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要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2:07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结构选型

根据本商业楼所处位置的抗震强度,综合考虑,该工程根据现行规范可选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为避免在住宅户内出现影响使用的梁柱,住宅部分采用剪力墙结构。由于该工程住宅部分5~30层户型均相同,且较规则。若按全落地剪力墙结构,计算结果周期、位移、配筋等参数均合理,满足规范要求,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小于1/1000,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小于1.3,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小于0.85,但全落地剪力墙结构不满足1~4层商场大空间使用功能的要求;若将前面商场入口位置的部分剪力墙改为框架柱,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计算结果单体质量偏心较大,结构扭转周期一直为第一周期,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也不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加大柱截面的办法来改善其位移情况收效不大,且加大柱截面对上部住宅的影响很大,因此最终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的设置会造成建筑物竖向刚度的突变,因此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1、保证主体结构沿竖向刚度均匀,减少需转换的竖向构件,转换构件越少转换层造成的刚度突变就越小,对结构抗震就越有利。

2、避免高位转换,转换层位于3层以上时,层间位移角、剪力的分配及传力路径发生急剧突变,易形成薄弱层,抗震非常不利。因此《高规》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地面以上设置转换层的位置,8度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宜超过5层,6度时可适当提高。

3、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转换层与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γe1宜接近1,当转换层设置在2层以上时,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2也宜接近1。转换层位置较高的高层建筑不利于抗震,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在地震作用下落地剪力墙和转换柱应不先于转换层上部结构进入屈服状态,使转换层及以下各层的安全系数大于上部。

二、转换层的主要型式

转换层常见的几种类型:梁式转换层、箱式转换层、厚板式转换层、桁架式转换层等,根据《高规》第10.2.4条的规定,非抗震设计和6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厚板,7、8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的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厚板。可见,采用厚板受地震影响比较大,使用时存在较大局限性。目前一般采用的是梁式转换层,即将上部剪力墙设于转换梁上,再由转换柱来支撑转换梁。他的优点是传力方向明确,设计和施工简便,造价低。而箱式转换层的优点是转换梁的约束性强,刚度大,整体受力效果好,其缺点是施工复杂,造价高。此外,桁架等转换型式也因为受力复杂,造价高,施工难度大等原因而较少在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由于需转换的构件不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最后决定采用梁式转换。

三、转换层主要构件设计要点

1.转换柱设计要点

框支柱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对于抗震是非常重要的一关。框支柱轴压比计算会确定框支柱截面尺寸。一般情况下抗震等级每个级别都有自己的特别要求,四个等级抗震设计之间的百分比相差很小,设计时必须把握分寸仔细而要精准,间距抗震设计有准确的参照标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纵向钢筋配筋率也有自己确定要求。框支柱箍筋应该沿着框架支柱的层次进行全面加密。而加密区体积配箍率抗震等级各等级不小于一定比率。框支柱应该采用一些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箍筋直径通常保持在一定标准之内,间距也是,与此同时,6倍纵向钢筋直径的较小值。如果不需要抗震设计,框支柱就可以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箍筋体积配箍率和箍筋直径也有标准要求。

2.转换梁设计要点

主要规定如下:(1)转换梁与转换柱截面中线宜重合。(2)转换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计算跨度的1/8。框支梁截面宽度不宜大于框支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且不宜小于其上墙体截面厚度的2倍和400mm的较大值。(3)托柱转换梁应沿腹板高度配置腰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4)转换梁纵向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钢筋截面面积不宜超过全部纵筋截面面积的50%,接头位置应避开上部墙体开洞部位、梁上托柱部位及受力较大部位。(5)转换梁不宜开洞。若必须开洞时,洞口边离开支座柱边的距离不宜小于梁截面高度;被洞口削弱的截面应进行承载力计算,因开洞形成的上、下弦杆应加强纵向钢筋和抗剪箍筋的配置。(6)托柱转换梁在转换层宜在托柱位置设置正交方向的框架梁或楼面梁。

3.转换梁的计算要求

(1)转换梁的承载力一般是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控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主要由混凝土和箍筋承担,梁水平腰筋也能承担一部分剪力,但一般不参与计算,而是作为安全储备使用。因此适当提高转换梁的水平腰筋不仅能减少裂缝的产生,还能加大其受剪承载力。(2)转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与普通梁相同。(3)由于上部荷载作用点或荷载作用线经常与梁截面中心线不重合,使得转换梁产生扭矩,而梁的抗扭承载力较低,因此设计时不仅要通过计算来确定抗扭承载力是或能满足,还应在开始设计时就尽量使两者重合,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设置双向转换梁来平衡扭矩。

4.落地剪力墙设计要点

(1)落地剪力墙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2)落地剪力墙洞口宜布置在墙体的中部;(3)落地剪力墙的间距:非抗震时不宜大于3B和36m;抗震设计时,当底部框支层为1~2层时,不宜大于2B和24m;当底部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不宜小于1.5B和20m;B为落地墙之间楼盖的平均宽度。

5.转换层及其相邻楼层楼板的设计要点

(1)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双层双向布置,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落地剪力墙楼板不宜开洞。(2)与转换层相邻楼层的楼板也应适当加强。

6.转换层计算要求

转换层只是高层建筑中的一部分,分析计算时,应先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即将转换层放入整个结构体系中按空间协同工作分析方法、三维空间分析方法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整体内力与位移计算。这样能较好的反映结构体系中各杆件对转换层的整体影响,使转换柱的位移和内力更接近实际情况。但由于整体分析时结构杆件较多,不能对转换层进行细化计算,因此难以保证接触面上的变形能完全协调,构件的计算有可能存在误差。由于上述原因,在完成整体计算分析后,还应对转换层进行局部分析,利用平面有限元分析法对转换构件进行详细的应力分析,确保结构体系的整体安全。

四、结束语

在进行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时,要概念明确,思路清晰,计算分析各种转换层结构时,应选用适宜的平面或空间有限元程序,以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同时对某些结果的调整也变得更为理想。普通梁承载力计算、受力性能及构造与转换梁有较大差异,在转换梁设计中应该谨慎对待,从而充分保证结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工程,问题,应用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至今仍然存在着一种误解,似乎建筑抗震只是结构工程师的事,与建筑师关系不大。因而,长期来只有对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规范和规定,却没有一本专门谈建筑设计的抗震设计规范或规定。建筑抗震的实践表明,一个地震区的工业建设项目(建筑物),如果没有良好的建筑总体布置方案,单靠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在较强烈地震作用下,仍是难以取得建筑抗震的较好效果,甚至减轻不了建筑物的震害程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新修订内容中,在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一章里,增加了针对建筑师建筑设计应遵守的有关规定。有了这方面的规定,就可以使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抗震设计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比较完善的高度。

