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运营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1:58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1

第一条为加强公营车辆技术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根据行业管理部门有关精神,结合我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车辆管理

第二条公营车辆机务工作归口机务处管理。

第三条公司办理完毕车辆入户、营运手续后,调拨到各相关车队组织运营。

第四条机务处及各相关车队应建立完善的车辆技术档案和各项原始记录,贯穿于车辆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内部调动车辆,车辆调出单位必须保证其技术状况良好,不得拆卸、更换车辆任何部件和附属装备,并将车辆相关牌证、随车工具以及技术档案随车移交。

第六条各车队应监督、督促驾驶员做好车辆日常维护工作,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车辆完好率应保持在95。

第七条依据有关技术规定,制定合理的车辆一、二级维护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正常情况下,一级维护停库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二级维护停库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一、二级维护不得占用工作车日。

第八条车辆发生故障,驾驶员应及时报告,由车队机务员负责向维修厂报修。维修厂应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修理,不得有因车辆故障未及时排除而造成车辆停班、误班的现象发生。

第九条车辆途中发生故障,驾驶员应及时向车队报告。车队应及时组织旅客接驳,救援故障车辆。高速公路上发生此类情况,驾驶员应主动配合交警部门妥善处理,不得擅自离开。

第十条车辆发生机损事故,车队应组织技术人员分析原因,评估损失,明确责任。属驾驶员操作原因引发的机损事故,由驾驶员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属维修厂责任的,由维修厂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属其他原因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第十一条驾驶员交接车辆,必须由车队有关人员负责办理交接手续,并做好车辆交接时实时技术状况、油料消耗等记录。

第三章车辆的定额管理

第十二条燃油管理

1、燃油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包干使用,节约归己,超额自负。具体定额指标经跟车写实后另行确定。

2、车辆必须在指定的加油站加油,凭票报销。驾驶员按规定燃油标号加油,车队应做好燃油考核记录。

3、车辆进厂维修,不得使用燃料油清洗零部件。

4、车辆因肇事而导致的人力无法控制的燃油损耗,各车队应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轮胎管理

1、各车队应对轮胎实行“二账”、“五登记”的管理制度。“二账”即必须建立轮胎总账,个车台账;“五登记”即入库、发放、翻修、异动、报废登记。

2、领用的新胎和在用胎应在胎体侧面适当位置烙上由各车队第一个(或头两个)拼音声母、年份和轮胎编号组成的字样。

3、驾驶员应按相关技术要求合理使用轮胎,适时进行翻边换位,最大限度地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4、轮胎定额里程,主要根据厂方的相关技术数据和车辆运行的道路状况确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具体定额标准另行确定。

5、丢胎、爆胎、碾胎及轮胎早期磨损的处理

a、轮胎丢失:驾驶员应按轮胎欠驶里程折算价格的100赔偿。达到定额标准的,每条轮胎按20元计赔,轮辋按原价计赔。

B、爆胎:按欠驶里程的50计赔(属厂方质量问题已追偿的除外)。

C、碾胎:前胎碾坏、后轮并装胎同时碾坏,按欠驶里程的80计赔;后轮单胎碾坏,按欠驶里程的50计赔。

D、因轮胎早期磨损而达不到定额里程提前报废的,驾驶员应按欠驶里程折算价格的50赔偿。

第十四条配件管理

1、配件消耗定额标准,应依据车辆类型等级、车龄和道路状况确定。

2、各车队要建立汽车配件领用审批制度,维修厂(车间)材料室要建立个车配件领用台账,凭单位批准文书发货。

3、建立配件配送物流机制,实行零库存管理。所使用的配件必须保证质量,必须附有产地、合格证等能证明配件品质的相关凭证,做到不是正规厂家的产品不进,无合格证的产品不用。

4、配件消耗实行年度考核制,以定额为基数,实行节奖超罚,奖罚额度另行确定。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款,对责任人处以20__元罚款。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八条款,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罚款。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九条款,扣罚责任人信誉质量保证金200元罚款。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十条款,属驾驶员责任的,驾驶员按损失金额的50赔偿;属维修厂责任的,维修厂按损失金额的100赔偿。

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款,造成经济损失的,由相关责任人负全部责任。

第十九条上述罚款均上交公司。

第五章附则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2

论证专家

应松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法学部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刘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傅士成南开大学教授,法学系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

陈端洪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论证议题

天津市客管办的注销决定属于什么性质;客管办的决定是否合法。

论证事实

天津市客管办于2002年1月23日作出《关于注销天津市诚通运输有限公司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理决定书》(客管字[2002]1号,以下简称注销决定),认定诚通公司存在违法收费、违法签订有关合同等6项违法违规行为,依据《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年检审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天津市公共客运管理处(1998)客管字第12号)及《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建设部、公安部规章)的有关规定,注销诚通公司的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诚通公司提起诉讼,一审法院判决维持被告的注销决定。

论证意见

一、客管办的注销决定属于行政处罚,应受行政处罚法的调整

对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行政处罚,应当从其实质上去认定,然后才去评价其合法与否。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采取了法定原则。该法第三条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据此,行政机关任何行为,不管使用什么名称,只要是基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前提,并具有惩戒性质的,都在实质上构成行政处罚,应受行政处罚法的调整。该法第二章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权。这体现了行政处罚法规范政府的行政处罚行为,制止乱设处罚现象的立法精神。它恰恰表明,在该法规定的处罚种类和权限范围以外设定的任何行政处罚,不管使用什么名目,都是不允许的。如果认为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权限范围之外,另设一个名目的处罚,例如将“罚款”说成“罚钱”,就可以规避法律,那将是对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的违背。

对于注销行为,应当区别情况具体分析。通常,注销行为是基于原有法律关系已经消灭或者在法律上不能继续,而取消业经登记或获得许可的事项。它并非基于相对人违法的前提,也不具有惩戒性质。本案中,客管办实施的所谓“注销”,是以其认定的诚通公司违法为前提,并具有惩戒性质,以“注销”之名行“吊销”之实,实质上构成行政处罚。客管办提出的注销决定不是行政处罚的主张,与行政处罚法的立法精神和处罚法定原则背道而驰,是完全错误的。

二、《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与《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不一致,并抵触行政处罚法;本案应当适用《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规定

作为地方性法规的《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对注销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作了规定:“已经被有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治安许可证的,市公用事业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注销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和客运出租汽车准运证”。该《条例》仅仅规定客运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在被吊销营业执照或治安许可证的情形下,该单位法律人格已经终止或者依法不能继续经营时,才予注销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对于吊销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条件,《条例》第二十八条作了规定:“不按规定办理审验手续的,由发证部门责令限期审验,拒不审验的,吊销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超出上述《条例》规定的情形,注销、吊销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都是违背《条例》的行为。

作为部委规章的《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客运管理机构对经营者)资格复审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不合格的,注销其经营资格证书,并提请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该《管理办法》规定的注销条件,与《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上述规定明显不一致。而且,该《管理办法》是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况下,擅自设立了实质上属于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关于部委规章设定行政处罚权限的规定。该《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应为无效。

此外,按照国办发(1998)86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城市出租汽车管理职能“下放给地方人民政府”,建设部与交通部“均不再承担此项管理职能”。自此,天津市出租汽车管理职能已归天津市政府。相应地,天津市出租汽车管理,包括其经营许可证管理,只能依据《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这一地方性法规;作为部委规章的《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因其部门不再行使相应管理职能而自然失效。

至于《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年检审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审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作为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有许多内容没有法律依据,不仅突破和违反了《条例》和《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而且与行政处罚法直接抵触。因此,该《审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不能作为客管办实施“注销”行为的依据,更不能作为法院审查“注销”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

