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9:47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通过落实服务规模工业企业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全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为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具体方案

(一)建立企业分类管理机制。针对我局管辖规模工业企业众多、检验检疫业务任务重、人力资源相对紧张的困难,根据企业检验检疫业务多少,将所辖规模工业企业分为重点服务企业和一般服务企业。对于重点服务企业,我们采取企业实地走访、与企业管理层会晤沟通等手段,并结合“三解三促”等多种工作方式,了解企业困难,解决企业问题。对于一般服务企业,我们采用公布电话联系方式,主动电话沟通等方式,及时收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按本方案要求进行处理。

(二)建立问题收集机制。一是明确收集渠道。(1)我局通过“检企通”短信平台和其他途径各部门热线电话(详见附件2)。(2)实地走访重点服务企业。我局各业务部门结合平时下厂检验、日常监督检查、“三解三促”等多种途径,深入企业现场第一线,零距离倾听企业心声,主动收集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二是及时整理反馈。重点围绕规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生产发展中所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收集整理。各业务部门每季度将所辖规模工业企业的问题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结果汇总至综合处。(各处室所辖规模工业企业名单见附件3,季度汇总表格见附件4)每季度汇总截止时间为本季度的最后一天,汇总表格发送至综合处蒋维。

(三)建立问题分类处理机制。一是科学分类。将企业反应的问题分为属于本局职责范围内的、需要向局请示的和不属于我局职能范围或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等三类。二是归类处理。(1)对于各业务部门直接收集到的问题,如是属于本部门职能范围之内的,由该部门及时处理;如不属于本部门职能之内的,由该部门即刻上报至综合处。(2)对于上报的问题,综合处即时进行分类处理,如属于本局职责范围内的,分派至相应业务部门处理;如属于需要向局请示的,则请示相关部门;如是不属于我局职能范围或需要多部门协调的,则将问题及时转交至市经信委。

(四)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对于企业反映的单一性问题,原则上3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及时反馈企业;对于企业反映的综合性问题,原则上7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及时反馈企业;对于企业反映的特殊性问题,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办结,并及时向企业做好解释说明。同时,我局综合处及时将企业反映问题的办结情况,报市服务规模工业企业“绿色通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监察室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企业服务情况进行督查。对于超时未办理事项和未解决问题,责令相关部门给出合理解释,如果无合理解释,则将情况上报至分管领导。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服务方案由我局分管领导负总责,综合处牵头,各业务处室积极参与。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2

一、目的意义及指导思想

(一)目的意义。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作为我市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份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生产、销售和出口出现了回落,龙头企业发展遇到了多重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市、县(区)农业主管部门为龙头企业开展各种热情周到的服务,迫切需要在服务龙头企业上有更大作为。通过开展“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充分调动我市各级农业部门服务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服务龙头企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与企业风雨同舟、同心同德,为企业出谋划策,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更周到更贴切的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发展平稳健康、服务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局面,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实现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而意义深远。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推进“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的实施,坚持以服务龙头企业为宗旨,以解决龙头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重点,创新服务方式,落实服务措施,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龙头企业生产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保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年“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的开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企业增加项目和资金投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稳定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数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与农民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我市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迈上新台阶。2009年,全市年产值亿元以上重点农业企业达11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重点企业达11家;全市自治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04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税附1.23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税后利润总额1.35亿元,同比增长11.6%。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加大宣传,落实政策。深入龙头企业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得到真正的实惠。

(二)加强指导,推动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指导龙头企业特别是得到上级扶持和取得金融部门贷款的龙头企业,按照计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引进高端人才,开展精深加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领办专业合作社,推广良种良法,带领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国家、自治区名牌产品,申报国家驰名商标或国家、自治区著名商标,打造品牌。

(四)强化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推动银企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跟踪落实好与农行*分行签约的9家龙头企业的贷款事宜(详见附件1)。二是协助做好龙头企业用工招聘和培训工作,引导龙头企业自主招收返乡农民工。三是主动帮助龙头企业做好各种财政资金扶持项目的包装、申报和跟踪服务工作,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扶持项目建设。四是检查面向企业的收费项目,堵截对龙头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龙头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运行环境。五是以专业招商团队为核心,采取全过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主动帮助项目业主解决项目落户和推进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与来钦投资的内、外商投资企业经常性联系机制,当前要千方百计帮助广西北部湾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禽畜专业批发市场、肉类深加工等项目早落户*农产品物流园区,早建成、早投产。六是加强龙头企业宣传,提高知名度。利用*农业信息网免费为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作形象宣传。

四、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

(一)实行市、县(区)农业局领导挂钩联系服务。对全市自治区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及相关重点企业实行市、县(区)农业局领导结对挂钩联系服务。市农业局领导班子挂钩联系产值较大的重点龙头企业,其他重点龙头企业及其他相关重点企业由县(区)农业局领导挂钩联系。联系领导要带头开展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服务需求,通过现场服务、协调帮扶,从本职责范围,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具体联系安排详见附件2)

(二)相关职能科室开展专职服务。市、县(区)农业局相关职能科室要根据职责开展相关服务,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要安排人员对应局领导进行联络服务,及时收集局领导联系情况并进行总结,总结上报整个服务工作情况。在服务过程中,对龙头企业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的服务,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真正做到知企情、解企忧、排企难。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帮不到的事情要向企业做好解释和说明,争取企业的理解。

(三)实行联络员对接。要求挂钩联系服务企业指定一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联络员,与市、县(区)农业局相应的局领导挂钩联系联络员具体联系。

(四)开展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服务。市、县(区)农业局挂钩联系领导每个季度至少到联系企业实地调研1次。一是与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进展、新经验、新问题;二是了解企业是否有被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三是了解企业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四是深入原料基地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五是走访带动的农户了解增收情况。

(五)注意服务方式,严肃工作纪律。市、县(区)农业局挂钩联系服务领导要增强服务意识,以良好的作风开展开展挂钩服务工作。在服务过程中,不得调用企业车辆,不得在龙头企业报销任何费用,不得接受龙头企业宴请和礼物,不得干预龙头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六)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市、县(区)农业局每半年召开1次挂钩联系服务龙头企业情况通报会,研究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帮助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五、实施步骤和总体安排

开展“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从2009年2月开始到2009年12月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制定实施方案阶段(2~3月份)。一是召开动员会进行动员部署;二是按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年”的部署和要求,做好“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的宣传;三是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3~12月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本方案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各项服务活动,致力于服务龙头企业,切实帮助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探索为龙头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确保“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各县(区)要将活动开展进展情况每季度书面向市农业局“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一次。

