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十篇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十篇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0:22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1

论文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语文教学既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因此应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改革。教材改革应遵循为专业服务、按人文话题选取篇目、增加教材趣味性的原则。教学模式改革应从分类教学方面着手。教学方法改革应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多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并适当增加讨论研究课。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语文教学是在“高职”和“艺术设计”两大主题背景下所进行的教学,因此它必须体现两大主题的特点,既要体现工具性的特点,还要强调实践性,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按照高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教学改革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材改革

(一)语文教材使用状况

目前,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使用的语文教材大多是高中教材,三年制则主要使用《大学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属于通用教材,缺乏专业特色,在选材上过于强调思想性、经典性,难度较大,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合拍,而且这些教材在编排上着力维护体系的完整、体例的划一,与高职教育的灵活性相悖离。所以必须编写与高职教育“必需、够用”原则相一致、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与高职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语文教材。

(二)语文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鉴于目前国内还没有适合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辽宁经济职院基础部结合专业特点及语文课程特点,尝试编写了适合五年制学生使用的教材。www.133229.com新编语文教材确定了三大教学模块:口语实践、应用写作、阅读感悟。在选编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时,遵从三大指导思想。

1.靠近专业,努力为专业课服务

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应将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知识整合到教材内容中,学生既获得文学熏陶,又获得艺术滋养。例如,在‘旧语实践模块”中,讲授自我介绍、演讲、辩论、推销、拾谈等内容,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沟通能力。在“应用写作模块”中,讲授自荐信写作、设计说明写作、影视脚本写作、广告文案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训练学生与专业相关的文字表达能力。在“阅读感悟模块”中,有针对地选择了含有相关艺术信息的篇目。如“大师风采”单元,选取了“忆白石老人”、“闲话丰子恺”、“我的父亲张大千”等,让学生感悟大师,感悟艺术;“说画解图”单元,选取了一些赏析名画、摄影作品、徽标等方面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学会欣赏艺术。总之,努力与专业结合,是所编教材的最突出特点。

2.按人文话题选取篇目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还会给他们提供提高人文素质的基本素材。对艺术类学生而言,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用艺术形式恰当地表达人性,表达社会,表达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因此,在新编教材的“阅读感悟模块”中,设计了“大师风采”、“智者隽语”、“亲清无价”等人文话题,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增加学生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为配合教学,新编教材还设计并选用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人文精神的思考题。例如,“大师风采”单元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艺术大师其实与常人无异,只是他们能够用善感的心关怀他人,用执着的爱面对事业,用坚定的信念完成理想,因而他们才高大、伟岸和不朽。走近大师,我们要学习其精神,让其精神烛照我们前行。请以“走近某某艺术大师”为题,写篇文章。学生在写作这类作文时,会参照大师,反观自我,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

3.教材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

教材如果不与学生原有水平相衔接,缺少艺术气息及趣味性,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后续教学埋下隐患。为此,在选择篇目时尽量避开内容过于深奥的文章,同时为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形象性,为一些篇目配上了相关插图,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对艺术类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觉接受教学文本,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教学,而不是把高职语文课上成各专业通用的“公共课”。在教学实践中,语文的分类教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宏观分类和微观分类。

(一)宏观分类

宏观分类是指语文教学要与大的专业类别接轨,如目前有理工科类语文、经济类语文等。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分类教学就要首先考虑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在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寻找平衡点。与艺术设计专业结合的语文教学,要着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一颗表现美的心灵。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获得专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从而提升其作品的品位。为了将语文学科与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笔者大量选讲关于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和艺术观的文章,选讲关于名画欣赏的文章,选讲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让学生感悟大师,领悟美的真谛。

(二)微观分类

微观分类,即针对小的专业类别进行内容不同的语文教学。小的专业类别有着各自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目标,语文教学要与之相适应。一是为各具体专业提供语文技能上的支持。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阐述设计思想,写设计说明,所以该专业语文教学有必要训练学生写作设计说明的技能。对广告专业的学生要进行楹联写作和广告文案写作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写好广告文案。对计算机美术、影视动画等专业的学生要普遍进行设计说明和影视脚本的写作训练。二是为各具体专业提供文化支持。不同专业的学生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同的文化素材,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帮助,使学生的专业创作得心应手,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在雕塑专业开设“希腊神话欣赏”讲座,在影视动画专业开设“影视欣赏”课,在工艺绘画专业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概要”、“题画诗欣赏”等内容。分类教学第一步主要从宏观角度实施教学,也就是进行通用艺术类语文教学;第二步则进人微观分类过程,不同专业分开教学,授课内容各有侧重。

三、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鼓励教师自行研制课件,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意大利语;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1课程背景

2021年,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1周年。两国建交以来,在文化艺术交流上取得了诸多成就,两国于2019年共同签署的“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更是为两国的全面合作,尤其是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此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在中国与世界各国各个领域的合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1]。中意两国的深入合作和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意大利语人才,然而我国传统的意大利语人才培养模式,多注重语言能力培养,而忽视语言与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熟知意大利语的知识点,但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准确、规范使用意大利语的专业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应将设计学类意大利语教学的目的修订为: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复合型的专门型人才培养。四川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由四川师范大学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两校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项目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和中国教育部的官方批准。本专业根据中意双方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语言能力、设计能力的双重训练,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举的专门人才。本专业采用中文和意大利语双语教学,其中核心专业课程以意大利语讲授,学生在就读期间需要从意大利语零基础达到B2水平。

1.1教学现状与对象

在四川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意大利语课程被设置为前六学期的学科基础课程,每个学期配备中教讲授语法,配备外教讲授意大利语视听说课程,另在第六学期开设专业意大利语课程,以帮助学生为从业做好语言准备。

1.2教学计划设定

本专业在教学运行过程中设立意大利语教研室,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如下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用于帮助学生完成意大利语学习,如表1。

1.3教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3.1教学资源缺乏系统化建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着教学资源缺乏系统化建设的问题,尤其是教材建设。国内现有意大利语教材丰富,但教材雷同情况比较严重,且很少有跟专业相关的意大利语教材,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将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统一起来;大部分意大利语教材内容陈旧且更新速度较慢,使得课程内容无法及时得到更新。1.3.2缺乏复合型师资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外语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先决条件[2]。任教于设计学类专业的意大利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语言教学功底,还要同时具备艺术设计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这不仅有利于从理论上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更能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语言应用更加得心应手。1.3.3教学计划设置有待优化在本专业的意大利语教学中,为了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进行衔接,学校开设了一门专业意大利语课程作为补充,但是专业意大利语课程常开设在高年级,且学时较短,学生的学习缺乏深度。专业意大利语课程在开设的时间上也存在着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匹配的问题。设计专业课开课时,学生尚处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专业词汇量不足,需要在语言课以及专业课之外自行进行补充和巩固,因而存在着相当的学习难度;而脱离了设计类专业课程的理论、实践支撑,专业意大利语课程教学也难以深入展开,最后便沦为专业术语课程教学。1.3.4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设计学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他们的意大利语学习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他们在学习意大利语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设计和语言的融合,使二者产生交互性,而这往往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践环节却常常被挤压和忽视,教师多围绕语法、句型和翻译来进行授课,学生除了尽可能地争取与教师进行口语交互练习外,较难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学习成果也难以得到巩固。长此以往,这种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课题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案例

