捞体”的广泛传播,使得“海底捞”的品牌形象及知名度有了大幅的提高。反之,一个小的危机事件就可以在网络的洪流中酿成重大的新闻事件。如肯德基的“勾兑豆浆”事件,一时间把肯德基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肯德基的“勾兑豆浆”比起可口可乐的“毒可乐”问题相对较轻,但是也引发网友的极大不满和媒体的大肆报道,使得肯德基的形象严重受损。

这需要企业积极地进行网络舆情监测,一旦发生危机事件,要及时、科学地进行“信息的冷却”。信息冷却包括自然冷却和主动冷却。自然冷却是让信息自动冷却,自然而然地告一段落沉寂下来;主动冷却是传播的干预,较为积极,如网络传播中出现的大量的网络公关公司,用各种积极干预和应对的手段去影响网络信息传播路径,弱化信息的关注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做好自身,从根本上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

5.新旧媒体之间更多的是配合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就广告市场而言,新媒体虽然瓜分了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但是新媒体广告不可能替代传统媒体广告,二者虽有竞争,但更多的是互补和融合。相反,一些逐渐成长壮大的互联网品牌如新浪微博、京东商城等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广告投放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反过来投身传统媒体市场,如新浪微博宣布域名正式启用时,就选择报纸作为自己广告的主战场;而京东商城除了在电视剧中做植入广告外,还在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上投放了大量的广告。

就目前来看,新媒体广告的增速毋庸置疑,但是在整个传媒生态环境中,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空间依然坚挺,尽管各种新媒体蚕食广告蛋糕,但传统媒体经受住了新媒体的挑战,形成新的经营模式与核心优势,有自己稳定的市场空间和不可取代的作用。新旧媒体将在一个时期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互补发展。

结语

数字化时代,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直接冲击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与信息接收方式。谁与顾客关系最好,谁就是赢家。媒体与消费者的巨大转变,使得广告传播与营销在数字化的驱动下方兴未艾。消费者自的提升,要求企业更深刻地挖掘洞察消费者的心理与需求,采用新颖、富有趣味的创意内容,鼓励消费者参与和分享。数字化媒体让企业能实时测量广告效果,剔除过时和无效率的内容,实现实时更新。

媒介营销创新篇7

关键词:媒体;营销活动;创造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36-02

信息社会人们越发离不开媒体所提供的商品,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的社会。因此,媒体产品或服务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顺利到达消费者。这些都与媒体的市场营销水平有很大关系。

一、市场营销对媒体的重要作用

(一)媒体为什么需要市场营销

所谓市场,主要是指一群顾客或者是潜在的顾客,他们既有尚未满足的需求,又有购买力来支付这些需求。营销则是企业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这群顾客的需求,并且为长期维持和扩大他们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而展开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今天,我国的媒体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等新媒体获取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媒体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趋同,产品和服务数量严重供大于求,任何一家媒体都要按照市场规律运转。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媒体必须进行精准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发现消费者的显在与潜在需求,努力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开拓市场,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以期达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加快资金周转,进而实现规模效益。

(二)建立媒介产品的营销网络的重要性

只接受营销学的观点是不行的,怎样把营销学的观点应用到媒体当中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环节有着大量的问题,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媒体被市场所淘汰。

现在,很多媒体的从业人员对市场的基本规律并没有深入的认识。无论在哪个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都不是很明白市场和市场规律。在我国,媒体一直以来重视生产,轻视销售。其结果造成,我国的媒体产品普遍存在销售网络薄弱的局面,更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今天,媒介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媒介管理者必须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而建立营销网络则是适应市场竞争的核心。完善的营销网络有助于媒体产品的销售,提高媒介产品的销售能力。

(三)如何建立媒介产品的营销网络

包括我国在内,追求媒介生产的高效率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媒介营销管理的核心目标。媒介生产的高效率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媒介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媒介产品或服务。许多媒介经营的成功,都与建立了高效的媒介产品或服务的营销网络,进而降低了媒介产品或服务的流通成本而带来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分不开。

第一,进行市场调研工作。

市场的方向是不以媒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媒体营销活动的成功,严格的说应该是在市场环境下的成功,也即是说,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如果媒体的产品开发或其他营销活动和媒介市场的需求相吻合,媒体的这些活动就会成功。这意味着媒体的营销行动方向和媒介市场的方向一致,也就是取得了市场效果。

但是,市场需求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这就要求媒体重视市场调研的作用。媒体市场营销的关键是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了认识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和改进市场营销决策,选择最佳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可获利的营销方案,媒体经营者就必须对消费者、竞争者、相关群体、以及媒体所处的环境进行调研和了解。市场营销调研是媒体了解市场和把握顾客需求的重要手段,是辅助媒体决策的重要工具。