第三阶段:检查总结阶段(12月份)。各县(区)年底前将“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工作总结书面报市农业局“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组织检查或抽查,形成全市“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的工作总结,报市“服务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农业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心系龙头企业、服务至上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开展“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为龙头企业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为龙头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二)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市农业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服务龙头企业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管站,负责组织、协调、督查、汇报等日常工作。各县(区)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为直接责任人,有关工作人员是具体责任人。

(三)实行服务龙头企业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在开展服务年活动中,要不定期对服务龙头企业的改善提高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并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对服务龙头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存在能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久拖的问题没有汇报反馈也没有解决,服务质量差、工作不力的县(区)和有关人员,要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同时,对不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涉企政策、规定,不按市委、市政府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的部署和本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在服务龙头企业过程中造成恶劣影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市农业局“服务龙头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发现问题,督促有关县(区)和责任人及时整改,推动各项服务工作扎实开展。

(四)各县(区)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县(区)农业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服务年活动的具体细化目标、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等。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企业发展;财务共享服务;问题及发展措施

和前几年比较,财政部接踵出台政策,鼓动勉励我国大型企业要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技术的条件,构建本身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速财务管理工作的有用实行。所以,我国企业构建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财务共享服务是新兴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它是将不同地点具体的一些业务量大,重复性工作多、容易标准化和劳动量大的基本业务统一放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报告。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如下几个优点,第一,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降低了企业内部的成本;第二,根据最新的数据信息,方便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目标和实施;第三,提高了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水平,优化了企业的财务流程,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地位,使得企业对财务控制能力得到改善;第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长,晋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使得财务人员从传统的繁琐的财政核算事情中解放出来,举行周全预算、本钱运行、本钱节制和财务阐发等财政事情,进而晋升企业的焦点竞争力。

我国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相对比较晚且缓慢。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大部分企业起头动手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据相应数据显示,我国部分企业在采用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后,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所以,企业通过构建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管理方式来减少成本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现实构建过程当中,遭到队伍的扶植、绩效考核体例和信息化手艺是不是成熟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企业的财务共享办事仍是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出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感化。

二、我国执行财务共享服务的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工作人员转型困难

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代替了传统的核算与根基的财政事情,大量的财政事情人员都处于落拓的状况。必需对本来的财务部门举行整合和从头改变体例。职位该如何设置,剩余人员该如何安置成为各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本质请求较高,除具有一些根基的业务知识外,还应具有必然的综合管理经验,而传统的财务员工只举行简略的重复性操纵,和共享服务的高请求不立室。新来的员工又不能胜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事情,如许必定影响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事情和质量。企业需成立一套有用的职员分工体系体例来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长。

(二)信息化执行效果较差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信息化技术建设,实现了从手工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但是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大部分还是只停留在数据的集成阶段。虽然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引着企业实现了企业财务数据的集成,但是也仅限于简易操作等方面。距离财务共享服务的标准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某些企业借鉴一些进步前辈成熟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却疏忽了本身的实际情况,致使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碰到良多的坚苦,拦阻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监理。

(三)管理和经营的风险较高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必然削弱了企业内部某些部门的权利,使得企业的文化制度产生矛盾,进而引发财务共享服务工作不能顺利的执行的管理风险。财务工作人员在执行财务共享服务的业务工作时,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加大了业务沟通的成本,使得企业陷入一定得经营风险中。

三、现代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措施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

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方针便是为了削减本钱、对危害举行节制和实现财务转型。因此不同的目标有着不同的关注重点,因此选择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共享模式是促进自身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某些企业主要是对成本的关注,它们就会选择成本造价较低的地点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的工作,从而减少成本;另有的企业为了加强对财务危害的节制,是以选择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本身企业的总部。所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和当前的经营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服务包括日常交易、支持决策和专业服务三种类型。企业的财务核算具有工作量大和规范性的特点,因此企业在构建共享服务中心时首要选择的类型就是日常交易处理。

(二)组织结构的合理建立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拥有企业总部、区域管理总部和营业部。具有这样组织结构的企业一般将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建立在自己的总部,在区域管理部门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分管机构,撤销营业部的财务组织。在总部的财务服务中心建立远程报账系统,着重审核区域总部的财务相关业务,实现会计凭证和报表自动生成的结果。使得会计核算和企业的经济管理获得进一步的晋升。区域管理总部的财务报销审批由专业人员按照财务体系将报销根据上传到总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总部考核,包管后续事情的不变推动。在新的组织结构下,区域总部和营业部的工作内容就发生了改变,必须事先明确各部门的内容,否则就会出现责权混乱的问题。导致财务共享服务的质量降低。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位员

工的职权进行划分,充分发挥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三)改造标准化流程

财务共享服务的工作中,流程的共享是主要内容。当代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必须要包管流程的持续发展和成立的科学合理性。企业要晋升财政共享服务流程的运行结果,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对财务营业的流程就行切磋,包管流程的标准化。促进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财务服务中心的详细标准化流程以下:第一,应付账款流程,首要卖力就是对发票信息收集。数据业务处置和付出及反馈等事情内容;第二,应收账款流程,首要卖力定单条约办理、开票及收入确认、收款及单据办理和对账反馈等营业内容;第三,用度报销流程,首要卖力票据接管及扫描、票据考核和数据录入等营业;第四,总账核算中心,主要提供投资核算、固定资本和报表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第五,企业结算中心,主要包括转账,存取现金、费用报销和发放工资等工作。

(四)合理构建信息系统

以信息化平台为根本来构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搞包管财务的数据信息举行平安的传输,客户可以经由过程这个共享服务中心取得相应的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能实现资源共享,为支持客户的财务业务,因此在构建信息系统时,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安全和兼容性。科学安全的信息系统包含企业资源信息系统、网上保障系统、影像扫描系统和银企互联四大系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促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五)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绩效考核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它需要考虑成本、效率和质量等各方面的因素。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要从宏观上把控服务中心的发展和创造利益的价值,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细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考核体系需要将服务中心和员工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对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使用包括草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草创期应当注重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成长期首要存眷员工和客户,重视企业的效益;成熟期的办事重点工作就转移到企业的谋划上,注视员工的长远发展和客户的质量上。总之,财务服务中心的查核系统便是增进企业员工、部分及构造的绩效获得晋升,实现企业的飞

速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整合了企业现有的财政资本,晋升了企业的资本利用率,同r也削减了企业的本钱,使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必然的上风,增进企业的宁静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焕花.对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思考[J].会计信息化,2016(17).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按照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和建设“平安云和”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落实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城乡联动,部门配合。强化城乡一家观念,城乡企业同等对待,服务活动同步进行。对牵涉到多个部门职能时,相关部门间加强配合与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面上调研与解决难题相结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掌握情况,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尽力帮助解决。