2.1教学案例一:任务型教学研究课题

任务型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完成学习,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在实际交际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3]。教学执行:任务型课堂教学可以设计具有“变化性互动”的活动,即任务。以产品设计专业意大利语课程第1学期第4周、总课次第16次课“Farelaspesaalsupermercato”(在超市购物)这一外语应用场景的口语课程4课时为例,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方法是: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讲述购物过程中的常用句型。教师在讲述句型的过程中,分析词汇意义与社会文化意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在购物场景中常出现的句型和词汇,然后模拟出真实的购物场景,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须提出一个明确的购物任务,并细化到物品的类型、款式、价格、颜色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也能从中体会到意大利人购物的文化习俗。学生在练习时需要把中心放在任务的完成上,而不是关心所陈述的句型是否完全准确。教学体验:在任务式教学研究课题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五个步骤:认知、模仿、重复、变换和选择。首先由教师第一步骤的认知内容,主要涉及句型和生僻词汇,并进行讲解,可借助图形、图片、实物、情景短片等加深学生对句型和词汇的理解;第二步骤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并反复练习,教师在学生模仿和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语法和发音错误;第三步骤要求学生不断重复速记所学的知识点,直到可以背诵和默写;最后两个步骤要求学生变换句子结构,教师设定场景,对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须要求学生尽量避免使用母语,以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实践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2.2教学案例二:读写结合型教学研究课题

在传统教学中,写作主要作为检测学生语言掌握程度的手段。其实,写作完全可以作为学生开展探究、组织、阐释、澄清、决策、发明、发现、想象等学习活动的手段。这些学习活动适用于所用的学科课程[4]。以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三年级下学期意大利语3第4次课程“撰写设计说明”的4课时写作课程为例,这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要求学生从设计作品中选取材质、色彩、构成形式、工艺形式,并完整地阐述自己的设计灵感以及设计意图。教学执行:教师首先讲述本主题的写作可以用到的文章框架,如开头、中间、结尾,涉及句式、词汇、语法的综合应用,其次快速带领学生重温色彩、材料、工艺的相关词汇,最后以视频或音频的方式播放一小段范文,使学生首先能够适应意大利语发音,并能够大概理解范文的含义。在第二步骤中,教师开始对句型和重点词汇进行讲解,逐句讲解生词和语法,要求学生能够对句型进行变换造句。第三步骤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设计作品,拟定设计说明提纲,教师可以给出开头、中间、结尾的优秀范例,最后要求学生撰写设计说明,并能够背诵或在设计作品展示情景中进行宣讲。教学体验:本次课程要求学生首先对自身设计的作品进行解析,学生在解析的过程中,需要梳理思路,激活已习得的设计类内容,再进行组织和写作,进而在情景模拟中充分地使用,最后可以通过模拟问答、模拟答辩、复述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读写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可以紧密结合学生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内容,针对设计类课程中可能遇到的词汇、句式、段落、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逐一攻破和学期112233课程名称意大利语1意大利语视听说1意大利语2意大利语视听说2意大利语3专业意大利语教师类型中教外教中教外教中教外教学分88666学时128128969696128第二课堂学时128预期水平a1a1a2a2B1B2表1四川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意大利语教学设置外语翻译巩固,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将语言和设计类课程进行交互渗透,并在设计类课程学习过程中立刻使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反复加深记忆,从而有效提高专业意大利语课程学习的成效。

3教学总结

3.1学生感悟

在本次任务型、读写结合型教学研究课题的执行过程中,为进行阶段性考核并总结教学成效,笔者特收集了几位学生的课后反馈。这些学生的课后反馈、学习体会,既可以检测课题导向意大利语教学的成效,也是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宝贵建议,更是任课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拓展思路的重要参考。在课题导向的意大利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灵活生动的形式进行了任务型口语课程的改革。其中的场景模拟阶段充满了挑战性,要求我们既能熟记知识点,又能融会贯通地进行使用。相比平时讲述型的课堂,我觉得学习压力更大,但是收获也更多。(2020级刘美珂)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目的性非常明确,在老师的演示之后我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词汇、句式的记忆,然后运用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我个人觉得任务型的教学模式非常生动,比如在本次“在超市购物”这一章节中学到的词汇、句式,我在生活中就能时常进行运用。(2019级杨潞琪)读写结合式的教学形式,我觉得比普通的语言教学形式更贴近我们的设计类课程。老师讲述的内容与我们的设计类课程环环相扣,我们在语言课程中学习的内容能够被立刻运用在设计类课程中,这也使得我们与设计类课程外教的沟通更加准确和快速。(2017级李雨涵)在写作课程中,老师较为系统地给出了演示,无论是视频还是音频,目的都是使我们能够模拟并且运用。本次写作的主题围绕本专业的设计作品展开,有利于我们将语言课程的学习成果运用于设计类课程中,使得语言课程和设计类课程相辅相成。(2018级何瑞)

3.2发展对策研究

3.2.1搭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笔者建议首先梳理和归纳目前国内意大利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归纳,各大高校可以共同搭建一个系统化、公开化、共享化的意大利语教学资源平台,针对不同类型“专业+语言”的意大利语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教材、在线课程、教案、词汇库、教学计划等内容,可以通过现有的网络课程平台,如雨课堂、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等,进行传播和分享。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被用于各个学校教师的跨专业深造,也可被用于学生的网络自学。此外,教材编写者可根据设计学专业特色编写并发行视频或音频配套教材,以满足课程教学要求。3.2.2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笔者建议打造校校、校企合作平台,对校内教师进行跨专业培训。四川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采取中意教师联合教学的模式,在开展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同时,配备语言教师进行跟课、翻译、答疑工作,并将设计类课堂向所有语言教师公开,语言教师可以通过随堂听课、课下沟通的形式了解设计类课程的内容和进度。经过3~5年的教学实践,这些语言教师已经成长为不仅可以高效开展意大利语教学,而且能够准确掌握设计类课程知识点的复合型教师。此外,各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立语言中心、组织教研室活动、举办跨专业讲座和交流会等,拓宽语言教师的知识面。3.2.3根据专业特性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培养方案国内各大高校都对自身开设的语言类课程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是设计专业外语类课程课时少、开课时间较晚是普遍现象,高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对课时和开课时间进行调整。此外,高校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课外实习实践机会,如意大利驻重庆领事馆组织举行的各种设计艺术论坛、中意艺术交流展览、意大利语文化节、意大利语演讲比赛等形式,均可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掌握意大利语使用技能。3.2.4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国际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国际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的前沿,同时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5]。在中外合作办学设计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除了强调学生对语言和设计学类知识的应用,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中意文化、风俗和历史衍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两国设计艺术发展的历程比较、发展现状以及音乐、戏剧等文化元素来熏陶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可以通过中意两国学生假期训练营、线上交流会等形式,让中意两国的学生深入交流,更好地了解中意两国的人文文化。

4结语

培养“语言+专业”的意大利语人才,对中意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须努力构建系统化、立体化、协同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搭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根据专业特性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培养方案,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实现“语言能力、实践运用能力、跨文化艺术交流能力并存”的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基础。本文对课题导向的设计学类意大利语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复合型意大利语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秦昕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商务意大利语专业复合人才培养对策探索:以经贸意大利语教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9(10):130-133.