第二,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分析对媒介管理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对媒介产品做出性质与价格变化决策的依据,但它同时也是复杂的,有很大风险的。它由媒介自身开始,并包含了消费者、竞争者、政府规范和一般经济状况,其复杂性会因其中各种因素造成的市场变化而增加。但是,通过获取适合决策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市场分析有利于降低风险。市场细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媒体为消费者提品或服务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媒体对自己的顾客日益具有选择性,开始由面向所有顾客的广泛营销转向面向特定顾客的目标市场营销。选择目标市场,即评价每个细分市场的吸引力,选择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来进入。媒体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围绕目标市场而展开,目标市场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乎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般情况下,媒体目标市场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要有足够的规模和发展潜力,所选市场未被竞争对手完全控制,而且该媒体有能力进入。市场定位,是目标市场营销的最后一个步骤。准确恰当的市场定位能使媒体及其产品占据独特而有利的位置,能够增强媒体的竞争能力,进而在所选的目标市场中更具优势。

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也就需要在市场营销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或创新,并且在有限的经营资源和组织管理水平下,在市场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价值。

二、重视媒介产品的营销

媒介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并不意味着它必然被市场接受而成为商品,也并不意味着它必然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作为卖方的媒体希望从消费者手中获得酬劳,然后向消费者提品或服务,这种产品和服务是通过媒介的营销努力所产生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媒体只有在认为从消费者手中获得的酬劳大于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时候,才愿意交换.作为买方的消费者,也只有在感觉到从媒体那里获得的价值大于自己所支付的酬劳时,才会交换。因此,媒介产品生产出来后,媒介产品的营销推广活动就显得特别重要。

媒体对媒介产品的营销策划等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策划和宣传沟通等营销活动有力促成交换行为的发生。因为好的策划和宣传沟通活动能够增加消费者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感觉,如果消费者感受到媒介产品或服务有很高的价值,自然会产生很强的购买欲望,愿意拿出货币和媒体进行产品或服务的交换。

当今的媒介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媒体的营销活动充满了技巧和智慧。对于媒体而言,媒介产品促销非常关键,促销是销售促进的简称,是指通过人员或非人员的方式推动消费者认识产品所能带来的利益,以唤起消费者注意,加深印象,刺激需求和购买的过程。促销是媒介产品占有市场的重要手段,媒介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同度。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宣传沟通途径,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和浓烈的市场氛围,对于营销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三、媒介营销战略管理

媒介营销战略管理关系到媒介的生死存亡,在整个媒介经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媒介营销战略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使命和战略目标,为求得媒介的生存和发展,对媒体的营销战略进行谋划,而且这种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

在媒介营销战略指导下,媒体的营销活动会更有效率,进而创造更大价值。媒体的营销活动的核心目标,就是创造价值和交换价值。从这个立场出发,媒体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且通过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事实上,消费者对于价值的感觉和消费者满意度是一种心理上的判断,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指标,把自己期待获取的总价值和将要付出的总成本进行比较之后做出的综合判断。媒体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与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沟通,以塑造媒体及其产品的良好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培养忠实消费者,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媒体长期发展战略。

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市场的作用,媒介行业也不能例外。媒体产品或服务的发行与销售,是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龙头,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内容,影响着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影响到媒体发展战略的制定,媒体要努力建设好产品的营销网络,充分渗透市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媒介营销创新篇8

产品本无生命也无情感可言,但是当产品打上品牌,并且通过系列的包装推广之后,产品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与内涵。而营销传播的目的就是要将品牌个性之处传递给消费者,并且引发他们的共鸣。摄众六度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系列的营销创新,最终使品牌价值突破重重障碍,直抵消费者心中。

摄众六度理论与社会学上的六度分隔(SixDegreesofSeparation)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六度分隔理论是哈佛大学教授Stanleymilgram所提出的,核心理论是指社会上每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同样,摄众六度理论要解决或实现的目的就是品牌如何与消费者发生联系,有趣的、兴趣的、情感共鸣的、愉悦的、温馨的、感动的……从消费者情绪的哪一方面,品牌都可能与之发生联结,而这就是促使消费者主动对品牌产生了解的兴趣的最基本动机,甚至自愿为品牌进行传播。同时,如何使品牌的推广活动能够引起媒体的共振,使企业能够以最少的投入却得到最有效的市场传播。这些就是摄众六度理论要解决的问题。

摄众的六度理论分别为媒介创新、跨界互动、娱乐元素、受众创造、扩散传播以及媒体共振。通过对这六度理论的有效演绎,营销传播将成为一把锐利无比的利器,使品牌的势能迅速得以提升。

媒介创新:媒介即内容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媒介只是品牌传播的载体,选择电视或者是报纸、电台传播商业信息,考虑的要素只是什么样的媒介更接近消费者,更容易被目标客户群所接触到。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介本身并不能传达与品牌相关的内容。但在新的媒体环境之下,媒介已经不只担当纯粹载体的角色,而同样负有传递内容的目的。