(三)扶优扶强与抓大促小相结合。积极开展培育大企业活动,同时加大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四)定期服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通过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建立服务企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机制。

(五)以机关为主体,企业为落脚点。各乡镇和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心系工业、服务企业”的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云和县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工作。由马国华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副主任柳绍荣、县经贸局局长程晓东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监察局副局长*、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旭春、县财政(地税)局副局长柳少康、县公安局副局长饶庆勤、县人劳社保局副局长樊美群、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毛新中、县国税局副局长叶明伟、县建设局副局长*、县科技局副局长郑福平、县环保局副局长王锦颖、县工商局副局长严伟平、县质量技监局党委委员刘昌荣、县电力局副局长李凡、县人民银行行长汤春玉、县行政审批中心副主任宋建英、县总工会副主席蔡连新、县经贸局副局长李建法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由县经贸局副局长李建法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建立服务年工作督办制度,切实把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位。建立领导小组定期协调会议等制度。

四、主要活动内容

(一)认真开展政策服务月活动。7月份开始为期一个月,全面检查近年来出台的涉企政策的落实情况。由县经贸局列出当前我县出台的各种涉企政策文件名录(有关部门补充)。各部门对涉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求:对未能落实到位的政策,有关职能部门要作出解释并要逐个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对于需要进一步调整的政策文件,责任部门要提出具体调整方案,为下一步调整、制定进一步扶持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开展“送政策到企业”、政策专题解读等活动做好准备。

(二)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于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要求:抓紧搞好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调查登记工作,继续深化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目标:确保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控制在指标以内,努力实现“三个零增长”和确保“四个到位”;积极推进有条件的重点生产企业开展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三)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6月份举办浙工大企业高级经理研修班(云和县第一期);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目标:全年培训高层经理研修50名、职业技能培训2000名,同时,为鼓励企业厂长(经理)参加攻读工商管理课程进修,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四)积极配合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确定2005年县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以项目为重点,坚持边调查、边服务、边解决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工作目标:确保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入1.8亿元。配套措施:一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审批速度,压缩审批时限,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二是加快土地整理工作,特别是要加快杨柳河、城东工业点的土地整理开发和供应进度。切实为企业解决要素供给存在的不足。三是开展企业费负情况检查,全面清理专门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建成后的验收工作机制。企业建成后的验收工作实行业主负责制,但为了加快企业验收进度,各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企业验收工作机制。

(五)狠抓“山海协作工程”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建立和完善与发达地区的协作机制,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大力推进企业强强合作、民民合作、民外合作,促进我县企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招商水平,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进度,为入园企业正常开工、投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提高入园企业的“三率一密度”(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和投资密度)。

(六)努力缓解生产要素制约。加强企业融资服务,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积极推荐优质企业与各大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贷款业务,积极发挥担保公司的中介作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企业供地管理,完善企业入园与退出机制,引导企业向空间发展,鼓励建造多层厂房,多渠道缓解土地瓶颈制约;加强有序用电管理,科学合理调度,着力缓解电力供求矛盾,确保重点企业生产用电。

(七)大力开展品牌建设活动。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品牌大省”的号召,部署我县品牌建设活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商标、商号监管职能,努力实现注册商标“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含金量”的目标。建立培育著名商标、知名商号的数据库,完善出台品牌建设工作规划。开展品牌基地调研和启动县级商标品牌基地建设工作。积极落实《云和县质量振兴实施计划(2004-2010年)》,认真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云和县2005-2007年名牌培育发展规划》,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名牌企业的名牌产品,全年力争培育浙江名牌产品1个、丽水名牌产品3个。

(八)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搭建平台,促进科技合作,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整合对口院校和职业学校资源,开展项目对接活动,通过引进人才、技术和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确保合作效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县的传统产业,积极引导企业产品上档次。深入企业及乡镇开展调查研究,为项目包装能力和提升项目层次与水平提供服务。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进行项目申报,争取国家和省、市级资金扶持;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举办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讲座或报告会,引导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工作目标

通过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开展,实现服务载体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质量优化,从而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深化,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政府为民办实事、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同时,探索建立起为企业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使企业服务工作形成制度化、经常化。

六、方法步骤

此次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从2005年5月开始到2006年1月结束。具体分宣传发动、调研服务、总结表彰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5年5-6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开辟宣传专栏,设立服务年活动热线电话。

(二)调研服务阶段(2005年6-12月)。各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明确责任、目标、措施、步骤,分头组织开展工作,各乡(镇)依照实施意见精神组织当地为企业服务活动。各单位在活动期间要做好阶段小结,并上报县“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县政府将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服务年活动的开展和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给予通报。

(三)总结表彰阶段(2006年1月)。对整个活动进行回顾总结,表彰奖励先进。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各乡(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年活动,牢固树立心系企业、服务企业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做好工作部署,深入发动,广泛宣传。要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体现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不回避矛盾,不绕开困难,真正做到为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5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和市人大三届四次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法、落实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企业在建设用地等方面的需求,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规划先行,特事特办

1.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预选址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出具项目用地初步意见的函,项目所在地的县(区)人民政府应承诺将该项目用地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内容,对“扩内需、促增长”的项目待项目申报资金落实后依法依规办理项目用地预审。项目用地预审的听证材料,可以先办后补。

2.凡适用国有存量建设用地或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按照国土资源部第42号令的要求,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应优先加快办理项目用地预审,按照预审权限,依法报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预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于重点服务企业项目,要提前介入,协助企业做好基础工作,需要实地踏勘和论证的应及时组织安排。

3.在我市市、县两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之前,对于我市及县政府重点服务企业的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应先行调整规划,再办理项目用地预审相关用地手续。

(二)突出重点,保障用地

1.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实行“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障重点企业项目建设用地。

2.做好重点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确保我市有限的耕地储备库能够优先保障重点企业服务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

3.对重点服务企业项目用地报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重点服务企业的重大项目急需开工建设的,用地单位可申请先行用地。先行用地申请材料齐全的市国土资源局当日上报。

4.大力推行勘测定界与征地告知、确认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模式,一次性完成勘测定界与征地告知、确认工作,简化征地前期工作程序,尽可能减少征地前期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矛盾,为建设项目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三)明晰权属,保护权益

1.积极为重点服务企业改制工作提供整体的权属明晰、土地登记服务。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或资产处置中所需的土地登记工作,要求各级土地登记办理部门,除严格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结土地登记审核外,应当建立“特事特办”的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2.建立介入重大项目建设和土地一级市场的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和土地供应以及重点领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土地产权服务。

3.严格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由土地登记申请人进行的工作,土地登记办理部门不得取而代之,为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供自由度。