[2]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3]郎红琴.论任务型外语课堂教学的多维互动[J].教学与管理,2013(18):132-134.

[4]何强生.国外整体语言教学的3种模式[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117-119.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艺术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22-02

一、艺术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当今社会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英语以其特有的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在当今和未来社会都会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艺术专业学生由于高考时过分关注专业成绩,忽略文化成绩,导致英语基础弱,进入高校之后的英语学习更加跟不上课程进度,形成恶性循环,在英语等级考试,专业发展以及就业问题上因为英语水平不高而造成的遗憾比比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高校中艺术专业的英语学习课堂上,存在着严重的教与学的矛盾。

二、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比较

在高校中,英语学习包括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方面。基础英语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完成,专业英语通过《专业英语》课程完成,现将两个课程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课程性质及开设时间。《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而《专业英语》则定位于专业基础课。《大学英语》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一至四个学期,而《专业英语》一般安排在《大学英语》修完之后,在第五学期。一般院校之所以这样安排课程开设时间,是因为《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需要完成四册《大学英语》的学习,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英语水平,而对于艺术生来说,需达到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合格水平。《专业英语》安排在《大学英语》之后是因为考虑到艺术生能在大一和大二两年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之上进行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的《专业英语》学习。其实实际情况不然:艺术生在高中阶段忽视英语学习,英语基础不牢靠,进入高校学习后,大学英语难度更上一个台阶,需要在高中英语学习基础上进行,然而艺术生在基础不牢的条件下进行英语学习,吃力且无明显的效果,这就使得艺术生挫败感更强,更加惧怕英语,形成了恶性循环,对英语形成了抵触心理。

2.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的比较。《大学英语》的课程大纲是根据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而制定的,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上,也不强调以人为本教学,却是以教师教学方便为本,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教学,却忽视了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本人。自2004年以来,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新《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实行摸底考试分班,分级教学分级考试。分级教学只是第一步,但是分级教学并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效果。对于艺术生来说,学校并没有一个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课程要求。艺术生所用的教材与其他文理本科专业教材一样,其难度大大超过艺术生所承受的能力。而艺术生也使用同样的教材并要求通过高等学校英语能力测试或是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在全国大多数高校里,并没有特别为艺术生定适合他们水平的教材,所以在艺术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矛盾尤其突出。《专业英语》是大学非英语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涉及专业领域的英语教学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是分两个阶段来完成,即基础阶段和专业英语阶段。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保证了学生后两年的英语学习的延续性,是大学英语更进一步的重要性环节。《专业英语》的学习侧重于英语的使用及在专业领域的实用技能培养。学生通过英语的使用来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尤其是翻译与阅读能力。艺术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已经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矛盾,何谈教学要求更高的《专业英语》课程学习?艺术专业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认识到了专业英语人才的缺乏,而艺术生的基础较弱,造成了社会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

3.课程设计模式的比较。一般来说,课程设计模式有三种:以语言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以及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大学英语》的授课模式一般是以语言为中心进行的课程设计,即尽可能地把“目标需要”分析所得到的语言项目变成eSp课程的内容;《专业英语》的授课模式一般是以技能为中心或者以学习为中心,即通过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或者通过动态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相比之下,以语言为中心的设计模式是最直接最普遍的课程设计模式,这种设计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强调语言各技能所起到的作用,相对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也有一定局限性。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关注到学习者与外界一切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

三、关于艺术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相关思考

根据上述比较,笔者认为艺术专业英语课程可以根据艺术专业以及艺术生的特性针,有针对性地开设基础英语教学及专业英语教学,从艺术生艺术专业就业方向考虑,在教材,教法及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改革。

1.优化课程时间及学时的设置。建议《专业英语》课开设于第四学期,即《大学英语》所开设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样艺术生有一个频繁接触英语的环境,对于《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会提高一些。关于学时方面,可适当加大《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时。

2.加强教材的建设。教材建设包括教材的选择和教材的整合以及开发校本教材。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以及专业特性,可以和文理科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难易程度上适合于艺术设专业学生的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以选择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适当加以整合。再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开发适合地方高校专业的校本教材。

3.改善课程设计模式。课程模式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是不同的,有些只是为了基本的英语课程考试,有些为了就业,有些为了出国及专业发展。根据不同地需求来进行课程模式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参考文献:

[1]marianneCelce-murcia.teachingenglishasasecondorforeignlanguage[m].北京:外语与研究教育出版社,2006.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3]刘慧莉.试谈eSp的课程设计问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2).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4

1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期.期待就业的高职学生此时重视的是工作的选择,期待继续进入本科求学的学生此时关注的是升本考试,并积极为升本考试做准备.学生会在潜意识中认为此时的毕业设计仅仅是最后一次作业而已,到最后都会完成并通过.由此可知,部分学生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没有高度的重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1.2毕业设计的选题不规范

在我校进行毕业设计改革之前,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无论是英语教育专业还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仅是从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这三个方面进行选择.但是由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和能力与本科学生有所差异,学生在选题时往往过于宽泛,例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方法”等等,研究后学生对这些题目很难驾驭,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应用时实践中,并且学生的题目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此时的毕业设计与高职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1.3毕业设计的语言不规范

我校在进行改革之前,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要求所有学生用英语完成毕业设计并进行答辩.但是通过指导教师的普遍反映了解到在毕业设计中学生的英语语句表达不通顺,语意表达含糊不清,出现许多语法错误的句子.甚至,有的学生不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出现了“汉语式的英语”.有的学生利用电脑中的在线翻译去翻译毕业设计,出现了层出不穷的错误.

1.4毕业设计的监控力度不够

由于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不高,教师重视毕业设计但是由于指导的学生过多精力有限,学校虽从整体上把握全局,但是没有采取必要的毕业设计监控措施,没有进行及时地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的管理和监控力度不高.