为了利用北京奥运的巨大关注度,拓展品牌的影响力,三星手机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星火相连,短信牵——三星奥运火炬分享计划”大型营销推广活动。参与者只需发送某条短信至指定端口,即可收到一条短信和一条彩信。彩信为本次活动概况及参与方法,短信为参与者的活动编号以及积分情况。此短信也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颗种子。参与者只需将此短信转发至2008+手机号码,便将这颗种子传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积分位列前100名的参与者将有机会成为奥运火炬手。

即使没有成为奥运火炬手候选人,参与者也在活动过程中,除了将和平与友谊的种子传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外,还有机会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获得三星手机、移动充值卡等丰富礼品。

在奥运火炬手选拔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借助移动终端和手机互动平台来选拔火炬手。所以,这项具有创新性的营销计划一推出,吸引了许多手机用户参与。

在三星的这次营销推广活动中,除了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之外,活动推广所选择的载体也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拥有5亿左右的手机用户,选择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不仅仅是比起电视、报纸等媒介来说,可以直接面对更广泛的受众,更重要的是手机信短作为一种个人化的媒介载体,不仅与三星手机产品特征一脉相承,同时也更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参与兴趣。

媒介即内容,媒介运用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传播势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一个新媒介不断裂变出现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懂得运用创新性的思维,用创新式的媒介迅速打动消费者。

跨界互动:媒体势能360°

在许多企业的营销传播中,虽然会选择不同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但是不同媒体之间所起的作用只是作为不同载体而已,相互之间并不能起到一种协调互动、相互配合的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nike在推广其一款产品时,先在电视上播出了一辑扣人心弦的悬疑式广告:一位滑雪爱好者沿着陡峭的雪山快速滑下,就在他快抵达山下时,忽然在他面前出现一道断崖,只听到滑雪者的一声惊叫,广告戛然而止,然后打出字样:欲知滑雪者的命运,请登录nike.com网站。

而观众登录nike.com网站之后,耐克在上面列出了该滑雪者的几种命运结局,有惊无险、成为冰人、跌落山下等。如果观众选择成为“冰人”,网络的广告片就会接上电视广告的结局,继续播放影像,画面上出现几位护士手拿冰锤,正在围着那个被冻成了冰棍一样的滑雪者敲打……同样,如果观众选择其他的结果,图像就会显现与其选择对应的结局。这种非常有趣的广告表现吸引了大批观众,许多是先看了网络广告然后回过头去看电视广告,有的人则是看了电视广告接着登录耐克的网站去寻找故事的结局。

这种跨界的互动大大提升了耐克营销传播的有效性,其传播的影响人群也因此以几何级增长。

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强化信息的联动效应,更加有效地吸引消费者关注,这就是跨界互动的重点所在。

娱乐元素:活力品牌

在21世纪,商业的本质就是娱乐。当技术改变了世界的时候,而娱乐正在改变商业。娱乐营销的崛起与成长是如此之惊人,乃至许多卓越的企业也将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于不再是出售具体的产品,而是出售欢乐——从麦当劳、西南航空、维珍集团、百事可乐、三星至迪斯尼,所有这些先锐的企业都将娱乐精神深深融入到商业运营之中,延伸出独具一格的营销策略、管理风格。

而在面对企业品牌推广时,消费者往往更加倾向于接受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体验、带来乐趣的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充满娱乐性的营销活动更受欢迎的原因——从蒙牛的超级女生、汉堡王的“听话的小鸡”到动感地带的“动感赛季”新声大赛都是一样。

如何在营销推广中融入新鲜、有趣、独特的创意,使整个营销传播变得更具趣味性,这是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

受众创造:受众思想与品牌结合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分工与协作成为社会运作的一个关键词。上下游、不同渠道的合作将使得产品更加精密、性能更加出色。同样,在营销推广中,那些以开放式平台的方式允许受众融入自己思想、创意的品牌,大都能获得成功。

产销合一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消费者会更喜欢那些更能体现他们智慧的产品,这会使消费者在心理上更容易形成产品是定制的、融入自己思想的自豪感——宜家家私正是把握住消费者这种心理,把产品的最后组装部分交给用户,充分激发用户的动手兴趣,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洞察到消费者介入的好处,在传播链条中邀请消费者参与,让他们融入自己的创意与思想,从而赢得他们对品牌的认同感——超级女生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把竞赛优胜者的最后决定权交给了观众,充分调动起观众的积极性。

循环扩散:信息自我扩散

在企业商业传播之中,如果企业将信息流视为一条水平链时,企业就必须不断投入资金去推动信息不断流向消费者,一旦资金投入停止,信息的流动自然随之停止。

但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未来的营销信息流将是一种循环式的信息扩散传播——将信息变得更具体验性,每一个接触信息源的消费者都会被信息内容、传递方式或者呈现的结果所打动,继而自己产生对信息进行再次扩散的愿望,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二次扩散。这对企业而言,不仅大大节约了传播的费用,更重要的是人际网络之间的信息传播其有效性及接收率将更高。