(四)健全机制,改进服务

1.突出分类服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加强分类服务。市国土资源局各业务科室根据重点服务企业的特点和本科室业务类型,实行对口服务,并负责协调企业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2.突出重点服务。以对口联系的重点服务企业为重点,深入相应企业,采取“一企多策”“一难多案”的方式,实行点对点的针对。以对口联系的企业需要协调解决的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共性问题为重点,深入实际,切实研究提出对应解决办法和措施。

3.突出快捷服务。建立重点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对所联系的重点服务企业在项目规划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土地登记发证等方面的困难和要求,企业可以随时向对口联系科室提出,联系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并提出解决意见;企业也可以直接向市国土资源局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提出,由其会同相应联系科室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意见。

4.突出联动服务。在了解各地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推进市直有关单位和县(区)人民政府在落实政策、综合措施等方面密切合作,条块结合,上下联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五)明确责任,加强督导

原则上每个重点服务企业都要有一名国土资源部门领导作为联系人,负责对企业的组织协调和综合指导,及时了解、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向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重点企业分包制”、“重点企业定期走访制”和“市县两级服务企业制”。市国土资源局的重点服务企业,同时也是所在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的重点服务企业。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4月9日前对重点服务企业巡回服务一遍,每个季度至少集中办公或现场办公一次,集中解决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并抓好跟踪落实。各县(区)国土资源局要将本辖区重点服务企业名单报市局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联系科室和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应将活动实施进度及有关情况按月及时反馈给市国土资源局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局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议,通报活动开展情况,研究需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活动安排

企业服务年活动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月20日至4月3日)

市国土资源局企业服务年制订企业服

务年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局机关科室、局属单位、各县(区)国土资源局;组建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召开会议对企业服务年活动进行动员;建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定点联系重点服务企业制度;由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各联系科室针对所服务企业制订企业服务年活动细化方案,确定《企业服务年活动进程表》;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各科室于4月13日前将细化方案、《企业服务年活动进程表》、重点服务企业名单报市局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温辉;联系电话:0376-6688660;邮箱:。(二)实施阶段(4月3日至11月30日)

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局机关各科室按照活动的细化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深入重点服务企业进行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活动要求,创新思路,用好用足政策,积极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研究讨论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难题;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督促检查力度,确保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在最短的时限内得以解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对各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不断扩大国土资源部门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影响。

(三)总结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活动结束后,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各承办科室要对各自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及时将工作总结报市国土资源局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局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企业服务年各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评比,表彰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活动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牢固树立心系企业、服务企业的公仆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为企业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企业服务年活动作为“便民、利民、安民”的有效载体,作为促开放、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力保障。

(二)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董元成,副组长:曹晓林、李积光,成员:陈友良、曹建国、潘予、李培霞、刘世洲、赵新、祝苏红、任保发、潘昱、张振华,办公室设在用地科,负责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潘予任活动办公室主任。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服务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指定专门人员对问题的处理进行跟踪落实。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6

2014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将全力发掘经济发展突破口,狠抓二产提升、三产创新,深入推进总部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时尚创意基地和先进制造基地“四位一体”的“世界经编之都”建设。

2014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将围绕“经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国内知名度高、美誉度好、核心竞争力强的经编产业集群。在产业组织结构上进行优化,“引浙商、招央企、选外资”三管齐下,突出产业链招商。继续大力培育、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中小规模企业发展壮大,做到龙头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金字塔”体系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以延伸产业链、产品差异化、产业集群内分工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垂直发展模式。

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强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海利得车用差别化纤维研究院为先导,带动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经编研究院为载体,构建开放式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发挥“技术开发、科技孵化、技术转移、专家咨询、人才培养”五大功能;进一步发挥中鑫创业园对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和支持作用。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一方面,通过举办全国性经编设计大赛、国际性经编产业论坛等方式,创新办好经编科技文化活动周,为推广提升“马桥经编”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培育12家左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着力培育2个国际知名品牌作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驱动力,为“世界经编之都”奠定品牌基础。

加快建设生态园区。深化“清洁空气”行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消灭“黑烟囱”、“黑管道”,加快“煤改气”示范工程进度,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以各种方式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经编产业体系。

围绕“第三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打造环境优美、服务创新、功能完善的高品质商务区,争创特色产业总部经济示范区。以总部大厦为基础,以服务业集聚区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园区区域优势资源,加快总部商务区建设,培育和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经编企业、服装企业总部及与之相关行业的大型贸易、科技、物流企业总部扎根园区。加速形成总部集聚效应,使之成为国内经编产业的企业运营决策中心、贸易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信息交汇中心。

着力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一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重点发展金融产业和经编文化创意产业,继续加大引进银行、保险、担保、证券、融资租赁等企业的力度,提升海宁第二金融中心氛围;积极吸引经编及相关行业的艺术、设计、研发、品牌和文化机构入驻,为总部经济和集群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撑。

深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完善优化园区科技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合作交流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园区生产制造企业深化专业分工,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产业链的服务环节,逐步向以研发和营销为主的现代企业转型。对于自主研发和品牌营销条件尚不具备的企业,将积极推进服务环节业务外包。

瑞安:围绕创新、品牌、管理做好文章

2014年,瑞安针纺织产业总体目标是:生产增幅控制在8%~10%之间,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或超过75亿元。

2014年,瑞安针纺织产业主要包括三大块工作。首先,创新、转型升级是核心。结合瑞安针纺织产业的实际,在创新上花大力气,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华峰氨纶、基达纺织、英博伦针织、大达家居用品等企业,就是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稳步发展。目前,行业大多数企业的技术人员缺乏,科技力量不足。企业将加快培育自己的科技人才,并借助网络的力量,努力让全社会的资源为我所用。

此外,把提升品牌作为抢滩商机的支撑点。在品牌建设方面,自主品牌建设滞后,是瑞安针纺行业近年来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企业的品牌在国外的名声都很响,而在国内却默默无闻。在商业流通环节中,没有品牌就缺乏话语权。因此,瑞安针纺织企业将在开拓创新的同时,加快品牌建设。

2013年,大达家居用品公司(DaDa)商标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倍发来服饰公司的蓓发来及图案、碧星针织公司的BiXtRa商标被评为温州市知名商标,英博伦公司的童装被评为瑞安名牌产品,耐斯特针织公司的商标获瑞安市名牌商标称号。在新的一年里,瑞安针纺织企业将继续在品牌建设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提升瑞安针纺的形象。

最后,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后,引起全国纺织行业的广泛关注,纺织行业是竞争力非常充分的行业,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时刻,如何从基础抓起,练好内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搏击市场,抢占滩头非常重要。从整体上看,瑞安针纺行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除了部分规模相对大一点的企业的管理水平较好以外,许多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管理。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入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空间还很大。