2提高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途径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5

近十年来,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各种不同的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数量已经达二十多本(套)。纵观现行的各种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笔者总结了这类教材的编著和选用的特点,并展开了相应的分析。

1.1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方面没有充分考虑专业的实践性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内容上一般都是以专业知识介绍为主的。然而,这些专业英语教材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宽窄不一,选用的文章多数重理论知识介绍轻实践应用分析。有些教材选取的文章把艺术设计中的主要门类涵盖其中,以话题划分单元。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艺术英语教程》(一共三册)和《大学艺术英语教程》(一共四册)(2009年版),话题涵盖了与艺术有关的音乐、舞蹈、绘画、动画、建筑等各个方面。这类教材包含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十分宽广,然而过多注重艺术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又如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广告英语教程》(2007年版)一书,其教学内容涉及广告、广告策划、品牌管理等,理论性很强,几乎没有涉及广告设计实践。谭淑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程》(2011年版),题材涉及设计历史、设计名家、设计技巧等。明兰主编的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艺术与设计专业规划教材《艺术设计专业英语》还囊括了中国艺术和设计教育等。这一类的教材虽然专业知识范围相对缩小,但仍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没有充分考虑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专业知识点的介绍偏少。

1.2教学内容在语言运用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需求

大多数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都很不理想,虽然经过了一年的大学基础英语学习,他们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学习专业英语的时候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多数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偏重理论知识介绍,选取的文章多来自国外设计网站等其他资源中的英文原文节选,文中的句子较长,生词较多,语法结构复杂,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多数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通过单一的阅读及语法、词汇练习和英汉互译等传统方式来进行英语的学习,缺少对于专业词汇与句型在设计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训练,忽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应用需求,不注意对学生在专业英语听说方面的培养,从而体现不出语言教学的实践性与交际性。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专业核心基础英语》(2007出版)虽然在专业内容方面范围合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介绍并重,但是缺少语言应用尤其是听说应用方面的练习和指导。而重庆大学出版社的《艺术类大学英语》(2011年版)在专业英语的口语能力训练方面设置的模块则值得借鉴。

1.3教材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

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不足,普遍认为英语对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用处甚微。但是他们具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专业学习,专业上的优秀表现带给他们很强的成就感。他们具有活跃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待学习也有特殊的心理倾向。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思想常常呈跳跃性,但条理性不够;个性特点鲜明,开朗活泼,但是情绪容易波动。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思维特点,甚至个性特点,应该在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充分予以考虑。然而,如今市面上多数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编排上仍是以纯文字的篇章和练习为主要呈现形式,极容易使艺术设计类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倦情绪,削弱了他们对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笔者在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中,使用过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广告英语教程》(2007年版)一书,学生普遍认为课文编排上缺乏有趣的图片等其他内容呈现形式,一看就觉得课文内容很难,学习不久之后就开始转移注意力了。

2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建设设想

2.1教材内容在专业知识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专业英语教材是艺术设计类学生通过专业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平台。专业英语教材应主要采用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文章,但是应当根据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涵盖学科内的各个专业涉及的主要方面,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室内设计、展览设计等,不宜太过宽泛。同时,文章内介绍的专业知识应难度适中,与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内容有所呼应,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性的文章宜选用最新的艺术设计资讯,从而保证设计思潮与技术的前沿性,以便开拓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还应增加一些与理论性文章相互关联的实践应用性的文章,例如,设计思路的形成、优秀设计作品赏析、设计软件的更新介绍等。在文章内容的比例上,力求理论性文章与实践性文章的比例合理分配。在实践性文章中,可介绍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材料、设计中的各种操作等相关词汇和表达,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营造一个熟悉的专业实践环境。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材,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国外最新专业设计理念与技术革新动向,也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专业英语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2.2教材内容在语言应用上阅读与听说相互支持

考虑到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专业英语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时应当选用生词量适度的专业英语阅读文章,对长难句和复杂语法结构进行必要的注释和练习,降低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语法和词汇功底,继续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时应当训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专业英语文章内容做笔记、写提纲,培养学生对内容熟悉的有关专业的文字材料的英汉互译能力。此外,为了给学生创造运用专业英语的环境,增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时应当增加听说板块,听力内容可以是艺术设计相关主题的简短会话、报告、讲座、新闻等,口语练习可以是艺术设计相关主题的作品展示、艺术家介绍、话题讨论等。听说板块的内容与阅读板块的内容相互呼应,在专业词汇和普通词汇的拓展上相互支持,提供给学生反复练习和使用的机会,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又使学生在交际和实践中为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应用专业英语做好了准备。

2.3教材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文字与图形相互补充

针对上文分析的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特点,甚至个性特点,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当更加丰富多彩,而不仅仅是纯文字的阅读文章和练习题。对于艺术设计类的文章而言,纯文字的理论讲述显得生涩难懂,应该适当地配以图片或图形予以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文章核心内容的图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也能激起和保持艺术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艺术设计类的实践性文章,更应当充分考虑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较强的图形思维能力,将文章中提到的实践操作通过相关的图片或者图形与专业英语词汇相对接,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专业环境中加深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图形对文字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文字又对图形中反映的信息有系统的描述,这样的教材内容呈现形式考虑了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3结语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双语教学;学生需求;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68-02

一、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200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在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作者单位也积极响应该《意见》,从2003年秋试验开设双语课程,时至今日双语教学涉及的课程已遍布各专业培养计划方案,涉及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

期间,学校为鼓励双语课程建设,从激励与考核两个方面着手,提升了专业培养计划中双语课程的占比。其中,激励措施包括工作量、建设经费支持、教学成果奖报批、双语教学示范与师资培养等等;考核措施主要是针对学院层面的,包括双语课程占整个培养计划的比重、新设双语课程的数量,以及课堂教学全英文课程的占比指标等等。

随着新教师的不断加入,学校持续实施的各类教师培训,以及专业教师硕博占比显著提高,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及其他语言授课的教师数量逐步提升。这些都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

在校本科学生也对双语课程由陌生且排斥,转变为欣然接受,并认为双语教学已成为其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在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二、双语教学现存的问题

通过对师生的深度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开课教师占比低,教师积极性不高。近来只有所谓的全英文课程才有一定的奖励与经费支持,这让不少专业教师知难而退。即使是开设全英文课程的专业教师相当部分仍是力不从心。

2.双语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偏离。若教师讲授较少的专业知识而多使用英语授课,学生学习难度不高,但学生因专业知识较少或其他相关课程已涉及部分双语授课内容,认为设置这样的双语课程必要性不足,学习积极性较低;若在双语教学中讲授母语授课下应有的专业知识量,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学习已经比较困难,英语又多加了一道屏障,学习积极性亦受挫。

3.开课教师的英文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少数专业教师具有国外访学甚至授课的经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良好,或者具有口译等资格证书。更多的专业教师只有短暂的国外学习经历或者没有类似的经历,能将英语作为工具,熟练地使用并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其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方面。

4.在低年级开设双语课程的效果欠佳。部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被设置为双语课,学生接受度不高。其一,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在基础缺乏的条件下,使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多数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挫折。若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势必影响未来的专业学习与深造。其二,低年级本科学生还在修读大学英语,整个培养计划中英语学习出现了重叠。

5.双语教学教材来源繁杂且质量不高。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有的是原版教材,有的是国内自编教材,也有的是由教师整理的讲义。原版教材与现有的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衔接不好,国内公开出版的自编专业英文教材,编著质量不高,尤其是专业程度高且受众较少的课程的配套教材。

6.教师主导课程设计,忽视学生需求。双语课程是由教师自主申报并建设的,而且教师申报多依据自己的专长,于是双语课程设置呈现散点分布状态,教师授课也是各自为政。双语教学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双语教学的接受者――的需求。