三、退一步讲,即使依照《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的规定,客管办的注销决定也存在明显瑕疵

首先,依据《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第四条和第九条的规定,天津市主管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的行政主体,应是天津市公用事业行政管理机关及公共客运管理部门,客管办不具备吊销及注销诚通公司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执法主体资格。

其次,客管办的注销决定所列举的诚通公司违法违规事实所依据的审核标准,如“违法收费”、“违法签订有关合同”,明显超越其法定职权,行使了分别应当由物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审判机关行使的职权,并且突破了《管理办法》第八条资质(格)条件的规定。

第三,依据《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客运管理机构对经营者资格复审不合格的,在注销其经营资格证书前,应当“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不合格的,才予注销。客管办作出注销决定前,并没有给予“限期整改”的机会,程序上不合法。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3

1、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产权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构筑了权责明确的经营管理平台,明确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经营管理层)的职权。

2、总结应用了公司核心理念,设计了公司标识,办理了以公司标识作为注册商标的查询、申请和注册手续;设计并逐步开始应用了公司Vi手册,为整体实施公司CiS创造了初步的条件。

3、取得了油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乙级)资质《专项工程设计证书》;管道工程专业承包三级《施工资质证书》;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4、初步完成了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的构建,颁布实施了基本管理制度21项。

5、实施了员工守则和标准化工作礼仪、标准化作息安排、标准化工作程序,员工队伍形成了“议事讲规则、办事讲程序”的风气。

6、全面启动了贯标认证、文本管理、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建设等四项基础性工作。

7、全面完成了**年的经营指标。**年预算实现利润11.3万元。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主业管吃饭,公司管发展”,为公司谋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集团领导要求我们要开风气之先,要做试验田,要做先导队。我们感到,谋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走规范之路、走创新之路,更是要求我们处理好规范和创新的辨证关系。

一年来,我们在以下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企业制度。其核心就是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我们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对公司进行制度性安排,明晰产权、明确权责。

经过反复磋商、细致论证,依照《公司法》的要求,完善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经营管理层)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制订了《公司治理准则》。阐明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投资者权利保护的实现方式、控股股东权利义务、关联交易以及公司董事、监事、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所应当遵循的、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等内容。

**年,我们按照公司章程和准则的上述规定,认真履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三个会议的议题确定、通知义务、讨论方式、决议程序和决定内容都是严格按照《公司治理准则》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至今,公司依法召开了股东会六次、董事会和监事会七次。先后审议通过了公司年度经营管理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公司章程修正案和基本管理制度以及公司项目投资、业务变更等重大问题。

二是构筑企业管理平台,合理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为有效支撑和控制公司的运筹体系,实现公司制度安排,结合公司运营状况,公司依法设置了四个管理机构、四个事业部,办理了6个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经过一年的运行,对管理机构职能又适时做出部分调整,重新任命了2名管理人员。

先后颁布实施了基本管理制度21项,其他工作制度33项。各项工作议题均由程序安排运行。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专业会议制度、工作任务催办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取得良好效果。议事讲规则、办事讲程序的风气在公司逐渐形成。

另外,为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营,公司在机构设置中拟设了公司外部的管理顾问、法律顾问和财税顾问。目前,管理顾问和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能暂时由董事会秘书履行。财税顾问合同已履行了一年,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又对该顾问合同进行了续签。

三是依法规范公司对外事务,完善相关登记和审批手续。

在先后办理了公司成品油经营特许、安全、防火、国有资产、税务登记等十项相关登记和审批手续的基础上,公司取得了油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甲级)资质《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取得了管道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建筑业企业施工资质证书》。

二、理顺公司经营业务关系

公司成立后,投入运营的经营业务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到公司的业务;二是承袭石化产品交易部改制前的债权债务;三是论证实施新的投资项目。

我们感到,在这些业务中,除公司新拓展的业务以外,公司现在的主营业务大部分是从控股单位转移过来的,不处理好产权关系,仅把业务拿来,就很容易导致公司行为不规范,很容易形成翻牌公司。为此,我们重点从法律上理顺已导入公司的经营业务关系:

首先,规范导入公司经营业务。

对油零售业务,公司单独办理了不具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理顺费用核算和纳税体系。对宾馆餐饮业务,公司在办理特业许可的基础上,办理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对其单独核算、集中管理、单独纳税;对汽车修理业务,公司在办理特业许可的基础上,单独核算、集中管理,合并纳税。对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技术服务业务,由公司对外签订服务合同,统一开拓市场、统一核算、统一纳税。

其次,全面实施生产经营指标责任制,规范管理工作。

公司与各事业部签定了目标经营合同,明确了经营目标和考核政策。建立了信息统计制度,从**年7月份开始,每月对各事业部经营、生产情况进行统计月报;收集各部室规范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每月形成公司管理工作动态。通过规范管理工作,有效保证了公司年度生产经营指标的全面实现。

三、全方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没有文化支撑的企业是没有底蕴、没有内涵并不可能超越自我、不可能保持持久发展的企业。公司于**年8月颁布实施了《公司标识总体设计推进计划》,企业文化建设全面系统启动。

在塑造企业文化上,我们注重抓了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抓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环节。

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推进过程,称得上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认识转变过程和观念更新过程。在该不该实施企业文化的问题上,公司管理层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但是,在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实施的问题上,公司上下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认识。主要矛盾,来自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沉淀的固有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对企业管理观念的影响,对企业发展认识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想法、认识,我们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逐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首先是讲案例、谈体会。通过讲雀巢咖啡、完达山乳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谈体会,拓展管理人员的视野,提高其对经营企业文化效果的认识。

其次是办讲座、留作业、写设想。重点讲清楚经营企业文化与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关系,要求管理人员结合公司工作实际谈体会,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再次是算大帐、细对比。算公司标识进行商标注册,从查询到申请到注册投入的直接成本是几千元,对比商标注册完成后,经过法定程序,现在的投入就可以评估,就会收到优良的效益回报。

通过这些活动,公司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有了初步理解。

二是抓公司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环节。

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在公司企业精神、价值理念、发展理念等核心理念的引导下,初步确定了公司“体制性企业文化”、“经营性企业文化”和“管理性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确定了“诚信为本、把握市场、经营创新”等20个主题作为标准。

对这三个层次的文化建设的运行情况,公司及时在经理办公会上围绕“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等三个问题进行了对照检查,并对推进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检查分析,我们愈发感觉到认识的转变、观念的更新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逐步规范。

三是抓企业文化推进与公司管理水平结合的环节。

在半年来的实践中,我们不是就文化做文化,而是在绩效考核、文本管理和贯标认证工作中,以企业文化为主线,把公司核心理念,企业文化核心内容贯穿上述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向实现企业文化的制度化、实践化、教育化、奖惩化、系统化迈进。

比如,我们过去在处理业务中比较善于说“不行”,而不善于说这项工作怎么做“能行”。通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安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决策运行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已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经理办公会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后,会议要求,承办部门拿出建设性的落实意见;承办部门要求,承办岗位拿出建设性意见,责任到人,任务到岗,一级对一级负责,使建议权与决策权、审批权都得到落实。

四、建设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稳定进取的团队是企业不断成功的保证;高效双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稳定进取团队的保证。

首先,建立有效的团队动态管理机制。公司成立伊始,就有目标、有重点地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出发,重点选择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进入管理层。随着业务的开展,公司利用半年工作述职的契机,实行末位淘汰、竞争上岗,末位淘汰1人,团队动态管理机制开始运行。