枣庄:密切关注产业发展

2014年,枣庄市将把调研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与企业共同探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人才战略的新路径、新举措,助推企业创新发展、驱动发展。

在产业结构方面,枣庄纺织企业一直以外向型为主,传统的、单一的市场结构制约了企业发展,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当前,枣庄市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在产品结构上,将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努力实现由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同时发展;由针织产品向梭织、牛仔、经编、毛纺产品同时发展;由服装、服饰向装饰、产业用布同时发展。

另外,针对枣庄经济开发区和税郭纺织工业园两个园区,将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和承接能力。枣庄经济开发区将以研发、织造、成衣为主,税郭纺织工业园将以织造、染整、成衣为主。

转变发展方式,主要是由产能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传统的外向型向内外贸兼顾转变。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人才是第一资源,枣庄市高度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将继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家轮流到高等院校深造、培训,做好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评审的推荐工作,适时组织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积极做好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

在强化组织领导方面,枣庄经济开发区区委、区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纺织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纺织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纺织产业帮扶领导小组将加大调研力度,及时分析发展形势,注重在解难题、办实事上下工夫。各级、各有关部门将积极为企业发展献智出力。

枣庄纺织服装协会多年来致力于服务企业,同样确定了新年度10项重要工作。2014年,将把调研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与企业共同探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人才战略的新路径、新举措,助推企业创新发展、驱动发展。在品牌建设、培育骨干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创新管理以及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大唐:践行“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

大唐镇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科学发展新的时期,将树立“三棵参天大树”的危机意识,弘扬“奥运精神、木柁精神、大唐精神”,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唐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是指,完成1个任务――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唐;推动2个转型――实现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加快3个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牢4个基础――形成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产业基础、市政基础、人文基础、体制基础;实现5个跨越――由省级经济强镇向部级经济强镇跨越,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由小城镇向小城市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由发展不够均衡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跨越。

为深入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首先将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精力加快壮大主导产业实力。坚持因势利导与因市利导相结合,因势利导盘活、做大、做高、做强存量;因市利导引进、扩充、扩大、扩张增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做大做强企业,加快工业总量扩张。坚持把做大总量作为实现工业突破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选择10家工业大企业集团、20家成长型工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分阶段打造一批10亿级企业;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抓好百家成长型、科技型和初创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同时,着力提档升级,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竣工5个,推进一批零增地技改项目,以及一批机器换人项目。

大唐镇政府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化,鼓励企业“走出去”,组织品牌企业抱团赴巴西圣保罗参加采购交易会。同时,完善服务平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以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为抓手,整合提升中国袜业网、袜业研究所、大唐袜业指数、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研发中心和秘书处等,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服务体系。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大唐镇将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工业品牌优势。深入实施“质量强镇”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种好大唐袜业区域品牌这棵“大树”,积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名牌企业合作。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7

2020年全国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会议部署,以税收治理“六大体系”建设为统领,以大企业纳税人为中心,担当作为、提质增效,在完善机制、信息支撑、风险管理、服务创新、集成分析、强基固本上再下功夫,高质量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

一、实体化运行后存在的问题

(一)从职责划分上,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第一税务分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本系统列名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担辖区内国家税务总局千户集团及扩围企业、省级列名企业和市级列名企业的名册管理、数据补充采集、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等事项;组织实施本市列名企业的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专业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工作;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经济分析及市外同类型企业的比较分析;指导企业完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组织、协调、指导、考核本系统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

有些职责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流程做支撑,流于形式。亟需在新三定出台后,制定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对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二)从内设股室设置上,仍需要完善股室职能设置。

目前,辽阳一分局设有五个股室,股室职责也已明确,但与省一分局机关七个科室的职责不能一一匹配。一是在实际工作中,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两个环节工作重心存在时间差,比如风险分析股今年存在大量的分析任务,而应对股由于前期无风险分析复评,也就没有风险应对任务,虽然目前已将风险分析股和风险应对股两个股室初步做了职责调整,统一开展分析应对任务,但两科仅10人的工作团队难以应付大量的分析和应对工作。二是没缺少风险识别部门设置,目前风险识别由分析股、应对股自行操作,在程序上存在瑕疵,缺少与省局风险识别部门的对接股室,造成工作衔接不畅。三是综合业务股,不仅完全承接省局综合业务科和考核服务科工作,还要承担市局办公室、人事、教育、党建、法制、纪检、财务、老干部和机关服务等科室的工作,对现有人员造成较大工作压力。建议在新“三定”部门规划调整中能统一口径,优化各市一分局内部部门设置,根据需要合理增设内设部门,科学分工,促进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全面提质。

(三)从与省局、市局各科室、稽查局、县区局的衔接上,存在统筹度不够、职责交叉现象

总局、省局工作安排规划的不确定性,造成指定工作和自选工作统筹难度。总局不定期地下达风险分析任务,省局频繁、不定期地抽调业务骨干参与总局、省局风险分析和应对,造成自选工作时断时续,不能持续开展,工作质效得不到保证。

与市局多科室存在业务交叉,工作统筹规划不够。作为实体化的新局,虽然市局指导意见中做了职责定位,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工作统筹,比如市局领导对大企业走访、为大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减税降费等,市局相关科室做了工作,而我们不知道,存在各扫门前雪,重复劳动,沟通不畅,造成工作成果无法共享的情况。

与县区局在工作中只是形式上的对接,没有充分发挥出县区局作为属地局,在大企业服务和管理中与我局应有的配合作用。我局市大企业管理和服务指导意见中,强调由各县区局法规股承接我局推送的大企业服务和管理任务,由于各局法规股承接市局多个科室的工作任务,因此各项工作在形式上能完成,质量无法保证。

(四)从人员配备数量、质量上,仍不能满足大企业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人员短缺。一分局目前实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4人长期被省局借调,与兄弟市大企业局相比、与管理的省列名企业相比、与总局省局下发的税收风险分析应对任务相比存在严重的人员不足且能力水平不够的问题。抚顺局60人分管40户省列名企业,营口60人分管81户省列名企业,铁岭52人分管22户省列名企业,辽阳26人分管50户省列名企业,今年,我局共承接总局、省局推送风险分析工作任务三批次,36户,承接总局推送的风险应对工作任务一户次,上报省列名企业风险分析应对任务15户,目前我局分析应对实际人员为10人,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急需补充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亟需提升。国地税合并后,大企业的管理变成全税种管理,无论是原国税、还是原地税的税务干部,都存在对部分税种不通不懂不熟的情况,在税收政策快速变化的今天,对大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增补欠缺的税种短板十分必要。同时大企业管理的专业性也决定了人员素质的过硬性,培养和选拔政治、业务过硬的干部十分必要。