时间、创新、渠道是信息进入循环扩散的三大关键点。时间指营销传播选择的启动点。胡戈在《无极》电影播出之后,推出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短片,引起了受众强大的共鸣,人们自发地下载、传播、分享他的“馒头”,信息迅速进入自我扩散的阶段,但是《无极》之后,胡戈继续推出其他的作品,但关注度却大大减弱,因为在时间性的选择上失去了借力点。

创新是指信息内容的新颖性,渠道则是指信息传播的媒介创新,如第一个推出热气球广告、第一个手机铃声广告等等。

媒体共振:媒体共谋者

在一个媒体为王的时代,媒体对于事件的关注程度很多时候决定了事件的影响力。而对于商业传播或商业活动来说,如何有效吸引媒体的关注,让媒体对事件深感兴趣,继而产生报道的意愿参与其中,这将是决定营销成功的关键之一。而要实现媒体共振,使其愿意成为信息传播的共谋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特性。

从新闻制造的角度看,媒体对是否将事件纳入新闻报道的范畴之内取决于五方面:典型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及有趣性。所以,企业在策划事件或者进行商业传播时,必须从媒体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使信息或事件具备以上几种特性中的某一条,最终能够有效引起媒体的共振,主动参与到事件的报道中。

媒介营销创新篇9

具备6C元素的社会化媒介并非新的产物,在weblo时代(2003年前的互联网)的BBS论坛就得以体现,经历了1999年的aSS内容订阅和2003年的Sem(搜索引营销Searchenginemarking),进化到web2.0时代,演变成博客、flickr(图片分享社区)和视频网站Youtube为典型社会化媒介形态。值得探究的是,这些网站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却没有被赋予社会化媒介的定义,直到twitter和Facebook出现才使社会化媒介标签化。笔者认为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技术特性使用户增长速度和力度最大化。截至2011年2月,twitter拥有2亿用户,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生成的内容都可以即时分享给面向世界的平台,极大地增加了用户自身的社会可见度,增加了群体行动即时能力,无数用户创造的个体私人信息价值被放大成不可预计的社会价值。比如一条信息可能会被转发上万次,一夜之间成为焦点,这不仅使“人人都是传媒”成为可能,也因此开创了利用社会化媒介塑造个人品牌的可能;二是个人信息数据被商业化趋势。如果仅仅是一个社交网站,即使拥有再好的社区氛同,如果商业化程度过低,这个平台就很难被放大到社会化媒介的程度。无论是twitter还是Facebook,海量级用户分享的信息(如twitter用户平均每天超过1.省略/nakedpizza”公布在广告牌上。客户可以通过twitter向nakedpizza下单、询价、查询比萨是否已经送出、抱怨比萨用料不够精细或者赞扬比萨的味道不错等等;而nakedpizza则通过twitter向客户们传播打折信息、新品产品,报告pizza是否已经送出等信息,及时解决客户投诉以及对客户的赞扬表达感谢。

协同合作(distributedcollaboration)也称为众包(crowdsourcing),维基百科可谓协同合作的典范。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亦充分利用众包的优势,比如DeLL在Facebook上建立有ideastorm,用户可以在上面和DeLL的设计师们一起来设计电脑的包装,提出建议,对DeLL的新设计的样品投票表决等。每次ideastorm举办的活动,大约可以收集到11500个创意。简单来说,社会化媒介提供了一个创新机制,企业的创意不再是依靠某些专家的灵感,民间无数的“臭皮匠”们在一起,创造出适合用户小身的产品。《无组织的纰织力量――未来是湿的》一书作者克莱・舍基将此归功于爱――人们之所以愿意无私地贡献自己的智慧,除了人们想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满足虚荣心之外,更是因为“现在我们能够和陌生人互惠瓦利,相关代价如此之低,使这类行为更具有吸引力,而它们的影响将超出彼此最初贡献的范畴。新的社会性上具正在使爱变成可更新的建筑材料”。

从另一角度来看,微博营销的难度也在于其完全的透叫度。在这个平台上,没有秘密可言,人们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对一家企业产品和服务优劣的即时评价。如果不能充分倾听消费者的意见,也会造成企业声誉危机。美同著名电子商务网站ZappoS(现已被amaZon收购)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自己每一个员工都变成公司文化的传播者,他们都在社会化媒介上设有账号,以个性化的沟通方式第一时间倾听用户的不同意见,及时对负面洋价作山反馈。对于员工在twitter开通微博.ZappoS会做先期的培训,并非教授员工如何粉饰自我、宣传公司,而是告诉大家,用twitter鼓励自己寻找更乐观的方式生活,帮助别人,学会感恩,欣赏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因为ZappoS相信,只有员工自己快乐,才会带给客户真正的快乐。

中国:微博营销和而不同

微博客营销在中国诞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营销应用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以“凡客诚品”为例,自2009年8月在新浪微博内测时就积极参与,通过赠送围脖、秒杀衣服、与名人徐静薷等人合作和用户互动等极大地增加了人气。“凡客诚品”同时也做到了让每一位员工都开通微博,其设计师团队和“粉丝”一起设计新产品,并要求员工用个性化的语言微博,不要打官腔,从不同