三、调研问卷设计与分析

通过双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调查小组设计了调研问卷,包括四大类问题:(1)个人基本信息;(2)学生对双语课的需求;(3)学生对课程授课的要求。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257份,因为调研问卷发放与回收比较及时,调研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调研问卷涉及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分别涉及了两类问题,其一是学生是否想要学习双语课程,其二是学生修读双语课时的学习要求。

1.学生对双语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的需求。首先,65%的被调查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有必要的。其次,被调查者中的72%认为双语课程应尽早开设。再次,关于双语课程的数量,25%的学生认为应该浅尝辄止,一门就可以了,28%的学生认为应该是两门,认为双语课应该占所有专业课程的四分之一的学生有30%,其余学生认为更多的双语课程数量也是可以接受的。大体而言,多数学生认为双语课程的数量不宜太少。这可能与目前社会工作岗位技能、中国开放程度与学生的视野等相关,体现了学生对语言技能方面的要求。

2.学生对双语课程教学过程方面的需求。首先,关于课堂讲授采用的英文比例,半数以上的学生认可基本使用英文授课,而关键部分需要使用中文讲解。学生更倾向于教师使用英语进行表述,但若涉及课程核心内容或难点内容,学生认为教师仍需使用中文进行表述。在课程资料都是英文的前提下,学生对于全英文授课和全中文授课的接受度都很低,不超过15%。

其次,77%的学生认为在双语课程中需要中文辅助,这也是本文将所有的部分或全部使用英语教学的课程统称为双语课程的缘故。因为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过程中会在不同的环节借助中文资料,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与理解程度,尤其是专业知识较为晦涩与深奥时。

再次,在双语课程授课结束后,学生的课后复习过程常会借助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资料,其中以中文为主和以英文为主的选项占比势均力敌,分别为50.5%和42.4%。只有不足8%的学生会仅通过中文资料进行复习。这说明,学生基本能够围绕双语课程要求展开学习,而不会偏离双语课程设置主旨,但显然中文资料的辅助功能不可或缺。

四、双语教学改进建议

1.构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1)学生专业学习需全程浸润在双语教学环境中。建成连贯的全程双语教学浸润氛围。所谓“连贯与全程”是指双语课程建设应改变既往由教师申请建设即可,全凭教师的知识准备与兴趣,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克服双语课程选择与双语教学设计中的随意性,打破双语课程设置与双语教学各自为政的现状,形成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等渐次深入的双语教学趋势,而且每个专业都应围绕其知识结构主框架,选择恰当的课程。(2)双语课程体系设计要体现循序渐进的理念。当下的双语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该类课程适合安排在大学英语教学之后,但双语课程体系需要提前铺垫。①在专业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基础选修课中,提供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推荐国际原版教材,由教师区分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重要性,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指引。②随着学生对基本的专业词汇与专业知识熟悉后,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选择适合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③鉴于学生对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选择权差异,专业必修课被设置为双语课程后,其双语特征应倾向于体现在英文教材、英文教辅材料、英文课件、英文板书等,同时控制英文授课的占比,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不具有选择权,所以需要体现一定的普适性;而专业选修课被设置为双语课程后,可以将英文讲解占比提高,甚至全英语授课,但应该能够提前使学生获得课程相关信息,以便于学生选择。

2.双语教学的教师资质设置。教师应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量力而行,这既是对高校专业管理的呼吁,也是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在全程双语教学与循序渐进的设计理念下,可以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与英语积淀,选择恰当的课程,投入到双语教学中。建议口语好的专业教师开设英文授课(主要是口头表达方面)比重较高的双语课程,甚至全英文课程,而其他专业教师,从英文教材、英文教辅材料、英文课件、英文板书,以及较低的英文授课比重等体现课程的双语特征。

3.双语课程的教材选用。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双语课程的教材应以选编原版教材为主。其一是原版教材在教学体系、内容设计与表达习惯等方面都不太适合国内的双语教学,其二是自编教材面临实力不足,尤其是一些难度大且受众较少的专业课程。所以,建议双语课程授课教师在遍读原版经典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恰当的专业内容以满足教学需要,同时,请相关原版教材信息提供给学生,以便于其进一步拓展学习。

注释:

①本文将部分使用英语和全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课程统称为双语课程。这主要是考虑即使是教师在授课过程、教材与教辅资料设计中全部使用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多数学生仍将在课外通过多渠道,如网络、教辅材料等等加强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②感谢k20130301金融专业全英语系列课程建设(含子项目k201303001《期货与期权》、子项目k201303002《计量经济学》、子项目k20130300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本研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小红.我国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误区与应对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15).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7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从科目选择、教材、教学方法和成功保证等方面对高职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方法并介绍了笔者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科目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自觉性较差,而计算机类课程中有些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如.net、Java和UmL等,这类课程用母语讲授时学生都感到抽象难懂,双语教学难度更大,学生往往会失去兴趣,拒绝接受,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选择相对容易、内容的条理性和规律性较强的课程作为试点,如“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导论”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等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经典的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程序设计算法和思想的入门语言,讲授的是语法规则、程序结构和思想,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这门课,很适合于双语教学。“SQLServer2000数据库”课程研究的是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和应用,操作性强,是微软mCDBa证书必考内容,学生参加考试都是英语答题,因此课堂上用英语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计算机导论”主要涉及的是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应用,知识通俗易懂,比较适合作为双语教学的起点课程。在科目选择时,还应考虑到教师的情况,要选择用母语讲了三遍以上的课程,因为只有这样,教师用双语教学时才能够驾轻就熟,重点突出,不用考虑课程知识本身的问题,集中于英语的表达。

2教材选择

教材的选择要视学生的情况而定,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而且课程专业知识有一定基础的,可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否则最好一本原版教材和一本对应的中文版教材。当学生用英语难以理解时,可以参考一下中文版教材。

原版教材要选择内容新颖、难度适中,最好是国外知名高校使用过的经典教材。如计算机导论课程可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的教材《Computeressentials》,该教材紧密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操作中的共性问题和现代计算机的新观点。另外,一些国外计算机厂商的原版认证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双语教学教材,如“SQLServer2000数据库”课程可采用微软原版的培训教材。

3教学模式与方法

双语教学与普通教学有相同之处,当然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学生除了专业知识是新的外,语言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式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前半学期可以是老师先讲一段英语,然后再用中文解释一遍,这样让学生一开始有个过渡适应期,后半学期则采用全部英语教学,但对一些关键术语、技术还是要用中文解释一下。对于基础稍差的班级,全部用英语教学是行不通的,必须以母语配合,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段话、一句话、一个单词都可以,只要开口说,就要受到表扬,记入平时成绩。讲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反复强化常用的专业词汇,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用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要给出一些中英文参考书、国外英语网站等,让学生课后去阅读,辅助学习。

除了使用原版教材外,还应采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制作英语教学幻灯片、Flas和视频演示教学等,还可利用网络与学生课后保持联系,解答疑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收集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作业和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用英语布置作业和命题,要求学生用英语解答。在考核形式上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非传统的方式,如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和论文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如计算机导论课程,我们采用小论文方式,3~4人一组,就某个专题去收集信息、提出观点、展开论述,最后每组上台用英语答辩,学生兴趣很大,效果较好。