建筑设计中需重视的几个抗震问题

1.建筑构件(非结构构件)设计及建筑连接节点构造设计问题随着建筑立面和室内空间装饰标准的提高和发展,在建筑设计上采用的建筑构件品种、材料和形式越来越多。例如,立面上大量采用的外贴瓷砖,外贴、外挂大理石,花岗岩板材,还有外挂的玻璃幕墙等;室内装饰普遍采用的空中吊灯、吊顶,较高装饰标准采用的人工艺术造景,壁雕,悬挑的装饰画,竖立的雕塑制品等。所有这些立面和室内的装饰,都有一个其本身材料和构造是否能抗御住地震的震动而不坏的问题,同时还有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相牢固连接的问题。多次地震的震害表明,国外有不少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装饰玻璃幕墙在地震时出现了“玻璃雨”的破坏。其原因就是所采用的玻璃幕墙(包括材料性能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不能适应建筑物在地震中产生大变形的要求。所以,在采用玻璃幕墙时,在建筑设计要求上,必须使玻璃幕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在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上,要将连接节点设计成能沿水平向有相应变位能力的节点构造,使其与建筑物的地震变形脱开,不给外挂的玻璃幕墙造成变形破坏。

对于外挂的大型石材面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也应按上述要求考虑处理。对直接外贴的板材和瓷砖,则必须使其与主体结构能牢固锚拉和粘结,使其在地震时不脱开不坠落。我国则有的直贴得很高。需要重视其抗震的构造连接问题。对室内的各种装饰工程,尤其是悬吊的大型灯具,浮挂的雕塑,各种悬桃的人工艺术造景等,在建筑设计上,一定要重视其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稳定性,在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上也宜考虑它有一定的相对于建筑物的变形能力和必要的节点连接强度,防止其在地震中发生坠落或倒塌伤人。在建筑设计中,还有相当多的属于建筑布置的非结构构件,保障其抗震稳定性,不发生倒塌破坏,或采用与主体结构脱开的保障自身稳定的抗震措施。

2.建筑上应满足的设计限值控制问题

根据大量震害的经验总结,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对房屋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抗震要求的限值控制提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建筑设计应予遵守。一是房屋的建筑总高度和层数。例如,在设防烈度为8度时,粘土砖多层房屋的总高度不宜超过18m,层数不宜超过六层;底层框架多层砖房的总高度不超过16m,层数不超过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总高度不超过45m,框架抗震墙的高层建筑的总高度不宜超过100m等的规定。而在目前实际设计中,有的总高度超过,有的层数超过;还有的在建筑设计中总高度虽未超过,但房屋的高宽比超过规定,如在8度地区有的超过2.2。所有这些超规,都可能对建筑物的抗震安全带来不利,特别是对于高宽比过大的多、高层建筑更是不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房屋的整体抗震稳定问题。应该说,这些限值的控制在建筑设计上只要重视抗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在某市的抗震设计审查中发现,建筑超高和高宽比过大的设计达14%之多。这说明在建筑设计中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进行设计的问题不是个别的,应引起建筑设计的重视。二是对房屋抗震横墙间距和局部墙体尺寸的限值控制。这是根据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为框架的多层砌体房屋在历次地震中所出现的破坏特征所提出来的规定。对抗震横墙间距的最大限值控制,是因为当横墙间距过大时,使纵墙的侧向变形加大,抗震承载力降低,甚至导致纵墙的侧向失稳破坏倒塌。对房屋局部墙体尺寸最小限值的控制,是因为这些部位的墙体(包括承重和非承重外墙的尽端墙,内墙的阴角,高出屋面的女儿墙)在小于规定的最小限值时,墙体截面的抗震强度(抗弯、抗剪)就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导致墙体的开裂和倒塌破坏。所以,在建筑进行平立面布置设计时,要考虑这些来自实际震害经险的设计控制规定,使建筑设计为建筑抗震提供良好的基础。

3.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3

关键词:建筑结构建筑成本设计成本优化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建筑结构设计的含义是对于即将筑建的项目进行规划,对于设计意图进行具体化的建筑语言描述的过程。对于工程项目建筑而言,结构设计是其灵魂,是将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的节点。具体而言,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考量包括屋盖整体、基础构架、维护支撑、细节内部等部分在内的受力情况、造价情况和布置情况,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使得建筑物既要达到社会人们使用技术需求,也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结果。

二建筑结构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作为建筑的主体部分和支撑点,建筑结构是宏观上对于整个建筑的勾勒。总体而言,地基挖掘、土石方消耗、建筑结构、装饰加工、维护设施、设备安装费用是建筑成本的五大方面。建筑结构设计利用优质的结构化语言来阐述建筑工程,由不同类别的设计图纸整合出出不同专业对应的结构单元内容,包括梁柱规划、楼梯板墙等等。

在不降低建筑物结构安全性的同时,建筑结构成本优化的要点是把筑建过程中的部分无用的成本进行排除,在保证建筑技术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产出比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有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内,建筑结构成本占据建筑项目总成本的40%~70%。建筑前期的工程设计策划是影响项目预算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过程设计策划包含的总体项目策划、施工图纸设计、结构方案选定和结构成本预算。建筑结构成本优化的策略是四两拨千斤,利用低于项目总费用1%结构设计优化开销来达到对于项目的75%的部分施加控制,数据的对比不仅反映是结构设计成本优化对于项目总开销的巨大影响,也反映了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的方针:用最省人力、财力、物力的方法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性和可靠性三方面的要求。

三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

3.1影响建筑结构成本的因素

建筑结构成本是在建筑项目投资之前对于多种要素的分析整合,影响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的因素主要有:(一)建筑结构类型。建筑结构类型的选择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不同的总体结构类型所带来的项目造价不同,结构类型的选择是结构成本优化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二)混凝土强度。建筑形式越来越复杂多变,建筑材料也在不同推陈出新,这些方面的进步都给建筑构件的截面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增大会带来建筑项目成本的明显提升,因此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的一方面是尽可能保持对于混凝土截面的较低的压力,遏制成本上涨过快的情况。(三)基础形式。基础形式的开销占据项目结构总开销的三分之一以上。合理选择基础形式不仅直接降低总造价,而且通过缩短筑建的总工期也带来的建筑成本的降低。(四)构件选择。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购置正确的施工构件。施工构建的合理搭配对于工程整体的使用性和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构件选择包括构建体系和构建截面等方面,是控制建筑结构设计成本的的要点之一。

