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7:41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1

 一、推进残联组织改革工作

(一)三公开一公示

为了方便残疾人及其亲友了解工作流程,透明我会在阿坝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支撑性文件,我会在县残联综合服务中心大厅进门显眼处,摆放了一体机,随时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查阅。

(二)村残协组织架构

为助力脱贫攻坚,帮助残疾人就业并更好更及时精准的了解广大残疾人具体情况,在全县88各行政村(社区)残协各选用了一名残疾人联络员,做到了全县21个乡镇(场)范围全覆盖。同时按上级残联的相关要求,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误工补贴,同时给每个残疾人联络员发放了量服平台终端,每月每人补助88元信息服务费。

二、支持残联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高度重视妇儿工作,推动“两纲”顺利实施

全县办证残疾人2579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815人,女性残疾人为1258人。14周岁以下残疾儿童147人,其中0-6周岁残疾儿童20人。

我会高度重视残疾妇女儿童工作,积极开展残疾人妇女儿童教育、康复、就业等工作。首先在组织领导上,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颁布后,县残联就建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负责两个纲要的组织实施。对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把一些重要指标列入了我会重要工作规划中,为了增强全社会共同维护好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县残联还把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法制教育的合力,使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对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充分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围绕“两纲”目标的实现,发挥部门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社会化维权工作机制,从而使妇女儿童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在国家支持西部藏区开放的政策扶持下,共耗资400余万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于2014年底交付使用,是阿坝州最先建立并投入使用县级综合服务中心。目前与金鼓残疾人康复培训指导中心合作对27名0-15岁智力、脑瘫儿童及部分成人进行康复训练;今年年9月在州人民医院实施了6例唇腭裂修复手术;在华西医院实施了1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二)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年度任务

县残联今年完成了14万元残疾人康复器材采购,分发至全县21个乡镇(场)88个行政村(社),保障了全县所有残疾人在家门口进行基本康复训练的要求;采购了25.7万元辅助器具,发放给全县921名残疾人,加上德阳市残联等机构的捐赠,实现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全覆盖;今年浙江援建部分资金24万元,用于194名残疾学生助学补助,积极协同教育部门,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劝返适龄儿童入学,对不能到校的残疾学生,安排送教上门服务;与住建部门配合,积极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通过了脱贫攻坚省级验收,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和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均超过目标要求。

三、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工作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一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群团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下,我会量服工作比之去年有了质的提高。对划时代的量服“5335”量体裁衣式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平台,我会上下高度重视,基本情况如下:

(一)采取的措施

(1)、召集全县21个乡镇(场)残联的理事长和专委进行了分片区系统培训两次,召集全县88个行政村(社区)的残疾人联络员分片区培训2次;

(2)、遇到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及时向州残联领导汇报、了解,并接受州残联领导指导,把这项工作吃透、弄懂并精准落到实处;

(3)、同时在微信群“阿坝县残联工作群”里接受所有乡镇(场)残联的咨询,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安排

(4)、对各乡镇(场)落实不到位,不精准的及时提醒并耐心指导其开展业务;

(5)、借用88个行政村(社区)残协基层残疾人联络员熟悉本村实际情况、人脉关系相对熟悉的优势,对不了解政策、讳疾忌医的残疾人进行彻底排查,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将精准进行到底;

(6)、我会每月召开一次“量服”工作分析会,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取得的成绩

(1)基本实现了“基础量服”的全面提升,做到了精准度85%以上,我会正在进一步强化中;

(2)基本做到了“智慧量服”全覆盖;

(3)“开放量服”和“机构量服”正在全面实施中,基本做到了全县范围全覆盖。

(三)不足之处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2

1991年3月18日,时任中国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上签字承诺:“到2000年中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199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基代表中国政府再次做出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郑重承诺,提出到2000年中国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宏伟目标。

1994年8月,国务院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等部门共同制定的《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成立了“国务院消除碘缺乏病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协调会议制度。

经过卫生部与碘缺乏病防治相关部门的协调,确定从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为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2年起改为5月15日)。

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以来,就积极参与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并将此项工作连续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四个五年计划。1993年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后,中国残联作为国务院消除碘缺乏病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下发《关于在缺碘地区开展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补用碘油工作的安排意见》([1993]残康字第93号),在缺碘地区开展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等特需人群补用碘油工作。在“八五”、“九五”期间,共为缺碘地区的9194万特需人群服用碘油丸,使特需人群补碘率达85%。“八五”以来,中国残联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全国智力残疾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共为近30万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了系统的康复训练。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的农村贫困地区、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对智力残疾人仍存在歧视和隔离的态度,尚无可以借鉴的智力残疾儿童筛查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模式,智力筛查和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员极其匮乏,绝大多数智力残疾儿童没有接受康复训练的机会和条件,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在中国残联邓朴方主席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瑞典政府决定在碘缺乏病的预防、监测、特需人群的补碘和智力残疾人康复等领域对中国进行支持。中国残联与瑞典方面的合作于1993年开始酝酿,1995年开始实施。

――1995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合作项目首次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动员会为以后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1995年、2003年,中国残联与瑞典方面先后签署“中国――瑞典碘缺乏相关的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合作项目”(以下简称中瑞合作项目)协议,在我国福建、甘肃、青海等11个省,选择碘缺乏病流行的17个县,开展历时12年的合作。

这是中国开展的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最为系统,效果显著的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合作项目。共涉及11个省,17个县,覆盖人口756.8万人。项目包括补碘与监测、儿童智力发育筛查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三个子项目。

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项目实施之前,中国残联召开专家论证会,组织全国统计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对项目的总体设计、组织架构、目标管理、现实性与可行性等内容进行论证,作为项目实施和总体评价的重要依据。