第二,用制度培养团队自觉行为。一年来,员工守则制度;办公公示制度;出勤打卡制度;升国旗、唱国歌制度;诵颂公司理念制度;工间操制度;部室例会制度相继实施。初步实现了由制度的硬性安排保证公司理念逐步向团队自觉行为的转化。

第三,营造学习氛围和机制。以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契机,公司大力组织全体党员和管理人员收看了开幕式、闭幕式和其他重要新闻节目,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和新,以党委下发的20道讨论题为主要内容,组织学习讨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谋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公司坚持内部培训与外出培训结合,在内部培训中,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讲授了《公司章程》、《公司和公司法》专题等系列讲座。先后有8名管理人员分别前往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江汉职工大学、江汉石油学校等地学习法律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经济法、会计学、财税知识等。有5人参加了大连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班的学习。

存在的问题

从公司规范运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业务拓展不深入,主营业务不突出;二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三是人才培育、培养的方法不多、力度不大;四是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监管不深入,分支机构经营行为存在随意性;五是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创新的思维还没有形成机制,将直接影响公司整体效率的整合。

我们将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下步工作的重点,尽快采取措施,尽快扭转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下步打算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保持持续发展趋势,公司下步的总体安排是以做强为基础,谋求做大。首先是做强,即:合理的制度安排、谨慎的战略选择、全方位地企业文化塑造。其次是在做强的基础上,谋求做大,即:探讨资本运营之路。用规范的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提高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这是公司进一步发展必须选择的道路。按照这个总体安排,公司**年在做好制度安排、文化塑造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要放在战略选择上,具体工作放在业务拓展、市场开发、成本控制、人才培养、文化塑造和股权完善上。

一、关于业务拓展

**年公司业务拓展的目标是: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全面拓展业务范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4

论文关键词资产经营公司法律管理创新

一、高等院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背景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我国高等院校校办产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管理创新。在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下,“单位办社会”的氛围浓厚,各国大型事业单位包括高等院校都设立了附属学校、商贸、食堂等企业。高等院校也设立了印刷厂、后勤集团、实验基地企业。这些校办企业由学校事业法人直接投资经营,冠着学校的名称和资源对外开展经营。2000年后,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校办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教育部、科技部等9个部委下发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进行资产经营公司管理模式的试点。经过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2005年后,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要求全国高等院校设立资产经营公司,进行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到2012年全国高校基本完成了管理体制的改革,设立了资产经营公司。

二、原有管理体制的存在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原有校办企业是学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直接出资和管理,学校直接任命企业管理人员,随意进行资金拆借等。这些企业规模小、效益低、产权结构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济效益低。、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困难,学校对企业历史欠账比较多,经常出现注册资本出资不足、或者注册后抽逃注册资本,与企业进行资金拆借,相互担保。企业无独立财产权,难以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拓展业务。企业普遍无独立经营权。学校将校办企业看成一个一个部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涉企业的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和经营政策。企业管理队伍薄弱,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为学校行政指派的行政中层干部,这些人员大都只有教育管理经验而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同时这些人员大都为事业编制,都以回到学校行政机关为目标。在高校中有不成为的说法,校办企业是行政管理人员的流放地和养老院。由于管理水平低下,经营效益普遍低下。而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债务,由高校直接承担。这不仅浪费了学校宝贵的办学资金,干扰了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秩序,也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

三、资产经营公司的定位和作用

为了克服校办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病,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资产经营公司管理模式改革。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学校依《公司法》成立国有独资公司或一人公司,由该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进行资本运作和技术交易(或称科技成果转化),以参股、控股的形式取得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权,并以行驶股东权的方式来管理下属子公司。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要任务应是管理学校所投资的股权和经营性资产;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孵化科技企业,创办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统筹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学校科技产业化工作;依托校园资源,加速后勤社会化进度。资产经营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对内进行资源整合和市场规划,对外进行经营拓展。资产经营公司管理模式主要特点有:

(一)分级管理

高校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将学校经营性资产委托给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以控股、参股的形式对所属子公司进行投资,以股东权为载体对子公司进行管理。资产经营公司的参股公司、控股公司是《公司法》上的独立法人,可灵活建立市场的投入和撤出机制,并依托自身优势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换而言之,新管理体制形成了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经营公司——子公司的三级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模式是以出资为根据,以股东权依托,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校办产业进行管理的实践。

(二)“防火墙”功能

“防火墙”功能是资产经营公司管理模式重要特点,也是设立资产经营公司的初衷。该功能是借用现代公司法的有限责任制度,以资产经营公司法人为“防火墙”,为学校抵挡法律风险。有限责任是公司法的基石,是指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以其对公司的出资额或其所持有或认缴的公司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除此之外,股东不再对公司以及公司的债权人承担任何责任。公司独立资产是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基础,完备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产生独立的意志,是法律拟制法人,具有法律上权利和义务的能力。根据公司法,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若因经营不善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只以注册资本为限承担承担,换而言之,学校只以其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而不必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不会涉及学校及其他财产。

(三)提高管理效益

资产经营公司公司法上独立的法人,有独立的经营权,可自行决定人事、财务及公司的重大政策,对外有签约的能力。资产经营公司可摆脱学校行政束缚,采取灵活的人事聘用制度,可根据董事会或股东会的决议试行经营者年薪制,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益。

四、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的几点建议

(一)资产分离,避免混同

独立的财产是公司法人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高等院校首先要做好资产的“两剥离”,即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学校资产与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的剥离。进行“非转经”和“清产核资”两个程序。其中,“非转经”应由高校资产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办理报批手续,将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要将经营性资产无偿划转给资产经营公司,做到出资到位,同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一套组织结构严密的自然人来管理公司而形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具体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这也是公司意志独立的保证。高校要根据《公司法》的要求,组建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根据公司法要求聘任成员,减少公司主要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机关领导的相互兼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也应遵守《公司法》中关于董事、监事“竞业禁止”等义务。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5

一、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重新配置工作安排部署

2012年10月9日,成立县到期出租汽车和公交车经营权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按照领导小组安排,对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到期重新配置工作进行积极宣传、考察学习、形成处置方案。根据领导小组安排,通过遴选确定中选企业,督促中选企业全面推进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重新配置工作。

二、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重新配置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处置方案形成

2013年3月14日,我局向县交通运输局上报《关于到期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处置方案的请示》,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重新配置工作拉开帷幕。

1、摸底调查。2013年8月19、20日,10月8日分别召集原金诚、市政公交公司管理人员部分职工到运管局了解情况。主要就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即将到期,政府将无条件收回重新配置,公司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打算,有什么好的建议,我局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上报县政府。

2、考察研讨。2013年9月11日、12日,县政府牵头,组织县财政局、住建局、运管局有关人员赴郫县、双流进行考察学习,并将考察情况向领导汇报。9月22日,县委常委、副县长主持召开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到期处置会议,参会单位有县人大、政协、政府办、财政局、住建局、城管执法局、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运管局、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上基本通过以招标形式确定一家公司经营城市公交线路。我局局长于9月23日召集52队、市政公司管理人员开会,要求各公司将我局初步拟定的《公交汽车客运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和《县城市公交线路规划》进行详细的阅读,并提出意见,明确告知待政府常务会通过后,将按照招标的形式确定经营企业。县政协在9月18日到运管局专题调研公交车经营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并在9月27日的政协主席会议上也对城市公交经营进行了激烈讨论。

3、再次深入公司宣传,摸清人员思想动态。2013年10月11日、12日我局分别到金诚、市政公司召开所有职工会议。明确告知公交车经营权到期后,政府将无条件收回经营权进行重新配置,拟定为通过招标形式确定经营企业,并将我局初步拟定的《公交汽车客运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公示给各公司,要求今后只能是公司化经营,并且只有一家公司经营。15日,我局向县人民政府上报《关于公交公司对公交改制有关诉求的情况汇报》,将在两家公交公司开会收集到的所有情况及时汇报。