3.2建筑结构成本优化的管理现状

目前建筑行业对于结构成本管理的特点如下:(一)设计者把建筑结构成本当做方案设定的一部分,归纳到整体使用成本的范围之内,成本优化设计之后无法进行调整。而结构成本优化本身的优点即为通过在后续操作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十分灵活地调整来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二)设计人员把结构成本优化看做是影响建筑物安全性的因素之一,认为安全性增强单纯依靠增加结构设计成本,结构安全性通过提升不必要的成本的保证。(三)部分观点持有的态度是进行施工管理时减少钢材和混凝土的使用可以保证建筑物的优良设计,同时降低项目成本。该观点的片面性给后续的施工带来的很大的难度和风险,操作不当会带来很大问题。

四建筑结构成本控制的优化方案

4.1结构设计成本优化三方面

现阶段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的三方面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纸。其中,方案设计工作需要主要考虑的是各种方案的经济因素,考虑的基本点有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大小尺寸、层高、层数和结构柱网尺寸。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简单,其外墙所占费用少,建造单位成本低,设计越经济。同时,建筑物尺寸会对于单位建造成本有影响,尺寸越小,墙和筑建面积比值降低,隔墙、装饰、墙裙等工程量减少,安装在墙上的门窗数目降低,安装费用和设备费用相应降低,单位筑建成本越低。工地现场的存储、围护、材料堆放、给排水等工作和固定费用也会随着尺寸的大小而变化。层高和层数密切相关,层高对于梁柱长度和管道设备高度有影响,层数增加可以建筑用地。柱网尺寸和布置对于施工进度有影响,进而通过工期影响成本。初步设计是指水、暖和电的设计。初步设计环节是控制建筑结构设计成本的关键步骤,设计范围要广泛,通风管道、配电风机等等某一处遗漏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涂料、瓷砖、岩石等外墙装饰和飘窗、落地窗等等材料的造价差别很大,材料设备的选用对于设计成本优化也有较大影响。施工图阶段可以对于基础选型和设计来优化结构设计成本,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是选型的基本原则,对于地质材料的正确解读是地基选型的第一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保证了建筑物安全性之后,减少工程投资额。建筑上部工程设计需要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配置。

4.2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措施

(一)增强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意识。加强优化意识应该上至管理人员下至员工都要参与,不仅要在平时做好成本优化的宣传工作,在重要会议上领导进行宣讲,在制度中也要体现成本优化的思想。同时可以加强责任落实,成本控制好坏作为考核的凭证之一。每一个项目完成之后需要做成本优化成功失败经验总结,积累经验,为后续的项目做准备。

(二)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优化。选择合理结构方案和提高结构设计准确度是提高优化水平的两方面。设计结构方案时,认真考虑结构与构建的关系,找准结构受力状态,简化受力模型,使得设计协调一致。各种零件、几何图形和输入构建的计量误差尽量避免出现,保证设计参数的准确度。

(三)引入投标机制和第三方咨询机制。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委托设计是我国设计市场对于设计单位的选择办法。设计单位的增多更应该挑选水平过硬、信誉较强的设计单位。同时要做到成本的有效优化,通过第三方咨询能够有效弥补政府监管和设计单位内部管理的不足,发挥第三方机构的协调和约束作用,使得设计合理,优化成本,而且能够督促设计单位改进提高。

五结语

建筑业的兴盛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结构设计成本优化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使得各种不合理的工程造价现象出现,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影响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的因素有建筑结构类型、混凝土强度、基础形式和构建选择等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意识不到位、操作失误等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的措施有增强成本优化意识、加强优化设计、引入投标机制和第三方咨询机制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使我国建筑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家敏,林诗苑.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研究[J].民营科技,2014,04:178.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4

【关键词】建设结构;成本控制;建设设计

住宅已经成为当下建筑行业中的经济重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的重点,如何有效提高住宅的建设质量、降低住宅建设的成本投入就成为住宅建设商们所重点探讨的问题,对稳定国内房价、增强国内经济综合发展力量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诚然建筑设计是一个建筑物的核心灵魂,良好的建筑设计不仅能够加快建设过程的速度、提升建筑加工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框架能够使建设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使建筑的经济利益产出最大程度的提升

一、建筑设计和住宅造价控制的现状以及常见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整体意识。当下的建筑行业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建筑设计和造价控制的整体观念不强,我们就当下建设工作的一般流程来看,可以将建设工作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工程项目的规划、工程项目的施工、工程项目的审核,其中工程项目的规划中包括了工程内容的决策以及工程项目的设计者两个阶段,而往往投资商所认为的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仅仅是限于工程项目规划这一阶段,导致为了降低成本投入以及加强对建设造价的控制而缩减设计投入预算、控制设计项目等内容,这就导致建筑工程从一开始就产生的严重偏差与质量隐患。然而造价成本控制是要贯穿于建筑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建设内容的确立、建设工程图纸的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中,相对于降低成本而言,造价控制的重点是放在控制这一主题上。

(二)施工建设全阶段对设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对建设设计的成本投入大概仅占建设总费用的百分之一不到,然而建筑设计的影响对贯穿于建筑施工过程的始终,严重的则会影响到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然而建筑设计这一重要内容却普遍得不到开发商们的重视,常常一眼带过,对建设结构、设计结构审查力度不够,没有科学完整的审核流程,施工者与设计之间没有有效的交流,审核结构这一重要工作内容没有工程的管理者、施工代表到场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将对设计图纸产生不可靠、不安全性,使设计图纸无法更切合、更细致的满足建设工作的需要,设计图纸的设计结果无法完全地表现出设计意图,而且建筑设计图根本无法发挥出其有的建筑造价控制作用。

二、如何加强建筑设计对住宅造价的控制力

(一)正确选定建筑的结构。建筑结构是一个建筑的脊梁,在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定建筑的结构有助于使建筑工程得到更优质的建设结果,使建设投入成本、建设过程中的变更成本、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维修维护成本等得到大大地降低。一般而言,住宅建筑的结构可以分为竖直方向架构体系和水平方向架构体系,竖直方向架构体系包括了建筑的框架架构、砌体的架构、剪力墙的架构以及异性材料的架构等等一系列内容;而水平方向的住宅架构主要强调住宅的梁结构框架和板结构框架。在设计过程中对建设环境、建设材料等进行综合考量,决不能让建筑的设计者闭门造车,要结合以往的建设施工经验以及对建设环境、住宅设计结果总要求、住宅使用总要求等建设使用中的各个方面要求有效整合、统一规划,努力达到最佳的投入成本控制的目的。住宅建筑架构的确立是住宅设计和建造过程的最基本内容,是利用建筑设计来达到住宅造价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二)通过对建筑施工环境的考察,选择最适合的形式。住宅的基础形式在工程的总造价中占有重要比例,大概有三分之一之多,所以选择合理的住宅基础形式是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并且,选择合理的住宅基础形式有利于缩短工程周期,使工程的进展更快捷、有效。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对于在软土地上打地基的高层或小高层建筑,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的形式,并且它的基础住宅形式应使用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在选择打地基时用的木桩形状时,可以根据筏板的厚度及基础梁截面的尺寸对桩的影响,通过选择承重力较强的单桩型号和轴线布置形式,减少直接受力,从而达到对基础负荷降低的目的。