(五)从执法依据上,缺少大企业局开展工作的法律支撑。

我局在执法文书、执法程序、执法手段等方面都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案头分析、与企业沟通、税务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尤其是省列名企业的风险管理上,在企业不配合工作的情况下,面临着改善营商环境与完成风险分析任务的双重压力。

(六)从系统管理上,缺少各项大企业服务和管理的工作制度和实际运用的工作平台。

大企业各项工作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导致工作中,无明确程序,不能有目的地开展各项工作。如企业涉税诉求响应机制、重大涉税问题集体审议机制、分析应对案卷归档管理制度、千户集团及扩围企业、省列名企业涉税数据档案建设制度、重点税源大企业走访对接机制、千户集团及扩围企业、省列名、市列名企业按行业、按税种、按属地的名册管理方案等。

缺少大企业税收服务和风险管理平台。对于千户集团及扩围企业,由总局统一采集企业账套数据进行风险识别,而对于省列名企业,我们没有采集企业的财务账套,在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中,缺少足够的数据来源;电子抵账系统无权限从后台调取企业完整数据,极大地制约了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工作质效;“天眼查”等第三方信息采集工具还没有充分利用。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提升站位,加强领导。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税务总局党委关于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改革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抓好规划,细化工作内容,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提请局领导研究解决,争取多方支持和帮助,把好事办好。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建章立制,狠抓落实。根据总局各项制度规定精神,及时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逐步制定出一整套适用于本地实际的工作制度和规范规则。

对外与风险管理局、稽查部门互动,建立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加强风险分析、推送、避免重复入户等有效工作交流;与收入核算、收入分析部门互动,找准分析点位,共享分析资源,建立税收分析工作机制;与纳税服务部门互动,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大企业开展高层走访、政策辅导、风险提示等具体工作,建立大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工作机制;与法规、货劳、所得税部门互动,对部分大企业提出的重大涉税事项,建立大企业重大涉税事项的研判机制。与征管互动,利用金三系统,深入挖掘税务端企业涉税数据的采集和整合,为税收风险分析打下良好基础。构建辽阳市大企业涉税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各层级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的高层交流对话机制。不断丰富、填充管理范围内大企业数据内容,完善对风险分析、应对的一户式企业数据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对内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将内控机制建设贯穿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全过程。按照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指引要求,确定本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主要风险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建立重大涉税事项局务会审议制度,切实防范工作风险。

(三)优化结构,配强人才。综合分析现有干部的结构状况,及时向局领导提出需求建议,充分考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因素,努力争取把知识结构全面、专业技能精湛、实践经验丰富、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吸收到大企业服务和管理部门中来。发挥各类干部的长处,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有计划地通过遴选、招录等多种方式,将具有会计、税收、统计等专业背景的干部充实到大企业服务和管理部门,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等方面人才建设,配强配优信息化建设人才。要强化人才培养,拓展专业深度,挖掘干部潜力,促进大企业服务和管理部门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四)集成信息,数据管税。明确大企业税收管理以数据管理为核心内容。完善与征管、风管局、省局风险共享平台等风险数据采集方式、方法,充分采集第三方信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第三方信息、重点税源数据库有机结合,提高企业涉税信息采集量,通过多渠道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获得企业更为充足的涉税相关信息,加强同一税种间不同数据来源的比对和不同税种间的勾稽关系比对,便于税收数据信息采集、使用、应用的“数据管税”模式。

(五)理清思路,明晰流程。结合总局千户集团各项工作流程要求,全面梳理名册管理、数据管理、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纳税服务等业务环节,细化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流程,实现岗责体系、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功能的集成联动、优化整合,确保管理到位、工作有序、流程明晰。

(六)注重实际,科学配置。根据上级“三定”暂行规定内容,结合工作重点,根据编制数和人员到位情况对现有工作职能进行合理划分,科学配置内设部门,进一步细化各股室的职责分工,做到分工清晰,衔接有效。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向上级请示成立风险识别股,同时将风险分析应对二个环节业务合并,成立两个风险分析应对股。请求市局,按机构编制要求,配齐班子指数,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七)统筹兼顾,构建网格。建立以管理为中心,以服务为羽翼,寓服务于管理,统筹兼顾的大企业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机制。按照风险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构建网格单元,将我市大企业管理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行业和规模进行归类管理;将各局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按管户、按行业情况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有效整合系统内人力资源,通过对网格单元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各种服务及风险分析、应对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企业监控网络。纳入市局列名企业的大企业复杂事项管理原则上由第一税务分局开展或推送所属税务局开展。第一分局与各县区局建立业务对接的联系机制、联络部门、联络人员,需要对各县区局推送工作任务时,进行直接对接,避免工作出现推诿,明确对接岗位职责,达到对重点税源管理和服务的效果。

(八)扎口管理,分级应对。建议在市局各业务科室对部分企业进行分税种涉税疑点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强化税收数据扎口管理,由风险管理局统一归口,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形成风险分析计划企业名单,按省列名、市列名、县区局重点税源企业分别推送到我局或县区局开展风险应对。建立大数据和风险管理“数据风险部门归口管理、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横向互动机制,健全“数据管理总局、省局两级集中,省市县局分级采集、全方位应用”和“风险分析总局、省局为主,市局为辅;风险应对省局、市局、县局为主,分局为辅”的纵向联动机制。

(九)明确方向,强化自选。在完成总局风险分析应对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我局将以省、市列名企业的风险分析、应对及市局安排我局的各项任务为工作重点。建议对跨市集团企业、同一法人的多家企业作为省列名企业进行管理、跨县区局的集团企业、同一法人的多家企业作为市列名企业进行管理。明确我局跨区域、分层级管理的工作方向,解决税收管理中始终存在的不能对集团企业、同一法人多家企业全面统一开展风险管理的问题。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8

2020年,线上线下招聘抓好重点企业、重点群体主动服务,突出宽度和广度,增加服务频次和密度;职业指导工作抓好专业化,突出全地区整体提升,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监测分析工作抓好新业态和坚持日常分析相结合,密切关注新情况新变化。全年,在局领导带领下兄弟科室配合下全科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看到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多措并举,推进常规工作

一是实行挂图作战。第一时间建立复工复产企业联系人制度,成立领导小组,实行挂图作战,主动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部门联系,确定625户企业为调查目标。采用在工商网站、114查寻、联系企业包保人等多种方式,找寻企业联系电话。为确保工作任务及时完成,在两次疫情期科内人员全员上班,采取下任务量的方法,每人每天完成40--50户企业任务,每天专人晚上下班时汇总企业信息。通过多轮电话调度,全年共打企业电话6965个,掌握企业情况,开复工时间,了解企业需求,多渠道招聘信息,并为企业推荐适合人才。