为保证合作项目的有效实施,中国残联成立了中国――瑞典碘缺乏相关的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合作项目领导小组,由中国残联理事长任组长,下设中瑞合作项目办公室,由中国残联康复部负责人担任项目办主任,中国残联康复部和国际部共同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工作。各项目省成立合作项目办公室,负责督导实施本省的合作项目工作。各项目县成立合作项目领导小组,主管县长担任组长,卫生、教育、残联等有关部门为成员。

卫生部门负责项目县人群碘营养的监测和智力残疾儿童筛查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并进行有效的教育安置。残联负责进行项目宣传教育,组织协调项目实施。项目县还成立县中瑞合作项目办公室,设在残联,负责协调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开展碘监测、智力筛查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

中国残联项目办聘请国内碘监测、智力筛查和智力残疾康复三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成立中央级专家技术指导组,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瑞方专家共同制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技术咨询,并承担人员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各省也相应成立本省的技术咨询专家组,促进项目科学规范开展。各项目县依托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幼儿园、学校分别成立县级专业技术小组,负责碘监测、智力筛查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等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指导。

制定行动计划

中国残联根据合作项目协议,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明确了合作项目的任务目标、工作内容、进度要求、检查评估等内容,启动项目实施工作。中国残联项目办与项目县政府签订《协议书》,根据每年项目工作任务下发文件,具体部署指导项目地区的实施工作。各县项目领导小组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根据中国残联项目办制定的《行动计划》和年度任务及本县实际,制定县《行动计划》,明确责任,落实项目经费,确保完成任务。项目县制定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合作项目的开展。

组织培训,编写技术手册

项目培训工作采取二级培训模式,即中央级培训和县级培训。首先由中国残联项目办组织专家对项目县碘监测、智力筛查和康复训练的技术骨干进行系统的中央级培训,然后由项目县项目办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对基层乡镇技术人员进行二级培训。项目实施以来,中国残联项目办共为项目县印发培训讲义3000册,资料2000份,累计开展中央级培训14期,培训技术骨干近300名。项目县在中央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二级培训,培训技术人员近1700名,培训儿童家长1200名。

项目督导检查

为保证项目任务完成的质量,中国残联项目办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现阶段项目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和主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项目办积极组织人员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导,组织中外专家对碘监测、智力筛查、康复训练三个子项目进行检查和现场技术指导,了解项目县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积极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残联利用“防治碘缺乏病日”、“助残日”等节点,积极与卫生部、发改委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防治碘缺乏病、预防出生缺陷等系列宣传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外,中国残联项目办还定期制作形式多样的宣传材料发放到项目县。项目开展以来,共出版碘缺乏病预防书籍1万册,印制补碘宣传小册子30万册,发放宣传教育录像带4000盘,制作补碘宣传围裙5万个,印制补碘宣传画15万张,印制小学生补碘宣传作业本10万册,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促进了项目工作的开展。

科学分析处理资料,保证项目质量

合作项目三个周期的工作,使用表格近35万张(份),形成1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收集、汇总、处理这些表格与资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专家、技术人员按照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对全部数据和资料均采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统计和汇总,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项目内容与成效

补碘与监测

对项目县人群碘营养状况进行基线调查,评估人群碘营养状况,了解碘缺乏病流行水平。调查的内容包括:儿童甲状腺肿、尿碘和家庭碘盐食用情况。

在项目实施的前两个周期,对项目县特需人群实施口服碘油丸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因碘缺乏造成的智力残疾发生,同时对妇女的尿碘进行跟踪观察和监测,对新生儿进行尿碘和tSH的监测,以确保碘油防治计划取得预期效果。

利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以及制作宣传画册等多种形式对项目地区人群进行宣传教育,举办培训班,对教师、学生、家庭妇女、领导干部等群体重点宣传碘缺乏的危害和食用碘盐的重要性,以提高家庭食用碘盐的普及率。

碘缺乏作为群体的公共卫生问题,在17个县的756.8万人口中,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重点人群中树立防治意识成为项目县持久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保障。

通过重点人群补碘和普及碘盐的综合防治,项目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有效地预防了与碘相关的智力残疾儿童的出生,显著提高了补碘出生后儿童的智力水平,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地区的人口素质。

儿童智力发育筛查

评估项目县0~6岁儿童智力发育状况以及康复需求,开展农村基层儿童卫生保健人员的智力筛查培训,探索适于农村地区使用的儿童智力发育筛查技术及建立儿童早期智力筛查工作模式。

举办培训班,向农村基层儿童卫生保健人员传授智力筛查知识和筛查诊断工具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指导。

成立筛查组,组织筛查人员对项目县0~6岁儿童进行智力发育筛查,并将被诊断出的智力残疾儿童转介接受康复训练。

对项目县10万多名0~6岁儿童进行了大规模的智力发育筛查,共筛查出1258名智力残疾儿童,了解了项目县智力残疾儿童的现患率及分布特征。儿童智力发育筛查结果表明,项目县智力残疾儿童发生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了对象。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在项目县建立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培训康复训练技术人员和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探索适合中国边远农村地区开展学前智力残疾儿童教育与康复的模式。

通过康复站、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家庭等形式,对筛查出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安置;依托项目县现有资源,建立以县、乡两级康复训练指导站为龙头,社区和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模式;组织康复人员为筛查出的智力残疾儿童建立康复档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对项目县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对社区居民、康复训练员和家庭成员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综合评估康复训练效果。通过项目实施,树立了社区康复理念,充分利用项目县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家庭资源,逐步形成了社区康复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及训练手册,形成了适合中国边远和农村地区使用的一套学前智力残疾儿童教育康复评估模式。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3

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有关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工作,逐步提高社工整体素质

为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思维创新能力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区民政局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的组织工作。2.组织参加2009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2009年参加考试的人员为42人,其中18为助理工作师,42人为工作师。