(三)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建筑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上部结构体系,确定组成构件。建筑单位在建筑过程中是否能科学选择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有着深远的影响,合理的选择上部结构的用料,可以在方案的设计上对总工程的成本控制起到重要作用。而构建的截面材料,由于上部的使用功能不同也会有所差别。无梁式结构在建筑过程中不易受层高限制,因此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但是建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另外,还有一类上部结构被称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它的产生是为了控制楼层的实际高度,能接受的跨越长度有9米之多,将楼盖的跨度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并被广泛使用,但同时所需要的建筑成本也很昂贵。

三、总结:

总之,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中,根据建筑业的工作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使用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的住宅结构设计图,将严重影响建筑施工时的工程造价成本,并且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工程造价中的关键作用,根据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图选择合理的住宅形式,才能有效的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配置完美的结合,使建筑行业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设中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爽.从建筑结构设计看住宅造价成本的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1).

[2]苏彩云,谢斌.论建筑结构方案优化对成本控制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

[3]王运夫.建筑结构设计比选和住宅造价成本控制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0(06).

[4]徐伟佳.浅析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04)下文依据以往实际工作中总结的气象水文工作中的业务特点.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尝试关键未来发展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历史背景及现状

  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各种规模泵站的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房、启闭机房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其各自的功能执行着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任务。但要做好2l世纪中国水利这件大事,就必须将社会、人与水之间的关系纳入水利科学研究之中,提出新的治水战略,将以前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或者是限于条件尚无力去重视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并进行研究、探讨和尝试。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2.实际工作中的探索与尝试

  2002年,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我院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水利科技与建筑学两种学科技术的契合点,引进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成立建筑设计所,将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学相关理论及艺术相结合,把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艺术创作共融于水利建筑一体,先后在南京市六合区红山窑水利枢纽拆建工程、无锡市泊渎港水利枢纽工程、南京市雨花区中兴桥泵站工程、南京化学工业园雨水泵站工程等水利工程设计及江宁区赵村水库水利工程景点和浦口区路南水库“佛手湖”等景观水利工程设计中,尝试实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思想,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跨越,提高了水利建筑的环境价值,增加了设计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水利建筑的科技进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以及多项工程的设计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我们认为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6

关键词:建筑框架结构构造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构造

某工程是五层的框架结构,设防了六度抗震,并具备框架四级的抗震等级和二级的耐火等级,该单位工程处某小区旁,建筑面积拥有1718m2,其总长是27.84m,总宽度是16.44m,总占地面积是457.69m2。

施工条件:该建筑工程还不是该市一级企业。但具备完善技术装备,施工器具也可以按照需求选择,施工所需劳动力可用民工解决,单位可提供技术人员。

自然条件:该工程项目处在市区,其中地计算是由亚粘土和人工填土构成,人工填土成地基表层、亚粘土成持力层。拟定建筑物具备完善给排水管网,且在拟建工程地方设置了接口,另外取土和卸土都处在施工场地之外,距离5千米。在夏季月的平均温度是32度,在冬季月的平均温度是6度,雨季持续3到6个月,每月平均降雨量为200到40毫米,最大风力是6级,主导风向是南风。

技术经济相关文件:在施工现场旁有着纵横道路,因此场地符合施工需求,拟建房屋旁能够搭建临时设备符合了施工要求,另外机械、构建和施工材料能够直接搬运去现场,建筑材料能在本市区购买,工程用包料包工方式承包,承建该工程建筑的公司拥有预制厂,能够承担该工程所需预制构件生产。

2.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设计

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设计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按照任务书要求全方位考虑建筑艺术、建筑经济、材料设备、结构施工、使用功能和基地环境等问题,从而设计出既具艺术性、又具科学性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本工程结构设计特点是:设防六度抗震,并要具备框架四级的抗震等级和二级的耐火等级,结构构件其主筋保护层的厚度是框架为30mm,板是20mm,基础是40mm。构造筑起混凝土等级是C20,其余的构件混凝土全部为C25等级,框架梁柱其纵向钢筋锚固的长度是40d,搭接长度是30d,分框架梁低的纵筋锚固的长度是25d。砌砖用m5混合砂浆,砌体采取mu10烧结砖。下面就框架结构设计作主要阐述。

2.1框架柱设计

框架柱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1)设计柱网要符合建筑功能要求,对于旅馆和住宅等建筑,设计柱网时要和建筑隔墙相适应,通常情况下,为尽量降低柱网对建筑其使用功能作用,一般柱子设计在纵横墙的交叉点上;(2)设计柱网时要满足合理结构受力、明确传力体系、间距要适中、整齐、规则等要求,框架结构承受竖向的载力时还需承载水平载力,同时只能承受来自自身平面水平力,所以设置框架时应处在建筑物两个主轴的方向。另外,柱网尺寸还承受梁跨度约束,梁跨度一般为6到9米;(3)设计柱网时要确保便利性,在设计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到施工便利性,尽量降低项目造价,提高施工速度。另外设计时还需考虑构件尺寸标准化和模数化,缩减构件规格,设计柱网要使板、梁规则、简单。

2.2梁格设计

梁格设计按照楼面不同竖向负荷传送路线可以分为:纵向结构承重、横向结构承重和纵横向结构承重三种。(1)纵向结构承重方案主要设计是在横向设计好连系梁,在纵向设计好结构承重梁。纵向结构承重方案缺点建筑横向的抗侧刚度比较弱,一般在建筑进深较小且是大开间柱网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案由于受力不好,在设计中很少使用;(2)横向结构承重方案是在纵向设计好连系梁,在横向设计好结构承重梁。横向结构的主框架梁是沿着横向设计并处于建筑短向,拥有较少跨数,当加大梁截面时将有利于建筑物横向抗侧其刚度的提高,对于纵向由于拥有较多跨数,因此刚度也大,所以该种设计会使横向和纵向两方向刚度逐步接近,结构受力也更加合理,所以建筑框架设计时应优先考虑该设计方案;(3)纵横向结构承重方案是指在横向和竖向都设计结构承重梁用来承受楼面的载力,该种设计方案具备整体性能好优势,框架柱都是双向偏心的受压构件、是空空受力系统,也被称作空间框架结构并被广泛采用。