4双语教学成功的保证

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首先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教学能力,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最好是具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或来自于海外的大学教师、大型外资企业的研究人员。这些师资的特征是英文流利,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能站在学科国际前沿。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这类教师较少,很多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薄弱,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引进和培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采取措施引进国际化师资,另一方面加大对专业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我院在这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如每学期对专业教师开设英语口语班,暑假开设全封闭英语班,每天8小时强化英语,共一个月,效果非常好。另外每年派一批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半年至一年。其次,采用双语教学的班级不宜过大,每班不要超过40人,这样便于教师管理班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发言。再有,要创设一个双语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学校、班级的环境设计和校园文化都要精心设计,体现双语,课前、课中和课后也都要让学生接触到双语,沉浸在双语的环境中。课后除了参考资料外,还可以建立课外兴趣小组,请国外学者开设专题讲座,组织一些课余活动,如收看英语影视节目、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等。还有,双语教学的课程不能太难,一定要由易到难,要时刻关心学生,逐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双语教学的成功需要学生的配合。计算机专业原版教材内容丰富,教师只能讲解其中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课外认真理解相关内容,另外,原版教材中的有些实验,特别是开放性实验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完成。

5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使他们能阅读原版资料,了解国外最新技术成果,这一点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双语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使教师能了解国外最新的教学和科研信息,更有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可以说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因此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该实施双语教学,使高职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林华.浅谈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4-17.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8

中图分类号:G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6-0220-02

0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而具有突出的专业文化素质与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则是拥有全球化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的两大要素。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各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

在经济与科技竞争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潮流的影响下,教育部于2001年8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2]。有学者[3]指出,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1现状及问题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必修的系列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开课的先后顺序,一般包括《C/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由于该类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多年来相关的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等内容受到国内各高校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1.1教学现状

我国许多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已开展了双语教学,部分高水平大学已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全中文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相对而言,985和部分211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比例要超过普通地方院校。与国际主流趋势相比,我国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双语教学仍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存在。这种现状并不利于面向全球化和国际化竞争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

1.2主要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较之以往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受教学体制、教育观念、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影响,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总结起来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1)投入较大而产出较小,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与全中文环境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w相比,双语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英文讲授、课件制作、教材教辅资料编写等环节,教师需要投入的工作量至少数倍于中文教学。在当前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和职称评定机制的压力下,教师需将工作中的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当中,而双语教学工作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又不足以吸引教师,从而导致大部分教师对待双语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2)部分学生对于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抵触心态。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来自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尤其是在英语运用的听、说两个环节存在较大问题,而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听懂教师的讲授并可以采用英语提问,这给教师和学生的双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经过若干次课堂双语教学以后,部分听不懂且说不出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双语教学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从而导致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尚不如完全采用中文进行教学的方式。

(3)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连续性。计算机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包含多门课程,从而要求具有稳定的师资队伍。然而,受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员变动等方面的影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具备英语授课能力和程序设计语言讲授能力的教师人数较少,从而导致一些课程在某些年级某些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而在另一些年级和专业又没有开设双语教学的情况。这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连续性,往往会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持续开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对策与建议

如上文所述,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并采用有计划、系统化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整体学识和语言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技术发展与行业准入的客观要求。因此,在计算机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刻不容缓。考虑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实践经验和成果,建议采用以下策略加以解决。

2.1分班教学、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由于客观上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存在差异,采用统一的双语教学显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类教学[5]。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和需求分析后(见表1),提出分班教学、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策略。

通过分班教学,采用三级阶梯型教学。a类型班级的课程讲授、实验环节和考核过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主要面向英语基础较好或具有强烈需求的学生。B类型班级主要针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采用部分内容英语授课、部分内容中文授课的混合模式,其实验和考核过程环节具体采用哪种语言,可由任课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定。C类型班级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完全采用中文进行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分班教学模式,这里的分班教学,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升入或降入不同等级的班级,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建议学生升入或降入不同等级的班级。这种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当前学生的具体需求。

2.2加大激励措施、提升教师能力、打造稳定队伍

高水平的稳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首先,需要提高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激励措施与机制方面对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例如,优先推荐和资助双语教学课程的相关教研教改课题立项、较大幅度提高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加大双语教学在职称评定体系中的权值等。这些问题如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有效提升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课程培训和再深造。例如,将教师派遣至英语系发达国家的知名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进行课程进修和学术访问,从而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和专业知识层次,使教师更好地掌握英文授课的方法和艺术;定期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研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等等。再次,高校的教务部门、人事部门、教学学院、专业系部与教研室等应形成和建立良性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针对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或培养2~3名教师,从而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确保双语教学工作能够在计算机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得到持?m的实践与应用。

2.3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最终是以学生为实施对象,因而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尤为重要。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语言水平、技术能力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现双语教学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收获,通过实际案例告知学生双语教学在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扫除学生主观上存在的对英语授课的抵触和恐惧心理。多项事实证明,一旦成功激发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兴趣,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将远超传统的中文教学。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高职英语情景模式文秘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83-02

一、文秘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高专高职内部的英语教学和普通高校英语教学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最大的差异性为高职英语将市场实际的应用作为基本的指导方向,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受教育者具有实践、应用、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高校的教学比较重视系统理论性知识内容的学习,所以高职高专的文秘英语教育工作更加重视实践性。文秘英语教学中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作为基础,整个的教学过程为教育学生主体完成一件工作的同时获得工作成果而展开完成的程序,教学过程特点要求教育人员需要有专业的素质、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实践经验,准确及时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要求高职学习的课程安排需要尊重系统性原则,考虑学习者的实践性。系统化的教育后,受教育人员准确掌握技巧,在自身的实践应用中融会贯通。

经过实践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高专院校的文秘英语教学最根本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翻译涉外英语、阅读的能力,使用英语进行写作,具有口语交际能力。通俗来讲,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让学生在工作中胜任秘书的职务。文秘英语教学和普通的英语教育之间也有差距,文秘英语偏向专业方面的知识,含有文秘专业基本的、通用的各种英语对话,日常事物商务英语、公关礼仪英语、涉外常用语等等,教学工作不仅需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分析、重点语法分析,同时需要将综合性的知识使用到实践中,发挥自身的文秘职能;在秘书实务角度分析,秘书的基本职能是实用性,秘书学专业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懂得文秘工作的理论内容,具有实际的工作运行能力。高职的文秘英语教学核心在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利用具体的实际文秘教学实践经验或是案例,让学生快速学习内容,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二、如今高职文秘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