的角度传播品牌文化。

在利用微博塑造个人品牌方面,中国也不乏成功案例。以程苓峰为例,2年前,他创立了名为“云科技”的科技博客网站,每天的独立访问量接近1000。辛苦经营一年后,每天的独立访问量增加到3000,但自从有了微博,程芩峰在腾讯微博上的收听者超过35万人,在“云科技”上写的文章,经过微博推广后,评论回复量可达20-60条,在微博上转发有70多次。作为一个独立互联网业界观察者,他成功型造了个人媒介品牌。而利用微博做销售的个人品牌亦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新浪微博的“老榕”,截至2011年3月30日,老榕拥有17.7811万个“粉丝”,共发表微博1.6556万条,老榕在议论时事的同时,不忘销售紫砂壶、手镯等物件,他每次在微博上推广一款产品,几乎都被一抢而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榕本身就是行业名人,社会化媒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名人影响力经济”。最近,南YahooLabs的研究人员以及ComellUniversiw的大学生们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20000名“精英”用户,比例不到总用户的0.05%,吸引了twitter上几乎50%的注意力。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微博粉丝人数不超过200位的微博主去销售紫砂壶,每天是否能有成交量也是一个问题,更何况频繁发微博促销的行为会使“粉丝”产生逆反心理。

一般有6个数据来衡量微博的应用程度:关注数、粉丝数、微博数、转发数、收藏数和评论数。在中国,这些衡最的标准并不准确,中国特有的网络公关的“水军文化”导致社会化媒介营销泛滥,有的企业一夜之间“粉丝”数量上升到几万人,但人多都是“僵粉”(指微博上的虚假粉丝,花钱就可以买到“关注”,有名无实的微博粉丝,他们通常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恶意注册用户)。甚至出现一些社会化媒介营销专业公司,往往拥有上万个虚拟账弓,不同的账号模仿不同年龄和职业状态,并以相应的口气回复客户的微博。在发生对企业不利的舆论时,这些虚拟“粉丝”会发正面评论,以扭转舆论方向。有趣的是,一般发30个左右的正面评论后,负面的舆论会发生转向,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也会白发跟进做正面评论。

这种独特的“水军文化”,使中国的社会化媒介营销应用效果发生了变异。比如日本优衣库最近在twitter上陈列了10件衣服,规定“评论越多,价格越低”,如果有用户进入评论系统,网站就会告诉用户目前这件衣服有多少评论,售价已经下降多少,距离多少价格还差多少评论,如果你也写上一段评论,系统就会提示“在你的努力下,价格又下降了”。可是这种营销手段如果在中国,竞争对手很可能会派出“虚拟粉丝”去发评论,半个小时不到就可能让这件衣服的售价变为零

因为有如此独特的“水军文化”,也使得企业通过社会媒介与用户透明沟通的效果减弱。很多中国企业不愿意看到用户对企业的负面评价,总想以“删帖”和“灌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第一时间和用户做沟通,了解产品和服务的问题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只会让消费者对企业更加失望。以下的数据可以说明社会化媒介如何影响企业和用户关系:据美国调查公司tHeRiGHtnow报告,在节假日后,用户会在社会化媒体上,对其在假期里的消费问题发帖抱怨,然后有68%的抱怨帖会收到相应的商家回馈,其中61%的消费者会感到非常受宠若惊。商家回馈后,有34%的消费者删除了抱怨帖,有33%的消费者转为正面评价,而有18%的用户成为了忠实用户,并进一步消费,以上合计达到85%。而没被商家回馈的32%的用户,会加强对商家的负面评价,有近一半的消费者会参考别人的评价,决定是否购买某个商家的商品;如果消费者有了良好的购物体验,那么其中31%的消费者会成为回头客、21%会推荐给自己的朋友、13%会在社会化媒介上发表正面的评价;31%的消费者在购物前会在社会化媒介上了解商家的口碑,21%的消费者当看到某个商家的负面信息后,会放弃选择这个商家。

一些企业开始逐渐理解了微博营销的真正价值,虽然“凡客诚品”的微博现在有超过10万的“粉丝”,但是公司的管理层却感觉不满意。一位管理人员声称“粉丝数不重要,我们不希望变成一个活动账号,因为靠促销活动得到的粉丝并不一定是凡客的目标客户,这些粉丝一旦结束活动后就会取消关注”。如何在社会化媒介平台上培养目标客户对于企业的认同,还在于品牌文化潜移默化的传递,说到底还是产品为王。比如,业界都认为杜蕾斯微博内容很“酷”,回复率非常高,平均每天回复400多条,因此粉丝数量巨大。但是,如果杜莆斯的产品质最有问题,粉丝也还是要发抱怨帖。