3.4月27日—29日,组织全体计生工作人员分两批参加了区计生局组织的业务培训。

二、扎实开展社保工作,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等民生问题

**街道社保站截至5月31日止共计办理失业证765个,新增劳动力134人,生育补贴5人,灵活就业501人,职业介绍成功843人,退休人员198名,老年保障7名,生育医疗费报销7人,社保年检436家,劳动调解13起,总计金额10440元,医保卡更换450个,代配药核定10人。目前正在进行居民医保的参保工作,截止2009年5月31日共计有1026人参保。

三、大力开展民政工作,切实做到为民解困

2009年上半年,**街道的民政工作在任务重、活动多的情况下,克服人手紧张的矛盾,街道民政办和各社区民政专干团结一致,在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的基础上,着力落实好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社会救助保障。

(一)社会救助和帮困工作2.低保和医疗救助工作,截至09年6月,街道内享受低保家庭224户,430人,抚助证47户,120人。上半年1月至6月份共发放低保金54万余元。低保、抚助证收入物价动态补贴271户,金额达25860元。上半年1月至6月份共为辖区内救助对象办理医疗救助31人次,救助金额41727万元。

3.6月按区慈善总会“关于做好09年贫困高中生高校生慈善助学行动”的要求,共上报14名高中在校生、14名大学在校生,并且在7月开始展开贫困大学新生的助学行动。

4.区慈善总会和残联联合为我**街道的50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术前体检,最后共有20符名合术前要求,并在5月21日下午成功进行了免费手术。(二)残联工作

1.每月集中进行残疾人证鉴定工作,为残疾人换第二代残疾证,将街道内900余的残疾人基本情况登记表输入残联信息平台软件。

2.在第十九个全国助残日中组织社区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助残日活动。比如,尹江岸社区举办了主题为“关爱残疾孩子,关爱特殊教育”的活动,邀请了达敏学校的学生一起开了一个残疾人联谊会,活动中进行了抽奖、分纪念品等,使残疾人也过了一个快乐的属于自已的节日。全国助残日期间,区大人主任李伟铭在慰问了我街道两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另有10户残疾人得到了节日的慰问金,共达金额3000元。(三)社区服务

1.根据区地民名办的要求,指导各个社区对辖区内的地名做好调查图纸绘画工作。目前,郎官、万安、尹江岸、朝阳、

柳锦、马园、红起已按时完成了地名调查工作,剩下的4个社区将在7月上旬前完成所有的地名调查工作。

2.从6月份开始每个月初将民政事业统计信息汇总表后上报区民政局,并不定时的输入各种临时救助信息,在信息平台上审批低保、抚助证、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证。

3.每月按时做老年卡。今年上半年新增加老年卡238只。

三、扎实做好计生工作,开展务实高效的服务

1.实施排摸,争取主动做好随访和婚育签约工作。

2月初走访社区,了解计生工作遇到的困难,搜集疑难杂症,并进行汇总,精心准备了计生政策法规、07、08两年违法生育个案分析、统计管理难点和注意点、流动人口管理、协会工作等相关培训资料,在咨询了区计生局业务部门后,于2月16日召开了计生业务培训。吴巧新主任作动员讲话,社区书记和计生干部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结束后,还对计生干部进行了测试。

2月中旬,布置新一轮育龄妇女大排查,实施“育龄妇女四色管理法”,即将育龄妇女分三类:即户在人在、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每一类又分超生、违怀违养、有违孕迹象、安全等四类,分别对应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实施四色管理法,目的是对社区育龄妇女进行分类服务、动态管理,做到工作重点一目了然,工作精力科学分配,工作措施有的放矢。截止到5月12日,排摸出红色育龄妇女1名,黄色育龄妇女638名,根据重点对象,社区有重点开展服务工作。

2.落实工作,遏制超生

上半年,计划外怀孕和违法生育的压力不小,出现多例违怀违育,针对部分社区出现的计划外怀孕和违法生育案例,计生办积极了解情况,千方百计想对策,做思想工作,截止目前有一例被确认违法生育,并已经在区计生局做了笔录。3.落实政策,服务于民3月份对街道婚育指导师进行走访,发放2008年度婚育结对奖励费共计12320元。

3月24日,配合党政办邀请区疾控中心举行“全民动员携手抗击艾滋”的讲座。

为了给计生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和爱心5.29协会活动日期间,全街道开展了“帮扶送温暖”活动,被帮扶家庭达到84户,其中区级慰问6户街道级慰问9户,发放慰问扶助金1.46万元慰问物资69份。截止到6月4日,街道计生办共办理了生殖健康服务证170本,独生子女证89本,再生育健康证13本,为39个育龄妇女核准报销四项手术元。

4.树立形象,获得荣誉

2009年3月12日下午召开的海曙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我街道的马园、朝阳、迎春、红起四个社区均评为社区计生示范协会和优秀会员之家。

四、扎实推进文化普及工作,开展多元服务树品牌

1.社区文化。上半年成功策划并组织2009年**街道迎春团拜会;与海曙区文化馆一起举办第六届“家门口文化”活动。下半年将抓紧推进各社区“一社一品特色”工作。

2.社区教育。通过对2008年社区教育资料档案的整理,顺利接受区社教委的考核。与党政办携手举办了“老网虫”志愿者协会成立仪式,目前有志愿者23名,协会定期开展各项活动。5月份,指导澄浪、万安、柳锦等7个社区接受区教育局社区分院的检查,其中澄浪、万安顺利通过复查,马园、朝阳、柳锦、周江岸、尹江岸等5个社区创建成功。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4

爱耳日由来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

各部位职责

残联:积极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卫生部门: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组织医务工作者、耳鼻喉科专家、妇幼保健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关活动。