2.3框架结构的选择高度设计

据调查大量震害及项目设计经验得出为满足既经济实惠又安全可靠要求,高层和多层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建筑其高度不可过高。当处在水平负荷压力下时,框架弯矩和变形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框架层数相关,随着框架层数的增多,水平位移距离也越大,与此同时,框架内力也跟着在快速增长,当层数达到某一数值时,竖向负荷产生内力将远远小于由水平负荷产生内力,此时竖向负荷将对设计失去控制作用,水平负荷将对设计起到控制作用,建筑中框架结构优越性将被掩盖。从强度角度上看,建筑高度和层数的不断增加,虽然竖向负荷及水平负荷产生内力都在相应增加,但是水平负荷产生内力增加速度却更快,所以当建筑程度到达某一数值时,框架内会产生相当大的内力。从刚度角度上看,当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后,宽高比就不断缩减,水平负荷作用下,建筑框架结构就具备较大柔性,建筑层间水平位移成为了主要控制元素。所以,在建筑层数相对较高时,为负荷刚度和强度要求,就必须增加框架下方几层柱、梁截面尺寸,但是也务必会带来不经济与不合理。

2.4框架结构的抗震级数设计

在相同地震强度下,对于不同类型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都有着不同抗震要求。在建筑抗震的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建筑抗震级数设计是按照建筑高度、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设防烈度将框架抗震墙和框架结构划分成一到四四格等级抗震级数,同时还要求不同抗震级数结构要满足需要结构措施和结构计算。

2.5规则与不规则结构设计

设计抗震级数时,假如未将不规则结构中存在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就会对建筑产生有害影响,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不规则结构存在的不利位置,为在抗震设计里区别对待,有效采取措施,提高建筑抗震能力,设计时要掌握区别规则和不规则结构方法。

总结: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构造和设计中,不同建筑有着不同构造和设计,不同设计者有着不同设计经验,因此设计者对于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于建筑构造和设计问题上所采取处理方法也存在着不同,作为一个建筑设计者不仅要求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牢牢遵守各种规范,还需要拥有大胆、心细、灵活等优良品质,能够有效解决构造方案上重点、难点。框架结构建筑适合大规模的工业施工,其具备较高效率,工程质量好等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系统及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设计。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还是建筑工程中结构设计的重要形式。建筑框架结构中的多层结构不仅具备整体性好、抗震性强、结构设计灵活、传力明确等优点,还被广泛运用到民用建筑和各类多层工业上。城市用地的高度紧张、人口的普遍密集以及商业竞争日益激烈都象征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和出现。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7

1.1建筑布局(1)总平面布置:应在实现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凉爽时段的自然通风,以利于冬夏两季的节能。同时,总平面布置时亦应考虑建筑群内的环境影响,如垃圾转运站的臭气、锅炉房的燃烧烟气、地下车库的尾气、变压站的电磁辐射以及周边交通的噪声等因素,合理布置公辅设施,将区内外污染影响降至最低。(2)朝向:建筑的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主要衡量因素为冬季能保持有适量的阳光射入室内,夏季则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就上海地区而言,必须减少东西向阳光对建筑物的照射。各地区最佳朝向略有差异,上海为正南至南偏东15°,北京为正南至南偏东30°以内,而在广州则为南偏东15°至南偏西5°。(3)通风:建筑布局对建筑群内的整体自然通风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错列式、斜列式以及自由式建筑群体布局形式要比行列式,周边式好,建筑相互挡风较小。建筑单体的自然通风则与外窗位置及开启面积有着重要关系,夏季能引主导风入室,冬季则避免冷风直吹室内。对于某些特定的项目,能评时可以采用专业风环境模拟软件对冬季、夏季和过渡季节分别进行模拟,以符合生态节能的要求。(4)采光:采光除受窗户开启面积与位置因素影响外,还存在区内高大建筑的遮挡,建筑群内单体高度设置时宜采用北高南低的格局,以确保可获得冬至日1h以上的满窗日照。1.2体形系数体形系数对于建筑能耗有着显著的影响,就夏热冬冷地区统计数据,如体型系数由0.4降至0.3,围护结构传热损失可降低25%,全年采暖空调能耗可减少13%左右[2]。能评时应根据相应建筑的特点建议在不影响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外墙面大的凹进凸出,尽可能地控制体形系数,其数值符合国家及地方公共建筑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强规要求。1.3建筑围护结构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五个地区,不同地区的围护结构节能潜力不同,外窗、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的节能贡献能力亦有较大差异,因此,围护结构节能评估时应抓住重点。例如夏热冬暖区的围护结构节能贡献率为外窗>外墙>屋顶,节能设计重点首先考虑外窗遮阳;夏热冬冷地区则为外墙>外窗>屋顶,节能设计重点首先体现在外墙保温。能评报告中应清楚说明窗墙面积比、窗的热工性能、活动外遮阳的设置、屋顶绿化的设置等内容,明确各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做法、材料的热工性能及相应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同时,还应对设计文本中的热工计算公式及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进行评估,此外,对于材料的防火等安全性能也应重点考虑。针对方案设计阶段文本中已提出的热工设计指标应按该地区相应公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校核,如存在建筑设计的部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无法完全满足现行节能标准中规定性指标的情况,则需要按照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计算软件进行权衡判断;而对于方案文本中可能出现的热工设计指标缺失的情况,能评时则应提出明确的符合性要求。