4、方案形成。2013年11月3日,我局向县人民政府上报《县到期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处置方案》。2013年7月9日,出租汽车经营权重新配置工作基本结束后,我局迅速启动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到期处置工作,此两项工作都面临打破以前的经营模式,变挂靠经营为公司化经营管理,难度大、任务紧、工作繁重。我局在摸底调查、考察研讨阶段已经在策划处置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多次反复修改,并请教了县纪委、政府法制办、发改局等有关的工作人员,并咨询了律师,一致认为用遴选的方式来确定我县的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业主最符合本县的实际情况,该文件详细阐述了处置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遴选方案及实施步骤。2014年3月7日,县人民政府第16届14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我局上报的处置方案。

(二)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遴选方案实施

1、遴选工作准备。2014年3月12日,我局在知道处置方案通过了县政府常务会后,在没来得急拿到会议纪要的情况下就召集两家公司管理人员开会通报了情况,告知他们不要再想政府会将经营权再次许可给原公司,只有通过参加遴选才能获得经营资格,要求对职工进行宣传,并分头准备参选工作。2014年3月13日《县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资格遴选公告》,四家符合条件的公司(52队、市政)都领取了公告,但在规定时间内只有3家公司(52队、华隆、市政)递交了报名资料,领取了《遴选文件》,制作了参选文件密封后交至运管局。2014年3月28日对递交了参选文件的企业发出了参与遴选的《邀请函》。县委何书记、县政府陈县长、王副县长在遴选文件上有重要批示。

2、遴选工作进行。2014年3月31日,我局向县人民政府上报《关于对县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业主进行遴选的请示》(南运管[2014]75号),遴选时间、地点、评审成员、监督单位等事项,获得通过。4月1日,县政府8楼会议室召开“县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业主遴选”会议,在市交通运输局、县纪委、县检察院、县局、县发改局的监督下,评审小组进行了认真评审,通过统计县友助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县市政公共汽车分公司获得遴选第一名,当代运业(集团)有限公司华隆分公司遴选第二名,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分公司遴选第三名,并于当天对结果进行了公示。所有遴选资料当即进行了封存。通过5个工作日的公示后,4月8日我局召集中选公司开会,要求按照遴选文件迅速开展工作,并将信誉保证金(购车时,自动转为购车款)按规定上交。

(三)新公交车上线经营工作开展情况

1、新车采购。2014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我局多次到中选公司了解工作进展情况,要求公司尽快召开股东会,建章立制,确定管理团队,便于工作开展,督促中选公司自主采购公交车辆,并将公交样车开至县行政中心供大家鉴赏。7月初,中选公司采购的50辆中型宇通专用公交车全部到位。

2、港湾式站点建设。2014年5月22日,县人大财经委到我局调研,指出新公交上线经营前,必须建好公交站台、站牌,避免造成只是换了新车,而运行方式依旧。2014年5月26日-5月28日,我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实地勘验规划公交站台、站牌,并向县人大、政协等有关职能部门征求意见。6月6日,我局上报县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公交站台站牌建设有关事项的请示》,请政府审定在公交站台站牌建设工程中政府需要解决的园林移栽、路灯拆除等实际问题。6月18日,县政府16届19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我局《关于城市公交站台站牌建设有关事项的请示》,但还要经县专委会审定后方能付诸实施。县委常委、副县长多次召集住建局、城管执法局等有关公交站台、站牌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统一思想,通力协作,做好宣传工作。截止目前,我县港湾式站点(城区内)基本建成,等待安装站牌。

3、过渡时期工作安排。2014年5月15日,县委常委、副县长专题研究城市公交改制工作,参会人员有人大、政协、政府办、住建、交通、交警、运管等职能部门人员和中选企业负责人。主要就网络上公交车超载存在安全隐患、新交车型、线路规划、站点建设、过渡期公交车运行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我局根据会议精神,2013年5月23日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公交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强过渡期安全生产工作。

3、新车上线。2014年7月14日,在县政府5楼会议室召开会议,政府办、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局、公安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关于金诚公交公司上访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公交站台建设涉及的相关问题、新车上线前的准备工作等相关问题。7月29日,我局召集张建颖、刘刚在局工会办公室开会,关于新公交上线前的工作安排、站台站牌的修建要加快进度、驾驶员上车前的培训、加大宣传以及及时掌握汇报维稳情况。7月31日,县委常委、副县长在县政府5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人大办、政府办、纪委、目督办、残联、局、交通局、发改局、运管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城管执法局、公安局、交警大队、网舆中心、公交公司参加,关于尽快推动新公交车上线涉及的相关工作,加大宣传力度。8月5日,县委常委、副县长在县政府5楼会议室召开会议,政府办、法制办、局、交通局、维稳办、公安局、城管执法局、运管局、网舆中心、国保大队、交警大队、蜀北街道办、滨江街道办、金诚公交公司、市政公交公司、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参加,制定旧车下线和新车上线(8月7日上5条线路,8月11日全面上线)的时间,下线车停在指定位置,站台、弃土完成明确时间,票价、GpS、车辆软件设施等按规定执行,优惠政策由运管局把关,公司做好驾驶员培训管理,各部门联合,做好维稳处突工作。8月6日,我局局长主持召开全局职工会议,安排新公交车上线试运行维稳处突。8月7日,新公交车正式上线试运行。

(四)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重新配置维稳工作

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到期处置工作,面临打破以前的经营模式,变挂靠经营为公司化经营管理,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县委常委、副县长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听取金诚公交公司上访代表诉求,并责成运管局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并书面回复人员。2014年4月30日,我局召集原金诚公交公司管理人员和部分上访职工开会,就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到期重新配置相关事宜进行政策宣传和讲解。5月26日,按照县委常委、副县长安排,我局会同交通、国保召开原金诚公司所有职工会议,专题答复上访诉求,并将《关于原金诚公交公司部分职工上访问题答复意见书》(南运管办理[2014]22号)交付王勇。7月份,我局局长、副局长敬涛、城市客运管理股股长梁治军多次与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宣传政策,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途经。7月25日,敬涛、梁治军召集城市公交公司经理与金诚公司8路公交车代表协商旧车折旧相关问题,并由中选公司成功将车辆收购,为解决金诚公司上访问题迈出坚实一步。8月6日,县委常委、副县长召集县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工商局、运管局等有关人员,与、上访人员代表进行深入细致地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签定《金诚、市政公司公交车经营权到期下线协议书》,彻底解决了原公交公司的遗留问题,为新车上线经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重新配置工作成效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6

    一、基本情况

   (一)义乌国际博览中心由会展展馆与配套五星级酒店两个部分组成,总占地219亩,总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会展展馆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可提供国际标准展位5256个;配套五星级酒店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可提供356(套)客房。该中心由义乌市旅游与会展管理委员会下辖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全额投资建设,由其下属全资子公司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展览有限公司(拟近期在新三板上市)负责运营管理。商城集团是国际展览联盟(UFi)会员单位,中国展览协会理事单位。公司内设有综合部、拓展部、客服部、工程部、安保部。2015年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32个,其中商业性展览36个,展览面积74.5万平方米;成功举办各类会议80多场,年收入1亿元。

(二)余姚市中塑国际会展中心创建于2000年,由中国塑料城管理委员会投资3亿元建设,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分8个单独馆,可设置国际标准展位近2000个。该中心由余姚市中塑城管委会下辖余姚市中塑国际展览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公司成立于2007年,每年可办展20余场次,连续五年蝉联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综合奖金奖,先后荣获“中国品牌会展城市”、“全国优秀会展城市”、“中国最美会议城市”、“中国最具魅力节庆城市(地区)”等荣誉称号。