多年来由于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班级的人数逐渐增多,在利用黑板或是幻灯片为基本模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实际的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目标要求。由于教育环境的作用,部分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总体水平低,同学的文化知识基础弱,英语水平具有明显差距性,后期的几年教学时间内,老师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通常方式为课堂上对于英语语法的简单讲解或是分析,然后对于学习内容进行逐一的翻译,课后安排作业,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完全忽略学生主体的应用能力培养,没有将英语教学和文秘教育合理联合,导致实际的教学和专业内容脱离,体现不出高职学校的根本教学目标。高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全部的课程之后仍旧是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完全无法实现交流沟通,根本不能胜任工作中的需求,导致就业问题进一步加剧。哑巴英语教学模式非常普遍,多年来严重影响教学水平的提升。高职专业教学的技能和知识无法利用到自己工作环境中,导致文秘专业逐渐不被选择,陷入到恶性循环状态中,该专业极有可能面临着边缘化的趋势,这和原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完全是反方向的。从就业形式方面分析,文秘专业毕业的学生如果英语水平高,就业几率和升职可能性更高,对于用人企业的吸引力高,在获取薪资待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反之如果英语水平低,甚至会丧失被选择的机会。

三、情景教学法

知识的学习不能够完全的依靠教育者的传授过程,需要配合设定的教学情景,让学习者能够在自身实践和其他人员的共同帮助下完成。情景教学法的基本过程是建立具体情景,通过实际情景引出具体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师生之间或是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最终把握知识获得实际应用能力。在相对真实的背景环境下,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通过主体的研究分析,或是利用互动的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最终通过有效评价,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总结经验。情景教学的特征在于通过具有感染力的真实状况或是利用虚拟环境,确定把握教学方向,吸引学习者的关注和兴趣,通过设定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文秘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提升,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老师不仅要专业知识丰富,同时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要好,将教学关键知识点和实际情景结合到一起,设计出符合的情景,为学生应用构建科学的平台。

四、情景教学法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

1.高职的教育理论体系不合理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内部的主义理论体系是不科学的,和文秘专业之间的实践应用具有明显的偏差,造成教学工作中过分重视形式化,教学手段大部分是形式上的一种简单模仿。课堂上经常发生教学边缘化或教学游戏化的问题,老师们的设计工作没有明确目标性,脱离专业内容过远,课堂上重视情景的构建、游戏过程的建立,和教学内容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点,造成课堂上娱乐性高,实际效果较差,学生的热情虽然被提升,但是和基本的教学效果背离。发生类似的状况,不能够单一职责老师的问题,从源头上分析来说是由于教师的构建主义理论体系无法科学系统化,实践的经验少,在使用情景教学中过分重视形式,忽略了总体的应用。

2.角色分配方面的问题

高职高专的文秘英语专业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在角色分配方面是有明显问题的,基本表现在参与面过窄,课堂总体互动性较低。老师通过自己主观的判定选择出适合的同学或是自愿参与的学生加入到模拟中,这种选择形式会让情景教学进入到一定的误区中,对于整个班级的互动性造成负面影响,长久下去甚至会导致学生成绩出现两级分化问题。因此情景模式教学保证角色分配的科学性,积极的鼓励课堂上的每位主体加入到情景模拟中,配合利用任务式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参与,让不同的学生都加入到学习中,成为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要充当观众。利用角色转换促进相互之间的促进和激发,避免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打击。

3.教学设备和环境的限制

受到教学资源环境的影响,高职学校文秘专业教学中能够利用的道具或是资源较少,不能够直观有效的展开教学演示,学生对于部分知识的理解出现问题。例如建立订单处理的教学情境中,订单处理的理论过程学生们是能够理解的,然而处理环节中通常会涉及到系统程序或是各种突发状况,无法提供系统就会造成一定的失真性。教学情景的设计融入仿真环境中将获得更好的效果。此外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和文秘专业知识的结合性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专业水平差,无法满足实际的岗位需求,也是未来文秘英语专业教学改善必须关注的问题。

五、情景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体验式教学

语言知识源自生活,英语学习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之间的沟通互动,本质上看是一种沟通的手段。秘书人员是连接外部和企业内部之间的桥梁,专业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必然需求。情景教学如何设计出英语教学环境呢?通过情景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将学生合理的带入到设计好工作情景或是环境下,在这种仿真的状态下,促进主体的表达和体验,保持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英语学习将变得更加简单。举例说明,老师根据专业教材中的工作环节设计情景,提前安排问题让学生们有所准备,之后在课堂上展开角色扮演。通过对于文秘常见工作情景模拟,商务会议、单位聚会、组织会晤、接听电话等等。让学生设计语言表达内容,合作表演。不仅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练习英语口语,实现多方面教学目的。

2.适当利用游戏设计情景

从年龄的角度分析来说,高职学校的学生喜欢游戏性的情景设计,游戏是通过愉悦的氛围学习专业化的知识,合理利用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实现全面的发展。在游戏情景中让学生的思考、学习、练习、娱乐结合到一起,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效果。老师需要重视学生们的反馈,结合实际效果不断的调整设计方向,重视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把握整体设计的大方向,避免出现娱乐大于教学的状况。

3.有效利用科学技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内部已经配备多媒体教室,文秘英语专业教学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网络资源和教学内容结合到一起,充分利用海量数据信息,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各种媒介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合到一起,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多元化、立体式、方位化。老师设计多媒体课件,对于情景内容的有效设计,提供给学生自我学习,建立情景的可能,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具体的、准确的表达知识逻辑结构,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举例说明,在学习企业会务接待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设计好的静音视频,让同学们通过视频情景构建语言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表演,最终通过播放原声视频纠正自己的不足,针对性的突破学习,如此生动具体的学习方式,必然提升教学效果。

六、提升情景教学法应用的建议

1.提升教师水平,有效引导角色

文秘英语是具有实践性的一门课程,教学模式想要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首先文秘专业的教学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对于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研究和掌握,不断的促进自身进步。上课之前对于专业知识内容反复分析,寻找关键部分,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出合适的情景模式。根据不同学生主体的状况,课堂上灵活的变通,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参与程度,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引导性地位,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有效的分组,促进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亦师亦友的教学关系,实现双方面的共同进步。

2.提升就业素质

英语文秘专业就业中学生需要具备专业的听说能力和实践处理能力。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性词语,在学习英语基本词汇前提下,尽可能提升专业词语的掌握量,学习部分的急用语和常用语。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日常中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带领学生学习西方专业的关于市场调研、企业管理、金融国际等角度的英语数据;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文秘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情景模式法,激发学生的自我表达欲望,通过小组合作、案例教学和情景模式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关注基础能力培养,逐步的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保证学生择业过程中能够自由的表达交流,日常课程中要重视听说方面的专项培养,通过实践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大范围、多角度的学习营造听说氛围,学生参与到实际模拟训练中,提高听说水平。

3.提升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内和国际社会的交流程度日渐加深,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需求程度增加,从事文秘专业的人员角度来看,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语言能力,还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面,开阔的视野,对于部分国家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各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要素具有了解,这样在交流中才不会出现偏差,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秘英语教学中情景模式教学必须保证多元化,关注语言知识背景的嵌入,情景设计中要符合语言背后的文化时代背景,尊重不同语言的使用差异性;此外关注文化背景输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宗教习惯、语言发展历史、地理环境等。课堂教学后提供给学生部分的专业化资源,例如网站链接、视频文件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需要自由的选择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学校举办专业的讲座,定时定期的聘请专业的人员对于教学进行总结性分析,或是组织课外活动,举办英语沙龙、组织英语晚会等,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真正为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4.重视理论实践的衔接