二是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保障机制与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工作,并对韩国返吉人员情况开展服务。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调度保障机制,确定18户企业为24小时重点企业,建立企业需求台账,每天调度企业情况,实现企业产能清、员工总数清、缺工人数清、空岗结构清、问题困难清,保障重点企业尽快复工达产,其中友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疫情物资企业,我们重点推荐保证企业用工需求。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工作,平台开通以来,每日进行平台维护,服务外地企业92户,返岗员工108人,其中87人跨省返岗复工。在全地区开展韩国返吉人员情况调查,通过和防疫部门、社区走访等方式,了解返吉人员情况,对有就业需求人员建立台帐,逐一打电话,开展职业指导及岗位推荐工作。

三是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开展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公益网络招聘月活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金秋招聘月活动,制作网络招聘平台使用方法短视频和操作指南,指导用人单位在网站或微信平台上注册岗位信息,预约网络招聘会和网络面试;指导求职者在线查询岗位信息、投递简历,与企业在线沟通洽谈。全年,招聘人数1、2万人,新增注册求职人员698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倍),投递简历254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

四是优化网站微信版块,做好线下宣传,用户活跃度高。

(改版)优化网站和微信平台功能设置,将原有功能分类汇总,分为找工作、查信息、要上网三个模块,简单明了,重新梳理招聘与求职流程,为关注者提供快速使用通道,在微信端新增就业微课堂、就业援助绿色通道、职业指导在线咨询、在线素质测评、百日千万、本市岗位信息、湖北籍人员专栏、省外岗位信息等多个版块;在微信平台设置专栏,分为政策篇和岗位篇,政策篇中将相关就业政策整理汇总,岗位篇根据每周主题内容优选岗位集中,促进求职用工双方网上适时匹配,打造更优更便捷的线上招聘服务平台。

(宣传)在疫情发生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在疫情期间推广使用线上招聘求职平台的通知》,要求保证在疫情期间用工招聘不断线,发挥线上服务人岗匹配功能,广泛推广线上招聘服务平台,扩大线上招聘力度,印制成宣传单和条幅,在社区显著位置张贴,扩大平台知晓率,让疫情期间网络招聘深入人心,引导更多的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线上实现有效对接。在三大运营商发短信,对网站、微信进行宣传,这期间电话咨询人员巨增,最多一天接近50个电话,其中也有人因找不到适合的岗位而情绪焦虑,工作人员都耐心细致的解答,做好求职者的心理调适,减轻心理压力。

(引领)每日调度县(市)区工作推进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地区,随时解答,实现全市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和微信平台每日更新,更好的满足了不同层次求职者的需求,提升平台对企业和求职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加用户黏性,目前活跃度高,有的招聘信息上传当日即能招满(万达、创业夜市摊位)。到目前为止,网站总访问量219万人次(去年底70万),日最高点击量达5万人次,微信关注人数突破10、9万,日浏览量达1.7万人次,每天工作人员在线为四个微信求职群近2000名求职者提供在线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已有求职者在微信群中,通过我们的信息,找到工作岗位,并说这个平台很好,对于有问题的人员,群主都及时回复。

五是开展职业指导服务。从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学校、企业中选取优秀职业指导师录制16个职业指导精品视频课程,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5个视频课被人社部采纳。课程针对用工企业、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重点群体,涵盖企业防疫、求职准备、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生涯规划、个案分析等各个层面。

主动服务。对于在网上登记的求职者,采取每人至少打一次电话的方式,了解求职者情况,推荐岗位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对于焦虑者起到安抚的作用,全年共打求职者电话12365个;职业指导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求职者进行一对一分级分类指导,帮助求职人员走出迷茫,树立正确择业观,每个职业指导师日平均提供职业指导服务达到5人次。在微信平台开通职业指导专栏,留言求职者51人,逐一进行电话回复,有因长期失业失去信心,有面临职业选择,需要心理调适,通过职业指导老师促膝长谈,一对一指导和面对面相结合,最终助其上岗。

(进校长园)11月开始跟随团市委分别到北华大学、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东北电力大学等八所院校开展职业指导讲座服务,为该校的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如何做好从学生到职场的转换。

六是开展监测工作,为供求分析提供支撑

1、时时监测企业情况。年前即对我市100户用工企业电话开展调查,了解企业节前节后用工需求情况。疫情发生后,多次了解重点监测企业290户情况,每10日上报数据,每月形成分析报告;同时在网站登记企业中,选择部分因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旅游、餐饮、商贸、物流等行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100户,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开展企业调查,对企业用工数量、用工需求、缺工情况、减员情况、工资和福利待遇等进行详细调查和统计,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

2、开展供求分析工作,掌握企业情况。制作系统操作流程视频,指导全地区上报12张数据统计表,具体分析数据情况,从性别、年龄、学历、技能、人员类别等分析求职人员特点,从企业所处产业、行业、企业性质、需求人员类别、分析企业需求状况,统计出需求大于求职前10个职业,求职大于需求的前10个职业。分析全地区用工形势,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实现系统上报数据)

3、完成各类报表材料上报工作。上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工作情况(日报)、2020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线上岗位信息(日报)、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招聘情况(日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信息统计表(周报)、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工作信息汇总表(日报·周报)、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周调度统计表、吉林市居民家庭收入评估标准(报民政局)、韩国返回人员调查表(总结)、当前经济活动拉动就业情况调查表、供求分析季报(12张表)、企业用工动态监测(10日报、半月报、月报)、招聘会月报表、职业紧缺目录(此项工作我市是试点单位)

上报各类材料:省就业服务局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调研汇报材料(找两户企业)、疫情防控期间人社系统政策落实情况总结(介绍怎么做)、24小时重点用工企业用工保障情况汇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搭建用工平台、100户企业情况分析报告、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工作情况、韩国返回人员情况总结(周报总结)、百日千万活动周总结(活动情况、图片、视频、职业指导视频课)

其它工作:按照省人社文件《关于做好就业岗位信息归集和服和的通知》先后两次导入系统数据;为省信息化成果展提供数材;完善信息化建设,针对目前系统使用两年多时间,提出在关问题,并协调软件公司进行修理完善;协调各部门办理线下招聘会手续,汇总全市职业指导师情况。