虽然人们意识到微博营销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互动性强、传播力广等特点,但也不能忽略微博营销的劣势,在海量信息里,如何精准传播,扩大产品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有精心的策划。

明天:大规模数据的智能应用

微博等社会化媒介现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研究焦点,随着Facebook推出搜索引擎和社区电子商务,很多企业已开始停止搜索引擎的营销投入,尤其是Facebook的流量已趟过Google,成为互联网最大的入口。所谓的Sem营销成了明日黄花,如何在微博上加大营销投入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从技术方面来看,大规模数据能力与社会化媒介营销的未来应用息息相关,这也是斯坦福大学教授lureLeskovec近期重点的研究项目。随着手机移动支付系统的成熟,LBS技术精准化,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无形的巨大数据库:用户的购物记录,出入各种餐厅、剧院等地的即时记录,用户在社会化媒介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的记录,使用过的应用程序,甚至Google日历的记事帖,这些数据融合成一个完整而透明的社会记录。对于用户而言,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社会化媒介营销利用成为新的担忧。对于企业社会化媒介营销来说,如何分析和整合这些凌乱而巨大的用户数据,从而精准推荐给客户想要的东西和应用软件也成为一个新的挑战。

据艾瑞咨询集闭2010年的twitter案例研究报告,twitter的商业模式包括:实时搜索、广告、高级账户收费、移动和客户端的服务、平台开放与合作以及品牌企业的战略合作,这种商业模式在未来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以新浪为例,新近收购了麦考林购物网,这将是社会化媒介和电子商务融合的一个试探。与此同时,美国的Facebook也在试验社区购物推荐功能,社会化媒介平台未来的潜力将不仅仅在媒体属性的挖掘上,更在于和电子商务融合的全新生活体验。换而言之,未来企业的营销,核心将是研究如何定制和利用有效的社区粉丝群,通过社区群中个人的影响力来推动品牌的认同.从而人人都成为品牌口碑的传播者。

媒介营销创新篇10

关键词:信息时代媒体营销策略分析互联网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媒体交流方式,营销载体也丰富多彩起来,博客、mSn、微博等都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媒体营销正在逐渐进行变革,新的媒体营销技术和手段正在一步步瓦解着传统的媒介宣传形式。

一、信息时代媒体营销概述

信息时代增长最快的的就是“媒体”,现在的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区域性、及时性。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建立联系平台,通过谈论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全方位的进行参与活动。在信息时代的媒体营销中,用户和媒体之间并不是雇佣的关系,媒体只是一种交流平台,而媒体的的信息内容都是由用户制造出来并提供给媒体的,所以说,用户是信息的接收者、制造者和传播者。信息时代媒体有两个特点,用户创造媒体内容,用户自主选择媒体传播,即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向都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

和传统的媒体进行比较,信息时代的媒体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优势凸显在营销上。因为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用户数量是极大的,并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众群体也包含了社会的各个层次。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媒体都能灵活自如的运转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例如“微博”就是很好的媒体。同时,媒体信息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内容丰富,传播形式也是多样式的。传统的媒体需要受到版面、栏目等的限制,信息时代的媒体,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有效的平台,多样形式,具有丰富内容的信息。信息时代的媒体传播的速度极快,其影响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在众多的用户、受众群体共同影响下,其威力是惊人的。通过新兴的媒体,可以传播企业的产品或是理念,具有很好的沟通作用。

信息时代的媒体营销,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上的协作平台进行营销活动。一般的媒体营销工具有微博、SnS、论坛等形式。在媒体营销中,利用具有互联网性质的站点,根据用户提供的有效信息,通过创建大量的新闻、视频等吸引受众群的关注,利用他们来自发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双向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

我国的媒体营销也在蓬勃的发展着,因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受众群体,且在制造和消费方面十分的活跃,但是,不仅仅是我国,在其他国家也拥有众多的受众。所以,媒体营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某一国的事情,而是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联合和传播。

二十一世纪的媒体营销,企业不能再畏缩不前,而要对自身的营销做出重要的战略调整,不能只在生产之后进行营销,而是要在之前就进行营销介入。例如出版图书,从选题到编辑进行出版,全部的营销人员都进行参与,一起制作,并且提前进行有效的宣传,这样,用户也就很早介入到媒体营销之中,帮助传播活动的进行。因为用户可以提出修改意见,这就进一步打开了市场。若是能够进行创造性营销,就更能够驱动市场,使营销升级,创造市场需要。

二、信息时代各类媒体营销现状及其发展环境

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下,各类媒体都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广电方面,通过双向、全业务的形式,拥有的电视、收音机用户量超过5亿台,进行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城市在全国有229个,完全完成转换的有106个城市,超过7000万用户在使用有线数字电视,比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同时还开通了网台,在内容和渠道上与广电捆绑,逐渐受到重视。

电信及其媒介化指向作为另一个传媒大亨,是广电的一大对手和搭档。电信未来的重点投资便是增值服务项目,通过综合的信息和服务,把内容丰富起来,投入资金,构建好内容是目前在做的重点。