2主要建筑用能设备系统能评要点分析

民用建筑用能设备系统的节能设计是实现建筑物低能耗运行的重要内容,目前的能评报告中对于暖通空调、电气系统等主要建筑物耗能设备的评估内容相对较少,主要还停留在与方案设计文本一致的描述内容,且很少见有明确的设备能效指标和定量的能耗指标估算结果,这也就无法为今后的建筑物分项能耗监测提供参照。2.1暖通空调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内的耗能大户,各类民用建筑中暖通空调设备的负荷约占43%~52%[3],而据对上海市大型公建分项能耗的监测统计结果,暖通空调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40%~60%[4],由此易见,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至关重要。2.1.1评估要点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评估内容应包括室内外设计参数、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空调末端设备等。能评时应明确室内外设计参数与所在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符合性;分析空调形式与建筑性质的适用性;分析冷热源选择及容量配置的合理性,是否可以利用所在区域的余热余能资源,主要冷热源设备能效指标包括冷水机组、空调机的eeR、Cop、锅炉热效率等;分析输送系统与建筑特点的符合性,明确或建议水系统输送能效比、耗电输热比、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等能效指标,水管、风管的保温措施等;分析空调末端设备选择的适用性,送风温度的合理性,以及送、回风方式的可行性等。2.1.2空调系统的能耗估算方法空调系统的能耗估算通常可采用负荷指标法、经验数据法和设备功率法三种方法。负荷指标法主要利用单位空调面积冷、热负荷指标及制冷设备的能效指标(Cop、ipLV)进行估算;经验数据法则是依据所在地区近年来公开的建筑空调系统各单元耗电监测统计数据来逐项估算累加;设备功率法则是在设备选型已定、功率明确的情况下结合需要系数和负荷系数进行估算。从实际建筑物运行监测的结果印证来看,前两者估算结果精度要优于后者,而从能评的时段而言,很多项目尚处于方案设计阶段,设备选型并不明确,因此,建议在能评时采用负荷指标法与经验估算法相结合,从而尽量保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某大型公共建筑夏季空调能耗估算示例如下:某建筑为某国际企业驻沪总部大楼,办公区域空调系统采用冷水机组+冷却塔的集中中央空调系统。夏季空调系统能耗主要包括空调主机(冷源设备)、输送系统设备(风、水)和末端设备(风机盘管、新风机等)的能耗。冷源采用2台螺杆式冷水机组,Cop值不低于5.1w/w。该建筑办公区域单位面积冷负荷按120w/m2计,办公区域面积21784.01m2,空调平均负荷系数按0.6~0.75(该项目取0.7)计,上海地区夏季制冷运行天数120d,日平均使用时间8h。空调主机能耗e=0.7×120×21784.01/5.1×120×8×10-7=34.44万kw·h采用《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中的经验系数法估算整个系统耗电。K:夏季空调系统设备总耗电与制冷机组耗电的比值,约1.8~2.0,数据源自多项实际工程实测值。该项目e办公夏季=K·e主机(该项目K取1.8)=1.8×34.44=61.99万kw·h2.2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的能评重点为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的合理性,能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2.2.1变配电所位置设置的合理性变压器应设置在负荷中心,以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此外,变配电所设置时还应考虑其噪声、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2.2负荷计算的准确性验证通常方案文本中少有明确的电力负荷计算全过程,因此,能评时应对方案文本中的负荷数据加以校核,在选择合理的单位负荷指标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最佳负载系数法确定变压器容量,以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并可在经济运行方式下运行。2.2.3变压器选择的合理性能评时应建议优先选用高效低耗低噪型变压器,力求变压器的实际负荷接近设计的最佳负荷,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能耗。2.2.4输变电电能损耗估算输变电损耗是电气系统节能评估的重要内容,也是构成建筑电能消耗不可缺失的部分,输变电损耗包括变损与线损两部分,通常建筑项目中的变损估算可采用简化公式,但若沿用《电力设计手册》中传统的简化公式(Δp=0.02Sjs,ΔQ=0.1Sjs),实际结果往往比运用正式公式结果高很多。在结合国家发改委节能评估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建议对于高效、节能型变压器,其有功、无功损耗确定可按以下经数学运算校核后的简化公式进行计算[5]:有功损耗Δp=0.01Sjs;无功损耗ΔQ=0.07Sjs。由于线路损耗与电缆长度、截面等选型有关,而在方案阶段往往难以确定,故能评阶段可按“线损≈1.0~1.2变损”来做近似估算,两者之和即为系统的输变电总电能损耗,对此结果亦可按GB/t16664《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输变电损耗一次变压<3.5%”的要求进行校核。2.2.5照明系统的节能评估民用建筑的照明电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5%~35%左右[6],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中公共区域照明往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因此,从建筑节能角度而言,照明有着一定的节能潜力。照明系统能耗主要受照明设备功率及设备使用时间的影响,照明系统能评时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照明功率密度值设计的合理性,以确保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规定性节能指标;(2)照明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实现控制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公共区域的照明浪费;(3)照明光源与灯具选择的合理性,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高效节能型照明产品,不仅可降低照明系统能耗,而且也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

3能源消费量估算要点分析

能源消费总量的估算结果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量化体现,也是项目所在地区域能耗总量控制的基础,能评报告中所称的建筑能耗,是指狭义的建筑能耗,即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设备运行年能耗。民用建筑的能耗类别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电、水和燃气,对于使用集中供热、集中供冷以及利用余热资源的建筑物,能耗估算时还应考虑输入的热及冷量。3.1电建筑物耗电量通常可采用单位指标法或单位面积功率法进行估算。单位指标法适用于具有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群)或同一建筑物(群)内的不同功能单元,如商办大楼、混合型住宅小区等。单位用电指标的单位通常为w/户、w/单元、w/m2等,如办公建筑可按30~70w/m2计,商业建筑可按60~120w/m2计[3];再如,上海市新建居民住宅按户型建筑面积分析,用电指标可分别取8kw/户、12kw/户,超大户型和别墅则可分别按80w/m2和100w/m2[7]。单位面积功率法则是对建筑物内的不同用电负荷进行分类估算,逐项累加,如照明、插座、电梯、给排水、通风、空调设备等,相应的负荷指标可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等规范合理取值。单位指标法与单位面积功率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前者更适用于方案设计阶段,尤其是仅有建筑方案而公辅设备专业方案不完整的建筑项目,估算结果相对准确;而后者则更适用于某一类建筑中一类负荷设备的用电量估算,耗电量估算时在具体设备使用时间上更为精确,该方法符合建筑物能耗分项计量的原则,而且其结果可以在今后的建筑物能耗分项监测中得以验证。电耗的估算公式如下:wy=aav·pc·tn(1)式中:wy为年电能消耗量,万kw·h;aav为年平均有功负荷系数,一般取值0.7~0.75;pc为有功功率,kw;tn为年实际工作小时。此外,建筑物总耗电量估算时还应包括供电系统中的电能损耗,即变压器损耗与供电线路损耗。3.2水有关建筑物耗水量通常在方案设计文本中有所体现,但能评时应对其结果进行校核使用,对于建筑项目的用水类别应予以补充完善,除常规的建筑物内生活用水外,还应包括绿化、道路洒水、地下车库冲洗水及空调补充水等,同时,建议采用GB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中的节水定额指标进行用水量的估算。3.3燃气民用建筑中使用燃气的单元主要为厨房、食堂及锅炉房,目前,我国所用燃气大多为城市天然气、人工煤气或液化石油气。就住宅建筑而言,居民用气通常为单户的燃气灶具及燃气热水器,用气额定流量通常为2.5m3/h,居民用气量估算可按家庭每日实际使用时间计,亦可采用项目所在地统计年鉴中的居民用气指标。如:据《上海市统计年鉴2012》中“表5.4-主要年份平均每人生活用能源”[8],2011年上海市人均年生活用气指标为:天然气37.12m3/人·a,煤气23.14m3/人·a,根据天然气及人工煤气热值可统一折算出上海市居民人均耗热量指标约为43.03×104kal/人·a。对于大型公共建筑,锅炉房通常用作中央空调系统及生活热水系统的热源,估算锅炉房耗气量时,则需先估算出全年空调的耗热量及生活热水系统的耗热量,再根据管网热损失率、锅炉热效率及燃气热值反向推算锅炉房全年用气量;而对于大型公建中设置的营业性餐厅用气,则可通过调查同地区类似建筑的商业用气数据进行类比分析估算。