二、创新工作方法,在全国全省取得佳绩

为让求职者进一步了解企业情况,帮助求职者就业,利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员,在新媒体微信、抖音、快手中开展直播服务,借鉴网红直播模式,开通就业招聘直播间,职业指导师变身网红,播出企业情况,邀请企业人资参与,详细讲解企业和招聘条件,展示企业生产情景,解读就业政策,针对普遍问题,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测评服务。现场向求职者推介岗位,与求职者在线互动,帮助答疑解惑。团市委看到直播后,主动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开展“江城就业有未来,线上就业招聘会”活动,并在各大高校进行宣传,拓宽服务领域,最多一次关注近200人,自开播以来,共计322户企业推送岗位2500余个,4户企业代表参与直招,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了有效的对接平台。在省厅下发《关于开展“直播带岗”活动的通知中,将吉林市直播带岗向全省推送。

同时为重点群体开展专项服务,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开展对接,经过努力,经贸学校与建龙钢铁达成校企合作,双向对接,有9名学生即将上岗实习,帮助学校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9

随着我市法律服务行业队伍的不断壮大,目前担任企业法律顾问达400余家,所有律师与镇(办事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村(社区)进行了结对服务。组织开展这次争当“三员”活动不仅对我市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我市法律服务行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巩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成果,促进我市企业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稳定,争创“五五”普法先进县(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活动的主要目标

通过法律服务行业争当“三员”活动开展,进一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增强服务效果,使法律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得到明显提升。

三、主要工作举措

(一)动员部署(2010年3月底前)。通过深入发动,制订工作计划,落实保障措施,营造开展争当“三员”活动的良好氛围和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具体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召开动员会。由局组织全体律师、实习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工作部署、目标任务,律协分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要深入各所参加讨论,切实提高人人参与意识。

2、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律协分会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要组织一次调研活动并根据实施意见,制定本行业的工作计划,各所要根据计划进行分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3、建立开展“三员”活动领导小组和督查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目标考核标准。

4、广泛开展宣传,律协分会和各律师事务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门户网站,对开展活动的目标、措施等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形成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全面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推进(2010年3月下旬至2010年11月底)通过精心组织争创活动,努力实现“双促双助”法律专项活动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办理案件调解成功率的大幅度提高,努力实现我市争创“五五”普法全国先进县(市)目标。

1、争当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员”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开展法律服务大走访活动,做到所需法律服务明,所提法律意见准;

(2)畅通与市企业家协会和会员及园区、经济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渠道,依托我局建立的法律服务中心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开展“所企大联姻”活动,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

(3)发挥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专长,成立以骨干企业、新型企业、沿江产业等分类的法律服务小组,加强调查研究寻找对策,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提供法律意见;

(4)充实企业法律顾问内容,在我市建立一批集企业法律事务、矛盾纠纷调处、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企业法律顾问室。

2、争当矛盾纠纷化解的“调解员”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依托市法律服务中心,建立规范的律师调解室,成立由律协分会、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各律师事务所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并邀请市法院派员指导,实施居中调解,切实落实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受理案件“调解优先”的原则;

(2)建立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执业活动中的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强化化解处置能力;

(3)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各镇(办事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村(社区、居委会)调委会挂钩服务机制,为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必要时直接配合参与涉法涉诉矛盾纠纷的调处。

3、争当普法工作的“宣传员”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企业法律顾问要同时担任企业普法工作的联络、宣传员,组织律师编印提纲撰写法律培训教案,定期为企业开设法制讲座,开展对企业经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培训;

(2)提高执业活动中的普法意识,通过办案教育一批当事人,在法律服务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中普及法律知识;

(3)积极参与基层法制宣传活动,参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活动,为基层提供普法师资保障。

(三)总结提高(2010年12月)。对开展争创“三员”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重点工作是通过总结建立和完善服务“双促双助”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开展争创法律服务行业“三员”活动,是我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大举措。律协分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各所要上下联动、全力合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贯穿于全年的执业活动中;

服务企业的工作总结篇10

一、财务共享中心在企业财务核算体系应用的优势

(一)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传统的财务核算体系在处理内部财务检查、审计、监督等一些操作所消耗的管理成本比较高,而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的会计核算体系将之前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中的一些重复、简单、操作性比较强的事务进行集中处理,有效地减少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层人员数量,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够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结算的熟练度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效率化,减少失误的发生,降低运作成本。尤其是对于薪资水平不高的地方企业来说,财务共享中心下财务核算系统的建设,能够显著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很大程度上降低运作成本。

(二)提升企业经营的管理效率

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财务核算系统可以将集团总部的标准作业流程应用到各个分子公司当中,减少并标准化分子公司复杂的工作步骤和流程,让所有岗位的员工各司所职,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有效提高各个业务流程的工作效率。由于在专业人员运用方面比较集中,集团总部更加容易提供相关方面的培训,节省了大量的培训费用;同时,有利于提高人员总体的专业知识,让服务变得更加标准化。

(三)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支持下,如果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公司,这些分支机构或公司便能马上得到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财务核算服务项目,避免了集团财务部门需要对报表和数据进行整合的复杂过程。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加有时间和精力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处理促进企业业务范围的拓展。共享服?罩行南碌牟莆窈怂闾逑的芄晃?企业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者以及高层领导者进行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数据,确保企业的业务健康、有序进行,确保集团战略的落实。

二、现有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体系的沟通渠道需要加强

一方面,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企业财务人员将适度脱离企业业务实际,导致财务人员不再与销售人员进行直接接触,仅仅是通过所面临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无法与销售业绩实际情况相结合,或者说结合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虽然当前信息技术很发达,给企业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它同样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渠道,给我们带来信息安全的问题。如果之前财务与业务人员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数据丢失,严重影响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财务核算体系的操作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合了多个组织的财务工作,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层面。财务核算体系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专业岗位人员需要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而管理岗位人员,需要在了解财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管理协调能力,适应专业化、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

三、财务共享中心下企业财务核算体系的建设方案

(一)对财务核算体系的功能进行合理定位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财务核算系统的支持作用,需要对服务中心体系进行科学定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分为一般性事务处理功能、决策支持性服务功能、专家咨询性服务功能。决策支持性功能主要是对财务结果分析及决策支持;专家咨询性功能主要是对企业情况进行法规审查、审计支持等服务。在实际的财务核算操作中,我们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财务核算系统所要具备的功能进行合理定位。

(二)加强财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企业应该招聘一些能够对财务系统中部分模块进行熟练的操作,并且具有一定会计经验的人员,保证其能够实现快速上岗,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的财务核算体系的有效运作。此外,应该加强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定期培训,使其全面了解财务共享下财务核算系统的管理流程、风险控制等要求,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充分控制好财务核算系统的全过程。企业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提高全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企业在有效解决人才流失的同时还能够构建起高水平的财务核算人员队伍,最终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的财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运作。