教育部门:在学校及中小学生家长中宣传普及耳聋预防知识,积极参与“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民政部门:在社区宣传和普及耳聋预防与康复知识;在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严格控制耳毒性药物的使用;积极参与“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助听、测听和语言训练等设备国家标准制定、宣传和咨询活动;负责对生产、流通领域助听、测听和语言训练等设备进行监督检查,并开展消费、使用咨询活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耳毒性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根据不同情况,在药品上标明6岁以下儿童、孕妇或65岁以上老年人禁用或慎用。

妇联: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妇女、儿童、残疾儿童家长宣传和普及耳聋预防及康复知识;积极参与听力筛查、听力残疾预防工作。

老龄协会:在老年人中积极宣传和普及耳聋预防知识,加强老年人身体保健,强化助听器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计划生育部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宣传和普及耳聋预防知识,结合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开展生殖保健服务,组织有关的教育、培训、技术咨询和科研活动。

2017年全国爱耳日宣传资料

2017年3月3日是第18次全国“爱耳日”。“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历经17年,对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15个部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确定此次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为“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通知指出,实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的目标,任务仍很艰巨。各地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整合推进相关工作,多部门联动,加大防聋治聋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好听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要推动健全听力残疾防控体系,重点做好遗传性耳聋和先天性耳聋预防工作,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做好产前筛查、诊断。要推动建立听力残疾“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一体化服务及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听力残疾儿童实施早期干预、提供全面康复教育。要整合资源,形成政府扶持、全社会参与,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听力残疾人康复救助体系和公益救助体系。

宣传口号

——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建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

——全面实施融合教育,帮助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

——实施听力残疾人精准康复,共建共享小康社会

——全社会共同关注听力残疾人

——普及爱耳意识,延缓听力减退

——精准的听力康复,聋人的天籁福音

——防聋重在科普,治聋重在科学

——防聋先行,治聋精准

——防聋治聋,贵在精准

——关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提高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确保儿童听力健康

——健康聆听,幸福一生

——重视耳科保健,减少耳聋发生

历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2002年: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2011年: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减少噪音保护听力

2013年: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2014年: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2015年: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5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2012年“母亲节”期间,县妇联按照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把开展纪念活动与切实为妇女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结合起来,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精心策划和创新组织了各类特色纪念活动,努力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使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并从中得到了启迪和教育。

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

1、关注女性健康,营造关爱母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妇联在2012年“母亲节”期间,县妇联联合县友谊医院妇产科专家为贫困母亲残疾母亲进行了妇科免费检查。在母亲节期间,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关爱母亲,倡导温馨和谐平等健康的文明家庭”为主题的系列庆祝活动,号召辖区居民以实际行动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关爱他人,争做祖国母亲的好儿女,做文明诚信的好公民。各学校妇委会以“感恩母亲、共建和谐”为主题,在各学校开展了让孩子体会母亲的辛劳,给母亲写一封信、办一期黑板报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各级师生的好评。

2、深入开展慰问贫困、残疾母亲活动,努力为广大基层妇女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母亲节期间,县妇联走访慰问了猛山乡20户贫困母亲,送去了米、面等慰问品,带去了党和政府对她们的支持和关心。各级古女组织举办了“尊敬母亲、弘扬母爱“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为贫困母亲、贫困残疾母亲、老党员等送去了慰问品。县妇联联合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开展了“感恩母亲,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中,共发放尊重妇女、关爱女性、妇女权益保障、女职工劳动保护、消除家庭暴力、妇女卫生保健等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500余份。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妇女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妇女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弘扬先进,表彰典型,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对今年度涌现出的优秀妇女工作者、女致富能手等进行典型宣传和表彰。

省妇联针对广大农村妇女开展的“双学双比”(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劳动生产竞赛活动,随着党和国家及吉林省扶持“三农”各项政策的落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涌现出一批像李秀兰一样巾帼不让须眉的优秀典型,正带领着朴实的农民们,用她们勤劳而又灵巧的双手,在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上编织着一个个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我们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创业就业活动,就是要极大的挖掘了农村妇女的潜力。选树了李秀兰等创业模范,就是要不断激发妇女的创业热情。

吉林农业杂志利用年终总结的有利时机,全方位地展示创业女性的风采,掀起妇女创业就业热潮。通过报道,注重发现和树立一批敢为人先、自主创业的女性创业典型,宣传她们自强不息,大胆创业、勇闯市场的精神以及成功的创业经验,带动更多妇女实现创业就业。推广经验。及时总结交流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和基本经验,提高服务的实效性,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各级组织要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把工作重点放在积极引导组织妇女针对市场,依托科技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上。通过选树创业致妇女典型、创办“妇”字号创业基地,帮助广大农村妇女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参与特色农业生产,开展劳务输出,激发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引导她们在新的领域实现增收致富。

希望李秀兰等先进人物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励,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吉林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绿色环保成为当代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时尚。而利用玉米叶、稻草为原料制作的草艺编织产品更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今年的长春农博会上,榆树市青岳草艺编织专业合作社展出的吉丽牌草编包、草编拖鞋、草编储物篮等工艺品就十分走俏。8月19日,榆树市妇联的相关领导来到青岳草艺的展位,看望青岳草艺的创办人李秀兰。李秀兰一脸喜悦地告诉大家,青岳草艺的编织品已经远销北京、天津、烟台、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2010年,合作社的玉米皮编织女包还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果不虚言。8月19日,首届吉林“玉米节”开幕式在长春农博园美食广场举行,玉米大省吉林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特殊节日。副省长王守臣和国家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上午10时30分,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房俐宣布首届吉林玉米节开幕。开幕式上,吉林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宣读了《全省玉米生产状元、全省玉米科技标兵、全省玉米加工明星企业表彰决定》。随后,作为玉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趣味运玉米比赛和玉米叶编织比赛同时举行。李秀兰又带领队伍参加了玉米叶编织比赛。