(三)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于2008年建成使用,是一个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展览中心,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可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000余个。该展览中心由柯桥区会展办下辖中国轻纺城展会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运营管理,公司内设综合科、会展科、体育科(体育中心在会展办名下管理运营),每年大约举办各类展会20余场,场馆每年运营费用约1200万元,经过近几年的高效运作会展中心现已实现收支平衡。

(四)长兴县没有专营的会展中心,是长兴传媒集团(市广播电视台)租赁浙江金百汇实业公司家具城一楼作为展厅,室内展馆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可设置国际标准展位600个,室外广场2万平方米,年租赁费150万元。充分利用了电视台媒体宣传优势,主要采取电视台频道栏目自办展的模式办展,每年可办展20余场次。   

   二、经验做法

(一)领导管理体制比较理顺:此次考察的城市多数设立了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负责制订会展业长期发展规划,对全市会展业实施监管。如余姚市和柯桥区均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的会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会展办),作为会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承担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有专门的人员编制,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义乌市经机构改革调整将原市政府会展管理办公室与市旅游局整合,成立义乌市旅游与展览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会展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展会的协调、管理等工作。长兴县则将会展行业的主管部门放在商务局内,负责统筹全县会展业发展,管理上较为软弱松散,会展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运营管理机制比较规范:此次考察的城市大都采取“政府+公司(筹委会)”的运营模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如余姚市会展办每年年初制定会展年度计划,统筹安排会展活动,建立了会展工作审批联席制度和展会信息通报制度,由会展办牵头召开联席会议,按照各单位职责进行项目报备审批。义乌市采取“3+X”模式,在市旅游会展委的统一指导下,由场馆运营方统筹安排全年的会展计划,由承办的会展公司和各政府职能部门成立筹备委员会(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发展会展经济)具体负责展会举办。同时,成立行业协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协会顾问单位)代管会展备案等相关业务。

(三)产业优势办展比较突出。此次考察学习的城市大都依托发达的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会展活动。义乌市1995年就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产业优势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小商品博览会,逐步培育出一条“以贸兴展、以展促贸、展贸互动,共促繁荣”的会展业发展新路子,同时依托义博会品牌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进一步拉长会展链条,成功举办了20多个国际性的展览和会议。余姚市依托中国塑料王国、中国家电制造业基地、中国杨梅之乡等产业优势,1999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现已形成定期举办部级会展5个、国际品牌会议6个和知名品牌节庆3个。柯桥区依托庞大的产业集群和中国轻纺城市场聚集优势,1999年举办第一届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现已成为国内三大知名面料展会之一,同时拉长纺织品产业链,成功举办相关上下游展会。近年来积极拓宽展会市场,成功引进并举办了中国兰文化博览会、浙江渔业博览会、中国轻纺城汽车博览会和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

(四)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大。此次所考察的城市对会展业发展极为重视,特别是在前期培育办展过程中,都制定了相关奖励扶持政策,用于开办展览、会展品牌保护、会展公司培育等。1、设立政府专项扶植资金。义乌市在上世纪90年代即出台了扶持会展经济的专项资金,2013年提高并调整出台了新的《义乌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市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会展业发展的条件、标准、管理程序等;余姚市政府近3年,每年财政列支500万元,对按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的专业会展项目进行奖补;柯桥区在会展业发展初期每年列支800万元政府专项资金,用于扶植会展业发展。2、对新设立的会展公司扶持奖补。义乌市对境内专业会展企业在该市注册设立分支机构2年以上,并新办单个展会规模达到400个国际标准展位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境外专业会展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余姚市对在该市新注册的会展公司和专业会议公司,从缴纳税收年度起5年内,前2年给予税收地方流程部分全额奖励,后3年减半奖励。3、对不同产业展会进行扶持奖补。余姚市对按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的专业会展项目,每个国际标准展位分别补助400-600元;其中对于房产、汽车等高端消费类展览项目按上述补助标准下浮50%(其他消费类展览项目不作补贴);对部级行业协会或著名专业机构主(承)办的品牌会展项目按上述补助标准上浮100%;对该市企业新引进高端商务类会议和未获得财政资助的部级团体学术会议,按会议费用的10%-20%给予不超过20万的一次性补助。柯桥区则按照达到国际标准展位200个、400个、600个以上的,分别给予举办单位20-40万元补助,车展、房展、农副产品展等传统零售类展览项目减半补助。

三、相关建议

为切实加强我市会展中心的管理运营工作,进一步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结合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在市级层面上成立高规格管理机构。建议:1、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会展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发改、财政、国资、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负责制订全市会展业发展规划,对全市会展业实施监管。2、建立会展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市政府常设机构,负责组织联席会议召开以及各类展会的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培植在全国和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会展品牌。3、对全市各企业、单位利用公共空间办展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一律进入会展中心举办,有效整合资源优势,规范全市会展业发展环境。

二是在操作层面上成立独立的专业运营公司。建议:1、实现运管分离。会展中心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由业主方  公司负责;由  成立专业会展运营公司,全权负责会展中心的日常运营和对外会展项目合作事宜。2、实现收支两条线。公司核定每年会展中心的管理维护费用成本,把会展中心运营权租赁给运营公司,由会展运营公司实行独立运营管理,每次展会按照展位数量或面积,由办展单位付场地使用费、管理费等。3、规范管理运营。运营公司根据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要求,制定详细的年度办展计划,负责独立办展或对外合作办展。在对外项目合作上,与其他专业会展公司签订合同,在展会层次、展会效果、品牌培育、办展时段、退出机制等内容做详细约定,明晰双方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加强管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会展中心场馆维护管理、安全运营、展会品牌培育、运营项目对外合作等主动权在市里,职责明晰,不存在其他利益纠纷,能够做到更高效的运作管理,同时利用专业会展公司的人脉、资源、经验,高效快速的达到会展中心的综合利用,弥补我市缺乏相关人才、资源、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三是在培育会展品牌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1、市政府参考外地经验做法,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研究出台《市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指导、规范全市会展业发展。2、市政府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按照三年一个培育周期,市财政集中投入、滚动扶持,培植一批本地知名会展品牌,先期建议市财政每年列支600万元,今后根据情况适当增减。<注:按会展中心可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200个,每年办展20场初步折算所得>),用于对规模大、社会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品牌会议(论坛)、展览项目以及节庆活动进行扶持;用于对会展业总体形象推广和重大会展活动的保障性支出;用于培训专门人才。3、加强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扶持资金由会展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主要用于前三年全额补贴运营公司租赁会展中心费用和办展补贴。其中,运营公司独立办展的,由运营公司直接向会展办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兑付;运营公司合作办展的,由合作方向运营公司申请,运营公司根据双方合同约定,向会展办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并实现扶持政策二次兑现,财政部门负责加强监管。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经营性资产;资产经营公司;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75-02

我国高校校办企业的改革及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始于2005年,十多年间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校经营性资产总量的发展。高校按照“校企分离,事企分开”的政策,在发展工作中切实施行创建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战略,规避学校风险,为校办企业的创建管理切实提供了大量经验。但是,近年来,资产经营公司存在与高校之间权责划分不清、资产管理混乱以及管理队伍素质差等问题,难以掌控企业经营自和有效调整校办产业和资本结构,使得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不高。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对全国部属高校开展国有资产专项检查,其中重点检查高校经营性资产规范化监督管理。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保证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步入正轨,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等教育持续进步。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相关理论与资产经营公司定位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内涵