在信息时代,独家新闻具有了新的内涵,人们的关注点也已经变得更加深刻和独特。独家新闻的内涵就是新闻的内在价值。独家新闻需要新闻媒介精心策划新闻的事实,记者和编辑精心配合,进行前期策划和后期制作结合完成,然后呈现给观众一个不可多得的饕餮盛宴。

媒介化作为互联网的重要任务之一,无论任何媒体,是草根还是权威,是一般还是主流,最为重要的一点半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多元化的管理。在2010年的国际广告节上,互联网突出出来,活跃的互联网时代,使得收入也越来越多元化,例如广告企业及其受众的消费水平等。

作为多元化与变革同时进行的信息时代,市场上充斥着形式多样的营销模式。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着营销市场的发展。“新媒体”在这个时刻应运而生,“新”是相对于“旧”而进行的讨论,对于报纸来说,广播是新的;对于广播来说,电视是新的;对于电视来说,互联网又是新的。如今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营销手段。它强调互动与分享的特点使得互联网从模拟时代走向了数字时代。传统的市场营销受到信息时代的媒体营销的冲击,往常的二级营销主要通过“覆盖量”来完成,即把广告投放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以便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但是,现在信息生产过量,消费者的索取能力越来越高,信息大规模的轰炸不能适应媒体营销的发展,精准化的信息生产及传播成为主流思想,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过:“只有在面对更小范围的受众的时候,广告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实现多样化的信息营销传播,是现在重要的研究课题。现在面对市场最有效的营销策略便是通过新技术实现信息时代下的媒体营销。

信息时代的媒体如今最突出的便是互联网,它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思维,改变了营销的旧规则,通过让消费者自行进入到具体的营销活动之中,来促进媒体营销的发展。从这种营销的本质上来说,它通过媒体宣传、舆论造势的形式,让消费者把某种产品的概念深入人心,就可以在新媒体形式上实现企业的软性渗透商业策略,从而能够让企业的品牌得到宣传,销售便有利进行。通过消费者的主动和与企业的互动,改革了传统的营销思维和规则,使营销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巧,而是一种创新的战略。

三、信息时代媒体营销的特点

在信息时代,大量的数据充斥在人们的周围,客户越来越重广告的效果,媒体营销理念是否合理,对广告的宣传有重要影响。通过数据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来把握品牌和互联网网民的内心需求,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数据,可以使媒体营销得到有力的监控,同时也可以深度挖掘新闻资讯、论坛、微博、视频等的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品牌发展趋势,监听消费者,获得消费者的的消费需求,使市场营销活动有效的传播,品牌得到发展,为企业实现媒体上的营销和有效传播提供策略方案。

媒体营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社会上媒体信息的复杂化,也使得媒体信息有其独有的特点。

信息源头多且分布较散。社会化的媒体信息来源很多,因为信息的制造成本较低,进入媒体传播的途径也较低,所以,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根据新浪提供的官方数据显示,微博在2011年头一分钟内创造的微博数量超过了22万条,每一个特定的信息在互联网这片海域中间都只是渺小的一滴。因为在互联网中众多的信息都分散在各个信息节点上,虽然有很多搜索引擎的帮助,查找有用的信息还是十分困难的,很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制造和传播信息很简单,如何选取正确有效可以利用的信息就十分困难了。

传播途径较分散,信息节点过多。互联网自身有其独有的特点,作为载体的互联网把传统的媒体广播模式改变了,由一对多、单向传播改变为多对多、双向传播。由于信息节点过多,每个节点不仅仅是接收信息,也会制造和传播信息。所以,信息被社会化媒体放大,呈现出如一颗参天大树枝叶一般四散开来。

信息内容整合较慢,信息传播不易控制。在信息时代的媒体中,信息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网民在一定的时间内不断创造、补充而完整起来的。通过“郭美美”事件我们可以了解到,事件开始只是由于某人在微博上了一些个人信息,其后通过引起众多关注而不断被深挖掘,信息逐渐丰富起来,某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也逐渐被报道出来,从而引起了轩然大波。网民对此的讨论没有停止,甚至越演越烈。

受众群主导信息内容与传播。和传统的媒体传播不同,在信息时代的媒体传播中,手受众群不再单单只是接收信息,而是把信息的内容和传播的主导权掌握在手中。用户可以通过自主选择,来接收自己想要收听的信息。同时还能决定是否让信息再次传播出去、传播向那个位置。用户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四、信息时代媒体营销传播方式分析

信息时代催生新的媒体营销模式,销售者不再只关注时间和版面的需求,而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创造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把了解到的信息融入到产品中,使消费者接收品牌。

1.虚拟体验营销。现如今,简单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可以感觉、触摸的体验。美国的营销专家罗比内特认为:“公司和客户交流感官的刺激、信息和情感的集合点便是体验。”生产者把服务当做舞台,把商品当做道具,为消费者创造出一个难以忘怀的体验,这就是体验营销的理念。现在的网络传媒,作为一个虚拟开放的空间,参与者进入到一个虚拟境界,可以体验到比客观世界更加真实的环境,产生强烈的兴趣。