在榆树市,只要提起李秀兰的名字,熟悉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对她的事迹褒扬一番。多年来,她勤勤恳恳,勇于拼搏,带领大家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编织产业,使大家的人均收入年均增长,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

2005年的一天,李秀兰在电视上看到草艺编织培训班招收学员的广告,心灵手巧的她被那些漂亮精致的草编产品深深吸引。很快,她就参加了草编艺术培训班。学成手艺回村后,她一头扎进草艺编织艺术的天地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编织的手提袋、草鞋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十分走俏。此时,李秀兰没忘记村里的其他姐妹,她想把姐妹们组织起来,一起从事草艺编织工作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榆树市科协和青山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不久,李秀兰和榆树市农业广播技术学校联合举办的草艺编织培训班陆续开班了。第一期学员就达到了80多人。李秀兰把自己学到的编织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农民朋友。很快,十里八村甚至相邻乡镇的农民也纷纷登门要求学习这项技术。就这样,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培训班陆续开班。

为了推动草艺编织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10年5月,榆树市青岳草艺编织协会在试运营几年后,在榆树市妇联、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了。协会成员出资总额150万元,辐射10几个乡镇,发展会员500多人。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李秀兰组织村民“点草成金”的事迹不胫而走。2010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国农民艺术节上看到家乡的草编产品后,一直赞不绝口,热情鼓励家乡人要把草艺编织产业做大做强。李秀兰的草艺编织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协会所在地被吉林省就业办公室评为“吉林巧姐”手工艺品基地。省市各大媒体先后报道了李秀兰的先进事迹。

巾帼不让须眉,李秀兰正带领着朴实的农民们,用她们勤劳而又灵巧的双手,在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上编织着一个个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李秀兰的榆树市青岳草艺编织专业合作社是青山乡村民自发组织的经济合作组织,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编织技术培训,草编时尚女包、工艺品、生活用品等产品的包销。在农闲时节,李秀兰将这些家庭妇女组织起来,既解决了闲置劳动力,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李秀兰是一个爱思考敢作为的巾帼模范,当初选择搞编织行业也有她的精心考虑。榆树市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玉米种植总面积达24万公顷,玉米苞叶资源极为丰富。这些玉米苞叶除做为燃料外,大部分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现代都市流行环保材料编织的手袋、工艺品等,而玉米苞叶是很好的环保节能原料,由玉米苞叶加工而成的各种手袋、提包、工艺品、壁画等,因其结实美观且环保而大受欢迎,有的甚至出口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该项目,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农民可以在自己家里编织,不用厂房及大型设备,男女老少都可以从事。做好这一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玉米副产品的加工转化,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基于这些考虑,李秀兰开始了她的事业打拼。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草艺编织项目,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原料供应、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和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提高市场份额,促进科技进家庭、项目进家庭,榆树市青岳草艺编织专业合作社在市农业局、工商部门和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目前,合作社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研发、设计、营销为一体的联营格局,营销网络已辐射北京、天津、烟台、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远销国外。合作社运营一年来,已培训员工450人,年创产值300多万元,社员年人均增加收入近万元左右。不但效益极为可观,而且为发展当地的草艺编织事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李秀兰介绍,草艺编织项目前景非常看好,有如下市场及成本优势:产品环保、节能、无污染,市场前景广阔,畅销国内外。在国内:尤其在南方各种玉米皮产品,尤其是女士挎包的深受广大女士的喜爱;在国外:据网络搜索得知,在欧美国家以及韩国等地,这种环保无污染的产品也十分受欢迎。玉米皮的产品花色多样,可以满足多种需求,比如婴儿摇篮、帽子、拖鞋、垃圾桶、包包以及各种工艺品等,只要有足够的产量在市场销售方面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对于目前的市场经济来说,根据市场来定生产的年代,该项目占有很大的市场优势。从整个成本上来说,原材料属于无成本废物利用,人工也是平日闲置人员。即使为了进行快速加工买一台玉米皮加工机,成本也不高,几家合买个二手的先用,则价格更便宜。直接生产小部件――不需要机械的小工艺品,则基本没有成本,农民所出的资金顶多是培训的费用。在争取下还可能得到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扶持。还有技术性优势,很多村民有编织经验,容易学,上手快,见效快。农民都有过编筐、便鸟笼等编织经验,对于编织女士挎包、驾驶坐垫和垃圾桶等产品编织类也是大同小异。经过专家的指点和现场操作,村民则很容易上手。村民学到技术后,原材料顺手拈来,经过“变魔术”,很快就能看到成品,一经进入市场产生效益,就会对周围没有参加的村民起到“跟风”的效果,参与者就会立即多起来。还有地理优势,榆树市交通便利,铁路道和公路四通八达,可谓村村相通,柏油路畅通无阻。邮寄、快递制成品能够在标准时间到达。据悉,这种手工编织的玉米皮产品在欧美和韩国等国的十分畅销,而我们所在的吉林省与韩国距离较近,可以节约运输成本。

李秀兰认为,上有国家和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好政策,只要大家靠智慧和汗水共同努力地工作,编织制成品质量过硬,一定能够有竞争优势!