高校经营性资产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校外活动、日常管理等相关工作有序开展的情况下,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以对外投资、双向合作等方式为主要依托,开展投资性活动的国有资产。高校经营性资产具有投资收益及利润预期,可以直接给高校提供收入来源,除了具备资产的普遍特征之外,还有无形资产占比大、与高校学科优势建设联系紧密等特征。

(二)资产经营公司定位与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

2005年教育部为加强高校校办企业管理出台《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科技发[2005]2号),明确规定每一所高校都必须建立专门的公司;在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后续补充意见,再次强调了依规成立管理公司的立场,表明了加强学校资产管理的决心。建立资产经营公司,可以看做高校校办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促进高校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创新。资产经营公司实际上可以称为校办公司与我国高校中的“防火墙”,将学校监督校办企业方式改革的方式转变,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赋权履行出资人的法律职责,凭借其所有的资产对社会各界承担责任。

Y产经营公司的运营资产在我国国有资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新公司法》追其根本,资产经营公司就是国有独资公司,是规定建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学校为唯一股东,不存在股东大会,但在相关法规框架内组建董事会、监事会等部门。从资产经营公司的视角来分析,在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运行管理等方面,它担当的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从法律视角来分析,从到成立管理都有法可依,是公司制企业。但是在经营范围及职责研究中可以发现,资产经营公司企业法人概念非常特别,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与其职责相脱轨,是以经营资产、股权为载体,促使高校科技成果在生产中运用,扶持科技型企业壮大,主要方向是服务学校,从发展愿景来看,这些方向、任务不会改变。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资产公司对校办企业的监管和风险防控还存在诸多问题;教育部在2015年对高校所属企业资产管理检查时,也发现了诸如管理体制机制不合理、抵御风险能力差、行政化管理缺乏科学监管、对校办企业管理滞后不规范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性资产管理机构组成不合理,监管不力

依照教育部有关要求,高校须组建监督经营性资产的固定机构,简称经资委(国资委)。现代企业制度是将所有权、经营权分开,然而不少高校仍然将校办企业看为“下属机构”进行管理,设立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标准。一是资产管理部门虽然设立体制机制以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但大多缺乏具体执行标准,也未能建立可操作性的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未能有效运行,最终决策混合于校务会议。二是校经资委、董事会、监事会中人员由学校派遣,股权构成较简单,三会未形成相互制约,从实际情况讲,仍是股东操控公司。二是跨部门、专业任职比例较大,在进行决策时,相互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提升决策效率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难以建立有效的多方平衡管理机制。

(二)财务核算规范程度有待加强,预算执行不严谨

在现阶段,财务问题是做好经营性资产监管的重中之重。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独立核对财务报表时出现一些实际问题,如收入、支出的核算出现失误。在会计规定中,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实施的制度是收付实现,但公司施行的是权责发生制。目前问题是资产经营公司遵循新的《会计准则》,对公司的各类成本开展核算,不过在资产经营公司的年度报告与审计报告里面,存在合并纳入企业不一致,无法完全按照权益法来开展计算,股权的基本构成无法在实际报告中真实体现出来。公司资产的年度盈利目标分解为子目标落实力度没有足够重视和准备,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滑,为公司经营性资产的日常管控带来了不小难度。

(三)对校办企业管理存在滞后、不到位,历史遗留欠缺规范

目前各高校在教育部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普遍存在问题,一是对长期亏损企业未及时清理,很多企业都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前设立的,出资人名目繁多,利益小群体多,经营方式不规范,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二是校办企业出资不到位,有的是通过学校房屋抵押评估,甚至未投资到账,企业就办理了各种证照,产权关系不清;三是企业冠用学校校名全称,企业改制工作进展缓慢,风险估计不足,无法引进优质资源,对内又无合适方案,导致改改停停,进展缓慢。

三、对高校经营性资产加强监管的举措

(一)规范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资产经营公司机构要与高校组织机构明晰职责。资产经营公司法人代表的资格是受法律保护的,其经营、管理的权利,学校无权干涉。学校不能把资产经营公司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公司的管理行为进行干涉,要严格履行高校与公司的委托协议;严正声明高校经资委(国资委)c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责、权、利,不能左右、阻扰资产经营公司的计划。

第二,对公司管理团队的相关责任进行明文规定,合理规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依据新《公司法》,结合有关规定,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自的义务及权利全面考虑,对公司管理团队的行为给出明晰的要求。要对所属企业全面进行清理排查,对管理不规范、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校办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对与学科建设无关、对教学科研无促进作用或长期不向高校分配利润的企业要尽快撤出投资。

最后,资产经营公司人员在权责利等方面要与学校的日常活动保持一定距离。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一部分成员可从学校管理阶层产生,但比例不可过高;应规避由于人员重复率高、监事不当、管理决策失误等结构化问题的风险。这样,不但从形式上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而且从内部加强了治理实效。

(二)健全财务监督体系

在我国,监督高校经营性资产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控股、参股等。对校办企业要强化监督。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监管体制一般由三个维度构成:监事会、内部审计以及财务人员监察,以实现对下属企业的财务做到严格的掌控。首先,监事会的财务督查功能要进一步强化。监事会必须保持客观性,有充分的独立行动权,拥有对公司账务、业务等的检查权利。反馈归纳对企业的资产统计、负债分析等问题有深入了解,避免经营性资产及其利润下降甚至流失。其次,委派账目总监及账目主管,及时统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情况,行使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权。最后,企业内部推行审计制度。由资产企业监事会对全资、控股公司的生产经营、发展举措进行各项审查,承担各项义务,开展各项业务。内部审计是健全公司财务体系的有效方式,应让内部审计功能充分发挥,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三)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第一是建立系统的预算管理机制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范围讲,资产经营公司及其子公司都要参与,从责任来说,资产经营公司在预算机制编写中起主导作用,不仅统筹推进,还要做好执行情况、发展状况的总结检查;子公司负责具体落实预算机制,做好每一项决定的执行,及时汇报执行情况,为预算编制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编制工作夯实基础。第二是对预算编制的方法持续改进,在确定相关的编制方法时,公司要结合实际跳出条条框框大胆创新,放弃传统过时的编制方法,勇于采用弹性、滚动等方式相融汇的编制策略。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把控,在市场营销以及商业谈判中,确定预算、严格执行、加强控制,依照预算开展各种活动。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在我国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保证经营性资产发挥其真正效益的重点,组建专业能力强、决策水平高、管理手段优、战略眼光好的管理团队刻不容缓。同时,这支管理团队要把学校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以运用科学稳健的投资配置,优化各类经营性资产,以实现经济及社会效益。一要增加人员学习和培训机会,令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二是制定企业管理章程,明确各方义务、责任、权利,令“人、事、资产”的监督管理达到有机辨证的合一。董事、监事、理事等管理人员需严格依照我国法律法规履行义务,实施权利,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开展有效监督管理,维护股东的切身利益。三要加强管理人员考核,出台校办企业管理人员薪金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控股、参股企业股权代表考核机制的全覆盖,将企业收益与管理人员的报酬、职位进步紧密挂钩,完善团队的制衡、奖惩及激励制度,务必确保高校经营性资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8

我国高校校办企业的改革及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始于2005年,十多年间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校经营性资产总量的发展。高校按照“校企分离,事企分开”的政策,在发展工作中切实施行创建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战略,规避学校风险,为校办企业的创建管理切实提供了大量经验。但是,近年来,资产经营公司存在与高校之间权责划分不清、资产管理混乱以及管理队伍素质差等问题,难以掌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有效调整校办产业和资本结构,使得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不高。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对全国部属高校开展国有资产专项检查,其中重点检查高校经营性资产规范化监督管理。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保证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步入正轨,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等教育持续进步。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相关理论与资产经营公司定位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内涵