高职院校文秘英语专业教材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实用性和实践性,争取应用版本新颖、理论实践结合性好,方便教学操作的教材;课时设计中将理论学习课程时间和实训时间比例有效协调,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学校内部建立专业的模拟教室,将文秘英语从业者作为核心,通过实际的情景模拟促进学生学习商务谈判能力、学习秘书礼、公关知识等多方面内容;院校和部分的企业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缩短院校教学和社会应用之间的差距。

总而言之,未来高职高专文秘英语教学中配合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合理利用情景模式化教学方法,学校方面强化实际的教学设计工作内容,制定完善的教学文化体系,提供足够的设备资源,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芳.关于高职院校文秘英语情景化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

[2]倪蓓蓓.情景化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文秘英语的应用初探[J].教学研究,2015.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多媒体;双语;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张健(1981-),男,湖北武汉人,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湖北 荆州 434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研项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2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48-02

当前,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数字设计的迅猛发展,市场上对于掌握该门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无疑对高校计算机与信息学科专业(尤其是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方向硬件开发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形势、积极变革,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课程作为长江大学工科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集成电路数字系统设计能力起到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引入双语教学模式,加速课程新体系建设,是提高学生硬件设计理论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主要讲述硬件描述语言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技术;它体现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高度融合,并在前沿应用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一直以来,计算机专业该课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致明显滞后于学科自身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该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另外,该技术所涉及的VHDL语言编程和工具软件都是基于英文环境的交互界面,学生在使用软件进行程序调试和综合仿真时,由于自身英文水平的差异导致无法快速上手;因此,在该门课程教学中推行双语模式势在必行:将双语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可增强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原版英文教材的习惯和提高使用英文版软件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专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材及教辅资料的选用

在教材的选择上,任课教师选用2本英文原版教材——《Digital

SystemDesignwithVHDL》和《VHDLprogrammingbyexample》作为互补。教材分别由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系高级讲师markZwolinski和美国eDa电子工程知名专家DouglasL.perry编著,该教材均为国外电子通信与计算机硬件设计专业教材,同时也是国内电子类高校重点引进的原版教材(附中文译本),为学生和从事集成电路数字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该书将数字系统设计原理与VHDL使用指南进行了有机结合。经过近些年的试用,师生反映良好。

另外,教师通过收集大量图片、FLaSH动画、altera公司iC芯片数据文档、知名专家专题讲座、培训中心授课资料作为教辅资料来对课堂上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以此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教学信息量。

三、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按照讲授范畴具体分为硬件描述语言、案例编程实践两部分。这两部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部分: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pLD硬件特性与编程技术、VHDL基础;第二部分:组合数字系统设计;第三部分:时序数字系统设计;第四部分:Quartus9.1版本软件使用;第五部分:有限状态机、VHDL综合、测试设计;第六部分:系统设计。以上授课内容的编排将数字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流程很好地贯穿在每部分之中。

针对双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分析总结双语教学新模式与传统汉语教学模式间的差异,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原则;采取案例分析、团队协作、项目驱动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采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板书、作业和考试用英文,课堂授课采用英语口语与汉语相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融为一体:营造活泼、积极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其中。如开展专题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程鼓励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课后布置任务;学生课后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答案,写出研究报告。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部分理论课程安排在实验室进行,一人一机,先理论讲授后实践,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接受理论知识。实验教学中的部分环节也引入双语模式。实验讲义中的内容:如目的、要求、预习资料等采用英文讲授,借鉴国外高校实验范例中的部分内容,在实验报告环节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完成,掌握和提高专业词汇运用与写作能力。

开展“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试点活动,倡导团队协作。在授课过程中可穿插数字系统综合设计工程案例分析活动,3~4人编为一组,效果评价以组为单位;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安排总体架构设计、硬件开发、软件设计的人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只从旁指导,尽可能让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独立完成全过程,最终由组长进行申述答辩;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不仅能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同时也感受到了齐心协力、相互协作这种高效率所带来的效果:使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功的快乐,也可在其中发现“拔尖”人才,为后续的个性化进阶培养储备力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强化“拔尖”人才培养力度。遴选出来的优秀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条件地开展高层次的课外创新试点活动。教研团队精心设计创新实战项目,努力为他们提供创新训练的条件与环境,在项目驱动方式下提高学生创新水平,强化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拔尖”人才。

重新设计考核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闭卷+开卷+作业+课堂表现”的考核方法。期末采用闭卷考试(中文命题)。平时小测试采用开卷形式,全部英文命题,可中文答题,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动手能力,以便及时了解双语教学效果;作业一律用英文布置,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堂表现主要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考查学生学习内容和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按照不同比例给出课程的最终成绩。

平时授课中通过不定期的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每一届授课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及时获取学生反馈,不断改善教学方式。

四、教学效果

近几年,项目组在计算机专业2008、2009、2010级学生中开展“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本课程双语模式的实施反映普遍较好,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和丰富性、知识的新颖和系统性、能力培养的切实可行性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

同时,2008级学生测评分数为88.6分;2009级学生测评分数为91.3分;2010级学生测评分数为89.5分。通过对学生们的调查反馈得出: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他们快速融入硬件描述语言编程和工具软件的使用环境中,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对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促进,增强了他们阅读原版英文资料的能力,也有利于跟踪现代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校内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同行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方式新颖、有特色、有创新”,是一门特色显著、教学质量高的优质双语课程,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教材建设方面

引进的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的侧重上与原先使用的教材有所不同,这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有差距,因此授课是中、英文教材并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不便。教研团队计划用半年时间编写出既有质量又适应该门课程教学的、与原版教材配套的英文版教学参考书。

2.教学条件建设方面

由于本课程讲授中需要大量的程序板书与测试仿真实操,可考虑在实验室开展教学,一人一机,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可让其他的教学活动参与进来。

3.教学方法研究方面

遴选适合的数字系统设计开发专题更好地开展课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试点活动和课外创新试点实践。课堂上根据授课进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考虑选择国外经典电子系统设计实例来锻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针对创新活动可选择综合度更高、挑战性更强的设计案例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积极的团队协作意识。

4.教研团队建设方面

如何进一步提高主讲教师和相关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任课老师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师英语听说能力关乎到双语教学质量的优劣。应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调研和研讨;若条件允许,可聘请国外几家大的CpLD/FpGa芯片公司的驻华外国工程师来校讲学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杨保华,李淮江,赵鑫.《数字电路》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83.

[2]郭杰荣,蔡剑华.“电子设计自动化”多媒体双语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4):88-89.

[3]柴雅静,杨同忠,刘燕.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双语教学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4]张朝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3).

[5]Victorp.nelson.DigitalLogicCircuitanalysis&Design[m].prenticeHall,1995.

[6]markZwolinski.DigitalSystemDesignwithVHDL[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杨保华,李淮江,赵鑫.“数字电路”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

[8]蔡剑华,郭杰荣,曹斌芳.“eDa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