最后,李秀兰还简单介绍了玉米皮编织工艺品的大致过程,以便大家学习。

首先是玉米苞叶的挑选与储存。用来加工编织工艺品的玉米苞叶,要大而长、色白柔软且厚薄适宜。在收获玉米时,去掉外面一层老皮和紧贴玉米粒的嫩皮,中间部分便是理想的草编原料。选好后及时晒干,捆成大捆,放在干燥通风且不易熏黑的地方。

其次是熏白。为提高苞叶的白净度和编织性能,保持所编织产品的天然色泽,要用陶缸进行硫磺熏制。熏制前洒少许清水使玉米苞叶湿润,将放在碗内的硫磺点燃后放入缸底,用铁丝网或竹编制品罩住,然后将玉米苞叶松散地放入缸内熏制,然后启封。

第三是选料。将熏白的玉米苞叶分两类,用于纺经皮用的一般是小、短、软、色泽稍差的;用于编织的选用大、长、色泽白的。

第四步是染色。为了编织出不同色彩的图案,要将玉米苞叶染成红、黄、蓝、黑等不同颜色。染色工序分前处理和着色两步。前处理是指染色前将玉米苞叶净化,着色则是指用60度的温水将颜料溶化,再将净化的玉米苞叶放入煮泡。煮泡的时间因所染的颜色不同而不同。

第五步是纺经。将拣好的玉米苞叶剪去毛尖,再用简易的小纺车纺成经绳,纺时不断添续玉米苞叶,添续时就将苞叶撕成1厘米左右宽的条子,光面向下,纺经直径约2.5毫米。

第六步是编织。“编”就是用一根或几根原料,按一定规律盘绕、掩压,以构成无明显经纬分别的形式。“织”则要先立经,然后逐渐编纬成形。编织方法有平纹、斜纹、缎纹、变化纹、小辫、缠扣、套扣、镶嵌等,配以不同颜色的苞叶便可编织成五彩缤纷的工艺品。

今年11月2日上午9点,榆树市残疾人草艺编织培训班在市职业教育中心一楼会议室正式开班,来自各乡、镇(街)的喜欢草艺编织的27名残疾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班由李秀兰理事长亲自授课。在老师的手把手的指点下,残疾朋友们学习了“草艺编织”的基本编法。

举办残疾人手工草艺编织培训班,就是让残疾人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能够多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为今后的自主创业开辟一个新的途径。此次培训历时4天,每天都将由一名老师对学习者进行手把手指点,直到学会为止。同时,残疾人可以在家中进行编织,青岳草艺编织有限责任公司经检验合格后负责回收产品并支付手工费。免除了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华昌街道残疾朋友郭春敏欣喜地说:“以前就喜欢编织,苦于没有老师指点,如今残联免费为我们举办编织培训班,离家很近,太方便了。”

通过现场参观手编工艺品展示和培训,引起了残疾朋友们对手工编织的极大兴趣,得到了残疾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都纷纷表示一定好好珍惜这次培训机会,掌握编织技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家庭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

本期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残疾人提供一门就业和服务的技术,促进残疾人灵活就业,增加残疾人经济收入,从而带动全市残疾人“千家万户巧手”工程的顺利开展。

有梦想就能成功,李秀兰为了玉米皮编织工艺赌上的是一辈子的情。但愿她精心编织的产品,能够“走向”更多更远的地方。

编后语

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激发妇女创业热情

农村妇女由于综合素质较低,在创业过程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必须强化服务,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各级部门要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创业女性之间的信息沟通、相互交流;向需要帮助的创业女性提供技术支持、法律帮助和精神慰籍;为创业女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帮助创业女性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发展。

我们的报道也是积极发现和宣传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妇女的典型事例,引导农村妇女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的创业激情。营造了关注女性创业、支持女性创业的良好氛围。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7

蒋艳,新疆兵团农十师北屯高级中学一名普通的学生,和众多的高考考生一样,她在漫长的等待中经历了焦虑和不安,然而,与其他考生不同的是,在她的高考体检表一栏中,填写的是身体畸形。

1984年,蒋艳出生在四川省遂宁市西眉镇乔亭村四社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2岁那年,她不幸患了骨结核。为了给女儿治病,蒋吉良夫妇四处奔波,可是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恐怕一生就要在轮椅上度过了。老蒋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在进行西医治疗一个月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他想到了中医。怀揣着家中仅有的积蓄,老蒋踏上了艰难的求医之路。在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后,小蒋艳虽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但年幼的她没有认识到,终身的残疾意味着什么。

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难,1992年,蒋吉良夫妇告别了女儿,来到了新疆兵团农十师187团从事打渔工作,1994年把孩子也接了来,收入虽然微薄,但一家人总算团聚在这西北边陲。

在家中,蒋艳虽然上有姐姐下有弟弟,但从6岁开始,懂事的她就跟着姐姐一同为父母烧水做饭。与同龄人相比,蒋艳的身材就像一个孩子,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然而,个性不服输的她却默默地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家庭的困苦,更磨练了她坚强的意志,从小学到中学,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矛。

2004年,蒋艳以3分之差与自己报考的院校失之交臂。蒋艳虽然因为这3分,又要让辛苦半生的父母,多为她承担一年的学习费用,而觉得内疚,但她没有放弃。在一位亲戚的帮助下,蒋艳得以复读。

2005年,在填报志愿时,蒋艳唯一填报的院校就是天津中医学院。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倔强的背后是一份自信,是她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超越,同时,更是一种渴望,她渴望帮助和她命运相同的人,渴望回报关心爱护她的许许多多的好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她的高考成绩为581分,高出了她所报考的天津中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37分。一家人沉浸在焦急的等待中。眼看着第一批重点学院的录取工作即将结束,蒋艳的录取通知书却一直没有来。

万般无奈,蒋吉良夫妇与帮助女儿复读的亲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农十师残联寻求帮助。简单的交谈后,师残联领导拨通了兵团残联的电话。一位普通残疾学生的命运,就这样与所有关爱她的人紧紧相连。

原来,天津中医学院的退档,是因为蒋艳120厘米的身高。由于中医学院要求临床医生的身体条件比较严格,她这样的身体条件为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服务有一定困难;同时,我们还得知,该校在退档前专门为此召开了校党委会,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很慎重的。与天津中医学院协商未果,兵团残联把目光转向了新疆境内的大专院校。此时,第一批重点本科的录取工作已经结束,而蒋艳又没有报考疆内的任何一所院校。兵、师残联一方面积极做好蒋艳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迅速与兵团、自治区招生办公室进行协调,并联系了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两所高校。新疆农业大学答应考虑一下,但必须先征求本人的同意;石河子大学准备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蒋艳的问题。此时,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们,正在纷纷踏上求学之路,而蒋艳一家人忐忑不安的心情多少带着一些无奈。老蒋告诉我们,此时的蒋艳不愿与任何人交谈,常常独自一人在渔点上看着水面发呆。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8