高校经营性资产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校外活动、日常管理等相关工作有序开展的情况下,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以对外投资、双向合作等方式为主要依托,开展投资性活动的国有资产。高校经营性资产具有投资收益及利润预期,可以直接给高校提供收入来源,除了具备资产的普遍特征之外,还有无形资产占比大、与高校学科优势建设联系紧密等特征。

(二)资产经营公司定位与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

2005年教育部为加强高校校办企业管理出台《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科技发[2005]2号),明确规定每一所高校都必须建立专门的公司;在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后续补充意见,再次强调了依规成立管理公司的立场,表明了加强学校资产管理的决心。建立资产经营公司,可以看做高校校办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促进高校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创新。资产经营公司实际上可以称为校办公司与我国高校中的“防火墙”,将学校监督校办企业方式改革的方式转变,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赋权履行出资人的法律职责,凭借其所有的资产对社会各界承担责任。

?Y产经营公司的运营资产在我国国有资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新公司法》追其根本,资产经营公司就是国有独资公司,是规定建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学校为唯一股东,不存在股东大会,但在相关法规框架内组建董事会、监事会等部门。从资产经营公司的视角来分析,在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运行管理等方面,它担当的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从法律视角来分析,从到成立管理都有法可依,是公司制企业。但是在经营范围及职责研究中可以发现,资产经营公司企业法人概念非常特别,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与其职责相脱轨,是以经营资产、股权为载体,促使高校科技成果在生产中运用,扶持科技型企业壮大,主要方向是服务学校,从发展愿景来看,这些方向、任务不会改变。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资产公司对校办企业的监管和风险防控还存在诸多问题;教育部在2015年对高校所属企业资产管理检查时,也发现了诸如管理体制机制不合理、抵御风险能力差、行政化管理缺乏科学监管、对校办企业管理滞后不规范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性资产管理机构组成不合理,监管不力

依照教育部有关要求,高校须组建监督经营性资产的固定机构,简称经资委(国资委)。现代企业制度是将所有权、经营权分开,然而不少高校仍然将校办企业看为“下属机构”进行管理,设立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标准。一是资产管理部门虽然设立体制机制以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但大多缺乏具体执行标准,也未能建立可操作性的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未能有效运行,最终决策混合于校务会议。二是校经资委、董事会、监事会中人员由学校派遣,股权构成较简单,三会未形成相互制约,从实际情况讲,仍是股东操控公司。二是跨部门、专业任职比例较大,在进行决策时,相互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提升决策效率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难以建立有效的多方平衡管理机制。

(二)财务核算规范程度有待加强,预算执行不严谨

在现阶段,财务问题是做好经营性资产监管的重中之重。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独立核对财务报表时出现一些实际问题,如收入、支出的核算出现失误。在会计规定中,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实施的制度是收付实现,但公司施行的是权责发生制。目前问题是资产经营公司遵循新的《会计准则》,对公司的各类成本开展核算,不过在资产经营公司的年度报告与审计报告里面,存在合并纳入企业不一致,无法完全按照权益法来开展计算,股权的基本构成无法在实际报告中真实体现出来。公司资产的年度盈利目标分解为子目标落实力度没有足够重视和准备,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滑,为公司经营性资产的日常管控带来了不小难度。

(三)对校办企业管理存在滞后、不到位,历史遗留欠缺规范

目前各高校在教育部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普遍存在问题,一是对长期亏损企业未及时清理,很多企业都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前设立的,出资人名目繁多,利益小群体多,经营方式不规范,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二是校办企业出资不到位,有的是通过学校房屋抵押评估,甚至未投资到账,企业就办理了各种证照,产权关系不清;三是企业冠用学校校名全称,企业改制工作进展缓慢,风险估计不足,无法引进优质资源,对内又无合适方案,导致改改停停,进展缓慢。

三、对高校经营性资产加强监管的举措

(一)规范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资产经营公司机构要与高校组织机构明晰职责。资产经营公司法人代表的资格是受法律保护的,其经营、管理的权利,学校无权干涉。学校不能把资产经营公司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公司的管理行为进行干涉,要严格履行高校与公司的委托协议;严正声明高校经资委(国资委)?c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责、权、利,不能左右、阻扰资产经营公司的计划。

第二,对公司管理团队的相关责任进行明文规定,合理规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依据新《公司法》,结合有关规定,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自的义务及权利全面考虑,对公司管理团队的行为给出明晰的要求。要对所属企业全面进行清理排查,对管理不规范、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校办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对与学科建设无关、对教学科研无促进作用或长期不向高校分配利润的企业要尽快撤出投资。

最后,资产经营公司人员在权责利等方面要与学校的日常活动保持一定距离。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一部分成员可从学校管理阶层产生,但比例不可过高;应规避由于人员重复率高、监事不当、管理决策失误等结构化问题的风险。这样,不但从形式上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而且从内部加强了治理实效。

(二)健全财务监督体系

在我国,监督高校经营性资产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控股、参股等。对校办企业要强化监督。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监管体制一般由三个维度构成:监事会、内部审计以及财务人员监察,以实现对下属企业的财务做到严格的掌控。首先,监事会的财务督查功能要进一步强化。监事会必须保持客观性,有充分的独立行动权,拥有对公司账务、业务等的检查权利。反馈归纳对企业的资产统计、负债分析等问题有深入了解,避免经营性资产及其利润下降甚至流失。其次,委派账目总监及账目主管,及时统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情况,行使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权。最后,企业内部推行审计制度。由资产企业监事会对全资、控股公司的生产经营、发展举措进行各项审查,承担各项义务,开展各项业务。内部审计是健全公司财务体系的有效方式,应让内部审计功能充分发挥,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三)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第一是建立系统的预算管理机制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范围讲,资产经营公司及其子公司都要参与,从责任来说,资产经营公司在预算机制编写中起主导作用,不仅统筹推进,还要做好执行情况、发展状况的总结检查;子公司负责具体落实预算机制,做好每一项决定的执行,及时汇报执行情况,为预算编制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编制工作夯实基础。第二是对预算编制的方法持续改进,在确定相关的编制方法时,公司要结合实际跳出条条框框大胆创新,放弃传统过时的编制方法,勇于采用弹性、滚动等方式相融汇的编制策略。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把控,在市场营销以及商业谈判中,确定预算、严格执行、加强控制,依照预算开展各种活动。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9

一、“教育公司制”产生的背景

1、教育投入与事业发展

椒江区是台州市人民政府的驻地,45万人口,95年通过省“两基”验收。当年,初中升高中比例43%,2001年初升高比例达83%。据初步统计,初升高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需增加教育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实际上政府每年预算外只能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教育的投入严重短缺。这些年来社会力量投入了2亿多元,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企业规模与经营方式

椒江地处浙东沿海,国有大中型企业很少,近20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大约三分之二。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97年的时候,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经营方式以个体的、合伙的、股份合作的为主,真正实行公司制的企业不多,所以由一家企业独资办学困难较大。

3、教育产业的属性与政府的责任

教育既是产业,又是事业。从事业的层面看,投资教育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从产业的层面看,教育本身是一种投资,投资是要追求利润的。所以,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作为事业,不管经营方式如何,政府应一如既往予以支持。公办的、民办的应一视同仁,政府在教育产业的发展中要起主导作用,对民办教育要予以资助。

4、政策依据

“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方针。要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和民办学校发展的优惠政策。社会力量办学要纳入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的轨道。社会力量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鼓励流动发展。要保证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①