4建筑综合能效水平对标分析

建筑综合能效水平是衡量建筑节能设计的标杆,由于建筑项目能评基本属于方案设计阶段,相应的方案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因素,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也并不明确,因此,有关设计建筑与参照建筑的权衡计算难以执行,建筑设计节能率这一能效指标也无法明确。鉴于此,能评时所称的建筑能效指标通常为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kgce/m2)、单位建筑面积电耗(kw·h/m2)、单位建筑面积水耗(m3/m2),以及单位建筑面积的分项能耗(kw·h/m2,空调、动力、照明等)等定量指标。尽管能评文件分类时电力折算系数采用的是当量值,但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在统计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时均采用等价值,因此,能评报告里出于对标基准平台一致性的考虑,建筑能效指标应采用等价值数据,同样分析项目能耗对地区能耗增量影响时亦应按等价值执行。民用建筑项目能效水平对标分析时,首先应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区分,如截至2010年末,上海市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为49.24kgce/m2和13.94kgce/m2[9]。在实际的能评中,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能耗水平相差很大,居住建筑中的高档社区与普通住宅也有不小差异,且评估项目中往往是多种功能类型集于一体,因此,建筑能效水平对标时不宜笼统进行,而应按办公、商业、学校、医疗、宾馆等不同类型建筑或区域独立分析,相应的对标值可以从当地的统计调查数据或文献资料中获取。

5结论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

建筑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施工图的设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建设的材料、设备、方法、技术手段以及环境等影响,因此施工图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施工图有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水平,因此必须解决好施工图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设计水平的提升,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高效的建设。

一、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防火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是安全设计的重要的内容,必须要在施工图中准确的体现,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施工人员不能根据相关的建设标准对消防扑救场地的宽度进行合理化设计,导致消防设计存在问题。建筑工程中,如果预留的变形缝宽度不够,在后期建设中就可能出现渗漏[1]。我国建筑工程中存在着不重视变形缝的问题,使得需要利用木板条进行封盖,但是这种木板条比较易燃,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2、施工图交底不到位

当前,设计单位还存在着施工图交底不清的现象,根据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在施工图设计完毕后,需要向建设以及施工单位介绍施工的意图、工艺、施工建设的要点一起难点等,对技术人员的疑问进行科学的解答,从而使建筑工程能够正常的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图交底中,交底不清的现象还比较多,施工单位不能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使得工程建设的进度以及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3、节能设计

近年来,节能环保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不同于国外的建筑,我国的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设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设计人员不能全面的对节能设计进行准确的把握,在设计中,不知道使用哪些节能材料,建筑设计的节能点不清楚,使得节能设计受到有效的实现。

4、施工设计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存在诸多错误

我国建筑部门制定并颁发一系列的设计文件,为施工图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在施工图设计中,并没有按照相关的建设标准进行,使得施工图中经常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施工图是施工前提的准备工作,其质量以及效果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以及整个效果。施工图设计中的错误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设计人员的不认真、设计单位的监管不到位,相关建设标准重视不足等都会对施工图设计产生不利影响。

二、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

1、总图设计

在建筑施工图设计前,需要明确总体的设计思路,明确设计的过程,从设计的核心出发,采取有效地设计方式以及技术手段进行,保证施工图实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设计的总体的图纸。通过坐标对总图进行定位,如果没有坐标资料,就需要利用尺寸线进行定位,建筑中,定位的尺寸线应在外墙轴线上,坐标点应选择轴线的焦点上。能够在外墙皮上设置起止点的只有建筑的日照以及防火间距等。定位的尺寸线应在定性比较强的位置,例如道路的中心现、地界、建筑的外墙皮等处[2]。在总图中,拟建建筑的外轮廓线应注意要加粗,并在外轮廓线范围内填充阴影线,与其他的加粗建筑相区别。将地形图作为总图的底图,地形图中应包括地形、建筑、管线、坐标等,应做好保管工作。

2、明确建筑设计中的说明

在建筑工程中,应明确设计依据的批文,以及执行的相关标准,对工程项目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概述,例如建筑的名称、地点、单位、建设的面积、规模、使用年限当,建筑的防火种类、结构种类以及抗震防烈等。在说明中需要明确建筑的高度、工程建设的方法、节能设计的情况等,明确施工的要求以及步骤。

3、平面、立面以及剖面设计

底层平面进行设计时,利用指北针对图纸的方面进行确定,对室外地面进行标高,明确明沟、暗沟的位置,设置建筑出入口的台阶、坡道等,并标明高差线。各层平面设计时,如果平面存在转角等,需要将交线的角度进行标识,明确弧形轴线的圆心以及半径。如果平面区域比较大,可以通过分区的形式标注出轴号[3]。屋顶的平面图设计可以通过索引法进行。立面图要与平面图一样,将两端的轴线号标出,使其与平面图的比较一致。立面图的外轮廓尺寸以及结构等需要表示清楚,利用不同的颜色将立面材质进行表示,并在立面图下标明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图示。剖面图中,剖切位置要选择在内外比较复杂,层数比较高等有代表性的地点,并将轴线号以及墙柱的位置和尺寸标明,使其相互对应。剖切能见的结构部位要明确表示,在平面图和立面图中没有明确表示的可以在剖面图中加注索引。

4、防火设计

在工程建筑中,还需要将防火设计进行说明,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形式、功能以及经济性等进行总体的设计。要明确防火设计的相关依据以及规定,将工程中与防火相关的种类、指标数据以及等级等进行明确。

将总图中的机动车以及人行出入口的位置、数量进行明确,了解其与城市道路交叉口之间的关系,明确与街道相连的人行道间距。同时,明确哪些建筑中需要设置消防车道,对于消防车道的宽度、转弯等进行详细的说明。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等对消防车道的沿街长度进行计算[4]。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进行明确,建筑的门口、雨篷等相对于建筑突出的物体,应根据消防车道以及安全出口等进行设计,保证扑救能够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中应设计安全疏散、防排烟、自动报警、灭火等内容,明确疏散的安全出口数量以及距离,消防电梯的设计原则以及数量等进行充分的研究,保证建筑防火设计的科学合理。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施工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在对施工图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根据国家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以及规定进行,将设计的指标以及内容进行详细的列出,使工程建设能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参考文献:

[1]蔡柳青.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6:104-106.