国助残日

今年5月20日第17次法定“全国助残日”,主题是“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

关于开展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

残工委〔200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铁路、交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卫生、民航、广播影视厅(局),法制办,局(办),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武警部队政治部,工会、团委、妇联、残联:

2007年5月20日是第十七次法定“全国助残日”。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际,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对于推动“十一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本次助残日活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行动,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好各项活动。

一、主题

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

二、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我国共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34%。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既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的重要体现。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重视残疾人各项权利的法律保障与维护,自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公布至今,在国家公布的四十多部法律法规中,对残疾人权益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都作了明确要求,这些都为残疾人各项权益的保障和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出现一些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工作已经启动,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法律,它的修订及公布将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法制建设、无障碍建设和法律救助三个配套实施方案,为新时期保障残疾人权益提出了具体目标。

联合国刚刚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第一个人权公约,也是首个专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国际公约。它第一次规定缔约国应采取切实措施,以法律等形式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权益,这为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着眼于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是残疾人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残疾人各项权益得到真正的落实。

三、措施

1.各地要及时召开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会议,围绕本次全国助残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专题研究助残日活动方案,部署助残日活动。

2.地方各级残工委要协调民政、教育、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围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2004〕76号),及本地区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扶助残疾人的优惠规定、针对残疾人的各项减免政策,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活动,检查各项优惠扶助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残疾人是否真正受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司法所等机构积极开展优先、优质和优惠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等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要协调有关部门大力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将之纳入普法宣传规划,提高公民遵法守法意识。

4.各级部门要认真研究残疾人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并向政府有关领导做一次集中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

5.各级公安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继续深入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各地要认真贯彻〔2004〕76号文件,在解决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营运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严格管理,采取妥善措施,保障以此为生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6.各级公安、民政部门和共青团、残联要认真贯彻《关于开展为了明天——全国强迫诱骗未成年人流浪乞讨和强迫拐骗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整治工作的通知》(综治委预青领联字〔2006〕3号)精神,切实做好流浪残疾儿童的救助和预防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维护残疾儿童权益。各级民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将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各种社会保障范围,落实各种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要会同税务部门认真做好福利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调整完善工作。

7.各级建设、教育、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严格执行《无障碍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设计规范》、《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等规范、标准,并认真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保障公共设施无障碍,方便残疾人和各种行动障碍者出行、参与公共生活。

8.各级文明办要将助残日活动作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将该项活动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和文明村镇等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

9.各级广电、信息产业部门要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无障碍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电视节目加配字幕等工作,研发推广方便盲人、聋人使用的信息无障碍产品,为聋人和盲人信息交流无障碍提供方便。

10.各地工会、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组织以及驻军和武警部队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助残、巾帼建功、手拉手红领巾助残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力量,给予贫困残疾人以扶助,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

11.地方各级残工委在助残日期间,要积极协调当地党、政、军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本地助残日活动,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走访慰问福利企业、残疾人集中的社区、福利院、特教学校和残疾人家庭,勉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并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12.各地残联组织要切实承担起助残日活动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要结合本地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主动将残疾人工作的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更大的支持;要注意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通过组织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展示残疾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要教育广大残疾人自觉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宣传

1.各地党委宣传部门要将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计划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

2.中央及各地新闻单位要结合本次助残日主题,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利用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国家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典型事例,宣传各级党、政、军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走访慰问残疾人的动人场面,宣传在助残日期间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关注残疾人事业的热潮。

3.各残疾人基层组织要根据本次助残日主题,通过公益广告、公共橱窗、板报、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国务院残工委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卫生部民航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局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二七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

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

1.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助残风尚

2.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共建和谐社会

3.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建和谐社会

4.残疾人权利:我们关注

5.法律援助在行动

6.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7.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8.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9.扶助残疾人,有你有我

10.扶助残疾人,共建和谐社会

11.把温暖送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9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州委关于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意见》和《州爱心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州委、州府要求,我局制定了《州扶贫和移民工作局2013爱心帮扶工作要点》、《州扶贫移民工作局爱心帮扶活动二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结合部门实际,为开展好此项工作我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时效。现将一年来爱心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爱心帮扶领导小组: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黄建国同志为工作小组组长;扶贫规划项目科、社扶科科长为小组成员,各科室配合;扶贫规划项目科科长陈立平任联络员。

1、在爱心帮扶集中供养孤儿结对认亲活动中,做了大量帮扶工作。一年来先后9次去孤儿院看望孩子,视孤儿为亲人,与孩子交心谈心,在交谈中了解存在的困难,把握孩子的心愿,主要为孩子添置衣物、购买学习用具。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看望孩子,与孩子亲切交谈,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为孩子学习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爱心活动小组也在各个重大节日去孤儿院看望孩子,局爱心活动共为孩子添置2700余元生活必需用品,小组成员也在节日期间,分别向孩子赠送爱心小礼品。

2、大力开展万名志愿者服务,确定5名年轻同志为“走基层政策宣讲”志愿者,以“手拉手、心连心、系亲情、同圆梦”为主题,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开展志愿服务。

结合我局结对认亲活动,不定期向石渠县蒙宜乡幸福一村、幸福二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惠民惠农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力争实现惠民政策宣讲全覆盖。