在2011年5月份,可口可乐公司联合腾讯退出了网络传递火炬的活动,通过强大的互联网络,腾讯好友们一起接力,在虚拟的世界传递触手可及的火炬,分享了生活、工作中的体会,而且也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为腾讯和可口可乐公司品牌效应创造了良好口碑。

2.植入营销。如今的媒介环境,消费者需要有高度的反营销能力和媒体素质。对于广告,目前的消费群体主观上是十分排斥的,但是在客观上,又很是信服他们,导致现在的广告信任度极低。更为甚者,一些企业广告为了吸引受众眼球,采取了恶俗的手段,虽然知名度提高了,但是信誉还是大大降低。广告效益降低的情况下,植入式的营销越来越占据主要位置,在影视剧中,更多的企业实践着这一理论成果,通过电视情节演绎品牌故事,可以说这是很好的营销平台,同时它也被业界广泛肯定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尺度拿捏恰当了,才能使企业受益。

3.精准营销。若是大众社会开始进行分离,那就要重新确定营销方案,以用来适应小众的需求。市场细化形成“微市场”,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精确营销。由微软mSn合作伙伴开发的小i机器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它类似于mSn中的一个好友,可以和网友进行聊天,同时它也是一个智能搜索引擎,与网友互动联系。

五、信息时代媒体营销策略

转变观念,注重沟通。在传统的媒体模式中,企业是信息的主导者,占据着信息中心位置。信息时代,话语权不是那么容易被掌握,只能抓住重点,通过制造话题来凸显某一信息中心。媒体营销应该变客户和商家为朋友,把客户作为主体,以沟通的方式让客户理解。客户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人,把消费者作为中心,沟通中,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平等的关系,若是单纯的以一方为主,就会错失信息的真实度,难以使营销做到实处去。

注重原创和趣味性的内容。在众多信息中能够引起网民关注的才是最重要的信息。所以作为媒体营销的重要内容便是增加营销信息以吸引大众的关注。好的营销媒体信息能够成功的表达企业的诉求,能够适应媒体营销的发展,这时,就需要媒体营销的内容具有原创性、趣味性和个性化,同时还能让消费者进行参与。企业把网民的兴趣和爱好了解透彻,关注好舆论的走向,就能开发出具有创意和适合大众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重视品牌效应和“意见领袖”。信息时代的媒体交互性比以往传统的媒体更加突出。较强的互动传播性可以认为媒体得到了很高的信任,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所以要重视品牌效应,例如一些品牌:天涯社区、猫扑、微博、博客、南方周末等,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粉丝群”。他们的影响力不亚于一般的网络媒体。在微博、博客中存在着一些意见领袖”,若是企业能够与这些领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就能够影响到一个圈子的消费者,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六、信息时代媒体的受众及心理分析

在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大众对于信息有选择权。企业不能通过广告强迫受众去关注它,而是要采取新的方式,去和大众沟通,潜移默化的使他们接收。这样并不困难,关键是把握好大众的心理。互联网把传播变得简单化,只要有了“意见领袖”,便会创造出一个“部落”,大众接收领袖的意见,进行选择。例如苹果公司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每当苹果公司要推出新的产品的时候,果粉们就会在产品之前,自行绘制效果图,乔布斯为了让这个部落更加稳固,把新产品日变成了果粉们期待的节日,就像是虔诚的教徒一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信息时代,需要契合商品、品牌、文化认同感等精神要素。只有数字化的东西,才能以没有边界的形式打通人们生活的大门并融入进去。对于“碎片式”的消费群体,要进入他们的圈子,找出他们共同的爱好,把这些共同性融入到产品中,抓住他们的心。在内容创作上,要与受众联系,使他们感兴趣,让他们参与,契合的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的营销目的。

接收信息的习惯在改变,媒体营销的方式也在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接收能力也在改变,如何在信息时代取得媒体营销的成功,这就需要技术的创新,思维的创新。把一部分人的沟通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改变,在消费者的互动活动中融入媒体营销,在他们中产生较好的口碑,把握媒体营销的主动权,把握产品与消费者的契合度,这样才能使市场营销的业绩获得提高。

信息时代的媒体技术变化万千,面对目前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进行信息时代的媒体营销课题的研究。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到,媒体时代的营销已经不是简简单单注重表面功夫,而是向消费者内心深处进行挖掘,把简单的的满足需求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内涵需求中去。通过把营销战略和营销手段不断的改革创新,使传统的营销向信息时代的媒体营销过渡,媒体营销空间还很大,取决于是否能找到和谐的媒体营销关键。

参考文献:

[1]邓胜利.国外信息消费研究述评[J].情报杂志.2004(01)

[2]贾月梅.网络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及营销策略[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