5、书生公司的成立与运作

书生公司成立于97年5月,由5家企业发起,注册资金600万元人民币,以兴办教育为主业。当年投资6000万兴建书生中学,5年来,股本金增加到2000万,投入1个多亿元资金,现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中学1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在校生有3000多人。公司成立了董事会,由9人组成,聘请了3名独立董事,公司日常工作由经理负责。公司的主要职能是筹措资金和学校设计。各个学校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公司学校各自按章运行。

二、“教育公司制”的中外比较

1、教育民营

“澳门教育机构分为三类,即官立、官制和私立。官立教育是由澳门政府开办,实行官立的教学计划;官制教育是由特殊的实体开办的,但是接受政府财政支持并执行政府的教学计划。私立教育由社会团体及私人开办,自筹办学经费,各校实行自己的教学计划。”

“台湾的私立教育分为三类:一是普通的私立学校,由社会力量举办但在管理与教学方面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二是“体制外学校”,这类学校的举办者自比较大;三是社会力量承办公立学校。”②

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股份制是公有制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公司制已被实践所证明是一种科学的企业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教育公司制”实行公司和学校的双法人制度,能够将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校自主办学,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教育资源的专业化经营

“美国的爱迪生公司成立于1992年,公司从1995年起,开始通过与学区学校签订管理合同的方式,接受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或学校的委托实施管理,目前,公司管理有38000名学生,分散在16个州和哥伦比亚的79所学校。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到2005年爱迪生公司接受管理的学校将达到420所,学生将达到26万。”

“新加坡英华美咨询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开展信息技术领域和商务领域的国际性教育培训。在全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开设327家分院,培训了35万名学员。”③

这些教育管理公司和总部,是教育集团组织中的投资决策中心、财务控制中心、目标管理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我认为“教育公司制”可以培养一批经营教育的职业经理和职业校长,造就一批教育企业家和教育家。

3、“使用者付费”原则

“在香港,教育市场化运用‘公司管理’模式,意识形态转向管理主义组织及实践。而中国内地则试图利用市场力量和非国有部门的积极性,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④

我认为国家应重视公司管理模式,在规范公司办学行为的基础上,对经营教育产业的公司制订特殊的税收政策。公司产生利润,只要股东的分红没有超过社会平均利率,只要是用于再投入,再发展,都不应该纳税。“使用者付费”原则更适合中国的非义务教育阶段。

三、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

1、“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提法应该修正,不然,教育公司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2、要尽快出台投资教育产业税前列支的政策,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教育产业。

3、对教育公司的纳税,只要股东的分红没有超过社会的平均利率,应予免税。

4、国家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制定教育公司承办公立学校的有关法律。

四、“教育公司制”的优势

1、有利于培育教育市场。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还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家长愿意多付钱享受好的教育。现在,一方面企业投资教育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政府找不到资助的实体,我认为培育教育市场应从培育教育公司开始。

2、有利于民办教育做大做强。个体的、合伙的不是资金不足,就是伙计不和。这种经营方式难以把事业做大做强。

3、有利于政府逐步退出教育经营领域。发展教育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但是,国有不等于国营,实践证明,民营投资效益更高,事业发展更快。

4、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专业化经营。经营教育需要一批职业经理、职业校长。这些教育经营者不仅要懂教育,而且要懂经济,只有懂得教育的运行规律和经济的运行规律,才能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

5、有利于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股东、经理、校长为了自己和公司的利益成了共同体。股份公司有新的项目随时可以扩股,增加货币资本,适时更换经理和校长,达到最佳组合。

6、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学生的期望,市场的推动,社会的需求,公司、学校不得不考虑教育质量,质量不高就没有好的生源,学费过高也不会有好的生源。教育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要追求规模效益,滚动发展,连锁办学,承办、经营公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会不断扩大。

注释:

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转

②《亚太地区教育产业模式比较研究》《民办教育动态》2002年第3期。

公司运营管理办法篇10

一、B企业改制原因

B企业创建于1951年,是市属国有道路运输骨干企业,下辖9个综合运输公司、一个客运站、后勤服务公司等18个单位。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该企业同其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一样,存在诸多弊端,体现为:

(一)资金短缺和大额坏账并存B企业连年负债经营,财务费用负担重;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坏账累计2000万元,企业不堪重负。

(二)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企业机构庞大,冗员繁多,企业人力成本极高,而劳动积极性又很低。

(三)政企不分,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和活力,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四)企业效益低改制前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1%。为解决B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增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3年a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当地省市关于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B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对B企业进行改制,将其组建为以运输业为主体的多元发展的股份有限公司(C公司),使其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

二、剥离资产情况

为了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相分离,按“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原则,将不良资产及社会负担(如企业办学校、医疗室等)从B企业分离,共剥离资产价值计3375万(见表1)。

三、D公司的成立

因B企业剥离资产分布于各县的城区和乡镇,多数资产又是低值和闲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管理难度大,a公司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最初成立托管处,委托C公司对其进行管理。委托C公司管理,存在着管理不到位、难以激活的现象,同时托管处无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面对国家收紧的土地政策,原本闲置的国有划拨土地,随时有被收回的可能。为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a公司在取得上级部门支持后,决定成立D公司,对B企业剥离资产进行运作、管理,以盘活现有剥离资产,使其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据此,D公司对剥离资产再次进行清查,最终确定进入D公司的资产总额为2834.9万元(见表2),其余则按规定进行处置。从表2可见,较优良资产有a县、d县、e县公司以及城区的固定资产和土地资产。

四、经营管理措施

把低质、闲置的剥离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使D公司向项目、实体经营转型。

(一)a公司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公司的具体操作办法为:一是选派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经营管理班子,对其职责权限进行明确授权,以便经营者更好地把责、权、利结合起来;二是建立经营管理班子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与经营者签订《经营责任书》,明确各项指标额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建立经营者自我履职承诺制度,做到对公司忠诚、勤勉尽职,对经营者形成事前监管机制,做到监督成本最小化。

(二)D公司的具体操作办法

1.加大资产租赁力度

(1)签订代管协议。对分散在各县的资产由于点多面广,D公司通过与资产所在地的C公司下属单位签订代管协议,明确该二级单位对资产租赁方式、维修和出租等事项权限,对单户租金超过一定额度或租期较长等重大事项,须及时和D公司沟通,方可签订租赁合同。

(2)提高租金标准,做好服务工作。改制后的几年里,单位租金处于较低水平。D公司接手后,对处于较繁华区域的出租用房实行公开招投标办法;对其他区域的则根据市场行情,以每一单位租金为底线,和租户进行商谈,同时关心租户的切身利益,为他们的经营牵线搭桥,解决困难,使他们从不愿提租到理解、配合提租,按时交租。经此措施,年租金增长达12%。

2.根据剥离债权性质分类管理,加大催收力度

(1)回收性较大的,实行“超收基数提成奖励”办法,以调动催债人员工作积极性。针对债务人避而不见或以无钱归还为借口的推辞,坚持“能收回一分但也不放过一厘”的原则,有实物的以实物抵债;无实物且催收难度又大,按照收回债权提成费用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采用法律手段催收。

(2)回收性较小的,C公司具有经办人员和对债权熟悉的优势,经批准,定向转让给C公司,尽可能减少损失。经过各种努力,D公司共计催回70%的债权。

3.项目经营

(1)水资源项目经营投资小、见效快、低风险的a县水资源项目。该处水源地处偏僻山村,水质达国家一级标准。原出租给企业经营,根据调查,该品牌桶装水的市场占有率已达28%,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经双方商谈,2005年底,D公司以场地使用权、优质的水资源作为无形资产评估入股,与该企业签下了《合作协议书》,D公司占30%的股权。从2006年起,此项投资已初显成效,为D公司的转型迈出了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