3、积极参加爱心慈善日活动,一是在本单位干部职工中共募集到职工捐款5723元,已将所募集到的善款如数捐到州红十字会统一管理使用。二是与积极与州发改委配合,组织我州水电开发企业及员工积极参与我州的“11.19”慈善爱心募捐活动。

4、积极参与雅安芦山地震爱心帮扶捐助活动和州特殊教育学校“爱心妈妈”活动。局机关妇委会积极配合州妇女联合会开展了“格桑花关爱暨爱心助学活动”和“爱心妈妈”活动,为结对认亲点的学龄儿童送去了书包和衣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35万元)

(二)在为残疾人发展生产贷款贴息、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中,我们及时与州残联进行了工作衔接,并出具了《关于统计残疾人发展生产贷款情况的联系函》,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并在牵头部门带领下积极的开展工作。2013年为我州争取农村残疾人扶贫资金13万元已由州残联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爱心帮扶小组与孤儿丁真白玛沟通交流不够,与生活管理老师交流太少,不能准确掌握了解她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对其学习关心不够,生活存在的困难不能给予及时的关怀,工作太忙时疏于看望和关心。

(二)我局与州残联对接工作还需加强,从而掌握更多符合条件残疾人的信息资料,以便更有效地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为继续抓好爱心帮扶工作,把工作重点落到实处,我局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在爱心帮扶集中供养孤儿结对认亲活动中,爱心帮扶小组要加强与孤儿丁真白玛沟通交流,与生活管理老师交流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力争通过工作开展,准确掌握了解丁真白玛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弥补对其学习关心不够,生活存在的困难不能未予及时的关怀的问题,按照工作实施方案力争多安排看望和关心丁真白玛的时间。

二是加强与与州残联的工作衔接,更全面掌握我州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更多摸清符合条件的可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以及符合条件贷款贴息发展生产可进行扶持的农村残疾人的基本情况,逐步建立起管理系统,落实帮扶措施,将政策及时兑现到残疾农户手中,从而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发展生产,实现稳定增收。

妇联残疾人工作总结篇10

一、加强领导,切实把妇女儿童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全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把促进妇女儿童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市(区)委、市(区)政府听取了我市(区)妇女儿童工作汇报,增加了市(区)妇儿工委的工作经费。在2月15日,还调整充实了市(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将成员单位由原来的23个增加到了现在的27个。二是召开全市(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市(区)妇儿工委主任、副市(区)长张力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会议对2011年妇儿工委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2011年工作和“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对实施“两规”年度评估监测统计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为更好地完成规划监测统计任务奠定了基础。三是乡镇各成员单位均做到了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干部、有工作计划与总结,一年至少听取一次有关妇女儿童工作的情况汇报,解决1个以上妇女儿童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扩大宣传,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的舆论环境

一是我市(区)各级妇儿工委及成员单位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3月3日,市(区)妇儿工委办牵头组织市(区)妇联、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区)司法局、市(区)政法委、市(区)局、市(区)律师事务所、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市(区)计生局、团市(区)委等单位,在城区开展“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两纲、两规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树立尊重妇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风尚,帮助妇女增强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各乡镇妇儿工委以“三·八”维权周活动为契机,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纪念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及时传递和宣传各地实施“两规”的最新动态和工作信息,动员社会各方共同支持“两规”的实施。“六一”期间,各乡镇妇儿工委以各种形式宣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义务教育法》、“两纲”、“两规”,利用广播、电视宣传60次,听众达4000多人,书写标语168条,办专栏40期。

二是开展节能减排进家庭、进社区宣传活动,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8月31日,市(区)妇儿工委办、市(区)妇联、市(区)经留局在市(区)灯光球场开展了“节能减排进社区、环保知识进家庭”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了节能减排的意义、目的,倡导了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发放宣传资料XX份,现场发放节能环保灯500只、环保布袋500个。

三是开展禁毒、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和“不让进我家活动”活动,净化了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环境。在“6·26”国际禁毒日活动中,全市(区)各级妇联和有关成员单位,大力开展了面向广大妇女、重点人群的禁毒、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展出禁毒、艾滋图片28幅,发放“不让进我家,创建无毒家庭”的倡议书等有关宣传资料5000多份,禁毒和艾滋病宣传手册XX多册。

四是开展了“降消”项目和结核病宣传活动,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提供了保障。今年来,全市(区)各级妇联组织和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利用各种活动、培训为载体大力开展了“降消”项目和结核病宣传,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万多份,结核病宣传环保袋XX多个和围裙1000多条。

三、落实指标,两个规划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指标进一步实现,女性就业领域不断拓展,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市(区)劳动、农业、科技、科协及各级妇联把下岗女工再就业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工作之重来抓,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千方百计组织妇女创新业。2011年我市(区)开展了实用技术、法律、科技、妇女维权、禁毒防艾等宣传教育培训班46期,培训农村妇女4000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份。培训下岗女工100人次,向外输出劳动力86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80人,女性占30人。

二是妇女参政议政的热情进一步提高。我市(区)四家领导班子共配备了5名女领导干部,比地区妇儿工委目标管理考核规定的要多3人,科级单位一把手有9名,女性干部为3794人,占干部总人数的34%,比2011年的3752人增加了42人。全市(区)18908名中共党员中女党员2648人,占党员总数的14%,比2011年增加了16人。

三是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和卫生保健取得新的成效。“三项死亡率”中婴儿死亡率为13.0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1.03‰,分别比2011年下降了1.04‰、1.01‰。由于我市(区)今年继续加大了“降消”项目的宣传及实施力度,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13‰,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53.56%,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8.63%,没有死亡1例孕产妇,“三项死亡率”已提前实现2011年的规划目标。

四是开展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障

各成员单位主要从来信来访工作进行维护对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对家庭暴力、拐骗等活动大力打击,全市(区)共接到来信来访69件,处理了67件,共为28名妇女提供了法律援助。

四、强化职责,构筑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社会化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