[2]孙克.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1,17:348+370.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9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分析

1建筑设计优化的重要意义

使用合理的优化方法,对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既能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还能提升建筑的经济价值,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

1.1使工程的造价降低

建筑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在会充分的考虑到现行阶段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进行剖析,根据现行的建筑特点来进行设计,如当前的高层建筑和高层的住宅偏多,因此其层数很多,在建筑用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筑总面积很大,在面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为了节省用地,会将建筑物的房顶进行细致的规划,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总造价降低,节约成本。

1.2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效益

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保证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果,随着建筑的层数的增加,高度也会增加,与其相关的墙体面积、柱体面积及配套的设施如管道等都会增加很多,层数比较少或者高度比较低时相应的建筑就会节省一些这样的荷载。同时,高度越高的建筑,相邻之间的距离也会比较远,这样不利于节省用地开支的目标实现,如果让建筑的总高度下降,那各建筑之间的距离也会靠的近一些,这样可以节约用地。另外,相同面积的建筑之间,建筑的平面形状不同会使得其周长不同,越规则的平面形状其周长会小一些,并且能够提高其荷载的性能,增强了建筑的质量。优化创新后的建筑结构设计相较于传统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的总造价,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效益。

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具体内容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内容可以分为目标函数选择、变量选择、约束条件选择三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涉及到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2.1目标函数选择

确定建筑结构的目标函数是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创新设计时的第一步,通过采用相应的技术与办法,以建筑的面积的参数以及建筑可以达到的安全标准为前提,结合建筑建设所用的建筑材料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计算,要保证相关的参数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满足相关的需求。合理科学地选择建筑的工程造价模式是建筑设计相关人员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工作,要尽量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的总体造价。

2.2变量选择

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除了对建筑工程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进行正确的选择,还要对建筑结构的进行变量选择,变量的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变量选择,顾名思义就是对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各种会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选择,并研究其中会对建筑结构设计造成的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然后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估计算以及控制其影响程度,以发挥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作用。

2.3约束条件选择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受许多约束条件所影响,在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进行优化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建筑工程的约束条件、对约束条件的准确判断,能够实现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最大化。比如,在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对结构的强度、尺寸、应力等等因素所存在的约束条件进行判断选择,要以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工作具有模范性和科学性,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打好基础,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3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具体措施

建筑结构的优化方法,是由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优化方法以及建筑结构的细节结构优化方法@两个发面体现出来的。在建筑结构整体的优化设计中,要立足整体,全面的分析总体的数据,并相互协调,确保选出最优的优化方法。在细节结构优化设计中,要对建筑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剖析,合理划分为不同的部分,逐个解决相关的选型、布置、造价等几个部分的优化设计,实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标。

(1)拓扑优化法。拓扑优化法,就是通过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结合建筑自身的特点以及实际的用途和情况,正确找到理想化的建筑结构分布形式,全面的分析建筑结构的刚度和其他与结构相关联的属性,来减少建筑结构自身的重量,从而提升建筑的性能。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握以及了解拓扑分析方法的优点,合理运用拓扑分析方法,使得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拥有很强的逻辑性。

(2)截面优化法。截面结构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是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时相关人员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截面结构作为建筑结构的细节所在,其性能是最能体现出建筑的整体性能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截面结构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结构中所涉及的界面进行准确的计算,然后再进行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美观程度。具体的方法有,可利用有限元方法来计算设计变量的结构位移情况以及应力特点,然后用计算设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验算和分析,得出结果后,根据其需求调整,确定调整的范围,在此范围中再进行区域优化设计。

(3)外形优化法。外形优化是在界面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的,以达到更好提升建筑的结构设计质量的目的。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外形优化时,相关人员要对建筑的整体情况掌握得很清楚,再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柱结构设计的相关标准,在掌握的建筑的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筑结构的外形特征就是利用外形优化法来进行划分的。外形优化方法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通常会采用连续性结构与杆系结构。建筑结构的节点坐标选取是杆系结构的重要环节,节点坐标在选取好后,要将其作为设计的一个变量,来实现建筑外形优化设计的目标及需求。

(4)细节部分结构设计与概念设计相结合。概念设计优化方法,是在比较缺乏详细的相关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的。某些因素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比如地震,在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设计时,由于缺乏详细的数据,只能通过概念设计的优化方法,将一些存在的数据当作辅助来进行。同时,通过结合上诉的一些结构优化方法,使得优化效果更佳。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建筑结构的细节部分进行优化设计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如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异形板料的弯曲部分容易开裂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对此我们将其进行简化,然后再选择钢筋,这样能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的几率,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建筑结构的基本需求。

(5)对地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对建筑的地基进行优化设计也是优化整个建筑结构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案对于地基的结构优化来说很重要,例如,桩基类型的选择,要以实际的施工情况为准,并实现降低造价的目标,然后以桩端持力层的厚度为参考,选择科学合适的灌注桩长度,且对不同的优化方案进行集中对比,尽量使得选择的方案是最佳的。再比如,桩筏基础是某建筑结构的原有设计方案,通过把该设计利用的桩筏基础改为桩基础的优化方法,设置不同的承台,在此优化中,在保证总的沉降值和不均匀沉降值的前提下,顾及到的是基础传力的传递路劲越短会越省材料的原因。与桩筏基础设计方案相比,桩基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能够使得建筑质量更好、更加美观、降低工程造价以及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在建筑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能够为人们带来更有安全保障和质量保障的建筑物,因此其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多方面的出发,充分结合实际的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以实现对建筑结构进行最佳的优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贵江.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新方法探析[J].江西建材,2017(01).

建筑设计要点总结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在注重功能导向的同时.还应重视工程的景观设计,重视工程人文、艺术及自然环境景观之间的调和关系。水工建筑物是水库的基础。在设计阶段,除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安全和经济外,还应注意美观。这在以往的设计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一般枢纽布置就要求布局紧凑、均衡和对称。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很少顾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因而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开始越来越多地注重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与旅游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

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1水利工程艺术设计方法

1.1总平面设计

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而今,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认真考虑建筑环境设计的每个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绿化、休息空间等环节。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等不同布置方式,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风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如泵房平面一般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种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

1.4建筑材料

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水利工程紧紧依托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而且,水利工程一般不需全年运行,年运行时间长的几个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的几天,有诸多有利条件结合水利工程进行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我们应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优势和秀美的水体环境,通过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等手段,将单一功能的工程水利设计向多功能的环境景观化水利工程设计转化,形成集水利工程与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水利观光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